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9 20:13: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內部審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縱觀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關于內部審計和公司治理之間關系的規范性研究較多。國外的研究,例如Carcello,Hermanson和Raghunandan(2005)認為,美國證監會(SEC)近年來的指引和強制性動作都反映出這樣一種傾向: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和公司內部控制程序的有機組成部分。國內近期關于這方面的議論也很多。陳艷利、劉英明(2004)認為內部審計作為實現內部控制的關鍵因素,是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內部控制的發展離不開公司治理的推動,公司治理的優化也離不開有效的內部控制作為保證。時現(2003)深人分析了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得出內部審計是公可治理系統的構成部分,公司治理需要內部審計的結論。張偉(2004)將內部審計定位于治理層次,認為現代內部審計的主要工作將是以風險為導向的為創造價值而開展的內部治理審計活動。畢秀玲、薛巖(2005)得出內部審計和公司治理是相互支持、相輔相成的關系,內審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監督力量,而公司治理則決定著內審的控制環境和制度基礎。喬春華,蔣蘇婭(2006)指出應充分考慮內部審計師在保證有效的內部控制和健全的財務報告方面的關鍵作用??梢赃@么說,一個完整的內部控制體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的支撐,而內部控制的深化創新也需要內部審計來監督。
2外部審計與公司治理
李維安(2003)指出,各國在考慮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問題時,都會涉及到審計監督機制的建立及其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地位問題。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審計監督安排由外部審計監督和內部審計監督兩方面的內容組成。喬春華、蔣蘇婭(2006)提到,會計師事務所應所有者的需要而執行獨立審計的職責,但事務所是盈利組織,它有可能因利益驅動受管理層拉攏,管理層掌握著財務控制權,它可能逐步取代董事會聘任審計師,審計師失去中介的客觀公正地位,破壞了決策、執行、監督有效的制衡機制。可以看出,審計伴隨著公司治理結構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肖作平(2006)指出治理水平高的公司,其審計質量高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冷洪(2007)得出目前我國公司治理機構不完善,使得原來審計中存在的委托方、被審計方與審計方三方委托關系實質上已經簡化為二方關系,即由自己委托審計機構對自己進行審計,并由自己決定相關的審計費用等事項。由于審計關系的失衡,會計師事務所順從被審計方甚至與被審計方共謀,幾乎成為一種合適的選擇。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方關系的改變,破壞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必然會降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莊立(2007)認為公司治理結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因制衡消退而對獨立性的影響上。Collier和Gregory(1996)指出,審計師發現錯誤的能力取決于審計師自由決定合適的審計技術以及他們所實施的審計范圍。因此,審計師是否獨立于管理層將影響審計調查范圍,進而影響審計質量。Cadbury(1992)和Ham-Pel(1998)也發現,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有助于審計師獨立性和審計質量的提高。
可以說,公司治理本身為高質量審計服務提供了較好的外部條件,降低了公司管理層對審計行為的阻礙。在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中,權力的制衡及外部的法律有助于約束公司管理層的行為,從而有助于審計師審計質量的提高。
3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
3.1內部審計對外部審計的影響
審計環境的變化影響著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水平,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水平高低反過來對審計環境產生促進或制約作用。一個好的內部審計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在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中,隨著外部環境不斷變化,各種風險也相應增加,內部審計在改進公司風險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及提高公司經濟效益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內部審計單位不僅可以直接對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查核及監督,提出改善建議,以確保內部控制制度持續有效實施,還可以協助會計師進行財務報表的查核。由此可以看到,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可以有效改善公司治理,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環境又為高質量外部審計提供了好的外部條件。
冷洪(2007)指出應使內部審計進入決策層或直接向決策層負責,更好地為管理決策服務,從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一個完整的內部控制體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的支撐,而內部控制的深化創新也需要內部審計來監督。莊立(2007)提到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為外部審計更好地發揮鑒證作用提供基礎,如董事長和總經理職責相分離的公司,獨立審計的執行力更有效些,而且作為內部控制監管的內部審計機構工作成果也能為外部機構所共享。
具體而言,除了使外部審計更加獨立之外,內部審計工作通常還有助于注冊會計師確定或修改審計程序的性質和時間,調整審計范圍,協助會計師進行財務報表的查核(戴耀華、楊淑娥、張強,2007)。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制定、實施審計程序時,考慮利用內部審計的相關工作成果:首先,審計師可以通過內部審計了解內部控制;其次,審計師可以通過內部審計確定審計風險;此外,被審計單位的內部審計過程和結果對外部審計的驗證程序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在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特點并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利用內部審計的結果可以大大節約審計時間,提高效率性和效果性。
3.2外部審計依賴內部審計的標準——內部審計質量
外部審計師作出依賴決定的重要標準之一是內部審計的質量。Abdel-Khalik,Snowball&Wragge認為,內部審計的報告水平(即評價客觀性的標準)是決定是否受到依賴的最重要因素。Schneider則認為在依賴決定中,客觀性比起審計結果執行情況(如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支持、審計跟蹤等)和勝任能力(如CIA資格)而言,相對并不那么重要。Margheim發現勝任能力和審計結果執行情況的相互結合對外部審計師的時間預算有重要影響,也認為客觀性在依賴決定中并不重要。Tissen&Colson利用檔案資料以及實地研究數據考察外部審計師認為依賴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標準。在所考慮的12個標準中,發現內部審計的范圍、內部審計的專業勝任能力以及審計報告關系等三項標準極為重要。Margheim&Label發現被審計單位管理者誠信越高,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越多,反之亦然。Campbell認為依賴決定與外部審計師和內部審計以往的合作歷史有關,與企業風險無關。然而,其他研究則表明,內部審計質量因素對依賴決定的重要程度視客戶企業的風險而定。
可以說,注冊會計師是否依賴內部審計工作主要取決于被審計單位的內部審計環境和內部審計機構及其人員方面的因素,與外部審計方面的主客觀條件無多大關系。具體而言,決定外部審計利用內部審計工作的最主要因素是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系統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規范程度以及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報告層次;其次按先后順序考慮的因素是,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及影響力、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企業管理者的誠信風格、企業經營風險水平、外部審計人員與內部審計人員以往的工作關系以及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經驗等(傅黎瑛,2008)。
綜上可以看出,決定外部審計是否可以依賴內部審計的標準是內部審計質量。換個角度來說,內部審計的質量會影響外部審計的工作效果,影響工作目標的實現,從而影響外部審計的質量,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有明顯的相關性。所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內部審計是提高外部審計質量的有力途徑。
參考文獻
[1]傅黎瑛.企業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互依賴的決定因素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8,(3).
