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7: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稅務系統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稅務系統;信息化;網絡安全;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TP393.0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7-0000-02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日益普及,稅務系統開始探索實現信息化,建立自己的局域網系統,這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減輕了勞動強度,實現了資源共享。不過,伴隨著方便快捷的同時,網絡安全問題也開始出現,阻礙了稅務系統信息化進程。為了保證稅務系統的信息安全,應該重點分析網絡安全問題出現的成因,并采用有效的措施進行防范,確保稅務系統的網絡安全管理。
一、稅務系統網絡安全的內涵
網絡安全本質上就是指網絡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網絡系統的固有硬件、軟件及其相關數據受到一定的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避免網絡服務的中斷。
對于網絡中的不同接入者,其所要求的安全權限并不相同。對于用戶來說,他們不希望個人信息被不合法用戶利用,個人信息屬于機密信息,在網絡上應該受到保護,防止合法利益受到損害和侵犯。對于網絡運營商和管理者而言,他們希望網絡信息收到嚴格的控制和保護,以免出現病毒、拒絕服務等的威脅,保證網絡的安全性。
二、稅務系統網絡安全的特征
網絡安全是在信息化過程中,逐漸凸顯出來的,它的特征不可避免的和信息化有所關聯。根據我們對網絡安全內涵的理解,其應該具有以下特征。
(一)保密性
網絡安全的保密性是指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和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網絡系統的不同層次因機密性程度不同而防范措施不同,特別是系統運行層面,要保障系統不管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被非授權用戶使用,使授權用戶的個人信息受到保密性的保護,能夠拒絕任何非法權限,真正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
(二)完整性
網絡安全的完整性是指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對于用戶來說,我們都不想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發生改變,導致信息傳輸出現障礙,阻礙我們在網絡中的交流。我們使用網絡就是為了方便的傳輸信息,如果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出現改變,就背離了我們交流的目的。而且某些未授權用戶為了自己的利益,經常會非法獲得某些信息,使用戶得到很大的麻煩,這都是我們應該避免的。
(三)可用性
網絡安全的可用性是指可被授權實體訪問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應能存取所需的信息。網絡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絡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于對可用性的攻擊。網絡的便利性就是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取網絡信息,實現信息的共享交流,這就要求網絡安全必須提高網絡的可用性,使授權用戶能夠獲得所需信息。并且阻止非法用戶攻擊網絡,造成網絡的不可用,甚至癱瘓,影響用戶的合法使用。
(四)可控性
網絡安全的可控性是指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這樣可以限制某些非法信息的傳播,控制不良信息造成更大的影響,保證授權用戶可以獲得健康有益的信息,促進社會更加的和諧。
(五)可審查性
網絡安全的可審查性是指在網絡中出現安全問題時能夠提供依據與手段。不論是稅務系統,還是其它的系統,雖然我們在硬件以及軟件方面都設置了一定的安全手段,限制某些非授權用戶的入侵,不過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系統的不完善性,總有很多的漏洞會不斷出現,仍然會造成不少非授權用戶去攻擊系統獲得相關信息。對于網絡的安全性來說,這是很不利的。這就要求當網絡中出現問題時,網絡安全措施能夠記錄非法用戶的操作,保證授權用戶在必要時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稅務系統網絡安全現狀以及問題
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推進,通信技術深入發展,計算機技術不斷進步,網絡信息的安全成了最為關鍵的問題,要求急需解決信息的保密性。計算機網絡以其開放性、共享性等特征才得以廣泛發展,使其規模日益擴大,人們選擇網絡的最初原因無不是方便快捷高效,不過這些優點恰恰成為了網絡的致命缺陷。計算機網絡暴露出的安全漏洞使網絡飽受攻擊,造成信息被非授權用戶獲得,使授權用戶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稅務系統作為特殊的系統,更不能讓其受到非授權用戶的攻擊,否則會給國家造成很大的損失,為了保證稅務系統的網絡安全性,應該從各個方面采取措施保證稅務系統不能受到威脅,從而使稅務系統能夠保證信息的安全性。不過由于稅務系統網絡安全的不完善性,在運行管理和稅務系統等的很多方面,都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稅務系統網絡安全人才配備不足
由于網絡通信的發展較快,新的客戶服務器不斷升級并投入到新的系統中,而且由于種類不同,配置也各不相同,技術應用的發展很快,不過相應的技術管理并沒有增加,系統管理人員的技能達不到要求,致使系統在運行期間,管理維護都不到位,增加了系統被攻擊的風險,使系統的危險系數增加,不能適應信息安全形勢的發展。
(二)稅務系統網絡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
網絡安全的開放性使網絡技術的發展迅速,不過也造成了網絡的不安全因素存在。對于稅務系統的某些授權用戶,并沒有對其清醒認識,沒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使敏感數據暴露于網絡中,增加了系統的風險,留下了被某些非授權用戶利用的隱患。雖然系統會經常升級來保障其安全性,不過有些用戶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及時給系統打補丁,使系統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加大了網絡的不安全風險。
(三)稅務系統網絡安全綜合方案不完善
網絡安全技術發展太快,而且技術復雜,大部分的用戶無法跟上技術的發展,只能依賴硬件防護和軟件加密等技術,并且認為這些措施可以保障系統的網絡安全,使他們產生了安全感??墒沁@種防范措施雖然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并不能真正的保障系統的絕對安全,網絡安全問題也并不是這么就能簡單解決,這也暴露出了目前系統網絡安全方案的不完善,應該采取多種措施綜合防范才能有效解決目前的困境。
四、稅務系統網絡安全管理
稅務系統網絡安全管理是對系統中的設備和安全技術進行統一的管理和系統,從而全面的保證系統的安全,提高網絡的防御能力,增加網絡的安全系數,保證稅務系統的安全性,使國家的利益不遭受到侵犯。
現在網絡的防御已經從分散的單點式管理向集中的綜合性發展,這是網絡技術發展的需要,也是對于網絡安全的綜合考慮后提出的一種更加安全的防范方法?,F在的設備繁多,造成系統的復雜性,而且缺乏互通性的管理工具,造成了管理的難度,為了從全局綜合考慮網絡安全的安全策略,管理員應該從整體考慮,對設備進行綜合管理,從各個層面保證系統的安全性。
(一)加強稅務系統網絡安全管理
對于稅務人員,應該對其加強安全教育,使其認識到網絡安全的不穩定性,提高他們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保密性措施,能夠不斷提高業務操作技能,從管理層面保證網絡安全性能。而且,對于網絡的各種硬件,應該保證其物理安全性能,最好能夠定期檢測,防止出現破壞行為。
