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15:29: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生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立體養殖是一種有效的利用空間,占地較少,多樣化養殖,降低污染為目的,有利用保護生態環境。有的養殖模式是架子上養雞,下邊養豬。就是豬吃雞糞,雞糞養蠅蛆喂雞。蠅蛆含蛋白質高,用來喂雞和豬,蠅蛆本身含有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豬雞的抵抗力,這樣就節省了日糧中飼料和藥物的投入,并且雞糞也無害化處理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也十分顯著。像這樣養殖的還有架子上養雞,架下魚池,池中養魚并種植水生植物。還有水上養鵝鴨,水下養魚蝦,水中養浮萍,壩上養豬雞,都是很好的立體化生態養殖,是未來農村發展養殖的有利取向。
2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現在有的農村有的土地很緊張,但有的山區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土地。即使沒有閑置的土地,但是有林地,果園,還有高的農作物。有這些自然的資源,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把家畜、家禽到了能野外生存的時候,放養到果園、林地、草地、或高桿作物地里,讓其自由采食,它們吃的是純天然的野菜,草籽,昆蟲等有機飼料,這種放歸自然的養殖,好處多多,首先減少飼喂量,省糧。其次有效地清除大田里的雜草和害蟲,除害。同時人們的勞動強度和藥物投入減少省錢提高了經濟價值。這樣的畜禽機體的抵抗力隨著大大增強,激活了免疫力,這樣的畜禽產品質量就是人們備受歡迎的?,F在有條件的地方,政府應該大力度宣傳和支持這樣的生態養殖,以便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無公害純天然的綠色產品,來滿足日益增長的現代化生活的需求。
3積極利用活菌制劑
在未來生態養殖方面大力提倡有益菌的使用,這是生態養殖中最重要的一個途徑,現在著重談談益生菌的作用。益生菌是活菌或死菌,在腸道內能大量繁殖,使病原菌受到抑制難以生存,產生一些多肽類抗菌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如維生素,類胡蘿卜素,氨基酸,促生長因子。抑制或殺死病原菌,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在腸道內還產生多種消化酶,使一些有害物質的濃度減少。起到生物除臭的作用。改善養殖環境,使用活菌制劑有三好,即安全性好、穩定性好、經濟性好,在畜牧業及生態養殖上廣泛應用,益生菌替換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解決了抗身素殘留的問題及動物抗生素耐藥的問題,對畜牧業進一步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專家預言,光輝的抗生素時代之后必將出現一個微生態制劑的時代,通過飼喂的動物機體得到改善體內環境,增加生長速度,提高飼料轉化率,并改善動物的健康水平,疾病減少了,帶來了“五效”作用,即醫療效益、保健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生態養殖的前景是美好的,淺談家禽家畜的生態養殖。
3.1土雞的生態養殖現在農村在庭院散養的雞鴨鵝,數量上太少,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所以要大面積推廣生態養殖,就要利用一些廢棄的地,或林地,山地來飼養。也為林木除一些害蟲,減少飼料的投放,降低了養殖的成本,現在采用的生態養殖有充足的光照,自然環境空氣新鮮,光是最好的殺菌劑,雞在充足的光照下,機體內合成VD,有了VD,就有利于機體對鈣磷的吸收,減少了雞軟骨病的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害氣體也減少了,再加上有自然的飲用水,隨之疾病也就減少了,藥物的投放也減少了,雞的商品價值就增加,加大了賣點,增加養殖收入,保護了環境。這一養殖模式越來越多的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也被更多人們所青睞,有些地方政府已將林下生態養殖當做重點引導農村扶貧或作為致富項目。在快速養殖肉雞薄利虧本的情況下,林下生態養殖土雞是農村致富的好路子。生態養雞主要是滿足了雞的生物學特性。育雛階段4周齡或6周齡不能放養,如果在溫度高的4~10月,保育時間4周就可以,在氣溫低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保育期6月或者更長,肉雞的保育期相對較短,蛋雞較長。保育期平穩過渡之后就放養了。但是一些防寒防暑防雨防盜的措施一定做好。
現目前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已經逐漸嚴重,農村生活中的污染正在加劇,面源的污染已經大幅度的加重,工業、礦區污染提高,人們的飲用水也存在了安全隱患,農村環境保護呈現出“小污易成大污、小污已成大害”的特點。而造成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日益突出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立法不健全
首先,需要提的就是目前現行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雖然對于農村也建立出了相應的污染防治有關規定。但是農村的污染和城市的污染存在較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因為農村人口的分散性,造成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污染的排放主體的分散性和隱蔽性;其次是農村生態污染面源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最后是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污染不易監測性。這與城市和工業的點源污染有著明顯的區別,對于農村環境保護污染就形成了難監控、難防治的一種局面。在現行的法律當中雖然有《水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保護法》,但是針對農村的環境保護管理的考慮還不夠充分。
