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6 05:40: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管理會計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世紀以來管理會計(1)的發展,豐富了會計學科的內容,改變了人們的會計理念,標志著會計學科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本文在回顧中西方管理會計發展的基礎上,展望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方向。
一、20世紀西方管理會計發展的回顧
自從會計學科產生“同源分流”之后,管理會計得到迅速的發展。20世紀管理會計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追求效率的管理會計時代(20世紀初到50年代)
20世紀管理會計的發展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論中古典學派的代表人物——泰羅(F.W.Taylor)發表了著名的《科學管理原理》(PrinciplesofScientificManagement)。伴隨著泰羅科學管理理論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標準成本”(Standardcost)、“預算控制”(Budgetcontrol)和“差異分析”(Varianceanalysis)等這些與泰羅的科學管理直接相聯系的技術方法開始被引進到管理會計中來(余緒纓,1983)。與此同時,會計學術界也開始涉及管理會計有關問題的研究。從1918年開始,哈里森(G.C.Harrison)一直致力于標準成本的研究,先后發表了《有助于生產的成本會計》(CostAccountingtoAidProduction)、《新工業時代的成本會計》(CostAccountingintheNewIndustrialDay)和《成本會計的科學基礎》(ScienticBasisforCostAccounting)等著作。1919年創立的美國全國成本會計師協會(2)有力地推動了標準成本計算的開展。到20年代,標準成本已經十分普及并有了很大發展。1930年,哈里森還把他對標準成本計算的研究成果寫成了《標準成本》一書(費文星,1990)。1920年美國芝加哥大學首先開設了“管理會計”講座,主持人麥金西(J.O.Mckinsey)被譽為美國管理會計的創始人。1921年6月美國國會頒布了《預算與會計法》,對當時的私營企業推行預算控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了全面介紹預算控制的理論,麥金西于1922年出版了美國第一部系統論述預算控制的著作《預算控制論》(Budgetarycontrol)。同年,奎因坦斯(H.W.Quaintance)出版了《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入門》(ManagerialAccounting:anIntroductiontoFinancialManagement)一書,第一次提出了“管理會計”這個名稱。1924年麥金西又公開刊印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管理會計”命名的著作《管理會計》(ManagerialAccounting)。同時,布利斯(Bliss)所寫的一部管理會計方面的著作《通過會計進行經營管理》(ManagementThroughAccounts)也問世了(楊宗昌等,1992)。美國會計史學界認為,上述幾部著作的出版,標志著管理會計初步具有統一的理論。
以標準成本、預算控制和差異分析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會計,其基本點是在企業的戰略、方向等重大問題已經確定的前提下,協助企業解決在執行過程中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經濟效果問題。盡管如此,同企業管理的全局、企業與外部關系等有關問題還沒有在管理會計體系中得到應有的反映。這個時期的管理會計追求的是“效率”(Efficiency),它強調的是把事情做好(DoingThingRight)。
(二)追求效益的管理會計時代(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進入了所謂戰后期。這時的西方國家經濟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形勢,戰前曾風靡一時的“科學管理學說”就顯得非常被動,其重局部、輕整體的根本性缺陷暴露無遺,并不能與之相適應。正是由于泰羅的科學管理學說的根本缺陷,不能適應戰后西方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要求,它為現代管理科學所取代,也就成為歷史的必然?,F代管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對管理會計的發展,在理論上起著奠基和指導的作用,在方法上賦予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術,使其面貌煥然一新。
在50年代,為了有效地實行內部控制,美國各大企業普遍建立了專門行使控制職能的總會計師(Controller)制。1955年美國會計學會擬定計劃,對施行控制最常用的成本概念加以明確。在1958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又以管理實踐中的各種管理會計方法為素材,對其本質意義和使用方法作了說明。在該份報告中明確地指出了管理會計基本方法即標準成本計算、預算管理、盈虧臨界點分析、差量分析法、變動預算、邊際分析等,從而組建了管理會計方法體系的基礎。60年代,電子計算機和信息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業績會計”和“決策會計”,從而使管理會計的理論方法體系進一步確定。1962年貝格爾(Becker)和格林(Green)發表的《預算編制和職工行為》(BudgetingandEmployeeBehavior)對管理會計的另一個重要內容——行為會計作了精辟的論述。進入70年代之后,又有柯普蘭(Caplan)的《管理會計和行為科學》(ManagementAccountingandBehavioralScience)、霍普伍德(Hopwood)的《會計系統和管理行為》(AnAccountingSystemandManagerialBehaviour)等優秀著作問世。上述這些著作對管理會計理論方法體系的形成與完善具有一定的意義。到70年代末,美國學術界對于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研究可謂達到了高峰,僅以成本(管理)會計命名(3)的專著和教科書就有近百種之多,可謂群芳競香,百花爭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穆爾(Moore)和杰德凱(Jaedicke)合著的《管理會計》(ManagerialAccounting)、納爾遜(Nelson)和米勒(Miller)合著的《現代管理會計》(ModernManagerialAccounting)和霍恩格倫(Horngren)的《管理會計導論》(IntroductiontoManagementAccounting)等。這些著作在美國相當流行,被公認為美國各大學會計專業的權威教材(楊宗昌等,1992)。這個時期的管理會計追求的是“效益”(Effective),它強調的是首先把事情做對(DoingRightThing),然后再把事情做好(DoingThingRight)。至此,管理會計形成了以“決策與計劃會計”和“執行會計”為主體的管理會計結構體系。
關鍵詞:市場經濟 管理會計 教學改革
一、管理會計進行教學改革的現狀和必要性
(一)會計人才基本素質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進入21世紀,面對開放的國際市場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市場經濟體制必將需要新型的會計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求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有對環境適應性、應變性、競爭性和創新性等素質。中外教育專家把富有積極進取和創新精神作為21世紀人才必備的首要素質,認為未來會計人才必須具備財務會計基本技能、職業判斷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取新知識和創新的能力的內涵和素質。很明顯原有的管理會計教學及其教學目標,是很難完全實現這一要求,所以,必然要進行改革,方能實現社會對新型會計人才的要求。
(二)傳統觀念束縛了會計人員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 市場經濟的最大特征就是促使各個企業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靠自身的經濟實力參與市場競爭,其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內部經濟管理的效率。作為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管理會計應該是大有作為的。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許多企業人員包括管理會計人員仍然是企業主要管理者的附屬,企業一般職能人員憑指令性來管理企業仍屬普遍現象,這就造成大部分會計人員只是例行公事地完成日常核算工作,很少人能有積極參與管理決策的意識,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而要真正把管理會計的作用發揮出來并顯示出其不可替代性,必將要求從教學、實踐等各個環節解放管理會計人員的傳統觀念束縛。
