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36: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設安全評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地質災害;評估;措施
中圖分類號:P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11-0155-02
1 對地質災害進行研究評估的背景
按照當前對地質災害研究的通常做法來看,所謂的地質災害,主要是指地質塌方、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巖溶地貌的地面塌陷等情況,其余種類的與地質因素相關的災害類型比如說地震、普通的地面沉降等,都不屬于地質災害的范疇。因為前幾類的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動力地質波動而產生的,而地震等災害則主要是受地下水、巖溶等地質變動的影響而發生的。之前進行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要是地質災害發生以后的救災搶險工作,而現在逐漸發展到了預防為主、注重防治的階段。在全國范圍內,對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地區,加大實地調研的力度,注意總結平時災害發生的規律,緊緊圍繞地質災害發生的方方面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加強氣象、國土、地質勘探等部門的聯動機制,科學有效的進行提前預防和評估,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對多發易發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和風險評估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注意,一是地質災害比較易于發生的天氣、地質條件和發生的原因探討,二是多種地質災害發生的規模和次數,三是地質災害發生后所造成的損失和容易導致的危險方面。在對這三個方面研究的同時,要重點對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和地質災害發生后對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造成的損失進行統計、衡量,尤其是要特別注意災害發生后所產生的潛在危險,因為當地質災害發生后,許多地質災害的產生過程還很不穩定,一旦有其他外力因素的介入,隨時都有可能產生進一步質變的可能,造成二次災害的發生,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抗震救災的規定辦法,并且嚴格要求各地要對地質災害易發多發的地區進行全面的地質調查,掌握地質構造,為深入的開展地質災害的預測和風險評估提供扎實的條件。而且,在開展地質災害評估和預測的工作時,必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對次生災害的發生有科學的評價和預測,對工作高標準、嚴要求,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預測和評估工作,為人民群眾建設幸福美好的家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2 對地質災害進行風險評估注意的幾個方面
2.1 在進行地質災害評估時要樹立正確的思路
通過對地質災害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地質災害風險評估的對象主要包括地質塌方、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巖溶地貌的地面塌陷這幾種情況,而且這幾種地質災害發生的偶然性很大,造成的危害和損失比較嚴重,而且非常不容易預測,一旦發生,危害非常大。因此,我們在對地質災害進行風險評估時,就要結合這幾種地質災害發生的規律,有針對性的改變之前固定的思維方式,創新工作的思路,有的放矢,科學預測。在進行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時,要把評估工作的重點放在地質災害頻發的大中城市、人員聚居的鄉鎮、農村、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和開發的企業所在地等重要區域,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測繪比例規定,重點對主要交通線路,包括高速公路、鐵路沿線、國道、省道以及鄉村道路等能夠影響交通運輸正常進行的范圍內,做到重點突出,特別需要著重關注的水電站、核電站、大壩等重點設施的預測和評估。有了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工作思路作引導,才能在以后的預測和評估工作中目標明確,采取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做好地質災害的預測和評估工作。
2.2 在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時要準確把握評估的內容
要有效防治地質災害的發生,對地質災害發生的風險進行科學的評估,需要從地質災害發生的各類條件和影響地質災害發生的諸多因素著手,全面平衡和把握當地的自然條件、天氣狀況、工程建設等,甚至于在之前地質災害發生的情況和造成的損失都要綜合考慮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推算好某一地區地質災害潛在的威脅因素,通過對這些內容的把握和了解,就能夠比較準確的得出某一地區地質災害風險發生的機率,作出科學的評估。一是要做好對當地地質條件的勘察和研究。從影響地質災害發生的諸多因素來看,地質構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要提高評估地質災害的準確度,就要深入到當地實地查看,對某一地區內的地理環境構造、水文環境對當地的影響、巖石的厚度、分布的范圍、礦產資源的分布、采礦的進度和深度等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對當地的情況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能為科學的地質災害評估提供準確的資料和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注意把握當地的氣象和降水的規律。地質災害的發生雖然和當地的地質條件密不可分,但這種災害的發生也是有一定的誘因的,而氣象變化、水文條件就是誘發地質災害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外在的條件。當某一地區的降水量到達一定的程度,有可能會導致地上水位的急劇變化,山洪暴發、水壩潰堤等情況就有可能出現,特別是當出現連續的強降雨等天氣的時候,這種地質災害受雨水的沖擊和影響,非常容易發生大的地質災害。所以,在對地質災害進行科學評估時,就要充分的收集、整理這些具體的資料,從而為能科學有效的進行地質災害的評估提供堅強的保障。三是要高度重視工農建設活動對地質災害發生的影響。從歷史上已經發生的這些地質災害來分析,很多起地質災害的發生都與人類的城市建設、礦產開發、農田建設等的影響密不可分。這就要求人們在進行生產生活等活動時,要對當地的地質條件作充分的了解,根據具體的地質條件和生產生活建設有可能會對地質災害的影響出發,做好科學的規劃,趨利避害,避免因為人為因素而導致地質災害的發生。四是充分尊重歷史。要以史為鑒,吸取經驗教訓,對某一地區內之前發生的地質災害的原因、次數、危害等各個方面都要有綜合的分析,目的就是通過對歷史教訓的吸收和借鑒,能夠有效的避免將來的地質災害所造成的危害,提前做出有效的預防措施,通過人口遷移、工程改造等等手段,把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也為地質災害的正確評估提高可靠的科學依據。五是要對地質災害本身做出正確的評估。對地質災害的分析和研究,要從地質災害的規模、強度、數量、造成的損失等當面去綜合衡量,因為每一次發生的地質災害都有不同的具體情況,在進行統計匯總和綜合分析時,要區別對待每一次的地質災害,對上述各個方面做出精確的統計,積極的查找共性,區分個性,力求能夠找出地質災害發生的內在規律,為正確的評估提供準確的資料。六是要對潛在的威脅和風險做出評估。說到底,地質災害發生以后,主要就是搶險救災的問題了,我們研究的對地質災害的評估,最重要的還是要對地質災害的潛在威脅和風險進行評估,從而能夠提前預防,降低損失。通過對降水量、氣象條件、地質構造等方面的分析,對某一個地區內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進行評估和預測,通常的情況是某一地區地質災害的潛在威脅越大,地質災害發生的風險也就越大,反之情況也是一樣。同時,通過對風險大小的評估,對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有了計算之后,就能從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加以預防、提高抗災能力,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2.3 在地質災害評估過程中要改進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進行地質災害的風險評估時,我們要改變以往被動的評估辦法,與時俱進,改進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評估的準確性。在評估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對地質災害的評估要符合某一地區的客觀實際,不能閉門造車,不切合實際的胡編亂造;二是要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手段,正確做出評估。對地質災害的風險評估,要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定性分析為主,定量分析作為輔助來操作。要針對當前我國地質災害發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簡單實用的技術手段進行風險的評估和預測。在對地質災害進行風險評估時,要重點注意做好對地質災害發生的危險性和高損性的評估。特別是對地質災害的破壞程度和發生頻率的研究,從實際出發,對每一個地質災害都作出科學合理的預測和評估。特別要注意的是,定性和定量分析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因為各種影響因素之間都會存在著一定的誤差,所以我們在具體進行評估時要注意區別對待。對地質災害評估要考慮幾個方面的影響,即地質災害發生的前提條件、發生的歷史規律和地質災害的潛在風險等幾方面的因素。根據各個因素對地質災害發生的影響程度的不同,結合各個因素的具體情況,就可以確定一個相對穩定的評估模式,對每個具體的地區的地質災害發生的風險進行評估,并且每個地區的具體條件都是千差萬別的,所得出的結論也必然會不盡相同,不可偏而概之,一視同仁。在進行地質災害風險的評估時,要對發生的地質災害的特點、損失大小、發生規律等情況進行綜合的詳細的評估,特別是要對當地的人們所受到的損失進行評估,一事一研究,一事一評估,不怕麻煩,耐心細致的進行風險評估,提高評估的準確度。在牽扯到水利樞紐、發電站等工程時,要注意評估的方法,對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以及水電工程建設對地質災害的影響,結合當地的地質構造、歷史規律、潛在威脅的各個方面,有的放矢的做出正確的評估,為建設安全幸福家園貢獻力量。
3 結 語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將會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損失。為了減少損失,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就需要提前做好地質災害的預防評估工作,做到以防為主,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要充分認識到地質災害的危害和發生的規律以及潛在的危險和風險,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做出科學合理的預測和評估,并根據得出的結論做好具體的預防方案和制定詳實的措施,趨利避害,提前預防,為正確評估地質災害,建設幸福安全的家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樹仁,石菊松,王濤.突發地質災害預測評價概論[J].地質通報,2008,(11).