[2]余宇瑩.公司治理系統有助于提高審計質量嗎?[J].審計研究,2007,(5).
[3]肖作平.公司治理影響審計質量嗎?——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06,(7).
[關鍵詞]成本內部審計外包
一、問題的提出
內部審計既是一種監督成本,也是一種守約成本。作為守約成本,它的發生是由于高級經理為滿足外部參與者、尤其是股東對委托責任的需求。Shere和Kent提出,內部審計是外部審計的一種附屬職能,“不同的是內部審計成本是直接由經理引起的”。就某一企業來說,如果內部和外部審計過程的總成本可低于只有外部審計時的成本,人就更愿意支付內部審計成本。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結合之所以會節約成本,是因為內部審計人員熟悉企業內部并且具有專門的行業知識,比外部審計更有效率。而且,內部審計也是一種反饋機制,管理部門可借以彌補各種程序上的缺陷,以避免其對內部控制系統和公司的財務狀況甚至對整個公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內部審計成本也是委托人為了保護他們的經濟利益而發生的監督費用。內部審計師協會的“責任報告”,將內部審計定義為“建立在組織內部、服務于該組織的獨立評價活動”。早期內部審計是經理的“左膀右臂”,主要是用于協助管理當局完善公司的內部管理,降低公司的成本支出,從而最大化公司的利益。
但是,近年來,從美國的“安然事件”、“世通公司案件”、“施樂公司案件”直至國內的“銀廣廈”、“麥科特”、“鄭百文”等一系列事件使會計信息失真成為熱點,人們在討論會計誠信和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同時,也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作為審計監督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內部審計并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認真履行其職能,使其有效性大大削弱。在此背景下,內部審計外部化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內部審計外部化最早是由安永、畢馬威等全球知名的咨詢機構提出來的。所謂內部審計外部化(internalauditoutsouring),又被稱為內部審計外包、內部審計,是指企業管理層將本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給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專業人員完成。
誰能提供內部審計外包服務呢?內部審計外包服務的提供者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咨詢公司以及其他類型的組織機構。Kusel等調查顯示,國際上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地方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專家、金融機構,以及其他組織都可提供外包服務。
二、內部審計外包的可能性
傳統的觀點認為,內部審計主要是服務于內部管理的,它是企業組織結構中的一個內在構成部分。通常,內部審計服務主要面向公司管理當局(監督下屬機構及人員的行為)和公司董事會(監督公司最高管理當局的行為)。如果內部審計是因為問題而產生,其目的在于降低企業成本、最大化企業價值的推論能夠成立,那么我們就有理由推斷,內部審計就有可能外部化,只有這種外部化能降低企業的總體成本。
根據委托理論,成本構成了企業成本的一部分,它降低了企業的價值。企業家為最大化企業價值,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求得生存,必須要尋找各種有效的方式與手段。Jenson&Meckling認為,在搜尋最有效方式過程中,審計成為降低監督成本和成本的一個有效選擇:“既然外部和內部監督成本都是由所有者—經理人承擔,那么,所有者—經理人將會為自身利益考慮,尋找一種成本最低的監督方式。在有效的市場環境下,既然外部審計的成本是由人承擔,當人發現讓內部審計部門為外部審計服務可以降低審計成本時,他當然樂意如此,讓內部審計部門為外部審計服務,還具有較強的“信號傳遞”作用,讓外部審計者感到潛在的審計風險較低,從而進一步降低審計簽約過程的成本。
內部審計部門監督作用失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最高管理者的干預。即便公司明確規定公司最高管理者不得干預內部審計,內部審計部門可直接向董事會報告等,公司管理者還是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以至干預內部審計部門的日常運作和審計結論。因此,將一些高度專業化的內部審計工作委托給專門的會計職業組織如會計師事務所,將極大地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同樣,公司管理者聘請獨立的注冊會計師擔任內部審計工作,也具有極強的“信號傳遞”作用,可以讓公司的所有者相信,公司管理者將自己置于專業機構監督之下,管理者不會、也不準備采取“機會主義”行為,損害所有者的利益。在美國,一些大型的保險或共同基金組織,已經將內部審計工作委托給專業人員。三、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利弊分析
以上我們通過委托理論對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可能性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內部審計究竟能否外部化?特別是我國國有企業現階段并沒有建立系統、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的情況下,筆者認為,企業只有在進一步分析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利與弊之后,才能進行權衡和選擇。
1.內部審計外包的優勢
(1)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企業內部的一個部門,其實際工作總和管理者有著密切的聯系,使內審部門不能公允地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另外,在利益牽制下,內部審計部門也需要迎合管理層的要求,同管理層協調好關系,這使得內部審計機構可能會失去獨立性。外部審計工作一般都是由注冊會計師來完成,能站在一個客觀和公正的立場上來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審計,其結果只對社會公眾和合伙人負責,因此能夠客觀地報告審計結果。
(2)提高審計質量。會計師事務所及其他專業咨詢機構擁有大批專業化人才,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業務的要求選用合適的人才。同時,外部注冊會計師經驗豐富,熟悉不同行業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能夠根據自身經驗及被審計單位的行業特色、經營過程、風險控制和管理等活動進行客觀的評價,并提出符合管理者需要的建議,從而提高內審工作質量。
(3)利用外部優勢。面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資源明顯不足的現狀,內審業務外包能使企業利用自身所沒有的專業技能,引用外部先進的審計技術和理論,獲得競爭優勢。
(4)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必須設置相應的內審部門,配備相應的人員,其花費的支出也可能會大于產生的效益。而會計師事務所這樣的外部審計組織擁有規模經濟的優勢,可以將高額服務成本分攤給大量客戶,實現等效服務下的成本最低或成本相同下的更高效服務。再者,傳統以財務審計為主要目的內部審計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在新形勢下,內部審計的職能逐漸向經營效益審計、風險審計和管理審計等方面拓展。這就要求內部審計人員要具備相應的會計、管理和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而培養滿足這些需要的專業人才,對企業來說,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將內部審計職能全部或部分外包后,企業將節省相關培訓費用,能夠起到降低企業成本的作用。
