時間:2023-06-08 15:40: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的知識結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所謂知識結構,是指人的知識構成內容和組合方式。人的新知識是連續不斷構成的結果。知識是教師能力結構中最基礎的層次,也是最重要的層次。在一個系統的結構中,高層次需要基礎層次來“支撐”,高層次活動的行為必須受到基礎層次活動的影響。因而可以看到,知識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活動。
關于教師的知識結構的內容,教育界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但一般認為,教師的知識結構應該象一棵生長著的大樹一樣。樹是由樹根、樹干和枝葉構成的有機整體。教師知識結構的“根”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教師知識結構的“干”,是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教育科學知識;教師知識結構的“枝”和“葉”,是與教師的專業密切相關的文理滲透的學科知識。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取決于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輔相成和能動的相互作用、相互轉換、有機地成為一體。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充實新知識,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并盡量使這個結構處于彈性狀態,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在教師的知識結構中,下列知識是最為重要的:
一是馬思主義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教師學習的根本目的,是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學會運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世界,認識學生,認識教育過程的矛盾和規律,提高科學育人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二是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面對復雜的大量信息和種種選擇機會,教師要有明智的判斷能力、敏銳的洞察能力、自立的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科學知識的多種學科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發展趨勢下,只有建立起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在內的合理知識結構,才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開拓性。
三是專業理論和專業知識。教師必須具有堅實、精深的專業理論知識。必須透徹地掌握自己所教授學科知識的全部內容,精通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教師只有對本門學科深刻了解,領會其精髓,掌握其前沿,講起課來才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才能縱觀全局,高屋建瓴;搞起科研來才能具有學術性,才能總結經驗,探索規律。
四是教育科學理論知識。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要求教師學習教育科學,懂得教育規律。只有學好教育科學,才能正確認識學生,才能正確把握教育規律,才能科學有效地育人。才能減少教育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五是相關學科的知識。教師的學識應當廣博。教師知識結構中不但要有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還應該具有廣泛的文化修養和各方面的求知興趣。無論從事哪一門學科教學的教師都要把文、史、哲、經以及數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形成文理滲透、縱橫交錯的知識網絡,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
二、 教師的能力要求
知識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能力是人們運用知識和智力成功地進行社會實踐的本領。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獲得知識的條件和目的,二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教師不但要構建合理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而且要培養教書育人的相關本領。教師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下列方面:
第一 、 培養教學基本功。教學是教師經常的主要的工作。教學能力或教學的基本功,就是系統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本領。教學能力主要包括:一是語言表達能力,古人說:“感受人心者,蒙先于情,莫始于言?!笨斩礋o物、枯燥乏味的語言很難有吸引力,也會影響教學效果。二是分析教材的能力。教師必須全面地、熟練地了解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體系、內容,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發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潛在的智力因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三是組織教學的能力。這其中最主要的是正確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教的主導性與學生學的能動性的關系,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能夠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理解能力,確定具體的教學步驟和方法,善于運用教育機制協調行為,使課堂各個環節銜接得當。四是善于選擇和創造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
