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15:46: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貿易進出口流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個國家、各個經濟體之間的關聯程度不斷提高,某一國家、某一經濟體出現問題時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程度也在加大,各國、各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也在加劇,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在加大,各國企業進行國際化運營的風險也在加大。發達國家的企業較早地融入了市場經濟,較早地參與了國際化運營進程,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化運營經驗,適時開展了貿易管理體系的創新,構建了比較完善的貿易管理體系。例如,發達國家的企業都非常重視市場調查和預測,許多企業都建立了專門的市場分析機構,通過縝密的市場分析發現貿易機會,為貿易戰略及策略的制定提供決策依據;例如,在20世紀中葉的美國,針對信用交易迅速擴大、信用交易違約現象大量發生的現狀,美國政府、社會和企業開始進行有關信用管理的研究與探索,從而誕生了貿易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用管理制度,許多企業建立了專門的信用管理機構以保證企業貨款的及時、足額回籠;在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10年代,伴隨著金融風險日益加劇、財務欺詐頻繁發生的現狀,美國政府、社會和企業加快了內部控制研究的步伐,推出了與貿易管理體系息息相關的風險控制制度,許多企業都建立了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以規避、降低或化解由于貿易環境發生變化產生的各種風險。
我國企業實施國際化運營是一種大趨勢,是企業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歷史必然。為此,我國企業必須克服體制上的障礙,建立滿足國際化運營的治理結構,形成緊跟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體制與機制,這也是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實現資源全球范圍內的合理配置必須破解的重要課題之一。近年來,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從具體業務操作層面進行了大量的論述,提出了很好的運營對策。本文力圖從如何構建滿足國際化運營要求的貿易管理體系方面進行論述,該體系的建立、有效運行、持續改進是企業在國際市場中求得長期生存與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
二、我國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現狀
縱觀我國外貿企業的發展歷程,一類是由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前的國有進出口公司演變形成;一類是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放開進出口權以后新成立的專業外貿公司或企業的專業外貿機構。原國有進出口公司演變而成的外貿公司開展國際貿易較早,但長期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開展國際貿易運營,此類外貿公司實質性自主開展國際化運營是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后,為其不滿20年;上世紀90年代末以后建立的外貿企業或企業中的外貿機構中的大多數則是在本世紀初,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才實質性開展國際化運營的,為其不過10年左右。因此,我國外貿企業或企業中的外貿機構參與國際化運營的經驗遠不如發達國家的企業,絕大多數企業建立的貿易管理體系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還處在較低的層次。分析我國企業建立貿易管理體系的現狀,大致可分為如下四類:
第一類,企業沒有專設的進出口貿易管理機構,進出口業務基本上采取業務流程服務外包(BPO)運營模式進行。也就是說,從市場調查、客戶資信調查到進出口貿易合同簽訂、履行(包括外貿融資、報關、報檢、保險、物流、外匯收付、繳納稅費、退稅辦理、外匯核銷等)到合同糾紛處理、保險理賠等全部委托專業的公司進行。此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存在五個重大缺陷,一是由于專業的貿易機構不可能對貿易國的行業保護政策了解,不可能洞察到貿易國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加上存在貿易國“貿易壁壘”、“國家違約”等問題發生,使我國企業進出口貿易蒙受損失的風險;二是由于企業實施進出口貿易全過程“信用管理”難度大,落實機構、崗位、職責設置的“相互制衡原則”、“不相容原則”難度大,存在因業務流程當事人(包括本企業員工)不當操作、不規范操作、不法操作使企業進出口業務蒙受損失的風險;三是企業的進出口業務流程沒有實現計算機信息管理,存在監督與被監督之間、監控與被監控之間因“信息不對稱”,使企業蒙受損失的風險;四是缺少企業文化建設管理體系或企業進出口專業系統子文化建設體系,存在不能以先進的價值觀引領員工思潮,導致不能抓住最佳進出口貿易時機或無尋找最佳貿易時機的意識,使企業蒙受“機會損失”的風險;五是缺少風險識別、風險控制、風險監督、風險考核與評價管理子體系,難以及時發現有關進出口組織架構、人力資源、業務運營、供應鏈管理、子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風險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我們稱其為C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第二類,企業設立有進出口貿易機構,為該機構及其下屬機構分配了相應職責、建立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但是沒有形成體制上或制度上的相互制衡。例如,進出口機構缺少專設的市場分析科室及信用(風險)管理科室,進出口貿易活動除合同結算外全部由進出口機構下屬的外貿科室負責,結算由其下屬的財務科室負責,雜務由其下屬的綜合科室負責。此類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與C類體系的區別僅僅是全部業務流程由企業自己運作,但是沒有形成實質意義的體制上的制衡和機制上的制衡以及崗位設置上的“不相容設置”,所以存在重大缺陷,我們稱其為B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第三類,在企業層級或企業的進出口業務部門內部設立了信用(風險)管理機構及市場分析機構,在管理體制上、運行機制上、管理職責及崗位職責分配上均體現了“相互制衡”、“不相容設置”的原則。