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15:11: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發熱患兒的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兒燒傷;高熱;原因;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19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369-01
小兒燒傷是臨床上常見的意外損傷,小兒燒傷后發熱是常見并發癥,傷勢越重、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在治療燒傷過程中如何觀察、護理好患兒,避免因高熱驚厥及加重創面損傷,直接影響燒傷患兒的預后,我們通過分析燒傷后發熱原因,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45例中度燒傷患兒,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齡3月-6歲,平均年齡21±12歲,創面深Ⅱ度燒傷,燒傷面積:10%-35%,平均175±26%。致傷原因:熱液燙傷18例,火焰傷7例。傷后1h-24h入院,本組患兒中入院時無其他疾病。
12治療方法燒傷患兒在住院早期給以補液、抗感染、營養支持、創面換藥等治療及實施有效的護理。
2結果
發熱發生于傷后8-24h者2例,傷后24h-3d者8例,10-16d者15例;中等度熱(381℃-39℃)13例,高熱(391℃-41℃)4例(包括2例于傷后48-72發生驚厥),持續低熱(371℃-38℃),上述患者經精心護理,25例患兒均治愈出院無并發癥。
3發熱原因
31小兒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體溫調節中樞調節能力差,受刺激易發生高熱,由于髓鞘生成不全,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抑制性不平衡,發生高熱時,興奮泛化導致小兒出現驚厥[1]。
32電解質紊亂患兒燒傷面積越大,創面滲出越多,早期因補液不足患兒口渴飲入大量不含鈉液體,至稀釋性低鈉血癥,也可因補充高張液導致腦細胞脫水,而出現高熱,甚至驚厥。于傷后10多個小時入院就出現高熱。
33吸收熱燒傷后72h進入回吸收期,大量毒素吸收,而產生吸收熱。燒傷后腸道毒素、細菌毒素、細菌越過腸黏膜屏障遷居至腸外組織器官或播放至全身,從而引起高熱或全身感染。
34換藥熱燒傷創面清創、浸浴、涂藥時冷熱刺激直接作用于皮膚神經末梢產生疼痛,創面大量壞死物質分解產生內源性致熱源通過觸摸入血產生高熱,換藥熱一般在換藥后幾小時內發生,持續時間3-5小時,經對癥處理后體溫逐漸下降。
35感染燒傷后3-4周創面溶痂,大量細菌繁殖,引出創面膿毒血癥,大量炎性介質刺激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定點升高,從而引起發熱。感染引起發熱是燒傷患者發熱最主要原因。
36創面包扎過多、環境溫度高燒傷破壞了皮膚汗腺的散熱功能,導致散熱功能下降而致體溫升高,創面包扎過多、過厚或采用暴露療法室溫過高(>30℃),可導致病兒高熱。
37輸液輸血反應、燒傷后合并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胃腸感染均可引起發熱,長期應用抗菌素,也可引起發熱。
4護理
41基礎護理減少人員流動,加強病房消毒,保持空氣清新,室溫維持恒定,防止寒冷刺激引起產熱過多,勿長期燈烤,覆蓋物過多。認真做好各項記錄發現異常要立即向醫生進行報告。加強飲食護理,給些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稀粥、果汁,菜汁,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要給患兒進食易消化,高熱量、少油膩、同時富含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加強營養,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創面早日愈合。
42早期及時補液糾正脫水,警惕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和腦水腫發生,通過早期腸道營養,飲食改善電解質紊亂。定期復查血離子,發現異常及時糾正。
43創面護理燒傷創面護理對燒傷患者來說非常重要,燒傷早期不要過度冷療,待休克期平穩度過行清創術,清創前給予適量的止痛藥物,動作要輕柔,盡量縮短時間,去除壞死組織、分泌物、剪開泡皮放出滲出液避免炎癥介質刺激創面,保持創周皮膚清潔避免污染,有效控制感染。采用浸泡療法時,水溫適宜,勿過熱或冷,增加局部刺激。換藥時觀察創面變化,進行創面培養。
44高熱護理當體溫上升到39℃時,應及時進行降溫處理。發熱首選物理降溫,冷敷冰袋可放置前額、頭頂降低并減少腦細胞耗氧量,或放置體表大血管處,持續時間15-20分鐘;溫水擦浴時水溫在32-34℃之間選擇遠離燒傷的正常皮膚部位擦澡,禁擦前胸、腹部、后頸,因這些部位對冷刺激敏感,易引起不良反應。50%酒精擦澡方法同前。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在降溫處理后30分鐘必須再次測量體溫,觀察降溫效果,并記錄于體溫單上。
45藥物降溫不同退熱藥的適應年齡、劑型、劑量、使用間隔時間和給藥途徑均不同,必須按規定給藥。常選用對患兒副作用少且不影響患兒生長發育的藥物,如安瑞克、安痛定、精氨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或安乃近滴鼻。不主張用激素類藥物,在使用退熱藥時應特別注意患兒出汗情況,出汗多可能引起虛脫。合理地安排輸液時間與速度,保證血液中有效的藥物濃度,補充血容量,排除體內毒素。
