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34: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學學生教育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質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和深入進行,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者必須更新培訓觀念,改革培訓模式,探索新的適合當地實際的繼續教育培訓模式,促進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存在許多問題,例如,由于繼續教育培訓學分與職稱評聘關系的緊密程度還沒有高度凸顯,致使教師參與繼續教育培訓的主動性不是太高;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大多數為通識培訓,專業性不是太強,致使培訓的實效性不太強;培訓機構人員自身參加更高機構專業培訓的機制不太健全,加上不重視自身業務素質的不斷提升,致使知識老化,素質不全面,很不能適應新課改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學習的新要求,參訓教師意見比較大;培訓內容沒有“自助餐”式的可選擇性,只能是我上啥菜你就吃啥菜,致使參訓教師在繼續教育中的選擇權不大;農村中小學由于編制太緊“,一個蘿卜一個坑”,尤其小規模學校更是一個老師包一個班,身患小病也不能請假,更不用談丟下學生去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培訓了,即使有參加培訓的可能,(由于丟下本班學生委托給他人照看也只是管管紀律不出亂子,受托者還有本班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在等他呢),也是身在培訓課堂,而心卻在學生身上,就怕學生出點問題,至于班上學生教學任務的耽誤等,也只能等培訓回來后補課了,很難將全部心思花在繼續教育培訓學習上;正常的節假日他們也希望得到正常休息,以便處理家務,如搞搞衛生、洗洗衣服、干干農活等,這樣就造成嚴重的工學矛盾,何況正常的節假日休息是農村中小學教師正常的權力,相對于學期中間的指派性參訓活動,他們為了晉升職稱不得不選擇參加于假期里舉辦的繼續教育培訓活動,雖然從心眼里來說是不得已而選擇這個時間段的培訓(雖然參訓要犧牲許多家庭事務時間,但卻沒有犧牲自己所帶班級孩子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激勵機制不完善,相當部分中學學區沒有健全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管理辦法,培訓無規劃,選人亂指派,哪位教師應該參加培訓心中無數,尤其對上面分派的參訓人數隨口分解,不能照顧即將參加職稱評聘的教師;有些學區學校對派出參加培訓的教師監督管理不到位,不能配合培訓單位實施積極的科學管理,例如,督促參訓教師拓展延伸作業的完成,反而委托許多無關的其他事務要求等。結合中小學教師培訓本職工作,結合前述現狀,特提出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質量的對策思考如下。
一、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管理工作
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學習培訓既是教師的權利,又是其應盡的義務,政府部門應切實履行教育行政職能,既協調各方力量、保證教師繼續教育權利的實現,又要加強監督、保證各項政策的落實到位,探索不斷提高培訓效率的新方式、新方法。
二、注重繼續教育培訓內容與教育教學實際相融合
培訓機構及相關人員應經常深入中小學教學活動中了解教育實際問題,多聽取一線教師意見,然后深入分析,找準原因,再確定適當的教學內容、形式以及培訓者的人選等,這樣才有可能得到大家尤其是一線教師的認同。
三、提高培訓者的素質與能力
對培訓者進行提高培訓,建立培訓競爭上崗制度。培訓單位應面向社會,從有教育教學經驗又愿意為繼續教育培訓做工作的一線校長及教師隊伍中聘請兼職培訓教師建立地方培訓專家庫,適時組織學習參觀培訓,分解培訓專題,平日備課,到時積極上陣。
四、提高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積極性
要從現代成人教育理論實際出發,有效地利用教師已有的教育資源,采用參與式、案例式、觀摩研討式等培訓方法,讓他們平等、主動地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來,在活動、表現和體驗中反思已有觀念和經驗,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和經驗,從而獲得提高與發展。
五、探索和改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模式
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主要采用“培訓機構”模式。對此必須不斷改進以受訓者為本的培訓新模式。一些農村地區摸索實踐的由學校聯合在教學片區組織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模式值得借鑒。
六、不斷創新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方法
根據教師需求,提供多樣化的培訓內容;創設集中培訓的學習情境,為教師學習創造和諧環境;創建民主對話的繼續教育培訓氣氛;發揮一線教師的優勢,豐富培訓資源。
七、充分發揮現代遠程網絡技術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培訓機構應加強網絡建設,為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提供服務,有效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推動教師繼續教育向縱深方向發展。
八、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制度
應制訂切實可行的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管理制度,在堅持統一培訓的前提下,提倡教師自主選擇繼續教育學習方式和內容,引導他們向書本學習,向生活學習,向他人學習,向社會學習;應該立足實際,加強引導和監督,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師繼續教育自主創新之路,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繼續教育新格局。
作者:李子榮 單位:甘肅省渭源縣教師進修學校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先后歷經調查呼吁、嘗試實驗、發展推進及全面重視整體發展四個階段。目前,在我國基礎教育界對于中小學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已逐漸得到普遍認同。各級教育部門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先后頒布實施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加強中小學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
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經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級教學行政部門領導及教師普遍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課在許多學校也相繼開設,有條件的學校還設立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但在具體教學中,因學校情況不同,有些問題理論認識不清,而在教學中引起很多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對于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一)沒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的重要性
