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8: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健康產業發展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 On the medical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explore a new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industr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health care industry and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ainly from 4 aspects: mode, significance,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rough research, it finds that many factor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alth care industry, such as idea, system, policy, talent and profit, in terms of the aging situation, family change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elderly. The medical education multi industry integration model is in the original hospital and pension combined mode, full integration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human capital source advantage, realizeing the seamless link between medical personnel, pension and continuous output, en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upport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mode". And it can get the breakthrough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main body, the top design, the service extension, the team building an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model integr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far perspective 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Key words]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education; Elderly care mode; Economic benefits
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近40年來,控制人口增長取得了顯著成效,出生率、增長率、死亡率也從原來“兩高一低”轉變為“三低”的良好態勢。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穩定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同時也加快了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步伐。老齡化對社會的經濟、文化、醫療、健康等多方面產生著巨大影響。世界老齡化進程與全球經濟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并不斷互相影響,我國老齡化問題比其他國家有著更加復雜和困難的一面。自我國1999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來,隨之而來的老齡化問題,一直困擾著這個老年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1 我國醫養健康產業形成背景
1.1 我國老齡化現狀及趨勢
據統計,我國2015年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16.15%[1]。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由于高齡老人群體中失能率在50%以上,我國失能老人規?;驈默F階段的625萬人上升到2050年的1875萬人,35年里增幅高達200%[2]。
從衡量老齡化社會負擔指標――老年撫養比來看,我國從2000年至今,老年撫養比加快增長,至2020年將上升至16.9%。而加入少年兒童撫養比的總撫養比指標到2030年將超?^50%。數字說明勞動力的比例的迅速下降將嚴重加重未來社會負擔,而為了“孝敬”工作了一輩子的“老人”,高效、有效、專業的養老系統或產業是解決老齡化社會帶來沉重養老負擔的唯一途徑[3]。
1.2 中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1.2.1 老年病治療成本保持高位 老年人口,由于機體抵抗力的減弱和城市污染的增加,就會滋生疾病,從而增加城市的醫療消費[4]。事實上,老年人生病一般不敢輕易地自己購藥治療,而會主動求醫治療[5],住院治療產生的治療成本為床位、藥物、醫療護理、治療、檢查及其他雜項上花費的總和。其中護理費用占比大且不可報銷成為催生治療高成本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國并沒有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因此,很多城鎮普通家庭都難以負擔,農村家庭則更難承受[5]。
1.2.2 降低勞動力供給和創新能力 人口紅利一直是我國經濟保持長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工廠”的命名,取決于我國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而人口老齡化所造成的適齡勞動人口比例的嚴重下降,必然導致我國喪失勞動資源優勢。尤其是在全國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轉型升級需要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此過程要求大量懂技術、有文化、掌握多重技能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的支撐。而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必然伴隨著大量勞動力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創新能力、適應能力、知識更新能力的減弱,制約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勞動人口負擔加重[6]。
1.2.3 影響現代農業發展 據民政部公布數據,目前,中國農村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1.24個百分點,到2028年,將高于城鎮11個百分點,到2050年前后,全國約有28個省區的農村老年比例高出城鎮20%以上,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的狀況與發達國家完全不同。由于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的年輕人逐漸進入城市里發展,導致農村人口急劇流失,留下來的都是老人或兒童[7],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資源整體下滑,不利于農業生產和技術推廣,阻礙現代農業發展。農業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發展緩慢必將影響許多產業發展。
1.2.4 影響投資拉動促經濟增長 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大量資本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儲蓄。由于老年人收入相對較少,在身體狀況的影響下,對于藥品和保健品的需求增加,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必然會導致個人儲蓄率的降低。從長遠來看儲蓄率的降低對我國經濟將產生嚴重威脅[8],直接結果是減少在經濟建設方面的投入,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放緩的主要因素之一。
2 醫養健康產業發展情況
2.1 醫養健康產業
醫養健康產業,是在醫療產業和養老產業結合甚至融合的基礎上催生出一個新概念產業,根據龐大老年人群體需求,醫解決老年人健康保障問題,養解決老年人生活起居問題,從而達到身體、生活、心理和精神多方面健康狀態,并將衍生的養老地產、旅游養老、老年護理院、老年康復醫院等新項目都涵蓋在內。自從2015年年底國務院轉發了衛計委的《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9]以來,“醫養結合”甚至“醫養融合”的話題日趨升溫,醫養健康產業也被確定為各?。ㄊ校﹨^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
2.2 “中國特色”的醫養結合
近年來,養老問題一直受到我國社會各個階層的共同關注,老齡化嚴重以及伴隨的健康問題對現行的養老模式帶來嚴峻挑戰。傳統居家養老及社區養老模式已無法滿足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和人們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需求。目前,醫養結合模式被國內學界推崇,并為未來醫養健康產業發展指明了基本方向。
放眼世界,“醫養結合”雖然在中國反復提及,但在國際上尤其在發達國家并沒有被廣泛使用。據了解,很多國家都設置了衛生福利部,這個部門負責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兩個領域。然而,充斥著“中國特色”的醫養結合,表現在中國至少要涉及3個政府部門,即主管養老服務的民政部門、主管醫療服務的衛生和計劃生育部門,以及主管醫療保險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10]。于是,就造成了“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涉及到養老機構準入、醫保定點、收費審批等,要跑多個部門”的問題。這只是醫養結合遇到的制度障礙之一。
平心而論,“醫養結合”的表述并不準確。因為對于絕大多數老人而言,更為迫切需要的是日常生活照料,以及并非以治愈為目標而是以延緩病情(慢性?。┌l展和維持生理功能的護理和康復。所以,核心問題其實是“護養結合”。再專業一點,現在通常叫做“醫養健康服務”。
3 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瓶頸――以濟南市為例
2017年2月28日,國務院刊發《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11]指出,“城鄉、區域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不均衡問題突出;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質量效益不高,人才隊伍短缺;老年用品市場供需矛盾比較突出;老齡工作體制機制不健全,社會參與不充分,基層基礎比較薄弱”。
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副會長、中福協會金融分會會長費淳璐表示,醫養健康?a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級。未來市場一片藍海,突破瓶頸迎來真正井噴式發展更加關鍵。以山東省會濟南為例,市政府《濟南市十大千億產業振興計劃》[12]明確醫療康養作為未來發展的十大千億產業之一,指出“創新養老服務模式,拓展養老服務領域,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全力推動養老服務社會化、產業化,形成若干規模較大的養老產業集團和服務連鎖機構”,但困擾產業發展的因素仍然不少。
3.1 產業規劃跟不上產業發展步伐
