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36: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化學實驗感想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化學實驗;評價;可行性
中D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73-02
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科學習的啟蒙階段,化學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嚴謹的學科思想、觀念和思維方法的引入和培養都離不開化學實驗的教學。而化學實驗教學的功能定位是否準確,教學目標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過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對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形成,思維方法的達成以及思想觀念的養成等是否起到作用,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等,這些都需要有一套可行性的科學實驗教學評價方案作為指引和評估,以保障初中化學實驗的教學向新課程倡導的方向發展。
傳統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評價存在重視雙基、重視結果的呈現,輕視學生發展過程,輕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評價內容和形式簡單、評價主體單一,教師、學生處于消極被動地位[1]。為了更好改變這種情況,課程標準中倡導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評價理念是重視學生的發展過程、提倡多元評價[2],所推崇的評價者和被評價者的關系是平等的,互助互惠的民主協商關系,評價是自主、自愿、積極的主動參與的行為。因此評價方案是否可行,不是哪個人說了算,而是教師和學生本人說了算。只要化學實驗教學方案確實能發揮教師的實驗教學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能轉變實驗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式,轉變教師實驗教學角色;發展教師的化學實驗教學反思的意識和專業能力等,能讓學生在化學實驗知識、技能、習慣、觀念、思維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收獲,那么所采用的化學實驗教學評價方案就是可行,且應該大力推行。
隨著研究的深入,實驗教學評價從單向、單一評價模式進入了"協商"與"共識"階段,即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在"協商"、"溝通"基礎上,共同判斷實驗教學效果,并從中取得共識。評價要關注完成化學實驗教學目標的同時與取得效果是否一致,更要關注學生在達成化學實驗教學目標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3]。教學評價不在是上級主管部門、專家等對教師的行政性評價行為,而是教師本身為了調動自身的實驗教學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轉變實驗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和教師實驗教學角色;發展自身的反思實驗教學的意識和專業能力的需要而發起的一種自主性的評價行為。其評價是否確實可行,是否有效,取決于教師自身教學收獲和教學過程中學生收獲的多少,而收獲是知識與技能方面、更是思維方法、情感態度、學習觀念、方式、興趣、習慣等關于化學實驗的多元化體驗。
教師對化學實驗教學活動的評價多以反思性的自我評價和他人的建設性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的評價則是根據實際學習評價的需要而有針對性的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筆試、口試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1.目前教師比較歡迎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自評方案
序號評價內容自評
(1)你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用了哪些實驗教學內容,通過這些實驗教學內容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2)每個實驗教學點都承載了哪些教學功能,你重點突出的教學功能是什么?其它教學功能你如何處理?
(3)你在本節課的實驗教學中,采用什么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的使用能否取得你預期的教學效果?
(4)你采用的實驗展示方式是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學生跟著老師做實驗、學生做實驗給老師看、教師播放實驗視頻中的哪一種?采用這樣的實驗展示方式是否符合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
(5)你在進行實驗教學準備中,你預期的學生收獲是什么?
(6)你在進行實驗教學中,你的學生收獲又是什么?與你預期的有無差距,如果有差距甚至差距很大,你認為問題可能出在哪里?
(7)你在進行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如何?你如何獲知?
(8)你認為如果學生對本節課的實驗教學的參與度不高,興趣不濃,問題出在哪里?
(9)你認為你應該對這節課的實驗教學進行哪些內容的反思?反思后你希望給其他老師哪些實驗教學建議?
(10)你認為你今后在完成這節課的實驗教學時應該對哪些教學內容教學活動進一步改進和研究?