46驚厥發作護理2例驚厥發作均為大發作,患兒有意識喪失,兩眼凝視或上翻,面部、四肢肌肉呈陣攣性或強直性抽動;由于喉肌痙攣致氣道不暢,屏氣及口唇青紫,也可見陣發性哭鬧、尖叫。驚厥控制后立即給予氧氣吸入,顏面、口唇及四肢末梢發紺明顯時可給予面罩吸氧,不明顯時可予鼻塞吸氧。及時進行小流量吸氧對改善腦細胞的低氧十分重要[2]。
高熱是機體對于致病因子的一種防御反應,而持續高熱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同時,增加熱能的消耗,損害心、肝、腎等重要臟器,以致產生多種并發癥,威脅病人的生命[3]。小兒燒傷后發熱,原因多方面,發熱時間、持續時間也不同,只有針對不同原因實行一系列有效的降溫措施及細致的護理,才能及時、正確地降溫,促進燒傷創面早日愈合,降低因高熱引發的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張茂華小兒高熱驚厥82例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10(31):1570-1571
【關鍵詞】 發熱;兒童便秘治療;護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8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426-02
便秘在兒童臨床治療中是最常見、多發的一種疾病,腸胃功能受損、腸道菌群的失衡、兒童脾胃的虛弱等都可導致兒童出現便秘癥狀[1]。兒童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階段,器官的各項功能、神經系統均未發育完成,調節能力較差,更容易導致兒童出現便秘。在兒童出現發熱時,腸胃的蠕動減弱,腸胃內的食物不能被及時的消化和排出,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導致兒童出現便秘?,F選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因兒童發熱導致便秘的患兒54例,對其進行護理干預后患兒的便秘癥狀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組選取我院收治因兒童發熱導致便秘的患兒5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7例。觀察組患兒中男性患兒為16例,年齡為0.6-13歲,平均年齡為(5.2±2.8)歲;女性患兒為11例,年齡為0.8-12歲,平均年齡為(5.4±1.7)歲,排便間隔時間為3天-6天,平均時間為(2.2±1.6)天。對照組患兒中男性患兒為19例,年齡為0.7-11歲,平均年齡為(4.7±2.3)歲;女性患兒為8例,年齡為1.1-13歲,平均年齡為(6.2±1.4)歲,排便間隔時間為3天-7天,平均時間為(3.1±1.3)天。所有患兒性別、排便間隔的時間、年齡等對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兩組患兒進行退熱治療,對照組患兒在治療期間給予常規的護理,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干預如下。
1.2.1 心理干預 護理人員首先要了解患兒基本的身體體征,向患兒家屬告知患兒便秘的原因及危害,了解整個治療、護理的過程,便于患兒積極的進行治療。與患兒真誠的交流、玩耍,消除距離感獲得患兒的信任。盡量使患兒保持良好的心態,消除患兒因便秘產生的煩躁心理,以便于更好的接受治療。
1.2.2 飲食護理 調節患兒的日常飲食,發熱的患兒食欲較差,水分流失較多,這時不要強制性的喂食。應及時的補充水分,多以流食為主,如稀粥、牛奶、豆漿、綠豆湯等。禁止對發熱的患兒食用以前沒吃過的食物,以免給腸胃造成負擔,加劇便秘的癥狀。要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豆制品、海帶、杏鮑菇等含有大量纖維素的食物,保證患兒每天營養均衡,促進患兒的排便?;純好咳诊嬍沉枯^少屬于常見現象,應選取少食多餐的進食方式,在副餐中多食用一些木耳、蜂蜜等具有潤腸軟便作用的食物。由于發熱的患兒新陳代謝加快,大量的水分和營養物質流失,應保證患兒水分的攝入量,按照患兒體重差異,每天攝入1000ml-2000ml的水分,這樣才會確保正常的腸蠕動,排便正常。
1.2.3 按摩護理 患兒仰臥于床上,搓熱手掌后順時針按摩患兒的腹部肚臍部位,大約按摩5分鐘,每天按摩3次。按摩過程中,不僅能促進腸內內容物的向下移動,更有助于患兒的消化。還可以利用捏脊的方法進行按摩,讓患兒俯臥于床上,從患兒的第一胸椎到尾椎,從下往上捏30次??烧{理氣血、疏經通絡、清腸通便、改善面赤身熱等癥狀。
1.2.4 反射訓練 對患兒的排便反射進行訓練,在每天早晨患兒進行飲水后讓患兒坐于便盆上3-10分鐘,雙腳著力于地面,同時用力?;蛟诔鲈汉笤诩抑杏柧毣純菏湛s、放松,每次保持5秒鐘,每次練習20-30分鐘,每天3次,持續訓練半年以上。
1.3 療效標準 痊愈:患兒發熱癥狀和便秘癥狀完全消失。顯效:患兒發熱癥狀消失,便秘癥狀明顯改善。有效:患兒發熱癥狀消失,便秘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患兒發熱癥狀消失,便秘癥狀未能改善或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 果
兩組患兒的發熱癥狀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患兒緩解便秘的時間為2.4±1.6天,經過護理干預后治愈有效為26例,無效為1例,總有效率為96.29%;對照組患兒緩解便秘的時間為3.7±1.8天,進行常規護理后治療有效為24例,無效為3例,總有效率為88.88%,見表1。
3 討 論
