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15:10: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的教研能力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研活動是教學工作的先導,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關鍵所在,也是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徑。倡導教師進行有效反思,才能促進教師自身主動地發展。本文就以如何借用“鏡式教研”,養成教師的反思習慣,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形成系統的教學反思做了思考與探討。
【關鍵詞】鏡式 教研活動 反思能力
【分類號】G612
【正文】
一、存在的問題
我們對教研的關注,一般停留在對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能力的關注,如如何分析教材、解讀文本;如何制定主題,創設環境;如何進行一日生活活動設計等,對于教師反思能力的研究培訓少之又少。在教師隊伍當中,教師的反思能力參差不齊。優秀的教師會將每一次的活動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分析,并能總結經驗,加以提升,得到更好地成長。有的教師只是將反思作為任務匆匆帶過,并沒有真正吸收經驗。甚至有部分的老師沒有形成反思的習慣,而是一直沿用自己的思維模式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二、鏡式教研的總體思路及具體做法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嘗試制定了系列“照鏡式”教研活動,即以自身教學行為以及他人教學行為為比對參照對象,檢視、反思、調整自身教學,促進教學水平迅速提高的一種自省式教研方式。
(一)養成良好反思習慣,以強帶弱提升整體反思能力,形成系統的教學反思
教師的反思習慣不僅僅只停留在對上課的課后反思,而要形成對備課反思、上課反思、反思后的反思這樣系統的良好反思習慣。為了讓教師能夠更直觀更準確地評價自我、進行反思,我們以教師間相互 “鏡式備課”“鏡式上課”“鏡式反思”三種方式,以強帶弱進行教師反思能力地培養。
(二)具體框架下的具體活動
1.教師堅持“鏡式備課”,打好堅實的基礎
備課是教師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也是順利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石,更是教師必備的專業素養。如何讓老師備課更具有效性,我們采取了如下方法:
(1) 集體背對背備課,與同伴“鏡式”互比
在每個月的教研活動中,定期開展集體備課活動。選定同一個教學活動,同組同級段的教師進行背對背現場備課,最后一起發表自己的設計思路,共同探討、對比。
(2)自我備課,與專家、網絡“鏡式”對比
集體備課的方式無法落實到每一個活動的設計中,那么教師日常的備課工作如何才能避免出現“抄書”的現象呢?我們將“鏡子”搬到了教師自己的面前。在常規的備課活動中,老師必須先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對比,教師進行反思、分析自己的不足與亮點,最后調整自己的教案,進行課堂實踐。
2.“鏡式上課”,在對比中找差距
上課,是教師專業素養地重要體現。我們將通過“自我照鏡”“專家照鏡”“相互照鏡”等方式,對教師語言、動作、提問、回應、教態等多方面進行細致、有針對性地練習。
(1)一對一磨課,手把手教學,改正教師的習慣性語言及動作
導師工作室是我們教研活動的一個特色,即一位骨干教師指導帶領一位年輕教師的一對一指導學習形式。通過“照鏡式”訓練,導師需要觀察更多地細節,手把手進行幫助指導。
(2)拍攝錄像,自我直觀對比,進行針對性習
只靠他人引領是不夠的,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了導師工作室這個良好的平臺,教師還需要自我反思、自我更進的空間,在每一次導師一對一指導之后,要求教師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并將活動過程用錄像機拍攝記錄下來,讓教師更清楚、更直觀地發現自己的習慣語言與動作,并結合導師提出的不足,將自己前后的活動做自我對比,對于一時難以改掉的毛病,做針對性地練習。
(3)一課三研,同伴互助,提高教學實施能力
“一課三研”活動也是一種很好的“互相照鏡”的方式。我們的教研組除了有“老帶新”的導師工作室,還有同伴互助小組。每學期在同伴互助小組中都將開展一次“一課三研”活動。有三位同伴對同一活動內容進行三次實踐研究的活動。在活動中,三位教師通過“相互照鏡”,一次次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相互研討教學中的困惑、存在的問題及目標的價值取向等,使得教師的專業能力共同獲得發展。
(4)模仿名師上課,尋找差距,提高課堂回應的有效性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回答回應重復了又重復,經常會當“復讀機”,沒有意義,也沒有進一步提煉幼兒的回答。通過模仿名師上課,尋找之間的差距,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隨機應變能力,對幼兒的提問與回應更加有效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我們對上海名師吳佳瑛老師執教的大班語言活動《果醬小房子》進行了一次模仿名師上課活動。所有教師觀看吳老師上課的錄像,再由一位年輕教師現場上一堂同樣的課,其余老師進行記錄、觀察、對比。在模仿對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吳佳瑛老師的這節課,雖然是一堂設計中規中矩,沒有過多裝飾的語言課,但是吳老師對幼兒回答的巧妙回應,對問題的有效追問,對幼兒的準確評價等,充分體現了她扎實的語言功底,是非常值得教師們去觀摩、學習。通過對比學習,我們看到自身的差距,有了前進的動力,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引了正確的方向。3.“鏡式反思”,在思考中求進步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教學中的任何疑難都可以成為反思的對象,對教學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為教學智慧產生的源泉,對教學中關鍵性問題的不斷求索都可以增進教師的反思能力?!扮R式反思”其實在整個“鏡式”訓練當中,起到起承轉合的作用。教師在每一次的“鏡式”訓練之后,都要做好反思工作,思自己思同伴,思精彩思弊端。除了自我反思,還要養成同伴間“鏡面反思”的習慣,對自己的反思做出反思,這樣才是自我檢查式教研地有效展示。
三、鏡式教研帶來的思考和啟示
若要授之以漁,必先授之以魚。教師們尤其是新教師非常需要正確有效的反思方法指導,才能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只有將自己的經驗不斷地進行反思,教師的專業技能才能快速成長。而教研組需要做的,就是幫助教師搭建成長的階梯,讓大家在系統、有效的訓練中,一步步成長。系列“鏡式”教研活動,使整個教研更加有深度,更加有廣度,不僅能讓所有的教師參與到其中,還能發揮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的梯度作用,促使教師整體提升,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江蘇教育出版社 . 2002.3