以濟南為例,2009~2011年,市老齡辦、市民政局、市殘聯等多部門開始組織編制濟南市福利服務設施專項規劃,養老服務設施規劃作為其中內容之一,規劃不完善,落實不到位。由于原有養老規劃缺失,制約醫養健康發展,如2013年度山東省下達濟南市建設養老社區399處,但當年完成率卻只有22%,最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專項規劃導致的可用于養老的用房甚少[13]。
產業發展,產業規劃先行。產業規劃與城市建設規劃、土地規劃沒有形成統一,近年來“公建民營”性養老機構占據市場,政府通過下達養老服務用地或者醫療用地指標,采取劃撥土地的供地方式,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醫養健康產業,但在項目落地時,又很難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規劃,導致項目難產。
3.2 收入偏低導致人才短缺
以濟南為例,根據《濟南市衛生計生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14]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市注冊護士總數達到42061人,但從事養老行業的卻很少,未大規模開設老年護理從業人員培訓。根據調查,很多成績優異的醫護專業畢業生不選擇或者很少選擇養老行業的原因在于工資收入偏低,而且照顧老人遠比照顧普通病患要困難、繁瑣很多。以濟南護理職業學院為例,在校表現優秀的學生在畢業時普遍會選擇進入全國或省內知名三甲醫院工作,收入在4000元/月左右,而養老機構的工資只有3000元/月左右。此外,由于老年人老年病的困擾帶來了很多照料問題,工作難度和強度都遠高于普通醫院。
根據《濟南市“十三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15]顯示,截至2016年,濟南市養老公寓從業人員2086人,其中50歲以上1082人,占52%;大專以上人員只有459人,?H占23%;持有護理資格證的1495人,只占60%。行業呈現非年輕化、非專業化、非標準化狀態,缺乏專業護理知識,難以承擔科學護理任務,直接導致醫養服務難以形成標準化。
3.3 “限高”三層樓影響養老資源利用率
自2015年5月1日開始實施《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養老院不得超過三層”的規定更使原本“微利”的養老機構雪上加霜。據濟南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民辦養老機構約九成租房經營,租用村集體用地、早期的舊廠房、舊校舍方式很復雜,若改租三層以下的住房經營,很多機構可能由于經濟等因素將不再從事此行業。而且入住率70%的民營養老院才可實現盈虧平衡,入住率在70%~90%的養老院,能有5~10個盈利點。據了解,濟南2016年民營養老院平均入住率在60%,大部分養老院微利經營,極大減少了社會投資的積極性[16]。
4 推動醫養健康產業發展對策
4.1 醫養教融合模式的提出
產業發展,教育先行。大力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將有效地緩解養老壓力。從近期目標講,一則可在職業高校開設養老護理專業,培養更多專業護理人才;二則可利用高等院校和醫療機構的資源,對社會護理人員進行在職培訓、崗位等級培訓,不斷提高其服務素質。從中長遠目標講,應大力鼓勵和支持相關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等專業,投入相應專項資金,建設“市級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基地”,為城市養老產業發展提供技能型服務人才和管理型人才[17]。
為積極應對老齡化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需不斷探索多元化養老服務模式。醫養教融合模式將老年健康醫療服務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區別傳統的單純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養老服務。既包括了傳統的生活護理服務、精神心理服務、老年文化服務,又包括醫療、健康咨詢和檢查、疾病診治和護理、大病康復及臨終關懷服務等,是一種新型“醫養教融合”養老服務模式。在原有醫院和養老結合模式之上,加上高等醫學院校的專業優勢、教學科研優勢、畢業生人力資源優勢,能夠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種有效資源,實現醫療、養老和人才持續輸出之間的無縫鏈接,保證“醫養教融合”模式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醫養教融合模式的提出,將醫療、養老、教育三大產業優勢資源充分整合,在社會履行公益性養老服務責任的同時,成為第三產業有力的經濟增長點。一是有利于促進就業,2020年老年人口預計達2.02億,其中20%老人需要專業護理,按照國家標準確定的床護比例1∶0.4測算,全國將需要1616萬專業醫護人員,這將成為就業和再就業的新領域。二是有利于拉動內需,老年社會是消費拉動和科技推動型社會,按照“二八”定律,至少有323.2萬富裕階層老人成為拉動醫養健康產業消費的主體,加上新型模式形成的新項目將吸引社會資本介入,形成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18]。
4.2 推動醫護人員培養產教融合機制
現代高等職業教育以其自身富集的專業、技術、人才等資源優勢,尤其是醫護人員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2017年1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19],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2018年是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引爆”的關鍵之年,按照政府相關部門“規劃先行、公共設施先行”的戰略部署,先行區先發展學校、醫院、文化場館等公共服務設施,凝聚起發展的人氣和活力,從而帶動產業、人口的涌入,形成良性循環。政府相關部門應根據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和專業特色,引導校企共建一批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技術服務和產品研發中心、社會職業培訓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等,推動高校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和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在社會、學校、產業和企業之間打造一條密切合作的綠色通道。
進一步加強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強化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不斷完善校企協同育人相關政策、法規和制度,搭建多層次合作平臺,并著力從協調、激勵、保障等長效機制上化解校企合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推進集團化辦學,建立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積極吸引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多種要素,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推動校企共建二級學院,著力打造校企利益共同體。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社區學院功能,積極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努力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新型城鎮化建設及社區文化教育服務,不斷增強我市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效供給。
4.3 建立醫療康養金融體系
醫療康養金融體系的促進措施。
4.3.1 實現醫、養要“無縫對接” 醫養政策的創新、銜接,需要民政、衛生計生、人社、醫保、財政、物價等多部門加強協作,應盡快聯合出臺統一政策,明確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的服務性質、服務范圍、設置標準等。
4.3.2 深入促進對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實施“衛生準入、民政扶持、醫保定點”的措施 鼓勵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開設老年醫療護理床位,做到“醫中有養”;鼓勵養老機構增設醫療服務資質,做到“養中有醫”;讓養老機構與醫院建立聯合體,醫院延伸醫療服務,積極落實醫師多點執業政策,讓養老機構成為醫院的病房,由醫院派醫護人員到養老機構進行醫護和健康管理服務,承擔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功能[20]。
4.3.3 積極拓展社會資本進入醫療保險 社會資本進入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養老壓力,因為我國目前的社保制度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的結合,一旦個人賬戶資金過多,保值增值的風險將加大。此外,政府可以加強優惠政策的制定,為社會保障基金獲得更多的捐款,促使養老及醫療保險基金有更廣泛的來源。同時加強養老及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方式,科學合理的對養老及醫療保險基金進行管理,使得社會保障制度落到實處[21]。
4.4 推廣老年護理院項目
>> 推動甘肅省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策略研究 山東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策略的思考 創新中醫藥產業發展 中醫藥文化研究發展簡述 亳州中醫藥文化發展探析 山東省地域文化資源優勢與動漫創意產業發展研究 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分析 中醫藥發展綱要背景下陜西省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文化營銷與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 蘄春縣李時珍中醫藥文化 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福建省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現狀及對策研究 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對中醫藥教育影響述評 山東省編辦、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一書記工作實錄(八) 東城區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基礎及策略 陜西省中醫藥產業技術預見研究淺析 湖北省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現狀及路徑創新研究 中醫藥規劃出爐政策護航產業發展 中醫藥產業發展狀態分析 江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及策略選擇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遼寧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4]董君.山東省創意產業發展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2.
[5]韓娜.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構建模式探究[J].商業經濟,2015,(8):49-50.
[6]張文珍.創意山東建設的實踐價值與思路對策[J].理論學習,2012,(10):30-34.
[7]中國產業信息.2014年我國中成藥行業產量數據深度分析[EB/OL].(2014-02-19)[2016-5-13].
[8]2014年全國中成藥產量情況.[EB/OL].(2015-03-18)[2016-5-13]..
[10]山東加快發揮技術改造對中藥產業轉型升級.[EB/OL].(2015-01-29)[2016-5-13] .
