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15:29: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生綜合實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素養 實施途徑 初中語文
一、綜合實踐活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實踐,是對知識的深化,然而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我們往往忽視了實踐,使得學生難以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為了有效改善這一點,我們必須在日常教學中,深化綜合實踐活動的應用,這就要求我們首先了解綜合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往往對實踐活動抱有非常大的熱情,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通過這類活動,學生的學習面得到了拓展,再也不需要拼命去啃厚重的書本了??上攵?,如果在這類活動中融入語文綜合知識,那么學生就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有效獲得這些知識,這樣自然就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而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又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果。
(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團結協作意識
實踐能力一直都是初中生比較欠缺的一個能力,尤其是在新課標改革之前,學生的日?;径际菄@在老師和書本之上,難以真正意義上接觸社會,這就直接導致了“高分低能”現象的頻繁出現。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正是為了讓學生走出學校,接觸社會,其最終價值就是讓學生可以實踐、愿意實踐,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與此同時,實踐又絕不是一個人的事,它需要學生之間的彼此配合,所以,綜合實踐活動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三)累積生活素材,深化思想教育成果
語文,是涉及“聽”“說”“讀”“寫”這一系列文字活動的課程,素材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對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在“寫”這一方面 。以往學生累積素材的唯一途徑便是書本,偶有機會讀到好的讀物,便是非常了不起的了,這樣累積出來的素材,往往脫離生活,難以有什么實際價值,實踐活動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途徑,用來搜集生活素材,對語文教學來說,意義重大。同時,好的素材,對深化思想教育成果非常有意義,比如說,革命戰士紀念堂能有效激發出學生的愛國情懷,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象又能讓學生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等。
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途徑
從上面的討論中不難看出,綜合實踐活動,對初中語文教學意義重大,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又該怎么在課堂中深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呢?
(一)發掘周邊資源的實踐價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活動空間
所謂實踐,總是學生親自參與到周邊生活中去,然而,盲目的參與進去,只能說實在無意義的玩耍,不值得我們花時間。要真正深化實踐的效果,我們首先應該發動學生群體或者親自調查本地資源的實踐價值,找出有價值的人文遺跡,如名人故居等;其次,就應該積極發動學生進行走訪或者參觀,深化調查得到的知識;最后,還應多聽、多搜,從有經驗的老人或者網絡上,整合這些人文知識。
(二)總結學生實踐成果,積極構建實踐體系
通過前面的手段,我們已經對本地資源的實踐價值有了一個很好的了解,這時就應該積極組織綜合實踐,并整合實踐成果,以備課堂教學之用,同時,還應構建一個實踐體系,對不同的實踐內容做出不同的教學引導,例如對山水名勝和抗戰遺址的教學引導就絕不能混淆,從而深化學生的實踐收獲。
(三)強化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資料共享
每個學生通過實踐,收獲到的東西各有不同,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建設一個平臺,讓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交流,一般而言,可以通過展示、演講、教師的綜合點評來達到這種效果,通過交流,實現了學生之間的資料共享,自然就能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
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綜合實踐活動,是對新課標改革的有效深化,既激發出了學生對語文這一門課程的興趣,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踐,又使得學生的團結精神、協作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強,進一步深化了思想教育的成果。由此可見,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在日常教學中,發掘周邊資源的實踐價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活動空間,總結學生的實踐成果,積極構建實踐體系、強化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以此來深化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使其能為初中語文教學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靜.洗凈鉛華. 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之探究[J].科教文匯,2011(32).