能夠對進出口貿易業務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信用管理,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的進出口貿易策略,并建立健全了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但是,進出口業務風險識別、控制、監督及考核評價子體系不完善,存在部分風險不能化解的風險;沒有建立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缺少信息化與業務流程的有機融合,存在因“信息不對稱”產生風險的可能性;缺少進出口業務系統“企業子文化建設”管理體系,存在不能始終以先進的企業子文化引領員工思潮、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主觀能動性的風險。我們稱其為A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第四類,在A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完善了風險管理控制子體系,對涉及進出口業務的各類風險進行識別、控制、監督及考核與評價,建立了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全部業務流程的電子信息化處理,降低了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風險。建立了進出口業務系統“企業子文化建設”管理體系,以先進的進出口業務系統子文化潛移默化員工的作業活動,用先進的核心價值觀引領員工思潮,提升其創造力。我們稱其為A+ 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三、構建企業國際化運營要求貿易管理體系的做法
(一)健全滿足國際運營要求的組織機構并分配相應職責
對于大中型企業應根據“相互制衡”和“不相容”原則進行組織機構、職責的設計。例如,在進出口貿易機構下至少應分別設置市場(信息)科、信用(風險)管理科、外貿科、綜合科等科室,對于大型企業集團在進出口機構下至少還應設置財務科室。
市場(信息)科的主要職責為:對各種進出口貿易市場環境進行動態分析、形成分析及預測報告,為董事會調整進出口貿易發展戰略提供決策參考,為管理層調整進出口貿易策略提供參考,為外貿科實施具體貿易操作提供信息參考,為信用(風險)管理科實施進出口貿易全過程(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提供信息參考,為財務科實施貨幣保值提供“匯率變動”參考。
信用(風險)管理科的主要職責為:復核進出口貿易客戶的資質、審核及鑒證進出口貿易合同、審核貿易合同項下的結算單據,審核信用證(付匯)條款,會簽產品出庫單。對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動態跟蹤,根據客戶的履約情況對其實施信用等級評定,根據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對其授予不同的“信用結算條件”。對進出口貿易全過程實施信用(風險)監督、監控、預警和警報。
外貿科室的主要職責為:對信用(風險)管理科提出的進出口業務預警或警報實施風險控制并實時進行信息反饋。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獲取客戶有關資質證明等書面材料并實施審核。簽訂并履行合同、為信用管理科提供貿易合同及其項下的有關單據,提出信用證開據條款,開具產品出庫單等。配合信用管理科實施合同違約處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訴訟等。根據信用管理科動態跟蹤的結果,對存在較大以上問題的合同中止或終止合同履行。
綜合科室的主要職責為:對信用(風險)管理科提出的進出口業務預警或警報實施風險控制并實時進行信息反饋。配合企業相關部門,對進出口貨物依據合同約定(例如國際標準或貨物到達地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或合同約定標準)實施驗收、未經驗收的貨物不得放行(入庫或出庫)。根據信用管理科動態跟蹤的結果,對存在較大以上問題的合同中止或終止原料入庫或產品出庫驗收手續。
財務科室的主要職責為:對信用(風險)管理科提出的進出口業務預警或警報實施風險控制并實時進行信息反饋。復核合同項下的“信用結算條件”是否與信用管理科的授予條件相一致,會簽合同審批單、產品出庫單,復核貿易項下的結算單據等。根據合同約定收匯或付匯(復核信用證條款、辦理信用證或其他付匯手續)。根據信用管理科動態跟蹤的結果,對存在較大以上問題的合同中止或終止會簽產品出庫手續、中止或終止支付貨款等。
(二)建立健全外貿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平臺
建立健全對外貿易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平臺,是提高進出口貿易運營效率、降低人為因素、降低信息傳遞不對稱風險的必要手段。注意其必須實現與企業網的互聯及信息傳遞、處理流暢,切忌搭建進出口貿易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孤島”,在進出口機構內部和企業層級,實現進出口業務流程處理無障礙電子信息化,實現監督與被監督、監控與被監控的“信息傳遞對稱”。在企業互聯網層級上,通過企業層級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傳遞對稱”,實現管理層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有關進出口業務“信息傳遞對稱”。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信息傳遞不對稱使進出口貿易運營蒙受損失的風險。
(三)建立健全市場分析及預測機制
進行市場分析及預測的主要目的,一是為鞏固原有市場、開拓新的市場、擴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譽度提供決策參考信息;二是為企業在原料、物資設備進口市場抓住價格低位、在產品出口市場抓住價格高位提供決策參考信息;三是為原材料進口保值、產品出口保值提供決策參考信息。市場分析及預測應該堅持“五位一體”原則:(1)通過供求關系變化(要關注宏觀政策,如財政、金融、產業政策等可能對供求關系產生的影響)進行市場分析及預測;(2)通過周期性規律變化對原料市場、產品市場進行技術圖形分析及預測;(3)通過相關產品市場或相關衍生品市場的相關性變化規律進行分析及預測;(4)密切關注世界范圍內大型基金對市場的炒作;(5)分析“預判突發事件(例如預判可能發生戰爭、動亂、罷工等)”及“已發生突發事件(例如已經發生的戰爭、動亂、罷工等)”可能對市場產生的影響。同時,依據分析預測結果制定出原材料進口及產品出口保值方案或應對措施并上報。
(四)建立健全風險管控機制
建立健全風險識別、控制、監督、考核與評價機制主要有五大步驟:第一步,通過各類官方、非官方渠道獲得各類有關風險信息,例如可以通過政府商務網站或行業協會網站獲得行業(產業)預警信息,通過國家駐外機構網站獲得進出口貿易所在國的預警信息、政策信息,通過國內外金融機構網站獲得有關金融政策變化、匯率變化可能帶來的收、付匯風險信息,通過有償或無償信息服務機構獲取有關風險信息,在情況緊急時還須進行實地考察、走訪獲取有關風險信息等。對進出口客戶合同履約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及監控,發現合同履約過程的風險信息等;第二步,歸納、整理、分類上述獲取的有關風險信息,進行風險識別,制定出風險控制方案或風險應對措施;第三步,根據識別出的風險向有關科室發出風險預警或風險警報,并監督、監控其風險控制過程直至風險預警或風險警報解除;第四步,對各科室的風險控制進行月、季、年考核與評價,其結果作為經濟責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標;第五步,要求各業務科室通過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時向信用(風險)管理科傳遞風險管控動態,保證進出口機構內部有關風險管控信息傳遞的對稱,定期向企業層級的風險識別、控制、監督、考核與評價體系傳遞有關管控信息,保證企業層級有關進出口業務管控信息傳遞的對稱。
