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8 17:47: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車聯網工程;導論課程;整體設計;綜合素質
TN0-4;G642
隨著物聯網產業的興起、移動互聯網業務的拓展、云計算等計算模式的應用、泛在服務的推廣,物聯網被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在2013年5月的預測報告中認為是12項顛覆性技術之一[1]。車聯網是典型的物聯網,涉及汽車業、通信業和信息業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車聯網的發展,必然會帶動全新的產業鏈的建立和快速成型。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該市因車而建、因車而興,不僅是東風汽車公司的發源地,而且擁有國家級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和國家商用車零部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汽車工業在十堰市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2]。因此,在我校專業建設規劃中,學校依據自身的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大工程背景優勢,緊密圍繞“汽車產業鏈”,優化專業結構,拓寬專業面,按照“調整結構,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注重內涵,提高質量”的專業建設與發展路徑,分層次、分類別的開展專業建設,并提出要圍繞“汽車產業鏈”積極培育汽車產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急需的新專業,如: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車聯網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或專業方向。
因此,我校結合當前車聯網發展的大趨勢和在科研、教研中積累的科研和教學資源,設置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車聯網工程方向)。在車聯網專業方向的綜合改革過程中,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對新生進行專業教育,激發學生對本專業方向的興趣,進而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導論課程將承擔這一任務[3]。《車聯網導論》課程首次對2011級學生開課。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借鑒了國外大學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經過4年的教學過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車聯網導論》課程整體設計
(一)內容和方法并重
《車聯網導論》課程是本專業方向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門具有專業內容的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十分重要。不僅要能夠全面概括本專業方向所涉及到的大學四年的教學內容,而且要能夠清楚地說明大學四年的教學課程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對本專業方向的專業相關課程有一個有機整體的概念。
因此,設計本課程的目的和內容是“車聯網是能夠對車用信息進行采集、識別、傳輸、融合和利用的一種物聯網,能夠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被認為是最容易形成系統標準、最具備產業潛力的物聯網應用。本課程從車聯網的感知層、傳輸層、支撐層和應用層這四層分別進行闡述,使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車聯網工程)專業學生對車聯網的基本概念、技術框架、應用范圍具有初步認識,為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p>
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對教學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在本門課程中,對學生的考核方法是“課程報告(60%)+課堂匯報(40%)?!边@個考核方法要求學生在課后發揮主觀能動性,查閱資料,針對一個主題,以正式的科技文獻的形式完成相應課程報告,同時,還要以PPT演示的方式對課程報告進行匯報。這對學生來說,不僅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而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挑戰性體現在,學生剛剛從高中被動式學習向大學的主動式學習轉變,課程考核要求學生從查、思、寫、講等多個方面全面挑戰自己以前的學習方法;趣味性體現在,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完成考核,不僅能夠在合作中找到樂趣,而且能夠在PPT匯報過程中,體驗評價他人和自我對比的樂趣。
(二)前后知識貫穿
《車聯網導論》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要清楚地說明本專業方向的專業相關課程之間的關系[3]。為了能夠組織教學課程關系,本課程在感知層、傳輸層、支撐層和應用層等四層的車聯網分層基礎上,通過把專業相關課程和車聯網體系結構各層進行分學期的對應,使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未來所學專業相關課程在車聯網中處于什么位置。專業相關課程與某層的分學期對應關系如下圖所示,其中,左圖分類課程中紅色字體的課程表示該課程與車聯網直接相關。
另外,本門課程在大一上學期開設,同期,學生正在學習《計算機操作基礎》課程,其中包括Word和PowerPoint等內容。本門課程要求學生用Word軟件完成課程匯報,用PowerPoint軟件完成課堂匯報的演示文稿。這不僅鍛煉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且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的成就感。
二、培養綜合素質
在《車聯網導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了培養。這種培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學生文獻檢索和科技寫作能力的培養。由于課程考核要求學生以正式的科技文獻的形式完成相應課程報告,因此,不僅需要學生在課外查閱大量資料,而且需要學生對科技寫作進行實踐。文獻檢索能力的培養過程以中國知網CNKI中的文獻檢索為例,給學生演示了如何從學校主頁找到圖書館主頁,進而一步步找到所需要的數據庫并進行關鍵字檢索。盡管演示很簡單,但是學生了解了文獻檢索的基本過程,為學生后續的文獻檢索工作打下了基礎。在科技寫作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學報”為例,給學生演示了如何查找期刊主頁,進而一步步找到所需要的投稿模版和論文撰寫要求。這里面涉及到的內容包括論文格式、論文組織方式、參考文獻,以及摘要、引言、結論等各個部分的撰寫要求等。同樣地,盡管演示很簡單,但是學生了解了科技寫作的基本要求,為學生未來的畢業論文以及科技資料撰寫打下了基礎。特別令人欣喜的是,通過任務式的教導方法,學生對文獻檢索和科技寫作的目的有了深刻的認識,不僅能夠找到所需要的參考文獻,而且撰寫了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頗為專業的課程報告。
二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由于本門課程還要求學生以10分鐘PPT演示的方式對課程報告進行匯報,因此,學生還要準備正式的課堂匯報。這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清楚地表達課程報告內容,而且在匯報內容組織、課堂過程、儀態等方面都要做精心的設計。雖然部分學生是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完成課程考核,但是都認真對待,順利完成了課堂匯報。每一屆學生的都能夠帶來驚喜,例如,有的學生充分利用圖文并茂、視頻穿插的設計,使得匯報內容豐富多彩;有的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有的學生語言幽默,結合當前時事和網絡語言,提升學習興趣。教師對每一組同學的課堂匯報都要即時點評,包括PPT的內容和形式、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課堂組織等;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點評要突出優點,使得學生增強自信,但同時也不能回避缺點,但是要注意語言表達,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另外,還有一個附加效果是在最初設計課程教學時所沒有想到的,即學生對站在三尺講臺的教師課堂教學有了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即這并不是一件隨意可以完成的事情,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夠真正上好一堂課。
三是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本門課程要求學生分組完成課堂匯報和課程報告,學生可以自由組合。在任務分配過程中,學生也需要自己選擇主事人,分配各個任務。只有大家分工合作才能夠出色地完成課程考核要求。在學生提交課程報告時,需要注明本組成員的分工,在考核成績上,會根據分工給予考慮。從對2011級學生開設本門課程開始,學生基本都屬于90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通過本門課程的小組任務,學生們理解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三、課程教學效果
盡管《車聯網導論》只有16個學時的授課時間,但是課程信息量大,同時盡可能地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圖2所示。
四、結束語
《車聯網導論》課程是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車聯網工程方向)新生進行初步專業教育的重要課程。本文對該課程的課程教學進行了研究和實踐,主要包括課程內容和考核方法的設計,如何通^本門課程把前后知識貫穿起來,并闡述了在課程教學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特別強調了學生課堂匯報的有益效果。通過上述方法,課程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未來還需要在學生自我評價方面進行改進和探索。
參考文獻:
[1]盧錫城;顛覆性創新與信息技術――兼談高水平計算機人才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 2015(8):4-8.
