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人際溝通能力的重要性
時間:2023-05-31 15:10: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人際溝通能力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Effect Research of Senior System Enhance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GUAN Yuanyuan, SUN Houchun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 senior system in practice, by way of self-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ode, a flat roof of communion and mutually for freshman and old boy ,prefect system brings into full play enhancing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Key wordssenior system;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學長制”是一種大學生自我管理模式,其要點在于通過高年級學生以平等、博愛的精神與新生實現良性互動,幫助他們解決在全新的環境中所必然面臨的各種學習、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困難,以早日適應正規的大學生活。作為一種新老生交流互助的平臺,學長制的實施對提高新老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有著顯著的作用。
1 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及現狀分析
人際溝通也稱人際交往,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有的人對成功人士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為85%的成功人士與良好的人際關系有關。人的成長、發展、成功、幸福都與人際關系密切相關。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其個性發展、心理健康、成長成才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大學時代是人生重要驛站,是準社會化時期,大學生要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單靠書本學習的方式是不夠的,必須進行人際交往。①人際溝通能力在大學期間顯得尤為重要,具有良好人際溝通能力的學生,大都能保持開朗的性格,熱情樂觀的品質,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相反,如果人際溝通能力欠缺,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則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心理矛盾,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病態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可能形成惡性循環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一份2004年在北京、上海、南京完成的大規模心理癥狀自評測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在南京醫科大學每年對新生的心理普查中,對在大學期間的人際交往有信心的學生基本都低于參加測評人數的一半。影響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現在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從兒童時期開始,由于家長對孩子的過分關愛使得與同輩人交往的時間偏少,而與父母的交往中子女占絕對優勢,由于父母無原則的退讓,讓很多兒童養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優勢”,導致交往技能的缺失;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對成績的過分重視,使學生把時間都用于課本學習,不重視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在進入大學以后,由人際關系的變遷與重構而導致的疏離與孤獨,使大學新生產生環境適應障礙;②現代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也給大學生帶來了負面影響,造成其社會化的不足,導致其人際關系的非人性化傾向的出現。③
2 學長制的實施對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提高的作用
人是社會性動物,正如馬克思所言:“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边M入大學之后,大學生們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群體,重新整合各種關系,處理好與交往對象的關系便成為他們新的生活內容。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其今后事業發展與人生幸福的基石。
學長制的實施是現行的輔導員管理模式和導師管理模式的有效補充,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實現,有利于新老生的互相交流,有利于人際溝通能力的提高。
2.1 學長制實施對學長的人際溝通能力提高的作用
人際溝通是一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和訓練出來的。新生在學長的幫助和指導下,能使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盡快適應大學環境,而學長自己本身也是學生,也會遇到和低年級同學相同的問題,通過指導和幫助低年級同學,老生能夠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創新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適應能力等,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學長制的順利實施關鍵在于學長的選聘、培訓、工作指導與考核,在這個過程中,參與學長競聘的學生通過書面申請、面試等程序,比其他同學擁有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在工作開始前的培訓使學長擁有了更多的人際溝通方面的理論學習機會,而學長在開展工作時能否順利進行主要依賴于自身的人際溝通能力。
人際溝通的心理因素包括認知、動機、情感、態度等。認知是個體對人際關系的知覺狀態,是人際關系的前提;動機在人際關系中有著引發、指向和強化功能;情感是人際關系的重要調節因素,直接關系著交往雙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滿足程度,它往往被當作判斷人際關系狀態的決定性指標;態度是人際交往的重要變量,每時每刻都在表現某種態度,態度直接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建立、形成與發展。擔任學長的學生對人際溝通的重要性認同感強,在交往過程中主動性強。學長一般擁有很強的責任心,為了給新生做好生活、學習等方面的指導工作,為了在幫助低年級學生的過程中展現更好的自己,他們會更加積極、認真的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會更多的接觸老師、同學,請教更多的人,也就擁有了更多的人際溝通的機會,而如何將自己的所學、所感很好的傳達給低年級的學生,他們也會更花心思去研究人際溝通的技巧,從而在實踐中提高了自身的人際溝通能力。
