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7: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允價值評估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企業價值評估 評估方法 評估結果
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企業之間也逐漸出現了企業兼并、聯營、收購或分立、組建集團、股權轉讓、中外合作、股權重組、合并、股票發行、租賃、融資等經濟交易行為。這些交易行為的出現,促使了對企業價值評估的需要。-中國資產評估協會2012年2月的《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以下簡稱“企業價值評估準則”)中將企業價值評估定義為:“注冊資產評估師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者部分權益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也就是說,企業價值評估是注冊資產評估師采用適當的方法、利用自身的職業判斷能力等,對企業的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或部分權益價值進行分析和估算的一種行為和過程。
一、企業價值評估常用的三種方法
企業價值評估常用的三種方法為市場法、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是指在市場上尋找可比公司或者可比的企業收購、合并等案例,與評估對象進行比較分析,通過計算適當價值比率、根據相關影響因素修正調整價格等方式得出評估對象的企業價值的方法。成本法,企業價值評估準則中指出其是“以被評估企業評估基準日的資產負債表為基礎,合理評估企業表內及表外各項資產、負債價值,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方法。”收益法是在對國家政策、市場經濟、企業發展狀況等因素分析后,對未來的預期收益進行估算并折現來計算企業價值的方法。
二、三種基本方法的適用條件
(一)市場法
市場法是以類似的企業在市場上應該有類似的價值作為其基本原理的一種方法。
市場法的前提條件為:(1)有一個活躍的、有多個交易主體自愿參加的、且交易主體之間的交易是平等的市場,即公開市場。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具有合理性,能夠代表交易資產的行情,可以作為市場的公允價格。(2)在市場上存在著足夠數量的在使用功能、成交時間、成交地域等方面與評估對象相同或相似的可比企業或交易案例。(3)能夠較為容易地收集到與評估有關的各種資料。如可比企業和評估對象的財務信息、市場情況等相關資料。此外,還需確定所收集到的資料是合理、有效、具有代表性的。(4)評估時需要根據相關影響因素對可比企業的價格進行修正調整,這時就需要明確價格影響因素并且能找到合適的依據對其進行量化以便計算評估價值。價格影響因素包括時間、功能、地域差異等。
市場法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市場現行價格,評估方法簡單實用,評估結果易于被各方面所接受。但是市場法需要可對比數據,若可比的交易案例或可比企業價值的信息不易獲取,則難以進行評估。因此,只有在市場較完善時采用市場法所得的評估結果才比較合理。
(二)成本法
成本法是以重建或重置評估對象并扣除各種貶值因素為基本原理的一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
成本法的前提條件為:(1)被評估的企業能夠持續經營,只有這樣,用重置成本作為估算價值才有意義。(2)歷史成本的資料要易于獲得。因為成本法雖然是采用重置成本來估算,但是通常會利用歷史成本和對應的增長率來估算重置成本。(3)各項貶值或者成新率可以合理估算。(4)企業在不能采用收益法或市場法的情況下,如清算狀態時,只能利用成本法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5)當委托方需要通過資產評估來取得被評估企業資產和負債的詳細明細資料時,只能采用成本法。
成本法只有充分地考慮了損耗和未來收益,需要以歷史資料為依據確定目前價值,這樣的評估結果才公平合理。采用成本法評估,由于各種貶值因素的影響,也不易全面準確計算出企業價值。因此,在無形資產較少并且興建不久的企業采用成本法較為合適。
(三)收益法
企業價值是其未來收益的現值是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采用收益法的前提條件如下:(1)被評估的企業能夠在較長時間內持續經營,具有持續盈利的能力。(2)被評估企業的預期收益能夠合理地預測估算。(3)企業未來的獲利年限可以預測。(4)企業預期收益的風險能夠客觀地進行估算,合理地量化。
收益法的最大優點是能真實地反映企業本金化的價值。但受評估人員主觀判斷和未來不可預測性等因素的影響,這種方法往往在評估中適用范圍較窄。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用收益法進行評估效果較好。
三、評估方法的選擇
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選擇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它需要考慮評估目的、評估假設、所采用的價值類型以及數據資料等因素。
(一)數據收集情況
三種基本評估方法的運用都是建立在能取得充分合理的數據基礎上的。如:市場法需取得可比企業的財務信息,類似交易案例的交易價格、注冊資本、交易地區、交易時間、價格調整參數依據等信息資料;成本法需要取得評估對象的詳盡的資產負債信息、各項資產的貶值情況等數據;市場法則需要獲取評估對象的資產、負債、現金流等財務信息,國家的宏觀形勢、行業發展狀況、供求關系等相關資料。而在進行評估時,并不是所有相關資料都能容易獲得,通常情況下,數據收集情況會很大程度地影響評估人員對于評估方法的選擇。
比如,在目前國有企業的價值評估中,評估人員通常采用成本法。因為成本法所需的資料通常來自于企業的內部,較為容易獲得。而由于轉讓國有產權并沒有完全進入市場,難以獲取國有產權的市場價格等相關數據,因此通常不采用市場法。再比如,在對于歷史較長久、經過多次改造的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則可能因為該企業歷史資料缺失,資產利用率低,無法利用成本法反映其資產的真實價值。又如,對于房地產行業的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由于國家對房地產市場正在進行宏觀調控、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又常出現各種不可預知的風險,從而導致了收益法中采用的主要技術參數、指標無法準確、合理地取得,因而收益法無法采用。因此,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首先要根據可獲得資料的情況進行篩選,對于無法獲取足夠相關資料的方法,要予以舍棄。
(二)評估目的
根據評估目的不同,評估人員通常采取不同的評估方法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
在國有企業改制的目的下,評估人員通常采用成本法。首先,成本法所需要的資料收集主要來自企業內部,容易獲取,評估機構采用成本法可節省時間和成本。其次,為國有企業改制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是一項企業產權轉讓的法定程序,委托方需要獲取資產和負債的明細資料。最后,因為國有企業改制通常是出現在該企業經營不善,效益低下時。此情形下,企業能否持續經營并且其盈利情況能否準確預測無法確定,因此無法采用收益法。又因為國有企業的特殊性,在市場上很難找到與該企業可比的企業或交易案例來估測該企業的價值。因此,市場法也不可行。
對于企業并購中的企業價值評估,評估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并購日的市場條件等來確定。如果公開市場上可比的并購案例較多,采取市場法可使得評估結果更接近企業的公允價值。如果評估對象沒有可比的市場參照物,則最好選擇成本法。若被并購企業在未來能持續經營并產生大量收益,未來現金流容易預測且面臨的風險亦可以估算,采用收益法進行評估則為不錯的選擇。
而對以業績評價為評估目的的企業價值評估,可選擇收益法。因為管理層的業績表現主要在其能為公司帶來持續的現金流量以及未來收益,選用收益法進行評估非常合適。
(三)評估假設
評估假設影響評估方法的選取以及評估結果的形成。常見的評估假設有公開市場假設與繼續使用假設。若企業處于一個非公開市場的情況下,無法獲取可比企業的財務信息,無法獲取交易案例的有關資料,則不能采用市場法。若企業處于清算狀態下,無法取得預期收益也無法用市場公允價值核算,則只能采用成本法。但在持續經營假設下,由于無法核算無形資產如人才、商譽等價值,也難衡量企業各個單項資產有機結合可能產生出來的整體價值,也不宜單獨運用成本法進行價值評估。
(四)評估價值類型
價值的屬性不同,評估方法的選用就不同,評估結果也就不同。價值類型的確定必然決定了評估方法的選擇和使用。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類型,有助于評估人員根據不同的價值類型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評估企業的公允價值。
例如在評估企業的現行市場價值時,只能采用市場法估價,收益法和成本法均不適宜。而在非市場價值條件下,采用市場法去評估顯然是不合理的。又比如在估算未來價值時,使用收益法則是最合適的,不宜用成本法或市場法替代。
四、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價值評估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為了較為合理地估算企業價值,我們應當采用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方法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并綜合分析市場條件、評估假設、評估目的、評估對象、評估價值類型等影響因素,得出合適的結論。J
參考文獻:
1.潘學模.資產評估學[M].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2.趙春林.略論資產評估中價值類型與評估方法的選擇[J].價值工程,2011,(3).
