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33: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道路工程概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培養模式 路橋專業 課程體系 實習實踐
一、路橋行業改革對路橋專業人才培養帶來的影響
我國道路橋梁行業的發展,對交通土建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帶來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施工企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近10年來,施工企業已劃分為3個結構層次:總承包企業、專業承包企業及勞務企業。由于行業的結構調整,施工行業對人才的培養要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對行業內部分施工企業的調研表明:交通土建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對象是大中型總承包企業和專業承包企業,從事施工現場技術和管理工作,施工企業在承擔工程中的多樣性,決定高校學生必須了解和掌握土木專業中相關專業方向的初步知識。
(2)施工行業同其他行業一樣,改制為有限公司,企業的改制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企業為了減少運行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必然要求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一專多能,對應這種要求,土木專業學生除了要強化本專業施工和管理能力外,對其他專業方向也應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適應企業發展和需要。
(3)交通土建行業執業準入制的實施。執業準入制包括執業注冊制度和崗位資格證書。比如,注冊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中,其業務范圍較寬,具體包含建筑、給排水、水利水電、市政、道路橋梁、園林綠化工程等。由此可見,對于從事工程施工的畢業生,除了要求主修某個專業方向外,對其他專業方向也必須有所了解,以適應施工行業的執業準入制的要求。
(4)現代交通事業的科學性、社會性、實踐性、創新性、復雜性等特點隨經濟的飛速發展更加突出,縱觀近幾年道橋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難發現,很多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難以勝任一些道路專業方面的工作,要做到獨擋一面還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因此,為了給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較強實踐工作能力的本科人才,我們有必要對道橋專業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進行改革。
二、土木工程路橋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結合土木工程專業評估的要求,結合土木工程專業發展方向,并考慮我校冶金背景濃厚的特點及土木工程專業自身的師資結構和專業優勢,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對土木工程專業交通土建課程體系進行了全面改革。
在對土木專業往屆畢業生和建設單位進行調研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征求了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明確了我校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專業的培養理念:在實踐性、綜合性、創新性等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培養大批能綜合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懂經營、會管理,有較強動手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突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過程,突出和強化以人為本、產學研結合的育人特色,將素質教育貫穿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中。提供不同層次的選修課,同時開設注冊師考試系列課程,將執業注冊制度與課程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選修課學分達2分,占課內學時比例17%,占總學分比例15%,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課程體系以工程理論和工程實踐教育為核心,按照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培養3個層次來構建,如圖1所示。
基礎知識中,數學、外語、計算機能力、工程力學、建筑制圖、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結構力學等知識是土木專業的學科基礎。
專業知識:開設結構設計原理、道路設計、橋梁設計等課程。其中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是將建筑結構設計和橋梁設計的共同基礎內容提取出來,包括各類基本構件的受力性能、承載力等,這部分具有共性的內容形成知識模塊,達到了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目的,又構成較寬的結構設計知識平臺。另外,在專業選修課中,除了設置交通土建方面的專業選修課之外,特別還設置了土木專業結構工程和巖土工程方面的選修課程,以利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拓寬學生的就業面,以實現在有限的學時內培養專業性強、適應面更寬的人才。
實踐能力培養,包括制圖、實驗、實習,綜合性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特別是綜合性課程設計,它在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中起“承上啟下”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與創新能力。此外生產實習開設的第七學期,鼓勵任課教師進行選修課考試考核方法改革,將有能力的學生的生產實習延長至半年,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結合就業逐步在工程一線進行,鼓勵學生赴校外進行畢業設計,學生在工地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概預算等工程實踐鍛煉,以達到技術硬,管理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目標。
三、土木工程專業成組課建設