關鍵詞 綠色食品產業;現狀;問題;對策;陜西省
中圖分類號 F426.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1-0325-02
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受到了各級政府和廣大市民的高度重視和普遍關注,綠色食品作為“三品一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公信力的品牌,成為推進農業標準化的有效載體,也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以及發展現代農業的最佳模式。
近年來,陜西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迅速,從獲證企業數量到總體管理水平上都有了質的飛躍。但同許多先進省份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山東、江蘇、浙江等省的綠色食品企業超過600家,是陜西省的6倍以上;西部的四川、甘肅等省的綠色農產品數量是陜西省的3倍以上,這與要把陜西省建成西部強省的目標要求相差甚遠。因此,陜西省必須迎頭趕上,加快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步伐。
1 陜西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現狀
陜西省位于中國內陸腹地,土地面積20.58萬km2,常用耕地面積286.10萬hm2,南北跨越3個氣候帶,分為黃土高原、關中平原、秦巴山地3個自然生態區,不同的物候條件形成了不同的區域農產品優勢特點,也構成了陜西省發展綠色食品的天然條件[1]。
近10年來,陜西省綠色食品從概念到產品,再到品牌和產業,發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效期內綠色食品企業102家,產品216個,產量209.27萬t。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2個,覆蓋面積4.4萬hm2。全省綠色食品產地監測面積17.09萬hm2,約占全省常用耕地面積的5.97%。企業數與產品數分別是2005年的2.42倍和3.43倍。
另一方面,相比全國其他省市地區,陜西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速度仍然較慢。目前,全國有效期內綠色食品獲證企業逾9 000家,產品逾2萬個,陜西省占全國總量的比例僅1%,排名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各市區間的發展速度也有較大差異,西安、渭南、漢中、榆林發展較快,其中西安市占全省總量的42%;楊凌、商洛、安康、銅川發展較慢,所占比例不足5%,其中安康為發展空白區。
2 存在的問題
我國綠色食品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2],而陜西省綠色食品雖已有一定發展,但發展速度較慢。
2.1 相關法規文件滯后,落實不到位
目前,全省尚未出臺適宜陜西省實際情況的綠色食品農業生產指導性規程文件,對企業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的實施缺乏指引,同時也不利于規范綠色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2.2 市縣級服務體系不健全
許多市縣級農業技術服務部門由于職能分工不明確,對本地區綠色食品企業缺乏技術指導和行業監管,有些甚至不了解、不熟悉本地區綠色食品企業和產品。有些市縣級技術人員對綠色食品標準和法律法規的掌握也不到位,嚴重限制了本地區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3]。
2.3 企業管理人員流動性大
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有些地區經濟較為落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合作社和企業實力不強,人員素質相對較弱,管理水平不到位。內部管理人員流動性較大,內檢員更換頻繁,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導致綠色食品企業內部監管不到位,職責不明確,存在續展間斷現象。
2.4 產品銷售模式不合理
許多企業存在“重申報,輕市場”的觀念,未發揮綠色食品的優質優價,品牌意識較弱[4]。綠色食品與普通農產品在銷售模式上沒有區分,銷售渠道沒有針對性,價格沒有梯度,沒有利用好綠色食品這個品牌,導致企業對綠色食品品牌的需求性不強,存在放棄續展的現象[4]。
2.5 政策扶持不到位
陜西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需要省、市、縣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政策扶持。農產品生產企業由于利潤偏低,因不能立刻在銷售中獲得經濟效益而對綠色食品申報存在猶豫和顧慮。這需要各級政府對企業申報加大扶持力度,增強政策傾向和資金補助的落實[5],還要加大宣傳、引導消費,提高綠色食品市場占有率。
3 對策
目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在陜西省農業經濟中的比重還不高,擴大規模仍然是陜西省綠色食品工作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首要任務,也是綠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發展的同時還要加強質量的監管,以保證陜西省綠色食品事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3.1 完善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體系
結合全省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狀況,對全省具有比較優勢的大宗農產品,如蘋果、梨、獼猴桃、紅棗、小麥、大米等,制定并完善各類農產品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推動綠色食品生產技術進步。根據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同時指導農民落實標準化生產。
3.2 穩步擴大總量規模
以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建設為依托,突出重點,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出口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綠色食品產品認證。充分發揮當地的產業資源優勢,調動企業、農民及政府部門的積極性,完善標準化發展機制,推進產業化與品牌化發展,加快建設一批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樹立牢固基礎,同時發揮綠色食品的品牌效應。
3.3 切實加強行業監管
加強綠色食品監管制度建設,保證食品認證質量,同時提高有效性。結合屬地管理原則,建立科學的綠色食品監管機制,以保證產品的質量穩定,提高市場競爭力。建立綠色食品質量安全預警機制,確保綠色食品的質量安全。
3.4 加大品牌宣傳和市場服務
通過多種形式,傳播正確的消費理念,引領健康消費方式,提高陜西省綠色農產品的知名度,擴大銷售市場。構建綠色食品營銷網絡,推動綠色食品專業流通型企業的發展,創新營銷體系與促銷機制。促進廠商合作、產銷對接,全面提升陜西省綠色農產品品牌發展。
3.5 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和條件
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加大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政策推動,發揮政府與市場的雙重作用。加強全省綠色食品法規建設,并提高綠色食品產業監管能力與水平??偨Y發展經驗,探索發展規律,加強對全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科學指導。
4 參考文獻
[1] 楊毅哲.綠色食品與陜西農業發展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2] 劉連馥.綠色農業:立足國情的農業發展新模式[J].中國報道,2007(9):11-14.
[3] 宋國宇.中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評價與結構調整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1.
關鍵詞:蔬菜產業;現狀;問題;對策;遼寧瓦房店
遼東半島中部西側的瓦房店市是遼寧省大連市的一個縣級市,此地依山傍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和氣候優勢,比較適合種植蔬菜。近年來,蔬菜產業迅速發展,設施蔬菜面積大幅度增加,蔬菜的產量逐年增長,帶來的市場經濟效益也在逐年穩步增長中,蔬菜產業正在向著優質堯高效堯安全的方向發展。
1瓦房店市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近20年,瓦房店市露地蔬菜田逐年減少,設施蔬菜面積增加,菜田面積穩定在1萬hm2左右,露地蔬菜與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基本維持在1頤4。截至2015年,建設省級育苗中心建設項目2個,分別為三臺滿族鄉大連伊甸生態農業科技博覽有限公司和九龍街道大連飛凡農業有限公司花卉育苗中心。
1.1蔬菜播種面積大
蔬菜種植業的播種面積基本呈現上漲趨勢,覆蓋的區域鄉鎮也在逐漸增廣加大之中。各年份蔬菜種植面積如下院1997年6974hm2堯1998年6943hm2堯1999年6749hm2堯2000年7377hm2堯2001年9094hm2堯2002年7997hm2堯2003年7983hm2堯2004年6801hm2堯2005年7758hm2堯2006年8070hm2堯2007年9804hm2堯2008年8842hm2堯2009年8979hm2堯2010年9456hm2堯2011年9611hm2堯2012年9782hm2堯2013年10500hm2堯2014年9100hm2。由此可以看出,蔬菜播種面積除個別年份出現下降的情況,基本呈現上升的趨勢。
1.2四季均衡生產,蔬菜商品率高
隨著設施農業面積的增長,種植蔬菜不再嚴重受外界氣候條件的限制,瓦房店基本實現四季蔬菜均衡供應,全年產量逐步增高。各年份蔬菜產量如下院1997年26.5萬t堯1998年32.4萬t堯1999年34.4萬t堯2000年37.9萬t堯2001年40萬t堯2002年42.0萬t堯2003年47.2萬t堯2004年51.9萬t堯2005年51.9萬t;2006年60.1萬t堯2007年65.0萬t堯2008年65.3萬t堯2009年66.5萬t堯2010年68.2萬t堯2011年68.8萬t堯2012年70.1萬t堯2013年72.5萬t堯2014年69.6萬t。由此表明,瓦房店市蔬菜產量近20年基本是升高的走勢,從1997年到2007年,蔬菜產量實現翻一番,之后蔬菜產量呈現一個平穩緩速的增長趨勢,實現蔬菜自給自足,在市場上占有有力的競爭位置。
1.3蔬菜品種繁多
境內蔬菜沿襲栽培品種分23類,品種數量無考;發展到1985年已經有36類,138個品種。至2005年,新增蔬菜品種80余個,目前,品種數量仍在大量增加。
1.4部分區域由產量主導型向質量效益主導型轉化
本地供應蔬菜數量完全可以達到本地人們的需求,還可以供應大連等地區的需求,隨著供需矛盾的變化,人們越來越注重蔬菜產品質量,產品質量與市場效益等關系更加密切,優質的蔬菜產品有更好的市場和發展前景,從而導致有些區域蔬菜生產從產量主導型向著質量效益主導型轉化,發展更廣闊更高品質的市場。
1.5蔬菜生產科技含量有較大提高
隨著蔬菜產業的不斷發展,在種植蔬菜的過程中,新型技術在生產中逐漸占據了重要的位置,瓦房店近些年來,堅持進行新型農民技術培訓工作,從農民的意識與認識抓起,每一年堅持搞科普大集,開辦各類農業科技培訓班,發放各類科普資料。積極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為諸多鄉鎮購買農業監測儀等先進的設備及儀器。開展科技培訓堯科技下鄉活動,把先進的實用的科學技術傳遞到農民手中,提高農業生產中的科技貢獻率。
2存在的問題
2.1各鄉鎮蔬菜生產發展不平衡
一是瓦房店市內蔬菜發展存在區域性,蔬菜生產主要靠元臺鎮堯老虎屯堯太陽辦堯三臺鄉堯謝屯鎮堯祝華辦堯泡崖鄉堯九龍辦堯楊家鄉堯瓦窩鎮等鄉鎮,得利寺堯松樹鎮堯駝山鄉等鄉鎮蔬菜數量甚少。二是生產作物和品種比較單一。目前,蔬菜生產主要集中在黃瓜堯番茄堯辣椒堯茄子堯蕓豆等幾大作物和品種上,造成市場種類單一,致使蔬菜生產在生產規模堯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上遠不如發達城市。
2.2基礎建設比較落后
由于瓦房店市保護地發展比較早,早期建造的溫室存在結構堯布局不合理的問題,造成保溫性能差堯采光性能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冬季溫室蔬菜的栽培管理,從而使產量下降,病蟲害發生嚴重,品質下降,產值降低,削弱了廣大菜農的種菜積極性。
2.3蔬菜質量安全有待進一步改善
近年來,蔬菜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蔬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食品安全在生活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蔬菜生產過程中農民濫用農藥堯化肥以促進生長,促進產量增長,造成農藥殘留嚴重超標,進而影響農民收入增加和農村經濟發展。合理施用農藥堯化肥,以生態環保的方式促進蔬菜生長是應當考慮的問題。
2.4蔬菜產業信息化建設滯后
目前,瓦房店蔬菜產堯加堯銷等網絡信息建設比較滯后,農民了解供求信息堯市場信息等渠道不暢通,農民合作組織構建與蔬菜生產發展不匹配,造成農民選擇優良品種難堯掌握國家惠農政策難堯了解市場需求難,已經嚴重影響瓦房店蔬菜產業健康發展,也不利于科學決策和宏觀調控。
3對策
3.1做好蔬菜產業規劃,調整品種結構
結合瓦房店蔬菜產業發展現狀,按照產業化的要求,滿足市場的需求,合理統籌規劃,把蔬菜種植重點從生產效益轉向產業化效益,推動結構升級堯產業升級,搞好無公害蔬菜基地項目,擴大大棚生產規模,加大有機蔬菜發展力度,加強創建自主地區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
3.2嚴把質量關,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
制定嚴格的蔬菜質量生產標準,教育農民把生產高質量蔬菜成為一種自覺意識,收購堯加工企業把好質量關,形成農民堯協會堯企業誠信經營,樹立質量堯品牌意識,生產高質量高標準的蔬菜產品,嚴格把好市場大關,促使瓦房店蔬菜產業進入大流通堯大市場銷售。
3.3改善蔬菜基地建設
加大老舊蔬菜基地的棚室改造和道路建設,使棚室建設更具科學性堯合理性,為蔬菜產業的穩步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4實施科教興農,加大科技投入
加快引進和推廣新興技術堯優質品種等促進蔬菜產業發展。自主開發推廣因地制宜的優質高效益型生產技術體系,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4]。積極引進新堯特堯優蔬菜品種,加速蔬菜品種更新換代,進而提高良種利用率,提高瓦房店地區良種覆蓋率。加快設施栽培堯無公害栽培堯秋延后春提早栽培堯有機栽培技術的示范推廣。加大標準化程度的培訓力度,推廣應用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及有機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堯化肥等,進而保證食品安全。
3.5培養龍頭企業,增強產業開發力
積極培養堯引進堯扶持堯發展蔬菜儲運營銷和加工企業,培養龍頭企業帶動全是市蔬菜產業平穩全面的發展,建立農戶堯企業堯市場蔬菜規模化生產營銷運作模式,逐漸使農戶堯企業堯服務組織之間成為一個相互依存堯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4參考文獻
[1]柳代善.洋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探討[J].農技服務,2016,33(1)院23-24.
