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
時間:2023-06-02 15:26: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供應鏈金融主要風險類別
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時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利率風險等。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種:
(一)政策風險
國家政策的變化會影響相關行業的整個產業鏈。當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時,國家會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或限制某個產業的發展。國家出臺政策限制一個產業發展,這個產業鏈從源頭到最后的零售商都會受到影響,或生產規??s小、或價格被迫上限。如果銀行選取了這條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開展了供應鏈融資業務,那么相關信貸業務都會被波及。
(二)操作風險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對操作風險的正式定義是: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操作過程、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供應鏈金融業務是以對資金流、物流的控制為基礎的,這其中貸后操作的規范性、合法性和嚴密性是貸款能否收回的重要保障,所以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操作風險遠大于傳統業務。
(三)市場風險
由于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作為貸款收回的最后防線的授信支持性資產多為動產,且根據供應鏈所屬行業不同,動產種類也很多。這些動產的價格隨市場供需的變化而波動,一旦貸款的收回需要將這些資產變現,而價格處在低谷,就給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帶來了市場風險。這種以動產為保障的信貸模式的市場風險在整體業務風險中所占比例也較高。
二、供應鏈金融業務特殊風險的起因
商業銀行具有內在的脆弱性,這是商業銀行風險產生的理論根源。宏觀經濟政策與泡沫經濟、金融放松管制與自由化、內部管理與道德風險、經營環境與非經濟因素等是商業銀行風險的現實起因。而供應鏈金融業務與傳統信貸業務相比有一些不同的特質,構成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特殊風險的起因。
首先,受信企業具有產業鏈相關性。供應鏈金融的授信對象是在一條供應鏈上的企業,以大客戶為核心,而以它的上下游為擴展。這條供應鏈上的一系列企業在產業經濟學意義上被定義為具有產業相關性的企業。給具有產業相關性的企業發放貸款是具有連帶的信用風險的,這是因為供應鏈上任何一家企業的問題將通過供應鏈傳導給整個鏈上的企業。且銀行現階段發展的供應鏈受信對象多集中在幾個大型的產業鏈上,如汽車業、醫療器械類、電力類等。當這些大型產業鏈上的任意一個重要結點發生使銀行撤出資金的風險問題時,不僅銀行在鏈上其他企業的授信業務會受到影響,甚至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也會受到波及。
其次,供應鏈上主要受信企業規模較小。在傳統的信貸業務中,銀行偏向于選擇大型信用評級較高的企業作為授信對象。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最需要資金支持的往往不是一條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而是其上下游的供應商、分銷商等相對小的企業。由于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中處于買方或賣方的劣勢地位,流動負債在其報表中所占份額很大。銀行給這些中小企業放貸,面臨著授信對象規模小、信用評級歷史短或有空缺的情況,相較規模大的企業而言風險較大。
最后,銀行授信以交易為基礎決定其風險與傳統業務不同。供應鏈金融是基于企業間的實質易來發放貸款的,這就決定了交易的可控性、真實性成為貸款能否收回的重要保障。傳統業務中,銀行會將目光放在企業的評級、財務狀況上,不會對企業的每筆交易都做調查。而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授信因交易而存在,如果企業造假交易信息而銀行又沒有及時發現,就會產生巨大的信用風險。在控制企業的交易過程中,銀行也容易處于被動地位,所以說授信以交易為基礎給銀行信貸帶來了與傳統信貸不同的風險。
三、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流程
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管理流程與傳統業務一樣分為風險識別、風險度量和風險控制,但是側重點不同。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對可能帶來風險的因素進行判斷和分類。這部分做法和傳統信貸業務基本一致,但識別風險時,要注意與傳統業務風險種類的區別。
風險度量則是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與評估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傳統信貸業務有開展多年積累的數據基礎,各銀行都有完備的數據庫,量化分析時有比較成熟的模型。而供應鏈金融業務是一個比較新的金融服務領域,數據積累少,且客戶群中小企業較多,所以目前并不具備量化模型評估的條件。這就要求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度量時注意數據的積累,逐步推進風險量化與模型構建。
風險控制指銀行采取相應措施將分析結果中的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通常意義上,銀行對于風險可采取的措施包括:風險回避、風險防范、風險抑制、風險轉移和風險保險等。在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風險轉移和保險還很不普遍,風險防范和風險控制主要通過操作控制來完成,因此風險控制在此業務風險管理中是很重要的步驟。
四、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管理建議
(一)創建獨立的風險管理體系
健全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是實現全方位、全過程風險管理的組織保障,也是完備的風險管理制度和科學的風險管理流程的基礎載體。因為供應鏈金融信貸業務具有與傳統信貸業務不同的風險特征,所以在對其進行風險管理時,要創建獨立的風險管理體系。把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系統獨立出來,可以使風險管理系統的整體運行更有效率。不要用傳統的財務指標來約束供應鏈金融信貸業務的發展,要引入新的企業背景與交易實質共同作為評判因素的風險管理系統。
(二)審慎選擇擬授信的供應鏈群
供應鏈金融信貸業務以供應鏈群體企業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為信用風險管理的主線,優勢行業與暢銷產品是維護良好的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前提,也是銀行有效控制供應鏈信貸業務信用風險的重要前提。銀行應事先選擇允許開展供應鏈融資的行業和產品,將貸前的市場準入為控制供應鏈信用風險作為第一道防線。
(三)強化內部控制防止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主要源于內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機制的失效。因為貸后管理是供應鏈金融信貸業務中重要的一步,所以發生操作風險的概率比傳統業務要高,這就要求銀行成立專門部門負責貸后跟蹤與對質押物的管理。質押物管理環節多由物流公司或倉儲公司負責,銀行要加強與這些企業的聯系,注意對其資格的審查,并且隨時進行抽查。
(四)逐步構建完善的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模型
