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5:26: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應試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國家教委雖曾三令五申不準片面追求升學率,可具體到教育業務部門的教學評估,卻又往往失之偏頗。每年高考各中學甚至每個畢業班都有具體而明確的升學指標,所教學科也有明確的目標要求。譬如,所教學科成績與地區、縣、鄉同類學校相比,我們學校就與本縣的各鄉鎮初中、協和中學、寧達中學攀比。位居哪幾個名次可以獲獎,位居哪些名次將要受到處罰。且所教學科成績直接與年終評優、晉升職稱、入黨提干掛鉤。更有甚者,除了正常的期中、期末兩次考試外,一些地方和學校又相繼出臺了一些名目繁多的考試。諸如:第一輪摸底考,第二輪質量檢測考,第三輪競賽評比考,第四輪綜合測試考或改為段考——考,考,考,似乎考分是檢測教學質量的唯一依據,是衡量教師工作成績的唯一標準。不論語文教學進度如何,教學活動怎樣安排,一切都要為考試讓道。我們并不懷疑測試對教學質量具有評估作用,也不懷疑測評對教師教學工作的督促作用,但這種名目繁多的考試是否有利于正常的語文教學工作?是否有利于 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為了應付各級各類考試,不少語文科老師不得不改變教學觀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爸灰业膶W生考高分,就說明我教得好。”于是急功近利“唯分而教”的現狀出現了:高考、中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你不考的內容我一概不教。譬如:高考、中考考多音字、形近字、多義詞、近義詞的辨識,那么我在授課中就教這方面的知識;高考、中考考文段關鍵詞語、關鍵語段的分析,那么我就索性把每冊基本篇目課文中關鍵詞語、關鍵語段挑出來,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高考、中考考名言警句的識記,那么我就把名言警句收集在一起讓學生背誦。
中學語文教學怎樣才能實現“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大目標?怎樣才能培養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明確的問題。光靠課堂上讀那幾本語文教材,光靠課堂上做那些無窮無盡的語文練習題能行么?光靠培養班內為數極少的幾個尖子生,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嗎?在這種“應試教育”下,即便有些學生的語文高考能得高分,能升入高校就讀,但又有誰能保證他的語文素質就一定能好?誰能保證他不是高分低能呢?
“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語文科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工具?!薄督虒W大綱》明確地闡明了語文的性質,闡明了語文科與其他學科的區別。葉圣陶先生曾在《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中就明確指出:“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要做到個個學生善于使用這個工具(說多數學生善于使用這個工具還不夠),語文教學才算對極大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盡了份內的責任,才算對實現四個現代化盡了份內的責任?!比~老從語文工具性的角度出發,明確地闡述了語文教學的任務。如何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語文科承擔了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教師必須努力教會學生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學會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學會閱讀文章,準確地獲得信息;學會寫作;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且以此為工具進而學好、用好其他學科。也只有如此,“才算對實現四個現代化盡了份內責任”。
通過1993年以來的"3+2"的新高考語文試卷,可以較好窺視出淡化中學語文應試教育的新動向。
首先,不從課本中出題,其本身就是對“應試語文教學”的巨大沖擊。你死摳課本,死記教條,知識面狹 窄,缺乏實際運用的能力和思維應變能力,是絕對答不好考卷的。
其次,語文命題基本糾正了過去只重視知識、不重視運用的考查偏向,按《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語言素質和思維素質測試。以第一卷中的知識題為例,過去高考側重于對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的考查,而現在雖也考查這些內容,但卻是以這些知識點為對象,具體考查運用能力,考查學生的語言素質。閱讀類試題,包括科技類說明文和文言文閱讀,則側重于考查學生對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就閱讀試題本身來說,無論是考查局部的判斷或整體性的理解,考生要做好此類試題都需要經過一番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復雜的思維過程——這不是我們僅讓學生記幾種閱讀文章的模式,記幾條 “閱讀理解的對策”所能了結的事。作文考查更是各種能力兼備的一種綜合測試。特別是近些年來的分類給分,更能明確地體現這一點。文章用詞是否恰當,句子是否通順,修辭是否妥貼,標點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規范,這是考查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一些問題;審題是否準確,中心是否突出,思路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合理,聯想是否豐富,推理是否嚴密,這是考查思維能力方面的問題;能否使文章有典型的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使其內容充實豐富有新意,這是考察知識經驗方面的問題。高考所檢測的這些內容,都不是僅靠我們講十幾篇“基本篇目”,靠學生做幾本練習所能達到的。難怪,去年一位高考落榜的復讀生不無感慨地說:“1995年高考,語文考了300多分(標準分),結果名落孫山;1996年全力學語文,做了幾大本習題,結果高考語文還是不及格 。”
關鍵詞:應試教育;教學模式
從孔子論語中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到晚清龔自珍的《病梅館記》、《乙亥雜詩》。我們不難看到,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講求個性發展,合理引導疏通,培養健康人才,引領社會發展。而我國在改革開放到現在,在高考的選拔制度不變的情況下,應試教育一直是我國的主要教學模式。
一、應試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應試教育指脫離社會發展需要,違背人的發展規律,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現。它以升學率的高低來檢驗學校的教育質量、教師的工作成績以及學生學業水平。它以考試為目的,其教育模式與考試方法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充分發揮,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工作和社會的發展。應試教育下的基礎教育出現畸形發展現象,高等教育接納的生源綜合素質偏低,存在重智育、輕素質的傾向。其主要特征是忽視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質、精神素質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以片面追求升學率。應試教育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危害呢?
