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5:41: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信息工程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廣東白云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廣東廣州510450)
摘要:人才培養應適應時展的要求,為了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電子信息類應用技術型人才,廣東白云學院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3+1”人才培養模式結合起來,從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與規格要求、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課外活動教學內容設置與企業實踐教學內容設置等幾個方面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構。
關鍵詞 :CDIO;“3+1”;人才培養模式;電子信息工程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02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3—0003—03
基金項目:廣東白云學院教研教改項目。
收稿日期:2014—10—07
作者簡介:龍諾春(1964— ),男,湖南邵陽人。廣東白云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統,智能控制技術。
余麗紅(1985— ),女,湖北咸陽人。廣東白云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信息處理。
林春景(1963— ),男,福建普田人。廣東白云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學方法。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使工程科學技術知識變得越來越豐富,結構體系變得越來越龐大,同時,時代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機構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以適應新形式下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從我國高校來看,“985”高校和“211”高校培養研究型人才、學術型人才,人才培養定位清晰,但大多數地方高校定位模糊,大多采用“985”高校和“211”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專業人才培養特色。一些地方高校辦學條件的不到位和師資力量的不足使得培養的學生很難適應新形式下的人才要求,導致出現生產一線人才緊缺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形成了用人難和就業難的兩難局面。
廣東白云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在原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3+1”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的方法,研究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重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子信息類人才的需求。
一、CDIO教育理念與“3+1”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一)CDIO教育理念。CDIO(Conceive-構思、Design-設計、Implement-實現、Operate-運行)工程教育理念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愿景、一個教學大綱和12條專業人才培養標準。CDIO的愿景是利用現代工業環境,以真實的產品或系統為載體,培養具有深厚專業技術知識和較強工程能力的高素質高級工程技術人才。CDIO的教學大綱反映了這個時代世界工程教育發展目標的主流要求,對工程師應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以逐級分別細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形成對學生和教師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具體化、可觀測的目標體系。[1]CDIO的12條標準分別考察專業培養理念、課程計劃的制訂、設計實驗和實踐場所、教與學的方法、教師提高以及考核和評估等最根本的、體現CDIO工程教育特色的要求。[2]
CDIO工程教育理念主要面向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它以現代工程實際為背景環境,以工程項目產品或系統從構思、設計、實現到運行(包括改良)乃至廢棄的生命周期全過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科學和技術知識獲取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開發創新能力和系統掌控能力等,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3+1”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1”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是:采用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模式,在學校內進行三年的基礎理論教育和基本技能訓練,在企業進行一年的實踐教學,進行工程能力和職業能力訓練,兩個教學環節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強調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開發創新能力、系統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與要求
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它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3]人才培養模式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人才培養應達到的目標和規格,即培養什么類型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實現這種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而構建的教學過程和運行機制,即以什么方式方法培養人才。因此,我們研究人才培養模式,首先就要明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要求,然后構建與培養目標相符合的教學過程和運行機制。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構建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關鍵。地方高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和地方區域優勢,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立足地方,面向一線,為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廣東白云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立足廣東,面向珠三角地區電子信息行業一線,培養素質高、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的能從事產品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服務工作的電子信息類應用型技術人才。
(二)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以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前提,培養工程技術人才。一方面,要注重基礎知識和素質的培養,厚基礎、重素質;另一方面,要突出工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即要培養學生運用專業技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掌握本專業領域相關學科所必需的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
2.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實驗方法,具有專業知識基本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
3.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熟悉電子工程項目和電子產品開發、設計、生產和管理流程,具有掌控和管理能力。
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一般方法,了解電子信息領域的前沿技術和最新發展動態,具有創新和創業的基本能力。
5.熟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品德修養和素質修養,具有較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具有工程師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感。