評價的等級分為為A10分、B8分、C6分、D4分四個等級。
A自評內容清晰、真實、有理有據且條理清楚。
B自評內容清楚,真實,有依據但表達不夠到位。
C自評內容清楚,但不夠完整。
D自評內容不清楚。總評:
受歡迎的原因有:評價內容激發了教師對實驗教學全過程的教學思考;評價內容調動了教師反思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評價內容使教師關注到了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評價內容有利于教師的化學實驗教學素養的發展;評價內容有利于使評價活動成為自主的常態化行為;評價沒有壓力等。
2.學生比較歡迎的初中化學實驗學習評價方案,以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為例說明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2.1 實驗學習評價目的:
2.1.1 促進以下實驗習慣的養成。
(1)實驗前閱讀實驗文本內容,提取重要的實驗信息如實驗裝置、用品、操作要點、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安全防護措施等。
(2)實事求是的有序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
(3)有序、規范、安全的進行實驗操作。
2.1.2 促進以下實驗技能的學習。
(1)有序觀察實驗現象。
(2)實事求是記錄實驗現象。
(3)依據實驗現象建構和理解化學概念。
2.1.3 促進以下化學概念的建構、理解和遷移應用。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1.4 促進實驗學習小組的形成、磨合和互助。
2.2 實驗學習評價形式:
2.2.1 診斷性評價――第1-6題
2.2.2 過程性評價――第7題
2.2.3 形成性評價――實驗結果反思
2.3 實驗學習評價內容:
2.3.1 下列信息不屬于實驗前從文本資料中提取的必要實驗信息的是( )
A.實驗裝置 B.實驗儀器 C.實驗用品 D.實驗時間
2.3.2 觀察實驗現象的內容、步驟都正確的一組是( )
(1)實驗前所用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性質。
(2)實驗中發生的現象如發光、變色、產生氣泡、生成沉淀等。
(3)實驗后所得到的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性質。
(4)實驗前所用的儀器規格大小。
A.(1)(2)(4) B.(2)(1)(3)
C.(1)(2)(3) D.(3)(2)(1)
2.3.3 下列實驗裝置或裝置中標識的內容中有誤的一組是( )
2.3.4 下列可作為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依據的是( )
A.變化過程中是否發光變色 B.變化過程中是否產生氣泡
C.變化過程中是否產生沉淀 D.變化后是否生成新的其它物質
2.3.5 下列可作為判斷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本質依據的是( )
A. 性質是否需要通過儀器測量出來
B. 性質是否需要通過物理變化表現出來
C. 性質是否需要人體感知出來
D. 性質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
2.3.6 仔細辨別下列描述中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并f說你判別物質性質和變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A.硫在空氣中燃燒 B.硫能在空氣中燃燒
C.酒精揮發變成了酒精蒸氣 D.酒精易揮發
2.3.7 請實事求是的認真完成下列表格。
序號評價內容自評他評
(1)學習目標是否明確
(2)學習興趣是否濃厚
(3)學習任務是否按時完成
(4)回答問題是否積極踴躍
(5)參與化學實驗小組的活動是否積極
(6)實驗現象觀察、記錄是否及時、準確
(7)實驗結果的分析是否有理有據
(8)與他人分享學習成果是否樂意
(9)對老師和同學的實驗論斷是否敢于質疑
(10)對實驗內容有疑問或有不同看法時是否敢于提出
合計
備注:自評和他評按A、B、C、D等級評,各等級權重分值分別為4、3、2、1
2.4 實驗學習評價結果的反思:
2.4.1 本課題的實驗評價包含診斷性評價(1-6題,每空6分)和形成性評價(第7題,取自評和他評的平均分計),本次總得分為_________。
2.4.2 你對本次得分情況做何感想?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認為化學實驗研究與化學理論研究有什么關系?
2.4.3 你對這樣的學習評價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更好建議?
