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34: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血壓的治療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城中老年人居民高血壓患病與社區生活方式的干預情況。方法 根據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險因素調查問卷》,對3 157名城市中老年居民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 ①男性居民1 175名(37.15%),女性居民1 982名(62.66%)(P=0.000);②被調查對象的平均年齡:男性(66.33±8.83)歲,女性(64.06±9.25)歲(P=0.238);③醫務人員告知患有高血壓或血壓升高者1 270人(40.8%),不同的街道比較差異顯著(P=0.007);④“醫務人員是否對高血壓患者開過特別的膳食處方”不同街道的比較分析無顯著差異(P=0.771);⑤“醫務人員針對高血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不同街道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28)。結論 湖州城市中老年居民的高血壓患病在社會需求方面值得關注,應當提供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預。
【關鍵詞】 城區中老年居民;高血壓患病;生活方式干預;調查分析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升高為特征,同時可伴有心、腦、血管和腎臟等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1〕。研究證實,高血壓是腦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防治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防治的關鍵〔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 。為此,本文就湖州城區中老年高血壓患病與生活方式干預進行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的選擇
根據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險因素調查問卷》,對湖州城區年齡在55~75歲女性和年齡在60~75歲男性以方便抽樣方式進行調查,共調查對象3 157人。主要涉及3個街道(其他街道的部分居民也參加了調查,這部分對象被給予另外的代碼編號),分別為愛山街道、飛英街道和龍泉街道。其中,男性1 175人,平均(66.33±8.83)歲;女性1 982人,平均(64.06±9.25)歲,性別比較無顯著差異(t=6
.70,P=0.238)。
1.2 調查問卷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慢性疾病危險因素的階梯監測》〔3〕調查自制而成的《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險因素調查問卷》,主要針對高血壓患病與生活方式干預狀況進行描述和分析。
1.3 調查方式
由經過專業培訓并考核合格的護理班和社區班在校大學學生對符合納入標準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3000,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血壓升高或患高血壓情況不同街道的比較分析
剔除42名無效問卷,共有3 115名調查對象提供了有關信息,占99.1%(3 115/3 157)。其中血壓不高或未患高血壓為1 841人,占59.1%(1 841/3 115),醫務人員告知患有高血壓或血壓升高者1 270人,占40.8%。不同街道比較差異顯著(χ2=17.56,P=0.007)。見表1。表1 血壓升高或患高血壓情況不同街道的比較分析(略)
2.2 “醫務人員是否對高血壓患者開過特別的膳食處方” 不同街道的比較分析
不同的街道之間無顯著差異(χ2=1.125,P=0.771)。納入分析的研究對象1 259中,有505人告知醫務人員給過自己膳食方面的指導性建議,754人告知醫務人員沒有給過自己膳食方面的相關建議。見表2。表2 “醫務人員是否對高血壓患者開過特別膳食處方”的比較分析(略)
2.3 不同街道“醫務人員針對高血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的比較分析
不同街道醫務人員針對高血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方面具有顯著差異(χ2=9.118,P=0.028)。在納入分析的1 249名調查對象中,醫務人員給過針對高血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的有238人,僅占19.1%,絕大多數未給過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見
表3。表3 不同街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的比較分析(略)
3 討論