第二、練就育人的真本領。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雙重職責,教書要有能力,育人要有本領。所謂育人的本領,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培養的能力。這其中主要是:一是思想疏導的能力。即善于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上來。二是組織班級集體活動的能力。善于提出班級集體的目標和行為規范;善于培養選拔和使用學生骨干和學生干部;善于形成集體威信、積極的輿論和良好的集體風氣;善于組織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集體活動。三是善于幫助和轉化后進學生。教師必須有育人的責任感,探索后進生的個性特征和轉化工作規律,使其健康成長。
第三、提高人際交往水平。教師勞動是在非常復雜的人際交往中進行的。教師不但要善于與學生進行交往,又要善于與其他教師交往。這種交往在現代社會里,特別是在育人活動中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在現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成功有賴于合作的道理。
第四、培養科學研究的能力??茖W研究能力實際上就是“做學問”的能力,就是“再學習”的能力。隨著知識創新速度的加快,重新學習已經成為人們終身的事。教師必須適應社會發展要求,隨時注意學習,要研究新情況,認識新矛盾,探索新問題,使自己的知識寶庫總有源頭活水不斷流入。
第五、在強調教師知識結構和能力的同時,還應注意教育分寸的把握,教育分寸在教育中有著重要的道德意義,是調節教育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優化教育過程所不可缺少的。教師應做到:
(1)教育要求要從實際出發。教育不但要適應社會,而且要充分估計教育的形勢,充分估計和掌握學生準備接受教育時的心境。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性、氣質、能力和興趣特征,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轉化他們的消極因素,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變被動地接受教育為主動地接受教育。
(2)準確地預測和把握學生中的各種信息。要建立暢通的信息通道,在教師和學生的心靈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和信息溝通的橋梁,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成為學生可以信賴的人。
[關鍵詞] 高職會計教師 知識結構 優化
所謂教師的知識結構是教師在系統專業學習和教育教學實踐中經過思維加工后形成的知識體系,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任何一門職業,要想獲得專業發展,都要具備該領域的專業知識,這一點對于高職會計教師來說也是如此?;谥R的開放性和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教師的知識結構呈現出“與時俱進”的特點,因此研究高職會計教師的知識結構已經勢在必行。
一、關注高職會計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需要
關注高職會計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和意識是優化高職教師知識結構的前提。因此,首先就要使高職會計教師認識到自身在專業發展中的“主人”地位以及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產生強烈的價值認同。因為教師對專業發展持什么樣的價值觀、認同感,達到何種程度等一些因素決定著教師對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意識、情感與能動作用。其次,幫助高職會計教師確立發展的目標。目標的功能就如同燈塔一樣起著整體的導向作用。目標的確立需要從自身當前的專業發展水平出發,有個性、有規劃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看目前一些學校的高職會計教師對高職辦學理念不是很了解,對高職教育的前景預測不清楚,忽視教育教學的規律,加上繁重的課時和教學任務,大部分教師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自我發展意識相當薄弱。最后,鼓勵高職會計教師通過經常性、系統性的教學反思,促進自我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意識,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陳向明教授曾經說過“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高職會計教師需要教學反思來促進他們的成長,通過反思來提高他們的自我學習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并沖破經驗的束縛,不斷對教學進行診斷、糾錯與創新。從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和需要的角度看,反思不失為一條經濟有效的途徑。
二、走產學研結合之路
產學研結合就是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產學研合作是目前辦好高職會計教育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優化高職會計教師知識結構的有力武器。在我國產學研合作一般有三種模式:合作人才培養;合作科研開發;合作生產經營。無論采用哪一種合作模式都會促進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和能力的提高。產學研合作為高職會計教師提供了應用所學知識和更新知識的平臺;同時,合作過程對教師知識的“量”和“質”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高職會計教師繼續學習,增加和更新知識。反過來,教師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會進一步擴大產學研合作的領域,提升產學研合作的層次。所以,通過產學研合作這種良性循環,教師的知識結構會逐漸得到優化,知識和能力也會逐漸統一起來。當然,產學研合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教師要學習,要有深厚的專業學科知識,才能有進行合作的基礎。比如和企業合作,企業只有看到效益,才會真正愿意合作。同時,要仔細分析高職學校的會計專業項目的具體內容。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應以會計專業建設、鍛煉教師隊伍和會計人才培養為合作的主要目的,不能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要通過產學研的結合之路培養高職會計教師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以便更好的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質量的會計應用人才,同時提升高職教師的社會價值,完善高職會計教師的專業實踐知識。
