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15:29: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強化稅務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企業應該對自身的關聯企業以及關聯交易做好界定。又婦二關聯企業的認定應該嚴格按照5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稅務管理規程6以及5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預約定價實施規則6等相關規定,細化對于企業關聯企業以及關聯交易認定管理。根據國家法律的規定,符合下列情形的企業與企業之間即可構成關聯企業:企業相互之間或者是間接持有其中一方的股份綜合的2,%以上;企業遙臼妾或間接同為第三方部門所擁有或控有2,%以上的股份;企業與另一企業之間借貸資金占企業自有資金至少一半以上;企業借貸資金總額的10%或以上是由另一企業擔保;企業的董事或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一半以上或有一名以上(含一名)常務董事是由另一企業所委派的;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由另一企業提供的特許權利才能正常進行的;企業生產經營購進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另一企業所供應并控制的;企業生產的產品或商品的銷售由另一企業所控制的;對企業生產經營、交易具有實際控制、或在利益上具有相關聯的其它關系。通過上述規定召d企業的關聯交易行為進行認定,進而針對關聯交易行為進一步的開展稅務管理工作。
(2)做好關聯交易申報審核工作。企業在對自身的關聯企業以及關聯行為進行自身界定之后,并在完成企業的所得稅清繳工作之后,應該及時申報企業的關聯交易,并接受稅務管理部門的審核以及復查。為了規范企業的經營,企業應該事先依照國家5稅收征管法6以及5企業所得稅法6中的相關規定進行申報,避免由于關聯交易申報違規導致企業陷人法律風險。
(3)完善關聯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流程。企業在上報上級稅務主管部門之后,由國家稅務管理部門應該按照關聯企業以及關聯交易的界定條件,對企業的關聯關系企業進行確認。然后企業在轉讓定價進管理方面接受稅務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對于轉讓定價存在問題的企業,應該實施轉讓定價的調整。此外,企業在申請預約定價時,在完成國家稅務管理部門的審核以及評估工作之后,應該與稅務管理部門預約定價協議。并定期接受稅務主管部門刊于關聯交易行為進行審計,以便于企業能夠及時發現關聯交易稅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此外,為了避免企業在關聯交易的稅務處理出現法律風險,企業在關聯交易的稅務處理工作上,應該嚴格按照相應法律規定刊企業的非正常轉讓定價行為進行確認與定性,避免由于違反規定的非正常轉讓定價行為使企業遭受處罰。通過企業自身將轉讓定價行為納人到法律以及政策管理的框架內,防范關聯交易稅務處理工作中出現法律風險。
(4)企業應與稅務管理部門完善預約定價的管理。為了便于企業針對關聯交易進行決策管理。并降低納稅與征稅僅方的稅務管理成本。企業應當在關聯交易行為發生之前,提前向稅務管理部門提出預約定價申請,通過制定涵蓋關聯交易使用的轉讓定價原則以及轉讓定價計算方法,明確管理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內的關聯交易定價行為,并細化稅收管理問題。預約定價肋議主要包括方案研究、預約定價肋議申請、評估、審核、預約定價協議的批準實施以及預約定價協議的更新調整等幾項內容。通過預約定價的管理方式,可以將關聯交易的稅務管理由事后調整轉變為事前規范,因而可以有紹砂也規避轉讓定價濫用的行為。助完善關聯交易稅務處理機構的管理。為了規范對于關聯企業的關聯交易管理,企業應該在自身的稅務管理機構的基礎上,有重點的設置關聯交易稅務管理機構或者崗位在關聯交易的稅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重視對于關聯企業關聯交易信息的稅務管理控制,通過建立完善的關聯交易信息資料庫,為關聯企業的轉讓定價業務進行管理控制,并為關聯交易行為的調查審計提洪準確的信息數據資料,提高關聯交易行為稅務管理的專業化程度。
二、結語
【關鍵詞】新時期;國有企業;稅務籌劃;策略
一、前言
深化經濟改革發展,是新時期國家經濟建設的工作重點,強調全面深化稅制改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稅制改革、體制改革的新環境之下,國企如何深化內控制度改革,全面落實稅務籌劃工作,直接關系到國企改革發展的穩定前行。當前,國企稅務籌劃存在“多、重”、“不足、上漲”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國企的稅負、降低了利潤空間。為此,為何適應新的環境、全面深化稅務籌劃建設,國企應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科學優化、全面部署。立足稅務籌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措施,提高國企稅務籌劃的科學性、有效性,助力國企改革發展的穩定推進。
二、現階段國企稅務籌劃的現狀
在“營改增”的改革大環境之下,國企如何更好的推進稅務籌劃工作,直接關系到企業改革發展的進程。從實際來看,國企稅務籌劃主要面臨“多、重、漲”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發展。稅負增加、利潤空間壓縮,這都會企業生產經營發展帶來影響。為此,全面清楚地認識稅務籌劃中存在的問題,有其顯著的必要性。
1.“多、重”:納稅環節多,稅務負擔重
國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產經營管理中,更加強調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就實際而言,國企基于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往往會建立后勤服務等相關輔助部門,進而提高管理效率,抓好生產經營,對于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管理環節、部門等的增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納稅環節,反而在總體經濟效益上,加重了企業的稅負。與此同時,國企生產規模的擴大,多領域的發展模式,導致集團子公司過多,這就增加了企業的納稅主體,進而導致企業稅負加重。
2.“不足、上漲”:資源整合不足,稅務支出上漲
國企集團化的擴大發展,增加了企業生產經營領域。下屬子公司之間的業務重疊,有助于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但是,由此所帶來的資源內耗成為突出問題。一方面,國企內部資源整合力度不足,導致同業經營中企業內耗增加;另一方面,國企稅務籌劃落實不到位,稅務支撐的上漲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企業內部交易環節及頻度的增多,進而影響企業總體稅務支出的有效控制。因此,可持續發展戰略下,如何彌補不足,控制稅務支出上漲,是稅務籌劃的關鍵。
三、新時期優化國企稅務籌劃的策略