[2]楊風.全力推進“國際商用車之都”建設――記十堰市汽車產業基地[J].專用汽車, 2015(10):72-75.
[關鍵詞]心理問題 欄目策劃 編輯創新
[中圖分類號]G2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5-0098-01
欄目是綜合性少兒期刊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好欄目是綜合性少兒期刊的形象標志、個性展示,體現著綜合性少兒期刊的核心競爭力。欄目創新是綜合性少兒期刊生存發展的應有之義。
“中國優秀少兒報刊金獎”期刊《廣東第二課堂》自創辦以來,一直重視欄目建設特別是心理輔導欄目的編輯工作,長期以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信箱”為學習的榜樣,并與時俱進地提出“承上啟下,開拓創新,貼近讀者,以心換心”等一系列辦欄韜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作為欄目的責任編輯,現以2009年度《廣東第二課堂》(小學生閱讀)心理輔導欄目《紙條飛呀飛》的策劃、編輯、反饋為例,就綜合性少兒期刊心理輔導欄目的編輯創新,略表一枝。
一、以正確的編輯理念為指導,注重欄目效益的最優化
作為宣傳媒介,綜合性少兒期刊要反映少年兒童的成長動態,傳播素質教育的最新成果,向廣大讀者輸出科學、優美、適宜的信息,為他們的學習生活提供具有應用和參考價值的成長經驗。
綜合性少兒期刊在正確的辦刊宗旨基礎上,按照既定的報道規劃,指導作者按照選題撰寫文稿,對讀者起著引領作用。此外,綜合性少兒期刊在滿足讀者那些符合辦刊宗旨需求的同時,還要對讀者施加影響,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引導廣大少年兒童對新知識、新事物、新文章產生持續的需求,從而為讀者提供新的服務。
《廣東第二課堂》是廣東省教育廳創辦的綜合性少兒刊物,始終以正確的導向性為編輯方針,以嚴謹的科學性為編輯思想,以有益的實用性為編輯內容,以有機的和諧性為編輯布局,以充分的趣味性為編輯風格。尤其是在心理輔導欄目《紙條飛呀飛》的編輯方面,更是體現了民主、開放的追求,實現了欄目效益的最優化。
二、以讀者來信為依托,注重欄目的策劃與編輯
《廣東第二課堂》發行面廣,收到的讀者來信(包括電子信息)比較多,小學生反映心理困惑、渴求得到疏導的來信數量僅次于作文投稿。這并不讓人感到意外,在社會轉型期,心理問題低齡化趨勢明顯,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與茁壯成長。作為少年兒童的良師益友,綜合性少兒期刊沒有理由無視讀者的心理困惑,而有義務為身陷心理糾結的少年兒童提供專業、適宜的援助與服務,心理輔導欄目在援助與服務過程中當仁不讓?!稄V東第二課堂》也是這樣。
我們編輯認真對待每一封讀者來信(包括電子郵件、QQ留言、手機短信、電話等),雖不說件件有回復,但是也做到了每封來信都編號歸檔,時時有所掛念,期期載文疏導。以讀者來信為依托,及時掌握當下小學生的心理動態,貼近他們的心房,快樂著他們的快樂,化解著他們的心結,盡可能從心理學專業的角度,從“心”出發,為廣大讀者服務。
我們注重欄目內容的策劃與編輯。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史占彪博士、天津大學心理研究所詹啟生所長、“心海”中小學心理輔導論壇俞和軍老師、上海市身殘志堅的中學教師丁銘等人,擔任“心理醫生”,為讀者解答心理疑難。他們專業、親切、實用的輔導,情同“親善大使”,使小讀者如沐春風,受益匪淺。
我們還注重欄目形式的變化與完善。不做單一的“讀者來信回音壁”,而是把心理學新聞、故事、討論、對話、圖片、測試等各種文本,適宜地呈現給讀者,使欄目活而不亂,五彩繽紛。
三、以專業輔導為己任,注重欄目的效用與反饋
心理輔導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為了打造精品欄目,本欄責任編輯閱讀了大量的心理咨詢書籍,并參加了有關考試獲得了相應的證書。此外,本欄責任編輯還建立了相關的QQ群,團結了一批熱心作者與讀者,保證了稿源,也能在網絡環境下及時收集讀者意見。還開通了中國移動短信“飛信”業務,利用現代通訊技術,讓欄目與讀者、作者保持“親密接觸”,使刊物效用最大化。
事實證明,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工夫。在反饋方面,2009編輯年度,本欄責任編輯收到數量不菲的讀者意見與建議,包括信函、電子郵件、QQ留言、手機短信、電話,對本欄目的精心打磨表示肯定、支持與鼓勵。更有讀者寄語編輯“欄目好,心情好”。
論文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期望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嚴格,學校的教育質量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本文介紹了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的基本情況,分析了成都學院在教學環境和硬件設施上的優勢和不足,并對其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
全文共分五大部分,內容包括: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基本情況;研究教學環境和設施滿意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都學院教學環境和設施現狀分析;教學環境和設施滿意度因素分析; 關于改進成都學院教學環境和設施的建議 。
第一章 導論
1.1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基本情況
1.1.1 學院簡介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是由國家教育部批準建立的獨立學院(教發函 [2004]21 號),是采用新模式新機制舉辦的以本科層次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電子科技大學是其辦學主體,成都國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合作者提供辦學硬件設施。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坐落于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高新西區,現有本、??茖W生5600 余名,占地 700 畝,規劃面積 1500 畝。是國家首批示范性軟件學院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學院本科教學基地、國家國際軟件人才培訓基地、國家軟件產業基地人才培訓中心、國家 863 IC 設計產業化基地和軟件孵化器人才培養中心。 MOTOROLA 成都軟件中心、 Intel 、大唐電信、邁普、國騰等眾多知名高新技術企業緊鄰學院,校企聯合實驗室與人才實踐基地的建立和面向行業“走出去、請進來”的立體組合式項目實踐的強化,使得學院培養的兼有扎實系統理論功底和強勁實踐創新能力,具備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知識技能型人才受到社會歡迎, 2003 年 8 月,學院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開發先進單位”。
依托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人才培養積淀和獨具優勢的科研教學實力,通過以專業實踐為核心的知識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借助廣泛開展的國際合作,包括與英國劍橋大學、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英國布魯內爾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的本 / 碩深造、學術合作等項目,與微軟公司、 MOTOROLA 公司、 IBM 公司、 CISCO 公司、美國硅谷 Rayton 集團建立的項目合作關系,成都學院致力于培養在工程實踐領域具備突出攻堅能力、專業技能及管理能力的產業急需高質量人才。
學院現設有 6 個院系:計算機系、微電子技術系、電子信息工程系、經濟與管理工程系、圖形藝術系、航空分院;專業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信息安全、網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生物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英語、動畫、計算機應用技術、通信技術、旅游管理(空乘及航空服務)等。
學院以培養知識技能型、復合型、國際化、有特色人才為目標,以軟件、微電子、通信、電子工程等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通過與四川航空公司等其它領域國內外企業合作,創辦特色專業,工、管、文和藝術類學科協調發展,立足成都、輻射西部,努力成為國內知名的培養知識技能型人才的綜合性大學。
1.1.2人才培養優勢
強大的優質師資力量,保障高水平人才的培養 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和企業教學實踐基地,保障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國際合作項目的廣泛開展,保障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多層次知識學習體系,靈活的專業深造選擇,保障人才的個性化培養 豐富的校園文化,濃郁的科技人文氛圍,保障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以教學科研型院校定位為平臺,保障有持續發展潛力的知識技能型人才培養。
1.1.3 電子科技大學選派優秀師資
