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5:26: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教育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反思性教學理論的發展
1.1反思及反思性教學的概念
20世紀早期美國著名教育哲學家杜威(Dewey)系統論述了反思活動?!胺此肌痹诙磐摹禜owwethink》一書中被明確界定:對任何信念或嘉定的只是形式即為反思,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他的趨于達到進一步結論進行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和仔細的考慮,而英國的洛克(J.Loke)和荷蘭的斯賓諾莎(B.Spinoza)等人是較早研究反思的學者。洛克稱對獲得觀念心靈的反觀自照為“反思”,與此同時,心靈獲得是不同于感覺的觀念。而后,在杜威研究的基礎上,人們對教師如何反思進行了深入研究,進而應生了以英美兩國為主的維拉(Villar)、麥倫(VanManen)、Pennington、Zeichner、Farrell等人對“反思性教學”的不同表述,雖然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汲取眾說之長,一種由教師反思性教與學生反思性學構成的雙邊性特殊認識過程即為反思性教學。國內只有少數學者提出了反思性學習的概念,鐘浩梁認為“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反思性學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對其中所涉及的知識、策略、效果等進行深究,不僅僅是一般性的回顧教學過程,具有探求研究的性質。它對教師理論素養、教育教學能力、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蔽覈鴮W者鄭菊萍提出“反思性學習就是學習活動過程中要進行反思,是再認識和檢驗自己思維過程、結果的過程?!眹鴥葘W者對反思性學習的理解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強調如何通過反思對自身教學水平進行提高。該研究認為完整的反思性教學不僅涵蓋教師反思性的教,也包含學生反思性的學,教學相長、兩者兼顧。
1.2反思性教學的結構
反思性實踐的概念由前麻省理工學院的蕭恩教授(DonaldSchon)首次提出,它看重實踐者在活動中確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而不看重實踐者對實踐的預測和控制,提出了反思思維是不同于“技術理性”的理論思維。受蕭恩的影響,“反思性教學”被布魯巴赫(J.W.Brubacher)等人從時間的維度劃分為實踐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又譯實踐前反思);實踐中反思(reflcetioninpractice);對實踐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又譯實踐后反思)三類。唐和格里菲斯(SarahTann&MorwenaGriffiiths)兩位英國教育者提出了反思時間框架即快速反思、修正、回顧、研究、理論的重構和重建的5個層次反思構架。這五個層次的反思結構更進一步拓展了蕭恩在行動中反思、對行動中反思的思想,是反思行為具體化。趙蒙成重視資料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將反思性教學分為明確問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建立理論假設、實施行動5個步驟,但沒有體現反思的重要作用。熊川武則認為,教學反思的過程包括分析教學現狀、提出假說、實施計劃、得出初步結論結論。雖然闡述的便于實際應用,但也未能將反思性教學完整的呈現出來。我國學者鄭菊萍首先對反思性學習的過程概括為反省、評判、察覺問題、界定問題、確定對策、實踐驗證、總結提高7個階段,詳細列出了反思的過程。
2.1護理教學中反思的重要性
