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7: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服務貿易外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F832.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4392(2006)07-0062-02
一、服務貿易外匯收支特點
天津市服務貿易外匯收入和外匯支出呈現收支項目比較集中的特點。外匯收入主要集中在運輸、建筑安裝和勞務承包、咨詢三項,5年平均占服務貿易收入的88.39%;外匯支出主要集中在運輸、專有權使用和特許費、咨詢三項,5年平均占服務貿易支出的82.61%。
二、服務貿易管理情況
(一)服務貿易外匯管理現狀
根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國際服務貿易共涉及20大類、150多項;按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統計口徑,服務貿易也分為13大類,即:運輸、建筑安裝和勞務承包、咨詢、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旅游、保險、金融服務、通訊和郵電、廣告宣傳、電影音像、其他商業服務、別處未提及的政府服務。目前,總局對服務貿易的外匯管理規定僅涉及有海運、旅游、無形資產、承包工程等項目內容,對大多數服務貿易項目來說,外匯管理法規不可能涵蓋周全,存在管理上的真空。隨著經濟的發展,還會有新的服務貿易項目出現,管理滯后增加了服務貿易外匯管理的難度。
按照現行外匯管理規定,企業服務貿易項下的付匯大多由銀行依據企業提供的商業單據審核真實性后辦理購付匯手續;對于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服務貿易項目付匯,金額在等值5萬美元(含)以下的憑相關單證到銀行辦理;金額在5萬美元以上的由外匯局進行真實性審核,銀行憑外匯局核準件辦理。
(二)存在問題
1.服務貿易付匯單證真實性審核難度大。隨著服務貿易市場的逐步開放,服務貿易的種類、主體和規模不斷增加,如電子商務,從網上下載的合同、協議,境外發生的產品維修費、促銷費及相關費用等,使交易的真實性難以判斷。而且,服務貿易無形化的特點,即沒有貨物伴隨資金的流動,不能像貿易項下那樣將進出口貨物報關單作為貨物流的憑據,來判斷和審核其應收和應付外匯的真實性。只能聽憑企業提供的書面材料,增加了真實性審核的難度。
2.超限額付匯項目缺少審核依據?,F行外匯管理規定在管理上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外匯局必須設有專人負責此項工作,服務貿易外匯的日常管理陷入對具體的、逐筆的項目審核中;二是由于缺少與付匯企業實際接觸,缺乏對企業經營情況的深入了解,真實性審核困難,審核決定無十分把握。
3.缺乏必要的服務貿易監測手段,無法分辨異常資金的流出流入。首先,外匯統計制度不健全。目前,對服務貿易項下外匯收支的統計分析,只能通過國際收支系統中的相關數據進行,不但缺少境內外匯資金流動部分,而且也很難實現對付匯主體的資金流向的監測。其次,行業主管部門沒有建立共享的數據信息系統。一些行業主管部門基礎數據統計不全,不能正確反映本行業的基礎狀況和發展趨勢;由于各主管部門的管理目標不同,各自的數據信息統計口徑不一,使相同項目的數據在不同管理部門的可比性較差。由于不能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外匯局作為行業管理的下游部門,不便于及時發現、捕捉企業外匯運用中存在的問題,難以形成對付匯主體的有效監管。
三、服務貿易非現場監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服務貿易非現場監管的必要性
近幾年來,服務貿易快速發展,以單證審核和限額控制、對逐筆交易的具體監管和對所有服務貿易項目監管的方式,已不適應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要求。因此,外匯局必須轉變管理思路,從日常對逐筆付匯項目的具體單據的審核中擺脫出來,將管理的重點轉向對付匯主體的重點監管,轉向對服務貿易外匯收支的變化趨勢進行監測。
(二)服務貿易非現場監管的可行性
以天津市服務貿易外匯收支為例:2005年服務貿易收入僅運輸、建筑安裝和勞務承包、咨詢三項收入合計已占服務貿易總收入的94.89%,可見這三項外匯收入的變化對服務貿易外匯總收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樣,通過重點監測運輸、專有權使用和特許費、咨詢三項的變化情況,也可以對整體服務貿易支出流向有一個大體的判斷,但是服務貿易支出比服務貿易收入項目相對分散(三項合計占服務貿易支出85%以上),因此還應關注服務貿易支出驟增驟減項目的變化。按照這樣管理思路,建立服務貿易非現場監管體系即可以對服務貿易外匯收支實行總量監控,又可對收、付匯主體的資金流入、流出情況進行有效監管。
四、建立服務貿易非現場監測體系
(一)服務貿易非現場監測總體目標
依托現有系統的企業服務貿易外匯收支信息和結售匯信息,使其與付匯主體一一對應,運用科技手段進行收付匯指標監測和預警監測,在此基礎上建立服務貿易非現場監測體系。實現服務貿易非現場監測體系的總體目標:即服務貿易由事前監管轉向事后監管;由行為監管轉向主體監管;由全面監管轉向重點監管。
(二)實行服務貿易非現場監管指標管理
為實現服務貿易非現場監管總體目標,服務貿易非現場監管體系中設立監管指標和預警指標,通過監管指標監測某行業、某項目變化及發展趨勢。 通過預警指標發現企業收付匯異常情況,跟蹤調查。
1.監管指標。主要用于對付匯項目的整體監控。如監測服務貿易收付匯累積分別排在前三位的項目;監測各項收付匯累積分別排在前十位的企業等。通過同比、環比、占比等多項指標分析,對驟增、驟減項目進行跟蹤,找出個別收付匯主體的異常情況實施有效監管。
2.預警指標。主要用于對付匯主體的監管。如:設立運輸項下單筆流入、流出分別超過等值50萬美元的指標;設立非運輸項下當天流入、流出累計分別超過等值100萬美元的預警指標;設立同一企業、同一項目連續10天發生收、付匯業務的指標(運輸企業除外)等等。以期發現帶傾向性的收付匯行為,進而對整體收付匯的流向、流量進行判斷。
(一)服務貿易收支基本情況。金融危機結束后,滿洲里市服務貿易發展得到有效恢復,據服務貿易監測系統統計,扣除“其它商業服務”中轉口貿易收支,截至 2011 年 9 月末滿洲里市實現服務貿易跨境收支 1504.26 萬美元,比 2010 年和 2009年分別增長 17%和 23%,服務貿易跨境流動資金規??傮w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其中,服務貿易跨境收入 1402.16 萬美元,同比增長 13%;服務貿易跨境支出 102.10 萬美元,同比增長 69%。但與金融危機前的 2008 年同期相比,服務貿易跨境收支規模仍有較大差距。2011 年服務貿易各項收支除“旅游”受相關因素影響出現的 17%降幅,其它各項均增幅明顯。按交易項目收支額排序,收入部分“建筑、安裝及勞務承包”772.12 萬美元,同比增長11.7%;“運輸”386.8 萬美元,同比增長 60.5%。支出部分“運輸”62.82 萬美元,同比增長 17%“;旅游”11.29 萬美元;增長 104.9%,“保險”7.99 萬美元,增長 519%。