3.朱丹.淺析如何根據評估目的選擇企業價值評估方法[J].東方企業文化,2011,(24).
4.滕雪珂.如何根據評估目的選擇企業價值評估方法[J].大眾商務,2011,(11).
關鍵詞 企業價值資產評估 成本法 市場法 收益法
1 引言
2004年12月30日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了《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書(試行)》(簡稱“意見書”),從基本要求、評估要求、評估方法和評估披露等方面對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于2005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意見書明確提出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是企業價值評估的三種基本方法,這一規定打破了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價值評估實踐中單一使用成本法的局面,擬促成三足鼎立的評估方法格局?;诖?,在具體的價值評估實踐中方法的選擇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進行深入的討論具有現實意義。
2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應用現狀
企業價值評估實踐中,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評估方法有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期權法較少采用。而在我國的價值評估實踐中,成本法是企業價值評估的首選和主要使用的方法,收益法、市場法很少采用,期權法幾乎不用。趙邦宏博士對我國2003年企業價值評估使用方法做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成本法在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業務中所占的比例達95%左右,而收益法一般作為成本法的驗證方法,不單獨使用,市場法很少使用,期權法一般無人采用,而且在2004年12月30日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的《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書(試行)》中也未涉及到期權法,基于此,本文中對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及選擇研究中不考慮期權法,僅以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三種方法為研究對象。
3 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比較分析
要選擇適合于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首先應從不同的角度對方法進行比較分析,以明確各種方法之間的差異性,以下從方法原理、方法的前提條件、方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對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進行比較分析。
3.1 各方法的原理
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重建或重置評估對象,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任何一個精明的潛在投資者,在購置一項資產時所愿意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建造一項與所購資產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所需要的成本。
收益法的基礎是經濟學中的預期效用理論,一項資產的價值是利用它所能獲取的未來收益的現值,其折現率反映了投資該項資產并獲得收益的風險的回報率,即對于投資者來講,企業的價值在于預期企業未來所能夠產生的收益。這一理論基礎可以追溯到艾爾文·費雪,費雪認為,資本帶來一系列的未來收入,因而資本的價值實質上是對未來收入的折現值,即未來收入的資本化。
企業價值評估市場法是基于一個經濟理論和常識都認同的原則,類似的資產應該有類似的交易價格。該原則的一個假設條件為,如果類似的資產在交易價格上存在較大差異,則在市場上就可能產生套利交易的情況,市場法就是基于該理論而得到應用的。在對企業價值的評估中,市場法充分利用市場及市場中參考企業的成交價格信息,并以此為基礎,分析和判斷被評估對象的價值。
3.2 各方法的前提條件
運用成本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具備的前提條件有三個:一是進行價值評估時目標企業的表外項目價值,如管理效率、自創商譽、銷售網絡等,對企業整體價值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二是資產負債表中單項資產的市場價值能夠公允客觀反映所評估資產的價值;三是投資者購置一項資產所愿意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具有相同用途所需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
若選擇收益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具備以下三個前提條件:一是投資主體愿意支付的價格不應超過目標企業按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所得的現值;二是目標企業的未來收益能夠合理的預測,企業未來收益的風險可以客觀的進行估算,也就是說目標企業的未來收益和風險能合理的予以量化;三是被評估企業應具持續的盈利能力。
采用市場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需要滿足三個基本的前提條件:一是要有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公開市場指的是有多個交易主體自愿參與且他們之間進行平等交易的市場,這個市場上的交易價格代表了交易資產的行情,即可認為是市場的公允價格;二是在這個市場上要有與評估對象相同或者相似的參考企業或者交易案例;三是能夠收集到與評估相關的信息資料,同時這些信息資料應具有代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3 各方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成本法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相對于市場法和收益法,成本法的評估結果客觀依據較強。一般情況下,在涉及一個僅進行投資或僅擁有不動產的控股企業,以及所評估的企業的評估前提為非持續經營時,適宜用成本法進行評估。但由于運用成本法無法把握一個持續經營企業價值的整體性,也難衡量企業各個單項資產間的工藝匹配以及有機組合因素可能產生出來的整合效應。因而,在持續經營假設前提下,不宜單獨運用成本法進行價值評估。
收益法以預期的收益和折現率為基礎,因而對于目標企業來說,如果目前的收益為正值,具有持續性,同時在收益期內折現率能夠可靠的估計,則更適宜用收益法進行價值評估。通常,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收益具有上述特點,可用收益法?;谑找娣ǖ膽脳l件,有下述特點的企業不適合用收益法進行價值評估:處于困境中的企業、收益具有周期性特點的企業、擁有較多閑置資產的企業、經營狀況不穩定以及風險問題難以合理衡量的私營企業。
市場法最大的優點在于具有簡單、直觀便于理解、運用靈活的特點。尤其是當目標公司未來的收益難以做出詳盡的預測時,運用收益法進行評估顯然受到限制,而市場法受到的限制相對較小。此外,站在實務的角度上,市場法往往更為常用,或通常作為運用其他評估方法所獲得評估結果的驗證或參考。但是運用市場法評估企業價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因為評估對象和參考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往往不盡相同,因而要找到與評估對象絕對相同或者類似的可比企業難度較大;其次,對價值比率的調整是運用市場法及為關鍵的一步,這需要評估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技術能力。
4 價值評估方法選擇的原則
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不是主觀隨意、沒有規律可循的,無論是哪一種方法,評估的最終目的是相同的,殊途同歸的服務于市場交易和投資決策,因而各種方法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結合前文對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分析,可以總結出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選擇的一些原則:
4.1 依據相關準則、規范的原則
企業價值評估的相關準則和規范是由管理部門頒布的,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部分強制性。如在2005年4月1日實施的《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書(試行)》二十三條中規定:“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分析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恰當選擇一種或多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第三十四條中指出:“以持續經營為前提對企業進行評估時,成本法一般不應當作為唯一使用的評估方法”;第二十五條中指出:“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被評估企業成立時間的長短、歷史經營情況,尤其是經營和收益穩定狀況、未來收益的可預測性,恰當考慮收益法的適用性”。顯然,這些條款對選擇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4.2 借鑒共識性研究成果的原則
