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7: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外貿易的風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眾所周知,貨運是一項重要的國際貿易活動。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貨運業取得蓬勃發展,已經成為對外貿易運輸事業的重要力量。然而機遇與挑戰并存,利潤與風險同在,隨著行業的深入發展,行業所處的生存環境和面對的事務越來越復雜,進而滋生出各種風險。如何應對風險,是整個貨運行業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貨代企業業務操作中的風險問題及其成因
從實務操作的歷史經驗來看,貨代企業遇到的風險有貨代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的,也有委托人和承運人造成的。
(一)從貨代企業自身來看
1.身份界定不清造成風險。實務中貨運人的身份常常在“人”和“無船承運人”之間錯亂。貨運人一方面以“人”的身份為貨主辦理運輸手續,比如為貨主企業辦理報關、投保、報驗等手續,另一方面又毫無原則地簽發提單,將自己定位于承運人身份,即貨運人充當了“無船承運人”的角色,由此必然要對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風險和損失承擔責任。也許這是貨代企業為了商業競爭的需要而不得已拓展的額外服務,但從法律上講,這種身份的錯亂帶來的法律后果可能是貨代企業無法承受的。貨代企業因此賺取的利潤與因貨損而承擔的賠償責任相差懸殊,一旦因為身份錯置問題而必須承擔運輸中貨損、延遲等責任時,其付出的賠償代價將遠遠超過其承受能力?,F實中,很多貨代企業就因為身份錯置問題,在承擔巨額損失賠償責任后陷入發展困境,甚至一蹶不振。2.超越權限造成風險。在業務實踐中,貨代企業常常出于業務需要,進行一些超越權限的應急操作,如幫助托運人代墊運費、將提單直接轉交收貨人。這些操作都超越了“”的常規服務范疇。如果出現問題,無論托運人是否知曉,只要托運人堅持否認,則貨代企業必然面臨法律上的認定責任,比如代墊運費問題。貨代企業常出于競爭的需要,提供“代墊運費”服務。這對資金緊張的企業來說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其帶來的風險也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代墊的運費隨時可能無法回收。需要“代墊運費”的托運人往往是資金緊張的企業,存在因為經營困難無法償付貨代企業已墊付運費的可能。有些被代墊運費的企業在開始階段會積極償付,后期卻會或由于財務困難或由于資信缺乏作出逃費的惡劣行徑。貨代企業試圖通過法律手段追回自己的墊款時,常會因為缺乏足夠的事實材料證明,或者未得到授權形成事實上的“越權”,致使墊款的受償存在極大的法律不確定性,蒙受巨大的損失。3.員工缺乏職業操守造成風險。貨運企業還常常因為企業員工的忠誠度和職業操守等問題面臨巨大風險。企業的具體業務是通過員工開展的?,F實中,常常會有擔任重要任務(如領提單、拿支票)的員工離職,對企業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比如離職后冒充企業在職員工騙取提單和支票等重要票證。另外,在職的員工有時也會利用企業資源攬“私活”,不僅造成企業資源流失,損害企業利益,同時也損害了企業的對外形象,嚴重影響了業務的發展。4.業務操作不規范造成風險。業務管理是企業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然而不少貨代企業卻對具體的業務操作缺乏規范和標準,培訓跟進不足,致使員工對相關業務的處理較為粗糙,對業務的有效開展造成了阻礙,出現問題難以追查。企業在未來可能產生的糾紛中,會因缺乏足夠的佐證材料而陷于被動局面。比如未就往來函件、票據、單證等制定嚴格的規范交接手續,忽視單據交付時的簽收;也沒有建立起歸檔程序,將必要的資料歸檔備查,導致日后需要時無法提供清楚無誤的必要材料。某些貨代業務有涉外需要,各方的操作人員在往來函件中多用英文名,不寫真名,影響了法律上對函件歸屬的判斷以及證據的效力。
(二)從委托人來看
在外貿實務中,貨代企業還會常常面臨委托人的欺詐風險。比如委托人會虛報、假報進出口貨物的品名以及數量,尤其是在集裝箱運輸方式下,因貨物不便查驗,對內裝貨物進行虛報、漏報等現象更為嚴重,無形中給貨代企業造成了一定風險。貨物在進出海關時,海關一旦發現貨物數量和種類等與申報不符,就會對貨代企業進行處罰。另外在集裝箱運輸方式下,有的貨主也會利用不便開箱查驗的機會,故意以低價值貨物申報高價值貨物,或者偽造發票、信用證、合同等騙取無單放貨,繼而憑正本提單向貨代企業索賠,致使貨代企業蒙受無端損失。
(三)從承運人來看
承運人是承擔貨物運輸的直接責任人,對貨物負有保管、安全運輸等義務。運輸實踐中,貨物發生毀損、滅失或者延遲等現象時有發生,本該由承運人承擔的責任卻常常轉由貨運人承擔。托運人在向承運人索賠無果或者承運人不能負擔巨額損害賠償責任時,常常以貨代企業選擇承運人不當為由將賠償責任轉移至貨代企業。貨代企業會因此蒙受損失,甚至陷于無休無止的紛擾之中。
二、貨代企業業務風險防范措施
貨代企業在實務中會面臨各種風險。只有制定嚴格的操作規范,形成強有力的執行制度,全方位做好防范措施,才能將企業的風險降到最低。
(一)充分重視合同的內容約定
合同是貨代企業與委托人之間建立業務關系的基石。合同內容應力求明確、具體、全面,以便未來發生糾紛時可以明確劃分責任。對貨代企業而言,明確自己的身份是發展業務關系的關鍵,應時刻注意在合同中回避承擔“承運人責任”的意思表示,自始至終強調自己的“人”角色定位。
(二)堅守業務權限和責任原則
眾所周知,提單是海上貨物運輸中最重要的一種單據,它不僅是貨物提取的憑證,也是運輸合同的證明。提單的簽發確定了雙方的法律責任。實務中,貨運人深入參與到提單的簽發事務中。有時貨運人超越了“人”權限,簽發自己的提單,這就確定了貨運人必須承擔承運人責任,由此可能會使貨運人承擔遠超收益的賠償責任,甚至遠超自己的承受能力。我國相關條例對貨運人能否簽發自己的提單也作了相關權限規定,比如必須向交通主管部門申請登記,繳納保證金,取得“無船承運人”資格后才可以簽發自己的提單,否則會因違反規定而遭受處罰。建議貨代企業在簽發提單時堅持自己的“人”身份定位,并簽訂和認真保存其與承運人之間的簽單協議,以確保在可能發生的糾紛中有案可稽。在“代墊運費”問題上,首先應盡量不墊付運費。在貨主為買方市場的情況下,貨代企業為了爭取業務可能迫不得已提供此項服務,在與貨主簽署委托合同時應約定逾期支付或返還所墊付運費的違約責任,以約束貨主行為。要注重與委托企業溝通時形成的相關佐證材料的保存,以確保未來可能的糾紛涉及訴訟時有據可查。
(三)建立員工嚴格管理制度
對于企業來說,員工的忠誠度是一項寶貴財富。若企業當中有為數不少的員工對企業缺乏足夠的忠誠度,勢必會對企業經營造成一定的沖擊。為了避免因為員工的不忠誠而對企業造成的風險,企業可以在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約定保密條款,并對員工進行競業限制。要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強監督和保密管理機制的建立,注重對員工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訓,注重各部門與各環節的溝通與協調,以制度提升實務操作質量。
(四)形成業務規范操作機制
貨代企業一定要有充分的證據意識,對于業務開展過程中的所有操作,必須建立操作規范。比如對相關單據的收存,一定要有復印件備份,且做到復印件和原件等材料分開歸檔;對于取件簽收問題,務必落真名或蓋章簽收;對于因為員工個人業務素質問題可能導致的單據繕制錯誤、貨物保存不當等,同樣需要注重平時對員工的業務培訓,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提升業務操作水平,以免遭受無謂損失。
(五)嚴格審查承運人的資格
為了避免承運人給自己帶來的風險,貨代企業在選擇承運人時應注重對其資格的嚴格審查,確保貨物運輸的高質完成。我國相關條例對無船承運人和實際承運人資格的取得都規定了具體的要件,并設定了相應的程序,比如對無船承運人,符合規定要求的會頒發《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格登記證》。貨代企業在選擇承運人時,應事先要求對方出示主管部門頒發的相關許可證書,對其承運人資質進行認真調查,務必選出具有合法資質的承運人,確保運輸事宜安全、高效開展。