[2]王春明.遼寧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業經濟,2006(9)院32-33.
[3]李月.對鞍山市發展循環農業經濟的建議[J].農業經濟,2006(2)院28.
關鍵詞 木薯產業;發展現狀;廣西貴港
中圖分類號 F32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0-0382-02
貴港市地處廣西東南部,是一個具有2 000多年悠久歷史的農業大市。近幾年來,貴港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審時度勢,借助我國東部產業轉移戰略性調整的機遇,提出了“發展靠經濟,經濟靠工業,工業靠項目,項目靠招商,招商靠環境,環境靠作風”的“六靠”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木薯為加工原料的廣西金源生物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和廣西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落戶貴港市后,給全市木薯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種植木薯已經成為全市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為了解掌握貴港市木薯產業發展的現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次木薯種植和加工情況的調研,以保進木薯產業發展。
1 貴港市木薯產業的發展現狀
1.1 木薯種植基本情況
1.1.1 木薯種植分布廣泛。全市73個鄉鎮均有種植木薯,但生產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旱地面積較大的鄉鎮和山區鄉鎮。從縣(市、區)種植面積來看,全市木薯種植面積85%以上分布在桂平市和平南縣,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3個區只占15%左右。
1.1.2 木薯種植以間套種為主。2011年全市木薯種植面積2.98萬hm2,其中間套種面積2.49萬hm2,占總面積的83.56%,多與花生、黃豆、西瓜等矮桿作物間套種。
1.1.3 木薯種植品種。南洋紅:主要分布在港北區、港南區和覃塘區,占3個區總面積的90.2%;GR911、華南205、華南5號和新選048:主要分布在桂平市和平南縣,占2個縣市總面積的92.5%。
1.1.4 木薯種植對農民增收發揮著重要作用。按2011年市場價,如木薯與花生或玉米進行套種,純收入達2.76萬~3.21萬元/hm2;如純種植木薯,純收入也達2.34萬元/hm2,種植效益顯著。
1.1.5 木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09年全市木薯種植面積達到2.23萬hm2,2010年為2.57萬hm2,2011年達到2.98萬hm2。
1.2 木薯加工企業發展情況
據調查,目前全市擁有木薯加工企業7家,年加工能力106萬t(鮮木薯,下同),實現銷售收入逾40億元,財政稅收逾2億元。其中,港北區1家,以加工木薯淀粉為主,年加工能力10萬t;覃塘區2家,以加工木薯淀粉為主,年加工能力6萬t;桂平市3家,以廣西金源生物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為主,主要生產酒精、生物質原料、清潔能源等生物能源產品,年加工能力60萬t;平南縣1家,廣西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產乙醇、乙酸乙酯等化工產品,年加工能力30萬t。
2 貴港市木薯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民種植木薯的商品化意識不強。大部分農戶只是把木薯間套種在花生、黃豆等作物中,作為應付晚造干旱和避免土地閑置拋荒的農事行為,并且疏于管理,導致木薯產量低,品質差,只有少數的專業戶把木薯作為商品來經營。木薯種植規?;⒓s化、商品化未形成[1]。二是木薯種植科學的管理技術服務不到位,木薯產量偏低。調查中發現,同一地域不同種植農戶種植同一品種的產量相差較遠,高產的達45.0 t/hm2,低產的只有16.5 t/hm2,主要是由于技術管理差異造成。三是政府目前還沒有出臺指導全局性的木薯產業發展規劃方案,相關的發展木薯的政策和措施尚未健全。
3 對貴港市木薯產業發展的思考
3.1 貴港市做大做強木薯產業的條件已經成熟
3.1.1 發展木薯產業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木薯是貴港市的優勢大宗農作物,長期以來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經濟效益不明顯,通過發展木薯產業,充分發揮了全市的農業資源優勢,發展生物能源產業,可大大推動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目前面臨的“三農”難題、城鄉差異過大等一些主要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辟了新途徑,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2]。
3.1.2 木薯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木薯是酒精、淀粉等化工產品的重要原料。一方面,酒精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廣泛用于醫藥、制酒、農藥與有關化學產品生產、燃料等領域。尤其是近年來,酒精已成為汽油中的添加原料(含量10%的酒精—汽油混合燃料已在國際上推廣應用),以酒精代替汽油是大勢所趨。因此,木薯被譽為“地面石油”,木薯作為一種比較適合的能源作物,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3]。另一方面,淀粉經深加工后生成的變性淀粉品種多達數百種,應用領域更多地超過30個,世界需求量供不應求。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每年需要進口300萬t木薯干(相當于種植26.67萬~40.00萬hm2,產鮮木薯900萬t),廣西是我國種植木薯最大的省份,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70%以上。據有關專家預測,廣西潛在木薯發展面積在100萬hm2以上??梢姡臼懋a業發展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3.1.3 貴港市具備發展木薯產業的有利條件。一是貴港市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木薯屬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貴港市位于廣西東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年均氣溫25 ℃,年均降雨量1 140 mm,年均光照1 700 h,無霜期355 d,非常適宜木薯的生長。二是木薯種植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當地的木薯種植已有一定的基礎。木薯是貴港市傳統的經濟作物,農民已掌握和積累比較豐富的種植技術和經驗,思想上容易接受,有利于木薯種植的推廣發展。木薯是一種邊緣作物,可以通過新開墾一些低坡度的荒山地擴大種植面積;木薯可以和花生、豆類、西瓜、甜瓜等矮桿作物實行間套種,達到雙豐收。三是木薯加工龍頭企業已具規模。目前,貴港市已有規模以上木薯加工企業2家:廣西金源生物化工責任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達5億元,2005年6月投產以來,目前年加工鮮木薯60萬t;廣西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達2.5億元,2008年5月投產以來,目前年加工鮮木薯30萬t,是木薯生產的強有力保證。四是便利的交通條件。貴港市地處廣西東南部,位于南寧、柳州、北海、梧州4個市的幾何中心,擁有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內河港口(貴港港),黎湛鐵路、南廣高速鐵路、南梧高速公路、324和209國道以及西江貫穿全境,是華南地區水陸聯運的交通樞杻,大西南地區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2 000 t船舶可直通粵、港、澳。隨著北部灣經濟開發區項目和廣西西江億噸黃金水道項目的實施,貴港市將成為連接中國東西部經濟區域的橋梁。 箍烤茫每抗ひ擔ひ悼肯钅?,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环境靠作芳嬩^摹傲俊憊ぷ魎悸罰喲笳猩桃柿Χ齲閱臼砦庸ぴ系墓鬮鶻鷦瓷锘な狄滌邢薰競凸鬮鶻鵜锘び邢薰韭浠Ч蟾凼瀉?,给全市木薯产覚n姆⒄棺⑷肓誦碌幕盍?,址N材臼硪丫晌信┟裨鍪盞男鋁戀恪N私庹莆展蟾凼心臼聿搗⒄溝南腫矗諶蟹段誑掛淮文臼碇種埠圖庸で榭齙牡餮?,覇T=臼聿搗⒄埂br>
1 貴港市木薯產業的發展現狀
1.1 木薯種植基本情況
1.1.1 木薯種植分布廣泛。全市73個鄉鎮均有種植木薯,但生產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旱地面積較大的鄉鎮和山區鄉鎮。從縣(市、區)種植面積來看,全市木薯種植面積85%以上分布在桂平市和平南縣,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3個區只占15%左右。
