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5:41: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多媒體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文章針對廊坊市多媒體人才培養現狀,提出高職多媒體專業設置方案,研究和探索了計算機多媒體專業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提出了計算機多媒體專業教學基本要求等方面的改革,以不斷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為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當今時代,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國家和地區競爭力的核心,是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廊坊市擁有京津之間的區位優勢,不斷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對于加快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京津冀電子信息走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美國紐約科技大學校長張鐘浚認為“大陸學生普遍存在創新能力不夠的問題,而中國學生存在的創新性不足,主要是在大學階段形成的。”可見要想培養出創新型人才,關鍵就是要從大學生抓起。
1.廊坊市多媒體人才培養現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廊坊,多媒體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應用開發人才的需求使多媒體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市場前景輝煌。為全面了解廊坊市多媒體人才培養現狀,我們參照《中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高職高專教育評估手冊》、《高職多媒體技術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研究》等相關文件及教學實踐經驗,設計了《計算機多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問卷涉及多媒體專業課程在實踐中的應用、適用崗位、人才缺口形成與專業人才培養關系等多方面內容,并附有兩個開放題,給答題者反饋問題的空間。
本次調查問卷的發放對象主要是廊坊市開辦計算機多媒體專業的高校的授課教師、學生及部分企業。本次問卷共發放200份,回收192份,其中有效問卷175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2.1%的教師及75.6%的學生認為多媒體專業應用教育亦已顯得滯后,62%的教師認為多媒體專業課程設置尚有不足,65%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社會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45%的企業認為職業院校專業學習與崗位銜接亦有一定差距,畢業生不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35%的教師很少參加專業培訓,31.2%的專業教師缺乏實踐經驗,42%的教師認為學校教學投入缺乏。
2.高職多媒體專業設置研究
為加快科技進步和多媒體人才培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高職多媒體專業設置上,應有長期的、戰略性的眼光,應改變過去單一的結構,朝專業化和行業化方向發展,按社會行業需求和計算機應用軟件的發展情況設置相關實用的專業,以達到計算機多媒體專業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诶确皇挟a業特點,計算機多媒體專業職業崗位群基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平面廣告設計、印前設計與制作、圖形圖像設計、室內裝飾(展示)設計、網頁與影視設計、動畫設計與制作等幾個方面,故針對以上職業崗位設置如下專業:(1)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2)網頁與影視設計專業。(3)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專業。(4)動畫設計專業。(5)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力圖讓學生在有限的三年高職課程學習過程中成長為合格的多媒體人才。
3.計算機多媒體專業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研究
3.1大力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充分體現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給學生以自由的發展空間和可能。例如,鼓勵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創作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并自成系列,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積累,在積累中提高,為順利就業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轉貼于 3.2組織專業教師撰寫專業課程校本教材及實習實訓教材。這樣便于將教師平時對課程的積累系統地傳授給學生。目前已經有基礎課類的《計算機基礎實訓教程》和專業類的《圖形處理實訓教程》已經應用于課堂教學,尚有《圖像處理》、《動畫設計》等課程的實訓教程正在編寫中。
3.3改革評價體系??己朔椒ǚ殖晒P試和實踐能力兩種,主要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知識水平能力狀況,檢測教學的綜合效果,并給改進教學提供必要的依據。目前考試工作中應加大實踐考試的分量,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實踐能力考核是對學生創造力的檢測,應用過程評價,改革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機制。建立“課堂作業——章節作業——綜合作業”的三段式過程評價體系。
3.4開展學生作品展示活動。以學生演講的形式介紹自己的作品創意、構思、技術應用及實現過程,再輔以教師講評,既鍛煉了學生的創作能力,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3.5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計算機多媒體專業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多媒體的發展過程,充分認識到多媒體的功能和它在學習、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多媒體技術,能熟練掌握常用的多媒體應用軟件。對于低年級學生,注重多媒體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能力的訓練;對于高年級學生,注重培養他們的必需能力,能夠熟練操作和應用各專業軟件,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夠應用這些軟件進行設計和創作。教師在設計實踐課程題目時,應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和興趣愛好的不同,設計不同的難度、不同內容的課程題目,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創造力。
4.計算機多媒體專業的教學的基本要求
4.1建立多媒體網絡教室。對于多媒體專業的基礎課當前大部分計算機設備均可承擔教學,但是近年來許多多媒體專業應用軟件的功能不斷提高,因此須加大實踐環節的教學法投入。
4.2改變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多媒體應用的日新月異,對高職學校多媒體專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這就要求教師思想敏銳,不斷學習,掌握新技術,要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敬業精神,注意發展動態,提高業務水平。學校要組織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訓,使他們掌握新知識、新軟件。
4.3計算機多媒體專業應該符合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高職院校的生源具有地域特色,只有幫助企業做到人才本地化,促進畢業生順利就近就業,專業的發展才能獲得良好的基礎。所以校企結合是多媒體專業教學研究的實踐基礎。因此,緊緊圍繞促進應用和提高效率兩個中心目的,將教育教學與企業生產應用相結合,擬提出“以應用促教學”對策,這是將高職多媒體專業建設應用于區域經濟的一次教育嘗試性應用研究,也是全新視角下的計算機多媒體專業教育改革與實踐研究的一個范例。
5.結束語
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入,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多媒體專業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只有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訓練,注重創新教學,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總之,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機制,在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上下功夫,形成科技創新的人才隊伍,根據市場的需求,適應形勢的發展,不斷提高多媒體專業人才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p>
【參考文獻】
[1]周向軍.高職多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7(21).
