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36: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故宮博物館的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生姓名
濃濃
學 號
12345678
二級學院
學院
專 業
級 班
畢業論文(設計)
題目
指導教師
職 稱
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期限
(根據本專業畢業論文工作時間安排填寫)
2019年 9月 2日起至 2020年 5月 10日止
畢業論文(設計)進行地點
學院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近幾年來在互聯網背景和新媒體時代的推動下,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耳熟能詳的地標性傳統文化景點,成功轉型為一代超級文化類大IP,成為國內外博物館爭相學習的典范。近年來,在文創產業帶動下,故宮化身成為“網紅”。到2019年,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研發超萬件,文創產品收入年營收在2017年就已達15億元。如今,故宮已不再僅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利用文化創意產品走進百姓生活的一個樣板。故宮“年輕化”,文創的創造性開發和新媒體傳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宮的成功并未帶動國內其他博物館文創產業的騰飛,文創產業發展并不盡如人意。本文希望從對故宮博物院文創產業發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對其他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的借鑒之處。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創新之處:
本文著重分析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開發、營銷與傳播的成功方法,從研發,新媒體平臺與營銷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體時代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發展模式。文內除分析了故宮文創產品的開發外,還分部分展示了故宮品牌的營造 ,包括故宮系列APP,這些應用不僅推動了博物館內文物知識的傳播,而且豐滿了故宮親和的形象;“故宮六子”的擬人化推廣,不僅與古代文化相對應,而且極受觀眾喜愛。
三、研究方法、設計方案及預期進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獻資料法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先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活動策劃、視頻資料,然后到故宮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對故宮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進行分析和總結。
設計方案:整篇文章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宮文創產品開況,包括開發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宮文創產品的新媒體營銷,包括故宮系列APP和故宮線上商鋪;第三部分則是分析故宮文創品牌的跨界合作。
預期進度:
1、2019年7月1日-5日:畢業論文寫作動員會議,安排指導老師;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選擇研究范圍,醞釀選題;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題,修改和提交開題報告書;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畢業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畢業論文寫作中期檢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畢業論文相似度檢測;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組答辯;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組答辯;
9、2020年5月22日前:畢業論文工作建檔、總結、評優等工作。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吳春暉,范文靜. 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例[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趨勢分析——以故宮博物院為例[J].中國報業,2019(08):10-11.
[3]趙迎芳.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J].山東社會科學,2020(04):169-176.
[4]宋云飛,張云笛.新媒體背景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發展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9,5(06):124-126+137.
[5] 王昭.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再設計研究——以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為例[J]. 設計,2019,32(11):142-145.
[6]陳子焓,王晨奇,劉珈莉,劉倩.新媒體環境下博物館數字化轉型分析——以故宮出品App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體重塑舊傳統——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品牌創新[J].廣告大觀(理論版),2016(02):89-96.
[8]史靈歌,孫子惠.社交媒體時代故宮文創產品的網絡營銷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18-25.
[9] 何依寧. 新媒體時代故宮博物院的品牌文化傳播路徑分析[J]. 新媒體研究,2019,5(04):54-56.
[10]劉東昂.媒介融合背景下營銷模式創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宮》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2):107-108.
指導教師審核意見(研究意義、創新點、前期準備工作、存在的難點和困難、建議等):
關鍵詞文博機構;文化創意產業;網絡傳播;網絡營銷
1文博機構文創網絡傳播
本章對文博機構文創網絡傳播中,傳播模式、傳播渠道、傳播策略以及傳播效果的研究文獻進行詳細的整合梳理。
1.1傳播模式與傳播渠道