[2] 張茂省,唐亞民.地質災害風險調查的方法與實踐[J].地質通報,2008,(8).
[3] 吳樹仁.突發地質災害研究某些新進展[J].地質力學學報,2006,(2).
為吸取國際能源化工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為國內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提供借鑒,以中國石化為例,與杜邦公司安全文化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中國石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但仍需對安全理念體系進行廣泛宣貫培訓,促進安全理念文化落地生根;仍需對行為安全管理進行系統性建設,促進安全領導力、安全執行力提升;仍需開展安全文化專項評估,持續提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水平。
關鍵詞
中國石化;杜邦公司;安全文化;安全理念
國內外安全生產實踐經驗充分說明,短期安全靠運氣,中期安全靠管理,長期安全靠文化。杜邦等國際能源化工企業通過重視安全文化并將安全文化應用于企業安全管理,取得了卓越的安全業績[1]。國內能源化工企業為了進一步提升安全業績,也越來越重視安全文化在企業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如中國石化于2014年頒布了《關于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以指導所屬企業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工作。但從安全文化整體現狀來看,國內能源化工企業安全文化尚處于起步階段,表現為安全管理理念還不系統,共同的安全行為規范還沒有建立,距國際一流安全文化標準還有較大差距[2]。因此,為吸取國際能源化工企業安全文化成功經驗,對杜邦公司和中國石化的安全文化進行了對比分析,為國內能源化工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提供借鑒。
1安全文化對比分析
按照安全理念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和安全文化評估的層次結構開展中國石化與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對比分析。
1.1安全理念文化對比分析杜邦公司安全理念文化由四大核心理念、愿景、安全承諾、安全目標、十大安全管理原則、三大事故理論等構成,其中四大核心理念(尊重人、善待員工,員工要認真遵守操作規程和工作標準,健康和環保,生產條件和環境必須是安全的)明確了安全在企業的核心地位;愿景、安全承諾、安全目標從不同方面對實現安全在企業核心地位做出承諾,其中愿景為“杜邦致力于使人們更安全的生活”,安全承諾為“杜邦始終秉持最高的安全標準”,安全目標為“零傷害、零疾病和零事故”;十大安全管理原則由“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等安全管理理念構成,以指導杜邦的實際安全管理工作[3];三大事故理論為杜邦事故冰山理論、杜邦事故金字塔理論、杜邦事故主因結構理論,其為上述安全理念提供理論支撐。綜上可見,杜邦公司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理念體系。對比杜邦公司安全理念文化,中國石化同樣以系統的安全理念體系加強企業安全理念文化建設。該理念體系可劃分為3個層次:其中核心層為“安全高于一切,生命最為寶貴”的安全價值觀,確定了中國石化“安全第一”的核心地位。中間層為由“創造世界一流安全業績”的安全愿景;“保障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的安全使命;“零違章、零傷害、零事故”的安全目標構成的安全承諾層,確?!鞍踩谝弧焙诵牡匚坏膶崿F。最外層為安全管理原則層,由始終堅持安全生產的社會責任理念;始終堅持安全生產危機理念;始終堅持安全生產“誰主管、誰負責”理念;始終堅持“一切隱患可以消除,一切違章可以杜絕,一切風險可以控制,一切事故可以避免”的理念;始終堅持“預案完備、演練到位、各方聯動、科學處置”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理念構成,在宏觀上指導中國石化的安全生產工作。
1.2安全管理文化對比分析杜邦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由10個過程安全管理要素以及12個行為安全管理要素構成[4]。在過程安全管理方面,杜邦重點關注設備、技術和人員3個方面以實現對風險的控制,通過啟動前安全檢查、機械完整性、設備變更管理、質量保證強化設備安全管理;通過工藝安全信息、技術變更管理、工藝危害分析和風險評估強化技術管理;通過應急計劃和響應、人員變更管理、承包商安全管理強化對關鍵人員的管理。在行為安全管理方面,杜邦重點關注領導力、執行力及組織建設3個方面以建設企業安全文化,通過“管理層承諾、政策和原則、目標,指標和計劃、程序和作業標準”強化領導力建設;通過“有效的溝通、培訓和發展、事故調查、觀察和審核”強化執行力建設;通過“直線職責和責任、專業安全人員、整合的組織架構、鼓勵和獎勵機制”強化組織建設。杜邦公司完善的行為安全管理體系有效提升了企業安全領導力和執行力,對過程安全管理實現對風險的控制發揮積極促進作用。中國石化于2001年HSE管理體系標準以指導所屬企業開展HSE管理體系建設,目前所屬企業均建立并運行HSE管理體系,實現了對健康、安全、環境的一體化管理。中國石化HSE管理體系由“領導承諾、方針目標和責任;組織機構、職責、資源和文件控制;風險評價和隱患治理;承包商和供應商管理;裝置(設施)設計與建設;運行與維護;變更管理和應急管理;檢查和監督;事故處理和預防;審核、評審和持續改進”十大要素構成,其核心為危害識別和風險控制,要求企業持續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以確定企業活動可能發生的風險和后果,繼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發生,以便減少可能引起的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等事故的發生[5]。
1.3安全行為文化對比分析杜邦公司行為安全管理體系重點關注安全領導力、安全執行力和組織建設3個方面,這三者之間以組織建設為基礎,安全領導力和安全執行力相互推動、相互促進,從而形成杜邦公司系統性的安全行為文化建設模式。為提升安全行為文化的建設效果,杜邦公司開發出一系列行為安全工具,如為強化安全領導力建設,開發出“有感領導”工具,強調領導和管理者在安全工作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6];為強化安全執行力建設,開發出安全訓練觀察計劃(STOP),幫助作業人員增強安全意識,提升安全執行力[7]。中國石化在安全行為文化建設方面也形成了自身特色。為了發揮領導干部在安全工作中的表率示范作用,專門制定《領導干部現場帶班制度》、《領導干部下基層制度》、《領導干部關鍵裝置、要害部位管理規定》等相關制度,對各級領導干部在安全工作中的表率作用進行規范和要求。鑒于行為安全審核和溝通在提升員工安全執行力的作用,中國石化頒布《HSE觀察管理規定(試行)》,在全系統內推廣實施HSE觀察和溝通工具,通過溝通展示領導干部對安全工作重視的同時,強化員工安全意識和技能,推動員工落實安全職責[8]。
1.4安全文化評估對比分析杜邦公司重視以安全文化評估識別改進機會,通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有效性。杜邦公司安全分級評估標準是杜邦開展安全文化評估工作的依據,該標準依照杜邦安全管理體系的22個要素開發,分為6級(本能級、基礎級、知曉級、熟練級、優秀級、世界級),對應分值為0~5。評估后,對22個安全管理要素的得分情況進行綜合平均,即可確定企業安全文化所處的層級,并通過對照杜邦布拉德利安全文化階梯確定企業安全文化所處的階段及對應的安全文化特征。中國石化通過實施HSE審核、安全環保巡視、安全大檢查等方式評估企業安全管理的現狀,這些評估工作中會涉及安全文化評估的內容,評估發現作為企業提升安全文化建設水平的依據。相比于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評估,中國石化目前尚未形成符合自身安全管理特點的安全文化階梯及安全文化評估工具,未開展專項安全文化評估工作。
2安全文化建設的啟示
通過與杜邦公司安全文化的對比分析,中國石化應重點關注安全文化建設工作。
2.1安全理念文化重視落地生根與杜邦公司類似,中國石化目前已經形成了由安全價值觀、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標、安全管理原則等構成的系統性的安全理念體系。但與杜邦公司的“十大安全管理原則”等深入人心的安全理念相比,中國石化顯然需要通過開展廣泛的宣貫培訓,促進安全理念落地生根,進而發揮企業安全理念影響員工安全思維,指導員工安全行為的作用。
2.2安全管理文化突出行為安全要求杜邦公司安全管理體系以過程安全管理強化工藝風險控制的同時,以12要素的形式明確了行為安全管理的要求,以此開展安全領導力、安全執行力建設,強化對人的風險控制。相比之下,中國石化推行由十大要素構成的HSE管理體系實施安全、健康、環保一體化管理,側重于通過識別危害和評估風險,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防止事故發生,而安全領導力、安全執行力的建設未提出具體的建設要求,對人的風險的控制相對弱化。鑒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在事故致因中的高比例,有必要在安全管理文化中突出行為安全管理的要求。
