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5:41: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課堂訓練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想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就得激發學生“說”的興趣,使他們想說、要說。
1.營造說的氛圍 激勵想說的興趣
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平等對待。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要盡可能減少統一要求,吸取學生的不同意見,要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和立場出發,去理解學生,善待學生,激發學生想說的興趣。教師對每個學生發言都應給予充分肯定,激勵學生想“說”,有信心“說”,喜歡“說”。
2.體會數學語言的美感,激發想說的興趣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密、準確、精煉、邏輯性強,表面上顯得枯燥乏味,但蘊藏著豐富的內涵,有一種內在的美感。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將他們編成口訣、童謠、歌曲、故事等用于數學,這樣不僅使學生便于掌握,而且能感受其中美的意境,從而激起學習、探索的興趣。例如:學生初學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時,我教學生唱四舍五入法兒歌:“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數來有法寶。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較。是‘5’大‘5’向前進,小于‘5’的全舍掉。等號換成約等號,使人一看就明了”。這些生動形象的數學語言,讓學生通俗易懂,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來,并很快地跟老師滔滔不絕地說起來。這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指導方法,讓學生“會說”
數學的三大特點之一是邏輯的嚴密性,因此,教學中應指導學生“說”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語言,讓學生會“說”。
1.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形成數學語言
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注意語言的規范化,用詞要準確。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學生感受數學語言的準確性和規范性的同時,也學會怎樣有條理地表達,形成規范的數學語言。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的乘法運算定律的簡便運算時:我教給學生一種算理:根據三年級學過的把一個數分解為兩個數相乘,再運用乘法結合律先把兩數相乘得整數,再與另一個數相乘得出結果。我講述后,又請幾名學生復述這種算理,然后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探討出更多的解題方法,如靈活運用乘法分配率。通過幾道類似題目的強化訓練,讓學生以自說和同坐互說等形式進行訓練,在讓學生鞏固這種算理的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語言訓練的機會。
2.在教師的適時指導下,提高數學語言
在數學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適度參與并進行引導。指導學生了解說的內容,說的形式,認識說的環節步驟,讓學生學會說。教師在傾聽學生說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指點、適時補充,培養學生邊聽邊想、先想后說的習慣,提高聽說能力和說的效果,進而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學《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時,先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然后要求學生通過畫圖、拼圖得出結果。同時指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敘述計算過程和結果。學生掌握方法后,再要求學生敘述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過程,從而使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領會了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訓練過程 ,讓學生“善說”
我們常說: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把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說的過程,做到三個“鼓勵”
1.鼓勵學生說算理
數學課中計算的重點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法則,學生對于一種算理聽聽似乎明白,真正理解與否,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口述算理和法則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對其深入理解掌握的過程。如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老師不要僅僅滿足答案,而應該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知道被除數和余數的,讓學生充分利用語言這個信息源,清晰而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維,學生思維的優化進程就會大大加快。
2.鼓勵學生講思路
精練的數學語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應用題的結構,便于分析數量關系,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學習應用題時,有些學生會解題,卻不能用語言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這就要從語言訓練入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時,訓練學生從條件出發可以怎樣想,從問題出發可以怎樣想。關鍵要說清楚思路,如從條件出發可以運用:根據什么和什么這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什么,再根據什么和什么 又可以求出什么,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進行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路,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通過反復訓練,逐漸提高表達的要求,學生就會將分析過程用一段連貫而完整的話表達出來,這樣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同學分析應用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3.鼓勵學生說操作過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 教學 思維訓練
數學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而提高其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數學教學的思維訓練,是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的。課堂教學是訓練學生思維、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的主陣地,所以,要把思維訓練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
一、 合作學習要激勵學生“彰顯個性”
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根據需要安排一些小組合作學習,這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法。所以,有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迎合這種新的教學理念,特意把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選好小組長,組長對每個組員的任務進行分工,教師也會低下身子走到學生中去。但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組長一言堂,或者只是少數成績好的學生參與,而其他學生則袖手旁觀、坐享其成??此茻狒[,其實毫無“個性”可言,完全是被動接受,這樣的合作學習其實是低效的。合作學習本身應該是一種互學習,但這種互學習一定是建立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每個人隨時準備發言的基礎上的。所以在平時的合作學習中,教師一定要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學習,勇于圍繞學習任務提出自己的見解,積極地對他人的思維、做法進行評價,即“彰顯個性”。
案例:“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學片斷。
師:如果是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應該怎么列式?
