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15:46: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商業服務貿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APEC區域內服務貿易發展概況
近二十余年來APEC服務貿易發展越來越快,截至2012年世界服務貿易前三十名出口國家中APEC成員國有11名,前三十名進口國家中APEC的成員國有12名。從2004年至2013年間,APEC成員國服務貿易的出口總額從8497億美元增長到18309億美元,進口總額從8464億美元增長到17797美元,在這十年里,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增長了兩倍多。圖1顯示了2004-2013年間APEC區域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的變化情況??梢钥吹皆谶@期間APEC區域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呈現穩步增長狀態,且APEC總體服務貿易出口額總是略高于同期進口額,呈現貿易順差情況。表1顯示的是近10年APEC區域服務貿易三大領域歷年的進出口貿易額情況。從數據上可以看到,在出口方面,除了在2009年由于受到前一年金融危機的影響,APEC區域總體服務貿易在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上均出現下降之外,其余年份都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這三個領域中,其他商業的出口額最大,旅游次之,運輸服務的出口額所占的份額最低;進口方面,同樣也是除了2009年受前一年金融危機的影響,APEC總體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稍有下降,其余年份都逐年上升。與出口不同的是,在這三個領域中,其他商業貿易額仍是最大,但其次是運輸行業,且從數值上可以看出金融危機對運輸服務的進口額影響最大,最小的是旅游服務進口額。對服務貿易的各項進出口額進行對比,可以看出運輸服務方面呈現明顯的逆差,而旅游和其他服務方面都保持順差。進一步詳細分析一下其他服務方面的情況,圖2是APEC區域2013年其他服務方面的進出口額情況??梢钥吹剑谄渌辗矫?,只有在出口方面有詳細的統計數據。
統計中的“其他服務”包括通信、建筑、保險、金融、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其他商業服務、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其中,“其他商業服務”占比最大,其次是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占比最小的是個人文化娛樂費用。具體數值如表2所示,從近十年的情況來看,各行業均保持增長趨勢,在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下,除計算機與信息服務仍繼續增長,其他行業均有所下降。其中增長最快的是計算機與信息服務也和建筑業,這兩項均增長了3倍多。增長最小的是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業。
2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自加入APEC以來,我國的服務貿易取得了迅速發展,其模式、規模、結構、比重和流向都有很大的改變。據統計,2004年至2013年,中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一直處于增長狀態,只有2009年由于受到前一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出現了負增長,在2010年,中國的服務貿易就恢復了正增長,并且在進出口總量上達到了新的高度。至2013年,中國服務進出口均居APEC成員國中的第二位。目前,中國的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很快,已經遠高于世界水平,其在全球服務貿易市場中占的比重不斷提升,排名也越來越靠前。據統計,從2004-2013年的數據來看,中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增長了7倍左右。其中,出口額增長了6.22倍,進口額增長了8.44倍。同期,APEC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僅增長了2.9倍。其中,出口額增長了3倍,進口額增長了2.8倍。
2.1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狀況中國自2004年以來,其服務貿易的進口和出口都是呈現增長的趨勢,進出口額從2004年的846億美元和850億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3294億美元和2047億美元,如圖3所示。中國自2004年以來,貿易逆差也逐年增長,從2004年76.6億陡增到2013年的1247億美元,尤其在2008年經歷了經濟危機之后,貿易逆差額增長的勢頭更加的迅猛強勁,幾乎成直線型增長。數據來源:根據WTO國際貿易統計數據庫和中國外匯管理局網站數據整理、計算。
2.2中國服務貿易在APEC中所占比重數據來源:根據WTO國際貿易統計數據庫和中國外匯管理局網站數據整理、計算。從出口方面來講,中國出口額在APEC各成員國中所占的比重從2004年的7.59%增加至13年的11.18%,對APEC成員國的出口貢獻僅次于美國;在進口方面中國對于APEC貢獻的比重增幅更大,從2004年的8.53%增加至2013年的18.51%,而且出口比重和進口比重之間的差值越發增加,貿易逆差逐年遞增。由此可以看出這十年來中國服務貿易的飛速發展以及存在著貿易逆差過大的問題。
2.3中國服務貿易中幾種商業服務的分析在中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中,運輸和旅游一直是占比很大的兩大商業服務,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加快,力度不斷加深,一些新興的其他商業服務比如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所占的比重也逐步增大。通過對不同商業服務所占整個APEC服務貿易比重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國服務貿易的結構和比重都發生了變化。數據來源:根據WTO國際貿易統計數據庫和中國外匯管理局網站數據整理、計算。運輸業在我國服務貿易中一直是很重要的產業,在整個服務體系中占比最大。從2004年到2013年這十年間,我國運輸業進出口在APEC所有21個成員國中,所占的比重從10%和6%提升到2013年的20%以及10%;除2008年經濟危機時,其出口所占比重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均處于上升狀態。相比于運輸業,我國的旅游業出口在APEC中所占比重卻在逐年下滑,進口比重卻逐年大幅增加,特別是近幾年增長較快。2004年我國旅游業進出口在APEC中的比重相差不是特別大,而且存在貿易順差,由上面曲線圖可以看出,到2008年出口比重和進口比重之后,我國旅游業的進口在APEC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但出口比重每一年都在減少,貿易出現逆差且逐年增大。這一方面是因為APEC中其他成員國的旅游業發展迅速,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國人經濟能力提升,出國旅游熱情增高。
2.4關于其他商業服務的分析其他商業服務是指商業服務中除去旅游業和運輸業的其他服務的匯總。在上文中討論了運輸業和旅游業兩大行業所占比重的趨勢,下面分析我國自2004年以來其他商業服務在APEC各成員國中所占比重的發展趨勢。由上圖可以看出,我國其他服務貿易在2004~2013年之間,其進出口比重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但在10年之后,其他服務貿易的進出口比重開始縮小,并且差距額持平緩趨勢。
關鍵詞:中國;印度;服務貿易;競爭力;RCA
一、中印服務貿易發展概況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國和印度兩國經濟都取得了高速的增長,對中印兩國來說,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發展外向型經濟,依靠出口拉動是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而在對外貿易中,服務貿易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兩國國際商品競爭力的核心所在。20世紀80年代后,中國服務出口增速不斷加快,服務出口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增長速度[1],同期,印度在服務貿易上也取得了飛速的增長。