有明確的評價項目和評價清單,能全面充分的讓學生發表評價意見和自我審視反思學習成效,綜合多種評價方式等,最重要的是,學生這樣的評價確實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化學實驗的知識與技能、思維方法、習慣、情感與態度、與他人協作分享等學科素養作為出發點,是過程性、建設性,而不是終結性、批判性的評價方式,是幫助學生發現學習問題,修正學習方式,真正實現通過評價發展學生學習能力,轉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素養的評價目標的評價方案。因此,學生樂評,愿評,好評,歡迎評。而且這樣的學習評價具體到每個化學實驗教學點,評價內容不僅充分關注到學生已有的化學實驗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還關注學生參與化學實驗的熱情、興趣、完成的任務等多維度內容,使實驗評價更具多元化。因此我們認為這樣的實驗學習評價方案就是可行。
總之,不管是評價教師的化學實驗教學方案還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案,只要是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實驗教學專業水平的發展、促進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同時又是師生共同認可且樂于接受的,就是可行的實驗教學評價方案,就應該大力推廣,使其成為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自主化常態化的評價行為。
參考文獻:
[1] 王磊.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關鍵詞:化學教學;觀念線索;物質的變化;教學過程;反思
文章編號:1008-0546(2013)12-0013-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2.005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了“根據課程標準選取核心知識,重視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1]”的教材編寫建議,并指出“在化學課程中重視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是精簡教學內容,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經[1]”。基于此,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層次思考,把其中滲透的基本觀念外顯為教學主線,以優化了的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活動,這對推進學生建構觀念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筆者現以初中化學“物質的變化”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九年級化學教科書中將“物質的變化”內容編排在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的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之中。其中為學生安排的主要內容有:觀察實驗1-1中的(1)~(4)四個小實驗;通過分析實驗中的變化,引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通過觀察實驗了解化學變化時常伴隨的現象等。此前,通過緒言課的學習,學生認識了“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化學學科研究的對象”等基本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習本課內容的基礎。處在學生學習化學起始階段的本課內容,學生把它學好,對后續學習化學能產生“正催化劑”的作用。為了讓學生順利認識兩種變化的本質區別,并建構好觀念。筆者細致品讀了教材內容,并通過深入思考,悟出其中蘊含著“物質觀實驗觀變化觀分類觀能量觀普遍聯系觀”等重要觀念,并以此作為教學主線實施了以下課堂教學活動。
二、教學過程
1. 第一階段:調出已有,主動探究
環節1——情景再現,引入新課
引言:通過緒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化學學科的研究對象”,所以我們學習化學應該從認識物質及其變化開始。
實驗:出示蠟燭,點燃蠟燭,利用石蠟油將蠟燭固定于小木板上,吹滅燭焰。
(設計意圖:再現學生生活中、小學科學課程實驗中看到的情景,引入新課并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環節2——問題引領,初識變化(物質觀)
問題1:從化學視角上看,蠟燭發生了哪些變化?
問題2:你能舉出身邊的其他物質所發生的變化嗎?
任務1:仿照示例完成表格。(表中變化選取于學生的口述)
問題3:比較表中變化前后的物質,你有什么發現?
(設計意圖:情景不但是學生順利尋找出變化的基礎,而且為他們列舉出生活中的變化建立了“樣板”,初步建構物質的“變化觀”;通過任務1中的示例引導,學生就會從認識物質的角度來初識物質變化的兩種類型:一類原物質不變,不產生新物質;另一類原物質改變,產生新物質,形成對變化進行“分類”的意識。這樣就為學生從實驗中“尋找變化-給變化分類-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等方面搭建好學習“支架”。)
2.第二階段:動手實驗、觀察與分析實驗中的變化
環節3——完成實驗,體驗變化(實驗觀)
指導學生動手完成實驗1、2和觀察演示1、2,填寫教材中P7實驗記錄表;指導學生從試劑的顏色、狀態、氣味等方面在實驗前后所發生的變化(方法)。
實驗1:對著干燥的玻璃片哈氣后,靜置片刻,觀察現象。
實驗2:在研缽中研磨塊狀膽礬,觀察現象。
演示1:從學生分組實驗中取塊狀膽礬和粉狀膽礬于兩支試管中,加水溶解,形成溶液后,分別向其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現象。
演示2:制取二氧化碳,并將其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
(設計意圖:將教材實驗1-1中的⑴改為學生進行的實驗1,降低了學生的操作難度,縮短了實驗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力所能及的實驗1、2,為他們進行探究實驗提供“練練手”的機會,吊起他們要做像老師做的那種復雜實驗的“胃口”,增強其對化學實驗以及學習化學的興趣;利用演示1、2,將學生從認識生活中的變化轉換到化學視角的變化中,以培養他們化學實驗中的觀察、思維能力等。)
環節4——緊扣教材,提升認知(變化觀分類觀能量觀普遍聯系觀)
任務2:請找出以上實驗中涉及的變化并加以描述。(活動方式: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相互補充。)
任務3:請大家將找出的變化按有無新物質生成進行分類,并完成表格的第2列。
問題4: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問題5:怎樣才能實現一種物質向另一種物質轉化,創造出新物質呢?
師:對于以上所做的實驗,大家有什么問題要問嗎?(創設學生提問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
生提問:老師,你在演示1中為什么要用2支試管?