優秀師資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電子科技大學大力支持成都學院的各項教學工作,選派了 300 多名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從事科研前沿工作的教師到學院授課,同時派出了優秀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干部,從而保證了成都學院學生培養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規范性與科學性。來自電子科技大學教育專家組成學院學術委員會,專門負責制定教學培養方案、指導教學過程、監控教學質量。由資深教授擔任的教學顧問廣泛聽取學生對教學的反饋意見,有效地保障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1.1.4 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
學院依靠電子科技大學在中國電子信息領域積累的眾多科研院所合作關系和國內外優秀行業資源,將合作企業國騰集團作為“國家級重點高新企業”的產業領域資源及其國內外優秀合作伙伴擴展成學院的實踐基地,將電子信息領域強勁的科研教學實力與行業實踐優勢進一步融合。
學院現已與微軟公司、 MOTOROLA 公司、 IBM 公司、 CISCO 公司、美國硅谷 Rayton 集團等建立了人才培養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便利的實踐條件。部分學生已進入 MOTOROLA 成都軟件中心、國騰集團等企業實訓。
學院不僅擁有一批長期工作在技術研發、產業實踐一線的資深研發工程師和高層管理人員作為學生實踐課指導教師,而且大量的學生在高年級進入企業進行項目實踐;在學院的支持下,一批學生利用自主技術創辦的企業已開始高速的商業運作。實踐環節的加強使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真正實現了無縫鏈接,企業實踐基地的蓬勃發展為學生就業提供了綠色通道。
1.1.5 國際合作項目廣泛開展
學院通過與國際知名院校和企業合作,使學生接受與國際同步的現代化教育,加強學生的國際意識培養和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畢業生在國際國內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
學院共享全球教育資源,多名來自英國劍橋和印度的外教為學生開設了全英文技術課程。學院設立了留英獎學金,以資助和獎勵學院被劍橋大學錄取的學生;學院已與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實施 3+1+1 (即 3 年國內本科、 1 年國外本科和 1 年國外碩士)碩士研究生培養計劃,首批學生已赴英學習;與英國布魯內爾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從 2005 年起實施學生互動、交流培養項目。與此同時,學院還將繼續與國外知名大學洽談,逐年擴大和豐富對外合作的范圍與形式。
1.1.6 多層次知識學習體系
學院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已為二年級以上學生開辦了雙學士學位班,包括工商管理、外語、法律等專業。學生可以在電子科技大學本部或學院任意選修雙學士課程,學業完成后由電子科技大學授予雙學士學位或輔修專業證書。同時,學院將各種含金量高的認證培訓融入教學計劃,以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另外,在尊重人才個性化發展的前提下,學生除可自選課程進行學習外,還可以在學院范圍內轉專業;部分專業配備了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和素質培養。
1.1.7 豐富的校園文化
在電子科技大學統一指導下,學院學生建立了 50 多個社團與協會,自辦了多種刊物,組建了有線廣播站,組織了體育類聯賽、文藝演出、校園文化藝術月、學風建設宣傳周等系列活動,并榮獲了“成都市暑期社會實踐優秀集體”、“電子科技大學優秀分團委”、“電子科技大學 2004 年秋季運動會學生組團體第一名”等稱號。積極上進的校園文化氛圍,帶動了良好院風的樹立;學院重視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全面成才,除開設了眾多人文素質、經濟管理課程外,還舉辦了“英語學習方法”、“就業與成才”等講座,眾多學術科研單位、企業的精英人士,紛紛來院開設專題報告,濃郁的科技人文氛圍建立起學院新時代數碼人文空間。
1.1.8 以教學科研型院校定位為平臺
電子科技大學深厚的電子信息學科底蘊,為成都學院知識技能型人才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培養提供了基石。中國信息產業的騰飛需要一大批有扎實理論功底和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高層次知識技能型人才,作為在電子信息教育領域奮斗多年的電子科技大學深刻的了解培養研究型人才和培養工程領域知識技能型人才的兩套體系的不同,只有理論功底深厚、具備科研攻關潛力的人才在未來的工程應用領域中才具備快速提升的能力,才具備獲得長久持續發展的潛力。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在加大實踐教學的同時,仍繼承了電子科技大學專業功底扎實、理論素質全面的培養特點,為學生未來發展和專業深造提供了強勁動力,保障了教育價值的無限提升。
1.1.9 現代化的學習生活環境
學院位于 IT 業聚集、生態環境優越的成都市高新西區,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至 2005 年 9 月,學院將擁有共計 38 萬余平方米的教學樓、辦公樓、實驗室、圖書館、學生公寓、學生餐廳、標準運動場、網球場和游泳池等體育設施。學生宿舍配有衛生間、電話、電視及寬帶網端口;校園內設有郵局、醫院、超市、洗衣房和自動提款機等生活服務設施。
學院擁有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數字邏輯實驗室、基礎物理實驗室、電子技術實驗室;擁有充足的語音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機房等設施;所有教室和教學區均有音頻廣播播放聽力訓練。
學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獎學金制度,包括國家獎學金、年度綜合獎學金、專項獎學金,優秀生出國短期培訓獎學金和出國留學獎學金等。 2004 年起學院設立了“學生軟件創新基金”,以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
學院創新的辦學思路、嚴格的管理和高質量的人才培養贏得了各級領導,以及學生、家長與社會的認同與好評。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 2002 年 10 月到學院視察時,對學院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和眾多省市領導也多次到學院視察,鼓勵學院做好示范,探索按新模式辦學的新路子。
為加大學院發展力度,學院將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投資進行校園基礎設施的建設。至 2005 年 9 月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將成為在校生接近萬人的綜合性大學。
1.2 論文寫作背景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期望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學環境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那么,我國高校又該如何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環境,迎接21世紀和WTO的挑戰呢?我們認為,企業界貫徹實施ISO9000族國際標準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據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30多萬家企業通過ISO9000論證,我國也有1萬余家企業通過論證注冊。如同企業一樣,高校也十分重視質量,實踐中也確有一些院校在探索建立高校教育質量體系標準。那么高校是否也能通過貫徹實施ISO9000族國際標準來改進質量和提高業績呢?筆者認為完全可以。因為與企業相比,高校內部也存在著一個與企業相類似的“生產系統”,它有自己的“產品”--畢業生和“生產過程”--教學過程,所以借鑒企業經驗建立高校自己的質量體系標準將為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提供有效的保證。成都學院作為一才成立不久的獨立型學院,必須在教學環境及設施上做到高質量,才能吸引大批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報考。本文試著對成都學院教學環境和設施進行了分析,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難免有學多疏漏之處,希望各位老師、領導給予批評、指正。
1.3研究教學環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3.1 教學環境的特點
學校教學環境與其他環境一樣,都是人類生存環境的組成部分,因而在本質上各種環境具有一致性。但教學環境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環境,具有自己特殊的要素構成和環境特征。教學環境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具有特定的環境區域
教學環境區域是一個外在封閉性與內在開放性的有機統一體。教學環境區域的封閉性表現在,世界各地的大多數中小學都具有特定的環境區域,有與外界環境相區別的環境界限,這種界限一般都是從校園圍墻或類似圍墻的其他隔離物為標識的。在這種明確的界限之內,形成了相對封閉的校園環境。教學環境區域的開放性表現在,從環境內部機制來看,中小學教學環境是一個開放系統,它向外部環境開放,接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影響,同時也向外界輻射強大的影響。