(三)管理會計現有教學內容缺乏嚴密、完整的理論體系 我國目前管理會計的研究現狀由于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管理會計的基本問題,如管理會計的假設、對象、目標、原則尚處于百家爭鳴的階段;管理會計方法冗雜,缺乏獨特性。目前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內容的交叉重復、邊界不清已成為普遍問題。這樣不僅極大地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造成教師重復講授,加上課時短缺,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相關課程的全部內容講授完畢,故而降低了教學效率;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缺乏明確的中心和清晰的主線,內容之間缺乏實質性聯系,尚未形成一整套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會計體系。
(四)管理會計的理論內容與經濟環境變化的步伐脫軌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管理對象、組織結構都在發生變化;企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水平在不斷提升,行業類型的多樣、企業形式的演變、經營狀況的不確定。企業經營管理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呈現出以下特征:一是高新技術在生產領得到廣泛運用,使企業產品成本結構發生了變化,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比重逐漸下降,制造費用比重逐漸上升。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顧客的需求趨向多樣化,使企業的生產方式轉為個性化生產。三是企業管理觀念從短期理性轉向長期戰略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從低層次的產品營銷性競爭發展到高層次的全局性戰略競爭。管理會計的發展與應用是與一定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相關聯的,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組織形式的變化,企業組織形式的變化又會引起管理會計實務發生變化,最終導致管理會計研究的目的、內容、方法相應地發生變化。但我國現行的管理會計教材當中,大多還是以工業企業為例進行講解的,依然沒有考慮產品成本構成比例的變化,依然主要以產銷量作為唯一成本動因,致使研究領域比較狹隘,管理會計的理論創新沒有跟上經濟環境變化的步伐,從而使學習與實踐脫節更深,也就加劇了管理會計進行教學改革的進程和步伐。
二、管理會計觀念的更新
(一)思想上解放和改變會計人員傳統觀念的束縛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對管理會計進行教學改革,首先要解放和改變會計人員傳統觀念的束縛,使其認清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全新的管理會計教學內容,使會計學專業的學生能夠在學校教育中高度掌握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知識,把握管理會計自身的重要性,然后將其付諸于實踐;再把實踐中累積的方法和經驗理論化,使實踐和理論高度結合,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在理論和實踐中都確立起管理會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隨著會計人才素質內容的加深,高等會計教育就不僅要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立足社會、全面發展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作為擔負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教師必須首先轉變教學觀念,并適應時代需求,改變教學內容,尋求靈活有效的教法,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知識的傳授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新世紀建立起新的戰略管理的觀念 新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消費者需求多樣化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客觀上要求企業在有效地進行戰略管理的前提下,進一步索本求源、減少浪費、降低資源消耗。新企業觀認為:企業是為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作業影響成本,動因影響作業。而成本動因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與微觀層面相連,主要是與企業的生產有關的成本動因,另一類是戰略意義上的成本動因,如規模、技術、勞動力投入等因素。很明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目標市場與產品方向既定的情況下的日常管理,即戰術性管理。另一類是與企業長遠性和全局性發展相關的戰略管理。在此基礎上,無論是管理會計教學人員,還是管理會計實踐操作人員,都應該從以下方面來建立新的戰略管理觀念:一是實行動態化管理,實現企業價值。相對于傳統的非市場經濟體制下,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企業組織結構是一種縱向的多層次等級管理結構,企業的市場、制造、銷售、會計和財務等有著嚴格的專業分工。但由于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和信息處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使得企業內部以及與外部的信息交流變得十分便捷,企業可以隨時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迅速的應變策略。所以,企業組織結構的各個功能卻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管理會計作為決策支持、規劃與控制系統,必須能適應21世紀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樹立動態管理觀念,根據企業內、外部條件的變化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不斷地進行分析、比較和選擇,在動態中尋找最佳的平衡點,從而高效實現企業價值。二是企業整體組織化,優化資源組合。任何企業要想在當代瞬息萬變的客觀經濟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都必須以整體組織為主體,使得企業資源得到優化,從而形成整體優勢作為基礎和條件。即使企業是由各個不同的子系統構成,這些子系統甚至有時還會存在內部矛盾,但不會影響一點:即各個子系統從總體上來講目標是一致的。這就要求必須把企業組織作為一個管理整體進行分析,只有整體的目標才是系統的最高目標,只有整體最佳才是最優的管理對
策。根據上述要求,管理會計就必須樹立整體觀念來進行分析和評價企業組織的管理活動。三是注重市場引導原則,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進入信息時代后,市場經濟環境日益變化和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產品生產也不斷傾向動態性、個性化,產品壽命周期也大幅縮短,企業所占有的市場份額或邊際利潤頃刻間被競爭對手“搶走”。這樣,市場競爭不僅是體現在市場占有率高低方面,還要考慮產品本身及其競爭力等各個影響因素。因此,企業必須隨時更新市場觀念,密切注視市場發展導向,加強研究市場動態,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動及時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以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理所當然,管理會計也必須由市場引導來進行觀念更新。四是注重人才培養,重新定位企業價值。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經濟將得到迅速發展,企業管理更加注重的是知識管理,人才即是企業的最大價值。價值觀念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精神,自己的企業文化,用一種共同的價值觀來熏陶全體員工。企業文化的確立和創造,必然對管理會計控制系統設計帶來影響,促使管理會計的系統設計要更多地考慮到人才的因素,以適應戰略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圍,有效地實現其過程控制。
三、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的整合