一堂好課的最低標準是:教師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教學目標有細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落實教學目標。一張好的試卷的最低標準是:教師知道自己要考什么,考查的內容是教師所教學的內容相關聯,做到“教考歸一”。同時需要考查的內容有細化,以不同的方式去考察、預測學生會怎么答題。從而體現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因為此,《雙向細目表》已經成為命制試卷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經常運用在理科領域(如數學、科學等),因為理科的知識有系統,能使用“雙向細目表”來把握考點,確保一定的知識覆蓋面。而針對英語的語言點多,各語言點之間沒有系統性,相關性。能不能利用《雙向細目表》的優勢來命制初中的英語試卷呢?我們課題組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和探索。
一、第一次嘗試
在2012年10月的第一次段考中進行了第一次的嘗試。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我們從英語的“單選題”為切入點,根據英語考試中自身的學科特點,制定《雙向細目表》,并以此為依據命制英語試卷中的“單項選擇”內容。具體實施:
(一)把每個單元中需要利用單項選擇題來檢測的內容用表格的形式羅列出來。寫出出題的意圖,也就是“所需檢測的教學目標”。同時寫出這些內容所在的單元。這樣各單元內容的考題在“單項選擇”的分布可以均衡。
(二)為了讓老師能對學生的考試有期待,特設置了“該題的難度系數預測”。如上述20題的難度預測為0.5,而第23題的難度預測為0.8。
(三)考試采用電腦閱卷,所以很快就會得到各班以及整個年級英語的小分數據。他們分別是:平均分;標準差;滿分率;零分率;難度;區分度;選A的比率;選A的比率;選B的比率;選c的比率;選D的比率;選留空率。
(四)把表中的“所需檢測的教學目標”和“預計難度”兩列插入其中,就得到上述表二。從表二可輕易地看出學生的知識薄弱環節,如: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的使用,老師的預測是0.5,而學生實際考查中的得分率只為0.27,可以看出老師的判斷和學生實際對知識點掌握之間的差異。如:學生掌握家庭成員的介紹得分率為0.96比老師預想的0.8要好得多。
(五)從數據中,老師可以精準地知道每個選擇題中,有多少學生選了A選項,有多少學生選了選項B等等。這對老師的有針對性的試卷講評提供了有力幫助。
通過這簡單的十個選擇題的“雙向細目表”制定,使老師迅速了解到學生所掌握知識點的程度與分數之間的對應??吹搅似綍r看不到的信息。它能讓我們更好、更精準地了解所任教班級的學情。課題組欣喜地同時,決定進行再實踐。把“雙向細目表”的范圍擴展到整個試卷。
二、再實踐
經過了幾輪英語命題――磨卷――檢測――數據分析――課堂反饋的實踐,我們逐步形成了如下具有校本特色的英語試卷命題的流程:
1 每個備課組的教師負責1-2個單元的“雙向細目表”制定。
2 以備課組為單位討論并完成“雙向細目表”的整合。
3 由一位教師負責,根據“雙向細目表”的要求,尋找適合的題目并進行組卷。
4 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磨卷,查漏補缺。
5 任課老師根據“雙向細目表”及本班的學情,預測難度系數。
6 測試――網絡閱卷――分數的分析與反饋。
7 利用數據進行學情分析和教學反思。
8 確定教學補償的措施。
討論并進一步挖掘表格中各類數據的信息量,為老師教學自我診斷所用。如:因為英語測試中選擇題的數量較多,在整卷的數據分析中,各班都出現了個別題的“留空率”。順藤摸瓜,找到各班忘了填涂個別選項的“馬大哈”學生。展示證據,對其的教育的影響更為深刻。
三、再實踐后的反思
1 通過利用“雙向細目表”命制英語試卷的實踐,促進了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半p向細目表”非常細致,不可能由一位老師獨立完成。需要團隊的合作。這為備課組的集體備課、交流提供了機會和有效的話題。同時,在整合細目表及初步完成試卷后,更需要備課組合力進行磨卷和修改。
2 提高了教師對自身教學、學生學習的診斷能力。通過研究和探索,目前我們的英語測試一直堅持自主命題,老師能通過對測試的診斷,來反思教學。并逐步了變成自己的工作常態。
3 使老師的“教”學生的“學”趨于一致。讓“教與學’的互動更有效。通過命題的研究及試后的分析,使老師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其的學習輔導和指導更具針對性。
利用“雙向細目表”命制英語試卷的校本研修系列行動使學校的教學管理站在老師的身邊,和老師們“肩并肩”,一起把試卷從常態走向精細化,使老師的命題分析從常態走向精細化,使老師對學生學情的了解從常態走向精細化,使老師對自身教學的診斷從常態走向精細化,從而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從常態走向精細化,我們已經向著教學的“輕負高質”邁近了一步,同時也希望通過進一步的實踐,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一些……
一、主要特征
課程化的園本教研,是園本教研的深化。課程化的園本教研需要幼兒園在傳統教研的基礎上,基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明確教研的目標、內容及形式,并引領教師組成教研共同體,展開系統深入的研究。課程化的園本教研具有如下特征:
1.教研目標明確性。課程化的園本教研應有明確的教研目標。幼兒園可以依據園本師資實際情況,從提升教師的某一專業能力方面確定教研目標,如從觀察解讀幼兒的能力、有效教學的設計與組織的能力、游戲活動的指導能力等方面確定教研總目標;也可立足解決幼兒園保教實踐中的某些問題,如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不足的問題、活動區材料投放的問題、教學教法問題等確定教研的總目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總目標細化為遞進式的小目標,落實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動中。
2.教研問題系列化。來自于教師的共性問題解決,是園本教研的基礎。幼兒園的教研問題,是解決做什么、怎么做的實踐問題,而不是解決是什么為什么的理論問題,更不是解決諸如家長素質生均活動而積等客觀問題。因此,幼兒園的教研問題,是主觀性問題,更是實踐性問題。
雖然說一日生活各環節中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課程化教研活動的內容,但是一些教育現場中的問題由于己有比較成熟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只需要一次教研或老教師的指導就能明白怎么做,如新入園小班幼兒的哭鬧問題、新教師如何做好教育活動計劃等問題,并不適合將其作為課程化教研活動的問題。