在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同時,也要注意信用評級系統數據庫中數據的逐步積累。當今銀行風險控制的發展趨勢是數量化、模型化,供應鏈金融作為一項新的信貸業務,風險評估模型更是不可或缺,而構建完善模型的基礎就是具有代表性數據的收集。所以銀行要注意投入物力人力開發供應鏈金融風險的評估模型,使此業務今后的風險管理成本減少、更有效率。
(五)組建專業的供應鏈融資操作隊伍
關鍵詞:商業銀行 供應鏈金融 轉型升級
當前,從外部經濟環境看,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從金融運行環境看,金融互聯網化、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化等“三化并進”等使得商業銀行在原有的同業激烈競爭基礎上,又豐富了異業競爭對手,從而對現行的金融體系和服務模式產生較大沖擊。供應鏈金融業務作為很多商業銀行公司金融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何在激烈的同業競爭和異業替代競爭中取得發展,適應時代的需要,進行積極主動的變革,值得關注和思考。
一、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的定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分工的精細化發展,基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需要,制造業產業組織從縱向一體化轉向為企業間的合作,即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形成多個企業共同參與某個產品生產的現象。這種外包動力,表現在隨著貿易自由化和全球一體化,跨國企業在全球進行生產力布局,尋求最低的要素成本生產地或最近的客戶所在地。這種生產系列過程和組織方式就稱之為供應鏈。
供應鏈就是圍繞核心企業,依托商流、通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聯系、匯聚,從創意設計到采購原材料,從制成中間產品到形成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儲運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诠湹闹匾裕洕鷮W家克里斯多夫說,“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p>
在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核心企業希望產品供應保障及時,同時利用自己的商業地位,通過對供應商推遲付款和向分銷商轉移庫存實現自己的經濟性。而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僅能夠憑借自身的實力和信用進行高成本、低效率的融資,造成其資金鏈惡化,進而影響產品供給和銷售,給整個供應鏈的運營帶來風險,最終成為核心企業完成目標的瓶頸。因此,國外的核心企業,從傳統的自我為主的生產供應鏈管理思維演進到以產業鏈整體利益為重的財務供應鏈管理,即以核心企業為主導,通過實施供應鏈上下游諸多企業資金籌措和現金流的統籌安排,合理分配各個節點的流動性,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財務成本的最小化,以穩定供應鏈關系。因此,商業銀行也就順應了大中型企業的這種需要,提供基于供應鏈的金融服務,稱之為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是核心企業與銀行間達成的,銀行通過審查整個供應鏈,基于對供應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的掌握,對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系統性融資安排。供應鏈金融的產品,包括對上下游的信貸產品以及咨詢、清收、信用調查、現金管理、支付結算等非信貸類產品,也包括針對核心企業的資產、負債提供的優化服務。因此,供應鏈金融不僅僅局限于供應鏈融資。但目前階段,基于中國仍整體處于中高速經濟增長期,企業的投資擴張、市場擴張仍然強烈,企業特別是核心企業比較看重的是供應鏈融資。
二、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的必要性
(一)供應鏈金融是實踐證明商業銀行服務客戶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供應鏈金融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供應鏈金融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企業與銀行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由于供應鏈金融的這種雙贏的特點,尤其是對于銀行良好的客戶開發、風險控制和存款拉動效果,使得銀行紛紛介入。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逐漸成為商業銀行的主流業務,供應鏈金融業務也已經從3—5年前的“藍?!备偁幾優楝F在的“紅海”競爭。隨著電子化與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結合,除了傳統的同業競爭外,平臺類企業(淘寶、微信)、賣場類(蘇寧、京東)也開始提供網上供應鏈金融業務,更多參與者的進入,使得我國的供應鏈金融市場又面臨新一輪發展機遇和挑戰。
(二)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應對目前形勢的必然選擇
第一,易于客戶開發,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銀行傳統客戶眾多,而這些客戶之間本身就存在天然聯系。依托供應鏈,銀行可以從核心客戶出發,發展其上下游客戶,銀行更易開展客戶開發,且一旦客戶融資需求得到滿足,業務合作穩定后,客戶對銀行的粘性也會增強,對于銀行來說其客戶維護成本也較低。
第二,降低信用風險,提升風險管控能力。供應鏈金融是以核心客戶的信用為依托,將大企業和小企業的產業鏈和利益鏈通過激勵機制和產業組織的設計將其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由大企業為小企業擔保的格局,從單一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移至供應鏈整體的風險,大大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的信息不對稱和違約風險的問題。
第三,有效拉動存款,提升低成本資金組織能力。供應鏈金融業務相對于傳統信貸業務貿易背景的真實性較好,其還款來源依托于貿易的自償性,因此對于銀行來說,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低成本結算資金,其存款拉動效果較好。
第四,有效提高綜合回報,提升貸款定價能力。供應鏈金融服務于信用等級偏低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客戶,銀行的定價談判地位提高,相應的貸款定價也更高;同時,供應鏈金融產品種類多,服務手段豐富,如信用調查、信用擔保等非融資產品也較全面,可以給銀行帶來豐富的中間業務收入。
(三)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
供應鏈金融業務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產品體系和一種業務模式,更重要的是一個工作方法和一種業務經營理念,是銀行服務實體經濟、防止金融脫實向虛的好手段。供應鏈金融業務是一種典型的產融結合模式,體現了產業、金融的完美融合,既是產業對金融的需求,又是金融對產業的服務。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銀行開始為了追求更好的收益而開始選擇原來不被看好的中小企業客戶,而在服務中小企業的過程中,供應鏈金融是實踐證明的一種重要抓手。主要體現在:
第一,供應鏈金融的典型特征決定了其可以切實服務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理念是把企業當做是一個自然的生態集群,核心企業位于食物鏈條的頂端,輻射多個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的典型特征就是批量化、小額、多個目標。這個生態集群中的所有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都是不孤立存在的,如果以傳統的思路貸款,就斷絕了其他的信息來源來貸款給單個公司,增加了信用風險。
