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6 18:23: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研修個人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我縣教育局組織了這次暑期繼續教育培訓,這次培訓打破了以往的學習模式,使我們在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教學業務水平和聽課、評課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成為我業務提高的好助手。雖然這次培訓,由于特殊原因由剛開始的集中培訓改為線上培訓,但是老師們對這次培訓都贊不絕口,而且熱情高漲地投入到學習與交流中,使得本次培訓獲得圓滿成功,我也從這次培訓中受益匪淺。
教師培訓提高自身素質是關系到教師教書育人質量的大事。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是我們教師在思想和業務成長路上的加油站。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主角定位于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僅要善于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用心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參加培訓,使我對教學研究方面的認識有進一步提高,要自覺地參與課堂的教學研究,積極參加課改研究,及時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的不足。這次教師培訓中,使我意識到教學課程的改變我們必須跟上新的教育理念。過去只知道埋頭于書本知識,信息閉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經驗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學,而自己的一些體會又未能及時整理,因此使自己的發展緩慢前進,經過學習,使我的認識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時積極研究新課程標準,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提高了自己課堂教育能力和教學質量。
通過繼續學習,首先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教學水平距離優秀教師還有很大差距。我雖然教過不同的年級,對所教教材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但體會尚淺。因此在我執教的第二次我要著重加強對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學理論去備課、備學生,去認真講課,去研究習題,逐步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必須效果,使學生在課堂四十分鐘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減少課業負擔,多一些時間去體會,多一些時間發展其他方面的素質。
總之,通過繼續教育的學習,學到許多新的知識,在教學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能給予學習上的指導,生活中的關心,認識的點撥,思想的疏導。同時也讓我看到自己很多的不足,我還要和學生一樣努力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學生共同成長。因為學習和學會學習不僅僅是學生的事,也是我們老師務必做的事!學習是永久的主題!我相信,透過這次培訓,我將會對新課程理念有更加深入地把握,也會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課改工作。
一、問題提出
(一)課程改革的客觀訴求
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發展縱向深入的應然需求,數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數學課堂教學出現價值虛化、目標弱化、內容窄化、實施僵化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有悖于以學生為核心課程理念的踐行,而且桎梏數學本質凸顯,嚴重弱化了數學的育人功能,影響了生師學科素養和教學質量提升。基于問題解決,不少人士都積極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究。江蘇省洋思、東廬中學和山東省杜郎口中學探索的自主教學模式,既能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力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盡管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論文、案例數以萬計,但因山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師資水平相對薄弱,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導縣域初中教師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進教改、學改經驗,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尚需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縣域初中數學校本研修進一步深化的客觀訴求
旬陽縣地處陜南山區,轄22鎮,現有初中、九年制學校29所,初中數學教師200余名。一直以來,我們以校本研修為抓手,立足縣情,大膽實踐,開拓創新,總結出行政推進、統籌資源、校際合作、活動引領的校本研修經驗和三模四載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間,在充分調研分析新課程實施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申報立項安康市十一五規劃課題《新課程實施中初中數學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探尋出創新課標教材學習方式、啟動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資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等三項策略,引領全縣數學教師積極建構人文化生態課堂,推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由講堂向學堂轉變,努力探尋課堂教學與遠程教育資源的最佳切合點,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努力嘗試將學科的學術形態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態。經過反復探索求證、篩選提煉,構建了具有開放探究特點、能充分體現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諧的三部五環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消除了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盲區和死角,極大地增強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構了覆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資源庫。然而,由于參研教師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學環境等良莠不齊,致使成果生成參差不齊、普適性受限、新型教學模式運用效度受阻,難以適應課標教材變化和縣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要求,如何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創新學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實化研修價值、強化研修目標、深化研修內容、活化研修策略,解決課堂上過于追求熱鬧,忽視教學績效,過于倚重現成資源,忽視個性化創新,導致學生課業負擔加重,數學素養有所降低等問題,已成為數學學科校本研修進一步深化的客觀訴求。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及價值
