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7: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病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兩組臨床病理特征比較:觀察組以浸潤性導管癌為主,腋窩淋巴結轉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兩組其他生物學指標陽性率比較:觀察組ER表達陽性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組間PR、HER-2表達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二、討論
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乳腺癌的發病率一直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成為危害女性生命健康及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20萬婦女患乳腺癌,50萬人死于乳腺癌。近年來,通過早期篩查、早期診斷,雖然乳腺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其發病率卻仍居高不下,我國雖屬于乳腺癌低發區,但近年來,由于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較前有明顯增長,且發病年齡有呈現年輕化的趨勢。Han等納入16640例乳腺癌的研究顯示,在<35歲的乳腺癌患者中,年齡每下降1歲,死亡風險增加5%。
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觀察組乳腺癌病理類型以浸潤性癌為主,主要是浸潤性導管癌,占總數的69.35%,主要病理類型構成和所占比例與對照組相似,差別無統計學意義,組織學分級方面,觀察組組織學分級和各自所占的百分比與對照組應的組織學分級有所差異,但差別并無統計學意義。國外報告青年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率56%;沈鎮宙等報告2331例原發性乳腺癌患者中,≤35歲患者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69%,>35歲患者的轉移率50%。本組資料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率62.90%,明顯高于對照組3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醫學論文的基本要求
1.1創新性醫學論文的創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發展醫學成就,破解醫學問題。醫學論文有無創新,選題是關鍵。選題創新是醫學論文寫作的靈魂,是衡量醫學論文價值的重要標準??审w現在:①理論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見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論方面的獨創見解,又要提出這些見解的依據;②應用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技術等,也就是要寫出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關鍵,或揭示原有技術移植到新的醫學領域中的效果;③創新性還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進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謂選題的可行性,是指能夠充分發揮作者的綜合條件和可以勝任及如期完成醫學論文寫作的把握程度。選題切忌好高鶩遠,脫離實際,但也不應過低,影響主客觀的正常發揮,降低了醫學論文的水平。影響選題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觀條件,包括作者知識素質結構、研究能力、技術水平及特長和興趣等;②客觀條件,包括經費、資料、時間、設備等。
1.3實用性撰寫醫學論文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及應用。要從實際出發,選擇夠指導科研、指導臨床、造福人類的主題,因此,選題的實用性尤為重要。
1.4科學性醫學論文是臨床和醫學科學研究工作的客觀反映,其寫作的具體內容應該是取材客觀真實、主題揭示本質、科研設計合理、論證科學嚴謹、表達邏輯性強、經過實踐檢驗。所以,嚴格遵守選題的科學性原則,是醫學論文寫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選擇有研究價值及發展前途的主題,應積極開發研究新領域、新學科和新理論。
2選題的基本方法
2.1根據課題研究的結論來確定主題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為:①以科研的結論或部分結論作為醫學論文的主題;②科研結果與開題時預測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尋找主題;③科研達不到預期結果,可總結經驗,從反面挖掘主題。
2.2在科研過程中選題醫學科研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意外的現象或問題,作者如果能夠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可以在這些偶然中獲得新的選題。
2.3在臨床實踐中選題臨床工作是醫學論文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作者在臨床中會經常遇到許多需要解決的實際應用問題或理論問題,對此,只要從本學科實際出發,用心思考,會從中產生很多好的主題。其包括:①探討發病機制與預后情況;②分析臨床癥狀與表現;③研究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從文獻資料中選題醫學文獻是人們長期積累的寶貴財富,是醫學論文選題的重要來源。閱讀最新文獻資料,可以了解當前醫學科學研究的進展情況,開拓思路、激發靈感,從而挖掘提煉出好的醫學論文主題。
3醫學論文的一般體裁