第二,傳統的金融產品不再適應中小企業的發展。傳統的保函、信用證等業務,需要繳納保證金或者提供抵質押擔保,而中小企業資金少、擔保品少是常態,所以只能以產業鏈和產品為導向,弱化對中小企業的擔保方式要求,才能有效服務和支持中小企業。
第三,供應鏈金融產品可以有助于銀行進行風險管控。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從世界范圍和國內銀行經營歷史看,的確存在較高的信貸風險,銀行通過服務于整個行業,通過對于產業鏈的風險特征識別,通過對上下游企業的信息收集,來定位自己的貸款信息,減少借款人的信用風險,規避操作和流動性風險。
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沖擊和影響
近兩年來,一場互聯網金融的熱潮席卷了中國,其優勢可以歸結為: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搜索引擎、定位功能等為基礎的先進信息科技手段,憑借著社交網絡、電商平臺等積累起來的海量用戶基礎及其交易數據,開展高效的用戶金融服務需求和偏好分析,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便利金融服務?;ヂ摼W金融正憑借這些優勢,直接向供應鏈金融領域擴張。
(一)直接沖擊商業銀行的傳統供應鏈金融業務
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小貸+平臺”的融資模式,直接向供應鏈融資、小微企業信貸融資等領域擴張,提供“訂單融資”和“信用貸款”;某著名電器銷售商,在成立自己的小貸公司后,也逐步減少了與銀行共享上游電器供應商及支付信息,轉而通過自己的小貸公司融資,獲取利差收入。這些大型供應鏈企業也從事金融業務,對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直接產生沖擊。
(二)搶奪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客戶和渠道
客戶是商業銀行各項業務的基礎,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利用其交易平臺挖掘、吸引客戶,拉近與客戶的業務關系,特別是互聯網金融依托其IT優勢,提供更多便捷的支付及融資渠道,從而弱化了商業銀行物理渠道和網點優勢。
(三)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中介角色弱化
互聯網金融脫媒的進程中,商業銀行獨立承擔了結算、清算、反洗錢等大量后臺管理和運營成本,但在緊密貼近用戶需求的新興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擠壓下不斷被“后臺化”和“邊緣化”,使得商業銀行正逐漸退化為整體金融鏈條的OEM商,并被殘酷的甩在價值鏈的末端。即便是具有龐大客戶規模和傳統渠道優勢的國有銀行,也只能延緩而無法阻礙這一趨勢的發展。金融脫媒的不可逆轉,意味著商業銀行必須遵循互聯網的生存法則,在行業分工和要素分配過程中掌握主動、順勢突圍,否則傳統的物理渠道優勢可能轉變為轉型的包袱。
(四)推動利率市場化,降低銀行的息差收入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利用其平臺收集的網絡交易和信用記錄進行參考和分析,完整反映出借款人的風險因素,給予借款人合理的融資定價。而在資金方面,互聯網企業開始逐步作為資金提供方,充當資金掮客,獲取存貸息差。同時,互聯網金融也提供交易平臺,尋找資金提供方,將資金貸方吸引過來,借方報價,貸方依據對流動性、風險等因素偏好選擇貸款對象,雙方議價成交,交易完全市場化,加速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
互聯網金融固然有很多優勢,但是互聯網目前在提供高附加值和大金額金融服務方面還處于劣勢地位,這是因為目前這類產品還是典型的個性化產品,無法像小微貸款一樣,運用IT技術進行標準化處理。此外,銀行的信用增值和風險管控等業務優勢無法被互聯網金融撼動和替代,互聯網金融顛覆現有的銀行業還為時尚早。但是,銀行業在目前形勢下,應該順勢而為,學習和利用互聯網企業思維、技術,走供應鏈金融線上化的道路,通過非物理渠道來批量獲客,進行積極主動的變革。
四、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轉型方向
(一)順應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軍電商平臺
隨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大數據和銀行必定會緊密聯合,相輔相成。供應鏈金融與信息流控制息息相關,銀行既可以操縱信息流為己所用,也可以將數據整合加工,還可以使銀行的信息流公開化透明化,降低信貸風險,實現交叉銷售,有利于銀行各項業務全面發展。
目前,多家上市銀行擁有了自己的電商平臺。銀行應順應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搭建電商平臺,獲得更多真實交易數據,豐富完善金融服務平臺,親自打造資金、數據、平臺三大布局互聯網金融的必要條件。
(二)積極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共贏
商業銀行可以考慮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合作,充分調動和整合多方互聯網資源,打造開放式、綜合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借助其提供的互聯網技術優勢,完善供應鏈金融發展戰略,不斷創新產品組合與服務模式,實現經營模式、市場和產品的金融創新,并有效支持中小企業良性發展,實現銀企雙方“共贏”發展目標。
(三)提供信用增值和風險管控服務
由于銀行經營的商品的特殊性在于是貨幣,而銀行最值錢的資產是它的信用,可以通過自身的信用風險管理優勢為企業增信。商業銀行通過多年的探索已經擁有非常完善的風險識別、風險評價以及風險控制體系。銀行的信用增值和風險管控服務在大型企業領域仍然有著互聯網無法替代的優勢。因此,銀行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提供供應鏈金融增值服務。
(四)搭建一站式供應鏈金融電子化平臺
供應鏈金融業務流程復雜,操作環節多,打造供應鏈金融電子化平臺,規范業務操作和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多渠道、多方式為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在線融資服務,對轉變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方式,促進供應鏈金融業務快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商業銀行應轉變服務方式,滿足互聯網金融新興業務需求,不再局限于中介角色,轉型推行一條龍服務,做數據、資金、平臺的集大成者,為客戶提供交易平臺、結算平臺和融資平臺。
(五)供應鏈金融產品向行業化、特色化發展
未來的供應鏈金融市場必定是精細化營銷的市場,只有形成自身的行業特色,才能形成規模效應,獲得規模經濟。商業銀行需要針對某些特定行業,根據一些行業特性和發展方向,逐步推出一些具有行業細分特征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作為供應鏈金融基本產品的延伸和拓展,或者將具有推廣價值的部分核心客戶個性化方案提煉成標準化的產品。
(六)加強供應鏈融資產品的創新和推廣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貿易結構和企業結構的變化,供應鏈融資模式也將發生變化,銀行需順應形勢主動加強產品創新,深化與物流企業、中小企業投資機構以及信用擔保機構等的合作,實現在基礎模式和高級模式上的創新。同時,注重通過各種媒介對各融資產品進行大力宣傳,使廣大客戶了解各融資產品的主要服務群體和服務條件。
(七)提升供應鏈金融專業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未來商業銀行內部的發展趨勢是組織架構和審批制度向集中化、專業化發展。除逐步實現專業化審批外,可以嘗試準事業部制或事業部制試點,建立供應鏈金融事業部,實行垂直管理、產品創新、專業審批、集中作業,這方面,個別股份制銀行設立的產業金融事業部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并在更多行業進行推廣。
五、華夏銀行供應鏈金融的轉型探索