本課題研究是對《新課程實施中初中數學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點圍繞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和課例研究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引導縣域初中數學教師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進教改、學改經驗,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索具有縣域特色的輕負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助推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整體優化,促進師生數學素養質性提升。
三、課題名稱界定及解讀
本課題主要研究義務教育第三學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課堂教學就是把學生按照年齡和程度編成有一定人數的班級,教師根據國家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按照學校制定的課程表進行分科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計策、謀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學策略,即: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所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 有效課堂教學(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紀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并在杜威實用主義教學影響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核心指向為有效,即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下運用一定教學策略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獲得預期效益的最優化,使師生雙方都能獲得最大進步與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假設與創新之處
(一)研究的目標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經驗,建構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模式框架和各類課型課堂教學模式,引領學科教師突破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預設與實施低效化瓶頸,促使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步入規范、高效的快車道。
2.探索符合課改理念要求,能強力推動學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課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領學科教師圍繞課堂教學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專業發展。
3.探索建構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有利于初中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數學學習方式,助推學生在善學樂學的軌道上良性運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的課程理念得以優效落實,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4.不斷完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與管理機制,推動高效課堂建設持續發展。
(二)研究內容
1.研究優化初中數學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六課型課堂教學設計有效性模式。建立覆蓋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優質資源庫。
2.研究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學習策略,探索優化初中數學課堂學習方案設計與實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數學課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課例研修質量有效策略。
4.研究構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資源運用與管理長效機制。
(三)研究假設和創新之處
1.研究假設:針對傳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設計中存在問題,建立科學、系統的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操作體系,加強教師現代教育理論與技術培訓,改革課堂教與學行為,建構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模式,促進師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高。
2.創新之處
(1)構建三部五環課堂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所涉及的六類課型教學設計進行統攝性研究,從而規范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設計針對性、有效性。
所謂三部五環教學模式,即按照教學設計問題化,教學過程活動化要求,以問題為載體,活動為依托,以整體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實現學、思、習、行等智力條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條件達到高度統一。終極指向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按照問題誘導、自主探究、交互評價三個部分橫向展開,具體實施則按照導、探、變、結、展五個環節縱向延伸,從而架起教學內容、教師、學生之間的交互橋梁,揚 生命靈動之帆、行知識探秘 之船,體現在文本上,則按 問題情境、師生互動、設計意圖及媒體運用三欄并行、橫向貫通,且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導)問題誘導,探究新知(探)變式訓練,鞏固新知(變)全課小結,細化新知(結)推薦作業,延展新知(展)活動序列展開。從而支撐起課堂教學的基本架構,是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優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為有效課堂學習引擎式 學習指南,既規避了因預習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又符合以學定教理念,層遞性問題序列利于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過程,在發展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與教學設計有效對接,不僅有利于減負增效,而且有利于學科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
(3)案(課)例研究模式為學科教師深度關注課堂教學細節優化提供了操作要領和技術支撐。
五、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
(一)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以學生自主發展為目標,以人教版教材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助推初中數學教師施教水平提升和專業化發展為重點,探索適合初中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和學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采用問卷、訪談等形式,診斷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
