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34: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業發展與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城市規劃;區域經濟;產業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經濟正處于快速增長時期,為了適應市場化經濟形勢的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就要注重城市規劃和區域產業經濟發展。因此,本文從不同的視角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解析,目的就是為了做好城市建設工作,實現經濟的穩定快速增長。
1.城市規劃對區域經濟產業的影響
1.1城市規劃為區域經濟發展創造市場
要想帶動一個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就要注重該地區內城市規劃建設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市場化經濟時期,要對經濟的發展進行針對性的規劃,采取區域合作,產業結構優化的模式。與此同時,還要與城市規劃結合在一起,充分的利用科學技術提高生產力水平,實現戰略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城市規劃范圍的擴大,會為社會發展帶來充足的物質保障,提供相應的基礎服務設施,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對該區域內經濟產業的發展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一般城市規劃都要依據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域經濟對城市發展起到了指引、引導及經濟基礎的作用。首先,區域經濟影響城市規劃的總體方。其次,它影響城市規劃的實施。
1.2城市規劃增加了客戶群體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呈現著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很多地區,城市的發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鄉鎮經濟的發展,同時鄉鎮的發展也會反作用于城市的發展,使城市化的范圍不斷擴大。因此,對該區域內的經濟發展也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增強購買力,促進消費,為該區域內的一些服務性產業提供更大的客戶群體,使區域經濟水平得到普遍性的提高。城市規劃工程的建設,會促進該區域內各企業的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各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帶動區域內客戶消費群體數量和消費額度的增長,也為農業創新和農民增收提供了信息和渠道支持。
1.3城市規劃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商機
城市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主要的表現就是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過程中,相應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備,一些交通、通訊越發便捷,會為經濟發展提供基礎,與此同時,由于城市各方面功能的加強,會吸引大量的投資者,來開發本地市場,這樣就會帶動相關的產業也隨之發展,所以說城市規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商機。除此之外,在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過程中,信息量也會逐漸增加,尤其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量的快速更新和積累就意味著市場動態的有效掌控,有利于決策的制定。
2.城市規劃與區域經濟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居民居住環境改變,城鄉戶籍變更困難較大
在現實生活中,城市居民的戶籍和鄉鎮居民的戶籍所受到國家給予的待遇是有差異的,面對就業、升學、養老、醫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之處,為政府相關部門帶來了一定的工作難度。根據地域(地理位置)和家庭成員關系(血緣繼承關系),我國將戶籍屬性劃分為農業戶口(農村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城鎮戶口)。隨著城市規劃工作的進行,農業戶口都要更改為城鎮戶口,這就需要政府在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福利和服務等方面來加大投入,才能保證基本的生活需求。在鄉鎮與城市相融合的過程中,戶籍變更過程中所引發的問題較為常見,這一過程,工作量較大,且情況復雜,容易出現問題,除此以外,戶籍變更后的居民在某些方面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為當地政府帶來一定的壓力。比如說養老問題、醫療衛生問題、教育問題、就業問題等等,很多問題無法及時解決,需要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來逐漸完善。
2.2城市規劃所引發的環境問題與耕地減少問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相關的生活垃圾和生產污染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出了生態、環保、綠色、健康、集約的發展要求,所以要求城市規劃和區域經濟發展過程要以此為導向,但在實際過程中,環境問題較為明顯。與此同時,為了城市建設,耕地占用量的不斷增加,嚴重地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生態格局,且影響了農民的利益,與此同時,還對農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比如說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電磁場輻射污染等。除此之外,城市環境的污染,會降低生物多樣性,影響生態平衡。生物界多種多樣的物種是大自然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必要基礎,而我國則是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在農村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由于缺乏合理規劃,加之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相對淡薄,亂砍樹木、亂占耕地、隨意改造河塘等現象時有發生,破壞了生物的固有棲息地,致使城鎮周圍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進而制約了城鎮經濟、社會以及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戰略性新興產業 規劃實踐 深圳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5)03-0089-04
[作者簡介] 汪云興(1984 ― ),江西婺源人,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 . 深圳)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產業經濟;阮萌(1967 ― ),廣西藤縣人,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 . 深圳)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公共經濟學。