隨著不斷發展的護理學科,人類逐步提高對健康的需求,這對護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國外護理教育屆對于新概念的接納程度和敏感度,很快使反思性教學引入護理教育的領域并獲得了一定的成效。護理專業的大學生要“發展和運用更高層次的解決問題和評判性思維能力是在1998年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學會(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在修訂版本的護理專業高等教育標準中提出的”,而反思性教學的本質就是提高學生和教師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量文獻表明,反思性實踐對發展護理教學實踐、社區護理實踐以及注冊護士考核都有積極作用,英國護理產科學委員會(NMC)已經將反思技能的展示與臨床能力聯系在一起來評判是否能獲得專業注冊資格。Agaath等研究者認為,對于護理專業終身學習和發展以及日常實踐中采取深思熟慮過的決定和行動來說,反思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護理教學中的反思引起了國際的廣泛關注,比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但各個國家沒有對護理教育中的反思性教學的應用達成共識。
2.2護理教學中反思的方法及測量工具
2.2.1護理教學中反思的方法
國外護理教學中反思性學習和反思性教學的方法種類豐富多樣,比如:反思性學習法包括錄音帶或錄像學習法、日記法、合作學習法、真實性評估和學習檔案、繪畫、詩歌等;反思性教學方法包括反思日志、教學自傳、教研活動或研討會等,通過多種多樣的方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得到反思,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經驗得以提升,同時使學生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2.2.2護理學中反思的測量工具
國外主要應用SRIS(theSelf-ReflectionandInsightScale)工具,譯為自我反省和洞察力量表,該量表是由Grant,Franklin,andLangford等人根據元認知與自我調節理論發展編制,主要用于評估個人自我意識,并被MarilynE.Asselin等人使用。Roberts等研究表明,SRIS對于測量準醫學生職業行為的變化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對護士用此量表測量,但是它對護士是有潛在用處的,尚無針對護士的量表來測量反思。目前,國內也沒有測量反思的工具,特別是針對護理教育環境中的反思。
3我國護理教學中反思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護理教育 醫療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36-02
一、我國護理教育發展現狀
護理教育從成為一門獨立的專業以來,其概念和價值就隨著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發展變化而改變。最開始的護理教育被看作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1]。如今隨著人們對健康觀念的改變、醫療水平和技術不斷上升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護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加全面的培養策略,可以說護理教育的發展對我國高水平的護理隊伍建設具有關鍵性作用。
我國目前的護理教育狀況呈良好的發展趨勢,隨著其護理教育的規模的不斷擴大,中高院校和大學設護理教育專業的數量明顯上升,更多的護理人才被培養出來,護理醫療團隊進一步擴大。并在21世紀初時我國已基本完成了教育護理層次的教育系統,形成了以中職、???、本科和碩士生為主體的完整的護理教育體系。
在各學校紛紛設立護理教育專業的同時,我國政府對護理教育的鼓勵和推動也使得護理教育的發展向更高層次的發展,例如2011年教育部將護理學發展為國家一級學科并出臺相關政策加以推動,在國家和社會的雙重推動和鼓勵下,我國的護理教育正朝著健康積極以及科學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然而,在這一發展背景下,我國當前的護理教育仍然存在這明顯的問題和缺陷。首先是教育層次結構出現失衡狀況,雖然各中高職業院校和大學都在有條不紊的開展護理教育的工作,但其發展比例仍然存在著不平衡的狀況,大學開設的教育護理專業的人數上升程度明顯小于中高等職業院校,由此導致的一個問題是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數量的不成比例的尷尬局面,質量、數量和規模在比例上的失衡導致我國目前的護理教育發展呈現一種失衡的狀態。