(一)重新整合教學內容,消除重復交叉現象 從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國管理會計缺乏一個嚴密、完整的理論體系。所以。積極探索我國現行體制下的理論體系仍是一個必要的先行步驟。這就要求高校會計學教師立足于自身的經濟條件和社會環境基礎,加強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對象、管理會計的歸屬等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確定經濟活動的哪些內容屬于管理會計的研究范疇,哪些內容不屬于管理會計的研究范疇。歸納和整理出管理會計自身的知識內容,建立起適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一是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整合。首先,以兩者不同的研究目標來構建理論體系:管理會計應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標,以本量利分析為基本原理,以經營決策為核心,以經營活動的預測、決策和控制為主要內容,構建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財務管理應以提高企業價值為目標,以時間價值、風險價值和資金成本為基本原理,以財務決策為核心,以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回收和分配為主要內容,構建財務管理的理論體系。其次,以兩者不同的研究對象來設置課程內容:管理會計則應以生產經營活動的規劃和控制為主線來設置內容。主要包括經營預測、經營決策、全面預算、控制和評價等;財務管理應當以資金的規劃和控制為主線來設置內容,主要可包括籌資、投資、分配和評價等,其中投資部分包括短期資金(營運資金)的投放、運用和長期資金的投放,而長期資金的投放是指長期證券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和無形資產投資等。就目前的一般管理會計教教材,應該將財務預算、財務控制歸入管理會計,而將長期投資決策、存貨控制歸入財務管理。二是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課程內容的重新整合。我國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是兩門并行的學科。其實將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割裂開來,管理會計的定位就很困難。因此可以將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合并成一門成本管理會計,而目前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中的《財務成本管理》考試就是一個典型的實例。其研究的對象是成本的核算、規劃和控制,研究的內容是原有成本會計的內容加管理會計中與成本管理相關的內容,如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標準成本、責任成本等內容。
(二)增加和更新學科內容,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風險也進一步擴大,理論、戰略管理等新問題,亟需新的管理會計理論的指導。所以,在教學內容上,一些新的理論和內容應及時補充到教學中,密切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縱觀世界先進的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基本呈現出兩大發展趨勢,一是強調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的結合,發展了戰略管理會計;二是強調管理會計與作業管理相結合,發展了作業成本管理會計。人們可以根據這兩大發展趨勢和主流,構建2l世紀管理會計學科體系。但必須認清管理會計學科體系的建立不是對傳統管理會計的否定或取代,而是對傳統管理會計的豐富和發展。一方面,在管理會計中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必須作革命性的變革――以“產品”為中心的成本計算將被以“作業”為中心的作業成本計算所代替。另一方面,成本動因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與微觀層面相連,主要是與企業的生產有關的成本動因,另一類是戰略意義上的成本動因,如規模、技術、勞動力投入等因素。所以不能再以微觀層面的產銷量作為唯一的成本動因進行分析,必須從戰略意義角度進行成本動因分析。作為新型的管理會計教材,必須根市場經濟接軌,其所要求的各個體系內容:首先,應該完整系統的介紹戰略管理會計及作業成本法等基本內容,將管理會計發展的兩大主流趨勢盡顯其中。其次,責任會計已成為現實生活中極具現實價值的專業知識,被各個單位廣泛使用,故應該根據新的實踐運用將其理論化,作為重點內容加入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形成一塊主要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進行重點講述。最后,管理會計應當補充風險投資決策和戰略投資決策等內容,不僅要提供企業內部經營的有關信息,而且還要關注外部市場的有關信息,以及將來的發展趨勢。
四、管理會計教學方式的發展與改進
(一)重視“案例教學”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案例教學”法是對成功的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典型企業作為典型案例展開研究,然后將其運用在理論和教學上進行分析,可以充分揭示眾多學科在實踐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完成會計管理目標的。還可以及時總結我國企業開展管理會計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成果,并從中找出管理會計發展的客觀規律,以適應企業經營機制轉變的需要,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高效運行,最終有利于管理會計的進一步發展應用。在此基礎上,使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不斷得到更新,并能適合實踐發展的要求,從而使管理會計學科更加成熟。為了保證案例教學的成功,教師必須注重案例教學的一些基本程序并確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實施。首先,案例討論前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和進度選擇合適的案例讓學生準備充分。然后在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中,教師要注意組織與引導,并設法使學生成為討論的主角。教師在討論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觀點,以免學生產生依賴心理。若學生觀點不一致,可使其展開討論;若學生分析判斷有錯誤,可采取故意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意識到問題出在哪里,自覺加以修正。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給予總結??偨Y并不是說出某個案例的標準答案,況且很多案例沒有標準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討論所運用的理論知識、討論難點、重點,需要深人思考之處,并指出本次討論不足之處與成功之處。最后是要求學生進行案例報告的撰寫,也是引導學生由口頭表達上升為文字表達的重要階段。經過這一階段,學生可理性地對所討論案例進行思考總結,教師應對案例報告作出適當的評語并打分,也可以作為平時成績的另一部分,這樣也可以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文字表達水平,為經濟論文的撰寫奠定基礎。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會計要解決的是企業不同時期、不同經
濟環境下發生的問題,因而其方法靈活多樣,因地、因時、因事而異,“案例教學”要充分體現這一特點。其結論是在特定條件下,采用某種方法確定的,因而并非任何條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標準。所以在案例教學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拘泥于一個統一的答案。
(二)采用啟發式互動教學方式,組織學生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注意講授課程的知識點,尤其是對于一些重要和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對其重點和難點一定要講深講透:教師應致力于為學生創造一個充分發揮能力的環境,啟發學生思想。具體做法有:首先可以由老師先講解其中的理論部分;然后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各抒己見,以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最后由教師給適當的指導和總結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授課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如在講授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對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以及對管理者的業績評價時,在講完相關理論知識后,可以預先布置與其相關的討論題,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在課堂上交流,由學生自己通過討論得出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對企業經營成果的不同影響,這樣學生對于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就能更深化,不再僅局限于死記硬背的教條主義上了。
論文摘 要: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按照會計的本質是管理活動論的觀點,本文認為管理會計應是基于管理的會計。目前,管理會計在我國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管理會計的信息也沒有充分為決策服務,作為信息載體的管理會計報告也就缺乏發展的基礎。本文通過對比分析財務會計報告和管理會計報告之間的差異來闡明構建現代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議。