三、關注教師知識培訓方式的多樣化和有效性
在優化高職會計教師知識結構的過程中,強調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同時,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有計劃的安排教師進修學習。為使這方面的工作取得實效,高職會計教師的培訓和進修應注意以下問題:(1)進修培訓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培訓內容應遵循“缺什么,補什么”的方針。不脫產、半脫產和脫產相結合,長期培訓和短期培訓相結合,校內培訓和企業培訓相結合,同時還可以選派優秀教師到具有較高水平的高等學府進修碩士或博士學位。(2)制定進修培訓計劃要考慮到教師的個性因素。每個人才能的顯露時間不同,有的人很早就顯露了某一方面的才能和興趣,而有的人很晚甚至在參加工作之后才發現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和愛好。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培訓進修工作如果能結合教師個人的愛好和特長,效果將顯著提高。(3)培訓進修計劃要以建立專業化的高職會計教師隊伍為目標。高職會計教師具有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這是由高職會計教育的特點決定的。制定培訓進修計劃應牢牢掌握高職會計教育對教師知識和能力結構的特殊要求,在理論水平、學歷層次和實踐能力之間找到平衡點。充分分析高職會計專業的實際情況,精心安排,統籌規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師培訓進修計劃。(4)倡導高職會計教師“反思式培訓”。反思式培訓就是提倡教師要在“做中學”,也就是說高職會計教師在參加完培訓之后還要學會積極的對培訓行為進行反省,這種反省不是簡單的問下自己是否可以干的更好,而是該問下自己:“下次我可以在什么方面、在什么情況下做得更好?”這樣才‘有助于教師更加具體的思考問題,此外同事或同行的富有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對教師的反思也是很重要的。
四、結語
高職會計教師知識結構是否合理關系到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培養質量,因此,探索一條加速高職會計教師知識結構完善的途徑具有相當重要價值。本文對此問題進行一些探討,期待能對高職會計教學實踐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
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教師專業發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乃是教師知識的發展,教師知識結構直接影響到學校教育的狀況。高等職業教育因其特有的性質要求從業教師具有包含專業理論知識、職業實踐技術和一般教學方法三者在內的知識結構。①這一個體性結構的完善,從現實的角度講,需要教師培訓這一過程和途徑。教師培訓的模式在內容、實施和評價上應當能涵蓋到教師進行教學所需的知識技能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這關系著高職教師培訓是否能從整體上提高高職院校的師資水平,從而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
1 高職教師進行教學所需的知識結構
主體經認識活動能獲得有關外部世界的知識,與此同時,人腦中已經內化的知識又能融入意識之中,控制與指導主體的再認識。②由于上世紀80年代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問題進入公眾視角,知識表征問題中的知識結構作為“影響到教師教育教學的各方面,如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對教科書作用的認識、對學生的看法、與學生的關系等等”③的一種認知范疇,開始得到研究者的關注。
認知心理學假設個體對環境刺激的反應是以內部信息處理系統作為中介的,而這個系統的運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一個選擇的機制,比如注意的篩選機制。已有一部分研究者認為信息處理系統的核心是知識結構(一種個體賦予環境信息以形式和意義的心理模式,它基于過去經驗,通過引出后續的意義闡釋和行為處理環境信息,以有組織的特定概念或刺激種類呈現④)。由此,本文認為知識結構是一種有組織的知識框架,個體依靠它與外界情境交換信息。
國內的已有研究把教師的知識結構分解為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⑤本文參照這一維度分類,并結合高職教育的具體特點,把高職教師進行教學所需的知識結構劃分為技術理論知識、技術實踐知識和一般性教學知識與技能。
1.1 技術理論知識
技術理論知識意指教師所教授的關于技術原理與方法的學科知識,包括技術學科的概念、原理、理論和方法等內容以及這些內容是如何建構起來的。費雷(R. E. Frey)的職業知識分類理論認為技術理論知識是“科學知識應用于特定情境的結果,由大量定律系統地構成,并且提供了內在的解釋框架”,⑥如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理論、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現代園藝園林技術、現代連鎖經營管理等。
技術理論知識的教學構成了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日常教學活動的基礎,也成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指標。具備深厚的技術理論知識,高職教師可以更好地保證教學內容與具體職業內容之間的一致性與連貫性,提高學生對職業的理解,幫助他們通過運用理論知識解答以后工作上可能遇到的技術難題。
技術理論知識與職業情境聯系緊密,因此有別于一般性的科學理論知識。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師資主要來自于高校的畢業生和教師,因此這種“學校到學?!钡膸熧Y路徑決定了一般性的科學理論而不是與技術實踐結合緊密的技術理論知識占據知識結構的主導地位。從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高職教師培訓的內容不能簡單重復一般性的科學理論(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中間科學),而應該傳授情境性、實踐性更為顯著的技術知識,因為二者所屬的知識形態、在知識結構中的表征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個體與環境交換信息的過程中,技術理論的文本會通過更多直觀的圖像進入個體的工作記憶。