在幼兒教育現場中,教師的做什么問題,一般是教育活動的內容問題、課程資源問題;教師的怎么做的問題,一般是涉及教師的觀念、能力與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如,圍繞某一內容的科學活動材料投放問題、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背景下區域玩具材料的投放與指導問題、幼兒主題探究活動的推進問題等,都可以成為課程化園本教研的問題。
課程化的園本教研,更提倡的是基于幼兒本位、教師本位、幼兒園本位的教師共同需求的可推進研究的實踐性問題,隨著問題的解決,教師能從圍繞一個中心線索螺旋式上升的教研系統中獲得專業成長。
3.教研過程螺旋式。不同于將問題分解為平行的子問題的形式展開研究的線性主題式教研,課程化的園本教研強調的是螺旋式上升的實踐問題解決與推進,這需要教師個體具備問題意識與反思能力,需要教研參與人員間建立自主學習、專業反思與平等對話的學習共同體,需要幼兒園形成積極、信任、民主、向上的教研文化。
教師應在幼兒園一日活動實踐中鍛煉自己發現與反思問題的能力,拓寬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提高自己的問題意識。如某一同樣內容的游戲結束后,A教師想孩子們很喜歡這次游戲,可見我組織的有多成功!可是孩子們都沒有把玩具收拾好就跑開了,因為他們都急著上廁所,只好我來收拾了。B教師想孩子們都很喜歡這次游戲,因為他們都很主動一起想出各種辦法來玩游戲。是什么原因讓他們能玩得這么好呢?是這些玩具材料吸引了他們,還是因為我能夠允許他們自主游戲呢?可是他們都急著上廁所沒有把玩具收拾好,我下次得留出一些時間讓他們收拾玩具,或者請他們上完廁所再來收拾玩具。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問題意識和反思能力的教師,在思考問題的維度和深度是不一樣的,這影響到教師的專業成長。
基于自主學習、專業反思與平等對話的教研學習共同體,需要教研參與者在共同教研的過程中做到對事不對人,針對問題能自主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在集體研討過程中各抒己見,碰撞出思維火花,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共同促進專業成長。在這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充滿正能量的園本教研文化。
綜上,教研目標,是教研活動的方向;教研內容,是教研目標的落腳點。因此,幼兒園需要從提升師資專業技能、解決保教工作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等方面來確定教研活動為什么研、研什么,明確教研的目標和內容,在實踐過程推進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深化,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進而促進幼兒發展。
二、實踐流程
課程化園本教研是基于幼兒園保教工作實際的現場式教研,其過程是不斷深化解決實踐問題的過程。
課程化園本教研的實踐流程可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1.發現實踐問題。源于實踐的問題,是課程化教研活動的前提。課程化教研活動的問題可來自于管理者對幼兒園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發現的問題,也可以是來自于教師在保教工作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2.設計教研方案。明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后,教研組織者需要從教研目標、教研內容、教研形式等方面圍繞共性問題設計簡要的方案或思路,以更好地引領教師解決問題。
3.展開螺旋式教研。有了較為明晰的教研方案或思路后,教研組便可展開基于解決問題的螺旋式上升教研。這一環節,也是課程化的園本教研的主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可采取的流程及形式有現場觀察、案例記錄、問題剖析研討、理論學習等,在每一次的教研中,提出問題解決思路、回到實踐中驗證問題的解決,從而再一次發現問題,進入深一層次的教研
在上述系列化、螺旋式上升的教研過程中,教師的反思與研究、思維碰撞與經驗凝煉的能力得以提高。離不開問話與總結提煉。問話,即追問、反問,有刨根問底的意思。在教研過程中的問話,能引發教師不斷地進行反思??偨Y提煉,是對教研過程中獲得的經驗的梳理與提升。課程化的園本教研,應是在教師之間對現象或問題的問話、反思、總結提煉中得以推進的。因此,教研引領者應更多地采用問話的形式引發教師不斷地思考,并及時幫助教師總結梳理出具有一定價值的經驗,提升教研的理論高度。
三、推進策略
課程化的園本教研活動的推進,有賴于教研引領者及教師發現問題的能力、剖析問題的能力及問話與總結提煉的能力。因此,需要以提升教師及教研引領者這三個方面的能力為抓手,來推進課程化的園本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
1.問題在實踐中發現。在教育現場中,能否發現問題,需要觀察者具備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及觀察解讀幼兒的能力。因此,幼兒園應引領教師樹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立足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一有利于幼兒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幫助教師形成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深化課程改革。而教師在正確教育價值理念指導下的教育行為與觀察視角,將有助于他們發現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反思并調整教育行為提供支持。
2.剖析在本質處進行。教研過程中能否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深入剖析,有賴于教師的專業知識,有賴于教師對幼兒發展情況的了解程度。因此,幼兒園應引導教師深入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引導教師自覺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師對教育價值的判斷能力。同時,教師應熟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特點與目標,并在一日活動中養成自覺觀察幼兒言行的習慣,以及時發現幼兒的精彩與需求,判斷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契機,促進幼兒發展。
3.深化在思辨中提煉。教研活動的深化,離不開問話與總結提煉。問話,即追問、反問,有刨根問底的意思。在教研過程中的問話,能引發教師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提煉,是對教研過程中獲得的經驗的梳理與提升。課程化的園本教研,應是在教師之間對現象或問題的問話、反思、總結提煉中得以推進的。因此,教研引領者應更多地采用問話的形式引發教師不斷地思考,并及時幫助教師總結梳理出具有一定價值的經驗,提升教研的理論高度。
