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房地產近期的走勢分析
時間:2023-06-04 09:34: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房地產近期的走勢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商品房價格;多元線性回歸;灰色GM(1,1);預測
[中圖分類號]F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33-0070-03
自2004年以來,隨著各大城市房價飛速上漲,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已成為理論研究和房地產市場中的熱門話題。住宅價格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是政府部門、房地產行業、學術界所關注的焦點。
1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思路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課題研究背景、意義、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對昆明市商品房價格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分析昆明市近年來房價不斷上漲的原因。第三部分為實證分析階段,通過搜集相關經濟數據,運用EVIEWS軟件,作多元回歸分析,確定昆明市商品住宅價格與各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第四部分用GM(1,1)模型,對昆明市商品房價格進行預測。第五部分提出政策建議。
1.2 研究方法
理論聯系實際法:運用有關經濟學理論,分析影響昆明市房價的因素。
實證分析法:根據所收集的資料,運用多元回歸模型實證分析各影響因素與房價的關系,預測昆明市近期的房價。
文獻檢索法:主要是了解目前我國對商品住宅價格問題及其相關內容的主要研究成果,對所研究的問題有初步認識。
2 昆明市商品房市場概況分析
2.1 近十年來昆明市房地產投資情況
昆明市房地產投資呈逐年上升趨勢,2005年上升幅度達到了71.75%,創下新高。之后2006年開始增速有所下降,2010年絕對值達到了4406800萬元。
2.2 昆明市商品房價格走勢分析
筆者查驗了近十年昆明市房價相關資料后發現:自2005年以來,昆明市商品房均價突破2500元每平方米,快速上漲,到2009年達到十年來的新高3807元/平方米,在2010年以來房屋均價有下降的趨勢。
3 昆明商品房價格影響因素定量分析
3.1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選取
3.4 模型分析
1.人口數量對房價的影響:常住人口量與商品房平均價格呈正相關,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有效需求也相應增加,商品房價格上升。
2.房屋銷售面積對房價的影響:一般來說房屋銷售面積越多供給越多房屋價格會降低,但這里呈現的為正相關,可以解釋為,人們的收入水平已經趕不上房屋價格的上漲速度,導致銷售面積越多房屋價格反而增加。
3.利率對于房價的影響:從模型結果來看,利率對于房價的影響系數偏大,說明房地產價格的漲跌與利率的高低密切相關。利率水平決定房價水平,利率變動決定房價走勢。
4.土地開發投資對房價的影響:在本文中并不是說土地開發投資對房價沒有影響,而是 它們呈現出了多重共線性,這種影響被其他變量所解釋。
4 昆明市近期商品房價格預測
灰色系統理論認為對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確定信息的系統進行預測,灰色預測就是利用這種規律建立灰色模型對灰色系統進行預測。
總結:從灰色預測的數據來看,房價在短期內仍然存在居高不下的趨勢。由于筆者所做的只是短期的房價預測,無法據此判斷我國房價的長期走勢,也無法預測我國房價是否出現拐點。
5 結論與對策建議
5.1 結論
經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人口數量,銷售面積,利率,土地開發投資等影響昆明市商品房銷售價格,其中利率對房價影響較大,對房價有負相關影響,人口數量,銷售面積對房價影響呈正相關。
從后面的時間序列和灰色預測分析來看,預測出的結果昆明市商品房均價在2012年保持在6000元左右,2013年房價在7000左右。也就是說昆明市商品房近期均價價格略高于前期價格,昆明市房價在近期內應該會在保持原來價格的基礎上平穩上升。
5.2 對策建議
(1)重視土地價格對商品房銷售價格的影響。房價與地價之間的互動關系,在有較多土地供應的情況下,地價水平主要取決于房價水平。
(2)強化土地資源管理,完善供地政策。要通過土地價格的標底的確定和建立土地拍賣后評估等制度,合理確定土地價格。同時,政府要改變出讓方式,將招標作為出讓的“單一規則”,在制度上進行約束。
(3)合理的引導房地產的國內信貸。一是要加強開發商房地產的信貸監控。二是應該加強投資者購房信貸的監控。
(4)銀行應盡可能進行金融創新。銀行應根據現有法律的有關規定,盡快進行相關金融創新,使得人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建房,這樣能夠使房地產價格較快回落。
參考文獻:
[1] Geoffrey K. Turnbull. Information, search, and house prices[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Economics, 1993, 23(4): 545-557.
[2]Dan Knudsen. Residential investments and house prices in Denmark[J].Economic Modelling,1994,11(2): 201-214.
[3]Thomas A. Downes, Jeffrey E. Zabel. The impact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on house prices∶Chicago 1987—1991[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2, 52(1): 1-25.
[4]A.Cz馬利亞里斯,W.A.布羅克.經濟學和金融學中的隨機方法[M].陳守東.[J],李小軍,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5] (美)Edward P C.Kao.隨機過程導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6] 張紅.房地產經濟學講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7]鄧聚龍.灰映射.灰色系統論文集[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9.
一、2014年輕工行業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二、輕工業增加值月度走勢波動較大
12月,輕工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7.9%,比上月回升1.2個百分點,與全國工業持平。1―12月輕工行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8.6%,高于全國工業0.3個百分點。全年輕工業增加值月度走勢波動較大。
2014年12月輕工大部分行業增加值增速均較11月有所回升,其中,鐘表與計時儀器制造業回升7.2個百分點、采鹽業回升6.9個百分點、金屬工具及金屬制輕工制品制造業回升4.5個百分點。
部分輕工行業增加值增速較上月回落,其中,自行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回落5.1個百分點、眼鏡制造業回落4.0個百分點、陶瓷制品制造業回落3.0個百分點、飲料制造業回落1.1個百分點。
三、中輕景氣指數進入漸冷區間
中國輕工業經濟運行及預測預警系統數據顯示,近三年中輕景氣指數呈現高位回落走勢。輕工月度景氣指數已連續兩年低于100。 2014年11月中輕景氣指數為89.68,較上月回落1.23個點,為全年月度最低值,并首次進入藍色漸冷區間。
四、輕工出口情況
(一)輕工行業出貨值情況
2014年1―12月,輕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出貨值2.72萬億元,同比增長7.2%。12月出貨值同比增長5.7%,比11月回升2.16個百分點,輕工主要行業出貨值增速情況。
(二)海關出口增幅回落
2014年1―11月,輕工行業出口額5569.49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6.33%,同比增長10.63%(高于全國4.93個百分點);進口額1412.62億美元,同比增長24.64%。輕工貿易順差4156.87億美元,為全國貿易順差的1.25倍。
11月份輕工商品出口額537.64億美元,同比增長4.8%(高于全國0.1個百分點),比10月份回落5.26個百分點。
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是出口增幅繼續回落的主要原因,11月份輕工商品出口增幅雖然繼續回落,但月度出口額絕對值仍保持全年高位。
(三)主要輕工商品出口情況
1―11月份,主要輕工商品中出口增速提高的有:玩具出口額增長13.2(比上月提高0.6個百分點)、冷藏冷凍箱及空調用壓縮機出口額增長6.2(比上月提高0.6個百分點)、農副食品加工出口額增長5.2%(比上月提高0.35個百分點)、工藝美術品出口額增長44.7%(比上月提高0.3個百分點)。
1―11月份,主要輕工商品中出口增速回落的有:陶瓷制品出口額增長28.3%(比上月回落2.08個百分點)、照明器具出口額增長16.0%(比上月回落2.01個百分點)、紙漿、紙張及紙制品出口額增長13.4(比上月回落1.43個百分點)、樂器出口額增長2.7%(比上月回落1.25個百分點)。
五、輕工主要行業投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14年,輕工主要行業投資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高于全國投資增速及制造業投資增速,如食品制造業投資增速達到了22%、金屬制品業增速為21.4%。
六、主營、利潤增速趨緩,庫存與虧損增大
1―11月,輕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9.84萬億元,同比增長8.97%,較1―10月回落0.33個百分點,比2013年降低4.69個百分點。輕工六大類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較201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快速消費品主營業務增速8.29%,比上年末回落6.09個百分點;耐用消費品行業主營業務增速9.21%,比上年末回落4.63個百分點。輕工主要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情況。
1―11月實現利潤1.17萬億元,同比增長7.01%,較上月回落0.39個百分點,比2013年降低7.6個百分點。主營收入利潤率5.88%,低于2012、2013年度水平。
1―11月虧損面從上年的9.75%擴大到10.87%;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速從去年的7.46%提高到24.65%;產成品庫存增速從上年的7.97%上升到13.23%。
七、企業經營壓力依然較大
目前,輕工企業總體上的財務費用、利息支出速度比2013年加快,而負債增速下降,輕工行業資產負債率水平也逐年下降,已從2012年高點54.94%,下降到目前的51.7%。說明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沒有根本緩解,企業經營壓力依然較大。
八、走勢原因分析
輕工業內需市場份額占85%。由于購買力因素,加上房地產業呈現低迷狀態,影響輕工內需市場的消費增長。2014年輕工主要商品零售總額增速較去年有較大幅度回落。1―1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輕工行業中除家具外,其他多個行業零售總額增速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家電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8.7%,內需市場增長相對乏力。具體原因是在于以下兩方面。
一是快速消費品增速放緩影響輕工整體速度??焖傧M品即包括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與飲料在內的大食品業占到輕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45%。前幾年大食品工業以年30%左右的增長拉動輕工行業高速發展,但2013以來,由于需消化前期快速增長的產能,及受高端消費及集團消費回落因素的影響,大食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速回落到10%左右,影響了輕工整體發展速度。
二是耐用消費品受房地產低迷影響增速回落。受近期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影響,相關輕工產業特別是家電、家具、衛浴等耐用消費品行業的發展。1―11月份,家具制造業、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主營業務增速分別比上年末回落2.93、4.53個百分點。1―11月,耐用消費品行業主營業務增速10.17%,比上年末回落4.63個百分點。