1.應試教育導致道德教育虛化。應試教育的體制認可的卻是"分數才是硬道理",于是,從家長到校長,從學生到老師,都瞪圓了雙眼盯著學生的考試分數,只有學習成績好才能一俊遮百丑,有哪個學校、哪個老師、哪個家長真正把培養孩子的品德放在第一位?于是,我們的道德教育越來越弱化、虛化,甚至基本上只是個幌子而已。
2.應試教育導致青少年一想視野狹窄。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從小學到大學斗爭為考試分數斤斤計較,在這種小家子氣的教育環境中不可能培養出胸懷廣闊、志向高遠的人物?,F在的多數學生都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終生追求的東西,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怎樣的人才會更幸福、更快樂,生命才會更精彩,更有價值。當一個人看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就很容易迷失人生方向。
3.應試教育妨礙孩子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的發展。教育最應該培養的是學生的懷疑、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思考、比較、辨別的能力。但是應試教育要做的恰恰相反,它就是要掐滅學生的懷疑精神、探究勇氣,就是要學生相信"標準答案"的絕對正確。
4.應試教育磨滅了孩子的多種天賦。我國的教育,雖然一直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小學也開設了體音美課程、德育課程、勞動技術課程,但在"差一分就上不了大學"的高考現實面前,老師和家長只能逼迫孩子在高考考試科目上下功夫了。在這種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只關心升學率,家長只看重考試成績,學校和家長都無暇顧及孩子多元潛能的開發,孩子的才華和天賦,會早早被應試教育制度扼殺!
5.應試教育機械的教學機制,以單調乏味的講課方式、被動被迫的學習形式、無休無止的補課,不斷地消磨著中國中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讓孩子郁悶和痛苦的是,他們幾乎無法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學習,自己喜歡的書沒有時間讀,自己喜歡的事沒有時間做,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卻被強迫著學。一切都要看升學考試考與不考,只要是升學考試不考的內容,再有興趣也不能學、不敢學、沒有時間學。
二、對衡水教學模式的思考
衡水中學的學生每天想到的是自己的國家、民族,每個人每天心中都有一個不做凡人、俗人和庸人,要"做大事,成大器"的高層次追求,無形之中學生們也就淡化了身邊的瑣事和煩惱,凈化了心靈,同時也使得他們把主要的精力聚焦于學習。學生這種為了成就大業,為民族振興而發奮學習所產生的學習動力是一種穩定而強大的動力源,他不會因為階段目標的實現或個人恩怨而減弱、消失。
衡水中學流傳著這樣一句口頭禪:"兩眼一睜開始競爭",學生早晨起床15分鐘穿衣、收拾床鋪、洗漱、整理衛生,然后到操場列隊出操。爭起床速度(但不許提前,否則按違紀論)、爭宿舍衛生的質量、爭到操場列隊的早晚、爭早操隊列是否整齊、爭步伐是否整齊矯健、爭口號是否響亮、爭精神面貌是否朝氣蓬勃。這里面既有速度的競爭又有質量的競爭。學生就在這種競爭之中開始了一天的學習與生活。學校所提倡的,事事處處時時充滿競爭。學生們跑著進教室,爭的是提前進入自習狀態,自習時爭的是學習效率。學生與學生之間,宿舍與宿舍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班與班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為讓學生認清面臨的競爭,學校還專門為學生開設了"面對入世,我們該怎么辦"、"十大學星"評選、宿舍文化大賽、單項體育競賽、班級辯論對抗賽等系列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每一個知道衡水中學的人,都會被彌漫在整個校園中的一種看不見卻分明可以觸摸的東西所感染。它無法量化,但可以感知;它無形無聲,卻有著撼動人心的力量。它,就是衡水中學特有的一種"精神"、一種"生態"。
正是這"精神"、這"生態",使衡水中學的德育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浸潤,一種觸動靈魂的體悟;也正是這"精神"、這"生態",使衡水中學的學生在精神發育最關鍵的時期,獲得了最豐富的營養,找到了自我發展的動力之源。
"學校應成為一片道德凈土,一個'精神特區'。在這個圣潔的環境中,教師以精神境界的提升擺脫功利的羈絆,用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的言行,潛移默化的感染,影響學生的精神生活,喚醒學生的生命感和價值感,進而讓其體驗學習之樂趣、成長之幸福、生命之意義。""教師像一團燃燒的火,學生像一團火在燃燒。激情是燃燒的夢想,是心靈的脈動,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一種不可遏制的力量。創造一種激情四射的氛圍,激活師生的潛能,激發師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師生的生命價值,是我們矢志不渝的執著追求。"這些話寫在展板上,也寫在衡水中學人的心中。
激情需要喚醒,需要激發,需要培育,需要組織設計的強化,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在這方面,衡水中學的管理者從不吝惜精力與時間。每年,學校著力打造的系列精品活動多達60余項。在他們看來,通過震撼人心的活動實現真正的價值引導,使學生遠離自私、功利、麻木、困頓、世故等等本不該屬于孩子們的東西,是德育之本,是教育之要義,也是教育者最根本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王策三.保證基礎教育健康發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1,(5).