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依據。廣東白云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在原有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構。
(一)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電子信息工程是以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為基礎,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兩門工程學科于一體的專業,涵蓋的知識面比較廣泛。課程體系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應根據專業特點確立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根據廣東白云學院的定位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能力本位,就業導向”的理念,基礎學科以“夠用為度”為原則設置,相關主干學科課程和專業技術課程以“能力為本”為原則設置,以“3+1”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共由五大模塊組成:
1.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課程。思想政治理論、法律與德育、語言與寫作、體育與心身健康、形勢與政策、職業與修養等方面的課程。
2.自然科學知識課程。高等數學、工程數學、大學物理等基礎課程。
3.專業基礎知識課程。電路基礎、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電子線路、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微處理器原理與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
4.專業技術知識課程。廣東白云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以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分電子工程和嵌入式系統兩個方向。專業技術知識課程按專業和專業方向進行設置。專業課程有電子工藝、感測技術、計算機網絡、嵌入式系統原理與應用等課程。電子工程方向有數字信號處理、DSP原理與應用、EDA技術與應用、微波技術與天線等課程。嵌入式系統方向有計算機操作系統、嵌入式程序設計、嵌入式系統開發、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等課程。
5.公選平臺課程。主要包括文學、經濟、管理、藝術類方面的基本課程。
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課程和自然科學知識課程屬公共基礎教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基本科學素質,同時,為學科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學科基礎知識課程是專業技術知識課程學習的基礎,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素質;專業技術知識課程按專業方向進行設置,突出專業特色,培養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公選平臺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具有對工程項目和系統的掌控能力。同時,在設置課程體系時,根據課程性質要求設置必修課、限選課和公選課,選修課程主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置。電子信息工程的專業特征和行業需求表明工程性和實踐性是本專業的主要特點,而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極其重要的教學環節。[4]在構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時,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律。實踐教學體系可分為課程實驗與應用綜合訓練兩個教學環節。大多數課程有實驗教學環節,實驗學時按總分時的25%~50%分配,有些課程采用一體化教學。課程實驗按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性三個層次進行設置,重點是設計性、綜合性內容教學。課程實驗要求學生掌握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和實驗基本操作方法。應用綜合訓練主要是對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應安排在適當的時段。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應用綜合訓練按訓練項目和開發項目分類。訓練項目主要有電工實訓、電子線路CAD訓練、程序設計綜合訓練等,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專業能力;開發項目主要有模擬電子線路課程設計、數字電子線路課程設計、微處理器原理與應用課程設計、嵌入式系統原理與應用課程設計、電子系統綜合設計(電子工程方向)、嵌入式系統綜合設計(嵌入式系統方向),培養學生的小應用系統設計與系統調試等基本能力。
(三)專業課外活動教學項目設置。課外活動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信息專業應設置大學生課外活動項目,讓學生在課外環境下通過各種項目訓練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善知識結構,拓展成才空間,促進其個性的發展。課外活動教學項目的設置應使實踐與理論相統一,賦予課外活動項目一定的學術含量和科技含量,同時,還應做到課外與課內相貫通,整合利用教學資源,既要考慮到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活動項目,又要考慮到充分利用校外的社會資源開展活動,真正實現“教”與“學”的相互促進和融合。課外活動教學項目以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可以從語言溝通和交際能力、知識拓展和整合能力、團隊合作和協調能力、規劃運作和操控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五個方面構建。
(四)企業實踐教學方案構建。企業實踐教學是應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企業實踐教學體現了在現代工程實際環境下,以產品或工程項目為載體的“做中學”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同時,也符合工學結合、校企共同育人的“3+1”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實踐教學是學生在完成本專業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掌握足夠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備基本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在企業現場進行的實踐性教學活動。企業實踐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使學生能快速、有效、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對新技術、新業務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5]通過企業實踐教學,能夠使學生及時了解行業發展的動態,彌補校內教學的不足,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能力,進一步完善學生向職業人過渡的知識能力結構,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根據綜合素質和技能構成,企業實踐教學包括:行業、企業調研,職業能力拓展課程學習,職業品德教育,生產(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六個環節。值得一提的是,畢業設計(論文)應按學生在企業實習的內容進行選題,真題真做。
為滿足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對電子信息類人才的需求,廣東白云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根據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3+1”人才培養模式,從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對人才的素質要求、知識結構要求、能力要求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確立了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構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贑DIO 理念的“3+1”電子信息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
參考文獻]
[1]徐武雄,鐘東.基于CDIO的電子信息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8).
[2]顧佩華,陸小華.以設計為導向的 EIP-CDIO 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9(3).
[3]周曉輝,何漢武.地方工科院?!?+1”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體系、實施機制改革與實踐[J].高教探索,2011(3).