價值評估方法選擇的一些共識性研究成果是眾多研究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基于價值評估實踐的一些理論上的提煉,對于選擇合理的方法用于價值評估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如在涉及一個僅進行投資或僅擁有不動產的控股企業,或所評估的企業的評估前提為非持續經營,應該考慮采用成本法。以持續經營為前提進行企業價值評估,不宜單獨使用成本法。在企業的初創期,經營和收益狀況不穩定,不宜采用成本法進行價值評估。一般來說,收益法更適宜于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此外,如果企業處于成長期或成熟期,經營、收益狀況穩定并有充分的歷史資料為依據,能合理的預測企業的收益,這時采用收益法較好。在參考企業或交易案例的資料信息較完備、客觀時,從成本效率的角度來考慮,適合選擇市場法進行價值評估。
4.3 客觀、公正的原則
客觀性原則要求評估師在選擇價值評估方法的時候應始終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堅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的科學態度,盡量避免用個人主觀臆斷來代替客觀實際,盡可能排除人為的主觀因素,擺脫利益沖突的影響,依據客觀的資料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判斷,選擇合理的方法。公正性原則要求評估人員客觀的闡明意見,不偏不倚的對待各利益主體。客觀、公正這一原則不僅具有方法選擇上的指導意義,而且從評估人員素質的角度對方法選擇做了要求。
4.4 成本效率的原則
評估機構作為獨立的經濟主體之一,也需要獲取利潤以促進企業的生存、發展,因而在評估方法選擇時,要考慮各種評估方法耗用的物質資源、時間資源及人力資源,在法律、規范允許的范圍內及滿足委托企業評估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委托企業和評估機構互動發展的雙贏模式,更有利于評估機構增強自身實力,提高服務水平。
關鍵詞:價值評估 天然氣 適用性分析 市場法
一、前言
隨著天然氣利用業務股權合資合作項目快速發展,股權項目的經營管理面臨巨大挑戰,通過資本運營來提高資產的運營質量和效率成了必要手段[1]。面對股權的新設、轉讓、收購并購、增資擴股和破產解散等業務,對目標企業價值實施合理的評估是實現資本運營預期效果的重要基礎。
適當的評估方法是企業價值準確評估的前提,每種價值評估方法都有優缺點和其適用的前提條件,每個被評估企業也都具有其客觀條件與特點,每次企業評估時也都具有特定的目的。因此,如何結合各種評估方法的適用條件、被評估對象的行業特征和發展特點,以及評估的目的進行的方法選擇,是價值評估結果準確性的重要保證[2]。
本研究基于多維度考慮,逐層分析,分別從方法本身的優劣勢、結合天然氣利用業務行業特點的適用性、管理決策目的和公司經營的財務特征四個方面逐一進行分析和比選。
二、價值評估常用方法
隨著企業價值評估理論的發展、經濟計量技術的進步以及企業價值評估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作為企業價值評估核心內容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評估方法主要分為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和期權法四大類,圖1是本研究總結歸納的價值評估常用方法,在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和期權法4種基本分類的基礎上細分為了12種具體的方法[3]。
三、天然氣利用業務股權項目價值評估方法適用性分析
(一)基本分類方法的適用性分析
每種價值評估方法都具有其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本研究首先對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和期權法四大類基本方法進行了方法本身的特點分析與適用性選擇[4],分析結果見表1。
(二)具體方法的適用性分析
本研究在對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和期權法進行了分析選擇后,結合天然氣利用業務行業特點對可以應用的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中包含的10種常用的具體估值模型進行進一步分析與比選,分析結果見表2。
通過表1對各種方法的適用性和行業特點的對比分析發現,股利折現模型、股權自由現金流、P/B 估值法、賬面價值法不適用于天然氣利用業務的價值評估;公司自由現金流、經濟附加值法、P/E估值法、P/S 估值法、重置成本法、清算價值法分別只能適用于天然氣利用業務股權項目某些情形下的價值評估,沒有一種價值評估方法可以適用于所有天然氣利用業務股權項目。因此,在確定具體的價值評估方法時應該考慮評價對象的具體情景[5-7]。
四、天然氣利用業務股權項目價值評估方法選擇方案
考慮到每種價值評估方法都具有其最適合使用的條件與環境,在價值評估方法應用實踐中,通常會選擇一兩種價值評估方法為主,以其他適用的方法作為補充,綜合分析得到一個投融資雙方均能夠接受的價值,即采取主次分明、互為補充的價值評估方案。因此,本研究在選擇天然氣利用業務股權項目價值評估方法時,從不同的評估目的與經營狀態兩個維度考慮,給出最佳的價值評估方法組合方案。
(一)天然氣利用業務股權項目價值評估目的分析
企業價值評估不僅可以在公開市場假設之上揭示企業的公允市場價值,不僅可以使雙方對交易企業的價值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為企業產權交易提供服務,而且還可以通過企業價值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幫助管理者全面的了解企業經營情況,掌握公司的優勢與劣勢,改善經營決策,不斷提高企業價值。因此股權管理者對股權項目進行價值評估的需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對內估值,主要用于股權項目的評價;二是收購、轉讓、增資擴股;三是破產清算。不同價值評估目的希望得到的效果不同,每一種價值評估方法的估值原理與作用也不同,因此需要針對每一種管理決策需要選擇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
(二)天然氣利用業務股權項目不同運營狀態下的財務特征分析
天然氣利用業務股權項目因其運營狀態不同,其呈現的財務特征有所區別,歸納其不同運營狀態下的財務特征,普遍存在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公司未投入生產,無營業收入,自由現金流為負;二是公司經營較好,盈利,自由現金流為正;三是公司經營不善,隨有營業收入,但處于虧損狀態,自由現金流為負;四是公司經營不善,無法持續經營,無營業收入,自由現金流為負或無自由現金流,見表3。
(三)價值評估方法選擇方案
1.基于對內評價需要的價值評估方法選擇方案
當管理決策者出于對內部股權項目進行評價的目的而進行價值評估時,評估的關鍵是了解公司的經營現狀,此時,可采用經濟附加值法(EVA)和自由現金流進行價值評估,雖然這兩種方法在EVA和自由現金流為負時無法進行估值,但是這兩種方法在評估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全面,可以通過EVA值和自由現金流掌握和分析公司的基本情況。
當管理決策者出于收購、轉讓、增資擴股需要時,除了需要了解評估對象的基本情況外,最終估值價格的科學準確性也至關重要,因此在進行價值評估方法選擇時需要考慮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如果評估對象為新建未投產項目,由于沒有營業收入、沒有利潤、自由現金流為負,因此可采取重置成本法進行估值,并結合公司未來投產后的前景和市場情況,進行估值結果的調整。
第二,如果評估對象為盈利項目,由于其有收入,有利潤,自由現金流為正,因此應采用P/E方法進行估值。為了避免其財務報表的人為操縱,可以通過FCFF模型了解其現金流情況,評估其利潤質量與真實可靠性,在此基礎上結合市場、政策等宏觀因素對P/E估值結果進行折算調整后得到企業價值。
第三,如果評估對象為虧損項目,由于其有收入,無利潤,自由現金流為負,因此P/E失效,應采用P/S方法進行估值。為了彌補該方法無法反映成本對價值的影響,輔以現金流分析,同時以重置成本法的估值結果作為參照,結合市場、行業情況以及國家政策等對估值結果進行調整,最終獲得一個合理的價格。
2.基于企業破產清算需要的價值評估方法選擇方案
當管理決策者欲將無法持續經營的股權項目進行清算時,因其不具備繼續發展的能力,因此采用清算價值法。
五、結束語
通過對各種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分析認為,由于各種價值評估方法估值原理不同,適用條件、范圍,所考慮的因素不同,評估結果必然不同,沒有哪一種方法是最準確與合理的,也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適用于天然氣利用業務股權項目的所有情況。
因此,企業在進行價值評估方法選擇時應考慮不同評估需求和企業經營狀態,綜合運用多種價值評估方法[8]。研究建議以一種最適合的方法估值結果為基礎,綜合考慮現金流、利潤指標、收入指標、成本指標、資產規模等財務數據,以及經濟環境與行業特點等宏觀因素后,對價值評估結果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 趙秀芳.價值管理背景下企業價值評估體系的整合[J].當代財經,2006(10):115- 120.