表1中看中,中印服務貿易進出口在過去的10年都取得了高速增長,中國在10年商業服務貿易出口額增加了217%,進口額增加了357%;印度在過去10年商業服務貿易出口額增加了298%,進口額增加了253%。表中看出,雖然在商業服務貿易出口額絕對數量上,中國高于印度,但是在增長率上確低于印度。在總貿易上,中國是個貿易順差國家,但在商業服務貿易上,10年中國一直是個逆差國家,且逆差有逐年擴大之勢,而印度卻一直是個順差國家,順差也在擴大。因此,在對外貿易發展中,雖然中國的總貿易好于印度,但在服務貿易方面,印度的發展明顯好于中國,印度的服務貿易在總貿易中相對于中國有一定的優勢。
從數據上看,商業服務貿易在整個出口貿易所占比重,中國長期一直維持在9%左右的水平,而且有下降之勢,而印度此比重大約為35%左右,不僅遠高于中國,也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中印服務貿易結構對比
在中印貿易迅猛增長過程當中,中國和印度在商業服務貿易出口方面也在不斷升級,優化貿易結構,圖1為2013年中印商業服務出口結構圖,通過對圖的分析,2013年中印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方面表現為以下幾個特征:
1、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運輸、旅游、建筑等傳統領域
由圖1可以看出,中國運輸、旅游及建筑服務出口額在總商業服務出口額比重高達48.79%左右,加上其他商業服務,占比達八成以上。而這些基本屬于自然資源密集型或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得益于優美的自然資源和燦爛的歷史文化,旅游服務占比約四分之一,雖然印度也是一個旅游大國但不管在總額還是比重上都遠低于中國。在保險、金融及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等高附加值產品方面中國所占比例微小,僅有3.96%,印度在這方面所占比例也不高,但稍高于中國,有5.73%。
2、印度在計算機與信息服務方面表現突出
眾所周知,印度在IT領域在世界上發展強勁,有“世界辦公室”之稱,在計算機與信息服務方面印度在2013年的出口額達到49518美元,絕對額是中國的3倍以上,比重高達3326%,而中國僅有754%。
圖12013年中印服務出口結構
三、中印服務貿易各領域國際競爭力分析
在衡量一國特定領域內商品或服務的國際競爭力時通常采用和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即RCA指數)和貿易競爭力指數(即TC指數)來量化衡量。在比較中印兩國服務貿易的國家競爭力水平時,本文采用RCA指數和TC指數在進行度量。
1、中印兩國顯性比較優勢指數比較
從表2的數據中 可以看出,中國商業服務貿易的RCA指數為0.43,國際競爭力較弱,而印度在這一指數上達到1.63,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在具體細分項目上,中國在運輸、旅游、建筑領域相對來說RCA指數較高。印度在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的RCA指數高達8.76,國際競爭力極強??偟膩碚f,印度在在各服務貿易上的國際競爭力都要強于中國。
2、中印比較優勢指數比較
在表2中看出,印度在TC指數比較結果方面整體優于中國,印度在10項細分領域中有6項大于0,而中國僅有4項大于O,分別為通訊、建筑、計算機與信息及其他,基本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旅游項目上,雖然中國的出口額遠高于印度,但鑒于近年來中國出境旅游人數的迅猛增加,中國旅游服務TC指數為-043,遠小于印度的023。中國在保險、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的TC指數都小于-05,說明中國在這一方面競爭劣勢明顯,而印度在這兩者中也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劣勢,中國和印度在金融發展和自主創新方面都表現出嚴重不足。
四、加強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路徑
發展服務業是一國經濟要發展的必要途徑,二戰之后美國就轉變了發展路徑,重點發展服務業,奠定了美國世界服務大國的地位,而目前中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的增長,但這主要是以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帶動的,可持續性較低,所以中國要從經濟大國轉變化經濟強國,現階段應漸漸轉變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服務業,對發展服務業,本文提出以下路徑:
1、政府加大科研投入
20世界80年代印度政府對有關電子元件、電子材料、計算機、廣播設備、控制儀器、工業和專業電子等方面的制造和進出口給予了特殊的優惠政策[2],導致印度在20世紀后期及本世紀上十多年電子產業飛速發展,在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印度的電子產業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這與其政府的投入密不可分,中國政府可以在這方面借鑒印度的經驗,加大科研投入,發展我國的電子、通訊等產業。同時,隨著貨物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們越來越需要國內有成熟運輸、專有權使用費和特許費、通訊等服務行業,發展這些行業,政府在科研上加大投入是必不可少的[3]。
2、逐步放開金融市場、加快金融創新
從上文的數據中看出,中國商業服務業中金融服務所占比例過小,這與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形成鮮明對比,金融業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行業,健全的金融體制不僅是服務業發展的首要因素,也是整個經濟發展的基礎。而由于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時間較短,相比歐美發達國家,國內金融體制薄弱、人才短缺,政府對金融的監管較多,但隨著多年來的發展,中國已經有基礎有能力逐步發展金融行業,加大發揮金融的資本中介功能及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讓金融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3、發展優勢產業,提高旅游、運輸等產業國際競爭力
隨著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日益成為現代人類社會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經濟活動,旅游業以其強勁的勢頭成為全球經濟產業中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帶薪假期的增加,旅游業將持續高速度發展,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中國是一個旅游大國,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跡,但就前而言,中國的旅游收入還太低,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所以中國應重點發展中國的旅游產業,完善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提高旅游相關產業的服務,擴大對外宣傳,讓旅游這個綠色環保產業為中國經濟服務.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姚戰琪.中國服務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協整關系[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10):53-63.
[2]龔松柏.中印經濟轉型與發展模式比較,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3]鐘曉君.中國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關系實證研究[J],價格月刊,2009(9):3-6.