學長制的實施,豐富了老生的工作經歷,提高了他們適應社會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了視野,擔任學長的學生在我們所做的問卷調查中,全部認為擔任學長工作提高了自身的人際溝通能力,而在我們的日常觀察中,也發現學長的工作能力和技巧在逐步提高,自信心不斷增強,在與人交往中更加得體、積極,人際溝通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學長的人際溝通能力提高也體現在就業過程中,我校于2006年開始實施學長制,首批擔任學長的70名2005級的學生已經畢業,一次性就業率為100%。他們進入社會后,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能幫助自己更快地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
[關鍵詞]社會工作 大學生人際溝通 溝通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8-0249-01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溝通成為時代的主題,溝通能力已成為新世紀人才競爭的重要指標之一。人際溝通也稱人際交往,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作為一個社會人,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溝通。良好的溝通有利于人際關系的改善,個人身心的健康發展,促進生活的和諧。大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他們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愿望非常強烈。然而事實證明,當代大學生雖然接受高等教育,但他們心理發展尚未成熟,而且在以往的成長過程中,順境多,挫折體驗少,使得他們心理耐挫力和應對能力都較弱,以致無法面對社會生活競爭日益加劇,在經濟、學業、就業、情感等方面給他們帶來的越來越大的壓力。在大學里,面對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有效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一、我國大學生溝通能力現狀
(一)“養尊處優,心理優勢”型
當下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從小生活環境優越,加之父母無原則的退讓、溺愛,讓很多大學生從小就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優勢”,而良好溝通的開始,是以雙方平等為基礎的,這類心理優勢會導致交往技能的缺失。
(二)“成績優異,自我封閉”型
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雖然越來越多的重視素質教育,不過依然沒有徹底轉變對成績的過分重視,教師和家長依然重視學生的成績,這使得學生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課本學習,有些學生雖然是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但由于學習的同時忽略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這一類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因人際關系的變遷與重構而導致的疏離與孤獨,使得他們產生新環境的適應障礙。
(三)“網絡達人,現實內向”型
現代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也給大學生帶來了負面影響,造成其社會化的不足,導致其人際關系的非人性化傾向的出現。如一些學生離不開網絡,是網絡社交的活躍分子,懂得各種網絡有效溝通交流方法,卻在現實中人際溝通不暢。久而久之,現實生活中的人際溝通能力欠缺,變得被動與內向,過分依賴網絡。
二、加強我國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幾點建議
(一)正直、平等原則
積極營造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人際關系氛圍。重視交往雙方人格上的平等,彼此尊重是友誼的基礎,是兩心相通的紐帶。交往需平等,平等進而深交,這是人際交往成功的前提。古人云:“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弊鹬夭皇菃畏矫娴?,而是取決雙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二)互補、互助原則
互補、互助是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處理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一項基本原則。由于大學生在經濟生活上還沒有完全獨立,依然處在以學習生活為主的學生時代,因此該原則主要體現在精神領域。包括大學生氣質、性格、個性特征的內容。比如,一些學習好但性格內向的大學生,可以用業余時間輔導成績一般但性格開朗的同學,這樣彼此互助,建立信任,學習好的同學既能提升溝通能力又能幫助學習一般的同學提高成績?!俺哂兴?,寸有所長”,在交往過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長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三)參與現實交往,網絡社交適度原則
如今,每個大學生幾乎都離不開網絡,網絡固然是好的工具,但是畢竟是虛擬的,不能夠完全代替現實溝通所給人的成就感、幸福感、喜悅感等等。大學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學校會有各種社團,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去實際參與。心理學上,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都希望他人能承認自己的價值,支持自己,接納自己,喜歡自己。由于這種尋求自我價值被確認和情緒安全感的傾向,在社會交往中,更重視自己的自我表現,注意吸引別人的注意,希望別人能接納自己,喜歡自己,從而在社交中提升大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綜上所述,如同其他事務一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也有它內在的規律性,只有遵循了正確的交往原則才能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更好的人際交往的藝術。大學時代是人生重要驛站,是準社會化時期,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單靠書本學習的方式是不夠的,必須進行實際人際交往。具有良好人際溝通能力的學生,大都能保持開朗的性格,熱情樂觀的品質,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注重他們的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蘇厚重.大學生人際關系原理江西[M].江西人民出版社.
