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34: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企業經營狀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企業經營狀況 一季度 問卷調查
當前國內外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我國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為了解今年以來我國企業的經營狀況,更好地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屬的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實施了“2013·一季度企業經營情況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以企業法人代表為主的企業經營者群體為調查對象,參考我國經濟結構,按行業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采用郵寄和傳真問卷的方式進行,于3月6日發放問卷3,000份,截至3月25日共回收有效問卷1,353份,有效回收率為45.1%。通過部分未填寫問卷與填寫問卷企業的對比分析,未發現存在系統偏差。為使調查分析更為全面和深入,本報告還采用了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以往的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主要涉及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采礦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行業,上述行業的企業所占比重分別為:72.6%、5.2%、4.4%、4.1%、2.4%、1.6%、1.6%、1.6%、1.3%和1.1%。從企業的地區分布看,東部地區占69.8%,中部、西部地區分別占20.3%和9.9%;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分別占6.8%、31.5%和61.7%;從企業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占6.9%,非國有企業占83.2%,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占9.9%;出口型企業和非出口型企業分別占45.6%和54.4%(見表1)。
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一季度以來企業綜合經營狀況企穩回升,企業經營者對宏觀經濟的信心有所回升,對二季度企業經營狀況的預期略有好轉;與去年相比,企業訂貨回暖,產銷下滑趨緩,庫存趨于正常,產品價格跌勢趨緩,虧損企業有所減少;企業出口需求有所好轉,產品出口數量止跌回升,不過出口價格繼續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一季度企業經營狀況企穩回升,但從長期來看企業發展仍然面臨較大的困難和挑戰,經濟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企業經營者認為,一方面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稅費負擔過重和利潤率低依然是當前企業面臨的突出困難,特別是西部地區企業、小型企業、非國有企業以及采礦業、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企業盈利相對較差;另一方面,目前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較慢,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部分行業甚至更加嚴重,受此影響,企業未來的投資計劃比較謹慎;此外,企業招工難問題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新生代農民工的擇業期望提高和物價上漲過快,期待政府通過減稅和穩定物價等措施對企業給予支持。
一、對一季度企業經營狀況的評價及二季度的預期
1、企業綜合經營狀況企穩回升,虧損企業有所減少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一季度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經營者占30.1%,認為“一般”的占50.7%,認為“不佳”的占19.2%,認為“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10.9個百分點,比2012年年度調查結果提高了10個百分點,與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調查表明,目前企業綜合經營狀況呈現溫和回升的態勢(見表2)。
從不同地區看,東部和中部地區企業經營狀況明顯好于西部地區企業;從不同規???,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狀況明顯好于小型企業;從不同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經營狀況明顯好于非國有企業,出口企業的經營狀況明顯好于非出口企業(見表2)。
分行業看,調查結果顯示,經營狀況相對較好的行業有建筑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等,其中房地產企業認為“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45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其他行業;而采礦業、住宿和餐
飲業企業經營狀況相對較差(見表2)。
虧損企業的減少也反映了企業經營狀況企穩回升的態勢。調查結果顯示,一季度“虧損”(包括“虧損”和“嚴重虧損”,下同)的企業占29.6%,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4.8個百分點;“盈利”(包括“較大盈利”和“略有盈余”,下同)的企業占42.3%,“收支平衡”的占28.1%。其中,東部地區企業、大型企業、國有企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中“盈利”企業比重相對較高,而西部地區企業、小型企業、非國有企業中“虧損”企業比重相對較高(見表3)。
在綜合經營狀況回升的同時,企業的生產狀況也有所好轉。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一季度處于“超負荷生產”或“正常運作”的企業占84.6%,比2012年年度調查結果提高了7.7個百分點,與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停產”或“半停產”的企業占15.4%。其中,東部地區企業、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的生產狀況相對較好,而西部地區企業、小型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則相對較差(見表4)。
2、企業產銷下滑的趨勢有所緩和,庫存趨于正常,產品銷售價格跌勢趨緩
調查發現,今年一季度以來,企業產銷下滑的趨勢有所好轉。調查結果顯示,一季度生產(服務)量“減少”的企業占31.8%,“持平”的占42.7%,“增加”的占25.5%;“減少”的比“增加”的多6.3個百分點,這一數據比2012年年度調查結果下降了16.1個百分點,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2.8個百分點。 從不同地區看,西部地區企業生產(服務)量“減少”的比“增加”的多20.6個百分點,明顯多于東中部地區;從不同規???,小型企業生產(服務)量“減少”的比“增加”的多10.9個百分點,明顯多于大中型企業;從不同行業看,采礦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生產(服務)量減少較多,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相對較好,生產(服務)量“增加”的比“減少”的多20個百分點。
關于企業的銷售量情況,調查結果顯示,一季度銷售量“減少”的企業占36.1%,“持平”的占38.5%,“增加”的占25.4%;“減少”的比“增加”的多10.7個百分點,比2012年年度調查低了16.7個百分點,比2012年一季度低了3.6個百分點。
從不同地區看,西部地區企業銷售量“減少”的比“增加”的多26.7個百分點,明顯多于中東部地區;從不同規??矗⌒推髽I銷售量“減少”的比“增加”的多16.2個百分點,明顯多于大中型企業;從不同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銷售量減少相對較多;從不同行業看,采礦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銷售量減少相對較多,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相對較好,銷售量“增加”的企業比“減少”的多22.2個百分點。
在產銷下滑趨緩的同時,企業庫存也有所下降,這表明目前企業仍然處于“去庫存化”的過程中。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庫存“正常”或“低于正?!钡钠髽I占79%,比2012年年度調查上升了4.3個百分點,與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庫存“高于正常”的占21%。
從不同地區看,西部地區企業庫存“高于正?!钡恼?9.3%,高于中東部地區;從不同規模看,企業規模越大,庫存“高于正?!钡谋戎卦礁撸粡牟煌洕愋涂矗赓Y企業庫存“高于正?!钡谋戎孛黠@低于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從不同行業看,采礦業和房地產業企業庫存“高于正?!钡谋戎爻^30%,相對較高。
企業“去庫存化”的行為導致產品銷售價格繼續下跌,不過下滑態勢趨于緩和。調查結果顯示,關于企業目前的銷售價格情況,選擇“下降”的企業經營者占40.4%,“持平”的占49%,“上升”的占10.6%;價格“下降”的比“上升”的多29.8個百分點,比2012年年度調查結果下降了3.2個百分點,比2012年一季度上升了12個百分點。
從不同地區看,東部地區企業產品價格下滑相對較多;從不同規???,中小企業產品價格下滑相對較多;從不同經濟類型看,外資企業產品價格下滑相對較多;從不同行業看,采礦業產品價格下滑較多,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則相對較好,產品銷售價格“上升”的比“下降”的多18.2個百分點。
3、企業出口需求有所回暖,出口價格繼續下跌
調查結果顯示,本次調查中有產品出口的企業占45.6%,這些企業中,出口額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平均為42.5%。其中,東部地區企業和中型企業有產品出口的比重相對較高(見表5)。
于企業的產品出口數量,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一季度產品出口數量比去年“增長”(包括“大幅增長”和“小幅增長”,下同)的企業占34.6%,“持平”的占32.8%,“下降”(包括“大幅下降”和“小幅下降”,下同)的占32.6%;產品出口數量“增長”的比“下降”的多2個百分點,而2012年一季度則是“下降”的比“增長”的多10.9個百分點(見表6)。