此外,我國的護理教育培養目標尚不明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文化的交流使得我國在醫療技術和機械上的進一步提升,然而在技術水平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出現的是優秀人才和先進設備的比例開始出現滯后性的特點,即在先進設備和醫療機械和技術大量引進的情況下我國尚缺乏優秀的護理人才對其進行使用。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我國在護理教育的人才培養方面結構較為單一,大部分院校在教學的時候更注重的是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研究,因而忽視了對其實踐的鍛煉,并在教育過程中缺少對國際護理水平的及時關注。因此倘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不積極主動的了解相關知識培訓并加強自己的臨床實踐,會導致其知識水平逐漸與國際脫節并難以成為一個優秀的護理人才。
二、促進護理教育發展對策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針對我國的護理教育發展時出現的問題時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和辦法加以解決,以促進我國護理教育事業發展獲得進一步的提升空間并逐漸完善。
在我國目前護理教育結構失衡的情況下,應注重對護理教育結構的優化。針對我國目前中高等院校護理教育規模逐漸擴大卻在人才培養的質量上難以提升的問題上,各高等院校應及時反思在護理教育的培養問題,在擴大護理教育的同時應注重自身的教育質量問題。此外,國家教育部應對中高等院校在護理教育的招生方面適當的進行壓縮,并督促大學及高等院校開設并對在護理教育專業進行招生,將兩者的招生規模盡量調整在同一個水平上進行發展。
在培養方法上,以開設護理教育專業的院校應及時與國際醫療化接軌,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及時了解國外護理教育發展動態,取長補短,不斷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教育經驗,發現自身教育培養弱點并加以改正。同時,應該為護理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近國際護理教育的機會和經驗,加強學生的與國內外頂尖的護理人才的交流與合作,為學生在護理專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推進國際教育本土化進程,在逐步加強與國外護理教育水平的交流的同時發展出一條即與國際護理教育相協調又適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教育發展道路。此外,除各院校和國家教育部需及時督促其教育方針和培養方式及教育結構的優化的同時,護理教育專業的學生也應該積極主動的尋找各種臨床實踐的機會以及時的增強自己的護理水平。
三、結語
相比于國際上的先進的護理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方針我國在護理教育方面有更長的路要走,針對我國護理就業市場的需求和國際發展水平及時做出調整能夠使我國的教育發展事業獲得更好更完善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曉燕:《護理教育發展的現狀問題及促進策略》,《教育與職業》,第33期,2014年11月
關鍵詞:艾滋病;家庭護理;教育
對于艾滋病患者的護理,不僅要注重管理、技術,還應重視心理方面的護理。由于艾滋病護理時間長,患者更適合家庭護理,因此,以家庭為基礎的護理對艾滋病患者尤為重要。
一、艾滋病患者家庭護理的意義
家庭護理對艾滋病患者不僅有減輕病痛的作用,往往還能給予患者強大的心里安慰。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研究出有效中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或HIV)感染者病情發展的辦法,也就意味著總有一天HIV感染者發展成艾滋病給患者。這種過程十分痛苦,因此,需要充分考慮艾滋病患者強烈的情感要求,也應使用正確的情感與態度面對HIV感染者。隨著近年來HIV感染者與艾滋病患者數地增加,家庭護理工作變得更加重要。面對這種難以治療的疾病時,患者及其家屬因缺乏對這種疾病的了解,常常會感到十分困惑,從而讓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陷入絕望的境地,時常抱怨家人或拒絕治療。艾滋病除了是公共衛生問題外,還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不僅是患者的心理負擔,面對數量越來越多的艾滋病患者,醫院方面的負擔也越來越沉重。對艾滋病患者進行家庭護理,有利于分擔醫院的壓力,因此成為艾滋病患者護理中重要的一項決策。在此情況下,便需要大力宣傳教育,以消除人們對艾滋病患者的擔心和誤解,并對家屬進行培訓,使其了解該類疾病的知識。指導家屬給予患者高營養的食物、幫助患者清洗鵝口瘡、用香蕉葉使患者的床鋪保持干燥等簡單有用的護理方式,從而使艾滋病患者在家庭護理中得到較好的照顧。