(六)作好客戶資信的甄別
為了避免由于委托企業的欺詐行為給自己帶來的風險,貨代企業在接受貨主委托時,應認真作好對委托企業信用和其他情況的調查。要建立完善、客觀的資信等級劃分方法,根據掌握的數據對客戶的資信進行正確的等級劃分,注重與等級較高的客戶發展業務關系,時刻提高警惕性,切實保護自身的權益不受損害。
【關鍵詞】中小企業 對外貿易融資 國際貿易融資工具 風險控制
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穩步進行,我國加入WTO以及與一些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發展至今,很多的外國企業都進入了我國的市場,我們國家的市場已經和國際市場緊密的聯合在一起,從而使得我國的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得到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融資難的問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融資上存在的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確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涉及到對外貿易的中小企業不但要面臨著企業本身實力不強、可以流動的資金比較少、沒有足夠的抵押擔保等情況之外,還要考慮到一些國際政治問題、經濟上容易出現的風險、外匯管制、匯率容易出現的風險以及出口退稅率下調等方面的問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過程中地位相對弱勢
首先,根據我們國家的相關規定,我國外貿公司的注冊資金必須達到50萬元人民幣以上才能得到進出口的資格,同時我們國家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的進出口額度也才勉強達到平均幾十萬美元,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在注冊資金和進出口額度方面是非常弱勢的。其次,我國的大多數中小對外貿易企業都是勞動相對密集型的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較弱,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最后,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由于自身實力不足,在業務方面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國際匯率變化等方面外在因素的影響,這些都是導致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無法保證自身的穩定發展的因素,同時也就使得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很難獲得銀行方面的融資。
上述這些問題都會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方面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再加上近些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這就更加加劇了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難度。由于中小對外貿易企業面對以上這些問題無法保證足夠的信用度,同時又沒有足夠的抵押資產,這就造成了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融資越來越難,融資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二)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對于風險的控制力比較薄弱
由于對外貿易融資涉及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問題,所以在風險性上就會更加的高,會涉及到貿易術語的選擇和使用等相關問題,貿易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操作問題,銀行以及相關的進出口企業融資的信譽問題。我國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擁有內部信用監管系統,這也就側面的表現出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的融資信譽風險是非常高的事實。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不注重內部信用的結果就是會產生很多的欠款情況,再加上國際上的一些政治經濟風險和外匯、匯率風險等方面的綜合因素,最終導致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對于風險的控制和融資都難上艱難。
(三)我國中小企業對于貿易融資的相關產品沒有足夠的了解
我國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由于自身的實力問題導致相關的從業人員業務能力都不是非常專業,無法和銀行方面實現有效的溝通,這就會影響到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對銀行對外貿易融資產品沒有足夠的了解,在銀行對外貿易融資產品進行更新的時候,中小對外貿易企業也無法得到相關的信息,從而無法獲得適合自身的相關對外貿易融資產品。當然這其中也有銀行對于中小對外貿易企業不重視的因素在里面,下面我們通過圖標來看一下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融資的被拒絕情況,如下圖:
圖1 我國中小企業銀行融資申請情況統計
從圖1.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向銀行進行融資被拒絕的比例非常高,接近三分之二,再加上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的相關從業人員與銀行沒有足夠的溝通,最終導致了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在融資方面出現難題。
二、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解決相關問題的對策
(一)選擇合理的融資方式
隨著我們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新型的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可以給中小對外貿易企業提供更豐富的融資服務。這樣在一方面滿足了外貿融資的相關需求,另一方面,這些新型的金融機構也同時具有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廉,效益相對更高效的優勢,可以提高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融資成功的機會。
在我們國家,很多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由于資金匱乏,各個方面的知識也夠不充足,因此如何選擇對外貿易的融資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選擇一個適合自身發展的融資方式是非常有利于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進行長期穩固的發展的。中小對外貿易的企業在選擇使用對外貿易融資的方法時應當先要注意性價比的問題和風險指標的相關問題。要優先選擇成本比較低、風險比較分散、貿易方式與融資互相結合、交易過程都非常適合對外貿易融資的方式來進行融資。然后與專業的對外貿易融資工具一起使用,加強與供應鏈融資業務和結構性國際貿易融資這方面的問題的關注,這樣一來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對于企業內部的出口風險進行控制