【關鍵詞】人才培養 專業改革 探索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C-0116-02
我院數字媒體專業開設于2010年,作為一個近幾年興起的復合型專業,知識范圍廣、技能要求高,目標在于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強的人才,而對于很多高校數字媒體專業而言,與快速發展的社會要求相比,在人才培養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本文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為例,從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體系、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明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目標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具有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踏實肯干、勇于創新職業素養,具有視音頻數字化、多媒體設計制作、數字影視制作、網絡動畫與廣告制作等職業能力,可以從事廣告設計、網站開發與設計、動畫創作與設計、數字影視特效制作與合成、網絡界面及用戶界面設計與制作和電視欄目及頻道包裝等后期合成技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根據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結合區內外企事業單位的調研走訪結果,整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就業主要崗位、主要從事工作及就業方向,從而得出其職業崗位群,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數字媒體專業崗位群
職業崗位群 主要崗位名稱 主要就業方向與工作任務
平面設計與制作崗位 1. 攝影師
2. 圖像制作員
3. 平面廣告設計師
4. 網站設計師(美工設計) 在數碼攝影、廣告、數碼設計、數字排版與印刷等公司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從事攝影、數碼圖像制作處理、廣告設計、數碼排版、產品包裝及網絡界面設計與美化工作
數字影視制作崗位 1. 攝像師
2. 多媒體制作員
3. 數字視頻合成師
4. 數字視頻(DV)策劃師 在影視制作行業如:影視、婚慶、網絡媒體、影視廣告等公司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拍攝與錄像、素材加工與處理、特效合成與美化、宣傳片策劃與制作等工作
三維設計與制作崗位 1. 三維制圖員
2. 三維設計師 在影視公司、小型動漫公司、室內裝修公司等從事三維建模和設計工作
二、建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結合農類學生接受知識和形成能力的特點,循序漸進,按學期將培養過程分成職業引導、職業養成、職業素養三個階段,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專兼職教師結合等多種方式,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案例示范等多種方法,分別訓練學生的基礎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崗位能力,實現高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具體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第一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職業的要求,完成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技能的學習與訓練,主要在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機房完成,考核主要由授課教師完成。
第二階段:主要側重專業技能的提高和綜合能力的強化,主要在多媒體技術實訓室以及校內工作室完成。其中基本技能訓練由校內教師講授,專業技能訓練由企業兼職教師授課,通過真實項目、真實經驗的訓練和分享,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及強化學生綜合能力。
第三階段:主要側重崗位能力的訓練。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工作室、校園電視臺等真實崗位進行崗位能力訓練,然后到校外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在校外導師指導下完成相應崗位的工作任務,從而具備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
三、構造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應該以職業素質、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中心,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多種形式作為人才培養的切入點,突出農類高職院校的職業性、開放性、應用性,從而形成由理論知識教學體系、實踐技能教學體系及職業素質教育體系三部分組成的人才培養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一)理論知識教學體系
根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數字媒體專業理論教學體系以夠用、適用、能用、會用為原則,突出專業知識的針對性和技術的實用性,并根據就業方向,把職業技能分為平面設計、數碼影視和三維動畫三個方向。理論知識教學體系包括文化基礎知識、藝術設計基礎知識與數字媒體專業基礎知識三部分。
(二)實踐技能教學體系
實踐能力培養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能力形成的關鍵,我們通過課程實訓專業綜合實訓企業實踐創新實訓(畢業論文設計、創新課題)畢業頂崗實習五個層次安排實踐技能教學,形成“五段漸進式”循序漸進、層層遞增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出實踐能力強,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實踐型人才。
(三)職業素質教育體系
職業素質的培養是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從實習生到職業人轉變的本質。在職業素質培養過程中,我們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以及工學結合的模式、產學研的聯系與互動,從而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技能,積累實用的工作經驗,培養良好的職業品德、職業素養以及社會責任感,從而讓他們更快地勝任工作要求,提高就業競爭力和綜合素質。
此外,我們也提倡學生參加各種職業培訓和職業認證,推行“雙證制”,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具備一本專業技術證書或者取得一個行業或者專業的從業資格證書,從而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成為高素質、多技能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
四、創新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考核方式
專業考核是評定學生是否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達到專業能力要求、是否形成職業素養的唯一標準。為了能讓考核方式更加公開、公平、合理,我們對評價體系進行了探索與實踐,通過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激發他們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大膽創新的學習熱情,從而更有利于他們專業技能、崗位技能的培養以及職業能力的形成。具體實踐與探索如下:
所有課程必須參加知識和技能的考核,包括必修課、選修課、職業能力拓展課以及崗前實訓課等,通過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相應的學分。
考核成績與學分掛鉤,成績采用百分制,成績合格才獲得學分。技能考核是由行業真實項目構成,重點考察學生是否能達到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由專業課教師負責組織考核與評定。
鼓勵學生參與專業比賽、專業認證等活動,并以此作為學生評價的標準之一。組織學生參加國家、自治區和學院牽頭的行業專項技能比賽,如果獲得相應的名次,證明學生已經具備對應的能力,可以免考核并直接給予學生相應的學分;專業認證是行業對從業人員水平評價的標準,通過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的學生,也可以直接給予相應的學分。
專業能力培養課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要改革與創新。專業能力是學生能否勝任工作的關鍵,因此,在考核時,我們應該突出專業技能應用,強調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采用過程考核與終結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加大過程考核所占比例,從而讓考核結果真實體現學生的能力水平。過程性考核側重他們平時表現和項目實訓時的表現,完成的效果和質量;終結考核則根據課程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方式,比如筆試+操作、作品+答辯等,結合平時考核、實訓考核、終結性考核的比例和分值,計算出學生的總評成績。
頂崗實習的考核是評價學生是否能馬上勝任工作、是否具備崗位技能要求、是否具備崗位職業素養的標準,一般由企業指導老師和學校帶隊老師共同考核,主要對學生在企業真實工作崗位上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隨著國內數字媒體產業的不斷壯大,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技術人員需求不斷擴大,各高校都應順應時展要求,努力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吳昊.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現狀及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2]劉覺敏.關于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探討[J].大眾文藝,2012(20)
[3]付百學,張平,王興彬,楊林.構建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藝術科技,2013(01)
【基金項目】2013年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項目(2013JGB363)
為了更加全面地說明問題,本文選取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石溪大學新聞學院、圣克勞德大學傳播與新聞系、北阿拉巴馬大學傳播系新聞專業、太平洋大學傳播系新聞專業等五個不同知名度的新聞學院或新聞專業作為分析和研究樣本,以免以偏概全之嫌。
重視媒介融合教育