(5)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咨詢機構由各方面的專家組成,它們的服務水平越來越高,企業完全可以將內部審計的相關業務交給相應的專業服務公司去做,這樣既可以節省成本,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又能夠使社會人力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從而起到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作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已經快速接受這一現代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從而使工作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許多好處。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也已經大量借鑒和引進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促進了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但是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由于種種原因,其引進新技術的速度要遠遠落后于企業的其它活動,當前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依然延續著傳統的工作方式,存在著效率低下,工作質量不高等問題,嚴重阻礙審計工作作用的發揮,不利于我國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為了順應時代大勢,必須大力推進企業內部審計的信息化。
二、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約束因素
但是,從總體上說,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需要進一步完善,從而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工作在規范企業經濟行為方面的作用。當前制約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信息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對內審工作信息化的意義缺乏充分認識。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信息化建設多年來一直難以有效推進,多年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信息化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組織結構不完善,制度建設滯后等諸多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認識上存在問題。一些企業領導雖然知道信息化有好處但是總覺得實現內部審計信息化需要的投資太多,而且回報慢,因此缺乏推進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內在動力,使得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缺少資金支持和精神動力,信息化建設動作緩慢。目前雖然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嘗試內部審的信息化建設,但是絕大多數依舊停留在較低層次的電子數據處理方面,與真正的信息化還有較大的差距。
2.審計人員的水平有待提高。
審計工作本身就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工作人員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內部審計信息化要求企業內部審計員工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能夠熟練進行計算機軟件操作,因此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不僅要學好審計專業本身的知識還要掌握現代計算機技術。但是當前我國還缺少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從我國企業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審計工作人員都難以達到這種標準。因為我國多數企業的審計人員就是財務系統的工作人員,而財務人員一般都是會計專業出身,他們往往缺少計算技術相關的知識,因此難以勝任內部審計信息化的重任。
3.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統設計和實施方法。
內部審計工作涉及許多方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因此,在信息化條件下與之相對應的內部審計信息系統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當前,我國內部審計部門的電腦雖然已經與互聯網實現連接,但是能夠適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應用軟件卻十分有限,從而導致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難以實現不同部門、不同審計項目等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使得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效率低下,難以充分發揮內審工作的作用。因此,當前信息系統設計和實施方法的缺乏是阻礙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必須大力解決。
4.理論建設滯后。
內部審計信息化與其它各種工作一樣需要理論進行指導,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只有在科學先進的理論指導下,才能使工作得以順利有效推進,反之,則會阻礙實踐活動的開展。我國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存在著理論滯后的情況。多年來該領域的研究一直跟不上現實審計信息化工作的發展要求,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的重視程度增加,該領域的研究學者有所增加,所以相應的推動了內部審計信息化理論工作的進步,提出了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理論方法,對當前的審計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但是這些研究相關研究依舊顯得稀少而零散,一直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這種情況阻礙了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措施
內部審計工作是我國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承擔著確保企業經濟活動合法地進行,防止經濟犯罪和滋生的重任。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內部審計制度日益完善,組織結構不斷得到改進,但我們還要進一步完善。