國內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的活動中應該逐步的培養自身的融資風險意識,把對外貿易進行融資的過程中容易遇到的風險都進行研究和總結,從而能夠在融資的過程中使用科學合理的不同種類的結算方式來規避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所以,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應該把規避風險的具體細節歸納到自身的企業日常管理當中,在企業內部進行財務核算的時候,把對風險進行管理的成本也核算到其中,把其具體的做成一種指標,同時也要對收受賬款時對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對相關客戶的融資信用情況也要進行仔細的調查和研究管理。
出口信用保險是國際上非常流行的一種相關政策方面的金融工具,但是在我們國家使用出口信用保險這類政策相關方面的金融工具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非常的少見。出口信用保險可以在中小對外貿易企業沒有條件對國際上的客戶進行融資信用調查或者沒有足夠的成本進行調查的時候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它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國外客戶資信不夠或者銀行資信不夠而引發的經濟損失。如果中小對外貿易企業能夠有效使用出口信用保險這種金融工具來應對收受海外賬款時所面對的風險,那么中小企業就能夠有效的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以及擴展自身的貿易規模,也從另一方面提升了對外貿易企業自身的信用等級,為獲得貿易融資鋪平了道路。
另外,國際保險理賠這項服務也可以為中小對外貿易企業的貿易融資、賬務相關方面的管理提供很大的幫助。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出口貿易融資方法叫做“福費廷”,中小對外貿易企業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在履行合同的前提下更加簡單的獲得融資,同時能夠有效的抵抗外匯方面、銀行方面、商業方面的風險以及政治風險。所以說,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在使用出口信用保險這種金融工具搭配上上述的這種融資方法就可以從根本上來規避中小對外貿易企業所面臨的國外信用風險。
(三)對于外貿融資方面的相關人才進行培養
我國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對于對外貿易融資進行了充分的認識之后,就會發現對于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外貿易融資是需要非常專業的人才來操作的,這種人才必須具有非常廣泛的知識儲備以及非常專業的相關方面操作素質,目前我們國家的中小外貿企業的人員素質普遍不是很高,從下列圖標可以看出:
圖2 中小外貿企業的從業人員學歷情況
所以想要把對外貿易融資發展的更好更專業,就要加強相關方面人才的培養。首先要把一些國際上通用的貿易方面的法律知識盡可能詳細的對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要讓相關的從業人員對于國際上經常使用法律知識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其次,要幫助相關的從業人員對于銀行方面的相關金融融資產品有一個具體的了解,使得相關的從業人員能夠更好的和銀行進行溝通,隨時的對于新的融資產品有一個良好的掌握。最后要在對外貿易融資的過程中注意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掌握國際上的最新相關信息,針對隨時變化的國際貿易情況采取相對應的有效方案。
(四)建立企業的商業信譽
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無法向融資方和擔保方證明自身對于賬款的償還能力。而成功的融資是建立在具有償還賬款的能力之上的。所以我國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就應該在企業的管理中設立相關的系統用來提升自身的信譽度。為此,中小對外貿易企業就要從本身出發,結合具體的情況來對企業的具體任務進行相關參與,與此同時要不斷的對銀行方面新的融資方式進行掌握和了解,提高企業的還款能力。
我們國家大多數的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在資金鏈出現問題的時候,就必須要在私立的信貸機構進行借款,但這種信貸機構要求的利息又非常的高。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在資金鏈斷裂后,就四處舉借民間信貸,但是高額的利息往往讓企業陷入惡性循環。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在于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的“病急亂投醫”心理,需要較長的時間逐步改變這種心理,要在適應社會平均利潤的基礎上來慢慢的進行,不能操之過急。
三、結束語
我國中小型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問題必須通過政府、銀行和企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來解決。政府為有潛力的中小對外貿易企業提供擔保融資的基金,提高企業的資信度。商業銀行方面也可以給更多具備創新、具備發展前景的企業降低信貸的門檻。同時企業自身也要學會應用國際貿易融資工具,選擇適當的融資方式,通過對外貿易的實踐,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提高企業資信。
所以上述存在的這些問題必須要得到重視,因為它會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雖然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存在的問題很多,但是我們相信有挑戰就會有更多的機會,這些問題在逐步解決之后,相信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一定能夠發展的更好。
參考文獻
[1]于向岐.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J].中國經貿,2011,(18):10-10.
[2]馬煥卿,王虎平.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分析[J].邢臺學院學報,2012,27(1):130-131.
[3]蔡粵屏.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路徑選擇[J].企業經濟,2007,(8):140-142.
[4]高瞻.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策略與風險控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1.
[5]趙曉丹.我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現狀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4.
[6]鐘俊.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J].經濟導刊,2012,(5):32-33.
[7]應若飛.外向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難點[J].浙江金融,2004,(8):35-36.