在出口數量回升的同時,企業產品的出口價格繼續下跌。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一季度產品出口價格比去年“下降”的企業占34.7%,“持平”的占54.5%,“增長”的占10.8%;價格“下降”的比“增長”的多23.9個百分點,這一數據比2012年一季度的調查結果多了10.4個百分點(見表7)。
4、企業家信心有所回升,對二季度經營預期略有好轉
在企業綜合經營狀況好轉的同時,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的信心也有所回升。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很好”或“較好”的企業經營者占29.1%,比2012年年度調查提高了14.5個百分點,比2012年一季度上升了8.2個百分點,與2011年基本持平;認為“一般”的占53.4%,認為“很差”或“較差”的占17.5%。其中,中部地區企業、中小企業和國有企業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很好”或“較好”的比重相對較高(見表8)。
調查還發現,認為目前宏觀經濟“正常”的占41.7%,比2012年年度調查提高了18.5個百分點,比2012年一季度提高了9.8個百分點;認為“偏冷”或“過冷”的占39.9%,比2012年年度調查下降了17.3個百分點,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5.3個百分點;認為“偏熱”或“過熱”的占9.8%,認為“尚難判斷”的占8.6%。其中,東部和中部地區企業、中小企業、非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認為目前宏觀經濟“正?!钡谋戎叵鄬^高(見表9)。
調查還發現,企業經營者對二季度經營狀況的預期略有好轉。調查結果顯示,預計二季度企業經營狀況將“好轉”的企業經營者占42.3%,預計“不變”的占46.9%,預計“惡化”的占10.8%;預計“好轉”的比“惡化”的多31.5個百分點,這一數據比2012年一季度的調查結果上升了7.3個百分點(見表10)。
分組來看,西部地區企業、中小企業、外資企業以及建筑業和房地產企業對二季度的預計相對更為樂觀,而中部地區企業、大型企業、非國有企業以及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企業對二季度的預計相對悲觀(見表10)。
對二季度盈利情況的預計也反映了企業經營者對二季度預期略有好轉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預計二季度“盈利”的企業經營者占55.7%,預計“收支平衡”的占28.8%,預計“虧損”的占15.5%;其中,預計二季度“盈利”的企業比一季度實際“盈利”的企業多了13.4個百分點。
分組來看,東部和中部地區企業、大型企業、國有企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對二季度盈利情況的預計更加樂觀。訂貨的好轉是企業經營者對二季度預期略有好轉的基礎。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目前企業訂貨“正?!被颉案哂谡!钡钠髽I經營者占59.6%,比2012年年度調查提高了8.9個百分點,比2012年一季度提高了2.7個百分點;訂貨“低于正?!钡恼?0.4%。
分組來看,東部地區企業、大中型企業、國有企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目前訂貨情況相對較好。
調查還發現,與2012年同期相比,目前訂貨“增加”的企業占25.2%,“持平”的占36.7%,“減少”的占38.1%;訂貨“減少”的比“增加”的多12.9個百分點,這一數據比2012年年度調查下降了21.3個百分點,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7.3個百分點。其中,中部地區企業、大中型企業、非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企業訂貨情況相對較好。
二、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及對策
1、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稅費負擔過重和利潤率低依然是當前企業面臨的突出困難
關于當前企業經營發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難,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選擇比重最高的三項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78.3%)、“社保、稅費負擔過重”(56.2%)和“企業利潤率太低”(45.3%),其中,選擇“社保、稅費負擔過重”和“企業利潤率太低”的比重比2012年一季度的調查結果提高了5個百分點左右。其他選擇比重較高的選項還有:“整個行業產能過?!保?7.3%)、
“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33.8%)、“資金緊張”(30.1%)、“缺乏人才”(28.5%)、“企業招工困難”(22.3%)、“未來影響企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太多”(21.8%)和“國內需求不足”(20.3%)(見表11)。
分組來看,東部和西部地區企業、中小企業、非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選擇“人工成本上升”和“社保、稅費負擔過重”的比重相對較高,中部地區企業、小型企業、非國有企業選擇“企業利潤率太低”的比重相對較高(見表11)。
本次調查還進一步了解了企業人工成本的變化情況。調查結果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認為一季度人工成本“上升”(包括“大幅上升”和“小幅上升”,下同)的企業經營者占86.9%,“持平”的占10.3%,“下降”(包括“大幅下降”和“小幅下降”,下同)的占2.8%;“上升”的比“下降”的多84.1個百分點,這一數據與2012年一季度的調查結果基本持平。其中,西部地區企業、中小企業、外資企業以及農林牧漁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人工成本比去年同期上升相對較多(見表12)。
關于“與2012年四季度相比,企業今年一季度人工成本變化情況”這一問題,調查結果顯示,認為“上升”的企業經營者占74.4%,“持平”的占21.9%,“下降”的占3.7%;“上升”的比“下降”的多70.7個百分點,與2012年一季度的調查結果基本持平。其中,東部地區企業、中小企業、非國有企業以及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人工成本比上個季度上升相對較多(見表13)。
調查還發現,企業經營者預計二季度人工成本上升的壓力依然較大。調查結果顯示,預計二季度人工成本比一季度“上升”的企業經營者占54.3%,與2012年年度調查的結果基本持平;預計“持平”的占43%,預計“下降”的占2.7%;預計“上升”的比“下降”的多51.6個百分點。其中,西部地區企業、中型企業、外資企業以及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預計二季度人工成本上升壓力相對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一季度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企業經營者對未來的信心有所回升,但在人工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下,一季度企業用工人數略有下降,二季度企業用工增長也有所放緩。關于一季度企業用工人數,調查結果顯示,與2012年同期相比,用工人數“持平”的企業占53%,“增加”的占22.2%,“減少”的占24.8%;用工“減少”的比“增加”的多2.6個百分點,而2012年一季度則是用工“增加”的比“減少”的多5.5個百分點。其中,西部地區企業、小型企業、非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以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企業用工比去年同期下降較多,而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企業相對較好,用工“增加”的比“減少”的多5個百分點以上(見表14)。
關于對二季度企業用工人數的預計,調查結果顯示,預計“增加”的企業經營者占25.4%,“持平”的占66.8%,“減少”的占7.8%;預計“增加”的比“減少”的多17.6個百分點,這一數據比2012年一季度的調查結果下降了11.1個百分點。其中,東部地區企業、小型企業、非國有企業以及采礦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預計二季度用工人數增長相對較少。
與人工成本相比,企業物料采購價格上漲相對較少。調查結果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物料采購價格“上升”的企業占41.3%,“持平”的占43.7%,“下降”的占15%;“上升”的比“下降”的多26.3個百分點,這一數據比2012年一季度的調查結果低了20個百分點。其中,西部地區企業、大型企業、國有企業以及農林牧漁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物料采購價格上升相對較多。
受到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稅費負擔較重的影響,企業的盈利空間縮小。調查顯示,目前盈利“低于正常”的企業占58.4%,與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其中,西部地區企業、小型企業、非國有企業以及采礦業、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企業盈利“低于正?!钡谋戎叵鄬^高(見表15)。
2、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
產能過剩是近年來影響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一季度產能“嚴重過剩”的企業占18.1%,“有些過剩”的占46%,兩者合計比重比2012年一季度增加了5.9個百分點;認為“正?!钡恼?7.9%,“有些
不足”或“嚴重不足”的占8%。其中,紡織、造紙、化纖、非金屬制品、有色金屬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超過三成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產能“嚴重過?!?。此外,與2012年同期相比,造紙、化纖、非金屬制品、有色金屬、通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等行業產能“嚴重過?!钡钠髽I明顯增加。調查表明,今年以來產能過剩問題依然比較突出,部分行業甚至更加嚴重(見表16)。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較慢是與目前產能過剩同時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目前企業所在行業產業結構升級步伐“較慢”的企業經營者占60.2%,認為“停滯”的占5%,認為“很快”或“較快”的占34.8%。其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制造業中的紡織、服裝、化纖、橡膠、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中認為產業結構升級步伐“較慢”或“停滯”的企業經營者超過七成(見表17)。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一季度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企業經營者對未來的信心有所回升,不過受到產能過剩的影響,企業今年的投資計劃比較謹慎。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一季度的投資額與2012年同期“持平”的企業占44.2%,“增加”的占29.2%,“減少”的占26.6%;投資額“增加”的比“減少”的略多2.6個百分點,這一數據比2012年一季度的調查結果下降了3.8個百分點。其中,東部地區企業、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投資額比去年同期增長相對較多;而采礦業企業目前的投資額要低于去年同期,認為“減少”的比“增加”的多35個百分點(見表18)。
