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5:26: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名家經典詩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與未來對話
共筑夢想?家
第六屆珠江國際詩歌節獻禮深圳
卡爾維諾說,城市就像夢境,
是希望與畏懼建成的……
深圳,因為擁有夢想而輝煌
當夢想一步步接近現實
那些浮華的背后等待我們戡破
那些內心的聲音等待我們聆聽
在深圳,我們以自己的方式
一起聽詩的聲音
與未來對話”第六屆珠江國際詩歌節近日于深圳音樂廳水幕廣場舉辦知名詩人朗誦會、名家名作及深圳兒童美術作品大型裝置展。當晚,臺灣詩人鄭愁予、成都詩人孫文波、澳門詩人姚風、香港詩人秀實等詩壇名家將奉上原聲朗誦;新民謠代表歌手鐘立風也將登臺獻唱,用音樂抒寫詩意。
歷 十二載的詩歌風云
珠江國際詩歌節已成功舉辦五屆,由珠江地產主辦、華時代文化策劃,從第一屆“詩人的發聲”、第二屆“聲音的共和”、第三屆“重返經典”、第四屆“聲帶上的中國”、第五屆“時間的玫瑰”,到本屆“與對話未來”。這個誕生于云山珠水的文化盛典,歷經十二載前行,已經成為在全國各地盛大綻放的詩意盛會,更是南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
本屆詩歌節以“與未來對話”為主題,旨在借助詩歌的能量,倡導更為積極的生活態度,立足當下,享受生活,以坦然和從容的姿態面對未來、期待未來。
尋 詩意的墨跡
據本屆詩歌節策劃人之一、詩人歐亞介紹,區別于往屆,今年的重心將回歸“詩”本身,嘗試讓更多人關注詩歌文本,與詩歌重逢。
為此,組委會特別向鄭愁予、孫文波、姚風、秀實、蔣浩、楊小濱、黃禮孩、盧衛平八位外地詩人及李似弘、從容、舊海棠、呂品貴、萊耳、一回等三十多位深圳本地詩人征集詩歌手稿。這些記錄時代的詩歌文本,將被設計組裝成大型裝置,與觀眾面對面。
融 詩歌與音樂共舞
一、誦讀古代文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精髓
百家講壇的熱播,掀起了人們對古典傳統文化的追捧熱潮。有學者評論說,人們對于丹、易中天的追捧是中國人精神世界匱乏的表現。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甚至遠遠滯后于韓國、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究其原因,可追溯到對傳統文化形式的摒棄和叛逆,而則是將傳統文化的精髓也一起丟進了垃圾桶,徹底切斷了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熱愛。而一個民族沒有文化根基,就如同雨中的浮萍,所幸的是傳統文化的血脈還存在,先哲們給我們創造的精神財富還在。也許,當下是時候把目光轉向我們謂之為“經典”的作品了。幾千年的文化積淀,造就了“浩如煙?!钡慕浀渲?。我們固然不能一一深入探究,至少可以采擷其中的一點一滴,就足以滋潤我們饑渴的精神家園了。中國文學史,發展的脈絡還是極為清晰的,每一時代都涌現一批經典作家和經典作品。秦漢諸子百家散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在文學史上散發著它們獨特而永恒的光芒?;诖耍勺寣W生有選擇的誦讀、感悟先哲的思想。經典的誦讀,不僅僅是語言的積累,更是一種含英咀華的精神享受。孔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諄諄教誨;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的飄逸豪放;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凡脫俗;關漢卿《竇娥冤》寫盡人生的無奈與悲涼;曹雪芹《紅樓夢》呈現世間的繁華與衰敗。徜徉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中,風景無限。學生收獲到的是字字珠璣的華美篇章,收獲到的是堪與日月同輝的哲思睿理。針對不同的文體特征,教師可采取不同的導學策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蘇軾的詞為例,就可以論壇的形式開展活動,學生可先對蘇軾不同時期、不同題材的代表作加以搜集整理,輔以自己的品味賞析,集結成冊,并展示交流,教師可適時進行總結性評述。當然詩文誦讀會,以同一作家、同一題材為主題的專題講座、交流都會是促進學生閱讀經典的催化劑。
二、閱讀現、當代文學經典,品味真、善、美人性光輝