2.3安全行為文化注重系統性建設杜邦公司行為安全管理通過“安全領導力、安全執行力、組織建設”3個重點方面,“管理層承諾”等12個要素系統性的建設安全行為文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AQ/T9004-2008)提出了行為安全要素及要求,明確了建設的總體模式,確保安全行為文化建設的系統性[9]。因此,中國石化應在重視領導干部發揮安全工作表率示范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安全行為文化建設的系統性。
2.4注重開展安全文化專項評估實施安全文化評估,識別改進機會,采取針對性措施提升安全文化建設有效性,是持續提升安全文化水平的關鍵環節。效法杜邦公司依據安全分級評估標準開展安全文化評估工作,中國石化可以參照《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準則》(AQ/T9005-2008)[10],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企業安全文化評估,并對照該標準給出的安全文化水平層級確定企業安全文化水平。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石化在安全管理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安全文化。但與杜邦公司安全文化對比分析可知,中國石化仍需對形成的安全理念體系進行廣泛宣貫培訓,促進安全理念文化落地生根;仍需對行為安全管理進行系統性建設,促進安全領導力、安全執行力提升;仍需開展安全文化專項評估,持續提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羅軍.杜邦公司企業安全文化在華溢出效應的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8.
[2]王強.對標一流建設中國石化特色安全文化[J].安全、健康和環境,2012,12(8):1-4.
[3]董正亮,王方寧,郭啟明,等.杜邦安全文化與企業本質安全[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8,15(1):78-80.
[4]李晗.基于石油銷售業QHSE體系的杜邦安全管理模式應用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
[5]李津,陳彥玲.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的HSE管理體系[J].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02,15(2):82-86.
[6]杜學勝,王恩元,凌利,等.企業安全領導力研究進展[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0(2):130-136.
[7]姜秀峰.淺談STOP安全觀察法在煉油廠的推廣應用[J].安全、健康和環境,2010,10(10):11-12.
[8]張曉華,丁曉剛.應用HSE觀察改進安全管理[J].勞動保護,2011(1):94-95.
[9]AQ/T9004-2008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S].
首先應分析和總結軌道交通工程存在的各類風險與特點,利用理論分析、施工現場勘查以及專家評審等多種方式,通過定期或者不定期報告在建設期限內展開建設質量以及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嚴格督查并切實加強關鍵節點的質控與風險管理工作;根據風險要素的表現形式來采取針對性控制策略,有效控制工程建設風險水平,最大化降低風險發生概率,以便于將風險事故所釀成的各方損失將至最低值。
2軌道交通工程的風險要素評估
(1)制定風險管理體系。應結合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標準與要求,著眼于軌道交通發展現狀,針對軌道交通質量安全策劃相應的風險管理方案,其內容涉及參建各方職責、風險管理內容以及各部分管理要求等。
(2)整體性評估。應結合施工現場情況、工程相關文件以及各類管理要求,根據工程自身特征、水文工程地質條件以及周邊環境制約因素對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存在的風險因素展開綜合評估,由此對軌道交通項目形成整體性的風險評估結果,對其管理要求以及風險等級予以明確。組織專家小組負責風險評審工作,與參建各方展開風險交底,明確關鍵風險點,例如軌道交通建設線路是否穿越保護性設施、歷史建筑、局部不良地質、立交橋與鐵路橋以及市政重要管線,或者在機場臨近區域施工、橋樁基礎施工風險以及盾構小曲率推進要點、下穿地表水體或穿越高速公路等等。
(3)動態性評估。開工前應根據工程水文地質、施工工藝、總體籌劃、周邊環境以及施工工序,由監理方指導參建各方評估本部單位工程中存在的風險要素,明確管理過程中的各個關鍵風險點。然后由安全管理機構對各單位提交的風險評估報告進行匯總,然后交由專家小組評估審核,制定初步的風險申報文件,并向建設單位提交。
3軌道交通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機構應為參建各方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標準,用于對安全管理標準化模式的執行做出相應的檢查和考核。現場安全管理以規范化的行為和管理程序為主要對象,而巡檢則是主要執行方式。巡檢執行者由專家工作組以及施工現場監察小組組成,其工作內容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1)參建各方。對現場各項建設程序進行檢查,評估其規范與否;審核各項審批以及備案程序是否已經到位;檢查工程關鍵部位、工序以及分部分項工程中具有較高危險性的部分,尤其是具有較高危險性且已超出一定規模的分項工程,應確認其遵循既定規程接受審批,或根據專家論證后施工技術方案貫徹落實;應對現場施工行為安全進行嚴密監控,關注現場危險源以及各環節施工違規操作行為,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
(2)施工企業。評估現場施工方是否就總分包行為構建質量安全保證體系;應對施工企業施工資質所發生的動態性變化予以嚴格審查,同時還應全面掌握企業工作人員資質動態變化、安全教育培訓制度以及各項規章制度;應對專業分包以及勞務分包進行檢查,確認其合法與否;確認總承包方在主體工程結構施工方面是否如約完工,或檢查其有無非法轉包行為;應對施工方現場管理控制工作進行檢查和評估,確認其是否存在以包代管的行為,或者是否存在兩級管理(施工單位與項目部)現象。
(3)監理方。應對監理企業資質動態變化予以檢查,掌握其工作人員資質變化情況,了解其安全教育培訓制度以及其他規章制度;應對監理方安全監理工作人員以及監理數量進行檢查,確認其有無違背合同之舉;應在施工現場對監理方執業行為、總監與工作人員到位情況、服務承諾是否實現等管理行為進行檢查;應就現場監理工作展開評估,確認其有無及時察覺施工違規行為,并提出相應的書面整改要求,后期是否及時開展整改復查工作。
(4)應做好薄弱部位的質控工作,根據《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的安全管理辦法》可知,申請安全監督手續辦理或者申領施工許可證時建設單位應出具具有較大危險性的分部分項工程清單以及相應的安全管理策略。其次應遵循《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由建設單位全權負責工程項目管理工作。
4結語
【關鍵詞】軌道交通;建設項目;模糊層次分析法;風險
1、安全風險評估的指標體系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風險評估分為規劃階段、建設階段、運營階段,在規劃階段,對規劃、建設、運營各階段的風險因素進行辨識,并提出風險評估的指標體系。
規劃階段的風險影響因素較多,主要包括客流預測風險、建設時序風險、沿線土地規劃控制風險、投融資風險、線網調險、地質災害風險、環境影響風險、換乘站規劃預留風險。其中客流風險主要考慮根據各條線路的實際情況判斷客流預測是否準確、是否留有容量等風險; 建設時序風險主要考慮線路建設的時機是否恰當,從全網的角度看線路建設的順序是否科學合理,以及分段建設運營是否可行等風險; 沿線土地規劃控制風險主要考慮線路沿線的土地是否已規劃、用地屬性是否確定、以后改動的風險有多大以及沿線土地是否進行了一體化開發等風險;
建設階段的風險主要包括土建施工綜合風險、資金運作與管理風險、外部條件風險。其中土建施工綜合風險主要考慮施工工法、施工工期、敷設方式、交通組織、穿越既有建筑工程或河流等風險; 資金運作與管理風險主要考慮設計預算及資金是否充足并及時到位、投標階段資金使用以及物價水平上漲等風險; 外部條件風險主要考慮征地拆遷過程中的建筑拆除、人員安置和社會影響、動拆遷對項目總體的影響以及外部市政配套設施落實等風險。
運營階段的風險主要包括運能風險、安全防護風險、疏散能力風險、經營風險。其中運能風險主要考慮城市規劃實現、政策、城市化進程、建設進度等造成線路設備實際富余運能與客流預測的匹配風險; 安全防護風險主要考慮線路處于郊外帶來的安全風險,穿過商業區、辦公區、核心區、敏感區等區域帶來的風險,與繁忙線路換乘帶來的風險,以及人員、設備設施等配備不足帶來的風險等; 疏散能力風險主要考慮線路是否為斷頭線、大運量換乘小運量、是否設置疏散通道及聯絡線等風險; 經營風險主要考慮客流預測是否準確、票價票制設置、經營收入還貸、財務管理、運營成本控制等風險。