(二)加強稅務系統終端管理
稅務系統的終端管理包括對終端系統的運行檢測、軟件使用等方面的使用管理,維護好系統,保證終端系統的使用,并能對終端系統的信息進行保護,出現問題時,能夠起到監管作用。
(三)加強稅務系統防火墻技術
防火墻技術是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最主要手段之一,為了應對現代通信網絡技術的安全問題,防火墻技術最早應用于互聯網技術中,并得到廣泛使用。防火墻能夠檢測、限制通過的信息,并組織一定的攻擊行為。同時,可以監控網絡中的任何活動,保證稅務系統的網絡安全。
(四)加強稅務系統網絡控制
為了防止非授權用戶的非法接入,對于稅務系統而言,網絡能夠對訪問進行一定的控制,保證資源的合理應用,防止遭受非法使用和非法訪問。主要通過限制網絡權限、網絡端口和節點等進行控制網絡訪問,設置訪問控制的權限,從而有效防護網絡安全問題。
五、結束語
由于網絡本身的弱點,不管技術如何發展,網絡安全威脅依然存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信息時代的信息安全問題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于稅務管理系統來說,更是涉及到納稅用戶和國家的利益,我們必須不斷加強監管,切實采用多種綜合性措施,保障稅務系統的網絡安全,推動我國信息化安全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吳鈺鋒,劉泉,李方敏.網絡安全中的密碼技術研究及其應用[J].真空電子技術,2004
一、當前稅務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規范固定資產的核算和會計處理
根據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和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的要求,財務部門加強業務素質和責任意識,對固定資產實行總帳、明細賬及固定資產卡片的三級分類核算制度,使會計信息清晰、準確,為單位的資金管理、資產配置、處置調撥提供信息和依據。同時建立固定資產折舊制度。各單位必須根據自身特點,
建立科學的固定資產折舊制度,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計提折舊,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范圍及方法可借鑒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核算。
(二)實行“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工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原則
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強化各部門的分級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確保嚴格執行資產管理程序。逐步改變使用觀念,從沒人管、沒人問、沒人查到主動清查、主動報告、主動保養,防止固定資產流失。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包括購入、領用、調出、報廢處理等規章制度,建立財產清查制度,保證資產的賬面與實物相符。
(三)建立固定資產管理有關制度
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的賬、簿、證卡,完善有關管理制度,實行一物一個標簽,卡、標簽和實物相符。定時對每個部門、每個辦公室資產進行全面核查清理,統一制作固定資產登記卡片和固定資產標簽,同時對每件固定資產進行登記,設立《固定資產管理登記簿》,建立健全資產管理檔案。
(四)堅持日常清查,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核實
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盤點對比,建立資產明細賬。為保證固定資產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每季度對所屬固定資產進行清查,每年對資產進行一次全面盤點清查,清查固定資產帳與表、帳與物是否相符,是否按規定建帳。同時與財務部門進行帳與帳清查。
(五)強化固定資產的監督與管理,防止資產流失
建立了資產采購、發放監督驗收制度,嚴格領導審批、經手人簽字、申領人簽字。固定資產采購由申請人提出書面申請,管理部門和單位領導審批后進行集中采購再統一配發到使用單位。
(六)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
統籌安排,合理利用,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資產效率,提高資產使用率。在對固定資產進行配置時,立足于現在,更考慮資產發揮的長遠效率。針對各部門資產多占多用,一味追“全”的現象,嚴格按照標準對各部門設施的配置進行核定,從而減少盲目性,減少空置率,全面提高資產的利用率,優化各部門內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共享。
二、稅務系統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核算工作仍然薄弱
固定資產的核算還不夠規范,有些單位對資產只設總賬,而沒有按規定建立明細賬、設置固定資產管理卡片,責任不明確,帳物無法核對;固定資產核銷不及時,形成空殼資產,如已經按房改價格出售給個人的住宅類房屋,賬面仍未核銷相應的固定資產明細賬,致使賬實不符。
(二)“重買輕管”觀念仍然比較突出,資產配置不合理
傳統體制下,稅務系統使用的資產一般不嚴格核算成本,不計盈虧,經費來源以財政收入為主。而對資產是重購置輕管理,沒有制定健全的必要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或有制度也執行不好,造成資產購置隨意性大,賬目不清,閑置和浪費現象普遍。
(三)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還需完善
許多稅務單位固定資產的劃轉、調動、贈予等財務往來關系復雜,但相當一部分固定資產的調撥、贈予等情況沒有相關的權屬證明,沒有調撥的憑證,有的已經丟失,有的已經超過使用年限。
(四)清查盤點制度執行力度有待加強
通過清產核資的過程發現,許多單位對固定資產不進行定期盤點,清查制度流于表面,往往是資產一入賬就脫離了監管,一經盤點,很多單位存在賬實不符的現象,且賬實不符的原因也無據可查,極易造成固定資產的流失。
(五)固定資產的報廢處置仍不夠規范
許多單位對固定資產管理概念模糊,固定資產的報廢、調撥和變賣不按規定的程序處置固定資產,脫離了財政等有關部門的監管,導致了部分單位的固定資產家底不清和流失;有的甚至沒有任何責任人批準就隨意處置,造成處置環節管理失控。
(六)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還不到位
固定資產管理的基本目標是要求賬實相符,不僅要求固定資產的價值核算正確,還要求其賬面數量與實物數量核對相符。定期對固定資產的實物數量進行盤點、核對時,由于人員的配置、部門之間的分工以及審計壓力小等原因,不能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定期盤點。盤點的間斷和后造成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以及時發現,進而造成處理問題的時間滯后。
三、加強稅務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領導,規范管理
首先要加大宣傳改善固定資產管理的力度,提高各稅務系統單位領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觀念,增強自覺維護固定資產的意識;其
次要建立健全各種管理責任制,落實各個環節上的管理責任和經濟責任,明確規定出對職責范圍內資產管理的具體責任人和責任承擔方式;再者是要有健全的監督機制,有效地監督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部門內部層層分工,明確專人負責,切實保證并不斷加大對固定資產的監管力度。