經典并不僅僅存在于遙遠的歷史,中國現當代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創作環境造就了許許多多文壇大師和優秀作家迥異的視角和個性化的語境。傳統的文學形式此時已走入死胡同,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白話詩文創作以其隨意、率性的特征給瀕臨僵化的文學創作注入了新鮮血液。這一時期涌現的許多作家都在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人譽為“民族魂”的魯迅先生,從投筆從戎的那一刻起,就將畢生的精力傾注在喚醒愚弱的國民上。他的文字,像一把銳利的劍,刺穿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病弱。老舍先生則以其細膩溫婉的筆觸,勾勒北平市井小人物的生活,使作品具有了人民性和人道主義情懷。也正因為如此,老舍先生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而他也是唯一一個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人。以朱自清、俞平伯、周作人、林語堂為代表的美文創作,或縝密漂亮,或沖淡自然,或閑適幽默呈現出別樣的風格韻致。詩歌在西方詩歌流派的影響下,同樣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F代詩派代表人物戴望舒一首《雨巷》融進無限憂傷的情思意緒。冰心則創立了形式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冰心體”,其詩歌中對自然、母愛飽含深情的吟詠,曾溫暖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靈。對這些文學大家、思想大家,我們的孩子還知之甚少,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定期開辦讀書交流會和教師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當然對經典篇目的誦讀始終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對作品熟悉到“出口成誦”的程度,才能逐步理解感悟到作品的精髓。
三、放眼世界,開拓視野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應忘記我們的祖先和前輩為我們創造的精神財富,但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是世界中的人,我們的眼光也應該面向世界,汲取全人類的思想精華,為我所用。莎士比亞、歌德、普希金、泰戈爾等一串串永遠鐫刻在人類文學史上的名字,承載了多少人類思想的光輝。他們的經典作品同樣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教師可為學生推薦經典篇目,學生要做好詳盡的讀書筆記,并就感觸頗深的語言做圈點批注。師生還可以共同搜集有關的鑒賞資料,并寫出自己的感悟體會,在讀書交流會上共同分享。
四、讓課內課外相輔相成,將經典閱讀進行到底
一、素養(積累)
1.閱讀
·白話文閱讀
在整個高中的語文學習中,我每天都會保持一定的閱讀量。在高三之前會看一些名家作品,一來可以滿足閱讀興趣,二來可以積累一些作文素材,同時在提高感知語言文字含義的能力和整體把握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所謂語感)上也有一定的幫助。至于書的類型,我建議盡量多讀議論性的,提升思想深度,但也不要局限,什么雜文散文小說都可以拿來看。高三時我會更偏向于讀一些名家讀書筆記和《讀者》一類的雜志。因為我的數理化不好,語文學習的時間會相對少一些,而這些文章能讓我快速地積累素材。
在閱讀的同時,我建議大家可以準備一個積累本,不求多但求精。在這上面,可以記錄一些有哲理的名家名言,名著中的經典人物經典情節,甚至一些優美的表達方式等等,常翻???。
·文言文閱讀
課本上的篇目盡量背過。實在太長的也應當能說出其中的實詞虛詞重點。要重視課堂,下課及時與同學復述鞏固。
課外閱讀也應加強,《史記》,《資治通鑒》,《晉書》等等都可以看。
多翻翻古漢語詞典。
2.寫作
閱讀名家大作時學習他們的表達技巧和語言風格。
平時多接觸優秀的時事評論,學習他們分析事件的角度和方法,對作文審題會有幫助。
針對當下的熱點問題,有時自己也可以寫寫評論,熟能生巧,練得多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會發生變化。
二、應試技巧
這里我們分題目來說。
·論述類文本閱讀:看標題,看文章,著重標記其中的邏輯關系。寫選擇題時先逐字比對,一般情況下就可以選出答案。有的選項原文沒有,就需要一定的的推理,這一部分個人覺得對語感的要求比較高,就要??闯>?。
·實用類、文學類文本閱讀:一切以文章為出發點,從原文中找答案,避免主觀臆斷。分清題目類型,利用答題模板答題,分條陳述。尋找答題有效區,關于人物形象的題目可以先找出具體描寫,再精準概括。要求分析的題目一定要簡要分析。
·文言文閱讀:斷句題目注意陳述對象,關注一些特殊句式。文言常識基本靠積累,沒有記住也不要蒙,有時可從文中推敲出來。文意理解注意??荚O題方式,注意人物關系,與原文對照。
·詩歌鑒賞:平時積累一些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語法現象等等,了解他們的區別。有興趣的同學看一看《唐詩宋詞鑒賞詞典》,有助于提高鑒賞能力。
詩歌鑒賞的選擇題,關鍵要進入情境,讀懂詩歌。簡答題首先分清題目的考察重點,是情節人物或者感情主旨等等,分析完我一般會逐句分析,以防遺漏。有時為了防止得分點不足會多說一點,比如“整首詩歌表達了作者對……(對象)的……(情感)”等等。
·默寫:就是背,背的時候回憶一下某些字的寫法。也可以橫向比較記憶,比如“唯”,“惟”,“辨”,“辯”等等。