四、文本資源
[關鍵詞] 園本教研 主體地位 教研能力
一、園本教研的作用
園本教研是以幼兒園為研究基地,以辦園質量的全面提高為目標,以解決幼兒園實際問題為起點,選擇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法進行的教育科研實踐活動。它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提高幼兒教師反思能力。通過園本教研,幼兒教師自己的反思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學會了反思自己的教育對象,學會了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能夠主動思考和研究教學中的信息,以質疑的態度來分析教學方法的價值,積極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反思的效能。
第二,提升了研究能力。園本教研的實質就在于促進使得教學過程轉化為研究過程。在園本教研中,幼兒教師不斷致力于在教學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就成了一種力所能及的研究過程,不斷改善教育行為、提高自身、增強研究能力的過程。
第三,調動幼兒教師研究的積極性。幼兒教師通過從事行動研究,不斷探索新的東西,解決新的問題,促進教育教學的生機與活力,在教育實踐中表現出較強的研究激情。
二、園本教研基本活動過程
(一)確立問題
教學問題是幼兒教師“自己的問題”,而非“他人的問題”,是幼兒園里發生的“真實的問題”而非“假想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把幼兒教師個體發現和提出的問題轉化為幼兒教師群體共同關注和思考的課題。
(二)系統設計
設計是指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案、構想、策劃。幼兒教師要把日常的備課活動提升到教學設計的高度來認識,使備課與研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采取行動
行動是指將一設計好的方案付諸實踐。幼兒教師的“上課”不是不打折扣地執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創造的過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參上,而是放在觀察學生、傾聽學生上;不是把學生的學當作一種對教的配合,而是把學生看作學習的真正主體和教學過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總結反思
在整個園本教研過程中,反思實際上是貫穿始終的。設計的過程是行動前的反思,教學的過程是行動中的反思,回頭思考的過程是行動后的反思。
三、園本教研存在的問題
(一)園本教研成為考核幼兒園和教師的重要指標
園本教研是幼兒園迎接檢查、評估的重要項目。在現行的幼兒園考核中,是否申報和承擔研究課題是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安桓阊芯靠隙ú恍?,沒有課題就說明幼兒園的科研水平低,示范幼兒園的標準就達不到。”一位園長如是說。走進有的幼兒園,“教育部×課題實驗基地”、“XX 省×課題實驗基地”各級各類課題的牌子被掛在顯眼位置。同時,幼兒園管理者把參與教研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對晉升獲取職稱規定必須有幾篇科研、獲獎,必須要參與幾項研究課題,把工資獎勵與教研結合起來等等。
(二)普通教師在教研中處于劣勢和被動
通過對實踐的調查分析,骨干教師在園本教研中處于優勢地位,掌握著教研的主動,是園本教研的“主角”。但是眾多普通教師在教研中受管理者和骨干教師的雙重牽制,喪失了“話語權”,成為園本教研的配角甚至旁觀者。普通教師參與園本教研的興趣和主體性未能真正發揮,往往處于在教研中被動、跟隨的地位,導致教研活動顯得沉悶,難以激起教師的共鳴和興趣,園本教研也失去了群眾性、民主性和參與性。另外,部分教師對園本教研在認識上還存有誤區,對園本教研抱有神秘感和畏難情緒,認為園本教研就是參與上級領導或專家的科研課題,自己的水平無法達到園本教研的要求等等。在參與園本教研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往往顯得很被動。
(三)教師的教研能力欠缺
相比專業研究人員,幼兒教師無論在知識儲備還是在研究能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大都數幼兒教師職前接受的都是中等或高等幼師教育,她們很少接受過較為嚴格的科研基本技能的訓練,因而她們都難以從紛繁復雜的教育事件中提取有效的教育經驗,高效地解決現實教育問題。理論知識的缺乏成為制約教師提高教研實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兒教師需要補充大量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四、提高園本教研有效性的對策
(一)提高廣大教師對園本教研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首先要關注教師教研能力與教研需求的不同層次。幼兒教師的教學專長和教研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對教研的需求也不盡相同。要鼓勵教師開展適合自己能力水平和發展需要的教學研究。在教研要求上,對于教學經驗豐富、教研能力強的教師,要充分發揮她們在教研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盡可能的多出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研究成果;對于教學新手、研究能力較弱的教師要鼓勵她們積極參與“教學反思”、“專題研討”等教研活動,并對其理論學習、專業提升盡可能提供幫助。此外,變單純的指標考核為指標與現場展示相結合。園本教研與幼兒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是有機統一的,而日常教學活動的質量理應成為園本教研評價的重要內容。現場展示為幼兒教師提供了一個雙向學習的過程,幼兒教師既可以學習他人好的教學形式和創新教育經驗,也可以從其他教師的反饋中尋找改進方向。
(二)引導教師與同伴平等交流
平等交流是園本教研的核心,它以教師之間的“互動”為基礎,以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為教研基本形式,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使得專業成長陷入一種孤立、封閉的狀態之中。受認識水平與價值觀念的局限,單個教師對教育實踐的理解水平存在著差異,不同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水平也有層次上的區別。因此,只停留在教師反思階段的教研可能會造成教師自身教育視野的狹隘,使得教師固步自封,既束縛了教師自身的成長進程,也使得幼兒園整體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緩慢。因此要加強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三)激發教師的問題意識