(2) 具有特定的環境主體
學校教學環境的主體是學校全體教職工和學生,尤其是教師和學生。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了學校內部特有的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心理氣氛,這些社會關系和社會心理氣氛又進一步構成了學校穩定的社會心理環境。
(3) 具有特定的環境內涵
學校教學環境所以有別于其他環境,不僅取決于它有自己的環境區域和環境主體,在很大程度上更取決于其特定的環境內涵。一般來說,其內涵有以下諸項規定性。(1)規范性:教學環境是育人的專門場所,是根據全面促進人的發展這一特殊需要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學校的培養目標而設計、建設和組織起來的。因此,環境建設的各個方面都必須符合育人的規范要求。(2)可控性:與其他一些自發形成的環境或自然環境相比,教學環境具有易于調節控制的特點。人們可以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不斷對教學環境進行必要的調節控制,擷取其中對人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的因素,消除和抑制不符合發展需要的因素,使教學環境向著有利于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方向發展。(3)純化性:由于教學環境的主客體因素是在追求真理、掌握知識、發展身心這樣一些共同的高尚的目標下組織在一起的,各種環境因素都經過了一定的選擇、凈化、提煉和加工等純化處理。因而,相對于其他環境來說,教學環境絕少外界的喧囂浮華,更沒有鬧市中的燈紅酒綠,這里充盈的只有朗朗的讀書聲和對真理的向往。正因為學校環境具有這種純化的特征,自古至今,人們都把學??醋鞣彪s紛擾的社會中的一方凈土。(4)教育性:教學環境不僅僅是教學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依托和舞臺,構成教學環境的各種環境因素本身就具有教育意義;正因為教學環境是一個育人的場所,所以人們在構建教學環境時,對它的教育功能的需要已遠遠超越對物質功能的需要,這也是教學環境相異于其他環境的一個主要特征。
1.3.2 教學環境的功能
教學環境對教學活動及個體發展所產生的一切影響,都是通過自身的功能屬性表現出來的。所謂功能,是指事物本身的功效能力,是一個系統所具有的對其他系統施加影響的一種屬性,亦可稱功能性屬性。教學環境特有的要素結構和環境特征決定了其特有的功能原理。積極良好的教學環境具有以下六種功能,這六種功能從不同的側面對教學活動和學生身心發展施加影響,并最終通過從總體上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和促進個體的發展而顯示出自身在教學中的極端重要性。
(1) 導向功能
方向和目標是人們行動的指南,也是行動的動力。教學環境的導向功能,是指教學環境可以通過自身各種環境因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接受一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使他們向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如前所述,教學環境是按照人的身心發展的特殊需要和國家教育方針,學校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組織起來的育人場所,它集中體現了社會主流文化的精神和價值取向,體現了國家和社會對年輕一代成長發展的期望。這些要求和期望滲透在學校內部的各種環境因素中,形成一種具有強大約束力的精神氛圍,導引著學生的思想,規范著學生的行為,塑造著學生的個性。教學環境的這種導向作用對于學生個體的社會化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凝聚功能
教學環境的凝聚功能,主要是指教學環境可以通過自身特有的影響力,將來自不同地理區域、社會階層和家庭背景的少年兒童聚合在一起,使他們對學校環境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教學環境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專門場所,這里洋溢著追求真理、探索知識的學習氣氛,充盈著歡快的歌聲、笑聲和讀書聲,青少年對于知識的渴望在這里可以得到最大的滿足,他們的才情和稟賦、興趣和愛好在這里能得到最佳的發展。因而,學校教學環境對于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為重要的是,教學環境是師生共同創建的,這里的每一棵樹木,每一叢花草,每一處壁報專欄,都凝聚著學生閃光的智慧,滲透著學生辛勤的汗水。這一切都能激發起學生對周圍環境的無比關心和摯愛,增強他們對于學校環境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3) 陶冶功能
教學環境的陶冶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養成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個體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為習慣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教學環境作為青少年長期生活于其中的、可知可感、具體生動的一種微觀社會環境,在青少年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形成中有著其他環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優雅美觀、整潔文明的校園,窗明幾凈、生氣盎然的學習環境,積極向上的班風、校風,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各種有益的集體活動等等,都是可供陶冶情感、培養品格的有利的環境條件。教學環境對人的教育作用不是強行灌輸的,而是寓教育于生動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中,通過有形的。無形的,或物質的、精神的多種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中熏陶、感化學生,從而產生一種“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應。這種教育效應較之單純說教更易于被學生理解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更利于全面陶冶、塑造人的高尚情操和優良品德。因此,揭示教學環境的這一功能并積極運用這一功能進行品德教育,必將大大提高學校德育的質量。
(4) 激勵功能
教學環境的激勵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有效激勵師生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動機,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在一個良好的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各種環境因素都可以成為感染和激勵師生工作積極性的有利因素。例如,整潔幽靜、綠樹成蔭的校園,寬敞明亮、色彩柔和的教室,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以及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班風、校風,都能給師生心理上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愉悅感,能充分激發起他們內在的工作動力。特別是優良的班風和校風,更是一種由師生共同創建培育出來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無形的力量反過來又作為一種最持久、最穩定的激勵力量,推動著學校教學工作,激勵著師生振奮精神、團結向上。
(5) 健康功能
教學環境的健康功能,是指教學環境對于師生的生理與心理健康狀況具有重大影響。學校教學環境是師生長期工作、學習、生活的環境,環境的優劣與他們的身心健康關系密切。對于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的青少年來說,學校教學環境與他們的健康狀況有著更為直接的關系。在一個衛生條件良好,沒有空氣、水源污染,遠離城市噪音,一切教學設施完善充足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學生的身體健康必然能得到有效保障。相反,如果一個學校周圍常年煙霧彌漫,噪音不斷,教室內光線幽暗,空間狹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無疑會受到嚴重損害。另外,教學環境中是否有和諧寬松的學習氣氛和良好互助的人際關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也是明顯的。重視教學環境的這一功能,對于保證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6) 美育功能
教學環境的美育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美感,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想象,提高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是人的一種高級心理活動,人與環境之間有著直接的審美聯系。實踐表明,在一個和諧良好的教學環境中,處處都蘊藏著豐富的審美內涵,校園中的自然美、教室里的裝飾美、教學中的創造美,以及師生的儀表美、情感美、語言美等等,都對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形成產生著重要影響。感受美和鑒賞美只是美育的起點,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由感受、鑒賞校園的美,進而“按著美的規律”用自己的雙手去美化校園、美化自己的生活,增強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1.3.3 結論