[論文摘要]為在高等院校培養面向21世紀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對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根據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結合目前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的現狀,提出了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的改革設想與建議。
近幾年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社會需求旺盛的熱門專業,其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在這種生源充足、社會需求旺盛的一派大好形勢下,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如果不能及時改革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改善實驗手段,教學質量就無法保障。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必須解決以下帶有根本性、戰略性的問題:(1)辦學規模與教學質量的問題;(2)專業雷同與辦學特色的問題;(3)專業寬口徑與人才多樣化的問題;(4)與上述相關的教學組織運行的問題。只有解決好上述問題,才能使高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在目前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實驗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理論課內容陳舊、授課手段單一,實踐內容少,與迅猛發展的現代電子技術嚴重脫節。大多以理論課講授為主,學生動手實踐機會較少。課程內容陳舊,主要是《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講課內容以模擬單元電路和中、小規模數字集成電路為主,與目前IT產業大規模集成電路器件高速發展和應用的趨勢嚴重脫節。講課效果較差,學生普遍感覺“學習的知識實踐中用不上,實踐中需要的知識沒學過”。
2.各門課授課內容之間缺乏有機聯系,缺乏一個統一明確的目標。有的課理論太多與現代技術聯系不緊密,有的課內容與其它課有重復,從總體來看,培養目的比較分散。
3.一方面授課的內容與最新發展的技術嚴重脫節,一方面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知識結構得不到優化和充實,易造成老師不敢多講,學生不愿多聽、動起手來什么都不會的惡性循環局面。
4.實踐環節內容手段比較單一,實踐環節只讓學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東西,在綜合能力培養方面、在實際問題解決方面、在創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內容。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適應時代需要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是培養現代電子專門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三、教學改革的具體建議
(一)以提高技能水平為教學核心,采取多種實踐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我們把實踐課題分成不同的課程類型:項目中心類型、任務中心類型、問題中心類型、訓練中心類型、體驗中心類型、案例中心類型和復合類型等。例如單片機的實踐訓練就采取“任務中心”、“訓練中心”和“項目中心”相結合的復合型教學方法,以完成一個實際課題為中心,帶動訓練和項目,學習相關知識。電子產品工藝訓練則采取訓練中心的教學方法,從元器件的測量、元件的裝配、元件的焊接、電路的調試、電路的維修等工藝進行反復強化訓練,通過大量的實踐達到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練程度。對實踐課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應改變,強調進行素質考核與技能考核,減少知識的記憶力考核。實踐類課程的筆試一律開卷考核,允許學生使用任何工具和儀器。有些實踐課程可以進行分段考核和實時考核。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更好地培養電子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沒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師資隊伍,即使有好的教學計劃和一流的實驗實訓設備,也實現不了培養合格的學生的目標。打造一支教學效果好、科研能力強、實踐經驗足、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
(三)注重計算機技術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基礎知識的融合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已使得計算機技術成為各學科專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與計算機技術聯系最為緊密。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對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利用軟件和硬件技術開發應用計算機技術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操作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和開發應用計算機的軟件設計能力。因此,學生應具備較強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除了會使用已開發的軟件包外,還應對已有的軟件包進行二次開發或直接利用某種高級語言進行設計開發,也能從事控制電路、接口電路等方面的設計與調試工作。因此,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基礎尤為重要,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關系到能否達到培養目標、能否適應電子信息產業對人才的需求。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結合十分緊密,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計算機的內容雖有獨立性,但在很多情況下已很難將計算機技術單獨分離出來,其和計算機技術結合十分緊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銜接中,必須注意到這種融合性,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及實驗教學中多結合計算機技術。例如,在《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等課程實驗中可讓學生自己編程處理,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很好的計算機教學效果。
(四)建立實驗教學質量的監控和評估機制,強化開放實驗教學的組織與管理,確保開放實驗教學質量。開放實驗教學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在開放實驗教學過程,既堅持“以學生為本,自主學習”,滿足學生課內外的要求,又及時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對于課程內規定完成的實驗,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完成預習后,在網上預約實驗時間。計算機管理系統及時為學生排位,根據學生的實驗記錄各種相關信息,供教師和學生查詢。針對開放實驗后可能會存在學生抄襲實驗數據、實驗報告等問題,要建立實驗教學質量的監控和評估機制。具體構思為:學生進入實驗進行課內實驗時必須通過預習檢查(可通過預習檢查課件進行);基礎實驗教學過程實現網絡化管理;值班教師對學生的實驗質量進行隨機抽查;加大實驗報告的比重;采用答辯和集中進行操作考試相結合的考核方法,確保開放實驗教學的質量。
(五)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大膽進行全面教學改革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新的發展觀,教育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各種問題,從發展戰略、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到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管理,都可以從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原則得到啟發;另一方面,在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知識、能力、行為,作為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原則與實施素質教育出發,高等教育和教學改革就可以在面臨和解決經濟體制轉變、高等教育大眾化到來的一系列問題時,少走彎路。在實踐教學改革中,可以給學生選擇學習的更大的自,使學生相對獨立地進行實踐,揚其所長;在改革傳統的考試方法時,以考評綜合實踐能力為主,用實驗操作、完成設計課題等方法考核學生,促使學生真正為提高能力而學。
參考文獻
[1]王皖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3.63(3):8-11