該情況將造成各中小學不能平衡發展,一些學校沒有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只為應付上級部門檢查,沒有安排專業教師作為心理輔導教師,心理專業知識不足,難以對學生正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都將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一些學校還將心理咨詢工作作為對一些精神障礙學生的處理機構,將心理健康教育視同與一般衛生知識學習相類似,對心理咨詢中心沒有創造必要的條件,在組織管理、人員安排及經費等問題上沒有進行必要的投入,與教育部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二)很多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不夠理想
預防教育與心理素質的提高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進行心理輔導與咨詢主要是以課堂作為主要渠道,但目前很多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際情況還不夠理想。一是有些學校教務部門將課程緊作為理由,不能將心理教育課程積極納入教學管理體系;二是一些中小學開設同類課程基本還是無序狀況,由多人獨自開設課程或講座,協調性不足,或在課堂中只對一些個人偏好的心理調節方法進行講授,沒有系統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采用的教學模式還體現出課程化、成人化、知識化。很多中小學采用的說教簡單生硬,對心理學專業知識生搬硬套,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成為主要對心理學知識進行傳授的學科,要求學生對很多名詞解釋進行背誦,對不同年級規定訓練目標任務,這不僅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不利,也使學生在無形中增大了心理負擔。
(三)中小學心理咨詢普遍不具有良好的工作條件
心理咨詢與常規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不同,對工作環境具有不同要求,但各中小學心理咨詢工作條件還比較簡單,辦公室達不到所需面積,設施不足,有待于盡快予以改善。部分中小學心理咨詢室面積不足,或與其他辦公室在一起辦公,這與心理咨詢工作原則和要求不符,心理咨詢不配備專職人員,經費投入不足,值班時間不固定等現象也都比較常見。
(四)專業人員沒有配備,現有心理咨詢人員業務素質不高
中小學目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基本上很少出身科班,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政治教師進行兼任,因沒有經歷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所以在工作中應用心理專業知識對中小學學生的指導能力普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的技術性和專業性都很強,其方式方法、原則及技能都各不相同,與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別較大,因此對于從事中小學心理咨詢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較高。若只是依靠個人熱情而科學精神不足,或由于工作所需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就勢必會影響對學生心理咨詢的效果,嚴重的還將采取不當措施而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
(五)學校在輔導上處于工作重心,而對家庭社會的配合不夠重視
中小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關門搞教育”的實際情況,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這樣。盡管在一些地區中小學學生心理輔導的成績比較突出,但很多也還是停留在上課、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或請專家進行講座等方面,主要是為提高中小學聲譽,但遠沒有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于中小學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和社會中度過,可以說,與家庭支持、社會配合相脫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效果也是不明顯的。
(六)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相對復雜缺乏特色
目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斷出現,這說明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日益提高,但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關理論認識還存在不一致的情況,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外延也各不相同,這都將造成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的無所適從,而與學校實際情況不完全結合,采取“拿來”的方式將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應重視價值取向及文化背景的作用,并深入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應對措施
(一)識別“心”問題
中小學教師識別學生心理問題,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初步評估目的不在于診斷,而在于“適宜的時機為適宜的學生進行最適宜的幫助”,避免心理偏差累積導致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得不到及時救助導致精神障礙。另一方面,也可以預防某些校園事件的發生,對于學生個體和學校都有積極的意義。教師識別學生心理問題一是區分正常和異常心理,二是初步判斷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從而作出是否自行干預或者轉介到專業機構進行咨詢或治療的判斷。
1.識別正常和異常的能力。
正常和異常心理的區別主要依據郭念峰教授的“三條原則”。一是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心理的實質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反映,正常心理活動和行為應該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性。如果不一致,例如出現幻覺和妄想,那他的心理就異常了;二是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一致性原則,知、情、意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具有協調一致的關系,心理過程之間的不協調也是心理異常的表現;三是個性的相對穩定性原則,“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人的個性特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如果在沒有明顯生活事件影響,這種個性的相對穩定出現問題,我們也要懷疑一個人的精神活動是否出現異常。這三個原則可以形象地用三句話來加以理解:是否聽到或看到不真實的東西?是否在該哭的時候笑?是否一夜之間像變了個人一樣?