客觀地說,衡水中學雖然被視為應試教育的典型代表,但衡水中學驕人的考試成績和超高的升學率卻得了到社會的熱捧。這種矛盾的背后是否是現行教育評價制度,人才選拔模式在作怪呢?事實上像這種名校的擴張現象并不少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涇渭分明。衡水中學在大搞應試教育的背后也滲透著很多素質教育的元素。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衡水中學的擴張不應該停留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上,而應該換個角度關注其背后的東西。
首先,應該關注教育的價值導向。衡水中學進駐浙江被貼上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的標簽,但絲毫不會影響我們對教育價值導向的思考。國家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為了提升國民素質,培養未來社會的合格人才嗎?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應該是分數之爭,名校之爭。健康的體魄,完美的人格,頑強的意志,自由的精神,適應社會的能力才應該是人才培養的方向。
但現實是,媒體對名校的吹捧,當地政府政績的需要,各大學排行榜等等始終左右著民眾的視線,用人單位對名牌大學畢業生的青睞也影響更多家庭、更多學生對名校的渴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名校巧妙地利用了學校、當地政府以及家長的這種急切心理迅速擴張,這并無可厚非,任何人都有權利選擇教育方式和途徑,但問題是,如果名校擴張是為了經濟利益,教育成為追逐名利、撈錢發財的工具,那么就與教育價值導向背道而馳。這是教育主管部門以及更多人應該思考的問題。為何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有市場,衡水中學能夠迅速擴張?
其次,應該關注教育亂象的治理。衡水中學備受人們詬病的是對優質生源的“掠奪”和無節制的加班加點。為了爭奪優質生源,學校出臺了一系列獎勵制度:如學生參加國家、省級競賽獲一等獎獎勵5千至3萬,考入清華、北大獎勵50萬,考入其他名牌高校獎勵3萬到10萬。將學生學習成績與金錢畫上等號,說白了就是經濟利益驅動,那么這種經濟刺激是不是一種教育亂象?有沒有相關規定?符不符合相關規定?
據媒體披露的衡水中學學生作息時間表顯示,在校生每天清晨5:30起床,至晚上10:10熄燈睡覺,每天上下午各5節課,時間安排精確至分鐘。此外,學生在校的時間,被各種測試和練習占據。這種作息制度符合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嗎?欄裰醒生作息時間的規定為什么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同時,從當地中學的反應來看,衡水中學涉嫌違規招生,爭搶優質生源,那么,像這種違規招生、金錢刺激、犧牲學生休息時間等諸多教育亂象為什么長期得不到根治?又該如何治理?這些是教育主管部門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最后,應該關注教育公平。在批評的輿論中,衡水中學被描繪成了一個高考工廠,極端應試教育的典范。在批評者看來,一所學校能“產出”這么多的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生,一定使用了非人的、極端惡劣的應試手段。比如,把時間細化到分鐘的軍事化管理,等等。似乎衡水中學就是“人間地獄”,既然如此,為什么又有很多家長愿意挖空心思把學生送到這所學校去呢?