[2]凡禹.人際交往的藝術[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2.
【摘要】:護理人際溝通是護理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伴隨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要求護理人員除具備專業的技能知識外,還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因此護理人際溝通課程在教學中越來越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護理人際溝通課堂教學效率提出相應的措施,力求為人際溝通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效率;護理;人際溝通;
護理人際溝通是護理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著重闡述護理工作中的人際溝通理論和應用策略,同時進行相應的溝通能力的訓練[1]。伴隨醫學的發展,人們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更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因此加大護理人際溝通課程的研究,對培養學生護理溝通等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人通過查閱資料并結合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人際溝通課堂教學效率進行闡述,為人際溝通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
1、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渠道,是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也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設計者、實施者、指導者,學生是參與者,二者相互作用,完成教學目標。雖說教無定法,但時代呼喚效率。由于職業技術學校生源相對較差,部分學生上課的自控能力弱,不聽講的現象比較普遍,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師必須面對的現實。教學效率受多方面因素控制,例如教學能力、教學態度、學生基礎、學習態度、教學輔助設備等,其中某些因素是短時間內不可改變,如學生的學習基礎,但可以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輔助設備等因素提高教學效率。
2、提高課堂效率的措施
2.1、對教材把握
教材處理能力是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核心。人際溝通課程是一門以實用性為主的課程,教材的安排體現出實踐訓練為主線,理論結合實踐,內容靈活多樣的特點。在備教材時,除了把握住每章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同時還要注重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性[2],防止出現脫節的現象。以王斌主編的《人際溝通》為例,各個章節即是相對獨立的,同時章節間也有著緊密的聯系性。如在講授第五章交談溝通理論時,可以與第二章人際溝通理論結合,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鞏固復習舊的內容,鞏固舊知識也利于新內容的開展,二者相輔相成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此外,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拓展閱讀等材料是長期護理工作總結出的精華,要充分利用好這部分資源,適當的以討論或讀后感的形式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吸取經驗教訓,另一方面滲透護理精神,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2.2、上好緒論課,樹立正確觀念
心理學有種現象叫第一印象效應,即對某事或者某人的態度受第一印象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應該非常重視上好緒論課。首先要精神飽滿,激情飛揚,給學生來個精彩漂亮的亮相,獲得良好的第一印象。熟話說愛屋及烏,學生先喜歡上老師,然后才愿意學這門課程,從而為以后良好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其次,要介紹人際溝通課程的重要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已經具備與人交往的能力,且此門課程不是專業課,認為沒有學習的必要。面對學生這樣的心理,轉變他們的觀念是當務之急。通過各種故事、臨床護患沖突的案例讓學生明白,許多糾紛發生均與護患溝通障礙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3],強調本門課程對提高護士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增強護士專業素質的重要意義。轉變學生固有的錯誤思想,讓學生認識到人際溝通課程的重要性,教學效率的提高自然就水到渠成。
2.3、提高學習興趣
在職業學校教學活動最難辦的事情是學生不聽講,缺乏學習主動性。主要的原因在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消極厭學的現狀。將人際溝通課程中枯燥的理論知識變成學生愿意學、學得懂的內容,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交往原則等理論,先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例子,然后由淺漸深的上升為理論。又如吳曉璐[4]等應用角色扮演教學法,讓小組學生分組角色扮演,然后班級內討論,通過這樣的練習,不僅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學會了與患者溝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們本身就是參與者,極大的激發了求知的興趣。在群體行為理論中可以結合實際的游戲進行教學,既增加團隊協作意識,也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