(五)建立健全內部供應鏈互動聯動機制
企業運營的效果與進口環節、生產環節、質量保證環節、出口環節等環節息息相關,整個供應鏈環節貫穿了一系列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企業運營的好與壞。換句話說,進口環節也好,出口環節也好,都應該與生產等環節形成互動與聯動、形成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有機整體。建立供應鏈互動聯動機制、及風險管控機制的目的正是將市場變化迅速傳遞到生產等環節,采取各種應對措施以規避或降低進出口業務涉及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供應鏈運營風險及其它風險。企業應著重從供應鏈互動聯動機制的建立、內部市場模擬外部市場運作、供應鏈內部環境,供應鏈內部控制活動,供應鏈活動監督、考核、評估與評價,供應鏈運營機制持續改進等幾方面入手,抓好供應鏈運營機制的建設。
(六)建立健全外貿系統子文化建設體系
從企業文化的生成來看,企業文化是根植于社會文化之上的子(亞)文化。與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子文化一樣,每一個下級企業同樣具有根植于企業文化之上,但是又具有自己文化差異的企業子文化。同樣,由于各專業管理體系(生產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技術創新管理體系、安全管理體系、進出口管理體系、計量檢驗管理體系、供應鏈管理體系等)的管理理念和運營模式的更加細化,導致各專業管理體系同樣具有自身特征的專業管理體系子文化。而此階段建設活動的成效如何,直接關系到企業文化建設活動能否與企業的制度建設、企業的生產運營機制建設相輔相成、互為促進。換句話說,要通過先進的子文化體系建設潛移默化員工的業務運作,最大可能地調動員工創新、創效的主觀能動性。
(七)建立健全貿易管理體系的監督考核與評價機制
企業的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的監督、考核與評價應該從四個方面開展:一是自我監督、考核與評價,主要是指進出口機構下設的信用(風險)管理科室定期對其他業務科室開展的監督、考核與評價(應該每月開展);二是企業上級部門和企業分管領導依據管理制度定期對進出口管理機構開展的監督、考核與評價(至少每季度開展一次);三是企業效能監察部門依據效能監察制度定期對進出口管理系統或供應鏈系統開展的監督、考核與評價(至少每年度開展一次);四是董事會財經審計部門定期開展的監督、考核與評價(至少每三年一次)。從而,上述四個方面的監督、考核與評價形成了保證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持續改進的立體監督、考核與評價機制。
四、結語
為了構建好符合國際化運營的貿易管理體系,企業應該委托具有較高聲譽的專業咨詢公司對現行的組織架構(主要包括進出口貿易方面的組織機構、管理體制、管理制度、運行機制等)進行梳理與評價,制定新的組織架構方案或對原組織架構進行完善的方案,必要時實施流程再造。企業的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企業的分管領導要親自參與并主持實施組織架構的落實和流程再造,這也是體系構建和有效運行的關鍵因素之一。
企業應該委托具有較高聲譽的專業信息設計、開發、服務公司或軟件集成商為企業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進行設計、開發和服務,該設計須自上而下覆蓋企業主要運營流程甚至全部運營流程。設計方案的實施可根據企業的資金情況、發展情況,分專業子系統、分步驟進行。但是,切忌在沒有總體規劃或設計方案的情況下,建設進出口貿易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否則形成“進出口貿易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孤島”是必然。換句話說,沒有總體規劃、設計的局部信息化建設,由于存在與企業層級的信息系統互聯問題,可能導致“推倒重來”、重復投資的風險。
一、船舶出口背景介紹
船舶工業是為航運業、海洋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綜合性產業,屬于技術、資金和勞動力密集型的“三密”產業,對鋼鐵、石化、輕工、紡織、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發展和擴大出口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目前,世界造船業呈現中、日、韓“三足鼎立”的競爭局面。從綜合競爭來看,歐洲由于成本太高,其造船業已逐步衰退;日韓兩國在造船技術上較之我國還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但這種技術差距正逐漸縮小,而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日韓兩國不可相比的。中船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造船大國;2009年上半年,中國新船訂單量更一舉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一造船大國。
根據造船行業的慣例,船舶出口一般可分為五個階段,即合同生效、開工、上船臺、下水和交船。造船款也是隨著造船進度的推進分階段支付。前四個階段稱之為貨款預付期,占到總造價的30%-40%,一般為合同生效時預付5%、開工預付10%-15%、上船臺預付5%、下水預付10%-15%。剩余60%-70%的船款一般有兩種支付方式,一是交船后即期交付,另一種則是交船后船東以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
船舶出口合同雖然是分階段付款,但是對進出口雙方的資金壓力仍然很大。對于船東,在簽訂合同時支付5%的定金,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支出,10%-15%的啟動資金則更是讓船東面臨巨大資金壓力,交船之前完成30%-40%的資金支出則會嚴重影響船東的財務流動性。同時,船東還面臨在預付船廠進度款后無法按期收船的風險;對于船廠,雖然可以得到定金和造船啟動資金,但由于船舶建造早期資金投入量非常大,船廠通常在早期就開始墊付資金。而合同金額的60%-70%則是在交船后支付,長期占用了船廠的大量資金。如果船東惡意棄船或有意不接船,還將使船廠面臨無法收回貨款的風險??傮w來看,進出口雙方均面臨融資需求和高昂的資金成本。
二、船舶出口結構性貿易融資需求分析
(一)船舶出口貿易融資案例
我國造船廠A公司與國外B公司簽訂了4艘75000噸散裝船的船舶出口協議,該船舶出口合同總金額為8472萬美元,造船期大概為兩年。B公司預付20%定金即1694萬美元,剩余80%即6778萬美元在交船后8年內,每半年分期等額償還。
按照出口協議,船廠需要墊付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造船資金,并且還要承擔交船后8年的資金占壓,因此船廠向進出口銀行申請了出口賣方信貸融資。由于船舶出口符合國家的出口政策導向,中國進出口銀行接受了船廠A的申請,在審查其資信狀況并由船東提供所在國銀行的擔保作為付款保證后,向船廠A提供10年期總額為6778萬美元的出口賣方信貸。