“十二五”時期,我國加強統籌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制定出臺了相關規劃和政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上取得了較好成效,為“十三五”時期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014年,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規模達1.88萬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5%,5年年均增長約20%,約為同期GDP比重增速的2倍。實踐證明,通過制定和實施合理的產業規劃和政策,對于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是必要的,也是符合當前我國國情的。
一、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問題
戰略性新興產業既符合一般產業的共性規律,也具備新興產業的個性特征,更擁有其自身的特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性、動態性、全局性、長遠性、風險性等特征會影響著其規劃問題,對于規劃方法選擇、發展重點遴選、發展目標制定、配套政策支持等有著特殊要求。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性和全局性,就需要國家或地區從戰略層面給予全局考慮,而不僅僅只考慮產業發展規劃問題;動態性就需要在制定規劃過程中考慮發展重點、發展目標和支持手段的動態調整等;長遠性和風險性就需要政府在規劃過程中不能僅僅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近期“顯績”,而也應當注重遠期發展的“潛績”,同時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要加強轉變職能,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讓企業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等。
“十二五”以來,我國各地高度重視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僅就規劃本身而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發展方向上,存在區域趨同、重復布局、重點不突出等問題。由于沒有長期的發展思路和統籌安排,各地投資盲目、產能嚴重過剩,據有關資料統計,2008~2011三年間中國光伏企業數量增長近5倍。在發展目標上,存在需求導向、區域攀比等問題,一些地方在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目標時,一方面結合了當地企業未來發展規劃和計劃,另一方面還考慮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占當地經濟總量的比重以及與有關地區的總量比較,以此來綜合制定發展目標。在政策制定方面,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對特定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在稅收、人才、土地、等方面實施了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產業發展。但從企業調研所反映的政策需求來看,大部分企業更多的是需要政府給予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完善的政策體系,避免政策有失公平,防止政策碎片化。
二、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實踐
(一)以市場發展需求來明確規劃主要內容
深圳在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過程中,綜合運用系統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趨勢判斷法、數學模型法等各種方法,逐步積累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規劃范式和思路。從規劃理念來看,由于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經濟主體,是各類產業經濟活動的最終承載主體,產業發展水平實質是企業發展能力的集合體現,因此深圳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始終將調研企業、分析企業、培育企業、發展企業等貫徹規劃全過程,突出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從規劃內容和架構來看,深圳編制出臺了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文化創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及配套政策,基本包含發展基礎與形勢、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大工程、保障措施五方面內容。此外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表現形式豐富,使重點領域的發展目標、重大工程和政策需求等內容更加突出和清晰。
(二)以市場發展方向為重點明確發展導向
深圳在編制相關專業規劃過程中,深入開展企業調研,從企業所在行業情況和優勢特色,全面了解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和優勢,以此來選擇具體的產業及其細分行業。一是始終堅持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選擇了具有比較優勢和深圳特色的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在相關產業細分領域,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選擇了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并符合深圳發展方向的細分領域,給予重點扶持;三是在產業界定方面,更加側重對未來一定時期內產業發展重點的論證,更加注重產業發展重點的開放性,并根據產業發展動態進行適時調整。
以互聯網產業規劃為例,深圳依據咨詢報告、企業、行業協會和相關專家意見,結合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對部分細分行業進行歸類合并和調整。提出重點發展互聯網基礎服務業和互聯網應用服務業。其中,互聯網基礎服務包括接入服務、域名注冊服務(DNS)、設備托管服務(IDC)和網絡加速服務(CDN)等;互聯應用服務包括電子商務、網絡娛樂、網絡內容、網絡通訊、信息檢索、數據挖掘和其他新興互聯網應用服務。以新材料產業為例,根據國家有關分類體系,深入分析各省市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結合深圳市新材料產業實際,充分征求業內專家、企業、科研院所及行業協會等意見,提出了支撐領域、優勢領域、新興領域三大重點領域。
(三)以整合企業計劃為核心制定發展目標
深圳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目標,既考慮了總體目標和分項目標,又考慮了產業特色目標;既制定了近期目標,又提出了遠期定位;既運用自身產業基礎加以推算,又結合了發展環境加以佐證,盡可能客觀制定發展目標。從近幾年深圳實施情況來看,各項規劃目標總體進展良好,個別指標還需進一步調整和優化。
以互聯網產業規劃為例,深圳主要對典型企業、龍頭企業、知名企業、行業協會進行調查,并對有關協會、企業調查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和分析,得出產業基礎數據。關于產業增速及目標的測算,主要是根據重點企業抽樣調查測算數據,并參照全國互聯網市場規模發展速度的預測,以及有關專家、企業和協會的預測,提出了深圳互聯網產業發展速度和目標。以生物產業為例,深圳結合生物領域發展情況,在創新藥物、生物醫療設備等細分領域提出了具體目標,并提出在生物醫療、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環保等方面,成為以生物醫療設備為突出特色、世界重要的生物醫療產業集聚區;世界領先的基因治療藥物研發與產業化基地、亞洲最大的疫苗生產中心、中國領先的創新藥物研發與產業化和藥品制劑出口基地;中國領先的轉基因農作物、綠色農用生物制品創新與產業化基地、南中國海地區海洋生物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基地;中國領先的水處理、生態修復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基地等特色目標。
(四)以彌補市場不足為導向制定配套政策