按照強施工、能設計、懂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理念,優化課程體系,并與國家執業注冊制度相協調,為學生的就業、擇業和發展奠定基礎。對學科基礎平臺課、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分5個成組課模塊進行優化整合,突出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力學模塊:土木工程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水力學
專業基礎模塊:道路建筑材料、結構設計原理
設計基礎模塊: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基礎工程,公路小橋涵設計
施工管理模塊:道路工程測量、道路施工、橋梁施工、施工組織設計和工程造價
素質拓展模塊:注冊建造師或注冊造價師相關課程
基礎模塊培養學生的道路工程基本知識和工程制圖能力,力學模塊培養學生的工程力學基礎。專業基礎模塊和設計基礎模塊培養學生的結構知識、道路工程理論和設計能力,使學生初步達到“能設計”。施工管理模塊培養學生的強施工、懂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素質拓展模塊有利于學生盡早適應建筑市場的大環境。
對于專業課模塊,分別確立核心課程進行課程建設,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階段,在學習自身專業課模塊的基礎上,還要求學生根據各自的個人興趣和將來的就業去向,從結構和巖土方向的課程模塊中選擇課程作為選修課,從而拓寬其知識面,使學生畢業后既能勝任相應專業方向的工作和學習,又能了解其他專業方向的特點。
四、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建立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聘請部分有實踐經驗的專業工程師任兼職教師,與企業建立固定的產學合作機制。
將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在工程實踐中的創新思維和技術革新作為改革的中心課題。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原則,采取4層次立體式實踐教學模式,如圖3所示。
第l層次:基本的動手能力,包括認識實習、道路工程制圖和CAD、測量實習等。在大一學年和大二學年進行。
第2層次:專項能力訓練,包括道路建筑材料材料實驗、土木工程力學實驗、土力學實驗。在大二學年和大三學年進行。
第3層次:工程應用能力的全面訓練,包括路橋試驗檢測、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等。在大三學年和短三學期進行。
第4層次:綜合能力訓練,包括新技術專題課題、綜合性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
交通土建綜合性課程設計包括: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道路勘測課程設計、路基路面課程設計、鋼筋混凝土橋梁課程設計。
工程管理綜合性課程設計包括:道路與橋梁施工組織設計、道路工程概預算編制。
同時加大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為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創建了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
五、結語
學校的發展需要綜合考慮自身特點和優勢方向,制定適當的人才培養計劃,為社會和施工一線單位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所以,必須根據其自身的具體情況,揚長避短,堅持科學發展觀,制定自身的生源、地域、需求等發展戰略,力爭培養出一批能扎根工程一線高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施于慶,管愛枝,祝邦文等面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改革[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0,5:456-458.
[2]李杰,李娜.交通土建方向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0,2:66-68.
[3]新世紀復合型土建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論文集[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34-67.
[4]李明華.特色專業人才培養與學科專業教學融合探討[D].2009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研討會.2009:451-453.
關鍵詞:土木工程材料,發展趨勢
0引言
隨著人類文明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土木工程材料的不斷進步與改善?,F代土木工程中,盡管傳統的土、石等材料的主導地位已逐漸被新型材料所取代。目前,水泥混凝土、鋼材、鋼筋混凝土已是不可替代的結構材料;新型合金、陶瓷、玻璃、有機材料及其他人工合成材料各種復合材料等在土木工程折中占有愈來愈重要的位置。
1 土木工程材料現狀及要求
與以往相比,當代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也已獲得明顯改善,隨著現代陶瓷與玻璃的性能改進,其應用范圍也有明顯的變化。例如水泥和混凝土的強度、耐久性及其他功能均有所改善。隨著現代陶瓷與玻璃的性能改進,其應用范圍與使用功能已經大大拓寬。此外,隨著技術的進步,傳統的應用方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現代施工技術與設備的應用也使得材料在工程中的性能表現比以往好為現代土木工程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盡管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品種與性能上已有很大的進步,但與人們對于其性能要求的期望值還有較大差距。首先工程中的性能表現比以往好為現代土木工程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盡管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品種與性能上已有很大的進步,但與人們對于其性能要求的期望值還有較大差距。
1.1 從土木工程材料的來源來看
鑒于土木工程材料的用量巨大,尤其在應用方面,經過長期使用的不斷累積,單一品種或數個品種的原材料來源已不能滿足其持續不斷的發展的需求。尤其是歷史發展到今天,以往大量采用的粘土磚瓦和木材等已經給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論文參考網。從另一方面來看,由于人們對于各種建筑物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建筑材料的性能也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此,以天然材料為主要材料的時代即將結束,取而代之的將是各種人工材料,這些人工材料將會向著再生化、利廢化、節能化和綠色化等方向發展。
1.2 從土木工程對材料技術性能要求的方面來看
技術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各種物理性能指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而表現為未來建筑材料的發展具有多功能和高性能的特點。具體來說就是材料向著輕質高強、多功能、良好的工藝性和優良耐久性的方向發展。