問題6:結合以上實驗,說出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常伴隨哪些現象?
問題7:請大家回憶課首的蠟燭實驗,其中與上述不同的現象有哪些?
問題8:事物間的聯系是普遍存在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間存在怎樣的聯系呢?請仍以蠟燭實驗為例加以說明。
(設計意圖:借任務2,了解學生能找出哪些變化,培育善于觀察的學習品質,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他們形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以任務2為載體,促進學生運用從第一階段中所獲得的思維路徑,對找出的所有變化進行分類,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形成概念,在認知提升的過程中初步建立“分類觀”;問題5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推進學生建構“物質的變化觀”;問題6在推進學生建立“分類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化學變化時伴隨的常見現象,重新扣回教材之中,促成學生進行認知完善;問題7、8讓學生回眸課首的蠟燭實驗,從中認識物質發生變化時存在著能量的轉化及物理、化學變化之間的聯系,初建“能量觀”和“普遍聯系觀”,二次利用教學情景,讓教學課堂“首尾呼應”。)
三、教學反思
1. 從學習內容安排上看
初中化學教材中將“物質的變化”內容安排在“緒言”后的第1主題單元課題1中,通過“緒言”的學習,學生初步建立起“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變化的”的“物質觀和變化觀”,同時知道“物質是化學學科的研究對象”,這些都為他們從認識物質的角度來認識變化及其類型建好了“支架”?;诖耍白寣W生以增設的情景(蠟燭實驗)為‘樣板’,檢索身邊的變化(如,紙張燃燒等),引導他們以認識物質為基點,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得出兩種變化的“雛形”特征,形成分類意識,并建設好思維‘模型’,然后引導學生運用‘模型’來認識教材實驗中的變化,實現認知水平的再提升”是可行的。案例中,學生在學習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之前粗略探究出其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能在重回教材實驗中進一步準確生成對化學變化本質的認識。另外,課首插入的蠟燭實驗恰好也為學生學習課題2提供了鋪墊。這表明對學生學習內容的安排是比較科學合理的。
2. 從學習階段設計上看
本案例中,學生學習過程的主要階段有2個:其一是“調出已有,主動探究”階段。學生借助教師拋出的“生活情景(蠟燭的燃燒等)”之磚,誘發聯系,引來“已有知識(鐵生銹等)”之玉,進而從認識物質的角度來認識變化,形成積極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嘗試分類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化學變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建立“物質的變化觀”和“分類觀”。這是獲取科學學習方法的過程,也是建構觀念的初始階段。其二是“動手實驗、觀察與分析實驗中的變化”階段。學生可運用第一階段所獲取的方法(從物質是否改變的角度分析)來認識實驗中涉及的所有變化,在對變化的歸類活動中,深層思維,進一步理解、內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領悟化學變化是創造物質的重要途徑;實驗中,學生觀察到化學變化中伴隨的現象,借此可學習運用化學語言對其進行表述;回眸蠟燭實驗,促成學生認識化學變化是實現能量轉化的有效方法以及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之間的聯系,初步建構“能量觀”和“普遍聯系觀”。此外,該階段讓學生重新回到教材內容中,則可以讓學生獲得科學的學科學習方法(如,對比法——是在解答學生的提問中顯現出來的)及系統性知識。由此可見,這種在教材前增加探究過程的教學既關注了學習結果,又重視了學習過程。
3. 從學習目標達成上看
在初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物質的變化”內容所提出的主要學習目標有:(1)認識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2)初步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3)知道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伴隨有能量變化,認識通過化學反應實現能量轉化的重要性。案例中,第一階段借助教師的問題引導,能促成學生從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以認識物質為切入點,初步分析出物質發生的兩類變化,并初步建立“分類觀”。第二階段借助實驗,引領學生運用觀察的方法獲取信息并對其進行加工,推動學生基于“分類觀”深入了解物質的變化及化學變化的本質。課堂自始至終,學生的情感都很投入,活動表現也很積極,回答問題的正確率也是較高的,更為難得的是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了。這一切充分表明化學課程的“三維”目標均得到了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關鍵詞:探究實驗;做中學育人價值;中考復習