(二)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保護財政投入較少,造成污染治理不力
政府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保護財政投入不夠,具體的體現在城鄉的分治戰略之上,導致農村與城市之間出現了嚴重的失衡。一直以來,我國對于污染防治都側重于考慮城市以及工業化的城市,但是對于農村的經費就缺乏了必要的管理。但是,現在的城市污染已經伸向農村,但是農村相應環境保護經費保護的財政資金渠道卻得不到保護,申請專項治理的排污費難度也較大。
(三)農村人口較多,就造成了生態與人口之間的惡性循環
農村人口眾多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情,但對農村現有的生態環境保護造成了嚴重的壓力。尤其是在地區偏僻、教育較差的貧困地區,其人口、環境保護和經濟的發展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四)對生態環境保護沒有深入的進行宣傳,使得農民缺乏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總體上來說,中國對于環保的宣傳設計的側重點都是在于城市,在農村開展力度不夠深入。農民文化水平較低,造成農民對農村污染危害的嚴重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大多數的農民認為只有那種像工廠、工業區排出來的污染廢水才會形成污染,而對于農家使用的化肥、糞便以及農藥都不屬于污染的一種。另外,農民往往看重的都是經濟利益,忽略了環境保護問題,普遍的農民認為只有自己的生活水平能力提高了,就能夠將所有的問題一一的解決好。大多數農民的環境保護保護意識淡薄,這也是農村環境保護受到破壞的原因之一。
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解決的有效對策
(一)完善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法律保障體系
想要較好的處理目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需要的是一套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對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來說,需要對畜禽、化肥、農藥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規定。此外,目前我國環境保護立法的懲治力度不足、立法的內容相對滯后等等問題。所以,對于法律體系,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其一,將農村污染主體的責任范圍明確。不僅僅是對于當地政府和鄉鎮有關企業,更多的還是需要將農民納入到范疇之內,從而大幅度的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其二,增強農村農民的環保意思;其三,深入了解農村有關環保問題,針對問題修改現有的環保立法,加大懲治制度,其中主要的是鄉鎮企業。
(二)改變農業發展模式,走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
走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是我國農業能夠順利、正確發展的必經之路,只有找尋源頭,從源頭上來阻止農業生態污染的繼續蔓延。生態農業的理論基礎是生態學原理,并且是以農業可持續性的發展作為其核心基礎,從而促進生態與經濟能夠得以平衡發展,再將農業的安全生產與人們的身心健康擺放在第一位,才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集成產業化的經營體系。如何改變農業發展模式,走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呢?其一,應考慮具體農業每一個區域的特點,實施生態防治技術、平衡施肥,從源頭開始抓好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其二,結合農業生產的節水灌溉技術,從而提高農業灌水利用以及化肥使用率。
(三)政府需要加大投入
政府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保護的財政投入,給予物質保障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兩方面入手,其中一方面,政府必須做出不能將排污費當做環保部門管理經費的嚴格規定;還有就是各級政府應確保環保部門的行政開支有穩定的來源。
(四)嚴格控制農村人口數量,加大對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
關鍵詞:新農村;生態環境;問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稗r村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沒有成果,新農村建設也不會取得成功,提升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水平是建設新農村的前提條件和基礎?!?/p>
1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1.1生態破壞問題突出。生態破壞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水土流失,由于對森林的濫砍濫伐和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嚴峻。二是土壤鹽堿化,由于農藥等化學肥料的濫用,導致了土壤鹽堿化問題。三是生物多樣性減少,動物的棲息地遭受破壞,大型公共設施的建立以及對動物的非法捕獵都是造成生物多樣性銳減的重要原因。四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的加劇勢必會導致土地荒漠化。1.2農村環境污染加劇。農村環境污染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農民的生產活動,由于在種植作物的時候,無節制地使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地污染,嚴重情況下,對食品安全問題也會產生影響。二是工廠生產的活動,工廠在生產過程中如果無節制不加處理地排放工業廢料,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氣污染等等。三是農民生活的污染,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并且沒有進行集中處理,會擴大污染面積,增加污染程度。1.3農村資源缺乏合理利用。當垃圾產生,但卻未進行處理,就會侵占更多的土地資源。同時,“濫砍濫伐之后,沒有進行新一輪的植被種植,”這些都會造成耕地資源的浪費。一些垃圾或者廢料堆積在河邊,還會造成水污染,農民給作物毫無節制地澆水,缺乏合理性的安排,這些又會造成水資源短缺。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生態環境的舉措
