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5:26: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數字化總體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中國石油石化; 油田信息化; 數據中心; 數字化油田; 現狀; 發展方向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32
[中圖分類號] F27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23- 0061- 04
0 引 言
對于中國石油而言,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是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必然選擇,是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促進業務流程標準化和跨部門的業務優化、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提高決策質量和效率、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必須以集團公司統一集成、先進實用的信息系統平臺作為支撐。
總公司對信息化建設非常重視,大力投入,不但成立了總公司信息化技術工作領導小組,且每年年初召開一次中石油全系統的信息化技術工作座談會。從集團公司內部環境來看,集團公司黨組始終把信息化工作作為重要的議事日程,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和信息管理部,理順了管理體制,編制了統一的信息技術總體規劃,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使集團公司的信息化建設步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不斷朝著數字化油田建設方向邁進。
數字化油田建設已成為熱點,中石油“十一五”信息技術規劃如圖1所示,今后若干年將投入100多億元加強數字化油氣田建設。數字油田已經成為石油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得到了全世界石油企業的廣泛關注。
1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3個階段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數據倉庫(DW,Data Warehouse)和商業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技術應運而生。商業智能(BI)和數據倉庫(DW)技術可以幫助企業和政府機構不同層次的領導和管理人員,對業務處理系統積累的大量數據和信息加以整合,為管理者和決策人員提供綜合的、全面的信息和靈活方便的分析手段,以實現對企業的整體和特定方面的監控,甚至進一步挖掘出蘊藏在數據和信息深處的規律和聯系,使之轉化為具有商業價值的知識,為業務發展服務。
企業與政府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大致都會經歷以下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部門級與基礎信息化階段。在這一階段,機構內往往是一些需求最迫切的部門首先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如財務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等。
第二階段,是企業級信息化階段。這一階段政府機構與企業往往已經擁有了幾個分別建設的業務處理系統。機構期望從總體角度建設高度集中的或互相連接的綜合業務管理系統,如MIS,MES,ERP,OA等。
第三階段,是企業或政府機構的戰略與決策信息化階段。其目標是建立完整的綜合電子商務或電子政務體系。此時企業或政府機構往往有比較完整的業務處理系統,但這些系統一般主要處理當前和近期的業務流程,使用者只是具體業務處理和執行人員。
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如何理順信息流程,并進一步有效地利用數據,從浩瀚的數據海洋中迅速找出對企業經營決策有價值的信息,已成為企業決策者越來越關心的問題。
2 中國石油“十一五”信息化建設成就
“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ERP系統建設高歌猛進。短短5年間,ERP系統從無到有,從試點運行到覆蓋所有業務領域,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三流合一,以及從分散向集中建設的歷史性跨越。這是信息化建設的里程碑,是集團公司的戰略性基礎工程。
2008年,集團公司提出“三年基本建成ERP系統”的目標后,各單位將ERP系統建設作為信息化工作的有力抓手,將ERP建設一步步推進。截至2010年12月底,集團公司所有業務領域全部搭建大集中的ERP系統平臺,煉油與化工、化工品銷售、油品銷售、天然氣與管道、工程技術、工程建設、裝備制造、科研及其他單位8個領域ERP系統全面建成應用(具體規劃項目投資進度內容可參見圖2),勘探與生產、海外勘探開發領域ERP基本建成,實施單位達到132個,上線單位121個,上線單位系統用戶占計劃用戶總數的95%。其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于2008年全面建成應用,為集團公司專業化管理和“三控制一規范”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叭昊窘ǔ蒃RP系統”的目標如期實現。
5年里,中國石油沒有走分散建設獨立系統的彎路,直接建設全局性信息系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如今,中國石油已搭建起大集中的ERP系統平臺,整體提升信息系統建設質量。
根據“十一五”信息技術總體規劃的工作安排,為全面完成信息技術總體規劃所提出的各項任務,集團公司信息管理部組織領導實施了信息工作“三大工程”,堅持信息化“十字”工作方針、“六統一”原則。就是抓好集團公司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專業應用系統和綜合管理應用系統“三大工程”建設,貫徹執行好信息化“十字”工作方針,即“統一、成熟、兼容、實用、高效”。建設和應用統一集成的信息系統,必須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投資、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
5年里,中石油集團公司緊緊圍繞“資源、市場、國際化”三大戰略目標,加快中石油“十一五”信息技術總體規劃實施步伐。集團公司以ERP為核心的整個信息化建設成果斐然,已有51個信息系統形成集團公司統一平臺。集中統一的信息系統正打造著生產經營強大的“神經系統”。在國資委進行的中央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中,中國石油連續兩年被評為A級,信息化水平處于央企前列。
3 數字化油田的定義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數字油田的概念也處于不斷的發展之中,因此,到目前為止,數字油田尚無一個確切的概念,就目前的應用而言,數字油田一般可以描述為:
數字油田是以油田為研究對象,以計算機和高速網絡為載體,以空間坐標信息為參考,將油田生產和管理的多種數據進行高度融合,在建立油田生產和管理流程各種優化模型的基礎上,利用仿真和虛擬等技術對數據進行多維可視化表達,實現橫向上涵蓋整個油田地域,縱向上油田從地面到地下的多層次信息定位,提高油田總體信息分析能力,以支持油田的勘探和開發等關鍵業務深入需要,從總體上輔助油田經營管理的決策分析,進一步挖掘各個環節潛在的價值,為油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信息支撐環境。
或者定義為:“數字化油田”就是通過各種數據的集成,把實體的油田放到計算機里和網絡上,整個油田可以通過計算機呈現出來。