2.4、提供合理的課堂平臺
人際溝通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活動多采用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游戲等形式。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師的角色發生較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而是參與者、協作者,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合作關系,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的積極參與。例如進行角色扮演教學時,教師不再是導演、演員,而是整個環節中引導者、歸納者。讓小組學生自行設計角色、情境、編寫劇本、角色扮演,然后班內討論,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之間互相合作的良好風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2.5、現代化教學設備相結合
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不同的教學設備。多媒體已經是現代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設備,不僅增大客容量,而且使知識直觀化、立體化、形象化,能夠直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在護理禮儀、非語言溝通的課程中可以插入相應的電教片或者往屆學生參加的技能大賽的錄像,邊觀看邊總結,使學生反思自己的不良習慣,同時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更好的理解人際溝通課程。講解治療性溝通的課程可以利用錄像機把學生模擬人際溝通的場景錄制下來,然后集體觀看,有針對性的討論,這樣學生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印象深刻,很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2.6、做好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進行全面、冷靜、深入的思考和總結。黑格爾的觀點認為,反思是行為主體對自身既往行為及其相關觀念自覺進行異位思考的認識活動,也是教師提高業務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師進行課堂反思主要是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通過這種方式總結自己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以在今后的教學留用,也要找到不足或失敗的原因,利于今后克服或改進。通過不斷的反思和總結,直接帶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本人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學目標的設計是否具有實用性,能否達到訓練學生能力目標;教學時間安排是否充足、合理;教學案例或故事是否激發或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
雖說課堂教學看無定法,實際上是有一定的規則可循,只要我們教師不斷探索與研究,不斷反思與總結,總能尋覓到適合自己的高效率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斌.人際溝通[M].第2板.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02.
[2]馬旭明王雪琴.護理專業人際溝通教學改革的現狀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0,45(7):306-307.
【關鍵詞】高職學生;核心能力;輔導員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要求:“職業教育要為提高勞動者素質特別是職業能力服務?!眹曳结樥邔τ诎ǜ呗毥逃趦鹊穆殬I教育有了具體的要求,在此指引下,高職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作為提高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筆者在輔導員崗位上工作多年,結合實際經驗對輔導員在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方面進行了初步的實踐和探索。
一、高職學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及現狀
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社會和企業要求高職學生需要掌握較好的專業知識, 同時應具備與完成專業任務密切相關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即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培養在高職教育中至關重要,然而現狀卻不容樂觀。