[2]張利榮.提升初中生文學素養的實踐與探索[J].魅力中國,2009(20).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生物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促進了生物學科的有效發展。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十分強調初中生的實踐能力。而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新課標提出了要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展開綜合實踐活動,并將其列為基本的教學活動之一,這對于提高初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對初中生物課堂中的綜合實踐活動展開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綜合實踐活動;周邊資源;多種實踐;活動展示
在初中生物中展開綜合實踐活動,能夠改變傳統的以教室與教材為主要教學載體的教學模式,使生物課堂由課上走向課下,有機聯系生物與生活。而在教師的引導下,綜合實踐活動也更能引起初中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改善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進而實現高效教學。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我J為一個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在初中生物中增加綜合實踐活動,還能夠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在體驗中獲得智慧。下面,筆者從合理利用周邊教學資源、設計多種實踐活動、注重活動展示三個方面,討論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展開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合理利用周邊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的是走出課堂,讓初中生在自然、社會、生活中學習生物,了解生物在生活中的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周邊的資源,將其重新規劃與整合,為真正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也只有將周邊的資源合理地利用起來,才能夠保證整個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周邊資源包括學校資源,有多媒體資源、實驗室等;也包括社會資源與生活資源,比如,學生生活的村區環境等,這些資源都是展開生物學科實踐活動的物質基礎。就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結構”這一課中,我讓學生在校園內自由選擇一種植物,他們可以選擇小草,也可以選擇樹葉、花瓣等。在選定之后,我鼓勵他們制作植物標本,并且通過顯微鏡等實驗設備觀察根、葉、莖的結構。此外,學生也可以在家中選擇一些蔬菜,如洋蔥,觀察“洋蔥根尖的縱切面結構”。這不僅能夠使初中生學會如何制作植物標本,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實驗能力與觀察能力,使其更加直觀地學習植物的細胞結構知識。
二、展開多種實踐活動
很多教師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十分浪費教學時間,且由于綜合實踐活動在我國的發展周期較短,他們可借鑒的教學經驗較少,所以他們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過于單一。而要想真正抓住初中生的眼球,使他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一直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教師就必須設計出多變的、豐富的活動,使學生對生物學科中的綜合實踐活動一直保持期待感,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學會的目的。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一課中,我讓學生對藻類、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展開調查與分析,了解這些植物的結構以及成分;在“植株的生長”一課中,我讓學生選擇一種他們喜歡的植物進行栽培,呵護并記錄這些植物的成長過程;在“人體的營養”一章中,我讓學生以“人類的飲食安全”展開調查與分析等等。這些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內容各異,形式也各有不同,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很大的作用。
三、重視活動的展示環節
很多教師在展開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認為學生的參與就是活動的過程與結束,從來沒有重視過活動展示。然而,活動展示環節在初中生物學科中的綜合實踐活動十分重要,它是幫助初中生樹立學習自信,使其正確認識自己生物水平的重要環節。在展示中,學生之間可以對彼此的展示過程與觀察結果進行交流與互動,因此,活動展示還能夠提高初中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班級中構建和諧、友好的教學氛圍。教師還可以在展示環節根據學生的探究過程與結果,評選出表現最優秀的小組或個人、進步最快的小組或個人等,在學生之間展開良性競爭,激勵每個學生都能夠更加積極地學生物、做活動。在“退耕還林還草”一課的實踐活動之中,我讓學生將他們的探究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他們可以詳細說出自己的活動過程,也可以將重點放在退耕還林還草的策略上。我會根據學生的展示,對一些表現十分突出的學生進行鼓勵與獎勵。比如,對于調查信息比較全面、科學的學生,我會授予“信息小達人”的稱號;對于一些提出的關于退耕還林還草的建議十分具有可行性的學生,我會授予“小小環保衛士”的稱號等等。
總之,在設計與展開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要合理、充分地利用周邊資源,從初中生的實際生活中選擇活動素材,使學生學會使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設計多種實踐活動,使綜合實踐活動能夠一直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重視活動展示環節,激勵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生物 課堂教學 差異化 遷移與拓展
初中生物課程的設置是培養初中生生物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對初中生的生物知識體系構建、人格完善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但是,傳統觀念的下的初中生物教學,大多采用強迫記憶的方式,使得初中生對生物課程的認知仍停留在一個抽象、枯燥,很難接受的狀態。在這種方式下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實現學生全面均衡發展,已成為我們廣大初中生物學科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和關注的重要研究課題。我從初中生物課程的特點出發,提出了初中生差異化培養的目標,論述了回歸生活和加強實踐對生物教學的重要性。