1.3 從土木工程材料應用的發展趨勢來看
為滿足現代土木工程結構性能和施工技術的要求,材料應用也向著工業化的方向發展。例如,水泥混凝土等結構性能向著預制化和商品化的方向發展,材料向著半成品或成品的方向延伸,材料的加工、貯存、使用、運輸及其他施工技術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勞動強度逐漸下降。這不僅改變著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的性能表現,也逐漸改變著人們對于土木工程使用的手段和觀念。
2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綠色建材
土木工程材料行業對資源的利用和對環境的影響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產值、能耗、環保等方面都是國民經濟中的大戶,為了保證源源不斷地為工程建設提供質量可靠的材料,避免新型材料的生產和發展對環境造成危害,因此“綠色建材”應運而生。目前正在開發的和已經開發的綠色建材和準綠色建材主要以下幾種:
第一、利用廢渣類物質為原料生產的建材,這類建材以廢渣為原料生產磚、砌塊、材板及膠凝材料,其優點是節能利廢,但仍需依靠科技進步,繼續研究和開發更為成熟的生產技術,使這類產品無論是成本上,還是性能方面真正能達到綠色建材標準。
第二、利用化學石膏生產的建材產品,用工業廢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利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可生產各種土木建筑材料產品。這些產品具有石膏的許多優良性能,開辟石膏建材的新來源,并且消除了化工廢石膏對環境的危害,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三、利用廢棄的有機物生產的建材產品,以廢塑料、廢橡膠及廢瀝青等可生產多種土木工程材料,如防水材料、保溫材料、道路工程材料及其他室外工程材料。這些材料消除了有機物對環境的污染,還節約了石油等資源,符合在資源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四、利用各種代木材料,用其他廢料制造的代木材料在生產使用中不會有害人的身體健康,利用高興技術使其成本和能耗降低,將是未來綠色建材的主要發展方向。
第五、利用來源廣泛的地方材料為原料,利用高科技生產的低成本健康建材,不同的地區都可能有來源豐富、不同種類的地方材料,根據這些地方的性質和特點,利用現代技術,可生產各種性能的健康材料。如某些人造石材、水性涂料、某些復合性材料也是綠色建材的發展方向。
3 土木工程材料的發展趨向
眾多現象表明進入21世紀以后,在我國甚至是全世界范圍內,土木工程材料的發展應具有以下的一些趨向:
研制高性能材料,例如研制輕質、高強、高耐久性、優異裝飾性和多功能的材料,以及充分利用和發揮各種材料的特性,采用復合技術,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復合材料。
充分利用地方材料,盡量減少天然資源,大量使用尾礦、廢渣、垃圾等廢棄物作為生產土木工程材料的資源,以及保護自然資源和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論文參考網。
節約能源,采用低能耗、無環境污染的生產技術,優先開發、生產低能耗的材料以及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的節能型材料。論文參考網。
材料生產中不得使用有損人體健康的添加劑和顏料,如甲醛、鉛、鎘、鉻及其化合物等,同時要開發對人體有益的材料,如抗菌、滅菌、除臭、除霉、防火、調溫、消磁、防輻射、抗靜電等。
產品可循環在再生和回收利用,無污染廢棄物,以防止二次污染。
總結:總而言之,土木工程材料往往標志一個時代的特點。土木工程材料的發展的過程是隨著社會生產力一起進行的,它和工程技術的進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工程中選材料時通過對環境的影響對后來人的影響來決定土木工程材料的好換,在未來,基于材料原有的性質的基礎上,“可持續發展”將是衡量建筑工程的一把尺子。
參考文獻:
[1]《土木工程材料》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王福川著
[2]《土木工程材料》重慶大學出版社 彭小芹主編
[3]《土木工程材料》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陳志源、李啟令主編
[4]《土木工程概論》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羅福午著
[5]《土木工程材料》天津大學出版社 閻西康、趙方冉、伉景富、韓龍軍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教師;來源與組成;教學能力要求;教學能力培養
Pick to: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s and composi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deficiency of teachers'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Analysis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eaching to th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train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Source and composition; Teaching ability;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4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1、前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設施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的總稱。它既指工程設施也指工程技術活動。土木工程屬于基礎學科。建國初期在許多學校就已開設了土木工程專業,1998年國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為一個大的專業,合稱為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教學體系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大塊,兩者既相互獨立又相互支撐。理論教學以“數學——力學——結構——施工”為課程主線。具體設置為:(1)數學課程系列: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計算方法。(2)力學課程系列: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彈性力學、有限元。(3)結構課程系列:工程制圖、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學、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基礎工程、高層建筑結構、單層工業廠房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特種結構、橋梁工程、道路工程。(4)施工課程系列:施工技術、建筑施工管理、工程概預算與招投標、建設監理。