美國新聞學教育通常采用新聞學和社會、人文學科以及跨學科教學并重的課程模式,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注意拓寬學生的視野,重視媒介融合教育。隨著數字技術對信息傳播形態的改變,社會從未像現在這樣需要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受過良好媒介融合訓練的新聞專業畢業生。近年來,美國新聞學教育緊跟媒介融合的時代步伐,看準發展趨勢,新開了很多媒介融合的專業課程,或者在傳統新聞學教育中加入了很多媒介融合教育的課程,增加了很多用于進行媒介融合教學的硬件設備和多媒體教室。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下有10多家各類新聞專業機構,學生有大量機會與在職記者交流。近年來,哥倫比亞大學還開辦了數字新聞塔爾中心(Tow Center),并開始授予計算機科學和新聞學的雙碩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認為自己一直致力于新聞學教育向多媒體和媒介融合方向的革新與衍變。
美國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新聞學院開設了很多注重媒介融合教育的課程:電視報道與編輯,電視制作,高級報道/寫作/廣播、高級編輯與表現/網絡、高級數字敘事,音頻新聞,數字攝影新聞實驗室,在線新聞學等,這些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傳統采寫能力以及多媒體運用的融合。為了培養能夠適應處于動態中的媒介未來的新聞人,石溪大學新聞學院建設了配備有最新數字技術的“未來編輯部(Newsroom of Future)”多媒體專業教室。所謂“未來編輯部”,包括采集、文字編輯、音頻視頻剪輯設備等,并使用一套軟件連接各個新聞工作者的電腦,使得新聞資料編制傳送一體化。石溪大學很多課程都在這個“未來編輯部”里完成。所有石溪大學新聞學院的學生都被要求必修廣播、印刷、在線新聞等課程,并學會如何利用多媒體平臺和模式進行思考與工作,然后在最后一學年才可專注于其中某一種媒介的學習和應用。
北阿拉巴馬大學傳播系確立了廣播新聞、融合傳播、媒介研究、出版與在線新聞、廣播電視與互動媒介等專業研究方向,從這些專業設置可以看出其對媒介融合教育的重視。
美國和中國在新聞教育理念上有很多差異,其中之一就體現在對教師背景的要求方面。中國新聞教育大多要求教師具備高學歷,美國看重學歷的同時,更看重教師的從業經歷,在媒介融合時代,后者的要求尤甚。由石溪大學新聞學院網站提供的相關資料可看出,石溪大學新聞學院共有教師28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兩人,占所有教師的7%;具備媒介從業經歷的教師27人,占比96%;來自傳媒行業的兼職教師10人,占比36%。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在這個媒介融合的時代,美國的新聞學院非??粗亟處煹膶嵺`經驗,并不過分看重教師的學歷和學位,這與中國的新聞學教育有很大不同。中國新聞學教育非常重視學歷和學位,將博士學位視為進入各新聞學院工作的通行證,使得中國新聞學教育體系建設出現了種種偏差。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教員也全部是來自各個領域的拔尖人才,包括獲得各種獎項的記者、專欄記者、作家、雜志編輯、紀錄片制片人,以及數字媒介領域的專家。這些教員全部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完全勝任媒介融合的專業教學與支持學生發展的工作。
美國各新聞學院近年來新聘用了很多在新媒體領域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員,與傳統新聞學教員一起,致力于培養新型新聞人才。即便原有的新聞學教員,也在向媒介融合研究領域靠攏。美國太平洋大學傳播系在2010年招聘教員時,發現應聘者發來的簡歷中90%以上都號稱自己的研究領域是新媒體。
強調多媒介的實踐與應用訓練
論文摘要:中等職業教育已經發展成我國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滯后,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矛盾日益突出。本文試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中提出:堅持育人為本,以教產合作、校企一體和工學結合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務國家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項能力為根本要求,從解決突出問題入手,全面推動中等職業教育隨著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動”,跟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走”,圍繞企業人才需要“轉”,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變”;著力推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課程教材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深度對接。創新行動計劃的目標,使得校本課程的開發顯得愈加重要。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
“校本課程開發”是1973年在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召開的國際課程研究會上菲呂馬克和麥克米倫兩位學者提出來的新概念。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提出來的。它是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課程管理政策,由學校統一規劃或教師親自設計的課程。是課程管理行政主體變化的一種表現,是課程管理權力的一次再分配。職業學校開設校本課程,增強了課程對學生的適應性,滿足了區域經濟特點,有利于達成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更好地促進學生成才。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中也指出: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服務終身發展為目標,貼近崗位實際工作過程,對接職業標準,更新課程內容、調整課程結構、創新教學方式,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相銜接的課程體系。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依據
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從本校的實際出發,這是必須高度重視的。學校處在什么樣的地理環境,有著什么樣的職業教育資源,什么樣的辦學規模,什么樣的專業特色,什么樣的學生,都是需要校本課程開發者分析和研究的。只有通過分析和研究,才能確定校本課程開發的職業取向和起點。起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決定校本課程開發的定位。學校外圍企業的類別和學校的內部環境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因素之一。學校環境一個是物的環境,一個是人的環境。物的環境是指學校的場地、校舍、實驗實習的裝備、設施等等;人的因素包括校風、教風、學風以及專業教師的素質,專業設置、學校的班級、人數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職業教育傳統。校本課程的開發,就是要在對學校內外諸種因素分析的基礎之上,確定校本課程的主題和專業內容的大致走向。這種大致的專業走向,是要經過廣泛而認真地討論和分析的。
三、職業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途徑
(1)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校本課程的開發首先是指人的發展,指向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提高,指向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和個性的張揚。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關系,才能使三者相輔相成,相互滲透,有機結合,真正做到實用、夠用、好用。
(2)分析專業設置,開發職業特色。通過院、系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帶領下,對當地經濟實體進行深入調研,根據企業需求確定崗位目標和與之相對應的知識結構,制定符合崗位需求的、科學的課程體系。
(3)選擇專業主干,融合綜合知識。在調研的基礎上,將工作崗位的任務和學習任務結合起來。這是一種有效地將職業標準與學生學習相結合的方法。我校對中專班多媒體專業進行了項目試點教學,效果突出。多媒體專業教學項目設置如下:
轉貼于
①第一學期:計算機基礎項目,實踐課程為XP、WORD、EXCEL、PPT,輔助課程為素描、錄入速度。通過項目教學完成系統軟件和辦公軟件的學習,學軟件photoshop為下學期奠定基礎。
②第二學期:平面廣告基礎項目,實踐課程為PS、CORELDRAW、Illustrator,輔助課程為色彩、平面構成、版式設計、Flash。了解簡單的項目認知和學習平面設計的基礎知識,學軟件Flash為下學期奠定基礎。
③第三學期:影視廣告基礎項目,實踐課程為PRE、AU、AE、Flash,輔助課程為廣告文案、廣告策劃、廣告攝影、劇本。了解簡單的項目認知和學習影視制作的基礎知識。
④第四學期:平面廣告設計與影視廣告設計,實踐課程與輔助課程同上,同時添加印前知識。要注意提高項目難度,與工作任務接軌。
通過上述表述的項目設置,大家可以發現,與之相對應的課程不能適應新的教學的模式,因此對知識的解構和重構是必然的,知識和技能要圍繞項目的進行來組織,在項目進行的進程中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因此,原有的課程體系將被部分或完全重新構建,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我校目前正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課程的開發和教材的開發。
(4)開展校本課程研究。研究國家課程體系,在國家課程標準要求的指導下,根據知識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當地經濟的區域化特點,制定滿足企業、學生職業規劃和學校教學環境的新課程體系。借助校本課程的開發也可以促使教師專業發展,使我們的老師從教書匠變成研究員,傳統觀念里,研究是學者專家的事,教師只能使用研究成果而不能直接參與研究的權利,而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基于學生的需要、服務于社會和企業的發展,這就使教師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流程
校本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是一種創新活動。要使這種創新活動落實在實處,就必須確立創新意識。新的課程體系要滿足以工作任務為教學項目的教學模式。流程如下:市場調研確定崗位分析崗位任務描述任務(過程、能力)歸納任務知識(對國家課程體系)知識解構與重構確定項目開發項目制定校本課程體系實施。在這個流程中,要依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修改、補充。
五、校本課程開發注意的問題
(1)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實現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人格個性。因此,校本課程體系既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2)建立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地評價。傳統的一張卷子決定學生成績的考核體系,有失科學。新的課程體系不僅在教學中既體現知識,又體現技能,既要體現結果又要體現過程,既要體現能力又要體現態度,在考核中也一樣要如此。對學生全面地、科學地評價,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更好地促進學生成才。
參考文獻
[1]戴軍.論新課程教學目標設計模式多元
化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8(9).