一、在差異性教學方法中提高初中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在傳統的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我們衡量學生是否優秀的標志是它們對生物知識的識記程度,也正是我們這種對生物課程知識性的定位,使得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陷入了單一的死記硬背之中,也就出現了傳統觀念下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的方法。我們必須意識到,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不但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的培養,而且制約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改革,成為我們課堂教學改革與優化的瓶頸。
差異性教學方法的本質就是以新課標中因材施教作為理論基礎,突破性地把學生進行科學“分類”,“分類”的重要目的在于對它們進行分層次的組織教學。也就是說,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對生物知識學習的基礎之上獲得新的提升和進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他們的“提高區”感受自己的成長,進而提高每一個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例如,我在講《傳染病》一節時,首先明確了課堂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生對傳染病的有效了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疾病預防習慣,通過知識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歸納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明確后,我根據學生不同理解能力,制定出相應的學習方法。我們還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學生,應用感性和理性的有機結合深化學生對該課堂知識掌握程度。不管我們采用哪一種教學方法,最終的教學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使學生掌握對知識的獲得方式。
初中生物課程差異化的教學方式的基礎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體現的是學生的“主角”位置,以及我們從“填鴨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轉變。自主學習提倡的是把有效的學習時間留給學生,把更多的支配權還給學生的教學的理念。例如,我講《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等開放性章節時,如果只是用抽象的文字一味去講,那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肯定無形中增加了約束性。初中生物教師一定要意識到,生物知識只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素材,有效、實用的學習方法才是學生受益終生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讓學生自己來支配時間,讓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方式都能得到有效提高。最后,讓學生自己表達對生物知識的認識。這樣一來,不但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而且還展示了學生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進而讓他們在自主、主動學習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為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也給我們下一步的教學目標的確立提供重要資料。
二、回歸生活,讓初中生物理論及時得到實踐。
初中生物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在于對初中生綜合素質、個人修養、價值觀念的培養。初中階段,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對他們人生的發展定位尚處在“規劃期”,因此,如何讓生物知識發揮其特有的導向作用,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在我們課堂教學中,要巧設生活情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開學生自主學習的閘門,進而培養學生對初中生物知識的創新性思維。
眾所周知,每一個生物觀點都是在事實中總結歸納出來的。如果我們只是從知識的角度去開展教學,將會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變得片面、抽象;反之,我們用生活中的事實去論證觀點,那么這個生物觀點將會變得形象、生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例如,我在講《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一節時,我先把課堂變成一次綜合性的拓展活動,然后提出一些具有生物觀點的題目,讓學生用自己生活學習的例子進行回答,最后我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學到了生物知識,而且還對他們生活中的表現做了比較準確地定位??梢娡ㄟ^課堂教學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增加了與課堂的粘合力,使課堂氛圍一直處在活躍的狀態,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
三、初中生物知識點的遷移、拓展教學法
眾所周知,初中生物知識是初中生參加社會實踐的重要知識支柱,也是開展其他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生物知識的遷移與拓展是以生物知識的網絡構建為基礎,所以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系統和全面的知識結構框架,讓學生具備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能力。然后采用創新性思維的方式重新編排教學內容,從學生認知的發展模式出發,提出知識拓展的教學方法,以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一、 創設語文教學情境,品傳統文化意蘊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對于傳統文化的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創設語文教學情境,讓初中生在教學情境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找到傳承傳統文化的動力。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還要努力提高教學水平,為初中生樹立榜樣,帶領初中生共同品味傳統文化的意蘊,增強初中生的綜合實力。