3.1實驗研究一般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藥理、生物、寄生蟲和流行病學等實驗研究。主要包括:①對各種動物進行藥理、毒理實驗,外科手術實驗;②對某種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體外實驗;③某些藥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蟲實驗;④消毒、殺蟲和滅菌的實驗。
3.2臨床分析對臨床上某種疾病病例(百例以上為佳)的病因、臨床表現、分型、治療方法和療效觀察等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新建議、新見解,以提高臨床療效。
3.3療效觀察指使用某種新藥、新療法治療某種疾病,對治療的方法、效果、劑量、療程及不良反應等進行觀察、研究,或設立對照組對新舊藥物或療法的療效進行比較,對比療效的高低、療法的優劣、不良反應的種類及程度,并對是否適于推廣應用提出評價意見。
3.4病例報告主要報告罕見病及疑難重癥;雖然曾有少數類似報道但尚有重復驗證或加深認識的必要。
3.5病例(理)討論臨床病例討論主要是對某些疑難、復雜、易于誤診誤治的病例,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進行集體討論,以求得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臨床病理討論則以對少見或疑難疾病的病理檢查、診斷及相關討論為主。
3.6調查報告在一定范圍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處理因素,對某一疾?。▊魅静 ⒘餍胁?、職業病、地方病等)的發病情況、發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給予評價,并對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議。
病理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結合點上的一門重要學科。在許多疾病如腫瘤的良惡性判斷中,病理學成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為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法以及預后提供重要依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培養適應現代病理學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顯得尤為迫切,對整個醫學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病理學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類型
1.1科研型病理學研究生科學研究是知識發展的主要源動力,也是推動著病理學科發展水平的靈魂。研究生既是受教育的對象,又是科學研究和學科發展的主力軍。目前,科研型病理學研究生的培養與其他基礎醫學學科的培養模式一樣,先進行一年的集中授課,按照教學計劃進行理論講授。第二年開始按照導師指定的課題進行科學研究和實驗,最后獨立完成畢業論文,并發表具有學術價值的科研論文。通過科學研究,研究生可以學習不同的先進的病理學實驗方法(如細胞培養、免疫細胞組織化學、流式細胞術等等),提高科研能力并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世界觀。研究生期間,基礎醫學研究生還要進行本科教學,進一步提高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積累,并為今后從事教學工作打下基礎。但此期間,基礎病理學研究生不進入臨床進行對疾病診斷能力的基本訓練。
1.2臨床型病理學研究生臨床型病理學研究生在完成半年的集中授課之后就進入臨床,在醫院學習疾病的病理學分類,掌握疾病病理診斷的程序和規范,通過一系列規范的病理培訓,使其獲得診斷病理學如外科病理診斷和細胞學檢查等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以及理論聯系臨床的能力,其目的就是達到初級病理醫師的專業水平,最終成為高級臨床病理醫生??梢哉f臨床型病理學研究生的培養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病理學研究生教育中現存的問題
科研型病理學研究生的培養方向依然和其他醫學基礎學科的研究生一樣,側重于對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往往忽略了對臨床病理診斷能力的基本訓練,投入臨床病理工作的時間和精力很少,甚至不了解臨床病理工作的一些原則和常規。這種培養方式使得很多研究生在畢業之后尤其是在就業方面受到影響。很多醫院在面試的時候主要注重獨立操作能力(如采集標本、切片、讀片等),沒有真正接觸過臨床的研究生很難通過這一關,這就造成了人才培養與就業市場的脫節。即使研究生在畢業之后不從事臨床工作,到醫學院校繼續進行科學研究并擔任教學工作,也存在很多不利之處。因沒有實際接觸過臨床,其知識都來源于教科書,缺乏實際操作,影響了今后的教學工作,從而教出來的學生也難以對病理學產生興趣,感覺這是一個枯燥無趣的學科,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并因病理學在各學科中的重要地位,各級醫療機構也越來越重視病理學專業人才,急需大量的病理學人才服務于醫院、服務于社會。因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日趨加大,一些臨床病理學研究生只想盡早參加工作,不想進行所謂的科學研究,這種想法就導致培養出的一些研究生成為沒有思想的干活機器,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教育和科研資源的浪費。病理學除側重從形態學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學、發病學以及形態改變與功能變化的關系。不僅如此,隨著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產生了許多病理學的分支學科,它與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均有密切的關系。它們的共同目的和任務就是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研究正常和患病機體的生命活動,為診斷和防治疾病,保障人類健康服務。病理學所涵蓋的內容和范圍非常之廣泛[1]。故在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同時,應努力提高基本知識和基本素養以及科研能力的培養。