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包括專項資金、自主創新、人才政策、融資政策、重大項目、稅收政策、土地政策、政府采購、營造環境等方方面面內容。深圳在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過程中,重點把握了以下幾個原則:一是突出企業主體地位,以服務企業、促進產業發展為核心;二是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征,根據深圳相關細分行業比較優勢,圍繞產業培育和發展制訂有關政策措施;三是從解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著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政策引導作用,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研究制訂政策;四是注重與現有政策銜接,保持政策的延續性和系統性;五是從需求側出發,加快推進相關應用示范,著力培育市場需求,帶動產業發展。近年來,通過規劃和政策的實施,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上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三、“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和規劃建議
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過程中,無論是發展方向及重點,還是發展目標及政策等都必須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同時以“負面清單”思路厘清政府不能干什么,應該干什么,以此達到市場行為與政府行為的平衡。在總結深圳“親市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編制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對國家“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規劃提出四點建議:注重因地制宜,加強規劃統籌;注重遠近結合,靈活確定目標;弱化政府扶持,完整政策體系;強化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環境。
(一)注重因地制宜,加強規劃統籌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綜合國際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國家應加強統籌部署,樹立“親市場”規劃理念,結合新形勢,從國家發展戰略出發,制定“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加強對地方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息引導和宏觀指導,明確不同區域總體功能定位和重點發展方向。鼓勵和支持地方政府開放創新,結合國家規劃,從各地實際情況,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行業,制定出臺發展規劃,引導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在規劃和政策實施過程中,注重研究新情況、新趨勢、新問題,針對產業新變化,適時調整發展重點和政策內容,以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
(二)注重遠近結合,靈活確定目標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長期工作任務,必須堅持提升國民經濟長遠競爭力與支撐當前發展相結合。要著眼長遠,把握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對重大前沿性領域及早部署,積極培育先導產業。同時,要立足當前,推進對緩解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制約具有重大作用的相關產業加快發展,推動高技術產業健康發展,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支柱產業。
要結合空間時序,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著力發展市場潛力大、產業基礎好、帶動作用強的行業,提升城市乃至國家經濟長遠競爭力,促進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結合客觀實際情況,制定近期發展目標和遠期發展定位。在制定具體定量目標時,建議將預測周期定為2~3年,盡可能使發展目標與實際情況接近;在制定遠期發展定位時,建議將預測周期定為5年;在確定宏觀戰略時,一般可將預測周期定為10~20年。此外,在針對不同細分行業制定專項發展規劃時,可根據不同細分產業的本質和特征,制定能夠反映產業特色的發展目標。
(三)弱化政府扶持,完整政策體系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事關我國現代化建設,對于不同產業、不同領域、不同區域、不同階段,總體上要區別對待,弱化直接財政扶持。加強“需求側”政策創新,注重“供給側”政策配套,形成完善的產業政策體系。對于市場主體先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等具有一定外部性的經濟活動行為,給予適當財政資金扶持。對于完善標準體系和市場準入制度、加強人才保障、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建設產業創新支撐體系、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等,建議政府盡可能采取非財政資金補助方式,更多地通過創造市場需求、給予配套便利等間接引導型政策給予支持。與此同時,建議各地要因地制宜,從全局系統角度出發,制定涵蓋財稅、金融、人才、土地、創新、市場、示范、改革等全方位系統支持政策,對于不同領域、不同環節給予分類扶持。
(四)強化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環境
有學者認為,產業政策的強化必然導致競爭政策的弱化,這對產業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不斷深入推進,產業政策的效率會越來越低,負面影響將會隨之增大,政府直接扶持政策的內在缺陷在某些領域和環節會逐步顯露,這就要求政府扶持產業發展的重點要轉向競爭性政策,為產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首先要強化市場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其次要加強政府引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市場,規范市場秩序,為各類企業健康發展創造公平、良好的環境,針對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制約,有效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組織協調作用。再次要優化政府政策執行方式,建立公平透明的財政資金扶持管理辦法,確保政策落到實處,改變社會上所謂的“分項目、分資金”傳統方式。最后要加強規劃政策執行的監管和績效評估,鼓勵社會參與,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Z].2010-10-10.
[2]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Z].2012-7-9.
[3]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深圳生物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09-2015年)的通知[Z].2009-9-16.
[4]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深圳互聯網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09-2015年)的通知[Z].2009-12-28.
[5]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深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Z].2011-12-29.
[6] 李若馨,陳靜.目標增速倍超GDP各地新興產業投資“搶跑”[N].中國證券報,2011-2-15.
[7] 駱祖春,范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比較與經驗借鑒[J].科技管理研究,2011,7:35-38.