(二)服務貿易收支特點。一是勞務承包收入為滿洲里市服務貿易收入的一大亮點。在對俄貿易中滿洲里市充分利用地緣和最早獲取的勞務資質優勢,組織人員赴俄羅斯進行建筑工程、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土地種植等。2011 年共簽約項目 158 項派出 6800 人,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進而大大促進了滿洲里市服務貿易收入的增加。截至2011 年 9 月末,共計實現服務貿易勞務收入 772萬美元,占同期服務貿易總收入的 55%以上,為滿洲里市服務貿易收入的一大亮點。二是服務貿易產業發展不平衡,新興服務貿易產業比重小。滿洲里市服務貿易產業發展不平衡,服務貿易進出口主要集中于傳統產業,運輸、旅游、建筑安裝及勞務承包和其它商業等, 傳統服務產業在滿洲里服務貿易中占主導地位,而金融、通信和計算機信息服務及體育文化和娛樂服務等項目在本地區服務貿易中的比重相對較小。三是服務貿易項下結匯遠高于售匯,順差明顯。2011 年,滿洲里市服務貿易項下結匯活躍程度明顯提高,結匯額從2009 年的 1212 萬美元,增長到 2011 年的1402萬美元,增幅達 16%。“建筑安裝及勞務”、“運輸”結匯是支撐本地服務貿易項下結匯的主要力量,其增長幅度也最為顯著。同結匯方面相比,服務貿易項下售匯略顯增長乏力,總是保持低位徘徊的態勢。并且“運輸”售匯貢獻率最大,占59%,服務貿易售匯雖與 2009 年和 2010 年相比分別增長 911.8%和 68.7%,但由于發生額基數小,即使增長率再高,增幅也并不明顯,結匯穩步增長和售匯增幅乏力導致 2011 年的服務貿易整體呈現順差格局。
二、服務貿易收支因素分析
目前滿洲里市服務貿易收支雖然呈現較好的增長勢頭但卻極易受到國際金融形勢及交易國家政策因素的影響,例如在“旅游”方面,2011 年 9月在國際股市大幅下跌以及石油價格下挫的影響,導致俄羅斯盧布價格跌至兩年來最低點,俄羅斯入境游客大幅度減少,旅游收入也減少到近年來的新低,截至3季度末旅游收入 243.2 萬美元,與金融危機期間 2010 年相比下降 17.3%?!敖ㄔO安裝和勞務承包”方面,2008 年末發生的金融危機使得與中方建筑企業合作的俄羅斯伙伴資金鏈斷裂,導致工程款無法按合同約定履行結算,境外工程大部分停工,工人工資無法保證,導致工程款收入減少,據統計金融危機期間的2009年和 2010 年滿洲里市“建筑安裝及勞務工程”收入與危機前的 2008 年相比分別減少 160%和185%。在“運輸”方面,由于俄羅斯民族反復無常特性以及對出口資源的掌控權,使得中方進口企業經常受制于人,俄方曾多次提高各類商品的價格和關稅,同時俄羅斯為促進本國就業減少初級產品(例如:原木)的出口,增加成品和半成品的出口,這導致貨物貿易減少的同時,也會影響到服務貿易運費的增長,同時也會使在境外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項目受到限制,勞務工程款收入有可能萎縮。
三、服務貿易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貿易真實性難以把握,可能成為異常資金流動渠道。由于服務貿易所涉及的交易性質紛繁復雜,其對應的交易編碼亦是多種多樣,導致服務貿易交易的真實性審核難度較大?,F行的政策法規對服務貿易交易的真實性審核并未設定標準的流程,各外匯指定銀行在具體的單證真實性審核操作中缺少相關的政策依據和有效手段,只能審核表面真實性,無法有效判斷服務貿易的實質真實性。
(二)服務貿易統計口徑不一,影響服務貿易形勢分析研判。由于服務貿易具備多樣化、復雜化和“無形化”特點,在服務貿易不斷發展且無法把握其真實性的背景下,需要不斷加大對服務貿易形勢變化的分析研判力度,準確掌握服務貿易項下跨境資金流動形態及變化情況,防范異常資金借道流動。目前服務貿易數據的統計口徑不一,國際收支金融系統與外匯賬戶系統中對服務貿易涵蓋的范圍不同,對一筆交易是否為服務貿易的認定標準各異,導致無法綜合比對多個系統數據,影響了服務貿易形勢分析和研判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客觀性。
(三)服務貿易監測體系尚不完善,難以實現有效預警。一是統計數據不完整。如一般統計分析功能報表未將個人服務貿易相關數據統計在內,查詢服務貿易收支明細仍需要使用金宏系統,增加了數據統計分析工作量。二是涉及個人項下各項功能不能使用。服務貿易非現場監管系統對個人主體在系統中雖然設置了相關功能,如預警值設置下設置個人主體項目和數據查詢下設置個人交易情況查詢項目,點擊使用時系統均沒有反映,沒有真正實現交對服務貿易數據全面的統計分析和監測預警,不利于服務貿易非現場監管工作的開展。
(四)缺少信息交流和合作機制,外匯局難以有效開展監測。《國家外匯管理局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提交稅務證明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從 2009 年 1 月 1 日起,服務貿易項下,按照政策規定,在 3 萬美元以上的對外支付就要提供稅務證明,但在政策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個人或企業獲取相關稅務證明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服務貿易外匯管理便利化的發展。另外,由于如果存在企業為規避此規定,分拆成多筆3萬美元以下的金額對外支付而逃避納稅,外匯局即使通過監測企業分拆發現這些異常信息,也很難對這種分拆行為進行核實。
(五)服務貿易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政策缺位。服務貿易管理一直采取鼓勵流入限制流出的政策,各項法規都是對圍繞流出管理制訂的,對流入管理基本是空白,銀行在操作中一般根據《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和第十條辦理,在對收入的外匯是否屬于第六條規定的項目,完全取決于客戶的申報和客戶經營范圍。因此,服務貿易外匯收入可以很方便地從銀行流入,辦理入賬或結匯,如有資本項目外匯以服務貿易名義流入結匯也不會遇到什么阻力,監管流于形式。
(六)其它方面問題。勞務工程款收匯大部分仍通過個人渠道匯回,未能統計到建筑安裝和勞務工程項下。目前仍有大部分旅游款是通過個人攜入,通過銀行結算較少,旅游企業與俄羅斯簽訂協議在結算方面較為被動,探討本幣結算推廣的可行性。
四、對服務貿易外匯管理的建議
(一)提高系統的相關功能。提高系統接口導入數據的頻率,完善升級系統相關功能,從而使服務貿易非現場監管系統成為一個全面、高效的服務貿易外匯數據信息監測平臺。
(二)完善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政策。將服務貿易有關的法規、辦法及實施細則等規定加以梳理、整合,增強法規的系統性和合理性,制定出臺統一的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法規。另外,可根據服務貿易憑證真實性審核難的特點,補充制定對特定服務貿易的外匯管理政策,進一步明確細化對服務貿易外匯收入的審核材料和操作流程,提高法規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性。
(三)加強服務貿易培訓力度。近年來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工作一直沒有開展系統有效的培訓,應通過采取集中統一培訓的方式,提高統計分析人員的統計分析和監測預警能力,從而使業務人員共同發展,以適應將來服務貿易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無形貿易外匯儲備發展思路