比如講初中語文《論語》十則,《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也是培養初中生傳統文化的重要材料。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我利用多媒體創設了教學情境,給初中生播放孔子講學的視頻和圖片資料,讓初中生沉浸在具體的情境中,從而更好地配合語文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然后我還會與學生進行雙邊互動,從課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而且諸如“學而時習之”和“溫故而知新”之類的名言更是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需要初中生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品味傳統文化的意蘊。
二、挖掘語文教材,發揮傳統文化價值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連,需要語文教師深入挖掘教材,找到語文教材與傳統文化的契合點,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發揮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只注重培養初中生的傳統文化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傳統文化“人文性”的指導。
比如講初中語文《范進中舉》時,我不斷地進行課型調整和創新,以創設出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首先我讓初中生通讀全文,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先把故事情節告訴學生,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帶領初中生感受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及中舉前后生活遭遇的變化,從而讓初中生理解科舉制度腐蝕讀書人靈魂,摧殘人才,敗壞社會風氣的現實。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應該將讀書的樂趣傳遞給學生,不要學習范進,他讀書不是為了求知,而是為了求取功名利祿。讀書,在他那里已經變味了。在新時期,雖然科舉制度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這種毒害依然存在,我們必須時時以范進為鑒,更好地審視自我。
三、聯系傳統節日,滲透傳統文化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習俗,是對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傳統節日,更好地向初中生滲透傳統文化的觀念,從而使傳統文化深入學生心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比如在過端午節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初中生去回顧經歷過哪些端午節的習俗。這時初中生都比較積極,有的說端午節要吃粽子,有的說端午節要賽龍舟,還有的說端午節要選艾葉等。然后讓初中生上網去查找資料,搜尋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和哪些人物與端午節有關等。這時初中生會說與端午節有關的屈原,伍子胥。接下來我會讓初中生分小組討論,總結關于他們的生平事跡,并最終每個小組由一人進行總結發言。我還會帶領小學生觀看端午節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對于這樣一個傳統節日,通過初中生查詢資料、分組探究、實踐體驗,讓初中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也在節日的氣氛中優化初中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組織拓展活動,豐富文化生活
要想向初中生滲透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教師還要善于組織語文拓展活動,豐富初中生的文化生活,讓初中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鍛煉初中生的文化品位。同時,還要鼓勵初中生多閱讀一些文言文或者古詩詞等,如閱讀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感受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閱讀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掌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
摘 要:自新課改以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教學的主流。在初中生物學科中展開探究性學習活動,能夠促使初中生主動學習,使他們模仿科學家的思維方式與學習方法學習生物,從而提高他們的生物學科素養。而初中生物是學生接受生物教育的啟蒙階段,讓他們以探究性的方式來學習生物,能夠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結合教學經驗,討論在初中生物使用探究性教學活動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問題情境;動手探究;聯系生活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學科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已經成為初中生物的全新教育理念。探究性學習能夠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方式,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生物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的探究過程,能夠綜合促進初中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發展。下面,筆者從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將生物與社會聯系起來入手,探討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學活動的具體做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敝挥凶寣W生學會思考,才能夠真正展開探究性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在初中生物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某一具體的生物知識產生疑問,并在問題引導下進行深度思考。這種情況下,初中生的思維一直保持十分積極的活躍狀態,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一課中,我看到很多學生在課間因為跑不動出現氣喘現象,于是我對學生提問:“為什么你們劇烈運動之后,跟平常的呼吸相比,呼吸會變得十分急促呢?”很多學生聽到這個問題都愣住了,因為他們已經對這種現象感到司空見慣,卻從未思考過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吹綄W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之后,我讓學生根據生物教材進行預習,討論這個問題的答案。