(二)轉變觀念,創新管理,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要轉變傳統的國有資產管理觀念,在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上實行市場化運作,將共享機制引入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中,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在完成社會義務的同時,提高固定資產使用的經濟效益,實現稅務系統固定資產使用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效果。各單位的資產管理部門應積極發揮領導調配職能,建立調劑體制,實行資產使用的動態管理,本著“合理、節約、有效”的原則適時進行調劑,這有利于現有資產存量滿足增量需要,盤活單位存量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節約資金。在單位內部必須實行資源共享,以防止一個部門的設備閑置,另一個部門又要買設備的現象,最大限度的發揮設備的使用效率,達到減少支出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科學的管理機制
在固定資產管理中要有科學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以規范管理活動的常規運行。具體管理要本著漸進的原則,做好清產核資,摸清家底,改進常規管理制度,除了一般綜合性的制度還應區分門類,探索制
定針對性的管理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要結合本單位特點,切合實際,便于操作,特別要注意制度體系的完整性、配套性和可行性。引入適當的獎懲機制,能夠更好地促進管理人員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利于
固定資產的管理。健全規范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強化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固定資產登記、使用、保管等制度,健全固定資產總賬和明細賬,做到賬實相符,加強單位內部財產物資的管理,及時準確記錄
資產的增減、結存、分布等情況,定期進行資產清查盤點,嚴禁產生賬外資產。只有建立健全各項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把管理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在管理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四)完善固定資產價值評估制度
建立制約有效的內部監督體系,是稅務機關規范執法、落實責任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征管效率與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首先要在稅務管理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以預防為主,實行全過程控制。其次要在明確管理目標、職責和規程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稅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建立并完善稅收執法和稅收行政兩個責任制,實現有效的“兩權監督”。第三要使技術手段、管理手段和征管程序協調一致,力求稅務管理體制和征管程序設置合理,并輔以機構和人事制度配套改
革,更新征管模式,規范業務操作規程,科學設置崗位和標準化職責。第四是稅務部門內部組織設計應更具彈性和適應性,建立一種具有高靈敏和回應力的稅務行政組織,形成直接面對納稅人的公共服務導向,減少管理層次和環節,改變稅務機構內部集權結構,優化和改進決策程序。第五是增強服務意識,努力塑造公仆形象,加快由控制導向型的稅務管理到服務導向型的稅務管理轉變,由單純執法者向執法服務者的角色轉變。通過建立稅法宣傳、稅法公示、稅法咨詢、稅
法查詢的辦稅服務計算機系統,使納稅人能了解到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從而全面提升稅務機關的辦稅服務水平。
二、建立嚴密科學的稅收征管質量考核體系
征管質量考核是以計算機應用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為基礎的。應該結合稅收征管模式、稅制模式和經濟現狀,不斷完善征管質量考核辦法,科學設置指標和評估口徑,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實現考核的自動化。一要大力推廣稅收征管實用軟件。目前正在部分省、市試點運行的CTAIS大型征管信息軟件,已經能夠自動生成征管質量考核結果,極大地提高了征管質量考核工作的自動化水平,從而保證了考核結果的真實性、透明性和準確性。二要建立考核機構,明確考核責任人員,制定考核過失責任追究制度,引入激勵機制,把考核結果與單位、個人利益掛起鉤來,一級考一級,一級監督一級,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報表的自動傳遞和自動檢測。三要建立省級稅務機關核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對系統內上報的考核結果,嚴格組織抽查和核對檢查,發現數據不符,有虛假行為的,要嚴格實行一票否決考核結果,并追究直接責任人和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關鍵詞】企業財稅信息化管理;應用模式;研究;實踐
眾所周知,稅收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內容,對企業長遠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若不能妥善管理,便會引起一系列的財稅風險,極不利于企業的成長。因此,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背景下,如何提升企業財稅管理水平,是避免稅務風險以及確保企業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以下就企業財稅信息化管理應用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進行綜合分析,以供參考。
1.當前企業財稅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信息化水平整體偏低據目前而言,利用財務人員的主觀判斷、手工填報等形式來完成企業財稅管理工作的情況在企業中普遍存在,并且在管理過程中過度依靠財務人員的工作經驗。另一方面,在企業財稅管理過程中,未能與業務環節形成有效聯系,這也是當下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2.2 財稅風險日益增加企業財稅風險的增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背景下,財稅政策也發生了相應地改變,由于一些企業缺乏統一、整體的操作細則,促使企業與稅務等各個部門間出現理解偏差。如此一來,便會增加財稅風險的發生幾率。第二,在宏觀政策環境下,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因不同區域和時間會產生一定的區別,繼而增加了企業財稅風險。
2.企業財稅信息化管理應用模式研究
2.1 核心理念分析
在建設財稅信息化管理應用模式中,應以科學思想為基礎進行建設,以此而形成正確、有效的財稅管理體制。鑒于此,需做到:第一,促進企業財稅管理口徑及財稅管理機制的高度統一,為今后企業財務數據檢查提供有利的條件;第二,以提高業務處理水平為前提,建設稅務評估模式,加大財務事項的管理力度,同時加強財稅信息化管理與業務環節的聯系。
2.2 功能框架分析
財稅信息管理系統包含了企業財稅管理工作的全部細節,其主要在完善財稅管理系統標準的基礎下以及在相關法規的引導下,進行稅種、稅費、登記和總結納稅事項等工作。財稅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納稅申報表模式,可向稅務機關進行稅款繳納的申報。具體而言,該系統不但能積極預防財稅風險,還能為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稅收計劃,進而確保企業財稅管理水平的增強。
2.3系統管理模式建設分析