1.2 技術實踐知識
技術實踐知識是指教師在職業環境中形成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相關的實踐經驗,具有很大的情境性、經驗性、個體獨特性。從職業活動的分析角度分析,教師的技術操作是對技術規則的認知與特定技術情境相結合的結果。具體內涵是教師在了解職業技術的方法、程序、步驟(可以理解為程序性知識)后,在技術實踐對象(如金融產品、機床、Linux開源系統、陶土)進行具體的操作。
一位教授Adobe平面設計的老師,除了具有圖像設計的理論知識以外,更需要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進行大量的操作訓練,這樣才能在不確定的教學情境中運用自己的實際經驗對學生做出解釋和說明??梢哉f,作為各種技能的主要傳授者,教師本身能否進行高水平技能型操作的示范和指導,是決定整個教學過程能否成功的關鍵。⑦
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數是在學術型的培養體制下學習工作的,所以缺乏實際的企業工作經驗(工程型經驗)。有鑒于此,高職教師培訓應以增加教師實踐經驗和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側重技術運用操作的實踐。
1.3 一般性教學知識與技能
一般性教學知識與技能來源于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主要包括教學實施、課程開發與實施、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學習測量與評價和其他職業技能。
以教學實施為例,高職教師提高課堂講授技能的途徑包括:學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運用重點突破法、歸納法、總分法和問題中心法組織講授內容,提煉教學語言,變換講授形式(講述、講解、講讀和講演)和實施臨場調控;⑧以課程開發與實施為例,在課程內容的組織上,根據學生認知發展的特征和科學知識本身的邏輯,將邏輯順序和心理順序統一起來,以此促進課堂知識的傳授;⑨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例,高職學生學習目標不夠明確、社會性情感表現冷漠、挫折容忍力弱、人格尊嚴受損等心理問題十分普遍,教師應學會幫助學生調節情緒、應對挫折和規劃職業生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以學習測量與評價為例,教師應開展包括課堂評價、學習技能評價、知識評價、課后活動評價,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在內過程性評價,引導學生反思,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是與我國經濟發展結合最緊密的一類教育,有其內在的特殊性,但它仍然是一種圍繞教與學、師與生、教學與課程、理論與實踐等典型主題的教育形式。無論是來自于高校的學術性人才,還是來自企業的工程型人才,都應該通過學習一般性教學知識,研究教育問題,理解教育規律,發展教師應具備的各種基本能力,實現向一名合格教師的轉變。因此,這就需要對在職教師開展這方面的培訓。
2 高職教師培訓模式的建構
目前我國高職教師培訓存在如下主要問題:脫產教育的名額有限,不能滿足廣大高職教師在職培訓的需求,而通過這種途徑學得的技術原理知識經常過于陳舊和脫離職業情境;培訓基地由于時間限制、班級授課等因素容易忽視教師原有的知識技術水平;校企合作中企業、行業的參與不夠導致教師的實踐機會減少;校本培訓中一般教學性知識的傳授可能出現經驗本位,缺乏普遍的適切性。解決這些問題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以學習國外的經驗,比如借鑒德國如何“根據不同的內容、要求和層次分級進行培訓,形成全國性的師資培訓網絡”。⑩
高職教師日常開展教學所需的知識結構決定了培訓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根據教師的實際知識結構、個體需要設立相應的培訓計劃和評價標準,補其所需,補其所缺。這里可參照維果茨基的發展性教學觀點:教學不僅要依據兒童已經達到的心理發展水平,而且要遇見到今后的發展,即教學要走在發展的前頭,而不是遷就原有水平。相應的,在培訓活動中根據高職教師專業技術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教師培訓前的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設計開發課程,以此促進培訓效益的最大化。在彌補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應當注重提高教師自我學習的能力,幫助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
具體到在職培訓的方法,有多種形式。本文建議“基于項目的學習”,一種類似于項目課程的培訓方式:以工作任務為課程設置與內容選擇的參照點,以項目為單位組織內容并以項目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镜哪J綖?(1)搜集信息;(2)計劃;(3)決策;(4)實施;(5)控制;(6)評價。通過全國高職教育師資培訓基地的培訓,提高教師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以勝任教學崗位工作,從而為建設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打下基礎,也可以通過實施校本培訓和建立培訓資源的信息技術平臺,擴充教師教學實施、課程設計、學生輔導、學業測量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各種教學崗位所需的技能。
注釋
王俊.教師知識結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
朱寶榮.心理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77-178.
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1).
Boris Kabanoff et al. Knowledge Structures of Prospectors, Analyzers, and Defenders: Content, Structure,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29):149-171.
林崇德,申繼亮,辛濤.教師素質的構成及其培養途徑[J].中國教育學刊,1996(6).
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52-176.
韓文成等.職業教育教育師資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12.
魏書敏.教師職業技能訓練[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14-119.