2.判斷健康和不健康的能力。
在心理正常的個體中又存在心理健康與否的判斷,定性層面可以參照新綱要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教育內容,主要有(1)正確的自我意識;(2)較強的求知欲望;(3)穩定的情緒特征;(4)合理的耐挫能力;(5)和諧完整的人格;(6)良好的人際關系;(7)良好的社會適應。定量層面可以使用一定的測評工具,例如國際通用的《心理健康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國內修訂或者自主研發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手冊》和《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相比較而言,SCL-90比較適用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的診斷,后兩者更適合學校情境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評估。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心理問題內容是否泛化,能否自我調節,持續時間長短來作出學生心理問題是否嚴重的判斷,為教師是否轉介專業心理咨詢機構提供依據。
3.形成心理問題處理流程。
教師在面對有疑似心理問題的學生時,需要作出分類判斷從而針對性處理。第一步:分析學生問題是否有器質性病變作基礎,排除生理原因,特別是伴有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等生理性癥狀時,可以根據情況建議家長帶學生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體格檢查;第二步:根據區分正常與異常的心理學原則作出是否接受精神科治療的初步判斷,如果學生出現了異常心理癥狀,教師必須在第一時間和家長聯系,建議去精神科或者心理科治療;第三步: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作出是否轉介到專業心理咨詢機構或者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判斷;第四步:如果學生只是一般的心理困惑或者個體發展上的問題,普通教師可以自行通過談話、班級心理輔導課或者小團體輔導等方式加以解決。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初步判斷只是為后續的針對性幫助提供方向,切忌亂下診斷,與家長溝通轉介也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
(二)減少“心”傷害
1.發展同理能力。
學生出現違紀現象時,教師往往不容學生解釋,僅僅以現象為依據對學生進行指責,結果師生對話中斷,師生關系鬧僵,教學管理反而受到阻礙。學生的欲言又止反映了現象背后有隱情,學生的內疚反映了個體內心的改變動力。如果教師讀懂了學生心,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時機,而讀懂學生內心的關鍵就是鼓勵學生說下去。
2.理解期待效力。
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效應叫做“羅森塔爾效應”,被心理學教授隨機指定為“優秀學生”的個體8個月后居然出現了成績上的巨大進步!這個實驗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教師的期待行為又引發了學生對自己的積極期待。從本質上來說,它所體現的就是積極心理暗示的作用。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親其師而信其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都說明了教師積極期待對學生的影響。鑒于此,教師要堅持多獎勵少懲罰的原則,通過鼓勵,積極暗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三)培育“心”素質
1.幫助學生悅納自己。
不悅納自我是極其有害的。學生往往會對自己評頭論足、橫挑鼻子豎挑眼。不僅學習成績不好、相貌平平的會對自己不滿,甚至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學生也對自己不滿意。因而,每一位教師都需要培養學生悅納自己,從而促使他們產生自信、克服自卑。悅納自己主要包括:一是悅納生理自我:性別、身高、體重、長相、青春期生理變化等;二是悅納心理自我:心理過程(知情意)、能力、氣質、性格等;三是悅納社會自我:自己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的角色、地位、權利等。教師可以通過填寫認識自我的“周哈里窗”活動幫助學生更全面地分析自我,認識自我。通過舉辦班級“優點大轟炸”之類的活動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進而賞識自己,獲得自信。
2.輔導學生設計自己。
時下的國內教育,學生上中學的目標就是考大學,上完大學以后干什么就不知道了或不去管了,所以不少同學考上大學以后就沒有了學習目標。這種應試的教育體制和家庭教養方式決定了相當多的中學生、大學生沒有明確的職業或專業興趣,很多學生覺得學這個也行,學那個也可以,或者干脆不知道該學什么,直等著老師或家長來幫他選擇和安排。學校、家長、學生本人都把興奮點集中到在讀的學業上,根據自己的特點來考慮今后發展方向的人少之又少。因而在中小學階段特別是中學段學校必須加強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分享“哈佛目標威力實驗”引發學生生涯規劃動力,通過舉辦“價值大拍賣”活動進行價值澄清教育,通過“設計未來名片”等活動引發學生對未來自我的設計。
3.引導學生同理他人。
同理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是善于體察他人意愿、樂于理解和幫助他人的人。這樣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最值得大家的信任。事實上,同理心既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又是個人發展與成功的基石。社會學家發現,同理心是人的社會化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社會化則是一個人發展與成功的前提。同理心對于個人的發展極為重要。它體現在一個人一旦具備了同理心,就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對于學生這一特定群體,同理對象主要涉及三個群體:家長、教師、同伴。教師可以通過類似“情緒臉譜”的活動引導小學生或者幼兒覺察不同的情緒及其表現,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同一個人在不同立場的不同;通過“蘇格拉底法”引導學生和自己原有的不合理認知質辯,掃清快樂情緒的絆腳石,建立積極合理的認知。
二、培養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素養的建議
(一)增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認識提高了,才能調節、控制情感和意志,增強意識、信念,支配行為。對教師培養和培訓機構而言,要加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和培訓中的比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職前和職后的一體化培養體系。對于教育行政部門而言,要加大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學校督導工作和績效考核中的比重,例如,可將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和專業化水平納入到我省學校心理輔導站評估中。對于中小學校而言,應把培養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中心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來,湖南省一所高中的實驗表明,運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理論,講究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原則和教學策略,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從諸多層面適應新課程改革需求,最終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中小學學科教師應主動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投身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增強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意識,將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大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根據教師必須具備的三項心理健康教育素養對中小學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從而搭建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基礎”。浙江省從2006年起開始實施《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上崗資格證書管理辦法》,將教師的上崗資格分為A,B,C三個等級。三個專業等級之間的晉升有一定的實踐積累要求。推行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認證以來,浙江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大量的學科教師開始持有資格證書,越來越多的縣市區教育局將教師持有心理健康教育C級證書作為班主任任職的基礎條件。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認證培訓的重視“理論”忽視“實踐”,重視“效率”忽略“積累”,重視“培訓”忽略“指導”等問題也逐漸凸顯,一些地方采用短期集中培訓一周的方式對參訓老師進行理論的“狂轟濫炸”,參訓老師對知識無法理解,其次,教師們對于知識的掌握主要來自專家的講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在于“讀懂學生”,這不是專家的講課可以教會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實踐經驗的積累。鑒于此,在大力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同時,要及時跟進培訓后的跟蹤指導,落實“培訓—實踐—再培訓—再實踐”,讓教師做到知行合一。
(三)落實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行動
【關鍵詞】 精神衛生;健康教育;師資培訓;學生保健服務
【中圖分類號】 R 395.6 G 4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10-1239-02