兒童便秘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先天性的腸道畸形,一般通過手術治療才可痊愈;一種為功能性,一般通過食物的調理、生活方式的改善可達到痊愈[2]。發熱的患兒因身體不適導致食欲下降,出現脫水的狀況,極其容易出現便秘,一旦出現便秘癥狀阻滯了兒童體內病毒的排出,不利于患兒的退熱,易引起其它并發癥的產生影響著患兒的身體發育[3]。所以,要對患兒采取排便的相應措施,讓患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飲食習慣,加強戶外的體育鍛煉。在對發熱患兒進行退熱治療時給予相應的心理、飲食、按摩、反射訓練等護理干預,能快速的改善患兒便秘癥狀。在本次研究中,對患兒進行良好的反射訓練,能讓患兒在治療結束后養成固定的排便習慣,但由于患兒年齡小自制能力差,同時還需要家長的監督,只要持之以恒才能長期的保證患兒排便的順暢。觀察組患兒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后總有效率為96.29%,對照組患兒經過常規的護理后總有效率為88.88%;觀察組患兒便秘緩解的時間為2.4±1.6天,與對照組比較縮短了患兒治療的時間,減小的患兒的病痛。
綜上所述,在兒童發熱導致便秘的治療中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極大的改善患兒便秘癥狀,具有較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夏玲霞.利用胃-結腸反射和腹部按摩訓練排便的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12,7(12):64-65.
[關鍵詞]手足口病; 消毒隔離; 并發癥; 發熱; 皰疹
[中圖分類號]R72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8-106-01
手足口病是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常見的一種能通過空氣、唾液或糞便傳播的疾病。發病年齡多在3~7歲,可發生于一年四季,以夏秋季多見。多數患兒突然起病,可引起發熱、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出現散在皰疹、潰瘍;少數患兒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個別患兒可引起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等嚴重并發癥[4]。2008年5~9月期間我院共收治159例手足口病患兒,經過精心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男91例,女68例,年齡7個月~18歲之間,以4~5歲小兒居多。
1.2臨床表現一般表現為手足、口腔、肛周出現丘皰疹。手部皮疹多在足底,少數蔓延到膝部;口腔黏膜皰疹主要見于舌及兩頰部;臀部皮疹多在肛周、骶尾部皮膚。多數無疼痛及癢感。皮損在同一患兒不一定出現。體溫在37~40 ℃之間。合并心肌炎者,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心率快而不規則,有心肌酶學特異性變化,體溫在38 ℃以上;合并胃腸道癥狀者,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合并無菌性腦炎者,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易煩躁、睡眠不安等。
1.3治療方法以抗病毒治療為主。輕癥者口服維生素B2和維生素C,重癥者靜脈滴注水溶性維生素、喜炎平。繼發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2護理對策
2.1嚴格消毒隔離,避免院內感染保持病室內空氣流通。地面每日用消毒液噴灑2次,病房門把手、床頭桌、馬桶等患兒可接觸到的物品表面每日用每升500 mg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病房每日用紫外線燈空氣消毒2次,每次1 h。加強床邊隔離,護理每一位患兒前后要消毒雙手。對患兒的嘔吐物和糞便應及時消毒處理,對患兒出院時的床單位、病房物品,患兒的各種用具、玩具等做好終末消毒處理。
2.2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預防并發癥發生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有無并發心肌炎、腦膜腦炎等,如呼吸急促、胸悶、頭痛、昏睡、惡心、嘔吐、腦膜刺激征等。應定時測量體溫、心率、脈搏、呼吸、血壓,特別是體溫和心率的變化,以防發生病毒性心肌炎。若出現與體溫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動過速則預示可能發生病毒性心肌炎。
2.3發熱護理低熱或中等熱度時,可多飲水,無需特殊處理。若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并加強巡視觀察降溫效果,同時注意營養和液體的補充。
2.4口腔護理鼓勵患兒多飲溫開水,保持口腔清潔。加強口腔護理,每次進食后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漱口。已有潰瘍者可給予西瓜霜噴劑局部噴霧;亦可局部涂金霉素、魚肝油,并輔以超聲霧化以消炎止痛促進潰瘍面愈合。