鐘啟泉.課程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60-161.
龔蓓.高職教師“雙師素質”培養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理工院校音樂教師的知識結構及其調整與更新
音樂教師良好的知識結構是從事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在理工院校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要具備廣博的音樂史方面的知識,具備一定的作曲理論的功底,要對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形象、情感特點、風格特征、曲式結構以及作品的創作思想、美學意義都有全面的了解。演唱、演奏技能也是理工院校音樂教師必不可少的。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教師主體性知識和技能應該是全面而綜合的。
音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決定了音樂教學方法的特殊性。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的方式去學習音樂和享受音樂,因此音樂教師要創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體驗性的教學方法(如欣賞法)、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如練習法、游戲法)、語言性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談話法)等,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為了更好地將音樂教學理論和實踐相聯系,音樂教師還要有效地選擇音樂教學模式。國內目前關于音樂教學模式的分類主要有兩種,以教育目標為分類理論依據的教學模式:情感模式、行為模式、認知模式;以音樂學和教育學理論觀點為依據的教學模式:審美哲學模式、審美心理學模式、審美發生學模式、認知心理學模式。當前,我國對于音樂教學模式的研究趨向多元化、多樣化、合作化,選擇適合教師自己的教學模式既能促進音樂理論的提高,又能促進音樂實踐的發展。由此看來,掌握并靈活運用音樂教育學、音樂教學法、音樂心理學、音樂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的音樂教師要具有一種開放的、發展的心態,具有求新變異、不斷變更的積極意識,不斷超越自己現有的狀態,這樣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時代需要,才能成為一名新時代的新型教師。
理工院校音樂教師的教學特色
教師不斷掌握知識、更新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將其更好地運用在教學上,理工院校的音樂教學是具有獨特性的,它更需要教師深入地去研究和探索。
作為理工院校的音樂教師,面對的是理工科的大學生,其教育宗旨除了通過音樂課程和實踐的學習鍛煉,使學生在音樂知識、音樂修養、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培養外,更重要的是運用音樂的想象激發科學的想象,運用音樂的美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除此以外,教師要清楚的了解理工院校學生的特點,如他們的思維側重邏輯、論證,屬于收斂型的思維狀態,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一點正是通過音樂教學可以不斷彌補的,因為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音樂可以極大地豐富人的想象力,在音樂創作和欣賞中不斷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嘗試、探索和構造,這對理工科學生尤為重要。音樂藝術的創作、表演、欣賞等各個環節均體現出了鮮明的創造意識。音樂的基本材料——音響,直接作用于人的聽覺器官,在人的右腦中激活聯想、想象而產生出豐富的音樂藝術形象。由于音樂材料的自由性、非語義性、非可視性和不確定性特征,使音樂藝術具有模糊性和極大的包容性,因此給人們理解與演繹音樂提供了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
音樂思維是擅長形象、幻想的,音樂想象能為科學幻想插上翅膀。一個長期得到音樂熏陶,養成想象和創新習慣的理工科學生,勢必在今后的科學創造中大有作為。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而來的。
根據以上特點,筆者認為,理工院校音樂教師的教學特色應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1、打破傳統的音樂教學思維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理工院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反映出來的思維模式注重理論的共性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力的形成。音樂的審美是感性的體驗,是聽覺的感受和心靈的體驗,不需要用整齊劃一的方式去理解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評價音樂。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應以引導者為主,讓學生能暢游在自己精神的幻想之中,用音響喚起他們豐富、廣泛的聯想。
2、在教學內容上把欣賞、評價、比較綜合起來,如把注重線性音樂為主的中國音樂與注重立體、和聲效果的西方音樂進行欣賞與比較等;把種類、形式、內容聯系起來,如音樂與繪畫、建筑的聯系與欣賞等等;把各方面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多維、立體的想象空間,激活學生頭腦中豐富的想象。
3、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教師在教學環節的安排上多設計學生參與體驗的環節,讓學生扮演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