在過去的10 a,我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逐步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與此同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狀況調查也相繼開展起來。為了解蕪湖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狀況,筆者利用蕪湖市“成長沐浴陽光”心理護航計劃,針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即學生和教師進行了調查,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對蕪湖市4區3縣的校長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140份,回收有效問卷129份,有效回收率為92.1%;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10份,回收有效問卷105份,有效回收率為95.5%;對中小學校班主任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80份,回收有效問卷260份,有效回收率為92.9%。
1.2 方法 自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問卷,包括校長問卷、心理健康教師問卷和班主任問卷3種。全部數據使用SPSS 16.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情況 結果顯示,蕪湖市的中小學有58.9%的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其中38.2%的學校是在2000-2005年間開設的,61.8%的學校是在2006-2009年間開設的。23.8%的學校配備了專門的心理教師。
2.2 中小學校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滿意度 總體來說,校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的滿意度并不高。只有50.4%(65/129)的校長表示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42.6%(55/129)表示非常不滿意或比較不滿意,7.0%(9/129)表示不清楚。
2.3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難 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最主要困難是缺少師資隊伍,占86.8%;其次是缺少課程途徑(49.6%)、缺少經費保障(41.1%)、缺少領導重視(12.4%)。
2.4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班主任培訓情況 只有27.7%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接受培訓的機會比較多或很多。僅有2.9%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認為自己的知識儲備能夠完全勝任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43.8%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比較有把握勝任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對蕪湖市中小學班主任教師的調查中發現,有43.1%的班主任教師在上一學年中沒有參加過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37.3%的班主任教師接受過1~2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接受過3次以上培訓的班主任教師合計占19.6%。見表1。
2.5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其他教師在課程中融入心理學知識的看法 如表2所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認為僅有13.3%的其他教師在課程中較多地融入了心理學知識,54.3%的其他教師很少或較少在課程中融入心理學知識;21.0%的其他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有較多的了解。
2.6 班主任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法 在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時,班主任教師選擇最多的解決方式是與學生深入談心,占92.7%(241/260);5.8%(15/260)的班主任教師會通知家長;1.2%(3/260)的班主任教師會轉介給心理健康教師。另外結果還顯示,當遇到學生心理問題時,有32.7%(85/260)的班主任教師會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經常探討。18.8%(49/260)的班主任教師從來沒有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探討過學生心理問題,44.6%(116/260)的班主任教師偶爾探討。
2.7 班主任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主要有個別輔導75.0%(96/260)、心理主題班(隊)會63.5%(165/260)、班級心理輔導課45.0%(117/260)、心理健康專題講座36.9%(96/260)、班級設“悄悄話信箱”18.5%(48/260)。班主任教師還提到通過作文、日記、書信、博客、家訪等途徑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 討論
3.1 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視不足 調查顯示,只有58.9%的中小學開設了心理健康活動課,其中僅23.8%的中小學配備了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這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心理教師在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也從側面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校受重視的程度較低。他們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工作量大、工作量認定困難、學科歸屬感差、評職稱困難等。也有一些學校流于形式,僅為應付檢查和評比而開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問題都體現出各方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不夠重視,必然會阻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發展。
3.2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水平低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水平低,表現在2個方面:一方面,學術界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在開展實踐活動中,特別需要系統的理論來指導,然而在理論性研究方面表現出諸多的問題:有特色的研究少,高水平的研究少,系列化的研究少,爭鳴類的研究少,發展層面的研究少,服務性的研究少[1]。另一方面,中小學校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參加的心理健康培訓課程遠遠不夠,參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積極性不夠,對心理健康理論的掌握不足。這就要求校領導加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并且參與到相關的科研中,提高理論水平,同時還要多渠道地對全體教師和專職教師進行培訓,使教師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詢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業水平。
3.3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師資不足 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不足,影響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設,導致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沒辦法開展。雖然部分學校設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詢室,并且配備了一些基本的設施,但是一些團體輔導所需的器材,心理測量工具,宣泄工具普遍缺乏。經費的不足也影響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不能保證各種必要的專業培訓和交流。師資不足則表現在數量和質量2個方面:在數量方面,76.2%的學校沒有配備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面對眾多的學生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數量明顯不夠;在質量方面,根據調查當前多數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學培訓或課程,有的是團隊干部,有的是班主任、校醫、德育工作者。
3.4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徑單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學生心理問題的復雜性要求必須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途徑單一,是大多數中小學在這次調查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之一。由于心理學知識的缺乏,僅有13.3%的學科教師在課程中較多地融入心理學知識和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教育資源層面看,各科教學本身包容了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如果將這一資源白白流失,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是不合理的,而且所進行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完全的[2]。因此,在德育教師、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注重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建議學科教師也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學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必須有新的認識,形成一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運行系統。國內有學者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應該是由專門途徑、滲透途徑與支持途徑所構成的一個系統[3]。
4 參考文獻
[1] 崔景貴.我國學校心理教育的研究困境與變革.教育研究,2001(5):33-36.