·語言文字應用:成語平時就要積累,不僅是成語的意思,更有成語的用法。不同成語有考察的側重點,比如“上下其手”注意感彩,“登高自卑”注意望文生義,還有“良莠不齊”與“參差不齊”的區別等。這樣分類記憶可以減少記憶難度。文言知識對成語理解也有幫助。舉個例子,“星羅棋布”的“星”,“棋”就是名詞作狀語?!捌廾纷愈Q”的“妻”“子”是意動用法等等。
病句要注意錯誤類型,劃分句子成分是很有用的做法。
·作文
作文審題選好角度。切入點可以是材料中的一個人物,一件事,一句哲理性的話等等。
體裁推薦議論文,要出彩就要有精辟的論述,這與閱讀又有莫大的關系。
開頭結尾點題,文中強調主旨,能降低跑題風險。
在高三后期語文依舊低迷的同學可以針對一些特殊題型做專門訓練。寫過的題要有總結,想想自己為什么會錯,找找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差在哪里。平時可以三五同學做同一題型,做完后一起總結,效果更好。
一、讀詩,關鍵環節
朗讀在詩歌教學中十分重要,是一個關鍵性的環節。一首好詩是情思聲色諧美的整體,其節奏韻律能夠傳情感人,所以有人說:“詩是有聲的畫?!弊x詩歌要講究節奏,處理好詩句內部的停頓,要做到清晰流利。把握好詩句的情感節奏,情感表達才能恰如其分,自然流動。讀詩歌要體會詩歌內涵。古詩因句精詞粹、音韻和諧、意境優美而被大家所喜愛,它最適合朗讀、吟頌。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先播放配樂的朗讀錄音,使學生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以激發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從讀詩中,學生不僅體驗到詩的博大精深,同時也體味到了中國詩人的豪放,飄逸和豁達,像李白、蘇軾、辛棄疾、陸游等,他們就站得高,看得遠,不拘泥于塵間是非,卻也不把自己提出常人之外,他們也有常人的苦樂欲望,只是比常人看得開罷了,所以他們能夠大處著眼,不計較名利得失,故能隨遇而安,在別人所不屑為的地方而有所作為。詩人們這種偉大中的平凡,平凡中的偉大,才是真正使他們不朽的最主要的原因,正如他們的詩,文字淺顯易懂,悅耳動聽,而高深的人生哲理卻就蘊含在這人人能理解的淺易之中。
經典詩文誦讀的宗旨是讓孩子們閱讀名家名篇,誦讀千古詩文,這已經成為大家公認的豐富學生人文素養,拓寬語文學習天地、打下孩子終身發展基礎的最佳途徑。因為經典詩文中蘊含著豐富的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因素,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品德與審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經典詩文歷經歲月淘洗,千錘百煉,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積淀了中華先民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審美意識,流淌者歷代賢達志士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悲天憫人的精神。讓孩子們在記憶的黃金時期誦讀這些經典,毫無疑問,會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成,都有著任何其他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讓孩子們在兒童時期大量誦讀千古詩文也是錘煉兒童的記憶力、開發其智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學生通過對經典詩文反復的強化誦讀,可以養成良好的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可以為寫作積累用之不竭的語言素材,厚積而薄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兒時的積累就轉化成伴隨一個人終身的語文素養。
二、思詩,不可或缺
詩歌美,常常表現在詩歌的意境美。在教學時,教師不能只停留在簡單地理解詩句的意思上,還要有進一步的發掘,重點分析優美詩句中富有表現力的字。如王灣《次北固山下》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的“生”和“入”兩字。海日用“生”,江春用“入”,殘夜將盡,旭日從海中孕育而出,時令雖在舊年,春意已經闖入江南。這自然將景物擬人化了,因而富有生機。同時,這兩句詩都表示時令的更替,暗示著時光的流逝,蘊含自然之理。通過欣賞詩歌中的名句和優美的詩句,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品中鮮明的形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引發學生的情思,從而達到以情怡情,凈化心靈的目的。又如《山行》這首詩,先指導學生朗讀、吟誦“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兩句,然后讓學生去描繪秋天的高山,彎曲的石階小路,白色的浮云,山頂的竹籬茅舍的形象,再指導朗讀三、四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讓學生再在畫上畫出一片紅色的楓林,指導學生去創設詩的情景,描繪出一幅色彩鮮明,層次井然的古代山水畫,之后,在學生吟詩作畫的基礎上,再啟發學生以畫講詩:秋天是蕭殺的季節,面對葉枯花謝的殘景,歷代詩人多是吟誦著悲涼的詩句,但杜牧描繪的秋山霜林和“停車”觀賞的情景無不充滿著一股蓬勃向上的氣息,詩歌寫得既清新又富有生氣。通過以畫講詩,讓學生透過詩中展現的圖景,去捉摸詩人的感情脈搏,體會詩人的感情波濤。學生既動腦,又動手,經過吟詩作畫,以畫講詩層層深入的過程中,就領會了這首詩的深遠意境。
