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15:46: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稅管理服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企業;財稅;信息化管理;應用模式
財稅信息化建設是財稅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內在要求,也是財稅管理的重要內容。隨著國家稅務總局“金稅三期工程”在全國范圍的逐步推廣,財稅信息化建設已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這也迫使企業在接受“財稅管理一體化”全新理念的同時,思考如何借此契機,通過實現企業內部財務、稅務、業務的一體化處理和無縫連接,簡化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全面實現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本文主要對企業內部財稅信息化管理的應用模式進行了探討,以期可以為企業的稅收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實際價值的參考信息。
一、我國企業財稅管理的發展現狀
(一)稅收風險較大
近兩年來,稅務機關在完善征管手段的同時,不斷強化稽查體系,通過先專項自查,后專項檢查的方式,要求企業嚴格按照稅法規定,對生產經營活動涉稅問題進行全面自查,包括發票真偽、收入的確認、費用的列支、業務的真實性等多方面,內容涵蓋全部應納稅種。我國正在對財稅管理體系進行改革,財稅政策存在部分解釋不明以及操作細則缺失的問題,企業與財稅部門經常會出現理解偏差現象。基于宏觀政策的影響,監管部門由于地域、時期等方面的差異,對政策的監管及把握力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不僅增大了企業稅法遵從的難度,更使企業的納稅風險急劇上升。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
企業沒有針對財稅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關機制,沒有對管理標準進行有效規范,致使不同部門在相同事項方面的管理標準存在不一致性,繼而導致執行尺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公司整體稅收策略的制定工作。
(三)信息化應用水平較低
企業在財稅管理方面并不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多以財務人員手工作業以及主觀判斷為主,對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以及經驗具有較強的依賴性。除此之外,企業的財稅管理與業務環節存在脫節現象,財稅信息無法實現有效共享,基礎信息出現偏差等問題,構建完善的財稅信息管理系統迫在眉睫。
二、信息系統的功能框架
(一)框架結構
財稅管理信息系統是對財務日常管理應用的整合,基于財稅管理體系標準的指導下,嚴格遵照相關法律法規,對稅種稅費進行有效計算,并記錄相關調整事項。該系統內部含有申報納稅表的模板,通過其可以向相關管理部門申報財稅繳納款項。除了財稅原有的業務處理功能外,還構建了評估模型與指標分析體系,可以對企業稅務管理進行有效評估與合理分析,有利于企業對稅務風險進行及時、準確的掌握,除此之外,該系統還可以對企業的稅收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籌劃方案。具體構造如下圖所示:
圖1 信息化系統功能框架結構圖
(二)信息系統合理理念
針對財稅管理構建信息系統,可以完善財稅管控體系,促使企業財稅管理工作更具科學性。構建信息系統的核心理念有三個,一是對財稅管理機制進行標準規范,促使各個部門的管理口徑實現統一;二是財稅管理實現有效延伸,逐漸成為前端業務;三是建立健全財稅評估模型與財稅分析體系,從而對企業稅務進行合理評估與有效分析。
(三)解決業務的有效方案
解決業務的方案主要包括五個流程,分別是建立納稅體系、處理日常業務、企業納稅管控、科學籌劃以及分析評估、業務集成關系。企業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財稅管理,對財稅管理進行標準規范,并在各個下屬部門貫徹落實。利用相關系統對涉稅信息進行有效集成,例如,資產、合同等,并結合系統內部相關稅務信息,對稅費進行準確計算,繼而進行申報處理與繳納處理。建立健全稅務評估模型與分析指標體系,促使企業財稅管理分析指標實現自動生成,繼而對納稅進行自動評估。通過信息化建設全程監管企業的經濟事項,可以對企業財稅管理的效益影響進行準確分析,從而科學籌劃財政管理工作,有利于企業的財稅管理工作實現縱向管控。
三、信息化管理應用結果分析
(一)電子登記納稅調整事項
對核算賬簿、核算憑證以及備查簿進行有效連接,促使三者呈現一種關聯關系,從而促使企業的納稅調整事項的登記處理實現自動化,不僅降低了相關人員的工作量,還提高了納稅調整事項篩選結果、分析結果以及登記結果的準確性,有利于企業順利進行財稅管理工作,例如,遞延所得稅核算、納稅申報表核算以及納稅調整等。
(二)在線處理日常稅費
應用信息化管理系統,企業在財稅管理方面可以對多個稅種的日常業務進行在線處理,例如增值稅、所得稅等。根據我國財稅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對實際繳納稅額以及理論上應繳稅額進行合理分析,準確把握二者之間的差異,確保財稅管理相關環節在規范性與合理性方面符合相關標準要求,避免企業遭遇巨大財稅管理風險。
(三)自動生成納稅報表數據
嚴格遵照我國相關部門在納稅申報表樣式方面的規范標準,對納稅主體、稅務報表以及備查簿三者的關系進行準確定義,在信息化管理系統內部構建納稅申報模板,自動采集稅務系統以及賬務系統內部的相關數據,并以此作為納稅申報數據,幫助企業財稅管理人員進行納稅申報,避免報表數據出現人為干預現象,促使報表數據更具實時性、準確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四)建立健全稅務指標分析體系
企業在財稅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稅務指標分析體系,可以幫助企業對各個稅種的涉稅指標進行在線分析,并自動根據分析結果生成稅務分析報告、涉稅指標對比分析表以及稅務指標的變化趨勢表,有利于企業財稅管理人員對涉稅指標變化情況進行及時、準確的掌握,有效規避財稅管理風險。
結語
財稅信息化管理的實際應用價值主要取決于自身與前端業務之間的銜接關系。企業嚴格遵循財稅方面的法律法規,對各項涉稅環節進行專業、合理且謹慎的處理,按照相關規定實施納稅申報;通過信息化技術采集并分析涉稅信息,對稅收變化情況進行自動預警;分析稅收變化情況,對財稅管理潛在風險進行合理評估,實施科學籌劃,有效提高企業財稅管理水平,節約稅收成本,規避財稅管理風險,確保企業健康持續發展。(作者單位:中國振華集團永光電子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張曉紅.規范信息化日常管理服務稅收中心工作[J].天津經濟,2013(05).
一、中國民營企業的挑戰與愿景
中國民營企業管理當前面對的突出挑戰有三類:
市場挑戰:十以來,行業和市場正在隨著系列改革而變得幾家歡喜幾家愁。對于本身走市場化路線的企業而言可能是利好消息,對權力、政策等尋租的企業和投機性企業而言無疑是非常悲觀的。市場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革和白熱化競爭,在微利和同質化競爭中,中國的民營企業如何管理以應對市場競爭?
人員挑戰: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面臨著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也面臨著團隊年輕化難以管理的問題,面臨著股東與職業經理人的難題。如何安排接班人計劃?如何管理職業團隊?
資本挑戰:從廣義的資本定義上講,無論是投資入股,合資合作,并購重組,還是上市、債權或股權融資,都成為企業追求發展的一把雙刃劍,做的好就能讓企業或老板上一個新的臺階,做的不好可能是把辛辛苦苦幾十年打拼的事業全部葬送。對于國有企業也一樣,過去的提法叫“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現在叫“國有資本管理”,從資產到資本就是從花錢到賺錢的轉變,那么如何管理資本運作?
任何度過初創期的民營企業都有一個愿景:如何將公司做大做強而不是做大做垮?
站在這個愿景的時點,我們不禁要問:靠的是什么? 是過去幾年的財務報表數字好看嗎?是有一幫跟自己創業的團隊嗎?是服務或技術優勢嗎?是政府或金融機構對公司的支持嗎?是公司現金充裕嗎?是公司資產龐大嗎?是有了一個或幾個好的項目嗎?是公司的商業模式獨特嗎?是公司不斷投入的學習和培訓嗎?