關于對企業今年計劃投資額的預計,調查結果顯示,預計“增長”的企業經營者占39%,“不變”的占35.1%,“減少”的占25.9%;預計“增長”的比“減少”的多13.1個百分點,與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其中,東部地區企業、小型企業、非國有企業以及采礦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今年計劃投資額增長相對較少(見表19)。
3、企業招工難度依然較大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2013年二季度企業招工“更難”的企業經營者占19.3%,比2012年一季度的調查結果提高了3.7個百分點;認為“一樣難”的占40.4%,認為“一樣容易”的占6%;認為“更容易”的占5.5%,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8.7個百分點。此外,認為“不好說”的占28.8%(見表20)。
從不同地區看,中西部地區企業選擇“更難”的比重高于東部地區;從不同規模看,中小企業選擇“更難”的比重高于大型企業;從不同經濟類型看,外資企業選擇“更難”的比重相對較高;從不同行業看,農林牧漁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企業選擇“更難”的比重相對較高。
出現招工難的主要原因是新生代農民工的擇業期望提高和物價上漲過快。調查結果顯示,當問及“企業出現招工難的主要原因”時,企業經營者選擇比重最高的兩項是“新生代農民工的擇業期望提高”和“物價上升過快,導致求職者生活成本增加,預期收益下降”,分別為73.3%和48.9%,明顯高于其他選項,與2012年一季度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其他選擇比重較高的還有:“勞動力供給總量不足”(39.3%)、“薪酬待遇低,缺乏競爭力”(32.9%)、“招工渠道單一,力度不夠”(24.7%)、“企業員工流失嚴重”(22.2%)和“招工崗位技術要求高”(21.9%)。與2012年一季度相比,選擇“勞動力供給總量不足”和“薪酬待遇低,缺乏競爭力”的比重有所提高,而選擇“招工崗位技術要求高”的比重有所下降(見表21)。
從不同地區看,中部地區企業選擇“薪酬待遇低,缺乏競爭力”的比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西部地區企業選擇“新生代農民工的擇業期望提高”、“招工崗位技術要求高”、“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傳遞渠道不暢”和“工作環境不好(噪音、灰塵、高空作業、有毒氣體、潮濕)”的比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見表21)。
從不同規???,大型企業選擇“物價上升過快,導致求職者生活成本增加,預期收益下降”、“薪酬待遇低,缺乏競爭力”和“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滯后”的比重明顯高于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選擇“新生代農民工的擇業期望提高”、“招工渠道單一,力度不夠”和“求職者(求職崗位)發展空間有限”的比重明顯高于
型企業(見表21)。
從不同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選擇“薪酬待遇低,缺乏競爭力”、“求職者(求職崗位)發展空間有限”、“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傳遞渠道不暢”和“招工對性別、年齡、學歷等有特殊要求”的比重相對較高,非國有企業選擇“招工崗位技術要求高”和“企業品牌、規模等沒有吸引力”的比重相對較高,外資企業選擇“新生代農民工的擇業期望提高”、“勞動力供給總量不足”和“招工渠道單一,力度不夠”的比重相對較高(見表21)。
關于企業經營者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本次調查涉及經濟走勢、宏觀調控政策的成效、企業經營狀況及未來發展等方面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如消費需求仍顯不足,國內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主要要素市場結構性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地區發展差距仍較明顯,國有企業仍然困難較多等。但面對新的國際經濟形勢以及加入WTO后的機遇和挑戰,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為,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控效果良好,國內投資持續增長,對外貿易出口增速加快,主要生產要素供求平衡狀況有所好轉,企業經營狀況不斷改善,生產和銷售穩定增長,效益有所提高,宏觀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的良好發展態勢,企業經營者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一、企業經營者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
(一)宏觀經濟總體運行態勢良好
關于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調查結果顯示,57.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走勢“正常”,比去年同期調查增加13.5個百分點;11.2%認為“偏熱”或“過熱”,與去年基本持平,比2000年增加1.5個百分點;24.9%認為“偏冷”或“過冷”,比2001年和2000年分別減少5.9和4.2個百分點。論文百事通這說明,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我國宏觀經濟在不太理想的國際經濟環境中繼續保持良好的運行態勢(圖1)。
(二)投資、出口促進經濟增長
為進一步了解影響經濟增長的促進因素,本次調查涉及投資、消費和出口三個方面。
從投資來看,調查結果顯示,2/3(66.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政府投資“合適”或“較旺”、“很旺”,認為政府投資“不足”的僅為1/3(33.3%),這表明企業經營者對政府投資力度的普遍認同。不過,認為民間投資需求相對“不足”的仍然超過一半(53.5%),與去年調查結果大致相當。
關于出口形勢,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我國的外貿出口需求“合適”或“較旺”、“很旺”的占39.9%,比去年增加了6.9個百分點;而認為外貿出口需求“不足”的雖仍占六成(60.1%),但比去年降低了6.9個百分點。這說明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對外貿易出口增速有所加快,成為推動當前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從消費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當前消費需求“不足”的占60.8%,比去年增加9.8個百分點;認為消費需求“合適”或“較旺”、“很旺”的則比去年降低9.8個百分點。調查表明,雖然目前出現一些諸如汽車、通訊工具及房地產等消費熱點,但總體消費需求不足狀況未能得到改觀,帶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仍顯不足(見表1)。
(三)主要要素市場供求平衡狀況有所好轉
關于主要要素市場的供求狀況,企業經營者認為“供大于求”超過半數的只有原材料一項,比重為54.7%;認為“供求平衡”超過半數的主要是能源和交通,比重分別為64.5%和56.3%;認為“供不應求”的主要是資金、技術和信息,比重分別為72.6%、75.3%和67.8%。
與1999年的調查相比,認為上述各項市場要素“供求平衡”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別增加了5.5~21.8個百分點,說明上述要素市場供求平衡狀況均有所好轉。
與其他要素市場供求關系相比,人力資源總量的供大于求和人才市場結構性短缺并存的矛盾十分明顯。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供不應求”的分別占75.8%和70.7%,而認為普通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占85.4%。
(四)入世后的國內外市場對企業經營比較有利
關于入世后國內市場對企業經營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34.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影響“有利”,48.1%認為“影響不大”,17.7%認為“不利”,認為“有利”的比認為“不利”的多16.5個百分點。
關于入世后國外市場對企業經營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36.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影響“有利”,49.8%認為“影響不大”,13.9%認為“不利”,認為“有利”的比認為“不利”的多22.4個百分點。
從不同地區和經濟類型的企業看,無論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認為入世后對企業經營“有利”大于“不利”較多的均是東部地區企業和非國有企業。
(五)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比較穩定
本次調查從貨幣供應量、銀行貸款利率、財政性稅費水平和國債發行量幾個方面了解了企業經營者對宏觀調控政策的感受。
從貨幣供應量看,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貨幣供應量“多”、“適度”和“少”的分別占12.7%、55.3%和32%,與2000年調查結果大體相當。
從銀行貸款利率看,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銀行貸款利率水平“高”、“合適”和“低”的分別占21.3%、45.9%和32.8%,與2000年相比,認為銀行貸款利率“高”的增加8.9個百分點,而認為“合適”和“低”的分別減少3.2和5.7個百分點。
從財政性稅費水平看,仍有較多企業經營者認為當前財政性稅費水平“高”,比重為79.7%,比2000年微增2.8個百分點,認為“合適”和“低”的比重分別為16.8%和3.5%。
從國債發行量看,企業經營者認為國債發行量“偏少”的占25%,認為“適度”和“偏大”的則分別占42.9%和32.1%,與2000年沒有明顯區別。
由此可見,兩年來企業經營者對政府宏觀調控諸多指標的判斷差異不大,這說明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相對比較穩定。
