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淋巴性瘤主要治療方法
時間:2023-05-29 16:16: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療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淋巴瘤的治療方法
淋巴瘤診斷明確后,首先要明確的不是采用什么治療,而是是否需要治療。對于不同亞型的淋巴瘤,可以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一般來說,對于惰性淋巴瘤,即使積極治療也很難治愈(早期患者除外),而且此類患者大多是年老多病,積極治療又可能會導致許多并發癥,而即使不治療,病情大多進展緩慢,有些患者可能自發緩解或終生無需治療。因此,對于大多惰性淋巴腫瘤,應該將其作為慢性病對待,不求治愈,以保持患者的生活質量為原則。相反,對于侵襲性、高度侵襲性淋巴瘤則需盡快治療,爭取早期治愈。
隨著近年來基礎醫學研究的飛速發展,淋巴瘤治療進展應該說是突飛猛進。從經典的手術、放療和化療,到近期的靶向治療、細胞免疫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各種不同治療方法的應用顯著提高了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效果。另外,由于基因測序、液體活檢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及廣泛深入應用,個體化治療甚至精準治療也逐漸成為可能。
目前各種不同的治療手段使淋巴瘤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但我們更強調這種選擇應當是因人而異的,在明確診斷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選擇。了解這些不同治療方法的特點和適用對象,才有利于合理的選擇。需要提醒大家,根據患者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進行聯合治療,是非常必要的。臨床研究顯示,目前采用的聯合治療模式,可使超過80%的霍奇金淋巴瘤、60%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通過規范的治療獲得治愈,其他大多數淋巴瘤患者通過聯合治療,可以顯著改善生活質量和生存。
1.手術治療:和大多數實體腫瘤不同,除了少數特殊亞型淋巴瘤(早期惰性淋巴瘤)外,對于大多數淋巴瘤患者,單純依靠手術難以較好的控制甚至治愈。手術的價值更多地是體現在疾病樣本的獲取和明確診斷。因此,對于淋巴瘤患者在手術前需要進行詳細的手術適應癥評估,切勿盲目的一刀切之。
2.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利用放射線治療腫瘤的一種局部治療方法,也是經典的治療方法。由于和化療的作用機理不同,因此臨床多和化療聯合使用,以提高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效果。比如對于早期鼻腔NK/T細胞淋巴瘤、濾泡淋巴瘤和眼部黏膜相關淋巴瘤等,放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而對于一些具有較大腫塊的淋巴瘤患者,在化療后加用放療可以進一步提高療效,預防復發。
3.化學治療: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阻止腫瘤細胞的增殖、浸潤、轉移,直至最終殺滅腫瘤細胞的一種治療方式。它是全身性治療的重要手段,和手術、放療一起,并稱為癌癥的三大經典治療手段。目前臨床多采用針對不同抗腫瘤機理的藥物多藥聯合治療的策略,比如臨床常用的CHOP方案就是使用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和潑尼松四種化療藥物聯合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熓悄壳爸委熈馨土鲎顬橹匾姆椒ㄖ唬瑢τ谌硇阅[瘤尤為重要,和其他治療方法聯合使用可以進一步提高療效。
4.靶向治療:顧名思義,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腫瘤靶點,設計并使用相應的特異性化學治療藥物。靶向性治療藥物的特點是在有效針對腫瘤細胞進行特異性殺傷的同時,對于正常組織和器官的影響較傳統化療藥物顯著降低,即高效、副作用小且使用方便等。臨床淋巴瘤常用的靶向治療藥物是利妥昔單抗(針對CD20分子)、伊布替尼(BTK信號通路抑制劑)等,都可以更為高效和特異性地殺滅淋巴瘤細胞。目前臨床上靶向藥物多和傳統化療藥物聯合使用,組成聯合免疫化療方案進行治療。隨著未來靶向藥物的進一步豐富,有可能采用多個靶向藥物聯合使用的策略來替代傳統化療。此類藥物在淋巴腫瘤中的應用是最成功的,部分患者已經可以免除化療,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受影響。
5.細胞免疫治療:以往的淋巴瘤治療模式多是針對腫瘤本身,近年來有報道通過基因工程改造或者特殊藥物,可以激活淋巴瘤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發揮其殺滅淋巴瘤細胞的作用。細胞免疫治療由于采用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治療策略,因此對于化療、甚至靶向治療無效的復發難治淋巴瘤患者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和PD-1單克隆抗體。我們在臨床上采用CAR-T治療部分非常難治的淋巴瘤患者,初步結果非常令人滿意。
6.造血干細胞移植: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患者提前接受預處理方案(超大劑量放療或化療),以清除體內的腫瘤細胞,然后再回輸提前采集的自體或者供者造血干細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種治療手段。造血干細胞移植多用于高危或者復發難治淋巴瘤,可以起到有效降低復發、甚至治愈疾病的作用。但是由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相關風險和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因此在評估移植指征和患者選擇上需要全面評估。
【關鍵詞】 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治療方案