(一)核心能力培養在高職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所謂核心能力是指在人的能力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的能力,是從所有職業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專業能力以外的能力,即與專業的職業技能和知識無直接的聯系而與完成專業任務密切相關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勞動社會保障部將與人交流、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提高、創新革新、外語應用能力列為八項核心能力。在此基礎上教育部高教司在相關調研報告中指出用人單位認為畢業生最需加強的核心能力可以歸納為: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敬業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根據筆者對與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長期合作的部分企業訪談的結果顯示,相較于專業能力,企業認為畢業生能否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往往更取決于核心能力。專業能力可以視為學生進入職場的“敲門磚”,而核心能力則是幫助學生持續發展的“助推器”。
(二)高職學生核心能力現狀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普遍更側重學生的專業能力,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已在課程設置中將核心能力作為基礎課程加入到課程體系中,如心理健康課程、職業指導課程等,但在實際操作中對核心能力的教育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且由于沒有系統、規范的課程體系,教師往往在教學中缺乏針對性,難以將各項核心能力貫穿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以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而高職學生本身對核心能力的認識也存在偏差,再加上缺乏科學的引導,導致高職學生核心能力現狀不容樂觀。
二、輔導員在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中的實踐與探索
核心能力的培養與輔導員崗位職能相吻合,可以說是貫穿于輔導員的主要工作之中。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筆者所在的系部在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中做出了嘗試性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輔導員通過組織開展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
輔導員以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活動作為載體,組織開展系列專業技能培養、文體禮儀培養、綜合素質培養等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能力。筆者所在的系部在這方面的實踐與探索如表1所示。
表1 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活動統計
活動類型 活動名稱(內容) 對應的核心能力
專業技能類 “火箭飛翔,夢想飛揚”水火箭比賽 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測出實力,量出水平”測量技能大賽 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典型水利水電工程案例分析與思考”講座 職業認知(敬業精神)
“關于徠卡自動化監測系統在國內應用的案例介紹”專題講座 職業認知(敬業精神)
“江淮杯”技能大賽總結表彰大會 職業認知(敬業精神)
水質檢測技能競賽 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深入郁南,服務水利”三下鄉活動 組織協調、溝通能力
文體禮儀類 魅力班級大賽 組織協調能力
“大學生人際交往”主題論壇 人際溝通能力
宿舍裝飾設計大賽 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吾愛吾師,吾愛吾?!敝黝}征文、攝影比賽 職業認知(敬業精神)
博物館志愿者講解員活動 人際溝通能力
“揮筆墨人生,展水利風采”書畫大賽 個人興趣特長
學雷鋒系列活動 組織協調、溝通能力
“不學禮,無以立”禮儀培訓 人際溝通能力
綜合素質類 “十精神解讀與思考”講座 政治素養
演講比賽 人際溝通能力
優秀校友座談會 職業認知(敬業精神)
“我為校慶添光彩”主題活動 職業認知(敬業精神)
“關愛生命,安全發展”安全教育講座 安全意識(職業精神)
心理健康PPT設計比賽 心理素質
新時期廣東精神講座 政治素養
“關注時事,聚焦熱點”調研比賽 政治素養
(二)輔導員結合專業背景開設核心能力培養的相關課程
筆者所在的水利工程系是學院的大系,輔導員人數較多,專業背景比較復雜,學院有關領導及系黨政領導都鼓勵輔導員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開設課程,這一方面有利于輔導員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輔導員也可以結合專業背景開設與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相關的課程,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有效性。筆者所在系部輔導員開設課程的具體情況表2所示。
表2 輔導員開設核心能力培養相關課程情況
輔導員 學歷(學位) 專業背景 開設課程
A 碩士學位 法學 水利法規、就業指導
B 碩士學位 水利工程 水文學、水政水資源管理
C 在讀碩士 英語 水利科普英語
D 碩士學位 思想政治教育 “兩課”、就業指導