生(齊):3÷4。
師:每人還能分到整塊數嗎?
生(齊):不能。
師:每人分不到一整塊可以用分數表示,那么我們可以用怎樣的分數來表示3÷4的商呢? 請每個小組把事先準備好的幾張圓形紙片和剪刀拿出來,動手分分看。
生1(把紙片拿出來數一數發現有6張):怎么有這么多紙片?我們只需要3張就可以了。(其他學生也愣住了。)
生2:可能有不同思路。
生3:我已經有一種分法了,你們聽聽看。拿出3張紙片代表3塊餅,每次就分一塊餅(邊說邊用剪刀把一張圓形紙片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以得到1/4塊,這樣分三次,每人就一共得到3/4塊,也就是3÷4=3/4(塊)。
生(大多數成員):有道理!有道理!
生4:聽你這么一說,我倒想出另外一種簡單的分法。只要把3塊餅放在一起分一次就行了(說著就把3張紙片重疊放在一起,用剪刀平均分成4份),這樣每人分得1份,擺開來就是3/4塊。
生:這種方法好,很快捷。
……
(小組學習匯報,該小組推選生4匯報。)
生4:我們組看到老師給我們準備了這么多張紙片,我們就思考可能有不同的分法。××同學是把3塊餅一塊一塊都平均分成4份,然后得到每個小朋友分得3/4塊。我受他的啟發,把3塊餅放在一起一次平均分成4份,每個人也得到了3/4塊。我們組的同學都認為我的方法比較簡單。
師:你們這個小組真愛動腦筋,個個都是好樣的。
案例分析:這個合作小組雖然看不出有什么明確的分工,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有序的、積極的、愉快的,人人都經歷了獨立思考的過程,數學思維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代表小組匯報的那個學生還能簡明扼要地把小組內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了匯報,再加上教師的簡短評價,讓我們更充分地認識到合作學習就是要引導并激發學生將各自獨特的思維進行相互碰撞,在碰撞中形成智慧的火花,最終實現“彰顯個性”與“合作學習”的和諧統一。
二、課堂教學要力求“內省外思”
“完美”是我們許多教師尤其是進行公開課教學教師的一種理想追求。但這種追求有的教師卻走入了誤區,認為一堂數學課只要能很“順當”、學生“全明白了”就是“完美”的。其實,一節“完美”的數學課堂不僅是讓學生獲得數學問題的解決、數學方法的掌握,還應該留給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自主探究的空間,即要激發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本領去探究課堂上沒有解決的“空白”。也就是說,一堂有效的數學課要做到“內省外思”,其中,“內省”是前提,“外思”是發展。只有課內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在有限的40分鐘內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學生的“外思”才能成為可能;同時,此時的“外思”也顯得非常必要,它是一節數學課的延續,更是學生思維訓練的發展。
“外思”可體現在數學課的各個環節,但一節課的結尾常常是激發學生進行課后探索與實踐的“溫床”。在練習的設計上一定要有層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思考、去探索,不僅使學生對本節課學過的知識有一個回憶、聯想、再現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激發他們去再思考、再創造。
案例:“找規律”教學片斷。
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路線中的搭配現象(課本“想想做做”第1題)。
2.衣服中的搭配現象(課本“想想做做”第2題)。
3.游戲中的搭配現象。
師:生活中,不光是吃早餐、走路、穿衣服有搭配問題,我們平時玩的游戲也有搭配的問題。
師:同學們玩過“剪刀、石頭、布”的游戲吧?玩這個游戲我們關注的都是輸贏問題,現在我們如果從搭配的角度去看,兩個人玩“剪刀、石頭、布”游戲共有多少種搭配情況呢?