1.提高認識水平。
內部審計是一項具有很大意義的工作,如果充分發揮內審工作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因此作為企業及其管理人員來講必須轉變觀念,大力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首先企業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在內部審計中推行信息化的重要意義,為在企業中順利推行提供必要保障。其次還要加強員工的培訓,使得企業各個部門員工理解支持內部審計工作,提高信息化在企業中全面實行。
2.提升審計人員素質。
首先要努力加強專業素養,樹立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的理念,切實掌握經營活動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努力提高解決審計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準確把握審計工作轉型的基本內涵、原則要求和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控制和體制改革等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映給行政負責人及上級主管部門,當好領導的參謀,真正做好內審工作,服務于內部經營管理。其次,要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不能在固守本專業,在信息化背景下尤其要重視對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技術水平,以適應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從審計部門來說,需要設計一套有效的內部審計人員選拔、考核的制度,同時加大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注重提高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水平,建立針對審計人員的獎懲機制,充分發揮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審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3.制定內部審計信息化實施計劃。
首先,要認真研究設計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構建方案,確定信息系統由哪些子系統構成,各系統之間如何連接。其次,要合理確定軟硬件的配置,同時規定計算機的工作方式。第三建立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平臺。吸收現代管理理念,整合企業內部審計資源,努力嘗試根據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具體情況自主開發應用軟件,審計工作平臺主要包括數據庫、門戶體統、審計系統、管理系統、監控系統等。
4.加強理論建設。
論文摘要:本文論述了醫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開展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以及當前醫院內部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舉措。
內部審計是在一個單位內部建立的一種獨立的評價活動,并作為對該單位的活動進行審查和評價的一種服務。醫院內部審計是醫院內設的審計機構從內部對其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計監督。內部審計具有不同于外部審計的特征,并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內部審計具有雙重任務:一方面要對醫院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促使其合法合規;另一方面要對醫院的領導負責,促進經營管理狀況的改善、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只有科學掌握醫院內部審計的內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職能作用,為醫院的發展保駕護航。
一、醫院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
1.制約、防護作用。制止違規違紀現象,保護國家財產和醫院利益。披露經濟活動中存在的錯誤和舞弊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真實、正確、及時、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實。糾正經濟活動中的不正之風,配合紀檢監察部門,打擊各種經濟犯罪活動。為建立健全高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證。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降本增效,維護財經紀律。
2.鑒證和促進作用。開展任期內經濟責任審計和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強化醫院內部監督機制。促進醫院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經濟責任制的完善和履行,促進各種經濟利益關系的正確協調處理。
3.建設性作用。審查評價醫院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環節,解決存在的問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審查評價醫院的財務收支和經濟效益。尋找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消化不利因素,優化資源配置,增強醫院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二、醫院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
1.審查資金來源的正確性和收入的完整性。首先理清醫院資金來源渠道,分清收入款項,審查其收入來源是否正確;其次審查其是否區別經營性、非經營性、專項資金等資金性質,將各項收入全部納入單位財務統一核算和管理,有無隱匿收入,設置賬外賬等違法行為;再就是審查有關收入完稅情況。
2.審查各項支出的合規性和效益性。對于醫院各項支出,應重點審查支出結構是否合理,有關手續是否完備。支出項目是否真實,是否具有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專項資金是否??顚S茫Y金使用效果如何,有無擠占、挪用或損失浪費情況;其他支出中有無為了逃避監督的模糊項目,是否非法支出。審計本部門的效益性應從實際出發,特別要抓住本單位的大額資金支出項目和專項資金項目這兩個突破口,必要時應對資金使用全過程進行跟蹤審計。審計資金的預算是否合理,是否按任務情況安排到位,資金物化結果如何等等,通過審計避免經濟損失。
3.審查資產、財物管理的安全性。對固定資產的購置、建設、處置等情況進行審主要查其賬物、賬賬是否相符,查,有無非法處置資產情況;處置資金有無不按規定入賬,而是轉做“小金庫”隨意揮霍等問題;資產處置手續是否完備,賬務處理是否正確。
4.審查債權債務總體情況。主要審查債權債務的明細項目是否清晰,有無責任人員或部門負責;債權債務形成的依據、原因、用途及形成過程;有無呆、死賬,有無利用債權債務的問題;有無借債亂發錢物,隨意改變借款用途等問題。