深化國企改革,是新時期國企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更強調國企優化內控管理,強化稅務籌劃工作的開展。當前,國企稅務籌劃面臨“多、重”、“不足、上漲”的多重問題。一方面,要求國企在稅務籌劃工作中,應立足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遵循“合法性”、“成本效益”、“事先籌劃”等原則,科學謀劃、狠抓落實;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稅務籌劃的重要性,通過稅務籌劃工作制度化建設、強化財會人員素質培養、合理運通稅收優惠政策等措施,全面深化國企稅務籌劃工作的建設,推進國企又好又快發展。
1.提高認識:強化稅務籌劃的思想認識,培養良好的法律意識
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國企在順應改革的過程中,應強化對稅務籌劃工作的認識,將稅務籌劃管理納入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中,稅務籌劃的制度化、常態化建設,是全面提高稅務籌劃成效的內在要求。首先,企業領導層要強化對稅務籌劃工作的重視及領導,將稅務籌劃全面落實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等領域;其次,稅務籌劃的制度化建設,是提高稅務籌劃工作成效的內在保障。國企應基于稅務籌劃工作的需求,建立科學、規范的會計賬目,并落實好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工作。對于會計資源,應強化科學分析工作的開展,為稅務籌劃提供依據,提高稅務籌劃的工作效率;再次,稅務籌劃工作應遵循“合法性”原則,這就要求國企在稅務籌劃工作中,應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識,在遵紀守法的前提條件之下,通過稅務籌劃理論的實踐,提高工作效率,適應稅改的新環境。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國企的發展環境發生了轉變,提高思想認識,是重新構建稅務籌劃工作,提高稅務籌劃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2.合理運用: 合理運用稅收優惠政策,提高企業利潤空間
國企具有特殊性,如何構建積極有益的稅務籌劃工作,強調企業應合理運用國家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在合法性的原則之下,將政策落實到位。(1)國企應重視稅收優惠政策的利用,通過優惠政策的合法享受,降低企業稅務負擔。企業領導層、財務等部門,應強化對國家相關政策的動態了解,并結合行業情況,為企業稅務籌劃創設更好地的政策環境。(2)當前,國企在稅務籌劃中,工作缺乏主觀能動性,在稅收優惠政策解讀、運用等方面,明顯存在不足。了解不足、學習不足的困境,應進一步得到有效解決。為此,全面了解、認真學習優惠政策內容,并基于相關規定,及時為企業進行申請,進而確保企業及時、合法地享受政策帶來的“福利”。(3)合理運用納稅技巧,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對于不同行業領域的國企而言,可以基于實際情況,合理運用納稅技巧。如,對于電力企業而言,國家在“三廢”產品領域,有稅務優惠政策的出臺。那么,企業在稅務籌劃的工作中,可以通過“三廢”產品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效降低企業納稅支出。
3.落實建設:全面落實財務人員隊伍建設,適應工作新環境
當前,我國正全面推進“營改增”改革,新的稅制、新的發展環境,強調國企應立足發展,全面落實財務人員隊伍建設,以更好的M足工作需求,適應工作新環境。首先,建立教育培訓制度。新的稅制改革,強調財務人員應強化學習,科學準確的把握。企業可以組織財務人員脫產學習、繼續深造等方式,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更好地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其次,強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人才引進等方面,引進高素質的綜合人才,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優化稅務籌劃工作;再次,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機制。為更好地提高財務人員的積極性,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機制,將稅務籌劃工作考核納入職稱評定、職務晉升之中,提高財務人員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建立稅務籌劃工作的考核指標體系,實現對稅務籌劃工作的科學考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國企的特殊經濟屬性,決定了國企在生產經營管理中,應建立完善的內控管理機制,適應新時期改革發展的內在需求。稅務籌劃是國企內控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財務管理的工作要點?;诤戏ǖ?、科學的稅務籌劃,為國企降低稅負、提高利潤空間,有助于企業的改革發展,為企業資源整合、資金運用管理,創造良好的內在條件。通過強化稅務籌劃的思想認識,合理運用稅收優惠政策,全面落實財務人員隊伍建設等有效措施,全面優化國企稅務籌劃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昆.國有企業做好稅務籌劃工作的研究[J].時代金融旬刊,2016(17).
[2]陳蕾.國有企業增值稅納稅籌劃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3(04).
[3]葉敏瑩.關于物流企業稅務籌劃問題及實證分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5(12).
一、重點稅源專業化管理的特點
1. 重點稅源專業化管理的特點。稅源專業化管理模式主要特點:一是稅源專業化側重于提升納稅人稅法遵從度;二是側重于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稅源管理方式;三是側重于信息管稅方式的管理模式;四是側重于有區別、有重點地配置管理資源。稅源專業化管理模式,最顯著的特點正是在于對“專業化”的定位,根據企業和所屬行業的專業特點實現專業化。稅源專業化管理模式賴以存在的前提,將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支持和應用。充分依托信息技術,發揮信息管稅的作用,構建數據模型,開展風險評估及相關稅務管理工作。
2. 稅源專業化管理對企業和稅務部門的挑戰。稅源專業化管理要求以稅法遵從為目標,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信息管稅為支撐,以專業化分工為保障,客觀上對企業適應新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一是稅源專業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納稅遵從為目標,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客觀上要求企業積極主動納稅、主動進行稅務風險分析和評估;二是稅源專業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信息管稅為支撐。對企業稅務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稅源專業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專業化分工為保障,將增加企業與稅務部門溝通交流;四是分級分類的專業化管理模式,將使稅務部門越來越熟悉企業的業務特性及稅務管理狀況,企業業務經營中的各項稅源將在稅務部門的監管之下。稅源專業化管理對稅源企業按行業、規模進行分類分級管理的要求,根據企業特點、所屬行業特點優化、細化稅收征管程序和服務程序的要求,為企業加強與稅務部門的溝通創造了有利條件,稅務部門充分地、全面了解企業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使稅務部門完善稅務服務程序,改進服務質量。