二、增加初中生親自動手的機會
很多教師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將生物教學局限于教材以及課堂中。然而,要想使初中生真正學會學生物,并且使他們能夠深刻認知生物知識,就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經驗總Y出某一生物結論,并且通過這些現象來得出某一生物概念。因此,教師必須要在生物課堂中增加學生親自動手的機會,綜合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探究生物知識。在“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實驗中,我并未公布實驗結論,而是讓學生到教室外面進行測量。學生要分別測量沒有植物的裸地、有著矮小植物的草地、有著濃密與高大的植物三處地方,并且針對地上有無水洼兩種情況分別進行測量,由此判斷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學生要認真、仔細記錄數據,自主探究生物知識。
三、將生物與生活結合起來
生物這門自然科學是在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中起源并發展起來的,將生物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能夠使初中生學到真實、生動、形象的生物知識,改變傳統觀念下認為“生物無用,僅為應試科目”的錯誤觀念。只有當初中生正確認識生物,才能夠真正學會學生物,這也是探究性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要求。另外,將生物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更加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維與感性思維為主的思維特點,也更能夠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科的探究興趣。在“空氣質量與健康”一課中,我利用投影儀為學生展示了霧霾、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廢氣廢水等照片,還為學生搜集了一些關于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如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等相關資料。學生在觀看這些照片與新聞之后,直接了解大氣污染的危害,并自覺樹立環保意識。在“水中生活的動物”中,我也讓學生講述他們所認識的水中生物。由于學生參觀過水族館,養過金魚、烏龜等生物,已經對本課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學生的發言十分踴躍。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再來促進學生探究魚類的運動、呼吸、特征、特點等,便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另外,本課的難點知識便是了解魚鰭的作用,我也結合人們游泳的視頻,從學生的認知出發進行講授。
總而言之,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主要教學模式,它是使初中生物實現高效的最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必須要在初中生物中展開探究性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為初中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初中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為探究學習做好準備;教師要增加初中生親自動手的機會,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教師要將生物與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學會利用生物知識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地理;鄉土地理;初中生;教育價值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引導學生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運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探究性實踐活動。本文主要針對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論述,希望能夠有效增強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一、巧妙設疑,降低新知識教學難度
鄉土地理是地理課程的組成部分,對于初中地理而言,聯系鄉土實際進行鄉土地理教育,對初中生的長遠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師應該掌握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巧妙設疑,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有效降低新知識的教學難度,使初中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初中生思維創新的來源是“好奇”,地理教師要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優化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講初中地理《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時,我結合地質災害及其防治等一系列的社會時事、熱點新聞,利用問題與矛盾的沖突性巧設疑問。如我國近幾年發生過哪幾次大地震?這些地震的震級達到幾級?為什么這些地區會發生大地震?我們本地是否發生過大地震?初中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課堂氛圍非常融洽,學生踴躍的舉手發言。然后我會給初中生展示一組中國地震和日本地震傷亡人數對比數,讓學生再想一想地震為什么對日本的影響不大?通過此次教學,不僅培養了初中生關心時事,關心國家的責任感,還提高了初中生對地理知識的整體把握和運用程度。
二、構建情境,增強地理知識趣味性