二、企業運營狀況良好
(一)企業綜合經營狀況繼續好轉
關于企業目前經營狀況,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一般”和“不佳”的分別占39.5%、46.1%和14.4%,認為“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25.1個百分點,而1999~2001三年相應的結果分別為7.7、20.6和19個百分點,均低于今年的調查結果,這說明,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我國企業總體經營狀況繼續看好。
從經濟類型看,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私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本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較多,比重分別為48.9%、48.1%、46.6%和43.5%;而國有企業認為“良好”的比重相對較少,為31.7%。
從不同規???,大、中型企業的經營者認為本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分別占48.4%和42.5%,明顯高于小型企業的30.8%。
從地區分布看,東部地區企業經營者認為經營狀況“良好”的較多,比重為43%;中、西部地區企業認為“良好”的比重相對較少,分別為36.6%和35.9%。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地區間經濟發展差距依然明顯存在。
從不同行業看,餐飲、房地產、社會服務、交通運輸倉儲、電力、煤氣和水及制造業中的醫藥、非金屬礦物制品、交通運輸設備、專用設備、塑料、橡膠、儀器儀表、金屬制品、服裝等行業的經營狀況相對較好,認為“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30個百分點以上。
關于企業效益狀況,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企業的總體效益狀況大體相同,企業盈利面由去年上半年的60.8%微增到今年上半年的61.7%;虧損面比去年同期的24%減少了2.5個百分點。其中國有企業盈利面比去年同期增加1.6個百分點,虧損面比去年同期減少3.7個百分點。
(二)企業生產和銷售穩定增長
關于企業的生產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停產”或“半停產”企業的比重為11.9%,比去年減少1.2個百分點。
從地區分布看,東部地區“停產”、“半停產”企業比重最低,為7.9%,比去年減少1.8個百分點;中部地區為14.7%,比去年減少0.6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為16.7%,比去年減少2.2個百分點。
從經濟類型看,企業“停產”或“半停產”比重較高的主要是國有企業,比重為20.1%,明顯高于各類非國有企業,而且比去年還增加了3.2個百分點。
關于企業生產增長情況,調查結果顯示,48.3%的企業生產(服務)量比上期“增加”,33.7%的企業保持上期水平,18%的企業生產(服務)量比上期“減少”,認為企業生產服務)量“增加”的比認為“減少”的多30.3個百分點,表明企業生產呈平穩增長的趨勢。
關于企業銷售狀況,調查結果顯示,49.2%的企業銷售量比上期“增加”,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8個百分點;28.9%的企業保持不變;21.9%的企業銷售量“減少”,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個百分點。
企業銷售狀況具有明顯的地區、規模、經濟類型和行業差異。從不同地區看,東部地區明顯好于中西部地區;從不同經濟類型看,非國有企業明顯好于國有企業;從企業規???,大型企業明顯好于中小型企業;從不同行業看,目前銷售狀況較好的主要是電力、房地產、采掘業以及制造業中的醫藥、化纖、交通運輸設備、專用設備、有色冶金、橡膠、化工、非金屬礦物、電子、塑料等行業。
三、企業經營者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一)企業下期經營狀況可望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關于企業經營者對企業下期綜合經營狀況的預測,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對下期綜合經營狀況比較樂觀,44.6%認為下期經營狀況將“好轉”,45.2%認為“不變”,只有10.2%認為會“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34.4個百分點。
從地區分布看,東部地區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36.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多34.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多29.3個百分點。
從經濟類型看,非國有企業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37個百分點以上,國有企業多19.6個百分點。
從不同行業看,房地產、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以及制造業中的電子、醫藥、服裝、塑料、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非金屬礦物制品等行業預計下期經營狀況較好,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40個百分點以上。而批零貿易和餐飲業以及制造業中的化纖、橡膠和儀器儀表等制造行業對下期的看法相對謹慎,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企業僅多20個百分點左右。相對來說,國有企業、西部地區企業及批零貿易和餐飲業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樂觀程度比其他類型企業低一些。
關于對下期效益狀況預計的調查結果進一步反映出企業經營者對未來的信心,調查結果顯示,70.1%的企業預計下半年盈利,比上半年實際的61.7%增加8.4個百分點;而預計下半年虧損企業占13.5%,比上半年實際的21.5%減少8個百分點。新晨
(二)眾多行業仍具較大的發展潛力
關于行業發展潛力,調查結果顯示,所有行業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本行業發展潛力“較大”的比重都高于認為“較小”的比重,其中,認為發展潛力“較大”的比重超過半數的行業主要包括房地產(57.5%)、煤氣和水(51.9%)、餐飲業(50%)以及制造業中的醫藥(76.8%)、電子(61.9%)、造紙(57.6%)、交通運輸設備(56.7%)、橡膠制品(54.3%)、專用設備(54.1%)、儀器儀表(51.8%)、有色冶金(51.6%)等;相比之下,企業經營者認為發展潛力“較小”的行業主要包括批零貿易、采掘業等(見表2)。
(三)企業投資意愿較高
關于企業未來計劃投資意向的調查結果顯示,56.8%的企業未來計劃投資額將“增長”,23%的企業保持“不變”,20.2%的企業計劃投資額“減少”,計劃投資“增長”的比“減少”的多36.6個百分點,其中國有企業計劃投資“增長”的比“減少”的多17.8個百分點,非國有企業多44.6個百分點。與去年調查結果相比,非國有企業對未來投資的意向又進一步增強。這表明企業投資意愿普遍較高,非國有企業未來投資的快速增長意味著民間投資趨向活躍,有望改變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政府投資的格局。
2004年,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超過60%;吸納就業人口超過1億;民營工業企業完成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以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一半以上;各類民營企業已經實現了我國70%以上的對外出口;在全社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各類民營企業的投資比重也超過了40%。
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近兩年我國經濟連續保持9.5%的高速增長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由于經濟增長方式的粗放,以及經濟增長對投資、出口的過分依賴,經濟運行中資源、環境的制約日漸突出,中外貿易磨擦不斷加劇。為此,今年以來中央在繼續加強宏觀調控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要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在新的形勢和政策影響下,民營企業的發展情況如何,民營企業經營者對當前宏觀經濟走勢的信心如何,對國家宏觀政策和改革發展戰略有何意見和建議,受到社會各界包括政府決策部門的廣泛關注。為全面了解上述情況,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2005年8月至10月,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企業委員會與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共同組織實施了“2005·中國民營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
本次調查以民營企業法人代表為調查對象,按行業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采用郵寄問卷的方式進行,于8月10日發放問卷5000份,截止到9月20日共回收問卷1256份,其中有效問卷1207份,有效回收率為24.1%。通過部分未填寫問卷與填寫問卷企業的對比分析,未發現存在系統偏差。
本次調查主要涉及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上述行業的企業所占比重分別為:70.5%、3.2%、1.7%、12.9%、3.1%、1.1%、2.2%。從企業的地區分布看,東部地區占65.6%,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占20.2%和14.1%。從企業規???,大、中、小型企業分別占6.8%、47.2%和46%。
本次調查的民營企業經營者96.3%為男性;平均年齡為48歲,其中45-54歲比重占四成,44歲及以下占1/3,55歲及以上占1/4;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的超過3/4,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1/3;所學專業為管理類的接近一半,為經濟類的接近1/3;職務為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廠長、黨委書記的占94.5%,其他職務的占5.5%。
一、經營現狀及發展趨勢
1、總體經營狀況趨于好轉、未來走勢謹慎樂觀。
關于企業目前經營狀況,調查結果顯示,44.7%的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43%認為“一般”,12.3%認為“不佳”,認為“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32.4個百分點,這一結果比2004年的水平高3個百分點,表明民營企業經營狀況總體趨好。