文章編號:1005–6629(2013)12–0036–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在初中畢業班進入中考復習的沖刺階段時,教師普遍認為難以調和學生的升學教育與育人教育之間的矛盾,往往顧此失彼,尤其是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更加難以把控。在今年上海市虹口區教研室和上海市虹口區李可鋒化學名師培養基地的化學教學研討活動中,張鳳瓊老師設計并執教了一堂中考復習課——“腌制松花蛋配料水溶液溶質成分的探究”。這節課改變了傳統的中考復習課模式,成功地逾越了升學與育人之間的“鴻溝”,不僅達到了化學知識復習目的,同時實現了化學學科在培養學生探究、創新能力方面的育人價值,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將課堂的實施過程整理如下,以期與各位同行交流。
1 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堿、酸、鹽和氧化物的性質以及相互間的反應,內容多,涉及面廣,綜合性強,應用難度大,但卻是初中化學中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學會用化學視角觀察物質世界所必備的知識。如果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掌握不牢,將會成為理解化學、應用化學的瓶頸,也可能形成將來繼續學習化學的障礙。而化學實驗中的基本操作是我們認識物質世界的必要手段,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又是化學研究中不可缺失的基本能力。當然,這些內容理所應當受到中考化學試題的高度重視。本教學設計中,通過“腌制松花蛋配料水溶液溶質成分的探究”課題,嘗試改變過去“聽”、“背”、“練”,重分數、輕能力的傳統意識,著力于探討落實這些重點知識的有效策略,同時發掘并實踐化學學科的育人價值。
2 教學流程
本教學設計中,針對教師提出的研究課題,學生在合作中完成“我來猜想”、“我來設計”、“我來探究”、“我來總結”、“我來反思”的探究活動,具體教學流程圖如下:
3 教學過程實錄
[課題引入]“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當今社會人們非常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我手里拿著的是我們在實驗室親自腌制的松花蛋。
[教師]你知道腌制松花蛋的配料是由哪些成分組成的?這就是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探究松花蛋配料水溶液溶質的成分。請看腌制松花蛋過程的視頻。
設計意圖:恰到好處的課堂導入往往會起到出其不意、引人入勝的效果。本設計中,實物和視頻的出現可以快速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知識的感知性。
[提問]腌制松花蛋時,用到的主要物質是生石灰、純堿。有時也可能加入食鹽來調節口味。將這些物
質加入水中,攪拌,會發生哪些化學反應?請你用合適的化學用語來表示這些反應。
[教師展示]這試劑瓶中的溶液,就是上述物質加入水中,所得到的腌制松花蛋配料水溶液樣品,請你思考:該水溶液樣品中有什么溶質?
設計意圖:在實際情景中,不失時機地進行相關知識的復習。這種復習是在探究性實驗的背景下的復習,是在實際應用中的復習,不是簡單的“炒冷飯”式的復習;同時,教師抓住“配料水溶液樣品”的成分進行設問,提出學生想說又說不出的疑惑,再次觸動學生的好奇心。這樣便可發揮探究性實驗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師提問]樣品中的溶質一定有什么?可能有什么?
[學生活動一]我來猜想
設計意圖:提出不定向的開放性問題,可以促進學生冷靜思索,利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推理假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種設計需要教師對學生堅持不懈的影響,這種影響是真實的、有效的,而不是臨時張貼的面具。
[教師提問]怎樣確定這些猜測是否正確呢?
[學生活動二] 我來設計
學生乙:……
設計意圖:將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的設計理念,是構建和諧課堂、高效課堂的出發點。學生在推理假設的基礎上,設計探究性實驗,驗證自己的推理,這本身就是化學的育人價值之所在。我們所關注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承載于知識之上的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策略,這對學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教師提問]各位同學的實驗設計是否可行?水溶液樣品中究竟有什么溶質呢?