本文對該宗船舶出口設計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并就原融資方案、各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之間在風險和成本等方面進行比較。
(二)分階段融資需求分析
將船舶出口貿易流程劃分為三個階段:生產加工期、單據在途期和延期付款期,為便于更規范的分析船舶貿易融資需求,設計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
生產加工期:包括合同生效、開工、上船臺和下水四個環節,在這一階段船廠的融資需求是要墊付數額高達6778萬美元的造船資金。
單據在途期和延期付款期:在本案例中指的是交船直至完全清償船款的八年時間,船廠的融資需求是長達八年的資金占壓和利息費用支出,以及遠期收匯的匯率風險。
(三)融資工具的選擇
1.基礎貿易融資工具。它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每種基礎貿易融資工具均只適用于特定的貿易流程,表1以裝船日為融資時限的界限,從融資金額、融資期限、貿易商品性質、結算方式和金融機構有無追索權等方面,對各種貿易融資工具進行匯總和比較。在需要對整個貿易流程進行融資時,必須將不同的融資工具相以組合,形成一定的結構性,從而滿足貿易商的不同要求。此外,由于不同的融資工具,其適用范圍、風險程度、融資期限和融資金額均不盡相同,所以在組合的過程中,必須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上,結合相應的風險緩釋工具。國際上外資銀行通常通過擔保、保險、風險轉移等方式來降低結構性貿易融資的風險。
2.船舶出口各階段融資工具選擇。在船舶貿易流程分階段的基礎上,對各種基礎融資工具按照適用的貿易融資階段進行分類。如表示適用于生產加工期融資的基礎融資工具,(=1,…,7)。由于船舶出口符合國家的出口政策導向,船廠生產加工期可選用出口賣方信貸,獲得造船所需的80%的資金。表示適用于單據在途期的基礎融資工具,(=1,…,7);表示適用于延期付款期的基礎融資工具,(=1,…,8)。在這一階段,船廠可選擇的基礎融資工具有出口賣方信貸、出口買方信貸和福費廷。船舶出口融資需求及選用的基礎融資工具見表2。
三、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選擇
根據上述分析,設計得到船舶出口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有三種:
一是。即船廠申請10年期的出口賣方信貸,待船東清償全部船款后,船廠于第十年末償還出口信貸款項,本文案例中采用的正是這種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
其融資過程為:(1)船廠A與船東B達成出口意向;(2)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出口賣方信貸;(3)船東B向進口方銀行申請銀行保函;(4)進口方銀行將保函寄交中國進出口銀行;(5)船廠A與船東B簽訂合同并支付定金;(6)中國進出口銀行向船廠A提供信貸資金;(7)船廠A向船東B交船;(8)船東B向船廠A分期支付剩余船款;(9)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分期償還信貸資金。
雖然出口賣方信貸融資利率較低,但10年期的大額融資也會給船廠帶來不小的利息負擔,同時還存在遠期收匯的政治風險、信用風險和匯率風險,另一方面,從進出口銀行的角度來看,長期占壓出口信貸資金。
二是。即用2年期的出口賣方信貸解決船廠造船期間的資金融通,用出口買方信貸來支持交船后船東延期付款的需要。
其融資過程為:(1)船廠A與船東B達成出口意向;(2)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出口賣方信貸;(3)船東B向進口方銀行申請銀行保函;(4)船廠A與船東B簽訂合同并支付定金;(5)中國進出口銀行向船廠A提供賣方信貸資金;(6)中國進出口銀行與進口方銀行簽訂買方信貸協議;(7)船廠A向船東B交船;(8)船東B向船廠A支付剩余船款;(9)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償還出口賣方信貸借款;(10)進口方銀行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分期償還買方信貸資金。
在此方案下,船廠只需承擔2年出口信貸的利息支出,同時在交船后即期收匯,防范了匯率和利率等風險。雖然該方案中出口賣方信貸期限縮短為兩年,但由于進出口銀行為進口商提供了出口買方信貸,占用的依然是我國的出口信貸資金,因此與第一種方案中占用的出口賣方信貸期限是一致的。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船東申請出口買方信貸對其本身的信用資質或擔保手段有較高的要求,并且船東要承擔延期付款的8年期出口買方信貸利息費用,如果船東不愿積極配合,就很難實現這種方案。
三是。即用2年期的出口賣方信貸解決船廠造船期間的資金融通,在交船后,船廠以經進口方銀行承兌或保付簽字的相關單據向包買商尋求貼現,取得剩余船款并優先償還出口信貸款項。其融資過程為:(1)船廠A與船東B達成出口意向;(2)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出口賣方信貸;(3)船東B向進口方銀行申請銀行保函;(4)進口方銀行將保函寄交中國進出口銀行;(5)船廠A與船東B簽訂合同并支付定金;(6)中國進出口銀行向船廠A提供信貸資金;(7)船廠A向船東B交船;(8)船廠A向包買商申請福費廷融資;(9)包買商向船廠A無追索權貼現;(10)船廠A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償還信貸資金;(11)船東B向包買商分期支付船款。
與第二種方案相同的是,船廠只需承擔2年出口信貸的利息支出,在交船后通過福費廷融資即期收匯,將匯率和利率等風險轉嫁給了包買商。相比較于前兩種方案,該方案下只占用了兩年的出口信貸資金,加快了出口信貸資金的回籠,有利于緩解進出口銀行出口信貸資金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相比較于出口信貸,福費廷的融資成本較高。但考慮到,出口商減少了第一種方案下8年的利息支出,同時又規避了遠期收匯的各種風險,這種方案對出口商是比較有利的。
總之,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案均優于第一種方案,如果船東能夠積極配合,申請出口買方信貸,這將是一種對船廠有利的融資方案。如果船東成交條件苛刻或不愿意配合,則第三種方案是比較適合船廠的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不同條件下最適合的結構性貿易融資方案會有所差異,這從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結構性貿易融資“量體裁衣”的設計特點。
參考文獻:
[1]佟志廣.結構貿易融資[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2]王志強,石林.發展商業銀行大宗商品結構貿易融資業務探析[J].福建金融,2009,(7).
[3]程軍.結構性融資產品一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J].中國外匯管理,2005,(7).