具有問題意識是教師參與園本教研的起點,因此要培養教師從教育實踐中捕捉問題的敏銳性以及對問題的研究意識。鼓勵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把自己的困惑與心得記錄下來,收集研究素材,并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進行思考。在教研活動中采取多種方式促使教師平等參與發言,對新教師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鼓勵教師對一些在教研中反映的集中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如“你認為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還有可能引發其他哪些問題”等等,通過對問題的深入挖掘,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同時教師的問題意識也得到進一步增強。
(四)增強教師的教研能力
通過教師自學、集中培訓、學歷進修等多種形式增強教師參與教研的能力,幫助教師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教研風格。在對教師進行廣泛的教育理論知識學習和具體的教研方法與手段的培訓的同時,要關注每一位教師獨特的生活與工作狀態,幫助教師認識自己的個性特點與教學境遇,鼓勵她們在自身條件的基礎上形成具有自身獨特性的教研風格。園本教研最終依靠教師來完成,只有教師從自己的特點與需要出發,按照自己已有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才真正算得上是在做教學研究,園本教研的理念也才能夠得到真正的體現與實施。
總之,園本教研強調幼兒園和教師在教研中的主體地位,但并不排斥教研管理者與專家學者在專業上的指導,而是要求幼兒園和外界力量的充分合作,將幼兒園和教師的經驗優勢與專家的理論優勢有機結合,形成優勢互補,推動園本教研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九俊,吳永軍.走向校本發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 岳欣云.教學研討文化與教師個性發展[J].教師教育研究,2006(2)
[關鍵詞] 學校教研
新課程
教研文化
教研生活
課程改革特別是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對原有的學校教研制度和教研方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學校教研如何面對新課程?這是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現實問題,對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校教研面臨的新挑戰
學校是課程改革和實施的基本單位,學校教研的重心在學校,圍繞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展開研究,尋找改進策略,促進師生和學校的發展,是學校教研的基本任務和特征。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教研主要采取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教研機制,學校的教研活動主要圍繞上級教研部門(各級教研室)的工作安排而展開,根據上級的要求來完成教研任務,學校教研的重心偏離了學校,研究的許多問題不是學校自身的實際問題,不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真實具體的問題。在這種教研機制的影響下,學校和教師逐漸缺失了教學研究的自主性、自覺性和現實性,要么依賴或等待上級教研機構布置教研任務,要么脫離自身的教育教學實際申報教改課題,為教改而教改(因為評職評優或晉級的需要等);或扯虎皮作大旗,盲目引進或參與校外所謂的省級甚至國家級的科研課題研究,搞形式擺花架,徒有虛名。這種教研風氣很不利于學校教研文化的健康發展。
新課程要求學校教研以校為本,從學校實際出發,從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的自主性、創造性,解決學校、教師和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教師專業進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學校持續發展。學校教研如何面對新課程的新要求?我們認為,構建新的學校教研文化、創造新的教師教研生活,是學校教研主動迎接新課程的挑戰和把握新的發展機遇的必然選擇。
二、構建新的學校教研文化
學校文化建設是實現教育培養目標的關鍵,課程改革的成功最終需要學校文化建設的依托。教研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新的學校教研文化既是課程改革深化的要求,也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需要,對課程改革和實施具有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1.適應發展要求,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指出:“學校應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鼓勵教師針對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開展教學研究?!笨梢哉f,校本教研制度建設是高中課程改革和實施的亮麗風景線,是構建新的學校教研文化的前提和基礎。
(1)建立自我反思機制。
高中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的實踐研究者,實踐證明,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教學與反思相結合,不僅是學者型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學校新的教研文化的價值體現,它能夠幫助教師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愉悅,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質,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活方式。同時,自我反思也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內在機制,學校只有經常自覺地反思自己的辦學思想、發展戰略、管理制度、師生發展以及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出解決辦法,不斷調整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策略,才能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
(2)形成同伴互助制度。