九、輕工行業政策建議
從2014年輕工匯報情況來看,10個方面的建議獲得政策支持,國家微刺激政策效應開始逐步顯現,如一些企業反映得益于定向降準、對小微企業滴灌信貸等,使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有些緩解;商標法修正案實施細則的客觀執行緩解和減少了企業的壓力和損失;促進消費支持網銷新業態措施激發企業營銷模式創新和產銷率提高;國務院及有關部委擴大出口180多條政策措施促進輕工出口的企穩回升等。
期待政策加快落地:年初向國家呼吁的擴大造紙、皮革加工貿易范圍、恢復回收廢舊物資增值稅返還兩項重大建議還沒有得到落實,行業特別是造紙行業目前已陷入比2008年還困難的境況。強烈呼吁政府有關部門能深入行業,了解行業困難,為企業生存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建議對資源再利用產品予以增值稅返還等鼓勵政策。造紙、塑料、皮革、玻璃等行業均存在回收資源再利用情況,這是踐行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國家對恢復回收資源再利用應予以增值稅返還的鼓勵政策,目前造紙行業廢紙資源增值稅返還的呼聲已得到了國家財政部的高度重視,并積極研究具體實施方案。我們建議在以前實施的對再生資源行業回收企業進行鼓勵的同時,考慮以生產企業為主體進行增值稅返還,實踐上更容易操作。建議盡快實現社保的聯網工作。
十、2015年走勢分析
2015年,在進入新常態化發展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政策及市場因素將對輕工行業經濟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環境保護法》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新修訂后的環保法,強化了企業污染防治責任,加大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增強了法律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新環保法實施對于行業發展來講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將助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同時,對環境違法企業處罰力度的加大將有一大批企業,特別是小企業退出市場,進而影響輕工行業發展速度。
內容提要:2006年1~11月份,反映國內價格總水平的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1.3%,上漲幅度很??;但受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等因素的影響,生產資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幅度較大,1~11月份累計上漲6.1%;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2.9%。價格上漲的結構性特征比較明顯。
關于2007年價格的走勢,大多數人預期居民消費價格將保持溫和上漲的態勢,對此判斷經濟學家們的分歧不大;但由于目前美國經濟下滑的走勢愈加明顯,近期內國際石油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關于2007年價格走勢的分歧,主要針對以下問題:一是生產資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幅度是否會出現明顯下降;二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是提高還是下跌。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研究。
一、2006年價格走勢的回顧與分析
(一)消費價格保持溫和上漲走勢
2006年1~11月份,消費價格保持溫和上漲走勢,月度同比漲幅一直保持在2%以下,1~11月份累計上漲1.3%。進入三季度之后,月度同比漲幅出現輕微提高的態勢,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從消費價格的各構成成分來看,受節假日因素和上年基數的影響,食品價格月度漲幅波動幅度較大,高峰與低谷相差1個百分點。(見圖1)
(二)生產資料價格出現較快上漲
2005下半年到2006年年初,生產資料價格漲幅一度呈現逐步回落的走勢。但隨著2006年投資增長率的加快和工業增加值增速的提高,加之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步伐加快,2006年二季度開始,生產資料價格漲幅開始出現提高。無論是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的流通領域的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還是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都出現了反彈的態勢。進入三季度以來,隨著宏觀調控效果的逐步顯現,投資和工業生產增速雙雙下跌;同時,由于國際石油價格回落,生產資料價格漲勢也出現趨緩的態勢。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的環比漲幅來看,還出現了下降的情況。(見圖2、3)
(三).工業品出廠價格出現較快上漲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的走勢與生產資料價格的走勢類似,也出現了先反彈、后減緩的走勢。(見圖4)
二、2007年價格走勢分析
雖然目前的價格走勢對未來一段時間將產生一定的滯后影響,但分析2007年全年的價格走勢,還需要分析國內外經濟的走勢和其它影響因素。由于消費品分為食品、工業消費品和服務,食品價格與農副產品商場價格密切相關,生產資料包括農副產品、工業原材料,下面我們首先分析國內外經濟走勢,然后分別從農副產品、工業原材料和服務這幾個方面來分析影響2007年價格走勢的因素。
(一)國內外經濟走勢對各種價格指數的影響存在差異
1.世界經濟將出現明顯回落,帶動國際商品市場價格漲幅下降。展望2007年的國際市場價格走勢,首先要對今后世界經濟的走勢做出判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秋季預測,世界經濟2006年和2007年將分別增長5.1%和4.9%,世界經濟呈現輕微減速趨勢。但這一預測報告做得比較早,近期得到的一些信息表明,世界經濟有可能向下調整的程度更大一些。
圖5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開發的成員國經濟先行指數的同比增長率,從圖中可以看出,自2006年4月達到峰值以來,先行指數的增長率一直呈現下降態勢,但目前還保持在3%左右的中等偏上水平。據此判斷,2007年世界經濟將出現下降,但仍有望保持中等發展速度。(見圖5)
2006年11月7日,美國著名經濟研究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的經濟預測報告,預測美國經濟206、2007年分別增長3.3%和2.6%,按照這樣的預測,2007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較2006年下降0.7個百分點左右。(見表1)
世界經濟增長出現回落,將使得世界經濟對各種生產資料需求的增長放慢,生產資料價格高位回落。
2.國內經濟增長放慢將帶動國內生產資料價格漲幅下降。2006年下半年,隨著宏觀調控措施效果的逐步顯現,國內生產增速出現下降,三季度GDP增長率由二季度的11.3%下降到10.4%,降幅近1個百分點。根據國家信息中心開發的經濟景氣指數,超前反映經濟走勢的先行指數在2006年三季度已經出現回落趨勢,說明經濟運行將出現高位趨穩、穩中趨落的基本態勢。因此,預計2006年四季度以后經濟增速將繼續有所下降。國內經濟增速的下降也將使得對生產資料產品的需求放慢,在國際市場價格出現回落的大背景下,國內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將出現下降趨勢。
(二)世界糧食減產使得農副產品價格漲幅提高
1.2007糧食價格年漲幅將有所提高。2004~2005年,我國連續兩年獲得豐收。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資料,2006年夏糧總產量1138億公斤,比上年增產74億公斤,增長7%;早稻產量319億公斤,與上年基本持平。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等機構最近的預測,2006年糧食產量將超過4900億公斤,連續三年保持增產;有專家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量4.96億噸,較上年增長2.48%。
國內糧食連續三年增產的情況下,國內糧食價格上漲,基本原因是,盡管國內糧食連續三年豐收,但糧食供求一直處于緊平衡狀況。根據一些經濟學者的估算,目前我國糧食年度消費量大約為4900~5000億公斤,前兩年盡管增產,但產量仍然低于消費量,仍然需要通過動用庫存來滿足消費需求。由于自2000年以來我國糧食產量一直低于消費量,連年依靠動用庫存來滿足消費需求,估計目前商業庫存量已經下降至較低水平,供應趨緊。
國內糧食價格出現上漲的重要原因還在于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由于2005年度世界糧食減產,消費量增加,致使國際糧食價格出現上漲。由于2005年我國國內糧食價格回落,國內外糧食價格對比發生變化,導致我國2005年糧食出口大幅度增長,全年谷物及谷物粉出口達1014萬噸,比2004年的473萬噸增長114.1%;相反,2005年進口谷物及谷物粉為627萬噸,比2004年的974萬噸減少35.6%??傮w上由2004年的凈進口501萬噸轉為凈出口387萬噸,這樣對國內供給的影響正反相差近900萬噸。加上2006年1~9月份凈出口126萬噸,自2005年以來凈出口達500萬噸以上,占到2005年國內谷物產量的約1%,在糧食供求處于緊平衡的狀況下,已經可以對國內糧食市場供求狀況產生一定影響。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07年國際糧食價格仍將出現高位振蕩。主要原因是世界糧食減產。據聯合國糧農組織11月份的糧食展望報告,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2006年世界糧食產量將減少5480萬噸。在此背景下,2007年世界糧食的儲存與消費比例將出現大幅下降,達到近30年來的最低水平。
《糧食展望》預測,2006年谷物產量再次小幅下滑,總產將達19.94億噸,比去年產量低2.7%;2006年世界小麥產量約為5.918億噸,比2005年減少近3300萬噸,下降5.2%;2006年世界粗糧產量約為9.812億噸,比2005年減產2.1%;全球2006年稻米產量約為4.209億噸(以碾米計),比2005年下降0.2%。2006/07銷售年度總體谷物供求形勢將會趨緊。預測2006年谷物產量略有下降,加之受飼料用糧回升和工業用糧不斷增加的推動,預期谷物利用總量增幅提高,可能造成庫存量的大幅減少。
根據目前對2006年產量的預測及2006/07銷售季節供應總量和價格前景的情況,糧農組織預測世界谷物利用量為20.6億噸,比2005/06年度利用總量下降1%。鑒于新季節的產量和消費量前景情況,糧農組織預測2007年各國作物年度末世界谷物庫存量將大幅下降。(見表2)
另外,前不久世界銀行也對2007年世界糧食價格進行了預測,主要糧食價格都將出現明顯上漲。(見表3)
根據國內外糧食供求的變化情況,世界糧食價格保持上漲態勢,國內糧食供求仍然處于緊平衡狀況,預計2007年國內糧食價格將繼續小幅上漲。
2.國內肉禽價格將繼續保持上漲態勢。由于2004年我國肉禽等副食品價格上漲很快,供給量大幅度增加,導致2005年年中以來出現了價格持續下跌的走勢,價格的下跌導致投入的大幅度減少和供求平衡關系的變化,近期肉禽等副食品價格的同比跌幅有的在縮小,有的已經出現上漲勢頭;近期環比都出現較高漲幅,預示著未來同比漲幅將會提高,從下降周期進入上升周期。
如果上述關于糧食價格的分析成立,2007年糧食價格繼續上漲,尤其是作為飼料的粗糧產量降幅較大、價格上漲幅度將會較高,將直接推動飼養成本的提高,這也將從成本角度推動肉禽價格的上漲。
此外,從糧食與水果、水產品等其它副食品之間的成本和比價關系來看,糧價上漲也將推動這些產品價格的上漲??傮w來看,農副產品價格在2007年將呈現加速上漲的態勢。
(三)原材料價格漲幅將呈現下降的走勢
2006年以來,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繼續呈現上升的態勢,但在8、9、10月份持續回落,11月份出現小幅反彈。7月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IMF初級產品價格指數)與2005年12月相比,累計上漲25.26%;而11月份則比7月下降11.77%。這樣的走勢與世界經濟的走勢基本上吻合。
1.國際石油平均價格將低于2006年。2006年國際石油價格曾經出現了強勁的上漲勢頭,一度達到每桶70美元以上的水平。但隨著世界經濟增速下降的預期強化,加上傳出美國在墨西哥灣發現新的特大油田的信息,7月份之后國際石油價格出現回落。但即便如此,全年石油平均價格達到每桶65美元左右當無問題。由于目前國際石油價格是每桶62美元左右,2007年國際石油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較小,預計2007年國際石油平均價格超過2006年可能性較小。
2.鋼材等產品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幅度也將低于2006年。近年來由于各國利率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因此,房地產價格出現了持續上漲的態勢。隨著2005~2006年美國多次加息,近期美國房地產明顯降溫。美國三季度國民核算數據顯示,三季度美國投資出現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對鋼材、鋁材等建筑材料的需求將會減少,進而會減少對鐵礦石等上游產品的需求,這類原材料產品的價格也將會出現疲軟的走勢。