本文討論的是調查人群中高血壓的患病情況以及高血壓患者的社區資源利用情況。根據調查,高血壓的患病率約為40%,基本反映湖州城市社區本調查年齡段(女性:55~75歲,男性:60~75歲)高血壓的患病情況,這一數據提示應加強中老年人群血壓狀況的檢測。除了城市社區高血壓的患病情況應引起很多相關部門的重視之外,本部分在著重調查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以及其他醫務人員對高血壓患者的管理情況,如給高血壓患者有關飲食、減重和加強鍛煉方面的指導等工作顯得不足。醫務人員為高血壓患者進行膳食方面的指導性建議的占40.1%、針對高血壓減輕體重的建議和治療的僅占19.1%。說明社區工作者可能對慢性病相關的生活方式治療的認識不夠。
因此,社區醫務人員應充分認識對慢性病相關的生活方式的干預治療,在飲食、減重和加強鍛煉等方面給予社區高血壓患者充分的指導,加強健康教育,使全民認識到防治高血壓的重要性,達到預防高血壓,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減緩高血壓的進展,降低高血壓的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李 霞.以健康教育方式干預中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志,2008;6(3):102.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慢性、進行性的發生、發展過程,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病變在兒童時期就已經存在。目前,年齡<30歲的心肌梗死患者已不罕見。一系列解剖研究顯示,血壓、血脂水平和肥胖與兒童期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直接相關。
肥胖 肥胖是兒童發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代謝綜合征等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礎。兒童期肥胖是成年后肥胖、胰島素抵抗和血脂異常的強預測因子,直接導致學齡階段和成年早期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所以關注心血管健康應從預防兒童超重和肥胖開始。在我國,兒童肥胖問題變得日益嚴重。200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結果顯示,與1985年相比,男女學生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增加了4~6倍,尤以大城市突出。在肥胖兒童人群增加的同時,兒童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人數顯著增加。
兒童肥胖是多因素作用導致的疾病,盡管遺傳因素導致個體對肥胖普遍易感,但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還在于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高脂肪、高熱量食物、過多飲用含糖飲料、喜好零食、低纖維膳食、西方快餐文化的蔓延,是造成兒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兒童肥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運動過少,由于電視、電腦、游戲機的普及,兒童坐在屏幕前的時間大大延長,加上繁重的課業負擔,靜坐時間也大大增加,導致體力活動相對減少。研究顯示,每天熱卡攝入量比消耗量多出1%~2%即可導致肥胖。所以,預防和控制兒童超重和肥胖的重要方法是均衡膳食,加強體育活動。
建議
改變生活方式
均衡膳食:脂肪攝入占總熱量的25%~35%(其中飽和脂肪攝入<總熱量的7%,反式脂肪<總熱量1%),膽固醇攝入<300 mg/日(相當于1個雞蛋黃)。避免過量攝入含糖食物和軟飲料。多食用蔬菜、水果和谷類食物。每日攝入鹽量<6 g。
教育青少年從不沾染第一口煙草開始,拒絕吸煙。
堅持體育鍛煉:鼓勵每天體育活動至少1小時,盡量減少看電視時間。
控制體重
超重兒童控制體重增加的速度,肥胖兒童每月減輕體重1~2 kg。
監測、控制血壓
建議>3歲兒童,尤其有高血壓家族史或肥胖兒童,至少每年測量血壓1次。
《2009歐洲青少年和兒童高血壓治療建議》定義兒童高血壓:正常血壓低于其所在年齡性別的第90百分位值,正常高值血壓在第90~95百分位值之間或血壓>120/80 mm Hg但未達上述標準,1級高血壓≥第95百分位值+5 mm Hg,2級高血壓≥第99百分位值+5 mm Hg。由于血壓在不同地域、種族、年齡、性別和身高的兒童有差異,該標準僅供我國借鑒。我國兒童高血壓診斷標準正在制定中。
高血壓患兒以飲食治療和運動治療為主,減輕體重。觀察半年,血壓未達標時,建議??崎T診應用藥物治療。
監測、控制血糖
兒童血糖正常值:空腹<5.6 mmol/L,餐后血糖<7.8 mmol/L。
有高危因素(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血脂異常和高血壓,女孩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兒童或青少年,應每0.5~1年進行身高、體重、血壓、血脂、血糖的檢查1次。
糖尿病患兒以飲食治療和運動治療為主,觀察2~3個月,血糖仍未達標時,建議??崎T診應用降糖藥物或胰島素。
糖尿病患兒控制HbA1c<7%。
監測、控制血脂
兒童血脂正常值:TC<5.2 mmol/L,TG<1.7 mmol/L。
改善飲食習慣,堅持體育鍛煉,控制體重。
TG>1.7 mmol/L且伴肥胖或TG>7.93 mmol/L時,給予飲食控制和加強體育活動;如仍未達標,給予貝特類藥物口服。TG>11.33 mmol/L時,在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同時,給予貝特類藥物口服。
