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15:29: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合同能源管理規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LED照明光源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突破,產業集約化水準大大提高,LED大功率高效照明產品成本逐漸下降。從產品生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和投資節能率來計算,已達到目前市場的其他形式的節能燈產品。LED高效照明作為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可行的節能低碳技術應進入大力提倡和應用階段。
北京市實施LED照明工程的戰略目標
隨著世界城市建設發展,照明用電在“十二五”期間將有可能突破100億度,這給北京照明用電帶來巨大壓力。若在“十二五”期間解決LED需求側難題,大面積推行LED光源更新換代,以北京市2009年照明用電75億度為基數和上限,實現年均節電30%,年均節電量將達22.5億千瓦時。若按1元/千瓦時電計算,“十二五”期間照明能耗節省開支約112.5億元。按照目前4元/千瓦時LED投資節能率測算,將釋放將近90多億元的LED市場空間。
要實現世界城市和“三個北京”的建設目標,北京市就要推動照明方式向高新技術方向轉化,以世界城市照明應用需求為導向,以機制體制創新為突破口,整體規劃,重點突破,逐步推進。
2011年-2013年,可推廣和應用LED路燈照明產品13萬盞,室內LED照明產品1000萬盞。并通過示范工程的實施,推動全市道路、旅游景區、地鐵、隧道、地下空間、大型公共建筑等領域照明產品向LED照明轉變。并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充滿活力、特色鮮明、規范有序的LED節能服務市場,實現LED高效照明應用工程建設的規范化、常態化、科學化。
到2015年,在全市廣泛普及LED高效照明燈具。以北京市2010年照明用電量為基數和上限,實現利用技術節能控制增量,實現“十二五”期間年均節電30%,年均節電量約25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0萬噸。促進首都北京綠色照明向高新技術方向轉化,有力促進“三個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設。
政策保障北京市LED照明工程有序實施
要堅持政府引導推廣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發揮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克服資源環境約束的超前引領作用,遵循市場規則,整合市場力量,通過政府投資、補貼、價格杠桿、合同能源管理等手段,著力推進組織、機制和技術創新,科學有序地促進全市LED照明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一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LED照明工程建設的效能。LED高效照明是節能環保工程,是改善萬家燈火的民生工程,也是照亮優美北京、提升現代化城市建設水準的重點工程。政府應當承擔改善百姓生活品質和提供公共事務優質服務的責任。當前,首先要盡快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管理規范:其次用政府公共消費拉動市場消費:三要用政府資金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金投入:最后政府主管部門應籌畫出臺相應的扶持和鼓勵政策,及時研究出臺LED照明的戰略規劃,有效配置資源,切實推動全市LED照明工程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二要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和開發應用管理制度。LED照明技術在技術研發、推廣應用中有別于傳統照明,需要統籌安排和專業人士的廣泛參與,成立“北京市LED照明工程協調領導小組”勢在必行。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產業扶持政策、發展規劃、年度目標的制定和重點專案的實施管理等工作,著重解決需求側在資金、技術、管理方面遇到的難題。下設辦公室,負責實施LED實施過程中的日常事務工作。
三要堅持科學有序的實施步驟。一是在產品使用和具體實施推廣前期,應開展LED項目技術可行性論證、市場潛力調研、鼓勵政策、責任考核等前期調研。研究設定北京照明用電的基數和上限紅線,通過LED高效節能技術實現控制增量。為開展LED推廣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和技術支撐。二是要保障技術在國內外的引領示范作用,特別推薦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能集中體現我國LED產業原始創新的廠家。對復蓋全部產業鏈,承擔“十城萬盞”工程,為我國節能減排作出巨大貢獻的廠家應為首選:三是各區縣應首先在部分社區、大宗用戶、各機關事業單位和居民家庭開展試點實施,后開展推廣工作。
——第八冶煉廠2005年企管工作總結
2005年,在公司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第八冶煉廠實現了由建廠到一次性投產成功的輝煌跨越。企業管理工作從零起步,按照公司領導“建設現代化示范型工廠”的要求,圍繞著建設“生產規模大、運行效益優、綜合實力強、職工素質高、廠區環境美”的目標努力探索企業管理的新思路,新理論,用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初步開拓了八廠管理現代化的局面。在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方面先行一步,并逐步推向縱深向嚴、細、精、實的效益化管理拓展,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不少的經驗,為我們在即將來臨的2006年全面推進八廠現代化管理奠定了基礎。