二、艾滋病患者家庭護理的教育進展
艾滋病患者家庭護理的主要文獻是我國2010年發行的《艾滋病家庭護理手冊》。其中主要介紹了艾滋病患者的常見癥狀護理、舒適護理等護理方法以及患者治療、心理安慰,普及艾滋病知識教育等,標志著我國艾滋病患者家庭護理更加深入與普及。
三、艾滋病患者家庭護理技巧
根據《艾滋病家庭護理手冊》對患者進行護理,因注意以下幾點:①對艾滋病患者進行家庭護理時,一定要保持室內通風、定期消毒,使房間保持干凈清新;避免嘈雜噪音、保持室內干燥溫暖。②密切注意患者的生活規律以及身體變化情況(如呼吸道、口腔、皮膚等異常);觀察并做好記錄其每天的大小便次數以及傷口變化,及時向醫生反饋;給予營養支持,適量做些運動,以保證日常體征觀察護理。③保持皮膚干爽清潔,可以采用洗浴或濕布擦拭的方法降低患者皮膚溫度;涂抹保護性藥膏,以防皮膚發干,以減輕患者痛苦;給予發燒患者大量水、果汁等清淡營養的飲品;④多補充含鹽分的液體,不合糖性果汁飲料、咖啡、茶水等,預防身體脫水;進食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是谷物、蛋類、奶制品等,少吃多餐。⑤通過按摩或拍背,清除肺部粘液;大量喝水,霧化,使痰液稀釋;飲用蜂蜜茶或加糖水,減輕患者咳嗽痛苦等;避免一些惡心、具有特殊氣味的氣體傳給患者。⑥協助病人有規律的呼吸、使其放松;給予輕柔按摩;可以引導患者大聲讀書、輕奏歌曲、回憶美好的事物等,使患者轉移注意力,減輕痛苦。⑦幫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緒,對患者采取心理護理;通過對HIV感染者與艾滋病患者觸摸、擁抱等身體接觸方式表達理解安慰之情;多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尊重和理解。⑧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采取安全的示愛方式(如安全或其他等)給予患者愛的表達;對患者體貼照顧并給予鼓勵,多多陪伴交流(如可以與患者商討家庭發展計劃或治療方面的建議),以提高患者自信以及生活的勇氣;多考慮患者的感受,從適當的角度引導患者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協助患者融入社會,與社會保持聯系與交流。⑨艾滋病患者需要通過自我關懷的態度使自己以及身邊人群的身體健康得到保證與改善,進行一些護理手段;艾滋病患者可隨時注意自己的病情變化,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積累健康經驗;注重自己的個人衛生以及營養,多多鍛煉,提高身體免疫力,延緩病情發展;正確安全的生活,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患者自我關懷容易造成自閉,從而缺乏與外界的聯系與交流,使自我管理受到局限性。⑩輕微烹制水果和蔬菜,保持其維生素,煮烹水果蔬菜的水富有營養,可以作為營養湯使用;針對有惡心嘔吐等癥狀的患者,盡量食軟食或糊狀物更佳;避免抽煙喝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幫助禁食困難的患者或體重體力保持困難的患者,宜少吃多餐,或服用維生素、大量飲水,嚴禁脫水。
四、結語
家庭護理能夠在減輕醫院負擔的情況下,使患者得到有效的護理,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家庭護理能夠給予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良好的營養支持,并對其生活環境進行適當調節,使患者在生病期間得到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家庭護理中,如遇到疑難問題及時咨詢醫生或尋求醫務人員幫助,以家庭為基礎給予患者精神支持與關懷。引導他們積極與社會聯系和交流,促使患者戰勝病魔,樂觀地生活。
參考文獻
[1]萬曉燕.護理教育發展的現狀、問題及促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4,33(13):132-133.