關鍵詞:專業英語;口頭報告;討論式教學;電子信息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8-0187-02
一、引言
一般在大學三年級以后,隨著專業知識學習的深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會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各種專業的技術文獻或資料,但是有相當大一部分學生因為讀不懂英文技術資料而增加了專業知識學習的困難。英文摘要是畢業論文和科技論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學生不會用科學的專業英語表達方式撰寫,影響了論文質量,甚至可能影響正常畢業。為了進一步提高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英語能力,培養高層次人才,高校一般在大學三年級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在學生學學基礎英語后擴展學生的專業詞匯量,掌握電子信息領域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和翻譯技巧,具備英文專業文獻資料的閱讀理解和翻譯寫作能力,并會撰寫畢業論文的英語摘要和相關專業的英文科技論文[1]。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英語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2],只有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的目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性成為該課程教學的難點。
二、電子信息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現狀
專業英語既是基A英語的延伸,又是基礎英語與專業知識的結合與實踐[3]。但是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4-6],其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首先,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不重視。多數學生認為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重要的,否則無法正常畢業,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大學英語四、六級”備考中。另一方面,在多數普通高校中,專業英語都被設置為電子信息專業的考查課。很多學生認為考查課不重要,即使考試不通過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
第二,教師的授課方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參與性差。盡管專業英語的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但是目前多數教師仍是采用與基礎英語相同的教學模式,以“灌輸式”的課堂講授為主,一般是從生詞識讀開始,到文章的逐字逐句翻譯。專業英語文章多為與電子信息專業技術相關的說明文,無論內容還是文體都不如基礎英語豐富,仍采用與基礎英語相同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趣。另一方面,專業英語教師多為電子信息相關專業畢業的碩士或博士,在專業英語應用方面有較豐富的經驗,但是在發音和語法等方面是無法與經過專業訓練的基礎英語教師相比的。
第三,教材內容側重成熟的專業基礎知識,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很多教材將基本原理的推導作為文章內容,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已經熟知這些基本原理,會感覺文章內容沒有新意。有些教材選取文章多從微觀角度描述現象,如電流的形成、電阻如何導電等,而學生在專業學習中很少關心這些微觀現象,而是更注重如何更好地應用。
三、討論式教學環節設計
所謂討論式教學法就是教師精心巧妙地設置問題,創設輕松愉悅的討論情境,讓學生高效愉悅地接受知識、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的一種教學方式[7]。在國內外,討論式教學法被廣泛應用[8-10],它要求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全體學生都要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實現“教”與“學”的互動。這種教學方法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11]。
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和應用需求,提出采用組織口頭報告的方式實現討論式教學。在專業英語的應用實踐中,如學術報告、工作報告、產品會等,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口頭報告??陬^報告是學生在日后學習和工作中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采用口頭報告方式組織教學是對學生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訓練,其關鍵是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其具體教學環節如下。
1.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和興趣愛好,精心設計并提出富有啟發性、興趣性和可討論性的口頭報告題目。口頭報告題目要源于教材,又適當高于教材,給學生留有自由思考的空間。同時,一定要兼顧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在學生能力范圍內擬定學生感興趣的、可討論性較強的題目,例如,以“電腦在學習中的應用”,“DSP、FPGA等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身邊的應用”等作為口頭報告的題目,絕大多數學生都會感興趣,讓他們有話可說,他們才會更積極、更主動地學習。
2.合理分配課時,將學生合理分組,保證參與度。分配課時一方面要保證教師有足夠的時間講授必要的專業英語知識與應用方法,如專業英語的行文及結構特點,應用專業英語寫作的方法與技巧,口頭報告的規范與要求等預備知識。另一方面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對感興趣的問題深入討論,真正在口頭報告實踐中正確應用和鞏固教師講授的專業英語知識。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合理分組,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參與到口頭報告的各個環節中。經過8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學生總人數為80人左右的教學班,3―4人一組,每人5分鐘口頭報告,效果較理想。
3.教師現場主持,引導演講者與聽眾,保證口頭報告和討論的教學效果。這一環節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也是該教學法是否成功的重點和難點,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首先,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要討論問題的核心,也便于教師引導討論的方向,例如要求學生討論報告中被動句的用法是否恰當、長句的結構是否正確等。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去講去聽,并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展開討論,會引起他們對知識點(如被動句的使用、長句的結構等)的高度興趣和注意,從而產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協同性的學習。
其次,教師應對報告現場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充分的準備,以恰當的方式隨時給予演講者必要的指導,盡可能給學生呈現真實的學術報告場景。學生基本都是第一次用英語做正式的口頭報告,必然會出現一些小失誤。
4.歸納總結討論結果,點評專業英語應用中的亮點和不足。教師在這個環節要對討論的問題給出具體且全面的答案,這是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和記憶的關鍵。同時,這也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的關鍵,而教師對學生的充分肯定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總結
采用口頭報告方式組織的討論式專業英語教學方法突出應用實踐,強調學生學習的開放性和自主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通過8個學期的專業英語教學實踐發現,該教學方法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他們更樂于參與到專業英語的教學活動中來,形成了良性循環。同時,通過多次口頭報告的鍛煉,學生掌握了專業學術報告的表達技巧,具備了一定的口頭報告經驗,這為其完成后續的畢業論文答辯、工作面試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肖音.基于應用能力培養的專業英語教學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1(11):63-65.
[2]鄭浩,朱建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浸入式教學模式應用[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58(S2):185-187.