綜上所述,教學環境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學環境從不同的方面影響和制約著師生內在的心理活動與外顯的行為表現,這是現代學校教育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但是,師生作為教學環境的主體,反過來對環境又施加著積極能動的影響。他們在接受環境影響的同時,又不斷運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調節、控制。改造和建設著適宜于自己身心發展的教學環境。可以說,教學環境的每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深深地打上了環境的主體——師生的印記。我們研究教學環境問題,目的是全面了解和發現教學環境對人的各種影響及其影響方式,從而更好地發揮環境主體的能動性,有目的、有計劃地改變和消除各種不利的環境影響,充分利用環境的積極因素促進自身發展。
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環境的以上功能能否發揮出來、發揮得怎樣,作為教學環境主體的師生,能否對教學環境施加積極能動的影響,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教學環境的創設。學校的絕大部分教學活動都是在教室里進行的,教學環境中與師生關系最密切的也是教室的教學環境,所以,我們把教學環境創設的范圍限定于教室教學環境的創設,以使教學環境的創設對廣大師生來說更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教室教學環境的創設可分為教室物理環境的創設和教室心理環境的創設兩部分。
第二章 成都學院教學環境及功能分析
2.1成都學院教學環境特點分析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坐落于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西區,占地面積700畝。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是由電子科技大學申辦,教育部批準的本科層次獨立學院。成都國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合作者提供硬件設施,作為國家級首批示范學院——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學院本科教學基地,國家國際軟件人才培訓基地,國家軟件產業人才培訓中心等,電子科大成都學院至成立以來,一直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機制,力求培養出于社會無縫接軌的技能性人才。
學院課程以多媒體教學為主,老師均來自于電子科技大學,并有多位優秀教師。學院一直把辦學質量作為自己的生命線。學院的綠化工作做得很不錯,為在這里學習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安寧和舒適的學習環境,日趨完善教學設施也將會給同學們帶來新的感受。
2.2成都學院教學環境功能分析
正如馮林院長所說:成都學院培養人才就是知識技能型的應用人才。成都學院的學生出去后要有一技之長,要靠一技之長來獲得企業的青睞,是學生出去以后在企業中在社會中有自己的位置。
學院以培養知識技能型、復合型、國際化、有特色人才為目標,以軟件、微電子、通信、電子工程等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通過與四川航空公司等其它領域國內外企業合作,創辦特色專業,工、管、文和藝術類學科協調發展,立足成都、輻射西部。
學院目前設有6個院系:計算機系,微電子技術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圖形藝術系,航空分院。學院培養人才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科學于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信息安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
第三章 成都學院教學硬件條件調查分析
3.1 食堂滿意度調查分析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論在任何地方,吃飯都是大家所必須面臨的首要問題。學校也不例外,一個學校食堂是否合同學們的口味,是否能為同學們提供優良的就餐環境也就成為了同學們衡量一所高校是否高質量的標準之一。
成都學院作為一所才成立不久的示范性學院,要想讓已經就讀的同學覺得滿意,就必須重視食堂這一塊。
筆者對成都學院先后成立的正陽餐廳和晨曦餐廳做了一番調查,近200名的同學自愿參加了調查,給出了他們對食堂各個方面的態度和看法。
首先是最先成立的正陽餐廳的調查報告。
正陽食堂飯菜份量,品總,味道調查結果:
圖 3?1正陽餐廳飯菜份量品種味道調查結果
正陽食堂飯菜價格調查結果
圖 3?2正陽餐廳飯菜價格調查結果
正陽食堂就餐時間調查結果
圖3?3正陽餐廳就餐時間調查結果
我們暫時不對正陽餐廳進行分析,下面我們看一看新食堂晨曦餐廳的調查報告:
晨曦食堂飯菜份量,品總,味道調查結果
圖 3?4晨曦餐廳飯菜品種味道調查
晨曦食堂飯菜價格調查結果
圖 3?5 晨曦食堂飯菜價格調查結果
晨曦食堂就餐時間調查結果
圖 3?6晨曦食堂就餐時間調查結果
下面我們分別分析一下正陽餐廳和晨曦餐廳的調查報告:
首先是正陽餐廳:
根據調查報告我們可以看出,正陽餐廳可以說是相當不得民心。93%的同學認為正陽餐廳打的飯菜份量不足,93%的同學認為菜品很少,飯菜的口味也有57%的同學選擇了差,至于飯菜的價格更是100%的同學選擇了太貴(而并非貴)。就餐時間93%的同學應該延長。
其次是晨曦餐廳:
總體來說,晨曦餐廳比起正陽餐廳要好一些,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69%的同學認為晨曦餐廳打的飯菜份量不足,74%的同學認為菜品很少,飯菜的口味有23%的同學選擇了差,飯菜的價格為28%同學選擇太貴和57%的同學選擇貴。就餐時間70%的同學應該延長。
現在,讓我們直觀來對比一下兩個食堂的情況:
通過對比兩個食堂我們可以看出:晨曦餐廳在人氣度,也就是滿意度上高出很多,特別體現在飯菜的份量、菜品數目上。
【關鍵詞】材料化學;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1)10-098-03
現代高科技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才的培養,因而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專業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備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是高等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歷史賦予的使命。近年來,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學院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創新教學體系,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實踐表明,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而展開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以及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筆者結合本校的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對《材料化學》課程進行了定位,并討論了該課程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探索與實踐。
一、材料化學的定位
(一)材料化學的定義
材料化學是一門研究材料的制備、組成、結構、性質、應用及其相互關系的科學,它是材料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是核心內容。材料化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是在學科的生長和發展中互相交叉、互相滲透下形成的,是作為基礎學科的化學更直接地介入到材料科學中的一個具體體現。因此,可以說《材料化學》課程是化學基礎課和材料學專業課程之間的一個重要橋梁。
為打破原有專業劃分的界限,在制定《材料化學》的教學內容時,必須進行以加強基礎、拓寬專業知識面和加強實踐訓練為主要目的的課程改革;在課程建設中,必須結合實際,明確了《材料化學》課程的定位:通過對這一課程的理論學習,使學生在掌握材料化學的基本原理基礎上,學習運用基礎化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二)材料化學教材的選擇
材料化學學科的著眼點是培養創新型人才,而課程教學是實現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它對全面加強學生知識、技能、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知識的不斷更新,教材的選擇是關鍵點。自從2005年開設《材料化學》這門課程,我國出版的教材在質上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最早的教材是1994年廈門大學丁馬太教授出版的《材料化學導論》,該教科書還被復旦大學、西北大學等采用,但內容相對比較陳舊。其后,北京師范大學李奇老師主編了《材料化學》,上海交通大學唐小真教授主編了《材料化學導論》以及南京師范大學周志華教授主編了《材料化學》等。直到2008年,中山大學曾兆華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體會出版了《材料化學》教材,前半部分涉及材料的制備、結構、性能等材料化學的基本內容,后半部分則以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四大類材料為主線,對不同種類的材料進行介紹,其中涉及各種現代先進材料如高性能金屬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納米材料、功能陶瓷、感光材料、生物醫用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等,并敘述各種材料的性能和行為與其成分及內部組織結構之間的關系,這些內容與本課程以前的教學內容不謀而合。總之,教材是指引學生入門的工具,作為教師一定要把好教材關,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材,方能做到事半功倍。