糖尿病患者
1999年美國心臟學會(AHA)《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指南》明確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2002年,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指南Ⅲ(NCEP-ATPⅢ)中明確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癥”。薈萃分析顯示,HbA1c水平>5%的個體,HbA1c水平每升高1%,心血管危險增加21%。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研究)、糖尿病控制與并發癥研究(DCCT)以及DCCT-EDIC研究證實,隨著HbA1c的降低,微血管并發癥顯著下降,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降低趨勢。但VADT、ACCORD研究顯示,與標準治療組(HbA1c<7.5%)比較,強化降糖(HbA1c<6%)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目前認為降糖治療有個底線,即HbA1c≥6%。嚴格控制血糖是否使心血管獲益,有待長期隨訪研究證實。
糖尿病多重危險因素綜合干預獲益大于單純控制血糖。Steno-2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多種危險因素綜合強化治療(調脂、降壓、降糖及抗血小板),與單純控制血糖相比,全因死亡絕對風險下降20%,心血管死亡的絕對風險下降13%。ADVANCE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同時嚴格控制血壓,把血壓降到<130/80 mm Hg,與單獨控制血糖相比,使心血管死亡降低18%。CARDS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強化降脂治療,將LDL-C降到≤2.60 mmol/L,可以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37%,腦卒中風險降低48%。
有兩項經典研究顯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Ⅱ拮抗劑(ARB)在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預后方面有獨特作用。HOPE研究糖尿病亞組應用ACEI進一步降低高危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卒中和心肌梗死25%,降低腦卒中33%。LIFE研究糖尿病亞組應用ARB使主要血管事件和腦卒中進一步降低21%。
建議
所有糖尿病患者在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聯合應用降糖藥物和(或)胰島素。控制空腹血糖4.4~6.1 mmol/L,非空腹4.4~8.0 mmol/L,HbA1c≤6.5%。
合并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130/80 mm Hg,首選ACEI或ARB。
應用他汀類藥物強化降脂治療,使TC<4.14 mmol/L,LDL-C<2.6 mmol/L(100 mg/日l);如TG>5.65 mmol/L,首選貝特類藥物,使TG<1.7 mmol/L。
治療初每3個月檢測1次HbA1c,達到治療目標后每6個月檢測1次HbA1c。
鼓勵血糖自我監測:2~4次/周。
女性
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女性健康的最大殺手。女性冠心病發病年齡一般較男性晚10年,較男性更容易發生心力衰竭,病死率相對高于男性。
目前研究提示,女性冠心病患者預后差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女性胸痛癥狀不典型,發生心肌梗死后常被誤診,女性對冠心病認識不足,患病后就診時間晚,導致治療不及時;對存在的心血管危險因素缺乏重視,很少給予干預所致。
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架橋工程(BRI G)調查顯示,我國女性接受再灌注及血運重建治療率明顯低于男性,女性服用阿司匹林、降脂藥的比例均低于男性??梢姡瑢ε孕难芗膊『臀kU因素的重視和干預力度亟待加強。
此外,中青年女性常出現類似“心臟病”癥狀,如胸悶、胸痛、心悸、氣短和輕度心電圖ST-T改變等。臨床證實,這部分女性沒有危險因素,發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很低,花很大成本做有創的冠狀動脈造影或64排冠狀動脈CT檢查,不但浪費衛生資源,還可明顯增加年輕女性發生癌癥的風險。對這部分女性應注意避免過度檢查和治療。
2007年《女性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指出,女性有1個主要心血管疾病風險即視為有危險,包括吸煙、食欲不振、無體力活動、肥胖、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親屬<55歲,女性親屬<65歲)、高血壓、血脂異常、冠狀動脈鈣化、代謝綜合征、踏車試驗運動耐量下降,這部分人群按Framin gham評分標準是冠心病低危,但實際是未來心血管病事件的中?;蚋呶;颊?,應制定積極預防性治療決策。
建議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對低危女性,有不典型癥狀或心電圖輕度ST-T改變,要避免過度檢查和治療,注意識別有“心臟病”癥狀女性的抑郁或焦慮癥狀,若有指征,轉診或進行治療。