在國際上本科教育向更注重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大背景下,在我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環境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作為本學院的重要專業,教師如何在教授過程中順應學校的發展方向,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能從事應用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訊工程等領域內的軟、硬件設計,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技術管理、技術服務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成為重要研究課題。本文從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電子信息工程;應用型大學;理論教學;實踐教學
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高等教育方面,國際上出現了新的發展方向,即培養應用能力高、實踐技能強的大學生。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培養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高的學生成為了新的培養目標。應用型本科教育重在“應用”二字,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以新的高等教育形勢下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我校是全國獨立建制的8所高等職業技術師范院校之一,目前已步入應用型大學轉型進程。機電學院如何能夠在轉型初期跟上學校的步伐,甚至成為學校轉型中的成功案例,成為了機電學院每個老師的教學研究重點。
一、注重實踐教學
應用型大學是相對于研究型大學和教學研究型大學而言的,它是按照中國大學培養的特點,在中國經濟建設現代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下產生的一種新類型的本科教育,它要求各專業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從教學體系建設體現“應用”二字,其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和專業基本技能,能夠在電子技術、信息處理、通訊工程等從事各類電子設備、通信工程的研究、設計、開發工作的國際化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目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存在理論課程偏多,實踐課程偏少的現象,而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因此,適當增加實踐教學課程,能夠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增加學生動手機會,更加順應應用型大學的培養目標。
二、課程改革
在目前課程設置條件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改革迫在眉睫。1、理論課程改革1)課堂上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AidedInstruction,簡稱CAI)是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的各種教學活動,用計算機幫助或代替教師執行部分教學任務,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提供技能訓練的教學方式。有效的使用輔助教學軟件,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并在合作中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1]。如自動控制原理課程,通過課堂上使用輔助教學軟件MATLAB,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知識點,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2)實驗中展開綜合性實驗以往的驗證性實驗存在實驗知識點單一,難度低等問題,不足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因此,在基礎性實驗后,開展難度更高知識點更加全面的綜合性實驗是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有效方法。2、實踐教學改革1)專業綜合性實習的有效開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對新時期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專業綜合實習是在相應課程理論及實驗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總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前期所學知識的一次全面綜合訓練[2]。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掌握所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熟悉企業單位現狀,面向實踐、拓寬視野、增強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制定具體教學計劃,有針對性的開展實習,設置使學生感興趣的小項目,學生可以單獨或者小組完成,以使學生掌握實踐基本技能為目標。2)畢業設計的有力實施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從事應用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訊工程等領域內的軟、硬件設計,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技術管理、技術服務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因此,打破以往畢業設計強調理論的思想,更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是應用型大學轉型過程中關鍵的一環[3]。從畢業設計選題至學生組團、過程指導、論文寫作及答辯都應進行相應的改革,如設計題目可大可小,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結組完成等,以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并能有所收獲為目的。
三、結束語
在理論教學方面,通過引入教學輔助軟件可以更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實驗中加入綜合性實驗,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在實踐教學方面,使專業綜合實習類實踐課程有效開展,學生切實完成每一個小項目并有所收獲;畢業設計有力實施,每一個學生均能根據所學專業知識完成課題。相信這一改革必定能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應用型大學轉型的過程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
作者:王楓 包長春 劉艷東 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趙凡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現狀及發展[J].科技信息,2011(23).
依據高等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方案”從始至終體現“具有創新意識、高素質、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思路,體現以學生為本,以畢業生社會需求和就業為導向的價值觀,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等通用素質和能力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方式逐步體現精細化,差異化、個性化的特征。我校電信專業明確了自己的的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等方面基本知識,掌握分析、設計、應用電子設備及信息系統的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等基本素質,能在電子信息行業及各級企事業單位從事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遵循的基本原則
2.1充分的調查論證