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經濟影響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截至2006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到9411億美元,從而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數量最大的國家。我國政府掌握外匯資源主要有三種形式:外匯儲備(包括貨幣儲備和外匯債權儲備)、戰略物資儲備及能力儲備。外匯儲備是中央銀行的外匯資產,主要目的是應對國際收支的短期波動,保障進口支付能力。對于貨幣完全可兌換且本幣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發達國家,如美國,通常并不需要保持外匯儲備;而日本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目的在于維持被低估的日元匯率。
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對于提高資金利用率至關重要。按國際經驗,一般保有相當于3-4個月進口支付能力的外匯儲備即可。目前,我國平均月進口額為550億到600億美元,如考慮到我國進口中約40%是加工貿易進口,5%左右為外商投資企業的設備與物品進口(由流入外資支付)以及我國國際收支在貿易項目和資本項目下持續保持順差的前景,則我國需要保有的合理外匯儲備不應高于2000億美元。雖然近年一些投機性資金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進入我國境內,外匯儲備還應考慮投機性資金外流時可能導致的沖擊,如按1000億美元計算,我國目前比較合理的外匯儲備水平應該在3000億美元左右。
我國是一個處于經濟高速增長和體制轉軌時期的發展中大國。外匯儲備充足,有利于增強國際清償能力,維護國家和企業的對外信譽;有利于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降低經濟轉軌的不確定性;有利于應對突發事件,防范金融風險。但是,外匯儲備持續較快增長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制約貨幣政策操作、管理風險高、激化國際經貿摩擦等。
影響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因素
根據表1,貿易順差、外商直接投資和游錢涌入構成了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這些因素又可歸結為我國長期以來注意吸引外資、鼓勵出口政策和外匯管理“寬進嚴出”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也是我國在改革開放中迅速地融入了全球化過程的結果之一。
導致貿易順差擴大的原因較為復雜。一方面,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著眼點在于鼓勵出口。隨著我國開放度的加大,政府通過增加對進出口企業的融資、信貸擔?;蛱峁┻M出口信貸,從而增加了對企業經濟行為的各種保險;改善企業到海外投資的管理制度等,擴大出口創匯,導致貿易順差持續增長;另一方面,近年來,全球化下跨國外包與供應鏈重組的發展趨勢加速,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把勞動成本密集型生產和服務,外包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轉而創造更高檔次的產品或服務,以期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出口優勢,導致貿易不平衡在這一階段不斷擴大。在我國成為“世界的工廠”這一新的國際分工體系下,貿易順差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改變的,因而由貿易順差導致外匯儲備增長也可能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我國在2004年的金融與資本項目順差造成外匯儲備增長達到了1110.6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是由外商直接投資引起的。在正常情況下,FDI不會導致外匯儲備增加。然而,我國的FDI卻成了外匯儲備增加的一個源頭。這說明,我國引進外資只是單純的資金流入,真實資源的引進較少。因此,與其說我們通過引進外資達到了引進技術和克服國內資源約束的目的,倒不如說是外商們在我國各種優惠政策的鼓勵下,將它們的外幣資產換成了人民幣,然后再用人民幣購買中國廉價的勞動力、購買受到政府控制且遠遠低于市場均衡價格的各種稀缺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外資進入實際上是加劇了中國資源短缺。這顯然與我們利用外資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不僅如此,外商直接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與外國之間的貿易摩擦。近年來,外資企業成為出口最強的動力。2005年,外資企業的出口額達到了4442.1億美元,較2004年增長了31.2%,遠遠高于全國28.4%的出口增長率。相應地,2005年我國外資企業的貿易順差為567億美元,占1024億美元總貿易順差的55.37%。但是,一些發達國家只看到了大量的我國進口,根本看不到我國貿易順差的這一結構問題。
外匯管理寬進嚴出。從體制上來分析,1994年我國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和匯率制度之后,外匯儲備增長便有了體制基礎。在強制結售匯制下,企業出口所得的外匯收入要全部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外匯指定銀行又要如數賣給中央銀行。因此,強制結售匯制成了中國官方外匯儲備迅速增加的一個體制性原因。但是,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加在根本上講是我國國際收支失衡的結果。就個人而言,從國外帶回多少外匯一般很少限制,但出國時,帶多少外匯則管理嚴格。
發展無形貿易是我國外匯儲備未來發展的新思路
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受經常項目順差與資本往來項目順差雙重影響。在經常項目中,主要有對外貿易、非貿易往來(包括貨運、港口供應和服務、旅游和投資等)和無償轉讓。對外貿易上,1994年以后,我國一直保持順差,特別是1997年順差的增幅近230%;非貿易往來1993年之后由此前的順差轉為逆差,且每年的數額有所增加;無償轉讓的內容主要有與國際組織往來,無償援助和捐款、僑匯及居民其他收入等,其值一直表現為順差,且數額相對較小。因此,我國經常項目順差的主要原因是對外貿易順差。
在資本往來項目中,主要有長期資本往來(包括直接投資,股票債券和各種中長期借貸款)和短期資本往來(包括短期貸款、延期收付款等)。近10年來,我國資本往來項目一直保持較大的順差增幅,其措施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資和舉借外債。與經常項目順差相比,資本往來項目的順差占了絕大比重,已成為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增長最主要的原因。