數字油田的概念源于數字地球。1998年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提出了數字地球的概念。數字油田實際上并不是“舶來”品,這一概念誕生在中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1999年末,大慶油田率先在全球范圍內提出了數字油田的概念。全球第一個數字化大油田2008年12月已經在新疆克拉瑪依誕生。
具體來說,數字化油田包括兩層含義。
從廣義角度看,數字油田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即指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全面實現油田實體和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可視化。
從狹義角度看,數字油田是一個以數字地球為技術導向,以油田實體為對象,以地理空間坐標為依據,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數據和多種數據融合,可用多媒體和虛擬技術進行多維表達,具有空間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可視化特征的技術系統,即一個以數字地球技術為主干,實現油田實體全面信息化的技術系統。
數字化油田在以下6個方面發揮了作用:
(1) 掌握了油田所有實時生產信息,還能找到油田已經勘探開發的全部資源。
(2) 實現了部門業務網上辦公、打造成功“電子機關”。
(3) 實現了井場基地數據共享、自動采集,以便實時決策。
(4) 減少了科研人員收集整理資料的時間。
(5) 提供了全方位的生產經營信息。
(6) 實現了油田的可視化管理。
所謂的數字化油田就是建設一套超大型的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
4 中國石油石化數字化油田技術實際運用
石油石化行業是我國信息化建設較早的行業之一,現階段的重點就是加速推動“數字化油田”的建設,油田數字化不僅僅是技術、設備的數字化,更是管理的數字化?!皵底只吞铩背浞掷米詣涌刂萍夹g、計算機網絡技術、油藏管理技術、數據整合技術、數據共享與交換技術,結合油田地理環境和地質特點,集成、整合現有資源,創新技術和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工藝過程的監控水平、與生產管理過程智能化水平,建立全油田統一的生產管理、綜合研究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借以實現“同一平臺、信息共享、多級監視、分散控制”,讓行業數字化的作用充分發揮。
4.1 大慶油田
2003年初,大慶油田公司調整了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信息中心于2002 年制訂了《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2003-2005年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2003年初該規劃在公司決策層獲得通過,數字油田建設目標得到進一步明確。主要包括:
(1) 大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2) 大慶油田地面建設信息系統。
(3) 大慶油田勘探數據庫。
(4) 大慶油田開發數據。
(5) 油藏模擬。
4.2 勝利油田
2000年原勝利油田將油氣勘探開發主體部分重組改制成為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存續部分為勝利石油管理局。目前,勝利油田已建成包括勘探、開發等在內的管理信息系統,具體如下:
(1) 勝利油田勘探信息系統。
(2) 勝利油田油氣開發信息系統。
(3) 勝利油田油氣鉆井信息系統。
(4) 勝利油田地面建設信息系統。該系統由勝利油田與北京輝彪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建設。
(5) 其他。采油信息系統、物資供應信息系統、技術檢測及標準化信息系統和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4.3 中原油田
(1) 中原油田勘探開發圖形管理系統。
(2) 勘探開發可視化系統。
4.4 大港油田
目前,大港油田基本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并由大港油田集團公司負責整個大港油田企業網絡的管理和維護。
(1) 大港油田生產日報系統。
(2) 大港油田生產信息管理系統。
(3) 鉆井工程數據庫應用系統。
(4) 大港油田勘探開發數據庫。
(5) 大港油田QHSE體系管理網絡系統。
(6) 其他系統。① 物資管理系統。② 財務管理系統。③ 公文收發系統。
4.5 克拉瑪依油田
(1) 新疆準噶爾盆地克拉瑪依油田數字化油田概況。
(2) ERP難在統一部署。也在做ERP,但主要是做下游煉廠這一部分。
(3) 安全大于天。為此,油田建立了一套應急救援指揮系統,形成了一個綜合的安全管理系統。
此外,數字油田建設涉及經營管理、油田生產、科研等眾多領域,應用需求較為復雜。
到目前為止,油田的系統平臺上已經提供了70多套應用系統,服務于油田的生產、科研和管理各個領域。
4.6 華北油田
在大量現場生產數據數字化基礎上,運用分析診斷功能,進行智能調控,實現從單井到場站全過程關鍵生產參數的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和輔助決策。2008年采油工藝研究院研發的“華北油田數據采集與遠程測控數字化技術”順利通過鑒定。
4.7 長慶油田
開發建設了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主要以油、水兩大系統為主線,結合生產崗位日常管理內容劃分為12個系統,可以實時對油區道路進行管理,自動進行設備的自檢。
4.8 塔里木油田
在中石油信息管理部“六統一”原則下,原本已自行啟動、實施的“數字化油田”建設項目經理部,隨之取消,信息化建設融合到“中石油十一五信息規劃”中。
隨著我國“數字油田”建設的不斷深入,信息化技術已經在推動油田持續穩定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為提升油田企業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作出了積極貢獻。
5 結束語
目前油氣行業已經在宣傳數字技術,并改變企業的管理和組織方式。與其他行業相比,石油行業傳輸數據的距離要遠得多,雖然推行數字技術的表現比其他行業好許多,但在適應技術變化和商業需求方面還面臨很多挑戰。預計未來數字油田會朝著經營模式(商業智能)變革的方向發展。
另外,數字油田技術的前沿領域包括:四維和全波地震處理解釋、地震和油藏模擬之間的轉換、自動油氣發現、閉環控制、管理軟件開發。這些是未來數字油田技術突破的重點領域。
【關鍵詞】企業檔案;信息化;服務能力;提升
隨著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資源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戰略資源,人類對檔案信息的需求和依賴越來越大,檔案信息化建設成為檔案事業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是檔案館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國資委提出檔案信息化是中央企業加強檔案管理的一項革命性和基礎性工作,要將檔案信息化建設納入企業信息化建設整體方案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促進檔案工作逐步向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轉變。因此,傳統粗放式檔案管理系統建設模式已經不適應企業的發展以及國家對央企的要求,信息化建設是落實國資委和國家檔案局要求的積極步驟,而數字檔案館建設是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根本途徑。
做好數字檔案館建設對于整合企業信息資源,滿足企業檔案工作長足發展,提升檔案服務能力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打破各業務信息系統壁壘的需要