[論文摘要]在職前教師教育中采用視頻案例教學是發展師范生教學技能和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一個新方法。本文在梳理教師教育中視頻案例教學重要概念的基礎上,考察了國內外教師教育中視頻案例教學研究的現狀,最后作者提出了應用于職前教師教育中的視頻案例學習環境創設框架,它包括有機聯系的六個要素:案例與資源、活動、工具、支架、共同體和評價。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涉及了從課程理念到教學模式、再到學習、評價方式的諸多變革,這對學校教師提出了從“工匠型教師”到“專家型教師”的角色轉型要求。作為以造就高素質中小學教師后備力量為重任的高等師范院校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及時調整師范生培養方案和改進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怎樣在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上為師范生提供向潛在的“專家型教師”發展的機會、條件,怎樣讓尚未真正踏上講臺的準教師掌握除了講授、演示、提問等一般的、靜態的教學技能以外的各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如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討論互動等),這些都是擺在教師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道課題。
近年高師院校將師范生的校內教學技能培訓和師范生的現場教育實踐作為改革的重心,但原有的側重師范生群體職業技能訓練和個體教學技能改善的諸多方法(如現場觀摩、錄像觀摩、教育實習和微格教學)都存在實踐機會少、指導不力等問題。
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教師教育、職前/在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信息技術的多種給養或中介作用(如信息技術作為教學過程中的認知工具、交流工具、管理工具、評價工具和動機工具等)為(準)教師理解復雜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學會教學提供了許多機會和可能性。將多媒體視頻與案例教學結合是促進師范生教學技能習得和有效教學行為發展的新思路。
一、教師教育中案例教學與視頻案例教學的基本概念
作為對教學研究范式(從行為主義心理學轉向認知心理學)的回應,在教師教育領域中,教師教育者不再簡單地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而是對教師知識和教師認知發展的興趣遞增,早在1990年,教師教育者開始在教師培訓中嘗試使用案例教學法,以提高教師對教學的推理和反思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日益成為教師教育和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easemethod,也稱“案例研究”,casestudies),是指教師和學生使用案例,以團體和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和撰寫案例等方式來增進成員之間的對話,引發參與者反思,增強實際練習的經驗,以及引導學習者使用某種特別的思考方式的教學方法J?!疢erseth(1996)在綜合分析教師教育中案例使用的現狀基礎上,把教師教育中應用案例的目的分為三種:(1)案例作為示范;(2)案例作為分析實踐、同化不同觀點、思考行動的機會;(3)案例作為個人反思的啟動機。參考教師教育中案例應用的三種目的,并結合以情境認知和建構主義為主的學習理論、反思性實踐和基于案例的推理等理論,我們把案例教學應用于在教師教育中的優勢和價值歸納如下:
1.案例可以在教學理論與真實課堂教學實踐之問建立聯系的橋梁,通過活動幫助教師建構對教學實踐復雜性、理論如何轉變為有效的教學實踐的深入理解。
2.圍繞案例的小組討論體現了學習的社會性本質。案例中呈現的故事情境為教師的互動、討論提供了共同的參考點和共享的“經驗”,每個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現實問題、作出各種決策、提出不同的行動方案,在不同觀點的交流、爭論中,教師的視界不斷交融與分延。
3.從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Reasoning.簡稱CBR)理論看,案例教學有助于教師在記憶中不斷擴展解決具體問題的案例庫(良好索引的問題情境與相應的行動),使教師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根據他們以往案例情境中的知識來采取行動,從而提升教師問題解決能力和決策判斷能力。
4.基于自身實踐的案例寫作和對他人實踐的案例分析,可以促進教師發展反思性教學的意識、習慣和方法,使教師成為一個反思性實踐者,在行動中反思、對行動反思。
如今新技術、新媒體層出不窮,出現了更多更強的CPU、ADSL/有線電纜的寬帶傳輸、數碼照相錄像機(DC/DV)、視頻編輯、CD/DVD存儲技術、超媒體技術,基于多媒體/網絡技術為核心的在線視頻案例教學具有以往基于文本案例所沒有的優勢:
1.視頻和聲音、圖像、文本結合在一起可以表征課堂教學的復雜性,(準)教師可以觀察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和所使用的教學策略、聆聽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互動的聲音,而不僅僅閱讀文本案例描述的真實課堂情境。
2.借助網絡,視頻案例跨越了學校和教室的圍墻內外。網絡為傳輸、表征案例(包括豐富情境的文本、圖像、聲音、短小的視頻片段和超文本)提供了新的途徑。有學者提出,萬維網為案例研究提供了三個重要功能:(1)能夠把真實世界的復雜性擬真;(2)能夠在案例展示中使用多種媒體;(3)能夠使用超鏈接/超文本導航功能。網絡讓教師訪問視頻案例更加便利,隨時隨地、跨越時空的阻隔。利用各種同步或異步的交流工具,相距遙遠的、經驗程度各異的教師可以形成實踐共同體,共享彼此的經驗和評論。
總之,以非線性方式整合視頻、音頻、圖像、文本的因特網和多媒體,為案例研究提供了豐富環境,為教師教育創建了表征和聯系有關教學信息的靈活方法,促進了(準)教師在同伴和教師幫促者組成的學習共同體中的知識建構:轉變觀念、獲得學科教學知識、發展對學生的教育性理解。
二、國內外教師教育中視頻案例教學研究的現狀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日益發展,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外許多大學就嘗試在教師教育中研究、開發和應用視頻案例教學。明確的教育性目的和合理的教學設計是這些視頻案例教學系統開發、研究和應用的主要特點。
基于支持教師理解某種教學實踐和相關理論的需要,研究者開發了整合案例教學的多媒體專用軟件。如美國的Marx等開發了一個支持教師學習PBS(Projeet—basedScience,基于項目的科學)的一個多媒體專用軟件——“項目實踐案例簿”(CasebookofProjectPractices簡稱CaPPs),它將PBS教學的典型案例集中于軟件中,并以教師在實施PBS項目中面臨的特定挑戰和困境來組織軟件的整體結構,例如,如何引導學生調查、如何幫助學生收集、如何分析和解釋科學數據,以及如何幫助學生設計他們自己的調查。針對這些問題,軟件提供了多個視頻片段(每個視頻片段大約1—4分鐘),這些案例的視頻片段向教師展示了PBS教學的多重的、具體的情境。為引導觀看者關注視頻片段所聚焦的PBS教學的特定問題,軟件向教師提供了與視頻片段相關的支持性的文字信息:(1)案例背景的情境信息,包括整個案例背景簡介、執教者簡介和案例特點;(2)結合視頻片段的評論,告訴用戶通過觀看視頻片段將學到什么;提供執教者對視頻的反思和評論;(3)以提問的形式輔助用戶分析視頻片段。