主要危險因素的干預:①>55歲女性血壓控制在<150/90 mm Hg,如預防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獲益大于出血風險,建議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日;②不建議<55歲的健康女性常規服用阿司匹林。
不推薦使用激素替代治療或選擇性的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
不推薦抗氧化維生素(如維生素E、C和β胡蘿卜素)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不推薦葉酸或與維生素B6和B12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
無癥狀下肢動脈狹窄患者
無癥狀下肢動脈狹窄是指下肢沒有急性或慢性缺血癥狀,但靜息踝臂指數(ABI)<0.90,或運動后ABI下降20%。無癥狀下肢動脈狹窄與心血管病死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增加密切相關,70%的患者最終死于冠心病和腦卒中。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糖尿病以及肥胖是其高危因素。早期發現、早期干預無癥狀下肢動脈狹窄有利于降低總心血管風險。
目前有兩項大規模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評估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對于無癥狀頸動脈狹窄患者的益處。無癥狀頸動脈粥樣硬化研究(ACAS)隨訪5年,醫學研究委員會無癥狀頸動脈狹窄手術治療研究(ACST)隨訪7年,兩個研究得到的一致結論,即頸動脈狹窄手術治療的獲益與手術風險密切相關,當圍手術期并發癥在2.7%~3.1%以上時獲益程度降低,提示該治療對手術技巧要求很高。頸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臨床已應用多年,目前的臨床研究有限,不能證明該方法優于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建議
應用ABI篩查下肢動脈病變,應用頸動脈超聲檢查篩查頸動脈斑塊。
改變生活方式:平衡膳食、戒煙、控制體重、堅持運動。
如無禁忌證,所有頸動脈狹窄患者推薦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如無禁忌證,所有頸動脈狹窄患者推薦應用他汀類調脂藥物。目標值:TC<4.14 mmol/L,LDL-C<2.60 mmol/L。
控制血壓<140/90 mm Hg。
控制血糖,使HbA1c≤6.5%。
無癥狀頸動脈狹窄>75%且病變不斷進展,如手術風險<3%,可預防性頸動脈內膜剝脫。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的無癥狀患者,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可能優于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手術治療前仔細評估獲益和手術風險。
腎功能損害和腎臟疾病患者
2006WHO《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南》將腎衰竭或腎功能受損定義為心血管高危狀態,無需進行危險分層來制定治療決策。對我國5個省市、自治區1239例慢性腎臟病患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慢性腎臟病(CKD)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即使輕度CKD,心血管疾病患病危險已明顯增加。
微量白蛋白尿(MA)定義為尿白蛋白濾過率(UAER)在30~300 mg/日(20~200μ g/分),或尿白蛋白肌酐比(Alb/Cr,UACR)男性2.5~30 mg/ mmol,女性3.5~30 mg/ mmol。研究發現,無論是糖尿病、高血壓或是普通人群,MA都是心腎靶器官損害的標記物,是心血管事件發生及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
2008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糖尿病治療指南》建議:對于1型糖尿病病史>5年、2型糖尿病一經確診時即應檢測MA,之后仍需每年復查,以期盡早發現糖尿病腎病?!?007ESC/ESH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MA應作為高血壓患者的常規檢查。
建議
2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一經確診即應檢測MA,如非同日2次檢查結果陽性可確定診斷,每年復查1次MA和血肌酐。
有MA的糖尿病患者應:①強化生活方式干預;②嚴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壓,HbA1c<6.5%,血壓<130/80 mm Hg,血總膽固醇<4.14 mmol/L。
除禁忌證,有MA或輕中度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首選ACEI或ARB治療。
高齡(>80歲)老年人
建議
改變生活方式。
控制血壓≤150/90 mm Hg。