2.5皮膚護理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應舒適柔軟,經常更換。剪短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兒應隨時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手足部皰疹行成或皰疹破潰時可涂0.5%碘伏,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2.6休息與飲食患兒因發熱精神和體力都很差,應臥床休息1周以減少體力消耗。因發熱、口腔皰疹或胃口較差不愿易進食者應配以清淡、易消化、溫性可口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對因拒水、拒食而造成的脫水、酸中毒要給予補液,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2.7心理護理因突起發病,家長對本病認識不足,過度緊張,但為了避免傳播必須實行隔離治療。一般從患兒發病起隔離7~10 d。因此患兒和家長很難接受,醫護人員應向家長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以取得合作,并給予理解和關懷。對待患兒要態度和藹,語言親切,消除患兒的陌生感。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哭鬧,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
2.8加強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醫護人員診療、護理每一位患兒前后應認真地洗手或進行手消毒。處理患兒的糞便或直接接觸患兒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時要戴手套。診療、護理患兒過程中所用的一次性儀器、物品要擦拭消毒。
3護理體會
在護理手足口病患兒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初了臨床用藥治療及護理外,加強對本病的宣教與預防亦十分重要。首先,要提高認識。因此病初期臨床表現似感冒癥狀,如發熱、咽痛,而口腔潰瘍易被誤認為單純性口腔炎,所以家長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若發現孩子出現發熱而引起皮疹或口腔潰瘍的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其次,由于本病尚無特殊預防方法,應培養孩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如飯前、便后洗手;流行期間勿帶孩子出入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有發熱、皮疹的兒童;注意孩子營養和休息,加強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等,這些均可降低小兒手足口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RobinsonCR.Reportofoutbreakoffebrileillnesswithpharyneallesionsandaxanthem.CanadMedAssJ,1958,79:615.
中圖分類號 R56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20-0128-03
小兒肺炎是由各種不同病原體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其發病率較高、起病較急,且同時可伴發其他系統疾病而使病情加重、病死率較高。小兒肺炎是兒科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四季均易發作,季節交替的時候發生較多。小兒肺炎若治療不徹底,容易反復發作,會嚴重影響患兒的發育,小兒肺炎臨床表現主要為咳嗽、發熱。本文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住的130例小兒肺炎患兒,經過對癥治療和護理,均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住的130例小兒肺炎患兒。其中男76例,女54例;年齡1~14歲,平均(7.5±3.5)歲。所有患兒均因咳嗽、氣促發熱就診。肺部?音患兒86例。經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4~10)×109/L 19例,>10×109/L 111例。經X線胸片檢查,123例患兒顯示雙肺可見肺紋理增粗或有不同程度的斑片狀陰影。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130例患兒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小兒肺炎診斷標準[1]。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采用常規臨床護理對65例小兒肺炎患兒進行護理干預。常規護理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2.1.1 保持小兒肺炎患兒呼吸道暢 通常規護理過程中應對小兒肺炎患兒進行呼吸護理干預,呼吸道的護理是小兒肺炎護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護理人員必須保證患兒呼吸道處于暢通的狀態。護理人員對患兒應該勤拍背、勤吸痰、勤定時或不定時進行霧化吸入。小兒肺炎患兒出現呼吸衰竭時可以使用人工呼吸機進行持續吸氧,指導患兒以半臥位姿勢或抬高床頭進行氧氣吸入,盡量避免患兒哭鬧,盡量減少患兒氧的消耗。
1.2.1.2 建立小兒肺炎患兒靜脈通道 護理人員應當迅速建立患兒靜脈通道,以確??寡?、急救藥品及時輸入患兒體內。護理人員應當按照靜脈輸液的選擇原則,選擇患兒充盈度較好、直、易于固定的部位作為穿刺部位,盡量減少扎針次數,以避免患兒哭鬧,造成病情加重。對于呼吸衰竭嚴重的小兒肺炎患兒,在輸液過程中要控制輸入液體的量和速度[2]。護理人員在患兒輸液過程中應密切注意患兒是否有不適和不良反應,若發生不良反應,應及時向值班臨床醫生匯報,并采取相應措施。
1.2.1.3 保持病房內空氣清新通暢 護理人員應當保持小兒肺炎患兒病房內空氣清新,保證室內的通風。保證病房內溫度維持在20 ℃左右,濕度6%左右,防止溫度過低造成小兒肺炎患兒感冒,導致病情加重,防止空氣過于干燥影響患兒痰液的咳出。護理人員應當根據天氣和氣溫變化指導患兒家屬對患兒進行增減衣被,防止患兒過熱出汗或者過冷著涼。