總結一年的企業管理之路,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思想上重視,開展全員性的現代化企業管理教育培訓
早在八廠建廠之前的鉛煙氣治理工程建設期間,公司領導就指出:八廠要高起點、高標準地建設現代化企業制度,樹立起水口山管理現代化的示范和樣板。遵照這些精神,八廠建廠之初即高度重視企業管理現代化理念的教育培訓工作,組織了全員性的職工培訓工作,將“遵章守紀、嚴格執行生產、技術、安全三大操作規程”作為重點內容向全體員工講清講透。使八廠員工這支來自不同單位的職工隊伍從思想上做好了接受現代化企業嚴格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思想準備。
二、按照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了企業管理規章制度,使企業管理走向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軌道
建廠之初,我們按照“建章立制,建設現代化八廠”的要求全面開展了企業管理制度的編制、審核工作。通過學習、借鑒兄弟單位的成功經驗,立足于我們自己的管理目標和工藝特點制定了11大系列管理標準206項,重點突出生產管理、人事管理、現場管理、財務管理等,將“人、事、物、錢”等要素置于管理制度的約束之下。
與此同時,我們從建立崗位責任制著手突出員工的職責意識,使員工“想主人事,盡主人責”得以制度化、持久化。由廠行政辦著手編制了全廠近200個崗位的崗位職責,并將崗位職責在本崗位醒目位置張貼、懸掛,使職工明確了自己的職責與義務,夯實了管理的思想基礎。
建廠以來,我們的管理職能部門能各盡其責地做好管理工作。各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先后以文件形式下發各種管理制度24份,使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補充,解決了管理標準沒有細化,不利于實際管理操作的問題。
三、扎扎實實地抓好現場管理,夯實了基礎管理。
按照現代化企業管理的要求和公司管理方針,八廠將現場管理工作作為一項“面子工程”擺在突出了位置。各級領導干部高度重視,職能部門長抓不懈,按照物料擺放有序,作業場所清潔,廠區環境優美等要求抓好現場管理“5S”要素的落實。將關系八廠生產安全、正常的廠區禁煙、現場定置等作為重點,全面整治“臟、亂、差”,堅決堵塞“跑、冒、滴、漏”。使八廠的現場管理工作與現代化的工藝設備一道成為公司的一張名片,給前來參觀、考察的各級領導、同仁及新聞媒介以良好的形象。
抓好現場管理,我們著重突出了班組的現場管理,通過班組長現場管理教育培訓,細化班組建設考核制度等夯實了管理的基礎。立足于班組抓好了影響生產的“人、機、料、法、環、資、信”等要素的細節管理。今年以來,我們對現場管理采取了以整改促提高,用處罰維護制度嚴肅性的做法。通過組織現場管理月度大檢查,職能管理人員每日巡查,先后對底吹爐車間等車間、科室下發現場管理整改通知單31份,對鼓風爐車間等4個單位處罰通知單7張。使崗位職工受到教育和觸動,維護了現場管理制度的嚴肅性。
通過現場管理的細化,嚴格安全生產管理、勞動人事制度管理、質量管理、設備能源管理等各項工作有了較好的實施氛圍,促進了各項管理的協同,共同保證了投產目標的一次性成功和生產任務的完成。
四、以物流管理為突破,探索成本管理的新舉措,服從服務于達產達標任務。
八廠是一個環保、技改工程,也是一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只有通過發揮效益,這些目標才能實現。我們深刻領會了企業管理要為企業增效服務的精神,以物流管理為核心全面推進企業的成本管理。為此,我們專門就物質的采購、管理與發放,廢舊物件回收利用、外售產品的生產管理等制定專門管理制度,對價格、質量、物流成本等從嚴控制。運用現代化信息設備,通過網上比價查詢,信函要約比價、合同評審,招、投標等全方位地開辟了降成本、增效益的途徑。經過幾個月的運作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為進一步推行車間成本定額管理,實現目標成本預算制奠定了基礎。
當然,正確認識我們取得的一些成績,認識這些成績的取得來源于公司的正確領導,來源于同志們的共同努力,同時我們必須看到2006年度我們企業管理工作仍然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其中一些就是2005年我們工作中尚做得不足,急需加強的項目,總的說來有這樣一些。
1、員工對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的適應過程緩慢。表現在對規范化、制度化的嚴細管理有抵觸、畏難心理,而沒有意識到這是企業挖潛增效、興業強企的必要。甚至個別基層干部也怕管理,懶管理,既不主動接受制度約束,也疏于管理部下。
2、一部分員工習慣性違章、違紀的陋習加重了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的壓力。部分人員素質尚不夠高,不僅不能遵守好廠規廠紀,對崗位職責、操作規程執行情況也不如人意,需要外力的監督;
3、成本管理的難度依然較大。我廠投產的短時間內,工藝、設備、人員的磨合遠未能達到最佳值,物質消耗高給成本管理帶來較大壓力;
關鍵詞:循環經濟 節能減排 對策