【關鍵詞】:應試教育 數學教學 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已成了當今中學數學教育的枷鎖,顯然,“應試教育”很不適應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它將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數學素質教育。當前,廣大數學教師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是中學數學教育如何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應該看到不僅“應試教育”頗有市場,而且“應試教育”現在嚴重困擾著現代數學教育——數學素質教育。為此,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要理直氣壯地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更新教育觀念,強化數學素質教育。
一、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樹立數學素質教育觀念
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更新數學教育觀念,“應試教育”的弊端已被廣大教育者所認識。但“應試教育”的思想觀念在一定的范圍內依然存在,中學數學教育在舊的數學思想觀念和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影響下,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是“高分低能”型人才,如我們培養出的數學尖子只會解題,而不善于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動手能力差,創作水平低,應用數學能力弱?!敖陙?,我國的數學教育從根本上講屬應試教學過程中,其重要表現在:重知識;重技能訓練;重解題訓練。”無論是教育外部還是教育內部,不少人認為成績好,分數高就是人才,能升學就是人才,能考上名牌學校就是奇才。升學率高,教學質量就高,在這種“唯升學論”的教育思想支配下,導致教師在教學中,考什么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只注重知識結論,不講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概念、公式、定理、法則讓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如此這般,如此這般,豈能談的上數學素質教育呢?由此可見,改革中數學教育,必須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才能全方位地推進數學素質教育,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從“應試教育”的觀念下解脫出來,真正樹立現代化數學素質教育觀念。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處處體現素質教育精神,重視數學思想滲透,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作為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切切實實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上下功夫。
二、構建現代化的數學教學模式,全方位推進數學素質教育
改革傳統的數學模式,大膽進行教學方法的革新,努力促進數學教學全優化,應該說是更新數學教育觀念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全方位推進數學教育的基礎,怎樣構建現代化的數學教學模式,全方位推進數學素質教育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轉軌。
1、在課堂教學結構上,從教師為中心
向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相統一的方向轉變,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告誡我們:“希望我們要警惕,在課堂上不要總是教師在講,這種做法不好,我得出一條結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語文教師和數學教師,在一節課所要講的時間不應超過5—7分鐘,讓學生去通過努力理解東西,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 這就是說,數學課堂必須廢除“注入式”“滿堂灌”的陳舊教法,應堅決克服那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一切由教師包辦代替的教法,不能把學生當作機器人,教師不是教科書的搬運工,數學課堂教學要推行教學過程優質化,教學方法高效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堂教學要始終貫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發展智能為目的”的教改思想,必須改變過去那種老師當演員,學生作觀眾的顛倒局面,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按照預先設計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活動,去探究、發現知識,引導生完成學習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2、從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轉化為發展思維、提高能三、指導學生自學教學的目的是由教到不需要教,這就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有了自學能力,就掌握了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就能獨立的獲得和更新知識,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指導學生掌握自學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很多,如課前預習、專心上課、獨立作業、檢查驗算、及時復習、課外閱讀等。預習可以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提高聽課質量。復習是學生及時消化、鞏固知識并使知識系統化的一種學習方法,包括課后復習、階段復習、期終復習。
數學教學中有許多新知識,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看書自學便可學會,教師應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指導學生看書一般可出示思考題,如:這部分內容包括哪些新概念?與哪些舊知識有聯系?與哪些知識相似易混?應該注意什么問題?有哪些問題要提出研究?以指導學生看書思考的方向,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三、注意培養審美的觀念與能力