2、行動研究法。以實踐研究為主,動態研究優化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3、綜合運用文獻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等方法進行研究。
(三)技術路線
采用 統一要求,嚴格標準;分校承擔,責任到人;加強引領,通力協作;分步實施,循環遞進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溝通的研修共同體。本課題以縣師訓教研中心組織由片校學科教研(聯)組長、學科骨干教師和有代表性初中學科教師全員參與的研修共同體,共同研究課堂教學有效策略設計、跟進實踐、優化提升。
2.聘請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學科專家,成立由縣域初中數學教學骨干教師參與的指導小組,負責課題研究策劃指導、流程監控。
3.在課題組指導下,縣、片、校數學教研組圍繞總課題,開展子課題研究。
4.邊研究邊改進,因需開展課例研究、課堂觀察、難題會診等系列活動,推進課題深入研究。
六、研究過程及操作策略
(一)課題研究時限及階段劃分
本課題研究計劃用三年時間(2012.9---2015.9)分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12.92013.7):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法和文獻法。重點工作如下:
(1)擬定調查問卷,對全縣初中數學教師和有代表性的學校學生進行調研,撰寫調研報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確定研究框架,完成課題申報立項。
(3)召開課題開題會,進行子課題研究任務分解,完成實驗校的布點。
2.實施研究階段(2013.92014.6):本階段主要采用文獻法、行動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和比較研究法,重點工作如下:
(1)課題負責人編寫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設計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參研人員按照統一要求分課型編寫相應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導學案樣例。
(2)各子課題負責人在總課題的引領下,根據各自的子課題研究方案,分年級、按章節開展優化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編寫實踐研究,聚焦課堂,開展學案導學實驗探索,并在比較實踐中修改完善。
(3)修訂《旬陽縣初中數學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暨學科資源整合管理辦法》,制定《旬陽縣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
(4)完成中期研究報告。
3.總結完善階段(2014.72015.7):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法、文獻法和行動研究法,重點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分冊形成課堂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匯編,撰寫結題報告,申請結題。
(2)整理校本教學設計案例、制作課堂教學實錄光盤、總結實驗經驗、撰寫實驗報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應任務。
4.應用推廣階段(2015.9):本階段以行動研究為主,輔之于文獻法、調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陽縣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暨學科資源整合管理辦法》和《旬陽縣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實踐探索、修改完善、優化提升,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實現優質教學資源普及共享。
(2)按照個人申報,片校篩選,縣級展評的程式,組織優秀成果評推,特優成果推介參加上級成果評選。
(二)具體分工序號研究
七、成果預期及呈現方式
1. 成果預期
(1)建立完善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題教學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設計策略,有效實施策略,有效管理與評價策略。
(2)建構描述性概念課、推導型概念課、習題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活動課等六種課型課堂教學模式。
(3)建構導學案設計基本框架和學案導學實施策略。
(4)修訂完善初中數學課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導教師圍繞課堂教學效益提升,有效開展課例研修。
(5)形成覆蓋初中數學學段的課堂教學資源庫(包括:章節教學設計、課件、導學案)。
2.成果呈現方式
(1)階段性成果
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基本現狀調查報告
②《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實施方案
③《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報告
④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窺(論文)
⑤《初中數學學案導學課堂教學實錄》(光盤)
⑥《太極探航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指南》(教與學系列成冊)
⑦《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報告
⑧《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索論文、敘事、反思集》(裝訂成冊)
(2)最終成果
①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窺(論文)
②《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結題報告(報告)
③《太極探航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指南》(見階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夯實責任
本課題研究是在縣師訓教研中心的統一領導下進行的,本中心及時成立由中心主任擔任組長,課題負責人及各初中教研聯片組長校校長為成員的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課題研究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協助課題負責人做好參研教師的選定和研究進程的督察。成立由課題負責人擔任組長,主要參研教師為成員的課題研究實施組。課題負責人具體負責課題選題、申報立項,負責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參研人員的選定,負責子課題選定及任務分解,承擔對片校參研教師的業務指導,負責對課題研究技術路線的跟進調控。各片區數學教研聯組協助實施組負責轄區所承擔研究任務完成情況的過程督查、成果收繳、展評遴選、匯總上報等。各中學、九年制學校的學科教研組長或帶頭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務外,負責組內任務分解、收繳、審核、修改與上報,所有初中數學教師(年齡在45歲以上的可通過青藍共進方式結對協作)參與既定成果的優化完善。各中學、九年制學校不僅要進一步確立校長第一責任人地位,充分認識課題研究在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動學校內涵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強管理的觀念點撥、心靈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設法為參研教師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進學科教師真心實意地、積極主動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視、認真對待,積極擔當參研教師的支持者、服務者,體會教師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專業造詣、人格魅力感召教師、吸引教師、帶動教師積極前行。
附:課題研究組織機構
(1)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