關鍵詞:農村經濟 生態 對策
海南省的生態環境全國一流,世界聞名。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海南最具價值的物質資源。保護好生態環境,依托生態資源發展經濟、改善生活,越來越成為海南人民的共識。這種共識,隨著建省以來發展方式的轉變而形成、深化。從建省之初提出工、農、貿、旅并舉的發展舉措,到上世紀末相繼出臺的“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戰略和建設生態省的重大決策,再到2010年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人們日益清晰地認識到,海南的發展必須充分利用熱帶海島生態這一優勢資源。開發利用生態資源,首先要保護好生態資源,實現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然而,由于發展經濟、追求富裕的愿望在不斷蝕食和淡化著人們的生態意識,甚至沖昏人們的頭腦,自覺不自覺地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在海南仍然非常普遍,非常嚴重。盡管近年來海南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生態保護法規措施,但海南的生態保護形勢并不樂觀,嚴重威脅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諸多因素長期存在,保護生態的任務十分艱巨。
一、海南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破壞狀況
海南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比較其它經濟發達省份,現代工業企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壓力不顯著。不過,農業(農村、農墾)生產、旅游開發和房地產擴張等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卻有增無減,其中,來自農業生產的破壞范圍廣,危害大,不容忽視。就破壞范圍而言,農村散布全島各個角落,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所及,既包括農村周邊生態環境,也包括生態保持區,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是整體性的。就破壞程度而言,目前海南和全國一樣,所面臨的一共性問題,如生態林地損毀、生活垃圾和化肥農藥污染等,一個都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生態環境呈緩慢退化之勢。對于諸多咄咄逼人的危害生態安全因素,遏制的力量顯得十分薄弱,對于已遭受摧毀的生態環境,促進其恢復的力度不夠。
(一)農作物違規和無序種植對生態的損毀極其嚴重
只要深入海南各地調研,親眼所見,就不難發現絕大部分生態區都已被或正被農業種植所蠶食、分割、截斷孤立,完好無損、綿延完整的生態在海南已極為罕見。幾乎所有農村周邊小山丘上的原生態植被都已被剔光,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蔥蔥的經濟林、農作物。高大一點的山嶺,也多數逃不過被圍剔的命運,只剩下頂峰、溝壑里一小塊所謂的生態林,如瓊海市官塘區的白石嶺、萬寧市禮紀鎮的西嶺等,在這些地方,山上山下,處處是檳榔,真正意義上的原生態已不復存在。在有名的呀喏噠熱帶雨林景區,實際上除山壑里還保留著原生態植物外,整個景區的山坡都已被荔枝園、龍眼園等果園團團包圍。即使是七仙嶺、五指山、吊羅山、黎母山等自然保護區,也被農業種植片片蠶食,層層分割,面積委縮、功能退化,動植物多樣性不斷減少,一些以往常見野生動植物瀕臨絕種。
海南農作物違規、無序種植在上世紀末達到高峰,有些地方因此而把生態推向滅絕的邊緣。種植的作物種類繁多,包括橡膠、檳榔、橙桔、菠蘿等,當時尤以檳榔種植最為瘋狂。由于農民認為檳榔的經濟前景較好,在東南部和中部地區曾一度出現家家戶戶種檳榔,到處墾荒種檳榔的景象。本世紀初,違規、無序種植的勢頭受到初步遏制。2005年,海南林業局提出“25°坡度以上種黃金都不行”的口號,下決心保護日趨脆弱的生態。但整體破壞格局已經形成,或明或暗的持續破壞行為仍然發生,恢復措施乏力。
(二)農業養殖和農藥化肥造成的污染逐年加劇
農業養殖是生態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海南,近海水產養殖、陸地養殖、山區養殖等各種農業養殖并存。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水產品,禽畜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養殖的量和面也呈逐年快速擴大的趨勢。農村養殖幾乎均無排污設備,每個養殖場都是一個排污戶,生產的污水污物直接向外排放,注入小溝溪流,流進江河湖海。小戶小排,大戶大排,污染日積月累。農業養殖不僅是重要的污染源,而且也是導致毀林損地的一大要素。養殖所到之處,紅樹林、海防林、濕地等生態都遭受不同程度破壞,甚至完全被毀。萬寧市神州半島風豪港灣原有的一大片蔥翠美麗的紅樹林,就因水產養殖擴增而漸被砍光。
農藥化肥是生態環境的另一污染源。跟全國大多數農村一樣,如今海南農業生產幾乎是無作物不施化肥,無瓜菜不撒農藥。由于農藥化肥用量極大,殘留物多,時間持續,加之用法不夠科學,使用效率不高等原因,其污染范圍之廣,危害之大,非常驚人。農業養殖和農藥化肥造成的污染逐年加劇,在海南各地鄉村的田間地頭,土質變差,水變濁變臭。昔日田溝小溪清澈見底、魚兒穿梭的景象已難覓蹤影。
(三)農村生活垃圾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日益加重
在全省范圍內,不論城鄉,生活垃圾的處理都是個大難題。然而,與城市相比,農村生活垃圾更難應付。城市有專門垃圾收集、運送和處理設施,而絕大多數農村卻沒有,且農村范圍廣,地區分散,垃圾不易收集和處置。雖然目前海南文明生態村數量已過萬,約占全省農村總數的一半,鄉村公路、電視網絡等基礎設施有很大改善,但在生活垃圾處理以及排污系統建設方面進展極為緩慢。在農村,生活污水橫溢現象依然普遍,日用廢舊物品、塑料袋、建筑廢料等垃圾往往是被隨意拋扔,隨處可見,阻塞河溝,污染田地,妨礙觀瞻,到了讓人難以容忍的地步。