5.審查內部監督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醫院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在經濟活動中的會計核算應該遵循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財務準則,根據本行業適用的國家財務規定,制定相應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審計人員應根據醫院經營特點和會計核算過程的關鍵控制點以及單位或部門應當遵循的有關規定,判斷本單位內控制度的內容是否齊全,方法是否可行,單位是否在這些方面建立了監督管理制度,重點審查其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應對單位已有制度進行符合性測試,審查其是否符合行業規定,是否適用于實際情況,是否得到貫徹執行,從而審查其內控制度的有效性。
6.開展對外采購審計。對外采購是維持醫院運行的重要經濟活動,是醫院資金支出的重頭戲。對外采購每節約一分錢,就意味著單位增加一分錢的凈收入。因此對其進行審計,規范醫院對外采購行為,提高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進而促進醫院加強經濟管理,提高醫院的整體經濟效益,是國家以法規的形式賦予內部審計的職責。
7.審大經濟事項決策的制定和執行情況。主要審大經濟事項決策是否經領導班子集體決定,有無獨斷專行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有無重大遺留問題。
通過內部審計應該達到為醫院領導提供可靠、真實、準確的經濟活動監督信息,為領導決策服務。內部審計還要不斷健全審計責任制,強化審計項目質量約束,確保審計證據的客觀、公正、充分、有力、到位,有效的發揮內部審計的預警作用。
三、加強醫院內部審計的舉措
當前,在醫院內部審計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于對內部審計工作缺乏認識,一些單位尚未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內審機構的人員的數量和素質與內審要求不一致:制度不完善,導致審計意見和審計建議難以執行:目前內部審計工作僅限于開展財務收支審計,糾正違紀違規,發揮審計事后監督作用,內審工作內容過于單一,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為了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使醫院內部審計工作適應新形勢,新特點,新任務,更好地發揮醫院內部審計的效能和作用,應實施以下舉措。
1.必須設立醫院獨立的內審機構。只有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才能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評價、鑒證、管理等職能。但是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應強調與其它職能部門相對獨立。在行政隸屬關系上,要求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獨立行使內部審計職權,對本單位主要領導負責并報告工作。
2.完善內審制度建設,加大審計建議和意見執行力度。根據國家《審計法》等相關法制的要求,制定出符合醫院實際的《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審計人員崗位職責》等內部規章制度,完善內審機制,使內部審計工作走上規范化的道路。醫院以書面的形式授權內部審計特定的職責,避免審計意見和審計建議在執行過程中的人為意志的干擾,使審計真正發揮作用,保障醫院的健康發展。
3.提高內審人員的素質。為適應現代形勢的需要,醫院內審人員在數量上需要擴充,在素質上需要提高。應該吸引技術、工程、投資等各類高素質人才充實內部審計隊伍。同時要嚴格考核機制,對內審人員業績進行評價,促使內審人員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內審人員必須注意更新知識,努力拓寬知識面,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多種技能,通過自學、參加培訓、繼續教育等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4.拓寬內部審計范圍,發揮好內審作用。隨著單位對內部審計要求的不斷提高,內審必須擴大自身的審計范圍,要履行對醫院經濟工作的綜合監督職能,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找出經濟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體環節。開展內控制度審計,評價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幫助醫院完善和健全內部控制度;開展基建工程審計,節約建設資金,促進醫院加強基建管理;開展專項審計及審計調查,提出合理化建議。內部審計工作可以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充分發揮內審的職能作用,從而保障醫院各項管理工作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國玉;關于醫院對外采購審計的探討《會計文苑》2006年09期
[2]鄭陽暉;淺談醫院內部審計實施策略《現代醫院》2005年第11期
[3]李剛;淺談醫院內部審計的內容和方法《會計文苑》2006年09期
一、高校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問題
很多文章提到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問題。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是其履行職責的基本條件,一方面是內部審計的職能、職責和廣泛的工作內容,需要有專門機構來完成它的使命;另一方面是審計的獨立性,決定內部審計不能與其他部門職責相混淆。這種獨立性表現在審計部門的負責人可以直接向決策層報告審計工作情況和審計結果;可以按照制度規定獨立制定審計工作計劃;可以不受干擾地獨立、客觀地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可以按照內部審計準則規定的程序進行操作;可以對有關問題向決策層提出意見建議,并對落實情況追蹤檢查。
目前,高校內部審計機構有在財會部門設置的,有在紀檢監察部門設置的,也有在其他職能部門設置的,情況較為復雜。
有些觀點認為,內部審計機構與財務會計部門放在一起,難以對校本級財務做到監督檢查,也不可能如實向上級報告自己的不足或違規之處。如果監督檢查所屬部門,由于下屬單位執行的財務制度和要求,一般是按照學校財務部門的規定與要求去做的,即使存在不合理、不合法,或管理上的漏洞與問題,內部審計人員也難以正確履行審計職能。
還有的觀點認為,內部審計機構與紀檢監察部門在一起,則是把性質不同的兩種工作職能混為一談。內部審計的職能是對高校內部的財務收支和其它經濟活動進行的審計,是以增加價值與提高單位運行效率,幫助單位實現目標,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而紀檢監察部門是針對黨員干部的思想、作風、廉政建設方面而進行的監督和檢查,是以規范人的行為為目的。而且,內部審計人員的違法違紀問題由誰監督。
其實,既然是內部機構,那就與單位內部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內部審計不可能是世外桃源。因此,能獨立設置當然更好,如果不能,其實放在哪個部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其機構能否發揮作用,看其職能能否發揮作用。
二、內部審計人員的配置問題