3培養復合型病理學人才的思考
如今我國的研究生教育蓬勃發展,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研究生培養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的教學重點,高水平的研究和研究生培養也就成為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標志[2]。醫學研究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病理學既是醫學基礎學科,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具有臨床性質的學科,故傳統的培養方式即單純的基礎或臨床培養模式都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的需要以及病理學科的發展。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病理生理學
案例教學法是指以案例作為教學材料, 結合教學主題, 通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 讓學生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概念或理論, 并培養學生高層次能力的教學方法[1]。它最早起源于20世紀初美國的哈佛大學醫學院、法醫學院,后經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推廣與發展,己成為一種成熟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己是美國當今師范教育、師資培訓、醫學與法學教育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種教學法[2],在我國案例教學雖然開展已久,但對我們學科來說是新的嘗試,2008~2009 學年上學期,我們在2006級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及2007級五年制本科護理醫學專業開展了病理生理學案例教學。本文結合病理生理學案例教學實踐,總結如下,旨在為案例教學進一步開展提供思路。
1.授課對象及案例的選擇
本輪授課對象為兩個年級的兩個專業分別為2006級臨床醫學專業98人和2007級護理學專業111人。護理學專業學生由于所學的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學時數及難易程度均低于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因此對于案例教學的掌握程度二者也不盡相同。
案例作為案例教學中的重要依托材料,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對大量的臨床案例進行篩選,選出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基礎的案例。所選案例應圍繞教學目標和授課的重點和難點。在病理生理學的教學中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的病理生理學基礎是重點內容,在案例分析中著重把握這兩點其次,案例的選擇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的基礎上,通過對于所學其它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中,通過思索、討論,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于未知知識的探索,使所學的基礎基礎課程與臨床專業課程相關聯。一般來說,所以疾病的病因和治療原則與其它醫學基礎課和臨床各專業的聯系,在案例中也要對這些有所體現。其次,對于案例大小的把握,課堂案例應以較短小篇幅為主,以便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完成。課后案例可以較大篇幅的案例為主,學生在課后有充裕的時間來完成。比如在講到高滲性脫水時提到劇烈體育運動以后大量出汗就屬于高滲性脫水。這種短小的案例在課堂時間內完成。
2.授課方式
案例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強調啟發式, 強調學生的親自參與, 充分重視學生的能動性和實踐性[3]。課堂教學的基本過程是:
2.1提出案例:根據授課內容和授課的重點、難點提出案例。案例根據內容和授課的重點、難點分為兩種:一種是大案例;一種是小案例。對于這兩種案例解決方法也不同。
2.2課堂教師講解案例:對于典型案例的充分分析,使學生對于課堂講授的基本理論加深理解,同時給同學一個案例分析的思路,指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方式分析案例。
2.3對于小案例,留給學生在課堂上分析解決,一般可以以隨機提問、分組討論等方式來完成,這種案例一般具有趣味性,同時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讓以往枯燥的課堂充滿生氣,也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更多的生命現象,做到學以致用。`
2.4對于大案例,給學生留做課后作業。課后作業的案例篇幅較大,內容多,聯系廣,便于全面疏理知識。論文參考。可以進行分組討論。
2.5教師點評:教師根據學生所上交作業的情況進行適當點評。要啟發和引導學生提出多種假設,同時要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來進行分析,有理有據。論文參考。
3.教學效果
從授課的效果上來看,學生對于醫學基礎課程如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免疫學的掌握程度直接關系著對于案例分析教學的接受程度。2006級臨床專業的學生的接受程度明顯高于護理學專業的學生。另外,在評價學生掌握程度上因為最重要的大案例分析放在課后進行,不排除學生有互相抄襲的可能性。根據作業完成的情況來進行評分,但同時也要有區分度,提倡差異化答案,不允許完全雷同的答案發生。