(1)召開學生座談會,征集畢業年級學生及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學生對“方案”的修訂意見,了解學生自身需求。堅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2)邀請用人單位參與“方案”的修訂。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邀請用人單位參與修訂論證,充分考慮行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行業協會制定的人才質量標準。(3)參照執行教育部的專業規范標準,確保專業完整性。
2.2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處理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
本著“通識教育為體,專業教育為用”的思想,通識素質類教育貫穿始終,德育工作與通識類課程考核結合,學術講座日常化,引進并開設高質量的藝術類通識教育課程。針對全國各地生源基礎教育水平差異,對外語、數學、計算機課程進行分級教學。專業教育逐步向產學研合作的模式靠近,專業課程開設以業界需求為主導,鼓勵與業界建立長期、穩定、互動的合作關系,鼓勵“方案”的部分課程以合作教育的形式開展,包括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等。
2.3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教育,“方案”反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要求設置6學分區間,給予參加學科競賽、參與教師教、科研課題研究,參加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技、軍事、歷史、藝
術類通識課程修讀,開展創業,參加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英語四、六級考試,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等學生的學分獎勵,該模塊是學生畢業必要條件之一。
2.4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
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方案》,工科實踐教學比例占總學分不低于25%。根據校企合作的實際情況,改革實踐教學模式,靈活多樣,畢業實習以集中統一安排為主。重點讓學生體驗基層行業工人的工作過程,磨練意志,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倡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以參與教師的教、科研課題的形式完成。重視課程設計。
2.5合理安排第四學年教學工作
根據學生職業發展需求“,方案”要考慮考取研究生深造和就業兩種需求,1-10周集中安排課程,剩余時間安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準備研究生考試,確保教學秩序。
2.6教學計劃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隨時關注行業發展需求,建立專業與行業信息交流機制,將行業發展最新的信息整合為課程資源,通過短課時的課程、講座等形式開設,同時必須堅持“方案”的執行穩定性。
2.7分方向培養
在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基礎上,從第三學年開始分方向培養:嵌入式集成電路、信號與信息處理兩個方向。嵌入式集成電路方向主要課程:嵌入式系統原理與應用、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微控制器應用、嵌入式Linux設備驅動開發;信號與信息處理方向主要課程:信息論基礎、數字圖像處理、DSP技術與應用、信息與網絡安全。同時設置多門其他方向的選修課: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等。
3小結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 課程體系優化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4-0042-02
一、研究背景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遼寧省較早開設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之一,主要為航空企事業單位培養無線電、電子工程、信息工程應用方面的人才,90年代后,及時調整面向地方經濟建設。本專業具有較強的航空航天行業背景,面向國防建設和遼寧省地方經濟建設主戰場,幾十年來為航空部門、地方等行業和部門培養了大批電子信息工程類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半娮有畔⒐こ獭睂I2009年被評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示范性專業,2010年被評為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本科特色專業。
但一直以來,與培養航空電子工程師后備人才所需條件、要求相比較[1],本專業還存在一些亟待改革和完善的地方,如專業教學內容體系的學科化傾向較重;行業背景特別是航空電子方向課程設置相對滯后;學生工程學習與工程實踐所需實際環境條件不足;工程型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機制創新不足。
以上種種問題導致培養出的學生上崗適應慢,動手能力差,缺乏團隊精神,缺乏創新能力及敬業精神等問題,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航空電子產業的需求。本文針對應用型卓越工程師,從課程體系設置、實踐教學改革等方面介紹本專業目前的教學改革成果,以期為卓越工程師這項計劃的推進做出一份貢獻。
二、厚基礎、寬口徑的課程體系調整
航空電子涉及的面非常廣,為了厚基礎、寬口徑[2],提高學生的就業點,本專業的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占了絕大部分,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后,可以在較寬的范圍內擇業,從事信息處理、傳輸、變換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和電子設備與系統的研制開發與應用、計算機技術應用與開發等方面的工作。到2009年,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在理論教學中的比例分別達到了42.5%和33.7%。2012年重修修訂的課程計劃中二者的比重達到了77.74%。
以“大工程觀”為指導,整合、重組課程體系。[3]著力改變單純以學科的系統性為標準構建課程體系的觀念,密切結合現代工程技術發展和企業需要,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為目標的設計課程體系。壓縮課堂講授學時,為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和企業學習留出更多時間和空間。減少必修課學時,增加選修課學時;精簡課堂講授內容,開闊學生的課外學習和思考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自還給學生。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設置思路如下:
(一)工程實踐基礎
1.電路分析與模擬電子線路的初步設計能力。2.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的初步設計能力。3.微處理器與DSP系統應用的初步設計能力。4.信號、系統與信號處理的初步設計能力。
(二)電子信息工程方向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
1.掌握電子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2.掌握現代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3.熟悉通信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如無線通信系統、光通信系統等。4.了解電子對抗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方法。5.熟悉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原理與方法。6.熟悉航電系統信號檢測與估計的理論與方法。7.了解雷達系統的工作原理與方法。8.掌握嵌入式系統的設計技術。9.了解航電系統的綜合設計及實現方法。
在通識教育課程建設方面[4],有針對性地加強職業道德、人文關懷和社會倫理責任的教育,加強寫作、表達與計算機應用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在學科基礎課程建設方面,強化數學、物理、化學知識在工程中的應用,同時拓寬學生在組織管理、工程經濟學和財務等方面的知識面。
在專業課程建設方面,適當加強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課程建設,同時要特別強化面向工程實際構建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編制課程標準。同時,試點專業根據工程人才培養國際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過模塊化的教學安排,實現產學合作教育的國際化。