華夏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自2004年開始在武漢等分行試點。2007年成功推出“融資共贏鏈”產品品牌,成為銀行界第二家推出供應鏈金融品牌業務的銀行。截至2013年底,華夏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量達386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7%。核心客戶1019戶,較去年同期增長43%;上下游客戶4745戶,較去年同期增長62%上下游客戶開況良好。業務量、客戶數等主要指標均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站在新的起點上,華夏銀行著力于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四大優勢:
(一)打造行業優勢
未來的供應鏈金融市場必定是精細化營銷的市場,只有形成自身的行業特色,才能形成規模效應,獲得規模經濟。華夏銀行經過調研,首先將汽車金融作為重點發展方向,進行特色行業開發,在汽車行業推出了“汽車全鏈通”業務子品牌,推出了集合“供應商、整車廠、經銷商、汽車金融公司、終端用戶”五位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形成了華夏銀行汽車金融業務制度體系。未來,在鞏固傳統大宗商品融資業務基礎上,將汽車、建筑、港口、醫療、旅游、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行業作為重點,培育業務優勢。
(二)打造產品優勢
在原有應收、預付、存貨三大產品體系的基礎上,加快低風險資產占用的新產品研發,調整壓縮存貨類業務,轉而著力發展應收類產品,打造保理業務特色銀行。
(三)打造電子平臺優勢
在供應鏈金融電子化建設方面,2013年,華夏銀行供應鏈金融系統成功上線。在此基礎上,華夏銀行將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供應鏈金融系統平臺功能。一是盡快提供客戶通過網銀渠道在線放款的功能;二是實現與部分客戶多、業務量大、合作潛力大的核心客戶、倉儲監管機構系統的直接對接;三是多渠道(資金支付融資系統、B2B系統、信用卡商城系統)對接各類外部電商平臺,解決銀行目前只能看到資金流、物流,無法看到信息流的問題。
在供應鏈金融系統上線的同時,針對小微企業供應鏈特點,華夏銀行也著力打造平臺金融運營模式。以華夏銀行自主研發的平臺金融系統對接供應鏈核心企業、大宗商品市場和市場商圈管理方等平臺客戶的財務或銷售管理系統,不僅實現了產品的網銀化、營銷的網絡化、服務的在線化,同時實現了銀行、核心企業及其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實時可視度,構筑了適應于多個行業“1+N”供應鏈客戶無縫對接、信息實時共享等條件的電子作業平臺,一舉突破小企業金融服務“生、慢、散、難”等諸多瓶頸。經過三年的摸索與實踐,華夏銀行“平臺金融”業務模式已經在“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供應鏈金融”、“市場商圈”三個領域成功應用,實現了電子國內保理、電子訂單融資、未來提貨權電子保兌倉、交易市場優先權處置、交易市場保值項下動產質押/買方融資、交易市場保兌倉等一系列電子化融資業務模式。
(四)打造團隊優勢
華夏銀行在營銷層,實現專業化團隊、專業化經營、專業化考核;在管理層,全行設立總分行兩級供應鏈金融管理中心專業管理;在風控層,實現從總行到分行的專業化審批,全面推動供應鏈業務規?;I化、電子化發展。
六、結論及建議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挑戰、供應鏈金融業務同業競爭加劇挑戰、互聯網金融對供應鏈金融的替代挑戰等,這些挑戰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商業機會,如果能夠把握好此次機遇,重視客戶體驗,進行供應鏈金融的轉型升級,按照互聯網經濟的雙寡頭競爭特點看,未來很可能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內形成市場份額和品牌度均很高的領導品牌,從而改變目前供應鏈金融市場同質化紅海競爭格局。
參考文獻:
[1]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
[2]客戶服務和風險管控能力是銀行未來核心競爭力[J].卓越理財.2013(9)
[3]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商業銀行需應對好經濟下行、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三大挑戰[N].21世紀網數字報.2013.7.22
[4]孫立堅.中國金融發展如何才能做到為實體經濟服務[J].中國發展.2012(6)
[5]羅錦莉.供應鏈金融:助銀行業創新轉型之路[J].金融科技時代.2013(3)
[6]楊凱生.互聯網金融需要良好的文化支撐[J].中國金融.2014(4)
[7]梁璋,沈凡.國有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J].新金融.2013(7)
[8]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5)
[9]邱峰.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惡化挑戰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
作者:尚志科
誰是供應鏈金融的領跑者?
申銀萬國證券的研究顯示,目前供應鏈金融較有特色、規模較大的是中信銀行等,其主要思路是通過“1+N”,充分利用其對公業務優勢,直接切入核心企業,打通其供應鏈上下游。
截至2011年末,中信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直接授信客戶數就超過了7000家,累計融資額高達6813億,以其特色的汽車金融為例,從2009年汽車金融累計融資額首破千億大關以來,2011年末已經躍升至3366.7億,三年翻了三倍,增長率將近79%。突出的特色和迅猛增加的業務數據,讓中信銀行在業界脫穎而出,并被《投資者報》評選為2012“最佳供應鏈金融股份制銀行”。
“中信對公大客戶基礎較好,主要客戶群體為雙優雙主客戶,這為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創造了良好條件?!睋行陪y行負責公司金融的副行長張強向《投資者報》介紹,自2009年以來,中信銀行即對全行供應鏈金融業務進行了系統整合,基本建立了“三大平臺、四大增值鏈和五大特色網絡”的服務體系,這為該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起飛,打下了堅實基礎。
供應鏈金融蓬勃興起
所謂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在分析供應鏈內部交易特征的基礎上,運用資產支持和核心企業信用引入等信貸技術,為供應鏈上下游客戶提供的授信支持、支付結算等綜合金融服務。
申銀萬國證券的一份報告預測,整個供應鏈金融業務2011年融資余額規模為5.75萬億元,今年有望達到6.9萬億元,增速約為20%,這部分融資需求將帶來存款的派生和豐富的中間業務收入,是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業務轉型的契機。
在張強看來,供應鏈金融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此業務實現了多方共贏——銀行在金融脫媒的環境下,不但留住了大客戶,更拉動了負債業務增長;供應鏈上的中小供應商解決了融資難;大型核心企業提升了供應鏈管理水平,競爭力得到增強。
張強表示,供應鏈金融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產能供應過剩和金融脫媒的大背景下,銀行正在從對產業生產領域的支持向消費領域轉移,這也意味著,供應鏈融資中對于核心企業下游經銷商和終端用戶的融資大有可為。
中信銀行十年磨一劍
通過積極拓寬客戶渠道,中信銀行以“供應鏈金融”為服務模式打造特色的全產業鏈金融,并以此打破利率市場化在初始階段給銀行業帶來的經營困局。
《投資者報》注意到,多家券商研究報告指出,中信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上先行一步。
中投證券指出,中信銀行供應鏈金融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是改善客戶結構的著力點。其中獨具特色的汽車金融網絡業務和鋼鐵金融網絡業務在市場上形成了很高知名度。依托于現有的核心大客戶,拓展上下游企業和終端客戶,是利用現有客戶資源,改善業務結構和客戶結構的最優選擇。
張強透露,中信銀行大概30萬家對公客戶?!拔覀兎譃閮纱箢悾簯鹇钥蛻艉椭行⌒涂蛻簦磺罢咧饕谴笮秃吞卮笮涂蛻?,我行的服務模式定位于‘商業銀行+投行服務’,對于后者,我們的服務模式定位為‘交易銀行+授信服務’?!?/p>