三、品詩,升華感悟
詩歌是所有文學形式中既重視抒情又擅長抒情的表達形式。情感不僅是構成詩美的主要內在因素,而且是詩的存在價值的主要依據之一。品味詩詞意境。在明白了字詞的意義之后,即可串字連釋,品味詩意。如《鹿柴》這首詩的三、四句中,以寥寥十字勾畫出黃昏時分落日穿林的幽深景致, 其中的美真是妙不可言。教師可運用巧妙的點撥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想象這一情景,并用說話的形式交流想象的內容。當學生的想象達到一定程度后,再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展現詩中描寫的場景。在畫面中突出光影的移動,光色的交織,使詩中表現的美妙意境更形象地呈現于學生眼前。學生受到美好情趣的感染,與作者在感情上產生共鳴,再在口頭或書面描繪詩中意境,其想象力就會在充分的調動和發揮中得到?v飛,形象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如家喻戶曉的《七步詩》一樣,作者曹植把心中的悲恨凝聚在了詩的后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準確的表達了他不忍看到同胞兄弟之間本該相親相依的場面卻變成互相殘殺的樣子。又如駱賓王寫的《詠鵝》,僅“浮”與“撥”這二字就寫出了鵝在滑水時的悠閑輕快,把鵝的動作與神態描寫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品詩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感受美,與作家、作品感情交流的過程。詩歌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鑒賞者只有投入相應的情感活動,才能體驗、領悟、品味到。離開了情感的反應與活躍,詩歌賞析活動就無法形成。所以我們要從情感人手,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體會詩歌的情感美。
四、延詩,開拓創新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 經典詩文;誦讀;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4-0148-01
1 中高年級開展誦讀經典活動的意義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悠久的文明發展史,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經典詩文是中華璀璨奪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顆明珠,其形式多種多樣,風格迥然各異,內容博大精深,意蘊簡煉綿長,蘊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蘊藏著豐富的“素質”內涵,是中華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的精髓,流淌著人類豐富的情感,凝結著一代代人最寶貴的生命體驗,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美德的殿堂,具有超越時空的生命力。 “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吟誦經典,可以啟迪心智,清靜靈魂,感悟人生。“讀千古美文,做現代少年”。小學生誦讀經典詩文,是汲取民族語言精華、接受中華優秀文化熏陶的途徑之一,誦讀經典詩文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漢語言水平、思維能力、識記能力和文化素養,以及對漢語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它能引導我們的學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也提出了“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通過第一學段(1~2年級)的學習,已經能夠“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并能夠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這對于進一步開展誦讀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 “階段目標”中更明確要求第二學段(3~4年級) “誦讀優秀詩文,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三學段(5~6年級) “誦讀優秀詩文,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能讀千賦,則能為之”。 “腹有詩書氣自豪?!睆拿總€孩子的成長來說,古詩詞的平仄韻律的特點是非常適宜于小學生誦讀的,通過誦讀數量的積累,對提高孩子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乃至對孩子的終身發展都是有益的。讀誦經典同時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于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2 中高年級開展誦讀經典活動的方法措施
2.1 創設環境,營造誦讀氛圍:人類的任何活動都離不開某種環境,周圍的一切都會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動。在校園里、教室里張貼詩人畫像,名詩名句,并定時更換;草坪、花圃的柵欄、路燈柱等都寫上詩意的語言;將《論語》、《弟子規》、《唐詩宋詞》等詩、文學作品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板報、櫥窗、走廊常年刊錄。校園里,經典名句隨處可見,處處彌漫著經典的氣息,洋溢著國學的墨香。讓學生隨處可欣賞到古詩文佳作佳句,在有意、無意之中將經典記住。讓校園一磚一瓦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學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滿著耐人尋味的詩情畫意,讓學生時時刻刻與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賢對話,讓傳統經典文化的誦讀成為一種隨時皆可行的事情。
2.2 定量定時,檢查落實誦讀
(1)老師為班級學生推薦每周吟誦的內容,每周一主題,如:李白的詩歌、杜甫的詩歌、春天的詩歌、宋詞周、三字經誦讀等。每學期,要求學生能背誦教師指定的必背古詩文,參與面100%,達標率95%。讓學生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厚積而薄發。
(2)充分利用早晨、上課前、下課后等時間,開展誦讀活動。
(3)每周檢測學生吟誦情況。分小組競賽和每周教師檢查相結合。
2.3 開展活動,激發誦讀興趣
2.3.1 競賽類
背誦小能手評選:利用班會午會,在學生中開展古詩背誦比賽。
古詩文知識競賽:內容涉及詩詞發展演變中的常識、詩人介紹、代表作品等。在知識競賽中,學生既走進古詩文,也走進了流芳百世的詩詞名家的精神世界。
古詩文朗誦比賽: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積極參加,或慷慨激昂、或思鄉懷舊、或欣喜歡悅、或抑郁憂愁……大家都沉浸在詩的海洋里,一首首佳作似一曲曲動人的歌謠,流入每個孩子的心田。
2.3.2 展示類:學校的櫥窗、每個教室的黑板報、墻報……都成為學生展示自己作品和才華的陣地,詩詞小報、詩配畫、詩化作文……形式多樣,應有盡有。
2.3.3 活動類:利用傳統節日開展活動,如中秋節來臨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收集了有關月亮的古詩文,專門開設了一節專題課進行賞月品詩,接受一次優美詩文的熏陶,并讓每位學生做一張賀卡給父母,讓他們懂得感恩,理解象征合家團聚和美時刻的中秋節的內涵,許多學生都說這樣的中秋節過得才有意義。
結合班隊課開展活動,如在母親節的那一周,讓學生收集有關歌頌母親的古詩文并制成賀卡,組織一次“送賀卡贈詩詞”的特別行動。一首首普通的詩文,因為傾注了孩子的真情就成為無價之寶。這一舉措,既表達了禮輕、意重、情深的文化內涵,更激起學生誦讀的興趣。
3 開展誦讀經典活動的成效
3.1 學生獲益多:經典詩文的背誦已然成為了我們學校的一種時尚。通過詩詞文化教育的積累與欣賞,讓學生接受中華傳統詩詞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增強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詩學習與積累的一些操作范式。學生在近一年的古詩文誦讀中,提高了審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加強了修養,豐富了思想。他在和古代詩文、文學家、圣人的直接對話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學基礎,學生無論將來成為怎樣的人才,他有豐厚古詩文功底,對他將會大有裨益。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也大大的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3.2 家長反映佳: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引起了家長的強烈關注。他們也加入到孩子的誦讀活動中,手捧經典,有滋有味地同孩子們一起閱讀,一起品味,讓書香飄滿家庭。有的家長還積極主動到學校獻計獻策,推動經典誦讀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學生的種種變化猶如一股颶風,給四平八穩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帶來了新鮮空氣。