根據1999年WHO/ISH(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高血壓聯盟)在《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提出,年齡≥60歲、血壓持續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定義為老年高血壓。若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
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特點主要表現為:①收縮壓增高為主;②脈壓差增大;③血壓變異性增大,晝夜節律異常;④容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即從臥位改變為直立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同時伴有頭暈或暈厥等低灌注的癥狀;⑤并發癥多,常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缺血性腎病及血脂異常、糖尿病、老年癡呆等疾病;⑥隱匿性高血壓,即患者在診室內血壓正常,動態血壓或家中自測血壓升高的現象,其中,夜間高血壓容易被漏診并導致靶器官損害。
老年高血壓的治療策略
老年高血壓的非藥物療法主要為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利身心健康的行為。包括減少鈉鹽攝入、減少膳食脂肪及飽和脂肪酸攝入、戒煙、限制飲酒、適當減輕體重、適度運動等。但應注意,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年人)過于嚴格的控制飲食及限制食鹽攝入,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及電解質紊亂等情況,過快過度減重可導致抵抗力下降而易患其他系統的疾病。因此,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個體化的飲食方案、制定適宜的運動方案。
老年高血壓的降壓藥物治療應符合以下條件:①平穩、有效;②安全性好,不良反應少;③服用簡便,依從性好。由于老年人的特性,開始選擇藥物時仍是一個挑戰。鈣離子拮抗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壓的治療,后兩者常能成功與利尿劑合用。老年人使用利尿劑和長效鈣拮抗劑降壓療效好、不良反應較少,推薦用于無明顯并發癥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初始治療。若患者已存在靶器官損害,或并存其他疾病,則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降壓藥物。
老年人治療過程中應小劑量開始,緩慢降壓,警惕性低血壓、認知力降低和電解質紊亂等情況發生。通常,老年高血壓患者需要服用2種以上的降壓藥物才能使血壓達標,可根據老年個體特點,選擇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物,以達到協同增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目的。
老年高血壓的綜合管理
治療老年高血壓的主要目標是保護靶器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建議將血壓控制在
對于收縮壓水平介于140~149mmHg之間的老年患者,首先建議患者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可考慮使用降壓藥物治療,但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測血壓變化以及有無心、腦、腎灌注不足的臨床表現。若患者血壓≥150/90mmHg,應在指導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使用降壓藥物治療。
對于高血壓合并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老年患者,建議首先將血壓降低至
我父親今年72歲,在2006年被診斷為“甲狀腺頭狀癌侵犯氣管并肺轉移”,同年11月做了手術并口服碘-131?,F經CR、CT檢查,結節有所增大、增多,今年有兩次因咯血住院。請教專家:以前的治療是否有誤?今后應如何治療?
廣西 羅讀者
羅讀者:
你父親的診斷明確,甲狀腺癌并氣管及肺多發轉移,接受了手術治療及碘-131(131I)治療,治療符合原則,并已維持了7年,延長了壽命。現在肺部結節有所增大、增多,表明病變有進展,是疾病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于你父親已發生遠處轉移的晚期癌癥,應以緩解癥狀、減輕痛苦、盡量提高生活質量為主,不宜過度追求癌癥清除、治愈,那樣不客觀。目前階段,建議以止血、抗感染、改善營養支持為主,另可適當以中醫藥調理,再參考普外科或甲狀腺外科意見,看是否還可接受碘-131治療。
重慶市急救中心
呼吸科博士 王興勝
痛風好了以后
還要吃藥嗎
我痛風1年多了,治療后有半年沒發作,請問,我還需要吃藥嗎?
湖南 李讀者
李讀者:
痛風癥狀緩解后不等于痛風就好了,其實,痛風的治療不能以止痛為最終目的,應該要長期穩定地把尿酸控制在目標值以下,這樣才能保證痛風性關節炎能得到長期緩解,才能減少對腎臟的損害。就痛風而言,醫生在幫你緩解疼痛后,對你做的更多的是指導,我建議你定期到醫院復查,可以繼續采用一些中醫食療的方案,堅持鍛煉。降尿酸的藥物建議你根據復查的結果逐漸調整。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風濕內科副主任醫師 王莘智
腎病患者該如何降血壓
我今年72歲,有高血壓病史近20年,有蛋白尿史也七八年了,從一個加號發展到兩個加號。最近降壓藥加倍服用,血壓也降得不好,請問,我該怎么辦?