4.案例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4.1教師的引導作用。對于案例分析教學需要多個學科的知識,包括基礎醫學的和臨床醫學的相關學科和知識。為了能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那么教師本身必須對這些知識做到清楚明確。同時,在案例分析中學生會提出很多新的大膽的想法,教師對于學生這種創造性思維不應該一味的否定,而應該肯定和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新的見解,在存在爭議的問題的處理中,鼓勵學生自己去查找相關的資料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再次,在案例分析中,如果學生的思維過于偏離,教師也應該適時引導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
4.2所選的案例有針對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對于不同的專業的學生對于案例的選擇的程度也要區別開來。論文參考。
4.3對于結果的考核也要多些客觀的指標,同時要有良好的區分度,盡量做到防止抄襲的情況發生。
【參考文獻】
[1] Richert ,A. E. , Case methods and teacher education :vsing cases to teach teacher reflection. ,in Tabachnich ,B. R. etal.(eds. ),Issues and practices in inquiry - oriented teacher education ,1991
[2]張承彥.生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5):607-609
[3]彭均華.羅曉秋.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25:177-178
[關鍵詞] 病理學;創新性實驗;實驗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 R3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04-0141-02
Discussion of discoverable problems and adjusted program in path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
CHEN Qiongxia1,2 DENG Hao1,2
1.Jiang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Wuhan 430056, China; 2.Jiangda Pathdogy Institute, Wuhan 430056,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current med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chang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l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trend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this paper reviewed innovativ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our department, and summarized the results.
[Key words] Path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創新性實驗教學是在常規的實驗教學基礎上,以科學問題為引導、科學研究為載體、開展的以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的實驗教學活動。創新性實驗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切入點之一,通過實驗教學過程,力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
2006~2008年,我室逐步在傳統的病理學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的基礎上開展了創新性實驗教學,按照將創新性實驗教學作為常規教學的補充和延伸的思路,我們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安排學習內容,并將創新性實驗教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基本實驗,第二階段是提高型實驗,第三階段是研究創新型實驗。創新性實驗教學不記學習成績,不以實驗完成情況為評價指標,最后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完成實驗。其間完成創新性實驗臨床醫學本科學生共計18人,并由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四篇[2]。本文擬對本室在創新性實驗教學中發現影響臨床醫學本科專業教學過程的問題以及后續的改進工作進行初步的探討。
1 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本室在2006~2008年的創新性實驗教學中,本室18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均以自愿的形式參加創新性實驗,實驗完成率達100%;能對三階段實驗進行總結的學生5人,占27.8%;能針對實驗總結、完成學術論文并發表的學生4人,占22.2%。雖然該實驗完成情況與該階段本室制定的教學思路是相符的,但是,實驗總結率以及率偏低??偨Y各教學環節,我們認為可能有以下問題對臨床醫學專業創新性實驗教學的實驗總結率以及率產生影響。
1.1 教學過程時間長
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較多,學習任務量較大,病理學創新性實驗從第二學年開始進行,三階段的教學需2學年完成,其間有大量其它課程開設,第三階段的教學完成時,學生多處于臨床見習及臨床實習階段,研究的總結和論文的完成將占用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對實驗的總結及論文的完成產生影響。