循環經濟及其內涵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該模式下的經濟活動以反饋式的“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模式為流程,強調在減量、再利用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包括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以從源頭減少消耗、過程中實現再利用、末端減少排放,達到循環經濟發展要求。國民經濟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指出,需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3R”原則,減量化優先,以提高資源產出效率為目標,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目標
我國提出循環經濟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化資源利用為核心,以提高資源生產率和降低廢物排放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進、市場有效驅動、公眾自覺參與的機制,逐步建立與我國基本國情相適應的發展循環經濟的宏觀調控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
我國提出到2020年全國的資源生產率比2010年再提高50%,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資源回收利用量再增加一倍,用20年左右的時間,建立起發展循環經濟的機制和制度體系,大幅度提高資源生產率,顯著削減污染物排放,在全國范圍內構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初步構建以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為特征的國民經濟體系和新型工業化格局。到2050年,力爭資源生產率和資源再利用率達到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污染排放量實現由零增長到負增長。在我國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體系,使生態進入良性循環。
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概況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重視對工礦企業廢物的綜合利用,從末端治理思想出發,通過回收利用達到節約資源、治理污染的目的。進入20世紀90年代開始提出了源頭治理的思想,逐漸發展了清潔生產思想,近年又漸漸過度到建設生態園區,如廣西貴港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以貴糖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以蔗田系統、制糖系統、酒精系統、造紙系統、熱電聯產系統和環境綜合處理系統為框架,各系統之間通過中間產品和廢棄物的相互交換及相互銜接,實現園區內資源最佳配置、廢棄物有效利用,環境污染減少到最低水平。此外,在廣東南海市根據循環經濟理念編制了建設生態工業園區的規劃,已經被國家環??偩峙鷾蕿樯鷳B工業園區建設示范,將環保產業園區建設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
節能減排的現實需求
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群眾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應強烈。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對資源、環境、社會均有裨益,經濟可以更快發展。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節能減排是緩解能源約束矛盾的現實選擇,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在實際工作中將節能降耗、保護環境作為轉變經濟增長的重要方面,在產業導向明確、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落實等方面需要加強工作,細化工作指標和任務,同時發展環保產業,加強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健全節能減排的組織、管理和監督體系,促進節能減排工作長期開展。
基于循環經濟的節能減排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間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
為達到規劃目標,需要在激勵機制健全,能源結構優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資源環境稅費制度完善、相關法規標準健全、節能減排目標考核等方面做好相關工作,將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貫穿于生產、流通、消費、建設各領域各環節,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強化法制化建設
加強法制化建設,在制度上加強對節能減排的保障。我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有一系列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性規定,包括綜合運用財政、稅收、投資、市場準入、價格、信貸等手段在內的法律規范,為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保障和支撐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循環經濟促進法》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循環經濟規劃制度、建立抑制資源浪費和污染物排放的總量調控制度、建立以生產者為主的責任延伸制度、強化對高耗能、高耗水企業的監督管理、強化產業政策的規范和引導、明確關于減量化的具體要求、關于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具體要求、建立激勵機制、建立法律責任追究制度等,包含了節能減排相關的內容。