由此可見,通過發展無形貿易來調整經常項目順差與資本往來項目順差,已經成為我國抑制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重要對策之一。而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構成了無形貿易的主體,前者主要指跨越國境的服務和消費以及生產要素的跨越國境移動;后者主要指技術的有償轉讓。大力發展無形貿易是我國經濟和外貿發展的重要任務,要加強政策協調和指導,加快無形貿易國際化進程,支持國內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特別是鼓勵有優勢的無形貿易出口,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疏理現行的政策和規定,逐步取消不利于企業“走出去”的規定,在融資政策、外匯管理制度、人員派出、審批程序等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與措施,并加強政府為企業服務的功能。筆者認為,應從如下方面做起:加快立法,促進對外投資;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制定對外投資整體戰略。實施“走出去”戰略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直接涉及我國企業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直接影響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關系的發展,并關系到我國在全球事務中的作用。實施“走出去”戰略,需要有整體的戰略:政府部門需提供切實可行的政策支持;積極發揮貿易投資促進機構的作用,完善信息和人才培訓服務;積極培育我國具有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參考文獻:
一、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狀況及特點
服務外包1[1]是指機構將原本由內部完成的非核心業務剝離出來外包給外部專業服務提供商,并能借助信息技術和現代通信手段進行交付的經濟活動,主要包括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技術性知識流程外包(KPO)。
近年來,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接包合同簽約額2[2]由2009年的120.7億美元發展到了2012年的608.4億美元,增長了4倍,接包合同執行額由2009年的93.7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524.3億美元,增幅460%。
(一)產業規模繼續擴大。2012年,我國服務外包合同簽約額608.4億美元,同比增長36.97%,接包合同執行額524.3億美元,同比增長60%。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簽約額442.9億美元,同比增長364.9%,執行額369.6億美元,同比增長42.63%。
(二)企業執行集中度高。截止2012年底,全國服務外包企業27780家,比2011年增加了6460家,其中有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執行的企業7510家。離岸執行額在500萬美元以上的服務外包企業1180家,離岸執行額共307.5億美元,占全國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的83.19%;離岸執行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720家,離岸執行額275億美元,占全國總額的74.4%
(三)產業結構趨于優化。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機構趨于優化,技術性知識流程外包占比提高。2012年我國離岸服務外包合同中,信息技術外包合同接包金額為25.08億美元,占總執行金額的67.87%,業務流程外包合同接包執行金額占6.14%,技術性知識流程外包合同接包執行金額占25.99%。
(四)離岸市場集聚度高。我國服務外包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歐洲、香港等地,其中美國是最主要的市場。2012年全國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中,來自美國的合同執行額141.6億美元,占比38.3%;來自日本的占比11.41%;來自香港的占比7.52%。
二、服務外包企業資金運作與外匯收支特點
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外匯收支有兩類國際收支申報:一是申報為貨物貿易項下,合同按貿易出口模式執行;二是申報在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咨詢服務等服務貿易項下,合同按現有服務貿易管理方式執行。
(一)通過服務項下輸出收匯。以該種方式收匯的企業主要是從事ITO方面的外包服務,如軟件設計服務外包。這些企業主要向發包商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技術的服務,包括系統操作服務(如醫療數據的處理及整合)、 系統應用服務(如信息工程及流程設計)、基礎技術服務(如承接軟件開發設計),通過將設計產品電郵給發包方的方式交付,以計算機、咨詢等項目收匯。
(二)通過成品報關出口收匯。以該種方式收匯的企業以從事KPO 方面的外包服務企業為主,也有部分ITO方面的企業,集中在嵌入式產品研發、醫藥研發、工業設計等領域。如某著名軟件公司軟件出口有兩種方式,一是軟件集成在硬件上報關出口;另一種是純軟件產品,通過“簽訂軟件開發合同――商務廳軟件出口合同備案――取得軟件出口證書――將軟件光盤、密鑰交海關”的流程報關出口。兩種方式最后均通過貨物貿易項下收匯。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外匯管理政策不夠系統。目前,外匯局沒有系統的政策法規來規范服務外包外匯管理行為,相關的外匯管理政策均零散地存在于一些對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項下的制度、法規中,最近的一個文件為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的《關于金融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時間較早,且沒有實施細則,可操作性不強,跟不上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的步伐。