答案是:是,也不是!
上面的每一項都可能成為不同行業的公司參與市場競爭的優勢,然而縱觀世界500強發展史,企業都是基于實業+資本的發展戰略以及管理的系統優勢獲得長足的發展和長遠的成功,過去不等于將來,短期利益不等于長期利益,做了不等于做好。部門優勢或財務指標等部分優勢都不代表整體的優勢,今天的優勢有可能成為明天的劣勢,部門的“專業”意見可能會將公司帶入深淵….
二、價值管理―迎接挑戰實現愿景的有效管理方式
如何有效面對挑戰,持續強大,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觀點和學說,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打造核心競爭力,團隊建設,數字管理,差異化,商業模式以及各種市場營銷、人力資源、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等管理技巧。
就企業價值來說,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有從審計、評估角度談企業價值的,有從企業管理角度談企業價值的,有從投資人角度談企業價值的,有從市場、財務等角度談企業價值的。主流理論認為價值管理追求的目標是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筆者認為價值管理首先是從企業經營者角度看待企業價值,而后才是股東價值,這樣企業價值會自動傳遞到股東價值,股東才能得到持續的投資價值。基于價值管理的系統優勢才是公司價值的保證和根本,這里的價值管理的基礎就是系統,以廣角鏡思維全視角地看待企業的問題,不能是望遠鏡思維的點對點解決問題。價值管理的核心是以企業和/或股東價值為導向的方案,制度和決策。
對于廣大的民營企業家來說,實施價值管理更的第一步是優先選擇公司價值,大股東利益,還是全體股東價值的問題,抑或在哪些問題上如何進行價值傾斜,其次才是立足現狀建立價值管理系統的問題,否則價值管理的核心無法貫徹到落地實施當中去。當然,非上市民營公司大多被企業家實際控制并經營,價值管理會更多偏好企業價值;對于上市公司或投資人傾向股東財務表現的民營企業,更多的目標被股東價值優先所包圍。
三、價值管理的核心要素
不能衡量就無法管理!到目前為止,在價值管理體系中,形成了經濟增加值(EVA)、市場增加值(MVA)、折現現金流量(DCF)、托賓q值、價值派(piemodel)等價值管理模型與模式。這些財務標準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MVA法,對非上市企業無法評估資本市場價值;比如托賓q值,從市場角度界定的過去的企業價值與企業的真實內在價值大量不對等,而且衡量市場價值與資產重置成本相對比較主觀;又如各種財務模型,實際上帶有一定的假設且大部分要求數據較多,模型的導出過程又比較復雜,對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并不適用。所以,企業價值不是數字化的財務價值,主觀的市場價值,抑或是按收益法或成本法評估出來的價值,而是多種要素綜合的衡量標準。
筆者認為,對企業管理而言,這些價值管理模型僅僅是財務評價標準,并沒有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在管理實踐中判斷并實現價值管理,也就是說,這些價值模型無法指導價值管理落地實施。筆者根據實踐經驗,對價值管理體系的四項核心要素進行扼要闡述如下:
(一)數字管理
數字最簡單、直觀、有力,是國際化語言,因此價值表現的衡量因素離不開數字,但數字管理不等于價值管理,而且過分注重數字就會陷入數字陷阱。報表控制屬于事后控制,而且財務管理無法表現報表外資源。所以,企業管理者都要有價值管理系統要求的財務意識和知識,用數字管理滲透到日常運營管理中去。對于企業高層來說,運用數字管理的要義在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對于企業中層來說,數字管理主要是進行財務信息的提取、分析、跟蹤與考核。
對大多數民營企業來說,運用數字管理忌諱采用較多的復雜管理,比如對房產的投資,通常的房產投資內部收益率公式為:累計總收益/累計總投入=月租金×投資期內的累計出租月數/(按揭首期房款+保險費+契稅+大修基金+家具等其他投入+累計按揭款+累計物業管理費),但里面的數據很多要靠估算而導致數據不可靠之外,還浪費了大量精力。所以我們就采用一個相對簡單而通行的測算方法:如果該物業的年收益×15年=房產購買價,則認為該物業物有所值。
筆者經過實踐總結,具體來說,民營企業可采用的數字管理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資本管理
資本管理需要解決:錢從哪兒來的融資問題,錢到哪兒去投資問題,回報多少的投融資管理問題。作為股東首先應考慮的自身價值就是資本管理價值。這些價值無一例外都與數字相關,以價值驅動為目標的財務數字主要有:
A:凈資產收益率(ROE=凈利潤/凈資產),反映的是被投資企業的賺錢能力和運營水平,這也是最常用的數字之一;一個公司長期保持20%以上的ROE是不可能的,能長期保持在15%已經很好了。
B:投資報酬率(ROI)=利潤或年均利潤/投資總額×100%。反映了投資的獲利能力,一般是用于特定年份的回報衡量,以及短期項目的投資決策,因為該指標并不反映整體或長期利益,而且職業經理人會因為該指標的績效評價而做出短視的決策和行為,排斥具有戰略意義或長期投資的項目;
C:經濟增加值(EVA)=息前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調整后的資本成本*資本成本率(WACC)。
對于EVA,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你一定要賺到超過資本成本的錢才算有利潤”。這里面對NOPAT和資本成本的調整主要是盡可能恢復企業實際經營真實財務面貌,然后對資本利用效果進行數字評價。
EVA既可以反映職業經理人總體經營情況,也適用于績效、股權激勵等方面。
D:對于上市企業還多用市凈率(P/B=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市盈率(P/E=每股市價/每股收益);市場增加值(MVA=公司市值-累計資本投入)等指標。
數字之間也會有沖突,比如股東都想追求高ROI,但有時ROE與ROI并不一致,此時追求高投資回報(ROI)的同時要關注ROE,否則累積多年的利潤有可能一瞬間就不見了,減少風險的辦法就是既看ROI又看ROE。假設有多個項目選擇投資一個,就是在高ROE項目中選擇高ROI的項目。ROE較高時需要另外關注負債結構,看企業是否為超額負債經營。一般來說資產負債率超過60%,為經營風險較高,超過80%為經營風險過高。
2、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的數字管理需要解決資產利用效率的問題。筆者接觸的不少民營企業有資產情節,即企業資產越大越好越有安全感,或者銀行越容易給較高的額度貸款。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筆者觀察到這些盲目追求資產絕對數額的企業往往各項利潤指標都很低,認真梳理資產后就會發現,或多或少存在著資產效能低下的問題,比如大量承兌匯票留在手中而對外支付現金,應收賬款管理不善以致呆賬、壞賬,為評估品牌價值或對外申請各種證書而知識產權賬面價值虛高,庫存大量積壓,預付賬款龐大造成資產和現金利用率低,部分固定資產閑置很久而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資產管理的數字管理指標主要有以下幾種:
A: 資產凈利潤率=凈利潤/總資產
B: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總資產平均余額;以及延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等指標
對資產使用效率的分析和改善需要數字管理配合程序管理、效能管理與風險管理進行。
3、人力資源管理
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一直在講人員的選育用留,即HR管理技術和流程,事實上人力資源管理也離不開數字管理。比如人力資源管理中最需要讓老板知道的是:公司的流程及崗位平臺是否已經搭建完成并能有效對人才選育用留,員工的薪酬是否匹配績效管理的目標,績效管理是否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人力資源政策和執行是否能跟得上企業發展。
這些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是靠主觀性的“好壞優劣”來表達的,最具有說服力和看得見的效果的就是數字。比如營銷總監的營業收入與營業利潤等同比、環比升降比例是否在預設的績效目標之內,接下來如何改進,達到考核期限時應如何根據績效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獎懲;又比如對財務總監的考核指標之一是EVA,那么財務總監就會想辦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配比資金投融資,降低稅收,這樣財務總監就必須深入業務之中打通流程瓶頸,既要提高收入,又要降低成本,控制風險和預算;既要對日常經營負責,又要對投融資及其管理負責。
4、財稅管理
對于財稅管理,最重要的幾個數字就是資產額,負債額,納稅額,營業額,利潤額,凈現金流量。這些數字很多時候不成比例,比如有資產收入少,有收入沒利潤,有利潤沒現金,有現金沒利潤,收入少稅負高等等。當然這跟行業有一定關系,比如制造業是先投入再收入,預收費服務行業是先收費后服務,餐飲行業是現金充裕而利潤被房東大量分取。
在筆者看來,企業的財稅管理不單單是財稅部門的事情,而是全公司的事情,不僅僅要進行制度和表格的完善優化來達到高效流程,又要搜取充分必要信息進行數字提取,分析工作,而后應用于企業決策和日常管理改善。