[8] 趙西君,吳殿廷,何燕,宋金平. 基于集群理論的產業規劃模式探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1,16(3):59-64.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陽光123”為你整理了這篇氫能源產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是轉變發展方式、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是優化能源結構、實現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氫能作為一種儲量豐富、來源廣泛、能量密度高、清潔的綠色能源,一些國家和地區正在積極發展布局氫能源產業,我市在氫能源產業發展方面也要積極研究布局。
一、氫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燃料電池的迅速發展和推廣,氫能作為最適宜的燃料逐漸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隨著全球氫能源工業的發展,人工制氫的需求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制氫技術日新月異。
國際上,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已將氫能上升為國家能源戰略高度,不斷加強相關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扶持力度。美國自2012年以來不斷加大氫能及燃料電池等清潔能源研發領域的投入,并成立美國燃料電池和氫能聯盟,于2013年啟動H2USA計劃,共同對加氫站網絡規劃、融資方案、市場拓展制定詳細方案,為美國在氫能基礎設施方面的集成技術與裝備制造奠定了世界領先地位。截至目前,美國已公開對外運營加氫站達到42座,尚有部分內部加氫站數量未知。日本的《氫能/燃料電池戰略發展路線圖》分為三個發展階段,詳實指導了2014年至2040年,日本制氫、儲運、加氫、氫能利用等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目標與路徑。在氫能基礎設施方面,結合日本能源稟賦,提出日本各階段制氫與加氫站建設目標,到2030年日本加氫站數量要達到1000座且成本降至2億日元,海外制氫運輸回日本的價格將控制在30日元/m3以內。截至2018年年末,日本已經建成106座加氫站,其中80座以上對公眾開放,按照政府制定氫能基礎設施項目的補貼政策,這些加氫站可享受自身投資水平的一半左右的補貼金額。德國政府在2006年啟動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國家創新計劃(至2016年該計劃共支持14億歐元),于2009年啟動氫能供應基礎設施研究,2011年年底實施路線圖。為了尋找可靠的商業推廣模式,2015年2月,約有27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H2M公司,在德國政府的資助下,開展全國加氫基礎設施網絡規劃、加氫站建設及經營工作。截至2018年年末,歐洲擁有152座已運營加氫站,其中德國擁有60座對外經營站,且其中2018年度投運17座,已成為全球擁有第二大公共加氫站數量的國家。
國內方面,經過長足發展,我國氫氣年產量已逾千萬噸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大產氫國;同時,我國金屬儲氫材料產銷量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儲氫材料產銷國。氫氣產量和儲氫材料產銷量兩項世界第一,為我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加快邁入氫能經濟時代創造了有利條件。據中國氫能聯盟數據統計,2012-2018年,我國氫氣產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2018年中國氫氣產量約為2100萬噸。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估計,到2030年,中國氫氣需求量將達到3500萬噸,在終端能源體系占比5%。到2050年,氫能將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占比至少達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產業鏈年產值約12萬億元,在交通運輸、工業等領域將實現氫能普及應用,化工、鋼鐵業氫能消費量超過1.6億噸標準煤,燃料電池車銷量達到160萬輛/年。
4月10日,國家能源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將氫能明確劃入了能源種類。4月23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聯合《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3月31日,河北省發改委印發《河北省2020年氫能產業重點項目清單(第一批)》。4月初,四川省出臺《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2020年度工作要點》,提出將編制印發《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4月13日,廣州市黃埔區與廣州開發區發展和改革局制定了《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辦法實施細則》。4月24日,河北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動首都“兩區”建設重點突破的意見》,強調將加快發展氫能產業。4月26日,江蘇省常熟市政府印發了《常熟市關于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了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的補貼標準和范圍。4月28日,安徽省銅陵市《銅陵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綱要》。4月29日,河南省政府印發《河南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河南省新鄉市也在日前印發了《新鄉市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規劃》和《新鄉市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寧夏方面,我區氫能處于起步階段,年工業用氫氣300萬噸,占全國氫氣產量的15%,但下游輸氫、加氫、用氫等商業化應用還處于空白,儲運及燃料電池等領域尚無相關項目落地。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寧夏煤炭資源富集,煤制氫基礎條件良好;煤炭地下氣化制氫前景可期;能源化工產業聚集,具有生產大量工業副產氫的良好基礎;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能發電具有一定規模,具備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的優越條件。
2020年4月26日,自治區政府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培育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并于5月6日正式印發。寧東基地是國家14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9個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4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及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之一,具備大量的副產氫資源。自治區政府已經意識到煤化工合成氣制氫過程副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碳減排趨勢,寧東基地必須盡快找到電解水制氫等安全綠色的第二氫源。2020年4月,《寧東基地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編制項目進行公開招標,規劃實施后,將進一步推動寧東基地氫能產業的健康發展。此外,寧夏第一個氫能項目——寧夏寶豐能源太陽能電解水制氫儲能及綜合應用示范項目也已落地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銀川方面,近年來,銀川市大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全市風光電站開發有序推進,配套電網加快建設,產業鏈條逐步拓展,新能源產業呈現較快發展勢頭,2014年被確定為國家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城市。2019年,銀川市發改委編制了《銀川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并經市政府專題會議審議通過。規劃提出探索開展氫能產業布局試點,謀劃特色氫能小鎮,為入駐氫能企業提供研發、孵化、生產、檢測、認證等一站式服務。引進吸收制氫、氫能運輸、加氫、燃料電池等核心技術。依托寧東基地工業制氫優勢,開展新能源棄電電解水制氫,結合公交公司、物流園區、加油加氣站,推廣加氫站及氫燃料汽車。