3.3 學校換新貌:經典誦讀掀,文明儒雅換新貌。通過誦讀活動,學校師生形成了讀書學習的文明風尚,推動廣大師生形成了“想讀書、多讀書、樂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大力營造了知書達禮、好學求進的校園書香氛圍,為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健康成長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一、反復誦讀品味,感受詩歌的語言之美
詩歌之美表現在語言上朗朗上口,使人產生閱讀的愉悅感,特別是那些講究對仗、押韻的古體詩更是美不勝收,音樂之美、韻律之美流溢于詩歌的字里行間。感受詩歌的語言之美,反復誦讀品味是最為有效的方式。風格各異的詩歌對誦讀的要求也是各有差別的,有的詩歌誦讀起來要給人以慷慨激昂之感,如屈原的《離騷》;有的是柔情萬丈,如李煜的《虞美人》;有的則是低沉舒緩,悲抑哽咽,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在誦讀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對不同風格的詩歌,采用多種吟誦方式來提升誦讀的效果,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詩歌的語言之美,提升對詩歌的審美情趣。如食指的《相信未來》的第一、第二節比較適合集體誦讀,第三節則適合個別誦讀,最后又可以集體誦讀。這樣的誦讀方式可以確切地表現出詩人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胸臆與壯烈的情懷。而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則適合配樂朗誦,通過音樂的渲染表達出詩歌悲哀低沉或欣喜高昂的悲喜變化。
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學生將慢慢感受到詩歌語言的獨特魅力,那種美將如春雨潤物般,為學生的審美情趣注入鮮活的生機。
二、分析意象,領悟詩歌的深刻內涵
詩歌的創作離不開意象,意象是情思的載體,它在詩歌中發揮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作用。應該說意象凝聚著作者的情感,在我國優秀的詩歌作品中,形成了一些比較固定的、蘊含著共性的意象,它代表了詩歌的深刻內涵。在高中詩歌教學中,教師應特別關注這樣的意象,并借助對意象的分析讓學生欣賞詩歌的豐富內涵。
比如在學煜的《虞美人》時,我就以詞中兩次出現的“月”這個意象展開了分析,提問這首詞中為什么兩次出現“月”這個意象呢?月亮這一意象在通常的情況下隱喻懷念故鄉和親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而今李煜筆下的明月在寄托了他思國懷鄉的情感中,又多了無限的凄涼與濃濃的傷感?!傲魉痹谠姼柚谐34砹艘环N對歲月逝去,人生苦短的嘆息與哀愁,請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們在欣賞詩歌的過程中,只有正確地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詩歌的意象所表達的含義,才能使他們深刻地體味詩歌的內涵,提升審美能力。
三、采用多媒體手段,提高詩歌的審美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被廣泛地運用于教學中。實踐證明,在詩歌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增強學生的詩歌審美感,為學生審美情操的培養提供有效途徑。
首先,運用多媒體制作教學課件,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由專業的播音藝術家朗誦的配樂配畫的經典詩作,使學生通過形象、生動、直觀的展示,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同時獲得審美的愉悅。比如,我在教學《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首詩時,選取了名家朗誦的配樂配景視頻,畫面中呈現升國旗的莊嚴場景、奧運會的壯觀場面、老水車、稻穗……將詩歌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形象地展現出來,加深了學生對詩歌內涵的理解,感受到審美的愉悅。其次,運用多媒體擴大詩歌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在詩歌的殿堂中欣賞到更多的佳作,汲取更多詩歌的營養。如在教學的詩詞《沁園春?雪》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詩人其他的詩詞名作,如《七律?到韶山》《卜算子?詠梅》《七律?》等,讓學生對的詩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受詩詞中對自然和社會生活之美的藝術概括和精神升華。