同伴互助是指教師之間的交往與互動,旨在形成學校教研合作文化,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的靈魂。學校作為民主、開放的學習化組織,十分需要教師集體內部的專業爭論和合作研究,只有教師集體參與研究,才能建立一個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共同體,形成教師通力合作的研究氛圍和教師之間積極合作的伙伴關系,才能構建一種新的促進教師合作和發展的研究文化,形成一種共同的教師生活方式。當前尤其要加強教師在創造性實施新課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互動、交流、對話、協作等,通過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師各自為政和孤立無援的現象,加強彼此之間的專業切磋和協調合作,共享經驗,共同成長。
(3)構建專業引領網絡。
校本教研強調“以校為本”開展研究,并不意味著學校教研的自我封閉,相反,新課程的實施更需要學校建立一種開放性的教研網絡?!镀胀ǜ咧姓n程方案(實驗)》明確指出:“學校應與教研部門、高等學校等建立聯系,形成有力推動課程發展的專業咨詢、指導和教師進修網絡”。校本教研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研究,專業人員的介入是校本教研縱深化和持續化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為離開了專業人員的引領,只有學校同事間的互助和橫向交流,校本教研常常會自囿于較低水平的反復,甚至出現停滯不前的局面。因此,學校應積極主動爭取校外的專業支持,與當地教研部門及高等學校建立長期的教研合作關系,通過校外的專業引領不斷擴大理論視野,提高研究能力。
2.立足校本研訓,建設學習型學校教研組織。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學校教研立足于校本,服務于師生,自下而上,開展研究,這對學校教研組織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學習型學校教研組織勢在必行。
(1)回歸校本教研功能,充分發揮學校教研組織的校本研究作用。
學校教研組織是學校開展教研活動的基本載體,其主要組織機構有學校教研(科)室和學科教研組。從傳統的學校教研組織功能來看,學校教研(科)室主要是管理學校教研工作,學科教研組則主要是組織教師集體備課、聽課,共同研討教學問題,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自上而下的教研方式主導學校教研工作,學校教研重心時常脫離學校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因而影響了教師專業的快速成長和學校教研文化的健康發展。新課程要求學校教研組織立足學校自身的教育教學問題展開研究,把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首要任務,這就要求學校教研組織回歸校本研究功能,學校教研(科)室要做好校本教研的總體規劃和管理工作,加強指導力度,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和校本課題研究;學科教研組要從教師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研究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真實問題,充分發揮教師校本研究的主動作用,形成濃郁的校本教研文化氛圍,使學校教研組織真正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搖籃。
(2)大力開展校本培訓,進一步增強學校教研組織的凝聚力。
校本培訓以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培訓目標直指學校改革和教師發展的具體要求,培訓結果可直接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持續發展的內在激勵機制。學習化的學校教研組織應將校本培訓作為開展校本研究的重要內容,精心制定符合學校和教師發展實際的培訓計劃,采取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校本教研能力,增強教師對學校教研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凝聚教師集體智慧,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踐證明,校本培訓是提高教師實踐工作能力最有效的培訓方式,是學習型學校教研組織建設的重要途徑。
三、創造新的教師教研生活
教研生活是教師生活特別是教師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師教研生活質量直接影響甚至決定教師的現實生活狀況,對學生的課堂生活質量和學校的教研文化建設也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認為,新課程的實施為提高教師的教研生活質量,創造新的教師教研生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能不能把握機遇,主動適應課程改革和發展的要求。
1.要樹立教研新理念。
新課程十分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強調通過校本教研來改善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重建教師的教研生活,給人以高度的人文關懷。因此,廣大教師應樹立新的教研理念,要自覺地將教學研究作為自己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將提高教研質量視為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價值來對待,徹底摒棄過去那種消極被動的教研心理,以對生命的熱愛和追求去擁抱教研,展示人生。
2.要賦予教研新內容。
傳統的學校教研由于冷漠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生活價值,教研內容顯得狹窄,局限于教材、教法和考試等領域,關注的只是學生的學業成績,教研成為絕大多數教師的工作負擔,更談不上帶給教師生活以幸福和快樂。新課程極大地拓展了學校教研內容,完全確立了教師在課程改革與實施中的主體地位,只要教師具有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幾乎所有有關教育教學的資源和問題都可以成為教師研究的素材或對象,為教師教研活動提供了寬闊的平臺,并且教研內容的豐富多彩,更加充實了教師的教研生活和精神世界,使教研活動成為教師享受愉快生活的精神園地,最終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3.要探索教研新方式。