一、電子商務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應用現狀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許多中小型進出口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機會越來越多。這些企業借助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平臺資源,可以獲取更多的商業信息,贏得更多的商機。在進出口貿易中運用電子商務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交易效率,還能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相比于傳統交易,電子商務大大縮減了進出口企業的交易時間與交易費用。每個網絡服務公司都有各自的技術背景,其可以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技術形成覆蓋型行業聯合網絡,為市場有效提供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全面的流水線服務的無形商品和服務。對于有形商品、互聯網虛擬消費的產品交付及全球化信息產品交互服務可以通過網絡完成交易,打破地域障礙,使進進出口貿易行為更加方便簡捷。在傳統進出口貿易中,企業需辦理各種繁瑣手續,費用也比較昂貴。而采用電子商務的方式,加快了辦事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此外,電子商務使進出口貿易商在交易進程中減少了對中間商的服務性投入,交易雙方直接通過網絡聯系洽談業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貿易活動成本。
二、電子商務在我國進出口貿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信息基礎設施薄弱
發達國家憑借高尖技術、雄厚的資金以及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優勢占據了先機,基本上壟斷了國際信息技術貿易的全部份額。我國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雖然在近些年也有一定的發展,但是目前總體還存在收費較高,網速較慢,有些地區沒有網絡等問題,影響到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如果不改變目前現狀將導致我國失去電子商務發展的最佳時機,進一步加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2.網絡安全問題亟待解決
電子商務既有與傳統商務活動相同的風險,也有其自有的風險,尤其在交易安全方面,包括資金安全、信息安全、貨物安全、商業秘密安全等。網絡黑客在數據傳遞過程中破解密碼,獲取客戶資料,然后以客戶的名義或者賣方的名義發郵件給對方,極易造成網絡詐騙。這種情況在我國采用電子商務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中屢見不鮮,這不僅造成交易雙方的損失,也會影響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更會制約電子商務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運用。
3.物流環節不暢
我國信息跟蹤服務體系和網絡體系的落后也制約著物流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第一,我國信息服務和網絡體系更新的落后,這使物流業的發展失去了堅實的基礎;第二,發展電子商務的物流服務水平普遍較低;第三,對物流的認識仍停留在傳統的運輸和存儲等層面上,而在物流成本控制、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設計等物流增值服務方面,尤其在全程物流服務等高層次的物流服務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難以提供包括計劃、規劃、咨詢在內的全程服務。
4.有關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電子商務不僅涉及到交易雙方,還涉及到銀行、保險、稅務局等多個部門,并且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這就需要統一的部門來協調工作,統一的標準來約束國際貿易。但從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沒有建立相應的標準,成立相應的部門來協助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促進電子商務在我國進出口貿易應用中的對策
1.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是需要有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和完善的配套設施。我們必須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優化電子商務的網絡基礎設施,提高傳輸速度和準確性,降低網絡的使用成本。應大力完善各項硬件和軟件設施的基礎建設,合理、科學、有效的利用現有的與電子商務有關的各種網絡資源,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傳統的行業分割和壟斷的管理體制,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清除障礙。
2.加強網絡安全管理
電子商務安全主要涉及認證技術安全、支付安全、密碼技術安全、防火墻技術安全等。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從法和德兩個方面解決電子商務應用中存在的信息安全及信用問題,不斷完善有關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建立交易糾紛解決機制、應用電子商務的信用等級認證數據庫等。而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除應加強其網站的安全建設與管理、提高網絡風險防范意識,還應該建設和改善對有關電子商務應用的硬件設施。
3.優化物流企業業務流程
優化物流企業業務流程,在物流企業內部推行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和延伸服務。建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統,從根本上保證商流和物流的高效率。采用先進的管理技術、信息技術和條形碼技術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4.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
【關鍵詞】進出口貿易綜合實驗;教學問題;解決方案
一、進出口貿易綜合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國際貿易專業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學科,它培養的是從事國際貿易的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又存在國際貿易專業的個性。在培養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時,要把“育人”和“育才”動腦動手結合起來。既重理論,更重實踐;既重知識,更重素質和能力,顯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教育部長周濟同志曾指出“要把就業問題作為關系學校發展的重大問題來,在招生、教學、管理、畢業生就業等各個環節堅持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形成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因此,國際貿易專業培養模式必須考慮學生現行就業與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國際貿易專業在專業設置、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應當緊貼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以就業為導向。
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往往過分注重國際貿易的理論課程,比較輕視實驗和實踐教學環節,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實驗教學是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開展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實踐能力指的就是適應外貿業務崗位實際工作需要的各種操作技能的應用能力,需要掌握制單、報關、海運、保險、國際結算、外匯核銷和進出口商品檢驗等方面的知識,并能熟練運用。傳統教學教授的知識都是點而不是面,學生學的時候都是孤立地去學,到了實際中就不會綜合運用。通過進出口貿易綜合實驗,利用Simtrade教學軟件,在網絡上建立幾近真實的國際貿易模擬環境,讓學生在其中親身實踐,熟悉外貿業務的流程和慣例,熟練運用交易磋商的各種基本技巧,體會國際貿易中不同當事人的不同地位,面臨的具體工作和互動關系,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與此同時,如何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加強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建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實現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及老師教、學生學的無縫對接已成為我們必須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進出口貿易綜合實驗目前采用的是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該外貿實習平臺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實習難的問題。學生在網上進行國際貨物買賣實務的具體操作,能很快地熟練運用進出口的成本核算、詢盤、報盤、還盤等各種基本技巧,熟悉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方式,體會國際貿易中不同當事人的不同地位、面臨的具體工作和互動關系,學會外貿公司利用各種方式控制成本以達到利潤最大化的思路,了解供求平衡、競爭等宏觀經濟現象,并且學會合理地利用。老師通過在網站新聞、調整商品成本和價格、調整匯率、業務費用、海運費、保險費率及突發事件的發生概率等方式對國際貿易環境實施宏觀調控,讓學生在實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真正掌握和吸收課堂中所學的知識,為將來步入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二、進出口貿易綜合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目前,實驗指導教師主要針對每一環節進行指導,學生對教師還是非常依賴,不能完全獨立地完成整個交易,同時也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操作思路,實踐水平的提高極其緩慢。
2.教學內容相對比較簡單
實驗指導老師側重于培養學生制作單證和審核單證的能力,但在前期交易磋商及合同簽訂等相關環節往往粗略帶過,使得學生普遍存在交易磋商能力不強的情況。
3.忽視外貿函電運用能力的培養
函電撰寫貫穿于整個交易過程,在建立業務關系、進口詢盤、出口發盤、進出口還盤、進出口成交、提出/接受/拒絕信用證修改要求、履約狀況通知/詢問、索賠理賠、業務善后等多個環節都必不可少。
4.考核體系的單一
考試不僅是考察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學習、引導學生選擇學習重點和學習方式的重要機制。現有考核采用系統打分,根本無法看出學生在各實驗階段的成果以及進步,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因此,建立有效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學習態度,培養綜合能力的考核體系和方法就變得刻不容緩,同時也有利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取,努力克服各種困難,爭取更大的進步。
三、解決方案
1.針對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目前在整個進出口貿易綜合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對實驗指導教師還是非常依賴,不能完全獨立地完成整個交易,同時也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操作思路,實踐水平的提高極其緩慢。由于進出口貿易綜合實驗側重于學生自己動手,因此可以通過分組方式,即給學生分配角色:進口商、出口商、進口地銀行、出口地銀行和工廠五個不同角色,要求每一組學生必須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2.針對教學內容相對比較簡單
實驗指導老師側重于培養學生制作單證和審核單證的能力,但在前期交易磋商及合同簽訂等相關環節往往粗略帶過,使得學生普遍存在交易磋商能力不強的情況。通過教學軟件系統給學生設置一定的貿易場景,讓學生充當具體的業務角色,按照實際外貿業務流程,一步一步地完成交易的全過程,注重強化交易磋商環節。
3.針對忽視外貿函電運用能力的培養
函電撰寫貫穿于整個交易過程,在建立業務關系、進口詢盤、出口發盤、進出口還盤、進出口成交、信用證修改、索賠理賠、業務善后等多個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所涉及的單證和電子郵件均要求用英文填寫,希望學生通過實驗掌握大量的國際貿易專業詞匯,提高了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
4.針對考核體系的單一
對于學生平時提交的操作結果進行及時的點評,以便學生了解學生進度,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最終成績充分考慮學生的平時表現,也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吳建功,曾穎鋒.國際貿易場景模擬實訓教學模式的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8(5).