3. 稅源專業化管理模式對稅務機關以及企業稅務管理都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客觀上要求企業管理者以及稅務工作人員,加強稅務知識的學習,積極主動進行稅務信息化建設,強化稅務信息化管理。企業應掌握有利時機,化被動為主動,積極調研稅收對企業稅務信息的需求,結合企業稅務管理的實際需要,因地制宜進行稅務信息化建設,強化稅務的信息化化管理。加強重點稅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加強重點稅源管理,可以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納稅服務,認真落實各項納稅服務措施,切實減輕納稅人負擔,積極為納稅人排憂解難。對稅源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通過深入分析、研究,及時完善制度、改進工作、強化管理、堵塞漏洞,不斷提升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強化重點稅源監控管理,可以提高稅收宏觀預測、分析及調控能力。重點稅源企業對經濟的發展、對稅收收入的實現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重點稅源企業經營的好壞不但影響著當地經濟,而且對就業、完善市場經濟、財政收入的實現都有其重要性。稅務部門通過加強重點稅源的管理與服務,為企業獻言獻策、可以有效地促進企業發展。
4. 新經濟形勢下重點稅源企業的特點。一是企業各種經濟行為復雜。隨著市場經濟以及網絡科技的發展,跨區域、跨行業相互滲透,企業網絡交易等多種經濟行為紛紛出現,這些經濟行為要求稅務機關的征管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新經濟形勢下重點企業復雜的經濟行為;二是重點稅源企業企業對政策調整的反應措施更加靈敏。重點企業對政策的研究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很多企業甚至專門組織人員或機構進行研究,以便及時調整企業戰略決策。
二、加強重點稅源監控管理的有效途徑
重點稅源管理是組織收入的基礎性工作,就是各級稅務機關通過各種方式,調查、分析跟蹤監控重點稅源企業收入增減及稅負變動趨勢,及時準確掌握應征稅款的規模與分布,對重點稅源的現狀及其變動趨勢做出合理判斷,有針對性地研究改進措施、實施科學決策、強化稅收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做好重點稅源管理,必須積極培育重點稅源,尋找新的增長點,挖掘新潛力,推動企業發展。
1. 建立科學嚴密的重點稅源管理員制度,主動接受重點稅源專業化管理對稅務管理的挑戰。
一是建立、健全重點稅源管理員制度。這是加強重點稅源監控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科學嚴密的重點稅源管理員制度,就抓住了稅源管理的關鍵,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科學調整工作崗位。將那些責任心強、業務素質好的稅務管理員安排到重點稅源管理崗位,及時充實稅收管理員隊伍,優先保證對重點稅源企業監控管理的需要;二是加大對重點稅源管理員的培訓力度。在面對新形勢、新問題的環境下,對重點稅源管理崗位人員進行經常性的培訓;三是制定些相應的考核辦法落實獎懲激勵機制。明確落實重點稅源管理責任,大力強化重點稅源管理,執法活動有記錄、執法過程可監控、工作結果可核查、工作績效能考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和持續改進的管理機制。
2. 注重提高重點稅源監控和管理方式的科學性、規范性。一是強化動態管理,提升監管效能。及時了解監控重點稅源企業經營變化的趨勢,對重點稅源企業的收入進行分析和預測。對于稅收入庫稅款較大、財務狀況變動異常的企業,應及時了解市場行情、行業指標等動態情況,分析、預測稅源的變化情況和發展趨勢,并進行持續有效的跟蹤管理,及時發現、掌握征管的薄弱環節和稅源潛力;二是明確重點稅源納稅人的各類報表填報義務與責任。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三是依托信息化對重點稅源數據庫的數據管理的支撐作用。改變目前有些指標的采集與填報仍要手工操作情況,能從相關支撐系統直接取數,減輕審核數據的工作量,減少手工操作數據出錯的風險。依托信息化支撐,及時掌握重點稅源企業各種涉稅動態信息,全面了解掌握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的真實情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支撐,提高信息采集量,使企業的征管基礎信息等涉稅指標能自動獲取,減少手工填報和數據審核的工作量,同時也能保證數據質量。完善重點稅源報表的審核公式,通過增添數據互審公式,避免重點稅源報表過程中數額錯誤等一些常見的問題,提高數據質量,為稅收趨勢分析提供數據支持,較大程度地發揮信息手段在重點稅源監管中的作用。
3. 建立重點稅源監控預警機制,強化數據的運用。從日常的異常指標來發現征管上的薄弱環節,采取風險應對措施,提高稅源監控管理水平。建立稅收分析、稅源監控新模式。根據納稅人報送的納稅資料,跟蹤納稅人涉稅經濟活動的相關信息,對數據進行審核評析、稅收綜合分析,強化數據的運用,及時發現納稅人納稅申報中的稅負異常等問題。對重點稅源企業實行以服務為主的管理辦法,為納稅人提供更具針對性、切實性的稅務管理、納稅輔導和咨詢服務,提高管理質量的效率,提高納稅遵從度。根據行業特點,設置有針對性的稅收收入分析指標,對各個指標的增減情況及增減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對納稅人本身因素、稅收政策因素、其他因素的分析,對稅源變化情況進行預測,提出加強同行業或同類事項稅收管理起促進作用、借鑒作用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對每一戶重點稅源企業上報的數據進行分析比對,從中發現問題和疑點,并及時進行監控和評估。一是加強對重點稅源的常規分析。對重點稅源監管企業數據開展基本內容的常規測算分析,對重點稅源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和稅收繳納情況進行客觀的描述與評價,明晰稅收收入形勢,說明稅收增減影響因素,揭示稅收征管的薄弱環節,查找稅收異常企業;二是通過對稅源的監測和分析,掌握稅源的現狀及發展變化趨勢。
1.對稅務管理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當前的石油企業中,稅務管理的觀念比較淡薄,對稅務管理認識不到位,很多石油企業的稅務管理人員是由財務人員兼職的,沒有專門的稅務機構。在稅務政策的執行上大多處于被動位置,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基層員工對稅務管理的相關知識不夠重視,稅務信息比較落后,沒有進行全程的稅務管理工作。大多數石油企業的稅務工作都只局限于申報稅、納稅,或少繳納稅,沒有認識到稅務管理在石油企業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稅務管理沒有完善的管理體系