關鍵詞:中學生;三質失衡;分析;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224-03
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品質、身體健康素質是廣大中學生最基本素質的體現。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我國的在校中學生一直長期存在著重視智育、輕視道德教育、忽視體育健康的弊端。早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主席就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這一論斷指出了德、智、體并重的極端重要性,成為建國后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一系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亙古為有的成就,同時,為應對著應試教育的弊端,業內專家學者提出并推行素質教育。但不可回避的是,在一考定終身的教育機制下,壓抑學生創造性與個性發展的應試教育一直“固若金湯”,素質教育進展緩慢,特別是廣大中學生,素質教育僅僅停留在淺嘗輒止的表面現象,由此帶來了“三質”失衡現象。怎樣搞好素質教育融入應試教育,如何提高思想品德素質,讓中學生培養保持強健的體魄,已成為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迫在眉睫的重任。
一、當前中學生“三質”失衡現象管窺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競爭激烈化的時代背景下,廣大中學生的思想道德、身體健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受到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分析把握好中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特點,對完善改進中學生的德智體教育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1、高考分數成為唯一目標
應試教育具有公平公正的競爭特點,但在當前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下,這種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以分數論成敗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非議。高校自主招生要靠分數當家,學校評選三好學生要以分數為主,教師評先樹優要參考升學業績,甚至學校名次排定還離不開分數。這種以片面追求升學率、一切靠分數掛帥的極端做法,使得學生不得不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升學考試中,長此以往造成了從學生家長、到在杜學校直至學生本人將分數視為壓倒一切的追求目標,由此導致了基礎教育出現畸形、在校中學生綜合素質偏低的弊端。
2、德育虛化影響價值取向
時下的中學生,處在國門洞開、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時代,面對形形的文化沖擊,有的學生出現盲從臨摹西方文化,過分張揚個體、忽視尊重國家、集體、社會的公共利益,絕大多數學生在考大學、考名校和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富的誘導下,把日后的就業待遇、工作條件視為最大追求目標。做人先立德,學生貴有行為標準,德育使教育的核心,其核心是建立價值體系。古今中外,成大器者,均要靠立德在先。一個人的思想品德,決定著他的境界,多年來沿襲的應試教育體制,不僅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天性,而且影響了學生的道德價值取向,不同程度地造成道德教育的虛化。主要表現在:一個學生品德可以不高尚,學習成績卻不能低下;只要成績高,百丑可以了,千好萬好,考不好就完了。這些現象無疑表明,德育在學生的升學中作用微微。
3、忽視體育學生體質下降
不可否認,中學生當前的飲食生活水平和營養狀況在不斷提高,而與體質體能缺不成正比。雖然每周有設置的體育課,但那集體操、單杠、雙杠、籃球等科目過于機械單一。以筆者所經歷的初中、高中班級為例,初中、高中同學的近視率分別是70%和90%。為了升學率競爭排名,學生整日泡在作業題海中,即便是星期天或假日,從學校到班級到學生,也爭相效尤地投入到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學習。學生長日貓在教室,體育鍛煉時間卻越來越少,不能保證正常的休息,沉重的學習壓力,過早地剝奪了學生應有的快樂少年。緊張、疲憊、厭煩、焦躁、憂心等等周而復始,不同程度地造成學生的心理畸形,更甚者誘發心理、精神等疾病。特別是高中階段,學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壓力,不難發現,在學生體質下降的背后,有一根無形的操縱桿在指揮舞動,這就是應試教育制度。
二、中學生“三質”失衡原因剖析
1、高分數催生畸形學習
造成“三質”失衡的主因是應試教育機制。學校、家長、學生一味地追求高分數,導致了學生學習中的厚此薄彼,如此急功近利的行為,在高中階段表現尤為嚴重?!胺址址?,學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升學率才是硬道理,思想品德是軟功,學生體質不是考硬指標。在這種指導思想得驅使下,學生整天、整學期、整年被泡進題海,拘泥于固定僵化的考題模式,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得不到開啟,更談不上培育發揮創新意識。如果說當今學生的為報國而讀書的政治責任感不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敢于擔當的意識淡化,其根本原因在此。
2、德育方式簡單機械
探尋中學生的德育素質不高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視之于輕的主觀原因,也有失之于軟的客觀教育操作,還有蒼白簡單的家教根源。從行為習慣到是非標準,從思想境界高低,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無不是體現中學生思想品德的 “窗口”。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第一課來自家庭,來自家長的言傳身教與以身示范。很多學生家長,認識不到德育家庭第一課的重要性,不注重家風的營造,不能位孩子作出表率,簡單地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老師的事,其過分的嬌慣縱容,忽視了子女的品德培養和心理引導,形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私、脆弱。小學階段簡單、機械的思品課,不能鋪墊中學生德育的根基。初高中階段繁重的作業考試,擠占了中學生德育教育應有的 “寬松”環境和感情體驗,當分數成為主宰,當德育成為點綴,中學生的德育素質勢必出現滑坡。
3、體育功能嚴重缺位