生:6種。
師:你們能用今天學過的方法在紙上畫一畫嗎?看看誰畫得簡單、明了、快捷。
生1:9種,不是6種。
生2,不錯,是9種。
……
【論文摘要】本文力求從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發,結合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對“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研究與探索。通過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學生的調查訪問,合作學習的進行,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學科為中心,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以知識掌握為終極目的,忽略了人的學習特性,教室成了學生靜聽教師宣講規則的課堂。傳統教學雖然在學習系統知識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但學生過于依賴教師和書本,造成學生主體意識淡漠,創新精神差,給學生進一步發展帶來障礙。為此,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中應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我發展。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創造力呢?筆者根據自身的教育經驗,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還能喚醒學生的認知系統,拓展思維,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相遇問題”的教學,一是要求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形成兩個物體運動的觀點,二是要求學會分析、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并掌握解題思路和方法。以前學的是一種物體的運動,而現在是有兩個物體在運動,有些學生對題中的術語如“同時…‘兩地”“相對”“相遇”等的含義不明白,就會造成學習困難。本人在教學時,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了一幅動態畫面:首先是兩車從兩地同時出發,接著兩車相對而行,直到相遇的全過程,并適時通過閃爍、發聲等手段。讓運動過程由“靜”變“動”。同時鼓勵同桌之間相互演示上述過程。使學生充分理解“同時”“兩地”“相對”“相遇”的含義,為應用題的學習分散難點,掃清障礙。這種借助多媒體的教學,通過計算機生動、形象、直觀地虛擬了“相遇問題”的現實情境,化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不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讓學生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課學習活動中,從心底產生準備和老師及同學一道學習新知識的愿望,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我會學”、“能學好”,從而逐步走向自主學習,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搭建交流平臺。激發學生大膽質疑
質疑是指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苯處煿膭顚W生從不敢提問題到敢于提問題,并逐步做到善于提問題,就要為學生建造民主的平臺,從而使課堂出現觀點的交鋒,智慧的碰撞,進而進發出創新的火花。
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5/7和3/8大小比較時,一般教師教學往往把它們化為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分數進行比較。我在上這課時,出示例題后,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然后匯報交流,出乎意料的是學生竟然得出了過小組討論還得出了以下幾種方法:(1)5/7超過一半,3/8不到一半,所以5/7大于3/8。(2)5/7有5個I/7,3/8由3個1/8,1/7大于1/8,5個1/7當然大于3個1/8。(3)可以通過畫線段圖來比較它們的大小等等。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想象、敢于創新。
三、以生活問題分層指導,訓練學生的思維
生活問題是學生的認知思維的最佳導火線,利用好生活中學生所熟知的問題,可有效激發和訓練學生的思維。但由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生活體驗的不同,教師應當根據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的不同,進行分層訓練和指導,盡可能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優秀剩“吃”得好,讓潛能生“吃”得飽。本人在教學中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即上、中、下三層,其數量比為1:2:1,前后座按比例組成四人一組的學習小組。根據教材內容和新課程要求,分別確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組織形式實行全班教學,分層教學和個別指導相結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各層次的學生在最近發展區自主學習,得到發展,爭取進步。
當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通過幾節課的教學或一時一事的教育就能達到的目的。只有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才維持性學習向自主創新學習的轉變。
四、組織社會生活活動,培養學生主動調查能力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能對人產生最直接、最深遠的影響。教師應從現實生活中選取觀察的素材,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活動情境和參與的機會,通過調查訪問,讓他們親身感受到生活中存在數學問題,并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創造動手實踐機會。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業務知識;教學質量;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數學來講課堂是主要的教學陣地,要想提高教學實效性,就要認真做好課堂教學工作,從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入手,在教學手段上進行全面創新,以滿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從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來看,課堂教學質量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谶@一認識,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認真做好課堂教學工作,從教師的業務知識能力、課堂教學理念和學生學習興趣幾個方面出發,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能夠更上一層樓。
一、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應努力提高老師自身的業務知識能力
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增長知識,改變觀念,小學數學教師還應注重自己知識水平的提高,應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各種有效提高課堂效率的書籍,還應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新的教學方法。同事之間也應經常探討教學方法,并珍惜出去學習的好機會,使老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由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扮演著課堂主導角色,老師的水平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了具體而深刻的影響。基于這一考慮,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能力,使老師能夠勝任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并使老師能夠在數學上有一定的造詣,實現對學生全面有效的指導。因此,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努力提高老師自身的業務知識能力。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應適應課堂教學的新理念
現在提倡“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由于以前的教學方法有些陳舊,要想按現在的要求去上課,首先應做到備課與課堂教學的實用性。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力爭上好每一課,在教學中老師應注重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指導學生自學,出示自學指導,學生看懂后帶著明確的任務去學。
基于這一認識,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積極轉變課堂教學理念,用新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才能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取得積極效果,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展情況來看,“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達到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學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最好動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如: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及時表揚先進,鼓勵進步;常給每個學生設置一些力所能及的“成功案例”,采取爭五星、講故事、比一比等方法,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充分發揮小學生特有的表現欲望和比拼精神等。
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特點,采取鼓勵式教育往往能夠取得積極效果。由于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重要時期,老師的鼓勵能夠讓小學生形成較強的自信,能夠從根本上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學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質量是關系到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從提高老師自身的業務知識能力、適應課堂教學新理念以及學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等方面入手,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發展,滿足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侯廣標.幾節校內研討課引發的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11).