[2] 王秀為.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發展趨向探究[J].學術交流,2011(2):78- 81.
[3] 趙坤,朱戎.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體系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10(12):32- 35.
[4] 譚三艷.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研究[J].財會通訊,2009(23):33- 36.
[5] 馬文艷.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比較及實證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3.
[6] 李紅杰.企業價值評估中收益法的應用探析[J].會計之友,2011,(2):56- 60.
關鍵詞:企業價值評估 成本法(資產基礎法) 收益法
2011年12月30日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的《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從總則、基本要求、操作要求、評估方法和披露要求等方面對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行為進行了規范,并明確提出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資產基礎法)是企業資產評估的三種基本方法。由于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不同,根據其要求應恰當選擇一種或者多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對企業整體價值進行評估。因此,在具體的企業價值評估實踐中如何選擇評估方法已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企業價值的影響因素及其對選擇評估方法的影響分析
從價值評估理論來看,企業的價值取決于企業給投資者帶來的效用即企業的獲利能力――獲得未來現金的能力。筆者認為,決定企業價值的直接因素是企業獲利能力即未來現金流量和所處行業風險狀況決定的折現率,它們能最終體現投資者的效用,是決定企業價值的“產出因素”,而其他的因素都是通過影響上述兩個因素間接地決定企業的價值,是影響企業價值的“投入因素”,其包括:(1)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的外部因素,如社會因素、政治因素、經濟環境因素、行業經營競爭狀況因素和科技發展水平因素等;(2)影響企業獲利能力的內部諸因素,如企業一般財務指標、企業非財務指標和企業獨特的不被其他企業所復制的核心競爭力資源等。
可見,企業價值評估應該視整個被評估的企業為一個有機整體,依據其擁有或占有的全部資產狀況,然后充分考慮該企業獲利能力,分析影響其獲利能力的內外因素,并結合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及行業背景,對企業整體公允市場價值進行的綜合性評估。該評估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1)企業以往經營業績的評估分析;(2)企業未來經營前景的預測分析。在評估實務中,涉及到那些非量化或不可計量的對企業價值具有影響的因素評估時可以用數學的方法間接量化,將其修正為各類修正指標,然后再對其影響企業價值做綜合的、全面的分析判斷。
按照《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的要求,資產評估機構在評估企業價值時需采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進行評估。而我國在現時情況下,由于資產市場尚未完全形成,市場信息渠道尚不夠暢通,評估者的實踐經驗與要求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除土地及房屋評估以現行市價作為價格標準外,其他資產評估,可以運用著眼于企業自身發展狀況的最常用的兩種評估方法即成本法(資產基礎法)和收益法。
二、成本法(資產基礎法)等評估方法在現實評估應用中存在的誤區
針對企業以往經營業績的評估分析,可以運用成本法(資產基礎法);針對企業未來經營前景的預測分析可以運用收益法。在企業資產和企業價值的實際評估過程中,筆者發現存在以下情況:
誤區一:因受資產評估行業內的評估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習慣意識限制,會導致資產基礎法簡單地被理解為評估單項資產時所采用的成本法,而兩者側重點是不同的,資產基礎法側重對企業整體資產的評估,經過一定計算分析程序后,可以說用它能夠評估整體企業價值,而成本法側重于企業的單項資產評估,用它所評估每項資產的結果進行簡單相加,并不一定能全面得出企業整體價值。
誤區二:由于評估報告使用目的不同,被評估單位的主管單位可能會干預影響評估機構,造成評估機構濫用評估方法,混淆資產基礎法和收益法。例如,在現實案例中,被評估單位要實行員工股權激勵計劃,被評估單位員工希望以較低的成本進行激勵,由于缺乏相關法律法規制約,被評估企業的主管單位往往授意評估機構采用資產基礎法對整個企業股東價值進行評估。然而,在市場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采用資產基礎法會造成企業股東價值的評估結果會大大低于用收益法評估出的企業股東價值的結果,如果發生在國有投資企業,客觀上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誤區三:在企業價值評估過程中涉及的資產評估范圍概念和評估對象概念是不同的,對涉及的評估范圍的不同資產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評估方法,在有些評估機構會被錯誤地理解為對企業評估對象的部分權益或全部權益價值采用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另外,無形資產本身的無實體性、專用性、收益不確定性決定了完全套用有形資產的評估方法也是不恰當的。如果把上述情況混淆,那么評估后得出的評估結果正確性自然不能得到保證。
比如,當評估機構遇到以下兩種情況:(1)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是長期股權投資帶來的投資回報;(2)企業的固定資產中還包括位于繁華商業區的房產。如果只是運用成本法(資產基礎法)對上述資產進行評估,其評估結果準確性會嚴重失實,很難被市場認可。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如果被評估的企業資產情況復雜,那么單獨運用一種評估方法是不對的,除以成本法(資產基礎法)為主對企業主營資產進行評估外,還可以考慮包括采用收益法所評估的長期投資的股權價值,也可能包括采用市場法評估的商業房產的價值,但從企業整體價值評估來說,企業評估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資產基礎法,并輔之以其他評估方法。
三、改進企業價值評估的思路
(一)企業價值運用資產基礎法評估分析
資產基礎法基本的原理類似于等式“1+1=2”,認為企業價值就是各個單項資產的簡單加總,因此該方法的一個重大缺陷是忽略了不同資產之間的協同效應。也就是說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往往“1+1>2”,企業的整體價值是要大于單項資產評估值的加總。對于高科技技術密集型企業來說,資產基礎法僅從靜態及受限的動態的角度確定企業價值,雖已考慮了企業財務賬冊在冊資產的未來發展與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但資產基礎法無法對其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如商標、專利技術及非專利技術對企業整體收益的貢獻程度進行量化和分割,同時也難以比較精確地估算其價值。除此之外,資產基礎法沒有考慮到其他未計入財務報表的因素,如行業現狀、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組織問題以及契約、協同效應等因素,往往使企業價值被低估,其評估結果未能涵蓋企業全部資產的價值。
總的來說,資產基礎法由于其計算簡單、數據容易獲得且操作性強,在我國目前實務操作中仍有廣泛的應用。相對而言,它比較適用于資產單一的、經營業績穩定的生產制造型企業價值評估和非營利性實體的整體價值評估,其運用資產基礎法得出的結果是100%的權益價值。用資產基礎法評估企業整體價值,可以用一個公式說明,即企業整體價值=∑單項資產的公允評估價值-企業確認負債額的現值+商譽現值。
(二)企業價值評估運用收益法的可靠性分析
收益法從資產預期獲利能力的角度評價資產,通過整體上衡量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從而使企業擁有的所有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等價值都能反映在評估結果中。筆者以現金流量折現法為例展開,用以下的公式來說明: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股權現金流評估值+非經營性資產的價值+溢余資產價值。其中,采用股權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確定股權現金流評估值的方法就是收益法,用資產基礎法來分析和評估企業非經營性資產和溢余資產的價值。從理論上講,以收益法為主,加上其他評估方法為輔所計算總結出的評估結論能夠完整地反映企業整體價值,具有較好的可靠性和說服力,彌補了單一運用資產基礎法評估企業資產價值的不足。
例:杭州某知名城市生活社區網站企業擬引進戰略投資者,評估機構對其股東全部權益價值項目進行了評估,評估基準日為2012年12月31日。
由于該企業主要通過經營社區網站聚集人氣,從而通過站上推廣及站下活動等模式獲取盈利,其所有的無形資產不僅包括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如域名所有權、商標等,也包括網站人氣、點擊率和訪問量、經營模式、管理團隊以及商譽等各項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對上述可確指和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對企業整體收益的貢獻程度進行量化和分割,也難以估算其價值。對股東全部權益價值運用資產基礎法的評估結果為8 036萬元,而運用收益法的評估結果為58 694萬元,兩者相差50 658萬元,差異率為630.36%。
從以上評估結果我們可以看出,運用資產基礎法的評估結果未能涵蓋企業全部資產的價值,而收益法在評估中通過整體上衡量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從而反映各項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的價值,其評估值更能科學合理地反映企業股東全部權益的價值,市場方面也比較認可。
總之,企業價值的評估在企業經營決策中極其重要,探討和研究企業價值及其評估方法并作合理運用對于市場交易和投資決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J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財務成本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科學出版社,2013.