[2] 衛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4(5):111.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學教育的重點在于提高國民素質,學生不僅要進行文化素質的教育,更要進行健全人格的培養。根據最近幾年的研究調查,在很多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有心理問題的中小學生超過總人數的五分之一,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中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比較欠缺,要實現基礎教育的目標,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通過特定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文化和精神共同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心理教育已經成為人才教育計劃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期中小學教育改革工程的重要環節,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局限于文化課,更多的要關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因素,所以心理教育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現代教育體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主要影響
素質教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的基本素質可以分為生理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文化素質。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來說,心理素質最為關鍵,是影響其他發展因素的核心。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還需要從心理素質入手,通過心理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開發學生的各項智能,從而提高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水平。通過不斷的心理素質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開發,發揮自身優勢,增強自我認識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在學習中表現出更強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所以說素質教育改革的關鍵,就是在于心理健康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的協調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狀態,適當地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能夠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同時通過鼓勵和潛能的激發,能夠讓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實現全面發展。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分析
中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教育、集體活動、團隊活動、課外活動、心理輔導和家庭教育等形式展開,按照心理健康科學教育理論的指導,展開一些的教育活動,對學生的心理潛能進行開發,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素質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提問的良好習慣,逐漸完成學生的心理將康教育。
(1)優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①可以根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中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通過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來滿足學生的心理咨詢的需要。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很少主動地尋求心理輔導,所以在中小學階段開展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主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在課堂上,可以向學生介紹各類心理學常識,讓學生自我分析,強調消極心理的消極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去避免產生消極情緒。
②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其他學科中。通過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發展,所以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到其他學科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班級活動中或者思想政治課中,進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利用課堂實踐讓學生接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
(2)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很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夠理想,一部分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方式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教師的專業素質較低,不能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以學校要在這方面加強管理。在任用教師時,考察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否具備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資質,同時還要考察是否具有中小學學生心理輔導的經驗,對學生的心理把握程度如何,這樣才能讓教師更好地針對中小學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還要對其他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其他課程也能穿行心理健康內容的教育,在遇到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也能進行鼓勵和輔導,尤其是班主任,提高溝通交流的技巧,在班級管理中多和學生進行交流,營造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
(3)將心理評價納入到傳統評價體系中
應試教育完全以成績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過分追求分數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學生也有可能因為過分看重分數而采取一些不當的手段,比如作弊、修改成績、撒謊等等,這些都會助長學生形成不良的心理狀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情況,并不能完全依靠成績去評價學生的學習,也許學生非常努力地付出,但是方法不對,成績不理想,久而久之失去自信和動力,被學習的壓力壓垮。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要找到學生的薄弱環節,通過溝通和鼓勵,與學生一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可能學生的成績不理想,但是表現出了很強的創新思維和探究精神,依舊應當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逐漸實現全面協調發展。