四、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通過創作展現詩歌美
關鍵詞:詩歌特點 聯想想象 探究技巧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只注重高考而忽略詩歌的特殊性,學生無興趣,課堂無詩意。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詩歌是一種最精粹的文學樣式,是一門經典的語言藝術。因此要讓詩歌教學真正擁有詩意。
一.聯想想象感其意
詩的語言以其隱喻性、含蓄性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能引發我們無窮的遐想。由此所引發聯想、想象到不同的意境,感受詩人復雜的情懷。例如:每當我們讀到癡情人在秋水邊唱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边@一動人詩篇時,我們的心中往往會擁有一幅朦朧的意境,產生一種癡迷的心情。每當我們讀到詩人在漂泊流離中吟出的“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這一詩句時,我們的內心會感到一種難以言盡的生命滄桑。這就是詩性的光輝。走入詩的世界,我們的心靈就會沐浴在詩性的光輝下,接受著精神的洗禮。如果我們缺少想象聯想,只是翻譯詩句,那么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讀出癡迷的心境和生命的滄桑,“蒹葭蒼蒼”、“在水一方”、“繞船月明”,這些激起我們豐富想象的迷人詩語就會離我們而去,詩性的光輝蕩然無存。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在理解詩意上我側重讓學生圍繞作者對意象的描寫展開合理、大膽的聯想、想象,以此感受、理解詩人的情感和隱在的詩意,學生在聯想、想象的引領下進入了詩歌的意境,把作者寫作的對象進行審美心理加工,進而觸摸到詩歌的意旨。詩人隱喻的空間就成為學生學習的“聯想、想象和感知、體驗、理解”的空間,是充分個性化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解讀隱喻的“過程”中,調整自我的認知和情感結構,不斷地和詩人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共鳴。這一教學實踐給沉悶的課堂注入鮮活的血液,給學生以真正的詩意享受。
二.字斟句酌悟其神
寫作講究煉詞煉句,名家之作有時是“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詩歌作為一門經典的語言藝術,作者更是將其萬千心緒凝于詩詞等作品中。詩歌的主旨是通過意象,意境感悟出來的,但真正體現一首詩歌內在神韻的往往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因此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不但可直接披文入情,品味作者當時迸現的情感,更能在體會詩歌內在的神韻,煉詞煉字的妙境。
如:眾所周知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薄按猴L又綠江南岸”“僧敲月下門”“濺” “驚”“綠”“敲”都是煉字中的精品。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探尋詩歌中最傳神的詞語,最精妙的句子,讓學生通過對這些詞語內涵、用法的挖掘,領悟詩歌深層的神韻,效果甚佳。如李清照《聲聲慢》一詞,開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七疊連用,歷來被人們視為疊詞運用的典范,而如何使學生領會卻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題。我便鼓勵學生大膽改動一下試試,有學生將原句改為“尋覓,冷清,凄慘悲戚”,和原句對比反復誦讀,然后結合詞人身世研討,最后學生終于領悟到李清照不相信丈夫已死,在恍惚中仍覺夫君在家,于是不停尋找,一處找不著再尋一處;而后幾疊連加,極其生動細致地表現了女詞人內心悲戚之情。從而真正走入了李清照悲苦的內心。
三.探究技巧明其妙
在教學實踐中,每當學習詩詞遇到了突出的藝術手法,我就鼓勵學生回顧、聯想已學過的詩詞中相同手法的運用,將它們放到一起比較其中的妙處,并試著自己運用這種手法進行模仿式的、個性化的創作。這樣既熟練掌握了詩歌的各種技巧,避免了耗費大量時間背術語卻無法在實踐中運用的尷尬,又通過探究理解了古人詩詞表情達意的絕妙,感受到了我國古典詩詞的博大精深。如在教學《孔雀東南飛》時我介紹了“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一句的互文手法,然后開展同手法詩句賞析和創作比賽,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大量運用互文手法的詩句被學生拿出來賞析,交流,質疑,也涌現出精彩的仿寫句。學生深刻感受到了互文的妙處,也被古人的精妙構思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