2、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安全風險評估模型
模糊層次分析法將所研究對象進行層次劃分,建立由上到下、由簡至繁的上下關聯的層級結構,一般分為 3 級,同時確定各層級指標兩兩重要度比較值矩陣,然后根據風險等級劃定各等級風險的取值區間,并由此確定各層級指標的權重,最后由下至上進行合成運算,得到風險評估的結論。
2.1 層次遞階結構模型
2.2 建立評語集
2.3 模糊綜合評價
3、實例分析
運用城市軌道交通項目規劃方案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及模糊層次分析方法,對某市新規劃的 R1 線規劃方案進行風險評估。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以本質安全建設為主線,以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為重點,以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構建組織健全、職責明確、裝備精良、監督有力、指揮統一、運轉高效、反應快捷的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二、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雙基”建設活動,使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安全生產和應急法規預案體系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落實,隊伍素質進一步提升,科技和裝備水平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三、主要內容
(一)加強法規和預案體系建設。一是加強法規建設。公路處、港航局、客管處、運管所等單位要對安全生產和應急法規進行全面梳理、修訂和完善,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和應急法規體系。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各行業管理部門、交通企業要對本轄區、本行業、本單位安全生產和監管過程中的管理制度、崗位職責、技術規程、安全要求等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清理,及時廢止不適用的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科學規范的制度體系。三是加強標準規范建設。按照“四化”管理的要求,根據安全生產和應急方面的相關規定,完善標準規范,細化操作規程,規范安全生產行為,特別是要強化源頭管理,嚴格準入標準,建立健全市場退出機制。重點加快制定和完善公路、橋梁、港口等風險評估、安全維護和檢測技術規程以及安全應急信息系統建設、共享等方面的技術標準、規范。四是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認真落實市交通運輸局和市政府應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規定,對現有預案進行評估、修訂,結合新形勢,制定專項應急預案,構建完善的應急預案體系,確保預案實施責任主體明確,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加強應急預案演練,不斷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增強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二)加強體制機制建設。一是健全管理體制。各單位要完善組織機構,明確管理職責。各行業管理部門應設置安全生產和應急專門機構或專職人員。按照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準入資格標準,大中型交通運輸企業應設置專門負責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的機構和專職人員,小型交通運輸企業應設置負責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的機構或專職人員。要明確機構職能和崗位職責,保障人員足額配備,工作經費落實到位,建立健全層級負責制,加大責任考核和獎懲力度。二是完善工作機制。各單位要全面建立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其他領導分工負責、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安全生產和應急工作責任體系,完善安委會制度,明確安委會成員單位職責。要重點強化崗位責任制,大力推進企業安全生產誠信制度、激勵約束機制建設;要開展安全生產和技術咨詢、評估。加強與相關部門、單位的協作,建立信息溝通協調和共享機制。建立自查督查制度,各企業要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和應急工作自查;各行業部門要結合實際對安全生產和應急工作進行督查,每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全面督查活動。建立信息報告和統計制度,對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和應急基礎信息登記備案,包括組織架構、責任人聯系方式、風險源、隱患排查治理、重要安全生產和應急設施設備(含運輸工具、裝備、應急物資的儲備)以及專兼職隊伍情況等,并及時更新信息;進一步規范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及突發事件信息報告、處置的辦法和流程,按照相關規定,進一步建立健全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和應急信息報告統計制度。三是建立安全生產和應急工作評估制度。加強安全生產和應急能力評估,科學設定評估指標,對從事客運(含滾裝運輸)和一類危險貨物運輸的企業、運輸工具、從業人員每年必須進行一次全面評估;對從事一類以下危險貨物運輸的企業、運輸工具、從業人員每兩年必須進行一次全面評估;其他的每三年必須進行一次全面評估,并將評估情況作為監管和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加強隊伍建設。一是加強隊伍培訓。采取多種形式,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輪訓,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各主管安全生產和應急工作的領導以及業務骨干每三年必須進行一次系統培訓,每次輪訓和系統培訓時間原則上不少于36學時。從事高危行業人員、新錄用人員、轉崗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客運駕駛員、危險貨物運輸駕駛員、押運員和裝卸管理人員必須經過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二是加強重點人才培養。加強公路養護、大型專業機械操作、搶通搶險、危險源檢測分析等人員的培養,實施客運和危險貨物運輸駕駛員素質教育工程,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強化公路、港口等監管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交通建設工程安全管理人員結構,特別要高度重視農民工的崗前培訓,切實提高安全生產技能。三是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按照“統籌規劃、規模適度、平急結合、專兼結合、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原則,加強專業應急隊伍與兼職應急隊伍、志愿者隊伍相結合的交通應急隊伍建設,力爭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適應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對處置需要的應急隊伍體系(包括:道路和客運應急隊伍、公路應急搶險保通隊伍、港站應急搶險隊伍、危險貨物運輸應急隊伍、應急運輸保障隊伍、施工安全應急隊伍)。