[關鍵詞] 護理教育 職業素質訓練 臨床實習 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02(c)-121-02
醫學技術水平在日益提高的今天,醫學模式發生了轉變,人們對良好服務的需求在增加,對生命質量也更加重視,這要求護理質量不斷提高,而護理質量的提高首先是要護士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護士自身形象和職業修養的提高是護理質的保證。良好的護士素質要求護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生物、生理、自然科學知識、醫學知識和扎實的臨床實踐操作技能,更要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良好的護士素質還要求護士具備愛心和耐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敏捷的應變力,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護理工作需要,才能更好地為患者的健康服務。因此,對護理教育中職業素質培養效果的調查,探討如何在護理教育工作中把她們培養成為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具備高尚護理職業風范的合格護士,對今后的臨床護理實踐起著重要的作用并產生深遠的影響。筆者對400名護理專業大專學生(下文簡稱護生)和100名帶教老師進行護理學生職業素質的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0~12月間在我校學習的同一年級的400名護理學專業學生,將所有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0名。實驗組進行專業系統的職業素質訓練后參加臨床實踐,對照組未參加專業職業素質訓練而直接參加臨床實踐。所有研究對象均按教學大綱完成在校學習,組間具有可比性。同時對所在醫院的100名帶教老師進行問卷調查,以期了解職業素質訓練的效果。
1.2 方法
1.2.1 訓練內容及方法對實驗組進行包括形象訓練、臨床實踐技能操作、職業禮儀、溝通技巧、倫理學教育及醫學法規知識等的教授和訓練,比較護生實習前后職業素質差異。
1.2.2 調查表制定及評價筆者從工作責任心、對患者的服務態度、儀表儀容、醫學護理知識的運用、臨床實踐操作技能、溝通技能、協作能力、衛生法律意識、衛生宣教等方面設計調查問卷《護士職業素質情況調查表》及《護士崗位適應狀況調查表》,進行學生自評及教師評價。每個觀察項賦予“好、較好、一般、較差”4個等級觀察值。滿意率(%)=很好(%)+較好(%);不滿意率(%)=一般(%)+較差(%)。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 2003建立數據庫,組間比較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檢驗水平α=0.05,以P
2 結果
2.1 實習前兩組職業素質比較
在實習前兩組學生的自評不滿意率均較高,特別在溝通技能、協作能力及衛生宣傳方面實驗組自評不滿意率[不滿意率(%)=一般(%)+較差(%)]均超過70%,分別為74.3%、84.9%、85.2%。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實習后兩組職業素質比較
實驗組學生在護理教育接受專門的職業素質培養后,職業素質各項指標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實驗組各個觀察項的自評滿意度[滿意率(%)=很好(%)+較好(%)]均達到80%以上。兩組學生實習的職業素質在實習結束后各項指標均有所增強,經χ2檢驗顯示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各項職業素質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帶教人員對學生能力的評價
實習結束后帶教人員對兩組學生能力的評價結果顯示,帶教老師對實驗組的滿意率均達到80%以上,與對照組各項職業素質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與護士的職業勞動緊密結合,具體體現了護理社會價值和理想價值,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反映了醫療水平的高低[1]。良好職業素質對調節護患關系,推動臨床護理工作順利進行,促進醫療領域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學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重視職業道德及護理知識技能,而醫院及患者則多通過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著裝儀表等透視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由此可見,護士的職業素質既需要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更需要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2]。人文素質主要包括:工作勤奮、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強;恪守職業道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遵紀守法;勤奮努力、拼搏向上;善于溝通、耐心細致;儀表端莊大方、態度和藹以及具備適應職業壓力、較強的情緒控制能力等。
在本研究中,表1顯示在實習前兩組學生的自評不滿意率均較高,特別在溝通技能、協作能力及衛生宣傳方面實驗組自評不滿意率均超過70%,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組學生人文知識的薄弱,與國內其他研究一致[3]。實習結束后,表2、3顯示實驗組學生自評滿意率及帶教人員對兩組學生能力的評價均達到80%以上,而對照組自評及他評滿意率均比實驗組低,兩組各項職業素質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由此可見,在護理教育中有意識的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訓練,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具有顯著的影響。因此,根據身心素質、社會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的相互關系,我們在護理教育中應加強對職業素質的訓練和培養,避免片面強調專業知識學習,在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教育中要特別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統一其對護理工作的價值取向、價值觀,培養影響其一生的思想情操和為人處世之道[5]。在護理教育中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提高護生的知識、綜合能力及人文素質,努力為患者提供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的護理服務,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曉雪,夏小紅,林佳.淺析護理職業道德與護士職業素質的重要性[J].吉林醫學,2010,31(3):382-383.
[2]趙婉文,周天蓉,李玲.護士素質需求調查結果對臨床教學的啟示[J].中華護理教育,2009,6(7):305-307.
[3]席波,李軍,孫付勝.試論整體護理模式對護士人文素質的要求[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22(7):446-447.
[4]蔡小紅,呂俊峰,馬如婭.臨床護士職業素質、知識、能力滿意度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08,5(5):246-248.