[學生活動三] 我來探究
請各位同學分小組進行探究實驗。教師巡回輔導,解決學生的困惑,及時提醒學生進行有序觀察,做好實驗記錄,指導學生分析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設計意圖:根據自己的猜想和設計來完成實驗操作,這種大膽放手的教學理念,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促進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這種教學策略還可以有效地改變那種過于強調接受、強調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可以實現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
[學生活動四] 我來總結
各實驗小組在教師提供的《腌制松花蛋配料水溶液溶質成分》的電子表格中,填寫出自己對水溶液樣品所含溶質成分的最初猜想和實驗探究得到的結論,并進行猜想和探究的比對。
[教師提問]各組的實驗探究結論是否正確呢?下面老師公布樣品中的溶質。教師在同一張電子表格中填寫出樣品中的溶質。
設計意圖:有序性是教學的基本原則,“總結”是實現從無序到有序的重要策略。在前面的猜想、設計、探究之后,學生獲得了諸多信息,這些信息是彌散的、無序的、不穩定的,如果沒有適時總結的過程,將不利于正確結論的得出,也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讓學生體驗總結的樂趣,是我們化學教師的義務和責任。
[學生活動五]我來反思
各組展示實驗報告,交流實驗操作步驟、現象和結論,反思探究過程的成敗。
第3組:我們得出錯誤結論的原因是將褐色沉淀誤判斷為氯化銀。
第1、2組:我們認為第3組得出錯誤結論原因還可能是產生褐色沉淀后沒有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第9組:組長向本組同學表示歉意,知道Na2CO3、Ca(OH)2在溶液中不共存,卻由于自己粗心,多填寫了Ca(OH)2,犯了一個很荒謬的錯誤,導致本組實驗過程正確卻填寫了一個錯誤結論。
第10組:自我分析犯了第3組同樣的錯誤。
設計意圖:反思是對信息的再加工過程,是提煉、同化、形成更高層次的知識結構的過程,反思可以獲取經驗教訓。在探究實驗教學中,設計“反思”的環節是很精妙的。如果忽略或淡化了“反思”,那必將是前功盡棄,令人遺憾和十分懊悔的事。
[教師小結]各小組組員在實驗操作中密切配合,共同分析,共同推理得出實驗結論。我們感謝出現錯誤的同學,因為他們用自己的失敗為大家積累了教訓;當然也感謝得出正確結論的同學,因為他們為大家帶來了經驗。大家還有什么問題嗎?
[學生回答]有問題,AgCl、CaCO3都是白色沉淀,實驗中產生的褐色沉淀是什么?
[教師指導]這個問題,我覺得大家可以利用今天我們學會的探究方法加以解決。請大家根據實驗中提供的試劑先來猜想、再設計、探究、總結和反思。
設計意圖: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實驗現象,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教師一般不予關注。然而,在這次教學設計中,授課教師用疑問的語氣鼓勵學生把自己遇到的意外現象提出來,又進一步鼓勵學生按照探究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既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品質又及時鞏固了所學的研究方法,這是需要勇氣的,也是難能可貴的。
[學生活動六]我再探究
針對異常實驗現象的再探究,學生推測可能是AgOH、Ag2CO3,并設計如下對照實驗:
(1)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銀溶液,后滴加稀硝酸;(2)向碳酸鈉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銀溶液,后滴加稀硝酸。
[教師詢問]你們在實驗中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學生回答]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都出現了褐色沉淀,滴加稀硝酸后沉淀溶解。
[教師指導] 我非常欣賞且羨慕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在這個實驗中,可能發生哪些化學反應?請寫出這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③碳酸鈉溶液中由于碳酸鈉水解也存在少量的氫氧化鈉。
[學生小結]原來如此。褐色沉淀是Ag2O,看來Ag2O像氫氧化鈉、碳酸鈉一樣,也會干擾NaCl的檢驗,同樣加入稀硝酸酸化就可以排除干擾。
設計意圖:查閱資料是科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當學生遇到疑惑時,教師及時提供資料查閱和適當的點撥,的確給學生莫大的安慰和鼓勵,使得學生有信心繼續做下去。授課教師這樣的設計使課堂波瀾起伏、迭起,讓聽課者頓感暢快。
[教師小結]今天這節課大家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圓滿地完成了堿、酸、鹽、氧化物的復習任務。你對這節課的學習有何感想呢?
學生甲:實驗探究可以幫助我們探索未知世界,而世界是奇妙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學生乙: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化學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因此,學好化學是我們的責任。
[教師小結] 同學們的學習感想很多,希望大家把課堂所學的知識用于課外,積極進行生活實踐。
[作業布置]課外實踐:家庭自制松花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