學生沒有健康的肌體,一切理想都無從談起。多年來,廣大中學生的體質體能以及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根本在于體育沒有被還原到應有的位置,在于體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學起來不要的延續。進入高中階段,中學生普遍存在這樣一個怪現象,明明人人喜歡課外放松,卻又不喜歡體育課,一言以蔽之,還是怕上體育課耽誤了學習,所以還是有很多學生因在上體育課的間隙背誦、默讀而被老師表揚。再者,即便是上體育課,也是常年不變的老模式,學校體育不受重視,體育經費缺少保障,體育器材設施不足等等,激發不起學生鍛煉的興趣,達不到掌握運動技能,培養學生堅強意志,提高學生健康身體之目的。
三、實現中學生“三質”平衡的舉措
1、素質教育軟功做硬
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實現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將應試教育轉化為素質教育,這是我國教育的基本方針。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對素質教育進行位移,對素質教育實行軟功做硬。深化教改與課改是當務之急。要站在教育興國培養21世紀尖端人才的高度,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重解放出來,對長期制約中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的應試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建立健全素質教育機制和運行機制,制定科學的中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從根本上改革一味追求升學率的傾向,確保中學生道德素質教育落實到位。在課程改革中,將思想政治納入必修課和高考科目,從根本上轉變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觀點把握輕覺悟提高的傾向,確保中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三位一體形成合力
對中學生開展進行德育教育,家庭、學校、課堂任何一方的作用不可替代,三位缺一不可,此乃“先成人,后成才”的必由之路。一是學生家長,要從帶好頭、做表率、正家風開始,定期與老師、學校溝通,及時反映學生的思想狀況,對出現的一些苗頭性問題,要三方配合,及早介入解決。班級老師和班主任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關鍵,必須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利用課堂延伸教育,使課堂成為學生思想素質教育的平臺。采用靈活有效的方式方法,把準學生的思想動態,正確引導、校正學生學習中出現的負面情緒、心理、思想。作為學校,應根據各自的不同狀況,適時建立起實施中學德育的思想教育平臺和陣地,利用普遍成立的家長委員會、法制副校長、愛國教育基地等,動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切實讓德育工作落地生根,形成良好的健康循環模式。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方式方法得當,才能培育出廣大中學生謙虛、真誠、利他 健康、智慧、志向、不思等優秀思想品質。
3、學生健康壓倒一切
一是豐富中學生的體育課,學校從加大體育設施、保障體育訓練經費、提高中學體育教師素質、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等方面著手,在開足課時的同時,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讓體育課形式豐富,內容多彩,與社區、學校、社會團體聯手,舉辦規模不等的體育比賽,真正讓體育課成為光大學生強身健體、愉悅身心、交流互動、調節心態的載體。二是講究體育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與戶外訓練方法的多樣性相結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四、結論與建議
1、改革和完善應試教育體制,走出學生智育目標狹隘化,為廣大中學生身心減負,從教育對象、教育方式、教育內容到教育方法,進行大刀闊斧和與時俱進的改革。
2、身體素質是發展其他素質的基礎,學校要正確處理德、智、體三者的辯證關系,以國家 “陽光體育”活動為載體,吸引更多的中學生參與到這項活動中,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3、結當前中學生思想道德及價值取向多元化、多層次的特點,開展德育教育要體現時代精神,改革創新思想道德教育機制,不斷豐富德育教育內容,從根本上解決中學生道德教育中知行脫節的問題。
參考文獻:
首先,筆者要為應試教育“昭雪”??匆娺@句話,也許一些人會對筆者這個觀點嗤之以鼻:在應試教育已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今天,竟敢還有人發出這種聲音,真叫人笑掉大牙。長期以來,對應試教育的負面解釋真可謂應有盡有,甚至到了無中生有的地步。而筆者認為,應試教育就是為應對考試所進行的教育,就這么簡單,別無其他含義。至于由應試教育所導致的種種負面影響,那不是應試教育的過錯,不應算在應試教育的頭上,而是選拔制度的錯,應該由選拔制度負責,應該改進的是選拔制度。選拔制度改進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自然就消失了;選拔制度不改進,無論采取什么措施,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端。如果教育選拔還是“一張卷子定乾坤”,大家只能搞應試教育。這也是素質教育轟轟烈烈進行了這么多年,大家都還是心照不宣地、偷偷地、實實在在地搞應試教育的真正原因。在這種環境條件下,無論教育部門對應試教育采取什么禁止措施,其結果只能是水中撈月一場空,沒有多大效果。這也是應試教育在今天被認為是“過街老鼠”,而“只喊不打”的真正原因。某市搞素質教育改革,高考失利,不得不走回頭路的事實就是最好證明。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大潮的到來,我國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的缺陷也很快凸顯出來,我們的人才最大的不足就是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較差,特別是原創性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差。這在當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技創新能力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決定性因素的今天,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極為不利。為此,幾乎全社會都為之心感不安,可“病急”不能“亂投醫”。雖然導致這種狀況的直接原因是應試教育,但根本原因是教育選拔制度,當然也有其他原因,如某些傳統文化的負面影響等。另外,現在還找不到更好的選拔制度和方法,只靠現在的素質教育改革,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改革的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我們再來看看現在實行的素質教育。筆者認為,素質教育的實質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方式,為社會培養其所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的教育。素質的含義十分廣泛,但社會發展在某一階段對某種素質人才的需求卻是有所側重的。比如,就我國現階段來說,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特別是對原創性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那么,我們進行素質教育改革,就應該在這些方面加以側重。