1.1.2 木薯種植以間套種為主。2011年全市木薯種植面積2.98萬hm2,其中間套種面積2.49萬hm2,占總面積的83.56%,多與花生、黃豆、西瓜等矮桿作物間套種。
1.1.3 木薯種植品種。南洋紅:主要分布在港北區、港南區和覃塘區,占3個區總面積的90.2%;GR911、華南205、華南5號和新選048:主要分布在桂平市和平南縣,占2個縣市總面積的92.5%。
1.1.4 木薯種植對農民增收發揮著重要作用。按2011年市場價,如木薯與花生或玉米進行套種,純收入達2.76萬~3.21萬元/hm2;如純種植木薯,純收入也達2.34萬元/hm2,種植效益顯著。
1.1.5 木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09年全市木薯種植面積達到2.23萬hm2,2010年為2.57萬hm2,2011年達到2.98萬hm2。
1.2 木薯加工企業發展情況
據調查,目前全市擁有木薯加工企業7家,年加工能力106萬t(鮮木薯,下同),實現銷售收入逾40億元,財政稅收逾2億元。其中,港北區1家,以加工木薯淀粉為主,年加工能力10萬t;覃塘區2家,以加工木薯淀粉為主,年加工能力6萬t;桂平市3家,以廣西金源生物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為主,主要生產酒精、生物質原料、清潔能源等生物能源產品,年加工能力60萬t;平南縣1家,廣西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產乙醇、乙酸乙酯等化工產品,年加工能力30萬t。
2 貴港市木薯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民種植木薯的商品化意識不強。大部分農戶只是把木薯間套種在花生、黃豆等作物中,作為應付晚造干旱和避免土地閑置拋荒的農事行為,并且疏于管理,導致木薯產量低,品質差,只有少數的專業戶把木薯作為商品來經營。木薯種植規?;⒓s化、商品化未形成[1]。二是木薯種植科學的管理技術服務不到位,木薯產量偏低。調查中發現,同一地域不同種植農戶種植同一品種的產量相差較遠,高產的達45.0 t/hm2,低產的只有16.5 t/hm2,主要是由于技術管理差異造成。三是政府目前還沒有出臺指導全局性的木薯產業發展規劃方案,相關的發展木薯的政策和措施尚未健全。
3 對貴港市木薯產業發展的思考
3.1 貴港市做大做強木薯產業的條件已經成熟
3.1.1 發展木薯產業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木薯是貴港市的優勢大宗農作物,長期以來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經濟效益不明顯,通過發展木薯產業,充分發揮了全市的農業資源優勢,發展生物能源產業,可大大推動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目前面臨的“三農”難題、城鄉差異過大等一些主要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辟了新途徑,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2]。
3.1.2 木薯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木薯是酒精、淀粉等化工產品的重要原料。一方面,酒精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廣泛用于醫藥、制酒、農藥與有關化學產品生產、燃料等領域。尤其是近年來,酒精已成為汽油中的添加原料(含量10%的酒精—汽油混合燃料已在國際上推廣應用),以酒精代替汽油是大勢所趨。因此,木薯被譽為“地面石油”,木薯作為一種比較適合的能源作物,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3]。另一方面,淀粉經深加工后生成的變性淀粉品種多達數百種,應用領域更多地超過30個,世界需求量供不應求。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每年需要進口300萬t木薯干(相當于種植26.67萬~40.00萬hm2,產鮮木薯900萬t),廣西是我國種植木薯最大的省份,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70%以上。據有關專家預測,廣西潛在木薯發展面積在100萬hm2以上??梢姡臼懋a業發展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3.1.3 貴港市具備發展木薯產業的有利條件。一是貴港市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木薯屬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貴港市位于廣西東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年均氣溫25 ℃,年均降雨量1 140 mm,年均光照1 700 h,無霜期355 d,非常適宜木薯的生長。二是木薯種植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當地的木薯種植已有一定的基礎。木薯是貴港市傳統的經濟作物,農民已掌握和積累比較豐富的種植技術和經驗,思想上容易接受,有利于木薯種植的推廣發展。木薯是一種邊緣作物,可以通過新開墾一些低坡度的荒山地擴大種植面積;木薯可以和花生、豆類、西瓜、甜瓜等矮桿作物實行間套種,達到雙豐收。三是木薯加工龍頭企業已具規模。目前,貴港市已有規模以上木薯加工企業2家:廣西金源生物化工責任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達5億元,2005年6月投產以來,目前年加工鮮木薯60萬t;廣西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達2.5億元,2008年5月投產以來,目前年加工鮮木薯30萬t,是木薯生產的強有力保證。四是便利的交通條件。貴港市地處廣西東南部,位于南寧、柳州、北海、梧州4個市的幾何中心,擁有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內河港口(貴港港),黎湛鐵路、南廣高速鐵路、南梧高速公路、324和209國道以及西江貫穿全境,是華南地區水陸聯運的交通樞杻,大西南地區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2 000 t船舶可直通粵、港、澳。隨著北部灣經濟開發區項目和廣西西江億噸黃金水道項目的實施,貴港市將成為連接中國東西部經濟區域的橋梁。
存入我的閱覽室
3.2 政府加強宏觀指導和管理是貴港市木薯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3.2.1 做好科學規劃,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統籌全市經濟發展全局,制訂貴港市木薯產業戰略性發展規劃,全面指導全市木薯產業的健康發展。在木薯種植發展布局方面:根據貴港市木薯生產現狀及資源分布情況,把桂平市、平南縣作為主產區,政府通過引導、扶持和政策傾斜等措施,把桂平市和平南縣打造成貴港市木薯生產基地,把港南區、覃塘區港北區作為次產區;在加工企業布局方面:以桂平市、平南縣金源酒精實業有限公司和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為龍頭,以生產灑精、生物質原料、清潔能源等生物能源,創建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生物能源生產基地,滿足環保能源和巨大市場需求;港南區、覃塘區、港北區以貴港西江淀粉為龍頭,通過政府扶持、企業集團合作、股分改造等方式進行企業的規模擴大和生產技術創新,或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家現代化規模淀粉加工企業,目標定位向淀粉、變性淀粉、淀粉糖等深加工產品發展。
3.2.2 建立木薯良種良法種植技術推廣示范基地。一是從木薯品種上不斷引進和培育能適應貴港市種植條件、高產、高粉、抗蟲抗病特性的早、中、晚熟木薯新品種;二是推廣木薯規范化種植,實行間作套種花生、豆類、西瓜、甜瓜等矮桿作物,既促進木薯生長,又達到一地多收的效果,增加薯農收入[4]。通過木薯良種良法的科學栽培,提高基地種植效益,利用示范樣板,帶動面上群眾種植優質、高效木薯品種,擴大種植面積,逐步建立和發展以木薯加工企業為龍頭的“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生產模式。
3.2.3 切實協調好企業和薯農之間的關系。一是協調木薯加工企業為木薯種植戶提供便利服務,在木薯主產區完善好薯區的種植、交通等基礎設施,方便木薯生產;二是協調企業對木薯種植大戶提供資金上的扶持,支持薯農實行規?;N植[5-6];三是協調企業做好木薯收購和木薯款的兌現工作,防止在收購木薯上出現故意坑農現象,以免挫傷農民種植木薯的積極性。
3.2.4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適時引導農民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理流轉,推進木薯連片種植,規模化經營。
4 參考文獻
[1] 宋吉軒,丁海兵,黃團,等.貴州省木薯產業概況及前景展望[J].廣東農業科學,2011,38(24):155-156.