【關鍵詞】對外貿易企業 創新發展 模式 對策建議
一、引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外貿企業面臨的競爭不斷加劇,我國外貿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多,但其整體的競爭力提升較慢,主要是由于其缺乏創新發展模式。通過對我國外貿企業近些年來的發展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創新發展模式還存在諸多的問題,抵御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對現代信息科技的應用程度不高、缺乏自主知識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企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因此,必須要樹立全球化發展的目標,審視其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完善的、針對性的措施全面實現我國外貿企業的創新發展模式,提升外貿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長期發展。
二、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創新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抵御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不強
隨著全球貿易競爭的不斷加劇,各國的貿易聯系進一步加錢,企業的外貿風險也不斷加劇,而缺乏抵御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成為當前阻礙我國外貿企業創新發展模式的重要問題。一方面,其對市場風險的分析不足,外貿企業隨時會面臨匯率動、利率變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等帶來的風險,其對歷史資料的分析能力有限,缺乏風險預警的意識,其發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會埋下風險隱患。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大部分外貿企業的規模較小、盈利能力有限,主要依賴于國際訂單進行生產和銷售,因此其在國際市場中處于被動地位,加之不注重提升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因此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對現代信息科技的應用程度不高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其對外貿企業發展的影響不斷加大,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外貿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還缺乏對高新技術的應用,因此其整體的發展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其一,很多外貿企業只是進行簡單的生產和銷售工作,其對互聯網+等認識不足,缺乏專業化的人才團隊,對其應用能力掌握不足,因此在整個外貿中仍然處于較低的層次,因此其發展模式的創新也處于被動。其二,由于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的浪潮不斷發展,很多外貿企業難以借助單方面的力量緊跟科技的變化,其在資源、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科技帶動創新發展模式難以在短期內順利實現,其經歷的周期較長。
(三)缺乏自主知識品牌和核心競爭力
品牌成為企業創新發展模式的必由之路,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創新發展模式的基礎。而大部分外貿企業在自主品牌建設和核心競爭力提升方面存在諸多的不足之處。一方面,我國很多中小型的外貿企業只是掛牌生產,沒有自主品牌,其自主創新的能力有限,相關的保障機制不健全,比如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開發存在欠缺等,使其沒有動力進行自主知識品牌的開發和建設。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沒有強有力的品牌支撐和核心技術,使得很多外貿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缺乏核心競爭力,使其創新發展模式顯得十分艱難,因此難以提升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創新發展模式的對策建議
(一)增強抵御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眾所周知,全球市場的一體化發展也提升了風險隱患,提升抵御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是任何外貿企業在創新發展模式過程中所必需的能力,是實現自身發展的關鍵。一方面,我國外貿企業在進行發展模式創新的過程中,要廣泛收集全球行業內的相關歷史數據,對其進行篩選、分析和研究,以此提升其對未來市場變動的預測能力,時刻注意利率變動、匯率變動、金融風險等可能帶來的風險,為自身的貿易創新發展模式設立預警機制。另一方面,在設立預警機制的過程中,要通過培養和引進專業化的人才、制定風險防范機制、嚴格落實風險應對措施等來全面增強外貿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以此為我國外貿企業的創新發展模式奠定基礎,降低各項風險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其能夠順利實現發展模式的轉變。
(二)強化對現代信息科技的應用程度
現代化信息科技的發展對全球外貿發展格局的沖擊不斷增強,在互聯網貿易發展背景下,傳統的貿易企業要想得以生存和發展尤其是要創新發展模式,必須要全面強化對現代信息科技的應用程度。一方面,外貿企業必須要在科技創新和應用方面緊跟全球步伐,以戰略性的眼光來規劃其對現代科技的應用能力,比如在生產、銷售、管理等方面都充分借助現代科技來提升效率,以此提升實現創新發展模式,避免被全球貿易發展所淘汰,使其能夠更好地順應全球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外貿企業要強化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引進和培養專業化的創新性人才、制定應用科技信息的規劃等措施來全面提升其對科技創新能力的應用能力,使其在現有的基礎上充分借助現代信息科技來創新發展模式。
(三)以品牌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
強化自主品牌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是外貿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發展的基礎,也是創新發展模式的必要措施。其一,外貿企業要通過充分學習和借鑒其他企業成功的品牌發展之路,根據所處行業的發展動態和自身的發展現狀,對其進行消化和吸收,以此實現全面的品牌創新,形成自主知識品牌,實現以品牌促發展的模式,盡快實現對發展模式的創新。其二,外貿企業要充分重視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在發展過程中要通過進行產品技術創新、營銷能力創新、客戶管理模式創新、內部管理創新等各項措施來全面提升我國外貿企業的整體發展實力,使其在進行發展模式創新的過程中可以具有充分的保障,縮短發展模式創新的周期,最大程度上降低發展模式創新的成本。
四、總結
對外貿易的發展決定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因此必須要給予其充分的重視。當前,我國對外貿易企業還缺乏創新性的發展模式,整體發展相對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從本文的研究來看,必須要從增強其抵御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強化對現代信息科技的應用程度、以品牌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出發,創新外貿企業的發展模式,以此全面提升我國外貿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提升我國經濟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任慶.電子商務發展對外貿企業發展的影響分析[J].中國商論,2016(23).
關鍵詞:金融危機;我國外貿企業發展;策略
當前受金融風暴的影響,世界商品市場正處于急速縮水的狀態,加之世界外貿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讓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出更加艱難的形勢。市場優勝劣汰的原則讓競爭趨于激烈化。分析我國對外貿易企業的不足之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企業創新機制不夠健全、創新能力弱、產業結構單一等問題都會讓企業面臨更為艱巨的生存壓力。就企業面對的市場而言,我國企業目前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集中在歐美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于一些南美、東南亞等具有發展潛力的市場開發力度和投入力度都不夠,這也是我國對外貿易企業生存的方向所在。企業發展策略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這企業的未來,本文從國內市場需求的刺激為基點就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在金融危機形勢下的發展問題進行一些建議。