此外,由于2004~2006年國際有色金屬價格一直處于快速上漲的態勢,其中有世界經濟高漲、美元貶值等因素的影響。隨著世界經濟的放慢、美國多次加息對美元形成一定的支持,這些影響國際有色金屬價格的因素就會相應減弱,已經上升到很高水平的有色金屬價格繼續快速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回調的可能性反而比較大。(見表4)
3.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將限制國內市場價格的上漲。由于我國進口初級產品占國內消費量的比重較大,國際市場價格要通過進口價格對國內價格產生影響。但近期人民幣升值幅度略有增大,人民幣升值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對進口產品價格的影響。加上國內投資增速的下降,國內總需求擴展的放慢將減弱工業品上漲的壓力,生產資料和工業品出廠價格的漲勢將放緩。
(四)服務價格漲幅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不大
近年來,國內服務價格漲幅一直高于工業消費品價格的漲幅,成為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重要因素。2007年,一方面國家將會繼續加快資源類產品價格的調整力度,糧食等食品價格的上漲也將會對服務價格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但考慮到2007年燃料價格上漲幅度不大,許多領域的服務價格與運輸成本密切相關,據此估計,2007年服務價格漲幅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不大。
三 、對2007年價格走勢的初步預測
根據上面對影響2007年價格走勢各項因素的分析,我們認為,2007年原資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幅度將會下降,預計全年上漲4.5%左右;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2%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的走勢將有所不同。上面分析了影響價格變化的各項因素,但由于這些因素都是單項因素,這些單項因素的共同影響究竟將導致價格出現怎樣的變化,需要將他們的影響用某種方法合成起來。從各項因素的影響來看,工業消費品價格可能會有所下降,服務價格將保持與2006年大體相當的上漲幅度,但食品價格上漲幅度可能會有所加大,總體影響可能會使得消費價格漲幅比2006年提高,但漲幅仍然不會很高。
再者,生產資料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對居民消費價格的影響存在一定時滯,使得對居民消費價格的判斷更加困難。為此,我們根據消費價格的先行合成指數來進行判斷。
【關鍵詞】:宏觀經濟 走勢 政策調控
經濟涵蓋面很多“形勢”又是一個軍事術語。就我來說,研究經濟形勢,關鍵是要看“勢”。按照《孫子兵法》里的“善戰者謀于勢”這句話對“勢”的解釋“勢”為“力量聚集的方向”。怎樣看待當前的形勢中央“十一五”建議里的第一段,表述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十五’時期是不平凡的5年”。第二層意思是“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為什么說過去5年是不平凡的5年,我覺得這里面包含著三個“面對”。
第一,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和國內形勢;第二,面對著非典型肺炎疫情和各種自然災害的沖擊;第三,面對著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又出現的不健康、不穩定的因素。這3個“面對”在去年及過去的5年中,呈現出很強的階段性特點。去年以來,中央實施了宏觀調控政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文件中使用了三個“顯著提高”。即我們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地位都取得了顯著提高。為什么說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因為這個階段我們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兩大戰略構想。即我們不但要發展,而且要和諧發展,不但要建設和諧社會,而且要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本身,來促進整個經濟發展。應該說,這方面在過去的5年,有非常明顯的軌跡。現在講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實際上就是我們要用強烈的憂患意識、寬廣的世界眼光和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來應對挑戰,顯著地增加“三個力”――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奮力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一、我國宏觀經濟走勢分析
1、消費增長保持穩定
(1)有哪些因素推動了消費增長?一是政策因素,它還會成為一種動力而繼續支持消費增長。我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調控宏觀政策的重點工作,依舊是提高消費對增長的貢獻度,同時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二是進一步落實措施,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此提高社會消費意愿。三是繼續完善節能產品、汽車及家電的消費政策。
(2)有哪些因素抑制了消費增長?一是國家近期內已經出臺或即將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它會減緩和住房有關的建材和家具的增長速度。二是由于過去的一段時期內,房價的大幅增長,相應的會制約已購房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費。三是國家近年來連續發生的地震、干旱等自然災害會造成局部地區消費能力的下降,同時也使當地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降低,實際收入減少。
2、物價上漲壓力加大
一是輸入型物價上漲動力加大。經濟危機過后,世界經濟開始逐漸復蘇,引發國際上大宗商品價格的巨幅增長,也進一步增強了物價對我國的傳導影響。二是由于近幾年來華北地區低溫、西南地區干旱,這些異常的天氣變化造成農產品的產量大幅降低。三是原材料及生產資料購入價格的提高,會進一步向下游傳導。四是在一些沿海地區,例如珠三角,盡管“招工難”問題已經通過提高工資而得到解決,但相應的也會提升勞動力的成本。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將導致我國成本推動型物價的上升壓力進一步加強。
3、通貨膨脹壓力增大
盡管我國經濟已經從過去強勁的復蘇轉變為現在穩定的復蘇,但依然存在著經濟下行的風險。并且通脹和下行的風險并存,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速減緩,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強,投資驅動模式作用減弱。在短期內,經濟的發展需要靠經濟、消費及進出口三個方面來帶動。
二、經濟增長趨緩背后的原因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怎么看待當前的形勢和背后的原因。首先,我們這3、4年來的一切政策、一切調整就是為了使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一點。近幾年GDP的增長速度一度接近12%,這樣的增長速度是不可持續的。如果不把這個過熱的趨勢抑制住,將來可能會出大問題。所以這兩年一直采取了各種措施控制投資、出口,就想把這個增長速度放緩一點。因此現在的增長速度放緩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事情,是政策的目標。因此目前經濟增長放緩很正常,否則就意味著過去采取的措施都是無用的。
三、我國下一步宏觀經濟政策調控
1、加大政策力度,提高支出結構
我們財政政策必須把握四大投資支柱,一是民生的投資,二是結構調整的投資,三是創新的投資;四是三農的投資。特別是最近幾年來,對農場品生產供應方面,沒有提供相應的保障體系。水利設施方面,包括農村的灌溉設施和水庫,已經遭到嚴重的損毀。在農村的公共服務和農村道路方面,都有明顯的先兆。所以為調動農村生產的積極性,我們就要建立長效穩定的農產品供給機制和價格保障機制,而不應該僅僅是一些短期的、臨時性的措施。
2、改革稅制、推動結構性減稅
結構性減稅并非是單一的減稅,在稅收上存在著有增有減,但總量上是在減少。目前我們的消費呈現升級的趨勢,前一階段消費升級主要是依靠政策擴大消費,而我們下一步的政策目標是推動消費升級,將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作為主攻方向。因此,擴大內需和治理經濟蕭條的可行的政策選擇是改變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財政向貧窮階層的轉移支付力度,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其具體舉措如下幾個方面。(1)認真貫徹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在適當時候取消農業稅。(2)公平稅負,對高收入者征收超額累進所得稅、財產稅、利息稅,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分配。(3)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加大政府對低收入階層的轉移支付。
3、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
一、宏觀經濟環境及新挑戰
1.2005年宏觀經濟環境總體向好
——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增長速度有所回落
2005年世界經濟仍處在新一輪上升期,經濟增長的總趨勢沒有改變,但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回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仍達到4.3%,比2004年增長率回落0.8個百分點,仍為高增長年,4月份七國集團在美國紐約召開會議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仍表示樂觀。
美國、日本、歐盟三大經濟體同時呈現新一輪上升期。世界經合組織預測:2005年美國經濟增長3.7%,日本經濟增長2.8%,歐盟25國經濟增長2.6%。近期美國股市強勁反彈,主要是對美國今年經濟增長保持強勁的信心沒有動搖。
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呈現加快趨勢。亞洲、南美、獨聯體經濟增長勢頭良好。中國正向工業化階段大步前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全球經濟持續增長,為鋼鐵工業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但全球經濟也存在不確定因素,主要是石油價格高企和美元匯率的無序變動、美國財政赤字居高不下以及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中國經濟繼續呈現平穩、較快增長態勢
根據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發展態勢和權威機構預測,15年我國GDP增長8%以上,中國社科院最新預測全年GDP增長8.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4%,居民消費價格指受(CPI)增長3.4%,進出口總額增長接近30%,狹義貨幣供應量(M1)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率均為15%左右。國家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傊趪液暧^調控下,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
我國GDP增長率和固定資產投資水平,是分析研究鋼夠市場變化的根本依據。
2.2005年關注新變化,應對新挑戰
——全球鋼鐵產能處在上升期
全球鋼鐵產能處在新一輪增長期。2004年全球粗鋼產量,10.546億噸,比上年增加8530萬噸,增長8.8%左右。中國鋼產量占25.8%。國際鋼協最新預測2005年全球鋼材消費量10.04億噸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推算全球產鋼11億噸以上。2006年全球對鋼材的需求量將進一步增長4.8%,達到10.5億噸。
中國鋼鐵產能迅速擴張,2005年已具備生產3.5億噸鋼身能力。各企業追求產能擴張、實現規模經濟的欲望依然強烈。