近年來,中央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管理水平顯著提高,信息系統的數據貫通、資源整合能力和效能發揮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各業務信息系統基本上是縱向部署,加上管理方式影響,客觀上造成了信息“壁壘”,形成信息“孤島”。對此,我們迫切需要快速提升信息資源的整合水平,而數字檔案恰恰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將檔案信息化建設納入企業信息化項目總體規劃中,對檔案業務進行統一規劃和部署,實現企業電子文件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打通企業各業務系統與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的通道,逐步實現信息資源的集中統一橫向融合管理和高效開發利用。
二、建設基于大數據的知識管理平臺的需要
企業推行的信息化項目的各業務系統陸續上線并運行后,需要歸檔的電子文件必將步入“海量”、高速增長的階段。如果沒有檔案系統管理,隨之而來的就是信息數據的無序、滯漲問題,不僅是信息化建設管理上的難題,而且對數據挖掘,實施大數據戰略也將大打折扣。
數字化檔案館項目建設的最終目標正是在當今的信息技術條件下,為解決新的海量信息處理需求,所提出的解決策略。通過建立一個依托“大數據”背景下的統一界面、統一標準的數字化檔案館,對各業務系統產生的大量電子文件進行有效梳理和歸攏管理,實時歸檔,主動科學收集、整理、分類、鑒定、編研和銷毀等,形成一套科學、合理、嚴密的電子文件管理標準,建立起電子文件從形成到辦理、歸檔、移交、保管、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在海量的電子文件中,由數字檔案系統判定其中哪些電子文件應該形成電子檔案、應該如何保存,而剩余的電子文件又該如何處置。逐步實現運營范圍與業務功能的全面覆蓋和深度融合,實現對各業務系統全過程、全要素、動態、實時的數據收集和歸檔,強化知識的梳理和挖掘,提升檔案信息資源的利用深度和廣度,創造檔案信息資源的潛在價值,真正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為企業的發展提供高效的決策支持。
三、提升企業文化建設的需要
檔案的信息化建設為檔案編研工作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數字檔案可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可以對檔案信息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提煉精華、數據分析,經過梳理和價值判斷、規范整理和邏輯排列,可變成有思想、有規律、有可讀性的檔案編研成果,也可以通過辦展陳、微電影、歷史紀錄片、數據網絡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再現企業發展歷史,展示獨有的文化魅力?!八罊n案”會變成“活教材”,在滿足企業多樣性文化需求的同時,向社會展示優秀的企業文化,為打造良好的央企形象作出貢獻。
四、有助于為企業提供信息支持決策,提升檔案服務能力
數字檔案館的建設將促使與之相關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高新技術在檔案領域中的廣泛運用,從而將促進檔案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的變革,徹底改變檔案館封閉、半封閉的狀況,實現檔案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極大地提升檔案工作在信息化社會中的服務能力。
決策的及時正確、管控措施是否得當,要靠信息的完整、準確和快速的綜合分析能力來保證,數字檔案館恰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這些要求,特別是數字檔案館與企業辦公系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對于支持決策有著天然的優勢。
五、有助于提升檔案資源保存和利用的科學化、合理化水平
以數字檔案館建設和電子文件管理建設項目為龍頭,大力推進數字檔案資源建設,提高檔案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和網絡化服務,使檔案信息在為用戶服務時不受空間、地域的限制,這是檔案信息實現信息社會化服務的基礎。同時加強電子文件管理,按照統一管理、便于利用和安全保密的原則,建立與數字檔案館相適應的電子文件存儲備份中心,實現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備份保存的雙保險,推進文檔一體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檔案資源保存和利用的科學化、合理化水平。
關鍵詞:數字化工 信息化
根據學校改革示范校任務目標的發展規劃,結合本學校實際的情況,就一體化工作站提出了建設數字化工廠。通過積極探索,不斷的創新與實踐,充分考慮到今后發展的需要,把企業設計制造過程的現代化無紙化引入學校,真實模擬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場景,使學校成為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優秀畢業生的理想實踐場所。我?,F在已經建立起PLM體驗中心、理實一體化教室、數字化實訓工作站、教學資源庫等數字化平臺。從而實現理論教學、實習訓練的全數字化。為職業教育的“雙師型”師資培養培訓及交流創造良好的數字平臺。
一、“數字化工廠”具體的內涵
信息化建設是現代設計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企業走向競爭市場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我們認為從五個方面著手實現“數字化工廠”的目標。對各項目標的具體實施,即為“數字化工廠”具體的內涵。
(1)搭建一體化工作站數字化
搭建安全快速的網絡平臺是一體化工作站信息化的前提。計算機已成為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工具。我校一體化工作站的系統平臺由計算機主機、網絡、數據庫等組成。通過軟件來相連各個系統的平臺,將實訓車間的數控設備與數據管理平臺相連,進而實現對數控設備網絡化管理。當然,操作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網絡操作能力,只有軟硬件和操作人員都具備了數字化的能力才能實現數字化工廠。
(2)打造無紙生產場景數字化
隨著管理集成系統的搭建,通過數據查詢系統,即可看到學生現階段一體化工作站的任務零件及相關信息如:毛坯尺寸、產品材料、加工圖樣、工藝流程、注意事項等,實現與現代化的生產制造流程接軌。對學生生產用到的數控程序,通過數據終端直接傳輸到機床上進行應用加工,實現無紙化的設計與生產,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規范了操作規程。
(3)一體化討論區數字化
在一體化討論區,通過大屏幕投影,可將學生在PLM體驗中心中的工作過程現場調出來,包括產品的三維或二維圖,工藝流程卡、加工模型及刀路軌跡、仿真結果、加工程序等。同時,也可看到車間機床操作面板及產品加工過程。通過模型結果及機床加工過程現場,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教學。
(4)一體化工作站管理數字化
通過搭建一體化工作站的管理系統,通過視頻可以看到師生教學在工作臺上的操作場景,包括工件裝夾情況、找正對刀、機床加工等情況。有信息化的支撐,一體化工作站的管理效率大幅度的提高。管理逐步向規范化轉變。
二、建設數字化工廠的體會
幾年來的信息化建設,使我們在探索建立數字化工廠的道路上感受頗多,在此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1)規劃管理要統一
信息化建設要統一規劃,在指導部門的安排下進行信息化的建設,信息互聯互通,共享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應用主導,面向市場”是信息化建設的內在動力和重要手段。
① 強調資源共享時,也耍推進方法和經驗的交流,取長補短。我廠的信息化工作交流活動,將各部門在信息化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效果和方法進行交流,特別是具有探索性的、難度大的工作,通過交流的方式互相學習進步。
② 建成管理網絡。分三個層次:一層是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全廠信息化建設整體規劃及協調工作;二層由專業科室組成,負責在信息化推進過程中結合專業具體開展工作;三層是車間部門層,是各項工作具體落實和實現的地方。