[2] 戴聲佩,劉恩平.湖南省木薯產業發展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11,31(12):71-74.
[3] 何禮新,黃周勇,陳金洪.廣西隆安縣木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廣西農學報,2011,26(5):89-91.
[4] 梁露鋒,玉瓊廣,劉潔.木薯產業發展動態及前景展望[J].淀粉與淀粉糖,2011(4):6-9.
[5] 伍薇,柯佑鵬.中國木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中國熱帶農業,2011(3):6-9.
[6] 黃周勇,何禮新,鄧平宋,等.隆安縣木薯產業現狀及發展措施[J].中國園藝文摘,2011,27(3):36-37,71.
3.2 政府加強宏觀指導和管理是貴港市木薯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3.2.1 做好科學規劃,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統籌全市經濟發展全局,制訂貴港市木薯產業戰略性發展規劃,全面指導全市木薯產業的健康發展。在木薯種植發展布局方面:根據貴港市木薯生產現狀及資源分布情況,把桂平市、平南縣作為主產區,政府通過引導、扶持和政策傾斜等措施,把桂平市和平南縣打造成貴港市木薯生產基地,把港南區、覃塘區港北區作為次產區;在加工企業布局方面:以桂平市、平南縣金源酒精實業有限公司和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為龍頭,以生產灑精、生物質原料、清潔能源等生物能源,創建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生物能源生產基地,滿足環保能源和巨大市場需求;港南區、覃塘區、港北區以貴港西江淀粉為龍頭,通過政府扶持、企業集團合作、股分改造等方式進行企業的規模擴大和生產技術創新,或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家現代化規模淀粉加工企業,目標定位向淀粉、變性淀粉、淀粉糖等深加工產品發展。
3.2.2 建立木薯良種良法種植技術推廣示范基地。一是從木薯品種上不斷引進和培育能適應貴港市種植條件、高產、高粉、抗蟲抗病特性的早、中、晚熟木薯新品種;二是推廣木薯規范化種植,實行間作套種花生、豆類、西瓜、甜瓜等矮桿作物,既促進木薯生長,又達到一地多收的效果,增加薯農收入[4]。通過木薯良種良法的科學栽培,提高基地種植效益,利用示范樣板,帶動面上群眾種植優質、高效木薯品種,擴大種植面積,逐步建立和發展以木薯加工企業為龍頭的“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生產模式。
3.2.3 切實協調好企業和薯農之間的關系。一是協調木薯加工企業為木薯種植戶提供便利服務,在木薯主產區完善好薯區的種植、交通等基礎設施,方便木薯生產;二是協調企業對木薯種植大戶提供資金上的扶持,支持薯農實行規?;N植[5-6];三是協調企業做好木薯收購和木薯款的兌現工作,防止在收購木薯上出現故意坑農現象,以免挫傷農民種植木薯的積極性。
3.2.4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適時引導農民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理流轉,推進木薯連片種植,規?;洜I。
4 參考文獻
[1] 宋吉軒,丁海兵,黃團,等.貴州省木薯產業概況及前景展望[J].廣東農業科學,2011,38(24):155-156.
[2] 戴聲佩,劉恩平.湖南省木薯產業發展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11,31(12):71-74.
[3] 何禮新,黃周勇,陳金洪.廣西隆安縣木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廣西農學報,2011,26(5):89-91.
[4] 梁露鋒,玉瓊廣,劉潔.木薯產業發展動態及前景展望[J].淀粉與淀粉糖,2011(4):6-9.
[5] 伍薇,柯佑鵬.中國木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中國熱帶農業,2011(3):6-9.
[6] 黃周勇,何禮新,鄧平宋,等.隆安縣木薯產業現狀及發展措施[J].中國園藝文摘,2011,27(3):36-37,71.
存入我的閱覽室
3.2 政府加強宏觀指導和管理是貴港市木薯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3.2.1 做好科學規劃,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統籌全市經濟發展全局,制訂貴港市木薯產業戰略性發展規劃,全面指導全市木薯產業的健康發展。在木薯種植發展布局方面:根據貴港市木薯生產現狀及資源分布情況,把桂平市、平南縣作為主產區,政府通過引導、扶持和政策傾斜等措施,把桂平市和平南縣打造成貴港市木薯生產基地,把港南區、覃塘區港北區作為次產區;在加工企業布局方面:以桂平市、平南縣金源酒精實業有限公司和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為龍頭,以生產灑精、生物質原料、清潔能源等生物能源,創建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生物能源生產基地,滿足環保能源和巨大市場需求;港南區、覃塘區、港北區以貴港西江淀粉為龍頭,通過政府扶持、企業集團合作、股分改造等方式進行企業的規模擴大和生產技術創新,或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家現代化規模淀粉加工企業,目標定位向淀粉、變性淀粉、淀粉糖等深加工產品發展。
3.2.2 建立木薯良種良法種植技術推廣示范基地。一是從木薯品種上不斷引進和培育能適應貴港市種植條件、高產、高粉、抗蟲抗病特性的早、中、晚熟木薯新品種;二是推廣木薯規范化種植,實行間作套種花生、豆類、西瓜、甜瓜等矮桿作物,既促進木薯生長,又達到一地多收的效果,增加薯農收入[4]。通過木薯良種良法的科學栽培,提高基地種植效益,利用示范樣板,帶動面上群眾種植優質、高效木薯品種,擴大種植面積,逐步建立和發展以木薯加工企業為龍頭的“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生產模式。
3.2.3 切實協調好企業和薯農之間的關系。一是協調木薯加工企業為木薯種植戶提供便利服務,在木薯主產區完善好薯區的種植、交通等基礎設施,方便木薯生產;二是協調企業對木薯種植大戶提供資金上的扶持,支持薯農實行規?;N植[5-6];三是協調企業做好木薯收購和木薯款的兌現工作,防止在收購木薯上出現故意坑農現象,以免挫傷農民種植木薯的積極性。
3.2.4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適時引導農民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理流轉,推進木薯連片種植,規?;洜I。
4 參考文獻
[1] 宋吉軒,丁海兵,黃團,等.貴州省木薯產業概況及前景展望[J].廣東農業科學,2011,38(24):155-156.
[2] 戴聲佩,劉恩平.湖南省木薯產業發展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11,31(12):71-74.
[3] 何禮新,黃周勇,陳金洪.廣西隆安縣木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廣西農學報,2011,26(5):89-91.
[4] 梁露鋒,玉瓊廣,劉潔.木薯產業發展動態及前景展望[J].淀粉與淀粉糖,2011(4):6-9.
[5] 伍薇,柯佑鵬.中國木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中國熱帶農業,2011(3):6-9.
[6] 黃周勇,何禮新,鄧平宋,等.隆安縣木薯產業現狀及發展措施[J].中國園藝文摘,2011,27(3):36-37,71. 源和巨大市場需求;港南區、覃塘區、港北區以貴港西江淀粉為龍頭,通過政府扶持、企業集團合作、股分改造等方式進行企業的規模擴大和生產技術創新,或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家現代化規模淀粉加工企業,目標定位向淀粉、變性淀粉、淀粉糖等深加工產品發展。
3.2.2 建立木薯良種良法種植技術推廣示范基地。一是從木薯品種上不斷引進和培育能適應貴港市種植條件、高產、高粉、抗蟲抗病特性的早、中、晚熟木薯新品種;二是推廣木薯規范化種植,實行間作套種花生、豆類、西瓜、甜瓜等矮桿作物,既促進木薯生長,又達到一地多收的效果,增加薯農收入[4]。通過木薯良種良法的科學栽培,提高基地種植效益,利用示范樣板,帶動面上群眾種植優質、高效木薯品種,擴大種植面積,逐步建立和發展以木薯加工企業為龍頭的“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生產模式。
3.2.3 切實協調好企業和薯農之間的關系。一是協調木薯加工企業為木薯種植戶提供便利服務,在木薯主產區完善好薯區的種植、交通等基礎設施,方便木薯生產;二是協調企業對木薯種植大戶提供資金上的扶持,支持薯農實行規?;N植[5-6];三是協調企業做好木薯收購和木薯款的兌現工作,防止在收購木薯上出現故意坑農現象,以免挫傷農民種植木薯的積極性。
3.2.4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適時引導農民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理流轉,推進木薯連片種植,規?;洜I。
4 參考文獻
[1] 宋吉軒,丁海兵,黃團,等.貴州省木薯產業概況及前景展望[J].廣東農業科學,2011,38(24):155-156.