(四)加強科技和信息化建設。一是建設安全生產和應急綜合信息系統。該系統由部、省、市、縣四級信息系統組成,“雙基”建設活動階段完成部、省、市三級綜合信息系統建設,其后按要求選擇重點縣級市開展示范工程建設。要通過整合信息資源,建設基礎數據完善、信息真實準確、傳送快捷通暢的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統一報送、統計分析、監測預警、輔助決策、信息、資源管理、異地會商等功能,實現政府、行業、部門內部之間安全生產和應急信息共享。我們要積極配合上級建設好該系統。二是建設專業信息系統。加強公路管理、道路運輸、水路運輸、城市客運、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安全監管與應急管理專業信息系統建設,滿足相關業務部門和交通運輸企業管理的需要。配合省廳及局做好國家和省級路網運行和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重點建設港口安全和保安管理信息系統、道路運輸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水路運輸應急調度指揮系統、交通運輸建設施工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易燃易爆品和有毒有害危險貨物運輸監控指揮系統等。三是建設重點監測監控系統。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通訊網絡建設,確保安全生產和應急通訊及時通暢。進一步完善船舶監控系統,推進港口及主要航道樞紐監測系統建設,加強對碼頭前沿作業區、客運站、貨物堆場、油庫、危險貨物倉庫和主要出港通道運行情況的監視監測。擴充和完善重點客貨運輸站場日常監控設施建設,完善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長途客運車輛GPS監控系統,積極推進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大力推進城市客運樞紐、公共汽車日常運行狀態和突發事件監控、響應系統建設。
(五)加強設施設備建設。一是加大公路、港口、航道、站場等安全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強公路安保、港口、站場的安全和保安設施建設,完善事故多發路段的交通標志等配套設施建設。二是按要求加強應急保障建設。依托主要港口啟動危險貨物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充分利用公路養護施工企業的裝備設施資源,結合交通戰備物資儲備系統,配合國家、省、市做好區域性應急保障基地和公路專業應急保障基地建設。三是加強安全監管和應急裝備器材的配置。加強交通運輸工程施工事故生命探測、救援設備、個體防護等關鍵技術裝備、專用搶險裝備器材配置。更新搶險救援裝備和航道維護設備,推進完善車輛滾裝運輸安檢系統。健全滿足重點物資和能源戰略物資應急運輸需要的水路應急運輸保障體系,完善港口應急聯動建設機制,依托航運企業建立應急船隊。依托實力較強的道路客貨運企業,分別組建市級道路客貨應急保障車隊,原則上保障客車不少于5O輛、貨車不少于100輛。
(六)強化主體責任和監管職責落實。要認真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暫行規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落實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的暫行規定的通知》和國家、省、市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有關意見和應急管理相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標準及規范。交通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要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消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保障良好的安全生產條件,加強員工教育培訓;筑牢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生產與利益的關系,嚴禁“三違”現象發生,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各行業管理部門要嚴格落實監管職責,加強監督檢查,推進企業安全績效考核,加大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和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力度,消除安全監管盲區,全面履行安全監管主體責任。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要認真履行職責,保證安全生產和應急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資金投入等按照相關要求落實到位;分管領導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負責分管業務的安全生產工作。
(七)強化突出問題治理。一是強化危險貨物運輸治理。加強對危險貨物運輸企業、運輸工具、從業人員、站場(碼頭)的源頭管理和動態監管,重點強化易燃易爆品和有毒有害危險貨物運輸的全程監管;推進三級及以上客運站、中型渡口和所有從事滾裝運輸碼頭安檢儀的配置;繼續嚴厲打擊非法夾帶和非法從事危險貨物運輸行為。二是強化營運客車超速超員治理??瓦\企業要建立層級落實安全責任承諾制度,與管理部門簽訂承諾責任書,駕駛人員要與企業簽訂責任書。對發生超速超員的企業和駕駛員,按照規定嚴肅處理。三是強化農村交通運輸安全隱患治理。認真貫徹落實市交通運輸局關于轉發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加強農村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文件要求,進一步落實縣、鄉(鎮)政府農村交通運輸安全監管責任,配備專職安全和應急管理人員;建立穩定的投資渠道,進一步加大農村道路運輸安全防護設施的投入,加快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加大農村渡口渡船的升級改造力度,提高農村交通運輸安全條件;嚴把營運車船技術性能關,進一步強化農村客運駕駛員、客渡船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嚴格資質準入,提高駕駛員、渡工的安全素質和技能;進一步強化農用車輛非法營運和農用船舶非法載客的治理,維護良好的交通運輸秩序。
四、時間安排
“雙基”建設活動從2010年11月開始到2013年12月結束,共分三個階段:
(一)細化方案宣傳發動階段)。各單位要根據方案的內容和要求,結合實際,細化活動方案、明確年度“雙基”建設活動目標任務,廣泛宣傳發動,確保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了解掌握“雙基”建設的目標、內容和任務。各行業管理部門、交通企業活動方案報局安全監督科。
(二)組織實施落實任務階段。各單位要按照方案,統籌安排、積極推進各項工作,定期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自查、檢查,全面完成“雙基”建設方案的各項任務目標。市局安全科每年對各單位“雙基”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
(三)總結評估和整改階段。各單位要對“雙基”建設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并將總結于2013年8月10日前報局安全監督科。市局安全科將組織對各單位開展“雙基”建設的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召開“雙基”建設總結會議。
五、幾點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局安委會負責全市交通運輸系統“雙基”建設活動的組織領導,局安委會辦公室(安全監督科)具體負責“雙基”建設活動的日常工作。各單位要成立由主要領導負責、有關領導和部門參加的活動領導機構,加強對本行業、本單位“雙基”建設活動的組織領導。
【關鍵詞】地方消防法規建設《云南省消防條例》 《昆明市消防條例》立法后評估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對立法工作提出了宏觀要求。地方政府立法體系作為我國立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完善的目的是依法貫徹治國方略、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必要保障,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公安消防部門作為國家行政執法力量的組成部分,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承擔著重要責任。完善地方消防法律法規建設是深入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市在貫徹落實新修訂的《省條例》的基礎上,積極起草制定《昆明市消防條例》。
1.完善地方法規建設
1.1及時修訂《云南省消防條例》
在完善地方法規建設中,早在2001年,我省就頒布實施了《省條例》。該條例的施行對于我省健全落實社會消防安全責任制,加強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全民消防安全意識,提高全社會防控火災的能力,確保全省火災形勢穩定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新修訂的《消防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全省消防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一是面臨著較長時期內火災總起數持續增長的壓力。二是面臨公共消防安全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的壓力。三是面臨著非傳統消防安全問題凸顯的壓力。四是面臨消防法制建設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省條例》許多規定與新修訂的消防法不一致,也必須盡快予以調整完善,以確保法制統一。為貫徹好新修訂的《消防法》,解決近年來在消防工作中暴露出的新問題,更好地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新修訂的《消防法》,我省及時對《省條例》進行了修訂,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施行。