財務和稅務是相聯系又有很大差異的兩門學科,很多民企讓會計管理稅務,業務簡單還可以,稍微復雜一點需要稅收籌劃時,財務經理就不能勝任了。有些公司財務經理隸屬于稅務總監,有些公司是稅務經理隸屬于財務總監,不管誰進行管理,都要將財稅體系打通,對日常各部門業務進行科學有效的財稅管理以達到既有效能又能管控風險的結果。
5、產供銷管理
產供銷管理可能是與數字打交道最多的部門,“產”指制造業的生產或服務業的服務,“供”指產品或服務供應商,“銷”指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從數字管理上講,銷售是起點,產與供是過程。數字管理的重點是: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管理,產供銷數字績效考核,客戶與市場數字分析,供應商分類考核等。
6、合同管理
很多民營企業倒閉是應付賬款過多導致的,合同管理的數字管理在于要根據合同的約定,將應付賬款時間按照合同進行檔案整理,同時對后續數月的現金支出進行配比滾動預算,以免造成入不敷出而導致過大債務壓力,當然對于業務部門要求的合同談判和合同審核也是納入到合同管理之中的。這樣合同管理的數字管理一般是滾動更新當期及后期的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營業外收支,對應的現金凈流量等預算,控制,分析與決策。涉及的部門一般有財務部,法務部(合同管理部),銷售部,采購部等部門。
筆者接觸的企業大多之前接受了錯誤的合同管理模式,以為有個合同管理軟件系統或ERP軟件系統就把合同管理做好了,事實卻截然相反,合同管理沒做好的企業借助于管理軟件會更加做不好,合同管理是多部門交叉的事情,而非某一個部門的事情,企業管理沒做到位指望軟件解決管理問題是不現實的。
(二)程序管理
管理的重點是各部門人的管理,管理的難點在部門之間的管理,互相扯皮是最管理最難的地方。所以橫向的崗位職責固定崗位,縱向的流程打通部門壁壘,兩者靠制度,表格的工具結合起來,以有效的績效管理為手段,進行有效的程序管理。只有過程控制好,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我們所說的結果導向實際是以程序管理為必要控制手段的。
程序管理的難點其實對于價值管理來說將會迎刃而解,如果說矛盾的各方各自站在自己立場角度而發生爭執的話,則價值管理將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綁在一起,形成企業價值利益鏈條上的共同體,則企業通過一個個的利益共同體形成了企業牢不可破的價值管理。實施價值管理的程序管理難點在于用財務、稅務、法律與管理的工具和內核作用于部門交叉的每個點以達到整體改善的目的。然而,筆者已經提煉出“四位一體”整體解決方案以達到這個目的。
(三)效能管理
從管理學角度而言,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書中簡明扼要地指出: “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即戰術),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即戰略)”。
從經濟角度,效率(efficiency)指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和投入量,而效能(effectiveness)是效率與效果的統一,既重質,又重量,有人總結為效能=效率*目標。
效能管理要求企業管理者在提出方案及進行決策時,從戰略、戰術、結果、投入與產出等各個角度進行平衡。
舉例來講,比如將要開發一款產品,在開發的前期,需要與市場部一道評估產品價值點,市場容量,客戶接受度,預計的實驗產品及批量產品的成本及定價,并確定關鍵技術是否已被解決,開發周期及結果;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就開發前期的預算和目標進行財稅控制,績效管理及市場動態管理,以確定開發按部就班地進行;開發末期要在內部與市場中進行產品及定價測試,與銷售部門績效相聯系,以使收益盡量與預算、績效相匹配。
又比如,公司要對上游某企業進行縱向并購,前期就要對并購戰略及預期投入進行分析并與被收購方進行充分交流,中期要對被收購企業進行財稅、法律與經營的盡職調查,安排交易方案,確認預期盈利的必備條件與人員計劃,后期進行交割前要對并購后整合事項進行預先安排,以確認交割后能夠完成整合達到預先設定的并購戰略。
(四)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作為企業價值衡量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企業運營的效能與企業運營的風險共同構成了價值管理需要特別衡量的因素。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稅務風險,法律風險,政策風險,金融風險等共同構成了企業風險。然而,我們可以對財稅風險,法律風險以及經營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分析與評價,確認風險的保留,規避,轉移。當然這里的風險管理的前提條件是確認企業決策層的經營意識和戰略是風險偏好型還是風險規避型。對于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風險管理方式。
目前所流行的全面風險管理,實際上靠某一個部門是不能完成的,與績效管理等管理手段一樣是企業從上到下全員的事,全面風險管理必須使用必要的法律技能,財稅技能與管理技能進行科學而專業的風險評估。當然,在大多數民營企業家眼里,處處都是風險顯然無法經營,投資就是冒險,然而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關鍵風險必須可控,而且企業價值管理中的關鍵風險必須予以管理,否則企業效能及其他價值將會受到重大影響。
四、結束語
企業有制度和流程還遠遠不夠,關鍵是有效的系統化制度和流程;公司能聘請優秀人才還遠遠不夠,關鍵是建設一個能讓人才操作的優秀的管理平臺,畢竟大部分人是企業平臺的“操作手”而非“建設者”。管理和商業沒有完美無瑕的,只有最接近企業目標的有效管理路徑。問題和形勢發生變化,管理也應當順應而變,管理也在管理人的風險偏好與風險規避之間游走,管理中存在問題很正常,不斷地以廣角鏡思維解決問題就會逐步趨近目標,如果以點對點的望遠鏡思維或孤立地看待問題很可能會導致解決一個問題又冒出來N個問題。
當管理者希望推動一項變革時,無論是建立一套新的價值管理系統還是修正現有的管理體系,最好在局部進行測試后再推廣,這樣不但能讓參與各方在前期充分磨合不斷調整方案和期望,而且使企業的變革成本最小化,畢竟大部分非患重癥的企業是不能接受外科手術式的代價或不可控制的結果。
另外,筆者所接觸的太多民營企業在錯誤的學習上走的太遠,接受了大量形而上的培訓,激勵類的,靈修類的,營銷技術類的,以及各種工商管理研修培訓等,然而太多實踐證明了大多這種培訓僅僅是短期有效或回到公司便無法落地,問題還在那里,現實與理想不斷博弈的場景不斷上演,然而卻支付了不菲的成本。同樣,談企業培訓或學習本身是否有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學錯比不學更可怕,把錯的事情做的很好簡直就是災難,只有把企業的針對式培訓和績效管理結合起來去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從結果看清楚培訓是否有益。那些空洞的,概念性或宏觀性的培訓只適合于基本理念、概念還不到位的部分中小民營企業經營者。新型管理咨詢則能夠通過外部診斷-方案-培訓-效能的過程為企業打造一套價值管理柔性平臺。
作者簡介:李涵:執業律師,英國威爾士大學MBA,國際會計師AAIA,注冊稅務師,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客座教授。
李涵已為多家國內、外企業提供法律與管理服務10年,擁有豐富的企業法律與管理實務經驗。李涵具有良好的商業背景,能將資本運作、企業管理、財稅與法律相結合,從而為國內外企業提供高附加值的綜合性專業法律與管理咨詢服務。
今天在這里召開20*年度地方稅收納稅協稅先進單位和個人表彰會。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對為我縣地稅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納稅協稅先進單位和個人表示感謝;二是請大家來,文秘部落加強溝通,增進了解,并請大家多提意見和建議,共同把我縣的地稅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就我縣去年來地稅工作情況向大家作一簡要的匯報。
一、20*年來我縣地稅工作的基本情況
去年,我們地稅部門在縣委、縣政府以及上級地稅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縣廣大納稅人和協稅護稅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各項地稅收入任務。
一是大力組織收入,為全縣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財政力保障。20*年,國家實行宏觀調控政策,中央出臺了出口退稅機制改革,省財政結算體制調整以及電力企業稅收和利息所得稅上劃,全年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影響財政總收入達1817萬元,其中減少地方財政收入454萬元;電力企業稅收和利息所得稅上劃減少地方財政收入462萬元。同時受上半年干旱氣候影響,水電行業的產值和效益明顯下降,全年增值稅對財政收入的貢獻只有221萬元,加上耕地占用稅和罰沒款收入缺口1200多萬元,財政收入一度出現負增長。面對這種形勢,我們堅持以組織收入為中心,堅定不移地推進依法治稅,深化征管改革,強化稅務稽查,全面加強和規范收入管理,保證了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20*年,地稅部門共組織各項收入12756萬元,同比增長7.6%,其中稅收收入6356萬元,同比增長12.7%。