在文博機構文創網絡傳播研究中,傳播模式與傳播渠道的研究于2016年開始受到關注,文博機構文化信息的傳統傳播方式與新媒體傳播方式都是此領域研究人員的研究范圍。尤其對于其文創產品在網絡新媒體傳播中的渠道研究是此領域研究熱點。常丹《陜西歷史博物館信息傳播研究》(2016)中,認為博物館的傳播與大眾傳播類似,其傳播模式是在大眾傳播基礎之上結合博物館自身特點而進行的,常丹對博物館信息傳播的模式進行分析,得出單向直線、雙向循與多向互動三種模式,并針對陜西歷史博物館自身傳播活動,在傳統背景與數字化背景下,分析了其具體的宣傳、陳展、營銷方法,包含基本陳列、博物館網站、數字博物館、博物館文化衍生品四個方面[1]。張魯《社交媒體時代的中國博物館傳播模式研究——以故宮博物院為例》(2016)中,認為博物館單一的傳播模式使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受到限制,具體問題體現在其單一的互動渠道與反饋渠道上,社交媒體具有其他拓展傳播媒介所不具備的優勢,能為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溝通提供了更多可能,他分析并研究了故宮博物院利用社交媒體與觀眾進行互動溝通實踐的案例,并總結其運用社交媒體的策略,基于博物館傳播體系,建立了適用于社交媒體時代的博物館傳播模式“多重互動傳播模式”[2]。梁又子《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網絡傳播研究》(2017)中,以我國11家博物館文創產品示范單位為研究對象,參照拉斯韋爾“5W”傳播模式,從傳播內容、方式和效果三個層面系統的分析了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網絡傳播,認為國內文創網絡傳播的方式有微博、電商和微信三種,但各有其傳播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且用戶對文創產品線上線下的聯動需求強烈,并針對博物館文創網絡傳播中“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和“傳播效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建議[3]。
1.2傳播策略與傳播效果
在文博機構文創網絡傳播研究中,傳播策略與傳播效果的研究于2016年開始受到此領域研究人員關注,通過運用網絡媒體對文博機構文化信息進行傳播的策略以及對其文化信息傳播效果的數據分析是此領域研究重點,尤其以文博機構文創產品如何運用網絡新媒體進行傳播策略和手段的分析為近年來研究熱點。黃林靜《運用新媒體弘揚傳統文化的傳播學解讀以“故宮淘寶為例”》(2016)中,認為新媒體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更多路徑,傳統文化煥發生機需轉變觀念,要把“傳播”轉變為“服務”,掌握傳播對象的接收習慣與喜好,再結合自身特色用創造性的方法進行弘揚,新媒體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更多路徑,她從傳播學角度分別研究了新媒體環境下,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結構變化與傳播中“信息”呈現的變化,且針對故宮博物院“故宮淘寶”宣傳文本進行分析,通過其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宣傳活動,整理其弘揚傳統文化的策略[4]。張春《新媒介環境下的博物館文創研究——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例》(2016)中,基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數十年數位典藏計劃,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在新媒介環境下的文創實踐為研究對象,分別梳理了其在新媒介環境下的文創建置、文創展示與傳播上的實踐活動。最后從線上線下展示與傳播、文創產業發展策略、文創產品品牌營銷以及精神內核等多方面,總結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在新媒介環境中開發其文創所具有的生存優勢,并以時間為線梳理出了2002年至2010年以來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數位化的具體情況表[5]。魏佳瑞《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傳播策略與效果研究》中,以故宮發展歷程為起點,梳理了故宮的文化內涵,從傳播學角度,結合全媒體傳播特點,分別從“傳播渠道”“傳播主體”“文創產品”“傳播理念”以及“數字傳播技術”五個方面,對故宮文化傳播策略進行分析。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當時故宮的文化傳播效果進行初步調查反饋,且以此為基礎在宏觀與微觀的角度分析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傳播效果,歸納其傳播效果的優點和不足[6]。劉璨《?;韬顕z址品牌的社會化媒體傳播策略研究》(2017)中,研究了如何利用社會化媒體傳播?;韬顕z址品牌,對社會化媒體、品牌傳播等概念進行界定,分析?;韬顕z址品牌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威脅,并針對傳播內容和傳播渠道提出一系列具體的策略建議,并總結了在社會化媒體傳播中,同類文化旅游品牌應該遵循“明確傳播方向”“傳播內容貼合受終”“控制引導傳播節奏”四大傳播原則[7]。高德龍《互聯網時代城市博物館傳播模式及策略研究》(2018)中,提出了“互聯網時代城市博物館的傳播模式”,并以此模式為基礎,分析了城市博物館的傳播特征與要素。結合制定的“互聯網時代受眾獲取城市博物館信息行為”問卷調查,分析了城市博物館在其管理運營、文創產品網絡銷售以及城市文物布展與信息內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傳播策略[8]。
2文博機構文創網絡營銷
本章對文博機構文創網絡傳播中,營銷模式、營銷渠道、營銷策略的研究文獻進行詳細的整合梳理。
2.1營銷模式與營銷渠道
文博機構文創網絡傳播研究中,營銷模式與營銷渠道的研究于2014年開始受到相關研究者關注,對其文創產品的網絡營銷模式和網絡營銷渠道的分類是此領域研究重點,近年來以不同文博機構的文創產品網絡營銷模式為對象進行對比分析是此領域的研究熱點。殷符《中國民營博物館體驗式網絡營銷研究》(2014)中,探索了中國民營博物館的營銷對策,從體驗式網絡營銷的角度出發,認為此種營銷是符合消費者心理和消費需求的營銷模式,可幫助中國民營博物館節約成本、提升營銷效果、擴大市場份額,探索并嘗試解決中國民營博物館體驗式網絡營銷目標市場定位、體驗平臺互動性、營銷方法和工具缺乏綜合性的問題[9]。袁強亮《當代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營銷實踐分析》(2017)中,分析了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營銷現狀和特征,對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網絡營銷進行了概述,將營銷渠道分為“官方網站”“獨立網站”以及“第三方平臺”,并分別針對三類平臺進行闡述。把臺北故宮博物院獨立網店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淘寶店文創產品的網絡營銷實踐進行對比,認為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在營銷實踐中需要提高文創產品的質量、制定合理的價格、實行方式多樣的推廣以及提升服務水平[10]。谷莉《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營銷研究——以江蘇省為例》(2017)中,認為博物館文創產品網絡營銷的優勢是開拓文創產品市場、傳播博物館文化信息。對江蘇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營銷現狀進行分析,列舉了國內外著名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網絡營銷實例[11]。