1.2 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同
在創新性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經歷由新奇到疲倦的學習過程,在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目的決定其學習過程,并對其實驗總結及論文完成的情況以及心理訴求產生影響。
1.3 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同
教師有無科研項目,指導學生數量、責任心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實驗總結及論文完成的情況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2 教學思路的調整
根據以上總結的情況,我們在創新性實驗教學作為常規教學的補充和延伸的教學思路的基礎上將教學思路調整為創新性實驗教學是常規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鼓勵和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3 教學過程的調整
基于教學思路的調整,在本學院基礎醫學實驗中心的幫助和指導下,首先對創新性實驗的設立進行了調整,由教師、學生自行開展創新性實驗調整,教師在現有科研課題基礎上,提出適合于本科生的為期1個月的研究計劃,由實驗中心專家組進行審批。學生以自愿報名的形式組成研究小組,每組不超過5名學生;其次,本室對創新性教學過程進行了調整,進一步明確了三個教學階段的目的,并結合教學目的規定了教學時間以及考核內容。
3.1 基本實驗階段
3.1.1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接觸科學研究,了解研究背景并學習相關理論知識。
3.1.2 教學內容 由各小組指導教師組成導師組,以講座的形式對文獻的查找、研究相關理論、研究相關技術理論及操作進行講授與討論,并由各研究小組對研究過程進行研討并分工,指導學生完成相關內容的綜述寫作。其中,集中講授環節1周,指導學生完成綜述1個月。
3.1.3 考核內容 教師講座課件及教案,科研小組學習記錄,學生講座筆記和學生綜述。
3.2 提高型實驗階段
3.2.1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了解科學研究的目的和過程。
3.2.2 教學內容 在各小組指導教師指導下,各研究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研究計劃制定的科學研究,教學時間1個月。
3.2.3 考核內容 教師相關研究記錄,科研小組研究記錄和學生研究筆記。
3.3 研究創新型實驗階段
3.3.1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總結研究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意義,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創新思維以及科學敏感性,并進一步引導有興趣的學生有目的地開展科學研究。
3.3.2 教學內容 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匯報及講座的形式,由各小組指導教師組織各個小組創新性實驗的總結,討論實驗得失,完成結題報告。第二階段:由學生根據其研究過程及興趣提出研究方案,由指導教師及基礎醫學實驗中心專家組進行審閱、評估、指導并由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獨立開展研究工作,研究經費由教學部門及指導老師提供,要求學生完成研究后總結并成文。其中,第一階段教學時間1周,第二階段時間1學期~1學年。
3.3.3 考核內容 第一階段為教師、學生實驗報告以及結題報告;第二階段為教師、學生實驗報告以及科研論文。
4 取得的成績
(1)2009~2010年度我教研室完成創新性實驗學生共計18人,其在學校及臨床教學點的學習和工作表現獲得廣泛好評;(2)2009~2010年度根據我教研室創新性實驗開展情況,申請省級教學研究項目1項;(3)2009~2010年度15名參加創新性實驗學生均已完成創新性實驗第一及第二階段的學習,第三階段學習結果有待進一步地觀察。
5 討論
創新性實驗是一種探究性學習過程,通過創新性實驗,使學生接觸科研實際,并在與教師共同完成的科研過程中,逐漸形成科學、客觀的科研思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創新性實驗的各個教學環節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到教學設備使用,均處于相對開放的狀態,但是如何組織創新性實驗、如何對實驗過程進行管理并在規范的組織和管理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當前報告較少[3-6]。
本室自2006年以來開始開展創新性實驗教學,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總結和調整,至今已經歷了兩個階段的改進。2006~2008年,我們結合創新性實驗教學的教學形式,主要在加強教學隊伍建設、提高教學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實驗室的管理與儀器、設備的更新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和培訓。已初步組成了一支核心骨干相對穩定、結構合理、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互通、科研能力強、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教學團隊。在教學團隊建設的同時,有目的地進行了實驗室建設,已初步建成集形態學-分子生物學為一體的分子病理教學平臺,并逐步完善了該平臺所屬實驗室管理體制,使實驗室的開放能有序進行,創造了良好的實驗環境,滿足了創新性實驗教學多樣化的需求。