二是強化稅務稽查,為廣大納稅人營造公平的納稅環境。采取自查和重點檢查相結合,認真組織開展稅收執法檢查工作,進一步規范重大稅務案件的審理工作,推行了執法責任制、錯案追究制。加大稽查工作力度,深化日常檢查,有重點地開展了企業所得稅、房地產開發企業稅收、貨物運輸業稅收等專項檢查。全年共查補稅款279萬元,罰款26萬元,有力地打擊了各類偷、逃稅違法行為,達到了以查促管和公平稅負的目的。
三是優化納稅服務,營造和諧良好的征納氛圍。完善辦稅環境和設施。去年8月,地稅機關和稽查局、直屬分局遷入新地稅大樓后,辦稅環境和服務設施進一步改善,辦稅服務廳配置了電子顯示屏、電子觸摸屏、公告欄、辦稅流程圖和辦稅示意圖,開設了業務咨詢窗口、納稅人休息區和稅吧,為納稅人網上申報和查找資料提供了便利。加快地稅信息化改革步伐。在加強《浙江地稅信息系統》的應用基礎上,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推廣“網稅”系統,運用因特網技術改革納稅申報方式,實現網上申報納稅,方便納稅人。加強地稅機關效能建設。深入開展機關效能革命,努力轉變財稅干部的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分科室建立服務承諾,簡化辦稅辦事流程、窗口受理等項目近20多項。大力推行文明辦稅“八公開”,全面推行稅收“一窗式”管理服務。實行干部統一著裝,掛牌上崗,統一文明禮貌用語、微笑服務等一體化管理,建立了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AB崗制等一整套服務制度,推行納稅提醒服務,方便納稅人。
四是健全稅收法制建設,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稅進程。積極開展稅法宣傳,組織了以“依法誠信納稅,共建小康社會”為主題的稅收宣傳月活動,以宣傳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為重點,廣泛、深入地宣傳稅收知識,提高公民稅收法制意識,改善稅收環境。建立了地稅與國稅、工商稅務協管制度,加強與房管、土地等部門協作配合。在導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按照持續改進的要求,通過內審、內部檢查等系統方法,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認真進行分析、預防和糾正,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建立健全稅收規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稅收規范性文件會簽審核制度和備查備案制度,確保地稅執法依據的合法性、規范性和統一性。全面實施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制度,建立綜合選案和案件分級審理機制,規范稅收重大案件審理程序。認真組織開展稅收執法檢查工作,積極推行執法責任制、錯案追究制,同時建立了學習培訓考核激勵機制,激發干部學法、執法的主觀能動性和責任感。進行營業稅制、稅收征收管理體制、支持下崗失業人員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等問題的調研及政策執行情況的跟蹤訪效,確保政策落實到位。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在座各位的無私奉獻和積極支持配合稅收工作是分不開的。據統計,20*年全縣地稅納稅戶有1800戶,下午要表彰的30戶納稅大戶,雖然占納稅戶總數不到2%,但所繳納的地方稅收卻達到2822.1萬,占全縣地方稅收收入6356萬元的44.4%。其中,納稅額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1家,100萬以上的企業有8家,50萬元以上有5家。因此,可以說你們是全縣經濟的頂梁柱,對地方財政和經濟起著強大的支撐作用。在此,我謹代表縣地稅局向廣大納稅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對獲得20*年度納稅先進單位和個人及協稅先進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
在地稅組織收入等工作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我們積極發揮財稅職能作用,致力于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大力支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以體現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一是優化和調整支出結構,大力支持各項事業發展。通過加強基金征管和多渠道籌措資金,20*年全縣基本保證了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和社會保險資金特別是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及時足額發放。認真貫徹“科教興縣”戰略,加大對文教科衛等各項事業的投入,確保了義務教育經費和各項教育正常經費的支出。認真落實政法部門各項經費,進一步維護社會穩定,鞏固了國家政權建設。二是積極籌措資金,支持經濟發展。落實支持經濟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20*年減免企業所得稅276萬元,減免房產稅80萬元。出臺“兩保兩獎”政策,調動鄉鎮政府和部門發展經濟、培植財源的積極性。積極籌措安排專項資金和財政貼息資金,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加大對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加快對農產品加工、資源加工等特色工業的培育。支持解決“三農”問題邁出新步伐,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對農業稅實行免征政策,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在確保預算內支農支出穩定增長的同時,向省市爭取造田造地基金159萬元,支援不發達地區資金1475萬元,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90萬元,基本農田建設資金277萬元,支持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致力改善發展環境。全年縣財政安排和向省市爭取專項資金5800多萬元,用于水、電、路及市政設施等基本建設,大力支持56省道、康莊工程、新文中、縣城引水工程、糧食中心儲備庫等重點工程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I措2000多萬元資金,改善景區基礎設施和泗溪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設,支持以旅游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的發展。
過去的一年,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縣財稅形勢還比較嚴峻,現在仍是保吃飯財政,特別是20*年,我們面臨的問題還很多:一是財源結構不合理,財政增收的基礎尚不牢固,收入中減收或增收乏力因素增多。二是出口退稅機制改革以及電力企業稅收和利息所得稅上劃,對我縣財政收入影響增大。出口退稅超基數部分由地方財政負擔,而且出口退稅影響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的統計數據,導致我縣財政收入的排名在全省靠后。(據今年1—5月份全省財政收入統計數據,我縣在全省61個縣中排名第59位,全市排名最后,排在泰順、洞頭之后)三是我縣財政收入已經多年高速增長,加上耕地占用稅、契稅、罰沒款等不可比因素的影響,收入繼續增長的難度增大。四是財政支出壓力加大。保障政權建設、加大社會保障投入、實施農村衛生保障、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需要增加很大支出。五是鄉鎮財政財源貧乏,鄉鎮政府赤字及財政周轉金和“兩非”借款回收困難,增加了財政風險。
因此,需要我們財稅部門和在座的各位要攜起手來,共同研究對策,努力解決經濟發展過程的各種困難,為加快我縣經濟發展增強財政的自我平衡能力而努力。
二、今后進一步加強地稅管理促進經濟發展的一些想法
一是以組織收入為中心,加大稅源監控力度,強化稅收征管。積極開展分行業的稅源調查,清理基礎數據,加大對重點稅源的監控力度,分行業建立責任區,重點加強漏征漏管戶的清理。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則,做到應收盡收,不收過頭稅。進一步加大稅收執法檢查力度,以查促管,不斷提高稽查質量。繼續加強社?;鸬纫庂M的征收管理,健全預算外資金征繳體系,確保預算外收入及時足額繳入財政專戶。
二是全面落實縣委、縣府關于促進企業改革、扶持重點骨干企
業和個私經濟各項政策。根據財力可能,努力增加對財政貼息的安排;通過財政貼息、稅收優惠、建立改制專項資金等辦法,區別不同情況,支持和推進企業改革。特別是要用足用活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企業的經濟發展。