二、推動銀川市氫能源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擇機有序開展氫能產業發展布局。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全球主要國家都十分看重其發展,目前氫能和燃料電池已在一些細分領域初步實現了商業化,預計五年后將迎來產業爆發,到2050年全球18%的電力由氫能發電承擔。自治區《關于加快培育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培育發展氫能產業,促進我區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躲y川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送審稿)》,提出探索開展氫能產業布局試點。銀川市要加快推進“一高三化”進程,推進“綠色高端和諧宜居”美麗新銀川建設,必須不斷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例,發展氫能可作為一個重要選項,我們要積極主動對接國家、自治區發展戰略規劃,又要審時度勢,認真分析氫能產業發展趨勢方向,結合本地實際擇機有序開展產業發展布局。
(二)緊密結合技術、產業發展方向優化路徑選擇。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培育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及自治區和銀川市產業發展現狀,緊密結合技術、產業發展方向,我市氫能產業發展按照氫氣來源,有兩個技術路徑選擇建議。一是氫氣來源外供。依托我區氯堿化工產業基礎,正在加快推進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氫能友好示范產業園建設,積極發展氯堿制氫,配套開展制氫、儲運、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寧夏第一個氫能項目,寧夏寶豐能源太陽能電解水制氫儲能及綜合應用示范項目也已落地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二是氫氣來源自供。例如深圳市凱豪達氫能源有限公司主要采取的技術方案,建設制氫加氫站,采用新型電解水制氫裝置進行水電解制出氫氣。把一些棄光、棄風的電用來制氫,實現本地制氫加氫模式,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解決運輸和安全隱患,隨時保證氫源供給。目前該企業有在銀川投資建設的意向。
(三)積極開展氫能應用試點示范。積極推動氫能產業試點示范,打造規?;?、商業化的終端應用場景,為新裝備、新技術提供實證場所?!吨笇б庖姟诽岢鲈阢y川地區和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先行開展制氫、儲運、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力爭建成1至2座日加氫能力500公斤及以上加氫站。將積極支持銀川市率先開通1至2條示范公交線路運營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實施開展氫燃料物流車、市政環衛車等示范運營。加大對氫能產業技術研發攻關的支持,對單獨或聯合建設并經自治區相關部門認定的氫能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一次性給予100萬元資助,新獲批國家級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的給予一次性200萬元支持。
Abstract: Zhengzhou Airport is the first area takes airport economic as the subject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related person matching of its layout and development industry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f the matching degre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alent is high, the talent personal value can be given full play, and the "win-win" is achieved. It not, it will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and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ersonnel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ersonnel matching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talent matching strategies of Zhengzhou Airport. The strategies are increase policy coordination to impro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alent match consciousness;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market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 optimize the talent structure to increase the professional, proportion, innovative talents; improve the system mechanism to optimize work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talent.
關鍵詞: 航空港;產業發展;人才匹配
Key words: air harbour;industrial development;person matching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4-0036-04
0 引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黨的十報告明確指出:“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造就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推動我國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薄秶抑虚L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隨著鄭州航空港成為國務院批準的首個以航空港經濟為主題的實驗區,相應的人才議題提上日程,產業發展人才匹配問題越發突出,把實驗區先行優勢轉變成持續優勢,離不開產業和人才的強有力支撐?,F有文獻鮮有關于產業發展人才匹配問題的研究,文章以鄭州航空港產業發展人才匹配為例,通過闡明鄭州航空港產業發展人才匹配現狀,發現匹配過程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應對策略,以期產業發展和人才匹配更加洽合,促進港區的可持續發展。
1 鄭州航空港產業發展人才結構分析及現狀
1.1 相關產業人才結構分析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CSRC行業分類”檢索框,搜索“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分類下所有上市公司年報數據,為研究需要,將這些上市公司進一步按鄭州航空港布局產業分為“航空航天產業”、“電子通信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四個類別,剔除出信息不全的公司,并按總資產排名選取前十位上市公司進行分析,以對港區制定產業/人才發展政策、人才規劃及企業戰略制定和人才需求分析等有所借鑒。具體結果見表1。