論文摘要: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課程是培養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進出口業務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技能,提高專業能力。這門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培養高素質的國際貿易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在目前的就業背景下,國際貿易專業必須重視技能操作和實踐教學,把學生培養成為既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業務知識,又熟悉有關國際貿易的政策、法規和有關慣例,具備一定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課程正是為了增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而開設的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課程。
一、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課程的教學目標與特點
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課程是以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為依托,通過該平臺學生們能很快掌握進出口業務中的交易磋商、成本核算的基本技巧;熟悉國際貿易中的貨、款與業務的運作過程;體會到國際貿易中不同當事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學會利用各種方式控制成本以達到利潤最大化的思路,達到在實踐中學習提高的目的。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進出口業務工作的基本環節;掌握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各項交易條件,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合同的簽訂與履行工作,同時對違反合同的現象能預先防范并能妥善處理好索賠、理賠工作;掌握國際上一些通行的慣例和普遍實行的原則,以便按國際規范辦事,在貿易做法上加速同國際市場接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二、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為了滿足社會對應用性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大,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課采用國際貿易專業實驗室授課的方式。其思路圍繞如何給學生提供一個貼近現實的外貿實務流程環境,拓展傳統實驗的空間。
(一)通過外貿實習平臺軟件操作,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
在進出口貿易模擬實驗室里,同學們可以在虛擬的貿易環境中完成進出口業務的流程,掌握進出口貨物貿易的具體環節和資金流、業務流的流向,加深同學們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二)通過外貿實習平臺軟件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
傳統的講授方法形式單一,以理論教學為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內容的枯燥,學生容易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通過外貿實習平臺軟件操作,使學生置身于現實的進出口貿易交易中,成為進出口貿易的交易主體,真正體驗進出口貿易的樂趣與風險。激發了學生學習進出口貿易的興趣,同時加深了學生對課程理論的認識和對實踐的把握。
(三)通過模擬外貿情境,為將來就業打下基礎
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創設了近乎完善的外貿情境,每個參與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虛擬貿易的學生都將按照實習要求扮演進出口業務流程中的不同當事人,從而共同組成模擬的貿易環境。通過相互競爭和協作的角色扮演,每個學生都將面對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及銀行的日常工作,體會客戶、供應商、銀行及政府機構的互動關系,真正了解到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方式,從而熟練掌握各種業務技巧,使自己更好地融人到國際貿易的仿真環境中去,讓抽象化的理論知識更好地服務于實踐,為即將進人社會,練就扎實的基本功。
三、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不同,教學難度較大
《國際貿易實務模擬》是一門綜合性的專業課程,在教學中諸如外貿函電、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商務談判、外貿英語聽說等各專業主干課程都是其基礎課程,為本門課程的學習做鋪墊。但由于學生在以上各門課程的學習中掌握程度不同,特別是英語水平的參差不齊(還有少數小語種同學),影響了本門課程的教學,使教師和學生不能達到有效的互動,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二)模擬環境具有局限性
通過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軟件的運用,將國際貿易業務引進校內實驗室,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分別辦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如出口商、進口商、銀行、貨運公司、保險公司、海關、檢驗等部門,在實驗室的環境內完成國際貿易業務的全過程。但是由于模擬軟件僅安裝在實驗室里,實驗室的開放時間有限,因此學生在課外時間很難得到練習,模擬軟件在課外難以發揮作用。
(三)考核方式不夠科學
模擬課程的考核,通常依據以下兩個指標:一是學生操作的業務數量或完成的業務流程步驟,二是看學生的財務狀況是盈利還是虧損。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只是一味的追求完成業務,而不注重業務過程中單據的填寫,造成單據填寫內容簡單,單據得分低,導致整筆業務得分較低。還有部分學生只顧埋頭交易,忽視了模擬交易的財務狀況,造成交易的中間環節因資金不足而被迫中斷。
四、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課程改進方案
(一)抓基礎、重實踐
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根據學生英語基礎的不同,采用分班教學的方式因材施教。加大對低年級學生專業課的教學力度,對于比較抽象難懂的理論課程,可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模仿外貿公司的情境,加深學生們對外貿情境的了解。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外貿公司、碼頭、倉庫等,進一步增強學生們的感性認識。
(二)采取開放式實驗教學方式