二、材料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雖然材料化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但隨著材料科學的飛速發展,材料化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逐漸得到應用。例如Motorola、保潔等公司每年都會招聘材料化學方向的人才到其研發中心進行新產品新工藝的開發。因此,從培養創新型人才角度來看,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實踐性教學內容,增強材料化學理論知識與科研、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材料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然而,由于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其教學主要以教師、課堂、教材為申心教學模式。該模式過于依賴理論教學,由于材料化學綜合了材料學,普通化學等方面的內容,涉及的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內容較為難懂,因此,單純地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很難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我們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就必須建立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體系,因此,進行材料化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探索與實踐
(1)采用循環式教學方法,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采用循環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從生活或生產實際出發,讓學生了解一些材料的性能及應用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基本理論的興趣,再運用材料化學基本理論來解釋材料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凝煉出材料設計與制備的原理和方法,并以此原理和方法來設計和制各出有一定社會需求的新型材料。這種循環式教學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又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2、實施三結合教學方式,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我們采用自創三結合教學方式,即講解與討論相結合、講授與自學相結合、期末考試與平時小論文相結合。我們改革了傳統的“注入式”教學,建立了“啟發式”教學模式,采取“以學生為主體、教為引導”的方式,突出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_陛,隨時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大家共同討論,以此不斷提高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對問題的理解、認知和表達能力。通過我們有意識地將講解與討論相結合,較大力度地變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最新的科研成果往往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開發學生的思維。因此在相應的章節教學中,我們會及時有效地插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與數據,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掌握學科最新發展動態和開拓知識的能力。
通過近幾年教學實踐表明,我們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的新思維和新思路方面發揮了獨到的作用。通過三結合教學方式進一步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自學能力以及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學手段的多元化,首先在參考其他學校相近課程課件的基礎上結合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制作了《材料化學》電子課件。綜合運用圖片、動畫、文字等多種形式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直觀而又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緒論部分,將材料科學發展的相關圖片做成課件在課堂上放映,使學生對本課程的發展、意義、主要內容有生動而深刻的印象;在納米材料章節中,一些納米材料的圖片能更形象、直觀,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知識點。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flas直觀易理解的優勢,例如在材料的結構一章中,插入14種空間點陣結構模型,金屬晶體的3種典型堆積模型,晶體間隙的形成、缺陷和位錯的形成等:在材料的制各一章中,插入多個物理氣相沉積和化學氣相沉積裝置動畫;在無機非金屬材料一章中針對石英光纖的制各,插入了多幅動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該課件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互聯網也是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將主講教師的電子信箱告訴學生,學生可以給教師發電子郵件談學習、談思想,交流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習、生活中的感受和困難,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拉近師生間以及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教學內容改革探索與實踐
材料化學是從化學的角度研究材料的制備、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科學。它既是材料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是化學學科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明顯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性質,并且是材料科學的核心部分,具有明顯的應用理科性質,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優化課程結構
優化課程結構的重點在于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專業課教學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在構建新的課程體系過程中一方面要規劃好專業的主干課程,另一方面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理順相關課程開課順序,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重。我院在課程設置上力求反映材料化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特點和培養要求,注意改變知識簡單任意拼湊、課程之間相互脫節的狀況,整個課程以通識教育課程、學科類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選修課、跨學科任意選修課和實踐教學構成。選修課開設的原則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一專多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等。根據專業方向的不同,開設課程也有所區別。同時,結合專業特點,在課程體系中實施改革,增加人文教育內容,強化人文素質教育,促進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
2、教學內容與特色學科建設相結合