根據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是否由于交易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國際服務貿易分為四種提供模式:跨境提供、境外消費、商業存在、自然人存在。這四種方式包含了跨境和非跨境兩類交易活動,其中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和自然人流動,屬跨境交易,商業存在屬非跨境交易。GATS只對服務貿易的范疇提供了原則性意見,并未確定服務貿易具體涵蓋的內容。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收支手冊》第5版(BOP5),則將服務貿易定義為某一經濟體中的居民與非居民之間進行的以外匯支付的服務交易過程,其中BOP5把服務貿易分為11類,分別為運輸、旅行、通信服務、建筑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特許權使用和許可費用、其他商業服務、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以及別處未提及的政府服務。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成員經濟體均按BOP5統計口徑和項目分類編制本國(地區)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寧波市對國際服務貿易統計主要也還是采用BOP統計方法。服務貿易不同于貨物貿易的地方主要在于:服務是無形商品,國際服務貿易是國家間無形商品的交換活動,其生產、交易、消費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同時進行,不同儲存;貨物貿易的監管手段主要是關稅、許可證、配額,而服務貿易的監管手段則主要是法律法規等;服務貿易的國民待遇不是自動獲得,而是靠談判。相比貨物貿易而言,服務貿易則是更高層次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的方式,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二、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BOP統計只包括以外幣形式支付的收入和支出,只包括通過寧波市進行外幣支付的服務貿易收支,不包括通過異地的收付匯。BOP統計包括14個統計指標:分別是運輸、保險、旅游、金融服務、通訊和郵電、建筑安裝和勞務承包、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教育醫療保健、廣告宣傳、電影音像、其他商業服務、別處未提及的政府服務。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寧波分局提供的2000-2006年度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統計表,對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現狀分析如下:
1.從近6年數據來看,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勢頭極為迅猛
2001-2006的6年間,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受服務貿易出口影響,貿易規模迅速擴大。
到2006年,全市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27.73億美元,其中出口16.53億美元,進口11.20億美元,分別是2001年的9.2倍、14.1倍和4.9倍。也就是說,2001-2006年5年時間,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進出口、出口、進口的年均增幅分別達到64.3%、93.8%、48.9%。
2.從國際服務貿易類別來看,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占了九成以上
從總體看,2001-2006年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總額中,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兩項合計占比一直穩定在90%以上,其他項目雖都有所涉及,但所占份額均極小。2006年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貿易出口合計占比達到99%。從服務貿易進口來看,運輸項下進口占比平穩上升,從1999年的57.3%已升至2006年的72.3%;其他商業服務項下進口占比平穩下滑,從1999年的31.9%已降至2006年的19.6%;咨詢、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項下支出增長較快,逆差態勢明顯,兩項支出合計占比已從1999年的2.7%升至2006年的7.5%。
備注:其他商業服務收入(出口)主要包括外國駐華機構辦事經費、傭金、回扣和服務項下尚未歸入明確細項的收入;其他商業服務支出(進口)主要包括寧波市駐外機構辦事經費、傭金、回扣和服務項下尚未歸入明確細項的外匯支出。
3.從國際服務貿易市場來看,中國香港為最大的貿易伙伴,占寧波市服務貿易的份額超過六成
2006年,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前五大市場分別為中國香港、美國、英國、韓國,合計占比超過80%。其中,對中國香港服務貿易進出口11.36億美元,占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總額的40.9%,列各市場首位,其中出口5.39億美元,進口5.96億美元,貿易逆差1.13億美元;對美國服務貿易進出口2.49億美元,占總額的9.01%,居各市場第二位,其中出口1.84億美元,進口0.65億美元,貿易順差1.19億美元。韓國、英國服務貿易額占比則分別為2.4%、1.7%。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順差主要來源于美國、中國臺灣市場,而逆差主要來源于中國香港、法國等市場?;颈憩F為從發達國家和地區進口高附加值的服務,向東、南亞等周邊地區出口相對低附加值的服務,這也體現了寧波市今后發展國際服務貿易,提升質量的方向。
4.從國際服務貿易分行業數據來看,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的支撐作用非常明顯,交通運輸倉儲及通信業實現順差最大,而制造業企業支出了寧波市絕大部分的專利使用費和咨詢費
2006年,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服務貿易進出口額12.82億美元,占全市總額的57.4%,說明寧波市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關聯度還是很高,產生逆差3.31億美元,其中運輸項下逆差達3.16億美元,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際運輸市場上中外資航運公司所占份額的極不平衡,以及我國外貿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的弱勢地位。交通運輸倉儲及通信業服務貿易進出口額3.12億美元,占全市總額的14.0%,實現順差1.86億美元。制造業項下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支出0.32億美元,占全市該項目支出的84.6%;咨詢費支出0.28億美元,占全市該項目支出的62.4%。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全球服務貿易增長最快的金融、保險、通訊、郵電等知識與技術密集行業,寧波市仍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在國際服務貿易進口中,除運輸外,其他商業服務(主要為駐境外機構開支等)、對外咨詢費、境外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占有一定比重。
以上BOP統計的數據僅是涉及到跨境的外匯資金往來,依靠現有的國際收支間接申報統計監測體系,無法全面掌握各服務貿易項下的完整業務信息,因此,目前所匯總反映的數據總體略偏小。
根據現有數據分析,寧波市國際服務貿易總體上仍處于發展初期,整體規模小、水平低,對經濟發展帶動作用弱,國際競爭力不強,嚴重滯后于國際貨物貿易發展。究其原因,首先,寧波的服務業發展滯后,國內服務業是服務的生產部門,也是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基礎。二者的關系就如同制造業與外貿的依存關系一樣,國內服務業發達,服務貿易就自然有了基礎和潛力。作為全國市場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寧波市,工業所占比重較大,服務業(或第三產業)比重則相對較低,發展相對滯后。2007年寧波第三產業增加值1149.1億元,增長15.9%,相比于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增幅最大,但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仍然偏低,明顯低于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和地區。由于第三產業的不發達,影響到服務貿易的發展。