通過“開放式”實驗,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國際貿易實務模擬實驗室除在上課時間開放外,也應安排一定的課外時間對學生開放;還可將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軟件和實驗教學大綱中的內容安裝在校園網中,學生只要在校園里就可以在任何時間進人到校園網中進行實驗,這種開放式的實驗形式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的熱清,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作為上汽集團的對外經貿公司,上海汽車進出口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進出口”)于1985年2月成立,目前已與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相繼在美國、歐洲、香港建立公司,近兩年又在印度、中東建立分公司。業務范圍涉及汽車及零部件、附件以及其他機電產品等的出口,國外整車進口及其批發、零售和維修,汽車生產用技術、設備、零部件及原材料的進口。
上汽進出口要立足國內市場和部分國際市場,加快布局全球商貿網絡,完善以信息、流通、金融為核心的國際商貿功能,圍繞上汽集團的生產采購和產品出口,構建全球性的服務體系,成為汽車行業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供應鏈組織者和增值服務提供商。
面對公司的快速發展和宏偉戰略目標,原有零散、多重、老舊的制度文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要求,如何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保障?如何解決實際執行與制度規定“兩張皮”?上汽進出口對流程和制度提出了適應性的調整要求:流程制度從導向性上需響應戰略要求;流程制度要支持管理、業務開展要求;流程制度需要滿足各專業化體系(ISO、內控)的要求;流程制度需符合管理和監管的相應法規要求。
根據以上要求,上汽進出口提出制度建設優化的主要目標:
統一:構建流程框架,建立流程責任矩陣,明確相關流程和制度的責任主體,使得公司能在一個框架完整的流程和完整的制度下工作;
流暢:完善流程制度而非推到重來,通過流程制度要使管理和業務運作流暢,能滿足公司戰略和業務發展的要求;
自控:建立適合流程管理和制度完善的長效機制,實現監督、制約、警告的機制,滿足各專業化體系要求,使得流程制度更好的運行。
針對以上建設要求和目標,AMT在深入調研訪談之后,提出了以下的解決方案:
全面梳理制度:AMT根據上汽進出口的實際情況,以流程為主線,對制度進行全面梳理,按照業務領域分類分級,從全局的視角,形成緊密鏈接的業務鏈,實現對端到端流程和制度的呈現。
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根據流程的分類分級,落實流程和制度的歸口管理部門,明確流程和制度的責任人和主要職責。
建立流程制度的管理保障機制:建立流程制度的制訂、審批、、變更的管理機制,實現對流程制度的管理,同時通過制度的信息化,保障制度的執行落地。
建立流程制度的持續優化審計機制:建立流程制度審計的原則和要求,明確流程制度審計的發起部門,規定各部門對自身流程進行定期自評優化。通過流程監控與審計機制,保障流程和制度的執行。
為了推動流程制度優化的變革和共識,培養企業內部的專業人員,并形成全員的流程制度意識,項目過程中充分發動企業內部的人員參與:
文件編寫64人:文件編寫過程中,流程制度的責任人負責各自流程制度的設計撰寫,共計64人參與編寫工作。
溝通討論477次:文件編寫過程中,針對存在的問題和難題,項目組和流程制度的責任人舉行各類跨部門、跨崗位的溝通討論477次。
培訓12場次:項目中開展了近12場針對全員或部分員工的流程制度的培訓,使尊重制度、遵照制度深入人心。
首次制度簽字率97%:文件編寫完畢后,需要編制責任人和相關領導審核、簽字確認,由于制度撰寫過程中的相關責任人的全程參與,首次制度簽字率高達97%。
管理制度梳理優化為上汽進出口帶來的價值:
建立了完善的制度管理體系:通過全面梳理和大掃除,原有上汽進出口制度的保留比例為17%,新增和完善的制度比例為83%。在項目組和編制責任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終確定的管理制度基本上能滿足上汽進出口各項工作開展的需求。
[關鍵詞]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構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283(2012)04-0143-03
熟悉并掌握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基本流程是高職國際商務專業教學的首要目標。進出口業務流程作為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架構的主線,貫串了國際商務專業的各個子專業,包括國際商務、報關與貨運、國際航運管理、物流管理、涉外會計、商務英語和商務日語專業。如果繼續沿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理論灌輸方式進行教學,則會出現教學內容理論強于實踐,學習氣氛枯燥,易造成學生厭學及理論與實際脫節的現象。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以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索基于工作過程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構架的新思路。學校組織教師和專家一起對課程的任務、進出口對應的工作崗位以及與工作相適應的教學內容進行技能與知識點的分析與歸納,結合教學與工作過程,探索構建合理的專業課程架構,促進學生更好地就業。
一、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流程
近幾年,上海高職院校的國際商務專業在加強與企業聯系,加大教師和學生專業崗位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模式,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就。為了加強上海高校建設,提高高校教師學術、技術和實踐能力,促進教育教學、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上海市教委鼓勵和推進高校教師利用多種形式前往企業、科研院所、政府等實際部門參與研發、工作或實習,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施教師產學研踐習計劃。筆者通過對外貿企業業務流程半年多的跟蹤和記錄,得出以下16個步驟的基本要點:
1.客戶詢盤
客戶在下正式的采購合同之前,會給業務員發送詢盤。
2.報價
出口產品的報價主要包括:產品質量等級、規格型號、包裝要求、數量、交貨期、運輸方式和付款方式等內容。報價方式有:FOB“船上交貨”、CFR“成本加運費”、CIF“成本、保險費加運費”等形式;并發送Performer Invoice給客戶作為正式報價。
3.簽約訂貨
貿易雙方就報價達成意向后,買方企業正式訂貨并就一些相關事項與賣方企業進行協商洽談,雙方協商認可后,簽訂《購貨合同》。
4.下達生產通知/備貨
備貨是出口公司根據合同或信用證規定,向廠家或倉儲部門下達訂單,要求其按訂單對貨物進行清點、核對和加工整理等。
5.驗貨
在交貨期前一周,工廠通知公司驗貨員或者客戶,甚至第三方進行驗貨。
6.制備基本文件
按照PO訂單以及工廠提供的裝箱資料,制作出口合同、出口商業發票、裝箱單等文件(應由業務跟單員制作,交給單證員)。
7.商檢/報驗
辦好申請商品報驗和領證工作。
8.租船訂倉和配載
(1)FOB 條款,客戶指定運輸公司或船公司。應盡早與貨代聯系,告知發貨意向,根據船期,按交貨期跟貨代訂艙,并發書面定倉通知。
(2)CIF,CNF條款,應盡早向貨運公司或船公司咨詢船期、運價和開船口岸等。開船前兩周書面定倉。
9.投保
貨物訂妥艙位后,屬賣方保險的,按《購貨合同》約定,購買運輸保險。
10.安排拖柜