材料化學以普通化學基礎和材料學理論為基礎,涉及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從學習的角度將,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宏觀的概念轉化到微觀。如從電子,原子、分子水平來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因此,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單純地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會導致理論與試劑脫離,增加了教學難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養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我院材料學科建設的特點,拓寬教材內容,結合我院材料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在教學內容中融入我院金屬材料、無機納米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以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增強教學效果。同時結合材料的最新研究動態,理論聯系實際地將新興材料的最新進展向學生介紹,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實際應用能力。
3、教學內容體現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
針對材料化學課程特點,依托學科特色,圍繞培養和造就富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顯個性的人才培養理念并結合本專業現有的教學科研條件,對材料化學學課程進行了改革和探索。材料化學教學內容的選材要體現基礎寬、起點高、內容新、知識活的原則,強調從化學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教學內容應讓學生了解材料學科的概況和發展趨勢;了解材料制各過程中的化學現象和反應特征;了解所制得材料的形貌、物相和物理化學性質之間的關系:掌握材料制備過程中的化學原理與方法:了解材料的化學改性方法和新材料設計和開發的研究方法,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實踐證明,通過改革,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明顯得到提高。
(三)教師隊伍的建設
高校師資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所在,是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一所高水平大學必須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師資是衡量大學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標和要素。由于材料化學課程是介于材料學和化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所涉及面較廣。單純有純化學背景的教師或純材料學背景的教師上課,由于知識面的問題,會導致教師教的費勁,學生學得困難。對于材料化學課程教師隊伍應該持續充電,完善知識結構。要鼓勵材料材料化學課程教師積極對外交流,這樣有利于學科交叉和吸取其他高校的成功經驗,同時還要做到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緊跟材料科學研究的前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不僅僅是單純地講述課本上的內容,這樣就使本來很單調的內容變得比較有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到最新和最現代的知識和技術。因此,在材料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中,必須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教研統一 人才培養 方法與機制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7-0114-03
一、引言
關于大學高水平本科人才的培養,其影響因素很多,而圍繞教學與科研相互關系的討論或說爭論長期以來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備受關注的重要課題。[1]大學最核心的任務是確保本科教育質量,如果科研除了有利于人才培養之外,不能很好地服務本科教育,將喪失可持續發展的潛力;而將知識創新與教授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發揮科研的人才培養功能,對高校教學水平提高、教師教研水平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改善具有積極甚至無可替代的作用。
綜觀世界一流大學,無不要求其教師教學科研水平。我校從頂層設計角度制訂了“教研統一”的辦學理念。[2]筆者長期從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科研與教學工作,結合專業特點,將多年來在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融合方面的探索進行梳理,并對其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進行了思考。
二、教研統一的探索
目前國內不少大學存在不同程度的“科研先行”發展理念,造成了教學的“短板”。為促進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本專業一線教師長期積極探索科研促進和服務教學的方式方法,將先后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以及省部級、廳局級、橫向項目等數十項科研項目及成果以多種方式融入本科教學,努力使科研引領教學水平的提升,整個教學科研團隊先后于2010年和2012年被評為“陜西省省級教學團隊”――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和“陜西省首批重點科技創新團隊”――西安郵電大學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與集成系統重點科技創新團隊,探索形成了“科研嵌入”理論教學內容、“科研反哺”實踐教學環境、“科研提高”師資隊伍建設和“科研啟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研統一方案,努力提高科研對教學的貢獻率。
(一)“科研嵌入”理論教學內容
為了踐行“教研統一”,在理論教學方面,貫徹科研項目分模塊進課堂、進實驗、進畢業設計,落實前沿技術進講義、進習題、進考試環節,同時根據科研項目開發實際,總結工程經驗,凝練科研案例,編寫系列教材。通過將科研子模塊“嵌入”教學、“嵌入”教材,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實現了科研成果進課堂、教學水平上臺階的目標。近年來承擔并以多種形式融入教學的主要科研項目有:
項目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三維視頻處理系統芯片動態可重構可編程體系結構研究”,經費160萬元;
項目2:陜西省科技統籌項目“北斗二號 / GPS雙模接收機芯片組”,經費150萬元;
項目3:陜西省重大創新專項“雙網數字傳真機開發”,經費75萬元;
項目4:陜西省重大創新專項“SDH片上系統設計與實現”,經費50萬元;
項目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一代圖形處理系統芯片體系結構及關鍵技術研究”,經費440萬元;
項目6:某國防項目“圖形處理器IP研發”,經費99萬元;
項目7:陜西省“13115”創新專項“高速數據網絡包交換芯片研制與開發”,經費135萬元;
項目8:國家“863”重大專項“基于NOC的多處理器系統片上高性能互連技術研發”,經費200萬元;
項目9:國家“863”項目“寬帶交換高速交換芯片的研究開發”,經費360萬元;
項目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無線通信自重構容錯NOC研究”,經費60萬元。
上述項目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以及集中實踐環節相結合的具體操作如下:
1.集成電路專業導論:將項目1“APU體系結構、計算模式統一等”作為內容;將項目2“北斗、GPS以及伽利略等”的對比研究作為內容;將項目8“片上網絡NOC的項目”引入教學;將項目9“電路交換、分組交換的發展及研發現狀”引入課堂。
2.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將項目1、5中“涉及的長線、功耗、缺陷問題引入教學”作為內容;將項目6、7中的模塊作為案例用于新編教材;將項目9“PLL、CDR單元、全定制振蕩器”作為教學案例。
3.集成電路工藝原理:將項目1、5中“紅墻問題、三維工藝”引入教學;項目7、9、10成果引起企業關注,與航天某所建立工藝聯合實驗室;將項目9開發過程中針對工藝的比較引入教學。
4.EDA技術實驗:以項目1“4×4可重構陣列”,項目3“將圖像CIS掃描、熱敏打印頭以及步進電機控制電路”,項目4“字符重排、幀定位等單元設計”,項目5和6“命令處理器”作為教學案例;將項目7、8、9、10前端設計中積累的代碼編寫經驗、綜合腳本撰寫方法引入教學,將設計后端的STA用于新編教材中。
5.SoC設計方法學:以項目7、8、9的研發流程作為典型的SoC設計流程進行對比講解。
6.計算機組成與設計:將項目1、5“ILP、OLP、DLP的統一”作為課程的主題研討內容。
7.Verilog HDL數字系統設計:將項目1、5“反饋環、命令處理器、存儲管理器等”作為大型實驗案例;將項目4、7、9“PRBS序列產生、字符重排、幀定位單元”作為實驗內容;將項目8、9、10“將分配管理單元、虛通道路由器”作為案例,并將驗證平臺的搭建作為大型案例引入教學。
8.通信原理:依據項目3建議授課教師將傳統傳真協議T.30、網絡傳真協議等引入課程;依據項目4建議授課教師將SDH內容講解與項目開發結合起來;依據項目4、9建議授課教師將世界上第一套符合ITU-T標準STM-256幀結構的40G SDH設備等引入課程。