鄉土地理是激發初中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最好載體,能夠為枯燥的地理知識帶來趣味性。鄉土地理材料就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易懂,便于學生接受,具有很強的直觀性。眾所周知,情境是課堂的靈魂,是提高課堂教學價值的奠基石,所以初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創設多樣化的鄉土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比如,講初中地理地形相關知識的時候,為了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掌握我國地形類型多樣的特點,我首先給學生播放了一群朝氣蓬勃的學生正在騎自行車上學的微課視頻。初中生都認真的觀看,然后我向學生說:同學們,會騎自行車的請舉手。此時全班學生都舉起了手。我繼續問:誰天天騎自行車上下學的請舉手?很多學生都將手放下了,我接著問:騎自行車環保又鍛煉身體,那為什么不騎自行車呢?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本地的道路有坡不好騎,有的說汽車太多,騎車有危險,等等。我由此引出主題:那為什么我們本地存在這樣的問題呢?初中生陷入了深思中,很自然的聯系到了受地形的影響,這對于開展新課十分有幫助,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
三、整合資源,使教學內容完美呈現
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中,很多地理教師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只注重學生的地理成績,而忽視了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和拓展,沒有深入的挖掘與日常生活相關的鄉土地理資源,使初中生對地理課堂興趣不高,教學效果偏低。所以,我在日常教學中非常重視對地理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初中生身邊有趣的地理事物、現象等積極滲透到地理教學中,使地理教學展現獨特魅力,初中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隨之增強。比如,講初中地理氣候知識的時候,這些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生產極為密切,教學內容有很強的實踐性,我又向學生滲透了鄉土地理知識,使課堂教學更加完美的呈現給學生。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并上網搜索全國各地美食、服飾、動植物的圖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觀看學生的展示,我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南方人愛吃米飯,而北方人愛吃各類面食?你們愛吃米飯還是面食?為什么西北地區的人們頭上總是戴著紗巾?與此同時,為了調動初中生的參與熱情,我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加入了其他學科的知識,鼓勵初中生找出學過的關于描寫氣候的古詩。課堂討論的氣氛更加高漲,有的學生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有的學生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四、實踐拓展,全方面促進知識內化
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利用鄉土地理知識組織實踐拓展活動,充分挖掘初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全方面的促進地理知識內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野外考察、環境監測等社會調查,開發學生的綜合思維,提高地理觀察力和學習毅力。在實踐過程中,地理教師要注意協調好家鄉的人地關系,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進而訓練他們的理解、判斷、推理、歸納等能力。比如,講初中地理《地圖》時,地圖作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載體以及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必須要求全體學生熟練掌握。我帶領初中生走出教室,環繞校園走一走,然后動手繪制校園平面圖。在學生繪圖時,我會給他們詳細的講解辨別方向的方法和記住一些常用圖例。為了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標,我鼓勵初中生對本市的交通出行圖進行繪畫,體現出主要交通道路和地標性建筑即可。學生上網搜集了大量資料,還主動向我請教比例尺的繪畫問題,經過初中生的不懈努力和嘗試,最終他們都完成了任務,也體會到了地理實踐的樂趣。我從具體實踐活動到概括一般規律,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教育,全體學生對地圖三要素的要點掌握的都很透徹。
五、合作探究,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推行鄉土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初中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小組中都積極發揮聰明才智,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還提高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地理知識的價值和功能,也端正了學習態度,對初中生養成終身學習意識具有推動作用。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我本著“就地取材”的原則,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身邊的事物與學生進行互動,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如講“北半球夏季時晝長夜短,冬季時晝短夜長”這個結論時,我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回憶我們本地夏季和冬季白天時間長短變化情況,這時有的初中生就會說:冬天的時候我放學回到家做作業,才晚上6點多,外面就已經黑天了??墒窍奶斓臅r候,晚上8點多鐘天還沒有全黑。經過討論和研究,學生得出結論;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時間長,夜晚時間短,而冬季則相反。有了上述基礎以后,我要求初中生分組探究:南半球夏季晝夜長短如何,冬季晝夜長短又有什么變化?學生很快就準確的回答出答案,可見鄉土地理穿插其中,的確可以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偠灾?,鄉土地理更貼近初中生的生活,對初中生學習初中地理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初中地理教師要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等新理念落到實處,結合實際學情和本地鄉土資源,創造性的設計課堂教學環節,組織初中生開展各類地理實踐活動,激發初中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增強初中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參考文獻:
[1]張君政.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03):87-88.
[2]陳雪梅.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才智,2014,(17):135.