一、推崇行為導向教育價值觀,實現課程結構的調整
行為導向教學理論作為綜合性比較強的教學理念,以學生就業為基本導向,確保行為導向教學價值觀得到推崇,由此推動中職護理教育朝著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2]。因此,對于中職護理專業而言,需要實現實際課程結構的不斷調整,將行為導向教學理念貫徹其中,引導學生護理技能素質得到良好的培育,使得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不斷鍛煉。
中職護理課程體系大致可以歸結為三個模塊,即臨床護理模塊、基礎醫學模塊和文化基礎模塊。這三個模塊相互關聯,是中職護理課程體系組建的基本框架。中職教師依照行為導向教育的價值觀,對于實際各個模塊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細化,以展現課程內容行為導向的基本目標。以臨床護理課程為例,教師將其細化為臨床護理概述、婦幼護理概述、老年病人護理概述、精神病病人護理概述、傳染病患者護理概述、手術病人護理概述等幾個部分,或者依照現代醫療機構的護理崗位,對于實際的課程知識點進行改造,確保實際護理教育教學是以實踐的方式進行的,模擬對應的科室護理環境,確保護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在這樣的護理教育教學格局中實現自身護理素養的不斷提升。除了實踐性課程體系的重塑之外,還需要中職院校積極強化與對應醫院之間的合作,確保能夠為護理專業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環境,保證實踐課程可以在真實的環境下進行,并確保實際的課程體系展現出行為導向的特點。在這樣的實習格局中,護理專業的學生可以相互交互和探討,還可以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護理人員進行交流,由此使自身對專業護理知識的理解朝著更加深刻的方向發展,專業素養得到更好地培養。在實現護理專業課程體系重塑的時候,學校還可以邀請醫療機構參與其中,醫療機構對于護理崗位的要求更貼近現實,對于實際護理崗位的職業素養也更清楚,因此他們可以將對應的職業能力培養的訴求反饋給中職教育工作者,在這樣的相互交流中,中職護理實際課程結構的優化既能朝著實踐性的方向發展,又能夠節省院校大量的調研時間。
二、關注學生發展能力的培養,開展更多的實踐活動
現代社會對醫療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中職護理教育也能夠跟上時展的訴求,關注學生發展能力的培養,通過更多護理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綜合護理素養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從本質上講,對于學生的發展能力,就是其未來從事護理工作的基本素質的綜合,在護理實踐課程開展的過程中,院校需要以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方式進行培養,由此確保實際護理教育朝著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和進步[3]。
比如,在靜脈輸液知識點的學習環節,教師可以設置對應的病人情境,“老張,65歲,因為肺部感染需要進行輸液治療,根據醫生的囑托,需要保證在40分鐘內實現1000毫升的輸入,但是在輸入的過程中老張突然出現了氣促、氣喘、咳嗽等癥狀,請問如果你是當時在崗的護理人員,應該采取哪些護理措施?”為了確保實際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和實踐性,教師選擇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有的學生扮演病人、有的學生扮演護理人員、有學生扮演醫生,由此確保整個護理過程可以得到良好的演繹。在這樣的演繹過程中,學生會思考肺部感染的護理技巧、可能出現的肺水腫的癥狀,并且站在護理人員的角度思考在現實工作崗位中可以采取哪些護理措施,從而規避出現上述的問題。在這樣的實踐情境中,學生的思維被打開,對于典型病例的護理實踐操作素質也得到了良好的培養。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演繹過程,也可以發現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繼而找到實際護理教學的節點,以便更好地規劃后期的護理課程。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對實踐情境的創設,其本質就是在模擬現實病人案例,從而引導學生掌握對應的護理知識,實現自身護理實踐操作素質的鍛煉,這是符合行為導向教學基本理念的。當然在實際的護理課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除了以模擬演繹的方式進行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嘗試以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由此營造良好的護理實踐環境,從而為培育實際護理專業學生的發展能力創造更好的基礎。
三、注重學生護理行為的考核,改變以往評價的格局
行為導學理論除了對實際教育教學實踐性有著比較高的要求之外,還希望改變現代護理教育的基本格局,此時就需要將焦點放在護理行為考核上,使評價格局得到改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護理價值觀,從而更好地參與實際的護理教育教學活動[4]。傳統的護理教育思維認為學生的考試成績好就行了,因此許多教師將灌輸式的教育模式貫穿始終,忽視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這顯然不符合當前護理專業的教育訴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院校就需要采取措施實現全新護理學習績效體系的構建,由此確保實際的教育教學質量能夠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1、提高護理學生的職業素養
隨著醫學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護理學和人文素質科學也逐漸融合滲透。由于護理學的本質就是為病人服務,不但與人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還關系著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護理學本身就包含人文素質科學在內。而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護理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提高護理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增強他們護理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以后進入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2、促進臨床護理學的發展