我國石油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主要側重于稅務的申報,沒有形成完整的稅務管理體系,對石油企業稅務工作進行全面科學的管理。也是由于石油企業對稅務管理不夠重視導致石油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沒有完善的體系作保障。
3.稅務管理的風險不到位
目前,一些石油企業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控制體系,風險意識不強,導致石油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還存在一定的稅務風險。在日常工作中,稅務管理部門對生產以及經營環節中的稅務風險缺乏識別和控制,而且稅務管理部門處于石油企業數據鏈的最末端,稅務管理部門獲得的各種數據資料已經是確定的,無疑給石油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稅務風險。
4.稅務管理人員素質能力不高
在部分石油企業中,沒有設置專門的稅務管理機構,稅務管理人員是由財務人員兼職的。還有一些石油企業雖然配備了專門的稅務管理人員,但是對于稅務人員的培養方向不明確,沒有把稅務管理提高到職業化的高度。稅務人員配備嚴重不足,未進行明確和有效的細化分工。從國家稅務總局選取的定點聯系的45家大型企業的管理情況來看,大多數內資企業的稅務管理還依附在財務管理下面,稅務人員大多三五個,而一些外資企業則有二三十人,高出我們數倍。
二、石油企業稅務管理體系的構建
1.明確稅務管理體系構建的目標和原則
石油企業稅務管理體系的目標既要有總體目標,又要有具體的目標,稅務管理的目標應服從于石油企業經營發展的總體目標,石油企業稅務管理的總目標應是注重提升石油企業的競爭力,促進石油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保證石油企業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在確定總體目標的基礎上,還應設置各階段、各環節的具體目標,采用先進的管理手段,降低石油企業的稅務成本,提高石油企業的信譽,促進石油企業實現最大的經濟利益。此外,對石油企業的稅務風險進行有效地評估和分析,明確風險的等級,做出有效地應對策略。石油企業稅務管理體系的構建應遵循成本原則、全員參與原則、全過程管理等原則。成本原則就是在構建石油企業的稅務管理體系時,應努力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控制稅收風險,提高稅務管理的效率。全員參與原則就是石油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應由企業的所有人員共同參與管理,在工作中注意稅收成本的控制,實現稅務管理的目標。稅務管理工作不是某一時期、某一階段的工作,應貫穿于整個管理過程的始終,并根據不同階段企業發展的特點進行管理措施的調整,使稅務管理真正發揮作用。
2.設立專門的稅務管理機構
石油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稅務管理機構,建立合理的崗位體系,并配備專業的稅務管理人員,加強企業日常的稅務管理工作,保證企業的涉稅工作能夠正常、規范的進行,減少稅收風險,避免企業經濟損失。提高稅收政策以及相關信息的獲取渠道,把握國家經濟以及稅收政策的變化和調整,從而更好的根據國家稅收政策加強石油企業的稅收管理。企業的稅務管理部門應及時根據企業的實際稅收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做好稅務分析報告上交企業管理者,保證稅務管理工作能夠更加規范、專業。
3.建立完善的稅務管理制度
石油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應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作為保障,完善的稅務管理制度是石油企業防范稅務風險,保證工作正常進行的有效手段。應加強企業稅務管理制度建設,做好關鍵環節以及崗位的工作,保證資金的審批、使用、交接等。保管好銀行票據等關鍵性的物品,對稅務管理部門的出納、收支核對人員等加強控制。完善稅務管理制度,強化稅務風險控制,使各個環節相互制約,強化對企業內部崗位的管理,對納稅申報以及核算等進行嚴格的復核。強化內部審計工作,保證石油企業稅務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對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進行良好的監督。石油企業應加強納稅的審計,將稅務的核算以及申報等工作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由審計機構定期對稅務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偏差。完善稅收內部審核制度,加強對納稅相關資料的審核,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
4.提高稅務人員的素質能力
石油企業應提高稅務管理人員的素質能力,加強稅務知識的教育培訓工作,使稅務管理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認識到稅務管理的重要意義。把稅務工作職業化,培養老、中、青有層次的專業人才梯隊。以專業化的稅務工作管控稅收風險,促進石油企業積極健康的發展。
三、結束語
論文摘要:稅收作為攀枝花市政府工業強市戰略實施的重要保障手段,作為稅收執行者攀枝花稅務機關應加強我市稅源監控,提高稅源監控質量,實現稅收目標。
馬克思說過:“賦稅是政府機器的經濟基礎,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攀枝花市政府提出攀枝花市走工業強市之路戰略,要發揮政府干預經濟的職能,要保證工業強市戰略的順利實施,就必須要有充足的稅源作保障。結合攀枝花實際,我們稅務機關如何加強稅收管理,實現稅收收入目標,為工業強市保駕護航,關鍵是要加強稅源臨控。本文就如何加強稅源監控,實現稅收收入目標,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供參考。
1 稅源監控的界定
稅源監控作為一個稅收理論基本概念,就是對稅收源泉的監督與控制,通過控制源頭,保證稅收收入的總體現模,通過對稅收收入狀況的信息反饋,進一步加強對稅收源頭的控制。其內涵是:稅務機關根據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對納稅人應納稅額,通過科學的、規范的、現代的方法和手段,對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和經濟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制約、督促和管理,是保證稅收收人實現的一系列稅收管理活動。通過對稅源信息進行歸集、處理、統計、分析,并結合經濟、稅收政策的變化調整,預測稅源的發展變化趨勢,為稅收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以便依法組織收入,防止稅源流失。
2 加強稅源監控的必要性
稅源即稅收源泉,財政收入的90%左右來源干稅收,所以稅源監控就顯得格外重要。
2.1強化稅源監控是遏制稅收流失的重要手段