云南 施讀者
施讀者:
腎病與高血壓并存時要強調穩定降壓。不管是腎臟病引起的高血壓,還是高血壓引起的腎臟病,對血壓的控制都有特殊要求。首先,必須選擇那些既能有效降壓又能保護腎臟的藥物;其次,當一些特殊情況如腎動脈狹窄、腎功能下降時,一些降壓藥不能應用或要減小用量;再次,降壓的要求更加高,血壓必須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對于蛋白尿較多的患者,要求血壓降得更低。很多高血壓患者一上醫院,只盯著看心血管內科,其實,高血壓會引起腎損害,腎臟病變同樣可引起血壓高。
對初次發現高血壓的,必須做全面檢查明確有無腎臟病,尤其是40歲以下,或伴糖尿病、冠心病、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有水腫、尿泡沫多、夜尿多和腰酸、有腎臟病家族史的。當高血壓變得難以控制時,應考慮是否合并了腎臟?。欢ㄆ谧瞿蛞簷z查對預測心臟病和中風等十分重要;當同時有高血壓和腎臟病時,降壓藥的選擇和使用必須慎重。
摘 要:目的:探討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應用經濟學情況,提出合理用藥的建議。方法:將9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隨機平分為A組、B組與C組各30例,A組治療藥物為β-受體拮抗劑,B組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C組為鈣拮抗劑。結果:A組有效率為90.0%,B組有效率為83.3%,C組有效率為90.0%,三組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的治療成本分別為856元、1 023元與1 145元,B組與C組的治療成本明顯高于A組(P<0.05)。經過對比分析,A組的成本效果比明顯好于B組與C組(P<0.05)。結論:治療高血壓病的各種用藥方式中,相對經濟、有效、合理的用藥方式為采用β-受體拮抗劑治療。
關鍵詞:高血壓;藥物應用經濟學;β-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鈣拮抗劑
本研究聯合使用藥物應用經濟學中的成本-效果分析對高血壓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回顧性評價分析,找出高血壓患者用藥的最佳治療方案,分析用藥合理性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用藥的建議?,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09年5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共90例,所有入組患者符合以下入選標準:年齡在60~79歲;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高血壓聯盟(WHO/ISH)的高血壓診斷標準;自愿同意。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病情特別嚴重以及有嚴重的心、腦、腎并發癥者.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2):157.
【關鍵詞】 高血壓;治療誤區;對策
高血壓病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一危險因素,是導致腦卒中、心力衰竭和腎病的主要元兇,也就是說要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關鍵之一就是減壓要達到標準。但是,在我國,降壓達標的情況卻使人堪憂。由于農民的收入水平低,醫保少,所以,一般情況下,考慮到經濟原因,農民有病都會“抗”,“抗”不過才會去醫院就醫,或者是根據別人的就醫經驗,自己買藥吃,這樣就會拖延病情,導致病情加重,給本來醫療水平就不高的鄉鎮醫院帶來更重壓力。由于醫院的醫療水平比較低,大多數鄉鎮醫院對于高血壓病的治療又存在誤區,所以,經常造成小病拖大的情況。下面我們就對這些誤區進行一下分析總結,以便提高基層醫院醫生對高血壓病的治療水平。
1 使用降壓藥治療的界定時間模糊
在鄉鎮醫院的門診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偶爾來測量血壓并且血壓偏高的患者,其收縮血壓在140~150mmHg甚至是160mmHg以上,這時,醫生開始舉棋不定,不知道是否應該給該類病人使用降壓藥物,進行治療。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囑咐偶測壓者進行復查,如果再次檢查結果符合高血壓標準的參考數值,暫時不要給偶測壓者進行降壓藥物治療。