(2)課題研究工作實施組
(二)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充分利用聯片研修工作機制和網絡平臺,進行廣泛宣傳,促使數學教研組長明確職責、認識到位,充分發揮其引領拉動作用,確保此項工作扎實有效運行。通過專題培訓、提供資訊、難題會診等引導學科教師認識到生源日漸銳減、人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現實需求日漸強烈、教師準入政策日漸拓寬等現狀,迫使教師不得不發展,不能不發展,形勢逼人、時不我待,教師應充分感受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在促進自身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等引領教師認識到本課題研究是實現課堂教學整體優化的有效載體,是促進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積累專業知識、磨練專業能力、明確研修方向、豐富專業智慧、塑造專業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將聚焦于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上,從而增強參研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研修時效性。
(三)加強引領,確保實效
課題負責人定期通過網絡平臺和實踐跟進等為教師提供資訊服務,做到六個及時:及時通過網絡平臺提供咨詢或資訊服務;及時發現、遴選推介優秀研究成果,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及時征集、匯總、求證、解決問題;及時組織過程性監控和展評引領;及時向上級專業網站、新聞媒體、報刊雜志推介優秀作品;及時引導學科教師在規范中優化,在優化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華,在升華中發展。帶領學科教師在辛勤中收獲智慧,在矯正中收獲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成功。
(四)籌措經費,確保運行
采取三個一點的方式保障經費投入。一是縣上投一點,即爭取協調加大縣級經費投入,確保課題負責人深入學校的各種開銷、網絡耗材供給、資訊購買和縣級層面活動開展;二是片?;I一點,一方面,想方設法爭取學校的支持認同,確保參研教師崗位研究和學習培訓的經費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聯片研修工作機制,協同聯片包校人員統籌規劃、整體推進,確保片區層面展評引領活動常態運行;三是教師擠一點,在引導教師充分認識課題研究的意義、作用的基礎上,動員教師不僅要舍得擠出時間和精力投入研修,而且要舍得擠出經費用于崗位研修參考資料訂購和網絡購買服務的購置,從時空和資訊供給上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持續運行。
一、規范辦學行為,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
1. 認真落實減負措施、堅持正確辦學方向。
一如既往地貫徹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會議精神,能嚴格執行《中小學減負措施》(減負30條)等文件精神,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7:45——8:00點之間到校(除通勤生外),為讓學生能睡好覺提供保障;真正做到協調各學年學科教師,整體規劃并控制各學科課后作業量,經過四次抽查,沒有發現一二年級留書面式家庭作業情況,其他年級課外書面作業量每天也基本沒有超過1小時。本學期沒有發現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行為。經多次排查沒有發現教師進行補課、辦班、亂定資料的現象。
2. 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及初教股相關文件要求。
能做到開齊開全音、體、美、微、地方課和校本課程,對音、體、美、微、地方課和校本課程進行不定時地抽查,一直到期末考試體藝課都沒有停上。
二、加強常規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 加強常規教學管理。
本學期教導處加強教師上課管理,教導處能做到經常查課,杜絕了教師坐著講課、玩手機、刷朋友圈等有悖常規的不正常上課情況。
4. 特別加強對教案的檢查。
本學期是我校首次采取電子教案,為使電子教案不流于形式,我們要求電子教案要實時更新,并且教師教課書上要有教學設計痕跡,而且真實、實用。特別重視“小學科”、薄弱學科的監控。從四次教案檢查情況看,效果非常好。
三、以“校本主題研修”為基礎,推進課程改革,提高學校教科研能力,提升教師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研再進步
5.加強管理,提高研修水平。
3月5日,我校組織召開了“2019校本主題研修啟動會”;
3月19日開展了“我的主題我的課”教學競賽,歷時兩周,共15人參加競賽課。絕大部分教師都能根據個人主題進行設計課堂教學,達到了很好的競爭和學習的目的。
帶領全體教師再學習吉林省農村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元昌教授講學內容和思想,根據中心校校本研修大課題——“常規教學中彰顯特色”結合我校實際,確定適合我校的校本研修主題,制定計劃、考核、規范、制度,有效地開展此項研修工作。
4月8日,小教部下鄉到校進行指導聽課,我校共有數學、英語、美術、計算機4個學科4名老師出課,全體老師參與研討,教研員不吝指導、教師們虛心學習、認真筆記。把校本主題研修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4月10日,本校開展了“校本主題研修”階段性總結會,總研修組把一個月來教師們在校本主題研修中學習和實踐中存在的優點和共性問題整理出來,與大家進行探討、交流,教師們參與熱情很高,效果良好。
4月28日,我校全體教師參加了由小教部組織、中心校牽頭的全鎮“校本主題研修”匯報交流活動,我校英語研修組祝慶萍老師在活動中出了一節交流展示課,耿宏軍主任也進行了“校本主題研修” 交流匯報;數學研修組有兩人進行了數學組的交流匯報。
6月18日,學校開展了“我的主題,我的教學改進”交流會,各研修組參與熱情高漲,都能把自己三個月來在校本主題研修中的得失向大家交流,能通過研修提出我的教學改進、改進設想、改進規劃等,圍繞當前教育改革發展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有理論和實踐、推廣的論題。其中,耿宏軍主任的交流材料被推送到小教部進行評選,被評為“縣級二等獎”。
7月3日,我校召開了校本主題研修總結表彰會。其中祝慶萍被評為校本主題研修優秀責任領導;綜合組被評為“校本主題研修優秀研修組”;祝慶萍、閆云芹、喬艷、孫鐵艷、趙宏巖、李國鳳六位老師被評為“校本主題研修優秀學員”。會上對以上人員進行了表彰獎勵。耿宏軍主任作了總結發言。
四、抓好各項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依據初教股、小教部文件精神及下發材料、根據中心校工作要求,結合本校實際,扎實有效地開展各項教學活動。
(一)、教師活動:
6. 開展教師基本功競賽。
3月28日,我校舉行了“教師朗誦、粉筆字、簡筆畫”——“我的主題我的教學基本功”競賽。其中,教師朗讀以“春之韻”為題;粉筆字、簡筆畫(古詩配畫)以李白的《望天門山》為題。本次基本功競賽給教師們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為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激烈角逐和評為的公正量化打分,最后評出各單項獎:一等獎5人;二等獎12人;兩項總成績獎5人。學校為獲獎教師頒發了榮譽證書。
7.積極參加了“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
不知是我們自身技術的原因還是平臺的緣故,我們參與的10名教師只有科學和品社兩節課允許上傳到平臺,但無論如何,老師們都積極準備和參與了網上競賽,從課堂效果上看,這些課質量還是很高的。下學期我們會在平臺開發后馬上進行網上曬課,這樣也許就能傳上更多的課了。
(二)學生活動:
8. 開展寫規范字、做正直人活動
為培養學生專心致志、一絲不茍、進取創新的良好品質,克服粗心、草率、浮躁的不良習慣。本學期我們提出了口號:“寫規范字、做正直人”。學校從平時的學生作業書寫、手抄報制作以及多種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從平時檢查和各種活動中看,學生們的書寫和品質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9、開展“書香向華”系列活動。
一、研修項目及內容
(一)高中、職專教師全員遠程研修