經濟決定稅收,但我們在分析經濟發展與稅收的對應關系時,就會發現經濟并不直接決定稅收,而是決定稅源,稅源不等于稅收,稅源只有通過征收管理才能變成稅收。稅源和稅收之間的差額就是稅收流失。強化稅源管理可以及時發現稅收征管中的薄弱環節,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稅收管理,堵塞跑、冒,滴、漏等現象。只有有效地控制稅源才是保證稅收應收盡收的關鍵所在,從而保證稅收收人隨經濟發展而穩步增長。
2.2強化稅源管理是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的需要
省地稅局黨組書記、局長單晨光同志在攀枝花檢查指導工作中指出,要加強稅源管理,逐步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稅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要靠強化管理來實現,稅收征管各個環節的工作都要堅持依法、規范,體現強化管理的要求。稅源管理作為稅收征管工作的一個卞要方面,工作重點要做到:對轄區內所有的納稅人戶籍清楚、生產經營情況熟悉、申報納稅數據掌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可以說,劃斷稅收征管能力的高低,不能只看收入任務的完成情況,而要看對稅源的整體掌握上。
2.3強化稅源監控管理可以有效解決“淡化責任,疏于管理”
我國的稅收征管改革較長時期都是束縛于征收、管理、稽查之間相互制約的思路上,忽視各環節內部工作的監督考核,以至于管理人員,稽查人員不廉行為頻頻發生。尤其是基礎工作不夠扎實,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仍然存在,“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一些涉稅案件的發生大多與稅源監控管理工作薄弱有關。而強化稅源監控管理正是定位在稅收征管的基礎工作上,著力解決“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的問題。
3 加強攀枝花市稅源監控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稅源監控規章制度
(1)建立財稅資料上報制度。
幾稅源監控范圍內的企業組織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時,必須同時報送企業財務會計報表,由各單位稅政管理部門負責于每月25日前將上述企業的財務會計報表及納稅申報表原件或復印件各一份集中后留存,用于稅源調查、分析,市局將根據收入進度、稅源變化等情況適時抽調部分企業的財務會計報表和納稅申報表。
(2)建立稅源分析制度。
稅源管理部門應當加強稅源變量與經濟變量的函數分析:一要落實稅源預測數學模型,做到稅收與經濟宏觀分析的科學有效。二要拓展分析空間,實現單一分析模式向多維分析模式的轉變。通過數據推論分析模型可以根據不同的分析重點,有針對性的利用數據資料,多角度全方位的反映納稅人的經營狀態、支柱行業的發展趨勢、我市的經濟結構特點,把經驗分析、定量分析、宏觀分析有效的結合起來,確保為加強稅源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前瞻性的科學依據。
(3)建立重大事項報告制度。
對稅源監控范圍內的企業,主管稅務機關應定期深入企業摸清稅源、稅負變化情況,調查分析對稅源影響較大的因素,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項,應以書面形式及時上報市局稅政處。
(4)建立稅政檢查制度。
對稅源監控范圍內的企業,主管稅務機關稅政管理部門應深入企業每年進行一次稅政檢查。主要檢查企業是否正確執行各項稅收政策,有無隱匿收入、虛增成本、轉移利潤等現象,各項減免稅是否符合稅收政策規定,統一收購發票、一般納稅人認定、稅前扣除、彌補虧損、出口退稅等審批手續、資料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3.2健全稅務管理網絡化信息系統,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
1)加強攀枝花市稅務機關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聯系。
進行稅務登記,主要以工商營業執照為準,然而目前,工商登記與稅務登記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系制度,稅務機關很難全面掌握工商登記信息。從工商部門取得登記資料,運用手工方式也不能與稅務部門登記信息全面核對,核對出的未辦理稅務登記戶,因各種原因,稅務機關無力逐戶查找,資料交換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而達不到監控的效果。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建立相應的文件夾,放在在內部網上,通過edi方便稅務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換,以達到監控的效果。因此建議:(1)建立稅務機關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機構編制部門、民政部門的公共信息網。通過網絡傳輸數據,掌握應履行納稅義務的稅源戶數及其基本情況,并加強對稅源戶的動態監控、分析。(2)實行統一的標識碼。統一的標識碼由技術監督部門頒發,頒發給批準成立的單位后,把此標識碼一一錄入微機,再以網絡傳輸的形式傳送給各個部門的信息管理系統。稅務管理信息系統在收到此碼后,再一一下達給稅務部門之間的內部網,以此碼來證明注冊成立單位的身份。(3)取得工商管理部門的配合,要求工商企業在領取工商執照的同時,必須辦理稅務登記。(4)實行聯合辦公制度。工商管理部門、稅務部門實行聯合辦公,為納稅人實行一條龍服務,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辦理登記及年檢手續,減少納稅人辦理各種手續的程序和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加強同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
政府各職能部門的信息資料,也是稅源資料,如房管、國土、公安等部門掌握的資料就是征收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的計稅依據。由于這些稅源面廣并且流動性大,稅務機關不能全面掌握其基礎資料,因此,要建立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公共信息網,實現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資源信息共享。由此,稅務部門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取得稅源信息資料,掌握稅源底數。
3)核定稅額,反向通知。
對可直接采集稅源基礎資料或能準確核定計稅依據和稅負的稅種,如房產稅、車船使用稅,稅務機關能從有關部門取得準確信息,因此,稅務機關可以直接核定納稅戶,建立數據庫,利用計算機實行管理,核定其納稅額,實行反向通知納稅人按核定的稅額到指定地點完稅。
3.3面對納稅申報不實狀況,可以采取強化納稅服務的措施
納稅服務是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其如實申報納稅的必要手段,完善的納稅服務是實行稅源監控的有效手段。
(1)大力加強稅法宣傳。加強稅法宣傳,提高全市的依法納稅意識,切實改善稅務執法的社會環境。要建立稅法公告制度,將稅法規定等納稅實務讓每一個納稅人都知道、了解,以方便納稅人掌握納稅程序,及時、準確填報納稅申報資料。宣傳稅法,除了傳統的海報宣傳外,現在可以借助計算機系統利用互聯網絡在整個it上進行廣泛宣傳,使更多的人了解最新的現行稅收法規,按規定設定賬目,按會計準則進行財務核算。