2.2營銷策略
文博機構文創網絡傳播研究中,營銷策略的研究于2014年受到關注,對基于特定文博機構文創產品的互聯網平臺銷售策略、品牌推廣手段、網絡營銷環境、文創產品敘事文本進行分析是此領域的研究重點,尤其對不同文博機構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文創產品網絡銷售策略的對比研究是此領域研究的熱點。梁姍姍《網絡時代下博物館營銷》(2014)中,認為網絡對博物館文化傳播、品牌構建、銷售文化產品以及增加觀眾互動等方面均有作用,博物館已經具備了網絡營銷發展的時代特征。通過對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網絡營銷結果進行數據梳理與分析,認為蘇州博物館存在“營銷渠道難以發揮作用”的問題,認為博物館在其營銷活動中沒有充分調查觀眾需求、缺乏科學營銷理論指導,針對此問題制定了ASISA營銷傳播模型,歸納了基于此模型需要進行的實踐步驟[12]。高霄旭《淺析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網絡營銷策略——以博物館淘寶網店的運營為例》(2015)中,整理了博物館商品銷售的主要方式和特點,通過數據采集的方式分析故宮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四川博物館、陜西博物館、建川博物館“淘寶網店”的運營狀況,從觀眾(消費者)、館藏文物與展覽、商業化三個方面,總結博物館基于淘寶平臺推廣文創產品的營銷策略[13]。李姣《“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營銷創新策略》(2017)中,通過對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特征和價值的梳理,在“互聯網+”背景下對文創產品創新策略進行了探討,分別列舉了在微博、微信、官方App以及SoLoMo聯合O2O營銷模式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營銷策略和營銷中應注意的問題[14]。孟浣女《數字媒體環境下博物館的品牌塑造和發展趨勢研究》(2017)中,闡述了博物館的品牌塑造理論,通過對博物館與數字媒體各自的發展現狀、整合的必然性、博物館品牌塑造的形式以及作用和特點,從品牌展示、設計、傳播、創意等方面考量數字媒體環境下博物館的品牌塑造。例舉國內外博物館品牌塑造發展的案例,提出了“博物館品牌感情化”與“博物館品牌跨界整合”概念[15]。李琮《我國文博機構文化產品營銷策略研究》(2017)中,認為我國文博機構文化產品存在“兩極分化嚴重”“消費者認可度低”的問題。通過利用STP理論、4P營銷策略組合理論以及4I理論,對比分析國內外先進文博機構文化產品營銷策略,整合出有利于我國文博機構文化產品營銷、價格、渠道以及推廣的策略[16]。宋青《故宮系列文化產品的新媒體營銷策略研究》(2017)中,以新媒體為切入點,整理故宮文創產品營銷現狀、創新渠道以及營銷策略。通過宏觀環境、微觀環境、SWOT三個維度的分析,對故宮文創產品的新媒體營銷環境與營銷渠道進行營銷策略的制定,例舉并分析了其在新媒體營銷路徑與營銷策略上的成功案例[17]。謝曉彤《基于敘事理論的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內容營銷研究》(2018)中,整理出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內容營銷的運行模型,并對其文創產品的敘事文本進行概述與分類,從敘事主題、敘事角度、故事情節、敘事語言四方面對其文創產品進行深度分析,通過對其內容營銷策略進行分析,認為故宮文創需要從想象和現實兩個維度滿足目標受眾的需求,總結了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優缺點,并提出了解決方案[18]。
如果說,一個歐洲小鎮的公共空間位于塔尖的教堂,廣場的臺階,咖啡館的卡座,對于文化生長態勢良好的臺灣,博物館就是最重要的公共領域。
根據統計數據,目前臺灣大小私立博物館、文化館已超千家。很多私立博物館的館藏水準,絲毫不遜于島內外公立級博物館。不管博物館規模多大,它所收藏的東西就決定了它有自己的范兒,臺灣的私立博物館也是有著不同的范兒的公共領域。
文藝范兒:奇美博物館
倫敦曾報道臺灣的博物館出手收下了英國畫家高奇的作品《信息》;法國媒體也有過關于臺灣私立博物館向法國購買古兵器的新聞出現。1993年,博物館又以驚人的手筆,買下美國亞歷桑納州一間私立博物館里,全部的哺乳類與鳥類標本典藏品。這個博物館就是位于臺南市仁德區的奇美博物館,他的創始人就是全球最大ABS樹脂制造商――臺灣奇美集團創始人許文龍。
許文龍在臺灣算得上傳奇人物,他的傳奇不僅在于他的家大業大,更在于他運用一套哲學觀念去經營企業,使得企業在國際上風生水起。
與奇美博物館差不多同時期開放的大陸的第一個私立博物館是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許文龍是個大企業家,但是馬未都還沒在國內火得熱氣騰騰的時候,他是一個文藝青年。喜歡寫小說,也做過編輯。許文龍算不上典型的文藝青年,但是也算是內心愛好文藝,對拉小提琴很有興趣。他由收藏名琴開始,逐漸擴展收藏領域,終于有計劃有規模地成立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建成于1992年,常年對外免費開放。藝術收藏以西洋藝術品為主,自1988年開始有系統地廣泛收藏藝術史上各流派的作品,包含古羅馬帝國的馬賽克藝術、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及后印象派等各派的經典杰作。其中收藏最為豐富是十九世紀法國的繪畫與雕塑。愛畫人耳熟能詳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喬爾喬內的作品《暴風雨》共有大小兩種版本,小版本便為奇美所收藏。
除了許文龍自身熱愛的西洋藝術外,奇美博物館自1993年起,開始收藏古兵器,陳列方式按古代世界地理文化區分為中國、日本、歐洲、非洲、印度波斯、亞洲、中東伊斯蘭文化區,分區分類展示。還收藏了獨具文化特色的文物,包括埃及、希臘、羅馬、中國以及伊斯蘭回教等古文明國的文物。
一聊起奇美博物館的自然史館,年逾八旬的許文龍眼前一亮。“這個博物館里的動物標本,是亞洲最完整的,北極熊是全世界最大的,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館藏畫作中,許文龍最自豪的一幅畫――《喂食時刻》,這幅畫是凡高生前最贊佩的,由法國畫家朱利安•杜培所作。當年梵高寫信給弟弟西奧•凡高時多次提及此畫。1999年荷蘭凡高美術館舉辦凡高致敬紀念展,特別漂洋過海來奇美借展這幅畫。展覽中,所有的人都疑慮地問道:“這幅畫怎么會在臺灣?”
除了典藏豐富以外,許文龍因其愛好收藏了460多支名琴,全世界要研究小提琴的藝術家都得找奇美,找許文龍。他更“一年一借”提供名琴讓優秀臺灣子弟練琴。
許文龍曾經預言:五十年后奇美企業可能不會存在,但奇美會在臺灣留下醫院及博物館以延續奇美文化?!拔幕瘋鞒凶钪匾?,我希望子孫明了,許文龍留下來的是一座博物館!”