2.湯谷良主編.高級財務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3.戴書松主編.公司價值評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王海粟主編.企業價值評估[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企業價值;評估;成本法;收益法
一、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綜述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一個企業的價值是該企業所有的投資人所擁有的對于企業資產索取權價值的總和。企業價值評估是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和部分權益價值進行分析、評估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在我國,企業價值評估廣泛應用于企業改制、公司上市、企業并購等商業領域,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2012年7月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的《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第四章評估方法第22條中明確提出:“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分析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資產基礎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恰當選擇一種或者多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p>
1.市場法
該方法是將評估對象與參考企業、在市場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業、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比較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其理論依據就是替代原則。
2.收益法
該方法是通過估算被評估企業未來預期收益并折成現值,借以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其要點有:一是企業價值由客觀的預期收益決定,而不是由現實的損益決定。二是企業的價值通常是企業的權益人對企業預期收益的要求,企業的未來收益反映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未來預期收益進行折現所采用的折現率,反映了企業投資者對企業未來風險程度的認識??梢?,收益法在運用必須合理取得企業的預期收益、折現率和獲利持續時間3個數據。
3.成本法
該方法是將構成企業的各項資產進行評估,然后將各項資產的評估值匯總確定企業資產價值的方法。正常情況下,運用成本法時應同時運用收益法進行驗證。
二、企業價值評估在具體運用時的局限
1.市場法的應用首先必須在市場上尋找被評估企業類似的企業的交易實例,即使找到類似企業,找到與被評估企業產權交易可比較的交易實例也比較困難。
2.收益法應用的主要困難有企業收益范圍的確定、收益指標的選擇、未來收益的預測以及折現率的估測,以上四點在量化的過程中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空間,從而影響企業價值的測評。
3.成本法在應用中只是從投入角度計量,而沒有考慮到企業的運行效率,所以同類型企業只要原始投資相同,其評估價值趨同。
三、改進企業價值評估的思路及思考
1.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經濟增加值評估法,是國外比較流行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其具體計算是稅后凈利潤與投資成本的差,該值為正反映了企業新創造出來的價值,為負則表明企業沒有滿足投資者最基本的收回投資成本的需求。企業的價值評估是基于對EVA的預測。該方法是對企業收益法的一種有益補充或者替代,將收益法中的凈利潤和現金流指標,替換成EVA指標,對投資者而言,更具有幫助其進行決策的價值和意義。
2.成本法的改進。成本法操作簡單,數據容易獲得,在現實評估工作中得到了普遍應用,但是成本法本身的局限性,使其所評估的企業價值往往低于市場價值,沒有測評出企業資產經營1+1>2的運營效率溢價,尤其是對商譽的忽略,故可對成本法做以下改進,即企業整體價值=∑單項資產價值-企業負債現值+商譽+資產運營溢價。該新方法實施得最大難點是商譽價值如何確認,在資產負債表中,商譽不單獨列示,只有在企業兼并購買過程中,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部分注冊會計師才確認為商譽,但這也是在企業兼并和購買以后,而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往往是在兼并購買之前提供價值參考,所以借用會計核算方法確認商譽顯然是不可行的。筆者建議,可以借用品牌價值來替代商譽,雖然二者不同,但是商譽的很大部分的構成來源于品牌價值,借助品牌價值的來估算或替代商譽是具有合理依據的。
3.結合企業生命周期選擇具體的評估方法。企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發展的特點及價值也完全不同,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價值無疑要遠高于初創期和衰退期的企業價值。初創期企業的發展前景不明確,歷史財務數據極少,可能尚處于虧損階段,無法產生利潤,則成本法評估企業價值比較適合。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發展前景逐漸明晰,可以產生可觀的利潤及現金流,歷史財務數據較多,收益法比較適合。衰退期的企業,同行業并購出售等商業行為較為頻繁,故相對較容易獲取可參照企業交易數據,市場法評估企業價值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王煒,陳強,楊寵懷.試論EVA估價法[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2]武勇,劉曼琴.并購過程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理論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5.
[3]李海艦,馮麗.企業價值來源及其理論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4.
關鍵詞:保險公司負債 公允價值 價值評估
通常認為,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對保險公司的保險責任的一種公平的、能夠被交易各方承認和接受的評估價值。它實質上是公允價值會計針對保險行業的特殊情況而對保險負債采用的評估價值。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下屬的保險指導委員會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特別對于保險負債,公允價值是在評估當日將保險責任轉移給第三方承擔而不得不向其支付的金額?!?/p>
一、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的方法
(一)市價法。如果金融工具能夠在一個足夠的深度、廣度和開放程度的市場中進行交易,金融工具的市場價格就是其公允價值。例如保險公司絕大部分的資產由現金、銀行存款、債券、股票或證券類基金等組成,這些資產都可以直接從公開交易的市場上觀察到其市場價值,因此保險公司的公允價值的計量相對非常容易,市場價值即為資產的公允價值。
(二)復制法。有些保險產品同其他金融產品很類似,特別是保險風險非常低的投資性產品,例如保險風險不顯著的遞延年金、投資連結保險等,使用一些可公開交易的金融工具可以大體復制出該負債的現金流。
(三)現值法。如果市場價格不可用并且無法使用可交易的金融工具來復制現金流,則用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來估計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對于絕大部分的保險公司負債而言,現值法是最可行、最常用的方法。
二、使用現值法估計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
(一)直接估計法??紤]到為了直接估計負債的公允價值,那么負債的公允價值是合同本身所涉及的所有賠付的價值,因此,它把保險公司的負債從保險公司的具體經營中提出來單獨考慮,其公允價值或者說市場價值只與保險合同本身有關,而與保險公司的資產以及經營狀況無關。直接法主要有兩種估計方法。