[2]曹新順.立足課堂 提高質量[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4).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練習;策略;分析
一、模仿型課堂練習
眾所周知,在人們對事物進行理解與記憶的過程中,模仿是十分重要的思維方式。現階段,在小學數學教材當中,大部分的“做一做”練習題目內容都是模仿練習。這種練習的方式就是利用模仿練習來使學生自主進行挖掘,并且全面思考進行理解,理解解題的詳細思路,最終找出適當的解題方法,深入掌握與鞏固所學知識,這也是學生知識內化的重要過程[1]。在小學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學過程中,關于“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原理的練習設計。首先,可以設計基礎性題型,例如:以下各組線段可以圍成三角形的是()
A.6cm 8cm 7cm B.3cm 6cm 9cm C.1cm 6cm 10cm
其次,教師可以設計發展型的練習題,這種練習題主要是考察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在鞏固知識的前提下開展強化和運用訓練,使學生能夠加深記憶。
最后,教師可以設計提高型的練習題,也就是拓展練習,這種練習題能夠真實地展現學生的創造性與思考性,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延伸課堂的知識。例如:在一個三角形當中,有兩條邊的長度是3cm和7cm,那么,其余一條邊可以是多少?并且計算出周長最長三角形的周長。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不應該注重題型的難度,而且不能夠過分地重視強化基礎的訓練。如果練習的要求相對較高,想要獲得預想效果就很難,如果練習的要求相對較低,那么就會影響優等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設計課堂練習的過程中還應該重視題型的差異性,更好地體現出練習的層次性,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口頭型課堂練習
這種課堂練習的形式更便于教師對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情況的了解,進而可以及時對學生的錯誤思維過程予以糾正,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習口算與四則運算等數學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卡片來開展口頭練習。這種練習的方式能夠節約練習的時間,可以實現大量的練習訓練,保證獲得理想效果。在記憶數學相關知識的時候,不僅要有理性記憶,同時也需要機械記憶。
三、實踐型課堂練習
在學習《人民幣的認識》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像超市購物情境。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類,劃分成多個小組,并且使學生假扮成顧客與營業員。在模擬的超市工作中,需要考察營業員收錢與找錢的速度和準確性,同時還要考察顧客用錢的合理性,保證能夠購買到自己所需商品。這一課程教學內容,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更熟悉人民幣的面值以及使用,認識到商品的標價。然而,這些同學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緊密聯系,來自生活[2]。所以,教師通過情景創設的方法,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并應用在生活當中。
四、操作型課堂練習
在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地指出,數學學習活動不僅僅是單純地模仿和記憶,而是要進行實踐,使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探索。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設計出具有實踐性的練習題目。而學生在經過實踐以后,就能夠更好地體驗所學數學知識,進而在實踐當中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在學習《統計》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以運動會運動項目為例設計題目,其中所包含的項目有跳繩、短跑、長跑。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統計班級內部學生所選擇的體育項目,并將具體數據填入到統計表格當中,最終繪制條形統計圖。在整個完成的過程當中,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及信息收集能力得到了增強,能夠學以致用,更好地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逐漸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要求。因為,課堂練習不僅重視的是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更加重視學生價值觀念、思維能力以及情感態度的培養。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當中,一定要保證練習的內涵豐富,體現課堂練習的有效性,積極地推動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開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 策略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急需具備多元化知識體系結構、較高的思維能力的人才,而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數學教學來支撐,數學的學習也離不開思維能力,因此,小學數學要高度重視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的培養,進而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推動社會發展。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
隨著現代教育“新課標”的提出,以及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已經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理念。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的訓練,而小學生的年齡正是思維從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過渡的階段,并且思維的培養離不開數學的學習,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不但為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條件,更是成了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將小學生的慣有的單向思維向多方向轉變,結合課堂教學,學生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融合,學生思維能力在綜合、立體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被充分挖掘。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常用策略
1.通過小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發散思維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一道數學題往往有多種解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對不同的解題思路進行引導,同時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例如,復習100以內的加減法時,數學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開放性的題目進行訓練,如“一個商店里,足球35元,帽子10元,鞋子45元,文具盒8元,橡皮1元,日記本2元,書包25元?!备鶕o出的條件,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問題。這道題顯然可以提出很多的問題,可以是加法,也可以是減法。比如,買一雙鞋子和一個帽子需要多少元?解答需要用加法45+10=55(元);買一個足球比一本日記本需要多付多少錢?解答需要用減法35-2=33(元);買一個文具盒、一個書包和一個足球共多少元?解答需要用到連加8+25+35=68(元)。還可以有很多問題的提法和解法。