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能力應該能夠滿足以下審計需要:如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要懂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損益、成本等財務會計專業知識;要懂得計算技術與數理統計上的對比分析等專業方法;要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及財務政策。開展風險管理審計,要對高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風險有識別能力;要能評估發生風險所產生的損失大小;要能提出好的建議,避免風險的發生,或使風險發生時,造成的損失最小。開展采購比價審計、工程決算審計,要了解物資的市場行情,工程的結構、材料的性能、工程的計量標準和計價方法等有關物資與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測算專業技術。開展經濟效益審計,要懂經營、會管理、善分析、能預測,具有風險的識別能力和風險管理評估水平。
目前,一些高校在審計人員的配置問題上很隨意。有的單位把內部審計工作由某個財會人員來兼職,或由監察人員來兼職,或由某個部門的管理人員來兼職,或隨便抽調幾個人組成審計機構,這樣做不但不能履行好內部審計職能,也影響其本職工作,兩項工作都做不好。所以,搞好內部審計工作,履行好內部審計職能和職責,不但需要懂財會的專家,也需要懂經濟、懂管理、懂工程的專家,并且應是專職的負責內部審計工作的內部審計人員,這樣才能為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人力保障。
三、內部審計職權定位問題
內部審計是在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內部審計職權有三點之說,也有兩點之說,目前比較集中意見是監督和評價?!秾徲嬍痍P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也都把職權定位為這兩點。根據規定,高等學校要按照《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開展審計工作,其職權范圍除硬性規定以外,還有機動一條,就是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要求辦理的其他審計事項。由職權范圍最后一條可以看出,審計職權范圍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職權范圍和審計效果是一對矛盾,審計范圍大,效果可能就會減弱,這是由內部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力的有限性決定的。規定中主要是對高校財務收支、不同形態的國有資產管理和使用、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風險管理以及經濟管理和效益情況進行的審計。主要針對經濟活動的事后審計。就高校而言,審計職責應該前伸。對財務預算管理,應該從預算的制定開始就要嚴格審計,高校的預算執行一般問題不大,關鍵在預算的開始,一些不合理的東西都是從預算就開始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和對外投資項目的審計也要在決策之初進行審計。但應該注意兩點:一是抓住重點;二是與財務職能嚴格區分開來。
高校內部審計是學校的職能部門,有著其他部門不可代替的作用。內審部門既可以參與改革措施的制定,又可以監控改革措施的執行,并能針對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向領導層反饋,提出完善改革措施的建議,避免改革失誤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四、提高內部審計有效性的途徑
(一)建立高校內部審計剛性體制,切實提高內部審計地位
從國家制度上保證內部審計工作能夠正常開展,并從體制上使高校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強化重視,并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內部職能部門協調等方面創造條件,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二)加強審計力量,優化審計人員結構,為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提供組織保證
要配強配齊審計人員,要使審計人員有與其他部門同等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要加強審計工作規劃的制訂和審計人員梯隊的建設,使審計工作能夠可持續發展。
(三)選準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和突破口
審計工作要從重點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選準突破口,先點后面,以點帶面,最后達到面面俱到。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實現審計工作最優化。同時要拓展內部審計領域,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工作整體水平。
(四)進一步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新形勢發展給內部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人員必須注重知識的更新和知識范圍的擴展,要不斷通過后續教育,提高審計人員的審計力。要自警自勵,永葆旺盛的精神狀態。
(一)醫院內控環境不佳
當前,在醫院的內部管理中,普遍存在著“有章不循”甚至是“無章可循”的情況,整個內部的基礎都比較薄弱。在內部控制中,即使是出現了實質性的問題,管理人員更傾向于“靈活處理”,而非依照相關內控程序規定進行處理,使得內控機制的嚴肅性與可行性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同時,部分醫院的內控機制只是一紙空文,在實際中的落實很不到位。究其原因,更多的是整個醫院內控環境不良造成的,從而導致醫院的相關管理者根本不重視內部控制,進而給內部管理帶來一定困難,甚至間接造成一些工作流程漏洞,為醫院的發展帶來潛在風險。
(二)內部審計職能滯后
當前,部分醫院雖然依照相關管理要求在內部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然而人員配置數量的嚴重缺乏,再加上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直接導致這些醫院內部審計質量不佳。同時,有些醫院并沒有合理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與專職人員,或者是設置了內部審計部門卻使其從屬于醫院的財務部門,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審計部門對醫院層面的經濟管理與對相關會計信息質量的有效審計與監督,并影響到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此外,伴隨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與信息技術、新業務的不斷出現與發展,國家鼓勵并扶持社會資本積極創辦醫療機構的政策落實,創設分院或是合作辦學等行為也越來越廣泛,使得醫院的發展面臨著重大的經營風險,其經營活動與經營管理內容必將變得更加復雜,且內部控制重點也必將從原有簡單的避免差錯逐漸發展到對相關風險的防范和控制。但是,當前醫院的內部控制往往只重視事后的稽查,而相對地忽視了事前防范與事中控制,無法充分發揮出醫院內部審計的預警、揭示與抵御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醫院的健康發展。
(三)人員內控意識不高
不論是哪一種單位類型,其內部機制的構建和實際的運行情況都同管理者內控意識有著直接的關系??梢哉f,醫院相關管理人員的內部控制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醫院整個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質量與效果。然而,大多數的醫院管理者是醫療專家出身,不論是管理的思想還是管理的能力都比較滯后,工作模式往往也是“墨守成規”,更別說內部控制觀念了,從而直接致使整個醫院的內部控制建設滯后。加之管理人員內部觀念和機制建設的落后,也直接導致醫院在日常內部管理工作中缺乏統一的領導與部署,特別是面對新問題的時候無法及時解決。長此以往,不僅阻礙內控機制的健全和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醫院的有序發展。