9.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統設計:將項目1、5“如何在Micro Blazer上移植操作系統、如何與底層電路交互”作為案例;將項目3雙網傳真機作為典型的嵌入式系統引入教學。
10.FPGA課程設計:將項目1和5“反饋環、Cache開發、命令處理器”,項目9、10“隊列管理、VC分配、交換分配”等簡化后作為題目。
11.集成電路設計課程設計:將項目1和5“幾何變換、三維剪裁、圖元裝配”,項目9、10“隊列管理、VC分配、交換分配”等作為題目。
12.SoPC課程設計:將項目3、5、6、7電路驗證轉化為SoPC方式進行以作為課程設計題目,項目7、8“PRBS序列產生、字符重排、幀定位等單元的開發”作為題目。
13.畢業設計:將項目1、5、6“基于可重構陣列的DCT變換、2D加速器、命令處理器、像素染色器等”,項目3“傳真機方案設計、模塊電路設計、軟件方案、通信協議等”,項目4、7、9“PRBS序列產生、字符重排、幀定位等單元增加基于C的驗證”,項目9、10“隊列管理、VC分配、交換分配、torus結構等”,項目8“驗證涉及的基于SV的驗證平臺、PLI平臺等”作為畢業設計題目。
(二)“科研反哺”實踐教學環境
集成電路設計是一個工程實踐性很強的領域,所需的儀器設備、工具軟件、工作條件成本高昂,建立完善的設計實踐環境常令學科建設經費捉襟見肘。而在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較高水平的科研平臺,如部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中心、校企聯合實驗室等,在這些科研平臺上積累了豐富的硬件資源、空間資源和人才資源。通過探索“科研反哺”,對實踐教學環境的建設和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措施包括:
1.共享科研平臺的硬件資源,提升學生實踐環節的物質基礎:在高水平科研帶動下,先后投入數千萬元建立了集成電路設計環境、工藝生產線,并與Altera、Xilinx、Intel、TI、廣州周立功、772所等建立了聯合實驗室,相關的儀器、設備、開發工具等通過合理共享逐步向本科生開放,向實踐教學資源轉化,提升了實踐環境的物質基礎。
2.利用科研平臺的空間資源,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實訓的機遇與環境:通過科研合作,先后與烽火、中興、華為、兗礦、煤炭科學院、深亞等相關設計企業、終端用戶等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豐富了學生的實習實訓環境。
3.發揮科研平臺的人才優勢,轉化為第一、第二課堂的教學優勢: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的高水平教授、中青年教師、碩士研究生等是科研平臺的人才優勢,強調實施教授年授課學時數不低于120學時、項目負責人至少承擔一門本科生專業課、青年教師指導學生參加興趣小組和學科競賽、碩士研究生承擔助教等一系列措施,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作用。
通過上述舉措,先后建設了陜西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計算機與微電子學實驗教學中心”和“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陜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電子信息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三)“科研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集成電路設計的工程性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而科研正是彌補經驗“短板”的有效途徑。在具體實踐中采取的“科研提高”師資水平的措施主要有:
1.劃撥科研經費資助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博士:為了培養青年教師,形成人才梯隊,一線青年教師先后有6人都是在科研項目專門審批劃撥的經費資助下攻讀博士、碩士,畢業后先后承擔了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專項項目等10余項;多名青年教師指導本科生、研究生參加學科競賽,先后獲得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陜西省一等獎第一名和全國二等獎多次、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西北賽區特等獎兩次、全國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次以及全國優秀指導教師獎。
2.人才引進注重科研方向、優勢互補: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注重科研經歷、工程能力、國際背景,如引進的美籍全職教授有Nvidia、貝爾實驗室、猶他大學等國際知名企業、科研院所長達29年的開發經歷,并被聘為陜西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
(四)“科研啟發”應用型人才培養
通過科研融入教學,對啟發學生潛力、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選拔興趣濃厚者作為科研助手參與項目研發,由高水平教授直接指導,這些學生有多名進入Intel、MTK、華為、中興等知名企業,擔任開發經理、技術骨干等關鍵崗位,或考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并迅速成長為導師科研團隊中的骨干成員。
總之,科研成果分模塊進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前沿技術進教案,拓寬了學生視野;科研設備向教學資源轉化,改善了教學條件;堅持高水平教授為本科生授課,保障了教學中心地位;總結科研和工程經驗,更新了教學內容,出版了系列教材,提高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形成了科研促進教學的良好局面。
三、教研統一的思考
盡管在多年的教學科研實踐中摸索了一些“教研統一”的方式方法,但終究不是機制,無法形成長效。而“教師的薪水、晉升,最終是依據其科研成果,而不是其教學績效,大學制訂的教師學術獎勵體系中幾乎看不到教學的影子”[3],“教學和科研的統一正在隨著科研的興盛及二者之間激勵機制的不平衡而受到破壞,科研正在越來越遠離教學,甚至是毫不相干”。[4]那么,如何讓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投身教研統一的探索?又如何讓學生積極投身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與提高形成合力呢?
(一)倡導研究性教學
大學師資管理模式、績效考核方式決定著大學教師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5],畢竟對多數人而言,指揮棒在哪里,工作的方向就在哪里。因此對工程實踐性強的專業,可從教學的要求上倡導研究性教學,從績效考核上拉近、拉平教學與科研獎勵,不僅讓只灌輸書本知識的現象得到改觀,也讓學術水平高的教師有意愿對學生傾囊相授。
同時,一個高效的科研團隊必然也是一個優勢互補的水平梯隊,而一個專業的教學也是理論與實踐、抽象與具體、構想與實現的結合。因此,可從校級層面上制訂科研團隊對專業教學的工作目標,再由科研團隊細分任務與計劃,并分解科研項目,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教師人盡其才,學生人盡其用,這樣既可以調動教師積極性,又可以發揮學生能動性。
(二)強調教學中心地位
從教師角度看,教學過程中應著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習為主線。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支持下,專業課教學可以按“問題驅動、案例驅動、項目驅動、前沿驅動”的節奏循序漸進,逐步提升。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研統一”的踐行。
(三)發揮學生科研潛力
從學生角度看,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除了卷面成績外,還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如:1.參加教師科研項目,獨立運用專業知識或在教師指導下多方查閱、調研,完成相關模塊的設計,并撰寫小論文或申請國家發明專利,或錄用或發表,或實審或授權;2.參加學科競賽,競賽題目可以從日常應用角度激發學生的靈感,也可是教師科研項目轉化,通過自由組隊,在省級及以上政府機構組織的裝試性競賽、國家級行業協會組織的裝試性競賽上獲獎等。對諸如此類情形,從學校學院角度給以獎勵、鼓勵,也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研統一”的踐行。
四、總結
本文結合集成電路設計專業工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在長期的教學科研實踐中,探索出了一套“科研嵌入”理論教學內容、“科研反哺”實踐教學環境、“科研提高”師資隊伍建設和“科研啟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研統一方案;同時為了實現科研促進教學、提高人才培養的效果,從學校角度、教師角度和學生角度思考了倡導研究性教學、強調教學中心地位、發揮學生科研潛力的“教研統一”長效機制。
[ 注 釋 ]
[1] 梁林梅.國外關于本科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探析[J].江蘇高教,2010(3):67-60.
[2] 盧建軍.深化高教改革要抓好頂層設計[N].光明日報,2014-06-17.
[3] Serow R C.Research and teaching at a research university[J].Higher Education,2000(4):449-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