與去年類似,不同類型的企業景氣狀況呈現明顯的差異,且今年的差異更為明顯,主要表現為東部地區好于中西部地區;大中型企業好于小型企業。
從不同地區看,調查結果顯示,東部地區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37個百分點,而中、西部地區分別為22和26個百分點左右,前者比后者多11~15個百分點。與去年相比,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企業在發展上的差距仍呈擴大趨勢。
從不同規??矗幠T酱?,經營狀況越好。調查結果顯示,大型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49個百分點,中型企業多38個百分點,小型企業多25個百分點。
從不同行業看,今年企業經營狀況的差異明顯,與2004年相比也有一些新的變化。近年來的能源緊張造成的油、煤漲價使采掘業一直保持良好的經營狀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升級促進了住宿、餐飲、租賃、商務服務等服務業的發展。出口的增長給服裝、電子等行業的企業帶來了更多機會。
調查結果顯示,采掘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制造業中服裝、化工、有色、金屬制品、電氣機械、電子及通信設備等行業經營狀況良好,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40個百分點以上。
與此相反,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大的房地產企業當前經營狀況差于2004年,認為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經營者比認為“不佳”的只多8.1個百分點,比2004年的結果少24個百分點;鋼鐵行業也由2004年的44個百分點降為目前的28個百分點。
2、產銷形勢較好,但產品價格下跌,成本上升,盈利略受影響。
關于企業目前的產銷形勢,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的經營者認為企業的生產(服務)量增加,比認為減少的多近30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的調查結果大體相同,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
從產品銷售價格情況看,超過四成的經營者認為價格下跌,比價格上升的比重高20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去年5個百分點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場競爭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市場的需求并不太樂觀。
分行業看,反映今年產品銷售價格上升的主要是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而房地產業、住宿和餐飲業等服務行業、制造業銷售價格則普遍下滑。
與此同時,由于受能源漲價等因素影響,超過3/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成本上升,比認為成本下降的多71個百分點。
在成本上升、價格下跌的擠壓下,民營企業今年的盈利情況受到一定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52.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盈利情況“好”(包括“非常好”、“比較好”、“有些好”),比認為“差”(包括“非常差”、“比較差”、“有些差”)的多4.4個百分點,比去年減少3.4個百分點;其中認為“非常好”、“比較好”的比去年減少7.8個百分點。
3、預期比較樂觀,未來投資信心依然較強。
盡管面臨成本上升、價格下跌的不利因素,民營企業經營者仍對未來表現出樂觀的預期。調查結果顯示,35.4%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四季度企業經營狀況將“好轉”,57.0%認為“不變”,7.6%認為會“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27.8個百分點,與去年大體相當,比國有企業高13個百分點。
從從業人數的安排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41.5%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計劃在近期“增加”企業的從業人員,46.3%計劃“不變”,19.6%計劃“減少”,計劃“增加”的比計劃“減少”的多近30個百分點。而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情況看,計劃“增加”的與計劃“減少”的均為22%左右,也就是說不能凈吸納社會就業人員。調查表明,民營企業已成為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的主要渠道。
從投資計劃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61%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表示未來計劃投資額將“增長”,13%表示會“減少”,表示“增長”的比表示“減少”的多48個百分點,這一結果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高11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區的民營企業的投資熱情顯得比東部地區高,表示未來投資額會“增長”的比表示會“減少”的分別多54、50和45個百分點。
關于民營企業經營者有投資意向的地區,調查結果顯示,“長三角”地區為首選的地區,選擇比重為38.8%;其次為西部地區,選擇比重為29.1%;其他地區按投資意向的選擇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中部地區(19.8%)、“環渤?!钡貐^(17.2%)、“珠三角”地區(16.3%)和東北老工業基地(13.2%)。其中,近半數(47.2%)的東部地區民營企業經營者選擇“長三角”為首選的投資地區,選擇其他地區的比重差異不大;中部地區民營企業經營者主要選擇中部地區(32.8%)、西部地區(27%)和“長三角”地區為計劃投資的地區;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經營者則非常集中地選擇西部地區為計劃投資的地區,選擇比重接近七成,選擇其他地區比重較大的是“長三角”地區(21.2%)。
二、產品出口情況
1、民營企業出口比重上升。
自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之后,我國的對外貿易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尤其是近兩年(2003、2004)進出口總額年增長率分別高達37.1%和35.7%,今年1~8月為23.5%,其中出口仍達到32.2%的高增長。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調查結果顯示,47%的民營企業有產品出口;有產品出口的企業中出口額占銷售收入一半以上的民營企業超過三成;與去年同期相比,37%的民營企業產品出口量“增加”,比“減少”的多14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出口狀況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其中東部地區55%的民營企業有產品出口,中、西部地區有產品出口的民營企業比重分別為30%和33%;與去年同期相比,東部地區民營企業中的42%出口量“增加”,比“減少”的多21個百分點,而西部地區出口“增加”的僅占27%,與出口“減少”的比重相同,中部地區出口“增加”的僅24%,反而比出口“減少”的少4個百分點。
2、中外貿易摩擦對部分行業的民營企業有較大影響。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以及貿易總量的迅速擴大,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
中外貿易摩擦對民營企業的出口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以來歐美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對企業產品出口有影響,其中認為影響“很大”和“影響較大”的分別為3.5%和11.9%,認為“略有影響”的為35.4%。
分行業看,認為影響“很大”或“影響較大”的企業的比重較高的主要包括化纖(50%)、紡織(42.5%)、服裝(26.7%)、橡膠(25%)、鋼鐵(20%)等行業。貿易摩擦對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電子及通訊產品的出口廠家影響不太明顯,7成經營者認為“沒有影響”。
三、發展中的問題與障礙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轉型從兩方面促進了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同時,由于目前經濟體制尚處于轉型期,傳統體制的束縛尚未得到徹底清除,民營企業發展基礎的薄弱也決定了其發展過程中會遭遇各種困難、問題和障礙。此次調查顯示,目前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融資困難、人才短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管理水平落后是民營企業發展遇到的主要障礙。
關于什么是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礙,調查結果顯示,3/4的民營企業經營者選擇了“融資困難”,是所有選項中選擇比重最高的,中西部地區選擇“融資困難”的比重更是高達八成。
除了融資難外,民營企業當前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高發展水平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關于當前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礙,66.8%的民營企業經營者選擇了“人才短缺”,55.6%選擇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52.2%選擇了“管理水平落后”,47.5%選擇了“民營企業經營者素質有待提高”(見表10)。
2、民營企業外部信用環境、經營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國民待遇方面亟待進一步改善。
盡管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有了比較大的改善,但與民營企業經營者的期望還存在一定距離,尤其在外部信用環境、經營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國民待遇方面需加強改善的力度。
關于外部信用環境,調查結果顯示,29.2%的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53.4%認為“未變”,17.4%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11.7個百分點,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8個百分點。