2 在降壓藥物起效期間頻繁換藥
因為基層醫院醫生的水平有限,不熟悉新研制生產的新型或者經常使用的各類降壓藥的效果出現或者達峰的時間,在起效之前不停的頻繁的換藥。有些病人比較急切,在服用一種降壓藥幾天后,未見明顯效果,測壓時血壓并未降低,這時,患者就認為這種藥物對自己的病癥無效,要求醫生換其他種類更好的藥物進行降壓,而醫生由于對藥品熟悉程度不夠,沒有建議患者堅持服用,而是更換其他種類降壓藥。其實,這樣達不到降壓效果,反而會使降壓的時間加長,因為每一種降壓藥起效都有一定的起效和藥效達到頂峰的時間,例如:利尿劑就是一種,它起效比較平穩緩慢,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但是作用持久,在服藥2~3周后才能達到藥效的高峰;再如ARB,它降壓的起效也比較滿,但是效果卻持久平穩,達到最大效用的時間更長,一般在6~8周左右,其藥效作用能持續24小時以上。頻繁的換藥,且每次都達不到藥效就換藥,不但不能起到降壓作用,還會使藥的副作用增加。一般情況下,都是建議患者在服藥后1~2周才能看到效果,再決定是否換藥,進行調整。
3 大劑量的使用一種降壓藥物
針對不同病情的患者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例如高壓達到160mmHg或者以上的患者,醫生就不能采用單一的降壓藥來治療,要才用聯合用藥來減少單一的大劑量用藥帶來的副作用。在遇到較重的或者是頑固性的高血壓、急進性的高血壓、純收縮期的高血壓和治療或預防高血壓并發癥(例如,糖尿病、心衰、冠心病等)時,都要采用聯合用藥。這些患者無論是由于基線需要較高還是由于要達到更加低的目標血壓,都需要使用藥物后達到更大的降壓幅度,這種情況,單一的藥物治療很難達到,絕大多數的患者需要2種或者以上的藥物聯合的治療。
4 降壓達不到標準
2003年美國的高血壓指南(JNC7)中,將正常的高血壓定義為120/80mmHg,120~139/80~89mmHg定義為高血壓前期,140~159/90~99mmHg定義為高血壓1級,160/100mmHg定義為高血壓2級。一般認為血壓降到14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并沒有考慮到患者的年齡以及高血壓并發癥或者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個人原因。應該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對于年輕人或者是高?;颊哐獕簯刂圃?30/80mmHg以下;對于1級高血壓患者,控制在大多數人認為的14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只要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但是舒張壓不能低于65~70mmHg。
5 降壓藥物聯合利用不合理
大劑量的使用單一降壓藥物不但不能夠降低需要還會產生大量的副作用,但是不合理的使用聯合的降壓藥物也是不可以的。應選擇使用降壓機制不同的藥物進行小劑量的聯合服用,這樣不但能達到降壓藥物之間的互補作用,還能夠減少甚至是抵消藥物之間的副作用。經研究證明,對于老年人單純的收縮期高血壓,使用安慰劑比抗高血壓藥物明顯的增加了心梗死和腦卒中的機率。
這些誤區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有待提高,更加是臨床經驗的缺乏。面對基層醫院對于高血壓治療誤區的這一狀況,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對其分析,而是要提出相應的建議,采取一定的措施還改變這一狀況,更好的為鄉鎮人民進行醫療服務?;鶎俞t院的臨床醫生應該不斷的提高專業知識水平,通過不斷的進修、繼續學習等手段,不斷的加強對治療高血壓病的正確認識;認真總結在日常診療工作中所遇到的癥狀和問題,將其變成自己的經驗;認真的學習專業的高血壓知識,宣傳高血壓的危害,并且為農民提供一些防治高血壓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來減少高血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何秉賢. 降壓藥的聯合應用[J]. 中國臨床醫生,2006,34(350):13 .