③ 全廠的信息化工作統一規劃。信息化主管部門制定目標,長期目標包括五年計劃,短期目標包括年度和季皮工作計劃等,規劃將包容全廠的信息化工作內容,各部門在此基礎上再制定分解目標,既緊扣總體規劃,又體現自身的個性內容。
(2)現代化技術要合理運用
在建設一體化數字化工廠的過程中,先進的技術是其重要支撐。但是,片面的依賴高、新、全為目標的話,是一個錯誤的誤區,關鍵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先進的技術。其功能以夠用為主。
(3)推行管理要逐步化
一體化數字工廠是一個長周期的過程,初期投入的時間很長。在建設完善過程中要有耐心和恒心。在建設過程中從人員配合及管理人員的超前意識等等都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要在每一個環節中都能讓大家看到希望,感覺到好處,管理人員覺得不難了,思路清晰了,再將目標提高一個臺階。最終提出了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實現一體化數字化工廠。
(4)操作系統要扁平化
在一體化數字工廠的建設的整個過程中,有些系統在過程中不再適合新條件下生產管理需求。例如,在初期一些小系統的開發,可能到目前為止這些小系統還在用,甚至用得很不錯,但為了完整的大系統,就需要拋棄這些小的孤立的系統,這其實是操作系統需要本身扁平。
(5)建設過程要應用化
一體化數字化工廠的建立的目標及作用,都是為了生產管理服務而充分的利用各種數字化資源,因此,最終的依據還是用戶的滿意程度。首先,用戶是否樂意用這個系統,是否有積極性,數據中心是根據用戶的需求來確定,這樣以建設過程促進應用的方法既降低了成本又發揮了數字化工廠的作用。
關鍵詞:會計管理;數字化;相關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1-0-01
一、概述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邁入了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甚至可以說,誰掌握了第一手信息,誰就掌握了第一手財富。從而就能最先贏得商機。會計領域也不例外,目前,會計領域正在進行著一場全新的變革;而引領這次變革的將是數字化與信息化。這一點在出版社會計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所謂數字化管理,就是利用現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包括電腦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還有一些通信工程上的技術,實現對單一個體的量化管理技術,而后可以實現一系列職能的管理技術和辦法。職能包括統籌、規劃、組織、協調、開拓、發展等等。目前在一些大型的企事業單位,早已把數字化管理的思想融入了自己的企業文化當中去。這樣一來,不僅能讓一些先進的數字化管理技術在出版會計方面得以廣泛應用;還能為進一步構建完整的出版會計管理體系做好準備。而后,企業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強大,效益也就越來越好。
二、必要性與相關的影響力
現在出版社會計管理要以數字化管理為核心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全面步入網絡時代已成必然趨勢。因為隨著出版會計管理水平的提高,業務量與業務需求也越來越大。面對大規模紛繁復雜的信息,人們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數字化管理水平。同時,現在圖書市場已經全面放開。出版物的質量必須全面提高,才能適應競爭日趨激烈的圖書市場。所以說,出版社必須準確利用信息技術,有效發掘讀者現有和潛在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場份額,增加企業競爭力。這樣一來,就更進一步地促使出版社會計的數字化的革新腳步加快。
三、存在問題
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出版社大都實現了計算機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從無到有,日益提高,ERP、CRM、SCM等現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出版業中得到應用和發展。但目前尚未構成一個完整的應用系統體系,主要表現在:不同層次、不同發展階段的數字化管理應用并存,每個出版社只是應用了數字化管理的一部分;系統功能較單一,大多只是簡單的報表查詢、匯總以及財務比率分析;系統提供的信息大多是貨幣性信息,而一些非貨幣性重要信息不能及時披露,比如資產質量、風險控制、客戶關系等;系統缺乏豐富的數據分析工具,不能有效地支持管理決策的制定。
由于數字信息系統建設缺乏總體規劃,財務信息反饋與業務信息反饋脫節,如發行與應收賬款之間、銷售與倉庫之間無法進行信息的相互查詢,導致數據來源多頭、數據格式不統一、重復等。此外,由于各部門的系統數據不能充分共享,大量的數字不知道如何處理,大量的數據又無人問津,造成信息資源浪費。
數字化管理要提高信息處理的實時程度,實現管理從靜態向動態轉變,需要每天和經銷商核對庫存,而且了解三級下線的庫存、經銷情況,做到即時核對庫存,對控制庫存、調貨、降低退貨,意義重大。目前有些出版社和經銷商核對庫存的程度不夠,也是要注意的問題之一。
四、解決方案
數字化管理以管理科學學派和決策學派的理論為基礎,決策理論認為,決策貫穿管理全過程,科學、完整的決策活動包括情報、設計、抉擇和審查活動。因此數字化管理體系建設,決不是購入一大堆軟件、硬件,簡單地用計算機及網絡去替代手工勞動,也不是將傳統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計算機網絡中,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技術方而和文化方而的支持。因此,出版社必須有長期的信息系統建設規劃,委任信息技術主管人員全盤負責出版社的信息系統建設,將不同業務系統的信息進行有效的集成。系統設計時,主次分明,抓住重點。就是以書為主線、以成本為核心、全程貫徹營銷理念。強化財務的核心作用,從選題開始就可以進行成本預測,到流程末端的成本核算,充分實現對每個品種的“事前預測和事后評價”體系。強化數據分析功能,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按任務、角色來定義功能模塊,用最合理的流程,在最合適的時間,用最低的成本出版最合適的書。
數字化管理要求會計人員財務人員必須對數字化管理系統有一定的駕馭能力和一定的控制能力,不僅要求相關財務人員具有扎實的會計業務知識,同時還要求掌握編輯、出版、計算機、發行等方而的相關知識,充分發揮會計在出版社數字化管理中的巨大作用。而我國目前的財務人員中熟悉信息技術的不多,需要加強人才培養,改變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復合型的人才,為出版社的數字化管理奠定基礎。
五、結語
從會計發展歷史的角度來說,每一次會計領域的重大變革都是與社會的科技革命緊密相聯的。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加快,我國對出版會計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進一步來說,對各個出版社的數字化財務管理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出版社會計管理已經逐步從過去的老舊管理模式轉變為全新的數字化管理模式。即:較高的管理質量,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并且把進步體現在企業效益和企業文化上??偟膩碚f,我國出版社會計管理的數字化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以彌補我國在相關領域起步較晚的缺憾。另外,還要加強相關財務人員的信息化意識與綜合素質,還要對需要改進的地方加以有效地改良,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失。使相關數字化管理技術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并探索研究出一條全新的出版社會計的數字化管理之路。
參考文獻:
[1]陳元麗,于蓮華.信息質量與會計信息化管理[J].中國農業會計,2012(07).