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實踐教學活動的各個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實踐性教學以“技能訓練一結構設計一工程設計”為課程主線。具體設置為:(1)技能訓練系列:工程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認識實習、房屋建筑學設計(民用建筑、工業建筑) 、生產實習、畢業實習。(2)結構設計系列:整體式肋梁樓蓋結構設計、單層工業廠房結構設計、鋼屋架和鋼平臺設計、基礎工程設計。(3)工程設計系列: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概預算設計、畢業設計。
2、我國土木工程高校教師來源及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的現狀
高等教育擴招以來,有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走進專業教師隊伍,隨著國家提出建設一批國內外知名學府戰略規劃,教師隊伍正形成金字塔式從塔尖到塔底的流向,具有國外留學經歷的人員流向國內專業領先的高校,國內專業排名前列畢業的人員流向專業排名中等的高校,從專業排名中等的高校畢業的人員流向專業排名較后的高校。
國家對重點院校的和一般普通院校的投入比例懸殊巨大,高端教師人才向重點院校聚集度加強。重點院校依托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建立項目申報平臺,設立經濟實體為教師打造從事科學研究、工程實踐、技術創新的實踐平臺,同時借助優良管理模式為教師營造鼓勵創新機制的團隊合作的環境。相比較之下,普通院校的資源欠缺、人才缺乏、辦學經費少,依靠自身力量發展就顯得舉步維艱。
我國土木專業高校教師構成來源大多是從高校到高校,少數是從企業到高校。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隊伍由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經驗、重應試輕創新、重學歷輕資格(注冊資格)的碩士、博士組成。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管理機制落后,重職前教育輕職后教育,重臨時短期培訓輕系統長期培養。這種狀況下,教師的教學難以有較高的水平發揮。在教學過程中表現為教師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較弱、實踐教學建設能力不足、實踐教學結構不夠合理、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與在工作場所的實踐知識脫節、科研與教學脫節等等現象。
3、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
土木工程專業具有社會性、綜合性、實踐性、技術經濟和藝術統一性四個基本屬性,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從人文社科基礎課、自然科學基礎課、語言類基礎課、經濟與管理基礎課、計算機基礎課、體育藝術基礎課、專業學科基礎課到專業課及工程實踐訓練環節等方面涵蓋住四個屬性領域的范圍。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每一方面任務的順利實現都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能力要求。
開展專業的教學,教師應從把握其性質規律的角度出發,掌握必要的專業與非專業知識,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提高自身教授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師要提高自身教授能力,應在對土木工程專業本身認識的基礎上,對整個專業培養設置的課程體系做到深入了解,充分理解整個課程體系及單獨一門課程的培養目標。并結合本校的課程特色,切實地講好課程體系中的課程,結合學校實際與自身的發展,應側重地講解好有關聯的1~2門或多門課程。
而要講解好一門課程,首先應能讓教師教學工作積極性的意識得到加強,能熱愛教師職業,熱衷教學工作,一個教師是一個學校的形象,一門課程是一個學校的品牌。同時教師應做到為人師表,“德高為范,技高為師”。長期堅持良好的“教風”,嚴格執行課表,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嚴格考核。課程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課程體系是一個系統,最好能夠講授1~2遍最相關的課程,聽遍所有相關課程。教學好比從一桶水中倒出一杯水,這樣站在講臺上才能有底氣、自如。
教師課堂教學是土木專業綜合性的生動體現,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將個人智力所需知識技能內化為個體心理特征而形成一種職業素質。教師學習土木專業社會性、藝術性、技術性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效能感和元認知能力,并在教學準備、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三環節體現出勝任感與駕馭感。這種感覺由以下七個方面核心能力支持:1)把握課程標準和參考教材的能力,即把握教學進度計劃、教學大綱、重難點的時間分配;2)選擇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能力,即選擇國家規劃教材,專業委員會推薦教材或知名專家、著名出版社組織編寫的教材,選擇對教材起輔助作用的書籍,如提供“四新”介紹或拓展深入研究專業知識;3)教案設計能力,即教案設計滿足教學使用的要求,還要融入多媒體等手段,以高超的藝術形式表現,重點突出,形象生動;4)講授能力,包括語言講授和非語言講授,講課要有正確性、完整性、層次性、技術性、藝術性、節奏感,語言表達要清晰、生動、講邏輯。非語言講授如板書要講究工整、如用計算機要講究形象,突出重點,一目了然;5)實際操作能力,即要掌握課堂教學規律、熟練應用教學手段,管理和組織課堂教學,靈活應對各種教學情況;6)檢查教學效果能力,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統計、整理和分析教學效果,的反饋;7)開展第二課堂的能力,即開展選修課,開展科研工程實踐的能力。
另外,應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科研對于搞好教學是不可缺少的。將科研成果補充到教材,可激發、調動教學積極性,并有助于鞏固、加深、教學內容。沒有前沿水平的研究,不可能有前沿水平的教學。教科書上的理論上的東西往往與實踐有距離,只有通過科研實踐才能體會并把它講出來。還要注重知識發展的方法論,知識有的已經過時,有的即將過時,但是產生和發展知識的方法論是永存的,課程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新知識、創造新知識的能力。