一、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專題教育活動。為了搞好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專題教育活動工作,我縣成立了師德師風教育專項活動領導小組,召開專題領導班子會,研究、制定、下發了《沾化縣關于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專項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全縣及各校分別召開了師德師風教育專項活動動員大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師德教育活動。努力提高全縣中小學教師的師德水平,組織全縣中小學教師學習了一是加強教育法律和規范的學習。各中小學分別組織全體教師重新學習了《義務教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憲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總書記2007年8月31日在全國優秀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提高教師的法律意識,增強依法治校的能力,讓紀律規范深入人心。二是組織學習了同志關于“八榮八恥”的論述以及給北京大學孟二冬同志女兒的回信。胡總書記給孟菲的深情回信中對孟教授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也是對全國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勵,全體老師深受感動?!懊隙淌谝簧挥嬅?,一心撲在教學一線,嚴謹治學的工作態度”使我縣每一老師學習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少數教師追名逐利、欺世盜名的浮躁心情頓時平靜了許多,讓自己追求寧靜致遠的人生意境頓生。三是注意師德修養細節,漸進樹立“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的觀念,從教師的言行舉止和個人修養細節入手規范教師的行為,組織教師集中觀看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莊子心得》,我們領略到了一種智慧,一種對自己的得失缺憾正確對待的態度,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融入在現代社會中的理性道德。通過組織觀看,教師們體察到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還組織教師們觀看了《教師禮儀》專題片,引導廣大教師規范言行。集中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讓老師們有更多學習的條件,部分中小學從有限的資金中拿出一部分為教師購買了大量的書籍和光碟,如《愛心與教育》、《做一個智慧的班主任》、《好心態好命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成功之路》等。
二、中小學教師基礎教育新課程培訓。根據全省課程師資培訓計劃,2008年普通高中教師新課程全員培訓工作7月27日在我縣拉開帷幕。同時參加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專題培訓的教師(農村中小學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學科骨干教師)共30名,也在山東省師范大學開始參加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有師德教育、現代教育理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教師專業化發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育科研與課題研究、學員論壇、學科知識的拓展與更新等模塊。英語培訓課程要適當開設英語口語課,培養英語教師的發音和聽說能力。實施沾化縣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項目,是提高全縣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城鄉教育公平、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我縣教育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項重要內容。
2008年普通高中教師新課程全員培訓,通過遠程研修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模式,在學科課程專家和指導教師引領下,以教師為主題開展學科教學案例分析和問題研討,幫助廣大教師整體把握、準確理解課程標準和有效實施高中新課程,促進我縣高中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普通高中教師新課程全員培訓共15個學科。這次培訓全縣共有407名專任教師參加。
08年新課程骨干培訓省級培訓的工作6月份開設中小學語文、數學、英語、體育4個學科。省級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第二期培訓班報名我選拔了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或教學能手參加了培訓。
為進一步推動全省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廣大農村教師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動適應新形勢下農村教師隊伍和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縣選派了中小學2名骨干教師參加了全省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并于12月份進行了二級培訓,共培訓縣級骨干教師小學76人,中學38人。
為全面提高全縣語文、數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在全縣范圍內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經與華東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洽商,沾化縣教育局聘請華東師大知名教授、專家對我縣初中語文、數學兩科教師進行暑期培訓。8月11日—13日,全縣初中語文教師、數學教師暑期培訓班分別在縣實驗中學、沾化一中老校區順利舉辦。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長、楊金明委員及華東師大汪曉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數學班開班典禮,王立村副局長、楊福泉主任、鄭桂華副教授、沈龍明副教授出席語文班開班典禮。培訓班每天授課6小時。全縣初中語文、數學各140余名教師參加了培訓班,各初中語文班、數學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帶隊參加培訓。
五位華東師大教育專家知識淵博、治學嚴謹、講授各具風格,見解深刻,且緊扣教育實際,表現出了深厚的學術功力和崇高的學術風范,有力地詮釋著“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中國教師精神。參訓教師聽專家報告,恪守時間,狀態投入,如沐春風,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不斷重復“昨天的故事”,而必須憑借教育科研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是什么、為什么、還有什么。
三、加大農村中小學教師培養培訓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學教師素質。開展專項調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引導師范類待就業畢業生到農村任教。(近幾年來共招聘師范類畢業生385人到學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服務制度。充分運用現代化遠程教育等手段,通過多種形式,采取多種措施,確保農村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質量。
四、教育創新人物。為激勵廣大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牢固樹立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知識創新和實踐創新理念,提高教育創新能力,推動我縣基礎教育改革順利實施,根據市教育局《關于開展濱州市教育創新人物評選活動的通知》(濱教[2006]46號)精神,對全縣中小學教師、校長開展了“教育創新人物”評選活動。在自下而上,層層推選的基礎上,對鄉鎮、縣屬中小學推薦的26名校長、教師進行了認真評審,共選出6名縣級教育創新人物參加市級以上教育創新人物評選。
五、中小學校長培訓。2008年新年伊始,按照縣制定的“十一五”期間中小學校長培訓規劃,落實了中小學校長持證上崗制度。對全縣中小學中層干部分期、分批展開培訓。對取得《任職資格培訓合格證書》尚未參加提高培訓的校長,以及雖取得《提高培訓合格證書》,但時間以滿5年的中小學校長(含高中校長)進行提高培訓,年內培訓中小學校長116人。培養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學校管理的帶頭人和專家型校長。
六、語言文字工作。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推進全縣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在縣語委的領導下,在全縣范圍內繼續開展創建“普通話示范學校”、“校本示范學校”和創建“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
2009年教師教育科工作計劃
一、為適應新課程實驗工作形勢發展的需要,推進新課程背景下學校工作創新和校長發展,提升義務教育階段我縣中小學校內涵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根據年初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培訓計劃,繼續開展了中小學校長高級研修培訓。
二、繼續開展了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培訓其中小學四個學科,中學三個學科;安排2009年普通高中教師新課程全員培訓和高中校長、教務主任及政教主任素質教育專題培訓。
三、配合第十二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展示我縣多年來推廣普通話和素質教育的成果,組織“中小學生普通話大賽”。按照工作安排對部分教師進行了普通話測試和部分教師的普通話換證工作。
四、由單位申報縣初審選出部分中小學校參加全市的“語言文字規范化學?!?、“普通話師范學?!汀靶1臼痉秾W?!痹u選。
五、加強中小學名師和骨干隊伍建設和新課程師資培訓。