一、對外貿易的國際經濟形勢
1.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國際市場需求的急劇萎縮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要面臨的問題,金融危機的不斷深入會帶來這樣一個局面,為維持企業的生存,許多外貿企業為減少市場需求帶來的不足,在企業產品價格方面都會出現一個調整,低價的出現就會讓整個產品行業出現整體價格下調的趨勢,這也就讓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在同類型同質量的產品上不得不調整價格。進一步出現的結果就是企業的利潤減少,利潤減少就會刺激企業生產更多產品來提高銷售量,這與市場需求量并不相符,從而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價值鏈還處于低層次階段,這讓市場競爭中的優勢條件變得比較容易復制,與依賴品牌優勢的發達國家不同,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特殊資源,市場地位也無法保持其優勢性。另外,一些發展中國家,印度、越南、墨西哥等也具有的低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讓我國對外貿易企業面臨著被替代的危險。
2.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增大
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深入,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紛紛呈現抬頭趨勢,全球范圍內的貿易摩擦也逐漸加劇。據相關數據顯示,09年我國在國際上兩反一保案件超過一百件,這是國際貿易摩擦多樣化復雜化的重要體現,也反映了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形勢的嚴峻性。許多國家和地區在貿易保護手段的合法性與隱蔽性上都下了不少功夫,在綠色壁壘、環境保護、技術壁壘和知識產權等多方面都進行了更具戰略性和隱蔽性的改進。許多國際和地區都出臺了有利于本國的扶持政策,這讓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著更大的壓力。與此同時,化工、服裝、鋼鐵機電行業受到的貿易保護主義也比較嚴重,前段時間美國出臺的征收三年反傾銷稅政策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除此之外,我國進幾年服裝和機電行業遭遇的反傾銷案件也逐年增加。所有的形勢都表明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在增大
3.金融市場持續動蕩,匯率風險加大
金融危機形勢下的各國匯率區間加大,對外貿易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匯率風險。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乃至世界的焦點。05年到08年人民幣的持續升值給我國的對外貿易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對外貿易企業大多是外向型企業,即使外匯風險加大,但仍需持有外幣,這常常涉及到外匯兌換的問題,對于外貿企業慎重選擇外匯結算幣種是一個應對外匯風險的重要課題。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就要求人民幣的匯率要維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同時還應有浮動調節。匯率背景的復雜性讓企業在匯率方面的風險加大,這也是外貿企業匯率風險能力控制和財務能力管理的一項重要挑戰。
二、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問題
1.中小型外貿企業融資難
在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政府經濟政策惠及較少的情況下,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頓。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大都面臨著倒閉或停產的危險。08年的金融風暴造成我國將近40%的中小企業倒閉。例外42%的中小企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據此總結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有如下問題:首先是貿易融資方式過于單一,融資對象過于集中現代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但大都趨向更高,更復雜的方式。在實際的運作中,很多企業開始逐漸嘗試新的融資方式,但傳統的融資方式依然占據主要部分。這就出現了融資與信用證結算相互融合的方式。它呈現的特點是功能方面比較單一,品種也相對較少。另外在銀行方面,各家銀行業務依然以基本形式為主,福費和保理等復雜業務為輔中小企業資金不足,生存困難很多中小企業都存在著一定的內部管理問題,技術水平不高、缺乏人才等也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除了這些問題外,融資途徑的艱難及外部資金的不足是中小型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都存在著資金缺口問題。資金缺口的產生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在短期內會直接影響其運作。長期內就對企業在擴大規模、技術和增加設備方面產生制約。
2.原材料漲價導致的生產成本上升
2012年4月份,人民幣匯率從單邊升值到雙邊波動特征越來越顯著,相對的我國外貿企業也面臨越來越高的匯率風險,在現階段以及可以預期的將來一定時期內,匯率風險規避將是國內外貿企業的必做功課,本文闡述了匯率風險規避必要性。
【關鍵詞】 外貿企業 匯率風險 原因
1. 重啟匯改之后的人民幣匯率波動情況
在2010年6月19日重啟匯率機制改革,央行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人民幣重拾升值態勢,并且匯率彈性增強,外匯市場中每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雙邊波動明顯,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年報2010》統計,2010年6月21日至12月31日,中間價隔日最大波幅為295個基點,日間最大波幅(最高價-最低價)日均113個基點,交易價對中間價的最大波幅日均為0.16%,78個交易日中間價升值,53個交易日隔日貶值,1個交易日與上日持平, 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15日更出現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12個交易日觸及日間交易區間下限跌停。
國務院總理和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不同場合闡述人民幣匯率已達均衡狀態,完善匯率形式機制將著重于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2012年5月中美第四輪戰略與經濟對話表明“中方繼續致力于推進匯率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更大程度的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美方歡迎中方發表聲明,擴大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格的浮動區間,以推進上述目標”。在維持均衡匯率基礎上,擴大人民幣浮動區間增強匯率彈性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央行對匯率的直接干預將不斷減少,由市場供求關系影響的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將不可避免。觀察當今主要國際貨幣的歷史也會發現巨大且多元的市場因素對匯率的影響伴隨著貨幣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其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市場價格波動會更頻繁。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仍保持較高經濟增長速度也必然反映在由市場決定的人民幣匯率變化上,中外經濟體經濟實力的對比動態變化會通過市場反映到貨幣的交易價格中。
2. 我國外貿企業面臨匯率風險的原因
在2005年7月我國進行匯改之前,人民幣單一盯住美元,人民幣匯率長期基本維持在8.27,我國外貿企業在對外貿易結算中因90%采用美元計價并結算(陳雨露,2005),因此基本無匯率風險,但是匯改之后,我國外貿企業所面對的匯率風險或稱為外匯風險主要是因匯率變化造成的未來收入或支出的不確定性即通常的交易結算風險則大為增加。除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顯著的匯率風險之外,外匯市場中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的擴大(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格浮動幅度2007年5月21日從0.3%調整到0.5%,2012年4月6日又調整到1%,人民幣對歐元、日元、港元、英鎊等非美元的交易浮動幅度2005年9月23日從1.5%調整到3%;人民幣對盧布和人民幣對林吉特交易價的浮動幅度為5%)也會增加我國外貿企業的匯率風險,甚至是將來一段時間中主要面對的匯率風險表現。