關鍵詞:九寨溝 數字化管理 分析
中圖分類號:TP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06-085-03
1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旅游業的發展健康,九寨溝風景區管理機構以新的思維和理念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依托自身豐富的旅游資源,向世人展示山水風光、宗教文化、集民族風情三位一體的九寨溝風景區新的旅游產品,努力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完成對九寨溝風景區自然、人文、民族風情景觀的整合,并通過媒體、旅行社將九寨溝的整體面貌和神奇美麗展示給中國和世界。讓雙方建立友好、互助的良好關系,為進一步鞏固九寨溝國際旅游景區的市場定位奠定基礎。
九寨溝管理局提出九寨溝數字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數字化建設首先為九寨溝風景區的保護與管理服務,其次是為游客服務,然后是為九寨溝營銷服務。以“大力運用信息技術,建設數字九寨”為理念,明確了九寨風景區數字化建設的總體戰略:以一流的標準,全面規劃,分步實施,建成數字化九寨。
九寨溝景區始終把安全生產置于首位,運營管理非常嚴格,杜絕一切安全隱患。因此,社會治安穩定,旅游氛圍康好。但是,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5·12地震對交通、景區、基礎設施、通訊等旅游相關因素的大面積破壞也對游客安全造成直接或間接影響,尤其在地震時部分游客滯留景區,更增加了游客的心理擔擾。所以無論從市場角度還是消費心理考慮,沒有安全就沒有旅游,游客已成為未來旅游的首要之事,也成為游客考量旅游目的地的首要指標。
2 九寨溝及數字化介紹
2.1 九寨溝簡介
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漳扎鎮,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長約6km,總面積6萬多公頃,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九寨溝自然景色秀美,既有湖泊、瀑布,又有森林、雪山。其中有長海、黑海、劍巖、樹正、諾日朗、扎如六大景區馳名中外。由三條溝組成,其主溝呈“Y”字形,總長50余千米。水是九寨溝的精靈,湖、泉、瀑、灘連綴一體,飛動與靜謐結合,剛烈與溫柔相濟。泉、瀑、五彩九寨河、灘將108個海子連綴一體,碧藍澄澈,千顏萬色,多姿多彩,異常潔凈,能見度高達20米。以翠海(高山湖泊)、疊瀑、彩林、雪山、藏情、藍冰“六絕”馳名中外。1991年被列合國《世界風景名錄》,1992年12月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旅游景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10年10月29日,通過院士專家們的評審驗收,九寨溝正式成為全國首個“智慧景區”。
2.2 數字化建設
2.2.1 數字化管理特點
所謂數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計算機、人工智能、網絡、通信等技術,對管理對象進行量化管理的行為,從而實現組織、計劃、服務、創新、協調等職能的管理活動和管理方法的總稱。數字化管理的含義有兩層:一是可數字化;二是可計算化。可數字化指通過網絡實現企業管理活動,即企業的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和財富可數字化;可計算化指企業采用量化管理技術來使得企業的管理問題得以解決,即管理的可計算性。
數字化管理的特點主要有:
(1)智能化。許多高科技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在數字化管理中集成并應用,使其具有模擬和分析人腦思維并信息處理的能力,也就是人工智能。
(2)定量化。通過應用定量化和模型化的技術來解決問題的數字化管理是定量化的表現。
(3)綜合性。在數字化管理中強調綜合應用多種學科的方法是其綜合性的表現。除了需要數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等知識外,還要根據具體研究對象的不同綜合運用物理學、化學、統計數、社會學等各種專業技術知識。
(4)集成性。集成是指集中統一在一起,其實質是指將各種優秀管理方法的精華部分集中起來組合在一起,通過重新組合、重新創造,使其融合在一起,以實現功能、技術在管理系統中的集成。
(5)系統性。根據系統觀點來研究數字化管理中各種功能的關系。
(6)動態開發性。動態性是指隨著內外部的情況變化,數字化管理要不斷修改和補充數字化的信息輸入,從而求出新的數字化的最優信息輸出。
2.2.2 數字化發展進程
隨著旅游業健康穩定的發展,九寨溝風景區管理機構將面臨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在現有模式下以難以支撐以后多元化、人性化的業務發展和管理。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目前主要面臨的業務挑戰:各個景點游客無法模糊統計;對景區內的各個景點游客無法合理的分配和調度;對景區內的公共設施無法科學的調度與管理;針對人性化服務無法科學的提高和管理。
當前建立統一的指揮管理平臺,構建面向服務的數字化服務架構,面向服務的IT架構,是大勢所趨,也是解決當前IT困境的務實之道。在九寨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進行集中式IT的建設。
統一的面向服務的IT架構,包括了涉足企業規劃和IT發展的各個方面:
(1)統一應用運行平臺:以SuperMap三維全息展示可視化應用軟件基礎平臺為中心,搭建多個專有應用子系統,使各個子系統為三維全息展示可視化平臺服務,同時中心平臺又為各個子系統提供信息傳遞作為保障,使各個子系統不在是獨立的“信息孤島”。
(2)統一數據庫和數據標準:統一的數據庫,決定了統一的存儲方式和數據格式,采用Oracle或者SQL和XML混合數據庫,使其系統數據格式轉換難度有所降低,同時降低了成本,易于管理和維護。
(3)統一應用整合平臺-企業服務總線:總線結構,簡化系統之間的結構,連接方式松散耦合,接口數減少,支持擴展性和靈活性。
(4)統一電子商務平臺:支持多種交易類型和業務模式的一個平臺,在電子商務平臺中領先于業界,是能夠外包給聯盟合作伙伴,為客戶和企業提供多種產品和整體管理的統一平臺。使得企業部署方式的管理難度和規模成本得以測底的改變。
(5)統一優化策略和業務創新:通過業務仿真和建模、組裝和編排、業務管理和監控、部署等業務流程生命周期管理,能夠把IT人員和業務人員整合起來,從而使其持續創新。
(6)統一業務流程整合平臺:通過全局業務流程管理,支持系統自動化和人工事務,及可視化流程定義和編排,降低了開發成本和難度,杜絕時間上的浪費,實現真正的隨需應變和快速實現IT價值。
(7)統一信息整合平臺:通過對整個企業內部信息的分類和整合,使得全局關鍵數據得以方便地掌握。告別手工數據,打造實時企業,提高企業決策反應速度和效率。
(8)統一安全策略和系統管理:通過這一策略無論軟件還是硬件資源的管理都可以得到解決;通過提供統一的管理界面,能夠指掌企業全局的IT資源;降低了出差對時間和金錢的浪費;同時提高了企業對整體IT資源的監控,提高了IT服務的響應速度。
2.2.3 數字化建設的意義
自2002年起在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范圍內啟動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監管信息系統”建設工作,著手推動風景名勝區工作的數字化建設。幾年來,在各景區、省級主管部門和部監管項目組的共同努力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監管信息系統和數字化景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風景名勝地區的數字化建設管理具有如下意義:
(1)搞好監管信息系統和數字化建設,是風景名勝區管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切入點和具體體現。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集中應對并解決當前風景名勝區管理面臨的保護與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將風景名勝區管理工作堅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扎扎實實地落在實處。
(2)推進風景名勝區監管系統和數字化建設,是創新風景名勝區管理模式的重要舉措。推動風景名勝區監管系統和數字化建設,不但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多年來解而不決的風景名勝區監督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提高管理效益;同時也將管理監督工作前置,變事后被動處理為事前主動預防,依托現代科技帶動了風景名勝區管理模式的創新。