1.2《昆明市消防條例》的起草制定
雖然《消防法》及省《條例》切實推動了消防工作的開展,為我市消防工作在法制、服務、和諧、以人為本等方面起到了較為明顯的作用,對整治各類極易造成重大群死群傷火災隱患有了更加有力的監管措施。但兩者規范的內容較為寬泛,并未涵蓋我市消防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為切實解決制約我市消防工作發展的瓶頸性問題,固化現有經驗和做法,為建設宜居宜人新都市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去年我市積極啟動了《條例》立法工作。
制定《條例》主要居于以下考量:一是近年來消防工作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市消防工作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如消防工作逐級責任制、消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消防宣傳“五進”工作等。從全國范圍來看,省外特別是東部地區的一些好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如多種形式消防力量建設、多產權建筑消防管理等。這些好的經驗做法,需要以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從而更好的指導消防工作實踐。二是火災防控工作還存在一些難點和盲點?!笆晃濉逼陂g,全市共發生火災3775起,死亡60人,傷31人,發生較大以上火災6起?;馂目偭空既〗某伞!熬判鏊?、“三合一”場所、出租房、民宅商用場所及農村亡人火災多發,成為火災重災區,加之隨著現代新昆明建設的快速推進,新能源、新工藝和新材料廣泛應用,用電、用火、用油、用氣量增多,人流、物流加劇,致災因素明顯增多,消防整治和管理措施有待通過立法進行強化。軌道、物業服務業、高層地下建筑等迅猛發展,建筑工地遍地開花,消防技術服務中介初具規模,對這些對象的消防管理制度有待通過立法進行創新。三是消防安全責任制還有不到之處。實踐中,鄉、鎮(街道)、村(居)委會等基層組織消防安全責任不夠明確具體,一些單位消防主體責任意識還不強,責任落實不到位,基層消防管理還比較薄弱。按照市委關于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的要求,政府有關監管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的消防職責也不夠明確具體,部門消防監管、行業主管尚未形成合力,政府消防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待通過立法進行保障。四是消防安全基礎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目前,全市消防隊站、消防力量和消防裝備欠帳較多,公共消防綜合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有待加強。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還不配套、不同步,亟待通過立法來進行規范。五是中央對大城市消防工作有新的更高的要求。2011年12月30日,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十二五”時期消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提出省會市要完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從建設工程防火設計、公共消防設施建設、隱患排查整治、社會消防安全管理、滅火救援等方面制定并實行更加嚴格的消防安全標準。
2.地方消防法規建設與立法后評估
立法后評估制度是地方政府立法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以下簡稱《實施綱要》)也指出,規章施行后,制定機關、實施機關應當定期對其實施情況進行評估。立法后評估,在各地的稱謂不盡相同,例如浙江稱為立法質量評估,海南稱為立法跟蹤評估,我省稱為立法回頭看。 雖然稱呼不盡相同,但大體都是指具有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制定權的國家機關或者由其委托的主體,按照一定的評估程序,對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合法性、合理性、實效性、協調性等指標進行評價,并提出完善法規、規章建議的活動。
評估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法規實施的效果,包括行政執法、配套性文件的制定等情況以及法規實施所取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二是法規中各項制度設計和程序規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直以來,各地立法機關在法規制定階段,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特別是實行“開門立法”后,立法機關通過開展立法調研、公布法規草案以及舉行立法聽證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意見,集中民智,體現民意,取得了一定成效。就《條例》而言,為做好此項立法工作,市政府成立了立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起草班子,制定了工作計劃,人大提前介入。起草班子針對我市消防管理中亟待規范和解決的問題,積極開展調研,結合昆明實際,起草了《條例(初稿)》,并先后采取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和組織協商等方式,廣泛征求了基層消防部門、市政府各職能部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人民群眾以及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意見,在充分吸納各方意見的基礎上,起草班子對文本進行反復修改,數易其稿。但是,正如美國社會法學家龐德所說:“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實行。”法規質量好不好,歸根到底還要看法規的適用情況,看法規是否經受得住實踐的考驗,達到預期的目的。
開展立法后評估,實行“回頭看”,可以使我們立法者清楚看到立法預期與立法實施效果之間的差距以及立法技術等方面的欠缺,進而吸取經驗教訓,單一反三,不斷提高立法預測能力和立法技術,總結經驗教訓,提高立法水平。制定出更高質量的法規。
《昆明市消防條例》即將頒布實施,作為《條例》的直接起草者,法規的實施,并不意味著立法工作的結束,而是應當將工作中心和關注點轉移到立法后的實施成效上。應當著手考慮對《條例》實施立法后評估。從立法后評估工作的主體來看,公安消防機構作為《條例》的起草部門和實施部門,是行政立法后評估工作的重要主體。公安消防機構的評估工作,其重心必然圍繞執法問題進行。通過評估工作,發現并解決執法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改進行政執法能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提供保障??梢酝ㄟ^在召開會議、實地考察、暗訪、問卷調查、媒體特別是網絡征求意見等方式,開展評估。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國明就坦言:“與立法時的態度相比,我們對法規出臺后的實效關注得不夠,對法規是否達到立法的預期,缺乏足夠的了解。立法后評估可以使各方明了法律法規實施的真實情況,準確把握法律法規調整社會關系的有效性。制定法律法規和進行制度設計,不能靠“拍腦袋”,立法后評估可以為法律法規的修改和完善提供相關的數據和事實依據?!?/p>
筆者認為,對《條例》評估內容主要圍繞《條例》的創新點和突破點開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關于消防安全評估的問題
《條例》將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的精神吸納到立法之中,將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自我評估機制、重點單位的“三項申報制度、加強對火災高位單位的管理寫入了立法之中。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首次提出了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自我評估機制、火災高位單位的概念,雖然這些工作對行政管理相對人來說還較為陌生,為使《條例》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條例》專條對這些工作進行了規定,通過立法的形式,最大限度的嚴格對火災高位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全面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不斷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有效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