目前我國存在循環經濟法制不夠完善,執行不到位,需要政府、企業、公民多方位配合完善。需要完善節能法規和標準,制訂完善并嚴格執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和產品能效標準,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同時做好法律的執行工作和節能減排責任落實及執法監管;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要加強機關單位、公民等各類社會主體的責任,促使公民自覺履行節能和環保義務,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節能減排工作格局。
(二)加強管理,加快結構調整
節能減排作為系統性的工作,在政府層面,從管理角度出發,需要做好規劃,提高管理效率,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各類資源保障程度。另外,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抑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健全獎懲制度。
建立強有力的節能減排領導協調機制;建立符合省情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在重點領域提前開展各項工作,如針對建筑節能、重點行業開展工作,加大節能減排融資力度,促進產業發展。
(三)促進技術進步,加強新能源開發
我國十二五規劃中在能源和環境科技開發方面針對性的提出了重點領域和需要突破的核心技術。提出要“大力加強能源資源勘探開發與清潔高效利用、水資源優化配置與綜合利用、污染控制與生態改善、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氣候變化減緩與適應等技術開發與集成應用,提升科技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引領能力”。
在能源開發方面包括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的建設;在新能源方面提出“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光伏、太陽能熱利用、新一代生物質能源、海洋能、地熱能、氫能、新一代核能、智能電網和儲能系統等關鍵技術、裝備及系統。實施風力發電、高效太陽能、生物質能源、智能電網等科技產業化工程。建立健全新能源技術創新體系,加強促進新能源應用的先進適用技術和模式的研發,有效銜接新能源的生產、運輸與消費,促進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在節能環保方面提出了“大力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循環應用等關鍵技術、裝備及系統;實施半導體照明、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藍天’工程、廢物資源化等科技產業化工程;加強技術的集成和推廣應用,快速提高我國節能環保領域整體技術能力及產業競爭力”。通過技術進步促進能源開發和節能,從能源自身角度加強節能減排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四)加強市場化建設,深化稅費改革
節能減排工作在循環經濟背景下,需要節能的主體包括企業等用能單位和公民的參與。在宏觀的法律和制度之外,需要加強市場化建設,在市場的機制上促進節能減排工作,例如在企業發展節能產品和技術進步方面,創造有利于市場化競爭的環境,推進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同時加快價格、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促進市場化發展。
我國在財稅政策工具中尚存一定的不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因素,例如對企業排污費的收取標準較低、種類不齊全、征收方式不規范、稅收優惠少等問題,可以從建立綠色稅費體系、完善現有稅費、改進排污權交易、完善政府采購制度、提高金融機構積極性、完善風險控制機制,防范和控制金融機構投資風險 等方面支持循環經濟發展,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的效果。
以金融手段支持節能減排工作發展,在政府、金融機構、監管機構多層面配合開展工作,保障良好秩序;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節能減排效率。如日本靈活運用信貸手段對節能設備推廣,示范項目實施補貼貸款,而且政策性銀行給予低息貸款。
(五)加強教育,依靠全民參與