1.2.2 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綜合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兒給予全面綜合的護理干預如下。
1.2.2.1 規范化的綜合護理干預方法 強調對患兒的營養護理,加強患兒的營養有助于增強小兒肺炎患兒的免疫力和恢復能力,對于防止病情惡化有著重要的作用[3]。小兒肺炎患兒的發病原因很多是因為患兒的飲食習慣不當造成的,喜好吃甜食和油炸食物的患兒容易導致宿食積滯而產生內熱,造成痰熱壅盛,遇到風寒容易導致肺氣不宣,誘發肺炎。因此患兒在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兒家屬給予患兒清淡的飲食,防止患兒過多食用甜食或者油膩食品,每天適當食用蔬菜、水果,保證患兒足夠的營養供給,以幫助其更好地恢復。
1.2.2.2 心理護理干預 小兒肺炎患者入院后往往會出現恐懼心理,通常會抗拒吃藥和打針,患兒家屬也易出現緊張及焦慮的心理。對此,護理人員應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安慰,鼓勵患兒勇敢面對疾病,利用親切、有說服力的語言來消除患兒心理上的恐懼。
1.2.2.3 用藥護理干預 在小兒肺炎用藥的靜脈滴注過程中,應把握好合適的輸液速度,防止輸液速度過快對血管造成一定的刺激或產生靜脈炎[4]。在患兒用藥前,護理人員應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必要的藥品知識講解,告知用藥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緩解患兒及其家屬的緊張、焦慮[5-6]。
1.2.2.4 發熱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應叮囑發熱患兒多喝水,若患兒體溫高于39 ℃時,護理人員應及時向值班醫生匯報,并遵循醫囑,選擇合適的退熱藥。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治療3~5 d后,患兒體溫降至正常,主要癥狀以及體征明顯減輕,7 d內主要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有效:治療3~5 d后,患兒體溫明顯下降或正常,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減輕,7 d內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無效:治療3~5 d后,患兒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無好轉,或者癥狀和體征加重??傆行蕿轱@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38%,對照組為70.7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組別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
觀察組(n=65) 41(63.08) 21(32.30) 3(4.62) 62(95.38)
對照組(n=65) 27(41.54) 19(29.23) 19(29.23) 46(70.77)
3 討論
關鍵詞:舒適護理;患兒;水痘;應用效果
水痘是呼吸道感染后帶狀皰疹病毒導致的急性傳染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水痘是皰疹病毒科,只有1個血清型,通過空氣、飛沫、皰疹內漿液都可以進行傳播。沾染皰疹漿液衣服或用具也會進行間接的傳染,尤其對于幼兒園、小學、游樂場等均易受到感染。患病后就會得到永久免疫力,不會被再次感染[1]。本次研究中,選擇2012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39例水痘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舒適護理的應用,療效顯著,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39例水痘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患兒年齡1~10歲,平均年齡(4.2±1.1)歲;本次研究所選39例患兒發病前均有發熱、頭痛和咽喉腫痛等臨床癥狀,隨繼出現紅疹。
1.2方法 39例患兒均給予抗病毒治療,發熱患兒進行抗感染治療,使患兒抵抗力得到增強,以藥物口服治療,在治療中增加全程舒適護理,護理過程中對護理效果進行觀察和記錄,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消毒隔離護理 患兒感染水痘后具有極強的病毒傳染性,所以需要隔離消毒,當患兒皰疹結痂后,即可安置于隔離病房。護理人員要把病房溫度與濕度調節至最佳,以紫外線對隔離室消毒,對患兒穿過衣服、觸摸過的玩具要及時消毒和清洗。護理人員護理患兒過程中不可避免會與患兒接觸,所以,護理人員在護理前后都要徹底消毒洗手[2]。
1.2.2對癥護理 護理人員定時為患兒測量體溫,每隔2 h測量1次,對于體溫過高患兒可以選擇物理降溫的方法,如有必要,可以應用退熱劑?;純撼霈F呼吸困難要給予吸氧護理,觀察患兒吸氧鼻導管的通暢情況,了解患兒用氧的效果。當患兒心率過快時,可以根據醫囑適當給予強心藥治療。當患兒有嘔吐或嗜睡、焦慮等情況出現,檢查患兒是否并發腦膜炎,及時上報醫生處理[3]。
1.2.3皮膚護理 患兒治療期要保持手部的清潔,護理人員為患兒剪短指甲,如果患兒由于瘙癢難忍抓破皮膚時,護理人員可以以紗布將患兒雙手包裹,防止皮疹被抓破繼發感染。護理人員為患兒定期清潔衣物與棉被,指導患兒家長為患兒選擇柔軟而寬大的衣物,盡量選擇棉質衣物。為患兒靜脈留置針,防止膿皰疹處穿刺發生感染。護理人員為患兒做皮膚護理的全程要嚴格消毒步驟,為患兒進行口腔清潔,以生理鹽水對患兒口腔清潔,防止患兒口腔黏膜受到損傷。