世界發達國家采取穩定本國產能、擴大海外投資的戰略發展中國家也不斷增加產能,滿足本國市場需求,這種趨勢導致市場競爭、資源競爭更加激烈。
——國內市場鋼材消費轉為平穩較快增長
國內市場鋼材消費由前幾年高速增長轉為平穩、較快增長,鋼材表觀消費量已由2003年增長率28%回落到2004年增長率15%,回落13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鋼材表觀消費量增長進一步回落到11%。
固定資產投資消費鋼材強度由2003年的4900噸/億元,下降到2004年的4500噸/億元,消費強度減少400噸/億元,下降8.2%。預計今年投資強度下降為4200億元/噸左右。鋼材消費強度減弱的原因,主要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增長結構發生變化;國家大力加強一、三產業發展,鋼材高消費行業增長速度放緩。這對于科學地把握鋼鐵工業發展趨勢具有重大意義。
——鋼鐵生產成本呈現全面上升
鋼鐵生產成本上升幅度加大,部分企業消化困難,經營風險增加。國際鋼協分析,從2002年以來北美鋼鐵聯合企業生產原料和能源成本上升53-74%;電爐短流程成本漲幅為116-119%。
2004年中國煉鋼生鐵成本比上年上漲46%,預計2005年成本上漲15%左右。原燃材料、運費支出占總成本比重加大。由于全球石油,煤炭、焦炭、鐵礦石供應趨緊,推動價格大幅度上漲原燃材料、運輸成本的增長遠遠大于人力成本的增長。從2005年企業經營狀況分析,煤、焦、礦、油、電、運價格大幅度上漲,主要是一批中小企業難以消化,如鋼材價格不能隨之上漲,轉移上升成本,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風險。
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成本比較優勢呈現縮小趨勢。主要表現為:中國鋼鐵企業采購低價原燃材料的優勢將逐步減弱;大多數企業供、產、銷、運上下游產業鏈尚未形成,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進口鐵礦石等原料和海運缺少長期合同,相應增加成本支出。主要優勢是人力成本低于國外企業。
——鋼鐵企業利潤格局轉移
利潤向生產板材為主的企業轉移。2005年高附加值產品帶來效益的優勢將充分顯現,板材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將大大高于長材企業,擁有較大的利潤空間。
利潤向裝備先進的大型企業轉移。大型或特大型企業由于技術裝備先進,消耗水平低,消化原燃材料漲價的能力強,因此抵御風險的能力強,其利潤水平將好于中小企業。
利潤向工藝流程合理、前后配套的企業轉移。有礦、有焦,前后配套、具有綜合生產能力的企業,市場高價原燃材料對其成本影響較小,在市場競爭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利潤向出口產品和替代進口產品比重大的、國際化水平高的企業轉移。其產品擁有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空間,獲利機會好于其他企業。
2005年鋼鐵行業雖然面臨成本大幅上升的挑戰,但仍將保持較高的利潤水平。
二、國內外鋼材市場變化趨勢
1.國際市場鋼材價格走勢分析
盡管影響國際市場鋼材價格走勢存在不確定因素,但全年鋼材價格仍保持高位運行已形成共識。CRU首席代表約翰?約翰遜先生認為,今年全球鋼材價格將會出現階段性震蕩,但全年價格水平有可能略高于去年水平。
支撐全球鋼材價格高位運行有三大因素:全球經濟持續增長;鋼鐵市場板材資源供給偏緊;鋼鐵生產成本大幅上升。
國際市場鋼材價格走勢取決于四大市場版塊:①北美市場;②日本市場;③中國市場;(多歐洲市場。這四大市場相互影響,相互支撐,決定全球價格走勢。
北美市場主要看美國市場,一季度美國市場價格小幅回落,今年美國經濟仍將保持強勁,對鋼材的需求基本保持去年水平,目前庫存量接近正常水平,世界廢鋼和鋼坯的價格水平對美國市場鋼材價格產生主要影響。
亞洲市場價格小幅上升,日本市場板材資源仍緊張,鐵礦石、煉焦煤價格大幅上漲對鋼鐵企業成本壓力加大,日本鋼鐵企業提出上半年每噸鋼材漲價1萬日元的目標,現已漲價50美元。
歐洲市場價格相對平穩,歐洲經濟今年將小幅增長,鋼鐵產能釋放不大,一季度歐盟25國粗鋼同比下降0.3%,歐盟15國僅增長0.2%,原計劃鋼材提價乏力,最近南歐的西班牙市場鋼材價格上漲10~20美元/噸,二季度隨需求增加,價格有可能小幅提升。
2.國內鋼材市場價格走勢分析
今年一季度國內市場鋼材價格強勁攀升,主要是受國際原燃料價格大幅上漲預期影響,板材資源供給偏緊,國內外價差太大造成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4月份以來國內市場鋼材價格大幅波動,板材價格平均下跌400元/噸,長材價格華東、華北平均下跌400~500元/噸,已跌破含稅成本價,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是受宏觀調控政策消息面的影響,市場出現過度敏感和恐慌,引發終端用戶觀望待降,從而打亂了正常營銷秩序,庫存有所上升,3月進口大幅增加,經銷商資金壓力大,競相拋售資源,推動了價格快速下跌。
一季度國內市場板材價格上漲過快過高,大部分品種價格已處在國際市場平均價格水平,適度回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目前板材有些品種市場價格倒掛是營銷體制造成的。
目前長材價格已處在全球市場最低價位,具有明顯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現“三個不合理”:一是國內長材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平均價格1000元/噸左右是不合理的;二是長材與板材價格相差2000-4000元/噸的比價是不合理的;三是市場價格已低于行業平均含稅成本,大部分生產企業經營虧損是不合理的。出現這種情況既有供求關系的原因,也有非理性的因素,長材價格應該回歸到合理價位。
3.國內市場鋼材價格總體變化趨勢
2005年國內市場鋼材價格仍將在高位區間運行,總體鋼材價格水平不會回落到2003年的價格水平。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鋼材價格關聯度提高,各類產品和品種將按照比價關系及成本水平,在合理價位區間波動。受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部分品種不排除階段性價格下滑的可能。
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鋼材價差呈現縮小趨勢。2004年末國際與國內綜合指數價差26.89點,其中板材價差22.67點,長材價差40.35點。到3月末,國內外價差降到15.07點,縮小11.82點;其中板材價差9.92點,縮小12.72點;長材價差28.14點,縮小12.21點。
板材價格與長材價格比價關系呈現擴大趨勢。主要原因全球板材資源偏緊,國內外市場關聯度高;板材價格保持高位運行的趨勢。長材國內資源充足,受國際市場拉動效應不明顯。目前這種比價關系已偏離了正常區間,今年一季度長材價格在成本大幅上升的推動下,從低位攀升,具有補漲的性質,四月份以來,價格下跌幅度較大,應保持合理的價位水平。
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和生產成本變動成為引起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2005年鋼材價格波動將主要取決于市場供求變化和成本變動。正確理解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維護市場公平的競爭秩序,是實現鋼材價格平穩運行的重要條件。
三、保持國內市場平穩運行的建議
2005年鋼鐵行業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挑戰。在新的形勢下,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保持鋼材價格在合理價位平穩運行是今年鋼鐵行業價格工作的首要任務。
1.正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總目標、總趨勢
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鋼鐵產品的需求還會增加,鋼鐵工業還要發展。鋼鐵行業要服從于、服務于這個總目標、總趨勢,努力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正確理解宏現調控的宗旨和政策取向
今年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目的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我們要對國家已經出臺或今后將可能出臺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克服對宏觀調控預期的恐慌心理。如國家抑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取消鋼坯、鋼錠、生鐵出口退稅,控制“兩高一資”產品過量出口、調整部分產品加工貿易政策等,都是為了經濟穩定發展。
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8%,雖比去年同期回落20.2個百分點,但仍然偏高。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認為,固定資產投資速度保持在20%左右,對中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
3.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保持鋼材價格在合理價位平穩運行,作為今年鋼鐵行業價格工作的首要任務
鋼材市場價格大起大落,不僅對鋼鐵行業是有害的,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也是不利的。不論是鋼鐵生產企業,還是鋼材經銷商,都要增強大局意識,自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促進鋼材價格在合理價位平穩運行。所謂“合理價位”,應該依據生產成本水平和各類產品及品種的比價關系,市場供求關系和終端用戶的承受能力,保持公平合理的成本費用利潤率。由于板材國內國際市場關聯度高,應把握國內市場價格水平略低于國際市場進口價格水平,這樣有利于抑制過量進口,防止沖擊國內市場。長材價格與國際市場的關聯度低,影響價格因素主要是生產成本和供求關系,應該把握既保持合理的價格水平,又能抑制低水平產能的過量釋放,有利于逐步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
4.鋼鐵企業要成為市場主體,對市場鋼材價格平穩運手起主導作用
鋼鐵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和穩定市場主導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這是國內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重要原因。企業穩定市場才能穩定,鋼鐵生產企業應該對市場平穩運行起主導作用。
一是鋼鐵生產企業是鋼鐵產品的生產者、供給方,擁有產品定價權,可以通過合理定價引導市場平穩運行。
二是擁有保持市場供求關系基本平衡的調節手段,如果市場出現供大于求時,可以通過適當減產或增加企業庫存來調節。歐佩克就是通過調節產量來調節價格水平的,而我們鐵鐵行業,由于集中度低,也缺乏行業規則,做起來有些困難,通過行業協調自律也能有所緩解。
三是可以發揮國際市場的調節作用,平衡國內市場資源余缺,國內供大于求的產品可以適當多出口,國內資源供不應求的產品可以適當少出口,從而保持國內市場的平穩運行。
5.規范營銷秩序,建立符合現代物流發展方向的營銷體制
一是規范鋼鐵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調整時間,解決企業頻繁調價對市場價格帶來的波動。板材生產企業原則上可選擇月度調價、雙月定價或季度定價制度;長材生產企業最低堅持月度定價制度,從而給市場形成階段性穩定的價格水平。
二是嚴格合同法,合同一旦簽訂,即鎖定資源、鎖定價格,堅決取消“保值銷售”或“售后追溯”,遇漲則漲、遇降則降的做法。
三是發揮貿易商穩定市場的作用,規范流通領域經營秩序,防止流通領域價格暴漲暴跌。
四是鋼鐵企業與固定用戶建立長期穩定的供求關系,減少中間環節,使用戶降低采購成本,長期合作,實現共贏。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國際收支;外匯管理
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各國貨幣對美元或出現較大幅度貶值,或表現的十分疲軟。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人民幣匯率卻表現的異常穩定,成為全球最堅挺的貨幣。盡管如此,國內外市場上還是產生了強烈的人民幣將貶值的心理預期。從國外看,有人認為人民幣貶值是遲早的事。從國內看,1998年1月和7月,在各大城市出現了兩次黑市炒匯;另一方面,部分企業騙匯、逃匯、資本外逃問題十分嚴重。這些現象說明國內外人們對于人民幣匯率缺乏信心。在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下,信心問題對貨幣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所謂信心主要指某種貨幣的持有者愿意繼續保有它,而不會發生驚慌地從一種儲備貨幣轉向另一種儲備貨幣的情形。在上述背景下,針對國內外對人民幣匯率所持的懷疑態度,中國政府多次強調人民幣不會貶值,以此增強人們對人民幣的信心。那么是否說,中國政府強調穩定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率就穩定了呢?換句話說,是一種權益之計,政治上的需要還是基本經濟因素起作用呢?人民幣匯率今后走勢將如何呢?