基于語文閱讀教學是集漢字詞匯基本性拼寫、語法及實踐性應用于一體的綜合性教學活動,因此,它是語文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綜合性語言素養和技能考量的基準,更是決定著學生整體性語文教學質量水平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深入剖析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并采取相應對策給予解決,那么,初中階段的中華文化傳承之教育目標勢必會實現。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問題;對策
閱讀題型占據著初中語文卷面分值中的極大比重,隨著初中語文課程素質教學的進一步推進,語文閱讀題型的篇幅、難度以及分值比以往更加強化,一旦初中生對語文閱讀題型不能夠很好地把握和解讀,就會造成初中生的語文成績嚴重受挫。因此,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注重加強閱讀教學活動,認真剖析學生閱讀題型成績一直處于低迷化的深層性原因,并以這些原因為依托進一步創新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從而一一化解初中生在語文課程中的困惑和難點,進而使初中生的語文知識結構和思維認知得以強化和完善,最終促使初中生借助于語文閱讀技能的增強使語文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一、剖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參與度不夠,缺失教學激情
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進行深入挖掘來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過于強化教師的傳授和講解作用,而低估了學生的內在強大潛力和能動性,致使初中語文教師不能夠全方位地開放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自我性進行研讀和剖析,而是一味地給予學生各個方面的灌輸和教導,導致初中生閱讀語文教學活動不能夠體現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實踐意愿,從而遏制了初中生主動自覺自愿地參與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激情,最終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淪為教師單一性教的活動而不是教與學互動互進的活動,那么,初中語文教學整體學業水平不高就不可避免是一種必然結果。
2、學生問題意識不強,缺失教學成效性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不僅深藏著作者的寫作意蘊和目的,而且包含著一些對當今時代現象以及現狀的啟迪,這就需要初中生能夠從作者的立場和角度出發深入剖析作者有意識凸顯的問題,并注重從問題出發去一一挖掘問題存在的根源以及意義所在,那么,這就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語文應用技能,并不知不覺地就會增強教學成效性。然而,初中生的認知和思維還處于散漫和淺層性學習狀態,只是把閱讀題材當成了一種文學欣賞活動,而不是一種深層性綜合性研究學習活動,導致初中生解答語文閱讀題型的質量不高。
二、化解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有效對策
1、確立學生學習主體性,強化學生參與度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最為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初中生的語言思維認知和實踐運用能力,那么,這就需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一切為了學生和一切服務學生為目的而展開,特別是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自主創造性去展開。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認識到學生的強大潛能和創造性讓學生自主地去安排和學習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從而就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也便提升了語文閱讀教學水平。例如:在進行語文出版社《濟南的冬天》這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以導學案為引導放手讓學生自主去研讀這一課文的內容、劃分文章層次、羅列文章邏輯線索等解決相關選擇題和問答題,這樣就一下子緩和和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們以導學案為依托并發揮自我能動性去積極閱讀課文內容并去解決相應的閱讀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解決閱讀問題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2、加強探究性教學,增強學生問題意識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問題的集合體,這就需要把初中生的問題意識給予強化培養,以便于初中生形成一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初中生帶著問題去挖掘作者寫作的意圖、線索以及現實意義等,這也就潛在地提升了初中生的綜合性語文素養。這就需要初中語文加強探究性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促使學生以問題為導向深入剖析閱讀中存在的一些知識線索和主線,從而無形中對初中生語言綜合性應用能力給予培養。例如:在進行語文出版社《傷仲永》這一寓言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讓學生根據語文學習工具和輔助參考書對全文進行譯讀,而后教師讓學生與同桌或者前后位同學進行探究傷仲永前后人生變化、以及這個變化引起的后果、并給予當代教育的現實啟迪是什么?學生便帶著這些問題去對這篇寓言閱讀進行全面解讀,也就不知不覺地讀懂和解決了這篇寓言的教育意義,從而也就潛在地增強了學生的語感能力而為語文綜合水平提升奠定了堅實的技能基礎。
三、結語
顯而易見,初中語文教師著重從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方面來強化語文整體性教學質量和水平,不失為一種科學性和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通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分析和解決,不僅促使初中語文教師對當下語文教學活動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和踐行,而且促使初中生對語文教學活動以深層次性的視域給予解讀和把握,最終促使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成效性明顯。
參考文獻:
[1]趙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