2008年至今,我們在前一步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體會創新性實驗的本質,在原有的常規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補充和擴展教學思路的基礎上,將個性化學習的理念引入創新性實驗的教學過程中去。并通過明確教學目的、理順教學過程、規范教學行為等環節加強教學管理,以保證教學過程合理、有效地進行。規范化的教學過程,在創新性實驗的早期能幫助教師合理地引導學生在相應時間內接觸科學研究并親歷科學研究過程,保證學生在該階段明確自身學習目的及學習訴求并決定自身的學習方向;而在創新性實驗后期,在前期的培訓基礎上,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所需要的實驗條件和經費方面提供了保障。創新性實驗教學中該規范化教學過程的實施,將使創新性實驗真正做到由驗證型向提高型、研究創新型過渡,由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并通過對教師和教學過程的要求,使個性化學習在嚴謹、求實的教學過程中得以保障。
綜上所述,經過五年的實踐,我室病理學創新性實驗的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針對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我們將針對這些調整及其導致的教學效果的變化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蘇博,陳勝秋,馬飛,等. 實施新的人才培養方案,造就適應21世紀高素質人才[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3(1):13-16.
[2] 鄧昊. 病理學創新性實驗初步探討[J]. 考試周刊,2009,3(4):207.
[3] 高治平,胡弼,李波平,等. 淺論開放式醫學機能實驗教學體系[J]. 醫學教育探索,2004,3(4):35-36.
[4] 代紅燕,南瑛,田為真,等. 深化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3(1):95-96.
[5] 陳潔,周增恒,曾志嶸. 高等醫學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 醫學教育探索,2008,7(2):274-275.
論文關鍵詞:農業植物病理學教學改豐教學質量
論文摘要: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結合洛陽市的地域特.x,時農業植物病理學的授課順序、教學方法、實臉實習和考核方式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經過幾年的嘗試表明,這些改革時培養學生興趣和動手能力以及提高教學質童起到了明顯的作用。
農業植物病理學是針對植物保護專業開設的的一門應用性專業課,主要講授農作物病害的發生與危害、癥狀、病原、發病規律與綜合防治技術。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每一種病害都是按照教材上的順序介紹,內容多而瑣碎,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很枯燥;實驗教學以掛圖、盒裝標本和病原菌玻片為材料,不能生動的展現病害在田間的癥狀特點及病原菌的形態特征;課程實習時間固定,作物相對單一,一些作物的病害標本不能采集到。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從教學、實驗和實習三個方面,對農業植物病理學教學進行改革,經過幾年的實踐,在培養學生興趣和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1教學改革
1.1門結合農時調整授課順序
農業植物病理學教材前兩章是水稻和小麥病害,該課程九月份開始上課時,田間沒有種植水稻和小麥,而種植的是玉米、高粱、甘薯、棉花、芝麻等作物,所以在授課時將這些作物的病害安排在前面。待十一月以后,田間長出小麥,再講授小麥病害,這樣結合實驗和實踐課,帶領學生到農田隨時可以將觀察到的病害與課堂教學對應聯系在一起,及時鞏固了理論知識,提高了教學效果。
1.2增加特色教學內容
我校位于九朝古都洛陽,洛陽牡丹聞名天下,而一些牡丹病害危害十分嚴重,如:牡丹紅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等,在一定程度上對地方經濟造成潛在的威脅,對牡丹病害知識的學習非常必要,所以在教學內容上我們結合地方特色增加了牡丹病害。
1.3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將每一種病害都詳細的講解,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我們在授課時一種作物挑選一到兩種重要病害作為重點講授內容,其余的病害安排學生自學而后挑選一到兩種病害由學生自己制作PPT課件講解,最后由學生提問、教師總結補充。通過自學,學生從一個病害的重點剖析到舉一反三的學習其他病害,從一種病原所引起病害的癥狀特點到學習此類病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學生學會了如何查閱文獻、歸納總結和制作PPT課件。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
2實驗改革
2.1利用多媒體課件
掛圖和盒裝標本是實驗課上的常規用具,但是在真實性上效果稍差。多媒體課件可以將病害在田間不同時期不同發病部位的癥狀和病原菌的形態照片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其直觀性可以與常規用具的典型性互為補充,另外有一些采集不到的病害標本,我們通過網絡查找到這些病害標本圖片,并結合實踐中拍攝的病害照片,制成多媒體課件,補充和豐富實驗教學內容,使學生能更直觀地了解所學內容,提高了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加深了學生對病害的認識與理解。
2.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除了印證性的實驗讓學生看一些照片和病原菌玻片外,還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培養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從病害標本采集到標本制作,從培養基配制、消毒和滅菌,到病原物的分離、培養和鑒定,全面學習植病研究的基礎綜合實驗技能,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實習改革