一、現代管理會計發展的現狀分析。
管理會計的實質是利用會計信息系統及其他相關數據服務于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主要職能是預測企業經營前景,參與企業經營決策,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我同對管理會計的應用和研究,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西方管理會計理論的傳入而開始的,經過多年實踐和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種種原因,會計界對管理會計領域的研究卻缺乏應有的重視。我國的管理會計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在實踐應用方面,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一)管理會計理論研究薄弱
首先,表現在會計學界長期不重視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沒有將管理會計列入其研究的議題。目前對管理會計討論更多的是管理會計是否應獨立成科,至于對管理會計的理論結構(包括它的對象、職能、目標、概念、原則和方法體系)的研究還談不上。一些管理會計的研究成果,以介紹管理會計的各種方法為主,只是一些數學模型的拼湊,而忽視了管理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專門機構來研究和指導管理會計工作,也沒有單獨出版有關管理會計的期刊,關于管理會計方面的資料很少,只能在少數會計雜志上看到。第三,只重視財務會計所提供的企業內部數據,而忽視了企業的外部信息,從而削弱了管理會計存在的意義。而在西方國家,對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較為深入,已經從傳統管理會計研究轉向戰略管理會計研究,而我國管理會計的研究則剛剛起步,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管理會計實際應用極為有限
我國大多數企業會計還處于事后的記賬,算賬及報賬的傳統核算型階段,還沒有進入管理型階段。管理會計目前在我國企業中,主要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1)成本會計系統;(2)短期經營決策;(3)標準成本核算;(4)責任會計。大多數企業對全面預算、風險分析、差量分析、長期投資決策方法、企業員工業績評價等知之不多,許多企業的內部管理并不存在獨立的管理會計核算體系,更多的是采用現有的財務會計資料滿足于各種內部報告所需。而西方發達國家管理會計從其產生就在企業中得到了極大的推廣、運用和發展,不僅在廣大工業企業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在銀行業和服務業也得到推廣。
(三)管理會計專職機構缺乏
在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受到了高度重視,發展迅速。為了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我國專門成立了注冊會計師協會,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迅速,截至2006年4月30口,會計師事務所達到5639家,共有執業的注冊會計師6.98萬人,行業非執業會員7萬多人,行業從業人員20多萬人。2005年,行業實現業務收入超過180億元,繼續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長幅度。盡管如此,我國目前還沒有成立管理會計師協會,只是在1999年才在中國會計學會下沒有一個研究管理會計的專業小組。現代西方國家一般都設有管理會計師協會,這些專職組織的成立推動了西方國家管理會計的快速發展。我國管理會計專職機構的缺乏則極大地影響了管理會計師事業的發展。
(四)管理會計人才沒有職業化
目前我國還沒有開設管理會計師資格證書(cma)項目的考試,管理會計還沒有職業化。在企業中只設有財務會計科室,沒有成立管理會計科室,更不用說配備專職的管理會計人員。管理會計的作用和任務是由財務人員來替代,而財務人員因缺乏管理會計理念,在思維上受財務會計束縛,管理會計作用的發揮受到限制。在西方發達國家,管理會計人才早已職業化。美國為適應企業界的需要和應學術界的要求,其會計師協會在1972年就設立了“管理會計師資格證書”項目。申請者要想成為管理會計師,首先必須接受有關科目的考試,成績合格者,還必須在參加考試或考試后7年內具有連續兩年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經驗,且必須遵守管理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標準。經過這樣的選拔,美國已形成了一個高素質的管理會計師團體。
二、構建現代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的管理會計發展的現狀,必然會導致企業忽視管理會計信息的重要性,而信息的載體管理會計報告也就自然缺乏發展和應用的條件。
(一)構建完善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是中國會計發展的歷史必然
在加入wto前,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改革和修訂是我國會計改革的中心,這是由我國的經濟狀況和特點所決定的,主要是為了明晰產權關系,保障投資者、債權人的權益,也是為加人wto及與國際會計接軌做準備。加入wto后,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隨著財務會計報告的日益完善,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提到了議事日程,這就迫使企業要加強自身管理,通過提供管理會計報告加強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預測、決策、控制和評價,對管理會計報告的研究成為歷史的必然。
(二)管理會計報告的特征決定了應構建完善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
管理會計報告的目標就是向企業管理決策者提供有用的、系統的預測、決策、控制和考核的信息。管理會計報告與財務會計報告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相關性。管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就是指幫助信息使用者提高決策能力的那種發現“差別”、分析和解釋“差別”,從“差別”中做出選擇和判斷的特征。所以,管理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不要求必須從企業的整體出發,也不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須符合公認會計準則,只要是對生產經營決策有用的信息就是重要的。財務會計報告并不把信息的相關性排除在外,但相關性仍舊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信息質量特征。當財務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可靠性發生沖突時,財務會計報告首先考慮的是可靠性這一質量特征。
2.時效性。管理會計的及時性是指必須為管理當局的決策提供最為及時、迅速的信息。如要求會計人員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實際結果、預測和信息。只有及時的信息,才有助于管理當局做出正確的決策,而過時的信息則易導致決策的失誤。財務會計的及時性,則指會計信息的及時加工和按照固定的編報日期進行編報和傳遞。財務會計報告的及時性并沒有體現象管理會計報告一樣的迅速強烈的時效性。
3.靈活性和多樣性。由于預測決策、控制和評價考核的需要,使得管理會計報告具有靈活性、多樣性等特點,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而財務會計報告一旦選中某一種編制程序,就應該保持一貫性,并且要遵循相應的公認會計準則,以便保持財務會計報告的可比性、信息的可靠性等。
通過管理會計報告與財務會計報告特征的比較,不難發現,管理會計報告更加注重企業信息對管理者的相關性和及時性,能夠滿足人世后企業管理對信息的需要,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三、構建現代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相關建議
現代管理會計報告承載的任務就是向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企業經營決策、戰略規劃等方面的信息,旨在提升企業管理的水平,促進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
(一)構建現代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內容建議
企業內部管理會計報告應重點反映如下內容:(1)產品銷售信息。反映企業主要產品銷售數量、成本、收入和盈利情況及分部地區的銷售情況,有利于確定和調整企業的營銷策略和生產部署。(2)風險管理能力信息。風險管理能力信息屬于非計量性信息,這些信息無法用貨幣形式表示,也無法在財務報表中列示。但企業有必要對這類信息進行綜合管理。(3)人力資源信息。隨著以技術為動力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源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部分信息應當包括人事狀況,具體有領導班子水平、基礎管理水平以及一般員工的狀況等。(4)企業預測、決策、分析報告信息。為了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體現管理會計的職能,企業應當及時有效的披露預測、決策、分析等信息,因為發生的具體經濟業務都會涉及到這些方面。(5)其他信息。如某些專項工程的效益分析、新產品開發的效益分析、對外投資效益分析等等。