二、信息化環境下醫院加強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
信息化背景下,醫院為提高自身的內部管理效率逐步健全并完善其內部控制機制,以此來保證醫院的健康發展。首先,實現對醫院內部相關組織機構設置合理性與有效性的控制與管理。醫院在設置其業務流程時,要嚴格遵循相互牽制的原則,建立關鍵崗位輪崗制度與重大決策集體審批的制度,建立定期或是不定期的稽查制度與預算管理制度。其次,劃分權責,構建不相容的職務分離機制。再次,建立目標成本控制機制。設置成本與費用責任中心,制定目標成本與成本控制的相關標準,依照醫院的組織結構逐層分級,對每一層級設定相關的成本控制目標,實施相關的獎罰手段以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后,嚴格醫院的物資安全控制機制。在信息化背景下,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醫院財產物資數據庫,以實現對醫院財產的安全有效管理。
(二)構建醫院內部審計的信息系統
首先,在信息化背景下,積極構建醫院內部審計的信息系統就需嚴格遵循數據安全管理原則,因為一個完整的數據安全管理保障體系必須具備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而在安全管理中,又必須遵循專人負責原則與職責分離原則,前者要求每一項同醫院的審計數據信息安全相關的活動均必須安排專人來負責,后者則要求不同工作職責應該由不同的人員負責,以保證各機構能結合自身實際特點來制定相關的審計管理制度,并對那些違反了規定的行為采取必要的懲罰措施等。其次,在遵循以上兩個原則的基礎上還必須建立數據庫系統,即構建審計信息的數據備份機制來積極應對安全領域的突發事件,以避免系統出現故障后造成文件的丟失。當前,在較多軟件中,文件多被設置為“只讀”,即用戶只能在計算機上讀取相關信息,而不可對信息進行修改,若在計算機以外存儲器中也只能供使用者閱讀不可修改,而通過設定管理人員則可供一次寫入多次讀出,雖可追加一些記錄卻不可刪除原有信息。而這樣一種不可逆式的記錄介質就可有效避免用戶更改電子文件信息,以保證審計數據的真實性與原始性。最后,還需對醫院的內部審計系統實施必要的管理,逐步強化醫院審計人員及相關工作者的風險意識,積極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因為風險管理是保證審計數據真實性的一個有效管理措施。因此,醫院相關管理人員與審計人員必須更新管理觀念,樹立風險管理管理,以逐步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從而引導那些管理并使用醫院網絡系統的人員有效避免風險事故,并承擔相應的風險責任,進而逐步形成同審計管理規律相配套的管理理念,構建風險管理體系并明確風險重點,從整體上確保審計數據的安全、真實與準確,提高醫院內部控制與審計的質量。
(三)提升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水平
信息化背景下,醫院的內部審計工作對審計人員的業務技巧與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醫院中,審計部門作為其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主要的工作是對醫院財務內部管理制度實施有效的監督與管理,積極落實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逐步提高對各審計人員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時,為滿足新時期信息化建設對醫院內部審計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審計人員還需逐步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水平,使其能夠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與水平,減少審計時間。此外,為確保醫院內部審計管理有效性,還需進一步強化審計人員與相關從業者的安全防范意識,并通過安全教育培訓等形式對其進行教育,簽訂保密協議,制定相關的嚴懲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信息安全風險,并使其充分認識到自身工作態度與行為對醫院整個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從而逐漸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工作效率。
三、結語
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建立互動關系是審計系統內在需求和現實需求推動的結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審計系統的內在需要。
審計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是該“免疫系統”的三個組成部分。根據系統論原理,只有各子系統相互合作,充分發揮作用,做到優勢互補,才能擴大審計整體覆蓋面,增強各個組織的“免疫”能力,最終增強整個國家的“免疫”功能。孤立地看待單個的審計子系統,否認它們之間的聯系就是非客觀的。而討論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互動,實質在于明確兩者客觀存在的聯系,通過相互協作,達到系統功能的最大化。
2.適應國家治理的需要。
2011年,劉家義審計長關于審計的“國家治理論”引起了重大反響?!皣抑卫碚摗卑藢徲嬆繕撕头秶臄U大,審計職能更深層次的發現與發揮,國家審計同國家戰略與治理方略保持一致等要求和期望。具體來說,國家審計要做到與時俱進,就要轉變以經濟監督職能為唯一軸心的審計模式,穩步推動經濟評價與經濟鑒證職能的發揮;構建、完善有關績效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不同審計類型的理論與實施體系;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關注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實施。這種轉型對于國家審計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國家審計需要借鑒內部審計在治理程序、內部控制、風險評價方面的理論與方法,學習內部審計實施非財務審計中的經驗與策略,結合自身實際與特點,為轉型提供建設性思路。
3.控制審計風險的需要。
國家審計的對象大多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國有大型企業,因而國家審計所出具的審計結論對審計機關、被審計單位甚至整個社會與經濟環境都會產生影響。實施審計業務就會有審計風險,審計風險不能消除,只能控制或降低。在復雜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面對日益龐雜的組織結構與紛繁的經濟業務,國家審計需要利用內部審計對于組織內部各方面的成熟見解,迅速準確地定位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發現高風險項目,做出正確判斷以支持審計結論,降低審計風險。
4.節約審計資源的需要。
資源的有限性與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普遍存在。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在業務上存在重合部分,對同一項目進行審計將導致審計資源的浪費,提高了審計成本,降低了審計效率。而通過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互動,實現審計資源和審計成果在雙方之間的合理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矛盾。