《農業植物病理學》按照教學計劃在課程結束后將實習時間固定在一周內進行,這樣錯過了一些作物的生長季節。我們采用分散實習的辦法,將實習分開進行,例如9月初,田間種植有玉米、棉花、芝麻、甘薯、瓜類等時,利用3天時間認識和了解這些作物病害,并采集和制作病害標本,待7月初,田間種植有小麥、蔬菜等時,再對這些作物的病害標本進行采集和制作。這樣的教學實習,即保證了病害標本采集的豐富性,又使學生們掌握了當地主要作物病害的種類、癥狀特點和發生規律,為以后病害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考核
考核的方式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具有重要作用。《農業植物病理學》的課程考核成績不單單取決于期末的考試成績,我們還綜合了實驗成績、平時成績和課程論文成績。這樣既考核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又考核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等,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 研究性教學 病理學教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61
Abstract Research Teaching is not only a change in teaching model and teaching methods, it is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eaching philosophy. Research teaching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of qualified medical personnel to play an active role.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l in pathology teaching, can ful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 This paper made a brief summary o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experience.
Key words research teaching; Pathology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隨著現代醫學的蓬勃發展,社會要求醫學院校培養出更多能夠進行臨床醫學實踐與創新性研究的醫學科學家與臨床醫學領軍人才,培養出更多科研-臨床復合型高級人才。研究性教學理念的引入,越來越受到醫學教育工作者和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本教學團隊嘗試將研究性教學模式引入病理學教學實踐,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和創新等能力的研究與實踐中初顯成效。
1 研究性教學的含義
研究性教學首先是一種教學理論,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是國際上普遍認同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習與認識的內在規律與教學活動的價值取向。一般而言,研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宗旨,以改革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為著眼點,在學生學習中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于實踐,自主學習后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①同其它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學有其獨特的內涵,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有積極作用。②
2 病理學教學應與研究相結合,建立以研究為本的醫學本科生研究性教學模式
病理學是以科學研究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結局和轉歸的醫學基礎學科。③病理學通過上述內容揭示疾病的本質,學習病理學的目的就是要在今后的臨床醫療實踐中為疾病的診治及預防奠定堅實的病理學知識基礎。同時,病理學又是一門高度實踐性的學科,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承,把病理學理論的傳承性置于教學的中心位置,注重理論教學,偏重實踐教學;更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能力培養,這種教學模式遠不能滿足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要求??v觀病理學的發展,近年來分子病理學等病理學診斷技術的迅猛發展,病理學知識需要不斷更新補充。例如,本教學團隊每學期均設立5~6項本科生科研創新課題,讓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到分子病理學的研究與實踐中來,讓學生充分理解病理學知識的不斷更新及發展與分子病理學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這種在教學中把研究與教學相統一的教學實踐將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學的自主學習方法,提高創新能力,也是醫學教育的必然需要。
3 病理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教學必須遵循相應的教學原則