其次,寧波的傳統物流仍占主要地位,港口優勢還未充分發揮。寧波擁有天然的港口優勢,截至2007年8月底,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為3.1217億噸(摘自交通部綜合規劃司),直追上海港居中國大陸港口第二位;但從集裝箱吞吐量來看,截至2007年10月底,寧波集裝箱吞吐量達730萬標準箱(摘自中國航務周刊),遠次于上海、深圳、青島,僅為上海集裝箱吞吐量的不到1/3。集裝箱運輸所占總港口貨運量的比重僅為2.76%,在同比四個城市中處于末位,與寧波市經濟發展實力和在全國貨物貿易中的地位很不相稱。這說明寧波的運輸業中傳統物流還占有很大的比重,現代物流還需要大力發展。而且近年來,全球國際服務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漸向新型國際服務貿易部門轉變,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比重下降,金融、保險、通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等為代表的服務比重不斷上升。寧波服務貿易多為經營租賃等勞動密集型或資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項目,金融、保險、計算機信息服務、技術咨詢,專有權利和特許、廣告宣傳和電影音像等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務產業,由于受制度、技術、知識和文化等基礎因素的制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第三,目前各界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出口意識普遍不足,寧波市政府部門缺乏統一權威的信息監測和工作協調機制,至今仍沒有負責促進國際服務貿易的商會、協會等中介組織,而這些組織又是必須的。因為服務貿易工作涉及許多政府管理部門和行業,如外經貿、銀行、保險、外管、旅游、電信、郵電、文化、信息產業、建筑、咨詢等,涉及服務貿易的部門規章較多,而各部門之間又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利益保護和行業經營壟斷現象,難以形成公平競爭環境。如果沒有統一的工作推進和協調機構,則會導致工作體制不順,缺乏力度,協調難度大。而且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的管理上也存在另兩個不足:缺乏國際服務貿易全口徑統計與監測體系,缺乏相關立法。隨著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服務貿易種類越來越多,而目前外匯收支統計體系的項目設置已不能全面反映服務貿易發展的真實狀況;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法規也缺乏,從目前非貿易外匯管理法規看,盡管也涉及到對交通運輸、港口、郵電、廣告、咨詢、展覽等服務業,以及對著作權、專利權和商譽等無形資產外匯收支進行規定,但除了境內居民個人外匯以及引進無形資產付匯管理法規比較細化外,其他都散落在《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等法規中,系統性和可操作性不強。而且,由于沒有相應的法規依據,使得對一些違規行為無法懲處。
三、推進寧波服務貿易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1.發展現代服務業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增強寧波國際競爭力,推進寧波國際服務貿易的首要戰略舉措。服務業是服務貿易的基礎,目前寧波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對信息服務、現代物流、技術咨詢、廣告營銷、金融中介等相關服務業的需求十分巨大,但是支持生產的服務業還沒有跟上來,導致寧波市的綜合競爭力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要突破這種局面,就應把發展的重心轉移到服務業上來。一是要全力推進現代物流業、金融保險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產品市場服務業的發展,加快編制六大生產業領域產業發展規劃。二是要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包括五大服務平臺,即寧波國際貿易中心、國際金融服務中心、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國際會展服務中心和以國際服務業外包為龍頭的生產基地(軟件外包、信息服務、商品檢驗檢測、科技研發與服務),為寧波承接國際現代服務業提供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并以向制造業的兩端延伸和中間分離為突破口,以軟件業為重中之重,拓展生產服務業的發展領域。三是要積極爭取服務外包試點機遇,建立服務外包產業基地。服務業外包不是簡單地將企業內部的工作和流程轉移到外部,還伴隨著產業分工的繼續深化,逐步形成多種新興服務業,這些新興的服務業統稱為外包服務業,并可以細分為物流外包、軟件外包、金融外包、管理外包等。服務外包影響著廣泛的服務活動,遍布各個產業。由于外包服務往往以跨國公司的非核心商業流程為主,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相對較低,因此,發展中國家在承接外包服務方面擁有低成本優勢。
在全球新一輪產業轉移的大潮中,寧波發展服務外包也因此具有積極意義。加上服務外包的各種載體也有望為寧波拓展服務外包創造新的推力,如寧波研發園區(啟動區)及一系列軟件園區工程啟動、中石化的科研機構落戶寧波、寧波市大學科技園區創意產業基地開建、寧波市與微軟達成合作意向,共同組建“寧波微軟技術中心”等等。未來幾年,寧波要緊緊抓住新一輪國際服務業加速轉移的契機,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務能力的服務外包企業,聚焦重點區域,優化空間布局,積極打造以保稅區、開發區、科技園區、鎮海區的服務外包示范區,重點發展軟件開發外包、研發設計外包、物流外包。并在現有外包企業中,發展重點企業的外包業務。政府應重點扶持一批具有產業優勢、規模效應和品牌形象的規模企業,鼓勵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積極進行自主創新,實施品牌戰略,通過購并、重組等資本運作手段,盡快形成若干龍頭企業,提高產業的運作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對于重點企業,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實行一企一策,在引進高端人才、定向培訓可適用專業人才、國際標準認證、投資融資方面給予財政補貼,支持企業爭取商務部扶持出口型企業研發資金,支持企業拓展海內外市場,發展外包業務。
2.建立如貨物貿易那樣有效的國際服務貿易促進機制,加快形成部門整體協調機制
目前,我國的貨物出口促進機制相當完善,從中央到地方都有一系列鼓勵和支持外貿出口、提升外貿發展質量的政策、措施。但支持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方面的政策、措施都尚待制訂,有效促進國際服務貿易的平臺也需要探索建立。此外,國際服務貿易涉及的政府部門多,情況分散復雜,在推動和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部門整體協調機制。貨物貿易出口的迅猛發展與“大通關”建設、銀貿、稅貿合作密切相關。因此,加快國際服務貿易發展,也需要建立起由外經貿、金融、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諸多相關部門協調合作機制,以便形成合力,共同促進服務貿易。建議將服務貿易工作納入政府評價管理渠道,把服務貿易作為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以推進;制定鼓勵和扶持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措施,設立專項發展資金,落實金融、稅收等部門的扶持和優惠政策;建立工作目標評價體系,市政府應把發展服務貿易工作作為全市外向型經濟目標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針對服務貿易工作的不同類別和特點,實施分類考核,逐步建立服務貿易的目標評價體系。
3.充分發揮政府的孵化、激勵作用,審慎建立服務貿易產業救濟和保護機制
政府對構建城市競爭優勢的作用除了體現在對科技進步的孵化上,還應體現在對企業創造力的激勵上。當前國際服務貿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其當地政府為了鼓勵服務出口,長期以來給予服務企業很多優惠,同時非常重視技術研究、開發與教育。隨著服務貿易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寧波市要加大對國際服務貿易企業尤其是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企業的政策傾斜與扶持力度,完善財政、信貸等優惠措施,輔之以積極的產業政策,努力提高寧波國際服務貿易的整體競爭力。
另外,隨著我國相關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推進,目前寧波在現代物流、金融、保險、計算機數據服務等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方面勢單力薄,很難與外商抗衡。為此,寧波應加快建立服務貿易產業救濟和保護機制,同時要深入研究并合理運用WTO的“保障措施協議”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待遇條款,做到有備無患,并多方尋求法律、法規的支持,有理、有利、有節地保護寧波的弱勢服務業。
參考文獻:
[1]曹吉云.我國服務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再探討[J].國際商務,2007,(4).
[2]陳景.簡述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集團經濟研究,2007,(2).
[3]宋雪蓮.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正在加大[J].中國經濟周刊,2007,(3).
[4]廖曉淇.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呈現的新特點[J].商業研究,2007,(4).
[5]黃建忠,葉濤.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與沿海中心城區的服務業招商引資策略[J].亞太經濟,2007,(1).