關鍵詞超級中學 教育公平 治理 應試教育
關于超級中學目前尚沒有明確定義,現有研究主要指出超級中學具有的四方面特征:位于省會或大城市、學生規模大、壟斷當地一流生源和教師、畢業生壟斷一流高校在該?。ㄗ灾螀^、直轄市)的錄取計劃,或者說“北清率”(北大、清華錄取率)高,其中后兩者是超級中學的必要條件。超級中學存在一系列問題,如容易出現過度負債經營、存在規模不經濟問題、導致新的校際發展不均衡等問題[1]。超級中學的客觀存在對于高中教育的整體良性發展具有一定的消極作用,因此,為促進高中階段教育良性、均衡發展,治理超級中學成為題中之義。為此,就需要我們明晰超級中學的類型及危害,并提出積極建議,以促進高中階段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超級中學的類型
從現有的高中學校存在形態來看,可以將超級中學大致分為五大系列,分別是傳統名校系列和應試教育系列、大學附中系列、外國語學校系列和轉制學校系列。
1.傳統名校系列
傳統名校系列構成了我國超級中學的主體部分,鑒于該類群體過于龐大,筆者此處所述傳統名校系列特指受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管轄且不包括大學附中、外國語學校、轉制學校等在內的傳統名校。在傳統名校系列中具有代表性的超級中學是北京四中。據統計,2012年北京四中一本達線人數為600余人,上線比例居北京首位;2013年“培養”出了北京文科狀元;2014年北京四中高考理科平均分達654.6分,600分以上人數占96.3%,一本達線率為99.4%,文科平均分643.2分,600分以上占比94%,一本達線率為100%。以北京四中等為代表的傳統名校系列之超級中學,是一地乃至全國高中教育的風向標,此類超級中學的發展對于我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2.應試教育系列
在該系列中,以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等為代表,此類超級中學具有的顯著特點就是:第一,規模巨大,動輒上萬人。以毛坦廠中學為例,毛坦廠中學截至2014年共有教學班200多個,在校生人數達2萬人。第二,居高不下的當地“北清率”。以衡水中學為例,2015年北大、清華錄取119人,占北大、清華在河北招生人數的48%,2014年該比例為50.2%,2013年該比例超過80%,在2012年該比例高達86.5%。第三,教育已成為一地經濟發展的依托。以毛坦廠中學為例,毛坦廠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鎮,當地人數截至2013年共有35096人,其中鎮區人口22000人,而毛坦廠中學一所學校人口就達2萬人,毛坦廠鎮各種積極活動必然圍繞毛坦廠中學開展。第四,經濟較為落后的中西部地區是應試教育系列式超級中學的高發區,與衡水中學類似的四川綿陽二中、湖北黃岡中學、甘肅會寧中學都位于中西部地區,經濟較為落后的中西部地區更容易打造所謂的“教育高地”。
3.大學附中系列
在超級中學中大學附中是一種特殊存在,作為擁有辦學資格的大學附中并不受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管理而歸所附屬大學管轄,這就為大學附中巨型化發展提供了便利。例如中央民族大學附中2015年620人參加高考,其中一本達線為570人,占高考人數的91.9%,其中50人預錄北大、清華,同時在該校2015年招生中,來自新疆的為4人,為5人,本應為西部少數民族做貢獻的初衷卻因迅速竄升的“北清率”而逐漸淡漠。除此之外,大學附中過度發展造成當地教育資源集聚現象也格外嚴峻。例如,西安的“五大名?!敝形鞴ご蟾街?、高新一中、鐵一中、交大附中、師大附中,其中有3所為大學附中。大學附中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普遍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省會城市,與前面所提及的應試教育系列之超級中學形成了鮮明對比。
4.外國語學校系列
外國語學校以外語教學為特色,通常情況下外國語學校是當地的重點中學,設備精良、師資雄厚,且保送率、“北清率”、世界名校錄取率居高不下。例如杭州外國語學校,高中階段總人數為1200人,每屆學生400人左右,在2014年高考中,杭州外國語學校一本達線率為95.7%,10%的學生通過高考自主招生,在高考前已有270人被國內外高校錄取,約占總人數的65%,其中139名保送國內名校,131人被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名校錄取,南京外國語學校自2009年以來連續多年保持100%錄取率,理科班連續多年100%重點升學率。外國語學校系列的超級中學不僅升學率高,而且保送名校比例也居高不下,如武漢外國語學校,2014年武外創新班全班35人,11人保送清華,4人保送北大,3人保送復旦,3人保送浙大,1人保送人大,1人保送北外,1人保送武大。
5.轉制高中系列
該系列超級中學一般在條件較為優越的學?;A上發展而來,雖然部分超級中學屬于民辦性質,但大多數該系列超級中學是由公辦學校轉制而來的,轉制學校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而是依附民辦學校的公有學校。例如浙江教科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24億元使得上海市普陀區曹楊中學正式轉制,成為上海首家由民營企業投資與政府合作辦學的寄宿制重點高中。獲得投資的曹楊中學將遷建新址,規模也擴大到45個班級。
二、超級中學存在的問題
每年高考后,各地區創造出高考“神話”的“超級中學”都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教育界許多專家都曾對超級中學現象提出過尖銳批評,認為超級中學的產生主要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出于教育政績的考量而人為造成的,這樣就使得超級中學在發展過程中獲得了政府支持;同時由于超級中學依靠升學率可以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造成教育領域內的“馬太效應”,嚴重破壞了教育系統的生態。具體而言,超級中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優質生源向超級中學集聚,不利于教育公平