宗教范兒:森磊觀博物館
去年,在沈陽故宮博物館展出了以《沈陽故宮緣――靈山勝會大展》為主題的97件藝術珍品,這些藝術品估價數十億,它們都來自于私立博物館――臺灣小故宮森磊觀博物館。而和一般的博物館不同,它以展出佛事主題的展品著稱。并不完全對外開放,只歡迎同業交流。參觀過森磊觀的很多人,都會驚嘆其包括木、竹、石、玉、銅、瓷等各種材質所雕刻的佛教文物與古董之美。甚至感慨,“南岳歸來不看山,森磊歸來不看玉”!森磊觀不是“小故”,說它是“大故”也無愧,甚至可以說“超故”。
這些展品是一個人四十余年的心血和巨資。他的“主人”――陳學明曾說,收藏者不應成為文物的主人,而應成為文化的傳播者,所以當大英博物館曾想用3億美元收購他的巨幅玉雕佛壁《靈山勝會》時,他宛然謝絕了。
陳學明年輕時曾做過設計師,20幾歲時在香港參與廣州白天鵝賓館的設計工作。就在那時他偶然看到拍賣行在拍賣一個名為《喜慶豐收》的石雕作品,身上僅有的600美元就是陳學明的全部家當,為了這個作品,他從五星級酒店搬了出來,得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件收藏品。
對私立博物館發展頗有研究的沈陽收藏家詹洪閣說:“從私立博物館的發展情況來看,館主主要有3種類型:一類人本身就是收藏家,隨著個人藏品量的增加,自然而然產生了開博物館的想法,由收藏家‘升級’為私立博物館館主;第二類人是企業家,他們一般都是圍繞自己的本行業來收集藏品,然后建成博物館展出;第三類人是既有錢又有文化追求的富豪人物,他們憑借雄厚的經濟條件投資建起私立博物館,以實現自己的文化追求。”
而陳學明被許多收藏專家稱為“外星人”,他自己常自詡為中華文物的“仆人”,他致力于中華文物的收藏、研究,還兼任臺灣中華文化資產保護科學學會理事長。除了收藏研究中華文物外,他還奔走于世界各地,設帳講學,講演著述,宣傳、解說中華傳統思想,成就斐然,影響廣泛。近年來,奔波于海峽兩岸,為兩岸間的文化交流作了非常大的貢獻。
民族范兒: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在臺北市“故宮博物院”附近,有一座收藏、展示臺灣少數民族文物的專業博物館――“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是指漢民族移居臺灣以前,最早在臺灣定居的族群,在大陸被稱為高山族。星移斗轉、滄海桑田。在歲月的長河中,臺灣“原住民”形成了極富特色、多姿多彩的文化寶藏。然而,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這些不可多得的文化菁華,或不為人知,或面臨湮滅,有識人士憂心不已,順益“原住民”博物館創建人――林清富就是其中之一。
臺灣自1992年開始有私立博物館,當時有兩個:一個是臺南縣奇美博物館,這是一座綜合性的博物館;另一個就是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成立于1993年。
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民族學典藏文物,或采購、或捐贈、或采集、或寄放,共計1834件,其中包含各族文物1641件,以及東京大學捐贈鳥居龍藏圖版193件。
早在1985年時,林清富就開始籌建臺灣“原住民”博物館,希望為保存“原住民”文物盡一已之力,并將“原住民”的文化之美傳遞給民眾。更將20年來收藏的“原住民”文物全部贈與博物館。
論文摘要:博物館旅游業的興起,博物館商店的建設逐漸成為文博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商店應突出自己的文化性,市場經營應針對消費心理需求進行分析,運用科學、合理銷售策略,構建有自己特色的經營模式,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商業活動。
1發展博物館商店的意義
博物館商店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指依托于博物館進行商業活動的場所。博物館商店的經營范圍很廣,從人們旅行必備的衣食住行,到獨具博物館特色的旅游文化用品、書籍、旅游紀念品等。伴隨旅游者消費需求的增多,博物館商店的經營范圍還在不斷拓寬。博物館商店的發展是博物館市場化建設中的必然趨勢,也是發展文博旅游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1.1文化傳播的載體
博物館是社會歷史文化遺產的收藏研究機構。因其收藏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傳播及長久利用,所以教育傳播是其主要社會功能。。依托于博物館開發的文化商品,被賦予了地方特色、文化個性。例如在我國古城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其商店的文化商品多以兵馬俑文化為依托,除了仿制的兵馬士卒、各種印制精美的畫冊,小的紀念圖章等也以表達秦時期的古文化為主題。通過博物館商店的經營,歷史文化信息被傳播出去,商品銷售得越多,信息傳播得越廣。博物館商店是博物館文化傳播的渠道,有效促進博物館教育傳播的社會功能”。
1.2新的經濟增長點
由于文物的收藏、保護、修復需要大量的資金,各國的博物館面臨不同程度的經費不足,除了國家扶持、募捐贊助,商業經營已成為各國博物館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我國的博物館商店總體發展水平較差,但已逐漸加大經營力度,如上海博物館從1996年至今,開發出1600多種文化商品,去年的銷售額達到2400萬元,超過了全年的門票收入,有效的發揮博物館商店的作用。
1.3旅游購物的中心環節
旅游購物是旅游“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之一。在文博旅游業中,博物館商店的合理經營是提高博物館旅游購物的水平的關鍵。由于各地的文化信息不同,各地館藏資源不同,民俗風情、傳統手工藝各具特色,依托于博物館開發的文化商品,與當地的文化信息相得益彰,是旅游購物中的特色商品。如武漢博物館以楚文化為主題,設計開發的編鐘系列商品,很受中外游客的歡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用市場營銷學理論,分析消費者心理,利用博物館的文化優勢開發商品,形成有特色的博物館商店,提高博物館旅游購物水平。
2影響國內博物館商店發展的因素
2.1經營理念陳舊