2013年,航空航天產業從業人數有244700人,其中,生產人員26881人,占比11.0%;銷售人員10293人,占比4.2%;技術人員14676人,占比6.0%,三者共計占比21.2%。本科從業人數84653人,占比34.6%;本科以上人員7376人,占比3.0%;本科以下人員152671人,占比62.4%。由此可知,航空航天從業人員中,中高端人才比重較低,本科以下人員占比較高。電子通信產業從業人數有28134人,其中,生產人員7942人,占比28.2%;銷售人員1811人,占比6.4%;技術人員13948人,占比49.6%。本科從業人數11937人,占比42.4%;本科以上人員2867人,占比10.2%;本科以下人員13330人,占比47.4%。電子通信產業本科及以上人員超過從業人數的一半,技術人員接近從業人數的一半,比重較高,生產人員、銷售人員和技術人員之和占據從業人數的絕對比重。高新技術產業從業人數37406人,其中,生產人員19350人,占比51.7%;銷售人員2844人,占比7.6%;技術人員10236人,占比27.4%。本科從業人數9233人,占比24.7%;本科以上人員2580人,占比6.9%;本科以下人員25593人,占比68.4%。高新技術產業生產人員占從業人數的一半比重,技術人員占比較低,本科及以上人員比重較低。生物醫藥產業從業人數67022人,其中,生產人員24632人,占比36.8%;銷售人員22568人,占比33.7%;技術人員10333人,占比15.4%。本科從業人數15266人,占比22.8%;本科以上人員2190人,占比3.3%;本科以下人員49566人,占比73.9%。生物醫藥產業本科及以上人員占比26.1%,占比較低,中高端人才較少。
1.2 鄭州航空港產業發展人才現狀
選取河南省37所本科院校與航空航天制造業、高新技術行業、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的相關專業布點數、碩/博士點等指標分析鄭州航空港相關產業人才現狀,見表2。
選取的37所本科院校中,“211”大學1所(鄭州大學);河南省教育廳主管大學7所(鄭州華信學院、鄭州科技學院、黃河科技學院、商丘工學院、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商丘學院);河南省主管大學30所(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選擇與航空航天產業相關的專業有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這兩個專業只有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一所大學布點,沒有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選擇與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的專業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等十個專業。其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包裝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專業有碩士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有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有博士后流動站。選擇與電子通信產業相關的專業有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等十個專業。其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軟件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有碩士點;信息與通信工程、軟件工程專業有博士點;無博士后流動站。值得注意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布點數為31,占比84%,本科人才供給充分,但是碩士點只有9個,占比24%,無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高級人才缺乏。選擇與生物醫藥產業相關的專業有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信息等七個專業。其中,生物工程、生物信息、生態學專業有碩士點;生物信息、生態學有博士點;各專業均無博士后流動站。
綜上可知,與航空航天和精密制造產業相關的專業設置較少,與高新技術、電子通信和與生物醫藥產業相關的專業設置較多。航空航天產業相關專業各層次人才都很稀缺,難以匹配鄭州航空港該產業的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相關專業碩士點有23個,博士點4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人才供給總量充裕,人才層次豐富;電子通信產業相關專業碩士點共計24個,博士點2個,人才供給總量相對充裕,人才層次較豐富;生物醫藥產業相關專業碩士點共計11個,博士點2個,人才供給人才總量比較少,但人才層次較充分。
2 鄭州航空港產業發展人才匹配過程存在問題
2.1 產業、人才政策(規劃)“各自為政”
查找關于鄭州航空港產業和人才發展的支持政策發現,《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的意見》單列了“產業發展政策”和“人才保障政策”;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的優惠政策中,多是引進符合條件企業的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略微提到關于產業人才的政策;另外,港區有分別關于支持航空物流、生物產業等的政策,鮮有比較系統的人才培養、引進等優惠政策(規劃)?!逗幽鲜≈虚L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文件的出臺,是針對河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的宏觀導向,與各產業發展政策(規劃)是否匹配有待驗證。目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產業發展規劃》已經通過專家評審,據于此,急需出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人才發展規劃”,根據規劃發展產業制定所需人才規劃,既提高人才規劃的實用性,又使得產業發展規劃有了人才支撐。
2.2 產業發展招進人才“饑不擇食”
產業的發展最終要靠人才的推動,各類產業的不同性質決定了其人才需求的差異,同一產業也有需求不同類型人才的分別,如果盲目招才引智,則會有損產業競爭力,阻礙產業發展。為了支持鄭州航空港的建設及發展,各級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如為了幫助富士康招工,政府定下指標,納入官員績效考核,一方面成效顯著,助富士康這棵“大樹”生根壯大,但另一方面致使企業(產業)人才的低端性,并隱含員工就業時的諸多問題(高流動性、創新能力不足等)。因為招進人才時不加選擇,難免魚龍混雜,導致產業未能招進真正的人才,也就沒有達到產業發展與人才的匹配,故產業發展的人才匹配問題需要未雨綢繆,需要政府、產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產業規劃之初,便制定與之匹配的人才規劃,才不會“臨時抱佛腳”,為時恨晚。
2.3 產業發展專業人才匱乏
在統計的河南省37所本科院校中,航空航天、高新技術、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產業相關專業設置較少,碩/博士、博士后流動站等高級人才培養明顯不足,各院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港區產業發展匹配度不高。2012年,河南省航空、航天及其設備制造業平均從業人員為13618人,占中部地區從業人數的24%。從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這一指標看,航空、航天及其設備制造業為1155人/年,在中部地區占比13%,航空航天專業人才仍較少。另外,航空運輸所需的“打板人才”、航空維修等高技能型人才均存在較大缺口,成為制約港區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2.4 產業人才結構不合理