5.促進內部審計發展的需要。
我國內部審計雖然取得了較快發展,但依然存在受重視程度不足、機構設置不規范、運行質量不佳、人員素質不高等情況。通過與國家審計加強交流與溝通,內部審計可借以樹立自身權威,提高人員素質,規范運行質量。
二、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的可行性
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具有現實的基礎,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1.共同的愿景與基本職責。
一方面,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同屬我國審計體系,都秉承保護國家與組織資本資產,監督、促進資源合理分配與利用,推動價值增加,助推國家戰略規劃實現的相同愿景。另一方面,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都擔負著評估審計對象、監督經濟活動、發現問題等審計職責,這些職責客觀歸屬于基本審計活動,不因審計類型的不同而變化。
2.共同的法律準則基礎。
新修訂的審計法第29條及國家審計準則第98條分別以法律條文和準則規定的形式支持了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互動,既賦予了兩者互動的合法性與權威性,又規定了兩者互動的合理方式與途徑。
3.共同的工作基礎。
雖然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審計主體和審計目標有所不同,遵守的審計準則與獨立性要求不盡相同,但二者的基本知識體系、理論構架、審計方法是相同的。實際工作中,面對同一項目,所處理的部分審計資料也是基本一致的。相同的工作基礎為兩者實現工作成果交流與利用提供了可能。
4.不斷發展并走向成熟的內部審計。
只有不斷完善自身,在理論與實踐上都逐步成熟的內部審計才能為國家審計提供良好的基礎,提供可靠的、高質量的審計信息與審計成果。反之,不僅不能達到互動的預期效果,甚至會降低國家審計的質量,誤導其做出不符實際的審計結論。四、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的實踐迄今,不少地方審計機關牽頭開展了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的實踐。湖北省孝感市制定了內部審計年度計劃指導制度、內部控制評價指導制度、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工作互補制度、內部審計優秀審計項目評選制度、審計機關與內部審計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等五項制度,以此建立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聯動工作機制。福建省審計廳推出了安排內部審計人員參加國家審計項目、共同籌建福建內部審計人才庫、共同開展內部審計立法制定工作三項措施,探索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資源整合。江蘇省南京市采取了以干代訓的方式,加大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運用內部審計對關鍵資金進行跟蹤審計,來推進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聯動;同時要求國家審計積極利用內部審計成果。山東省審計廳于2013年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內部審計指導工作的意見》,從審計計劃制訂、審計周期選擇、內部審計成果利用、審計人才庫建立等方面確立了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相融合的基本工作機制,等等。上述情況表明,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已經引起了審計機關廣泛的關注,同時證明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具有可行性和實踐價值。但也應該看到既有的互動實踐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包括:強調對內部審計成果的利用,而忽視應對其做出合理評價;互動措施比較單一,缺乏系統性;強調單向影響,忽視雙向互動;實踐靠摸索,缺乏操作性指導;重視程度不夠,互動開展面狹小。
三、提升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的舉措
提升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互動需要多措并舉,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樹立互動的理念。
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應充分認識到雙方互動的內在必然性與現實需求,認識到互動對提高組織價值、控制審計風險、節約審計資源、提高審計效率、推動國家治理所能產生的實際效果,抱著積極的態度,進行真誠的交流與溝通,為雙方的互動塑造良好的氛圍。
2.奠定互動的基礎。
互動應以質量為先導,以促進為目標。互動的前提是開展審計質量評價,包括評價審計機關或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審計人員的客觀性、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謹慎性,審計程序及方法的適當性,審計依據的有效性以及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等。對于質量評價不符合要求從而無法實現充分互動的被審計單位,通過增加審計頻率、擴大審計范圍、約談被審計單位領導等方式,發揮對被審計單位審計工作的促進作用。因此,內部審計應著力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為實現與國家審計的互動奠定良好基礎;國家審計應善于從內部審計中吸納先進的審計理念和做法,提升績效審計的層次,提高審計建議的質量。
3.出臺互動的規定。
首先,建議審計署出臺《審計機關與內部審計互動實施意見》,建立互動實施的機制,明確互動實施的目標,確立互動實施的標準,規范互動實施的過程,考核互動實施的效果。其次,針對互動的需要,進一步修改與完善國家審計準則和內部審計準則,為互動提供具體可操作性規范。最后,地方審計機關應結合本地實際,出臺《審計機關與內部審計互動管理辦法》,使互動工作切實得以落實。
4.明確互動的環節。
具體包括:(1)在審計過程中實現互動,如雙方共同討論、制訂年度審計計劃和項目審計方案;共同探討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風險等事項;互相利用審計工作底稿;充分利用內部審計成果;互相督促審計整改。(2)在審計人員使用中實現互動,如調用優秀內部審計人員參與國家審計項目;選派優秀審計機關人員到大中型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掛職鍛煉;審計機關人員增補時優先錄用優秀內部審計人員。(3)在審計項目開展中實現互動,如對既定審計項目,采取有計劃的分頭審計、合作審計、委托審計等不同方式,意在避免重復審計,節約審計資源。
5.考核互動的效果。
將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實施情況納入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機構年度工作業績考核中,同時納入審計項目質量考核指標體系中,對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互動效果實施考核。通過互動成果的確認,一方面,提高審計人員對實施互動的信心;另一方面,認識到互動中存在的差距,提出改進措施,更好地達到互動的目標。
6.建立互動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