借助CD—ROM存儲介質,美國一些專業組織和大學在研究的基礎上開發和推出了許多視頻案例教學的產品供(準)教師和教師教育者使用,幫助教師理解課堂的復雜性、成為課堂互動的更好的觀察者、學會對他們自己的發展性實踐進行反思。如督導和課程開發協會(ASCD)和Arizona州立大學開發了名為“理解教學:實施教授數學的NCTM專業標準”的CD—ROM光盤產品,它以數學教師全國委員會(NCTM)的專業教學標準為模型,通過視頻片段和動畫為(準)教師提供了第一手的觀察經驗。
隨著網絡應用的普及,多媒體視頻與網絡的無縫結合成為信息技術支持教師教育的新熱點。2000年,Barab等開發了一個基于網絡的專業發展工具——“探究學習論壇”(InquiryLearningForum簡稱ILF)支持在職和職前的數學和科學教師共同體,讓具有各種不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教師可以在在線環境中聚集,觀察、討論和反思拋錨于真實教學視頻片段的教育理論和實踐。2002年,新加坡的Khine等結合多媒體視頻和網絡開發了一種在局域網內使用的基于服務器的多媒體工具——“對話媒體”(ConversantMedia),該工具整合了視頻觀看和在線討論,支持用戶通過為視頻添加腳注來參與合作討論(如圖1)?!皩υ捗襟w”系統主要包括一個媒體播放器和一些管理工具。當用戶觀看視頻的特定片段時,如果用戶準備好發表評論,就可以終止視頻,在對話框中創建一個評論,并遞交給系統。每加入一個評論,一個標記就畫在播放視頻的時間線的相應位置上,以便檢索。為了鼓勵用戶發表評論和發表優秀的評論,系統規定用于在閱讀別人的評論前,必須自己寫一定數量的評論,另外系統設計了評論的同伴評級子系統。通過研究,Khine等發現師范生可以從使用該軟件的過程中獲益——評論技能和分析教學情景的能力有了提高。
此外,國外還開發了適合(準)教師觀察課堂的通用型視頻案例教學工具(Transana),它是一款視頻/聲音數據分析的軟件(如圖2),該軟件提供兩種使用模式:面向個體的單機版和網絡環境(客戶機/服務器模式)。通過轉錄數據為稿本、識別可分析的音視頻片斷、把關鍵詞賦予音視頻片斷、組織和再組織音視頻片斷、創建相關音視頻片斷的復雜集合、探究已應用的關鍵詞之間關系等操作,用戶可以方便地分析和管理視頻/聲音數據,并與教師同伴共享對音視頻片斷的分析。
近年來,視頻案例教學開始成為國內教師教育領域的新興課題,如上海市浦東新區在充分吸收各流派教育教學理論的優勢的基礎上開發了多元視頻分析系統,利用此系統開展了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師教學能力培訓實驗,引導在職教師從“學習事件”、“教學深度”、“教學媒體”、“組織形式”四個角度對課堂視頻信息進行分析和再加工J。又如,華東師范大學的顧小清等利用弗蘭德(Flanders)交互分析系統對課堂教學視頻進行量化分析。
從以上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多媒體(視頻)技術、網絡技術只是視頻案例教學的支持技術,播放、制作、匯集視頻案例也絕不是它的主要任務,而各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學策略研究成為了視頻案例教學研究和實踐的重心,如評論/互動、視頻案例、相關情境資源、觀察與反思。
三、職前教師教育中視頻案例學習環境的創設
師范生有著不同于在職教師發展教學技能(即學會教學)的認知特點,這是因為師范生有著許多有關教與學的前概念,他們對教與學的認識是表面的、膚淺的,他們的教學行為主要受以前教師、合作教師的影響,而較少受教育理論的影響。
基于師范生認知發展的特點,結合對國內外教師教育中視頻案例教學研究現狀的分析,我們認為在職前教師教育中開展視頻案例教學不僅僅是開發或簡單應用一個視頻案例系統/工具,而應從視頻案例學習環境創設的角度來開展研究、開發和應用實踐,這個視頻案例學習環境需要包括圍繞視頻案例的諸多構成要素組成:
1.視頻案例和資源。生動、形象的視頻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基礎,視頻案例可以來源于中小學優秀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或者表現某種教學技能的課堂教學片段,也可以是并不完美的、能引發討論和反思的課堂教學實錄,還可以是師范生自己的微格教學實錄。除課堂視頻文件外,案例還應包括與該課堂教學實錄相關的各種情境性資源(教案、電子板書、教學課件、教學后記等)。
2.圍繞視頻案例的豐富活動。圍繞視頻案例,師范生可以展開包括觀察、討論、評價、角色扮演等許多教學活動,幫助他們在建構對教育教學理論理解的同時掌握基本教學技能和有效教學策略。
3.強大的視頻案例教學工具。依托多媒體視頻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發展,開發具有查詢視頻案例、瀏覽視頻案例、發表主觀評議和參與討論、進行客觀量化評價和統計的視頻案例教學工具可以成為職前教師學會教學的強大的認知工具。
4.支持視頻案例分析的支架。師范生作為準教師需要指導教師的輔導和幫助,通過提供一系列觀察、分析、反思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的支架,如觀察課堂氛圍的量表、查證教學指導方式的多樣性的量表,可以引導他們像正式的學校教師一樣觀察和評議教學過程、提出改進教學的策略。
5.支持師范生與其他助學人員互動的共同體學習的社會性本質要求年級相同/各異、專業相同/各異的師范生之間、以及他們與其他助學人員(師范院校指導老師、中小學指導老師等)之間進行互動交流,通過觀點的碰撞和交流促進師范生形成對教學的復雜理解。
論文摘要:混合學習即各種學習方式的結合,在形式上是在線學習與面對面學習的混合,在操作上是對媒體的適當選擇和組合,但在深層次上則是基于不同教學理論的教學模式的混合。運用混合學習的理念,將新技術與傳統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能夠大大提高培訓的績效,為提高高校教師信息素養提供有益的思路。
在教育、培訓實踐中,人們通過對1"rlearning應用的反思,提出了混合學習(blendedleanring)概念,并率先在企業培訓領域中出現,將不同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案來解決。混合學習即各種學習方式的結合,在形式上是在線學習(online)與面對面學習(of line)的混合,在操作上是對媒體的適當選擇和組合,但在深層次上則是基于不同教學理論的教學模式的混合,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結合川,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的績效。
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與傳統的企業培訓在某種意義上存在共同點,主要目的都是通過培訓提高廣大受訓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績效,且培訓對象都是在崗人員,因此,應考慮到培訓對象在時間、地點、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多樣性要求。因此,混合學習原理在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中的應用是值得嘗試的。