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不斷推進尤其是跨境結算的發展,再加上我國外匯市場衍生品種的增加,使很多人認為我國外貿企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大大降低,但情況并沒有想象中樂觀。
2.1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決定著計價結算幣種結構并未出現“質”的變化
對外貿易中商品計價和結算幣種的選擇決定匯率風險的初次分配,如果采用某一方本幣作為計價并結算貨幣,則本幣一方將不會面臨匯率風險,是否采用一方的本幣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種貨幣的國際化程度。人民幣1996年實現了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雖然我國從2002年開始在不斷放松資本項目的管制,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但人民幣國際化仍處于“初級階段”或叫“早期階段”,仍不是一種世界貨幣(SWIFT WHITE PAPER,2011),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計價結算功能仍有限。當前,人民幣在世界前20大結算貨幣的地位基本在第16、17位左右,2012年4月人民幣位于第16位,份額僅占0.35%(SWIFT RMB Tracker,2011,2012),遠低于當今的主要國際貨幣的份額。一種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反映了世界其他各國對其的接受程度的高低,而這就影響到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是否能采用本幣計價結算的前提,很難想象在本幣未被其他國家所廣泛接受成為世界貨幣的情況下,貿易對手(無論出口商還是進口商)會接受在國際貿易中采用這種貨幣計價結算。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僅為0.41%,而歐元和美元的國際化指數分別為35%和54%(金立群,2012)。據SWIFT統計報告,2011年6月份,我國98%的進出口不是采用人民幣結算,而近80%是采用美元結算,美國90%的進出口貿易采用美元結算,日本70%的進出口采用日元。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中人民幣結算份額超過7%,2011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發生2.08萬億元(同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是36420.6億美元,按美元對人民幣1:6.30的價格計算,占比也不到10%)。因此,相比較而言我國對外貿易計價結算幣種結構并未出現“質”的變化,因采用外幣計價結算帶來的匯率風險依然存在與我國絕大多數對外貿易中,我國企業仍需積極規避匯率風險。
2.2對外貿易伙伴結構與人民幣結算地區結構失調
人民幣結算正被我國越來越多的對外貿易伙伴所接受,但程度不一。2011年我國前十大貿易伙伴分別為歐盟、美國、東盟、日本、中國香港、韓國、中國臺灣、澳大利亞、巴西和俄羅斯聯邦。其中我國與香港、韓國、東盟(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簽訂有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與我國公布的2011年進出口數據為準,這些經濟體與中國的貿易占中國全球貿易的比重在24%左右,歐盟、美國和日本占37%。現階段人民幣結算主要還是集中于周邊地區,其中80%左右是在香港,歐洲全部結算中只有6.7%使用人民幣(2011年歐盟占我國貿易比重為15.57%),澳大利亞為1.9%(2011年占我國貿易比重為3.2%),日本為2.1%(2011年占我國貿易比重為9.41%),臺灣為11.4%(2011年占我國貿易比重為4.39%),而美國則可忽略不計(SWIFT RMB Tracker,2012)。同時即使有雙邊貨幣互換,在對外貿易中采用人民幣結算也存在種種問題,例如,在韓國,人民幣幾乎不能用于貿易結算,并且這種情況短時間內不會改變(路透社,2009)。
上述事實表明使用人民幣結算的經濟體與我國對外貿易伙伴結構明顯失調,其后果必然是在對外貿易中,我國企業仍主要使用外幣進行計價結算,匯率風險則不可避免。調查數據也印證了這樣的觀點,匯豐銀行在2011年對全球21個市場6000多家貿易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新興市場東南亞地區受訪企業的16%計劃使用人民幣,澳洲當地貿易商未來半年中會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為6%,香港、澳門和內地的比例為45%,但是美元仍占據主導地位,90%內地企業仍計劃用美元進行跨境貿易結算,新興市場是人民幣使用的主導力量,而北美等成熟市場人民幣的接受程度仍不高。
2.3對外貿易方式中的幣種錯配
我國對外進出口貿易方式的一大特點是加工貿易方式在對外貿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據2011年我國進出口數據計算,加工貿易出口占總出口比重為44%,加工貿易進口占總進口比重為27%,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占我國對外進出口總額的近36%。加工貿易的特點是“兩頭在外”,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的主要市場是美國、歐盟、香港和日本,進口主要市場是韓國、中國臺灣、日本和東盟。人民幣接受程度比較高的是我國的進口市場,而接受程度比較低的是我國的出口市場(除香港之外)。進口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出口用美元計價結算,仍存在幣種錯配,我國對外加工貿易企業的最終利潤以人民幣核算,仍存在不確定性風險。為消除這種不確定性,仍需規避匯率風險。
上述三個原因決定我國對外貿易企業仍面對匯率風險。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還很遠,有估計至少10年(戴相龍,2011)或20到30年才能達到國際化目標(陳雨露,2012),我國外貿企業對匯率風險規避的“需求彈性”會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我國加工貿易的轉型由于我國的“比較優勢”短期內仍將維持,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也影響到國內企業對外的談判能力,在匯率風險的初次分配中處于不利地位,這種現狀也將繼續維持。因此在人民幣不斷國際化的過程中,我國外貿企業的匯率風險依然存在,規避匯率風險也將成為企業日常經營的必需。
1貿易安全概念解釋及《國際貿易法》的缺陷
所謂的貿易安全,國際法意義上指的是當一國的對外貿易面臨來自國內外不利因素的沖擊時,通過參與國際競爭和加強國際合作,牢固地控制或占有國內外市場,使本國產品擁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安全的國際貿易狀態應該是從貿易體系的各個方面保證本國的經濟不受到因別國經濟波動而通過兩國間的貿易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而且能夠保證趨利避害,在遇到良好的外部市場環境下,能高效地整合國內的資源,迅速擴大貿易份額,分享到更多的國際市場的利益,從而為本國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國內外生存環境。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貿易安全已成為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貿易安全日益受到各國關注。影響國家貿易安全的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國際市場參與度,也可理解為對外依存度,依存高或參與結構不合理等都會置于高風險環境中;二是國際經濟關系,國際經濟關系總體穩定,貿易安全風險相對較低;三是國家的貿易政策。正確的、連續性強的貿易政策有助于為對外貿易營造良好的支持環境,從而降低不必要的風險。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國際貿易法》也不例外《。國際貿易法》的最大優勢在于其權威性。在平衡國際金融關系和國家間的貿易爭端方面,國際貿易法的中立性和權威性作用便體現出來,它既能使各國之間的貿易交流得到有效協調,又能很大程度上遏制發達國家借助“天然”的主導優勢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合法”的懲罰,最大限度地照顧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然而《,國際貿易法》由于面向的主體極為寬泛,適用的成員國的復雜性、特殊性極為明顯,這些因素使國際貿易法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國際貿易法覆蓋面廣,涉及很多成員國,各國在社會經濟和法律政策方面存在很多不同,所以不可能完全做到綜合考慮各國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國際貿易法的制定;另一方面,國際貿易法在執行方面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方面存在。貿易壁壘還沒能完全消除,資產利益無法做到較為均衡的分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過程中所獲得的利益明顯高于發展中國家?!秶H貿易法》面臨的缺陷和局限性使得國家間的貿易安全風險始終存在,且風險不斷滋生和變換,但在目前的經濟格局和修改完善《國際貿易法》的困難局面下,惟有充分吃透現有的法律條款來應對貿易壁壘造成的安全風險問題,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方向。