一、良好的國際收支狀況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直接因素
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和影響一定貨幣匯率變化的直接因素。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順差,就會引起外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供應增加,順差國的貨幣匯率就會上升;反之,一國國際收支逆差,就會引起在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應短缺,逆差國的貨幣匯率就會下跌。就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看,1994年以來,國際收支連年順差,其中外貿順差,資本項目下凈流入,外匯儲備連年增長,由1993年底212億增加到1998年底1450億美元。人民幣匯率穩定,由1994年底并軌時1美元兌換87元人民幣升值到1美元兌換83元人民幣。這表明國內外匯市場在相當長時期內已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人民幣有升值的要求。為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央行入市操作,收兌美元投放人民幣。但基礎貨幣投放過多,又使央行貨幣政策選擇空間狹小。因此,政府適時推出外匯改革措施。一是擴大居民因私出國個人用匯的范圍和標準;二是把外商投資企業納入結售匯體系;三是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中資企業保留一定額度的現匯。這一系列改革使人民幣沒能進一步升值,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在亞洲各國貨幣大幅貶值的情況下,我國未來的國際收支會如何演變,這將直接影響人民幣匯率的走向。
1貿易收支狀況分析。從中長期看,貿易收支狀況在整個國際收支中具有決定的意義。1997年,我國外貿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當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2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出口1827億美元,增長209%,進口14236億美元,增長25%,全年貿易順差403億美元。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日益顯露和加深,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額3239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出口183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5%,進口1401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5%,貿易順差4359億美元。1999年,我國外貿仍面臨較大的困難和挑戰,但仔細分析,也面臨一些有利因素。從外部看,對我國外貿出口影響最大的亞洲金融危機各國和地區的金融形勢已經穩定,經濟已度過最困難的時期,1999年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會出現恢復性增長。貨幣幣值穩定并可能出現一定程度升值,這有利于我國恢復對該地區的出口。同時,我國實施的出口多元化戰略仍會繼續發揮作用。從內部看,決定貿易收支最基本的因素是國內經濟狀況。1999年,我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社會商品零售物價將在低位徘徊。在這樣的局面下,外貿出口面臨的有利因素是:首先國家對外貿出口給予政策支持。國家采用出口退稅、稅收優惠、出口信貸等手段鼓勵出口。由于亞洲貨幣貶值的壓力,國家一方面加快了出口退稅進度。另一方面,從1998年1月1日起提高紡織品和機械產品的出口退稅率,6月1日起提高煤炭、鋼鐵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1999年1月1日起又一次提高了機電、紡織、鋼材、水泥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適當的提高出口退稅率可以降低出口企業的成本,增強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銀行加大對外貿企業支持力度,對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優先提供貸款;特別是對機電產品出口給予政策支持;提高向外經貿企業貸款比例。這些政策措施使企業資金緊張狀況明顯改善。其次,出口成本的穩定為出口增長提供了條件。企業產品成本主要是由原材料、工資、運費及稅金構成。從原材料看,1994年以來,由于人民幣持續小幅升值,這使得以進口原材料從事生產的外貿企業成本相應下降。與此同時,國內物價逐步下降,原材料價格也呈跌勢。從工資看,我國工資增長率不斷下降。自1995年以來,我國工資增長率下降30%多。原材料和工資下降,使企業換匯成本下降。據沿海主要港口城市的統計,1997年退稅后出口換匯成本為7966元人民幣。估計1998年以后仍會大體如此。這是因為,一是1996年以來,中央銀行連續六次降息,貸款利率水平不斷下降;二是1997年10月中國又一次較大幅度地降低關稅,幅度達26%,這使以進口原料和中間產品從事加工的出口企業可以相應地降低其成本;三是物價穩定,并略有下降,因此,可為出口的穩定和增長創造相應的條件。再次,國有外貿企業積極轉變經營機制和增長方式。近年來,隨著外貿體制的改革,現代企業制度逐步確立,以及人民幣小幅升值的壓力,使國有外貿企業逐漸改變了過去那種依靠本幣貶值刺激出口的粗放型經營方式。開始加強管理,挖掘內部潛力,大力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加快技術改造,調整商品出口結構,實行多元化市場戰略,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逐漸走上效益型的對外貿易之路。因此,作為出口規模擴張主導因素的一般貿易,其增長的內在動力和機制已相對穩定,今后將繼續發揮作用。第四,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增長勢頭強勁,成為對外貿易的生力軍。外商投資企業總體技術水平較高,對外熟悉國際市場,應變能力強;對內管理完善,機制靈活,企業新建,人員負擔輕,自有資金充裕,成本控制好,同時又可享受有關優惠政策。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其出口換匯成本普遍低于中資企業。出口增長速度較快,在全國總出口額中所占比例從前幾年的10%上升到1997年的407%,1998年進一步上升為42%。上述分析表明,現行的匯率水平是有利于出口的。亞洲金融危機后,在東亞各國貨幣大幅貶值的嚴峻形勢下,1997、1998年貿易順差403億、3459億美元也支持這一論點。事實有力地證明了至少在目前人民幣匯率并不存在高估問題。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1998年我國出口增速下降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向亞洲出口大幅下降的影響,應該說主要是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當然,在現行的匯率水平下,部分企業、主要是中資企業出口虧損,企業在補償可變資本后,僅能補償部分不變資本。但即使這樣,國內宏觀經濟供大于求的總體格局迫使企業通過出口去尋求市場,這既符合企業本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也符合社會需要和利益,同時也會獲得政府的支持。
2資本收支狀況分析。影響外匯供求從而影響貨幣匯率的還有資本項目收支狀況。當一國有資本大量流入時,在外匯市場上外匯供過于求,外匯匯率下跌;反之,外匯求過于供,外匯匯率上升。改革開放以來,流入中國的外資4200多億美元,其中2747億美元為直接投資,外債為1460億美元。在借入的1460億美元外債中,85%左右是長期債務,僅有15%是短期債務,外債結構合理,無論償債率、負債率和短期債務比率都大大低于國際通行標準。具體看,從1994年以來,資本項目下凈流入規模較大且比較穩定,1994、1995、1996、1997年四年實際利用外資分別為326億美元、370億美元、400億美元、452億美元。我國連續四年成為全球實際利用外資數額居第二位的國家。外資大規模的流入,外匯供過于求,給人民幣帶來了較大的升值壓力,為避免本幣升值幅度過大給我國出口帶來不利影響,央行入市在外匯市場上大規模收購美元??梢哉f,近年人民幣處于升值狀態是市場供求關系演變和央行干預的結果。央行不會也不應該在貿易持續順差并規模較大時應部分企業要求及市場預期引導本幣貶值。亞洲金融危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吸引外資,但影響不大。這是因為我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主要的不是取決于東南亞有關國家的對華投資。因此,近期我國外資流入規模仍將處于較高水平。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為抵消其對我國吸引外資的消極影響,1998年我國政府已出臺了進一步吸引外資政策措施,其主要有:第一,實行優惠政策。對外商投資于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需進口的設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投資于其他鼓勵類項目需進口設備減半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第二,補充修改《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一步加大開放的程度,拓寬允許外商投資的領域,引導外商投資與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第三,引導和鼓勵外商到中西部投資。對我國產業政策中限制外商投資,但能發揮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優勢的項目允許外商在中西部興辦;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和沿邊城市享受沿海開放城市的優惠政策。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將在今后發揮作用。同時,由于我國避免了金融危機的直接沖擊,并承諾人民幣不貶值,減少了投資風險,增強了外商投資的信心。1998年1—11月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417億美元。中國仍然被列為最佳的投資國之一。因此,可以預計,從中長期看,只要中國改革開放方針不改變,外資就會繼續大量流入。這是因為,中國經濟進入長期穩定發展時期,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經濟和社會的結構調整,巨大的人口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國內市場的擴張潛力,極高的儲蓄率所轉化的投資率,低廉的勞動成本和充裕的人材,教育投資的持續增長和人口素質的提高,高新技術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政治的穩定等已經變成投資的良好預期。
分析顯示,中國的國際收支短期內不會發生逆轉,良好的國際收支狀況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直接因素。
二、低水平的通貨膨脹是人民幣匯率長期穩定的根本原因
在當代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各自所代表的價值量決定的。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是對內價值的體現。物價是一國貨幣價值在商品市場的體現。通貨膨脹就意味著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下降,因此,國內外通貨膨脹率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中的基本因素。在國內外商品市場相互聯系的條件下,一國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會反映在經常項目收支上。因為,高通貨膨脹率會降低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導致出口減少,繼而出口外匯收入減少;同時,又會提高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引起進口增加,進而外匯支出增加。這一減一增會影響外匯市場上的供求狀況,從而影響匯率的變化。其次,通貨膨脹的差異還會影響人們對匯率的預期,反映在資本項目收支上。一國通貨膨脹率較高,貨幣對內價值下降,人們預期該國貨幣的匯率將下降,由此進行貨幣替換,即把手中持有的該國貨幣轉化為其他國家貨幣,使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現實下跌??傊?一國通貨膨脹高于它國,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就會趨于貶值。反之,則會升值。中國經濟改革的取向是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著改革的深入,國內商品市場與國際商品市場聯系日益緊密,國內價格體系與國際價格體系逐漸接軌,國內物價總水平持續上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1978年至1997年20年間,我國通貨膨脹年均約725%。與此同時,人民幣連續16年貶值,由1978年1美元兌換15元人民幣下跌到1993年底的1美元兌換87元人民幣,年均貶值約116%。