2.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小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有很多數學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思考角度不同,問題答案也不同,通過這類題型的訓練,可以鍛煉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打破慣有的單向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例如,“分類”學習時,可以設計一些題目進行訓練,如“請你為班級內的同學進行分類”,這一問題的解決很顯然沒有固定的答案,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答案也隨之發生變化。根據性別不同,班級同學可以分為男同學和女同學;根據頭發長短,可以將班級同學分成長頭發和短頭發的兩組;根據身高不同,可以把班內同學分成高個子同學和矮個子同學;也可以根據穿著、配飾等多個角度來進行劃分,分類結果也有所區別。通過類似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們認識事物的不同性質。
3.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能力。遷移思維能力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的扎實程度是呈正相關的,知識越扎實,理解越深刻,遷移思維能力越強,對新知識的理解越有利。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活動,將新舊知識相聯系,呈現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例如,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之間的關聯,其本質都是相同數位的加減法,只要將運算法則“數位對齊,滿十進一,借一當十”融會貫通,實現知識的遷移,同樣,分數加減法的學習與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本質相同,只是由相同數位的加減法遷移為相同單位的加減法,因此在計算時要先進行通分,保持分母不變,然后進行分子的加減法。
4.通過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聯想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系統化的掌握,開闊思維,是從一種事物到另一種事物的思維過程,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設法通過形象的教學活動,呈現新知識,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聯想,喚起已有知識的回憶,認識新知識。例如,“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數學模型形象、直觀地從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變換到銳角,或者模型拼接,計算出直角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引導學生思考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利用模型的變換或拼接驗證聯想,得到最終結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新課標、新教育體系下的重要目的,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實踐堅持研究和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優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志紅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法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01),47-48。
(一)有助于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
小學生的智力還未發展到最完善,因此,游戲式教學通過其游戲性、教育性、趣味性、互動性、競爭性、激勵性等特性,能夠開啟學生的思維,鍛煉其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猜數字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到數值大小關系的變化,并找到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使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開發,數學思想得到培養。
(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還處于好奇心強、愛玩的年齡階段,所以,游戲式教學的游戲性對小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用游戲式教學能夠增加小學數學課程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參與到數學課程當中來,從而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熱情及對數學知識的興趣,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
(三)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游戲式教學具有教育性和游戲性,把其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來,能夠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發展自身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創造性,以及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能力。所以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式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游戲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游戲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當中的應用
小學數學課程內容雖然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游戲教學憑借著其自身的趣味特性,把游戲式教學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來,能夠通過游戲簡化小學數學課程內容,活躍數學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數學教學目的。例如,在學習數的加減乘除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小組玩撲克牌游戲:一個學生拿著1-9的一位數,另一位學生拿著10-99的兩位數,每人出一張,算一道加法題,誰先算出來這兩張牌就歸誰。這樣通過撲克牌游戲,讓學生快速掌握數學的加減法。
(二)游戲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后練習當中的應用
課后練習是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就小學數學來說,課堂上理論教學并不能使學生完全的掌握數學知識,必須通過課后練習來不斷鞏固,才能使學生完全的理解并學會數學知識點。因此,教師要注重對這方面的訓練。在小學數學課后的練習當中,把游戲式教學應用進來,用數學游戲代替繁重的書面作業,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因過多的書面作業給學生帶來的壓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興趣,提高學生探討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數學加減乘除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玩“喜洋洋的數學課”“算數泡泡龍”“螞蟻神兵”等計算機小游戲。這樣可使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的數學加減乘除知識點不斷加深理解,在快樂的練習氛圍中,達到數學課后練習的目的。
(三)游戲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外學習當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