(2)加強對納稅人的培訓。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和照章納稅是納稅人正確申報納稅的前提條件,為了使納稅人正確進行納稅申報,稅務機關有責任.有義務承擔對納稅人的培訓任務,使納稅人了解稅務信息,照章納稅,使納稅人掌握如何計算應納稅額、如何填寫報表、按什么程序申報等,提高納稅人自行申報的能力。經過培訓,使納稅人做到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掌握稅收專業知識,了解稅收法律。
(3)簡化納稅申報程序,提供方便,降低納稅成本,提高納稅效率。納稅人申報可以去稅務局,也可以通過網絡完成注冊登記申報實等流程完成納稅。
(4)加速稅務業的發展。稅務業顧名思義就是稅務機構為納稅人服務的行業,如稅務師事務所。因為稅收行業比一般的企業納稅人更具有稅收專業知識,對稅收法律更加了解,既可以使納稅人方便、快速地完稅,也使國家稅收得以監控。
3.4實行征收方式多樣化
(1)采取以計算機管理為主、手工操作為輔的管理方式。以手工操作彌補計算機管理系統目前尚不完善的地方,計算機管理和手工操作的結合是為了在征管改革的過渡階段實行全面監控的必要手段。
(2)建立適度集中征收,保留其他有效的征管方式。雖然征管改革的目標是: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但在過渡階段不能盲目的實行全部集中征收,集中征收是在一定條件下的集中,因此,要適度,對于其他有效征收方式,目前還應保留要與集中征收相結合運用。
(3)積極推行代扣代繳、委托代征方式,實現稅收稅源控管。代扣代繳、委托代征是自核自繳的方式,在稅收征管中發揮著很大作用,將稅務機關難以控制的稅收,如對車輛征收的車輛使用稅,對房屋租賃業和交通運輸業征收的營業稅等,交給政府各部門,讓其代扣代繳、委托征收,可增強各部門稅收法律意識。
關鍵詞:風險;稅務稽查;防范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22015902
所謂風險是指可能遭受損失、傷害、不利的危險。稅收風險管理則是指稅務機關運用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合理配置資源,通過稅收風險識別、風險排序、風險處理、績效評估以及過程監控等措施,不斷提高征管水平降低稅收風險的過程。稅收風險管理包括稅收流失的風險管理和稅收執法風險管理。這里重點闡述稅務稽查執法風險防范及應對策略。
稅務稽查執法風險是指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在稽查執法過程中,因執法不當而被追究責任的可能性。在法制完善的社會中,任何執法主體都可能面臨執法風險,稅務稽查部門當然也不例外,一旦稅務稽查部門和稅務稽查人員做出的稅務稽查處理決定和處罰決定不當,或在稅務稽查執法過程中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就會發生執法風險。雖然稅務稽查執法的風險較大,也是客觀存在的,但風險是可以預防的,我們只要強化風險意識,有針對性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加以控制,就能夠把風險降至最低限度。
1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的成因分析
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的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些是由于法律規定不完善而產生的,有些是稅務稽查方法選擇不當造成的,有些是稅務稽查人員綜合業務素質不高形成的,針對以上種種原因產生的稅務稽查執法風險分析如下:
(1)因法律規定不完善而產生的執法風險。目前,我國稅務稽查執法主要依據是《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稅務稽查工作規程》,但這些法律中關于稽查人員取證權限的規定都過于籠統,由于稅務機關沒有類似公安機關的偵查權,當納稅人不配合檢查時,稽查人員可以采取的手段非常有限。在電子稅務稽查中,財務數據儲存在納稅人的電腦或遠程服務器中,稽查人員獲取財務數據的難度進一步加大,而由于電子證據的極易篡改性,如不及時取得很可能被篡改或滅失,實踐中常有一些干部為了獲取案件所需的證據,采取一些超出法律授權的手段,如強行帶走納稅人的電腦、從企業法定代表人的住所提取資料等,從而引發執法風險。
(2)稅務稽查方法不規范而產生的執法風險。稅務稽查人員在取證過程中有時沒有嚴格按照《征管法》、《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和《稅務稽查工作規程》的要求,不重視證據取得方式的合法性要求,甚至越權搜集證據,從而使證據因取得程序不合法而無效。比如,到企業法定代表人私人住處調取證據、在公路上攔車檢查等都屬于越權行為,另外,還有像出示稅務檢查證、稅務稽查人員回避、聽證、文書送達等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很容易引發稽查執法風險。并且也有可能影響收集的證據的效力,引發執法風險。與此同時,在稅務稽查中,稽查人員取得的證據應滿足《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對于證據的外在表現形式、關聯性等方面的要求,在取證時應注意證據的形式,注意證據之間相互印證,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條?,F實中很多稅務稽查人員仍在沿用先前的取證方式及習慣,不重視證據的形式要求,不重視證據之間的關聯性,可以說這是當前稅務稽查工作的軟肋之一。
(3)稅務稽查人員綜合業務素質不高而產生的執法風險,稅務稽查是一個需要綜合運用稅收知識、會計知識和工作實踐經驗,去發現、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作,是稅收工作中對各種知識要求和綜合度最高的工作。在工作中要求稅務稽查人員運用多種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和工作經驗,要遵守職業操守,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這些方面直接影響稅務稽查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稅務稽查工作中采用何種檢查方法、收集哪些證據、提出怎樣的處理意見,都高度依賴于稅務稽查人員的執行能力,而目前稅務稽查人員的專業能力尚有欠缺。這里我們特別強調,人的素質是第一位的,硬件條件再好,如果稅務稽查人員沒有良好的素質,沒有職業道德底線,防范稅務稽查風險就無從談起。
稅務稽查執法風險不僅會造成國家稅收流失,給稅務機關也輕者造成損害稅務形象,重者稽查人員被追究法律責任帶來嚴重后果。
2稅務稽查執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問題
根據以上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的成因分析并結合工作實際,稅務稽查執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問題主要有以下四類型:
第一類問題是納稅人存在稅收違法行為而稅務稽查人員未能發現。這種類型的稅務稽查執法風險,其主要原因是稅務稽查人員運用稅務稽查方法不當或業務能力不夠造成的。具體情形有三種:一是納稅人從事賬外經營,而整體納稅人財務狀況和稅收監控指標正常,沒有引起稅務人員注意;二是納稅人會計賬簿、會計憑證存在重大涉稅問題,而稅務稽查人員由于采用檢查方法不當,抽取的樣本不具有代表性,致使問題未能被發現;三是會計賬簿與會計報表、納稅申報表上存在重大疑點,但無法找到充分可靠的證據,致使稅務稽查人員無法處理。