(1)納稅系統的建設??偣舶?個方面:第一,納稅主體內容的統一。該項內容的建設主要依據稅務登記證上的信息進行確定,涵蓋了登記類型、結構內容等各個方面。第二,稅種管理內容的統一,包含了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增值稅等相關內容。第三,稅務分類信息的統一。增值稅包括了銷項稅和進項稅,根據業務類型劃分后,銷項稅分為銷售電力、銷售材料等內容,進項稅分為購電費、固定資產等內容。由此可見,在明細分類的保障下更有利于完成財稅總結。第四,稅費計提規則的統一。確保企業財稅管理口徑與稅費核算方式的統一,可最大程度的滿足財稅管理的工作需求。
(2)日常業務管理。第一,稅費計提管理。綜上可知,財稅管理系統要求稅費計提規則的統一,不僅規范了稅費計提業務,還統一了各類業務的處理標準。同時,在完成稅費計提后,財務核算系統會與之相互銜接,并自動生產具有法律規范的稅費計提憑證??傊ㄟ^設置稅費計提模板,一來為財務核算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二來確保業務數據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從而為往后的稅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第二,自動完成涉稅信息的采集。通常情況下,借助數據集成系統,自動采集其他部門的涉稅基礎信息,包括土地、房產等信息。另外,集成完畢后,在稅務人員管理及維護下,保證涉稅信息的完整性,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從而實現與業務信息的統一,積極避免財稅風險。第三,在線管理發票信息。在財稅信息化管理中建設發票管理系統,可以實現企業對發票各類事項的全程管理,包括購買、取用、作廢、使用狀態等內容,進而方便企業集體繳納稅款,為稅務檢查提供有力的支持。第四,納稅申報表。建立納稅申報表系統,不僅可以完善納稅申報過程,確保涉稅信息的準確,還能規避財稅風險,進一步實現稅務查詢功能,從而提高企業財稅管理能力。
(3)稅收分析與評估模式的建立。利用財稅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稅收分析指標系統,有助于生成完整的業務數據報告。同時,通過納稅評估模式的建設,能夠及時發現財稅風險,另外經過調查及核實之后,可針對即將形成的財稅風險制定出積極的解決策略。
3.企業財稅信息化管理應用模式的實踐效果分析
以我國國家電網公司為例,在財稅信息化管理應用模式下有效增強了企業財稅管理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稅費業務的在線處理。涵蓋了所得稅、消費稅、資源稅、增值稅等日常業務,同時對企業的稅費繳納、申報等工作環節進行了規范性的檢查,很大一方面提高了各項日常稅費業務的處理水平。(2)納稅事項的電子化登記處理。通過電子化登記處理,除了能自動登記納稅事項之外,還能有效彌補人為登記所帶來的不足,從而促使企業順利開展納稅調整工作。(3)納稅申報報表數據自動化處理。綜上可知,財稅信息化管理系統中納稅申報報表模板的建設,可從稅務系統中自動獲取申報數據,繼而完善了納稅申報工作流程,確保申報數據的準確性。⑷稅務分析指標系統的生成。這一系統的生成,在詳細分析企業涉稅指標、及時發現涉稅指標異常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優勢。
4.結語
綜上所述,財稅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企業生產發展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因此需要企業加強財稅信息化管理系統應用的重視度,從而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志壯.企業財稅信息化管理的應用模式[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26):2021
[2]肖揚.企業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企業文化(下旬刊),2015(05):156
[3]張紅梅.企業信息化管理應用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15(06):132
[4]李晉.簡析企業信息化管理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5(09):2627
一,國外稅收信息化管理的一般做法
美國從1960年開始,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計算機征管網絡,稅收預測,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稅務稽查,稅源監控,納稅資料的收集存儲檢索,人事行政管理以及計會統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廣泛使用計算機.通過遍布全國的計算機網絡,美國聯邦稅務局4個征收中心,可以處理全國上億份納稅申報表.目前,美國聯邦稅收收入約有82%是通過計算機系統征收上來的.重視運用先進技術管理稅收,是美國稅務管理的一大特色.1997年,聯邦政府撥付3.36億美元預算,用于稅務局的技術更新,其中僅改造計算機信息系統就花費了2.06億美元.現在,美國已利用互聯網在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以及其他個人和組織之間構建起了快捷的稅收信息通道.納稅人通過國內收入局IRS網站,即可查詢到有關稅收的各方面情況,還可在網上處理納稅事宜,每年有幾百萬納稅人使用IRS電子服務系統來報稅.最近,美國還啟用了一種運用"數據挖掘"信息技術的新征管軟件.這種軟件的優點在于,納稅申報表上的數據在錄入時要經過過濾,有偷逃稅嫌疑的納稅人的申報表就會很快被挑選出來.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美國注重健全信息安全管理體制和信息安全法制建設,不僅設立了直屬總統的總統關鍵基礎設施保護委員會和負責安全,基礎設施防護及反恐怖行動的全國協調員,國家基礎設施保障委員會等機構,專司負責保護美國的信息安全,還成立了計算機安全應急中心(CERT),信息安全測評認證機構(NIAP)等信息安全基礎設施,通過了涉及計算機,互聯網和安全問題的法律文件300多件,其中有關打擊計算機犯罪的議案26個,有關保障計算機和網絡系統安全的議案18個.
澳大利亞不但在全國稅務機關內部全面運用計算機系統管理納稅申報,辦理出口退稅,處理公文流轉等日常管理工作,并實現了全國聯網,而且與政府的有關部門如海關,保險,金融及大企業實現了互聯,為有效實施稅源監控及有針對性地開展稅務審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澳大利亞開發了大量稅收管理應用軟件,包括稅款征收管理軟件,辦公自動化管理軟件,納稅服務管理軟件,特別是在納稅申報方面,澳大利亞聯邦稅務局提供了數十種表格,供國際互聯網用戶下載,應用于報稅系統.目前,全澳約有八成的納稅人采用電子申報方式報稅.澳大利亞還非常重視計算機應用的安全保密工作,主要的安全措施有:為防止火災及地震毀壞等,建立數據庫拷貝運行系統,以備不時之需;為防止計算機病毒感染,安裝計算機殺毒保護軟件.保密措施也有很多,如啟用口令或密碼,屏幕保護功能,權限保護功能,電子通行證,追蹤查詢功能等.
西班牙稅務管理局的總部和56個省級中心都具有數據處理和儲存的功能,其他稅務所的所有設備,終端,打印機與中央處理系統相聯接.稅務數據處理局的總部負責軟件的開發和維護,并向56個省級中心發放軟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現代化,高效率的稅收管理計算機網絡體系.計算機硬件設施和軟件系統的開發應用及專業人才的聘用工作,是西班牙計算機管理系統的核心內容,占有重要地位.在硬件設備采購方面,西班牙稅務管理部門不依賴于任何單一生產廠家和供貨商.它使用的所有硬件都相互兼容,在不超過電子信息處理局預算25%的前提下,從標價最合理的供貨商那里購買.西班牙的應用軟件系統包括:新稅務管理系統(用于稅務登記,自我申報,年終納稅申報,通知),國家數據庫(主要但不僅僅用于納稅稽查,包括身份識別,信息處理,納稅人選擇3個部分),國家征稅系統和自動化海關管理系統(目前,正在把這兩個系統并入新稅務管理系統數據庫.前者覆蓋面廣,包括稅務當局的評估結果,納稅人納稅,強迫繳納,法令通知,賠款和遲延繳納;后者每年要處理6500萬份進出口申報表),地方行政經濟法庭系統,大型企業監控系統.為了留住計算機專業人才,西班牙1990年預算法案中設立了一個計算機專業人員類別,分高級,中級和管理人員3層.1991年預算法案中為這3類人員設立了稅務類別,還設立了他們所屬的政府稅務管理局,為計算機人員設計一個管理專業方向,使他們在稅務管理中能有中期和長期的工作前景.同時還建立了一個透明,廣泛,有活力的人才流動市場,來填補由于計算機專業人才流失所造成的空缺.