貨物做好并驗貨通過后,委托拖車公司提柜,裝柜,運到港區指定倉庫或堆場。
11.報關
貨物集區后,發貨單位向海關辦理申報出口手續。經海關查驗放行的出口貨物,方能開始裝船。
12.裝船
在裝船前,理貨員代表船方,收集經海關放行貨物的裝貨單和收貨單,經過整理后,按照積載圖和艙單,負責點清貨物,逐票分批接貨裝船。
13.發裝運通知
對合同規定需在裝船時發出裝船通知的,應及時發出,特別是由買方自辦保險的。
14.支付運費,收提單
凡需預付運費的出口貨物,船公司或人必須在收取運費后發給托運人運費預付的提單。如屬到付運費貨物,則在提單上注明運費到付,由船公司卸港在收貨人提貨前向收貨人收取。
15.制單結匯
在信用證規定的交單有效期內,將各種單據和必要的憑證送交指定的銀行辦理要求付款、承兌或議付手續,并在收到貨款后向銀行進行結匯。
16.業務登記,存檔
每單出口業務在完成后要及時在海關的電子口岸和公司內部系統進行業務記錄登記。所有的文件包括PO、L/C和議付文件必須留存整套,備查。
二、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流程涉及崗位技能要求
根據上文的16個步驟,歸納出涉及的9個崗位:
外銷員、外貿跟單員、單證員、倉儲管理員、報關員、報檢員、貨代員、理貨員和外匯核銷員。
根據外貿進出口公司和相關法律法規,關于進出口流程的規章和對各崗位的職責要求,整理得出所列9個崗位的知識技能要求:
1.外銷員
外銷員所從事的工作涵蓋貨物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出口、進口、招標、談判、承包等各個方面。要求從業人員對外貿綜合業務(含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理論、國際經濟法、中國對外貿易法、國際金融、國際營銷學、國際經濟合作)和外貿英語(外經貿信函翻譯、信用證的審核和修改、中外經貿短文互譯等)有較好的掌握。
2.外貿跟單員
外貿跟單員在貿易合同簽訂后,依據合同和相關單證要求對貨物加工、裝運、保險、報檢、報關、結匯等部分或全部環節進行跟蹤操作,協助履行貿易合同。職責主要是跟蹤每張訂單的生產并將貨品順利交給客戶,收回應收款項;同新、老客戶保持聯系,增進溝通,了解客戶所需;接收客戶的投訴信息,并將相關的信息傳遞到公司的相關部門;做好售后服務工作。
3.單證員
單證員是指在對外貿易結算業務中,制作買賣雙方憑借在進出口業務中應用的單據、證書來處理貨物的交付、運輸、保險、商檢和結匯等工作的人員。單證員的主要工作有審證、制單、審單、交單與歸檔等工作,具有工作涉及面廣、時間長與要求高等特點。
4.倉儲管理員
倉儲管理員既需要熟悉供應鏈管理的現代物流,也需要熟悉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現代倉儲管理與操作。
5.報關員
報關員必須通過全國報關員資格考試,依法取得報關從業資格,并在海關注冊登記,代表所屬企業(單位)向海關辦理進出口貨物報關納稅等通關手續。報關員需具備一定的進出口業務知識和實際業務能力,精通海關法律、法規、規章并具備辦理業務的技能。
6.報檢員
報檢員是指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規定的資格,在國家質檢總局設在各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注冊,辦理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業務的人員。
7.貨代員
貨代員是從事國際貿易貨物運輸工作的從業人員,具體就是接受客戶的委托完成貨物運輸的某一環節或有關環節,相關工作可以直接或間接找國內外貨代公司來完成,以節省資本。貨運人員是服務在流通領域專門為貨物運輸需求和運力供給者提供各種運輸服務的工作人員。
8.理貨員
理貨員是指在國際貿易過程中,通過理貨活動,依靠商品的合理包裝、排面整理、商品補充與調整等作業活動,保證貨物合理安全裝入集裝箱或其他運輸工具中,以確保國外顧客收到滿意的貨物,理貨員需要直接或間接地和貨運公司發生聯系。
9.外匯核銷員
外匯核銷員需要跟蹤核銷單的全流程,去外匯管理局申領核銷單,業務完成后,到外匯管理局指定銀行進行核銷。核銷單通過海關、銀行和稅務局確認并蓋上印章,最終存根返回到外匯管理局,以核對原來數據庫的電子檔案并注銷此核銷單號碼。
三、協調好工作崗位、課程設置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1.專業課程設置應與工作崗位要求匹配
國際商務專業群課程體系不能按照傳統學科邏輯體系來構建,而是應該針對國際商務工作過程崗位群的要求和國家職業資格的相關標準來設置課程。目標是學生完成全部專業課程的學習后,不僅能掌握工作崗位群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能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2.專業課程應與文化課程結合
專業課程主要包括專業理論知識、業務過程知識和業務操作知識。通用文化課程包括大學英語、大學語文、經濟數學和經濟學等文化基礎課。設置文化課程時,不僅要重視人文素養的培育,還要重視與專業課程的適度整合,重點是為了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和持續的學習能力。
3.專業課程實施應與高職學生認知相吻合
總體來說,高職學生不擅長抽象概念、理論和學科體系知識,更擅長形象思維、動手等感性活動。因此,首先,高職專業課程的知識形態、結構和施教要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理論為實踐服務,實踐性課程以過程性知識與技能型知識為主,融教、學為一體,運用案例教學、情境教學、仿真業務操作、綜合模擬實訓和頂崗實習等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增強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功感,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
其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多元的。在教學目標上,有對工作崗位、適應工作崗位變化的直接要求,以及為學生提供終生學習條件的間接要求;在課程性質上,有不同的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等。
根據以上分析,探索基于工作過程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架構有以下幾個模塊(見表1)。
綜上所述,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構建,應該以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流程和崗位需求為基礎,讓學生學到更多實用的專業崗位知識,運用專業實訓基地和實訓室,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走近崗位,走近企業。真正做到工學結合,理論與實踐并重,營造完美的學習氛圍,必須以工作過程為基礎,合理的專業課程架構為指導,讓學生更多地到實訓基地積極開展實踐活動,以擺脫理論與實際脫節的現象。
[參考文獻]
[1]魯丹萍.基于工學結合示范性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2]陳巖.論構建“寬基礎,活模塊”的國際商務專業群[J].職業教育研究,2010(11).
[3]陸潔瑜,杜清萍.以商務英語專業群為例的中高職教育銜接研究[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0(6).
[4]李璐.基于工作過程的進出口業務流程操作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科技信息,2008(24).
[5]童宏祥.探索基于工作過程高職國際商務專業群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