2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面臨的對外貿易安全不利因素
2.1對外貿易依存度過高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外貿易不斷深入,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也大幅上升,并且呈現出與國際發展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出口貿易依存度持續高于進口貿易依存度以及與世界經濟增長同步的顯著特征。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貿易依存度大幅上升甚至已經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出口貿易依存度明顯高于美國、日本、等其他經濟大國。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在“十一五”時期平均高達65%,按照目前的產業結構和出口現狀來看仍有上升的趨勢,而“十五”末我國外貿中初級產品的比重雖下降到6.4%左右,但工業制成品大多數是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少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中高技術及其原料進口的比重不低,很多關鍵技術都依賴進口。在關鍵產業的進出口方面,高技術產品的進口依賴度高,機械設備特別是高技術設備50%以上依靠進口,民航飛機完全依靠進口,微電腦核心部分基本依賴進口。外貿依存度過高使我國經濟發展過于依賴國外市場。尤其是我國外貿出口主要建立在粗放型數量擴張基礎上,順差來源國家過于集中在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這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自身難以控制的不確定因素。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波動、國際市場和國際貿易波動的風險以及我國主要貿易伙伴國經濟情況變化等都對我國的貿易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2.2頻繁的貿易壁壘近年來,我國的主要出口國美國和歐盟基于國內就業形勢的疲軟和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萎靡不振原因,紛紛把矛頭指向中國,采取各種形式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來限制從中國進口商品。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一種貿易保護手段,在國際貿易實踐中,尤其在發達國家中普遍存在著濫用的現象,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構成了嚴重威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出口額,阻礙了我國對外貿易經濟的發展,成為新世紀初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的巨大障礙。
3利用《國際貿易法》維護貿易安全的策略
維持國際貿易順利、健康地進行是國際貿易法的根本宗旨和現實中的主要作用。其不僅具有國際貿易關系的作用,與此同時還可以起到規范國際貿易市場的作用。此外,國際貿易法還具有約束貿易雙方使其行為符合相關規范要求的作用,國際貿記得這些作用通過對國際貿易爭端進行調解和仲裁來實現。我國加入WTO已整整10年,在WTO營造的有利外貿環境下,我國的進出口貿易規模已穩穩躍居世界第二位,且還處于快速上升勢頭,也可以說我國是經濟全球化收益的典范,因此加強而不是自我封閉與國際的交流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但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面對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游戲規則和仍然受發達國家掣肘的《國際貿易法》,在積極調整自身內部產業結構,降低對外依存度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國際貿易法》的研究,學會利用《國際貿易法》和WTO規則來維護自身的貿易安全。
3.1準確把握《國際貿易法》的發展動向并認真研習、熟練運用應當充分理解并認真履行WTO規則和對外貿易法的各項基本規程,在此基礎上與國際貿易法結合,完善國內相關規定以及法律制度,為加強對國際經濟新局勢的適應能力而積極進行調整。此外,認真研習涉及對外貿易方面的國際法律,并學會如何運用,避免出現在遭遇壁壘站時無從應對的尷尬局面。如《對外貿易法》《、對外貿易壁壘調查暫行規則》《、反補貼條例》《、反壟斷法》《、反傾銷條例》和《保障措施條例》等,都是法律內容所涉及到的。通過上述法律,以多角度對國際貿易進行保護,為國家貿易的安全進行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3.2積極主動參與國際貿易安全機制我國已是世界進出口貿易規模第二位的國家,與世界上絕大對數國家建立的貿易關系,因此我們應利用自身的國際貿易地位主動參與國際貿易安全方面的機制制定,有助于維護提升自身和發展中國家的在國際貿易中的權益和發言權。參與制定一套同WTO經貿協定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于貿易、投資、市場、競爭等經濟行為的政策體系,從而規范國際貿易活動行為,保持國際貿易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與此同時,要充分利用WTO規則中有關優惠條款的,并通過立法形式將其確定下來;還必須加強對政策中的保護機制和競爭機制的理解和恰當運用,把競爭維持在我國企業有能力應對的范圍內,保障國內企業的順利健康發展以及我國對外貿易正常運行。
關鍵詞:國際貿易拖欠信用風險管理機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出現的經濟糾紛也有所增加。其中國際貿易拖欠,即在對外貿易中應收款不能及時安全收回,大量外匯滯留損失在外,成為困擾我國眾多外貿企業的一大難題。而且隨著人民幣的升值,這一難題造成的損失也在擴大。支付結算是進出口貿易業務鏈上最關鍵的一環。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支付結算工具日漸增多,這給貿易雙方帶來了周轉與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風險的存在,其中也潛伏了風險。以托收方式為例,若買方違約,拒絕贖單,賣方便無法收回貨款。
一、造成我國出口貨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從國外統計數據上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造成我國出口貨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1.從國際貿易拖欠案起因結構看,我國對外貿易客戶信用風險的直接起因以惡意欺詐為主。具體結構為:有意欺詐的拖欠款占60%;產品質量、數量或交貨期有爭議的占25%;屬于我方外貿企業交易嚴重失當及管理失誤的占15%;交易人員私下默契臺底交易占2.5%;其他性質占2.5%。我國對外貿易的過半貨款拖欠是由客戶的惡意欺詐引起,而非人們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諸如產品質量或貨期等貿易糾紛引起。
2.從國際貿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看:(1)海外華人公司(包括我國港、澳、臺公司)占50%;(2)不良外籍公司占20%;(3)純為貨物有爭議的公司占20%;(4)駐外機構占5%;(5)其他占5%。
3.從外貿企業性質結構看,我國對外貿易客戶信用風險導致的國際拖欠所涉及的企業以國內的全資中資企業為主體。具體結構為:80%來自國內的企業,其中的50%為國有外貿企業,30%為私營外貿企業;另外20%來自三資企業。
4.從客戶新舊特征看,過半數的國際貨款拖欠由老客戶造成。而非人們通常理解的國際貨款拖欠主要由資信不良的新客戶造成。
二、外貿業務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幾年來人們經過對幾十起不同類型國際貿易拖欠案件進行調查,發現在外貿業務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不重視對外商資信調查。資信調查是我國外貿公司對外成交不應缺少的一個環節,外商資信狀況直接關系到外貿公司能否嚴格履行合同,安全收匯、收貨。有些外貿公司在進出口貿易中,對外商既不做資信調查,又輕率采用對出口方具有極大風險的付款方式(D/A、T/T),給國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詐行騙造成可乘之機。在對外貿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戶資信情況和經營狀況也并非一成不變。當老客戶付款出現異常時,如果缺乏警覺,不及時進行資信調查,了解其目前營運狀況,便會喪失避免風險的機會。
2.貨物質量有問題,履約不嚴肅。出口中不按時交貨,貨物品質、數量、規格與合同不符,導致外方索賠現象時有發生。
3.合同條款有紕漏,業務操作不規范。有些合同貨物品質規格不具體,違約責任不明確,支付條款不對等,出現爭議難以解決。在信用證條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嚴格審證,操作不慎,出現單證不符,遭對方拒付貨款的不乏其例。
4.不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在對外貿易中“重關系,輕索賠”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寧可國家利益受損失,也不愿或不善于拆諸法律,有的公司選擇國外不良討債公司追款,反受其害。