E 本科 音樂 水文化建設中的音樂基礎
F 本科 工程管理 形勢與政策
G 本科 中文 經濟應用文寫作(水工方向)
(三)輔導員分模塊進行學生核心能力培訓
除邀請校內外的專家老師進行專題的學生核心能力培訓外,輔導員還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長分模塊進行學生核心能力培訓,所分的模塊如表3所示:
表3 輔導員分模塊進行學生核心能力培訓情況
輔導員 培訓模塊
A 人際交往及溝通能力
B 計算機應用基礎
C 學生干部心理調適
D 口語表達基礎
E 公共禮儀與形象氣質
F 素質能力拓展
G 應用文寫作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
[2] 于興艷.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研究[J].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8(06).
關鍵詞:醫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能力培養
一、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重要性1999年,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制定的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溝通技能成為其中的一項重要指標。2008年,我國教育部和衛生部頒布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其中對醫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2010年起,職業醫師考試中也增加了職業素養部分。2002年4月,南京大學專家組對三十所醫院的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比例達438%,醫生認為雙方存在相互信任的比例僅為259%,這種不信任將慢慢演變成“集體不信任”。近年來醫療糾紛的不斷發生,使得患者、患者家屬對醫療質量感到不滿,進而引發社會對醫務界的不滿和誤解。這充分地說明了目前的醫療糾紛并不單單只是醫療技術的問題,而是醫療服務的問題。由此可見,人際溝通能力對于醫生而言顯得越為重要。
二、現階段醫學生醫患溝通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1溝通能力的培養是教學中的薄弱環節
醫學院作為培養醫療隊伍后備力量的教學基地,在培養醫學生的溝通水平和技巧上,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醫學生需要從帶教老師的言傳身教中學習醫患溝通的能力,這種原始的師徒教學模式缺乏規范性、系統性,有些帶教老師自身就缺乏溝通能力,使得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也因帶教老師的水平不同而迥異。而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醫患溝通是醫生必須具備的臨床技能之一,也是醫學生的必修課程。
2醫學生緊張及膽怯心理
大部分的醫學生在剛剛進入臨床實習階段接觸病患時,都會產生緊張及膽怯的心理,不知道應該怎么與病人溝通。有部分醫學生甚至會面紅耳赤、語無倫次,加上部分患者對剛進入臨床實習階段的醫學生有著強烈的不信任,容易導致醫患之間的溝通障礙。
三、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有效途徑1醫科院校開設相關課程
在我國,極少有醫學院校開設醫患溝通教育課程,溝通技能還只停留在簡單的“采集病史”階段和對患者病情、治療方案的交代上。因此,把醫患溝通課程教育融入醫學院校的教育體系,通過學校教育,提高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是迫切需要的。
2帶教老師幫助醫學生樹立信心
帶教老師應該給醫學生足夠的信心,盡早地將醫學生以“醫生”的身份介紹給患者,使學生能夠以醫生的角色面對患者;在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的同時,鼓勵醫學生多與患者接觸,教會他們找到與患者溝通的切入點,通過對患者、家屬的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分析,鍛煉他們幫助患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患者面前多肯定、鼓勵醫學生所取得的成績,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消除膽怯心理,樹立自信,提高與患者溝通的能力,又可以增加患者對醫學生的信任感。
3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觀念
醫學生應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學會感同身受,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從而獲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另外,還應該盡量用通俗的語言給患者說清楚病因,盡量拉近醫生和患者之間的距離。
4建立監督考核獎罰制度
不定期派老師深入各個病房進行教學質量抽查,針對醫學生的醫患溝通狀況進行調研,收集醫學生的醫患關系狀況、醫療糾紛發生率和對帶教老師的評價等,并且定期組織評分,對優秀生進行適當獎勵,對后進生進行適當教育。
總之,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引導他們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使之成長為符合現代醫學模式要求的臨床醫師,是我國未來醫療服務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許雙虹,陳治珍,胡小英,等.醫患溝通問題的調查分析〖=J〗.中華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05).