陳舊的經營理念是影響國內博物館商店發展的首要因素。我國博物館建設起步較晚,大都依靠國家扶持,“恥于言利”的思想一直嚴重的影響了博物館商店的發展。除了收售參觀門票,小范圍的出售旅游紀念品是國內大多數博物館商店的現狀,規模和作用相當于小商品零售店。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博物館商店的經營理念亟待更新,它不僅僅關系到博物館的經濟收益,也是現代博物館建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必然。
2.2經營方式單一
理念的落后,直接導致經營方式單一。現有國內博物館商店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博物館自主經營,另一類是博物館把店面轉租給個體經營。從經營現狀看,商品陳列都以簡單的柜臺陳列為主,導購缺乏專業訓練,經營的商品大同小異。實質完全相同的兩種經營方式,既不能吸引顧客的購買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呈現出經營慘淡的局面。
2.3缺乏具有市場生命力的產品
缺乏有市場生命力的產品。隨處可見的仿真飾品、鑰匙鏈、文化衫等,博物館商店類似旅游景點的小商品零售店,毫無特色。缺乏針對館藏展品的文化定位的設計,缺乏針對不同消費群的定位設計。產品質量差,缺乏精品。
3構建現代博物館商店經營體系
3.1更新經營理念——“以文補文”“拓寬博物館商店經營的領域,實現“以文補文”是現代博物館商業經營的新理念“)。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少數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給各地博物館商店的建設提供有利的條件。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申辦,引起世界的矚目,西方人開始更多的關注東方文化,旅游業近年來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給博物館商店的規模化發展帶來契機。國外博物館商店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如美國早在1955年,就創建了一個具有國際性的組織“博物館商店協會,簡稱為M.S.A”(Museum StoreAssociation)。擁有二千多名會員,大多是美國的博物館,德國、加拿大、澳洲、日本、中國臺灣的一些博物館也加入了該組織,他們經營的商品多與館藏和文物有關,品種豐富。針對我國博物館的消費市場進行分析,有組織、有規模的利用各地不同的文化資源合理開發商品,讓游客通過我們的商品了解我們的文化,讓我們的文化通過商品走出國門,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為博物館帶來收益,真正意義上實現“以文補文”。
3.2細分市場。經營規模化發展
提高博物館旅游購物消費水平,科學、合理的經營理念是最好的推動力。文博旅游業發展,人們旅游購物呈現出新的消費需求。
3.2.1消費群及其需求分析
通過市場調查,我們把國內博物館消費群大致分為4類。(1)、大、中、小學生。這類消費者多以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為目的。他們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購買力較低。主要消費食品、小型的紀念品如印章、宣傳畫冊、書簽等。(2)、普通國內游客。消費目的是為獲得一定的文化體驗。他們有固定經濟收入,購買力中等。這類游客人數較多,購買商品的種類很多,購買動機各有不同。從食品、服裝等生活日用品,到特色的文化商品,商品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都成為購買的可能。(3)、海外游客。出于對傳統文化的尋根或對異質文化的向往,來到博物館。他們經濟實力較強,因而購買力較強,購買的商品種類很豐富,特別是具有濃郁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的商品最受他們的歡迎,這也是海外游客消費需求的中心。(4)、潛在消費群。這類人群通過書籍、網絡等間接手段完成消費。他們的經濟實力不同,購買力也很難預測。
3.2.2細分市場
根據對消費群及其消費需求的分析,針對目標顧客細分市場,博物館商店就可以制定出相應的銷售策略,這是現代市場經營的必要手段。根據對博物館消費群的大體劃分,我們把博物館商店的市場空間也大體劃分為4大塊,即學生消費市場、國內普通游客市場、海外游客市場以及潛在消費市場,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突出每一個市場的不同特點。如針對學生消費市場,結合學生的消費目的,以文化教育為主旨,消費等級偏低,可以開辟出售食品、飲料、小型文化紀念品為主的學生休閑廳,免費提供一些與博物館文化相關的書籍、畫冊等。而對于海外游客的市場,特色的傳統文化商品是商店經營的重點。開設海外專柜,提供優質的產品、服務和環境,滿足海外游客的消費需要。
目標顧客的確立,使得博物館經營做到有的放矢,從營銷策略的豐富,到不同文化商品的開發都更有針對性。細分市場使博物館商店的經營從盲目經營走向秩序化。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多,博物館商店的經營范圍將獲得更多的拓展空間。
3.2.3擴大經營規模,拓展銷售渠道
博物館商店經營范圍擴大,使博物館商店最終有別于小商品零售店。例如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其博物館商店的規模很大。館內有5000多平方米的營業廳,在紐約的一些大商場和其它城市設立銷售點。館內銷售的書有6000多種,商品近2萬種。博物館開發商品非常慎重,但銷售面很廣,每年寄出1300多萬本商品目錄,為6O萬人郵售商品。據前幾年去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考察的人講,商店的營業額已超1億美元大關。已從一個小紀念品中心,發展成推進文化教育的主要延伸機構和博物館建設的重要經費來源。
國外的成功經驗讓我們看到博物館商店在文化傳播和商業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單一的經營模式,運用現代化的經營手段。例如利用廣告和網絡資源擴大商品宣傳力度,開設連鎖店、專營店,直銷、郵購、網絡銷售等多渠道經營,推動博物館商店的發展。
3.3個性文化商品開發,提升產品的市場生命力