(二)外匯統計監測不夠準確。目前,外匯管理部門沒有專門統計服務外包數據的系統,相關的統計數據需要來自于商務部門的《軟件出口與服務外包合同登記管理系統》。服務外包業務的國際收支申報存在申報不準確或漏報的可能性。對于服務外包項下ITO模式可以根據是否在海關報關出口選擇申報在貨物貿易或者與計算機有關的服務項目上。KPO模式根據理解一般申報在服務貿易-咨詢類的科目下,而BPO模式下的業務種類細分較其他兩者更多,統計方面也更難界定。部分KPO 項目,外包企業為享受出口優惠政策往往采取貨物形式報關的模式,將外包費用包含在出口報關單價內,從而改變了外包業務的服務貿易性質,使得外包數據與貨物貿易出口數據重疊,區分難度較大。
(三)差旅費現鈔提取手續繁瑣。從事服務外包企業通常與境外發包企業聯系密切,且在合約執行初期需要頻繁出境培訓或考察,按照現行外匯管理政策,企業從外匯賬戶中提取超過等值1萬美元現鈔要經過外匯局核準,部分企業為避免繁瑣的審批手續,選擇由員工直接從個人賬戶提?。ㄈ缃o員工發放補貼后由其自行購匯作為差旅費),形成了監管的漏洞。
(四)集團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無法實現。目前,服務外包企業不斷做強做大,公司集團化經營趨勢越來越明顯,因此對企業集團實行本外幣收付集中管理的需求有所加強。在集團公司內部進行資金劃轉,調劑外匯余缺,有利于提高集團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但現行資金集中管理政策規定對企業收支規模等要求較高,而我國中小企業較多,企業規模難以達到政策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集團的資金運作。
(五)境內外母子公司間資金劃撥手續繁瑣。服務外包企業多為外商投資企業,母子公司間利潤匯出、外債使用等資金往來較為頻繁,而目前,利潤匯出需先到稅務部門辦理代繳稅手續,外債又有規模、期限等限制,母子公司間資金調撥手續較為繁瑣。
四、政策建議
(一)建立服務外包外匯管理專項政策。為進一步完善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推進服務貿易便利化,建議外匯管理部門在整合現有的相關外匯管理政策的基礎上,研究出臺支持服務外包發展的專項政策和實施細則,形成專門的、系統的法規,在服務外包收結匯、提取現鈔、集團公司外匯資金劃轉、存放境外等方面制定相應的便利化措施。如對服務外包企業離岸外包業務收支實行專戶管理,允許企業憑合同收結匯;對軟件報關出口收匯不納入貨物貿易總量核查,在監測系統中按標識企業管理;對服務外包企業提取現鈔實行事后備案制,由銀行按月向外匯局報送逐筆提鈔信息。
(二)完善服務外包收支統計。根據ITO、BPO、KPO等不同模式及其相應的業務細分編制相應的申報指南,指導申報主體按照業務特點進行準確申報,提高國際收支統計的準確性。如:ITO中的軟件外匯收入,按報關與否分別申報為一般貿易項下和計算機項下;BPO中外匯收入申報在咨詢服務項下;KPO中知識產權研究收入申報在咨詢項下,醫藥和生物技術研發和測試、產品技術研發、工業設計收入等申報在技術服務項下,動漫及網頁設計研發收入申報在計算機項下;等。
(三)放寬資金集中管理和存放境外要求。放寬集團企業資金集中管理的要求,鼓勵經營服務外包業務的集團企業集中運作集團外匯資金,合理調配成員公司間的資金需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允許服務外包企業外匯資金存放境外,簡化存放境外資金資本項下用途支出的核準手續,推動服務外包企業走出去。
(四)簡化資本項下相關政策。適當簡化服務外包企業母子公司間資本項下資金跨境調動審批手續,對服務外包企業資本項下跨境資金流動實行年度規??刂?,企業實行備案制,外匯局根據企業注冊資金、投資規模、企業上年度離岸業務經營規模等核定年度額度,額度內資金跨境流動不再實行逐筆核準,外匯局對企業跨境收支數據實行非現場監測。
(五)加強與商務部門的溝通協作。商務部門作為服務外包的主管部門,其內部系統有服務外包企業的注冊登記,合同額等各方面信息。應該盡快建立與商務部門的數據交換機制,由商務部門提供所轄服務外包企業的基本信息、發展情況等,由外匯局提供服務外包企業的外匯收支情況,共同推動服務外包產業離岸業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定義引自《商務部關于申請繼續執行〈服務外包統計報表制度〉的函》(商服貿函〔2012〕35號)
關鍵詞:地方經濟發展;外向型經濟;服務貿易
中圖分類號:F830.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4392(2007)06-00057-03
近年來,全球產業分工正逐步由制造業轉向服務業。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服務貿易外匯收支規模持續擴大,年均增幅16.8%。自2003年起,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九大服務貿易國和最大的服務貿易發展中國家。因此,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到2010年服務貿易總額達到4000億美元的發展目標。作為進出口貿易居全國第10位貿易大省的河北,應正視當前服務貿易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現有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服務貿易,進一步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一、三大特色行業支撐河北省服務貿易的發展
2006年全省服務貿易收支總額達到12.1億美元,是2001年的2.9倍,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56.7%。分析全省服務貿易主要構成,有三大特色產業支撐了河北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
――特色服務貿易之一:港口服務及運輸業
2006年,全省港口及運輸業收入外匯26221萬美元,占全部服務貿易行業外匯收入總額的37.7%,集中分布在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個臨港城市。唐山市自1992年京唐港建成正式投入運營以來,特別是1998年以后,港品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吞吐量連續多年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高位攀升。鋼鐵行業作為唐山市的支柱產業,在經歷了國家宏觀調控后,大型鋼鐵集團得到了快速發展,進口鐵礦石、礦粉及機械設備用匯大量增加。
――特色服務貿易之二:對外承包工程及勞務輸出
對外承包工程及勞務輸出是河北省服務貿易領域里的又一主力軍。2006年,全省對外承包工程及勞務外匯收入7984萬美元,占全部服務貿易外匯收入的12%,主要集中在保定的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唐山中材建設有限公司、滄州華北石油管理局等幾家重點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及衡水的勞務輸出。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到2006年已在蘇丹、哈薩克斯坦、利比亞、阿聯酋等國家承接大型承包工程項目21個,施工區域覆蓋全球四大洲,綜合實力已居全國首位,世界前三強。
――特色服務貿易之三:旅游業