高中、職專教師遠程研修參訓對象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學科(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和教輔人員)教師。研修以“用技術改變教學”為主題,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理念、方法、應用案例、工具等模塊的學習,推動高中、職專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研修共50學時,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研修6天,教師根據學校選擇的課程套餐,自主選擇具體的研修專題,36學時;第二階段分散研修兩個月,14學時。分散研修階段高中、職專教師要學以致用,將集中研修所選學信息技術應用于日常教學實踐,并通過平臺提交應用成果。
(二)初中教師全員遠程研修
初中教師遠程研修參訓對象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體育、音樂和美術12個學科教師。以基于新課標的課例研究為主題,聚焦新課標貫徹和混合式課例研究,主要包括學科教學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基于課標貫徹和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與研究、學科教學問題與對策、貫徹課標的混合式課例協同研究、課例研究常態化及其變式應用等。研修共50學時,第一階段集中研修6天,36學時;第二階段分散研修,14學時。分散研修階段,旨在學習借鑒應用集中研修期間的成果,結合日常教學,進行課例設計與研究,并通過平臺提交研修成果。
(三)小學教師全員遠程研修
小學教師遠程研修參訓對象包括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音樂、體育、美術、品德與生活(社會)8個學科教師。研修以“用技術改變教學”為主題,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理念和方法、小學應用案例、小學教師常用工具等模塊的學習,推動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研修共50學時,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研修6天,教師根據課程套餐A自主選擇具體的研修專題,36學時;第二階段分散研修兩個月,14學時。分散研修階段小學教師將集中研修所選學信息技術應用于日常教學實踐,并通過平臺提交應用成果。
(四)幼兒園教師全員遠程研修
幼兒園教師研修內容以幼兒園教師專業知識提升為主題,圍繞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科學組織與實施,開展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及組織要點、生活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區域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集體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游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和家園溝通的藝術與技巧六個專題的學習,在普及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的同時,提高我市幼兒教師實施一日活動的科學性、規范性、實效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研修共50學時,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研修6天,36個學時;第二階段,分散研修,14個學時。分散研修階段,旨在學習借鑒應用集中研修成果,結合日常幼兒園一日活動,進行實踐研究,并通過研修平臺提交研修成果。
二、研修時間
研修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研修6天,第二階段分散研修兩個月。
1、集中研修時間:
幼兒園教師:7月7日-7月12日;
高中、職專教師:7月15日-7月20日;
初中教師:7月22日-7月27日;
小學教師:7月30日-8月4日。
2、分散研修時間:暑假結束開學后。
三、研修形式
以學校為單位,集中組織在校研修。研修按照“省課程專家團隊—市縣學科指導組—研修小組—參訓學員”的教學組織模式,依托“省教師教育網”研修平臺進行。
在省教師教育網上憑已有用戶名和密碼登錄。首次參加遠程研修的教師以默認賬號(身份證號碼)和密碼(姓名的全拼<小寫>)登錄,并及時修改密碼。
四、研修考核評價
1、指導教師、研修組長和研修教師達到合格標準,在其信息管理系統個人賬戶計入相應學分。
2、市項目辦將對暑期研修的所有單位進行量化考核,依據平臺數據,并結合各單位研修過程中的實際表現,對于組織到位,研修有序,研修人員積極參與,認真學習的單位,將給予考核加分,評選省遠程研修工作先進單位。凡出現不合格指導教師或學員的單位,將不得被評選為遠程研修工作先進單位。
3、所有研修人員按照省遠程研修的評優標準,依據平臺數據,評選省遠程研修先進個人;對于研修態度差,不聽從領導和安排,被省市通報批評的研修人員,取消本年度評先選優的資格。
五、研修組織管理
1.本次遠程研修實行市、鎮(街道)、校(園)三級管理。市教體局成立研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由教師進修學校牽頭的“市中小學教師遠程研修項目辦公室”(簡稱“市項目辦”),辦公室設在教師進修學校,下設各相關職能組,具體負責我市遠程研修的組織、管理、宣傳等工作,對各研修點的研修過程進行巡視督導。集中研修期間,負責指導教師團隊集中辦公的組織、管理、服務工作。
2、各鎮(街道)教育辦和市屬學校要成立遠程研修項目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制定切實可行的研修工作計劃,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和應急預案,加強對研修工作的管理。于7月6日前,將《2015年遠程研修實施方案》和《暑期遠程研修應急預案》,書面的形式(加蓋公章和校長簽字)報市項目辦。
3.參訓學校校長(園長)是此次研修工作第一責任人,集中研修期間,全程在崗。要保障教師上網學習條件,網絡應達到規定標準。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加強管理,嚴格按照課程進度播放視頻,督促、引導教師按時收看視頻、完成作業和積極參與網上研討,保證每一位學科教師保質保量完成研修任務。
六、其他要求
1、市項目辦、各研修學校做好研修的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反映教育和教師的良好形象。要安排專人負責研修的宣傳報道,及時總結研修情況,及時發現研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暑期研修期間,以研修點為單位,至少報送3篇稿件。
2.各單位研修項目負責人要保持電話暢通,每天登錄研修指導QQ群,查看最新研修信息,加強過程監管和指導。請各單位負責人、管理員、指導教師加入學段QQ群(加入時注明:單位+姓名)。
3、高中(職專)學科指導教師組由市教育局負責組建。集中地點和時間另行通知。初中、小學、幼兒教師遠程研修指導教師組由我市負責組建。集中地點在教師進修學校,集中時間分別為:
1、深入課題研究,不斷完善和改進“五環跟進校本研修”。為讓老師們有目的的進行課題研究,同時提高評課的針對性,我們在原來的課題研究基礎上,增加了課堂觀察量表的使用。年市教學工作會議上,局長在講話中表揚了我們這一做法。如今,我們將課堂觀察、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研究和“五環跟進校本研修”融合成了一個課題,獲得了良好的活動效果。教研室領導評價我們說,附小的課題做的實,效果好。
2、推動“五環跟進校本研修”,積極參與數學學科的教研活動。我擔任一個班的數學教學,在完成數學教師的常規工作外,我積極參與數學各教研組的教研活動。每學期我的聽課都不少于40節,年也不例外,上半年我聽課43節,下半年聽課45節,并且在聽課后及時和講課教師交流意見。
3、致力于青年教師培養,積極提供發展空間。繼路巖參加市創新課比賽之后,教科室抓住機遇,積極推薦教師參加市級公開課和觀摩課研討。僅去年下半年,教科室到教育局領回的獲獎證書就10個,有老師為新招鄉鎮教師執教示范課的獲獎證書,有老師在數學教材培訓上執教觀摩課的證書,有老師在市直小學視導總結暨教學研討現場會執教觀摩課的獲獎證書,有老師市優質課一等獎的證書,還有劉海霞老師在泰安市教學研討會上提供觀摩課的證書。
4、教科室有一支甘于奉獻的干部團體。市直小學視導總結暨教學研討現場會的一個重頭戲,就是展示我?!拔瀛h跟進”校本研修的成果。語文教師,代表“五環跟進校本研修”活動的眾多受益者,在大會上做了典型發言。主任帶領的四年級數學組現場展示了課前會議、先行課的課堂觀察、課后會議三個環節,老師提供課例,主任、主席、主任、主任等,參與了現場聽課、評課。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主任出色的點評,特別是主任落落大方的主持,博得與會領導和教師的高度好評,夸贊師范附小的教研水平高,教研氛圍濃?!拔瀛h跟進校本研修”的研究成果,得以在全市推廣。