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是近年確認非霍奇金淋巴瘤新的病理類型, 其中鼻型是指原發鼻以外部位的 NK/T 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此類型惡性淋巴瘤發病通常和EB 病毒感染有關, 且多發生于鼻腔[1]。該病局部控制率和預后均差, 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本文研究40例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特點、治療方法和預后, 探討提高療效、改善預后的治療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經病理形態學確診的40例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18例;年齡25~73歲, 平均年齡(48.3±5.4)歲;病灶局限于鼻腔者14例, 超出鼻腔者26例;按國際 Ann Arbor標準分期, 其中Ⅰ期22例, Ⅱ期11例, III期7例;KPS 評分≥90分28例。所有患者均為初次治療者, 無化療、放療史, 無化療禁忌證。所有患者按入院時間前后順序編碼, 按不同治療方法分組, 對照組采用CHOP方案,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LOP方案。
1. 2 治療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CHOP方案化療, 并連續化療8個周期, 3周為1個周期。治療期間常規給予止吐、補液等支持治療。連續化療2個周期不能達到完全緩解及部分緩解的14例患者, 采用LOP方案化療挽救化療。具體方案如下:CHOP方案:環磷酰胺粉針750 mg/m2靜脈滴注d1, 阿霉素50 mg/m2靜脈滴注d1, 長春新堿1.4 mg/m2靜脈滴注d1, 強的松100 mg/d口服d1~5。LOP方案:左旋門冬酰胺酶6000 U/m2靜脈滴注d1~7, 長春新堿1.4 mg/m2靜脈滴注d1, 強的松100 mg/d 口服d1~5。
1. 3 療效評定標準 所有患者在入組化療2個周期后評價療效, 4個周期后進行療效確認。根據NHL的療效標準:腫瘤完全消失超過1個月為完全緩解(CR);病灶的最大直徑及最大垂直直徑的乘積縮小50%以上, 其他病灶無增大, 持續1個月以上為部分緩解(PR);病灶兩徑乘積增大25%以上或出現新的病灶, 持續超過1個月為病情進展(PD)??偩徑饴?(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1. 4 隨訪 存活患者隨訪截止至2013年6月, 隨訪時間為4~36個月, 中位隨訪時間23個月, 在40例患者中12例死亡, 隨訪內容包括體格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及鼻腔CT等檢查, 統計總生存期及無病生存期??偵嫫谥笍募膊〈_診開始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末次隨訪的時間, 無病生存期指患者完全緩解之日到患者出現任何部位復發或播散的時間。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近期療效比較采用χ2檢驗,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歸分析,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不同組別的總生存期和無病生存期。P
2 結果
2. 1 近期療效結果 兩組近期總緩解率經統計學分析, 治療組要明顯好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無病生存期與總生存期 根據生存分析法分析治療組患者無病生存時間15個月, 對照組患者13個月, 兩組無病生存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3 預后因素 所有患者完成治療后, 經過性別、年齡、Ann Arbor 分期、結外累及部位數等因素, 將其對生存期的影響進行多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Ann Arbor 分期、結外累及部位數及KPS評分是獨立的預后因素, 見表2。
3 討論
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發病率僅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6%左右, 多發生于亞洲, 其具有侵襲性強、發病進展迅速獨特的臨床表現和體征, 但臨床采用傳統的CHOP方案化療未取得滿意療效[2]。近來以左旋門冬酰胺酶(L-ASP)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引起臨床醫師的興趣, 故為對L-ASP化療方案的治療措施是否有效, 本研究即通過采用L-ASP化療方案對其有效性進行探討, 采用LOP方案進行挽救化療。
L-ASP是一個獨特的抗腫瘤藥物, 通過水解血清中腫瘤細胞的必需氨基酸-門冬酰胺, 導致腫瘤細胞DNA及蛋白質合成受阻, 故L-ASP不受耐藥蛋白P-gp的影響[3]。但是有些腫瘤細胞能自身合成門冬酰胺, 故L-ASP的抗腫瘤效應有選擇性, 僅作用于需外源性門冬酰胺作為生長因素的腫瘤[4]。本研究發現, 應用CHOP化療方案治療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的近期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率為73.1%, 采用LOP化療方案治療的近期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率為1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鼻、鼻型 NK/T惡性淋巴瘤預后因素最為主要的是Ann Arbor 分期、結外累及部位數及KPS評分。因此, 對于淋巴瘤這類血液系統源性的惡性腫瘤疾病, 血液系統外的侵犯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當體內除了血液系統外的部位數侵犯越多, 治療效果越差。因此對于淋巴瘤的治療仍應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 對于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而言, 由于易對傳統化療方案產生抵抗作用, 選用L-ASP的新化療方案尤其是對于治療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顯示出了極好的效果, 同時應考慮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以期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阮寒光, 鄔蒙.鼻腔 NK/T 細胞淋巴瘤 60 例臨床治療和預后分析.實用癌癥雜志, 2009, 24(3):291-293.