1.學習者特征分析。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對象是高校教師,他們有著不同于其他培訓對象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校學科專業繁多,各學科專業教師知識結構和信息素養基礎各不相同,在接受教育技術培訓的起點和要求方面有較大差異,因而必須在培訓內容上下功夫,因材施教,吸引教師參與。二是高校教師身兼教學和科研兩大任務,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不統一,這就要求在培訓形式上動腦筋s增加培訓的靈活性,以適應高校教師工作的特點。
2.培訓內容及現狀分析。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以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服務教學為宗旨,教學內容一般包括教育技術理論和教學系統設計、多媒體軟件技術、多媒體硬件三個主要部分。盡管我們一直強調教育技術理論和教學系統設計的重要性和突出地位,但在實施上卻仍然停留在就理論談理論的層次上,對于不同學科專業教師的指導性不大。筆者認為,這一部分內容雖然理論性強、較抽象、難以操作,但應是教師教育技術培訓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多媒體軟件技術是培訓的主要內容,也是廣大教師參與積極性較高的部分。針對軟件品種多樣,教師需求各不相同的特點,有些學校采取了初、中、高級分類選擇培訓,但無論是哪一階段的培訓,也都只是新增了知識,而在內容深度上挖掘不夠,因而經過培訓的教師對各級內容大都只是人門或是一知半解而已。.
多媒體硬件方面的培訓主要是針對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室熱情較高但使用能力欠缺的實際情況開展的。這一部分內容主要在多媒體教室的日常應用層面上,培訓的方式以實際操作演練為主,教師學會了操作的步驟,但排除故障和應變能力仍然較低。
3.基于混合學習原理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必要性。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可以大膽嘗試應用混合學習原理來指導培訓,具體說來:首先,從培訓者和培訓對象來看,混合學習強調的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結合的基本思想川,符合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特點。作為培訓對象的教師都是文化素質高、學習能力強的學習者,他們對自己參加培訓的目的十分明確,態度也很積極,應該充分利用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將培訓的主要任務從“訓”轉移到“培”,對其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加強指導,實現最優化教學。
其次,從培訓目標的實現來看,混合學習研究的本質是對信息傳遞通道的研究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既需要利用自定步調的E-leaming、軟件模擬、在線協同等現代化通道進行自主學習,同時也需要教室、印刷品等傳統通道來彌補E-leaming的不足。只有通過合理運用面對面和在線學習兩大基本通道,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才能高效地開展基于技術和基于參與者的培訓,實現“主導—主體”指導下的基于指導和基于發現的培訓。
最后,從績效技術來看,混合學習的關鍵是對媒體的選擇與組合混合學習的思想是通過選擇、組合恰當媒體,找出解決特定教學問題的最優化方法。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部分,必然也應當考慮到教師的投人產出比問題。此外,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讓教師學會對媒體進行選擇和組織,而作為傳遞這種方法的培訓本身理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4.基于混合學習原理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模式。
筆者認為,開展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可以考慮采用基于混合學習原理的分類培訓模式,將培訓分為三大類:基礎技能類(軟硬件具體知識)、理論一技能結合類(教學系統設計、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理論的實際應用方法和策略等)和綜合應用實踐類(與教師課題相結合的綜合實踐)?;A技能類培訓的目標是使教師掌握各種軟硬件的具體技能;而理論一技能結合類培訓的目標則是深人理解理論,并實現理論、技能的內化和綜合;綜合應用實踐類培訓的目的是使教師能夠在實際的課題實踐中認識到與教育技術專家的溝通與協作的必要性,學習和掌握協作的方法,使具體實踐問題得到解決。三類培訓沒有高低、上下之分,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關系。
各大類內又分為不同的學習模塊,學員可根據自身需.要在各大類各模塊之間進行選擇和跳轉。如在基礎較差的初期,學員可選擇基礎技能類課程進行學習,然后在理論一技能結合類了解和嘗試一些教學系統設計和教學策略方面的內容,如發現自己某些設計的實現還欠缺某些技能(如動畫制作、音頻編輯的方法等),這時,學員可再返回到基礎技能類的相應課程進行學習。
各類別中分別運用混合學習的不同應用模式進行培訓,即基礎技能類采用技能驅動模式開展培訓,將自定步調的自主學習同培訓教師的在線指導相結合;理論一技能結合類則采用態度驅動模式開展培訓,將傳統的面授培訓和在線協作學習結合起來,如通過對某一教學案例進行深度剖析,結合分組協作的方式嘗試運用已有的理論、技能合作完成某個單元或某些內容的教學設計或課件的設計、制作;綜合應用實踐類則采用能力驅動模式開展培訓,利用專家與學習者的共同活動,通過在線式進行互動以獲取隱性知識,并將培訓的目的融人參訓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中,從而進一步擴大實踐培訓的效能。
5.培訓的具體操作方法。主要包括:
(1)訓前測評。對首次參加培訓的教師進行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調查或測試,由培訓人員給出指導性參訓意見和計劃。訓前測評可了解學員的基本情況,指導其進人不同的分類、模塊學習,是實現最有效學習的基礎。
(2)具體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筆者結合多年培訓的經驗,依據上文提到的培訓模式分類,將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主要內容及學習方式進行了列表,如表1所示。根據各大類、模塊學習內容的差別,可分別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或組合來進行培訓。如基礎技能類,大部分學習內容由學員通過視頻點播、網絡課程自主完成,面對面的培訓和指導僅限于個別內容,且只有學員有需要時才參加;而對于理論一技能結合類的課程,則要先依據學科專業不同進行分類,讓學員聽取與自己學科專業相近的教學案例的分析講座,再通過與相同、相近學科專業學員的在線協作和討論實現理論知識的內化,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踐并形成相關產品。
(3)評價和考核。測試和現場制作作能結合類各模塊考基礎技能類各模塊考核可采用在線或完成相關操作相結合;而理論一技則可采用小組內成員互評與小組協口即核作產品綜合評測相結合;綜合應用實踐類的考核,可采用提交小論文與提交課題相關產品相結合的形式?;诨旌蠈W習原理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學習者的靈活性和自由度都比較大,可以考慮采用學分制,將每個學習模塊都設置相應的學分(其中有必修和選修之分),并根據各模塊的教學周期,定期開展考核。通過各模塊的考核,學員可以取得相應的學分,培訓單位可依據學員取得選修和必修學分的情況,頒發和出具相應的培訓證書或證明,以供職稱評定或其他途徑之用。