2.2關于加強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的問題
近年來,全國建筑工地火災呈多發趨勢。建筑工地普遍存在消防安全管理混亂、違章動火作業、邊施工邊營業等突出問題?!稐l例》專門明確了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單位負責,規定了施工工地應當設置臨時消防水源,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因高層建筑火災必須立足于建筑自有的消防設施進行撲救,鑒于高層建筑建設中其消防設施還不完備,《條例》規定高層建筑施工要同步安裝臨時消防供水豎管,以保證高層建筑施工發生火災的消防給水。
2.3關于加強高層地下建筑、“三合一”場所、商用民宅消防安全管理的問題
高層、地下建筑具有火災風險高、撲救難度大、人員疏散困難等特點,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點。據統計,昆明共有高層建筑4500余幢,90%的高層建筑設有地下建筑,《條例》對高層建筑管理人、使用人的消防安全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同時倡導高層建筑的管理人、使用人配備救生設備和自救工具。大量的城中村普遍存在生產、儲存、經營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內及民宅改用作生產加工、餐飲、住宿服務的情形,火災隱患突出,管理難度較大,近年來我市60%左右的亡人火災都發生在這些場所。為加強這些場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條例規定了生產、儲存、經營其他物品的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內的,應當按照國家消防安全技術標準,采取防火分隔措施,設置疏散、滅火和報警等消防設施,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同時規定使用民宅從事生產加工和餐飲、住宿服務等生產經營活動的,應當落實消防安全措施,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器材,做好生產、經營場所的消防安全工作。
立法后評估工作是立法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立法工作回應“質量型立法”時代背景的一大創新。建立立法后評估制度,有利于近一步提高立法質量、提高執法水平、提高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以及提高有序政治參與的水平。
摘要:針對電力安全事故,提出要加強電力安全文化建設,并指出對電力企業安全文化進行科學、全面地評估具有重要意義。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的豐富內涵決定了電力企業安全文化評估系統是一個復雜的非線性系統,傳統的評估方法不易于操作和實現。由于人工神經網絡具有良好的非線性逼近能力,為評估系統的實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該系統從安全意識、安全價值觀、安全行為、安全現狀四個方面出發,確立了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的評價指標,并采用人工神經網絡中的BP算法,在VisualBasic610平臺上研制開發而成。通過泛化能力測試,該系統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進行驗證,評估結論一致。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電力行業正在向大電網、大系統的方向飛速發展,與之相對的電力科學技術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和改善,但電力系統的安全問題始終不能更好地預測和控制。從1996年北京的“1119”停電事故到2003年8月14日的北美大停電、2005年8月18日印度尼西亞的電網穩定失控,相關的法規制度和技術裝備已基本齊全,但事故卻依然還會發生。1986年4月,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從而發生極其嚴重的核泄漏事故,損失慘重。事后,在全面分析事故原因時,國際核安全組織首次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認為安全文化的欠缺是導致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對事故的控制實踐表明,軟對策的效果優于硬技術。如今安全保障所缺的正是這樣一種軟對策,安全文化正是保證安全的最持久因素。安全文化是從屬于組織文化的子概念,是在市場經濟發展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管理思想和理論,是在經驗主義管理、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逐步產生的,是占企業主導地位并為絕大部分員工所接受的一種管理理論。由此可見,加強電力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這對電力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狀況需要評估
談及安全文化,人們的普遍態度是比較抽象,甚至空泛。這也恰恰反襯了某些生產人員安全文化意識的淡漠,凸現了安全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國家首批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專家徐德蜀先生曾強調說安全文化教育是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的最深刻、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徑;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也在2002年發出倡導:安全文化建設是預防企業事故的基礎性工程,對保障安全生產具有戰略性意義。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的定義和內容可以表述為:以創造一個安全、舒適、高效的人文環境和生產條件為目標,以“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指導,以已有的安全生產經驗為基礎,以被激發出來的職工的內在潛能為動力,以系統工程思想為整合方法,使企業變為一個有扎實安全基礎因而有市場競爭力的實體,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由此而積累和創造的安全精神財富和安全物質財富就是電力企業安全文化。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的作用如下。a1導向作用。是指正確的安全生產的指導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氣氛。b1激勵作用。人們越能認識安全生產的行為的意義,就越能產生安全生產的行為的推動力。c1凝聚作用。積極向上的安全生產的價值觀,信念和行為準則使員工的安全行為更加自覺。d1協調作用。企業與員工、領導與員工、員工之間的利益融為一體,員工的需要與企業的安全生產目標一致,部門之間相互協調。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的主體平臺由安全知識、安全信仰、安全行為三大支柱構建支撐而成,缺一不可。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再結合這三大支柱的實現程度,電力企業的安全文化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要我安全(被動約束)我要安全(主動管理)我會安全(自律完善)。通過這一過程的完成,員工在電力生產過程中,不僅會產生對生產對象的認識和情感,而且還能意識到生產對象和生產過程中自我的安全,從而主動地對不安全因素進行改造,表現出一系列的安全行為,最終達到我能安全。當前,比較系統的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才剛剛起步,更是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明確的評價方法。對電力企業的安全文化狀況進行全面客觀地評估,就能從整體上把握電力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狀況,了解其處于安全文化發展的哪個階段,把握住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進行的廣度和深度。然后,就可以對電力企業目前的安全文化建設方案采取相對應的改進措施,促進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的進一步持久發展,提高電力企業的安全文化發展水平和生產效率,達到和諧、穩定、發展。