【關鍵詞】護理專業;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教學思考
社會在不斷地發生的變化,我們的教學不能脫離了實踐、脫離了社會而展開,在人性化服務的大背景下,我們要不斷地課程進行改革與實踐,更好地實現學生與社會的接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斷地總結,采取何種方式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接收到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方面的知識。在理論課的教學和實踐課的教學中,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禮儀和溝通知識與技巧。
我們注重在課前的診斷與課中的教師演示,通過學生對某一特定場景的演示,如:如何接待患者,如何減輕患者的焦慮,在演示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學生在知識點方面的表現,在點評過程中,注重從知識點方面入手,指出學生表演上非常到位的方面,再點出學生需要整改的部分。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方便教師在演示過程中注重范圍和強度。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取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不僅能調動學生對課程知識探索的一個興趣,還能增強學生對知識點記憶的強度。在教師演示之后,我們不能覺得課程內容已經深入學生的腦海,畢竟學生們的知識掌握能力不一,對一個個重要的知識點要反復的再演示,糾正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回歸正確的知識點。采取這種“回顧――糾錯――再演示”的方式使學生加深對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的印象。學生們在自身和同學的表演過程、結果的比較中找到自身想要的答案,在討論中明白課程的內容。
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最主要的特征是禮儀知識和溝通技巧的習得性和應用性,因此我們在課程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地進行訓練,達到學生的習得性與應用性統一。因此在實訓中,我們會讓同學們進行分組的練習,一般是4-6人一組,扮演各種角色,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觀察同學們在角色表演中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對個別表現較差的同學還可以給予單獨的一對一式的指導,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采用了“角色交換演繹仿真案例”,讓同學們在其中去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變化和心理訴求,以角色互換的方式來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在具體的溝通案例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辭與行為。在這樣一個演繹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好有壞,通過同學們的觀察來討論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影響溝通的因素,將來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些因素的干擾性。通過讓學生接觸該項訓練,使他們了解到對病人心理、生理、文化、道德、述求等方面的正確評估對解決患者就醫問題的重要性,只有充分了解了他們的相關方面才能使他們更為輕松地接收治療,積極配合。
禮儀與溝通知識技能的評估是對學生進行學習的一個有效評價,我們采取的評估形式包括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定性方面包括社交禮儀與人際溝通幾個方面;護患溝通、護士儀表等是定量的方面。結合自我評估和他人評估的方法,借助實際操作(自薦信的撰寫、簡歷的制作等等,把護理職業禮儀(護士儀容、儀態)和護際、護患溝通能力融合,檢驗學生對禮儀知識和溝通技巧掌握與運用的實際綜合能力。評估能使學生更清晰的看出自身知識的短板在什么地方,使之后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我覺得在我小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還應該加入真正的實戰經驗收集環節,即接觸社會和臨床。因為我們知道進行禮儀修養與溝通技巧的培訓不能紙上談兵,必須與實踐相結合,這才是進行課程訓練的根本方法。為此,我們在教學計劃應增加臨床見習和社會實踐?;顒涌梢允嵌嘣?,多方式的,比如打敬老院關愛老人,與老人進行溝通到醫院見習,參與正規的導醫工作等常規護理工作等。這樣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層次學生的內在潛能,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教學與實際操作之間的差距,注重自身的調節與提高。
【參考文獻】
[1]鄭修霞.護理教育導論[M].長沙:湖南科學出版社,2001:96-100.
[2]寧華,皮至明,高虹宇.護理禮儀課程的教學經驗[J].家庭護士,2007.
[3]陳淑英.現代護理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2.
關鍵詞:人際溝通 對臺廣播 傳播效果