據了解,中信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十余年來,始終將供應鏈金融業務作為全行對公戰略核心業務之一,并以“標準化、制度化、專業化、電子化”作為業務發展目標,目前已建立起三大平臺、四大增值鏈以及五大行業網絡。其中,產品建設方面,已形成預付款融資、應收款融資、物流服務、電子服務等完善的產品體系;平臺合作方面,搭建物流融資平臺、同業合作平臺和政府支持平臺,共同為供應鏈金融客戶提供服務端口;風險控制方面,構建操作風險預警體系,不斷提升業務風險控制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控制
一、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及其風險
(一)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概述
根據主導主體的不同可以將現階段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分為以電商企業為主導、以傳統銀行為主導以及銀行與電商企業合作的三大模式。電商企業、商業銀行、物流企業、中小企業以及個人用戶都是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參與者。B2B、B2C、C2C是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主要的業務類型。其中B2B即企業對企業,指的是以互聯網金融機構向企業用戶提供的訂單融資金融業務;B2C即企業對個人,是專門針對個人用戶提供的應收賬款等融資業務;C2C即個人對個人,在該業務模式中互聯網金融機構只是作為個人間投融資的中介平臺。
(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分析
從金融機構的角度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面臨的各類風險的分析如下:首先是信用風險,互聯網金融機構可以借助電商平臺對客戶的交易付款等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降低信用風險的發生概率,但是僅僅依靠電子訂單以及互聯網上的身份信息可靠性較低,進而產生新的信用風險;此外操作風險也是常見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類型,互聯網和金融復合型人才的缺乏使得金融業務操作過程中的風險增加,由于融資請求較之傳統的金融模式難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資金回收的監控復雜性;其次是安全風險,金融平臺的穩定性、金融產品以及申請流程的科學性以及軟件問題都是安全風險發生的因素;最后是環境風險,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下貸款抵押物的類型更多樣化,投資者與貸款者的數量以及資金規模都比較大,當抵押物的市場價值發生較大的波動時加之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市場風險和法律風險的發生幾率就會增大。
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管理控制
(一)完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平臺
金融平臺穩定性會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實施產生直接的影響,為了避免由于硬件或者軟件問題導致的風險必須要加快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建設和完善,提高金融平臺的硬件質量和配套軟件適應性。為了提高金融平臺的規范性,相關部門要對云平臺、物聯網以及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數據中心的建設進行規劃,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要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在國家規劃的范圍內提高自身信息平臺建設質量。
(二)加強線上和線下業務的對接
電商企業和互聯網金融機構是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對貸款者征信評估的輸主要來自于線上交易平臺,相較于傳統的征信數據電子訂單造假的難度更低,為了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規避風險,要加快線上線下業務的對接,將線下物流與線上信息流進行對比,全部核實無誤后方可放款,避免虛假訂單信息騙取貸款的情況。電商服務平臺、互聯網金融平臺以及交易監控體系的完善是線上線下業務對接的接觸,從業人員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在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推動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發展,要加快培養精通互聯網知識和金融知識的綜合性人才。
(三)加快建立互聯網金融激勵和信任機制
信息共享的程度對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影響巨大,為了規避融資過程中的道德風險問題,要加快信用評估機制的建立,使金融機構可以獲取的全面準確的貸款人信息,深化信息共享,推動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政府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根據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和市場環境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并推動建立起線上線下金融服務都適用的征信體系,通過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的建立提高金融市場中信息公開和共享的程度,避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中業務雙方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信用風險及道德風險。
三、結束語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改革深化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出現和發展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也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但是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正處于起步階段,因而也面臨諸多的風險。在此背景下要通過技術手段的創新、相關法規和征信體系的完善來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推動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信用問題管理體系
近年來,我國金融界興起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屬于金融創新業務。隨著現代物流業發展對金融服務創新需求的日益增太,服務于生產、流通和銷售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業務實踐越來越多,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問題成為供應鏈金融業務創新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供應鏈金融的創新業務實踐
在我國,對供應鏈金融創新業務的探索,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物流銀行”的設想到“融通倉”概念的提出;第二個階段,從“倉單質押”業務的嘗試到“物流銀行”業務的開展;第三個階段,從“物流銀行”業務的開展到供應鏈金融戰略的提出與實施?!诠溄鹑趧撔碌膶嵺`發展上,我國形成了兩條業務發展的主線模式:
其一是基于傳統的商業銀行貿易融資,結合生產貿易企業的業務特點和實際需求,由商業銀行創新業務而提供的結構性貿易融資業務模式。該業務模式通過貨權質押、信托收據、保險及公證、貨物監管、提貨通知、貨物回購、資金專戶管理、期貨保值等一系列結構化設計來掌握貨權、監控資金,為提供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一體的個性化的組合貿易融資方式。
其二是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通過第三方物流企業(3PL),創新出來的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和融通倉等供應鏈融資模式。這種業務融資模式比結構性貿易融資模式更創新了一步,它是基于供應鏈金融的思想,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從專注于對企業本身信用風險的評估,轉變為對整個供應鏈及其交易的評估,這樣既真正評估了業務的真實風險,同時也使更多的企業能夠進入銀行的服務范圍。
二、供應鏈金融的信用管理問題
目前國內外關于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研究和實踐都比較活躍,特別是在國內,供應鏈金融創新實踐在不斷進行嘗試。隨著業務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的信用問題凸顯出來,信用管理問題阻礙著供應鏈金融的創新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信用替代的局限。目前以銀行為主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是基于所謂的核心大企業的信用替代而成立的,這在中小企業的融資中表現得很突出。即需要銀行融資的中小企業必須和一家值得銀行信賴的大企業發生業務往來,從而得到“某種資格的認定”或者借用大企業的信用,使其達到銀行認可的資信水平。實際上是中小企業利用大企業的良好信譽與實力以及和銀行穩固的信貸關系來為其提供間接的信用擔保,從而獲得銀行的融資支持。雖然在發展中,通過供應鏈管理建立了諸如“1+N”或者“N+1+N”這樣的業務關系,然而這種融資組織管理方式的效果是使更多的金融資源向那些核心集團性企業歸集,通常會將核心企業的信用放大,用以對供應鏈上的企業進行更大的授信來支持該業務的創新開發,這樣,信貸風險的聚集擴散效應往往會擴大。因此,僅僅依靠這種信用替代來發展供應鏈金融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也會招致更大的風險,最終阻礙了供應鏈金融創新的健康發展。
第二,信用管理的局限。在我國,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主要是基于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結構性貿易融資業務模式和基于供應鏈管理中銀行通過與第三方物流企業(3PL)合作的供應鏈融資模式。雖然這兩種創新模式解決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中的許多問題,但目前也顯現出發展創新動力不足的態勢。在目前的融資模式中,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就需要了解企業抵、質押物的規格、型號、質量、原價和凈值、銷售市場和銷售對象以及承銷商的情況等,還要查看各種權利憑證的原件、辨別真偽。這些工作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大大超出了銀行的日常業務與專業范疇。另外,目前供應鏈金融創新業務模式的最高收益往往還超過不了傳統銀行業務模式的收益。因此,以銀行為核心的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是動力不足的,很難成為銀行的主流業務。
第三,技術手段的局限。目前供應鏈金融僅僅停留在銀行和企業的層面上,供應鏈管理所依賴的網絡信息技術目前在銀行和企業中很難同步發展,網絡信息技術的落后會造成信息不完整準確、業務銜接不順利流暢,往往還會引致風險的發生,供應鏈金融信息技術基礎的創新問題亟待得到解決。由于供應鏈管理數據庫對于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和產、供、存、銷、資金具有實時監控的功能,需要具備處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和滿足多方面查詢的要求。因此,技術創新問題的解決是供應鏈金融創新得以順利發展的關鍵,而目前的技術手段的局限性是很大的。
第四,信用組織的局限。目前的供應鏈融資僅僅局限在作為銀行對傳統業務的一種創新與補充。實踐證明,在供應鏈金融組織中,銀行為主體的融資組織形式是有極大局限性的。供應鏈融資往往會比傳統的貿易融資具有更大的風險,傳統的貿易融資強調的往往只是特定交易環節供需雙方企業的信用狀況和貿易的真實背景,而供應鏈融資不但要強調這一點,而且更加強調整個供應鏈風險的監控與防范,對供應鏈各個環節潛在的風險都要加以識別與控制,這就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并且,從目前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來看,供應鏈融資中的存貨大部分是中間產品,具有很強的專用性,不易通過市場來評估其價值,也不易在市場上變現。因此,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控制更加復雜、所需要的措施也更加全面,而目前的信用組織形式很難滿足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需求。
三、供應鏈金融的信用管理建設
目前建設好信用管理體系是促進供應鏈金融創新業務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供應鏈金融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設。:
(一)必須加快供應鏈金融管理環節中的信用制度建設
1.建立中介信用機構,完善社會征信服務體系。供應鏈產業的信用問題主要來源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由于供應鏈產業參與者眾多、行業和地區跨度大,容易產生供應鏈內生性的混亂和不確定因素。體現在既有產品與技術的更新周期頻繁、市場需求波動的影響,又有諸如自然災害、戰爭與恐怖襲擊等外部事件的影響,同時也會遭遇到企業戰略的調整沖擊,這些不確定因素都會增加供應鏈自身信用問題的風險。二是供應鏈產業的白發性擴散作用。由于供應鏈金融的信用基礎是基于供應鏈整體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管理與信用實力,因此,隨著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風險也會相應擴散。如果供應鏈上某一個成員出現了融資方面的問題,就會迅速地蔓延到整個供應鏈,這對于供應鏈自身的資金管理和綜合管理是非常大的考驗,也是對銀行信貸管理的極大挑戰。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征信信用管理體系,供應鏈金融信用管理問題凸顯,如果管理不善,極易引發大的金融災難。因此,建議盡快建立供應鏈金融中介信用評級機構,建立基于供應鏈產業的新型的中小企業投資機構和信用擔保服務機構,完善供應鏈產業的社會征信業務體系。
2.加快供應鏈信用管理環節法律規章制度建設。目前,我國有關供應鏈信用管理環節中的法律規章制度的建設嚴重滯后。有關倉單質押、動產質押和票據業務的法律法規尚有許多空白,期待完善的
地方很多?,F實法律中,合同法中沒有明確地規定倉單的法律地位,真正的倉單流通管理體制還沒有建立起來。一般物流企業簽發的倉單又沒有權威機構認證和監管,倉單的標準化程度低,使用和流通范圍十分有限。同時,從我國的“物資銀行”、“倉單質押”到“物流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金融創新發展模式來看,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金融風險預警和防范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金融立法制度還須進一步健全。
(二)必須把供應鏈金融信用管理納入到金融全面風險管理
全面風險管理涵蓋了各層次的金融風險,全面風險管理偏好對資源分配起引導作用。它通過準確計量各類風險確定經濟資本,通過經濟資本的分配決定各類資產規模,改善業務組合的風險與收益配比關系,將有限的資源從效益較差而風險較高的業務上釋放出來,為效益更好而風險可控的業務騰出空間由于供應鏈涉及不同的行業、不同技術領域和不同的行政區域,這就涵蓋了幾乎所有的金融風險。因此,供應鏈金融信用管理必須納入到金融全面風險管理之中,這樣才能有效地管理好供應鏈出現的風險。