三、實踐教學的多層面、階梯式設置
(一)多層面創新實踐平臺搭建
結合工程實際,進一步完善“以實驗與工藝基本操作技能訓練為基礎,以設計為主線,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系統思考和研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校內實踐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研究型、項目型學習和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幫助學生發現、發展各自的志趣、潛力和特長。
開設多種實驗課程,計算機綜合訓練、工程訓練、電子工藝實習、電子認識實習、電子設計應用軟件訓練、專業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做到8個學期實踐環節不斷線,在每個學期均有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2012年實踐性教學環節學時已達44周。加大綜合性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考核力度,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完成從選題、方案論證、理論設計、器件選擇、實際制作、指標測試、結果分析、論文寫作、市場調研等一系列工作,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通過推進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構建一個模塊化、分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不僅滿足電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而且也強化對非電類工科專業電工電子實踐教學,既要保證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又要體現不同專業的不同需求。構建課內外教學互動的“結構化、多層次、開放式”實驗教學課程體系。通過推進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優化驗證性實驗,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融入趣味性實驗,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在教學內容上突出實驗多元化和系統性。協調實驗內容“虛(仿真)”、“實(動手)”的結合。
(二)校企合作新機制
采取切實措施,加強校外實踐教學過程管理,確保學生累計在企業學習一年時間的質量。各試點專業畢業設計環節與相關實習環節統籌安排。一部分實習實踐環節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重要的實習利用整個學期。
本專業本科階段實行“2.5+0.5(企)+0.5+0.5(企)”模式,強調與企業的聯合培養。前5個學期為基礎課和部分專業基礎課實施階段,第6學期為校企聯合培養第一環節,第7學期為專業課實施階段,第8學期為校企聯合培養第二環節(含畢業設計)。其中,第6學期在企業實施8學分的課程,主要由企業教師承擔,課程教學與實踐內容著力發揮企業的技術和設施優勢,其他時間為企業實習,目的主要是使學生體驗企業實際環境和基本要求,明確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實習結束為每位學生出具一份職業素質評估報告,協助學生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有計劃地建設具有一定工程經歷的高水平專、兼職師資隊伍。專職教師要具備工程實踐經歷,有計劃地參與企業實際工程項目或研發項目,并與自己的教改教研項目相融合;兼職教師從企業聘請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校企合作開展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首先對學生在企業實習的課程及其教材進行改革和創新,最終實現由企業界全面參與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改革工作。
(三)學科競賽與教學相輔相成
專題社會實踐、學科競賽或科技實驗項目等是教學的必要和有益補充[5],學院大力倡導此類“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進行了合理規劃和有效實施。學院多次承辦學校電子設計大賽、飛思卡爾智能汽車大賽、電子鼠競賽等學科競賽,調動了廣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并為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科技大賽打下堅實基礎。還組織了電子設計創新協會,現有會員500余人,該協會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經驗交流、比賽、講座等活動。這些活動的舉辦既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又鍛煉學生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 參 考 文 獻 ]
[1] ,訾芳,李華星. 通用航空工程師培養模式與途徑研究[J]. 航空工程進展, 2012, 3(4): 505-510.
[2] 鄧麗曼, 王娜, 成舸. 寬口徑厚基礎按信息大類培養人才[J]. 中國大學教育, 2005, (1): 34-35.
[3] 林健. 工程師的分類與工程人才培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0, 31(1): 51-60.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認知教育;思想教育;實踐課程體系;實習實訓基地;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5-0182-02
專業認知教育就是在學生離開高中走進大學校門之時,培養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專業知識從了解到熟悉再到掌握直至達到離開校園到達工作崗位后能夠進行實際應用的過程。專業認知教育讓初進大學校門的大學新生對所選專業有一個概括的感性認識,隨著學習的進一步深入,學生逐漸了解了專業培養計劃,領會了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行業特點以及行業需求,使學生對自己畢業后將要從事的工作現狀與未來發展前景有個清楚的認知。專業認知會影響到大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到學生在大學四年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熱情,并最終會影響到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及對畢業后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選擇。如何讓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接受到高效的專業認知教育,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潛能,縮短學生的專業學習知識與就業行業所需知識的距離,是學校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一、專業認知教育現狀
大學新生在來大學報到之前,專業已選定,而專業的最初選擇主要是受到高中老師和父母朋友的影響,以及學生自己頭腦中的一個感性認識,自身對所選專業的細節不夠了解,有很多學生對專業的了解屬于道聽途說,這樣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培養計劃、課程體系、專業方向以及就業去向等缺乏了解。另外,初入大學的新生,經過高中三年緊張的備考生活后,思想很容易懈怠,再加上在高中時期聽到的一些關于大學課程很輕松的言論,很容易對大學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求甚解,有六十分萬歲的思想,在不知不覺中荒廢了大學的生活。而大學對初入校門的學生重點關注的主要是思想教育,希望新生能適應大學的新生活,更多的是給予生活上的關照,對于專業認知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另外,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有關專業課程與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之間的聯系認知不清。學生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不清楚這些知識的實際應用,難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造成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投入時間不足,專業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當大四畢業之前找工作進行面試時,才知道這些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但為時已晚。走進工作崗位后,很多公司反映,大學畢業生實踐能力差,工作能力不夠強,職業規劃混亂。針對這種情況,如何構建一個現代化的有創造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潛力,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完成電子信息系統的開發、設計、調試等,提高他們的專業認知、職業規劃以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加強專業認知教育的途徑