三是深化效能革命,強化服務意識,切實做好為納稅人服務。要進一步公開公平稅負,為企業發展創造公平、公開、公正的環境。嚴格依法收稅,杜絕人為少收稅或多收稅,加強稅收征收管理,公平企業、個人稅收負擔。增加稅收政策、辦稅事項透明度、公開度,以方便納稅人為宗旨,大力簡化辦稅程序和手續,減少辦稅時間。深入企業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加強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指導,促進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繼續實行工效掛鉤制度,適時建立信息服務網絡體系,逐步完善重點企業財務通報制度,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關鍵詞:“營改增”;物業管理行業;影響;策略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服務業作為我國第三產業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伴隨著我國財稅制度改革的科學化發展,“營改增”是我國流轉稅制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的改革對于促進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營改增”試點的實行情況來看,對一些行業的影響較為明顯,很多企業和行業的稅負得以下降,真正提升了企業的財務績效水平。隨著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深入,“營改增”的實施主要是為了實現我國服務行業稅負的整體下降,為全面推進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為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創造條件,為更好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保障。在“營改增”前,企業征收的營業稅是無法進行抵扣的,這就造成我國一些稅收項目存在交叉征稅、重復征稅的現象。我國在這一大環境下進行稅收體制改革,恰如一縷春風吹進企業,企業在減負同時也使廣大消費者獲得了更多的實惠。就目前我國稅制改革的發展狀況來看,此次改革是流轉稅制的創新與發展,是全面推動增值稅快速變革的助推器。從“營改增”的改革內容來看,不是簡單的稅務管理或財務會計核算處理改變,而是會影響企業管理多方面的重大變革,將對企業的組織結構、業務模式、資質管理、供應商選擇、管理環節、管理流程等帶來一系列重大影響和挑戰。如何在物業管理行業中實施“營改增”?如何做好應對“營改增”帶來的影響措施,這就是我國物業管理行業必須要正視和思考的問題。
一、“營改增”的實施對物業管理行業產生的影響分析
目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項改革與發展都得到了順利實施?!盃I改增”作為稅制改革中的一項重頭戲,不僅有助于企業稅負的降低,更有助市場經濟活力的完美釋放,這對我國物業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營改增”的實施對物業管理行業的影響也逐漸凸顯出來。
(一)從長遠看促進了物業管理行業的進一步持續發展
“營改增”的實施,是物業管理行業發展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物業管理服務業中,對于物業管理的收費并未形成良好的、有序的、完善的價格機制,再加之物業服務行業的稅率偏高,導致物業管理行業的整體稅負較高。在實施“營改增”后,企業進入了增值稅管理體系中,這對于進一步提升、規范財務核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物業管理行業為了盡快適應“營改增”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必須在內部管理與控制上下功夫,全面擴大市場的規模,采取集約化經營與精細化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以應對新形勢下的物業管理企業的變化。另外,“營改增”的實施,有效解決了重復征稅的問題,完善了抵扣范圍和稅率,對于促進行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奠定了基礎。因此,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隨著“營改增”實施后抵扣鏈條的逐步延伸和拓展,物業管理行業中的可抵扣項目會不斷增加,由此帶來的減稅效應的范圍也會不斷擴大,從而為更多的企業提供減負優惠??梢姡盃I改增”的實施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物業管理行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二)從短期看物業管理企業稅負不降反增
自從我國稅制改革開始后,我國一直沿用的是13%和17%的增值稅稅率?!盃I改增”的試行與實施增加了兩檔稅率,即:6%和11%。在“營改增”前,物業管理企業繳納的是稅率為5%的營業稅,“營改增”后,物業管理企業繳納的是稅率為6%的增值稅。在物業管理企業中,由于企業的特殊性,其經營成本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就是人工成本,占到經營總成本的70%左右,這些成本是不能產生進項稅額的,再加之稅率的提升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稅負??梢?,在短時期內,物業管理企業的稅負將會出現不降反增的現象。但是,如果能夠對保障房物業和商品房物業分別按照3%和6%的稅率征收,并享受原有的國家規定的稅收減免政策,如果再加上“營改增”財政專項資金補貼,那么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物業管理行業稅負增加的現象將會得到改觀。
(三)對物業管理企業的財務管理上的影響
在“營改增”后,物業管理行業納入到增值稅的體系中,這對物業管理行業是一個新的挑戰,對物業管理行業進一步規范自己的財務制度、統一核算口徑、保證財務統計數據的真實完整,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準確等財務管理行為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營改增”的實施避免了重復征稅的現象的發生,彌補了征稅中存在的漏洞,全面擴大了稅負效應。這對物業管理行業擴大市場規模極為有利。
二、物業管理行業實施“營改增”的有效對策研究
(一)積極進行前期市場調研
這就要求物業管理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行業特點成立專門的“營改增”專門領導小組,做好前期調研和各種準備工作。例如:企業可以針對本企業前3年的營業稅的上繳情況進行市場調研,并對未來3-5年的行業發展和營改增的影響進行科學地預測,制訂增值稅內部控制體系和工作流程,建立增值稅全流程跟蹤管理制度。再例如:對于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整改,全面夯實、規范經營管理中的基礎環節,為行業轉型與發展奠定基礎;企業根據實際情況研制出本企業的“營改增”具體應對方案,最好對相關數據的測算,爭取在合法、合理的范圍內爭取稅收優惠和國家的財政支持,以便進行更好地稅收籌劃。
(二)進行完善的稅收籌劃
物業管理企業在“營改增”的過程中應正確解讀國家的相關稅收政策,提前應對和防范營改增后可能帶來的經濟風險和稅務風險,并提前進行稅收籌劃。例如:對于小規模納稅企業而言,應盡量通過酬金制的收費模式來規避經營風險的發生;對于一般納稅人企業而言應該盡量通過包干制的收費結算形式力爭在國家允許的政策和法律范圍內少繳稅,在降低企業稅負的同時正確處理好企業的各項納稅事項,幫助企業更好地規避不必要的稅收風險。
(三)合理安排資產購入的時間
有的物業管理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因此,在與供應商進行談判時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因此,企業一定要選擇好固定資產購入的時間。如果企業不能夠及時進行籌劃而是被動適應經營的需要,那么企業也就無法得到全面發展。物業管理企業在采購固定資產時一定要注意:購進項目的資金占用情況、庫存管理費用的情況,市場價格的風險。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經濟,物業管理企業必須選擇恰當的購貨時間,這對企業進行稅收籌劃十分必要。
綜上所述,對于物業管理企業而言,進行“營改增”是一項全新的重大事件,各物業管理企業必須正確面對,抓住機遇,積極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為促進我國物業管理行業向著規范化、科學化、合理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奠定基礎,為使我國物業管理行業能夠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盡快適應發展的需要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吳鴻根.營改增對物業管理行業的影響及對策[J].上海房地,2014(05):46-47.