【關鍵詞】中國東盟自貿區;服務貿易;機遇;挑戰
一、相關概念
自貿區是指兩個及兩個以上國家或單獨關稅區,通過簽署協定,分階段取消絕大部分貨物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相互開放市場、改善服務和投資領域市場準入條件,從而實現投資、貿易自由化的特定區域。服務貿易是指國與國之間互相提供服務的經濟交換活動。服務貿易既包括有形活動,又包括服務提供者與使用者在沒有直接接觸下產生的無形活動。世界貿易組織將服務貿易劃分為12大類:旅游及相關服務、商業服務、建筑服務、通訊服務、教育服務、銷售服務、金融服務、交通服務、環境服務、健康及社區服務、文娛及體育服務和其他服務。[1]
二、中國及東盟國家服務貿易發展情況對比
(一)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概述
1.服務貿易總體發展情況
總體上看,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技術水平較低、競爭力較弱。加入WTO以后,中國服務貿易逐漸向世界開放,其市場規模迅速擴大、行業結構得到調整。由表1可知,2004年~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337億美元增加到6043.4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服務貿易大國。但伴隨服務貿易總額的迅猛增長,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日益擴大,截至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累計達到12163億元,說明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非常弱。
2.服務貿易行業結構發展狀況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和其它商業服務等行業。2014年中國旅游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3%,在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高達36.7%。[2]此外運輸服務、建筑服務、計算機和咨詢在近幾年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但金融服務、保險服務、通訊服務等行業發展并不順利。從近十年各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傳統行業所占比重依然較大,但發展速度有所降低。新興行業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依然沒有成為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角。從各行業服務貿易進口情況來看,運輸服務與旅游服務仍然扮演重要角色,且進口額連年增加;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等所占份額也比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服務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金融服務所占比重一直非常小,表明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發展滯后。
(二)中國與東盟五國服務貿易、行業結構及競爭力比較分析
1.中國與東盟五國服務貿易比較分析
在東盟十國的服務貿易中,新加坡、印尼、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五個國家(本文以下簡稱東盟五國)服務貿易占比一直比較大,以至其他五國服務貿易占比基本可以不計,因此本文主要對中國與上述五國的服務貿易情況進行比較。由圖1可以看到,除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東盟五國服務貿易增速有所下降外,之后各年東盟五國的服務貿易持續增長。其中2014年東盟五國的服務貿易總額達到5765億美元,同比增長22%,在全球服務貿易總額中的占比為5.1%。同期中國服務貿易也穩定增長,其中2014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高達6043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在全球服務貿易總額中的占比為5.4%。在東盟五國服務貿易發展中,新加坡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最高,2014年達到2629億美元,其他四國服務貿易發展水平與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差距較大。[3]總體上來看,中國與東盟五國的服務貿易均處于快速增長狀態,這為雙方服務貿易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2.中國與東盟五國行業結構比較分析
從行業結構角度分析,東盟五國服務貿易各具優勢。(1)馬來西亞。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和其他商務服務是馬來西亞服務貿易發展的重點,這三項服務占到馬來西亞服務貿易總額的80%以上,其中又以旅游服務占比最大。2014年馬來西亞旅游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287億美元。[4]通訊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建筑服務等方面發展比較滯后。(2)印尼。印尼服務貿易優勢部門與馬來西亞服務貿易優勢部門基本類似,但在市場份額方面要比馬亞西亞低很多。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旅游服務和通訊服務外,印尼其他服務貿易基本處于逆差狀態,且逆差趨勢遲遲得不到改變。(3)菲律賓。其它商業服務是菲律賓服務貿易發展的重點,且長期處于順差狀態,順差額越來越大。此外,菲律賓的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出現了較大的逆差。(4)新加坡。新加坡的運輸服務、其他商業服務、旅游服務以及金融服務都比較發達,總體服務貿易水平明顯高于東盟其它國家。其中其他商業服務是新加坡服務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其次是運輸服務(略有順差),但旅游服務處于逆差狀態。(5)泰國。泰國的服務貿易發展相對集中,旅游服務、運輸服務、其他商業服務以及文化娛樂服務是其重點部門。其中旅游服務發展優勢明顯,占到全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40%,年貿易順差在70億美元左右;其他幾個服務貿易均存在較大貿易逆差,發展水平相對落后。(6)中國。中國與東盟五國服務貿易具有較大相似性,但互補性更加明顯。其中運輸服務、旅游服務等傳統貿易項目是雙方貿易的重點。一直以來,東盟五國都是中國居民出國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此外,中國運輸服務發達,而東盟五國只有新加坡的運輸服務存在貿易順差,由此可見雙方合作機會還是很大的。
3.中國與東盟五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分析
TC指數即競爭優勢指數,也叫貿易競爭力指數,是指一國進出口貿易差額占其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TC指數越接近1,表明一國貿易競爭力越強,TC指數越接近-1,表明一國貿易競爭力越弱。[5]由表2可知,中國與東盟五國的服務貿易TC指數都沒有超過0.3,表明各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都比較弱。其中中國與泰國、印尼的服務貿易TC指數均處于負值,只不過中國的服務貿易TC指數略高于泰國、印尼的服務貿易TC指數。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服務貿易TC指數則處于正值,但也僅僅略高于中國、泰國、印尼的服務貿易TC指數。其中馬來西亞的旅游服務TC指數高于0.3,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菲律賓的計算機和信息服務TC指數達到0.9,在全球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此外菲律賓的建筑和其它商業服務TC指數也超過了0.5,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新加坡各項服務貿易發展水平比較均衡,雖然沒有特別強的行業,但大多數行業發展水平均與國際同行業平均發展水平相當。泰國的旅游服務TC指數超過了0.6,在全球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除這些優勢行業外,東盟五國的其他行業的服務貿易競爭力都比較弱??傮w上來看,馬來西亞、泰國的旅游服務強于中國,新加坡的運輸服務強于中國,但中國的建筑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都強于東盟五國。
三、中國-東盟自貿區給中國服務貿易帶來的機遇及挑戰
(一)中國-東盟自貿區給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機遇
目前東盟是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國則是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服務貿易作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一項重要內容,一直受到雙方的高度重視。2007年1月,中國-東盟簽訂了《服務貿易協議》,雙方正式開通服務貿易市場。2011年中國-東盟又簽訂了《第二批具體承諾議定書》,對服務貿易的具體內容及開放行業做出了詳細規定,雙方的開放程度進一步加深,這給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2002年~2014年,中國-東盟自貿區貿易總額從547.7億美元增加到4800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20%,超過了同期中國服務貿易增長速度,充分證明自貿區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可以預見,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服務貿易總額還將實現進一步增長。[6]