節能減排離不開具體的執行,這需要公民全體和每個公民個體的參與。在加強教育的基礎上,利用多種媒體開展宣傳工作,推進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并通過組織相關的工程促進節能降耗工作開展,如節能重點工程、節能改造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和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程等?!笆濉逼陂g,國家提出在全國建設一批技術先進、管理規范、循環經濟特征明顯、教育示范作用強的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通過教育和宣傳使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理念深如入人心,進而有利于全社會范圍建立節約型社會。國家發改委了“關于組織開展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建設的通知”,指出通過“建設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加強對典型循環經濟企業或園區的宣傳,廣泛開展循環經濟教育和知識普及活動,提升全社會對發展循環經濟的感性認識和參與程度,將有利于提高社會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學生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推動相關企業了解借鑒本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路徑,是實現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sdpc.省略/fzgh/ghwb/default.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2008,省略/policy/txt/2008-08/30/content_16359917.htm
3.余海紅.我國循環經濟執法保障:現狀、需求與對策,生態經濟,2010
4.馬海濤,仇曉潔.節能減排財稅政策研究-以循環經濟角度分析.地方財政研究,2009
一、充分認識建設光伏高新區對推動秀洲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的重大意義
(一)加快建設光伏高新區是推動秀洲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
通過多年來的努力,秀洲工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工業化發展水平穩步提高,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區向現代工業區的歷史轉變。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秀洲工業正面臨著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要素制約日益趨緊、產品附加低端鎖定等嚴峻挑戰。在轉型升級的爬坡過坎階段,傳統產業是發展的基礎,是吸納就業、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政府稅源的主力軍;新興產業是發展的引擎,是破解可持續發展瓶頸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點。秀洲工業經濟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同時,更需要加快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步伐。結合秀洲產業基礎,從增長潛力、帶動效應、技術優勢等方面看,加快培育以光伏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建設光伏高新區是最好的選擇。
(二)以光伏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前景光明
從長遠看,傳統的石油、煤等化石能源將枯竭,再加上低碳發展、綠色發展、保護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已是大勢所趨,且進程日趨加快。光伏產業作為我國為數不多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話語權的新興產業,近兩年由于受國內市場啟動緩慢、國際貿易保護等多種因素影響,全行業陷入低谷,但這一困難是暫時性的、結構性的。隨著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今年以來已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包括支持光伏企業結構調整,開發國內市場,加快技術創新,優化信貸支持等,從今年下半年的情況看,國內光伏行業已經“回暖”,態勢向好。同時,隨著目前光伏產業正步入大規模整合提升、大規模技術創新、大規模資源要素重新配置的階段,對于不具備明顯先發優勢的秀洲而言,是“中途發力”、“彎道超車”的窗口期。
(三)光伏高新區創建以來開局良好,成效初步顯現
自去年12月正式啟動光伏高新區建設,在近一年的時間里,通過共同努力,創建工作開局良好,成效初步顯現。
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引進了一大批項目。至2014年4月,累計已引進光伏類項目23個,總投資折合人民幣達100多億元,今年在談的意向項目也已有16個。國家電網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網技術研究院、國家納米中心長三角研究院、中國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華東區總部項目等“國”字號單位紛紛在秀洲設立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南源環保等一批重大項目已開工建設。與此同時,一批世界500強或行業龍頭企業項目也正在密切對接之中。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產業層次高、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發展前景好,是我們多年來一直想引進的企業??梢赃@么說,光伏高新區的品牌效應開始顯現,影響力不斷擴大。