4、在教學手段上,視聽結合,靈活運用電腦網絡和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也應是理工院校音樂教學特色之一。任課教師要在課堂上創造一個多視角、全方位的音畫空間。通過多媒體造就的環境氛圍,使學生開拓視野,活躍思維、啟迪想象,達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總之,我們的音樂教學要充分圍繞學生及理工院校的特點,找到音樂教育工作中與科學的結合點,有的放矢。這樣才能培養出開拓性的人才,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宋光主編《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音樂教師心理結構的建構”部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張淑珍主編《音樂新課程與學科素質培養》“新世紀呼喚新型音樂教師”部分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曹理著《音樂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版
關鍵詞:素質教育;知識結構
中圖分類號:G6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4―084―02
農村教師在農村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村體育教師,同樣肩負著培養造就高素質的體育人才以及其他各類人才的重任,對體育課的設計提出了新的課題:明確的鍛煉目的、合理的教學設計、科學的內容搭配、嚴謹的教學組織、豐富的練習方法、鮮明的個人特點等,從而對體育教師提出了多方面的、更高的要求:知識結構、體育素養、業務能力等。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教師富有創新意識,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體育教師要適應現代教學需求,認真學習新知識拓寬教學思路學會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努力做到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努力成為青少年學習的榜樣,成為受他人乃至全社會都尊敬的人。所以本文對廊坊市鄉鎮初中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作了一個調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及調查結果
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時間為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
實施過程:每個學校發放5-12份問卷,現場做答,隨后收回??偣舶l出了1000份,收回99.1%,當時,有些教師不在學校,于是向其他教師做了一些了解,并做了記錄,把試卷留下了,個別的沒能收回。同時,在做問卷調查時,也對一些教師進行了走訪,做了記錄。
廊坊市總共有十一個縣區,體育教師1000多名,對這十一個縣區的中學體育教師進行走訪、記錄、問卷調查,由于試卷是當場作答,隨后收回,試卷回收率較高。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如下:
有0.5%體育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全日制體育專業的教育,只是個人的喜好或者曾經有過比賽經歷的,如參加過鄉里的運動會,并取得過優秀的成績,進而參加縣運動會,個別有參加過市級比賽的,先是待課,后來通過參加“三溝通”或聯合辦學等方式成為正式體育教師。
有0.2%是其他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參加工作后由于教師配比問題,短期安排不了工作,加上年輕力壯,并有體育特長,領導同意短期從事體育教育工作。
有99.3%體育教師是經過體育教育專業的,原始學歷中專占總數的30%左右、大專占總數的40%、本科占總數的30%左右是全日制畢業生,從事一線體育教育工作。同時,有一部分人參加了自學、函授進修到第二學歷,即本科學歷。
年齡大多集中在30-50歲,男、女教師比7:1。
體育開展情況不理想,資金投入一般,多數教師對現狀不滿意,科研水平欠缺。
對體育的熱衷程度高,多數人是有勁無處使,主要原因是體育活動或者是體育競賽開展得少。學校領導不重視,體育器材、場館設施不完備,缺乏合理有效的運行機制,有些東西只是停留在文件上,脫離實際。
二、分析與討論
通過調查結果,不難看出體育師資的專業知識參差不齊。個別是靠經驗來教學,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有所欠缺,在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練習方法、訓練手段等方面缺乏創新。
即便是全日制的體育專業畢業生,由于畢業年限較長,當時的一些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到如今有些不適應,從而影響了體育教學與訓練。再有,距離體育前沿的東西較遠,沒有機會過多地接觸,從而影響了科研水平的發展與提高。存在原因:
通過調查還發現,有接近13%的體育教師只重視體育教學而忽視體育科研工作,多數以50歲的老教師為主。由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學校體育教育中體育教學被放在首位,而體育科研不被重視,教師職責只是傳道、解惑、授業。同時體育教師在求學期間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系統的體育科研教育,雖然具備較強的實踐經驗,但是他們缺乏體育科研理論知識,進行體育科研總覺得缺乏條件,因此他們中的多數人對體育科研不感興趣,由此導致他們的體育科研能力比較差。
調查結果表明,有55%的體育教師屬于具備教學和科研并舉的條件,缺乏時間和精力做保障,占調查對象的大多數,而且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這些教師多是大學畢業生,基本都接受過體育科研專業的系統的體育科研教育,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他們當中多數人是學校的中堅力量,肩負著學校太多的體育教學與業余訓練任務,同時還有家庭、子女教育等因素的壓力,他們不會花太多的精力與財力來進行體育研究工作,面對體育科研,他們總是習慣蜻蜓點水,缺乏必要的時間與精力保障,同時包括財力因素,因此體育科研水平有限。
由于社會的原因――長期推行的應試教育,過分強調智育,而削弱體育、德育、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降低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有的學校甚至取消體育課及其他體育活動,致使體育工作者處于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荒廢了所學專業,甚至轉入其他領域學科的教學。