[2] 戴聲佩,劉恩平.湖南省木薯產業發展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11,31(12):71-74.
[3] 何禮新,黃周勇,陳金洪.廣西隆安縣木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廣西農學報,2011,26(5):89-91.
[4] 梁露鋒,玉瓊廣,劉潔.木薯產業發展動態及前景展望[J].淀粉與淀粉糖,2011(4):6-9.
[5] 伍薇,柯佑鵬.中國木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中國熱帶農業,2011(3):6-9.
關鍵詞 現代漁業;發展現狀;對策;河南濟源
中圖分類號 F32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1-0316-01
為進一步挖掘濟源市漁業發展潛力,盡快建立“三化”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促進現代漁業快速健康發展[1-4],筆者對濟源市漁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并提出了發展現代漁業的對策。
1 濟源市漁業發展現狀
1.1 水域資源豐富
濟源市水域資源豐富,境內河流17條,其中黃河、沁河穿境而過。有黃河小浪底、西霞院以及王屋山、鏊背山、天壇山、蟒河口等20余座大中小型水庫,水域面積1.12萬hm2,可開發利用水面及灘涂面積6 666.7 hm2。河流庫區溝岔縱橫,水質清澈,有自然魚類黃河鯉魚、鯽魚、花白鰱、翹嘴紅鲌、鯰魚、淡水青蝦等124種,多數水域適宜魚類生長。
1.2 漁業生產基礎良好
濟源市水產養殖品種除草、鰱、鳙、鯉、鯽、魴等常規品種外,還有鱘魚、大鯢等名貴魚種。養殖方式主要為網箱養殖、池塘集約化養殖和水庫、坑塘散養,另外還有利用山澗溪流的名特優品種養殖。池塘養殖以鯉魚為主,平均產量約為45 t/hm2;網箱養殖(24 m2):鯉魚每箱3~4 t,花鰱每箱1.5 t左右。水庫坑塘散養產量不等,大鯢、鱘魚等名特優養殖屬工廠化養殖,起步較晚,仍屬小規模,目前多數未達到商品產量。
目前濟源市網箱養殖13 500箱,利用坑塘養殖面積155 hm2(其中精養漁塘100 hm2),大鯢養殖2 992 m2,2011年預計全市水產品總產量1.4萬t,較2010年增長16.7%,實現產值1.4億元,漁民人均收入10 006元,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9 341元高665元。目前濟源市水產養殖行業成立了7家公司4個合作社,黃河水產養殖公司和黃河大峪峽水產養殖公司生產基地已通過無公害水產品基地認證,大奎嶺、張嶺鯉魚、鳙魚、鯽魚產品獲得無公害水產品認證,張嶺草魚、鳙魚正在申報有機水產品認證。
1.3 發展潛力大
一是開發空間大。濟源市漁業資源優勢明顯,目前利用率不足1/5,開發空間很大。二是消費空間大。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的改善和城鎮化趨勢的加快,水產品消費量將穩步增長。據預測,我國水產品總需求量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長,濟源市的實際水產品需求量將更大,漁業發展空間巨大。三是效益提升空間大。水產養殖業較傳統種植業效益好、收入高。據調查,精養魚池實現產值45萬元/hm2,利潤9萬元/hm2,較糧食作物產值3萬元/hm2增加42萬元/hm2,利潤增加7.5萬元/hm2,增幅500%。濟源市養殖水平參差不齊,產量差異較大,產量提升空間較大。在品種選擇上,以鯉魚、鰱魚為主,名優品種養殖發展潛力很大。四是市場需求潛力大。濟源市北部與山西晉城毗鄰、西部與山西運城接壤,南與洛陽相臨,區位優越,70%以上的水產品運往山西、陜西、洛陽等地,產品深受當地消費者的歡迎,市場銷售前景廣闊。
2 濟源市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全面規劃,資源利用率低
濟源市由于缺乏全面科學規劃,科學養殖技術未很好地普及,粗放養殖仍然存在,效益差,高效漁業剛剛起步。全市約有6 666.67 hm2的水面及灘涂可以開發利用,目前利用率不足1/5,資源利用率低。
2.2 水產品品牌優勢不強,深加工能力差
濟源市水產品大多以鮮活產品進入市場,沒有形成全產業鏈,規模效益不突出,品牌不響,無包裝,嚴重影響了產品的知名度、銷量及效益,價格低、效益差。深加工方面,缺乏大的龍頭企業帶動,起不到引領、帶動作用。
3 濟源市現代漁業發展對策
充分發揮濟源市水利資源優勢,以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為目標,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切實轉變漁業增長方式,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現代水產健康養殖業,做大做強水產加工業和休閑漁業,積極推進現代漁業建設,促進濟源市漁業又好又快發展。
3.1 加大資金投入,推進水產業快速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支農政策和資金,爭取中央、省各類扶持水產業發展項目,積極爭取市財政水產業發展專項經費,爭取一切可利用的資金,為水產業發展提供建設資金,擴大水產業發展的規模。同時積極引進外來資本投入水產業,全面推進濟源市水產業的快速發展。
3.2 搞好規劃,拓展養殖空間
目前濟源市的水產養殖主要是以水庫網箱養殖、坑塘養殖和池塘養殖為主。為加快濟源市漁業發展水平,濟源市應積極拓展養殖的內涵和外延。一是重點抓好養殖水域的規劃。合理確定漁業水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重點,切實加強對漁業水域開發利用的指導與調控,為漁業長足發展提供有效保障。二是注重拓展新的養殖空間。不斷拓展養殖空間,促進養殖業向工廠化、集約化發展。三是注重養殖方式的轉變。大力開發新品種養殖,擴大名特優新品種覆蓋率;加快魚塘標準化改造步伐,不斷提高養殖效益;大力推廣無公害養殖技術,強化無公害養殖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健康、生態、安全的水產養殖業。
3.3 延伸漁業產業鏈,提高綜合效益
延伸漁業產業鏈,對于促進漁業生產、提高效益和產業素質,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水產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出臺扶持水產加工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培育加工龍頭企業,創立名牌產品,推進漁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二是加強水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著力培育一批水產行銷大戶和企業,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水產品流通體系。三是充分利用濟源市旅游資源豐富的特點,開發王屋山農家樂等系列項目,開展以休閑垂釣、觀光、餐飲等為特色的休閑觀光旅游活動,不斷開發漁文化內涵,進而促進漁業經濟向高深層次發展。
3.4 強化服務,促進科學發展
強化服務,促進漁業科學發展。一是大力推進漁業科技進步和創新,為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二是支持漁民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經紀人、龍頭企業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鼓勵合作社、龍頭企業與漁戶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進行產業化聯結,互利互惠、共同發展,提高漁業的組織化程度;三是健全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切實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四是強化漁業執法能力建設,拓展漁業執法領域,搞好水產苗種、漁用飼料、漁用藥物、產品加工質量、漁業市場、漁業防災減災、漁業水域環境等環節的監管執法,為漁業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4 參考文獻
[1] 遼寧錦州市現代漁業建設成效凸顯[J].科學養魚,2012(2):47.
[2] 汪宏偉.寧夏中衛市以科技示范基地引領現代漁業發展[J].漁業致富指南,2011(17):10.