(二)構建現代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報告模式建議
論文關鍵詞:管理會計 現代企業 發展趨勢
一、管理會計的概況
1.管理會計的概念。管理會計就是對企業或者經濟體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控制和規劃,它將會計活動和生產經營活動融為一體。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也在不斷變化。同樣,會計活動在全球領域內也在快速的發展,作為會計的一種,管理會計也隨著經濟環境的不同而不斷產生新的概念框架。在經濟學上,創新意味著不斷有新的組合出現,管理會計概念框架的變化源于企業環境變化和企業生命周期的影響。
2.管理會計的組成。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是管理會計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成本會計,顧名思義就是指為了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費用的會計活動??刂凭褪峭ㄟ^反饋原則達到目的,管理控制可以分為內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是高級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要素。
3.管理會計技術方法演變。早在19世紀早期,西方一些諸如鐵路、礦業、鋼鐵等行業就針對成本會計進行管理,在信息需求外開始對企業內部特定信息提出要求。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尤其是跨國企業的出現,對成本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促進了管理會計的出現的發展。進入新世紀,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新經濟環境相較原始經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管理會計技術方法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前期規劃技術方法、過程控制技術方法、績效評價技術方法發生了不同的變遷。
二、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中的作用
現代管理會計所用的方法是分析性的方法,它是通過企業經營過程中資金流動,動態的管理控制它的對象。
1.決策系統中的作用?,F代企業在經營決策過程中,強調生產、質量、銷售等活動的最優配置利用,恰恰這就是管理會計的重要職能之一。這種管理會計和企業經營的內在、外在聯系在決策和規劃方面表現的最為突出。企業在進行各種經濟活動時,都需要對方案進行評估和選擇,以便從中選擇成本最低或者利潤最高的方案,管理會計在這些決策中起到關鍵作用。
2.風險管理中的作用。現實生活中風險無處不在,同理企業中也是存在很多風險。在經濟環境中,風險是有兩面性的,它可以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利益,也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管理會計可以從企業長久戰略研究中發現分散風險因素,為企業投資組合提供參考,進行最優組合選擇,尋求最低風險,最大報酬。
3.經濟控制過程中的作用。通過管理會計可以切實規劃經營目標,編制全面經營預算。企業經營過程中,資金預算能夠控制生產秩序、調度方案,而資金預算就是管理會計活動的重要職能。通過管理會計活動,彈性預算、概率預算、零基預算、滾動預算等資金預算方法能夠合理組合,達到完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控制的目的。 轉貼于
三、管理會計在發展和推廣運用過程中的問題
1.管理意識尚待加強。管理會計活動是針對企業的管理行為,是對企業決策者價值觀的考驗。企業模式發展到現在,一些老舊的觀念仍然存在于決策者腦中。很多企業中,決策者和會計從業者都會認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是決策者所要面對的問題,會計知識用來記賬報賬的,他們沒有完全意識到企業經營活動和會計計量活動的相關聯系和作用,從而影響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所發揮的作用。
2.管理會計受到環境變化的挑戰。從上個世紀到現在,管理會計一直在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隨著近幾年經濟環境變化的頻率加快、電子商務的出現,管理會計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戰。新的經濟環境催生了新的管理倫理和方法,一些老的管理會計理論已經無法完全適應現在的企業經營活動,管理會計理論不得不進行創新和改進。
3.缺乏管理會計師隊伍。在我國企業中,管理會計基本上都是由國家專門給的部門來負責,專門的會計機構很從業人員很少,也沒有專用的管理會計師隊伍,這樣管理會計理念無法傳達給一般企業的會計崗位,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
4.管理會計理論與實際脫節。管理會計的應用時與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相關聯的,環境的變化會引起企業組織形式的改變,從而改變管理會計在實際中的運用。目前,世界各地的經濟發展背景不同,管理會計理論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中的運用基礎也不同,對管理會計的研究不能用在實際的經濟環境中。
四、管理會計發展趨勢
經濟危機的出現改變了全球各地的經濟環境和國家經濟的本質,這就要求企業相對新的經濟環境對企業經營作出眾多的變革,使管理會計環境適應新的經濟本質。許多傳統的會計系統已經不適用與所有的企業,更精確、更細致的管理會計模式將會出現在新的管理會計系統中。
1.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將會更加協調統一。社會的進步使得顧客需求多樣化、復雜化,消費需求多樣化要求企業必須從原來注重生產成本控制發展成為,信息技術成本投入和生產成本投入同等重要?,F今,信息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原來的單一的財務會計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管理會計在企業競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未來企業經營和會計的發展趨勢下,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將會更加緊密地結合統一。
2.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與規范研究的結合。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實證研究成為一種國際化標準,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理論研究可以推動管理會計的發展,但是它更需要在實際運用中發揮它的作用,所以未來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經營更需要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
一、戰略管理會計的本質
戰略管理會計(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以下簡稱SMA)是對管理會計的,但人們對SMA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許多人雖然對其有所耳聞,卻缺乏一個清晰的理解。這里筆者從戰略管理與SMA、SMA的發展及含義和SMA與傳統管理會計的區別三個方面,闡述SMA的本質。
(一)戰略管理與SMA
SMA的形成和戰略管理的產生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因為管理由傳統的僅注重內部管理,發展到的既重視內部又重視外部的戰略管理,發展到現代的既重視內部又重視外部的戰略管理,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范圍必須加以擴展,管理會計向SMA方向的發展才成為必然。
“戰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以下簡稱SM)是1976年由美國學者安索夫在《從戰略計劃走向戰略管理》一書中首先提出的。現代及實務界對戰略管理的主要描述是這樣的:
1、SM追求的核心目標是建立的戰略競爭力。一旦企業取得戰略競爭力,將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從而獲取超額回報,而這種優勢是難以被模仿的,即使被模仿,其模仿成本也是巨大的;
2、SM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環境的變化,因此要求企業具有較強的戰略靈活性,而戰略靈活性的取得是與整個戰略管理過程相關的;
3、戰略管理過程是SM的核心,主要包括戰略投入和戰略行動兩個部分;
4、在戰略投入階段,企業應平衡“以外部環境為基礎”和“以自身資源為基礎”的兩種戰略形成思想,才有可能獲取戰略競爭力和超額回報;
5、在戰略行動階段,戰略的形成及其表述與執行、補充不是相互割裂的兩個部分,而是相互交融、互為促動的。
由此可見,為了維持整個戰略管理過程的順利運轉,最終達到戰略目標,獲取戰略競爭力和超額回報,企業必須研究自身所處的內部環境--企業擁有的資源和能力,還要研究企業的外部環境--包括競爭者、客戶、政府等,并及時傳遞環境變化的信息。而提供這種重視外部性因素和長期性信息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就是我們所研究的SMA。