二、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的評估方法
電力企業的安全文化評估是電力安全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安全文化進行評估又不等同于一般的安全性評估,現有的安全評估多是從生產設備、作業環境、安全管理三個領域進行,還沒有更廣地涉及到安全文化的領域。進行電力安全文化評估必須要遵循科學性、實際性和全面性的原則。安全文化內涵豐富,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安全生產價值觀、安全生產信念、安全生產行為準則、安全生產行為方式、安全生產物質表現、安全生產形象等,進而還可以再細分解成眾多的構成部分。根據電力安全文化的特點,本文從安全意識、安全價值觀、安全行為、安全現狀四個方面出發,對某大型電力企業下屬的9個不同電廠進行了問卷調查作為評估的取樣,問卷設計過程采用專家談話法,將安全文化的四個方面又更深入地分解成為500個小方面,做到了層層分解、細致分解、完全分解。進行安全文化評估可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a1目標管理法。確定安全文化建設所要達到的目標,對照目標對安全文化建設效果進行評價,看是否達到或在何種程度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b1“知行”統一法。既看員工在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上了解的知識狀況,又看其在安全實踐中的行為表現。c1過程分析法。把安全文化建設的效果放在一個發展的過程中來考察,從發展的趨勢、長遠的時效來看待效果。d1比較鑒別法。通過比較對照來考察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效果??v向的比較就是把同一對象在參加某項安全建設活動前后的情況加以對比,橫向的比較就是在不同的主體間進行比較。e1個體評價和群體評價法。對安全文化建設在個體和群體中產生的效應分別作出評價和估量。f1單項評價和綜合評價法。安全文化建設的諸多效果之間既有獨立性又相互聯系。以上對電力企業的安全文化評估方法均行之有效,但考慮到安全文化的內容豐富,評估結果和評價元素之間存在復雜的非線性關系,上述評估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有的過于簡單,考慮不夠全面,致使各評價指標欠缺準確性,有的稍顯主觀,客觀性不足,作出的評估結論不夠科學;有的不具有明顯的可比性,不能形成明確的概念;有的過于復雜,不便于操作,難以廣泛推廣。
三、人工神經網絡原理
電力安全文化的豐富內涵和評價元素的多樣性決定了這一評價系統會是一個復雜的非線性系統,評價起來不易實現。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人工神經網絡(Artifi2cialNeuralNetwork,ANN)具有學習功能、聯想記憶功能、非線性分布式并行信息處理功能,具有很強的非線性逼近能力,為電力企業安全文化評估系統的實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人工神經網絡是由大量處理單元廣泛互連而成的網絡,是對人腦的抽象、簡化和模擬,反映人腦的基本特征,是根植于神經科學、數學、統計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等學科的一種技術。BP網絡(BackPropagationNetwork,BPNet2work)是神經網絡的重要模型之一,由于其克服了簡單感知器所不能解決的XOR等問題而得到了廣泛應用。本評估系統采用的是三層BP網絡(輸入層、隱層、輸出層)。激發函數采用非線性連續可導的Sigmoid函數:f(x)=11+e-x假設共有k個輸入樣本,每個樣本的網絡期望輸出和實際輸出的偏差為Ek=∑q(ykt-ckt)2/2式中:ykt為期望輸出,ckt為實際輸出。輸入層和隱層之間權值為wij,隱層和輸出層之間的權值為vjt,BP算法中權值的修正量與誤差對權值的偏微分成正比:Δvjt=α9Ek9vjtΔwij=β9Ek9wij展開可得:Δvjt=αdktbkjΔwij=βekjαki其中:bkj=f(skj)skj=∑ni=1wijαki+ojdkt=(ykt-ckt)ckt(1-ckt)ckt=f(lkt)lkt=∑pj=1vjtbkj+rtekj=(∑qt=1dkjvjt)bkj(1-bkj)式中:αki是各輸入樣本,oj是隱層各神經元的閾值,rt是輸出層各神經元的閾值。同理,可推導出閾值的修正量:Δrt=αdkt,Δoj=βekjk個輸入樣本的全局誤差為E=∑mk=1Ek當全局誤差滿足給定的精度要求E<ε時,學習過程結束?;诖薆P算法,在VisualBasic610平臺上研制開發了電力企業安全文化評價系統,其中BP算法的流程。
四、網絡訓練需要考慮的問題
411評價指標的確立將安全文化的評估內容劃分為安全意識、安全價值觀、安全行為、安全現狀四大方面,其下又分解為500個小的組成元素,這些小元素即為調查問卷的答案選項。取9個電廠中的6個作為訓練樣本,3個作為待檢測樣本。將6個電廠的員工對這些選項所做的答案作為BP網絡的輸入元素進行評測訓練。為此,將員工對這500個備選選項的答案全部統計成百分比的形式,實現了評測指標的標準化。412網絡結構的設定基于確立的評價指標,設定BP網絡的輸入節點為500個。因為三層的神經網絡可以任意精度地逼近任意的連續函數,所以評價系統只采用了一個隱層,經過多次實驗網絡的收斂情況,設定隱層的節點數為14個。輸出節點設定了3個,輸出范圍分別在0和1之間。BP網絡的各個初始權值和初始閾值隨機確定,學習速率取為016,網絡的全局誤差設定為0101。413學習過程中系統的調整為了能更精確地計算梯度向量,使誤差收斂條件簡單化,輸入樣本時可以采取批處理方式,讓組成一個訓練周期的全部樣本都輸入給網絡之后,再用總的平均誤差作為目標函數來調整權值和閾值。
五、訓練過程及結果
將選用的6個電廠的問卷答案作為輸入樣本訓練網絡,輸入指標值構成了一個6×500階輸入向量矩陣。再采用非神經網絡的安全文化評價方法對這些問卷答案進行專家分析,給出評價,并作為有導師向導的BP網絡的期望輸出,構成輸出向量:E=(e1,e2,e3,e4,e5,e6)T=100100010010001001其中(1,0,0)代表電廠的安全文化已處于了高級階段,(0,1,0)代表電廠的安全文化處于中級階段,(0,0,1)代表電廠的安全文化還處于較初級階段。訓練結束后,保存權值和閾值。正向測試,可得到BP網絡的實際輸出值:F=(f1,f2,f3,f4,f5,f6)T=019820115701163019940113701118011360196901125011720198501164011450115301928011180112901953對照E和F發現,BP網絡得到的結果跟事前的期望值基本保持一致,可見所設計的電力企業安全文化評估系統能夠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將另3個電廠的指標數據輸入到系統中來驗證網絡的泛化能力,得到結果為F=(f7,f8,f9)T=011720190301096010990114501925011610112601977電廠7處于安全文化發展的中級階段,電廠8處于初級階段,電廠9處于初級階段。結果表明,所應用的BP神經網絡在學習后具有存儲經驗并進行判斷的專家功能。為了更進一步驗證該BP網絡的判斷功能的準確性,構造了一個模糊綜合判斷模型,采用相同的樣本來對這3個電廠進行安全文化狀況的評估。考慮到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內涵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在進行具體評估時依然采用四個一級指標來反映(安全意識指標、安全價值觀指標、安全行為指標、安全現狀指標),將問卷中的500個答案選項(對安全文化的影響因素),按照對四個一級指標的屬性進行分類歸屬,作為模糊評估模型的二級評價指標。將3個電廠各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屬性值矩陣轉換成下列矩陣形式:A(i)=A1(i),A2(i),A3(i)=a11(i)a12(i)a13(i)a21(i)a22(i)a23(i)………an1(i)an2(i)an3(i)(i=1,2,3,4)n個屬性值的權系數值集為B(i)=(b1(i),b2(i),b3(i),…,bn(i))(i=1,2,3,4)其中各權系數值由專家直接給出,并經過歸一化處理而得到。通過運用廣義的Fuzzy算子,可計算得到二級評價指標上的模糊綜合評價集為R(i)=B(i)•A(i)=(r1(i),r2(i),r3(i))(i=1,2,3,4)將得到的R(i)作為更高一層的評價矩陣行,采用相同的算法,逐層進行評價,最終可得到模糊綜合評價結果集:R=B•A=(r1,r2,r3)經過專家分析,該模型的模糊綜合評價值的結果范圍同安全文化所處階段的關系為高級階段[01666,1]中級階段[01333,01666]初級階段[0,01333]通過實驗,可得到這3個電廠的模糊綜合評價值為R=(016251,012978,013152)數據證明,3個電廠在模糊綜合判斷模型下進行的安全文化評估同采用BP神經網絡所得到的評估結論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