1.2.4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指導患兒家屬為患兒準備米湯、面條等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禁食用魚蝦和油炸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發病期患兒多有大便干燥情況,所以,護理人員指導患兒多飲水,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可以將患兒體內積熱及時清除,保持大便的通暢。
1.2.5心理護理 患兒年齡小,水痘會使患兒痛癢難耐,容易哭鬧不?;蜃想y控。護理人員要付出更多愛心和耐心,與患兒認真的交通和溝通,可以與患兒做游戲,使患兒樂于親近護理人員。對于稍大些的患兒,護理人員可以為患兒講解水痘護理的重要性,聽從護理人員安排水痘就會完全消除不會留下疤痕。護理人員還要疏導患兒家屬心理,為患兒家長講解水痘健康教育知識,使患兒和家屬都能主動積極的配合護理工作。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39例患兒應用舒適護理后臨床治療效果、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以χ2檢驗計數資料,以P
2結果
39例患兒經過舒適護理,未出現并發癥,均痊愈出院。
3討論
水痘發病多集中于6個月以上的兒童,不限季節,較多的發病于冬春兩季?;純翰∏閲乐貢r還會合并水痘腦炎和水痘肝炎、間質性心肌炎等癥,使患兒生長發育受到嚴重的影響。水痘發病機理是由帶狀皰疹病毒通過皰液或飛沫傳播發生感染,病毒侵入患兒呼吸道黏膜細胞后進行增殖,再進入到血液中,就形成了病毒血癥,使患兒發生皮疹,即水痘。水痘傳播非常迅速,1 d時間就會遍布全身,3~8 d后,患兒持續1~2 d的發熱癥狀表現,20 d左右患兒皮疹由結痂發展到脫落,皮疹位置病毒基本消失[4]。
水痘治療多選擇抗病毒、抗感染的治療方法,如果患兒有嚴重的發熱,就要應用退熱劑治療,治療全程配合舒適護理,可以減輕患兒痛苦,縮短治愈時間,減少并發癥,促進患兒身體早日康復,臨床應用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39例患兒經過舒適護理,未出現并發癥,均痊愈出院。
總之,經過舒適護理,能有效預防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使患兒病情得到控制,順利康復出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徐秀娟,聶玉梅.水痘的預防與監控措施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2):90.
[2]余巧林,呂春客,萬彬,等.外用阿米卡星治療感染性水痘80例的療效及護理[J].西部醫學,2010,22(12):2350-2352.
[關鍵詞] 小兒病毒性腦炎;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2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21-135-02
病毒性腦炎是臨床上兒科較為常見的疾病[1],它是由于多種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感染,進而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病理表現的疾病。根據患兒的體質不同病情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病程大多數為2~3周,對于病情較輕的患兒可以自行緩解,病情較為嚴重的患兒需要經過專業治療方能痊愈,而一些病情危重的患兒則會呈現爆發式的病理表現,最終導致死亡或者是嚴重的后遺癥[2]。本科室就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臨床護理方法進行總結與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選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腦炎患兒88例,其中男性患兒52例,女性患兒36例,年齡為半歲到11歲,平均年齡為(5.8±1.2)歲,發病時間為1~3d,平均發病時間(46.2±3.5)h。所有患兒中,伴有發熱癥狀者72例,伴有呼吸道癥狀者55例,伴有嘔吐癥狀者39例,伴有腹瀉癥狀者10例,伴有意識障礙者41例。
1.2 治療方法
根據每一個患兒的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對于發熱患兒要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處理,并給予適當鎮靜劑。對于意識障礙和嘔吐患兒要保持其呼吸道的順暢,必要時給予吸氧治療。對于所有患兒均給予促進腦部細胞代謝的藥物,并加服利尿藥來保持電解質與水平衡。
1.3 護理方法
1.3.1 發熱患兒的護理 發熱是病毒性腦炎常見的臨床表現,護理人員要根據其發熱類型和臨床癥狀進行有效的護理。使患兒保持絕對臥床的狀態,防止發熱過程中對于體內氧的消耗。當體溫過高時還要給予及時的物理降溫,如用酒精擦拭患兒腋下和四肢,給予溫水浴等[3]。護理人員要叮囑家屬在治療的過程中給予患兒高熱量和高蛋白的食物,保證能量供給滿足身體需求。
1.3.2 嘔吐患兒的護理 對于發生嘔吐的患兒采取側臥的方式,避免嘔吐物堵塞呼吸道發生危險。在其進行嘔吐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對其口腔中的異物進行清潔,避免異物氣味刺激后導致再次的嘔吐。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注意患兒的生命體征,當患兒發生心率減慢或瞳孔不等大、呼吸不均勻時,要立刻報告值班醫生,給予及時的搶救措施。