關鍵詞 蔬菜產業;現狀;制約因素;對策;云南昭通;昭陽區
中圖分類號 S6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099-02
昭通市昭陽區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生產優質夏秋蔬菜的最適宜區氣候區。云南省將昭陽區規劃為全省冷涼蔬菜基地之一,但商品蔬菜規模小,蔬菜種植效益未能發揮,產業發展較為困難。
1 昭通市昭陽區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1.1 產業基地發展情況
全區蔬菜播種面積2.6萬hm2,全年蔬菜總產量78萬 t,總產值4.5億元。其中:冬早蔬菜2 333.33 hm2,大春蔬菜種植7 333.33 hm2,晚秋蔬菜1.63萬hm2。露地蔬菜主要種植的種類有20多個,其中種植面積逾66.67 hm2的有葉菜類、花菜類、瓜類、蘿卜類、茄果類、蔥蒜類、菜用豆類等,尤其大白菜、甘藍、西芹、大蒜等蔬菜是占有外地市場的主要商品蔬菜。晚秋蔬菜主要是發展畜牧業,商品率較低。
產業布局:城郊三城辦事處重點穩定發展666.67 hm2高效綠葉菜生產,豐富品種,保障本地蔬菜供給。近郊擴大早熟夏菜生產,遠郊擴大無公害外銷蔬菜種植面積,穩步發展商品蔬菜基地,以舊圃鎮和永豐鎮為主發展蓮藕種植466.67 hm2,冬春水果豌豆種植1 200 hm2。
1.2 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
昭陽區近年來從事蔬菜的企業有昭通明暉農產品有限公司、昭陽區利群蔬菜有限公司、云南荷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昭通市睿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昭通優邁農業有限公司、昭通圣球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但發展蔬菜基地和銷售情況較為艱難,生產效益不明顯,帶動農戶的效果和帶動能力有限。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昭陽區響當當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昭陽區秋滿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昭陽區九獅種植專業合作社、昭陽區汝生種植專業合作社等10余個,種植規模都不大,還有待于扶持合作社發展壯大,才能真正發揮其帶動作用。全區蔬菜加工企業缺乏,招商引資困難,外地企業不愿入駐,配套設施不能滿足外銷蔬菜要求。
1.3 產業園區建設情況
1.3.1 設施蔬菜建設情況。近幾年來,大棚蔬菜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目前昭陽區共有蔬菜大棚2 000多個,面積66.67 hm2以上,生產的蔬菜種類主要有黃瓜、番茄、禮品西瓜、辣椒、西葫蘆等,平均收入可達15萬元/hm2。
1.3.2 現代農業蔬菜基地建設情況。2009年、2010年2年共完成中央財政及中央獎勵資金共投入700萬元項目資金,昭陽區整合地方資金逾1 400萬元,在蘇家院鄉迤那村建設現代農業蔬菜生產基地核心示范樣板133.33 hm2,2013年爭取的中央財政投資400萬元、企業投資500萬元在樂居鎮樂居村建設現代農業蔬菜示范園,于2014年11月完工。蔬菜新品種引種試驗栽培取得突破,辣椒、大白菜等新品種面積逾2 000 hm2,蔬菜的配套栽培技術、蔬菜工廠化育苗關鍵技術、名優特新蔬菜新品種的引進示范、主要蔬菜高產栽培配套技術以及糧菜間套作技術的研究與示范等取得階段性成果;設施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暗灌、工廠化育苗、生物液肥施用等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推廣無公害種植新技術、無公害病蟲防治技術和無公害施肥技術和漂浮育苗技術等,為昭陽區蔬菜產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和強有力的保障。
1.3.3 荷花莊園建設情況。近年來,通過引種、試種,蓮藕在昭陽區種植規模逐步擴大,引進外來企業,鼓勵本地蓮藕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產業,在永豐鎮綠蔭由云南荷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重點建設配套設施,2016年1―5月投入資金800萬元正在建設完善中。
1.4 科技興農情況
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集中培訓230人,開展季節性培訓每年5 000人次。
1.5 市場建設情況
昭陽區蔬菜營銷隊伍目前尚處在初級階段,營銷隊伍的活動基本上是自發的,且缺乏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蔬菜外銷沒有穩定的市場。在區內僅有1家綜合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滿足不了產業發展需要。
1.6 品牌創建情況
1.6.1 注冊品牌。在品牌建設方面還較為落后,目前昭陽區利群蔬菜公司注冊了“昭農源”商標,云南明暉麒圣實業有限公司(昭通明暉農產品有限公司)注冊了“烏蒙情緣”商標。
1.6.2 標準化生產情況。昭陽區自2004年被列為云南省無公害蔬菜生產行動計劃縣區之一以來,通過農業局各站所的努力,通過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認證逾3 333.33 hm2。通過了番茄、黃瓜、西瓜、甘藍、大白菜、辣椒、西葫蘆、黃瓜、芫荽等38個品種的無公害產品認證。
2013年、2014年、2015年農業部蔬菜標準化創建項目分別在蘇家院迤那村和樂居鎮樂居村、永豐鎮綠蔭村實施,對蔬菜標準化生產的示范起到良好效果。
2 昭陽區蔬菜生產存在的困難和制約因素
一是交通、運輸條件限制。昭陽區與云南的通海、嵩明等地相比,蔬菜運輸到沿海地區費用較高,降低了競爭優勢。二是沒有形成規模。產銷不協調,落后于其他地區,經濟效益低。三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目前漁洞水庫南北干渠建成通水和基地區域內中小型水庫星羅棋布,但缺乏溝渠、道路、抗旱塘、涵、壩等資金投入,基礎設施不配套,沒有長流水,無法保證蔬菜及時灌水,是制約蔬菜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1-2]。另外,推廣體系不健全,缺乏種苗園和必要的良種繁育體系、加工儲藏條件差、缺乏包裝能力等。四是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缺乏加工型企業,難以帶動產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農民擔心賣不出去。五是技術力量薄弱??萍纪茝V投入不足,試驗示范沒經費,不能有效解決,十字花科的根腫病,制約著產業的擴大,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六是組織化程度低。蔬菜產銷協會發展滯后,導致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千家萬戶的生產者無法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對接。七是適宜商品蔬菜種植的基地,基礎設施較差,農民科學種菜的水平較低,科技普及較慢,外銷蔬菜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如必需的泡沫包裝箱都沒有。八是高品質農產品生產成本較高,風險較大,投資回報較慢,資金壓力較大,沒有有效資產作為銀行抵押,貸款難。九是產值較低,制約產業發展。蔬菜種植受氣候、市場、人力等影響較大,目前,產值在4.5萬元/hm2左右,遇到市場行情不好時,還不夠生產物資成本。因此,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管理不到位,產品質量差,影響銷售,從而影響發展。
3 昭陽區蔬菜生產發展的對策
3.1 確定發展思路
立足昭陽區實際,以保障市場供應、確保質量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通過轉方式、調結構,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全力推進規?;N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產業的加工增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使蔬菜產業成為農民穩定增收的增長點。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調整優化品種結構,優化產業布局。
3.2 因地制宜、準確定位,明確產業發展原則
昭陽區蔬菜產業發展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科技支撐、市場運作的基本原則。政府主導:政府按照蔬菜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主要發展目標,給予全方位支持。企業主體:企業的經營活動,合作社的生產活動要以企業和農戶為主體,自主完成,政府既不插手包攬、也不行政干預??萍贾危阂茝V新品種、新技術、新管理手段,確保產品品質及質量安全。市場運作:合作社在收購蔬菜時,要堅持優質優價,讓生產優質蔬菜的農戶得到更好的效益,激發農戶種植新品種、改進管理方式、提高產品品質。只有實現菜農和銷售商雙贏,產業發展才有活力。蔬菜品種的結構性調整也要適應市場需求,以提高產出效益為原則[3]。
3.3 強化職能,加強蔬菜產業扶持
政府重基地建設、發展環境,協調解決政策及有關方面關系;科研單位重技術攻關;企業嚴格按《公司法》《合同法》運行,政府按其性質和實效實行“以獎代補”,以真正實現優勢互補,政企分開,相得益彰。財政設立蔬菜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蔬菜試驗示范、技術培訓、標準化建設、產地認證、技術推廣等工作,加大對種植大戶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對新建大棚給予適當補貼,對達到一定規模和水平的大戶、合作社加大扶持,以發放貼息貸款的方式,激勵龍頭企業、合作社創辦科技示范園。
3.4 抓示范、扶龍頭
實施蔬菜產業化是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實現規?;?、集約化的有效途徑。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加快組建以資產為紐帶的大型蔬菜產銷龍頭,是實施蔬菜產業化發展的關鍵。首先政府要組織專家機構評估制定的綜合發展規劃、政府要起到規劃、布局、調控的作用。利用政府幾十年發展農業抓示范的成果經驗,選擇和培養各級示范戶和龍頭業主,充當其某種模式或項目的領頭羊。本著先易后難、由小到大、整合發展的原則,盡快帶活一片,以利益共同體形成加工龍頭、市場龍頭、貿易龍頭、信息a業龍頭,政府對龍頭企業要實質性扶持,如以獎代補、貼息貸款、減免工商稅、價格補貼等。同時創辦各種大小不同的協會組織,讓其在政府和企業間發揮特殊的作用[4-5]。
3.5 整合資源,夯實基礎設施
按照“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田園化、生態化”的標準建設蔬菜基地,以吸引企業到昭陽區發展基地[6]。
4 參考文獻
[1] 劉慧琴.瀘水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2):8.
[2] 李明艷,李姣姣,鄭鵬飛,等.淺析文山州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3):10-11.
[3] 楊進新.淺談我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10):4.
[4] 張忠斌.安達市蔬菜產業發展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6(2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