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病人作為服務對象,在護理服務中占據主體地位,一切護理服務行為都要以病人的需求為中心,不但要注意病人的身體健康護理,還要注意病人的心理變化和心理需求,為病人提供貼心的服務。這就要求護理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以人為本為病人提供護理服務。因此,只有在學校加強對護理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護理工作人員的人文素養和職業品德,從而在臨床中更好地完善自身道德水平,促進臨床護理學的發展進步。
二、加強現代護理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策略
1、樹立人文素質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要深刻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在現代護理教學中的重要性,不斷完善人文素質教育。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以嚴謹的教學態度和生動的教學方式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論,樹立科學積極的思想意識,從而提高心理調控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同時,在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可以加深護理專業學生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地為人類健康事業服務的責任意識。
2、建立完善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隨著健康事業的發展,人類的疾病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過去的身體疾病轉變為有社會、環境、心理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疾病,傳統的生物護理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健康事業發展的需要,亟待建立一種新型的集生物、心理和社會護理學為一體的綜合護理模式。護理學也逐漸發展成為病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目的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交叉滲透的綜合學科。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護理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在護理教學中,進一步增加人文素質教育在護理教學中的比重,增加臨床護理學知識的學習和相關人文學科的滲透,并定期組織人文素質教育講座和相關實踐活動,使人文素質教育以多樣化的形式貫穿于護理教學的全過程,全面培養和提高護理學生的人文素養。
3、提高護理學教師的綜合素質
現代護理學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是制約學生人文素質提高的一個關鍵因素。針對這一現狀,首先可以加強對護理學教師的人文素質教育培訓,通過定期舉辦相關培訓課程增加教師的理論知識,同時護理學教師應該深入實踐,通過實踐活動深入了解健康護理中對護理行為的人文素養要求,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另外,還可以通過引進護理學專業的高層次人才,作為護理學專業的帶頭人,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帶動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加課程教學的內容和文化含量,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4、營造豐厚的人文校園環境
【關鍵詞】:循證護理;高等護理專業;護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R49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 (2010) 02-153-2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護士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證據,結合護士的專業技能和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和意愿,三者結合,制訂出適合患者實際情況的護理計劃,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它對臨床護理實踐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為我國的護理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理念和模式[1]。本文針對我國循證護理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循證護理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就如何在高等護理專業開展循證護理教育,提出基本觀點進行探討。
1開展循證護理教育的重要意義
隨著循證護理的發展,僅憑經驗和直覺進行護理已成為歷史,由傳統的經驗護理模式向現代循證護理模式轉變也是護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將循證護理引入高等護理的教育中以順應護理學科的發展,使之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2]。
1.1對高等護理專業開展循證護理教育是時代的需要