關于民營企業經營者人身安全狀況,調查結果顯示,27.2%的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50.6%認為“未變”,22.2%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僅多5個百分點。調查表明,在目前社會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情況下,如何保護好民營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避免其在人身安全方面受到侵害,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民營企業對打破壟斷,放寬市場準入限制,真正實現公平國民待遇的期望越來越高。關于公平國民待遇,調查結果顯示,21.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63.7%認為“未變”,14.6%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7.1個百分點,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15個百分點。
關于市場準入限制,調查結果顯示,34.5%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57.5%認為“未變”,8%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26.5個百分點,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10個百分點。調查表明,在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實現公平國民待遇方面,民營企業經營者還抱有更大的期望。
3、資源瓶頸制約尤其是能源緊張狀況依然比較嚴重,民營企業發展方式亟待向集約型轉變。
中國是一個人均資源十分貧乏的國家。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資源瓶頸約束也越來越顯著。始于2004年的宏觀調控旨在控制經濟呈現的過熱的趨勢,并力圖通過轉變增長方式來緩解資源壓力。從一年多以前鋼材市場及“煤、電、油、運”普遍緊張的情況看,目前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
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49.8%)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鋼材市場的緊張狀況“趨于緩和”,36%認為“變化不大”,僅5.6%認為“更加嚴重”;29.1%認為目前電力緊張狀況“趨于緩和”,44.1%認為“變化不大”,25.4%認為“更加嚴重”;12.2%認為目前煤炭緊張狀況“趨于緩和”,35.6%認為“變化不大”,39.5%認為“更加嚴重”;4.1%認為目前成品油緊張狀況“趨于緩和”,22.4%認為“變化不大”,69%認為“更加嚴重”;12.5%認為目前鐵路運輸緊張狀況“趨于緩和”,53.5%認為“變化不大”,17.4%認為“更加嚴重”。
調查表明,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經過宏觀調控,鋼材市場緊張狀況明顯趨于緩和,電力有趨于緩和的跡象,鐵路運輸與去年情況相比變化不大,而能源緊張尤其是成品油緊張狀況有增無減。
民營企業在對經濟的快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加大了資源的壓力。調查結果顯示,與2004年相比,34.5%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單位產出的能源投入“增加”,比認為“減少”的多近10個百分點;36.7%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單位產出的原材料投入“增加”,比認為“減少”的多近20個百分點;19.7%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單位產出的用水投入“增加”,與認為“減少”的大體相等。以上結果表明,民營企業發展方式亟待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四、對宏觀經濟政策和改革的意見建議
1、多數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松緊度比較合適或略顯偏緊。
經過一年多的宏觀調控,部分行業投資過熱的現象明顯得到緩解,經濟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形勢。與此同時,由于消費品價格漲幅的持續下滑,企業利潤增長速度的連續放慢,宏觀經濟政策是否應做適當調整以防出現可能的通貨緊縮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本次調查從民營企業經營者自身的角度對當前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松緊程度進行了評價。調查結果顯示,36.9%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的宏觀調控政策“偏緊”,39%認為“合適”,24.1%認為“偏松”,認為“偏緊”的比認為“偏松”的多12.8個百分點。
調查表明,總體來看,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的宏觀經濟政策比較合適,略顯偏緊,希望在繼續保持目前穩定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基礎上,適時適度放松政策操作的力度。
2、房地產調控初見成效,預期房地產價格穩中趨升。
今年以來,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采取多項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區不斷飆升的房地產價格引發的房地產熱。民營企業經營者對房地產調控的成效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成效最明顯的措施包括“限制房地產開發貸款”(45.6%認為“非常有效”,43.5%認為“比較有效”)和“限制新房轉手交易”(42.9%認為“非常有效”,41.9%認為“比較有效”);其次是開征房地產稅(24.1%、55.4%)和“增加信息透明度”(24.1%、53.1%);再次是“提高房貸利率”(12.3%、57.6%)和“增加土地供應”(21.9%、44.7%)。
盡管房地產調控已取得明顯成效,民營企業經營者仍預期房地產價格呈上升趨勢。調查結果顯示,49.2%預期2006年所在地區房地產價格將“上升”,37.5%預期“持平”,13.4%預期“下降”,預期“上升”的比預期“下降”的多36個百分點。分地區看,中西部地區經營者預期所在地區房地產價格將上升的比重分別為57.4%和54.2%,明顯高于東部地區的45.7%。
為了進一步了解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現實需求,本次調查還了解了民營企業經營者“所熟悉的人當中最近一年內購買住房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八成民營企業經營者反映其熟悉的人當中最近一年內購買了住房,其中76.8%的被購房屋目前用于“自住”,13.5%用于“出租”,9.6%處于“閑置”狀態。調查表明,總體來看,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有著比較旺盛的現實需求,買房投資或投機的比重并不高。房地產業仍將是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
3、經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對政府轉變職能期望較高,希望金融、財稅體制改革取得突破。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圍繞著市場化、法治化的各項改革逐步進入關鍵時期。本次調查請民營企業經營者對目前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改革進行評價。
【關鍵詞】稻盛和夫理論 企業管理 啟示
目前,歐債危機前景不明朗使得低迷的全球經濟更加不景氣。受全球經濟萎縮的影響,加之內部結構失衡的原因,我國經濟下滑趨勢也較為明顯。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8.1%之后,已經連續多個季度下滑的經濟增長趨勢引起世人關注。提供有關工業活動狀況的匯豐(HSBC)的采購經理指數預覽值(flash PMI)預示我國經濟疲軟的跡象。5月24日匯豐公布的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預覽指數為48.7,低于4月份的49.3。已經連續第7個月位于警戒線以下,顯示工業活動一直在趨弱。5月份時,已有鐵礦石及電煤合約的中國客戶尋求推遲交貨甚至違約。這似乎表明,中國的鋼廠、建筑工地和工廠有一些不妙的情況。從發電量、鐵路貨運到銀行貸款,其他經濟風向標也似乎表明了經濟“急剎車”。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4月14日的《2012一季度千戶企業經營狀況快速調查報告》顯示,一季度企業經營狀況比2011年有所下滑,企業盈利空間縮小。調查顯示,一季度企業經營狀況比2011年有所下滑。訂貨減少,產銷量走弱,產品銷售價格回落。與此同時,企業成本繼續上升,社保稅費負擔依然較重,導致企業盈利空間縮小。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我國企業怎樣才能在危機時代度過難關得以持續經營呢?稻盛和夫經營之道或許能為我國企業經營提供一些經驗和啟示。
一 稻盛和夫的企業經營策略
被譽為“當代松下幸之助”的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經營四圣”之一,他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52歲創辦第二電電企畫株式會社(現名“KDDI”,是日本第二大通訊公司),一手打造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他締造了京瓷40余年從未虧損的奇跡,帶領企業沖破了兩次石油危機、日元升值危機和日本泡沫經濟危機,深諳危機中的經營之道和企業經營的智慧哲學。2010年又臨危受命,接掌日航CEO帥印,同時被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任命為內閣特別顧問。并成立“盛和塾”,以培育新時代經營者,其經營哲學被日本企業界奉為圭臬。
1.“敬天愛人”與“利他”的經營哲學
“敬天愛人”和“利他”是稻盛哲學的圭臬?!熬刺鞇廴恕笔蔷┐傻纳缬?,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生最為信奉的經營哲學?!熬刺鞇廴恕背鲎悦髦尉S新三杰西鄉隆盛的《西鄉南洲翁遺訓》,這里的“天”是指客觀規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所謂“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而“愛人”,就是按人的本性做人,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以仁慈之心關愛眾人就是“愛人”。這里的“愛人”就是“利他”,“利他”是做人的基本出發點,利他者自利。要從“自我本位”轉向“他人本位”,以“他人”為主體,自己是服務于他人,輔助于他人的。