[2]潘明星.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效應分析與改革建議[J].財政研究,2013(12):64.
關鍵詞:營改增 民航機場 影響 應對措施
財稅[2011]111號文件將上海列為首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城市2012年7月營改增的步伐進一步加大,試點范圍分批擴大到北京等8個省(直轄市)。由此可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增值稅將在全國推廣,同時更多行業可能將完成營業稅改增值稅。稅收的結構性調整,不僅對民航機場的稅收負擔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對其經營管理、業務發展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一、 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背景及意義
1994年稅制改革后,增值稅成為我國的主體稅種,增值稅對增值部分征收稅款并實行抵扣稅制的辦法,充分體現了稅收的中性原則(稅收的中性是指“稅收對經濟行為包括企業生產決策、生產組織形式等,不影響生產,由市場對資源配置發生基礎性主導作用。增值稅的中性表現在,增值稅是對商品貨物的生產加工和運輸銷售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價值增值部分及加工修理修配的勞務和服務的價值增值部分征收的稅額。即對扣除投入資料價值之后的商品貨物和勞務服務的各環節的增值部分征稅。),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僅限于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及進口貨物,對交通運輸、服務業、金融保險、房地產、建筑安裝等仍征收營業稅。營業稅既存在重復征稅問題,同時又破壞了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完整性,不利于國民經濟尤其是第三產業的健康發展。
“營改增”后只對增值部分征稅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復征稅,給予各領域企業公平的稅收負擔,增加稅收的公平與效率,發揮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促進市場對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制度,原來交營業稅的企業改交增值稅后,也能享受出口退稅,從而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增強企業發展能力;有利于促進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有利于進一步延伸增值稅抵扣鏈條,增加抵扣范圍和金額,并且隨著營改增范圍的進一步擴大,這一效應還將進一步體現,從而切實有效降低企業稅收負擔,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上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上海從12年1月1日開始施行營改增后,拉動了上海GDP增長了0.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增加了2個百分點,大幅減輕制造業、第三產業、中小企業稅負。
二、 營改增對民航機場的影響
(一)有利影響因素分析
1、消除重復征稅
機場主要是為國內外航空運輸企業及旅客提供地面保障服務。在原營業稅政策下,機場外購產品和外購服務發生的增值稅或營業稅是不能得到抵扣的,同時機場為航空運輸提供航空地面服務發生的營業稅在航空運輸企業也得不到抵扣,結果是出現雙重環節重復納稅。機場行業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可以消除原來營業稅雙重環節重復征稅的弊端,進一步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從而推動生產業和生產企業的深度融合,從長遠上看能減輕機場行業的整體稅負。
2、更新固定資產,降低支付成本
我國目前實行的消費型增值稅,民航機場改征增值稅后,購買的固定資產繳納的增值稅可以抵扣,可以為公司節省固定資產成本支出。
民航機場以前征收營業稅,購買大型的設備如登機廊橋、盲降設施等所繳納的增值稅只能進入固定資產成本,為公司增加支付壓力。改征增值稅后,購買固定資產可以在企業計算應納增值稅時抵扣,該項稅收改革可以極大地促使民航機場進行固定資產更新換代,改善硬件設施,提高智能化水平,挖掘機場資源、提高效率,爭取新航線都具有重要意義。
3、促進業務外包,關注核心能力
機場行業營改增后,為進一步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機場企業勢必將在運營模式和組織機構上進行更多創新。在整合機場行業的業務資源的同時,將促使具有機場特色的專業化服務走向市場,如可以為市內重大會務提供安全檢查服務等。把機場行業更多的內部生產活動或業務轉移為外部提供,發揮市場上專業化服務單位的作用,使得機場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核心業務上,促進機場全面提升。從宏觀上,隨著機場服務外包形式的推廣,機場對更多專業化服務的需求增加,將促使產業鏈不斷延伸和拉長,各環節不斷細化、專業化,摧生更多不同類別的現代服務業。
(二)不利影響因素分析
1、存量固定資產增值稅無法抵扣
2009年我國增值稅轉型改革,轉為國際上通用的消費型增值稅,其核心內容是允許企業抵扣其購進設備所含的增值稅。機場行業在此次營改增之前是納營業稅,因此在營改增前成立的機場并未享受到固定資產增值稅的抵扣優惠。實施營改增后,又不允許稅改前購置的期初存量進項稅額抵扣,這對于稅改前成立的納稅人和稅改后新設立的納稅人相比會處在不公平的增值稅待遇之下。
2、機場成本構成及基礎設施投入制約可抵扣增值稅,短期稅負有所增加
增值稅的特點是每個經營環節都相應的在購買商品或勞務時支付增值稅,隨著商品流通增值稅的最終負擔者為商品消費者。
機場企業是個特殊的行業,機場企業成本中為機場企業提供服務的建筑業、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性行業(如保潔、綠化)以及金融行業(資本利息)、人力成本等占比高達80%。新增機場固定資產以土地、房屋、跑道等為主,以上不動產目前均無法抵扣。目前以上行業無法確定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此機場企業可取得增值稅進項稅額的項目占全部成本費用的比例非常低。在營改增的背景下,這將不利于服務外包形式的發展,加大機場行業壓縮成本,調整成本結構的難度,不利于機場業績的進一步提升。
3、增值稅征收環節復雜
增值稅核算比營業稅復雜。營業稅的核算只涉及到銷售收入,核算方法較為簡單。增值稅的核算不僅涉及到銷售收入銷項稅額的計算,而且還涉及到購進原材料、固定資產、修理修配等進項稅的計算,對于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不符抵扣的還須進行不得抵扣進項稅的核算。
增值稅的管理環節也較為復雜。增值稅銷項稅和進項稅的核算需要完整充分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或運輸票據、農產品采購合同作為支持,在票據的管理區分方面需要更加嚴謹,在新成為納增值稅的試點地區,由于財務人員對增值稅的征收核算并不熟悉,可能會帶來稅收風險。
4、引起價格爭議
機場在市場開發、航空運力競爭中,機場航空性業務收費是機場運營保障服務的重要基礎,稅收政策發生變化后,由于目前民航局對機場服務收費標準也未作相關規定,所以價格是否是含稅價格只能依靠機場對航空公司協調,這就成為航空公司與機場之間的爭議所在。
三、 民航機場的應對措施
營改增勢必會對民航機場的管理經營產生很大影響,如何利用稅收改革鍥機做好稅收籌劃、合理規避、爭取行業優惠推動業務發展成為企業必須思考的難題。
首先,營改增是個新事物,需要企業多部門配合,需要得到企業高層的高度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廣泛參與。各企業必須加強業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尤其是對財務部門加大對“營改增”的業務培訓力度。合理調整企業的整體預算和經營規劃,盡可能的減少企業稅負、增資金流量。如會計核算流程將根據增值稅管理要求和企業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根據價稅分離核算管理要求,研究指定進項稅額抵扣、認證管理辦法,對報銷制度做適當調整,凡涉及增值稅稅票的報銷業務,原則上要求先認證后付款。
其次,由于改為征收增值稅對供應商選擇將更加謹慎,供應商資質選擇方面要考慮增值稅抵扣事項等,最好選擇試點地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加進項稅抵扣范圍。涉稅業務合同的簽訂要考慮稅負情況,做適當籌劃等。同時要做好固定資產的投資計劃,合理避稅。
一、中小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企業優化經濟資源,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