由于兩岸長期分隔,30多年來媒體對峙的影響今天依然存在。不同的政治、文化、媒體環境使臺灣受眾與大陸受眾存在相當程度的差異性;對臺灣受眾的分析不準確,對臺傳播依照大陸媒體平時傳播的套路和話語體系;新聞報道中意識形態過于明顯等,造成大陸對臺宣傳普遍存在宣傳效果差等問題。臺灣民眾沒有受到大陸媒體傳播的影響,“以情動人”改變民意也基本沒有實現,并且在短期內還看不到實現的可能性。
要想增強對臺傳播的有效性,除了遵循傳播規律、講究傳播策略和藝術之外,還可以借鑒人際溝通中的相關技巧,把對臺傳播媒體與臺灣受眾之間的關系,從過去的單向傳輸向雙向溝通轉變,成為人與人、甚至朋友之間的自然親切對話。
人際溝通概念在對臺廣播中的具體呈現
人際溝通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過程,即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過程。一般把有反饋信息的人際溝通稱為雙向溝通,如兩個人進行對話,而把只有一方發出信息而另一方只是接受信息的人際溝通稱為單向溝通,如廣播電視播音員和受眾之間的溝通。①
臺灣聽眾作為對臺廣播的信息接收者,是構成這個特定傳受模式中的必要條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臺廣播的傳播效果。但是,以往那種高高在上式、口號宣傳式的信息“灌輸”模式會勾起臺灣聽眾的反感記憶,造成宣傳的反效果。即使在新時期的廣播語境下,如果過于直接表露政治觀點,比如刻意引導受訪者說出宣傳味過濃的話語,甚至播音員的不當播報方式都有可能令臺灣聽眾產生心理反感,同樣會削弱對臺廣播的傳播作用。
在人際溝通中的障礙同樣影響著對臺廣播的傳播效果。一、地位障礙。臺灣社會貧富差距懸殊,不同的黨派、宗教、職業甚至省籍矛盾等,都會影響傳播效果。二、組織結構障礙。對臺廣播真正要傳遞到臺灣聽眾耳中,在客觀上需克服的技術障礙還有很多,如果一味借助臺灣媒體轉述,很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丟失。三、文化障礙。臺灣是一個由多元族群共同組成的移民社會,不同臺灣聽眾的文化背景使他們收聽對臺廣播時,會對同樣的信息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除此之外,兩岸的長期隔絕也使對臺廣播無法明確海峽對岸聽眾的反應,信息溝通中的交流反饋難以即時達成,雖然現在已經開放大陸媒體駐臺采訪,但兩岸的文化差異一直是制約傳播效果的重要障礙。四、個。臺灣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物欲橫流、思想多元的市場社會和信息社會,崇尚個性自由、追求時尚享樂成為這個社會的重要特征,因此一檔廣播節目令所有臺灣聽眾都贊同或都反對同樣難以做到。五、社會心理障礙。2001年12月19日至26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臺灣島內進行的包括25個縣市的聽眾抽樣調查,有一項重要發現:臺灣聽眾收聽大陸對臺灣廣播的目的并非滿足其政治需求,只是興趣愛好和休閑娛樂之需。這一調查結果實際上顛覆了對臺灣廣播長期以來形成的“重政治,輕娛樂;重理性,輕感性;重訓導,輕感化”的宣傳思維定勢,再加上少部分臺灣民眾對大陸懷有偏見和歧視,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對臺廣播的傳播效果。
早在1979年,以發表《告臺灣同胞書》為契機,中央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新時期對臺宣傳的基調在這個基礎上確立起來,引發了在宣傳對象、宣傳內容與形式上的一場變革,一種以“典雅、親切、平等、真誠”為基調的新時期廣播語言風格,通過主持人節目這一全新的節目形式得以確立。②
“講究人情味”的“主持人節目”,在對臺廣播中的體現即以人際傳播的模式來制作大眾傳播范疇的節目,因為人際溝通的特點恰恰能夠彌補以往對臺信息傳播方式中的某些不足。2013年5月12日,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在臺灣高雄舉辦臺灣聽友見面會,臺灣聽眾對華廣與高雄快樂廣播電臺合作的《快樂華廣Easy Go》紛紛表示喜愛之情,但也針對節目中出現的語言表達問題提出建議,如“語速放慢一些,再慢一些”“大陸當地方言聽不懂,可不可以翻譯成‘國語’再說一遍”等等。這些聽眾又表示當面聽華廣主持人說話完全沒有障礙,其原因就在于“面對面、人對人”的溝通方式。
假設對臺廣播的編輯、記者、主持人、播音員,制作節目時都能夠把廣播中的“電臺與大眾”盡量替換成人際溝通中的“人與人”、甚至是“老友之間”的對話,那么,此時的遣詞用語、評論角度甚至嗓門大小都將是自然放松、親和溫暖的,再輔以抑揚頓挫的語氣、合理搭配的音樂素材、充分地留有思考空間等,就可以強化傳播效果。
人際溝通技巧如何運用到對臺廣播實踐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說過:“假如人際溝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愿意付出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價格購買這種能力?!庇纱丝梢姕贤ǖ闹匾?。有一些人際溝通技巧具有廣泛適用性,可以普遍運用于傳播實踐中,如理解溝通的細微差別,善于傾聽,口齒清晰等。要提高我們的交際技巧,最好的途徑是向別人學習,觀察其他的談話者會使我們學到別人的優點。
聽眾對于一期好的節目來說,相當于射箭手面前的靶子,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確定了聽眾對象,有針對性地滿足聽眾的需求,才能辦出有自己特色的優秀節目來。要使對臺廣播發揮最大的效果,人際溝通技巧不僅是可以借助的技巧,在當前的形勢下改善人際傳播,增強輿論宣傳的人情味和親和力中,更是十分需要的技能。主持人、記者、編輯應多問問自己:“跟你的朋友聊天時你會這樣說話嗎?”用臺灣聽眾聽得懂、聽得進的平民化語言,才能讓節目內容被聽眾接受。法國哲人畢豐說得既簡潔又中肯:“風格即人格”。同理,一個主持人的人格,也決定了他的節目風格。因而,錘煉風格,必先錘煉人格。只有真誠地面對聽眾、面對生活、面對自己,才能客觀地觀察事物,客觀地反映事物,才會有自己的獨特視角、獨特思考、獨特表述,讓臺灣聽眾感受到電臺主持人與聽眾的空中相遇是一種“結緣”的過程。交朋友需報以平常心,不急于效果,“無意插柳”才能更成蔭。
(作者單位: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