六、繼續做好新任校長的任職資格培訓,規范和加強我縣幼兒園園長培訓工作。
七、繼續組織參加“山東省年度教育創新人物評選”活動。
八、利用遠程教育網絡研修手段,開展中小學教師學歷、學位提升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
九、繼續組織參加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和中小學班主任培訓。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 農村 中小學教師 幸福感
黨的十報告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要充分發揮教育的服務功能農村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加強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不僅是農村工作的重點,也是發展我國教育的戰略選擇。然而,由于農村中小學地理位置相對偏僻、k學條件艱苦、教學設施落后、教育資源缺乏,教師很多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他們心理壓力加大、職業倦怠、流失問題嚴重,職業幸福感嚴重缺失,這影響著他們的工作熱情和效能,勢必也影響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型城鎮化的精髓是增進人的幸福,不僅市民要幸福,也要讓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的農村中小學教師更幸福。因此,關注并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應成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作用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自己職業理想的一種滿意感覺。農村中小學教師承擔著促進農村教育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任,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對于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熱情與效能、穩定農村中小學的師資隊伍、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身心健康等起著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熱情與效能
發展農村教育需要廣大的農村中小學教師有高昂的工作熱情和良好的工作效能。而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缺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效能。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能夠使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以正確的教育觀念、廣博的知識、良好的職業能力、高尚的師德來教育學生、影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能,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2.有助于穩定農村中小學的師資隊伍
農村中小學教師對發展農村教育起著關鍵作用,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生力軍。由于農村中小學教師收入偏低、社會地位不高、工作條件差、學校管理不善、自我發展受限等使得他們職業幸福感嚴重缺失,導致優秀、骨干教師流失嚴重,再加上很多優秀大學畢業生不愿意到農村工作,致使農村教育,尤其是農村基礎教育質量不斷下降,區域學校之間的發展愈加不平衡。為了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穩定農村中小學的師資隊伍,必須采取措施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解決當前農村中小學優秀、骨干教師的流失問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到農村從事教育,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3.有助于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身心健康
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不僅直接影響著農村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而且影響著農村教育的發展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如果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嚴重缺失,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問題和困難就會產生焦慮、憂愁、抑郁、煩惱、憤怒等不良心理,從而引發他們的身心疾病。若農村中小學教師有較高的職業幸福感,有樂觀、愉快、積極、自信、平和的心理狀態,學習、工作、生活中如果出現困難和問題,會想方設法來解決困難和問題,既關愛自己也關愛他人,心理陽光、身體健康。因此,提升職業幸福感有助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身心健康。
二、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狀
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村教育的質量,并影響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據調查,由于生活滿意度低、職業壓力大、職業倦怠等,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嚴重缺失。2011年寶雞文理學院的教師對陜西省361名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幸福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有點幸福和很幸福的教師占59.44%,35.28%的教師認為不太幸福,5.28%的教師認為很不幸福。2014年福建泉州泉港區南埔中心小學吳加平老師參與的“中小學幸福校園建設與研究”,對500名農村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3%的教師在工作中總能體驗到幸福,24.3%的教師感覺比較幸福,50.5%的教師幸福感一般,12.2%的教師感覺不太幸福。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狀況令人擔憂。
三、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
目前,不少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只有搞清哪些因素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他們的職業幸福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1.社會因素
一是社會期望過高。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尤其在農村,社會大眾、學生家長以及學生對教師過于理想化,過高的社會期望使得農村中小學教師付出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支持,導致他們心理壓力加大,難以產生幸福感。二是工資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低。工資收入的高低和物質生活條件的好壞對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來講薪水不高,收人和付出不相符,社會地位低,物質待遇差,生活滿意度低,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幸福感缺失。
2.教師個人因素
一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個人的專業水平不高。社會在發展,學生在變化,農村中小學教師要與時俱進,努力學習,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但由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年齡老化以及學習意識淡薄、學習條件受限,導致他們業務水平低,處理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弱,教育教學效果差,工作壓力大,導致幸福感缺失。二是缺乏溝通能力,人際關系不融洽。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使人心情舒暢、身心健康。但不少農村中小學教師缺乏良好的溝通能力,和領導、同事、家長、學生等關系緊張,感受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幫助、溫暖、友誼,感受不到工作帶來的快樂,逐漸變得焦慮、憂愁,工作失去積極性,職業幸福感無從談起。三是自我效能感低。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自我認知、感受、判斷和信念。它影響著教師的身心健康、工作熱情、教育教學行為等。由于農村中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低,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問題,就會產生煩躁、焦慮、郁悶、緊張、自卑等不良心理,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工作失去熱情,幸福感更加缺失。