中小房地產企業在涉稅事項發生之前,根據現有的或將來的經營管理情況,在稅收法律法規的許可范圍內,對企業經濟資源科學的測算、分析和比較,從中選擇最優的納稅方案,優化企業的經濟資源,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通過稅收籌劃,讓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相結合,使企業運營的整個過程,在充分考慮稅收影響的同時考慮企業的成本費用最優化,使企業財務收益最大化,最終達到整合企業經濟資源的目的。
2.有利于企業財務人員業務水平的提高
要想做好稅收籌劃,及時、密切關注國家稅制法規和最新稅收政策的出臺是保證。中小房地產企業財務人員除了必備的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和全局管理能力外,必須高度重視國家的稅收政策變化及相關行業政策變化,對稅收的變化趨勢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一旦國家相關稅收政策變化,財務人員應從企業最大財務利益出發,采取行動,趨利避害,把稅收的意圖迅速融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去。因此,稅收籌劃客觀上促進了中小房地產企業財務人員業務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促進稅收法律法規的健全
稅收籌劃可以及時發現稅法中的不成熟、不完善以及稅法在實際應用中的不合理等缺陷。中小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人員在通過對稅法的“邊際”效應獲取企業利益的同時,也將稅法在實際應用中的缺陷反饋給征稅機關和相關的稅法研究人員。從而推動相關部門在立法和征稅管理中權衡輕重,修訂和完善稅法,促進著稅法的健全。
4.有利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規范財務核算
企業管理決策層和相關人員對稅收籌劃的認識程度,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水平,涉稅誠信等方面是做好稅收籌劃的基礎條件。部分中小房地產企業管理決策層對稅收籌劃不了解、不重視;企業會計核算不健全,賬證不完整,會計信息失真,甚至有的企業還存在偷逃稅款等違反稅法的行為。由于房地產企業生產周期的長期性,工程成本的復雜性,成本發生的置后性,銷售政策的特殊性,更加要求企業的管理水平專業化,財務核算規范化。
5.有利于企業減少或避免稅務處罰,提高稅收合作與信任
中小房地產企業通過稅務籌劃實現涉稅零風險,即賬目清楚,納稅申報正確,稅款繳納及時、足額,不出現任何關于稅收方面的處罰,在稅收方面沒有任何風險,或風險極小可以忽略不計等措施,可以減少和規避稅務處罰;中小房地產企業在稅收籌劃的過程中,為爭得稅務機關的認可,規避籌劃風險,不斷與稅務機關的聯系與溝通,提高了稅收籌劃的效率,增進了企業與稅務機關的合作與信任。
二、中小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的現狀
1.財務人員業務水平良莠不齊和欠缺房地產業財務管理經驗
房地產企業作為國家的一門新興產業,有其生產周期長、成本發生復雜、涉及稅種繁多、銷售方式特別等很多與工業、商業、建筑業、服務業等不同的特殊性。其賬務處理周期長,核算要求高、所需的稅法知識多。而在中小房地產企業從事財務工作的財務人員多數缺乏房地產企業財務核算和管理經驗,部分企業存在會計核算不健全,賬目設置零亂,賬證不全,其財務管理水平低下,無法實施對項目的長遠規劃和統籌管理。
2.管理層對稅收籌劃的意識不夠重視,決策層不夠民主
企業管理決策層和相關人員對稅收籌劃認識程度是稅收籌劃的基礎條件之一。在中小房地產企業中,管理決策層和相關人員對稅收籌劃不了解,甚至認為稅收籌劃是高水平的財務造假,通過造假大肆進行偷稅、漏稅和騙稅等。此外,中小房地產企業管理決策層缺乏民主決策,普通員工參與管理和決策的機會難得,財務部門等財稅專業人員參與企業決策的力度不夠等。
3.會計核算基礎薄弱
部分中小房地產企業日常會計核算不健全、成本費用歸類不正確、賬目設置不規范、臺賬登記不完整、賬證不清、會計信息失真、收入確認不規范、未按稅法規定繳納稅款;內控制度欠缺,如不經領導審批簽字支付款項、現金管理未做到日清月結、限額庫存、大額現金支付、購買貴重物品及辦公用品未建立登記保管領用制度、記賬憑證上記載的后附原始單據張數與實際不符等;預算管理缺失,房地產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稅收籌劃必須以規范詳細的預算作基礎,如土地增值稅的籌劃等。
4.稅收籌劃欠缺操作的可行性和全局性
稅收籌劃決策關系到中小房地產企業生產、經營、投資、營銷、管理等所有活動。稅收籌劃只有滿足特定的條件才能成功。雖然不少中小房地產企業管理層注意到稅收籌劃的巨大作用,開始著手強調稅收籌劃,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往往忽略了稅收籌劃的許多前提條件和環境,或者忽略了稅收籌劃的可操作性。如中小房地產企業在運用土地增值稅中有關普通住宅,土地增值額低于20%免征土地增值稅這一條款進行稅收籌劃時,如果在設計階段忽略了當地的普通住宅標準這一規定,后期的籌劃就會化為烏有。
5.稅收籌劃忽視籌劃成本
稅收籌劃需要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兩方面,顯性成本是稅收籌劃中實際要發生的成本,隱性成本是稅收籌劃中可能要失去的機會成本。而中小房地產企業在稅收籌劃中,基于稅收籌劃技術和籌劃水平等多種原因,往往會割舍成本效益原則和綜合平衡原則。如不計成本的聘用專業的稅務專家為其稅務咨詢和策劃;在籌劃土地增值稅稅收優惠時,不計成本地增加成本支出,無限制地降低售價;在日常稅收籌劃中,花費于分析測算等的人力、物力、財力遠大于稅收籌劃收益等。
6.中小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易割裂稅種之間的內在聯系
簡單看每一稅種,似乎都是獨立的,有單獨的條例和實施細則。但事實上,每一種稅都通過某一經濟業務載體,聯系在一起。如中小房地產企業在做土地增值稅籌劃時,易忽略準予扣除的成本、費用、損失中營業稅、城建稅、土地增值稅、教育費附加以及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所能增減的成本費用及土地增值稅繳納的多寡等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三、完善中小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的對策建議
1.提高全員對稅收籌劃的認識水平
中小房地產企業應從企業管理層出發,提高全員對稅收籌劃的認識水平,如聘請權威人士(專家)到公司作全員講解等。財務核算是稅收籌劃的基礎,財務核算不健全,賬目混亂,成本費用歸類不清,項目預算不夠精細,都會給稅收籌劃帶來障礙,房地產企業稅種繁多,稅收政策的變化無窮,都需要財務人員及相關人員及時把握。
2.加強稅收合作與信任
一方面要求納稅人應按照稅務機關的決定及時繳納稅款,并信賴稅務機關的決定是公正和準確的;另一方面也要求稅務機關有責任向納稅人提供完整的稅收信息資料,征納雙方應建立起密切的稅收信息聯系和溝通渠道。中小房地產企業在做好稅收籌劃的同時,應加強與稅務機關的聯系與溝通,服從稅務機關管理,力爭企業的稅收籌劃得到稅務機關及相關人員的認可,任何單方的行為都會給企業埋下隱患。不服從稅務機關的管理將會引發和稅務機關的矛盾與沖突,為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開展帶來阻礙,增加企業的籌劃風險。
3.重視籌劃成本,務實稅收籌劃的可操作性
中小房地產企業在稅收籌劃時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與從實際出發原則相結合。例如,稅法規定企業的利息實際支出允許在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時按規定扣除。因此,理論上一般認為負債融資對企業具有節稅效應,有利于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水平,可以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然而,在實操中如果該項目的預售收入資金回籠到位,支付所發生的成本費用稅金還綽綽有余的情況下,企業再做項目貸款,籌劃利息抵稅的效應顯然是不成功的。企業進行稅收籌劃,必須把各種實際情況和前提條件綜合考慮,稅收籌劃才能取得成功。
4.注重稅種之間的內在聯系,堅持合理性與綜合平衡
每一稅種雖有單獨的條例和實施細則,其實任何一個稅種都通過經濟行為這一載體,聯系在一起。企業所得稅與流轉稅之間的關系足以說明稅種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稅收籌劃應堅持合理性與綜合平衡,把各稅種聯系起來,綜合考慮,用足行業里的所有稅收優惠政策。此外,稅收籌劃還應堅持合理性與綜合性平衡。例如,在實際操作中,一個分期開發的項目,不少中小房地產企業都將人防工程和景觀工程分割于相關的期數,規劃如此,工程合同的簽訂也是如此,符合稅法規定的能明確劃分歸屬的成本費用按歸屬歸集的規定,但是景觀和人防是作為整個項目的配套工程,是整個項目的“賣點”之一,是整個項目所有業主都享有的“權利”,這種劃期施工的做法不利于企業的稅收籌劃,割裂了合理性原則,損失了企業利益。
一、科學發展觀下完善稅收理念的目標選擇