航空港產業布局伊始便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現代服務等科技含量高的臨空偏好型產業,產業定位高端,更需要掌握高新科技知識、有較強學習應用能力的人才,而現實是港區在招商引資布局各產業方面做得風風火火,成績斐然,而在“筑巢引鳳”吸才引智方面力有不逮,僅僅是只是在相關產業優惠政策中提到少許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對港區前景等宣傳也不夠,導致有識之士不是因為感覺距離遠就是待遇低等重重顧慮而不愿去港區發展。最終導致產業發展所需人才的結構性短缺,傳統服務業(零售、餐飲等)“人才濟濟”,高端制造、航空航天人才缺乏。在同一產業內部,人才結構也不盡合理,如服務業人才多集中在傳統服務業,金融、會展、電子信息等現代服務業人才急缺。
2.5 產業人才體制機制不健全
人才體制機制是關于“引才、用才、留才”等的一系列制度規范,宏觀層面既包括政府政策中有關人才引進、培養等的制度,微觀層面也包括企業的人才評價機制、薪酬激勵機制等。人才體制機制主要依靠對人才進行物質和精神激勵來發揮作用。物質激勵既是高新技術人才的基本生活保證,又是其價值的市場評價,因此其合理和公平程度直接影響著人才創造活動積極性與能動性的發揮。精神激勵主要滿足人才更高層級的精神需求。目前,河南省及鄭州航空港區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才體制機制,如人才引進機制不健全、薪酬激勵形式單一等,對人才的制度性安排尚不齊全、完備。
3 鄭州航空港產業發展人才匹配策略
3.1 增加政策協調性,提高產業發展人才匹配意識
產業政策主要是為了鼓勵或限制產業發展,針對某一個(幾個)產業制定的產業發展政策(招商引資、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人才政策是針對人才發展作出的制度安排(獎勵政策、住房政策、創業政策等)。產業政策中往往有關于產業發展所需人才的政策措施,而單獨的人才政策(規劃)多是針對區域或具體人才類型而定,如《國家(河南?。┲虚L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科技人才規劃”、“教育人才規劃”等。二者的獨立制定或者僅把人才政策在產業政策中一帶而過,導致產業發展與所需人才不相匹配,因此,應提高產業發展人才匹配意識,在出臺產業政策(規劃)的同時,也要相應出臺相關的人才政策(規劃),并增加產業和人才政策的協調性、針對性,充分發揮政策效果。
3.2 發揮市場作用,調動“官產學”各方面積極性
做到完全的產業人才匹配幾乎不可能,因而產業發展人才匹配目標應是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達到產業和人才的最佳匹配。在機制健全的情況下,市場可以發揮重大作用,完善的市場(中介平臺等)能夠提供及時準確的產業人才供求信息,產業發展環境較好,便吸引人才也能留住人才,自然產業擁有充足的人才資源,各級人才的流入又促使產業布局、結構等進一步優化,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快速發展。因此,在產業發展人才匹配過程中,應使市場發揮應有作用,通過市場調動政府、產業、學校等各方面積極性,政府將精力放在能使市場起較大作用的制度安排上,產業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引起人才資源的“從劣向優”流動,學校通過市場發出的信號便會增減專業設置等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如此形成圍繞市場進行產業發展人才匹配的機制,方能達到最佳結果。
3.3 優化人才結構,增加專業性、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比例
專業性人才把自己的才能在某個領域充分發揮,符合“分工高效”之觀點,真正的專業性人才應是能夠高效完成本職工作的人,而非泛指在某一專業領域工作的人。專業性人才的培養可實行“幫扶制”,由“老將”幫帶“新兵”,老將經驗豐富,言傳身教,新兵學以致用,漸成“專才”,如航空打板人才、維修人才的培養。另外可以對這類人才發放資格證書,分設級別,改變對其的傳統認識,提高相應待遇,并使其具有一定的晉升空間,鼓勵人才前來就業,使專業性人才的比例不斷擴大。
目前,只具備某一專業領域的才能已不能滿足日益多元化、復雜化的需求,如河南省不乏從事生物醫藥行業的研發和營銷人才,但是真正能滿足醫藥企業要求的研發、營銷人員卻寥寥無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社會供應的人才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與醫藥企業的要求相脫節,醫藥企業需要的是既有一定的醫藥相關專業知識,又具有一定的營銷技能的復合型營銷人才和既懂研發技術又懂經營管理的復合型研發人才。因此,無論是生物醫藥產業還是航空航天產業等其他港區布局的產業,無論是研發類人才還是營銷類等其他人才,都急切需要既懂此亦知彼的復合型人才,也即需要增加各產業“全才”的比例。
傳統的以要素帶動或資源稟賦帶動經濟發展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式越來越轉向創新驅動發展,使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同樣,具體到一個行業發展,創新是其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方式無疑是維持其競爭力保障其可持續發展的不二選擇,這就預示著產業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無疑要提高各產業創新型人才的比例。培養創新型人才主要是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就需要建立一定的創新文化和氛圍,形成人才成長的創新型環境,另外還要設立相應的創新激勵等制度,激發創新源泉的不斷迸發,鼓勵創新人才的不斷涌現。
3.4 完善體制機制,優化人才工作生活環境
人才體制機制主要包括人才引進機制、人才評價機制、薪酬激勵機制等,科學合理的人才體制機制能夠吸引并且保證人才長期為企業服務,達到個人價值的實現和企業績效的提升之雙贏。企業應完善自身人才體制機制建設,以人為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給予人才各方面具有安全感的制度保障,方能增強人才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同時,為各種人才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自由的創新環境,使得人才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進行創新活動不受拘束,一方面提升工作效率和創新績效,增加企業可持續競爭力,另一方面有益于“能崗匹配”,人才流失率降低,人才對企業認同感增強,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4 結論
鄭州航空港經濟區作為國務院批準的首個以航空港經濟為主題的實驗區,其發展離不開產業和人才的強有力支撐,而人才匹配問題關系著港區產業布局、產業結構、港區的持續發展等,因此,實行恰當的人才匹配策略有助于使人才匹配促進港區的產業發展,將港區的先發優勢轉變為持續優勢。文章分析了鄭州航空港產業人才現狀及產業發展人才匹配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增加政策協調性,提高產業發展人才匹配意識;發揮市場作用,調動“官產學”各方面積極性;優化人才結構,增加專業性、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比例;完善體制機制,優化人才工作生活環境等人才匹配策略,從人才匹配策略角度助力港區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史維濤.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人才戰略[D].南寧.廣西大學,2003.
[2]張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問題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6).
[3]熊景維.論中國高新技術產業人才戰略管理[J].云南社會科學,2012(5).
[4]梁興英,謝麗威.加強高新技術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抉擇[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3(2).
[5]陳建民.河北省醫藥產業人才需求預測與培養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1.