(3)風景名勝區監管系統和數字化建設,是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到今天,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巨大變遷、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監管信息系統和數字化建設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搞好監管信息系統和數字化建設成為必然。哪個省或者哪個景區如果錯失良機,必然被歷史所淘汰?!皵底志耪笔且跃耪瘻险麄€景區光纖通訊網絡為基礎、地理信息系統GIS平臺及基礎數據庫為可視化平臺支撐,以高度的應用平臺集成為連接點,通過整合各個業務平臺資源,建立統一管理,統一指揮的景區管理平臺。將網絡技術與現有管理體系相結合,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數字化宣傳、保護、營銷、管理、服務、決策系統。
3 現狀分析
3.1 人員狀況分析
數字化建設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人。通過對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計算機應用水平的調查,可以看出管理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字化技術應用水平,但是總體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是實現數字化九寨溝數字化建設的重要因素,數字化九寨溝建設需要著重考慮培訓計劃。為了提高九寨溝管理局全員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需要制定詳盡的培訓方案,培養出一批有相當技術水平的信息系統管理和維護隊伍,推動數字化九寨溝的建設,同時也要求在設計開發應用系統時要充分考慮到系統的易用性和友好性,不能因為應用系統的復雜性而影響數字化九寨溝的建設步伐。
3.2 設備及網絡狀況分析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目前鋪設了覆蓋整個辦公區的網絡,指揮中心與中心機房都待建設。目前,九寨溝景區已建設了覆蓋辦公區域的局域網,景區內已鋪設了112芯光纖。已連通至各售票中心、監控點位、SOS呼救點等。據相關人員介紹,但是目前存在著光纖節點較多,光纖容易出現故障,特別是冬天氣溫低,容易將光纜凍斷,造成相關系統不能穩定運行。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升級擴建設。
3.3 信息系統建設狀況分析
(1)150M無線對講系統:目前已建設了一套150M的無線對講系統,能通過對講機調度車輛、工作人員等。因為受設備、人流及地理環境影響,給穩定運行帶來一定的影響。
(2)SOS呼救系統:目前九寨溝的SOS景點呼救系統主要由分布在樹正、日則、則查洼三條溝內的25個終端機和置于數字信息中心一樓的呼叫中心服務器組成,它們通過光纖相連,采用傳統電源供電,存在著網點少,終端固定等缺陷,并受到通訊光纖和供電電源等影響,給系統運行帶了了諸多不穩定因素。為了保證每一個游客每個時刻的安全,我們需要對SOS景區呼救系統進行全面改進。
(3)景區監控系統:目前已在景區的重要部位(如景點、車站)、售票廳等區域建了57個監控點,用來將各區域的實時圖像傳回指揮中心,以便相關人員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各景點的實際情況,以便于景區管理。但因此系統為2003年建設,部分設備已壞,還有因為九寨溝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造成系統不穩定,同時,監控點數量較少,也給景區的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全面改造和擴建設。
4 結論
綜上所述,經過多年的數字化建設,九寨溝建成了辦公網絡一系列應用軟件系統,培養了一批有一定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員工,為數字化九寨溝的深化建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網絡鏈路建設遲緩,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業務類型和和數字化服務需求。
(2)數字化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各個應用系統彼此獨立,無法進行數據的匯聚和資源的整合。系統彼此獨立,不能進行數據交流和數據共享,成為一個個獨立的“信息孤島”。
(3)系統建設缺乏整體性,缺少一個集景區管理、指揮、調度于一體的集成工作平臺,使各部門之間無法進行高效有序的工作協同。
(4)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原有的總體規劃方案已不適應“數字化九寨溝”建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李太軍,李穎玲,蒲成華.地震重災區九寨溝黃木山滑坡穩定性分析及其防治對策[J].四川地質學報,2010,30(4):493-495.
[2] 風鳴劍.中國世界遺產覓蹤之九寨溝風景名勝區[J].課堂內外(初中版A版),2006(9):42-43.
[3] 九寨溝,五光十色景奇絕[J].出版經濟,2006(3):61.
[4] 王欽芬,徐玉成.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企業管理數字化模式[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3):39-40.
[5] 史雪龍.企業管理數字化模式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25):1606-1607.
從20**年國家教育部倡導實施“校校通”工程至今,國內基礎教育信息化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硬件、網絡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很多地區和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重點已轉移到軟件應用系統的建設。作為校園信息化建設的一種形式,部分地區的學校提出了建設“數字化校園”的目標,探索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應用于中小學校的教學與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
“數字化校園”是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以信息網絡為依托,利用數字化手段管理校園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活動(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等各個方面和環節。在數字校園里,可以運用豐富的軟件信息系統,高效便捷地實現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活動的全部過程,從而達到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促進實現學校辦學宗旨的目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校園內部積累了豐富的應用系統。由于這些系統采用的開發技術平臺不同,開發人員變化等原因,導致校園內已建成的應用系統形成“信息孤島”,各個應用系統之間不能進行信息交換,數據和資源不能共享,用戶操作繁瑣,數據一致性差,業務流程難以實現自動化,信息化的實施反倒給教師增加了工作負擔,給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此外,由于校園網內大量計算機缺乏有效管理,校園網成為計算機病毒滋生和泛濫的溫床,經常發生病毒發作導致網絡癱瘓,系統崩潰等嚴重問題,給用戶使用,系統管理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礙。
“數字化校園”的軟件公共基礎平臺
針對各學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這些問題,結合微軟最近幾年調查,跟蹤,參與國內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經驗,我們發現,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各學校在校園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完成了網絡平臺和硬件平臺的建設之后,忽視“軟件公共基礎平臺”的建設造成的。
圖1“數字化校園”的三大基礎平臺
那么,什么是“軟件公共基礎平臺”呢?