(二)中國-東盟自貿區給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挑戰
中國-東盟自貿區給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挑戰包括:一是國家對服務貿易的宏觀管理力度不夠,企業參與國際化經營的戰略目標不夠明確。市場秩序混亂、法律法規不完善使得中國服務貿易企業一直處于“亞健康”發展狀態,進而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二是中國服務貿易規模偏小,行業結構不理想。2000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在全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持續上升,其中服務貿易出口額在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中的占比從2000年的2.2%上升到2014年的5.3%,服務貿易進口額在全球服務貿易進口總額中的占比從2000年的2.5%上升到2014年的5.7%。但多年來中國服務貿長期處于逆差狀態,且逆差狀況一直沒有得到改善。三是中國服務貿易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競爭力低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將會進一步促進服務貿易自由化,但基于中國服務貿易結構不完善、國內相關市場并沒有形成充分自由競爭的市場,這會導致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必須有效提高中國金融服務、保險服務等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高附加值的行業創新能力,促進中國服務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四、對策建議
(一)完善法律制度體系,提高政府服務貿易管理水平
從發達國家服務貿易發展經驗來看,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和高效的政府服務貿易管理水平是一國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方面應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加強服務貿易領域法制建設,要將服務貿易開放、服務貿易行業支持、市場準入及財政稅收政策以立法形式確定下來,同時做好與相關服務貿易協定的銜接,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營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三位一體的服務貿易管理機制,盡可能縮減服務貿易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特別是要通過建立數字化服務貿易平臺,為中國服務貿易企業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鑒于東盟各國服務貿易發展水平不一、發展重點不同,中國在與東盟各國開展服務貿易時,要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加大政策的靈活性,盡可能避免貿易摩擦。
(二)立足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貿易
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各有優勢,各國在發展服務貿易時也各有側重點。因此,中國在與東盟各國開展服務貿易過程中,應立足于自己的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貿易。具體而言,就是要充分考慮國內服務貿易發展實際,為一些還不夠成熟的行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逐步放開這些行業,同時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加大對東盟各國的投資力度。[7]如近年來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服務領域已經具有相當優勢,應加大向東盟各國的推介力度,進一步提高中國服務貿易在東盟的市場份額。
(三)改造傳統服務貿易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
與東盟國家相比,中國的信息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相對發達。應抓住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契機,著力提升服務貿易的競爭力,不斷優化服務貿易產業結構,將信息、咨詢、法律及科技等行業作為發展重點,努力培育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要發揮好信息產業優勢和高科技服務技術優勢,同時加大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產業的改造力度,從整體上提升中國服務貿易水平。要本著優勢項目做大做強的原則,迅速擴大中國服務貿易規模,使中國服務貿易在與東盟各國的服務貿易競爭中形成規模優勢。加大政府對旅游、教育、房地產等行業的支持力度,推動這些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以旅游業為例,目前中國居民往往把東盟各國作為旅游的首選之地,但東盟各國來華旅游的人數一直不多。中國應加強與東盟各國的政府間合作,不斷推進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
(四)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
提高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于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高度重視現代服務貿易發展所需的高級會計師、律師、金融服務等專業人才培養,加大政府對相關領域的教育和科研資金投入力度,選派優秀人才到服務貿易發達國家學習,加快實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步伐等。同時為學成歸國人員、引進人才提供寬松的科研環境,要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有計劃地在廣東、廣西、云南等省份高校和科研院所開設服務貿易專業,為當地服務貿易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作者:鄧志虹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
【參考文獻】
[1]張茜.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水平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1.
[2]劉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J].科技經濟市場,2006(5):109-110.
[3]劉儒欣.市場開放對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5.
[4]高揚.TISA對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7.
[5]殷鳳,陳憲.國際服務貿易影響因素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9(2):61-69.
【論文摘要】在國際服務貿易不斷增強的大趨勢下,中國服務貿易不論從總量和結構方面都居于弱勢地位,本文在基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快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對策。1、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提升中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2、推進新興服務貿易出口,優化服務貿易結構;3、積極培育國內服務外包市場。
一、世界服務貿易發展趨勢
1、服務業的跨國轉移促進了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
服務業跨國轉移是當前經濟全球化新的顯著特征。促進服務業跨國轉移的動因主要有:一是生產的國際化帶動了服務的國際化??鐕驹谌蚍秶鷥冉M織生產活動,也需要獲得全球化的貿易、金融、通訊、運輸等服務,一些發達國家的生產業也出現了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浪潮。二是以IT為主導的高新技術在世界服務業中的應用,取得重大突破,從而為服務業國際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礎。
2、世界服務貿易結構調整加快,新興服務貿易快速增長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服務貿易的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服務貿易結構日益向知識技術密集型方向轉變。全球信息技術革命的不斷發展,增強了服務活動及其過程的可貿易性,通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會計、咨詢等新興服務行業不斷擴張。世界服務貿易將逐漸由以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為基礎的傳統服務貿易,轉向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為基礎的現代服務貿易。