【關鍵詞】供應鏈 金融 模式 風險
供應鏈金融是面向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領域新業務,自2005年深圳發展銀行全面推出供應鏈金融業務后,其他商業銀行相繼效仿,國內一些學者也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盡管有關供應鏈金融的研究成果眾多,但對其概念的界定,還未形成統一的看法?,F有關于供應鏈金融的研究主要是從金融機構在供應鏈金融中所起的作用、供應鏈金融的功能、供應鏈金融運作機理等角度對其概念進行界定。本文在總結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將供應鏈金融定義為商業銀行提供的由資信等級較高的核心企業提供擔保,同時由第三方服務機構監管的為供應鏈不同節點的中小企業提供的封閉授信支持及其他結算、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綜合考察文獻來看,目前有關供應鏈金融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論基礎、構成要素、業務模式以及風險這幾個方面。
一、供應鏈金融的構成要素分析
國內學者對于供應鏈金融的構成要素觀點基本一致,由定義可以看出,供應鏈金融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參與主體。
(一)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和金融公司,是供應鏈金融中資金的供給主體,將資金和信用注入到整個供應鏈體系,通過對融資項下的資產控制,給予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授信的支持。李飛(2011)指出供應鏈金融有助于銀行深化客戶關系,開拓中小企業融資市場。章文燕(2010)認為,供應鏈融資模式和服務的創新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商業銀行自身發展。
(二)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供應鏈中資金需求的主體,它們通過核心企業信用的隱含擔保,獲得金融機構融資,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最大受益者,銀行的融資給予其資金鏈極大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其資金缺口,并且中小企業借助銀行信用的支持,贏得了更多的商機。
(三)核心企業
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其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核心企業由于具有優良的信用和實力強大的資本,給上下游中小企業起到反擔保的作用。李國青(2010)認為核心企業從供應鏈融資服務中受益頗豐,緩解了供應鏈失衡的問題,穩定了其鏈條,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四)第三方物流企業
在供應鏈金融中,第三方物流在為中小企業提供物流、信用擔保服務的同時,還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資產管理服務,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主要協調者。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物流業的成熟與發展和物流企業的資信實力。章文燕(2010)和林俠、羅霄峰(2011)都認為為了控制信貸風險銀行一般選擇行業市場占有率靠前,而且物流配送渠道暢通、價格穩定、流通性好的大型物流公司合作,這實際上把絕大多數中小物流企業拒之門外,市場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二、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
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有應付賬款融資、存貨融資和應收賬款三種融資模式。應付賬款融資模式中,上游核心企業承諾回購,倉儲監管方提供信用擔保,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緩解預付壓力,同時銀行掌控提貨權。存貨融資模式中,以中小企業的存貨為質押,但不轉移所有權,金融機構與核心企業簽訂擔保合同或質物回購協議,約定在中小企業違反約定時,由核心企業負責償還或回購質押動產。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則是以中小企業對下游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為質押,并由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核心企業將貨款直接支付給銀行的融資方式。
李國青(2010)從供應鏈金融的不同階段出發,總結了針對采購階段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的應付賬款融資模式、運用階段的動產質押融資模式和針對企業商品銷售階段,一般為處于供應鏈上游、中游的債權企業融資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謝清河(2010)指出中小企業要充分了解各種物流金融模式,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的模式,以簡化程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三、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研究
目前在我國供應鏈金融創新仍屬于全新的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其風險來源也非常復雜,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由于供應鏈各參與主體之間相互不信任,不遵守合約等產生的信用風險;供應鏈金融業務運作過程中的操作風險;供應鏈金融業務相關的質權、物權法、浮動抵押制度等相關法律問題;供應鏈金融貨押業務中存在貨物價值不穩定的市場風險;在銀行和企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或不完全對稱的情況下, 銀行和企業之間的的融資往往會變成一種博弈行為, 由此產生道德風險等。
章文燕(2011)認為供應鏈金融聚集風險,一旦供應鏈中的某個成員出現融資問題 , 影響會很快蔓延到整個鏈條上 ,引起更大的金融災難,并著重分析了可能由制度、人員、系統及社會等各種因素素所引起的操作風險。李毅學(2011)將供應鏈金融的復雜風險歸納為系統和非系統兩大類,進一步將系統風險分為宏觀與行業系統風險和供應鏈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存貨變現風險和操作風險。
隨著供應鏈金融的不斷發展,現在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已涉及了很多環節和參與主體,業務控制也變得復雜。雖然現有文獻中風險的研究比較全面,但是對于風險的識別和控制,并沒有進行具體的量化研究;且限于宏觀層面上分析整個供應鏈的風險,缺乏對各個運作環節以及各參與主體可能面臨的風險的分析;應該結合實際運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研究如何識別、控制和防范風險,給出具體的措施,促進供應鏈金融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飛.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思考[J].財會月刊,2011.
[2]章文燕.供應鏈融資的操作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1(11).
[3]李國青.供應鏈金融在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中的應用研究[J].特區經濟,2010.
[4]林俠,羅霄峰.供應鏈金融主體發展趨勢分析[J].經濟導刊,2011.
[5]謝清河.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相關問題探討[J].財經月刊,2010.