意大利是歐洲最后實現稅收征管計算機化的國家,但它卻有歐盟國家中最成功也是最大的稅收信息管理系統ITIS(ItalyTaxInformationSystem).ITIS數據處理中心設在首都羅馬,財政部借助ITIS對意大利全國稅收工作進行管理,并通過意大利公用數據網和歐洲公用數據網,實現稅務機關與納稅人,政府有關部門及歐盟各國的信息交換和數據共享.ITIS由16個子系統構成,主要包括:稅務登記注冊子系統,所得稅子系統,增值稅子系統,稅務檢查子系統,技術支持與培訓子系統等.這些子系統均以稅務登記代碼體系為連結點,進行稅務機關與納稅人,各子系統之間,稅務信息系統與其他公共部門以及個人之間的信息交換.意大利的稅收計算機系統已經構成一個遍布全國的稅務信息通信網絡,各種資料集中存放,各地區之間,各應用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十分頻繁,每天的聯網業務超過200萬筆.
新西蘭于1988年制定了計算機發展10年規劃,經過10多年的開發,計算機得到了廣泛應用.新西蘭也非常重視先進技術的應用,90年代初,新西蘭國家稅務局投資2億新元,研制開發了超大型的ORACLE稅務數據庫,運用先進的SUNUNIX小型機和數據轉換技術,建成了南半球最大的稅務處理系統和信息特快系統,即電話申報咨詢系統.在日常稅收征管中,還充分利用電子掃描和拆信機等機器操作.目前,新西蘭共設有3個數據處理中心,全國所有的納稅申報和征繳全部集中在3個數據處理中心,各中心與稅務局實行計算機聯網,稅務局與銀行,社會保障等部門也可通過網絡相互采集有關數據,各類數據,信息自動化傳遞相當快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日本在國稅廳,11個國稅局以及524個稅務署形成了全國計算機管理網絡系統,該系統具有統一性,完善性和實效性的特點.國稅局及稅務署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根據征管工作需要統一開發運行,國稅局信息中心接收稅務署傳送的納稅人基本情況和申報信息,并對銀行傳送的稅款入庫信息進行統計,驗算核對后再傳送給稅務署,后者用統一的定型統計,促使國稅局,稅務署的電腦系統在統一的狀態下運行.國稅局系統內不僅建立了完整的計算機信息網絡,而且各信息中心形成由若干系統構成的信息管理系統,包括第一部分子系統(是按稅種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統),第二部分子系統(具有稅收統計分析功能,是對第一系統的補充),第三部分子系統(是公共通用系統,能對納稅人有共性的信息資源如納稅人的編號,地址等信息實行資源共享).國稅局,稅務署的大量日常管理工作是通過龐大的信息管理系統來完成的,稅務人員工作效率較高.
90年代初,阿根廷建成了覆蓋全國稅務,海關,銀行,除定額戶外的企業,財產登記部門,車輛交易管理部門,政府機構等的稅務計算機網絡.稅法規定政府及公共服務部門(包括金融)信息資料必須與稅務機關共享,不得對稅務機關保密.阿根廷的稅務登記,申報,納稅,管理,稽查,進出口稅收管理都通過計算機網絡提供資料,監控95%的稅收收入以及劃轉,追繳稅款.近年來,阿根廷不斷開發對網絡的運用,建立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對不同納稅人,納稅行為管理監控的子系統,這些系統包括:針對重點稅源戶開發的"2000計劃"系統,用于進出口稅收管理的"瑪利亞"系統,用于稽查的"奧塞里"系統,用于稅務司法的"海里克斯"系統等.
二,對加強我國稅收信息化管理的啟示
(一)明確稅收信息化管理目標是加強稅收信息化管理的前提
國外在稅收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給我們一個顯而易見的啟示,那就是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節約了稅收成本,促使稅收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雖然我國近年來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在增強,投入在增加,軟硬件配置日益現代化,但是設備和信息的利用率較低,計算機往往成了打字機,開票機,對信息只重視錄入,忽視分析整理和利用,造成信息嚴重堆積,共享性,開放性不足,管理效率和質量不盡如人意,突出表現在納稅申報率和申報準確率較低,偷逃騙稅增多.這與在稅收信息化建設中目標不明確有關.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內涵或精髓,是構建起一個"虛擬機關",即跨越時間,地點和部門的全方位的稅務綜合信息集合體,至少應達到這樣兩個目標:(1)使稅務機關能夠有效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并將其整合到稅收管理中去,從而實現稅收管理的目標;(2)稅收信息的公開和可獲得性,使全體稅務人員能夠更容易地獲得各個方面的信息,在工作中創造更高的附加值,提高稅收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離開了實現稅收管理目標和提高稅收管理效率,稅收信息化管理就將走彎路,增加成本,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
(二)優化稅收管理是加強稅收信息化管理的基礎
多年來,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始終沒有跳出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即把稅收信息化視為征管改革的根本和唯一的出路.這種認識上的誤區是與稅收信息化管理目標不明確相聯系的.認識上的誤區導致在推進稅收信息化過程中,孤立,單純地強調應用技術手段,忽視改革和創新管理體制;強調以技術設備的配置為主體,忽視以稅收管理的優化為支撐點,期望稅收信息化破解征管實踐中所有難題.結果不少地方的稅收信息化建立在稅收管理體制落后,低效的架構上,使高技術與低效益并存,高投入與低產出共生,稅收成本不但沒有減少,反而不斷攀升.上述7個國家由于稅收信息化管理以科學,嚴密的稅收管理為基礎,稅收直接成本顯著下降,如日本從60年代的1.9%下降到1990年的0.8%,美國1990年的直接征收成本不到0.4%.這些國家稅收信息化的成功實踐證明,缺乏管理創新的稅收信息化不可能取得成功,技術永遠只是管理手段,只有與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體制相結合,才能產生巨大的效益.要加強稅收信息化管理,稅收管理實現全方位創新是基礎.簡言之,就是管理主體必須更新觀念和知識,稅收管理必須以服務為導向,遵循信息技術規律,立足為納稅人服務,對稅收業務和工作規程進行重組和優化,建立符合信息技術要求,統一規范的業務規程,流程,努力使管理標準化;稅務機關內部組織設計必須具有彈性和適應性,應建立一種具有高靈敏度和回應力的稅務行政組織,減少內部管理的層次和環節,改變內部集權結構,向下級授予職權,使其承擔相應的責任;決策程序必須優化和改進,構建稅收法制管理環境.