3、服務外包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20世紀90年代以來,離岸服務外包得到快速發展,服務發包市場仍是傳統的美國、歐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場除了澳大利亞、加拿大、愛爾蘭和印度等被視為發展最為成熟的離岸ITO與BPO接包市場之外,中國、菲律賓、墨西哥以及中東歐地區逐漸參與進來,成為強有力的競爭者。服務外包離岸外移及與其相伴的服務貿易全球化,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將對全球經濟版圖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1、服務貿易總量分析
在國際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服務貿易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從規模來看,中國的服務貿易總額從1982年的44億美元增長到2006年的1917億美元,24年間增幅超過43倍,占全球服務貿易的比重從0.6%增長到3.6%。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從服務貿易增長率看,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年增長率一直保持著領先的增長趨勢,不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國服務出口年增長率達24%,遠高于美國的10%,英國的11%,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當低。據世界銀行統計,發達國家服務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國2006年僅為39%。
2、服務貿易結構分析
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分析。根據1997-2006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分項目情況統計數據,旅游、運輸、其他商業服務一直是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門。旅游服務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業服務出口從1997-2005年一直占服務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從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運輸服務2006年比重達23%,躍居第二位。此外,咨詢業呈現出較快的增長趨勢,2006年占比達8.6%。其他服務部門出口比重較低。
服務貿易進口結構分析。根據1997-2006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口分項目情況統計數據,運輸、旅游、其他商業服務為中國服務貿易進口的三大主要部門,其中運輸服務進口表現為先降后升的趨勢,2003年躍居第一位,成為中國服務貿易進口第一大部門,2006年占比達34.3%。旅游服務表現為先升后降的趨勢,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為第二大服務進口部門。其他商業服務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間波動。值得注意的是保險、咨詢、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呈現出較快的增長趨勢,2006年它們所占比重分別達8.8%、8.4%、6.6%。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無論出口還是進口,中國服務貿易都以傳統的旅游、運輸等行業作為支撐,其主要屬于資源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資本密集型服務如航空、通訊、建筑以及技術、知識密集型服務如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部門對中國服務貿易的貢獻微弱,中國的服務貿易仍以傳統的落后方式增長。第二,中國傳統服務部門如運輸部門的比較優勢在逐步減弱。逆差額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隨著貨物貿易的迅猛發展,運輸服務需求量不斷增加,中國運輸部門尤其是航空運輸在質量和價格方面與歐美一些大運輸公司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第三,現代服務產品的需求迅速擴大,而中國在這些行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需求,大力發展資本密集型、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不僅是應對國際服務業對中國服務業沖擊的需要,也是滿足中國服務業發展的需要。
三、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對策
1、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提升中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服務貿易總體水平落后,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中國第三產業規模和比重較小,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低,服務部門、種類和設施尚不健全。為此,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穩步推進消費需求結構升級,提高服務消費比重。培育生產者服務市場,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加強產業鏈的連鎖作用,加大相關產業的協調與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推動技術和服務創新,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努力提升中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超級秘書網
2、推進新興服務貿易出口,優化服務貿易結構
按照積極推進新興服務貿易出口與擴大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相結合的原則,重點擴大工程承包、設計咨詢、技術轉讓、金融保險、國際運輸、教育培訓、信息技術、民族文化等服務貿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資,利用外資企業在新型服務貿易部門的示范、人員培訓和產業前后向關聯等途徑實現的技術外溢效應,提高我國服務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手段,優化服務貿易結構。
3、積極培育國內服務外包市場
一是要積極穩妥地開放服務市場,放寬對服務貿易領域市場準入的限制,為跨國企業來我國開展服務外包業務創造條件。二是制定鼓勵承接服務外包的專門政策措施,進行外包企業認定,仿照給予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政策,為外包企業提供低息信貸,減免企業開展離岸外包的所得稅和營業稅,對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進口設備可以免征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三是積極推進服務外包商務環境建設。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調戰略 多中心城市 發展定位 功能選擇
1.廣州“中調”戰略與白云新城的地位
廣州“中調”戰略的提出,源于對城市跨越式發展模式的反思。1990年代后期以來,廣州通過大尺度的產業外遷以及行政區劃調整,極大促進了區域的城市用地生長,形成了若干新興城區,但由于空間跨度過大,這些城區實際承擔的是衛星城或新城的職能,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多中心體系。政府通過產業外拓拉動城市空間增長,居住空間則在市場作用下圍繞城市建成區周邊“攤大餅”式蔓延,從而形成產業外拓與居住蔓延的雙軌拓展模式,加劇了居住就業的分離。基于這樣的背景,廣州提出“中調”戰略,將焦點重新拉回主城區,希望培育多中心的服務體系,形成多個反磁力節點,并改善當前職住不平衡的現狀,實現真正的“宜居城市”目標。
城市多中心服務體系的構建受若干要素的約束,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第一是空間距離。城市多中心服務體系一般指主城區范圍內由城市主中心和若干城市服務中心構成的服務系統。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服務功能與基礎設施支持的主城區范圍半徑約為10公里,服務中心則位于距城市中心10公里范圍內的城市邊緣高可達性地區。主城區范圍以外的服務功能集聚區屬于區域次級中心或新城范疇,不屬于城市服務中心。
第二是發展規模。城市服務中心作為主城區內部的中心體系構成部分,其發展規模一般不大,約為2-5km2左右。次級中心或新城建設規模較城市副中心而言要大,一般在20km2以上。如東京多摩新城規劃面積30km2。
第三是目標取向。城市服務中心追求的不是城市中心的微縮效應,而是與主中心之間的互補效應。城市服務中心需要形成特色鮮明且具全市意義的主導服務功能。次級中心或新城雖然也可能具有較為明確的職能,如產業新城、居住新城等,但其內部一般需要形成較為完善齊全的功能配置,在主城區之外進行相對較為獨立的發展。