3.學校因素
一是農村中小學教師辦公條件差。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設施設備落后,辦公條件差,許多學校圖書資料缺乏,多媒體課件和實驗無條件做,教師發展受限,久而久之,他們對工作心生厭倦,失去熱情,沒有幸??裳?。二是農村中小學學校管理不科學。不少農村中小學采用專制型的管理模式,教師參與權不同程度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尊重教師意見,業績考核、職稱評聘、培養培訓、獎勵懲罰等措施不公,使得不少農村中小學教師感到焦慮、憤怒、煩躁和郁悶,導致他們情緒低落,職業幸福感越來越低。三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量過重。不少農村中小學由于缺乏專業教師,又必須完成教學任務,致使很多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量大,課時多。他們既要上課(不少教師還要跨學科、跨年級上課),又要備課、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輔導、批改作業、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參與校本教研、撰寫論文、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等,超負荷的工作,加之工作量與工資收入不成比例,導致他們職業倦怠,幸福感缺失。
4.家庭因素
家庭和諧是保障農村中小學教師幸福的重要基礎。家庭和睦、夫妻恩愛、子女孝順、父母安康、生活無憂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家庭生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每一個家庭成員心情的好壞。如果家庭不和諧、夫妻經常吵架、子女問題多多、長輩不通情達理,生活憂愁不斷,教師情緒就會低下,從而工作積極性不高,職業幸福感低下。
四、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對策
農村中小學教師在發展農村教育、培養人才、提高民族素質、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幸福感的嚴重缺失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熱情與效能,因此要加大力度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1.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
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和辛勤的勞動應該得到社會的重視,整個社會應形成合理的社會期望,社會大眾、學生家長以及學生對教師應理解和支持,提高他們的物質待遇、社會地位和職業威信。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社會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他們的勞動報酬,主要體現在工資上。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收入不高、物質待遇差決定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偏低,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是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幸福指數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幸福指數,讓農村中小學教師真正受人尊敬,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國家和社會就要大力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物質待遇,尤其是工資收入,并給予他們一定的津貼補助,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建立教師職業的國家威信,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
2.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養
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個人因素是影響其幸福指數的決定性因素,要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讓他們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就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一要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學生不會喜歡一個才疏學淺、教學教育能力差的教師,同事、領導以及學生家長也不會喜歡這樣的教師,因此,這樣的教師在工作中是不會感受到幸福與快樂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只有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強大自我,真心熱愛教育事業,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具有不可替代性,這樣才能取得職業的成功,體會職業的幸福。二要農村中小學教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幸福感,與領導、同事、家長、學生等之間的良好關系分不開。農村中小學教師只有努力與他人建立關懷關系、擁有樂觀的情緒與認知、學會遺忘和寬容、善于溝通才能與領導、同事、家長、學生等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積極工作、快樂生活、感受幸福。三要增強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幸福能力。幸福不僅是一種感覺,更是一種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學會自我調適、學會知足常樂、學會接納,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一切,能有效增強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幸福能力,提高職業幸福感。
3.提高農村中小學的管理水平
學校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做到以人為本,科學管理,能有效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一要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辦公條件。要改善辦公條件,政府就要加大對教育的投人,確保各項教育經費及時、足額到位,充實完善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設施設備。農村中小學工作環境變了、條件好了,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自然也會提升。二要實行民主管理,建立公正合理的農村中小學教師考評制度。要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農村中小學就要采用科學民主的管理方式,重視教師的參與意識,尊重教師意見,使教師的業績考核、職稱評聘、培養培訓、獎勵懲罰公開、公平、公正。三要減輕農村中小學教師過重的工作量,防止職業倦怠。針對農村中小學教師普遍存在工作量大的問題,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配置教師,科學進行編制,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減少與教育教學無關的重復性勞動,減少規定的工作量,防止職業倦怠,以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4.農村中小學教師要努力打造和諧家庭
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幸福是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礎上,家庭和諧是保障農村中小學教師幸福的重要條件,和諧家庭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農村中小學教師要與家人同甘共苦,相互承擔責任、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努力打造和諧家庭。愛人的尊重信任、周到體貼、支持理解,孩子的天真可愛、健康成長、懂事孝順,父母的身體健康、生活安樂、通情達理,家庭生活無煩無憂,會大大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 孫梅.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流失現象的原因及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3).
[2] 馬多秀.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幸福感的調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2(7).
[3] 魏后凱.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和特征[J].山西師大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