對于企業來說,就是要“利他經營”。這個“他”是指客戶。廣義的客戶包括顧客、員工、社會和利益相關者。要從“企業本位”轉向“客戶本位”,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只要為客戶創造了價值,企業也就可以從中分享價值。做人應該做正確的事情,把員工放在首位,這就是稻盛和夫對“敬天愛人”的詮釋。稻盛和夫相信,所謂經營只能是經營者人格的投影。因此,只要具備做人的正確的判斷基準,就一定能在經營實踐中有效發揮他的作用。企業的利他行為可以協調、緩解利益各方矛盾,而且可以給企業贏得更好的榮譽,建立良好的形象,增加更多的獲利機會。
2.阿米巴經營法則
阿米巴又稱變形蟲,最大的特性是能夠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來適應所面臨的生存環境?;诶喂痰慕洜I哲學和精細的部門獨立核算管理,“阿米巴經營”將企業劃分為“小集體”,像自由自在的重復進行細胞分裂的“阿米巴”蟲——以各個“阿米巴”為核心,自行制訂計劃,獨立核算,持續自主成長,讓每一位員工成為主角,全員參與經營,這樣既提高了員工的成本意識和經營頭腦,又提高了員工的職業倫理和個人素質,將阿米巴塑造成一個不斷挑戰的創造性團隊。阿米巴經營提示我們只有以最少費用換取最大銷售額的絞盡腦汁的“人”的團隊,這才是可以創造的無限附加值。將員工的發展放在首位,是稻盛和夫最大的秘密,也是“阿米巴經營”的最大成效。
3.十二條經營原則
稻盛和夫堅持以“將正確的事情用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為準則,提出了十二條經營原則。也即:明確事業的目的與意義;設立具體的目標;胸懷強烈的愿望;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追求銷售額最大化和經費最小化;定價決定經營;經營取決于堅強的意志;燃起斗志;拿出勇氣做事;不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以關愛和誠實之心待人;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
十二條經營原則是稻盛和夫對自己的經營實踐進行深入思考的產物,也是稻盛先生創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行動綱領。稻盛先生認為,經營成敗取決于經營者的行動。有人說經營是一門技巧,有人講經營是一項藝術,這類說法當然都有它一面之理。從經營十二條看,經營與經營者的人格、意志、精神力之間的關系更大。與其說經營是技巧,是藝術,不如說經營更是一種哲學。
4.六項精進
“六項精進”指的是: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謙虛,不要驕傲;要每天反?。换钪?,就要感謝;積善行、思利他;忘卻感性的煩惱。
關鍵詞:財務分析經營決策對策
1財務分析的作用
1.1財務分析為經營決策者提供指導方向
當今社會企業高速發展,很多公司都推出多元化產品。那么管理者如何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財務分析能夠很好地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經營者可以通過財務分析并結合國家政策、市場行情、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來合理抉擇對公司最有利的生產經營方針。
1.2財務分析有利于改善經營管理
企業每天資金運動都體現在財務報表中,財務報表經過加工、整理、剖析形成財務分析,企業經營者能夠通過財務分析找出經營中的薄弱點,采取對應措施,從而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同時也能夠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1.3財務分析有助于考核企業經營者績效
一家企業效益的好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和企業的經營者息息相關的。所謂企業的經營者,不僅是企業的所有者,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老板,而是指公司的整體經營團隊。如何衡量企業經營者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所創造出的價值,靠的是績效考核方式。目前通行的績效考核方式多種多樣,有KPI、OKR等。雖然考核方式繁多,但是它們都需要各種考核數據進行評估和衡量。這些考核數據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財務分析得出的數據。根據績效考核的時間設定,月度、季度、年度指標,財務通過分析該時間段內的相關數據,如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根據績效考核方針提供數據,讓企業經營者一目了然的知道企業各部門各崗位的績效情況,從而根據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來作出相關的調整,并制定下一步經營方向。這樣既可以在企業經營良好的情況下,指導企業強化良性管理,又可以在企業經營遇到困境的時候,及時地發現企業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支撐績效考核,改善企業管理,正是財務分析所提供的支持。如果沒有財務分析,就算有其他信息幫助分析,有可能數據不夠準確,模模糊糊,不能夠得出準確的結論,無法對企業管理考核提供幫助,績效考核形同虛設,這就別說能幫助企業管理,甚至有可能讓企業管理變成一盤散沙。
2財務分析服務企業經營決策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財務人員業務水平與工作責任心存在局限性
國家已于2017年11月5日起取消會計從業證,財務就業已無門檻,大量人員進入財務就業市場,導致一定時期內財務從業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許多從未從事過會計工作的,僅跟身邊的會計學了幾天便匆匆上崗,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企業想招聘既有經驗,又具有一定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十分困難。企業只能被迫降低任職資格,錄用略懂財務的人員。會計是專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如果對于編制會計分錄、核算成本等日常工作都存在問題,又何談財務分析。財務人員業務理念陳舊、工作態度不求上進,認為有份工作就可以,殊不知財務工作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2019年以來新的財務政策不斷出現令人應接不暇,將制造業等行業原有16%增值稅稅率降為13%,將交通運輸、建筑、房地產等行業現行10%稅率降為9%,保持6%一檔稅率不變。如果財務工作只是一直使用過去的知識,不梳理公司發展的現狀,不能使公司有長遠規劃,這將會使公司遭受無法計量的潛在損失。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欠缺,違背了會計信息質量的第一要求可靠性,對于第一手資料沒有嚴格把關。例如現實中,業務部門報銷差旅費,應當核實單據的合理性,招待費是否超標準,的士費報銷的時間是否吻合,對于同產品同型號采購部門采購產品是否跟市價相差懸殊,報銷時財務部門是否逐一核對等,只有從日常報銷管理中控制好,才有利于進一步的財務分析。
2.2企業管理層輕財務重業務
目前,許許多多的小型公司老板出身于業務領域,因此,老板日常的重心常常放在業務部門,始終以為只有業務部門管理好,公司才有利可圖,卻忽視財務,對于財務人員辛辛苦苦加班加點做出的財務分析報表,經營管理者只是不屑一顧地擱置一旁,財務人員哪來的動力繼續提高改進。久而久之,財務人員便失去了信心,對于財務分析只是敷衍行事。公司每年加薪加酬,每次都是業務部門優先,財務部門薪水上漲非常有限,有時甚至是擦肩而過。老板總以為,業務部門經常出差,汗流浹背的十分辛苦,公司的銷售業績也是業務部門的功勞,而財務部人員每天呆在辦公室,風吹不到,雨淋不到,只是每天對著電腦跟數據打交道,又不能給公司創造任何價值。
2.3財務分析數據成為紙上談兵
每月財務部門組織各部門召開財務分析會議,對于標注的超過預警值數據,各部門并沒有深入查找原因,解決問題,每月老問題反反復復出現,財務分析已失去意義。公司缺乏執行力,財務部勢力單薄,財務分析成了擺設,沒有全員剖析問題,提出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案,每天各部門只是喊著空口號,沒有付出任何實際行動。
2.4財務未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分析體系
財務人員業務水平有限,未建立科學的財務分析體系,財務部門僅制定了日常報銷制度,財務分析方法過于簡單,只是運用了比較分析法,未對各項指標進行詳細的分析,未深入研究指標之間的鉤稽關系,無法滿足公司的發展需求,不能反映公司的經營風險。
3財務分析服務企業經營決策的改進對策
3.1提高財務人員專業水平和素質
首先公司制定相關的薪酬體系,同時對于取得一定成績的財務人員給予獎勵;其次公司應定期組織財務人員培訓,學習業務知識,增強業務能力,實行末尾淘汰制。財務人員應居安思危,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職業素養,每周制定學習計劃,緊跟時展的步伐。財務部門是個小家庭,要時刻營造和諧環境,對于專業水平薄弱的財會人員給予多幫扶。同時財務部崗位最好定期輪崗,讓每個財務人員都知道公司的業務流程,接觸不同的崗位更能激發財務人員的學習興趣,從而發現公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2增強公司管理層財務意識
公司老板應高度重視財務分析,不難發現,很多大型公司乃至上市公司都非常重視財務報表的分析,因為公司所有發生的經營業務的狀況都體現在報表上,如果老板忽視報表分析,仍以自己心目中的數據為尺度,那公司發展將不會長遠,例如一套56頭餐具成本。管理者與銷售員見客戶接單,產品的報價,以為只發生了人工費、材料費,往往會漏掉發生的水電費、機器設備的折舊費、房租費等間接費用。實際一個訂單接下來,只是保本經營,因此老板應該有財務意識,重視分析的每條批注。只有老板充分重視報表分析,公司的各部門的管理層們才能真正融入企業管理,全員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3.3財務分析數據充分與績效考核掛鉤
財務分析猶如公司的體檢表,所有的經營情況都一目了然地反映在報表分析中。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績效考核。企業的發展是動態的,財務分析可以衡量績效的完成情況,但許多公司經常更換管理者,所以造成有的管理者為了突出自己的業績,作出短期利益行為,而違背了公司長遠的戰略意義的規劃,造成了揠苗助長的行為。所以對于管理者的考核,除了利用財務報表分析當期經營狀況,還應當特別重點分析管理者對于企業的成長能力的貢獻,從而全面地對管理者進行業績考核和獎懲。再高效的財務分析也只能揭示企業經營狀況,不能直接進行改善,只有管理者根據發生的問題,總結分析制定改善措施,并立即執行,企業價值才能更好地體現,公司發展道路才能更長遠。
3.4建立完整的可操作性的財務分析體系
財務分析主要通過會計報表數據加工、處理而來,會計報表數據的取得來源于各部門的上報。因此,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需把握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時性這幾個主要原則,對于第一手資料有疑惑應深入調查核實清楚,杜絕非可靠性單據流入財務,同時財務崗位設置應相互制約,并設立專門的財務報表分析崗位。核算成本崗位應深入車間,了解公司生產流程與工藝,要求各部門上交單據準時,采購部、生產部銷售部錄入ERP系統及時,這樣才能更好地動態反映企業的運營狀況。使用科學的財務分析方法,目前大多數財會運用單項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單一方法不能充分體現分析的合理性,需結合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幾種方法的有效結合,更能準備分析公司經營狀況。財務分析數據最好不要使用全文字的描述,這樣很難直觀地反映問題點,好的財務分析應是文字加圖表方式展現,財務人員應熟練操作運用Excel、Word、PowerPoint等辦公軟件與ERP系統。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往來賬;管理