(三)建立全國統一的稅收計算機網絡是加強稅收信息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不難看出,上述7個國家的稅收管理都無一例外地建立在嚴密的信息監控基礎之上,有的國家不僅實現了稅務系統各部門之間的縱向聯網,而且還實現了與全國各主要行政機構和有關部門的橫向聯網,信息交流快捷,共享程度較高.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建設應制訂一個全國統一的長遠規劃,在全國稅務系統形成從上到下的計算機聯網系統.計算機硬件的配置和軟件的開發運用,要有全國一盤棋的思想,使用同樣的標準化計算機系統,不能"各自為戰",自成系統.所有計算機硬件設備,應用軟件,信息資源等,都應進行合理調整,不能片面追求人手一機,切實做到拓寬計算機的運用范圍.能在網上共享的設備,軟件,數據,盡量采用共享方式,降低成本,減少設備或軟件閑置,低效率使用現象,真正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在此基礎上,加快實現與金融,工商行政管理,海關等有關部門網絡的實時聯接,通過法律規定有關信息不得對稅務機關保密,共享相關部門的動態信息.并逐步將以稅務機關計算機網絡為媒體的信息公路,延伸到納稅人和社會各部門中去,加強部門間信息的交流,利用,最終實現全社會涉稅信息共享.
(四)重視計算機軟件的開發運用是加強稅收信息化管理的關鍵
信息技術最關鍵的因素是軟件的開發.國外稅收計算機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三大塊:稅款征收,辦公自動化,納稅服務.對所有納稅人特別是對大型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應繳稅情況進行有效監控,防止稅款流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國在應用系統一體化建設中,除了上述3項內容外,還應加強對納稅人的監控,開發一套支持稅務稽查的系統,該系統應包括:申報稅摘要系統(用于處理納稅人在不同納稅期申報的數據,統計數據和從外部渠道搜集到的有關納稅人經濟活動的數據),向政府的銷售系統(用于處理政府的公司和政府機構進行購買的數據,核查納稅人是否如實申報),公司購買和銷售系統(用于對大,中型公司的銷售和購買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排查申報銷售量長期小于從大,中型公司購買數量的采購者),進口系統(用于對納稅人申報的進口數量或收入進行比較分析).目前,我國稅收管理計算機應用系統一體化建設尚處在起步階段,在軟件的開發應用方面比較混亂,一些單位和部門從各自需要出發,像建土高爐一樣,到處冒煙,自行研制開發軟件.這不僅使開發重復,浪費資源,而且造成系統構成不配套,技術體制不兼容,標準格式不統一,數據不能共享,效率大打折扣的不良后果.很有必要在業務統一規范的前提下,按照"平臺統一,一次錄入,數據一致,信息共享,綜合利用"的原則,在科學周詳的計劃下積極穩妥地分步實施,既要充分分析業務發展變化和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搭建一個立足于"一個網絡,一個平臺,一套數據標準"的全新應用框架,又要盡可能保護已有的軟件投入及稅收業務和行政管理信息的積累,實現軟件開發的系統性,全面性,兼容性,規范性.
(五)采用新技術是加強稅收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借鑒國外做法,廣泛將計算機技術同光電技術,自動化技術等現代化技術結合起來用于稅收征管,全面提高我國稅收信息化管理效率和質量.當務之急,應盡快在信息采集環節廣泛應用光電掃描技術,改變我國目前手工錄入信息資料速度慢,隨意性大,漏項多差錯率高的狀況;盡快在全國統一的征管軟件中開發應用數據挖掘技術,提高稅務稽查的效率和質量;盡快拓展在互聯網上的稅務網站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層次,使納稅人利用各自的計算機或電話機,通過電話網,國際互聯網等通訊網絡系統,即可了解一切稅收方面的動態信息,并可在網上處理納稅事宜,實現電子申報和電子支付;盡快開發計算機自動化系統,實現與納稅人的"人機對話",使計算機自動在有關程序的控制下,電話通知納稅人有關納稅事宜.
(六)提高信息的安全性是加強稅收信息化管理的保障
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信息安全問題變得日益嚴峻.從稅務系統來看,有些稅務機關沒有備用服務器,外部備份設備少,一旦出現故障,很容易造成網絡癱瘓或數據丟失;隨著局域網,廣域網,英特網的廣泛應用,數據的接收,傳送很容易傳染計算機病毒,防火墻很容易被破解,有些密碼趨于公開,系統內部的數據很容易被修改.國外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信息安全不單是純技術問題,產業問題,經濟問題,更是涉及各行業,各層面的綜合社會問題.解決信息安全問題,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由國家統一指揮,多部門密切配合.保證稅收信息的安全,從宏觀上來說,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加強信息安全法制建設,加速中文信息資源開發,積極開拓網上空間,全力研制開發信息安全核心技術.稅務系統應通過建立各級技術層次的安全體系,利用網絡系統,數據庫系統和應用系統的安全機制設置,拒絕非法用戶進入系統和合法用戶越權操作,避免系統遭到破壞,防止系統數據被竊取和篡改;采用具有容錯功能的服務器和具有雙機熱備份技術的硬件設備,出現故障時能夠迅速恢復并有適當的應急措施;采用數據備份恢復,數據日志,故障處理等系統故障對策功能;嚴格執行并切實做好信息系統的安全與標準化工作,選擇合適的網絡管理軟件進行網絡管理,健全工作人員的操作規范,有效采取身份認證,密碼簽名,訪問控制,防火墻等技術手段,加強內部網絡和數據庫安全管理,保護納稅信息和辦公信息的安全,以適應稅收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需要.