河北省具有較豐富的旅游資源,具有代表性如承德避暑山莊、秦皇島海濱度假以及近年新開發的張家口滑雪旅游業。2006年,全省旅游業外匯收入5527萬美元,占全部服務貿易外匯收入的8%。承德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境外游客逐年增多。張家口崇禮縣屬于內蒙古高原到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年累計積雪厚度達1米左右,年積雪時間長達150天,滑雪期每年可達120天左右,是中國最理想的滑雪和競賽區域之一。此外,位于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和易縣清西陵,作為保護最為完整的皇家陵寢,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保護遺產后,近年來,接待國內外游客人數快速增加,已經成為河北省重要的旅游資源之一。
二、河北省服務貿易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的五個表現
“十五”期間,服務貿易13個項目中,全省雖有10個項目的外匯收入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總體發展水平偏低,反映出全省服務貿易整體對外競爭力不強。全省服務貿易收支呈現以下特點:
(一)服務貿易總體規模較小
與上海、廣東、浙江等發達地區服務貿易的發展存在較大差距。與上海相比較,上海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已達到50%左右,2004年上海市的服務貿易總額高達260億美元,居全國首位,是河北省的45倍。
(二)服務貿易收支占經常項目收支總額的比重較低
在“十五”期間及2006年,河北省的服務貿易外匯收支占整個經常項目外匯收支總額的比重分別為3.68%、3.57%、3.81%、4.22%、4.67%、6.33%,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但全省服務貿易發展相對滯后,服務貿易外匯收支占經常項目外匯收支的比重,與全國9%的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三)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占主導地位
河北省服務貿易結構單一,港口服務及運輸業一直占據服務貿易的最突出位置,近三年來所占比重均超過50%。從項目構成看,服務貿易外匯收入主要集中于運輸、其它商業服務、勞務承包等項目,支出集中于運輸、其它商業服務、勞務承包等項目,支出集中于運輸、其它商業服務、咨詢等項目。2006年上述項目的收支分別占全省的95.7%和88.8%。說明傳統服務業是河北省服務貿易收入的支柱,而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保險、咨詢、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等現代服務貿易領域,仍是河北省的薄弱環節,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四)服務貿易地區發展不平衡
從地區分布情況看,河北省的服務貿易外匯收支主要集中在秦皇島、廊坊、唐山、保定和石家莊等地區,2006年上述地區的收入和支出分別占全省的95%和87%。
(五)服務貿易外匯收支結構不盡合理
從河北省情況來看,除2005年以外,“十五”期間,河北省服務貿易每年的外匯收支均為逆差。主要由于河北省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咨詢等項目收入極小,而支出相對較大,如逆差最大的2004年,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收入10萬美元,而支出1897萬美元;咨詢費收入189萬美元,支出2724萬美元。
三、四大因素制約著河北省服務貿易的發展
盡管“十五”期間我省的服務貿易取得了較大發展,但是從當前國際收支狀況看,還存在著四個方面的缺陷,制約著我省服務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一)認識上存在誤區
長期以來,受傳統思想理念的影響,服務業被看作是一個純粹的消費過程,人們普遍認為服務業不直接創造價值,忽視其產業功能,造成了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滯后于我國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的局面。從而從國際貿易發展趨勢看,服務貿易越來越從商品貿易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發展的行業。從1980年到2005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從3650億美元擴大到24147億美元,25年間增長了5.7倍,占世界貿易出口的比重從1/7增長到近1/5。
(二)服務貿易對外開放不夠
大部分服務領域主要以國有成份為主,政府壟斷經營嚴重,市場準入限制多,如銀行、保險、電信、民航、鐵路、教育衛生、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其他一些行業對非國有經濟和外資也沒有完全開放。對服務業的長期壟斷經營,影響了服務業對國內民間資本的開放,限制了服務業的發展,使服務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強。由于缺少必要的市場競爭,影響了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和制度的引進,延緩了服務產業的發展速度。
(三)政府扶持不到位
發展服務貿易越來越為各國關注的焦點,世界各國紛紛制定加快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一些國家和地區成立了專門機構對本國服務貿易加以管理和促進,上海有國際服務貿易協會等行業組織規范、協調服務貿易的發展,對促進上海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保持上海在全國的領先地位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而河北省在這方面還很欠缺,目前河北省對國際服務貿易的管理和協調主要由商務部門負責,按照《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要求,這種管理體制存在諸多缺陷。比如服務業各有關職能部門職責分工不明確,商務部門存在多頭和交叉管理的問題,缺乏統一規劃,易形成行業壟斷等。
(四)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我國尚沒有制定一個全面、完整的服務貿易發展戰略,目前和手段都不明確。近年來,我國加快了服務貿易立法步伐,頒布了一批涉及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法律法規,但一些規定與國際貿易規劃存在一定差距。如現行的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法規體現了重流出、輕流入的管理思路,與國際貿易均衡管理存在一定差距,這些都是阻礙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河北省目前仍有支持軟件出口等服務貿易發展的零星文件,尚未形成支持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服務貿易發展缺乏有力的政府支持和法律保證。各行業的行業標準有待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和行業監管辦法還需規范。