第二,最重要的成效是理清了建設光伏高新區的思路,且實踐證明這一思路是可行的、卓有成效的。圍繞一個產業,建設專業園區,走專業化發展道路,符合下一步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要求,堅持創新驅動,不斷強化“應用促創新、創新促發展、改革促發展、開放合作促發展”的開發模式,符合新興產業培育的路徑。堅持從秀洲和行業的實際出發,高端切入,錯位發展,主攻光伏專用設備和光伏發電核心部件、光伏發電系統集成及高效光伏電池與組件、新一代光伏發電技術及光伏光熱集成技術等三大重點領域,符合光伏行業下一步發展的趨勢。堅持專業化招商,委托專業中介機構編制“產業地圖”、“招商地圖”,有的放矢開展招商,符合產業招商的特點。堅持自我加壓,倒排計劃、倒排時間,在園區成立的第一個100天和第二個100天分別舉行活動,邀請一批客商,簽約一批項目,推介園區,展示園區,也充分證明了我們有一支很強戰斗力的隊伍。
第三,最“給力”的成效是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政策集成創新本身就是“五位一體”試點內容之一,光伏高新區的建設得到省、市的有力支持。同時,近一年來,光伏高新區建設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省、市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批示,國家能源局、國家科技部、國家工信部領多次實地調研,高新區已經獲批承建國家“863計劃”項目,也有望獲得“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稱號,這為下一步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總之,建設光伏高新區、培育以光伏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是秀洲工業經濟應對新形勢、實現新突破、得到新跨越的關鍵所在,也是省、市交給我們光榮而重大的任務。同時,通過近一年來的創建工作,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基礎扎實奠定。因此,下一步,需要我們進一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推進。
一方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建設一個專業園區,培育一個新興產業,絕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經過20年的開發,才構筑全國領先的生物醫藥創新鏈和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框架。再如平湖光機電產業基地,自1999年引進第一家機電企業,經過10多年的堅持,才發展成現有規模。光伏高新區的建設同樣如此,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要有不達目的不罷休、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勁頭。絕不能抓一陣子,燒三把火,也絕不能稍有成績就沾沾自喜,更絕不能一有困難就輕言放棄,定了干,干就干到底,抓就抓到位,有始有終,善始善終,才能真正見到成效。
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建設光伏高新區絕不僅僅是秀洲工業園區的任務,應該是全區上下,各級各部門的共同任務,需要區級各部門包括各鎮、街道的共同參與和大力支持。建設光伏高新區需要聚全區之資源,進一步強化土地、資金、人員等各種要素保障,也需要匯全區之智,出謀劃策,共同探討、研究建設的思路和舉措。要通過舉全區之力,加快建設光伏高新區,打造秀洲工業的“升級版”。
二、發揮光伏高新區在推動秀洲工業經濟轉型發展中核心作用的舉措
回顧光伏高新區創建一年來的情況,成效明顯,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 困難:一是園區尚未成型。盡管引進了一批項目,但真正對園區建設有支撐作用的大項目還沒有實質性突破,特別是與國內領先的成都雙流新能源園區、中國電谷·保定國家高新區等相比,差距比較大。二是面臨技術和市場風險。新興產業代表未來,存在一定技術和市場選擇的風險,引進什么樣的企業,走什么樣的技術路線,這也是一個大的挑戰。三是工作力度上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外,由于光伏產業是一個新興行業,在應用、商業模式、技術、金融等方面需要創新,而創新需要得到上級的支持,如何向上向外爭取更多的支持,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對內,加強產業發展、示范應用和技術創新之間的協同上還需要進一步推動,招商選資、產業培育的重點需要進一步明確、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要素瓶頸制約的突破上需要進一步創新。
如果說,2013年是光伏高新區創建的開局之年、起步之年,2014年則是完成全省“五位一體”試點三年目標的關鍵之年,是搶抓國內外光伏行業整合良好機遇,創建“國內一流、面向世界”中國光伏科技城的發力之年。因此,2014年,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應對新的形勢,進一步以百倍的工作努力,全力以赴推進。具體要進一步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明確方向
圍繞“五位一體”試點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明確光伏高新區的發展方向,要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把光伏高新區打造成為全國領先、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化園區。