(1)以學生為本,進行病理學教學。傳統的病理學教學順序基本遵循教科書中的順序,即概念、病因學、發病學、病理變化、經過和結局、治療與預防。這種刻板而按部就班的教學內容安排極易讓學生產生疲勞,而研究性教學以學生對當堂課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充分調動學習的目的性及自主性,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開展學習,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收獲病理學的知識點;通過研究性教學,學生從各種渠道搜集到的知識內容將遠比傳統課程中教師所灌輸后掌握的內容要豐富得多,而且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在橫向知識的聯系上更為活躍,有利于病理知識的系統學習。
(2)作為教師引導學生是必要的,但交流應該是平等的。在傳統病理學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與此相反,研究性教學中,學生為本,讓學生自主學習、相互學習,教師是課堂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要把重點放在激勵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惑、樹立科研思維的層面上來,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是平等,學生在積極探索與學習過程中會提出更多見解,而教師則應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糾正在知識掌握中的錯誤理解,這種交流必定使學生在病理學學習和實踐中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
(3)對于課題的獨立研究與合作研究要相結合。在接觸病理學的初期,以學生個人的能力是不能解決病理學問題的。因此,學生之間需要交流合作,促進知識點的共享,互相啟發,相互爭論,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最終掌握扎實的病理學知識。
(4)研究性教學中需要注重病理學與其他相關學科間的結合。近年來,分子病理學、遺傳學和傳統病理學的迅猛發展對于揭示疾病的本質、疾病的分類提供了新技術及方法,這些知識點的結合對于病理學知識的掌握也至關重要,對于現代臨床醫學的診斷與治療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作為醫學本科生,只有通過研究性學習才能打破學科的“獨立性”,加強掌握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并逐漸培養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及科研思維。
(5)研究性教學實踐不僅限于課內,課外實踐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病理學課程的學時是有限的,如何在課外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病理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例如,充分利用學科承擔的醫療糾紛等法醫病理學尸體解剖案例,讓學生直接參加觀摩教學,并對尸體解剖所獲得的病理標本進行取材、切片染色、鏡下觀察,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勇于探索的科學習慣。指導學生觀察大體標本的方法,并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和分析病變特點,通過該臨床病例分析,使他們掌握病理學的學習內容、研究方法,提高對病理學的學習熱情。收集與教學內容聯系緊密、完整和典型的迷你臨床病例資料,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討論,培養臨床思維,探刻了解臨床病理聯系的意義。在病例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拓寬思維,綜合考慮問題,在問答題中尋找答案,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通過邀請名師,給學生進行學術報告,使學生對高水平研究領域有所了解。利用暑期學校使本科生真正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從論文的查閱,研究方向與路線的設計,實驗及數據的整理,論文的撰寫等全部環節中都有所領會,對以后繼續進行研究打下基礎。
4 病理學教學中實踐研究性教學的效果評價
本團隊為適時評價研究性教學的教學效果,與學生方便交流與勾通,應用了騰訊QQ即時通訊軟件。在課前用QQ群了解學生課前準備情況,并安排每堂課的新內容或利用QQ空間的日志功能進行平時小測驗,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練習、提問、實際操作等注意了解學習進程中的情況,調節教學進程,并確定學習效果。課后通過作業或考試等方式檢查學習結果,評定成績。另外,開辦暑期學校,使學生在假期參與科研活動,自2013年以來學生在專業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也反映了研究性教學的成果。
研究性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在發現并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合作、創新等能力的培養方面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地實踐研究性教學模式,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將不斷加深對研究性教學的認識與理解,擺脫傳統教學習慣的束縛,創造更好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實踐環境與條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
*通訊作者:林貞花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項目《研究性教學在醫學本科病理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項目編號為GH4016
注釋
① 張華.研究性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