四、大力發展特色服務貿易,促進河北省外向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四項舉措
世界經濟結構加快向服務業傾斜,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發揮好“渤三角”中心地帶的優勢,實現貿易增長方式的轉型,促進河北省外向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發展境外勞務承包工程
境外工程承包,既能帶動大量勞務輸出和技術輸出,獲得非貿易外匯收入,又能帶動有形產品的出口。抓住國家鼓勵“走出去”戰略的大好機會,大力發展境外勞務承包工程業務,一方面,政府部門要積極利用國際友好城市關系及出國訪問考察等機會積極為企業承攬工程項目;另一方面,政府各職能管理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提高管理效率,簡化管理手續,便利企業的經營,為河北省對外勞務承包工程項目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積極開發旅游資源和旅游品種,大力發展旅游業
河北省擁有承德避暑山莊、秦皇島海濱度假、張家口滑雪旅游、清皇陵以及西柏坡、故居等紅色旅游等雄厚的旅游資源。充發利用這些旅游資源不僅要在硬件上加大資金投入,而且還要大力在組建國際旅行社等軟件環境上下功夫。因此,大力發展旅游軟環境,一是要積極組建一批具有接待入境旅游團組資格的國際旅行社,加強與境外旅行社的業務聯系。同時,還要注重對河北省旅游資源的開發、保護及推介宣傳,著力發展旅游特色產品,提升旅游服務檔次,更好地促進河北省旅游產業的全面發展。
(三)充分利用港口資源,大力發展港口運輸服務
河北省擁有秦皇島港、黃驊港、唐山京唐港及曹妃甸大港等多處港口資源。特別是正在建設中的唐山曹妃甸港,建成后將成為我國北方的第一深水港,成為河北省服務貿易新的增長點。但除河北省港口硬件建設外,發展港口運輸服務貿易,還存在著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河北省的海運行業基礎薄弱,僅有河北遠洋公司一家獨秀,尚未形成相互競爭的航運市場。這與河北省充足的港口資源和對外貿易大省地位不相適應。此外,河北省的海運輔助行業缺乏行業管理。2003年起,市場準入的進一步放開使船代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增加,惡性競爭造成外匯費收入急劇減少。因此,有計劃地適當組建幾家大型海運企業,并加強海運相關輔助行業管理,是當前進一步發展港口運輸服務業應采取的措施。
外匯儲備不是財政收入
無論是在“銀行概覽”和“貨幣概覽”中,還是在“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和“國際收支表”中,外匯儲備都是作為資產(國外凈資產或儲備資產)計入的,于是,在實施強制結售匯的我國,當大部分外匯儲備為官方儲備時,很多人都認為,外匯儲備與財政收入一樣,是政府資產或者國家資產,自然可以作為政府收入來使用。事實上,用外匯儲備充實國有銀行的資本金,就是按照這種觀點進行的一種操作。然而,外匯儲備和財政收入在性質上有著很大的差異。
財政收入主要來自企業和居民交納的稅款,是政府提供服務的報酬,因而構成政府收入或者政府資產,而外匯是企業和個人從事對外經濟活動的所得,在強制結售匯條件下,企業必須把所得外匯賣給指定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在外匯市場上將超過頭寸限額的外匯賣給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在取得外匯的同時,要增加相應數量的本幣發行??梢哉f,央行是通過增加貨幣發行從企業和個人手中取得(購買)的,因而外匯儲備成為央行的資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官方外匯儲備表面上是一種鑄幣稅,似乎可以構成政府收入。然而,鑄幣稅通常是指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貨幣發行,而過多的貨幣發行遲早會帶來通貨膨脹,因而,超經濟發行的貨幣被稱作通貨膨脹稅。這實際上是對老百姓的一種掠奪。外匯儲備就具有這樣的性質,區別在于通貨膨脹是直接的和公開的,外匯儲備是間接的和隱蔽的。
可見,外匯儲備與財政收入不同,財政收入是真實的政府收入,外匯儲備不僅不是政府收入,而且是央行對老百姓的負債,在銀行的賬戶體系中,一方面記作資產,另一方面必然有與其相對應的負債項目存在。自從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講了“誰要使用外匯儲備都得拿錢來買”以后,這一點似乎有了一點認識,否則,財政部也不會發債購買,但在上述的部門爭奪中仍然可以看出,人們并沒有意識到其中的風險,或者說,其中的風險并不由各部門承擔,因而,大家才來爭食這塊“唐僧肉”。
反思外儲的投資
有人把中國與日本相比,認為中國的外匯儲備與日本不同,因為日本政府有大量國外債權,而中國卻借了不少外債,據此斷言,中國的外匯儲備并不多,其實,更為重要的區別和判斷依據在于,日本外匯儲備的巨大規模和不斷增長是市場交易的產物,而中國由于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再加上,央行是外匯市場上的最大買家,其外匯儲備的巨大規模和不斷增長,則是央行管制的結果。如果再考慮到中日兩國國情、國力、發展水平、體制結構的不同,以及外匯儲備本身來源、結構和使用效率的差異,巨大的儲備規模在日本也許不是個問題,而在中國則成為經濟內外失衡的集中表現。
隨著外匯儲備的持續積累,引起了內外經濟失衡等一系列嚴重問題,于是,有人又把多余的外匯儲備當作不良資產,急急忙忙地要加以處理,目前的一些做法中不能說沒有這種想法的印記和痕跡。其實大謬。所謂不良資產,在實體經濟中表現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在貨幣經濟中表現為金融機構的無法清償的呆滯資金。外匯儲備是一種尚未使用或者低效使用的重要資源,不僅具有很好的流動性,而且具有較大的盈利性,關鍵在于如何安排和如何使用。怎么能與不良資產劃上等號呢?外匯儲備過多,帶來了很多問題,應當認真對待,但絕不是可以隨意扔掉的包袱,怎么能當作不良資產來處理呢?
把一部分外匯儲備拿來投資是一個重要選擇,但也必須慎重從事。提出“走出去”的方針是對的,但一開始不可能是大規模的,否則會造成巨大損失;對外投資的主體和方式也必須有所選擇,否則,還會重蹈覆轍。君不見,中航油在新加坡的石油生意虧大發了,五礦公司的銅交易也是賠本買賣。為什么國有壟斷大公司的海外投資很多都不成功,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反思?究竟是制度問題還是能力問題,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但是何主何從,總該心里明白;一次失誤尚有情可原,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就不得不改弦更張,另作他圖。我們有這種考慮和準備嗎?