全國領先,就是定位要高,這也是全省“五位一體”試點的要求。要全國領先,最核心的標志是全國領先的重點企業,要在光伏電池、系統集成、新一代產品、光伏配件等領域,著力培育若干家銷售規模上百億,掌握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規模效應高、創新能力強的龍頭骨干企業,鼓勵發展一批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創新型成長性中小光伏企業。最直觀的標志是全國領先的應用示范,要加快實現園區光伏發電全覆蓋,原有屋頂全面改造,新建建筑逐步安裝,真正全面打造國家“新能源示范園區”。
具有核心競爭力,就是要創新方法,聚集資源,打造高新區獨特的競爭優勢。一要走“產業鏈垂直整合”的道路。緊緊圍繞光伏整個產業鏈的相關環節,依托相互之間的關聯性,把研發設計、裝備制造、生產制造、應用開發等相關環節上的龍頭企業、優勢企業聚集整合起來,形成強強聯合的優勢產業鏈,打造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二要走“產業培育、示范應用和技術創新協同推進”的道路。堅持以產業培育為核心,以示范應用帶動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發展,通過三個環節的協同推進,打造工作推進機制的核心競爭力。三要走“強化公共服務平臺”的道路。在繼續完善高新區基礎政策硬平臺的同時,加大檢驗檢測、投融資、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務軟平臺建設力度,打造服務體系的核心競爭力。
專業化園區,就是要圍繞一個主導產業來打造園區。這一主導產業主要聚焦光伏產業,但同時也要樹立“泛光伏”的理念,要把與光伏相關的光電一體化、電力電氣、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納入培育的范圍,以拉長產業鏈、抵御單行業風險。
(二)進一步加快產業基地建設
一是明確招商重點。按照高新區現有的產業基礎與資源,按照光伏行業目前的發展現狀,按照高新區需要盡快成形的要求,必須要突出重點抓招商,即以“四個為主”為重點開展招商選資:要以重大項目為主,光伏產業作為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作為市場“大起大落”的新興產業,要把具有較強實力、較強技術研發能力的龍頭企業作為招商的重中之重,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支撐高新區發展。要以電池及組件制造為主,光伏電池的特點決定電池及組件制造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只有引進了電池及組建制造的龍頭企業,才能聚集中后端的逆變器、智能電表、控制系統等企業,也更容易突破引進附加值更高的、也是最理想的光伏裝備項目。要以“泛光伏產業”為主,在重點突破光伏產業的同時,拓展LED、新一代環保高效儲能系統等產業,整體打造產業優勢。要以光伏制造業為主,通過引進制造項目,帶動研發設計、應用推廣等高端生產業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
二是創新招商機制。要在繼續發揮“招商地圖”等有效招商手段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四個“專業招商”:要推進專業中介機構招商,充分發揮中介機構信息量大、招商專業性強、組織網絡覆蓋面廣、招商成本低、市場空間充分的優勢,在繼續加強與歐洲清潔能源協會、SEMI、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等知名專業中介機構合作同時,進一步拓展與其他國內外知名中介機構合作,大力推進招商。要依托專業人員招商,加強與一批專業水平高、在行業內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客商、專家和領導的合作,通過他們開展招商選資工作,提高項目的針對性和成功度。要參加專業展會招商,組織參加德國慕尼黑太陽能展、日本東京國際光伏展、上海太陽能光伏展等國內外知名光伏專業展會,積極籌劃舉辦“光伏發電應用博覽會”和“中國(嘉興)光伏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對接和匯聚國家產業聯盟、國內外重點企業、重點科研院所、產業關鍵人物等產業資源,推廣光伏高新區。要強化專業化隊伍招商,探索建立區光伏產業招商組,以光伏高新區為主體、區相關部門全力參與和配合,共同開展招商;進一步開展學習和培訓,提高光伏高新區招商人員素質;健全招商內部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推動實效性。
三是加快項目建設。項目引進只是第一步,項目落地、建設、投產才是最關鍵的。從目前招商形勢看,服務、推動、加快項目建設步伐將成為下一步光伏高新區建設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要建立1個重大項目+1個推進服務小組的機制,由區相關領導牽頭,抽調區相關職能部門和光伏高新區管委會的精兵強將,建立推進服務小組,在審批、落地、建設、投產等各個環節,超常規集聚資源,超常規解決問題,超常規提供服務,切實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進度。
(三)進一步推動示范應用
一是更好服務于產業培育。要緊抓國內光伏市場啟動的重大契機,把握“市場促產業”的發展規律,建立健全光伏發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機制,通過推動光伏發電應用示范,聚集行業內的目光,不斷完善光伏產業鏈。要在繼續抓好今年61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同時,積極向上爭取規模,妥善處理好有限屋頂資源與項目需求之間的關系,合理確定新一輪項目規模,積極穩妥予以推進。