(二)SMA的發展及含義
1981年,Simmonds在其論文《戰略管理會計》中最先提出SMA概念。認為SMA就是未來管理會計發展的方向。
1988年,Bromwich在《管理會計的定義與范圍:從管理角度的認識》一文中闡述了自己對SMA的觀點,推進了對SMA的研究。Bromwich認定SMA是管理會計的發展(而不是分支),是未來處在高級管理崗位的管理會計人員所必須掌握的。與Simmonds相比,Bromwich更進一步認為,SMA不僅僅是收集企業競爭對手的信息,而更應該是:(1)研究與競爭對手相比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創造價值的過程;(2)研究企業產品或勞務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實現的、客戶所需求的“價值”,以及從企業長期決策周期看,對這些產品及勞務的營銷能給企業帶來的總收益。
1989年和1994年,Bromwich和Bhimani相互合作,分別發表了《管理會計:發展還是變革》和《管理會計:發展的道路》兩篇論文,進一步討論了SMA,并給SMA下了如下定義:“SMA是這樣一種管理會計:它收集并企業產品在市場和競爭對手方面的成本以及成本結構的信息,并在一定時期內監察企業和競爭對手的戰略?!?/p>
(三)SMA與傳統管理會計的區別
從以上對SMA的形成、發展及含義的闡述中,我們不難出“強調對外部因素的重視”和“強調長期性”是SMA的兩個最重要的特性,這也是其與傳統管理會計的最大區別。
作為管理會計的發展,SMA的外部性和長期性特征是滲透在管理會計所涉及的各個“毛細血管”中的。從管理會計看,在現代的許多管理會計領域(或方法)中,SMA理念都已有所體現。隨著市場不確定性和競爭的加劇,SMA將包含一個更完整的、體現SMA理念的管理會計方法體系。在傳統管理會計中,一些管理會計方法也包含著一定的戰略思想,但從整體看,這種戰略思想并未全面體現在多數管理會計中,或成為采納這種思想的管理會計方法的核心。如標準成本法?!皹藴省笨梢砸罁髽I最優水平、行業平均水平、企業可實現水平等制定。這里,分析企業及行業的做法就具有SMA特點,但相對于以市場成本為依據的目標成本法、或是結合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的作業成本法、或是結合價值工程、以實現客戶需要的“價值”為出發點設計的成本分析方法等,標準成本法仍是以財務會計系統提供的信息為基礎,而不是對企業成本進行類似價值鏈分析的戰略分析,即還不是以SMA理念為核心的管理方法。而以采用標準成本法為特征之一的30年代至50年代,管理會計的其他方法,如預算管理、差異分析等,也都類似這種情況,即管理會計還未從整體上體現出SMA理念。
SMA的其他特征還有如下幾個方面:SMA與其他職能部門(如營銷、人事等)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如信息的提供、人員的作用等。這與SMA講求全局性、靈活性相關的。其中,SMA與營銷的關系格外特殊,兩者都重視外部性因素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產品、客戶、競爭對手,并且都重視長期性。但相比而言,SMA的內涵更為廣泛,它要求將各個職能部門的信息和產品生產部門進行系統的結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管理會計與SMA的界限并不是清晰的,涉及管理會計發展的有關論文及著作也少有關于區分兩者的論述。本這樣的比較,目的在于更清晰地論述SMA的本質。事實上,SMA理念是隨著管理會計的發展逐步成為管理會計系統核心理念的,而以這種理念為核心的未來的管理會計,就是我們正在研究的戰略管理會計。
二、SMA在21世紀的發展與完善
SMA的形成是以企業生存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強為背景的。展望21世紀,這種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加大,SMA也必將會有長足的發展。21世紀企業所處的競爭境況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技術方面;二是在全球化方面。
(一)技術方面
首先,技術革新和傳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產業著名的“摩爾定律”認為:信息技術產品以平均每6~9個月的速度更新一代,而目前有跡象表明,“摩爾定律”的有效時間跨度正在縮短。技術革新速度的提高是與其傳播速度的加快密切相關的。傳播速度的提高起到了類似加速器的作用,促進了技術的不斷更新。這種快速變化使產品的壽命周期縮短,市場競爭也更為激烈。這從VCD市場激烈的競爭中可見一斑,當某一制式標準才被某一廠商提出后不久,眾多廠商就能夠推出基于這一標準的產品。這樣,新技術所能擁有的超額回報期縮短了,廠商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力。而創新的方向和決策的作出,要基于對客戶需求和競爭對手的戰略分析,這就要求管理會計系統提供更為及時的信息。
其次,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們更加強調知識對企業保持其持續競爭力的重要意義,并日益重視信息的價值,這在實務中表現為對軟件(人、技術)和硬件(信息工具、)的管理和運用的不斷加強。從其對SMA的分析:一方面,信息工具的大量使用,使信息收集、處理及傳遞速度和效率大大加強,傳統的“維護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信息系統過于昂貴”的觀點將會改變,建立并維護一個能同時提供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信息的系統,將普遍為各種規模的企業所接受。這種變化為SMA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企業管理人員將更有機會和能力從戰略角度分析企業的經濟狀況。結合下文所述的經濟全球化趨勢,SMA系統將為企業的全球化運作管理提供必要的有價值的信息。另一方面,人和知識要素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加強,將要求SMA提供充分的信息,以使決策者確定是否對人力及技術進行投資,并評價所作出的人力及技術投資決策的投入--產出效率和效益。這些信息將要包括研究與處在同一技術革新方向的合作者或競爭對手的有關信息,并要結合分析決策前后客戶需求的變化等戰略信息,以判斷投入是否有利于企業獲取戰略競爭力。
(二)經濟全球化方面
資源配置的全球化使企業的SMA系統在分析自身及競爭對手的資源情況時,不能再是靜態地分析所處時刻、所處狹小地域的資源狀況,而要動態地分析資源的未來流動趨勢。這種考慮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區域性。
市場機遇的全球化還要求企業的SMA系統關注全球的市場動態,以便更早地進入市場,獲取利潤。一方面,網絡交易的推廣將使企業更直接地面對客戶,獲取有關需求信息;另一方面,人類需求層次的提高,造成需求個性化發展趨勢加強,利基市場的開發將成為企業未來爭奪的焦點。SMA系統就要一方面加強收集此類信息量,一方面注意分析企業產品或服務被消費的全球性變化情況,以盡快調整其全球的戰略部署和尋找新的客戶需求方向。
總之,SMA是一種以外部性和長期性為核心特征的管理會計形式,是管理會計的發展,是在企業生存環境日益不確定的背景下形成和發展的。展望21世紀,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經濟全球化的加強,SMA將有長足的發展;SMA理念將滲透到整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為企業的管理提供信息,使企業獲得持久的戰略競爭力。
二、戰略管理的特點
戰略管理會計(SMA)是近年來興起的一支新的會計學分支學科,是戰略管理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的產物。它要解決的主要是:如何適應變化中的內外部條件,企業資源在內部如何分配與利用,如何使企業內部之間協調行動以取得整體上更優的戰略效果。戰略管理會計作為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具有豐富的,本文主要對戰略管理會計的特點作出闡述。
1、戰略管理會計具有明顯的外向性。
戰略管理會計跳出了單一企業這一狹小的空間范圍,將視角更多地投向企業的外部環境,這些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形勢、文化環境、環境、環境和環境。具體是指一國的政治形勢變化對經濟生活的影響;戰略目標群體的水平、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念對企業戰略目標的影響;新的法律的出臺及原有法律的變更對企業戰略目標的影響;以及整個經濟市場、自然環境和競爭對手的變動對企業戰略目標的影響。因此,戰略管理會計特別強調各類相對指標或比較指標的和分析,如相對價格、相對成本、相對現金流量以及相對市場份額等。
2、戰略管理會計更注重長期、持續的戰略。
企業非常重視自身健康地可持續發展。國外表明,以下八個因素對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顧客的滿意程度;制造優良;市場占有率;產品品質;可信賴程度;敏感性;技術領先地位;優良的財務業績。因此,戰略管理會計必須超越單一的期間界限,著重從長期競爭地位的變化中把握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它更注重企業持久優勢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犧牲短期利益。所以,構成企業競爭地位的上述因素都是戰略管理會計必須研究的內容,而不是僅局限于優良的財務業績這一財務指標。
3、戰略管理會計將提供更多的與戰略有關的非財務信息。