當我們對一些比較完善的“數字化校園”中存在的軟件信息系統進行歸納和分析之后,根據這些信息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抽象出一個四橫三縱的“數字化校園”整體功能框架(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到,可以把一個“數字化校園”包含的功能模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服務于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業務應用系統”(圖中紅色虛線所圍的橫向模塊),這些系統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不斷豐富發展,而且可以具有學校各自特色;除此之外,其余的三橫兩縱的模塊與校園業務活動沒有直接關系,而是作為“數字化校園”的公共基礎模塊,從技術上起到支撐,安全,管理和整合等功能。這些模塊,可統稱為數字校園的“軟件公共基礎平臺”。
圖2“數字校園”整體功能框架
“軟件公共基礎平臺”的關鍵組成部分
由于業務應用系統與學校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緊密相關,用戶比較易于理解各個系統的功能和意義,在“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過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了多種業務應用系統。但是,由于對“軟件公共基礎平臺”的認識不足,建設不到位,導致“數字校園”出現上述多種問題,不能正常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例如,在過去和當前階段,很多學校的業務應用系統基本是根據業務工作需要,在不同時期分別建設的。由于建設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各業務應用系統之間數據交換和共享的重要性,同時各系統的開發技術和開發人員不同,導致這些業務系統從建成之日起,就成為校園內部的“信息孤島”。隨著時間的推移,校內應用系統越建越多,“信息孤島”的問題也積重難返,最終給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帶來難以解決的困難和麻煩。
因此,對于當前各中小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不管是已建成一定規模的學校,還是開始起步的學校,不僅要重視業務應用系統的建設,還要從全局的角度,充分重視“數字化校園”的“軟件公共基礎平臺”的建設。
下面對“軟件公共基礎平臺”中各模塊的功能和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說明。
基礎架構服務層
作為各業務應用系統的支撐,提供統一的用戶管理,數據管理和消息協作等三大類服務功能。
統一的用戶管理
為上層各應用系統提供統一的用戶身份認證服務,管理校園內各種人員在各個信息系統中的數字身份信息,使得各應用系統不再需要分別建設各自的用戶管理模塊,既提高了用戶在使用這些應用系統時的簡便性,也是實現用戶權限集中管理,應用集成,單點登錄的基礎。
統一的數據管理
實現校園內各種信息資源,數據的統一,集中管理和維護。
消息與協作服務
主要包括電子郵件和即時消息,除了給用戶提供郵件與即時消息服務之外,同時也和各應用系統進行集成,實現應用系統給用戶的任務通知和消息提醒等功能,實現用戶與系統之間的互動,幫助用戶更方便地使用各種應用系統。
應用集成與信息交換
為了解決和避免“數字校園”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島”問題,必須實現校內多個異構和異種應用系統之間的互聯和數據交換。
由于校內應用系統的數量比較大,不可能為每個系統分別開發連接其他所有系統的模塊,解決問題的現實方法是在校內建設一個應用集成與信息交換的平臺,各應用系統只需經過少量改造之后,即能遵循開放的標準,通過這個平臺,與其他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應用集成平臺是實現校內應用系統整合,系統間無縫信息交換的核心。該平臺通過運用消息隊列,XML和WebService等技術,在遵循國際通行的開放標準的前提下,在各應用系統之間扮演了一個消息交換中間件的角色,各應用系統通過應用集成平臺與其他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在建設應用集成平臺的過程中,應根據相關的國際標準和國內教育管理數據標準制定學校的應用系統和數據接口規范,新建系統只要遵循這些標準和規范的要求,就能很好地集成到現有“數字校園”的框架當中,從而形成一個統一整體。從而實現校園應用系統的“即插即用”的建設模式。
校園綜合信息門戶層
在“數字校園”中,通常都存在數量眾多的應用系統,用戶在使用這些系統時,往往需要訪問不同入口,接觸不同的多種界面。
建立一個集成的校園綜合信息門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分立系統的不同功能有機地組織起來,為用戶提供一個統一的信息服務功能入口。
通過應用單點登錄技術,用戶登錄綜合信息門戶之后,再訪問其他應用系統和數據時,不再需要重復輸入用戶名/密碼。這將極大地降低用戶使用多種應用系統的復雜性,增進用戶使用這些系統的興趣,提高應用系統的使用效益。
校園綜合信息門戶的建設將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環境。校園網用戶可以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訪問不同的信息和應用系統,并獲得與其個人身份和權限相對應的數據和信息
同時,統一的校園綜合信息門戶提供了一個可定制的個性化門戶平臺,可以方便、靈活地為學生、教職員工、各課題組、各部門建立各具特色的信息窗口,真正做到將適當的信息傳遞給適當的人,并且各取所需。
安全管理系統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校園信息化應用的發展,“數字校園”的應用系統不只是局限于校園內部,還需要通過互聯網與校外應用系統進行信息交換。
為了防止網絡上的各種黑客攻擊行為,病毒,蠕蟲,垃圾郵件,惡意軟件等危害校園網內部的應用系統和用戶計算機系統,必須建設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系統,保證“數字校園”正常,健康,穩定地運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效益。
運營維護系統
要建設一個安全,整潔,井然有序的校園環境,校園內部的基礎建筑設施一定需要物業管理服務。同樣,為了建設一個能夠正常運轉,穩定發揮效用的“數字校園”,其中數量眾多的信息化應用系統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運營維護服務。
運行維護管理體系是數字化校園建設和運行的保障體系,是實現數字化校園的關鍵。這個體系不僅包括一系列用于網絡,服務器和應用系統監控、預警和排錯系統,同時還包括一套完善的運行維護操作規范,一支技術能力強并且經驗豐富的管理和技術支持隊伍。
校園業務應用系統建設策略
要建設一個能體現學校特色,功能豐富,高效實用的“數字校園”,最終還要依靠各種業務應用系統來實現。
應用系統是給用戶直接提供功能服務的信息化系統,如圖1所示,在當前各學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當中,比較常見的應用系統包括教學資源庫,電子學籍管理,辦公自動化,數字圖書館,校園一卡通,校務(教務)管理等多種系統。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而言,一個“數字校園”是否成功,關鍵是要看這個“數字校園”是否能夠給用戶提供豐富且方便易用的應用系統功能。
從這個角度而言,應用系統的建設是整個“數字校園”建設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們通過對相當數量的高校“數字校園”調研發現,目前很多學?!皵底中@”應用系統的建設仍然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大多數學校都采取“打補丁式”的思路開展應用系統建設——當前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就上什么應用系統。而且各個系統都是獨立購買,獨立建設,獨立管理,導致校內形成了數量眾多的“信息孤島”。
針對在應用系統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建議:
1)建設應用系統時應充分利用“數字校園”整體功能框架中“軟件公共基礎平臺”層面提供的各種應用支撐能力,如用戶管理,數據管理,消息與協作,數據互通和信息門戶的能力;
2)盡量采用一些成熟的商用產品,降低開發成本,規避開發風險?,F成產品不能提供的功能采取定制開發加以完善。
這樣才能保證各應用系統的建設能夠與現有系統融合為一個統一整體,并且能夠縮短建設周期,提高建設效率,保證建成一個系統,即能成功應用一個系統。而不是把投資浪費到漫長,低效的開發工作中去。
在現階段,我們建議,數字化校園建設應該遵循“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關注重點、解決問題”的思路,從“總體規劃”做起,首先夯實校園信息環境的“軟件公共基礎平臺”,為未來的建設奠定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軟件平臺;對“總體規劃”所描繪的藍圖,采取“分步實施”的策略,按照“關注重點、解決問題”的原則,建設相應的信息系統。
經過上述介紹,我們了解到一個架構比較完整,科學的“數字化校園”,不僅包括網絡平臺,硬件平臺和一系列業務應用系統,還應建設一個穩定高效的“軟件公共基礎平臺”。
三眾與教育信息化建設
三眾致力于“提供最優秀的軟件,賦予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設備獲取信息的能力”,不斷推出創新技術和產品,為客戶提供多樣選擇,幫助客戶提升價值。
我公司認為,“信息技術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促進教育發展”。現在已經可以提供全面的高端企業級服務器軟件,為客戶構建“數字校園”的軟件公共基礎平臺提供全面的框架解決方案(詳見圖3)。
圖3基于微軟平臺的軟件基礎架構解決方案
下表簡要介紹所提供的應用程序,服務器軟件,以及開發工具,如何被應用到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中。
表1微軟產品與數字化校園應用對照表
在長期服務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三眾公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依托這些經驗,為客戶建設“數字校園”,提供建設方案規劃,系統開發指導,建設項目管理,運營維護,安全評估等方面的咨詢和服務。
關鍵詞 鐵路通信;信息化;數字通信網絡
中圖分類號U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9-0226-01
自從鐵路運營以來,鐵路通信就是不可缺少的技術基礎。2003年鐵道部提出了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的新思路,而鐵路信息化是鐵路現代化的主要標志。信息化的關鍵是信息共享、使用、綜合。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鐵路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績,建成了若干鐵路業務信息系統,但是,各業務信息系統大多相互獨立、自成體系,沒有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導致業務信息間信息交換困難、信息資源難以共享,綜合利用難以開展,整體效益難以發揮,嚴重制約了鐵路信息化的發展,其現狀已不能適應鐵路運輸快速發展的需要。為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鐵路信息系統,為鐵路跨越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與保證,2005年1月,鐵路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編制并正式了《鐵路信息化總體規劃》。規劃明確指出“運輸經營、客貨營銷、經營管理是鐵路信息化的三大應用領域”和“公共基礎平臺是保障鐵路信息化的基礎”。
根據鐵路跨越式發展要求和鐵路運輸指揮、鐵路信息化的需要,建設鐵路基礎通信網絡平臺的總體目標是;構建覆蓋全路的高速寬帶數字通信網,全面實現鐵路沿線通信光纜化、數字化、寬帶化,使車站、樞紐(站場)內、辦公樓具有高速、寬帶的綜合接入能力;建成鐵路光傳送網,為鐵路信息化應用系統提供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接入和傳送平臺;建設和完善鐵路數據通信網、自動電話交換網、GSM-E數字移動通信網、調度通信網、圖像通信系統、客戶服務通信接入系統,根據需要建設800MHz數據傳輸系統和寬帶無線通信接入系統,全面能滿足鐵路信息化對語音、數據、圖像通信的要求;建成鐵路通信資源檢測系統,有效控制和管理通信資源的使用。
1 鐵路基礎通信網絡平臺
鐵路基礎通信網絡平臺主要由光電纜線路、骨干傳送網、接入網、IP網和資源監測系統、GSM-R網絡和通信業務網構成。從對信息化應用系統提供服務的角度講,各個子系統分別定為如下。
1)光纜線路:為部分安全生產網提供從業務中心到車站、區間的物理媒介服務;為站場基層信息化提供物理媒介服務;為骨干傳送網、接入網提供物理媒介;
2)骨干傳送網:為信息化應用系統提供從鐵道部、鐵路局、車站三級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服務;
3)接入網:為信息化應用系統提供從車站到段所、站所、站場、區間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綜合業務接入和傳送服務;
4)IP網:為信息化應用系統提供從鐵道部、鐵路局、站段三級的網絡服務層;
5)GSM-R網絡:為鐵路運輸和管理提供專用移動通信基礎平臺和綜合移動通信業務;
6)資源監測系統:為鐵道部、路局通信網絡資源監測提供技術手段,主要包括對通信網絡服務質量、系統資源狀況、系統故障告警的檢測。
2 鐵路通信的發展趨勢
鐵路通信的發展趨勢大方向就是大容量、綜合業務的數字通信網絡,具體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建設寬帶可保護的大容量數字傳送網
具有寬帶自愈功能的鐵路數字傳送網是大容量數字通信網絡基礎,這里寬帶是指同一傳輸媒介上,可以利用不同的頻道進行多重傳輸,并且速率在1.54Mbit/s以上的網絡。自語就是指當網絡任何一處發生故障,都可以在極短時間內自動恢復運行。由于MSTP(多業務傳輸平臺)在提供業務種類、服務質量等方面有優勢,同時,既有鐵路以大量采用SDH技術,與MSTP技術可以無縫連接,因此未來鐵路主流傳送網將采用MSTP技術。重點發展接入網,實現信息源點的數字化接入,接入網包括光纖接入網和寬帶移動通信接入系統,在新建鐵路時配套建設數字化傳送和接入網絡。
2)發展綜合移動通信
建成GSM-R鐵路綜合移動通信網絡是未來鐵路移動通信的發展趨勢。
2005年4月,運輸局頒布的《鐵路GSM-R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網絡技術規劃》,確定GSM-R核心網絡建設規模,全國鐵路GSM-R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網絡有19個移動交換中心組成,為整個鐵路形成一張大網奠定了基礎。
5年內將在六大繁忙干線建成數字化的移動通信平臺、形成集調度指揮、公務移動、信息傳輸和列車控制為一體的綜合移動通信系統。
3)調度通信數字化、網絡化,實現有線調度與無線調度業務融合
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一信息環境為依托,用數字化設備將調度指揮和通信網絡系統連為一體,實現各類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信息實時地交換;進而實現全路區段調度系統數字化,并與干線調度、GSM-R聯網,實現有線調度與無線調度業務融合,使調度網絡成為各專用系統的綜合載體。
4)能開不斷開拓鐵路運輸新業務
根據鐵路運輸需求,未來需大力發展通信綜合業務。積極建設安全可靠、迅速快捷、機動靈活的應急通信網,在鐵道部、鐵路局建設應急指揮中心,在電務段配置現場應急通信接入設備;統籌規劃,建成泉路監控系統平臺的鐵道部、鐵路局圖像及防災預警監控中心,形成全路統一的圖像監控系統;圍繞鐵路營銷和客貨服務的需求,建成大型客運站數字化信息網絡平臺,為實現廣播、引導、查詢、檢票、行包等系統自動化奠定網絡基礎。
另外,有線通信基礎平臺作為鐵路信息化的基礎平臺之一,將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而趨向扁平化、集成化發展,即趨向話音、數據、圖像三網向統一的技術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蔣笑冰,盧燕飛,吳昊編著.現代鐵路通信新技術[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