1.調整貼現率。即直接把在保單下可能發生的一系列現金流貼現到當前時刻的現值作為負債的市場價值,貼現利率由反映現金流時間價值的無風險利率和作為承擔風險的補償兩部分組成。但是,對保險公司來說,它是負債經營,屬于負債市場,而大多數負債無法找到完全可比的產品,因此,必須考慮用別的方法來確定合適的風險利差,可以直接對各種復雜的風險進行建模,將它們體現為對未來現金流的影響,而不是用貼現利率來反映。
資本成本法是一種典型的直接調整貼現率的方法,其基本的思想是,投資者的預期回報與其承擔的風險成正比,預期回報越高,承擔的風險就越大??梢杂觅Y本回報和風險水平之間的關系來確定負債的風險利差。在理想狀況下,假設某公司的負債無風險,即負債的公允價值就是按照無風險利率貼現的現值,期間無現金流變化,無稅和資本的流入與流出。則有:
ΔL=L×rf
ΔE=ΔA-ΔL=(A-L)×rf=E×rf
其中E、A、L,都是以公允價值表示的保險公司的權益、資產和負債,rf為無風險收益率。這時,資本回報率=ΔE/E=rf,說明當負債無風險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的投資E不承擔任何風險。
但是在現實中,保險公司的投資往往面臨各種風險,如精算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所以保險公司要求的資本回報率將從rf上升到rE。推導過程如下:
由:E×rE=(E+L)×rf-L?rL
得出:rL=rf-E/L×(rE-rf)
可以看出,負債的風險利差rL要比無風險利率rf小,其差值依賴于資本與負債的比例和市場的資本回報率(rE)。因此,如果能夠獲得持有類似的資產/負債的市場持有人的相關數據就能夠推導出rL,從而也就可以結合負債的現金流狀況貼現推導出負債的公允價值。
2.調整現金流/期權定價法。期權定價法又稱為“多重情景法”,這種方法的實質是估計現金流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景,然后通過一定的方法折現,來對未來現金流進行估值。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利率敏感型負債。
(二)間接估計法。所謂間接估計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首先估計資產和所有者權益的市場價值,二者的差額就得到負債的公允價值。
間接法把保險公司的負債看作保險公司經營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負債的市場價值等于公司的資產價值減去公司本身的市場價值。假設存在潛在的投資者欲購買該保險公司,其買價就是該保險公司的市場價值,它由公司未來可分配盈余的現值決定,然后用資產的市場價值減去未來可分配盈余的現值即購買價格就得到該保險公司負債的市場價值。即:
MVL=MVA-MVE
其中MVL表示公司負債的市場價值,MVA表示公司資產的市場價值,而MVE表示公司未來可分配盈余的市場價值,間接法的核心就是計算這一項。
利用間接法評價負債公允價值的具體步驟是:首先,在隨機經濟情境下產生期望未來現金流,其中要考慮支持資產的投資收益、會計準則調整、所得稅和風險資本需求;其次,按照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成本折現未來現金流(可分配盈余),求均值后得到可分配盈余的現值;資產的市場價值扣除遞延稅收負債后減去可分配盈余的現值即得到負債的公允價值。
對于確定保險公司負債的公允價值的方法――直接法和間接法,如果假設設置具有一致性的話,這兩個方法本質上是等價的。
三、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的作用
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保險負債是消除或減少會計錯配、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的要求。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保險公司往往持有大量的投資組合和衍生工具,其資產負債表中的大多數資產都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而資產負債表對應的負債一方未反映現行利率的變化,采用了各種不同的計算基礎,這實際上人為地扭曲了保險公司的利潤和權益等相關信息。具體來說,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對保險公司有著以下幾方面作用:
(一)績效評估的基礎。減輕會計錯配問題的另一辦法是對負債進行公允價值評估。在市場利率頻繁變化的環境下,現行會計系統對負債評估僅僅報告其賬面價值,不能反映保險公司真實的風險、收益情況和公司經濟價值的變化。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將克服現行財務報告對公司價值的扭曲,揭示公司的真實業績,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管理,更有可能提高公司價值。
(二)資產負債管理的基礎。資產負債管理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第一,資產負債管理采用公司實際經濟價值,即資產現金流減去負債現金流。因此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傳統會計對公司價值的衡量不適用于資產負債管理。第二,資產負債管理的中心目的是管理公司實際經濟價值對市場利率變化的敏感度,因此公司應該控制或管理市場利率對公司價值的影響程度。要實現這兩個基礎,就必須對負債進行市場定價。報告保險公司負債的公允價值、建立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財務報表,將使得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過程與公司財務報告趨于一致。
(三)新產品定價的基礎。許多保險產品都包含內嵌期權,例如保單貸款期權、投保人的退保期權等。實務中許多公司都是在假定利率和保單持有人行為不變的基礎上確定保費,并沒有對內嵌期權給予足夠的重視。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市場利率頻繁改變,保單持有人頻繁行使這些內嵌期權。傳統的定價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出內嵌期權的價值,加大了公司定價風險。易變的市場利率也促使保險業使用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方法對其新業務進行定價。
(四)用VAR方法進行風險管理的基礎。為了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建立全面、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對公司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保險公司普遍運用在險價值對市場風險進行衡量和控制。而VAR方法是建立在市場價值基礎之上的,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支持保險公司的VAR管理過程。
四、保險公司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應注意的問題
(一)保險風險的公允價值調整。在計算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時,困難之一就是如何決定一個合理的風險調整。在缺乏市場的時候,可以應用本文所述的方法來獲得保險負債的風險市場價值。
(二)信用風險在評估中的考量。信用風險主要從增加投資風險或降低資本水平兩方面對負債的公允價值產生影響。投資風險的上升導致投資回報上升,從而增加了負債評估率rf并降低負債的價值。資本比率E/L的下降同樣增加負債評估率從而降低負債的價值。
(三)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的局限性。第一,公允價值評估非常復雜。首先,需要確定建立在各種精算假設之上的現金流。其次,需要用經濟情景產生器來產生利率經濟情景。最后,它是建立在復雜的精算模型之上。此外,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太耗時間,對于某些假設太過敏感。第二,公允價值評估的成本高。對保險價值進行公允價值評估需要上萬次的現金流規劃,所需要的計算成本也很高。此外,評估過程需要的經濟情景器及其維修花費和咨詢、購買精算軟件的高級應用模塊、數學和精算人才的花費都很高,昂貴的費用阻礙了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的應用。第三,評估沒有統一的標準。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缺乏標準化。各公司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計算的公允價值結果之間缺乏可比性。盡管許多公司公開披露時會說明其使用的關鍵假設和方法,但由于計算的復雜性和專業性,一般公眾和監管者都不甚了解,導致負債公允價值評估僅限于公司內部的衡量指標和內部績效評估系統。
參考文獻:
1.周立生.公允價值會計對保險公司財務報告的影響[J].保險研究,2011,(9):60-66.