企業要想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單靠優良的財務業績是遠遠不夠的,它還必須依仗眾多的非財務指標,因此,戰略管理會計必須提供與戰略有關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具體包括五大類信息:(1)戰略財務信息和經營業績信息。其中經營業績信息主要是指與收入、市場占有率、質量等經營活動有關的信息;與戰略成本有關的數據;與生產率有關的數據;與從事戰略經營業務有關的數據;與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戰略資源數量和質量有關的數據;與知識開發和創新有關的指標;員工的參與和滿意度;與供貨方的戰略關系。(2)企業管理部門對上述戰略財務與經營業績信息的評價分析。(3)前瞻性信息。具體包括揭示機會和風險;揭示管理部門的計劃,包括影響成功的戰略因素;實際經營業績與以前披露的機會和風險進行比較,以及與計劃的比較。(4)背景信息。一是企業的廣泛目標和戰略;二是企業經營業務、企業資產的范圍和內容;三是產業結構對企業的影響。(5)競爭對手信息。具體是指:競爭對手是誰;競爭對手的目標和所采取的戰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和劣勢;面臨外部企業的挑戰,競爭對手是如何反應的。
4、戰略管理會計是一種全面性、綜合性的風險管理。
戰略管理會計既重視主要生產經營活動,也重視輔助活動;既重視生產制造,也重視其他價值鏈活動;既重視現有的經營范圍內的活動,也重視各種可能的活動。因此,戰略管理會計應高瞻遠矚地把握各種潛在的機會,回避可能的風險--包括從事多種經營而導致的風險;由于行業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導致的風險;由于資產、客戶、供應商等過分集中而產生的風險;由于流動性差導致的風險等等,以便從戰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5、戰略管理會計更加注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及時性。
由于未來企業的競爭充滿風險,信息使用者更關注的是企業的未來信息,因此,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就成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首要因素,即對那些相對不太可靠但又相關的信息,只要在披露的同時披露其計量和假設即可,這樣,信息用戶可據此評價信息風險,調整其戰略決策。同時,隨著高級制造技術(AMT)、電腦輔助設計與制造(CAD/CAM)、彈性制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ZMS)等先進、自動化生產技術的日趨普及,以及適時生產管理系統、零存貨管理系統、全面質量管理等先進的管理觀念和技術的廣泛運用,迫切需要戰略管理會計提供實時信息,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則為此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
關鍵詞:管理會計;方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管理會計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引入我國,已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其間官方和民間無數會計人為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和發展前赴后繼地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時至今日仍可謂效果有限。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源于實踐,但最終要服務于實踐。鑒于此,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力圖通過尋找原因,以期探索管理會計能在我國得到更好地應用和發展的可取之道。
一、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針對管理計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筆者為本文在貴州地區作了一次問卷調查,樣本選擇了10%的大型企業或上市公司、40%的中型企業和50%的小微企業,未分行業,調查對象為財務人員或財務負責人,以電子郵件方式發出調查問卷95份,全部得以電子郵件方式有效回收。
(一)調查的情況
1、財務人員情況: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占40%,大專占53.68%,中專及以下占6.32%;接受過管理會計學習或培訓的占96.84%;高級職稱占5.26%,中級職稱占45.26%,初級職稱占49.47%。受教育程度普遍不差。
2、管理會計方法應用情況:有72.63%的企業表示應用或嘗試應用過管理會計;應用或嘗試應用過的調查問卷提出的管理會計方法(多選)中,本量利分析57.89%,預測決策分析37.89%,全面預算制度38.95%,標準成本制度8.42%,責任會計制度15.79%,平衡記分卡2.11%;應用效果評價好的無,一般占7.37%,無占92.63%;對于應用管理會計方法的持續性,表示持續應用的僅占4.21%。
(二)應用現狀綜述
前述調查情況表明,管理會計方法的應用或嘗試應用還是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多數財務人員也愿意應用,但應用難度大,應用效果普遍不好,進而持續性也較差。參閱部份同仁在其他省份所作的調查,也表明管理會計的應用情況并不理想。
這些調查問卷結果雖然不一定具有全國層面上的代表性,但筆者認為仍可以一斑而窺全貌。
二、造成管理會計應用現狀的原因
(一)企業外部因素
管理會計作為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的、著重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內部報告會計,至少在目前看來其服務對象主要是企業內部而非外部。在實際會計工作中,管理會計沒有來自官方的系統性、規范性的制度或規則,沒有來自行業協會或民間權威機構的規范性約束,也沒有來自財政、稅務、海關等政府部門和企業投資人、債權人、客戶等利益悠關方的信息需求,雖然有些機構組織開展了一些管理會計師的培訓認證工作,但顯然未能得到企業和會計人員的重視。財務會計實踐告訴我們,往往外部的強制或約束性規定以及信息需求壓力是會計工作的主要動力源,正所謂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另外,我國特定的社會政經環境、法律環境、人文環境,尚未形成企業需要、且必須應用管理會計以真正向管理要效益的社會氛圍。
(二)企業內部因素
重視管理會計,可以說在我國仍停留在理論界的呼吁層面。三十多年的應用推廣,管理會計并沒有產生廣泛的社會認識和影響,應用管理會計的正面作用和效果,企業也少有見聞感知,因而普遍缺乏需求動力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管理會計本身的因素
1、我國現有的管理會計方法,主要是從國外引進的,由于在引進、理論探討和學校教育諸環節,我們往往只注重方法本身,對其產生的社會經濟環境和人文背景差異未能予以必要的關注,對應用這些方法時與財務會計的銜接、前置材料的加工采集、方法運用的配套措施要求和應有的運用環境、適用條件等缺少必要的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改造,完全照搬照套地應用,從而導致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可操作性差。
2、管理會計方法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公認的如會計核算方法體系一樣具有有機聯系的方法體系,零散而無系統性;并且由于管理會計方法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認定邊界,一些財務會計合理延伸的分析方法,一些企業探索實行的較具個體特征的管理制度,我們有時也視之為管理會計方法而加以探討,從而使企業及其財務人員對管理會計缺乏清晰的認識,運用時深感茫然。
三、我國管理會計應用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管理會計學科基礎知識研究,重新審視管理會計的定義、管理會計假設等基于管理會計方法體系的前置基礎,關注管理會計方法的應用廣泛性特征
面對目前已經百花齊放而又雜亂無序的管理會計方法,一些大型企業或上市公司進行的較具個體特征的探索性管理模式或管理方法,是否我們都可視之為是一種管理會計工具?筆者認為,管理會計需要重新構建邊界和定義,不應本末倒置地過度考慮管理屬性而忽略了它的會計特征,并在方法的推介和應用上關注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的同時也必須充分考慮到我國大部份企業為中小企業的現實(注①)。作為一種管理會計方法,應具有一定的廣泛適用性,至少應對某個行業或某類企業具有廣泛適用性,才不致于出現理論上熱鬧、執行中困難、實務界冷清的窘境。只有在實踐中廣泛應用,以實踐推動理論,才是管理會計發展的正途。
(二)積極消化和吸收從國外引進的管理會計方法,加大力度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會計方法
管理會計的管理價值和有用性勿容置疑,但為何一個對企業管理、對企業效益那么有用的方法或稱學科知識,不能在企業中得到廣泛響應?財務會計能得到官方民間的認可、能得到企業上下的重視、能在企業不分大小不分行業得到普遍應用,而基于管理用途的管理會計為何又大相徑庭呢?反思中國的管理會計發展之路,難以推廣應用是表象,可操作性差是根源。我國發展和應用管理會計,必須充分考慮我國國情和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洋為中用,并創新和創造更多“本土制造”的管理會計方法,且不論出身中外均應在可操作性上做足文章,方為可期待之舉。
(三)內外并重,解決企業對管理會計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
企業的需求才是發展和應用管理會計的生命力之源泉。要提高企業對管理會計的有效需求,筆者認為應內外并重:
1、加速我國的政經改革,使中國經濟完全市場化,減少政府干預,加強資本市場和稅收的監管措施和力度,使企業只能向管理要效益,產生管理焦灼或效益焦灼,從而強迫企業必須借助包括管理會計在內的一切必要管理手段。
2、政府和社會進行必要的引導。會計主管部門可以考慮做一些必要的宣傳和制度性的引導,企業外部的利益悠關方、政府有關日常監管機構和項目監管機構可以要求企業采取包括使用管理會計方法在內的必要管理措施。
(四)建議:建議相關部門或機構牽頭作一次全國范圍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大規模管理會計問卷調查,并公布調查結果,以全面摸清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情況等相關問題,供各界同仁探索中國管理會計的發展和繁榮之路。
限于篇幅和水平,筆者的上述所謂對策,更多是拋出了問題,見仁見智,權且當作拋磚引玉。
[1]馮巧根.管理會計的發展動態與評析 《會計之友》2011年第20期
[2]崔國萍,徐芳,詹萍.對我國管理會計應用與發展的幾點思考 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委員會2012年第十八屆中國財務學年會論文集
[3]孟凡利,王翠春,王健,楊公隧.管理會計應用:現狀、問題與應有的改進《會計研究》1997年第4期
論文摘 要:管理會計作為新興的會計分支,在我國起步較晚。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管理會計作為企業提高效率、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大中型企業的青睞和采用。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經濟主體,特別是當前,在確保國民經濟適度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管理會計的運用方面還較為落后。本文結合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中小企業中運用管理會計的具體建議。
中小企業現在已經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小企業在自身管理特別是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日益顯現,因此探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妥善的解決辦法, 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1中小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1.1 通過有效的財務管理,可以及時發現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及時加以糾正,進而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
1.2 有效的財務管理有利于降低企業籌資成本
籌資對企業順利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起著重要作用,企業籌資的渠道很多,如何選擇合理的籌資渠道,有效降低籌資成本,都與財務管理工作的好壞密切相關。
1.3 有效的財務管理有利于提高企業投資收益率
財務管理在投資決策和執行階段作用很大,決策階段財務管理可幫助找到好的投資項目;執行階段搞好財務管理可以實施有效的監督,保證投資的預期收益得以實現。
2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2.1 財務管理意識淡薄
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大多不精通財務管理,投資決策經常出于個人主觀判斷,缺乏財務理念。很多中小企業的技術部和銷售部建設往往高于財務部,忽視了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2.2 財務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業大多屬于家族式經營,沒有設置健全的財務管理組織機構,沒有內部控制制度,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缺乏財務管理和必要的會計監督,制度的不健全定然要造成財務管理的混亂,這必然為以后企業的發展和壯大留下隱患。
2.3 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普遍不高
我國中小企業中,在任用財務人員時任人唯親的現象普遍存在,財務人員不是領導的近親就是好友,他們很多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財務知識培訓,只能進行簡單的財務記錄和資金收取。財務人員素質的偏低,必然導致財務管理的混亂。
2.4 會計信息失真,企業融資困難
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不外乎三種:一是親朋借貸,適用于初始創業階段;二是向銀行借貸;三是到資本市場融資。中小企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使其提供給社會的財務信息很難取信于人,這就使中小企業從銀行渠道融資受到很大限制,到資本市場融資更是無從談起,資本的短缺是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普遍面臨的重要難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3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中運用的方法和觀點
管理會計是新興的會計分支,目前在我國中小企業廣泛應用的方法和觀點如下。
3.1 作業成本法
該方法是從成本發生的經濟原因(表現為特定的經濟活動或作業)來認識成本。通過作業來確認生產費用,再依據產品確認其耗用的作業,從而實現了以作業為中心的成本計量目標。
3.2 目標成本法
該方法是以同行業或競爭性的產品價格作為新產品售價的上限;根據期望的產品銷售數量,決定利潤目標;以預計的具有競爭性的售價減去目標利潤,確定產品生產的目標成本;運用“成本筑入”的思想,在成品產出的同時,將成本一并“筑入”。新產品的目標成本一旦確定,就應當為以后的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環節建立各自相關的目標成本,各部門都要為其目標成本承擔相應的責任。
3.3 培植永久性的企業文化
眾所周知,現代企業的目標是價值最大化。按現代企業管理觀點,企業價值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人力資產的價值,包括職員安全與發展需要滿足而作出最佳工作;二是生產價值,表現為質量、服務和生產率的高水平;三是財務價值,通過銷售、支出、市場份額、股東權益、股票價格等表現。企業在增加人的價值和生產價值方面表現出色,自然會得到財務價值的回報。企業追求價值,必須借助于一個有效的價值測量系統,這個系統就是管理會計。由此可見,企業實現價值離不開管理會計的價值計量。而實現價值最大化,則有賴于塑造相應的企業文化,使價值觀念深入全體職員之心。為此,中小企業必須注重培植企業文化。
4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
4.1 管理會計的方法和理念要求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中小企業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層次,把財務管理人員置于管理者地位。在財務人員的任用上,要培養、引進、選拔高素質的人才,敢于讓家族外人才擔任財務管理崗位,不能任人唯親。
4.2 管理會計所倡導的作業成本法和目標成本法各有特點和優勢,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如果強調產品生產前各階段(特別是產品設計階段)對目標制定及實施的影響,就應采用目標成本法;如果從成本發生的經濟原因角度認識成本,宜采用目標成本法,通過提高作業效率和減少不必要、無效率的作業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3 中小企業要以財務會計為基礎,拓寬管理會計所需資料、信息的來源渠道
中小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時,應該以財務會計為基礎,努力拓寬管理會計所需資料、信息的來源渠道,規范財務會計信息的提供,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真實、有效,使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能夠直接應用到管理會計中,為中小企業投、融資活動創造良好的氛圍。
4.4 實現會計電算化
計算機在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中發揮重要作用,是管理會計發展必不可少的技術基礎。逐步建立存貨管理、財務分析、資源配置以及本量利預測等計算機軟件系統,是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由于我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和實踐都有待完善,中小企業自身的弱點也使管理會計很難盡快得到應用,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幫助中小企業應用管理會計,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整體水平,促進中小企業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穎.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技術開發,2006,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