領導缺乏重視。調查結果表明,體育教師的任職條件、資格相對寬松,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但領導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事實表明,領導高度重視的問題,其解決問題的力度較大,所以作為領導要加強重視的程度,把工作做扎實,做到實處,不能只是停留在文件上。
資金投入欠缺。在場館等硬件設施方面缺乏長遠的規劃,對體育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缺乏強有力的后盾支持。
三、總結與建議
加大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斷引進后備新生力量,待遇問題,如工資、職稱、住房這些都應該逐步加以解決和提高。讓大學生安心地教學,讓他們把大學里的一些新知識、新思路帶過來,讓新老知識互相交融,合理地學習利用,從而擴寬教學新思路,改變固有的知識結構。
加大對體育的資金投入,要讓體育教師走出去,尤其是年輕教師,要進行深造,增強他們的專業理論知識,把握最前沿的知識動向,提高教科研水平,使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完整。聘請專家、學者進行有關體育科研的講座或報告。這些專家和學者不但站在了體育科研的最前沿,而且他們也具有很強的體育科研能力和豐富的體育科研經驗,聘請他們來進行各種關于體育科研的講座或報告,能有效培養和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體育科研能力。通過他們的講座或報告,體育教師不但可以在體育科研上少走彎路,而且可以從他們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從他們的成功中借鑒經驗;通過他們的講座或報告,體育教師可以和他們直接交流和探討自己在體育科研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也可以和他們保持聯系,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他們在體育科研方面的指導和幫助。
定期撰寫教學心得和教學論文。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閉門造車是寫不出有價值的好文章的,要想做學問,體育教師就必須要學會整理與分析有關的資料,對觀點材料進行思考總結,將理論科研信息和實踐經驗進行有機的結合,隨時把一些心得體會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必有一番作為。另外,體育教師在撰寫論文時還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體育專業本身就是一門多學科專業,包括哲學、醫學、生物力學、化學等多方面基礎知識,因此要加強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擴寬知識面,同時還要學習其他專業知識如寫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
增強橫向的交流,與兄弟院?;ハ鄬W習,互相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多開展一些活動,如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兄弟院校之間的籃球聯賽、足球、排球聯賽,田徑的單項對抗賽等。既豐富了課余體育文化生活,又交流了教學、訓練等方面的經驗,從而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
參考文獻:
[1]冷斌,涂小華,目前學生的知識結構及素質現狀的分析[J],江西化工,2007,(1).
[2]卞繼偉,鄭孟煊,論知識結構與創新思維[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0,(5).
[3]孫印厚,仁許,試論當代大學生知識結構的轉型[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0,(4).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結構;建構
一、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現象及原因
教師的知識結構板塊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學科知識、教育學科知識、實踐類知識和與本學科相關的文化知識,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現象依次也同樣分為四種[1]。
(1) 學科知識不牢固。受當今流行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為了固定知識點的得分幫助學生考前突擊,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自身的專業課水平下降,造成學科知識不牢固的現象。
(2) 教育學科知識掌握水平差。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科知識的總體掌握上基本都弱于其他學科的教師。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小學語文教師尚未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不能夠合理地健全專業知識結構。
(3) 實踐類知識掌控力差。盡管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的基礎知識過關,但和生活、就業有關的實踐類知識水平卻很低。原因很簡單,教師在學習階段接受的同樣是應試教育,就業后的職業培訓也十分倉促,實踐性低,無法真正地將知識應用到教學工作中去。
(4) 相關文化知識水平低。應試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師一味求得最終成績而忽視了知識的拓展延伸,使得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不能真正發揮教育的價值。
二、 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結構
當今社會文化多元化,這就對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那么,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專業知識結構呢?