從上述現象和存在的客觀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國際貿易拖欠的形成,既有國外原因又有國內原因。就國外原因而言,海外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我國開放之際,積極擴大對外貿易,但相應的法律體系尚不健全,外貿公司業務人員與管理者還未完全熟悉國際操作規范,又有急于求成的心態,用人情或小恩小惠等方式,將我外貿公司僅有的一些原始警戒攻破,或在合同條款和操作方法上設下圈套,為今后拖欠制造理由。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企業逾期未收匯屬于國外方面諸多原因中,進口商信譽差和我駐外機構有意拖欠約占50%的比重。另外,造成我國外貿企業風險損失的原因除了企業主體信用管理觀念的嚴重缺乏外,來自企業產權制度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我國外貿企業客戶信用風險的成因
具體來說,我國外貿企業客戶信用風險成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貿公司體制與現代化的國際經貿發展要求不適應。我國外貿公司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制,雖經轉換經營機制,擴大自,但在經營、企業管理、財務制度等方面沒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對業務人員和業務活動缺少必要的監督和制約,因此既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又不能妥善解決問題。外貿企業產權不明晰,使得很多國有外貿企業管理者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業績考核,不顧企業長遠利益,盲目賒銷;有的企業迫于市場競爭壓力,單純追求銷售額增長,盲目打價格戰。這些行為導致了企業應收賬款上升,銷售費用上升、負債增加,呆賬壞賬增加,效益下降,偏離了最終利潤這一企業最主要的目標。強化企業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銷售收入增長和風險控制這兩個目標之間尋求協調一致,保證最終利潤這一根本目標的實現。
2.相關部門缺乏信用風險管理意識,由于從政府到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意識都比較淡漠,對信用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導致政府對企業缺乏政策引導和有效支持;有的企業雖然感到信用風險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無從下手,且成本較高,在本來利潤率不高的情況下不愿為此支付費用,進而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干脆漠視不管。目前中國出口企業的壞賬率超過5%,而發達國家企業卻只有0.25%至0.5%的水平,國際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國企業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一開始并不是對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國企業自己出現制度和管理失誤。
3.企業內部職責不明確,在我國外貿企業現有的管理職能中,應收賬款的管理職能基本上是由銷售部和財務部這兩個部門承擔的。然而在實踐中這兩個部門卻常常職責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協調與制約機制,容易造成外貿企業在客戶開發、信用評估、合約簽訂、資金安排、組織貨源、品質監督、租船訂艙、制單結匯等諸多貿易環節出現決策失誤并導致信用損失。外貿企業內部職責不明確已成為企業賬款拖欠趨勢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4.一些公司管理水平低和業務人員素質差是造成國際貿易拖欠的直接原因。近年來,過分強調國際市場開拓,忽略了國際市場的復雜性和對風險的防范;過分強調開拓面和追求成交額,放松了對國際拖欠的管理。對外商進行資信調查在我國外貿公司中沒有制度化,業務過程中隨意性大,在調查的案件中,我外貿易公司以D/P或D/A成交的占50%,以T/T、銀行轉賬形式成交的占25%。
5.對外貿企業運作中的行為規范管理不嚴格。有些外貿公司以承包、放權為名,實際是放任自流,致使內外串通、損公肥私、的事件屢禁不止。
6.法律意識淡薄。一些企業負責人和業務人員習慣于用行政手段處理問題,不敢于、不善于動用法律手段解決對外貿易中的問題。有的公司在明顯是外方違約或欺詐,使公司遭受重大損失的情況下,也不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7.國有資產自我保護機制不健全。在財務和考績制度上不能及時反映企業逾期未收匯的狀況,對造成損失的直接責任者也無相應的懲治措施。主管部門不了解國際拖欠的問題,因而無法設立預警線,難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
8.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國外貿企業業務人員信用風險防范意識薄弱,信用風險防范手段單一,沒能掌握或運用現代先進的信用管理技術和方法。對客戶的信用風險缺少評估和預測,交易中往往是憑主觀判斷做決策,缺少科學的決策依據。在銷售業務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額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銷售人員違規經營、違章操作,甚至與客戶勾結留下可乘之機。在賬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專業化的方法。
由于經營和管理體制上存在缺陷,國際貿易拖欠問題不斷發生,被拖欠的企業不愿意將事情暴露,所以問題難及早發現,形成一個逃避監管的死角。如不及早研究和解決國際拖欠問題,必然會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
四、避免和解決國際拖欠問題的對策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中,深化我國外貿體制改革,加快外貿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使外貿企業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得到徹底改善。對此,應完善制度,強化管理,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國際拖欠案件的發生,并逐步建立起國際貿易風險的預防、監控、治理機制。
1.提高外貿業務人員素質是當務之急。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國際貿易風險的研究,外貿企業要注重業務人員防范國際拖欠能力的培訓,對剛剛從事外貿工作的人員和近年來取得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尤為重要。外經貿院校也應開設有關課程,同時各進出口商會應對本行業進出口公司提供國際市場開拓與風險管理的咨詢服務。
2.建立外貿風險管理的規范操作程序。加強內部管理和對外商資信調查,是避免發生國際拖欠的主要措施。尤其以D/P、D/A成交的貿易,需要進行嚴格的評審和有關部門出具的資信調查。從實際經驗看,堅持對新客戶先資信調查后成交,對老客戶定期進行調查或發現疑點及時調查,可使境外拖欠案件下降50%。我國外貿企業對信用風險的防范一直是進出口業務風險防范中一個較為薄弱的環節,特別是在出口貿易中,我國外貿企業因詐騙而受到的損失是很大的。所以,今后我國要新增設信用管理部門,從規范客戶資信管理體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動態了解客戶狀況,統一整理分析客戶信息資源,評定客戶資信類型或等級,并隨所掌握信息的變化及時更新評估結果,盡量做到知己知彼。接著要完善客戶信用控制體系,對不同資信類型或等級的客戶應在預付款、信貸擔保、貨款拖欠時間等方面予以不同的對待。
3.外貿公司在無法確定交易風險程度的情況下,應向保險公司辦理出口信用險;貨款逾期三個月,一定要有追索行動。發現對方逾期不付款,如三個月自己追收不回,應積極尋求外部途徑解決(包括仲裁、訴訟等法律途徑)。國際貿易經驗表明,在貨款逾期三個月時即進行追索,損失可以減少70%左右;外經貿管理部門應對外貿企業逾期未收匯問題進行專題調查;加強對國際經貿法律的宣傳教育,增強法律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和解決問題。從事國際貿易涉及到廣泛、復雜的法律,貿易的每一種方式,交易的每一個環節,合同的每一個條款,都是一種法律關系的體現,涉及不同的權利與義務。因此,在對外貿易活動中,必須依法辦事,嚴格遵守合同,注重發揮律師的作用,這是被國際貿易實踐證明了的成功經驗。
4.我國外貿經營權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貿領域的為數眾多的私營企業,可考慮直接將客戶信用風險管理工作“外包”給信用管理咨詢公司。與企業自己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相比,實行信用管理委托制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專門性和靈活性等優點;借鑒國際通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手段降低外貿信用風險。我國外貿企業在建立起信用風險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在對外貿易的實踐中應該學會借鑒國際通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的先進做法和手段。
雖然外貿信用風險還將長期存在,但只要我們認真地正視和研究這個問題,就完全可以把貨款拖欠的難題解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