1994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實行人民幣匯率并軌,即人民幣兌美元的官方匯率與市場調劑匯率合二為一,將人民幣兌美元由57比1的官方匯率下調為87比1市場調劑匯率。從此以后,人民幣市場匯率即名義匯率開始穩定并緩慢升值。從理論上說,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是人民幣名義匯率的基礎。實際有效匯率是按照對外貿易國別權重加權平均計算的多邊匯率指數。實際有效匯率一般反映的是一國貨幣的長期匯率水平。自1994年人民幣匯率并軌以后,1994—1996年中國國內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三年累計高達426%,這說明人民幣購買力下降,對內貶值426%。由于貨幣的對內價值決定其對外價值。因此,人民幣對外價值即名義匯率也應貶值426%。但實際情況是,人民幣的市場名義匯率不僅沒有貶值,反而由8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升值到83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小幅升值約4%左右,兩者相加約升值466%。如果考慮到美國同期每年有約3%的通脹率,三年累計共有9%通脹率的因素。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仍大幅升值376%左右。近年來,國內學者運用購買力平價理論,根據國際比較項目進行的計量分析表明,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匯率遠遠低于現行的人民幣市場匯率,具有潛在的長期升值壓力而非貶值壓力。事實上,人民幣有效匯率的穩中趨升走勢,也就相應地奠定了人民幣名義匯率穩定的基礎。從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看,自1993年下半年宏觀調控以來,高增長、低通脹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商品供給總量相對于有支付能力的社會需求已相對過剩,物價持續回落并穩定,買方市場已經出現。過剩的生產能力和快速增長的存貨是當前的主要特征。在這樣一種宏觀經濟背景下,預期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出現較高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其原因是:第一,以糧食為主的農產品價格近期內會比較穩定。近年來,由于中央始終把農業放在工作的首位,狠抓農業和農村工作,糧食連年獲得大豐收,國家和廣大農民手中有充足的糧食儲備,這就為糧食及以糧食為原料的農產品價格穩定提供了充分保證。第二,國有企業的預算約束在逐步變硬。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地位逐步確立,投資饑渴癥現象大大減少。投資需求疲軟使生產資料商品價格難以大幅上升。第三,商業銀行轉變經營管理方式,注重經濟效益。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商業銀行法》和《貸款通則》的實施,使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行為日益規范。首次普遍出現了惜貸,國有商業銀行年度貸款額度沒完成計劃的現象。這不僅顯示出銀行貸款講求效益,還使貸款增長導致貨幣供應量擴張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受到強力制約。第四,財政赤字帶來的貨幣超經濟發行導致通貨膨脹因素被杜絕。中國人民銀行法禁止中央銀行向財政透支,這從制度上排除了財政出現赤字擠銀行,央行印鈔票彌補財政赤字引發通貨膨脹的可能性。第五,央行的“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目標約束自己實行廉價貨幣政策,制造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因此,只要國內不出現惡性通貨膨脹,隨著多數國有企業改組、改制、改革成功并走出困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勞動效率的提高,人民幣匯率將長期保持穩定,可能持續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
三、強勁持續的經濟增長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物質基礎
貨幣問題本質上是經濟問題,經濟狀況是決定貨幣的基本因素。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證明,經濟的強勁增長是貨幣穩定和升值的物質基礎。1978年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每年平均以98%的速度增長,經濟規??偭堪船F行市場匯率折算已據世界前列。從改革開放的20年看,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人民幣匯率先是經歷了不斷下跌的過程,由1978年1美元兌換15元人民幣一直跌到1993年底的87元市場調劑價,匯率走出了與基本經濟狀況不一致的走勢。然而從1994年初人民幣匯率并軌以后,人民幣匯率才開始穩定并緩慢升值,呈現了與基本經濟狀況密切相關一致的走勢。在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日益深化的情況下,雖然人民幣匯率穩定與堅挺給我國外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從而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從國際國內金融經濟形勢分析,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因素仍居主導地位。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在經受了亞洲金融危機影響,1998年增長速度下降后,1999年會出現恢復性增長。這是因為,一是大部分金融危機發生國和地區經濟出現了穩定和復蘇的積極信號,經濟與金融混亂和最困難的時間已經過去。1999年經濟會出現恢復性增長或增長。二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美國經濟增長仍保持強勁勢頭,繼續承擔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歐盟由于統一貨幣的實施,成本的降低,經濟仍將保持增長。日本由于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出臺,估計1999年以后經濟會有一定的起色。三是全球性的降息活動為投資和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世界經濟的穩定與增長將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但對匯率起決定作用的是國內基本經濟狀況。1999年以后,我國經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為經濟的持續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面對亞洲金融危機及近年逐步回落的經濟增長率,政府采取了適當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促進經濟增長。適當調整擴大內需的重點和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投資向交通、能源、通信、原材料等基礎產業傾斜,大力支持面向市場需求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資,積極支持災區重建和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和發展,繼續支持發展居民住宅建設,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其次,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將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新的增長點。根據國有企業的現實情況與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挑戰,大力深化對國民經濟進行戰略性改組,逐步消化過去低水平重復建設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房地產過度投機造成的泡沫經濟,積極引導和規范國有企業按市場規律兼并和重組,促進產業資本存量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到資本市場融資,以加快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創新,為產業結構的全面升級創造條件,從根本上解決深層次的結構矛盾,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健康的經濟結構基礎。再次,我國地域遼闊,有著巨大的潛在市場,這是我國特有的自然優勢。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的梯度推移有著廣闊的空間,借助于江河流域,使經濟增長由東向西推移,使東中西部發展相連結。這是周邊國家所沒有的自然優勢,也是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可以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維持較高水平的原因之一。同時,我國人均GDP水平仍很低,經濟增長仍處于工業化的進程之中,這種情況在未來10年左右時間仍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因此,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經濟仍會保持適度的快速增長。在經濟的快速增長過程中,經濟質量會有較大提高,經濟效益會更好,通貨膨脹會明顯地低于改革開放前20年,這將為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合理、有效、完善的外匯管理體制為人民幣匯率穩定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現階段,我國已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但對資本項目仍實行管制。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充分吸取了國際經驗和教訓,結合中國具體實際,采取了積極穩妥又漸進的方式,不失時機地不斷改革和完善外匯管理制度,建立和實行了適合我國國情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外匯管理制度。中國外匯管理體制的長遠目標是實現包括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但何時達到這一目標還沒有時間表,要根據國內外條件去逐步實施。目前,我國對資本項目仍實行較嚴格的管理政策,對資本的流入和流出都實行計劃和審批管理。在這樣的體制下,居民和非居民都不可以在我國境內進行人民幣與外匯的自由買賣。市場參與者也不能根據其預期自由買賣外匯;同時,國際投機者也難以獲得人民幣對市場形成沖擊。因此,市場預期并未扭轉也不可能扭轉市場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人民幣仍面臨升值壓力。
目前,我國的外匯管理制度在經常項目可兌換基礎上,正完善資本項目的管理。為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我國嚴格控制外債規模,合理外債結構,嚴格控制短期資本比例。區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外匯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結售匯必須有真實的商業單據和有效憑證,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實盤交易,對企業外匯帳戶有限額規定,外匯指定銀行也受到周轉頭寸的制約,并進行監管。還建立了進出口收付匯核銷等事后監管機制,這從制度上根本堵住了國外投機性資本大規模進入國內市場套匯、套利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發育程度低,這也制約了國際投機資本向我國流動的動力。從我國金融市場現狀看,國內貨幣市場隨著1996年全國統一的銀行拆借市場的建立而起步,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剛剛允許準入市場。股票市場分設A、B股市場,A股市場禁止境外投資者進入。人民幣債券市場剛起步,境內發行外幣債券也只是試點;國債的二級市場欠發達,國債的流動性較差。國內房地產市場隨著1993年國家出臺宏觀調控措施以后,一直市道低迷。國內期貨市場剛剛起步,并且只有商品期貨,金融期貨品種沒有開辦,國際短期資本在中國境內不具備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套利的條件。同時,由于我國實行較嚴格的金融管理,外資非法進入不受法律保護,制度成本約束會使投機性資本望而卻步。
最近,針對國內外對人民幣貶值的心理預期增加,逃匯、騙匯、黑市外匯交易猖獗情況,國家開始采取措施加強管理以堵塞漏洞。一是開展外匯大檢查。對于那些違反外匯管理有關規定,以虛假或偽造的憑證到銀行騙購外匯的非法行為,依法進行嚴厲打擊;二是完善外匯管理法規。陸續制定并了一系列外匯管理法規以彌補監管中暴露的薄弱環節;三是加大打擊力度。對參與非法逃套外匯或黑市交易的不同行為主體明確了相應的處罰力度。上述措施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外匯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及外匯監管水平的不斷提高,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制度保證。