第二類問題是稅務稽查處理意見不當。這種類型的稅務稽查執法風險主要受稅務稽查人員業務水平和稽查成本與效率的制約,該赴外地調查的,由于經費所限,沒有調查。該立案查處的,采用了簡易程序,致使稅務稽查處理意見不當。
第三類問題是稅務稽查人員存在失職和瀆職問題。這種類型的稅務稽查執法風險,主要是稅務稽查人員自身素質不高和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存在或,對被查對象的涉稅違法行為視而不見,導致不征稅款和少征稅款,加強培訓和加大稅務稽查人員交流力度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
第四類問題是實施稅務稽查后,因為缺乏必要的跟蹤監督和管理,納稅人對稅務稽查檢查結果沒作賬務調整,形成前補后退,實際沒有征上稅。這種類型的稅務稽查執法風險,主要是法律和制度不完善而產生的風險,此類賬務調整的監督責任是否屬稽查部門,目前尚不夠明確,但稅收風險確已存在。
3稅務稽查執法風險防范策略
針對以上稅務稽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的形成的原因,我們提出以下風險防范措施:
(1)完善稅收立法,提升稅法級次。由于我國現行稅收立法存在的缺陷而產生的執法風險,只有通過立法這一途徑加以解決。在現階段,由于《稅務稽查工作規程》的法律層次較低,建議在《稅收征管法》中,適當擴大充實稅務機關的稽查權限,以法律形式明確賦予稅務稽查人員涉稅證據搜查權、涉嫌證據查封權,使取證過程有法可依。如果遇到納稅人拒絕提供密碼、隱藏服務器、以破壞設備等方法妨礙取證的情況,稽查人員可以及時準確的采取相關措施,而不必擔心承擔法律責任。將來可以考慮制定一部專門針對稅務稽查取證的法律或法規,對稅務稽查取證的方式、程序、納稅人的義務以及稅務稽查證據的法律地位和證明力等問題作出系統、具體的規定,改變我國缺乏稅務稽查取證專門立法的現狀。
(2)建立稅務機關內部防范和控制稽查風險的機制。要建立和完善稅務機關內部防范和控制稽查風險的制度。國家稅務總局要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及有豐富經驗的稅務稽查人員研究建立防范和控制稽查風險的制度體系,在稅務稽查方案、稽查報告和稽查案件的復核等方面實行標準化管理,形成環環相扣的過程控制機制,比如,在稅務稽查案件審理時,要落實稽查案件分級審理制度,嚴把案件的質量關、定性關,防止稽查風險發生,不給風險有可乘之機。
(3)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取證。稅務稽查證據決定著稅務稽查案件的質量,在稅務稽查取證過程中,要注意稅務稽查證據的關鍵三性,即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F階段,稅務稽查取證工作是稅務稽查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制約辦案質量的關鍵所在,稅務稽查取證工作對辦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避免稅務稽查取證過程中的操作風險,必須提高取證工作的技術含量。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電子商務的普及,大多數納稅人會計核算已經實現了電算化,稅務稽查中的電子證據越來越多,電子證據有其特殊性,我們在取證時尤其要注意電子證據的取證要求,通過不斷強化稅務稽查案件取證工作,我們就可化解稅務稽查取證風險。
一、目前稅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稅源監控不力,征管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稅務部門在稅源管理上力度不大,欠稅清理力度弱化,對虧損企業不能及時核算其虧損額,所得稅匯繳檢查流于形式等;對于已納入稅源管理的戶數,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稅源底數不清;部分企業納稅意識淡薄,采取無證經營、隱蔽經營偷逃稅款,有些經營戶由公開辦證經營,轉入隱蔽無證經營等,造成漏征漏管。
二是稅源監控在管理程序上出現缺位。現行稅收征管只是形式上完成了稅務人員由管戶到管事的轉變,而沒有從制度上限制征納雙方人員的違法行為。新征管模式明確強調了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稅收管理的起點,在重視稅務系統內部各環節監督制約的同時,忽視了調動稅務人員加強稅源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管理人員在稅源管理工作中只求不出錯,不求有舉措,只求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只求不被責任追究,不求有功創新和開拓進取。
三是監控手段落后,監控方法單調。從我國目前稅源監控的現狀分析,不僅整個監控環節滯后、范圍狹窄,而且方法比較單一,多側重于對事后靜態信息的分析、評價,對納稅人經營活動的全部信息進行事前、事中動態監督做得不夠,沒有形成納稅人、金融、稅務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及相互制約機制。稅源監控方式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上,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和征管信息化仍處在初級階段;國稅、地稅、工商、財政、海關、金融部門尚未聯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所掌握的納稅人信息不能及時傳遞,無法準確、廣泛、及時地獲取納稅人的全部信息;納稅人識別號不夠規范、統一,加重了稅務機關共享稅源信息的難度。
四是缺乏一套健全有效的稅源監控運行機制和稅源監控方法及指標體系。對稅源監控工作應由誰去做,做什么,采用什么手段做,有何具體要求和評判標準,稅源監控指標如何設置得既科學合理,又便于操作,缺少一套規范的程序和運行機制。
二、對加強稅源管理,實現稅收精細化管理的幾點思考
一是堅持屬地原則,實施分類管理。
按照屬地管理、分片負責的原則,采取稅收管理員按區域包片管戶和行業到組的辦法,明確規定了管理員的管轄范/:請記住我站域名/圍和主要職能及工作任務,即管理員要負責對稅收征管責任區內納稅人的戶籍管理、稅基管理、稅源管理進行按月調查分析、定期開展納稅評估、深入納稅戶核實與監控經營狀況等日常管理工作。與此同時,著重抓好稅源的監控和分析工作,對區域內納稅人實施劃片分類管理制定相應的措施。針對性地強化A類重點稅源大戶的監控,稅收管理員對重點監控的稅源戶,要實時跟蹤,及時掌握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稅收政策執行和稅收警戒指標、稅源變化等情況。嚴格加強B、C類納稅戶和個體集貿市場稅收的分類管理和監控。
現行稅收計劃體制給稅源管理的真實性、積極性帶來一定負面的影響。市場經濟日益多元化、復雜化,企業變化莫測,稅源日益隱蔽,而基層稅務機關人手偏緊,事務繁重,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實施分類管理,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二是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推進稅收管理精細化。