5、年青教師富有智慧。當我把嶄新的獲獎證書從教育局拿來發給獲獎老師時,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成績,歸功于數學這個團隊。的確,每次出市級公開課,數學上的幾位主任都會主動湊上前來,獻言獻策,年青教師....也經常參與研討。老師參與的最多,她心靈手巧,不但經常有奇思妙想,而且能設計課件。年青教師的活力與智慧,使得課堂更是錦上添花。不止一次動情地說:她的成功非常感謝附小這個富有智慧的團體。
6、抓住點滴機會,進行校本培訓,促進教師提高。每次外出學習后,我都讓老師們把學習內容進行梳理、總結、整合,統一格式,寫成文章,裝訂成冊,有次序的在各個辦公室傳閱。閱讀后,每位教師在后面簽名或者寫一句感悟。這樣做,既是對學習內容的消化吸收,提高升華,又從不同的視角向沒能外出參加學習的老師傳遞了會議精神。實現智者雙贏。上學期迎接市規范化學校復驗時,專家看到我們裝訂的培訓檔案,特意對這一做法提出了表揚。
7、教好學生,做教師表率。無論有什么事,我盡量不耽誤學生的課,總是及時調整,事后補上。我充分利用課堂,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完成待優生的輔導工作,上學期期中,期末測試,我班均取得了同年級同學科第一名的好成績,及格率100%,優秀率93%以上。我認為,主任,就應該當好老師的表率。既要做好學校分配的管理工作,更要完成本職教學工作。因為我們的身份是教師。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對數學學科關注多,對英語學科關注少。主要原因是:英語組的老師年青,個個都都好學上進,尚且有本陽主任,豐霞老師和田翠梅老師這樣敢于負責的領頭人,
2、考慮教師專業發展多,考慮學生成長少,由于教科室的職責所在,我很少去思考應該組織哪些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科活動。
3、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對學生缺少耐心,幾乎不進行課下輔導。也忽視和家長的交流,輕視與家長的合作。
4、對課程改革認識不足,重視數學學科的教學,輕視地方課的學習。
5、學科思想嚴重,太重知識情結。對學生不夠關愛,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培養。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讓備課更有實效性。鑒于上學期備課出現的問題,教科室在上學期期末,草擬了“關于備課的補充規定”,以發往各辦公室。
本文以參加“國培計劃(2011)——高中數學骨干教師集中培訓與校本研修一體化項目”的73個校本研修團隊為研究對象,運用內容分析法、視頻案例分析法、統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6個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和67個其他校本研修團隊共803名高中數學骨干教師在教師實踐性知識與教學實踐行為改進兩個維度上的差異進行了研究,并總結出了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三個特征,為進一步開展遠程校本研修培育優秀團隊提供了一定的實證研究基礎。
【關鍵詞】 校本研修;遠程校本研修;估秀校本研修團隊特征
【中圖分類號】 G4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2)12—0055—05
一、問題引入
當前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進入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歷史新時期。教師是教育改革發展的第一資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發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將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作為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性任務”[1]。教師培訓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構成。教育部從2009年就實施了“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計劃(國培計劃)”,把教師培訓推入到了快速發展時期[2]。
校本研修作為一種以學校為本、以教師為本、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標的研修方式[3],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和青睞。然而,目前對校本研修中的團隊建設及如何提升校本研修團隊績效等方面的研究尚少。筆者以遠程校本研修助學者的身份參加了由首都師范大學王陸教授團隊主持的“國培計劃(2011)——高中數學骨干教師集中培訓與校本研修一體化項目”,該項目是2010年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為了更好地探索教師培訓的有效模式而開展的“集中培訓與遠程校本一體化研修”的試點示范項目。研修項目首先集中培訓了100名“種子教師”,然后運用遠程方式指導“種子教師”帶動1000名周邊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從而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范圍,提高教師培訓的效益。從項目的階段性績效評估結果來看,涌現出了一批優秀校本研修團隊。本研究聚焦于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和其它校本研修團隊在實踐性知識和教學行為改進兩個維度的差異分析,總結出了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若干個特征,從而為進一步開展遠程校本研修培育出更多的優秀團隊提供了一定的實證研究基礎。
二、文獻綜述
(一)混合式校本研修的基本概念
格林漢姆(Graham)認為,混合式學習是“一種將面授教學與基于技術媒介的教學相互結合而構成的學習環境”[4]。而麥森和萊恩尼(Mason& Rennie)則認為“混合式學習是技術、場所、教學方法的多方面融合”,而不僅僅是教學組織形式的結合[5]。李克東教授等認為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人們對數字化學習(E-Learning)進行反思后,出現在教育領域尤其是教育技術領域中較為流行的一個術語,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對面(Face to Face)教學和在線(Online)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有機地整合,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種教學方式[6]。
所謂校本(School Based),包含三方面的含義:一是為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于學校[7]。根據校本發展的理念,校本研修包含校本培訓和校本研究兩方面含義,其中校本研究是校本培訓的拓 展[8]。校本研修主要是指立足于本校工作實際,根據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和鍛煉,提高教師的專業修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教師繼續教育形式[9]。從概念分析來看,校本研修首先要以教師的工作環境為基本場所;立足本校校情,以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研修內容;以研修教師為主體;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促進教師教學行為改進為直接目標,并構建成專家、學校領導、研修教師共同參與的學習型組織;以最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據目標的教師教育形式。它是一種集學習、教學和科研三位為一體的學校及教師行為;是一種基于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來自于教師、服務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活動;是一種對教育教學經驗理論提升的過程[10]。此外,校本研修需要特別關注教師的三個方面的內在需求,即要符合教師的職業特點、認知特征和滿足教師的情感需求[11]。