[參考文獻]
[1]連平論當前人民幣匯率走勢[N]證券時報,1998-01-22,
[2]楊帆人民幣匯率能否實現跨世紀的穩定[J].金融研究,1997,2.
[3]劉光燦七大因素支持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N].中國證券報,1998-06-11.
不斷壓低iPad和iPhone成本的壓力,促使全球最大的合約制造商──富士康(Foxconn)將目光從中國轉向了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貿易部長本周透露,富士康將在印度尼西亞投資100億美元。根據協議,富士康將能運用亞洲部份最廉價的勞動力──大約是中國薪資60%左右。
這家 EMS 巨擘頭已開始在巴西生產蘋果(Apple)的iPhone,巴西政府去年也針對富士康在巴西設立蘋果組裝廠給了了重大租稅減免和其它財政獎勵措施。
然而,到印度尼西亞投資一案,卻標志著臺灣富士康將首次進軍東南亞。
其它產業,如紡織業,也早已出現了將生產基地從中國和越南轉移到印度尼西亞的趨勢。
據路透社援引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資料所做的報導,印度尼西亞平均月薪為113美元,不到泰國的一半,更僅有中國的三分之一。
除了廉價的勞動力,另一個投資印度尼西亞的牽動力還包括了當地預計成為一個擁有6億消費人口的免稅區。而到了2015年,采用印度尼西亞制造零件的商品也將在東南亞地區內進行自由貿易。
電子產品低迷 建滔系全倒退
建滔化工業績報告披露,由于全球電子產品受整體經濟放緩影響,令覆銅面板需求下降,加上銅價較去年同期為低,上半年整體覆銅面板付運量下跌6%,每月平均付運量為820萬平方米,該業務營業額為62.23億元,同比下降13.19%。印刷線路板產品業務在期內同樣受到環球電子產品需求放緩影響,惟高密度互連(「HDI)印刷線路板的市場非常蓬勃,該業務上半年營業額為35.46億元,倒退11.83%。
化工部門業務亦受全球化工產品價格低迷,加上內地市場對化工產品需求放緩影響,產品付運量及價格均較去年有所下降,營業額下降22%至71.19億元。房地產業務投資則為集團帶來可觀回報,期內租金收入增加64%至1.64億元,總營業額達8.85億元,大增7.8倍。
至于建滔積層板,上半年整體覆銅面板出貨量比去年同期下跌3%,每月平均出貨量為780萬平方米。復合基材覆銅面板及環氧玻璃纖維覆銅面板(FR4)于期內占集團營業額比重為57%,紙覆銅面板之營業額比重則占20%,其余為上游物料及其他產品之銷售。
泰鼎國際機頂盒/LCD TV用PCB訂單熱絡
泰鼎國際(Apex International)首席執行官周瑞祥預計,受客戶的機頂盒和LCD TV應用訂單提振,2012年第三季度公司銷售額將比上季增加20%至17億泰銖(約合5382萬美元),上述客戶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松下(Panasonic)、東芝(Toshiba)、Pace plc 和 ADV公司。
這些客戶的訂單將有助于抵消夏普(Sharp)TV板訂單下滑的影響。2012年第二季度以來,東芝硬盤(HDD)用PCB的訂單已經走強。
此外,第三季度所接到的機頂盒用PCB訂單比去年同期上升15%。同時,泰鼎國際已經開始與三星和LG電子討論2013年TV用PCB訂單的事宜,預計在2013年中之前可與LG落實訂單細節。
到2012年底,來自韓國客戶的訂單所占泰鼎國際的產值比重達到20-25%,相比目前15-20%的比重有進一步上升。2012年下半年來自日本客戶的訂單比重將從上半年的50-55%下降至50%。
泰鼎國際第二季度的毛利率是22%,比第一季度23.6%的毛利率有下滑,原因在于四月份員工平均月薪上調了39.5%。周瑞祥預計2012年泰鼎國際可實現60億新臺幣(約合1.999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每股盈余6元新臺幣。
全球七成以上國家制造業繼續收縮
調查機構Markit9月初的數據顯示,8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在持續三個月下降后跌至48.4,為2009年6月以來的最低點。在其公布PMI數據的26個經濟體中,有18個處于收縮區間,包括美國、歐元區和中國,這些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三。
美國、英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繼續處于收縮區間。其中,美國連續三個月處于收縮區間,為復蘇以來首次出現。歐元區核心國家包括德國和法國的制造業PMI指數,均低于50這一榮枯線,仍在危機后的底部附近。日本迄今已連續三個月處于50以下。
新興經濟體的多數國家仍在榮枯線上下徘徊,但較7月有所下降。除巴西外,中國、印度、韓國、俄羅斯、臺灣、新加坡均出現下降,中國官方PMI更是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跌入收縮區域。匯豐與Markit共同的8月中國PMI從上月的49.3降至47.6,為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
全球制造業形勢8月進一步惡化。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制造業仍處于收縮狀態,目前還維持弱勢擴張的僅有印度、墨西哥和俄羅斯。盡管如此,在印度和俄羅斯,前瞻性最強的新訂單指數在過去幾個月也呈下降趨勢。
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8750萬臺
Gartner和IDC發表研究報告稱,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滑0.1%,意味著PC市場連續7個季度略微增長,甚至沒有增長。報告顯示,盡管仍然是全球第一大PC廠商,惠普出貨量減少了約12%。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為8750萬臺。
蘋果是出貨量增長的唯一一家PC廠商。據Gartner稱,第二季度蘋果PC出貨量增長4.3%,市場份額為12%。PC出貨量減少可能表明,消費者對超極本的熱情沒有廠商想象的那樣高。Gartner首席分析師Mikako Kitagawa在一份新聞稿中稱,“多個地區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消費者購買PC意愿低,是PC出貨量增長放慢的主要原因。盡管廠商對超極本寄予厚望,但出貨量很小,對整體PC出貨量增長幾乎沒有影響。由于有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其它產品供選擇,消費者對購買PC興趣不大?!?/p>
IDC稱,由于價格原因,消費者不大愿意購買超極本,他們在等待Windows 8的。
今年全球智能機銷量年將增長38%
韓國分析機構TrueFriend最新預測顯示,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約為6.8億部,較2011年增長38%。據估計,諾基亞智能手機的銷量約為1020萬部(環比下降14%,主要是受WindowsPhone7操作系統將不會升級到Windows8的傳言影響),蘋果的出貨量約2700萬部(環比下降23%,主要是受庫存調整影響,宏達電為850萬部(環比增長29%,這一數字低于此前的1000萬部目標,主要是受美國海關延誤和歐洲銷售疲軟所致),三星電子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5000萬部(環比增長13%,雖然銀河S3系產品的推出稍微延后且中國市場的需求疲軟),LG電子的出貨量預計達580萬部(環比上升18%,3G手機的銷量令人失望,而LTE手機的表現則強于預期)。數據還顯示,三星電子可能是受今年晚些時候全球經濟疲軟影響最小的智能手機制造商,主要是因為該公司的智能手機產品更為多樣。
2012年3D電視需求規模預計達2000萬臺
在中國電子商會舉辦的“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業界專家預計,今年在歐洲杯以及倫敦奧運賽事的帶動下,3D電視進入高速增長期,全年3D電視需求規模估計將達2000萬臺。
2012年中國彩電市場整體需求將持續平緩增長,預計2012年全年需求量將至4200萬臺,但平板電視市場正陷于“量漲價跌”的怪圈。報告顯示,2012年1-5月份中國彩電產量4865.9萬臺,同比增長18.2%。彩電出口2300萬臺,同比增長22%。不過,出口彩電單價明顯下跌,2012年出口均價192美元/臺,比2011年的242美元/臺下降20.7%。
今年以來,平板電視屏價格急劇下滑,彩電企業依托價格戰爭奪市場份額愈演愈烈;此外,高價位的高端產品消費者多持觀望態度。不過在大中城市平板電視消費增速下滑氛圍中,智能電視異顯活躍,消費市場認知度一路攀升。隨著智能電視技術的不斷成熟,智能電視市場滲透率將逐步加大,數據顯示,高達94%的消費者已對智能電視有所了解,36%的消費者打算近期購買智能電視。
電子信息業全年規模增速將低于去年
7月,賽迪智庫《2012年下半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經濟運行走勢分析與預測》報告。報告顯示,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已進入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攻堅克難階段,產業在2012年下半年仍然面臨較大壓力,全年規模增速會低于2011年水平,“穩增長”仍是當前第一要務。
1-5月,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銷售產值31724億元,同比增長11.2%,比2011年同期(21.6%)減少10.4個百分點。受智能手機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全球4G(LTE)網絡部署升溫的雙重帶動作用,通信設備行業增速連續7個月居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各主要行業之首,1-5月同比增長18.1%,高于行業平均水平6.9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當前電子信息制造業概念創新多于產品和模式創新,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領域尚未形成兼具規模性和帶動性的新增長點,終端產品定義能力薄弱和商業模式始終不成熟是造成各個新增長點“名實不符”的主要原因。
“中國制造”悄然分兵海外 代工企業陸續外遷
繼阿迪達斯證實將關閉其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可能轉遷東南亞后,中國制造商也開始把產能分向海外。香港工業總會調查顯示,15%的受訪企業打算搬遷離開珠三角到外省和中西部地區的占15%;到東南亞或其它地方約占一成。香港貿發局認為,隨著中國轉向生產高增值產品,廠家把部分低增值生產活動轉移到其它亞洲新興供應地,此舉可視為區域生產鏈的延伸。中國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基礎理論研究室主任馬小麗認為,簡單的加工業外流有一定好處,這種流動也是產業結構的調整。
雖然中國勞動力成本較高,但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也更勝一籌。此外,與越南等地依賴進口不同,中國有不少發達的工業集群,上下游產品供應充裕,例如珠三角眾多的緊密聯系的市場,可充當不同生產商、零售商和客戶之間的平臺,減省其時間和成本。香港貿發局指出,其他因素如供應鏈效率和產品安全等,也是比較不同國家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中國的出口表現,反映它在勞力密集制造領域仍有競爭優勢,同時也能處理較高增值的工序。因此,內地進行創新和升級的能力,將決定生產力的增長幅度,長遠有助抑制單位勞動力成本上漲和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
20家LED企業結盟欲打通上下游產業鏈
LED照明進入商用市場曙光初現,還差“臨門一腳”。如何降低成本、擴展銷售通路,成為8月16日“G20-LED峰會”上熱議的話題。與會的20家LED照明企業醞釀聯合成立采購平臺和品牌專賣店,來打通成本與渠道這“任督二脈”。
高工LED產業研究所所長張小飛表示,LED市場魚龍混雜,把優秀的企業聯合起來,通過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可以降低成本。現在LED照明每瓦成本4~5元,如果降到2~3元,就可以進入零售市場,這可能會在明年初實現。這20個企業去年結盟,今年再次聚首。其中包括飛利浦流明、清華同方、華燦光電、鴻利光電、瑞豐光電、陽光照明、勤上光電、聯創光電、新力光源、山東浪潮等知名企業。
張小飛認為,上中下游供應鏈平臺打通,目的是集中零散訂單,交給優秀供應商。G20里有9家上市公司,6家正準備上市,他們從LED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裝、成品到電源等,涉及產業鏈各個環節。抱團合作,可以使每家企業的產能更穩定,集中更多資源用于產品開發,對產業鏈清理、行業發展都有好處。
事實上,今年7月,上述20家LED企業已經聯手推出了G20-LED照明的產品規范。下一步將進行市場推廣。但是,聯合采購、共建渠道,如何協調好聯盟內部多家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也許是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關鍵。
NB廠前景看淡 代工企業面臨挑戰
聯想、戴爾、惠普紛紛看淡NB產業第3季前景,并下修全年財測。NB產業年初遭逢泰國水災,導致硬盤大缺貨,接著英特爾Ivy Bridge新處理器上市時間一再遞延,沖擊第2季表現,原本市場期待Ivy Bridge新處理器加上Windows 8新系統將引爆新一波換機潮,進而帶動第3季“旺季超旺”。不料,眾所期待的Win 8新系統也上演“遞延”的戲碼,遲至10月26日才上市的Win 8,讓新舊機種交替期拉長,觀望的遞延買氣意外讓今年的“旺季超淡”;各大NB品牌廠對第 3季展望均抱持保守態度,甚至第 4季都不敢樂觀以對。