超級中學往往在招生方面享有特權,這樣加劇了優質生源向超級中學的集聚,不利于教育公平。有研究認為,地方領導、地方教育管理部門注重升學率和“北清率”的政績觀導致了高中(甚至初中)階段優質師資、優質生源跨地區向超級中學傾斜,進而造成了地區高中發展的馬太效應,超級中學越來越強,一般高中則在競爭中處于越來越不利的地位。馮幫等人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超級中學學生中城市戶籍比例比一般高中更高,因此超級中學對城鄉教育公平也有負面影響[2]。如前所述,超級中學的畸形發展加大了校際之間發展的不均衡,造成教育領域的“馬太效應”,嚴重地破壞了當地教育發展生態,使得區域內教育發展愈發不均衡,教育公平的實現愈發不可及。
2.不利于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
超級中學注重應試教育而忽略素質教育,有些更形成嚴苛的“遵守紀律與懲罰”相結合的持續“訓練”體系,因而不利于人才培養和學生的自由發展。部分超級中學為市場化目標全力比拼升學率、“北清率”,高調宣傳“高考狀元”等行為導致學校和教師在教學中片面強調應試技巧,不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導向,忽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因此,超級中學為高校輸送的學生未必能適應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同時我們須認識到的是在應試教育體制要求下,超級中學往往能夠集聚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這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他們既能夠開展素質教育又能夠開展應試教育,在超級中學對應試教育的要求下,這支高質量師資隊伍對于及時掌握應試信息、更好地掌握招生制度改革與發展動態帶來的直接影響便是對具有升學希望的學生進行格外關注。
3.由于超級中學人數眾多,學校的育人功能被迫擱淺
人數眾多是超級中學的另一個典型特征,所以出于學校安全工作的考慮,超級中學一般采取嚴格的軍事化與封閉化的管理模式,通過塑造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從而起到防止校園事故的作用。學校作為以育人為最重要目標的場所,淪為缺乏人性的場所,學校的育人功能逐漸擱淺,學校的價值也逐漸迷失。在嚴格對學校進行管控的超級中學中,衡水中學是集中代表,衡水中學的時間表規定:一天要上40分鐘的課10節,45分鐘的晚自習3節,30分鐘的早讀與25分鐘的早準備,甚至還對上廁所限時[3]。由于超級中學中學生眾多,教師在教學方面往往采取滿堂灌的形式,教師完成本身教學任務就很吃力,對于關乎學生未來發展的職業規劃、情感修養等方面將難以顧及,對于學生的因材施教更是難以實現。
三、超級中學治理策略
針對不少地方存在的“超級中學”,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曾明確表態,我國基礎教育已經進入促進公平、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的新階段,必須重視按教育規律辦事,合理控制學校辦學規模,盡快消除超級學校、超大班額現象。為治理超級中學,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減少政府對教育的控制和干預
對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超級中學”是一個窗口,其高升學率是一種政策。因此,政府往往極力支持“超級中學”的發展。如衡水中學雖是薄弱學校出身,但在聲名鵲起之后,當地政府對其給予了多方支持,在衡水中學擴建時,衡水市政府要求“在全市各級的共同努力下,把衡水中學的建設推上一個新的臺階”??梢哉f,政府是“超級中學”的始作俑者,政府的這種行為極大地助長了教育的功利主義取向,為此,筆者認為,要嚴格干預政府教育行政行為,政府不僅要看到教育數字,還要看到人,真真切切地“以人為本”來辦教育。
2.變革傳統的學校評價制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高考制度的改革,以分數為主導的應試教育方式將日益式微?!蛾P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及配套方案相繼頒布,這為扭轉唯考試成績、唯升學率的考試評價方式創造了有利條件。教育主管部門要變革教育評價方式,摒棄以升學率為重要指標的學校評價方式,從根本上弱化政府對“超級中學”的推動力。從根本上治理“超級中學”,須重視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與覆蓋面,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一方面,要科學規劃普通高中的規模布局,對于供給明顯不足的地區,改擴建、新建一批普通高中學校。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多種方式。
3.適當控制辦學規模
規范超級中學的辦學行為,必須進一步明確辦學規模標準并嚴格執行招生計劃,強化收費監督,斬斷學校大規模擴張背后的經濟利益鏈條,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超級中學普遍存在于我國,如果對超級中學采取一刀切式的取締舉措,這樣極可能帶來新的不必要的問題,例如超級中學相關利益群體進行“抱團”,抵制相關政策的落實,為此,我們就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對超級中學進行合理拆分。例如將超級中學拆分成集團校等舉措,逐步對超級中學進行引導;同時對于拆分超級中學給原來學校帶來的諸多不便,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應做好溝通工作,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同時,我們也要開展小班小校的試點實驗,通過選取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實驗,盡力減少改革所遇到的阻力,為推進符合教育現代化需求的小規模學校發展奠基,為我國產生更多以適應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為旨歸的豐富多彩的學校。
4.超級中學須主動轉型
超級中學的畸形發展向人們提出了一個緊迫的問題,那就是學校存在的目的是什么?現在的超級中學越來越遠離學校的本質規定,越來越不像學校,而像從事批量生產的現代工廠。為扭轉該趨勢繼續惡化,在對2010-2020年進行頂層設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高中教育階段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克服應試教育的不良取向,推動高中階段教育朝向個性化、特色化、多樣化的趨勢發展,滿足不同學生群體對教育的需求。顯然,超級中學在實現《綱要》提出的高中教育個性化、特色化、多樣化發展的要求中能夠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所以超級中學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在順應時展方面的優勢,主動轉型,實現自我超越,從高考牛校轉型為真正令家長、同行尊敬的學校。
參考文獻
[1] 張新平.巨型學校的成因、問題及治理[J]教育發展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