[6]李毅學.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
[7]熊熊,馬佳,趙文杰等.供應鏈金融市場風險控制套期保值方法研究[J]. 金融論壇,2009(09).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信用問題管理體系
近年來,我國金融界興起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屬于金融創新業務。隨著現代物流業發展對金融服務創新需求的日益增太,服務于生產、流通和銷售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業務實踐越來越多,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問題成為供應鏈金融業務創新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供應鏈金融的創新業務實踐
在我國,對供應鏈金融創新業務的探索,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物流銀行”的設想到“融通倉”概念的提出;第二個階段,從“倉單質押”業務的嘗試到“物流銀行”業務的開展;第三個階段,從“物流銀行”業務的開展到供應鏈金融戰略的提出與實施。…在供應鏈金融創新的實踐發展上,我國形成了兩條業務發展的主線模式:
其一是基于傳統的商業銀行貿易融資,結合生產貿易企業的業務特點和實際需求,由商業銀行創新業務而提供的結構性貿易融資業務模式。該業務模式通過貨權質押、信托收據、保險及公證、貨物監管、提貨通知、貨物回購、資金專戶管理、期貨保值等一系列結構化設計來掌握貨權、監控資金,為提供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一體的個性化的組合貿易融資方式。
其二是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通過第三方物流企業(3PL),創新出來的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和融通倉等供應鏈融資模式。這種業務融資模式比結構性貿易融資模式更創新了一步,它是基于供應鏈金融的思想,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從專注于對企業本身信用風險的評估,轉變為對整個供應鏈及其交易的評估,這樣既真正評估了業務的真實風險,同時也使更多的企業能夠進入銀行的服務范圍。
二、供應鏈金融的信用管理問題
目前國內外關于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研究和實踐都比較活躍,特別是在國內,供應鏈金融創新實踐在不斷進行嘗試。隨著業務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的信用問題凸顯出來,信用管理問題阻礙著供應鏈金融的創新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信用替代的局限。目前以銀行為主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是基于所謂的核心大企業的信用替代而成立的,這在中小企業的融資中表現得很突出。即需要銀行融資的中小企業必須和一家值得銀行信賴的大企業發生業務往來,從而得到“某種資格的認定”或者借用大企業的信用,使其達到銀行認可的資信水平。實際上是中小企業利用大企業的良好信譽與實力以及和銀行穩固的信貸關系來為其提供間接的信用擔保,從而獲得銀行的融資支持。雖然在發展中,通過供應鏈管理建立了諸如“1+N”或者“N+1+N”這樣的業務關系,然而這種融資組織管理方式的效果是使更多的金融資源向那些核心集團性企業歸集,通常會將核心企業的信用放大,用以對供應鏈上的企業進行更大的授信來支持該業務的創新開發,這樣,信貸風險的聚集擴散效應往往會擴大。因此,僅僅依靠這種信用替代來發展供應鏈金融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也會招致更大的風險,最終阻礙了供應鏈金融創新的健康發展。
第二,信用管理的局限。在我國,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主要是基于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結構性貿易融資業務模式和基于供應鏈管理中銀行通過與第三方物流企業(3PL)合作的供應鏈融資模式。雖然這兩種創新模式解決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中的許多問題,但目前也顯現出發展創新動力不足的態勢。在目前的融資模式中,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就需要了解企業抵、質押物的規格、型號、質量、原價和凈值、銷售市場和銷售對象以及承銷商的情況等,還要查看各種權利憑證的原件、辨別真偽。這些工作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大大超出了銀行的日常業務與專業范疇。另外,目前供應鏈金融創新業務模式的最高收益往往還超過不了傳統銀行業務模式的收益。因此,以銀行為核心的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是動力不足的,很難成為銀行的主流業務。
第三,技術手段的局限。目前供應鏈金融僅僅停留在銀行和企業的層面上,供應鏈管理所依賴的網絡信息技術目前在銀行和企業中很難同步發展,網絡信息技術的落后會造成信息不完整準確、業務銜接不順利流暢,往往還會引致風險的發生,供應鏈金融信息技術基礎的創新問題亟待得到解決。由于供應鏈管理數據庫對于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和產、供、存、銷、資金具有實時監控的功能,需要具備處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和滿足多方面查詢的要求。因此,技術創新問題的解決是供應鏈金融創新得以順利發展的關鍵,而目前的技術手段的局限性是很大的。
第四,信用組織的局限。目前的供應鏈融資僅僅局限在作為銀行對傳統業務的一種創新與補充。實踐證明,在供應鏈金融組織中,銀行為主體的融資組織形式是有極大局限性的。供應鏈融資往往會比傳統的貿易融資具有更大的風險,傳統的貿易融資強調的往往只是特定交易環節供需雙方企業的信用狀況和貿易的真實背景,而供應鏈融資不但要強調這一點,而且更加強調整個供應鏈風險的監控與防范,對供應鏈各個環節潛在的風險都要加以識別與控制,這就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并且,從目前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來看,供應鏈融資中的存貨大部分是中間產品,具有很強的專用性,不易通過市場來評估其價值,也不易在市場上變現。因此,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控制更加復雜、所需要的措施也更加全面,而目前的信用組織形式很難滿足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需求。
三、供應鏈金融的信用管理建設
目前建設好信用管理體系是促進供應鏈金融創新業務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供應鏈金融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設。
(一)必須加快供應鏈金融管理環節中的信用制度建設
1.建立中介信用機構,完善社會征信服務體系。供應鏈產業的信用問題主要來源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由于供應鏈產業參與者眾多、行業和地區跨度大,容易產生供應鏈內生性的混亂和不確定因素。體現在既有產品與技術的更新周期頻繁、市場需求波動的影響,又有諸如自然災害、戰爭與恐怖襲擊等外部事件的影響,同時也會遭遇到企業戰略的調整沖擊,這些不確定因素都會增加供應鏈自身信用問題的風險。二是供應鏈產業的白發性擴散作用。由于供應鏈金融的信用基礎是基于供應鏈整體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管理與信用實力,因此,隨著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風險也會相應擴散。如果供應鏈上某一個成員出現了融資方面的問題,就會迅速地蔓延到整個供應鏈,這對于供應鏈自身的資金管理和綜合管理是非常大的考驗,也是對銀行信貸管理的極大挑戰。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征信信用管理體系,供應鏈金融信用管理問題凸顯,如果管理不善,極易引發大的金融災難。因此,建議盡快建立供應鏈金融中介信用評級機構,建立基于供應鏈產業的新型的中小企業投資機構和信用擔保服務機構,完善供應鏈產業的社會征信業務體系。
2.加快供應鏈信用管理環節法律規章制度建設。目前,我國有關供應鏈信用管理環節中的法律規章制度的建設嚴重滯后。有關倉單質押、動產質押和票據業務的法律法規尚有許多空白,期待完善的地方很多?,F實法律中,合同法中沒有明確地規定倉單的法律地位,真正的倉單流通管理體制還沒有建立起來。一般物流企業簽發的倉單又沒有權威機構認證和監管,倉單的標準化程度低,使用和流通范圍十分有限。同時,從我國的“物資銀行”、“倉單質押”到“物流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金融創新發展模式來看,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金融風險預警和防范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金融立法制度還須進一步健全。
(二)必須把供應鏈金融信用管理納入到金融全面風險管理
全面風險管理涵蓋了各層次的金融風險,全面風險管理偏好對資源分配起引導作用。它通過準確計量各類風險確定經濟資本,通過經濟資本的分配決定各類資產規模,改善業務組合的風險與收益配比關系,將有限的資源從效益較差而風險較高的業務上釋放出來,為效益更好而風險可控的業務騰出空間oE6]由于供應鏈涉及不同的行業、不同技術領域和不同的行政區域,這就涵蓋了幾乎所有的金融風險。因此,供應鏈金融信用管理必須納入到金融全面風險管理之中,這樣才能有效地管理好供應鏈出現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