二是更加注重示范性。繼續堅持“以點帶面、示范先行、規模適度”原則,注重應用產品的多樣化、應用領域的多元化。在繼續大力抓好企業、集中式屋頂發電項目的同時,切實抓好國家“863”項目,努力成為全國示范。在推進光伏發電應用的同時,積極推進與儲能系統的結合,探索更有效的技術模式。
三是更快推動應用模式創新。通過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應用,以政府為主導、相關政策為配套,鼓勵以第三方建設合同能源管理為主,鼓勵用戶自建,逐步建立健全光伏發電標準化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維管理規范體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光伏發電商業創新模式,向全省、全國推廣應用。進一步推動融資模式創新,積極探索金融租賃、收益權抵押、企業債、電站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四)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
一是發揮好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作用。以國家電網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網技術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六研究所光伏裝備與智能控制研究院為依托,充分發揮省級企業研究院在人才資源集聚、技術研發突破、行業創新引領等方面的作用,支撐產業發展。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扶持一個”的建設思路,在園區內建設不同研究方向的太陽能光伏省級及以上重點企業研究院。
二是積極引導開展協同創新。全力支持重點企業牽頭實施產業目標明確的重大科技項目,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 在園區內聯合建立包括企業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大公司地區研發總部等在內的光伏技術創新綜合平臺,對新型光伏技術、分布式光伏并網技術、光伏裝備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公共應用性技術和共性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和科技成果輸出,從“制造”向“智造”并舉。
三是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依托國電通、36所、中科優恒公司等機構,積極籌建國家級光伏質檢中心,實現光伏產業研發生產和檢驗檢測服務有機融合、互動發展。大力發展技術評估、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移、專利、科技信息、投融資、人才培養、法律服務等各類中介組織,形成完整的服務保障體系,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五)進一步促進產城融合
一是加強相關規劃銜接。進一步細化光伏高新區建設規劃,注重與秀洲新區、秀洲工業園區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服務業發展規劃等有關方案規劃的銜接,制定生產體系、生活體系與社區居民服務體系三個產業專項規劃,促進三大產業的協調發展和空間的優化布局。
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光伏高新區及其周邊交通網構建,加快東升西路延伸段、新08省道建設,完善加創路北段、洪高路延伸段等次干道和支路網絡,著力構建立體式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光伏高新區內燃氣、供水、綠化、污水處理等重大設施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推進中山西路、新塍大道綠化建設或改造,實現光伏高新區內道路綠化全覆蓋,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六)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
一是強化資金保障。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充分利用上級扶持光伏產業發展以及鼓勵光伏應用的政策,爭取光伏高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科技技術創新、重點科研機構建設、光伏發電上網電價等資金補助。加強財政資金整合,向光伏高新區建設傾斜;努力降低融資成本,加強與中國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對接合作;設立園區天使投資基金,組建政府創司,支持處在孵化期的光伏重點產業項目和重大科研團隊項目。依托創業投資中介服務平臺,組建民間私募風險投資基金,吸引民營風險投資公司參與園區科技風險投資。鼓勵直接融資,引導光伏企業進入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等掛牌融資。
二是強化土地保障。積極推進光伏高新區范圍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修編,做好光伏產業用地規劃。對于符合省重大產業項目申報條件的光伏產業項目,積極爭取納入省重大產業項目庫,力爭重點項目用地計劃指標由省單列下達解決。對于預評估好的光伏產業項目,確保全區新增工業建設用地指標優先傾斜。鑒于光伏高新區內不少地塊已開發建設,必須加快“兩退兩進”工作步伐,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七)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