構建由“城市中心-服務中心-次中心-中心鎮”組成的多中心服務體系是廣州“中調”戰略的重要途徑,白云新城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服務中心,因而,其對廣州“中調”戰略有重要的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是廣州建設首善之區的實施節點;
(2)屬于近城型副中心,有利于完善廣州多中心發展格局,建立網絡化的服務功能體系;
(3)創造新的第三產業集群,緩解舊城邊緣的居住蔓延問題,截留城市邊緣人口;
(4)完善廣州北部的城市功能。
2.白云新城發展定位及主導功能
通過構建多中心服務體系建設宜居城市是廣州“中調”戰略的目標,因而白云新城的發展定位要以此為依據。在廣州未來整體的多中心發展態勢下,白云新城因其位于城市中心邊緣的區位和合適的用地規模,非常適合發展成為廣州中心城區多中心網絡化的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節點,承擔商業、商務以及公共服務職能,以片區級商業服務為主。因此,在廣州多中心服務體系下,白云新城將發展成為服務于廣州北部地區的高等級商業服務中心。在宜居城市理念指導下,廣州市的宜居城區,它們共同的特征應是交通便捷、服務配套完善、與城市中心距離適中,接近主要的就業地,同時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與生態景觀資源。白云新城距離城市中心5公里,具有建設成為緊鄰白云山風景區的宜居新城的諸多條件?;诖耍自菩鲁堑目傮w定位概括為:
廣州北部的商業服務中心;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
白云新城確定上述功能定位,其具體功能選擇如下:
功能選擇一:綜合商務辦公。白云區對辦公空間有一定需求,但需求不旺盛,白云新城發展以辦公商業為主的總部經濟難度較大。如果考慮在白云新城發展商務功能,則未來幾年,應主要以綜合商務辦公樓為主。
功能選擇二:中高檔商業服務。根據白云新城商業服務的核心人群,可按100萬服務人口配置,同時參考國外城市副中心商業業態,白云新城應至少建設1個大型現代購物中心、2-3個大型百貨店、1-2個大型綜合超市。
表:國內外著名機場及其周邊地區功能布局
機場名稱 緊鄰空港地區 空港交通走廊地帶
亞特蘭大國際機場 貨運大樓、貨運中心飛機維修工廠、貿易港、近館 世界會議中心、亞特蘭大球場、時裝商業中心、服裝商業中心
尼斯國際機場 貨運中心、國際海洋避署勝地 索菲亞安亭城、ACROPOLIS賓館、餐廳、戲院、購物中心、夏納會議中心、國際海洋避署勝地
臺灣中正國際機場 貨運航站樓、機上食品供應工廠、機場賓館、中正航空科學城、桃園要業園區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TWTC展示廳、國際貿易大廈、臺北國際會議中心
漢城金浦國際機場 貨運航站樓、臨空工業園區 賓館、世界貿易中心、貿易中心、國際會議中心
東京成田國際機場 貨運航站樓、飛機內食品供應工作、機務維修工廠、賓館(9個)、臨空型工業園區 臨空型工業園區、TACT(東京貨物中心)博覽會中心、東京迪士尼樂園、筑波科學城
功能選擇三:白云新城處于廣州空港的交通走廊地帶。然而,國外研究報告及案例顯示,大型機場交通走廊沿線地區的發展并非單純以臨空產業為主,其功能可能呈現非常多元的組合。距離空港6公里或15分鐘車程內
的緊臨空港地區發展空港營運后勤服務、航空雇員旅客服務、空港相關貨運服務;6公里或15分鐘車程以外的空港走廊沿線高可達地區適宜發展酒店、會議、高端商貿、文化娛樂等功能,主要服務對象是由空港進入市區的國際、國內客流,以商務客流和旅游客流為主,白云新城恰好位于空港走廊上(距離白云國際機場25分鐘車程);空港走廊通常都規劃國際會議中心(例如亞特蘭大國際機場、尼斯國際機場、臺北中正國際機場、漢城金浦國際機場、東京成田國際機場等),與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建設一致。白云新城并不適宜發展臨空產業,而應充分利用現有設施與景觀資源,重點發展商業零售、商貿、會議、酒店、文化娛樂等綜合功能,成為廣州北部的商業服務中心。前期發展宜以依托軌道交通的零售商業開發作為啟動項目。
綜上所述,白云新城總體功能定位: 服務廣州北部地區的商業服務中心;廣州市重要的會議中心和文化創意中心;空港走廊沿線重要的國際文化交流平臺;市級時尚購物商圈;白云山西麓生態宜居社區。
3.白云新城發展定位的空間布局
總體結構:“一帶、兩軸、五片區”,一帶是指中央景觀帶,沿機場南北向跑道,由南部跑道公園起,經中央公園至北部商務步行街區的帶狀區域。兩軸是指依托機場西路,兩側布置商貿、服務等功能的商貿服務軸線和依托機場東路,兩側布置居住、文化等功能的居住文化軸線。
五片區分別是:
(1)商務中心區:位于規劃區北部橫二路以北的地區,占地規模約279.2公頃;以商務辦公、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主體; 片區由總部基地、藝術康樂街區、綜合交通樞紐區、白云山公園入口區等部分組成,是推動廣州“北帶”戰略的引擎。
(2)高尚居住區:位于規劃區西北部,占地規模約239.0公頃;以高尚居住、休閑服務等功能為主體,片區由高尚住宅區、社區公園等功能組成。
(3)文化中心區:位于規劃區中部,橫二路與橫四路之間,占地規模約267.3公頃;以文化藝術、體育、會展等功能為主體,片區由中央公園、世界級文化中心、地下商業城、文化風情社區、航空展覽區、會展體育區等組成。
(4)商貿中心區:位于規劃區南部,橫四路以南的地區,占地規模約101.2公頃;以舊機場航站樓為中心,依托雙地鐵樞紐站建設大型商圈。
(5)南部商住區:以居住、商業服務綜合功能為主體,占地規模約274.3 公頃;片區由時尚生活購物區、情景步行街區、跑道公園、商貿展覽區和風尚居住社區等部分組成。
4.展望
相對于天河、越秀、荔灣等成熟區域,白云新城的發展才剛剛起步。作為廣州城市發展戰略支撐下建設的重點地區,白云新城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通過合理的發展定位和功能選擇,白云新城未來將形成“一帶、兩軸、五片區”的空間格局,擁有完善的商貿文化服務功能,成為廣州北部的中心組團,促進城市多中心體系的構建,實現廣州“中調”的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戴逢,段險峰. 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的前前后后―關于廣州戰略規劃的提出與思考[J]城市規劃, 2003(1)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加劇蔓延,嚴重影響到我國出口貿易和實體經濟各領域,對經濟增長形成嚴峻考驗。中國商業聯合會針對這一情況,結合商業服務業實際,全力投入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工作。同時,發揮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擴大銷售。
2009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5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比上年加快2.1個百分點。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的貢獻加大,確保了去年“保八”目標的如期實現。另外,由中國商業聯合會等單位主辦的義烏小商品博覽會、紹興柯橋紡織品交易會、永康五金博覽會等重點展會,都擴大了參會企業范圍與數量,增加了成交額,為出口轉內銷企業搭建了進入國內市場的平臺。
2009年,中國商業聯合會受國家認證委和商務部委托,全年共完成國家標準制修訂21項,行業標準3項,成立了4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針對節能減排的國際形勢,開展企業負責人節能環保培訓,積極做好征集編制商業行業節能降耗產品目錄并向社會推廣,已經分兩批公布280家企業的72個種類的商業節能產品。
2009年,我們開展了中華老字號評審、全國商業示范社區評定、國家級酒家酒店認定等工作,以點帶面,促進了行業的改革與發展。
展望2010,商業機會“?!敝星?/p>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世界經濟形勢雖有所好轉,但復蘇的進程緩慢曲折且多變;國內經
濟回升趨勢繼續鞏固,但結構調整的壓力明顯上升。為進一步擴大內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強調根據新形勢,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2010年,在重點研究推進城鎮化進程和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商業應滿足與引導城鄉居民消費與生活需求;進一步改進對商業服務業的管理,引導消費,促進消費升級,如調整奢侈品稅收政策問題等;在工業化、信息化進程中,商業服務業要注重調整結構、業態升級、體系創新;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品牌培育過程中的工商關系;關注外資商業企業在中國快速擴張發展,增強中國商貿企業競爭能力和支持企業“走出去”。
2010年,根據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工作進程,延伸服務,建立縣、鄉(鎮)、村三級維修網絡體系的建設。爭取擴大補貼范圍,使城市棚戶區改造中居民購買建材也享受這一政策。
2010年,進一步加強會展工作,在產業聚集區或銷區適時舉辦展銷會、博覽會、交易會,為區域經濟發展及擴大消費搭建平臺,以展會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指導和推動商業企業深挖自身潛力,在經濟大環境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通過企業防損、優質服務、優化供應鏈管理來開源節流,提高經濟效益。
2010年,加強商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快開展商業調解仲裁試點。在中商聯已經4批商業信用企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建立具有行業特點的商業企業信用評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