治本之策在減少外儲供給
外匯儲備持續積累,當然要擴大其使用渠道,不過,應當有一個通盤的考慮和總體的安排。需要指出的是,擴大外匯需求是一個方面,是解決“流”的問題,而不能解決“源”的問題,減少供給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只有標本兼治、源流相濟,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不過,還得從長計議,目前的問題也非短期所致,而是鼓勵發展外向型經濟政策長期實施的必然結果,其解決也非一日之功。如果我們把可貿易品部門(以制造業為代表)和非貿易品部門(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發展作一比較,其問題就不難明白。
改革開放以前,在優先發展重工業以及重生產、輕消費的計劃方針下,服務業長期受擠,嚴重落后,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其發展有所加快,但落后狀態至今尚未、也無法根本改變。盡管中國經濟普查修正了以前的統計數據,服務業的比重有了提高,但到200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是40.67%,2005年下降到40.26%。而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2004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只占35%,同年,印度和低收入國家占52%,中等收入國家占56%。中國的服務貿易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其主要表現是,服務貿易集中于傳統服務部門,運輸出口服務的迅速增長就是證明,而全球服務貿易增長最快的卻是金融、保險、咨詢、電信等技術和知識密集行業。從1982-2005年,中國的服務貿易年平均增長15.9%,明顯低于同期貨物貿易的增長率,服務貿易出口額在全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以下,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服務貿易長期逆差,2006年上半年的逆差就達56.9億美元。
抓源頭 蓄勢籌謀求發展
搶抓“外源”。張店農商銀行加強與外經貿局、外管局和海關部門的溝通,建立客戶資源信息網絡,掌握全市進出口企業情況。指定專人負責客戶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形成一套涵蓋轄內200多家從事進出口貿易企業名錄簿,詳細記錄了企業進出口量、地址和聯系電話,并以企業注冊地為依據進行區域劃分,編制成冊后發至各支行,作為國際業務的營銷重點。
牢抓“內源”。一是通過優化外匯信貸審批流程,以操作靈活、手續便利、速度快捷等優勢,因勢利導,趨長避短;通過貿易融資積極拓展信用證業務,挖掘拓展外匯業務的增長點,特別是貿易融資拉動信用證結算量增長明顯上升,取得顯著成效。二是創新培訓方式,提升員工業務素質。根據各支行外匯業務進程、客戶特點等不同,分別制定側重點不同的培訓方案,采取“一對一”小課輔導方式,實現了溝通方便、解決困難、加強經驗交流的效果。三是專門整理出一套外匯業務學習資料發放全行,包括外匯賬戶開立、進出口結算產品、貿易融資產品等“業務明白紙”、每種貿易融資產品的風險點知識、2012年全市進出口企業海關報關數據參照表等,從而增強了全行營銷隊伍對系統性、行業性優質單位客戶的營銷能力。
重激勵 聯動營銷創高效
(一)納入經營目標考核體系
建立全年營銷考核機制,將外匯業務納入全行業務經營綜合考核體系,制定和健全外匯業務專項獎罰辦法,始終將外匯業務考核分值高于省聯社外匯業務考核所占分值,充分調動全行上下的積極性。分季度制定《外匯業務競賽活動實施辦法》,將對公外匯結算客戶數量和國際業務結算量作為競賽活動的重點,明確獎勵辦法,利用考核機制的激勵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全行開展外匯業務的合力。
(二)加強營銷工作
對在本行開立賬戶的,摸清國際業務占比及其他業務辦理情況;對在他行開戶的,重點了解客戶需求的產品、服務及有關優惠政策,綜合分析后采取上門服務、技術支持、業務指導等措施,有的放矢地開拓國際業務市場。
(三)加強部門聯動和產品聯動
各支行與國際業務部、公司業務部、信貸管理部等部門緊密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支行開拓營銷,國際業務部服務指導,信貸管理部推動”的三位一體營銷格局,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從客戶介入到產品營銷再到業務操作,實現了資料整理、信貸審查、申請規模、資金運用的“一條龍”服務,各個環節有條不紊、高效快捷,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客戶外匯業務需求。
勇創新 多策并舉提升實力
一是相繼推出并完善了進出口押匯、打包貸款、人民幣押匯、發票融資、福費廷等一系列貿易融資品種,通過融資手段帶動國際結算業務增長。
二是針對國際業務時效性強、業務量大、筆數繁多的特點,在全省率先推出“貿易融資授信額度管理模式”??蛻艨梢栽谝欢ㄆ谙迌榷啻窝h使用授信額度,流程簡單,操作方便,利于穩定和營銷優質客戶。
三是針對客戶群體不斷擴大,業務需求向多元、新型、縱深發展趨勢,適時研發了新型貿易融資業務品種—訂單融資、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等,拓寬了對優質客戶的服務渠道,增強了自身競爭實力。
四是充分利用外匯業務促進存款業務增長。緊跟市場變化,創造性的開辦了新品種業務—“人民幣全額存款質押的外幣貸款”。截至2013年4月末,僅國際業務就直接為全行貢獻存款3.7億人民幣,因外匯回款輸入全市的人民幣間接存款達4.6億元人民幣。
五是實施本外幣一體化營銷方式。首先以本幣業務帶動外幣業務,以外幣業務促進本幣業務,從而實現本外幣業務共同發展。其次通過國際業務部和信貸管理部共同制定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相關業務操作流程和管理規定,明確責任劃分,使操作人員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將本外幣一同納入綜合授信,有利控制了企業的信貸風險。
六是巧用貿易融資,盤活呆滯呆賬。針對轄內兩家由于歷史遺留問題造成呆滯呆賬貸款的企業,通過給予授信開證、打包貸款等貿易融資支持,促使企業承擔債務,清償欠息,并按還款計劃分批清償了近400萬元貸款本金。
謀合作 精心培育忠誠客戶
張店農商銀行借助政策準入、從業人員和業務經驗等方面優勢,實現了以點帶面、合作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通過強化服務理念,不斷完善業務流程,得到了其他區縣聯社的廣泛認可,業務量得到快速增長,地區范圍逐步擴大,同時,以貿易融資業務為后盾,大力支持國際結算大客戶資金需求,做好重點客戶的維護工作。2013年初,張店農商銀行向山東某皮業公司發放外匯貸款150萬美元,同時新增進口開證授信額度800萬美元。該皮業公司短短兩個月連續辦理500多萬美元的結算業務,最終選擇把張店農商銀行作為該公司國際業務主要辦理行。再如,張店農商銀行考慮到某服裝廠信譽好,業務量大,便通過對其增加出口押匯額度,促進該廠國際業務結算量大幅增長。目前,張店農商銀行已有十家客戶的國際業務年結算量超過1000萬美元。
勇發展 精益求精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