(四)多數鄉鎮企業高耗低效治污無力直接危害環境
海南是工業落后地區,鄉鎮企業不發達,與其它沿海發達城市相比,鄉鎮企業污染環境的現象不突出,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對生態的不利影響可以忽略。2010年,海南鄉鎮企業經濟單位已愈5萬多戶,其生產活動無疑與生態安全戚戚相關。海南的鄉鎮企業大多規模小,實力單薄,科技水平低,技術設備落后,高耗低效,對治污往往有心無力。其生產過程所產生廢氣廢煙、污水毒物甚至沒有經過簡單的處理,就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去,成為生態殺手。在調查中容易發現,鄉鎮企業多的地方,環境污染總是相對較為嚴重。
二、促進海南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當前,海南正加快建設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的步伐,這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熱帶現代農業發展,無疑需要更多的耕種土地供給,更多的化肥農藥和扶助設施,從而對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態構成新的威脅。與此同時,熱帶現代農業是高科技的優質高效的農業,講求科學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和節能環保,因而也有利于促進環境的改善。海南應緊緊抓住文明生態村和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建設的機遇,采取有力措施,戰勝挑戰,努力促進農村經濟和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深入研究,制定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
開展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在充分摸清海南生態環境狀況的基礎上,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透徹分析生態環境現狀,準確評估生態環境安全及影響因素,進一步明確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目標,提出科學可行的實行和保障措施。
特別是要嚴格劃定生態保護區和生態保護緩沖區范圍,劃分不可開發區、可開發區。在保護區和緩沖區內,堅決禁止農業、工業、旅游及房地產開發,盡可能杜絕外來因素的干擾和危害。要注意不同生態功能區的整合,避免人割斷森林、海洋、漁業、生物、河流、濕地等自然要素的整體生態功能。
(二)建立健全生態保護法規,實施更為嚴格的生態保護標準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確立“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戰略定位。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須根據形勢需要,在現有《海南省環境保護條例》、《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海南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定》、《海南經濟特區限制生產運輸銷售儲存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等條例規定的基礎上,制定一部內容全面的環保標準更高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以及制定和完善有關生態保護區管理、農村水源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法規。
(三)加強生態環境監控,加大對破壞生態行為的懲處力度
建立海陸空立體監控體系,采用衛星傳感、水質測驗等科技監測與人工實地察看相結合,職能部門專業監督與社會群眾監督相結合的辦法,既重視臨近地區和敏感地區的監控,也不疏漏邊遠偏僻地區的監控,實現環境監控全省實時覆蓋。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實行生態環境監控問責制。對危害環境的行為不聞不問或監管理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要嚴厲查處。
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及時依法從嚴處理,對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采取科學果斷措施盡快恢復被毀自然生態。對保護區內種植的農作物,采取政府補償、獎勵和農村自愿的辦法,堅決予以推毀?;謴蜕鷳B,切不可用人工種植公益林的方法,人為干預生態區植物的生長,破壞生態的多樣性。海南雨水陽光充足,空氣滋潤,只要不人為破壞,生態恢復相對較快。
(四)實行嚴格的生態保護責任制,積極推動綠色發展
切實將綠色發展成績作為領導考核的重要內容,從體制機制上激勵領導干部不斷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推動節能增效,積極倡導綠色消費,采取有力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對于那些只顧眼前利益,急于出政績,保護生態環境不得力,甚至放縱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領導干部,要嚴肅追究其責任。
(五)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在農村深入持久地開展生態文明教育,使農村群眾充分認識保護生態的意義和重要性,掌握生態環保的基礎知識。引導農民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愛護生態環境的活動,培養講究衛生、分類處置垃圾、減少排污、節約能源資源等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習慣。特別要重視加強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從小培養生態意識和環保理念,培養保護生態的行為習慣。