1.專業思想教育的加強。專業思想教育的加強需要從新生走進大學校園開始。大一期間,學生們學習的主要是基礎課程,包括數學、物理、英語等,看起與本專業沒有直接聯系,因此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主要通過組織資深教授與學生座談交流,專業講座,社團活動,以及參觀高年級學生實驗課程,高年級學生傳授學習經驗等活動,讓學生們在腦海中形成對本專業的概括認識,強化所學基礎知識有用性這一理念。另外,每學期在學生選課之前,請專業教師概括講解每門課程的應用,通過聯系學生所學過的知識,讓學生明白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堅持專業思想教育從大一入學開始到大四畢業前不斷線,一直堅持專業認知教育與教學兩手抓的方式,不間斷的在不同程度上開展專業認知教育,努力為學生的專業成長注入活力。
2.科學的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加強實驗課內容,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所占的比重,并對部分課程設置課程設計,讓學生有集中的時間對專業課程進行消化理解,在學科基礎課結束后,進行綜合課程設計和專業教學實習,達到所學專業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實踐教學內容尤其注意根據學科發展情況,不斷更新實驗內容。特別對于學生所學習的課程與未來就業應用密切相關的內容,結合社會的熱點、本行業的需求情況,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學校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就能夠了解到本專業未來行業發展的最前沿知識,為未來就業進行有效的知識和能力儲備。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所有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均圍繞一個整體的電子信息系統而構建,實踐教學比重逐年增加,主要體現在實驗中學習的理念。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加強與實際應用相關的實驗課內容,并對部分課程設置課程設計,這些課程設計的題目與未來學生所從事的本專業領域的工作具有高度相關性,讓學生有連續的時間專注于解決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學科基礎課結束后,進行綜合課程設計和專業教學實習。電子信息專業的主要課程設計有:電子線路課程設計、數字電路課程設計、小型電子系統課程設計等。電子認識實習和電子工藝教學實習主要培養學生熟悉電路基本元件,練習焊接等工藝技術,結合實踐性較強的技術基礎課,讓學生獨立設計并組裝比較完整的電子系統,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些實踐活動內容環環相扣,由簡單到復雜,由部分到整體,形成逐年遞進的形式,確保學生完成這一系列的實踐教育之后能夠完全具備電子系統的設計、開發與調試的能力??茖W的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有助于本專業學生提升專業認同感、拓展學生對專業的認知能力。
3.具有鮮明專業特征的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構建了特色鮮明的實習實訓基地,與全國多家航空企事業單位合作建設了現代科技含量高、航空工程技術氛圍強、教學科研功能齊全的實習基地,形成以“航空電子專業特色、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實踐教學新體系。與傳統的實習基地不同,作為實習基地,除滿足本專業學生3周左右的生產實習要求外,還使實習基地不但成為學生生產實習的基地,也是進行多工種實際技能培訓的一個重要場所。學生在進行生產實習時,學生遵循實習企業的制度管理,跟著企業工作人員一起參與到企業生產中,學習實際的操作技能。實習實訓基地成為學校利用社會資源進行辦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與實習基地的合作,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設備、場地及技術資源,為學生實習實訓創造了一個較好的學習環境。學校還鼓勵學生去企業進行畢業設計,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來校進行兼職,通過這些生產實習等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提升專業認知能力。
4.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在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上,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思維和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的教學理念,引導本專業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學院專門建立了創新創業實驗室,實驗室的設備專供進行學科競賽和科技實踐活動的學生使用,并給準備參與競賽或者大學生創新項目的學生配備專門的教師給予專業指導。學校對大學生創新項目也給予大力支持,每年學生自發組成團隊,自擬創新項目向學校提出申請,學校請專人對這些項目進行評選,對一些項目給予資金的支持,學院在學生創新項目立項的選題、后期的指導、項目的結題,以及成果論文的撰寫等各個方面選派專門教師進行指導,保證學生在獨立進行項目的過程中,對學生所遇到的困惑進行解答,或對學生在進行項目的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進行指導,確保學生成為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最大受益者。近幾年,學院參加競賽以及創新項目的人數在逐年提高,占總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與此同時,學生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在國家級、省級、校級各級電子設計大賽、飛思卡爾設計大賽以及數學建模大賽等各種比賽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獲批了幾十項省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最近兩年,學校響應國家推行的制定“互聯網+”的行動計劃,也舉辦了“互聯網+”競賽活動,本專業學生積極參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參與意識顯著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項目和參與競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深化了專業認知,從而增強了專業認知教育的效果。
三、結論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認知教育主要從專業思想教育的加強、科學的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具有鮮明專業特征的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這幾個方面進行,通過這些措施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樹立了正確的學習目標,激發了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未來發展的定位,明確將來的工作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識,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職業素養,完整的專業人才培育模式與多種專業認知教育方式相結合,對提升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力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鈺,冷杰.高校學生專業認知教育探析[J].考試周刊,2015,(5),144-145.
[2]駱訓栩,高校新生專業認知教育研究[J].現代農業,2014,(5):97-99.
[3]孫翔洲,陳鐵軍,黃營滿.現代教育視域下高校專業認知教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3,(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