此外,應注意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不同類型的課程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動態性、應用性等特點,因此,需將知識概念和能力整合在一起。在教學中注重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作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在教學中應樹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觀念,完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課內外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實現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自主研學的有機銜接,強化實踐訓練,改革考核方式,探索強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大學,培養學生始終是第一位的任務。應進一步強化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發揮優秀教師示范引領作用,搭建青年教師教學研討和經驗交流平臺,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水平,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育未來教學名師。
4、對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
為改善土木工程專業教師教學能力不足的現狀,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課程,教師培養,教育資源,教學管理進行大膽探索,按照高起點,少走彎路,解決實際的思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優化設置課程結構,加強工程實踐模塊的課程。課程設置的結構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貢獻不成比例,我國現行木工程課程設置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貢獻率為88.89%,其中在知識廣度方面,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課程設置占總課程的40%而貢獻率為8.56%,因此可針對性的適當減少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課程的比例,增加實踐課程,同時增加文社科與自然科學選修課,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高度融合,突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基礎、寬知識、強能力、快適應”的特色。
(2)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措施
1)教學能力培養:采取導、練、幫、帶的措施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導:每個青年教師配一位副高以上有經驗的教師作為導師,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練:跟班聽課,批改作業,課堂設計、說課、試講,練寫教案。幫:發現問題重點幫助,發現好苗子重點幫教。帶:老教師帶動青年教師,教案批閱、試課講評。
2)教學建設能力培養:在導師指導下,參加教學大綱、指導書、授課計劃等編寫,參加教材和講義、習題集的編寫,參加課件制作。
3)科研能力培養:采取團隊培養和送出去相結合的辦法,一方面在學科帶頭人指導下,中青年教師參加或獨立申報科研課題,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支持中青年教師申報和參與科研教研課題。另一方面,統籌安排中青年教師到重點院校訪學、進修、深造。
4)提高學歷:有計劃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充分創造條件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5)提高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有計劃安排青年教師參加校內企業相關崗位從事有關技術工作,并通過產學研合作項目有效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6)提高教育理論修養:主要進行上崗前教育理論、師德修養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組織青年教師參加教育廳舉辦的教育理論培訓班學習。
7)建立青年教師培訓制度,積極支持和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為青年教師創造國內進修機會,同時有計劃地選派一些素質好的優秀青年教師出國留學深造,注重青年教師的學歷提高工作。
(3)建立土木工程教師專業化制度,全面落實教師聘任制度和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資格是教師從業的基本保證,教師聘任是教師是否達到教學水平的衡量。教師專業化能保證教師隊伍的活力,保證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有利于凝聚優秀教師從事科研,促進科研教學雙向互動的良性循環。
(4)注重注冊工程師教育培訓。實行執業資格注冊考試和持證上崗是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為增強教師的專業教育水平,宜結合注冊師考試制度對教師進行培養,讓教師了解行業的法律規范,使教師能給學生進行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講授,滿足社會與企業、學生就業與發展的需要。
(5)拓展工程實踐途徑,為教師尋找多種渠道到參與實際科研設計。通過學校與設計院、施工單位合作,互派人員;聘請專家帶動項目申報、科學研究;派教師到高校跟進項目;成立產學研中心。按照力學結構和施工兩方向加強教師實踐。為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搭建實踐平臺;培養和發展教師教學興趣和愛好;建立基于科學、技術、工程實踐為核心的教學管理方案;增加教師教學實踐的機會,促進教師綜合知識的增長和教學能力提高。
(6)建立教師五年培養計劃和教師培養指導細則。一名教師從入職擔任專業課到熟練講授需要4—5年的時間,教師要過思想教育關,業務技術關,講授評比關,才能成為合格的教師。明確規定教師五年內參加的教學能力學習活動和完成的成果。
(7)落實青年教師導師制度,建立動態監督管理評價體系,借鑒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大學個人化的培養模式,導師依據五年培養計劃和培養細則,結合青年教師的個人情況,從教師的思想、業務知識技能、教學能力給出培養方案,著重言傳身教和體驗式培養,隨時監督完成情況。
參考文獻
[1]羅福午,土木工程專業概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2]盧正藝,洪松舟,我國教師能力研究三十年歷程之述評[J],教育發展研究,
[3]沈義良,論教師的職業能力及其培養[J],教育與職業
[4]李銳,蔣禮,向會文,試論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與教師素質[J],現代教育科學
[5]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6]于廣明,祝英杰,王燕,基于學科建設的土木工程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