繼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加強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疏通河道水渠,修建排水道排污溝、污水處理廠、凈化沼氣池、垃圾處理場等。有條件的修建鄉村公園,綠化美化鄉村內外環境。
(六)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推進綠色農業快速發展
加快科技推廣,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以農業科技為支撐,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推進綠色農業快速發展。通過綠色生產有效控制化肥、農藥等人工合成化合物施用,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節約資源能源,增強農業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資金項目:本文為海南省教育廳資助項目《海南省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問題研究》的成果。
寫作科技小論文,開篇引題,顯示了研究問題的實在性,激發讀者順藤摸瓜的愿望。如某同學撰寫的《一道容易解錯的力學題》一文,作者開頭就擺出了一道同學們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錯的力學題,并將錯誤的解答過程陳述給讀者,引起讀者的強烈的興趣,而急于讀完全文,以知道這道題究竟錯在何處。
2、揭示背景法
將研究的問題,放置到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下,讓讀者在較高的層次體味其研究的意義乃至方向性。如《鄉鎮工業環境污染防治對策》一文是這樣開頭的:“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迅速崛起和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使農村經濟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在一些發達和比較發達地區,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伴隨著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日益突出。
這一開頭就將研究的問題與命題的發展趨勢,當今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緊扣一起,使人們認識到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
3、指出危害法
許多爭鳴、糾錯的小論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讓人們驟然心驚,曉知解決問題的緊迫性。
4、概述論點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將主要觀點集中呈現給讀者,給人一種整體感,這無異于交給讀者一串鑰匙,往下閱讀便是嘗試去打開一扇扇大門。
5、設置疑問法
設置疑問主要是給讀者留下懸念,讓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迫不及待地關注研討的問題。
以上是寫好科技小論文開頭的五種方法,值得說明的是開頭的方法不勝枚舉,且各種方法常常是有機結合,滲透并用。
四、分述要點
經驗材料繁多復雜,怎樣使它們井井有條地統一于中心論點呢?在小論文的主體部分,采用分條論述的方法,往往得心應手。這種寫法的好處是條理性強,層次清楚,給人全面深刻的立體感。當然,每個觀點,都必須是深思熟慮的結晶,概述性要強,客觀性要強,創新性也要強。
文章開頭處于定調的特殊位置,歷來為寫作者們重視。古人云:”若起不得法,則雜亂浮泛”。開頭部分雖短,卻是全篇的有機組成部分,提示作者的思緒和對眾多材料的截取,因此落筆之前必須對全篇有總體把握。
科技小論文的開頭,不一而足,并無固定的格式,但卻有章法可循,這就需要對各種開頭的技法細加領悟,根據寫作實際靈活運用。
1、例題引路法
寫作科技小論文,開篇引題,顯示了研究問題的實在性,激發讀者順藤摸瓜的愿望。如某同學撰寫的《一道容易解錯的力學題》一文,作者開頭就擺出了一道同學們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錯的力學題,并將錯誤的解答過程陳述給讀者,引起讀者的強烈的興趣,而急于讀完全文,以知道這道題究竟錯在何處。
2、揭示背景法
將研究的問題,放置到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下,讓讀者在較高的層次體味其研究的意義乃至方向性。如《鄉鎮工業環境污染防治對策》一文是這樣開頭的:“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迅速崛起和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使農村經濟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在一些發達和比較發達地區,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伴隨著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日益突出。
這一開頭就將研究的問題與命題的發展趨勢,當今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緊扣一起,使人們認識到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
3、指出危害法
許多爭鳴、糾錯的小論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讓人們驟然心驚,曉知解決問題的緊迫性。
4、概述論點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將主要觀點集中呈現給讀者,給人一種整體感,這無異于交給讀者一串鑰匙,往下閱讀便是嘗試去打開一扇扇大門。
5、設置疑問法
設置疑問主要是給讀者留下懸念,讓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迫不及待地關注研討的問題。
以上是寫好科技小論文開頭的五種方法,值得說明的是開頭的方法不勝枚舉,且各種方法常常是有機結合,滲透并用。
四、分述要點