一、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和方法的形成與發展
19世紀中后期,現代評估業就隨著歐美等國經濟的發展逐漸形成,特別是不動產評估得到充分重視和發展。由于評估實踐的發展急需理論指導,因而與評估相關的理論體系逐步從傳統經濟理論中分化獨立出來。馬歇爾成為第一個探討評估方法(尤其是不動產評估方法)的現代經濟學家,他提出和發展了許多在現代評估理論中廣為應用的概念,這些概念包括根據收益折現確定價值、建筑物和土地折舊對價值的影響、建筑物類型和土地用途對價值的影響等。在馬歇爾的論著及其它以他的思想為基礎的論著的影響下,以探討評估、調查方法并提供經嚴格定義的價值為主要內容的評估理論最終與價值理論分開,形成了現代評估理論的基礎。
20世紀20—30年代,評估首先與不動產業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土地經濟學從相關的幾門學科中獨立出來并發展成為一門正規的科學。1927年,Mertzke出版了《不動產評估》一書。該書采納了馬歇爾的觀點,在價值理論和評估理論之間建立起有機的聯系,將抽象的經濟理論運用到評估實務中,建立起了一個以三種評估方法為主的體系,特別是解釋了資本化率在評估中的應用。K.LHyder等人在30—40年代又發展和強調了三種基本評估方法,建立起了運用成本法、比較法(市場法)和收益法的系統程序。Schmuatz建立了一個評估價值的模型,并隨后將其納入到美國不動產評估師學會1951年出版的《不動產的評估》中。至此評估理論在價值理論的基礎上基本形成。
評估方法是企業價值評估的核心問題,直接影到價值評估的結果及市場交易的實施??傮w上看,價值評估方法可以劃分為三大類:成本法(costapproach),是從歷史成本的角度評估企業價值;市場法(marketapproach),是從目前市場價格的角度評估企業的價值,又稱市場比較法;收益法(incomeapproach),是從未來收益的角度評估企業的價值。這三大類評估方法的形成與經濟學中的價值理論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另外也有學者將評估方法分為四類(Come1,1998):(1)利用資產負債表進行評估,即直接將企業所有發行在外的證券賬面價值進行加總。此法雖然簡單,但卻易把企業的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混淆,因此必須對賬面價值加以調整;(2)加總企業發行在外的所有證券的市場價值來評估企業價值,通常只適用于上市公司的評估;(3)通過與價值已知的可比企業進行比較評估企業價值。采用這種方法首先需要計算資本化比率,再用該比率乘以被評估企業的利潤,即可估算出該企業的市場價值(4)首先預測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將這些現金流量折現后,即可獲得企業證券持有人擁有的企業價值。根據這些基本方法,評估師在進行評估時還會根據具體情況,設計或使用更具操作性的方法。誕生了諸如相對估價法、價格/帳面值比率(PVC模型)法、折現現金流量法、期權定價法等方法。
二、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的企業觀與企業價值觀
我國的資產評估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由于我國至今尚處于經濟體制的轉軌時期,市場經濟還不夠發達,適合我國國情的評估理論體系尚未形成,在評估方法上,對于單項資產評估經過模仿和探索開始進入成熟階段,但對于企業價值評估還剛剛起步。對于相關理論和方法的探索多散見于資產評估教材中,很少有對企業價值評估的系統論述,大多是將資產評估的理論和方法移植于企業價值評估之中。
企業價值評估是資產評估的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傳統的單項資產評估、整體資產評估。單項資產評估包括流動資產、機器設備、建筑物及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權、長期投資以及無形資產的評估;整體資產評估是以各個企業,或者企業內部的經營單位、分支機構作為一個經營實體,依據未來預期收益來評估其市場價值,它更多地考慮資產之間組合方式的協同效應帶給企業價值的增值。而企業價值評估逾越了前兩項資產評估中的“資產”項目——即傳統財務報表中涉及的項目,而將外部環境分析(包括政治環境、產業政策、信貸政策、區域政策、環保政策、交通條件甚至地理位置等)、行業分析、產品與市場分析、業務流程分析、組織結構和權限分析、人力資源分析、信用分析、管理層經營績效分析和財務評價(常見的有償債能力、現金流量狀況和發展潛力分析)等納入評估體系。
1.企業價值評估的企業觀
我們研究企業價值評估,準確理解企業的含義是必不可少的。研究企業價值評估的企業觀,就是要在評估中準確界定企業的內涵與本質。
在我國,關于企業的定義是運用屬加種差的方法得出的。一般認為:企業是依法設立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企業的這一定義,明確了企業本質上是一個依法成立的社會經濟組織,同時也揭示了企業這一社會經濟組織不同于其它社會經濟組織的主要方面,即企業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企業在面臨資源約束的條件下,要獨立核算、以收抵支、自負盈虧,設立企業的條件與程序要合乎法律規定等。
關于企業內涵與本質的界定,理論界有不同的觀點。新古典經濟學是以市場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市場價格在交易中的作用。因此,企業被認為是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黑匣子”,即企業是在技術既定、信息充分、沒有交易成本的條件下,僅面臨市場約束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微觀經濟主體。自20世紀30年代企業理論產生以來,現代經濟學企業理論的研究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以“科斯”等經濟學家為代表的交易費用學派和以“張五?!钡冉洕鷮W家為代表的契約學派對企業的研究極大地豐富了企業的內涵??扑沟日J為,企業不同于市場的“顯著特征就是作為價格機制的替代物”,在企業之外,市場是個
典型的契約組織,資源配置由價格機制來協調,而企業是一個不同于市場的“層級”組織。企業內不存在市場交易,生產要素的分配由行政或計劃機制來協調?!皬埼宄!钡日J為,企業是一種契約組織,它在本質上同市場沒有什么差別,企業之所以能夠出現是由于企業團隊的生產效率高于單個生產的生產效率,或者是由于風險的重新分配,或者是由于管理勞動交易的特殊性等等。
企業究竟是什么?弄清楚這個問題是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前提。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對企業價值評估的企業觀的確立應運用新古典經濟學、現代經濟學等的經濟學中關于企業的理論,并結合分析國際評估界的觀點和我國的實際,界定“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企業”內涵和本質,以此確立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的企業觀。
(1)企業是一個區別于市場的經濟組織。它是由若干成員組成,有一定組織結構的有機體,其內部成員或部門間的分工協作不是通過價格機制來進行的,而是通過科層制組織進行的,這是企業區別于市場的主要標志。
(2)企業是一個面向市場的經濟組織。它是產品的生產者或服務的提供者,所提供的產品(勞務)必須滿足一定的社會需要,并且受市場的選擇和制約,這是企業區別于其他社會組織和消費者的主要標志。
(3)企業是一個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經濟組織。企業的活動以盈利為目的,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它通過交換和其他生產單位以及消費者發生聯系,它是一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實體。
(4)企業是一個能主動發展壯大自己的經濟組織。在市場競爭機制中,企業要減少市場交易費用或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必然會形成企業的一體化趨勢,一體化的過程就是一部分企業被另一部分企業兼并或重組的過程,也是企業主動發展和壯大自己的過程。
2、企業價值評估的企業價值觀
企業價值評估是將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依據其擁有或占有的全部資產狀況和整體獲利能力,并充分考慮影響企業獲利能力諸因素,對企業整體公允市場價值進行的綜合性評估??梢哉f,它是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的產物。關于企業價值評估,西方發達國家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多種模式,并日趨成熟。我國處于經濟體制的轉型期,企業的性質呈現多元化特點,企業價值評估不可能完全套用西方的模式。采用什么樣的企業價值觀,對企業價值評估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迄今,經濟發展歷經農業經濟、制造經濟、服務經濟、體驗經濟四個大的時代。不同時代,財富創造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價值創造的主體隨之改變。相應地產生了勞動價值論、資本價值論、客戶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等企業價值理論。按照價值來源的主體不同,企業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勞動創造價值為主的企業,二是以資本創造價值為主的企業,三是以客戶創造價值(包括效用體現價值)為主的企業。對于企業價值評估,勞動價值論的理念主要是勞動創造價值。