公民收入信息系統缺失導致社保政策運行失靈
最近幾年,我國公共部門若干重要變化值得我們注意。這些變化不僅直接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能否平穩運行,更直接影響到政府抑制收入不平等過快增長、消除貧窮、建設和諧社會的能力。
在收入方面,有兩點尤其值得我們注意。其一,稅收中個人所得稅的規模以及在財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持續上升。2006年,全國稅收收入(不包括關稅、耕地占用稅和契稅)共入庫37636億元,個人所得稅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接近7%。
其二,社會保障費的規模持續擴大,但覆蓋范圍有限。2005年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5093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全年失業保險基金收入3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全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405億元。在取得一定進展的同時,到2005年底,城鄉養老保險覆蓋了大約2.3億人,大量在城市地區工作的農村公民仍然被排除在這一體系之外。
在支出方面,也有兩方面的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
其一,冒領養老金問題愈演愈烈。例如,2004年山西大同市對養老金領取情況進行專項稽查,結果查出有81名“死魂靈”冒領養老金,金額高達33萬元。大同市社保中心已對全市9801名離退休人員進行了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查出25戶企業存在冒領現象(《人民日報》2004年7月7日,第10版)。
其二,以城市和農村低保為核心的政府救助體系飽受詐領問題困擾。例如,重慶市綦江縣2004年對低保戶的一次大檢查中發現587戶、1282名城市被救助者不應該為低保對象。這些被救助者每月領走低保金48581元。此外,經過此次檢查發現,因家庭收入增加,應得低保金減少的有183戶、314人。由此減少了9361元的政府開支。另一方面,也發現了有些家庭的收入低于政府記錄上的水平,這些被救助者應該獲得的低保收入應該增加。此類家庭有140戶、279人,月增加低保金6317元。將所有增減相抵,此次檢查每年為綦江縣政府開支節約了近62萬元(《中國青年報》2004年3月8日)。
上述公共部門正在經歷的四個變化對政府轉變職能、建設和諧社會的能力構成了嚴重挑戰。
對社會保障體系而言,將農村公民排除在社保體系之外,不僅損害了這部分人的利益,也降低了整個社保體系的效率。效率上的損失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數千萬家在農村的農民工無法最有效地配置資源,致使這類農民工對子女養老有過度需求;第二,將這些農民工排除在外,大大降低了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的支付能力。
在開支方面,政府也同樣受制于監控手段的缺失。冒領和詐領使資金到了不該得的人手上,直接減少了應該享用者的權益,從而大大降低了救助資金的“瞄準效率(Targeting Efficiency)”。另外,民政部門無法獲得社會救助項目申請者的資產信息。申請者因而有動機將財富在流量和存量之間重新組合,以獲取社會救助收益。政府監控手段的缺失扭曲了人們的資產配置,降低了經濟效率。更為重要的是,這一缺失誘發了嚴重的道德風險――政府救助項目支持了許多18-35歲本應該工作的人。
對于稅務部門來說,獲得高收入者的信息、甚至確認究竟誰是高收入者都不是容易的事。由于政府缺少中小企業的使用勞動力的數據,征收社會保障費也是困難重重。同樣地,社會保障部門也難以獲得受益人是否去世的信息;民政部門缺少必要手段剔出那些不該享受低保的人。
由此可見,公民收入信息系統的缺失不僅關系到市場配置資源功能的正常發揮,更直接關系到政府籌集資金、提供良好公共服務、進而建設和諧社會的能力。因此,建立這種看不見的“軟”基礎設施是經濟平穩發展的需要,更是黨和政府建設和諧社會、確保長治久安的需要。
社會保障號與國民福利管理
政府在籌集資金、履行政府職能、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對公民收入信息有著十分迫切的需求。具體說來,社會保障部門對個人收入、死亡等信息,稅務部門對個人收入、家庭成員數目等信息,以及民政部門實施社會救助項目時對個人收入水平和財產等信息有著巨大的需求。為了滿足政府部門的需求,公民收入信息系統應大致包括以下內容:
1、公民收入信息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身份證(護照)、駕駛執照和社會保障號;
2、社會保障號主要服務于三個政府部門:稅務總局、社會保障部和民政部;
3、社會保障號與政府收入:籌集公共資金、收取社會保障費;
4、社會保障號與政府開支:發放退休、養老金,核查社會救助項目,提高“瞄準效率”;
5、社會保障號與收入再分配;
6、社會保障號在非政府部門的應用:銀行、保險、就業;
7、公民收入信息系統管理的縱向分權:身份證(護照)和社會保障號由中央政府負責,駕照由地方政府負責;
8、公民收入信息系統管理的橫向分權:身份證(護照)主要由公安部管理;社會保障號由財政部管理;
9、公民收入信息系統與隱私保護;
10、公民收入信息系統與身份偷竊。
公民收入信息系統的建立將大大提高政府管理、駕馭經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能力。建立這樣一個體系還對社會救助項目的平穩發展、提高項目“瞄準效率”有著重大意義,從而對提高城鄉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
上述內容的公民收入信息系統一旦建立,各個組成部分各司其職,全社會將能享受由此帶來的巨大好處,身份證(護照)將主要服務于身份證明的目的。公民在旅行、住宿等方面將主要依賴于這一工具??紤]到身份證發放過程巨大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這一職能應歸中央政府管理。駕照的主要目的是表明持有者具備安全駕駛車輛所需要的交通知識和駕駛技能??紤]到各個地區道路情況千差萬別,對駕駛技能的要求也不同,駕駛的管理應該歸于各個地方政府。
在這一公民收入信息系統中,社會保障號將處于核心地位,將成為我們最重要的“軟基礎設施”之一。應由中央政府的財政部負責統一管理。
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號將大大提高社會保障部門籌集社會保障費的能力。這一基礎設施的建立不僅能提高社會保障資金規模,增強系統穩定性;更能將目前分離的、以地方政府為主建立的社會保障整合為全國性的社會保障網絡,從而大大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效率。這一號碼還有助于解決困擾政府多年的社會保障賬戶不能全國流通的問題,因而有助于促進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解決勞動者尤其是農村地區勞動者的后顧之憂。
關鍵詞:產業結構;營改增;增值稅;營業稅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2
一、營改增國際國內背景
(一)國際背景。增值稅是在1954年由法國首先推出的。目前已經有將近180個國家把增值稅制度作為主要的稅種在各自國家和地區進行推廣。增值稅能夠在半個多世紀里就得到了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這就表明該稅種本身是合理的并且是能夠保證各方利益得到平衡的。增值稅的最重要的性質和特點就是進項稅額的抵扣辦法,也就是增值稅僅僅以貨物和勞務的增加值為基礎進行征稅,而不是對貨物的全體價值進行征稅,這就避免了企業為了少繳增值稅而盲目的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方式,也能夠有效地避免重復征稅。納稅人所承擔的稅負不會因為過多的分工和流轉過程而疊加,也從一個側面促進了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增值稅的征稅既保證了稅源的穩定,又避免了稅負過重的問題,同時促進了經濟社會的活力,因此增值稅的成功普及也不是偶然的。
營業稅是對于除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外的勞務全額征稅的一種流轉稅,雖然在個別項目上也允許進行稅前扣除,但是總體上還是對全額征稅,同時在提供勞務的過程中所使用的生產材料也有許多是需要繳納增值稅的,這部分生產資料的價值又體現在了營業稅的納稅總額中,這就造成了增值稅和營業稅的重復征收問題。