業者無奈表示,今年以來感覺客戶就是一直不斷“下修”訂單,能見度不超過一個月,真是詭譎多變的一年。包括代工業者及相關供應鏈廠指稱,這是多年來首次見到第 3季這么淡,以往景氣再怎么差都還是會有旺季效應,今年看來是要落空了?,F在大家的寄望也只能跟著遞延到第 4季。
其實NB產業成長趨緩的危機,產業界從幾年前就意識到;「產品多元化、「上下游整合成為各大廠主要的因應之道,積極朝非NB產業另尋商機,TV(電視)是大家第一個鎖定的目標,另外還有包括手機、移動裝置、服務器、云端等領域,并強化軟件服務實力,力求轉型。綜觀臺灣NB代工廠今年上半年表現,多角化轉型的成效,似乎已漸漸發揮,企業間的差異化也逐步拉大,業者普遍預計明年將是勝負關鍵的一年。
上半年我國手機對非洲出口大降
8月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對發達國家的手機出口平穩增長,其中美國是我國手機出口最大市場,但是今年上半年我國對東盟、拉美、非洲出口情況不佳,尤其是對非洲出口大降,而對非洲出口的主力軍正是山寨機廠商。
今年上半年我國對美國出口手機4220萬部,同比增長21.3%,在出口總量中占到9.2%;。顯然,美國仍是我國手機出口最大的單一目標市場。另外,上半年我國對歐盟手機出口增幅明顯,出口量同比增長26.8%,達到4390萬部,占總出口量的9.6%;出口額同比增幅達到156%。據悉,出口量保持較高增幅主要是基于去年同期對歐盟出口基數較低,對歐盟出口增幅較大還可能是由于轉口貿易的增加,上半年對荷蘭、盧森堡、芬蘭出口量分別增長3.9倍、36.8倍和6.4倍。
不過,上半年對東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卻出現下滑,出口量降幅分別為0.8%、26.6%和0.8%。尤其是上半年手機產品對非洲出口額降幅為18.8%。非洲和印度都是我國山寨機出口的重要地區。印度手機協會曾稱,自2009年開始的三年里,中國輸往印度的白牌手機(沒有任何品牌營銷的手機)增長了整整四倍,其中2007-2008年不過550萬臺,2009-2010年則飆升至了2000萬臺,而2011年這個數字達到3800萬臺。目前,在中國生產的每100部手機至少有30部是仿造品或者是雜牌手機,也就是山寨機。
臺灣出口連月衰退 電子業苦待訂單
臺灣地區出口連5月衰退,資通訊產品年減3成4,成為產業版圖最黯淡的區塊;臺灣電子業以制造代工起家,廠商每天跟大陸工廠開晨會,下午與歐洲客人連線、晚上還要與美國客戶開會,堪稱“制造接單日不落國”,但這波不景氣沖擊全球,電子業的困境也突顯出來。臺灣電子業者長期依賴“Wintel”(微軟+英特爾)體系,曾經創下輝煌的經濟成長,2010年蘋果推出iPad后,全球計算機產業生態出現變化,筆電被平板取代的呼聲四起,代工廠感受到旺季效應不再,“Wintel”驚起苦思反擊。
臺灣電子業號稱“制造接單日不落國”,卻始終屈居供應鏈的最下游,只能被動接單,先天缺乏主導力量,“等待”成為宿命。然而臺灣電子產業還有更驚人困境。過去以“Wintel”為主的電子業供應鏈中,臺灣業者經營下游的代工、分工,與品牌廠一起分享利潤,盡管代工毛利率一再殺低,但仍可靠規模、量大累積獲利?,F在蘋果計算機“從軟件到硬件”一手包辦,連終端營銷也牢牢掌握,由于蘋果“軟硬兼施”打遍天下無敵手,其他軟件業者有樣學樣,例如亞馬遜、谷歌,乃至于微軟都推出自有的平板。
蘋果模式引爆電子業結構性變化,軟件成了電子產品的價值核心,硬件的生意越來越辛苦。這次歐債風暴拖累全球景氣,“美國衰退、歐洲很爛、中國大陸沒想象中好,”一位筆電代工公司主管說,我們不好,代表大家也好不到哪里去?,F在全球景氣都差,客戶訂單一再下修,“誰來都沒辦法解決?!蔽ń裰荒芷诖皻狻袄杳鳌苯K將來到。
云計算電視爭奪戰正式打響
數據顯示,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了900億美元,未來幾年年均增長率預計超過20%。智能云電視發展空間亦十分廣闊。這也成為消費電子企業相互爭搶該市場的焦點。據了解,電視產業近幾年發展疲軟,不論是市場規模還是各大企業的經營狀況都不理想,而價格戰、技術升級又讓行業競爭越發殘酷。所以,智能電視的出現無疑給該市場帶來了新的希望。
蘋果推出智能電視的腳步聲正越來越近。在國內,隨著IT巨頭和內容供應商紛紛介入智能電視市場,一場圍繞云計算的電視爭奪戰已正式打響。視頻公司樂視正式推出了云視頻智能機,從而曲線進入智能電視領域。在此之前,IT巨頭聯想率先搶在蘋果之前推出了智能云電視。其實早在2010年,谷歌就已推出GoogleTV,并陸續推出幾款平板電視。這也是IT陣營中最早涉足電視領域的。但在智能云電視的發展上,國內彩電企業反應則更為敏捷。去年8月,以TCL為代表的中國彩電企業就率先在全球了智能云電視。
為搶占智能云電視市場,國內外傳統家電廠商目前已使出渾身解數,外資品牌中三星、索尼、夏普、LG、松下等均已涉足國內智能云電視市場。國內品牌則有海爾、海信、創維、康佳、長虹、TCL這6家國產彩電巨頭,相繼推出了自己旗下的“云電視”。希望通過輿論影響與市場推動的雙重作用,獲取消費者的關注并促成產品消費,以市場份額優勢率先奪得產業主導權。據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市場智能電視產品滲透率已達20%,預計今年底將突破30%,銷量將超過800萬臺。
新平板大軍來襲 亞洲供應鏈受惠
新平板電腦來襲,美林證券預估蘋果平板今年市占比達61%,明年市占比也有59%的情況下,因此蘋果仍為市場主導廠商。其他非蘋平板今年可達1億臺,年增50%,明年看增至1.37億臺,年增也達36%,美林證券指出,由于平板市場成長強勁,Google和亞馬遜目標就鎖定低階平板市場,以199-249美元搶市,將對傳統OEM廠造成更多價格壓力。此外蘋果可能在下半年以iPad mini跨入低階市場,在市場競爭加劇之際,蘋果將會減少對Google依賴性。
美林證券指出,微軟推出平板電腦Surface,其主要策略仍是要讓市場聚焦在W8,微軟決定僅會在有限通路銷售Surface,以降低對OEM伙伴廠的影響性。不過OEM廠惠普、戴爾,以及宏等對此卻相對謹慎,可能會改變對W8平板后市的看法。整體而言,下半年因低價新平板上市,亞洲供應鏈如廣達、宸鴻、瑞儀、臺表科和嘉聯益應可受惠。而亞洲PC OEM廠中,華碩是對平板市場最為積極廠商,并已與Google攜手Nexus 7,雖然低價平板獲利有限,但華碩仍將Nexus 7視為拓展品牌形象和經濟規模的利器。至于宏達電近期仍會聚焦在智慧機的品牌重塑,因此平板電腦應不會是營運的主要焦點。
“智慧城市”提振消費電子業
未來十年,小到我們生活中的一臺空調,大到整個城市的管理,智慧城市將跨越式發展,并給生活和生產帶來巨變。而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也正在給全球消費電子產業帶來新的希冀。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熱門技術的興起,智慧城市概念炙手可熱,伴隨而來的是巨大的市場和產業機會。目前國內已有多個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整個相關投入將達到3000億元,而未來十年,智慧城市建設將迎來跨越式發展,其市場預計突破萬億元。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發展的高階段,它強調城市信息的全面性、智能控制和處理。從技術角度分析,目前流行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主要是以物聯網、感知網、云計算等集感知、獲取、傳輸、處理于一體的信息技術在城市基礎設施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應用,使城市“智慧”起來。從硬件上來說,智慧城市需要以信息基礎網絡和智能信息終端為前提,但這只是個開始,智能城市的根本是要實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和智能化,這對整個消費電子產業來說,是個莫大的機遇。
2016年全球柔性電路板產值估達132億美元
Prismark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FPC的產值達到92億美元,占整個PCB份額的16.6%;預計至2016年,全球FPC產值將達到132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7.5%,成為PCB行業中增長最快的子行業之一,且在PCB總市場中的占有率進一步上升到18.4%。FPC的需求上漲主要來自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觸控產品等消費類電子的強力驅動,此外,FPC在高端電子產品(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中的用量比重也越來越大。
從市場應用來看,現階段FPC連接器以0.5mm 間距的產品為主,0.3mm間距的產品也已大量使用??傮w而言,高度和管腳間距是FPC連接器未來兩個最主要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后者。例如在消費產品市場 中,一方面,產品趨向小型化;另一方面,各種大量的功能模塊不斷被集成到系統中去,所需傳輸的信號也日益增多,這就需要更多的管腳,要求FPC連接器具有 更多的觸點數目,甚至更小的間距,以及更加小巧的外形,最終達到高密度集成的目標。
臺灣主板PCB廠商將瞄準汽車板市場
據市調大師Nakahara,許多有多余產能的臺灣主板PCB廠商將目光瞄準汽車板市場,因為來自PC、TV和其他電子產品應用的訂單未能填滿生產。Naka估計,2011年汽車板市場規模大約是37.5億美元,2012年將超過40億美元。目前大量的build-up多層板不僅應用在傳統的汽車導航方面,還應用在發動機控制裝置上。在2011年汽車板廠商排名中,CMK以5.3億美元位居第一,排在第二名的是惠亞集團,銷售額是4.12億美元,敬鵬和名幸分別以大約3億美元的銷售額排在CMK和Viasystems之后。
臺灣地區PCB產值Q3重回千億
據臺灣地區工研院IEK ITIS研究計劃表示,針對PCB產業,展望Q3,由于Windows 8確定在10月26日正式上市,相關Ultrabook、NB、PC、平板計算機等所需的PCB產品將在第3季開始大量拉貨,臺灣地區PCB產值將重回千億達1034億元新臺幣,季成長擴大至8.4%。
回顧第2季,IEK表示,隨著市場更多廠商推出Ultrabook、平板計算機和智能型手機產品的帶動之下,拉升PCB產業在2012年第2季產值上升2.3%,產值達到954億元新臺幣的規模。然IEK也提出,歐債問題持續蔓延使歐洲整體經濟表現仍然低迷,美國僅呈溫和復蘇且失業問題仍未解決,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國家受到歐美需求不振,影響出口導致GDP成長同步下跌,總體經濟成長處于相對疲弱狀態。然而,新款超輕薄筆電/智慧手機/平板計算機產品于第3季起將陸續問世,預計將略微帶動電子零組件市場。
下半年電子零組件跌價速度快于預期
IHS iSuppli報告顯示,受經濟不景氣影響,今年第3和第4季,包括電容、晶體、濾波器、磁性組件、振蕩器和PCB的價格下跌情況都將超越平均水準?!坝捎诜敌H蘸凸澣招枨螅娮咏M件的價格通常在下半年走強,”分析師Rick Pierson說,“今年由于全球經濟萎靡不振,加上歐洲危機以及中國制造業快速放緩,電子零件架構也隨之低落。盡管下半年整體半導體銷售營收可望提升,但許多特定零組件定價依然反映整體經濟環境而快速下降?!?/p>
下半年的疲弱更加凸顯出了今年上半年與下半年的急劇逆轉情況,上半年,許多零組件的價格都呈現上揚趨勢。不過,價格快速下滑也代表正是采購時機。Pierson表示,尚未擬訂采購計劃的公司,應該開始考慮下訂單了,這是逢低買進的好機會。
報告預計,零組件價格將持續下跌,直到2013年第2季才會反彈。包括電容、晶體、濾波器、磁性組件、PCB 和振蕩器的價格,都可望在2013年第2季上升。然而,盡管許多電子零件價格下跌,但今年第二季全球半導體產業仍較上半年成長。在第一季衰退3.3%后,全球半導體營收在第二季上升了5.4%,預計第三季將上升8.7%,而第四季則僅小幅成長1%。
PCB西進牽動供應鏈投資效應
在PCB廠積極由中國大陸華東向西部發展的同時,最早提出西進在湖北省仙桃市投資設廠的健鼎科技,其仙桃廠在今年下半年建廠完成,最快將在第4季開出產能;而在PCB廠紛紛往中國大陸內陸設廠的同時,包括上游供應鏈的CCL廠及玻纖布廠等,也受到牽動投資。除健鼎科技之外,目前包括華新集團的精成科技、志超科技以及欣興電子及華通電腦都各有考慮而向中國大陸的西部湖北省、四川省投資設廠;而精成科技在永川的新廠也在興建之中。
健鼎科技在湖北仙桃市投資設立新PCB廠,主要在于生產多層板且為紓解一般多層板PCB對于高附加價值及高占產能的HDI板的產能的占用;健鼎科技的湖北省仙桃廠PCB產能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開出產能;而健鼎在無錫合作的CCL廠聯茂電子也決定跟隨赴湖北仙桃設廠開發CCL生產。
臺商在中國大陸PCB生產基地的移動之下,整個供應鏈的移轉效應逐漸擴大,CCL廠、玻纖布廠陸續思考其跟緊客戶的移動策略,CCL廠臺光電也將展開在中國大陸大西部建廠計畫,該公司跟隨PCB廠腳步進駐大西部,第1階段投資金額將達2.59億人民幣,臺光電中國西部首階段產能上看30萬張,預計2014年量產。由于臺光電規劃在中國大陸的西部新廠總產能將上看60萬片,在新產能加入之下,加上臺光電原有在臺灣、華東、華南的產能,有助于提升臺光電的無鹵基板的全球排名。同時,富喬工業由原有的在臺設窯生產玻纖紗到進一步設廠織造電子級玻纖布站穩腳步,富喬工業也正規劃再投入資金到中國大陸設立織布廠,加緊掌握其客戶端的需求。
韓國PCB產業步步進逼臺灣日本
三星、LG智能型手機品牌全球市占率攻城略地,連帶推升韓國PCB產業急起直追。下游終端品牌強勢,確保韓國PCB廠的出??谂c訂單,加上韓國官方刻意將匯率操縱在低檔,韓系廠商的競爭優勢正在崛起,步步進逼臺、日業者。
根據臺工研院IEK統計,去年韓國PCB產業的市場規模達12兆韓元,相當于100億美元,其中68%為PCB制造,13%為原材料,輔助材料與設備各占2%、4%;化學品、代工分占10%、3%。去年韓國PCB產業應用在軟板、HDI板的比重高達40%,超過日本的38%,也超過中國大陸的27%,顯見韓國PCB廠側重智慧行動裝置的布局,整個PCB產業的研發重點也落在高端化、小型化、高速化等三個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