6.基于混合學習原理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支撐條件?;诨旌蠈W習原理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具有培訓時空的無限性、培訓方式的多樣性及培訓績效的顯著性等優勢。而這些優勢的發揮和實現需要一定的支撐條件:
其一,思想上重視是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前提條件。基于混合學習原理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是以學員為主體的,這就需要教育技術工作者進一步做好教育技術的群眾化工作,提高學科教師的思想認識水平。同時,我們還應幫助主管教學領導加強對信息化校園建設的深層次理解,明確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努力使培訓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
其二,硬件設施是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物質基礎?;诨旌蠈W習原理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是面對面培訓與學員在線自主學習的結合,因而,首先要建立專門的培訓機構來負責根據混合學習原理,分析需求、制定計劃、實施培訓、組織評價;其次要建設或利用現有網絡教學平臺為教師培訓服務,保證學員在線自主學習、在線答疑和討論等在線學習渠道的暢通;最后應盡可能創造更加方便、快捷的校內外網絡硬件環境,保障培訓的正常進行。
一、初級認定指標
1、必備條件
1.1機構設置
1.1.1靖煤集團培訓處是靖煤集團職工培訓的職能管理部門和教學單位,經靖煤集團授權從事職工教育培訓工作,有機構負責人任命書、授權證書等材料;
1.1.2制定有靖煤集團培訓處章程;
1.1.3設有處辦公室、教務科、財務勞人科、職教科、政工科、總務科、招生就業科等科室,負責培訓策劃、培訓教學、教研、檔案、財務管理、后勤服務等職能;
1.1.4財務收支單列。
1.2注冊資金或開辦費:靖煤集團培訓處屬非法人單位,辦學規模符合培訓條件,固定資產達1139.178萬元;
1.3管理人員及辦公場所:
1.3.1專職管理人員13人;
1.3.2有固定辦公場所。
1.4教師:現有教職工74人,研究生學歷6人、本科學歷37人,???1人;專職教師13人,兼職教師8人,其中6人經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考核合格取得專職教師資格證,13人經煤礦安全監察局培訓考核合格取得專職教師資格證,專職教師中有3名取得注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
1.5教學及生活設施:能夠滿足同期130人以上規模培訓需要的專用教室及住宿、餐飲等生活設施,專用教室使用面積1200㎡,住宿面積2500㎡。
二、必備條件符合認定指標
2、培訓教室
2.1面積(50分);
靖煤集團培訓處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擁有一座面積5582平方米的綜合教學大樓,擁有一座可同時容納18個教學班,每學員面積不少于1.5㎡,每間教室合理擺放桌椅。面積充足,符合最大規模培訓相適應的教室和研討室得50分。
2.2配套設施(35分)
2.1.1設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和研討教室3個。
2.1.2;每個教室中均配備了投影儀、投影屏幕、計算機、白(黑)板、音響等設備;
2.1.3配備桌椅適合成人使用,完好無損。同時綜合教學大樓按按標準配備消防設施,消防設施經消防部門驗收合格,確保所有教室無安全隱患,實現干凈整潔、采光通風好的要求。
3、培訓師資
3.1學歷教育(60分)
3.1.1靖煤集團培訓處現有專職教師13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專職教師6人,占專職教師總數的46.15%;
3.1.2專職教師隊伍中有3名注冊安全工程師.
3.2專業結構(40分)
3.2.1專職教師專業結構合理,能滿足法律法規、安全管理、安全技術、行業主體專業等方面的授課需要,每類專業授課教師都至少在1人以上,在開展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時,每個作業類別都有2名專科以上學歷、相應專業的專職教師,從事實際操作教學的教師都具備相應專業技師以上等級證書。在教師培養上,我們下大力氣加強內部教師培養,2010、2012年分別安排了16名中青年教師赴西安科技大學、蘭州資源環境技術學院進修煤礦主體專業學習。
4、培訓管理
4.1隊伍
4.1.1靖煤集團培訓處注重隊伍建設,培訓分管負責人都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并有3年以上安全培訓管理或有相關工作經歷;
4.1.2專職管理人員都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助理級以上職稱。
4.2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了《靖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培訓處章程》、《靖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培訓管理暫行辦法》、《靖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全培訓管理辦法》、《教學常規管理辦法》、《外聘教師管理辦法》、《短訓班學員考勤辦法》、《靖煤公司培訓處崗位職責管理制度》、《教師評估制度》、《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實驗室圖書室管理職責》等涉及需求分析、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員管理、考核管理、教學質量控制、培訓評估、檔案管理、設備管理、財務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促進培訓工作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并取得良好的實際培訓效果。
5、輔助設施
5.1實驗設備
5.1.1靖煤集團培訓處深刻認識到,要搞好培訓必須加強輔助設施建設,在靖煤集團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年建設,現有輔助設施能夠滿足所申請培訓項目需要的實驗演示設備。一是具有采掘實驗演示設備:綜采生產安全系統演示裝置,掘進通風與安全演示裝置,其它有關采掘方面的實物或模型示教板。二是具有通風實驗演示設備:現代化礦井通風系統實驗演示裝置,智能型瓦斯、煤塵爆炸實驗裝置,礦井監測監控系統實驗裝置,災變風流逆轉實驗裝置,及安全檢查隨身攜帶儀器儀表等。三是具有機電實驗演示設備:風電瓦斯閉鎖,電氣防隔爆示教演示,電氣綜合保護演示,提升運輸安全保護演示。四是具有其他實驗演示設備:自救器、創傷急救模擬人、其它有關安全培訓教學模型或示教板。
5.1.2為了更好地發揮學員的動手和實踐能力培養,我們在靖煤魏家地礦設置具有相應的實際操作場地和設備。
5.2計算機
5.2.1靖煤集團培訓處建有獨立的計算機室2個;
5.2.2現有教學用計算機60臺;
5.2.3都配備寬帶可上因特網.