與科學發展觀的多層次目標取向相適應,國家稅收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實現發展的重要財力保障手段與調節經濟運行、協調國家和微觀市場主體利益關系的重要杠桿,要創新思路,更新觀念,超越單純就經濟論稅收,就稅收論經濟的“稅收經濟觀”,充分重視國家稅收這一本質上體現為一種分配關系的經濟范疇在政治性與社會性方面具有的積極作用,以便在為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目標取向提供必要財力支持的同時,憑借其內在的杠桿調節作用為“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并最終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對此,在稅收理念方面的直接反映是,在繼續堅持我國長期遵循的“稅收經濟觀”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總體指導原則,樹立指導新時期稅收實踐的“科學稅收觀”。具體說,“科學稅收觀”至少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基本內容:
首先,適應與服務于經濟發展。本質上講,稅收作為國家為滿足履行職能的需要而對社會資源的強制性汲取手段,其源泉是人們再生產活動中創造的社會物質財富。稅收首先表現為一個經濟范疇。它來源于經濟,受經濟的最終制約,并以此為基礎反作用于經濟,對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影響,由此決定了經濟既是治稅的出發點,也是治稅的歸宿點,稅收必須以服務經濟發展為根本目的。在科學發展觀下,經濟發展仍然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并客觀決定著社會和人發展的實現程度。因此,在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新的歷史時期,稅收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非但不應弱化,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得到切實加強,這種加強必須是在進一步認識與尊重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并以有利于“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為基本前提。
其次,滿足政治與社會需要。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入與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的基本建立,社會上有的觀點出于對我國特殊社會歷史因素的考慮以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目的,片面理解西方財稅理論,把促進經濟總量增長視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的惟一職能,忽視甚至有意弱化、丑化稅收其他內在功能,認為強調稅收的政治與社會屬性就必然會導致政府根據“自己”的需要無限制地汲取社會資源,從而損害社會公眾的根本利益,不利于市場機制基礎性資源配置作用的完整發揮。事實上,無論從我國傳統的“國家分配論”強調國家在稅收分配關系中的主體地位出發,還是從以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國社會政策學派強調利用稅收手段實施社會政策以及公共選擇理論強調政治程序對稅收政策確定的巨大影響角度考慮,稅收的政治屬性與社會屬性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存在的,而且在具體稅收實踐過程中,其對稅收政策的確定與稅收征管實踐都起著某種意義上的決定作用。如我國近期出臺的降低農業稅率直至完全取消農業稅政策,就可被視為這方面的一個典型表現。而在稅收征納過程中,稅務機關作為政府行政機構,自然以確保履行政府職能而存在,因而必然體現出一定的政治屬性。以服務社會為終極目的的社會管理職能是國家(或政府)自其產生的那一天起就天然具有的基本屬性,因此,稅收又是一個政治范疇。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稅務機關在履行其內在的政治職能的過程中必然要以社會需要為出發點,從而使稅收征納行為同時具有了服務社會、適應社會的基本屬性。忽視稅收的這些基本屬性,不但很難正確回答稅收實踐運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也在事實上成為導致目前稅收理論研究與實踐脫節的主要根源,因而也很難為稅收工作從根本上適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提供正確的理論導向。
第三,實現“以人為本”基礎上的職能協調。在促進經濟發展、滿足政治需要、實現社會穩定等多層次目標取向的共同要求下,如何正確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以確保稅收內在職能作用的完整發揮就成為了—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事實上,我國以前稅收工作之所以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其中一個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未能正確處理好促進經濟發展、滿足政治需要、實現社會穩定之間的關系。如過去長期單純強調稅收的政治屬性,以及近年過于強調稅收在促進經濟總量增長方面的能動作用等,客觀上成為了稅務人員權力意識膨脹、執法隨意性過大、以促進經濟總量增長為名無視社會承受能力,隨意安排稅收收入計劃等問題的深層次思想根源。因此,實現促進經濟發展、滿足政治需要、實現社會穩定之間的良性互動就成為了“科學稅收觀”的必然選擇。而“以人為本”這一人文主義的治國、執政理念則要求稅收各項工作必須從“人的根本需要”出發,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認真貫徹到稅收工作的方方面面,實現“以人為本”基礎上的職能協調。
二、科學稅收觀下對稅收理論與實踐的幾點具體要求
綜上所述,可以嘗試性地把科學稅收觀具體表述為:以“以人為本”為基本思想導向,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稅收本質的基本要求,在協調兼顧稅收內在的經濟屬性、社會屬性與政治屬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好內在的聚財與調節職能作用,從而最終為“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財力與政策支持。具體而言,這一稅收理念對我國今后的稅收改革至少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在稅制設計方面,科學稅收觀下的稅制安排要全面落實“公平效率觀”,在突出效率優先的同時,注重社會公平。既要適應市場經濟基本規律與經濟一體化浪潮的內在要求,不損害微觀市場主體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能動作用,又要充分考慮國家履行“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職能所必需的收入規模,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支持經濟的進一步健康發展。在兩者協調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稅收在調節收入分配、滿足社會福利,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國家權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這就要求我國今后的稅制改革應在進一步完善“雙主體稅制模式”,協調流轉稅在組織收入與所得稅在宏觀調控方面的各自積極作用的大背景下,進一步簡化稅制以降低社會稅收遵從負擔、提高稅務機關執法水平;拓寬稅基以確保稅收規模持續穩定增長的財源基礎;降低稅率以增強微觀市場主體運用市場機制力度;加強稅收征管以實現既定稅制橫向公平與縱向公正。通過推進稅收體制改革,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實行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調整擴大消費稅稅基,開征社會保障稅、環保稅,調整和完善資源稅,實施燃油稅,穩步推行物業稅,賦予地方政府必要的稅政管理權限等各項改革措施,為“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提供必要制度支持。
在改革的步驟選擇方面,考慮到稅制對社會整體經濟運行的巨大影響與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稅制建設的理想模式與現實可支持的改革舉措之間仍存在相當大的距離。因此,我國在今后的稅制改革過程中,必須在充分理解社會、政治、經濟需要的輕重緩急程度與正確處理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基礎上,本著精心設計、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穩步實施的思想,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有機結合起來,成熟一項實施一項,實施一項確保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