1.3.3 昏迷與癱瘓患兒護理 對于昏迷的患兒要采取平臥,且頭部偏向某一側,便于其分泌物的排泄。長期臥床會導致褥瘡的產生,護理人員要每隔2h為患兒翻身一次,并且指導家屬對患兒背部和四肢進行按摩。在護理的過程中護士的動作要盡量輕柔,態度要盡量溫和[4]。在對患兒進行改變時,要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當有痰液時要及時進行吸痰處理,避免其阻塞呼吸道。對于癱瘓的患兒要協助其進行日常的洗漱、如廁、進食等行為,并且訓練其生活能力,使其能盡可能的自理。
1.3.4 心理護理 病毒性腦炎一般病情都較為嚴重,對于危重患兒要進行插管和腰穿等措施,此時患兒和家長一般會產生緊張和恐懼的心理,特別是患兒的負面情緒會造成一系列的生理紊亂,使得治療難度加大。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要對家長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幫助其減輕壓力,以最好的態度和最細致的照顧幫助患兒擺脫病魔。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要用親和的語言和安撫的行為鼓勵患兒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使其保持樂觀的情緒,配合醫生的治療。對于患兒的康復指導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幾點:(1)語言恢復指導:訓練患兒的舌肌、聲帶的運動,可以讓其采用模仿的方式來學習說話過程中的呼吸控制和卷舌等動作。(2)肢體運動恢復指導:對于患兒在恢復過程中癱瘓的肢體要進行適當的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與肌肉的變形程度。而對于未造成癱瘓的患兒,可以采用步行訓練或臥位訓練的方法,幫助其恢復正常的肢體活動能力。(3)感知訓練: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適宜的感官刺激,如采用冰塊或溫水帶敷在患兒的皮膚上讓其感覺溫度的變化。也可以通過播放一些較為緩和的音樂和錄影帶使得圖像與聲音在患兒的大腦里可以得到重現[5]。
1.3.5 飲食指導 在發生病毒性腦炎時,患兒一般是處于高度的應激狀態,此時應該注意密切監控患兒的生命體征與指標,待這些數據都達到平穩后,再指導家屬選擇一些流質或者是半流質的食物,等到病情逐漸好轉后,可以給予較軟溫度較溫熱的食物。食物要盡量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且易于消化的,在烹飪時可以注意食物的口味,促進患兒的食欲,幫助其補充能量。
1.3.6 康復協助 一些較為危重的病毒性腦炎患兒預后一般較差,所以注重患兒在康復階段的護理對于其良好的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患兒自身情況和病情改善情況制定相應的康復協助方案,幫助患兒增加抵抗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使其生存質量得到改觀。
1.4 療效評價標準[6]
痊愈:患兒神志清醒,抽搐、發熱等癥狀完全消失,肢體功能活動回復正常,無后遺癥出現。好轉:神志清醒,抽搐、發熱等癥狀完全消失,肢體功能活動明顯改善,但未達到正常。無效:神志清醒,肢體活動有改善,但不明顯,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出現,治療前后體征無明顯變化。
2 結果
經過2~4周的治療護理后,88例病毒性腦炎患兒中有72例(81.8%)痊愈,13例(14.8%)好轉,3例(3.4%)無效,且因不同程度的腦水腫最終導致呼吸系統衰竭而死亡,總康復率達96.6%。
3 討論
病毒性腦炎是臨床上兒科常見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種病毒引起,并因這些病毒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而表現出一系列的臨床癥狀。這些病毒包括有:單純皰疹病毒、乙腦病毒、腺病毒、??刹《?、柯薩奇病毒等。病毒性腦炎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且病情的輕重根據患者自身體質與抵抗力的不同而不等。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給予適宜的護理后即可自行緩解,對于較重的患者則需要專業治療來控制病情惡化,而急危重患兒則有可能導致死亡或者是嚴重的后遺癥。對于小兒病毒性腦炎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和精心的護理方法是改變患兒的預后質量的重要措施,首先應該積極地控制感染,在護理過程中保持患兒呼吸道的通暢并盡量控制其體溫。對于具有抽搐表現的患兒要及時給予止驚治療,而對于癱瘓的或昏迷的患兒則要和其家屬一同照顧其日常生活[7]。心理輔導對于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該疾病會給患兒帶來極大的身心痛苦,所以給予適當的安撫和心理干預對于減輕患兒的痛苦,提高患兒的康復質量都有重要的意義。護理人員在患兒處于康復階段時,還應給予其有效的康復治療,提高患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減少后遺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雄英,楊小林.小兒病毒性腦炎35例的護理[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6):438.