科學制定規劃,統籌產業發展。結合各鄉鎮資源特點、氣候條件、產業基礎等因素,科學編制了《特色產業發展十年規劃》、《林地經濟開發十年規劃》、《醫藥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等產業宏觀規劃。圍繞發展規劃,又劃分了“綠色農特產品、長白山現代中藥和特色養殖”三大產業板塊,確立了“林、參、蛙、菌、藥”五個主導產業。
實施園區工程,引領產業發展。建設了人參種植加工、林下參種植加工、現代中藥種植加工、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加工、食用菌栽培加工、生態經濟林產業、山珍野果保護開發產業、綠色農特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等產業園區,發展綠色食品、保健品、功能食品等農特產品加工企業46戶,年加工特色農產品2000噸以上。
加大招商力度,引導產業發展。國家醫保、北京同仁堂、修正藥業、東北虎藥業、北京中科孚德、天津天士力集團等企業投資20多億元,相繼在靖宇建立基地或建立生產加工型龍頭企業,他們的品牌優勢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實現了與靖宇縣豐富資源的最佳配置。
拓寬融資渠道,助推產業發展。一是鼓勵開發戶個人投入特色產業開發資金2億多元。二是圍繞國家扶貧、山區綜合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等相關政策,共申報特產經濟開發項目200多個,爭取到位資金3億多元。三是金融部門貸款投入??h農村信用聯社、農業銀行、農業開發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部門投入產業結構調整等各項貸款5億多元。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遇到了好機遇。
從國際經驗來看,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消費結構就發生變化,物質消費比重會逐漸減少,精神文化消費比重會不斷增加。2008年我國人均GDP達到3266.8美元,剛好踩上了文化產業爆發點。
湊巧的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經濟不景氣更加抑制了人們的物質需求,而精神文化需求卻會相應膨脹。美國好萊塢危機中崛起、日本動漫產業逆勢飄紅,一再佐證了這個道理。今年初我國賀歲片出現井噴式增長,票房超過5億元,也是非?,F實的例證。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軟驅動。將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將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由單一的硬驅動向軟、硬并舉的綜合驅動轉化。
文化產業大發展的序幕已經拉開。要讓文化軟驅動最大限度發揮效用,讓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落到實處,必須在制度重建、資金投入、技術創新等方面強力啟動。
首先,重建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需要改革的勇氣與魄力?!兑巹潯访鞔_指出,要完善法律體系,規范市場秩序,為規劃實施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規劃》還僅僅是一個框架性指導意見,文化市場主體更期待可操作的細則陸續出臺。
其次,建立文化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需要開放的氣度與胸襟。文化產業的核心資產是人力資源和品牌,使其天然具有輕資產的特點,與建立在地產、設備等重資產之上的投融資體系相距甚遠。
《規劃》提出設立100億元規模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降低文化產業投資門檻,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參與國有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引導文化產業跨地區、跨行業并購重組等舉措,為建立一個開放、多元的文化產業發展投融資體系打開了想象空間。
其中,開展文化產權交易,對破解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難、抵押變現難、抵押擔保信用程度低等難題,具有巨大作用。
第三,發展文化產業,還要重視技術創新、引進和推廣。新世紀文化產業發展的突出特征是文化產業與新技術對接。必須大手筆推進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的創新、引進和推廣,為文化產業發展奠定技術基礎。
狠抓項目建設
培育新增長點
綿陽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加大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力度,加強政策扶持和服務,引導企業產業結構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方向優化,產品結構向價值鏈高端轉移,商業模式向智能制造+服務方向轉移。
一是加快傳統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家庭產業。2013年,綿陽市成功創建國家數字家庭產業應用示范基地。依托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綿陽)基地建設,以項目為載體,形成了“云+關+端+控”的整體化解決方案和對應產品(如CHiQ智能家電、數字電視智能機頂盒等多款終端),重點跟進數字家庭產業集聚區10萬用戶級示范應用、數字家庭基于互聯網的創新業務模式工程等重大項目,推廣家庭安防、家居養老、家庭娛樂等應用服務業務,著力構建以數字家庭應用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力爭通過完成23項行動計劃54個重點項目,塑造中國科技城數字家庭產業品牌。
二是扎實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一,培育一批骨干龍頭企事業單位;第二,掌握一些重大關鍵技術,擁有基于全球獨創超低功耗安全存儲技術的自主標準RFID芯片和永久性大容量存儲器研發及產業化能力等;第三,積極推進一批重點產品和項目建設,重點抓好軍民兩用型引信專用延時芯片及控制系統、60GHz個人無線局域網收發器設計、RFID電子標簽芯片研發與產業化等25個總投資8億元的重點項目。
三是大力發展軟件與信息安全產業。著力打造國家級軍民融合軟件示范基地和未來數字家庭軟件基地,推進建設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基地。推動高分綜合應用、電子車牌等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項目試點示范;加快北斗導航應用示范;著力推動安全電子簽章、運維級存儲備份軟硬件產、安全增強數據容災備份產品產業化。四是加快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發展。綿陽現擁有突破精密測量、高動態衛星導航等高端技術和衛星導航接收機板卡、整機及設備、天線、軟件和應用系統集成等五大類成熟產品,在城市交通、旅游、汽車電子、個人位置服務、市政精細管理等領域大力推動應用示范。
強化交流合作
聚集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