產品是影響消費水平最直接的因素。文化商品開發成為發展博物館商店的核心問題。首先是文化定位設計。以不同的博物館資源作為商品開發的文化定位;如北京的故宮博物館以宮廷文化作為其產品的文化定位,而云南博物館則以少數民族風土人情、服裝服飾為特色,以突出少數民族風情為文化定位;其次是產品價值定位。根據不同等級的消費需求定位產品開發的等級,不僅要有精品也要有面對大眾的消費品;最后是產品質量的定位。這是完成產品開發的關鍵。目前博物館商店經營的商品大多直接從小商品生產制造商那里挑選,制造商為了降低成本偷工減料,粗制濫造現象嚴重。作為文化的圣殿,劣質的產品只能損害博物館的形象。在“2002博物館文化商品研討會”上,北京故宮博物院參展的文化商品中有4O多件曾經作為國禮饋贈給外賓。運用傳統元素表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打造文化精品,這是博物館開發文化商品的優勢。
博物館商店的經營應突出文化性的特征,而其中個性文化商品是體現文化性的根本,也是博物館商店真正有別于旅游景點的零售店的根本。博物館除了立足于本館資源進行產品開發以外,還可以互相利用館藏資源合作開發,使博物館的文化產品開發成為一種產業,不斷推陳出新,賦有生命力的產品是贏得市場的關鍵。
4結語
2013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上,NE·TIGER2013“華·宋”高級定制禮服會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華服之美。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叭A夏禮服”即是華服,是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國服。NE·TIGER華服的設計可以高度概括為五大特征:以“禮”為魂,以“錦”為材,以“繡”為工,以“國色”為體,以“華服”為標志,凝匯呈現數千年華夏禮服的文明,開創現代中國特有的一種服飾形象。
“南宋人人愛花,愛花不僅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情,更是對自然的崇拜。宋學的產生,是對某種心靈情境精深透妙的觀照,這種審美情感是宋人曠達、超然、深沉、內斂的人生態度的折光。我相信,大家看到NE·TIGER本季的設計,會對宋代乃至中國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與理解。這不僅是華服的意義所在,更是NE·TIGER一直以來的追求——崇尚天然真實,摒棄雕琢偽飾,把自然樸素作為理想之美的典范?!?/p>
走進NE·TIGER在東方廣場的辦公室,完全沉浸在的是一種溫馨的氛圍,會議室中一張充滿童趣的壁紙映入眼簾,NE·TIGER公司的員工跟我說:“張總說這是希望我們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工作!”多么簡單的一句話,多么溫暖心田。見到張總的人都會感覺得到在他完全西化的外表下,卻蘊含著一顆中國傳統文化的心?!柏炌ü沤?,融匯中西”這是NE·TIGER致力于華服設計的理念精髓。傳承華服需要表現在標志性,經典性、民族性、兼容性、現代性這幾點上。而現代性尤為重要,如果沒有融合現代西方的流行元素,那么這么美麗的華服也許只能陳列在博物館收藏,供現代人參觀,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穿在身。除了中國傳統的華服工藝之外,集合了現代人最喜歡的蕾絲,巧妙的運用水晶,讓華服呈現更唯美的一面。
“復興中國奢侈品文明,新興中國奢侈品品牌?!笔菑堉痉宓膲粝?,也是NE·TIGER品牌的夢想。在張志峰心目中,中國文化的美是博大精深的,這些傳統文化如何繼承,發揚和創新。實現我們的夢想,就是把古代的古老的文明,古老的藝術,用現代的手段展現給世人,展現給世界的人?!?/p>
張志峰酷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喜歡去博物館,中國的博物館幾乎都讓他走遍了,記得臺灣故宮博物館展關于酒器的文物展,讓他深深的著迷。他說著,有些興奮?!叭Ф嗄昵爸袊墓に囈呀浀欠逶鞓O,像青銅器、玉器,讓酒文化再次呈現出當時文明的鼎盛。在五千年的文化中我們取之不竭用之不完?!彼廊幌硎茉谥袊拿鞯臍v史長河中,仿佛可以穿梭時間隧道,可以與中國鼎盛時期的人們交流。
除了在北京時裝周的時候,張志峰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他喜歡旅行。當我好奇地問他用什么方式記錄這些源源不斷的靈感時,他這樣說:“幾年前我會很認真的用自己的攝影和攝像設備來記錄自己的靈感,和美好的風景。旅行回來我會認真的整理它們。后來發現在整理它們的過程中我會耗費很多時間,對于設計師來說生活才是設計的根源。漸漸的我學會用我的大腦來記錄美好感受,而用筆來記錄當天發生的事,我發現這樣很有效。有時我會把未來五年、十年所要達到的目標記錄在本子上,但是很多在五年和十年的時候都沒有實現,它們需要的也是個時機,我會慢慢的把我的夢想變為現實?!?/p>
除了記錄,還有最能夠讓張志峰享受的是各地的美食。他開玩笑地說他出國從來不倒時差,什么時候累了就休息,去了異國他鄉就要融入當地的文化,享受當地的美好風景,美食,不要用痛苦的規矩來約束自己?!霸O計師是一個感官敏感的職業,他需要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待這個浮華的世界,別于常人去思考。我喜歡拋開那些束縛我的東西,用真實的感官去看待世界,這是一種享受,是一種難得的經歷?!庇腥苏f設計師是浪漫的,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有人說他們是飄渺的,但正是他們的浪漫和不著邊際的想象發現我們身邊的美,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
拍賣過后,佳士得中國工藝品國際主管Tina Zonars和紐約佳士得中國工藝品部主管Joe―Hynn yang對此結果表示滿意,這三場拍賣的拍品都是源于有威望的收藏家,其中包括來自北美的中國藝術收藏家Walter Hochstadter、賽克勒、Harvard藝術博物館、三藩市美術館以及一些私人收藏家?;蛟S正因為佳士得的這些拍品有明確的來源信息,才使得買家們爭相競投。由此看來,盡管是在經濟低迷時期,稀有以及高品質的拍品仍然得到市場的認可和肯定。
在“中國瓷器與工藝品專場”和“三藩市美術館館藏中國玉器專場”中,347件拍品,一共成交了268件,成交率達77%,總成交額達18,323,462美元。