建筑施工企業通過投標獲得承接工程項目的資格,從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工程及裝修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和拆除等有關活動。由于市場的激烈競爭,建筑施工企業工程款項往往是由施工方先行墊付,等工程全部竣工結算后,才結清費用,這就導致了建筑施工企業往來賬產生一些嚴重問題。
一、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往來賬的現狀
目前,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建筑業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建筑施工企業不得不采取墊資施工方式承攬業務,這使得其資金十分緊張。建設單位大量拖欠工程往來款嚴重的制約著施工企業的資金周轉。而且許多施工企業的清理工程欠款的制度不完善、職責不清,又缺乏采取法律手段追收欠款,這導致其往來賬款的數額增加、賬齡增長、壞賬損失越來越大,給其帶來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加大。因此,加強對往來賬款的控制和管理就成為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經營活動中越來越重要的問題。
二、加強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往來賬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加強往來賬款的有效管理,有助于真實的反映企業經營狀況,正確評價企業經營績效,有利于完善內部核算制度和真實披露會計信息。因此,各建筑施工企業應重視對往來賬款的管理。
1.完善企業規章制度,制定往來賬款賬務處理規則。加強對往來賬項的管理,需要企業建立健全的收款、審核制度,同時必須定期查賬,加強實施崗位分離、授權批準制度,以防止業務員之間可能發生的聯合舞弊行為。這樣通過有效的人員管理,控制企業內部違紀行為的發生。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明確的職責分工制度,實行不相容崗位分離,以防止串通舞弊。建筑企業應明確各崗位人員的職責,實行不相容職務分離。(2)備用金應實行專人保管。備用金的領用和報銷,應根據金額不同建立相應的授權和批準制度,報銷時應按領取時的用途報銷。(3)建立合理健全的信用管理系統。對預付賬款的單位進行市場及信用調查,預付貨款應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并按照合同規定嚴格執行,以防止企業多付或發生不必要的預付款情況。(4)定期清理往來賬款,制定有效的催款制度,防止出現呆賬壞賬。對于應收類往來款應定期清理,與有關往來單位核對賬目并形成有效的收款制度,按期收回款項,對于逾期未收回款項,及時催款必要時采取法律手段維護企業權利;對于應付類往來款企業同樣應制定清理計劃,定期與往來單位核對對賬單,對超過一定年限長期無人追索的款項應進行調查,與有關負責人核實后如確屬不需支付的賬款,應報企業有關領導批示,并及時做出賬務處理。
2.加強客戶信用管理。企業應制定針對往來企業的信用政策。施工企業應具備足夠的信用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對往來企業進行信用調查并建立信用檔案,劃分信用等級,制定出合理的信用政策,根據往來企業的不同信用等級采取松緊不同的拖欠款收款政策,以減少或避免信用風險的發生。
3.做好定期對賬和債權確認工作。施工企業財務部門應當定期通過函證等方式與往來單位及個人核對往來賬款的賬面余額,并請對方在對賬清單上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予以確認,確保債權債務金額的正確有效性,保證在規定的訴訟時效內對每一個債務人都要取得有效的欠款憑證,確保債權法定追索權的延續。
建筑施工企業要轉變“重經營、輕管理”的觀念,領導必須高度重視往來賬款的管理工作,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召開專題會議,對信用政策及往來賬款的回收及支付的執行情況進行責任檢查,分析往來賬款形成的原因,評價其合理性和潛在風險,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清欠對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
4.建立健全壞賬準備金制度,防范財務風險。壞賬損失是企業應收賬款的成本,減少壞賬損失是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終,對應收賬款項進行全面檢查,預計各項應收賬款可能發生的壞賬金額。施工企業應建立壞賬損失備查臺賬,對未破產或未死亡債務人的債權進行動態分析,以防止債權消失。對于已確認壞賬損失的應收賬款,并不意味著企業放棄了追索權,一旦應收賬款重新收回,企業應及時入賬。
參考文獻
關鍵詞:營改增 建筑施工企業 稅負 核算
我國目前實行的稅制制度主要是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的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稅負不平衡的狀況發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2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范圍,國家開始對營改增的規定進行了試行。盡管建筑行業沒有被列入該試點范圍內,但是我們應該運用有前瞻性的眼光對其進行觀察,并對營改增對建筑施工行業帶來的影響進行預測,并探討新稅制下建筑施工行業應當如何應對。
營改增改革試點的內容主要涉及試點地區從事文化體育業、銷售不動產和轉讓無形資產、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部分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建筑業等。這些行業需要在稅制轉換之日起將“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另外,試點地區的相關行業需要在現行增值稅17%和13%兩檔稅率的基礎上,新增設11%和6%兩檔稅率等。
一、營改增政策對建筑施工行業的影響
(一)對建筑施工企業的生產運營產生多重影響
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生產經營都產生了多重影響,尤其是針對固定資產投入、材料使用、生產經營活動等。在對固定資產的增值稅進項稅方面,在建筑施工行業購買、投入材料庫存、機械設備等,其稅額就需要分期抵扣,在促進企業改革完善自身財務狀況的同時,也敦促企業優化企業內部的資產結構,實現自身在稅務方面的長遠發展。
(二)對建筑施工企業稅負產生的明顯影響
在建筑施工行業實營改增的稅制改革之后,其企業自身在整體稅負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主要包括初期投入的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供貨商開具的增值稅發票以及無形資產的轉讓等方面。建筑施工企業在購買辦公用品、配件、原材料等固定資產等支付的進項稅額,營改增政策允許企業將其從銷項中進行抵扣,從而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在針對建筑施工行業無形資產的轉讓政策當中,營改增政策實施后,會有助于企業及時更新自身的生產技術,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科研含量。
(三)對建筑企業的財務報表產生的直接影響
建筑施工企業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一般都是會將原來進行購買庫存材料、機械設備、辦公用品等固定資產直接放入抵扣的項目之中,這會使企業因營業稅等因素的消除、相關科目期末余額的減少、對企業短期資產負債額度的下降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流動性負債和流動性資產等內容也會在不斷地提高。另外,在營改增之后,建筑施工行業成本費用降低,利潤也會隨之增加。總之,從長期來看,建筑施工企業負稅受到增值稅減稅的影響,企業稅負得到減輕,利潤會增加,而這些在財務報表上就會有明顯的體現,其資產總額及負債總額總體會呈現上升趨勢。
二、營改增后新稅制下的核算方法
營改增后對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改善企業經營狀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營改增出現的新現象和新問題,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對自身負稅的核算方法等都提出新的要求,探索新的方法。
(一)建筑施工企業需立足自身行業特點積極應對
作為國家宏觀戰略的重大政策之一,營改增政策對完善我國當前的稅收制度、減輕企業負稅壓力、避免營業稅制下的重復計稅,甚至是經濟發展方式和企業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建筑施工行業在這種背景環境之中,要積極立足自身行業,熟悉和掌握建筑行業的特點,提早做好應對該政策的措施。例如,建筑企業應當在新的政策下,需要申請自身為一般納稅人資格。
(二)建筑施工行業需要改變供應商選擇模式
建筑施工行業在營改增之后,應當適時改變自身過去過于注重稅率低的狀態。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業在生產、采購的過程中,適時改變供應商的選擇模式,尤其是在采購貨物、對比貨物質量等等,另外,在選擇企業的時候,企業應該選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供應企業,并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以此來抵扣進項稅額。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維修、采購設備、維修等工作時,如果對方是小規模納稅人并且沒有選擇余地的話,那么企業應還當盡量要求小規模的納稅人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并享受增值稅帶來的折扣和優惠。
(三)建筑施工行業需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
企業在試行營改增政策之后,應當積極轉變管理理念,實現精細化的管理,以此來降低企業成本。建筑施工行業當前都存在著管理松散、資質良莠不齊、管理松散的狀況。只有這種局面得到有效的改善,才能應對未來稅改所帶來的挑戰。尤其是在企業的現金流、稅務、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監督,要在合同之中明確稅費憑證等條款。另外,企業也應當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讓他們能夠準確核算營改增之后的稅費改革,熟練掌握增值稅會計核算環節,規范增值稅發票的使用和管理,及時報稅,按規定索取扣稅憑證等等。
三、結束語
營改增政策出臺后,建筑施工企業為了保障建筑行業的長久發展,不僅僅要呼吁政府相關部門建立行業準則,規范企業經營范圍,還要加強自身負稅的核算,為行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