(二)國內背景。 目前增值稅和營業稅的重復征收問題十分嚴重,所以增值稅的改革問題迫在眉睫。但是在對勞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征稅的過程中,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仍然是不完善的,所以,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使得轉型后的增值稅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復征稅,從而達到促進產業分工的進一步發展的目的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化研究和改革。
增值稅是在1994年引入我國的稅收體制中的,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包括各種貨物的銷售和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領域,其中不僅對貨物增值進行征稅還對部分勞務進行征稅。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中,增值成為我國目前第一大稅種,一方面他保證了集財政收入的穩定發展作用不可替代,而且大大推動和社會專業化分工和貨物生產流通的迅猛發展。同時,我國還實行了增值稅的出口退稅制度,通過該制度為出口貨物的國際競爭力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增值稅改革后的這些年中,中國以加工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也在這一過程中迅速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也成為了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和全球制造業大國。
二、營改增的可行性分析
營業稅與增值稅在提供勞務方面的重疊的特性使得二者的統一成為了可能,而兩種稅種又是同屬流轉稅范疇的,二者的同根同源性也就造就了兩者的可替代性。此外,在立法機制上二者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這就使得兩者的可替代性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背景。但是兩者畢竟是有一定的差異的,他們的征收對象并不完全一致。擁有不同的納稅人,而且應納稅額計算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的,征收管理方法也完全不一樣,這就使得兩者的替代具有一定的阻力和難度。此外,營業稅的實施也已經深入民心,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一旦改變將會影響層層面面。兩個稅種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分別在不同的行業中都體現了自身的價值,發揮了作用,營業稅制度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增值稅制度也在不斷發展,所以說我們目前必須先從二者的交集像交通運輸等行業作為突破口中進行合并,些這也就是二者合并的現實土壤。在目前的形勢下,如何使得二者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借鑒、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并且在統一性的前提下,逐漸使得兩者盡快的合并,從而減少企業稅務負擔并且進一步促進我國各行業深入分工和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三、我國現行營業稅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重復征稅現象十分嚴重。直接或者間接的對于同一納稅標的物的兩次以上分別征稅的行為稱為重復征稅。目前,我國的流轉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對于營業稅的征收范圍來說,絕大多數的稅收項目并沒有把所取得的收入的相應成本費用進行必要扣除,如果上述成本費用已經繳納了增值稅,就會直接導致營業稅納稅人的同一筆業務中,不但繳納了營業稅又繳納增值稅,也就是所謂的重復繳稅問題,問題的產生原因也正是由于營業稅沒有實行抵扣制。因此,無論是增值稅納稅人還是營業稅納稅人都會面臨重復征稅問題的困擾。
(二)營業稅影響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要求。我國目前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經濟轉型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快發展服務業帶動其他產業,同時促進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顯然,稅收制度是引導市場向國家發展規劃靠攏的重要手段,在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的同時,還要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和方便,進而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目前,營業稅稅率占行業利潤率比例過高,而且過于籠統,沒有深入體現不同行業之間的稅收差別,雖然同一行業的營業稅稅率相同,但是不同行業之間不同的營業稅稅率導致不同行業的營業稅納稅額不均,這就導致高收益不一定多繳稅,低收益不一定少繳稅的現象出現。另一方面,營業稅最終是由消費者負擔,影響了社會分配的公平性。
(三)營業稅增值稅征收混亂現象不斷顯現?;旌箱N售行為是兩種稅種中交叉最為明顯的部分,這里所說的混合銷售行為是指難以區分增值稅征稅還是營業稅征稅而從高征收的一種稅種。雖然現實條文中已經做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但是具體操作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增值稅征管歸國稅系統管理,而營業稅征管歸屬地稅系統管理,兩個稅務系統之間的信息溝通也是一個困難問題,不利于統一領導和職責清晰。
四、營改增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分析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解決營業稅、增值稅的重復征收問題需要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建設稅收返還體系。稅務機關先征后返,優點可以體現稅負公平、避免重復納稅,缺點是返還的數額難以確定有效標準,同時實際操作難度很大。
(二)確定計稅依據時,直接扣除已經交過稅收的部分。這樣的有點事減少了返還環節并且節省了交易成本。缺點是具體的改革推進措施很難,一旦營業稅并入增值稅改革完成,應納稅額的計算也比較簡單。
(三)改革營業稅基本制度的過程中改變稅率體系。在保留營業稅基本制度不變的前提下改革稅率體系的優點可以節省改革成本,缺點是盡破壞產業結構發展的均衡態勢,不利于產業經濟的發展。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上述三種解決辦法實施起來都具有一定的難度,暫時難以有效實施。
(四)營業稅并入增值稅,將兩個稅種合二為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了避免更多的問題出現及交易成本的不斷提升,后一種方案更適合使用,而這一方案的兩大主要特點:一是營業稅變為價外稅與增值稅合二為一,二是購入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均可抵扣。
總之,近年來國家出臺了許多稅收法律制度和稅收征管制度,目的是解決目前的稅收體制過于紛亂以及交叉征稅的問題,但是并沒有大規模的進行實踐,因此有制度法律但沒有實際行動。同時也存在政策漏洞大、推進不力等情況。這都造成了營業稅增值稅征收混亂現象不斷顯現,歸根結底還是改革停留在口頭上的問題。自營改增在上海市開始實施以來,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畢竟打破原有的固定思路和習慣是不容易的。但是從長遠看,由于增值稅營業稅性質上的相似性、征收環節的一致性、征收原理的通用性以及行業深化分工的大趨勢,決定了二者的合一是必然的。
參考文獻:
[1]夏相如,金其森.議增值稅、營業稅兩稅合一[J].經濟師,2010,5:208.
[2]龔輝文.關于增值稅、營業稅合并問題的思考[J].稅務研究,201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