中學教師的教研不同于教研員或大學教師的研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即“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是一種典型的行動研究,自我反思貫穿于整個教研過程,或者說反思是教師校本教研最基本的要求和最普遍的形式。因此,我們要大力倡導教師開展反思型教學研究,通過反思不斷形成教師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特思考和創造性見解,最終脫離“教書匠”而成為“學者型”、“研究型”教師。反思型教研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們過去經常采用的“問題研究”即是其中的一種。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敘事研究”越來越受到歡迎,成為開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徑。簡單說,“敘事研究”就是教師講述自我的教育教學“故事”,敘述自己的教育生活,通過自我敘述來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使自己進入“研究性教學”境界,從而不斷改進教學實踐,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生活質量。義務教育的課改實踐表明,“敘述研究”特別適合教師開展校本教學研究,很值得借鑒。
一、教研組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單位,在提升和監控教育教學質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教研組是教師教學教研的陣地
教研是對教學的探索,教學需要教研,教研服務教學,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沒有教研的教學是膚淺的,不講效率、不講科學的教學最終難以持續。教研有利于教師對教學保持長久的探究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專業素養。教研應成為教師的職業狀態和不懈追求。教研組是開展教研的組織形式和重要陣地,其基本職能是研究。教研組可以把本學科的教師團結組織起來,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深度磨課、理論研修、專題講座、第二課堂等活動,研究教材、教法、學法,使教研活動組織化、常態化,讓學校的教學教研計劃部署到位,落地生根。
2.教研組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
教師的專業發展既是教師成長進步的內在要求,也是學校持續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學校之大,不在于大樓,而在于大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打造優秀教師隊伍是百年大計,教育根本。教研組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最佳平臺,學校通過教研組對教師發展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教師通過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交流合作,互相切磋,展示成果,分享智慧,還可以發揮骨干教師、教學名師的示范帶動作用,開展師徒結對、青藍工程等形式,老中青,傳幫帶,助推青年教師成長成熟成功,打造朝氣蓬勃的教師梯隊,為學校未來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3.教研組是教師學習分享的樂園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分享是陽光,溫暖你我的世界;分享是雨露,滋潤干涸的心田。蕭伯納說: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流一下,就能產生無窮的思想和智慧。在教研組中,教師們坦誠相待,無私付出,毫無保留,分享教學經驗、教學資源、教學智慧、教學成果和心得體會,達到互相溝通,彼此給予,共同擁有。在這里,思想在碰撞,智慧在流淌。在學習中分享,在分享中學習,攜手前行,共同發展,教研組成為教師們的學習之家,分享樂園,成長搖籃。
4.教研組是學校學科建設的載體
學科建設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龍頭。加強學科建設有利于打造學校的優勢特色學科,提升教師教學教研能力,培養造就教學名師,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增強學校的軟實力,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的永續發展。高中階段分科教學是基本形態,只要有分科教學,就離不開教研組這種有效載體和重要抓手。在教研組中,教師們團結協作,互學互鑒,共同分享,一道進步,發揮教研組的團隊優勢,促進該門學科整體水平的發展。教研組還可以上傳下達,把學校學科建設的規劃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去,推動學校的學科建設更上一層樓。
由此可見,教研組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基層組織,是教師專業成長發展的依托。然而教研組,想說愛你不容易。在具體實踐中,受功利主義、應試教育等思想的影響,教研組建設存在普遍的問題:重計劃輕落實,重教學輕教研,重結果輕過程,重考試成績輕教學效率,內容單調,形式呆板,教師專業發展意識淡薄,特別是一些教師職稱評完以后,有“功成業就”“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教研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不高。年級組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教研組的功能,教研組虛化、弱化、空殼化、邊緣化的趨勢明顯。
二、進一步發揮教研組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的功能和作用,加強教研組建設
1.更新觀念,思想高度重視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研組工作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學??茖W發展的基礎。學校管理者要更新觀念,高度重視教研組工作,樹立“教研興?!薄敖萄需T師”的思想,持續不斷地強化教研組建設,要有規劃目標,有建章立制,有具體措施,抓落實,抓考核,抓評價,轉變教育發展方式,打造高效課堂,使教研組工作正規化、常態化、機制化。
2.選好組長,發揮引領作用
火車跑得快,全靠頭來帶。教研組長是教研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領者、驅動者。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學教研的持續推進,教研組長的要求愈來愈高。要選拔思想品德好、教學水平高、教研能力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熱愛教研工作的教師擔任教研組長,調動其教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其引領作用,推動教研組工作再上新臺階。
3.獎賞激勵,激發教研動力
人需要獎賞和激勵。學校對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上佳表現和取得的教研成績給予獎賞激勵,使他們的成績得到認可,進步得到褒獎,價值得到認同,增強教師的獲得感、成就感、自豪感,進一步激發教師的教研動力,增強教研的能動性和自覺性。通過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大興教研之風,營造重教研、鉆教研、比教研的濃厚氛圍。