一方面,對于企業本身來說,由于它的產生和存在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并且能夠生產具有使用價值的各種商品,商品可以上市、買賣,企業本身也可以兼并、收購、改制、重組、破產,通過市場交易來體現出自身價值的高低,企業價值=企業的成本價格十利潤;另一方面,企業的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付出了勞動就會相應創造價值,企業的價值體現在企業生產的商品上,企業價值=企業未來生產的商品價值的現值-企業生產成本的現值。資本價值理論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主流理論之一,其核心內容是不僅活勞動創造價值,而且死勞動也創造價值。所謂死勞動,實際上就是資本,具體包括實物資本、無形資本、人力資本、資源資本等??梢哉f,在企業家眼里,一切都是資本,一切都能產生價值。資本趨于隱性化、人性化、智能化、自然化。按照資本價值理論:企業價值=實物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無形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人力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資源資本(或其創造)的價值??蛻魞r值理論認為,價值是由客戶決定的。就顧客而言,其購買的已經不完全是產品、服務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極具個性化的。認可才有價值,認可就是價值??蛻粽J可你的產品,就有價值;客戶不認可你的產品,就沒有價值。客戶購買得多,價值就高;客戶購買得少,價值就低??梢姡蛻魞r值理論是企業從客戶的視角來看待產品的價值,這種價值不是由企業決定的,而是由客戶感知的,即企業價值來源重心從企業內部轉移到了企業外部??蛻粼诟兄獌r值時,除關注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服務本身外,還關注相互間的整體關系,客戶價值不僅來源于核心產品和附加服務,更應包括維持關系的努力,通過發展良好而持續的客戶關系來創造企業價值。按照客戶價值理論:企業價值=客戶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認可度。效用價值論的核心就是一切商品的價值取決于它們的用途,取決于人們對該商品的主觀評價。商品的價值是由它的效用決定,也就是由使用價值決定。這里的所謂價值,實際上就是人們對商品的主觀感受。人們通常從生理、情感、智力、精神這四個層次上體驗生活,這四個層次影響著人們對產品價值的主觀判斷,形成的是一種復雜的、多層次的價值觀念。按照效用價值論:企業價值=企業商品為消費者帶來的效用。
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體制的轉型階段,不僅三類企業同時并存,而且還存在一些新的特點。由于勞動力資源極其豐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的加工廠。同時,我國經濟已開始融入世界經濟洪流,產品的銷售受到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的制約,不少企業特別是不少國有企業的資本構成已經呈現多元化、無形化、智能化等特點,而許多國有企業又還沒有完全市場化,承擔著許多的政府職能和社會責任。這些特點和因素的影響決定著我們的企業價值理論不能單純堅持勞動價值論,也不能簡單的套用資本價值理論。雖然也有不少企業適合客戶價值理論或效用價值理論,但我們的企業還根置于經濟尚不十分發達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我們絕大多數人還僅僅是達到小康的生活水平,幾千年來保守的生活傳統,客戶價值理論或效用價值理論的適應性也不具普遍性。
因此,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的價值觀應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不能拘泥于某一理論、某一方法,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綜合運用資產價值構成理論(勞動價值論、資本價值論、效應價值論等)、資產補償理論、貨幣的時間價值理論、產權理論等,結合國際評估界的觀點和我國的實際,在實踐中通過互相驗證來確立符合我國企業價值評估實際的企業價值觀。
三、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選擇
就評估方法本身而言,全世界都是一樣的。自JamesC.Bonbright于1937年在其經典著作《ValuationOfProperty》描述到評估任何資產,工廠設備及用于商業或工業目的的無形資產只有三種方法。這三種方法被JamesC.Bonbright劃分為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從那時起,我們曾經修改過這些方法的名字,但是無論我們稱之為收益法還是收益資本化法,其本質是一樣的。同樣的,市場法的另一種叫法,用于房地產評估時,現在稱之為銷售比較法,用于非上市控股企業和整體企業評估時,稱為指標公司對比法。無論我們賦予現代評估方法什么名字,其本質,當我們把這些新方法的外衣被剝離后,它們僅僅是成本,收益和市場法的修改和變形。
對評估方法的選擇,由于各個國家的法規、商業習慣不一樣,會計制度存在著差異,因而其資本市場的環境、投資者的愛好、乃至評價的方法亦不相同。因此我們在評估方法的應用之中,應當根據我國法律法規的要求將國際通用的評估方法靈活地運用于我國的評估實踐,并在實踐中加以完善。
1、成本法的運用
成本法是指在評估一個企業價值時,把這個企業的全部資產按評估時的現時重置資本扣減各項損耗來計算企業價值的方法。成本法評估企業價值,實際上就是在資產清查和審計的基礎上將企業整體資產化整為零,以單項資產的評估為起點,對各項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分別根據各自的特點和使用狀況,用重置資本減去貶值來確定各組成要素資產的個別價值,最后將全部資產進行加和。一個企業的整體價值并不等于企業各單項資產的價值之和,單項資產組合需要組織成本,組合后的資產整體價值還會發生增值。對一個企業的價值評估,主要是對發生了增值的資產整體進行評估,是對其未來服務潛能產生的收益評估。換言之,價值評估應該是對企業內在價值、經濟價值的評估,著眼于未來。而成本法著眼于現在資產的重置價值,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成本法并不是評估企業價值的方法。當然,成本法非常適合每一單項資產的單獨評估,我國目前還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階段,市場經濟不完善,產權交易市場不發達,大量的國有和集體企業要進行改制重組、拍賣兼并,沒有交易活躍的市場作比較,只能對企業實有資產進行客觀的評估。在對國有資產實行全面清產核資、改組改制、理順和明晰產權關系,以及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方面,需要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成本法被大量使用。即使是這樣,這種應用也是一種有選擇的應用。比如,功能性貶值的問題,經濟性貶值的問題,土地的作用及價值問題。
2、收益法的運用
收益法通常又被稱作收益現值法。我們在進行資產評估時有一個重要的方法是收益現值法。收益現值法是指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在未來尚可使用年限內的預期收益,并采用適當的折現率折現成現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運用收益現值法進行資產評估時,是以該資產投入使用后連續獲利為基礎的。另外,投資者投資購買該項資產時,一般要進行可行性分析,其預計的內部回報率只有在超過評估時的折現率時才肯支付相應貨幣額來購買該項資產。因此,運用收益現值法進行資產評估時,應該具備如下前提條件:
其一是被評估對象必須是經營性的資產,能獨立發揮效用,具有連續獲得收益的能力,資產與經營收益之間存在穩定的比例關系。由此可見收益現值法一般只能對整體資產進行評估,對于單臺機器設備無法預計它的未來收益,但有些單項資產如無形資產、房地產等可以預計其未來的收益額,所以也可以用收益現值法。
其二是未來收益值能準確的預計,能用貨幣來表示,經營風險可以預見,能夠量化。
收益法通常被認為比成本法和市場法更適用于企業價值評估,特別是在涉及為企業并購服務時。收購者投資于目標企業是預期能獲取未來收益,但是這種預期的未來收益因具有不確定性而蘊含著風險。收益法為量化影響企業價值的這些關鍵變量提供了路徑。但是,并非所有的企業價值評估均適用收益法。在運用收益法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時,必要的前提是判斷企業是否具有持續的盈利能力且能夠被合理的計量。只有當企業具有持續的盈利能力且能夠被合理的計量且能夠被合理的計量時,運用收益法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才具有意義。
3、市場法的運用
經濟理論和生活常識告訴我們,類似的資產應該有類似的價格,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在一個公開透明的市場上,購買一項資產的價格,不會高于有相同效用的替代品的價格。我們對一個企業的價值進行評估,通過比較市場上相似或相近的可比企業公允交易價格,經過類比分析,適當修正后得到目標企業的價值,這就是市場法。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企業交易市場活躍,人們對企業價值的判斷更信賴于市場的眼光。市場交易的價格更具有說服力,它是被交易企業對于購買者的內在經濟價值,投資者購買了它,說明它能夠為購買者帶來現金流量。而用現金流量折現法計算企業的價值,當這個企業一直虧損時,無法預測其現金流量,但假若這個企業有很大的改造潛力,或其自身存在多年已具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的客戶資源和銷售市場,投資人購買這個企業后進行重整,完全可以使其變為盈利企業,為投資者帶來滾滾財源。所以用市場法可以評估企業的真實內在價值,因基于市場導向,接近現實,故容易為當事各方所接受和理解。但運用市場法評估企業價值需要滿足兩個基本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