2020年積極培育x特色文明鄉風心得體會理論文章課題論文
鄉風文明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x特色文明鄉風是我省農村精神風貌的總體體現,是x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要通過加大鄉村文化保護力度、加強優秀文化宣傳、增加鄉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等,積極培育x特色文明鄉風。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沒有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就難以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使命。x特色文明鄉風是我省農村精神風貌的總體體現,凝聚著x大地的鄉土之美、人文之美,是x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培育x特色文明鄉風,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我省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培育x特色文明鄉風的重要價值
培育x特色文明鄉風可以為農村“生態宜居”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文明鄉風與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是互促共進的孿生體。農村的生態宜居既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也離不開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鄉風文明蘊含著尊老愛幼、守望相助、勤勞樸實、誠實守信、鄰里和睦等優秀傳統,是鄉村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生態宜居”的重要保障,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強大動力。
培育x特色文明鄉風可以為農村“治理有效”創造有利條件。鄉風文明在農村治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且積極的引領作用,鄉村治理的全過程是鄉風文明建設的全景式呈現。如村民通過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等,實現鄰里互助、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不僅彰顯了鄉風文明,還為農村“治理有效”提供有力支撐。
培育x特色文明鄉風可以為農民“生活富?!碧峁└迂S富的內涵。培育x特色文明鄉風能夠賦予農產品更多的文化價值,從而有效提升農產品文化品牌效應,提高農業和農產品品質及附加值,實現文化稟賦和生態資源的深度有機融合,有效促進農民增收。x特色文明鄉風的培育還會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思想素質,轉變農民的生活方式,豐富農民的精神世界,達到“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的效果。
培育x特色文明鄉風的路徑選擇
加大鄉村文化保護力度。一是開展x鄉村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明確牽頭單位,并會同專家學者、民間藝人等對全省鄉村文化遺產的種類、數量、分布情況和現狀進行登記造冊。二是立足全省,制定保護和傳承規劃,研究制定分類保護、分級管理方案和相關政策,同時對各職能部門的權責進行相應劃定,構建高效的聯動機制。三是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文化保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宣傳教育、資金支持、榮譽獎勵、建立鄉村博物館等形式,讓村民認識到文化保護與傳承是一項“惠及當代,造福子孫”的工作,增強人們對鄉村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保護意識。
加強x優秀文化宣傳。一是在農村地區大力弘揚主旋律,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深入挖掘x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引導農民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二是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載體。利用各種新媒體工具,把鄉風文明宣傳融入農民生活。積極組織開展體現x特色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鮮明的輿論導向。三是發揮先進典型示范激勵作用。引導農民群眾對標先進,反思錯誤或落后的思想觀念,形成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的濃厚氛圍。
用優良黨風政風引領鄉風文明。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培育文明鄉風,優良的黨風政風是關鍵所在。要以基層微權力腐敗治理為抓手,通過制定微權力清單、規范村務運行流程、健全村務公開制度、培育多元監督體系等舉措,實現正黨風贏民心樹新風的效果。充分發揮黨員的率先垂范作用,鼓勵和監督黨員干部帶頭踐行村規民約,以良好作風帶動鄉風文明建設。
眾所周知,環境工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隨著全社會對環境問題關注程度的普遍提高,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急需一大批具有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有創新意識的環境工程應用型人才。專業實驗教學是高等院校提高人才質量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特別是對大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近年來在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中的經驗與體會,旨在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得到更好的綜合能力的訓練,為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提供參考。