飛速發展的21世紀對護理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教育必須趨于科學化,循證護理教育實現了護理教育的理念,它將最新、最好的研究結果,護理人員的臨床實踐及病人的選擇三者結合,制定最佳護理方案為個案病人服務,其宗旨是為每個不同健康狀況的人提出最佳護理決策,滿足時代對當今護理人員的要求。
1.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目前,我國護理教育多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基礎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缺乏學習、思考的主動性,更缺乏綜合能力、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循證護理教育通過論證實踐標準改善了護生的思維方式,使她們掌握了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增強了評判性思維能力,提高了判斷力,實現了從被動接受書本知識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增強了其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1.3縮短課堂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教學的距離
開展循證護理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醫學觀,將現有最好的臨床科學研究結果與個人的臨床專業知識和病人的意愿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滿足病患對現代護理的更高標準要求,有利于應用型護理人才的培養。
2我國的循證護理教育現狀
循證護理的實用性和科學性越來越受到廣大護理工作者重視,在護理教育中也展開了探討和研究。如:嚴謹等[3]通過實習前對護生進行為期8周的循證護理教學,探討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循證護理教學目標,明確了循證護理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感受到循證護理實施的阻力。朱丹等[4]在護理學基礎課中選擇有關內容實施循證護理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循證護理的基本概念和內涵,養成查找資料的習慣,但受??谱o理教學的影響,設置的病例不能再現循證護理的全過程。朱勁松等[5]在內科護理教學中指導大專護生實施循證護理實踐,認為循證護理要以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科研成果為前提,所以老師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醫學統計學、專業外語、計算機及網絡知識。上述所見,大多數循證護理教學都是在護生的實習期間進行的,是小范圍內的探索,師資力量薄弱,學時有限,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計劃,沒有把循證護理納入課程體系,也沒有專門的教材,學生制定的循證護理計劃的實施在臨床實踐中遇到了阻力。
3實施循證護理教育的觀點
3.1培養高素質的循證護理教師
循證護理教育主要靠教師來實施,教師的循證護理意識和循證護理素質的提高是搞好循證護理教育的關鍵,應培養一批能實踐和傳授循證護理知識的院校教師和臨床教師,以推動循證護理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的運用。教師培養可通過多途徑解決,一是舉辦培訓班或進修班;二是作為繼續教育的內容;三是招收研究生;四是有條件的院校設立循證護理相關實習基地。師資培養可以由對循證護理研究較深的知名的高等院校來承擔,亦可通過脫產學習,也可利用電視、函授與網絡遠程教育等方式進行。
3.2建設規范的循證護理教材
循證護理是近年來隨著循證醫學的興起而引入的一種新的護理理念,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國內尚無關于循證護理系統知識的統編教材,這給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帶來了較大困難。因此,必須加快循證護理學教材建設,以更快地促進循證護理的發展。例如:護理科研、文獻檢索、醫學統計是循證護理學的基礎支持學科,各科之間聯系緊密。如果將循證護理與護理科研、文獻檢索、醫學統計內容進行適當整合,穿插或合并教學。各臨床課程也應融入循證護理思想,把護理新知識和新技術介紹給學生,使護生學會應用批判性思維對現存的實踐模式尋求最佳證據,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事物的兩重性,既不盲從于前人的經驗,也不要因此造成對前人實踐經驗無原則的否認。
3.3開設循證護理課程,改革教學計劃及方法
在各級護理專業中有針對性地開設循證護理教育的課程,這是普及循證護理知識,增強高等護理專業學生循證護理意識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但迫在眉睫的是對教學計劃及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修改現有的高等護理教學計劃,開設循證護理教育課程,同時大量采用PBL、EBL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循證護理知識,理解循證護理精髓,以利學生在將來的臨床與教育工作崗位上起到循證護理教育參與及發展的積極作用。
3.4設立循證護理相關實習基地
提高循證教育實效應該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豐富的臨床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因此,有必要設立循證護理相關實習基地,以便進行系列化的循證護理床旁實踐教育活動,借助于豐富的臨床病例與網絡資源,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循證護理教育的有效實施。這樣可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總之,循證護理能夠提高護理工作者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不斷更新知識,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雖然循證護理教育模式有待于進一步改革與探索,但應該相信循證護理教育必將成為我國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為推動我國護理學科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