其中,成交價最高的拍品是一件珍稀的永樂青花瓷盆(Lot518),成交價為2,322,500美元,幾乎是最高預估價的4倍。盆身有青花描繪的植物裝飾,石榴、靈芝裝飾圖案被三個樹葉簇圖案分割,盆的底部與圈足處分別有樹葉和云紋圖案裝飾帶。該拍品屬于一組同類形狀的永樂器皿,盆身的飾紋都是由精湛的技師用最好的鈷藍色顏料描繪而成。像此類形狀的盆還有幾個不同大小的尺寸,它們都曾被皇帝收藏。據悉,與此型號相同的小一點的盆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外,另一件出乎人們預料的,以高出最高預估價10倍價格成交的拍品,是一件罕見的雍正斗彩花瓣形尊(Lot560)。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唯一一件與該拍品形狀、設計相似的斗彩花瓣形尊。該尊與當前拍品的尺寸一樣,而且似乎都出自同一工匠之手。(見出版于Se]ectedP0rcelain of the Flourishing 01ng Dynasty《清代盛期瓷器選》,p.73,no.17)
成交價緊隨其后的是來自于私人藏家Stephen JunKunc的收藏,一件南宋哥窯大開片八角形三足盆(Lot702),成交價為866,500美元。近幾年里有很多關于哥窯的學術研究,而此類的瓷器一直受到鑒賞家們的大力推崇。傳統認為,哥窯是宋代“柴、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一,以紋片著稱。明代《格古要論》中有這樣的描述:“哥窯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逼涮卣骺蓺w納為:黑胎厚釉,紫口鐵足,釉面開大小紋片。宋代哥釉瓷釉質瑩潤,通體釉面被粗深或者細淺的兩種紋線交織切割,術語叫作“冰裂紋”,俗稱“金絲鐵線”。根據佳士得的資料,1994年10月3日,香港的佳士得拍賣中曾有類似的拍品L0t528成交,是一個哥窯形式的葉型洗筆盆。2004年3月24日,紐約佳士得一件南宋哥窯大開七角形碟(Lot151/salel354),以1,46 3,500美元高價成交。
除了瓷器以外,受到買家青睞的還有其他的工藝藝術品。如來自藏家walterHochstadter宅第的拍品Lot581,是一件罕見的宣德年間帶蓋的桶形紅色漆器。該拍品通體雕刻有祥龍飛天的淺浮雕,由其形制表明,Lot581是明代早期,達官貴人們用于裝蟋蟀的器皿。它最后以662,500美元成交,是最高預估價的3倍。來自波斯頓私人藏家的拍品Lot599,18世紀的降龍伏虎犀牛角杯,此杯器身造型宏大,質地瑩潤,工細如微。此杯景物復雜,雕工精細,設計制作精巧,刀法流暢,匠心獨運,深俊圓潤,紋飾綿密細致,刻字刀刀見功,全器布局均勻美妙,構圖獨特,匠師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現龍虎的形象,讓人聯想起當時降龍伏虎兩羅漢的傳說。拍品雕刻十分立體,刀法雄健,構圖連貫,工藝細致,雕工精巧入微,景物生動而雅致。與上年3月份紐約佳士得在“中國瓷器與工藝品專場”(sale1976)中拍賣的犀牛角類拍品相比,該拍品絕對是精品中的精品,難怪最后能以最高預估價的7倍價格(362,500美元)成交,而上年的此類拍品最高成交價也只是109,000美元。另外,在2008年5月13日,在倫敦佳士得也曾拍賣過一件類似的犀牛角杯(Lot9/Sale7581),當時成交價為47,824美元。
關鍵詞:德孝文化;本土元素;文創產品
傳統文化是指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總稱,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物質、制度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其核心是作為精神產品的各種知識,其本質是傳播。
一、德孝文化背景及意義
在現在學術界,地域文化已然成為學者們的研究熱點,將地方傳統元素應用在當地文創產品的設計中,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德陽市位于成都平原東北部,背倚龍門山脈,有良好的旅游資源,是四川全域旅游發展試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而孝泉鎮隸屬于德陽市,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的古鎮,她以自身的獨特魅力,傳承精神,民俗特色,構建了獨具特色的豐富多彩的德孝地域文化。孝泉的獨造性、開放性、傳承性、全球性,是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近年來,孝泉旅游以特色資源為中心,以差異化發展為追求,雖“一門三孝”典故傳播迅速,享譽中外,但與火熱的故宮文化元素相比,德孝旅游資源在文創產品創作的運用上更多追尋傳統發展道路,體現為原汁原味、集約型發展模式,缺少創新意識,使消費者受眾面有所限制。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發現,德孝周邊文創產品還未有系統的整合設計,其周邊文創設計因以“孝”為主線,糅合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新觀念、新思想,如必須愛黨愛國愛集體,對父母孝敬,同鄰里團結和睦等元素。因此,基于鄉村文化振興驅動下,開啟對德孝周邊文創產品的設計進行研究探索[1],需按照文創產品的設計思路并結合本土特色,開發出適合當地發展的產品設計,探尋文創對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性[2]。
二、德孝文化創意產品現狀
在鄉村文化振興驅動下,德孝周邊文化產品設計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與現實意義,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融合民族文化內涵,傳播中華德孝精神。用產品與時代結合的方法推動游客購買力,對文化進行再創造,從而滿足消費者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文創產品,增加地區居民經濟收入,實現鄉村振興[3]。在孝泉地區,安安、姜太公形象深入人心,這些主題文化元素經過不斷地融合、打造后,形成了小規模的當地文化體系。但針對年輕消費主力軍,當地人物IP設計缺乏新奇、卡通形象,較難吸引這類消費者,從而難以推動文創產品的銷售業績,打破傳統分銷模式。因此,形成高品質的當地文化藝術設計,抓中發展機遇,注重打造地方鄰姑泉、武圣宮、清真川菜等IP形象產品,是現在德孝周邊文創產業需要完成的歷史命題。
三、地域文化產品設計創新及應用
(一)設計創新
1.設計年輕化