5.3圖書資料
5.3.1建有獨立的閱覽室1個,可容納人數25人;
5.3.2給閱覽室訂閱涉及安全類的期刊、圖書及報紙種類共有80多種;
5.3.3購置了一定數量的安全教育音像資料;
5.3.4我們注重圖書資料及時更新,每年要訂閱新的圖書資料,近三年內訂閱新的圖書資料品種有40多種。
5.4安全展覽展示
在魏家地礦我們靖煤建成了集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生產事故、事故預防知識以及新技術、新裝備等展覽展示和多媒體展廳。
6、后勤服務
6.1住宿
6.1.1晶虹賓館是我們集團近幾年新建的集餐飲、住宿、會議學習等多功能場所,能夠滿足同期130人培訓住宿需要的標準間,每間房間配好桌椅、臺燈、電視、空調、電話等生活設施,建有衛生間,能讓培訓學員洗浴并確保安全。
6.2用餐
6.2.1在晶虹賓館內建有培訓學員食堂,可滿足同期最大規模130人就餐;
6.2.2食堂有衛生許可證,做到飲食品種多樣、清潔衛生安全,確保讓培訓學員吃得營養衛生,保證培訓學習的體能需要。
6.3其他
6.3.1教學及生活場所清潔安全,綠化良好;
6.3.2我們安全保衛工作抓得緊,同時交通便利,能夠就近就醫,確保培訓學員安全,順利完成學習培訓任務。
三、復審考核指標
1、師資
1.1管理
1.1.1靖煤集團培訓處對專兼職教師實行選聘、考核、獎懲及淘汰制度,結合認定標準實行動態管理;
1.1.2教師隊伍多年來保持穩定,經初步統計,3年內專職教師總變動率不超過10%。專職教師每年接受不少于40學時的繼續教育,切實提高專職教師的知識理論水平和教學業務技能。
1.1.3我們不斷加強日常教學管理,做到授課情況登記表、教學質量評估記錄、學歷及職稱證書復印件、勞動關系證明等檔案資料齊全.
1.2能力建設
1.2.1教師我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多種形式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授課水平,每年開展3次教案或課件評比,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一次,切實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1.2.2每年我們開展2次以上培訓教學研討活動
1.2.3要求專職教師每年不少于一周的現場調研,并撰寫一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
1.3績效
1.3.1我們要求專職教師年平均授課時間不少于72學時;
1.3.2每期培訓班專職教師授課時間不少于總授課時間的30%;
1.3.3對兼職教師按照《外聘教師管理辦法》實行管理,有明確的工作任務和內容,要求年平均授課時間不少于48學時。
2、培訓教學研究
2.1培訓教研
2.1.1為提高培訓質量,我們切實加強教學方式方法研究;
2.1.2做到每年設立一個研究項目,每年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分析不同培訓對象的培訓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包括培訓目的、課程設置、授課教師、方式方法等內容的培訓方案,落實到實際培訓工作中,提高培訓效果。
2.2成果
2.2.1在搞好日常培訓工作的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培訓科研活動,撰寫培訓論文,近三年來,我們共發表培訓論文4篇
2.2.2動員煤礦主體專業崗位人員和各單位積極開發培訓教材和音像制品,其中教材5種,音像制品3種。
3、培訓組織實施
3.1教學管理
3.1.1通過扎實有效的組織實施增強了培訓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培訓效果。
3.1.2對每期培訓班配備專職管理人員擔任班主任,嚴格學員考勤,確保學員培訓時間,按時完成培訓任務。
3.1.3實行班主任跟班聽課制度。
3.2教學管理
3.2.1制定培訓教學計劃,嚴格按大綱要求的時間和內容實施培訓,為學員提供有針對性的教材、講義和相關資料,合理選用講授、研討、角色扮演、案例、模擬等教學方法
3.2.2課堂講授全部采用多媒體,
3.2質量控制
3.2.1嚴格制定教學計劃,合理選用講授、研討、角色扮演、案例、模擬等教學方法;
3.2.2課堂講授全部采用多媒體。
3.3質量控制
3.3.1嚴格按大綱要求的時間和內容實施培訓;
3.3.2為學員提供有針對性的教材、講義和相關資料;
3.3.3每班培訓人數做到不超過80人;
3.3.4每位教師每期班連續授課時間不超過1天,擔任課程不超過兩門;
3.3.5圖書資料室、計算機室全部向學員開放,對學員進圖書資料室、計算機室作有記錄
3.3.6每次培訓都組織學員參觀安全展覽展示。
3.4效果評估
3.4.1每期培訓班對教師、課程設置、教材及后勤服務等進行評估;
3.4.2每期培訓班進行書面總結,查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并認真整改
3.4.3每期培訓班召開學員座談會,聽取學員意見和建議,改進和提高培訓工作;
3.4.4通過座談會或調查問卷等方式,每年至少聽取2次學員及所在單位對培訓質量與效果的意見,把學員及所在單位的意見和建議落實到今后的培訓工作中,促進培訓工作深入發展,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4、培訓業績
4.1評價
4.1.1通過對培訓工作的調查統計,學員對我培訓機構課程設置、教師、授課內容、組織管理和后勤服務的滿意率為97%;
4.1.2學員經培訓,考核合格率為96%;
4.1.3學員所在單位對培訓質量與效果較滿意
4.1.4所在地安全監管部門或煤礦安監機構評價較好。
4.2培訓數量
我培訓機構根據計算,近三年來,每年平均培訓各類學員XXX名。
5、規章制度執行
5.1制度
5.1.1靖煤集團培訓處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在實際培訓工作中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做好相關記錄,正確的堅持下去,存在不足的及時改進,確保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執行制度更加有力有效,切實做到培訓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進一步提高培訓工作的質量。
5.1.2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收費,確保收費合理,帳務清晰。
5.2.檔案管理
5.2.1加強檔案管理,做到教學檔案一期一檔,裝訂成冊,分類編號,內容包括辦班計劃表、辦班通知、學員名冊、考勤表、課程表、教師講義、教師評估表、考試成績表、培訓班總結等;
5.2.2做到學員檔案一人一檔,內容包括:學員登記表、身份證復印件、學歷復印件、考試卷、實際能力考核表、補考記錄等;建立檔案室,配備專職檔案員,充分發揮檔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