本文提出的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是將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應用于校本研修的一種新型研修模式,充分發揮和利用了網絡學習和傳統學習的優勢,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旌鲜叫1狙行拊谛问缴鲜窃诰€研修與面對面研修的混 合[12],其目的是采取豐富多樣的信息傳遞方式以適應不同的學習需求,從而最大化地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范圍,提高教師培訓的效益,幫助教師實現其專業發展。
五、研究結論
(一)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特點
1. 教育信念是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建設的核心
上述數據分析顯示出:優秀校本研修團隊與其它校本研修團隊相比,在團隊教育信念知識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陳向明教授認為,教師的教育信念具體表現為教師對教育目的,學生所應接受的教育,“好”的教育以及如何實施和評價“好”的教育,教師職業等問題的認識和理解[17]。教師的教育信念是教師堅守教育事業并不斷為之奮斗的根本動力,在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中占有最中心的地位[18],對教師專業發展起統帥、引領和定位的作用。教師專業發展之路上如果缺乏教育信念的支撐,就如同廣袤的大地上沒有了指路標,就會使教師迷失專業發展的方向,喪失專業發展的主體性,只會成為一個以教師職業為謀生手段的教書匠,而不會從一個研究者的視角出發把教育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去奮斗。
2. 自我知識是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建設的保障
帕爾默(Palm,erRJ.)指出:“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identity)與自身完整(integrity)”[19]。上述數據分析也顯示出:優秀校本研修團隊與其它校本研修團隊相比,在自我知識這一維度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教師的自我知識,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評估、自我教學效能感、對自我調節的認識等[20]。自我知識是當前的教師群體中最為缺乏的,但它又是保證教師理解其本身工作特性的關鍵因素,并且是支持教師進行更高層次反思的必要因素。自我知識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基礎,對于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專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實現對自我的認識,才能更好地處理自身發展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并且才能把自身的發展當作自己認識的對象和自覺實踐的對象;教師只有實現自我認識,其自身的成長與發展才能更具有計劃性和目的性;教師只有實現自我認識,才能成為自己完整意義上的發展主體,才能有自我發展的意識,才能實現自我的專業發展[21]。
3. 反思是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實現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教學實踐經驗是教師實踐性知識最重要的來源。但是,當經驗受習慣和常規支配的時候,就常常成為理性和思考的相對面[22]。所以,教師必須經常對教學實踐經驗進行深入反思,用審視的目光觀察分析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并通過反思指導新的教學實踐。
上述數據分析顯示出:優秀校本研修團隊與其它校本研修團隊相比,在反思知識這一維度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教師的批判反思知識,主要表現在教師日?!坝行摹钡男袆又?,其實是教師與自我的一種內部對話,反思有助于教師將理智的思考轉化成為教師自身的實踐性知識,反思的過程實質就是教師專業成長與專業發展的過程。所謂“反思”就是深思熟慮的思考。教師的反思是一種實踐取向的反思,表現為“對實踐反思,在實踐中反思,為實踐而反思”[23]。眾多的研究表明,教師反思是改變教師實踐的重要成分,教師反思被看作是教師協調他們的信念與實踐之間矛盾的關鍵[24][25]。
(二)培育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建議
校本研修團隊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主導情境。建立一支優秀的校本研修團隊,也是學校教師專業管理的目標追求和必然選擇。首先,團隊教師應確立共同的專業發展愿景,設定相同的目標,以教師個人愿景為基礎,以學校發展愿景為導向,樹立使全體團隊成員都愿意為之奮斗的理想追求。共同愿景建立之后,團隊成員在團結、和諧、相互信任的氛圍下開展專業學習,使團隊成員的智慧力量實現最大化。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個體性和創造性,在協作中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個性特點,擴大教師的創造空間。此外,研修團隊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使用反思工具進行強化、鞏固、改進和修正,并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的研修形式促進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持續增長,最終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除了以上因素外,培養優秀的團隊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激發自身能量、創造激情、組建親密無間的團隊、合理的付出、尊重成員的個性等[26]。由于本文以教師實踐性知識為主要影響因素,所以對上述幾點不再贅述,但在培育優秀校本研修團隊時卻不容忽視。
關鍵詞 微技術 培訓范式 構想
一、問題源起
在職培訓是促使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培訓的體制、形式與內容直接影響培訓的效果[1]。傳統的師資培訓課程取向以學科理性及實踐感性為主,學科理性取向的教師培訓,課程開發與實施都由高校教師完成,他們注重于自己研究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的講授,呈現去實踐的傾向,這種培訓的理論并未適應實踐的邏輯,甚至與參訓者在實踐中積累的教育信念相沖突,培訓結束參訓者就將所學理論束之高閣。實踐感性取向的教師培訓在調研中比較受參訓群體的歡迎,但這種注重教學具體問題的觀摩展示類培訓,忽視了實踐智慧的情境性,缺少理論的提升及默會知識的外顯化,參訓者觀摩體驗之后并未領悟授課者的教學智慧,在自身實踐中亦遇到很大的困境,兩種取向的教師培訓都無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交融。微時代的背景下,通過微技術實現培訓的體制、形式與內容的全方面轉變,逐步構建并完善了問題導向式區域職后教師研修范式,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堅持面向實踐、研究實踐、服務實踐。
二、微技術下教師培訓的范式
微技術泛指微時代的微視、微信、微博等快捷信息傳播技術,微技術支持下的教師培訓以借助微信等通信工具組建的教師成長共同體微群為實踐問題來源、觀點分享及理論翻轉學習平臺,以微課等微視頻為交流、學習的載體,以微任務、微反思、微報告等為默會知識外顯化的成果,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設備終端,以云存儲為翻轉學習的媒介,可實現隨時隨地的互動交流、理論選學、觀點分享,是一種關注實踐、面向實踐的教師培訓范式。微技術支持下的教師培訓具有如下的范式:
其中,①需求調研及生成需求是培訓實踐取向的保證,項目前期需求調研微信(QQ)群是借助寧波市師訓中心往期師資培訓班組建而成,這保證了師資培訓問題來源的實踐性、廣泛性,生成需求是當期師資培訓組建的微信(QQ)群體在經歷現場培訓、實踐反思及翻轉學習后遇到的新的實踐困境及教育熱點問題的重新征詢,需求調研是訓前調研,生成需求是訓后調研及新項目的訓前調研,共同的技術支撐是每期培訓班組建的微信群。方案設計、專家篩選都應在綜合考慮微信群征集的參訓者意愿及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基礎上經廣泛論證而確立。現場培訓亦同傳統師資培訓有所區別,現場講授的理論不再是培訓者依學科理性或自我經驗展開,而是以參訓群體的教育主張微視及教育熱點問題為出發點,整個培訓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交融。除現場培訓外,培訓師還根據參訓需求將專家觀點進行微課處理以供培訓后的翻轉學習?,F場培訓有兩種微視及一個微信群作為技術支撐,參訓者教育主張微視為專家講授提供實踐案例,專家觀點微課為學員訓后翻轉學習提供載體,參訓者微信群實現參訓者內部、參訓者與培訓管理者、參訓者與培訓專家的時時無縫溝通。實踐取向的教師培訓關注參訓者對教育實踐的參與、體驗與反思,前述環節保證了參訓者對整個培訓的實時參與與體驗。②是培訓的反思環節,分現場反思與實踐反思兩種,都是基于微信群及微視頻結合學習理論對自身實踐經驗的修正與升華,微信群保證溝通的實時性及針對性,微課保證了不同接受程度的教師學習的自主性,有利于其對內容的掌握,同時又是對現場培訓的有益補充及延伸,保證了參訓者學習的靈活性。③是實踐智慧生成的環節,是一個“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云存儲、微視技術為實踐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實時學習載體;微信群保證了專家及培訓者對教師解惑的實時性。
三、范式的實踐
此處展現筆者將微技術下教師培訓的范式在高中數學教師短時培訓項目設計中的具體實踐。
1.需求調研
項目設計之初借助師訓中心各期師訓項目我們組建需求調研微信群(QQ群)并在群內發放培訓需求調研問卷,確定教育實踐關注熱點問題,項目方案設計依熱點問題需求展開。如調研發現一線數學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中也在一直不停地實踐“問題為核心、創設情境、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或小組探究、教師指導、建構知識”整個問題驅動式教學的流程,但是實踐過程中教師的個人素質即教學默會知識的素養制約了數學課堂問題驅動教學的實施效益。數學教育專家張奠宙、楊玉東等亦指出數學學習應用那些能反映數學組題本質的本原問題驅動,基于此,筆者將本次高中數學教師短時培訓主題定位為“聚焦問題驅動數學課堂中的本原問題設置”。
2.方案擬定、專家篩選、現場培訓
初步方案擬定之后筆者邀請師訓中心培訓專家團隊把關的同時將方案發放到需求調研群內,征詢可能參訓對象的意見,并進行專家需求調研。最終擬定方案之后根據擬參訓對象群體的意愿及相應學科教育理論的實際需求在省內省外有針對性地篩選資深專家組建培訓團隊,并將方案上傳省選課平臺進行學員自主選報。培訓正式開始之前,根據選報項目人員名單再次進行設計方案意見征詢,并進行相應案例及參訓者教育主張(微視)的收集,及時將實踐參訓需求反饋給培訓團隊,培訓團隊根據需求,借助微技術開發相應的教學微視頻,建設培訓微課資源庫,以供現場培訓之后參訓學員的翻轉學習。部分現場培訓師組建實際參訓學員微信群實現培訓專家與參訓學員在教育熱點問題上的實時交流,現場學習包括科學教育理念的講授及實踐智慧的現場分享。
3.理論指引、反思性研究、實踐指導與新培訓需求調研
理論指引環節通過微課資源庫及專家的理論與實踐指引,幫助參訓教師加深對本原問題驅動教學的理解。數學中本原性問題即反映數學言語最原始、最本質的觀念、思想的問題。本原性問題分宏觀與微觀兩個層級,宏觀問題在整體上指向言語學習材料,幫助學生數學學習中進行哲學思考,激發學習興趣,是言語整體結構型問題(思想方法層級);微觀問題在微觀上指向探究內容,幫助學生數學研究思考,把握數學的本質,是局部操作性問題(知識技能層級)。問題驅動是激發學生數學言語習得的原動力,課堂教學情景中環環相扣、能凸顯數學言語本質的問題能引導學生的學習層層深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體驗并理解數學言語的本質。數學本原性問題的獲得源大致有預設、生成兩類。預設類問題要求教師將數學問題學術形態教育化,使問題反映的言語本質被學生感悟和理解,生成類問題要求教師在言語習得情境中敏銳地抓住反應數學本質的生成問題并加以數學化,它們都是在師生針對“數學文本”的對話中自然生成,具有基于預設的原發性和多角度對話的特質。
反思環節分培訓現場反思及教育實踐反思兩部分,現場反思借助微信群實現學員內部、學員與專家的反思經驗實時交流。實踐反思是培訓后參訓學員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實踐與學習理論的交融性思考。前期組建的微信群可實現學員及專家的不受時空限制的交流分享,經過“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形成的實踐智慧。培訓師亦及時制作成微視頻,將現場反思及實踐反思精華視頻與專家微課進行整合形成當期培訓的微課程,放置在云終端以供學員再實踐過程的翻轉學習。培訓組建的微信群亦成為下期項目方案設計的擬需求調研群。
實踐指導環節通過微信群、微視頻及云端資源庫實現培訓者與參訓教師關于數學課堂中的本原問題設置的實時交流,如筆者關于不同的數學知識類型的習得課型交流。文化視域下的數學課型分如下三種。
(1)數學概念的學習。數學概念學習屬知識類型,是學生學會數學思考的重要載體。教師可針對概念的外延或混淆概念外延的屬性設置本原性問題,通過問題鏈的層層遞進,使基于學生數學經驗的概念原始分類上升為實質分類并獲得數學概念的多元表征。
(2)數學體系的學習。數學體系學習即數學命題的學習,是數學概念通過歸納、演繹形成復雜命題網絡的過程。教師可通過設置本原性問題激活學生原有數學認知經驗,經歷“猜想-驗證”的命題產生過程,建立完善的命題認知結構。
(3)模型的學習。模型的學習即用數學的言語講述現實生活及擬生活的過程,側重于用數學的言語體系描述生活。教師可設置相應的本原問題激活學生原有數學經驗中數學模型的自然語言并學會模型的數學表征方式及模型的應用范圍。
四、范式的思考
微技術是時代信息快速傳播的產物,在它的幫助下師資培訓體制、形式與內容發生了革命性轉變,在微信群的幫助下培訓需求的時效性提升,參訓者與參訓者、參訓者與培訓者的交流不再受特定的時空局限,做到了培訓為教育實踐及教師成長的切實服務。微課成為現場培訓的有益補充與延伸,成為實踐智慧的傳遞媒介,為參訓者實踐中的理論翻轉學習提供了保障。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無論是外顯教育理論的傳授還是默會知識的現場觀摩都應關注教師原有教學默會知識的狀況及其與顯性知識的協同,要強調教學的實踐、現場體驗、名師專家與參訓教師的對話、參訓教師的自身反思,促使參訓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默會知識即強調參訓教師對默會知識的親歷體驗及直接經驗的獲取,強調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的補充與融合。
實踐取向教師培訓通過培訓前后的實際調研做到對參訓者教學實踐的切實關注。通過在教學現場的觀摩、體驗、反思、交流,保證參訓者對研修活動的實際參與;通過反思及理論翻轉學習保證參訓者在實踐中理解教育的實質;通過教育主張微視及微課程力促參訓者對實踐經驗的總結提升與分享;通過微信(QQ)群的問卷調研及培訓者對參訓對象的跟蹤回訪,全程關注參訓者在教學實踐中的行為轉變。研修方式及研修模式呈現如下的特質。
1.參訓者研修方式多元
研修方式是影響研修質量的重要因素,實踐取向教師培訓關注參訓者的實踐經驗,以問題為導向,立足教學現場,通過學員的親身體驗、問題交流、實踐反思,實現教學智慧的提升。
問題導向:研修方案的設計以調研所得到的教育熱點問題為切入點,通過構建反映問題的教育情境,引領參訓者進行全程的理論學習、實踐反思活動。
立足現場:問題的發現、解決及培訓的成效檢驗都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發生、發展,這提升了教師實踐智慧的遷移能力。
教學反思:研修的全程關注參訓者教學反思,既有教學現場的即刻反思(專家與參訓者就熱點問題主張的面對面交流),又有訓后的實踐反思(在自身的工作環境內的實際反思),微信群是訓中訓后專家與參訓者實時個性化溝通的保障。
主體參與:研訓全程注重參訓者對教育問題的親歷,對教育理念生成的主動參與,對自我實踐經驗的主動反思,主體參與是促使參訓者專業發展的源動力。
2.培訓研修樣式多樣
市師訓中心與中小學、大學及區域名師團隊合作探索了研修班實施的“問題導向逐步推進、基地――名師――輻射、全程研訓”樣式,有力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問題導向逐步推進:研修活動將理論學習與現場觀摩融合,現場研學與對話分享、現場反思融合。調研確定的研修問題貫穿研修全程,引領教師觀摩教學現場、理論學習、反思分享。參訓者通過對問題的現場體驗,結合理論學習及自身教學經驗,親歷“提出假設――行動驗證――問題解決”的過程,逐步提升自身實踐智慧。
基地――名師――輻射:市師訓中心確定寧波十幾所中小學為研修基地,選聘寧波本土學科名師、特級教師及扎根一線教研的大學名師為培訓者導師,將集中培訓拓展至中小學的現實課堂,通過基地、名師的引領示范作用輻射區域基礎教育。
全程研訓:師訓中心從研修計劃的確立、研修的展開、研修效益的跟蹤,都立足于參訓者教學實踐,關注研修的長效性,做到了教科研一體式培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