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是地方特色文化傳播、傳遞的載體,也是區域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依托當地現有資源,挖掘內涵設計,是文創產品發展的必經之路。從故宮博物館的成功案例不難發現,設計出符合年輕人喜好的文創產品,運用線上+線下資源營銷,是現在文創產品的變革之路。從雍正的卡通形象再到故宮博物館的紀錄片拍攝,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成熟的IP文創資源,通過對故宮本土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再創造,設計出迎合年輕人購買欲的文創產品,是它成功的關鍵要素。相比故宮文創而言,德孝周邊旅游文創產品應結合當地歷史人物資源,提取年輕化設計理念,挖掘出符合消費者審美的形象要素,從不同層面、角度呈現并且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美德。如提取安安形象的具象化元素,加以生動漫畫插畫式的表達形式;可將“涌泉躍鯉”“安安送米”等故事進行扁平化處理,加工重塑,使其和商業化中的美食包裝相結合,通過活潑生動的形象,良好而又親民地展現德孝文化,深入表達中華精神。
2.設計實用化
只有設計者們將視覺美感與產品實用性相結合,才能突破現有文創產品的銷售瓶頸,拓寬市場規模。這要求設計者從當地民俗生活出發,注重產品多樣化功能,有意識地提高其使用率,才能刺激旅游者的購買欲。讓游客在當地觀光旅游的同時,成為消費者,發生購買行為。在發展旅游活動與購買行為之中,游客通常會考慮到是否方便攜帶,因此,設計者們應多親睞體積較小、觀賞性強且易于收納的精美包裝產品。如將德孝當地特色元素提取反映在麻餅、果汁牛肉、牛排火鍋等市井文化中的方言來進行文字設計,從文字中提煉本土特色文化元素,從而傳播德孝中華美德,對孝泉地區社會、經濟協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二)文創旅游產品設計的應用
1.創新傳統產品造型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審美也相應發生著變化,市場雖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傳統產品,但面對新業態、新趨勢的挑戰下,品牌想要創造出能引起消費者共鳴的獨特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漫畫、插圖是當代流行的趨勢,從青島嶗山卡通道士形象,到廣漢三星堆復古面具裝飾,都要求著德孝文創產品需轉化設計元素,將多個元素創意性結合擦出火花,形成視覺性的沖擊力。因此,尋求傳統產品造型的創新,設計者們急需扎根地方,領會當地文化本質,優化載體,賦予生動形象。
2.整合品牌文化跨界
如何將德孝文創產品推入市場,不僅要求政府對孝泉文旅小鎮的政策性扶持、打造,更需要通過合作、贊助等模式,拓展自身品牌價值,達成跨界合作,形成良性循環體。這不僅能充分整合雙方資源,更能充分體現疊加效應,提升旅游資源的知名度的同時,打造文旅印象,實現共贏局面。如花西子公司積極引入KOL線上平臺,與貴州苗族文化攜手,推出彩妝禮盒,實行限量發售,在銷售上業績顯著,在文旅市場上也推動了貴州旅游業的發展,傳播了中華苗族文化。使文創產品潮流化、經濟化,將傳統與現代相碰撞,為消費者提供生活感、話題感、新鮮感的革命性產品,使更多的旅游者知曉孝泉,感知德孝文化內涵,進而更進一步刺激產品消費,從而以文創產品為媒介,傳播中華德孝精神。
3.結合旅游文化資源
旅游資源是以目的地景區景點為窗口,以實體建筑、自然風光為載體,以地域文化為特色的物質總稱。加強對孝泉、德陽周邊的地域文化挖掘,從而鏈接德孝文化產品旅游資源開發,分析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產品設計的意義,探索產品設計創新的突破口;中國德孝城氣勢宏大,古樸、整潔的青磚瓦房,悠遠寧靜,為充分體現了當地文化的多容性,結合德陽德孝文化中的歷史典故、自然景觀、特色建筑、人物故事等元素進行實例分析,提出本土化旅游資源產品升級設計的途徑與方法。如,孝泉鎮需明確景區標示標牌系統,優化安安送米卡通形象,賦予語言文化景觀內涵,從而無形中傳遞文化形象,傳播德孝精神。
4.融合終端產業發展
長遠來看,如要推動孝泉地方旅游文創產品的研發工作,需構建完整的從設計到分銷的產業鏈,旅游主管部門應大量開發外包公司服務,規范產品量化指標,加強對可靠商家的供貨。注重提升服務意識,要求提升售后服務標準,解決消費者購買與商家經營的后顧之憂。結合線上資源,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搭建網購分銷平臺,提升經濟效益,擴大德孝文化旅游資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弘揚德孝精神文化。終端企業需抓住宣傳時機,推出限量文創產品或有代表元素圖形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借助孝泉每年傳統的“上九會”,期間現場熱鬧非凡,人流量較大。終端通過以此為契機,以三孝園改造工程為時機,大力傳播回族、漢族和睦相處下的孝泉本土旅游資源,從而助力于周邊文創產品的開發與生產,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迎合新時代下的中華傳統美德主旋律。德孝文創產品設計的提出,不僅將生活變得有趣,也給逐漸被年輕人所遺忘的傳統文化賦予新的生命。德孝民俗文化的挖掘,將風俗與審美相結合,提煉以實用性、文化性和美觀性都不可缺少的文創產品,從而符合消費者的人文精神,滿足其欲望產生。在對德孝傳統元素的理解基礎上,加強對當地符號化的開發與轉化應用,使產品年輕化、生活化。通過合理地跨界設計,創新產品色彩搭配,從視覺上突破傳統設計,深化文化底蘊。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既有現代文化又有時代精神,同時又具有豐富的孝泉地方風格的文創產品。德孝文創產品只有基于本土文化的高度自信,才能帶動當地政治、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實現精神富裕,從而推動中國美麗鄉村建設。
參考文獻:
[1]磨煉.基于旅游紀念品及相關文創產品的設計策略[J].包裝工程,2016,37(16):18-21.
[2]向勇.故宮文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先鋒實驗[J].人民論壇,2019(9):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