4.注重考核,完善評價機制
考核評價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學校應建立完善對教師的師德水平、教學成果、教研實績等方面的考核評價體系,在專業發展上,加大對教研能力和教研實績的考核評價權重,建立教師成長業務檔案,讓教師制定自我專業發展目標,突出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有效監控,倒逼教師自覺參與教研活動,提高教研水平,以教研推動教學。
關鍵詞:語文;校本;教研;實效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2-0123-01
學校教育教學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發展的關鍵在教研。我校本學期對教研工作進行了部分改革,特別是在積極推進集體備課的方法變革和實踐創新方面,重點落實到課堂上,向單位時間要質量,保證“減時不減效”。立足課程改革,積極探索語文校本教研,夯實、優化語文校本教研,就能提升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加快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讓優秀語文教師脫穎而出。
一、教研組建設與時俱進
1.選拔組織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教師任教研組長。通過廣泛、深入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提高學校新課程建設的能力和教師新課程教學的水平,保證新課程改革的健康、高效運行。沒有科學合理的考評激勵機制,就無法調動教師的教研熱情,就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科研潛能。創造條件,努力為教研組提供學習資源。把校本教研的重心置于學校的具體教學情景之中,校本教學研究的問題來自于學校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之中,教師要在真實的教學情景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學校積極努力要求下,為學校安裝了遠程教育衛星接收設備,使我校教師能接觸到當今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到更多教學方法,教育科研水平得到較大提高。
二、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教研機制
傳統的學校教研活動,大多是先由一位教師提供一堂課,大家一起聽課,然后大伙兒坐在一起評課,即聽課——評課模式。教研活動沒有明確的主題、沒有中心,參與者事前不知道內容,沒有準備,盲目被動。評課時個個都說好,只聽一片贊揚聲。教研模式單一,教研活動成了一種形式,沒有起到促進教學,幫助教師解疑釋惑的目的。要提高小學教研活動的實效,就必須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校本教研活動模式?,F在各種教育教學雜志、報刊,網絡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研模式,各有其優點。作為我們學校切不可生搬硬套,應結合本校實際,取各家之長形成符合本校特點的校本教研活動模式。近年來我??偨Y出了符合我校實際的“一提、二論、三研”的互合研討校本教研模式。學校教導處在排課時,每周對同一個教研組成員都有一天上午或下午同時都沒有排課,讓同組教師每周都有一次相互學習、合作交流研討的機會和時間。具體操作過程是:
1.提:提出問題。在每周教研組規定集體活動時間,教師把上周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難點,遇到的疑惑、疑點,逐一提出來,教研組長一一記錄在案。
2.論: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對提出的問題逐一討論,提出解決方案,得出解決辦法。個別突出問題,也可上傳到學校博客上,讓全校教師參與討論。
3.研:對下周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根據教學進度安排,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對下周重點教學內容,結合課程標準進行研究。主要從教學情境創設、過程安排、重難點突破、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練習設計,最后形成教案。校本教研的真正主體是教師。只有教師愿意參、樂于參與,教研工作才富有實效。為了激發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熱情,必須將評價激勵機制引入校本教研活動之中。常見的方式有四種:一是榮譽激勵,作為評選科研、教研積極分子的主要條件;二是物質激勵,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提振教師的精氣神;三是政治激勵,作為學校提干和向上推薦干部的依據之一;四是參評發表,把老師的優秀成果送到上級部門參加評獎,或投遞給報刊發表。
三、教研的形式:橫看成嶺側成峰
喜聞樂見、千姿百態的語文教研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語文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語文教師在校本教研中成為探索者和創造者,從而促進語文教師快速成長。
1.課題牽動:牽一發而動全身。課題牽動式教研是通過教師確立科研課題,并借助課題的研究來拉動和促進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能力。比如借助《小學語文綜合性實踐學習的研究》《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評價的研究》等課題的研究來引領大家。
2.專題推動:紅花一枝出墻來。專題推動式教研是從教學中篩選出教師最關心和困惑的教學問題,并組織教師進行專題研討,以破解教學疑難問題,增強教學實效,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比如用《怎樣指導學生修改習作》《怎樣指導學生辦手抄報》等專題研究來推動校本教研。
3.首席帶動:一花引來百花開。首席帶動式教研就是利用“首席教師”是團隊的軸心、王牌、精英的特質,帶動團隊投身教研,共同進步,提升整體素質。“首席教師”是團隊的核心和靈魂,是本學科教學技能和業務修養最好的教師,能指揮和帶領團隊教師進行“集團作戰”,最終形成本校或當地的強勢學科?!笆紫處煛蹦軉拘寻灿诂F狀的教師的潛能,激發教師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帶動教師群體發展,催生更多的“首席教師”?!笆紫處煛弊寛F隊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追有勁頭。比如首席教師可用《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我的磨課經》等專題來帶動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