一、注重專業特色
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因辦學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象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家重點工科院校辦環境工程專業的要求。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應有自己的辦學方向和專業特色,發揮自己的特點。高等農業院校和農村、農民聯系比較緊密,比較熟悉農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問題,并在土壤學、植保學、生態學及環境生物學學術研究領域有較強的優勢,這些正是高等農業院校培養人才的優勢。因此,我們開設了"環境生物修復工程、環境微生物工程、農業生態工程及其設計"這樣一些比較適應農村生態建設的課程。在開設水、大氣環境污染物和噪聲監測等環境工程專業常規實驗項目的基礎上,增設土壤污染物、農產品污染物、畜產品污染物、水產品污染物的監測分析實驗,拓寬實驗面,以突出高等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特色。
二、變實驗室為模擬生產現場
環境工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本文由收集整理,培養學生從事工程設計與實踐的能力至關重要,為此,我們購進一批大氣、水相關實驗的模型設備,模擬工業生產過程。模型設備均用有機玻璃制成,有園型曝氣池、氣浮池、絮凝沉降池、活性碳吸附、生物塔式濾池、生物膜轉盤、鈄板沉淀池、普通快濾池、xt型高效填料氣體凈化塔、yqj型(旋流板式)氣體凈化器、旋風除塵器等模型,使學生非常直觀清楚地了解相關大氣、水處理設備的內部構造,在生產實地這些內部構件如果不是停產檢修也難以看清。模擬生產過程,進行實驗操作,測得相關的實驗數據,這樣的實驗非常接近工業生產實際,通過實驗學生能充分體驗到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理論與生產相結合的典型事例,縮短學生對生產工程的距離感、生疏感。學生對這些實際處理工藝的運行操作,對整個工藝以及設備有了一個更完整的認識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三、實施開放式實驗
環境監測是我校環境工程專業主要專業課之一,而環境監測教學實習是培養學生獨立開展監測工作的重要措施。為了使學生能真正掌握大氣、水、土壤、噪聲等常規監測項目的實施方案和監測方法,我校進行了環境監測教學實習改革,即"開放式"教學實習。任課老師和實驗員根據現有的儀器設備、藥品等擬定監測項目和監測對象,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實習小組(一般每組3-5人),每組分別制定實習計劃,確定本實習小組的監測項目、監測對象、采樣地點、分析方法和時間進度;以小組為單位領取試劑、玻璃儀器,配制實驗試劑,實習期間實驗室和儀器室全天開放,1周內每個小組要獨立完成對水質、大氣,土壤、噪聲等10個以上項目的監測。實習結束后,每小組將所領取的藥品試劑、玻璃器皿等洗凈歸還,并且最后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實習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每人交一份實習報告。
試行"開放式"實驗,使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由發揮、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通過這種"開放式"教學實習,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對整個環境監測過程有了清楚的認識,同時通過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監測,更清楚地了解到環境的質量現狀。
四、對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的建議
1.增加工程實驗課。
環境工程實驗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目的在于培養較強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善于理論聯系實際的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為此,對傳統的實驗課體系與模式應加大力度調整,增加工程實驗題,要求學生根據社會上某一具體的生產或工程單位的實際生產活動為背景。這些工程單位包括學生在生產實習、社會實踐和外出頂崗中接觸的單位,可由學生自己聯系,也可由學校幫助聯系,以提交實驗報告或工藝設計、工藝流程的形式完成。
2.實驗與畢業(設計)論文掛鉤。
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必須具有工程背景,必須以綜合實驗或工程實驗為基礎來撰寫。取消目前大量存在的綜述性的畢業論文課題。學生的畢業論文應以自己親手做的研究性實驗,或親身參與的工程項目為基礎進行撰寫,沒有研究項目的老師不能做論文指導老師。聘請一批長期在生產第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老師,通過把實驗與畢業(設計)論文掛鉤,使學生們在做實驗的時候更投入、更有針對性,同時也可使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得到提高。
3.引用最新的科研成果,體現學科前沿。
作為肩負高素質人才培養使命的教師,應積極參與科研,時刻關注、跟蹤環境工程學科的前沿,關注了解最新研究方法與手段,并盡快將其引入實驗教學,不斷更新實驗手段。要積極為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盡早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使他們在科研活動中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以培養其實驗動手能力、組織實驗能力和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