[2] 曹東方.護理干預在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中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0):107-108.
[3] 李琪.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觀察與護理[J].健康必讀雜志,2011,8(8):144-145.
[4] 莊瓊冬,黃正華,王珊娜.應用護理程序對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18):3284-3285.
[5] 李小潔,高永芳,姚霞.32例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14):1896-1897.
[6] 任明麗,任明臣,郭大慶.30例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8):45-46.
本組23例患兒中男14例,女9例,年齡2-6歲,平均4歲。
2病情觀察
2.1發熱的觀察
早期多為高熱,體溫在39℃以上,呈弛張熱型,熱程長達1-2周,發熱期間密切監測體溫的變化。
2.2皮膚粘膜的觀察
患兒發熱1-3天后可出現皮膚粘膜損傷,表現為猩紅熱血樣皮疹。斑丘疹或各種紅斑樣皮疹,在1周內自行消退,觀察肛周皮膚有無潮紅或脫屑,發熱的同時可出現口腔粘膜彌漫性充血糜爛,口唇櫻紅干燥、腫脹,楊梅舌,舌面有小潰瘍,繼而出血、皸裂,也可出現手足硬腫,雙眼結膜充血。
2.3心血管損害的觀察
心血管損害的高危期在發病后2-3周,其間應嚴密觀察患兒精神狀態、心率、心音的變化,如在急性期出現心前區雜音、心率不齊、心臟擴大則提示冠狀動脈損害,同時注意血壓、四肢末梢循環及尿量變化。
3護理
3.1發熱的護理
高熱時以物理降溫為主,入院后常規使用阿司匹林治療的基礎上配合物理降溫。急性期患兒應絕對臥床休息,以降低代謝,減少能量消耗,多采用溫水擦浴,頭部枕冰枕或冰貼,也可在大血管行徑的部位反復輕輕搓擦,以增加降溫作用,經降溫處理后1—2小時復查體溫,退熱時出汗較多,水分大量丟失,予多喂養或靜脈補液,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被單,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3.2飲食的護理
患兒由于發熱,口腔粘膜潰瘍影響食欲,稍大的患兒應鼓勵進食,予以高熱量、高維生素,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鼓勵患兒多飲水,勿食過熱、過咸、過硬或辛辣食物,以減少對口腔粘膜的刺激。
3.3心血管的護理
川崎病病變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統,應密切觀察患兒面色、精神狀態,定時測心率、聽心音,定期作心電圖、心臟B超、超聲心電圖及血心肌酶檢查,當心肌損害時,囑患兒絕對臥床休息,應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必要時用輸液泵。
3.4皮膚粘膜的護理
患兒發熱1-3天出現皮疹,表現為猩紅熱樣批政、斑丘疹或多形紅斑樣皮疹,多見于軀干,注意觀察皮疹消退及進展情況,保持皮膚清潔,每天用溫水清洗臀部,涂鞣酸軟膏。勤剪指甲以防抓傷,在出現脫屑時,告誡家長不要人為撕拉,損傷皮膚完整性,應讓皮膚自行脫落。穿棉質內衣,保持床面的清潔、干燥、平整、無碎屑,口唇有皸裂的涂消毒石蠟油,較大的患兒給予1%-2%的碳酸氫鈉溶液或生理鹽水漱口,不能合作的給予口腔護理。
3.5藥物治療的護理
川崎病患兒都有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狀態,血小板易凝,形成血栓。阿司匹林和潘生丁可防止川崎病并發心臟梗塞。有冠狀動脈擴張者,阿司匹林應當延長,一般冠狀動脈病變恢復時間2-5個月。阿司匹林應在餐后服用,減少對胃腸道刺激,如有嘔吐,應準確估算藥量,重新補吃,保證藥物足量。觀察有無惡心、嘔吐、頭暈、耳鳴、皮膚、牙齦出血、黑便、皮疹等。定期查血常規,注意血小板變化。丙種球蛋白(簡稱丙球)宜早期足量應用,可降低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丙球為血液制品容易污染,在準備輸液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現用現配,輸液中經常巡視病房,觀察患兒的反應,如有異常,立即停止滴注,遵醫囑予非那根、地塞米松等治療,癥狀緩解后緩慢輸注。輸液速度過快易誘發心力衰竭,應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必要時用輸液泵控制。3.6出院指導
患兒需安靜休息,避免劇烈活動,盡量滿足患兒的合理要求,避免情緒激動,出院后限制活動量,1年內不參加劇烈體育運動,告知家長恢復期可出現心臟損害,遵醫囑堅持服藥,避免漏服,并注意觀察藥物的副作用,多飲水,多食新鮮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定期做超聲、心電圖,每隔3-6個月復查一次,定期復查血小板和血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