[2]王夢芝. 高血壓病的藥物治療進展狀態綜述[J]. 中國醫藥指南, 2010, (11)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基層版)主要面向基層(城鎮社區和鄉村) 醫生,也適用于部分醫院內科、老年科、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疾病預防控制人員、衛生管理者、醫學教育者及其他衛生人員。本指南作為基層醫生培訓教材和基層高血壓防治的指導參考。(高血壓基本概念見附件1)
高血壓的檢出
高血壓通常無自覺癥狀,俗稱“無聲殺手”。建議正常成年人至少每2 年測量1 次血壓,利用各種機會將高血壓檢測出來。
血壓測量
血壓測量的重要性 血壓值是高血壓診斷和療效評估及考核的主要指標,因此測量的血壓值應當準確。血壓測量規范見附件2 。
血壓測量要點 應使用合格的水銀柱血壓計或符合國際標準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規范血壓測量操作程序和如實記錄血壓數值。測壓前被測者至少安靜休息5分鐘,被測者取坐位,測壓時安靜、不講話、肢體放松。袖帶大小合適,緊縛上臂,袖帶與心臟處同一水平。聽診以柯氏音第Ⅰ音為收縮壓,以柯氏音第Ⅴ音(消失音) 為舒張壓。2次血壓測量間隔時間1~2分鐘。使用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則血壓讀數取偶數,讀數精確到2 mm Hg ,避免尾數“0”偏好。使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測量時,以顯示的血壓讀數為準。提倡高血壓患者在家庭自測血壓,如血壓達標且穩定,一般每周自測血壓1 次;血壓未達標或不穩定,則增加自測血壓次數。
有計劃地測量成人血壓 有計劃地測量轄區全部成年人的血壓,建議正常成人至少每2 年測量血壓1 次。
機會性篩查在日常診療過程中檢測發現血壓異常升高者;利用各種公共活動場所,如老年活動站、單位醫務室、居委會、血壓測量站等測量血壓;通過各類從業人員體檢、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基線調查等機會篩查血壓;在各種公共場所安放半自動或自動電子血壓計,方便公眾自測血壓。
重點人群篩查 在各級醫療機構門診對>35 歲的首診患者應測量血壓;高血壓易患人群(如血壓130~139/ 85~89 mm Hg、肥胖等) 篩查,建議每半年測量血壓1 次。
初次發現血壓增高的評估 對首次發現收縮壓≥140 mm Hg 和(或) 舒張壓≥90 mm Hg者應進行評估處理,如收縮壓≥180 mm Hg和(或) 舒張壓≥110 mm Hg 者,立即考慮藥物治療并建議加強隨訪監測血壓,應在2 周內多次測量血壓;如可疑高血壓急癥,立即轉上級醫院。如收縮壓140~179 mm Hg和(或) 舒張壓90~109 mm Hg者,建議隨訪觀察,至少4 周內隔周測量血壓2 次。
高血壓的診斷與評估
高血壓的定義 在未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非同日3 次測量,收縮壓≥140 mm Hg 和(或) 舒張壓≥90 mm Hg ,可診斷為高血壓?;颊呒韧懈哐獕菏?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血壓雖
收縮壓≥140 mm Hg 和舒張壓≥90 mm Hg 的為收縮期和舒張期(雙期) 高血壓,收縮壓≥140 mm Hg而舒張壓
血壓水平分級 >18 歲成人的血壓按不同水平定義和分級見表1。
按患者的心血管絕對危險水平分層
影響預后的因素 影響高血壓患者預后的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以及并存臨床情況。
對初診患者通過全面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及各項輔助檢查,找出影響預后的因素。
影響預后的因素可參考附件3。各地在評估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將其分為“基本”要求和“常規”要求兩個檔次(表2) 。
根據心血管總體危險量化估計預后根據患者血壓水平、現存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伴發臨床疾患進行危險分層。將患者分為低危、中危、高危3 層(表3~5),主要內容如下。
低危:1 級高血壓,且無其他危險因素。
中危:2 級高血壓;1 級高血壓并伴1~2 個危險因素。
高危:3 級高血壓;高血壓1 或2 級伴≥3 個危險因素;高血壓(任何級別) 伴任何一項靶器官損害(左心室肥厚、頸動脈內膜增厚、腎功能受損) ;高血壓(任何級別) 并存任何一項臨床疾患(心臟病、腦血管病、腎病、周圍血管病、糖尿病等) 。
排除繼發性高血壓 常見繼發性高血壓有腎臟病、腎動脈狹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皮質醇增多癥、大動脈疾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藥物引起的高血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