(1) 廣泛的知識面。小學語文課程的內容精彩紛呈而又豐富多樣,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有著淵博的知識和范圍廣泛的知識面,既要掌握自然科學知識,也要掌握人文文化知識,在提升知識儲備的同時陶冶情操,發現自身的真正價值。
(2) 系統的專業知識。系統的專業知識是小學語文教師成功教學的必然前提,包括語音、語句、詞組構成、修辭等方面知識。只有具備系統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才能更好地實現課本與現實的轉化。
(3) 扎實的教學技能。小學語文教師在掌握了廣泛的知識面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后,還需要擁有扎實的教學技能,提高自身在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建樹。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并運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解決問題,懂得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將知識傳播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并且成功地將自己的經驗做出總結。
三、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結構
(1) 合理設置課程。構建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要從教師的專業培養入手。合理設置課程,把教學與實際結合起來,此時就需要相關機構從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和要求出發,幫助教師進行課程建設,健全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同時,這種集中制的方法也可以讓教師在交流的同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時反思和糾正。
(2) 建立培訓制度。應有關部門的要求,學校應該組織小學語文教師參加定期培訓和總結大會,在制度上讓教師安心,使教師能夠潛心教學。這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師在更新知識的過程中充實自己,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
(3) 建設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受國家倡導終身學習理念的影響,學校逐漸意識到學習氛圍的重要性,積極創造小學語文教師合作競爭的機會,使其通過交流和互相學習,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意識到濃厚的學習氛圍的重要性,不僅是在班級內部,還要擴大到整個學校,使學校成功轉變為學習型校園。
綜上所述,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不僅影響到自身的事業發展,還對身為受教育對象的學生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作為基礎教育的奠基石的小學語文教育來說,完善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結構刻不容緩,我們期待看到教師專業知識結構健全、教育事業蒸蒸日上的那一天。
參考文獻:
論文摘 要: 本文通過探索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及其對英語教師教學的影響,證明大學英語教師掌握多元化知識結構的重要性。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和知識時代,這對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師更應該認識到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教育領域里他們面臨著新的角色和新的挑戰。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而對這一素養產生直接影響的是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僅影響到學生的知識結構的發展,而且影響到英語教學的成效,關系到是否能夠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英語人才。近年來,對外語教師知識結構的研究越來越多,但是多數英語教育者和改革者更加關注的是現代教育技術背景下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研究,忽略了在教學中起主導地位的英語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的研究。本文基于對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及其對英語教師教學的影響的研究,進一步證明大學英語教師掌握多元化知識結構的重要性。
一、教師知識結構研究概述
對于教師知識的研究有兩個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一種將教師知識看成是個人及隱性知識,教師的知識是在日常教學中形成的;另一種則將教師的知識認為是顯性的知識,學生是可以通過教師的教學過程看到的知識。Schon(1983)深刻批判輕視實踐知識的傳統技術理性,認為從業者在專業實踐中并不主要依靠外來理論知識而是靠實踐者自己建構的“行動中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從這種實踐取向的建構主義視角出發,研究者提出教師個人實踐知識的概念,它來自實踐并直接用于實踐,是一種個人化的、與特定情境相聯系的、非命題形式的知識。 二、教師應具備的多元化知識結構
1.教師應該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首先,必須精通英語語言知識,包括準確而流利的英語語音語調、較大的詞匯量、牢固的語法修辭及文體方面的知識。其次,應熟悉本國和英美國家的地理、文化傳統、社會制度、政治結構、價值觀念等諸多領域的知識。最后,還應了解與英語教學密切相關的語言學及其分支系列,如英語語音學、詞匯學、語義學等。
2.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實踐知識。個人的實踐知識是能夠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并且會隨著教師的職業發展而改變。教師在課堂中所持有的一些觀點和想法都是需要及時反思和醞釀的。因為這些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而只有及時反思才能使自己對學生有良好的影響和教育作用。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會有求于老師,因此,教師的影響要滲入學生活動的一切時間和空間中去,教師必須占有廣闊領域的知識,如哲學、法律、歷史、地理、音樂、美術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在教學中應付自如、游刃有余,從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是無止境的,他們總是想從教師這一知識源泉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的知識結構中擁有多種子系統,它們之間相互滲透,就必然賦予教師一種綜合素質。
3.教師應該懂得教育理論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當前,教育學和心理學發展迅速,而大學生的心理發展也是一個重要和麻煩的問題,英語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才能解決“怎么教”的問題。因為部分知識并不能內化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去,但為教師工作所必需。
4.教師應不斷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法知識。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英語教學已經不再是單純地講解詞匯和語法。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同時對教師本身形成巨大的挑戰。只有不斷地接受新的東西,才能使自身不落人后,能滿足學生的發展所需,也能為自身發展奠定良好和堅實的基礎。
三、對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