充分發揮稅收管理員的作用,遵循管戶與管事相結合、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屬地管理與分類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強化稅源管理、解決“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的問題。建立健全稅收管理員管戶責任制度,加強以戶為單位的稅源管理,通過稅收管理員及時掌握納稅人各種涉稅動態信息,全面掌握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的情況,把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
首先,要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按照征管重心向稅源管理轉移的要求,大力充實稅收管理員隊伍,使管理力量與稅源管理的任務基本相匹配。根據管理難度和個人管理能力來確定管理范圍,要注意重點原則,優先保證對大企業和重點稅源、城市稅源、納稅信譽等級差的稅源的監控管理需要,對其他稅源則進行風險管理,要抓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面,以實現總體管理效益最大化。
其次,要明確稅收管理員職責,不斷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堅持稅源管理重要事項集體研究制度、稅收管理員下戶報告制度、稅源信息歸檔制度、定期輪崗等制度,建立執法有記錄、過程可監控、結果可核查、績效可考核的良性循環和持續改進機制。
三是建立上下聯動的稅源分析體系,實施全方位動態跟蹤監控。
各級稅務部門可依據職責不同,確立不同的目標,建立數據定期采集制度,并積極運用數理統計、經濟稅收指標來開展稅收分析,增強對稅源的動態監控。
首先,上級稅務機關應側重對稅源總量和稅負變化的宏觀分析與監控。充分利用數據分析的成果,評估、指導、監督轄區內各單位稅收征管工作的質量和分行業、重點納稅人的稅負變動情況,開展數據分析工作,深入分析管理中的不足,定期稅負情況,提出稅負預警指標,指導基層稅務機關開展稅源分析。
其次,基層稅務機關負責本轄區內的稅源分析監控和稅源管理業務的具體組織與實施,側重對影響本轄區行業稅負的關鍵指標及其增減變化的分析監控,并制定稅源分析的具體標準和方法;組織指導稅源管理部門和稅收管理員開展以納稅評估為主要內容的稅源管理工作。
再次,基層稅務機關的稅源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財務核算、申報納稅、代扣代繳、綜合經濟指標、行業稅負以及稅務檢查處理等各類動
態情況的分析監控。及時對照上級稅務機關同行業稅負及其預警標準,結合各方面的外部相關信息,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綜合分析和稅源的動態監控和精細管理。第四,稅收管理員要定期到納稅人生產經營場所實地了解情況,掌握其產品、原料、庫存、能耗、物耗等生產經營基本狀況和銷售、成本、價格和利潤等財務情況,及時取得動態監控數據,找出影響稅負變化的主要因素。通過對納稅人當期涉稅指標與歷史指標的縱向比對、同行業納稅人涉稅指標的橫向比對、實物庫存及流轉情況與賬面記錄情況的賬實比對,分析稅負變化趨勢,實現動態監控。
通過開展稅源分析及動態監控,積極查找征管中的薄弱環節,尋找隱藏的、潛在的稅源,實現稅源管理由“被動型管理”向“主動型管理”的轉變。
四是加強國地稅的協作,強化戶籍管理。
建立國地稅聯合辦理證制度,全面掌握納稅人的戶籍信息,是做好稅源管理的首要環節,也是全面開展稅源管理工作的基礎。一是嚴格做好開業、變更、停復業、注銷、外出經營報驗登記管理工作,通過稅務登記加強對納稅人的監管,加強對非正常戶的認定和處理。二是強化對正常納稅人、起征點以下的納稅人和代扣代繳單位的戶籍信息管理。三是定期開展年檢和換證工作,摸清納稅戶底數,全面核對、清理漏管戶。四是逐步實現政府部門間登記信息共享,解決登記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五是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提示未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進行稅務登記。六是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掌控納稅人資料的同時,督促稅收管理員根據戶籍管理信息定期開展實地巡查,核實登記事項的真實性,查找漏征漏管戶,及時發現和掌握納稅人的變動情況。對稅務登記信息變更情況實施動態監控。稅源管理部門對稅收管理員巡查面、巡查次數等指標定期進行考核。七是堅持完善國稅、地稅協調配合機制,做好銜接工作。八是將戶籍信息分類歸檔,“一戶式”存儲,認真分析總結,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是全面開展納稅評估,實施深度稅源管理。
開展納稅評估是新時期強化稅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手段,要以全面開展納稅評估為核心,不斷挖掘稅源管理的深度,減少漏征漏管,增加稅收收入,有效防范征納雙方的稅收風險,降低征納成本,提高稽查部門打擊偷逃騙抗稅行為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為納稅信用等級評定提供基礎信息和依據,推動建設納稅信用體系乃至誠信社會進程。要不斷充實完善納稅評估“一戶式”納稅信息系統,利用該系統對納稅人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對納稅評估發現的一般性問題可由稅務機關約談納稅人,通過約談進行必要的提示和輔導,引導納稅人自行糾正,在納稅申報期限內的,根據稅法有關規定免予處罰;超過申報納稅期限的,加收滯納金。
要不斷豐富和完善評估方法,將稅收財務指標分析和數量經濟模型分析有機結合,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根據稅收財務指標確定指標預警值,與被評估企業各指標值逐一比對,對企業申報數據的合理性做出評析,提出警示;借助數量經濟模型估算企業應納稅額的總量,根據估算稅額和企業實際繳納稅額的差值及差異率來篩選疑點對象。不斷完善納稅評估指標體系和信息化預警系統,根據實踐不斷改進數量經濟模型,以實施深度的稅源管理。
六是大力推廣稅控裝置,強化以票控稅制度。
要堅持不懈地推進稅控裝置的應用和發票管理。推廣應用稅控裝置是稅務機關及時、準確掌握納稅人經營原始信息,強化稅源監控、堵塞稅收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發票在稅收征收管理中的作用,以票控稅,強化稅源監控。
推廣稅控裝置目的在于通過“票表比對”達到“以票控稅”。要有計劃、分步驟地在商業、服務業、娛樂業、交通運輸業以及其他經省級政府確定適用的行業推行稅控裝置。對安裝、使用稅控收款機的納稅人,要采取有效措施,監督用戶完整錄入每筆經營數據,逐筆打印稅控發票,做好納稅人申報表填報數據與稅控收款機用戶卡所記錄開票金額的比對,嚴格按規定辦理申報受理、開票征稅和用戶卡清零解鎖等事宜。
發票是財務收支的法定憑證,也是稅款征收和稅務稽查的重要依據。要加強發票管理,運用“以票控稅”管理手段,強化稅源監管。要督促企業落實逐筆開具發票制度,強化發票“驗舊購新”管理,落實發票限額限量供應措施。同時努力實現管理機制創新。要把對納稅人逐筆開具發票的制度要求,與鼓勵消費者介入的“發票有獎”、“發票查詢”(識別真偽)活動和全面取消手工發票的稅控裝置推廣結合起來,逐步建立“逐筆開具發票,獎勵索取發票,方便查詢辨偽,推行機器開票”的發票管理新機制,做到稅務監督、消費者監督和電子監督三管齊下,充分發揮發票控管稅源作用。
七是建立稅收分析、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良性互動機制,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立交式監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