[2] 譚燕, 張偉, 楊家林, 等.鼻、鼻型 NK/T 細胞淋巴瘤放射治療長期隨訪結果及預后分析.四川醫學, 2009, 30(9):1384-1386.
[3] 祝琳, 黎萬榮. 鼻型 NK/T 細胞淋巴瘤 19 例臨床分析.中國現代醫生, 2009, 47(21):18-19.
[4] 康文喜, 樊靜, 岳秀杰.鼻腔NK/T細胞淋巴瘤25例病理分析. 慢性病學雜志, 2010, 12(9):1126-1127.
[5] 丁浩.結外 NK/T 細胞淋巴瘤鼻型診斷和分期認識進展.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11, 11(3):183-186.
【關鍵詞】血管瘤;血管畸形;診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R732.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467-02
血管畸形疾病的診治,就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說,我們主要是采用激光治療技術。激光治療血管畸形疾病的方法已經在我國是得到了50年左右的實踐考驗。但是要治療血管瘤,主要還是采用普萘洛爾治療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在血管性疾病的治療中也是逐漸地引入了一些高科技產品,幫助醫生們能夠更為準確地定位病人的病情,有利于后續病人的診治和恢復。筆者將簡要的探討關于現今醫療技術條件下,該類疾病的診治。
1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疾病的初步了解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皮膚軟組織常見的良性血管疾病,據統計占良性占位性病變的7%,小兒多見。此類病變雖然是良性腫瘤,但它們會影響外觀及功能,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血管瘤與血管畸形是兩種不同的血管性疾病,它們的治療方法及預后均不相同,因此在診斷血管瘤時應注意與血管畸形相鑒別。
1.1血管瘤疾病簡介
血管瘤是一種血管腫瘤,其特點是血管內皮細胞過度增殖,有明顯的增生期和退化期;過去很多被稱為“血管瘤”的疾病實際上是血管畸形,如既往的命名法中的葡萄酒色斑、海綿狀血管瘤、血管淋巴管瘤和淋巴管瘤以及動、靜脈瘤在此分類中分別屬于毛細血管畸形、靜脈畸形、淋巴管畸形和動靜脈畸形, 而惟有其中的毛細血管瘤、草莓樣血管瘤和毛細血管海綿狀血管瘤在這一生物學分類中才屬于血管瘤的范疇。血管瘤是嬰幼兒常見的良性腫瘤。病變出現的時間、生長的速度以及病變的臨床特點,對明確診斷幫助極大。對于小兒,必要時建議檢測血清雌二醇水平,患兒血清雌二醇的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同齡兒童。
1.2血管畸形疾病簡介
血管畸形是一種非腫瘤性的血管發育異常,組織學上只是血管結構異常,內皮細胞仍處于靜息狀態。血管畸形根據所含血管類型的不同分為毛細血管畸形( 微靜脈) 、靜脈畸形、動脈畸形、動靜脈畸形、淋巴管畸形和混合畸形。先天性血管畸形是一組由于胚胎肢芽內原始血管的發育障礙或發育異常所致的先天性疾病。發病時間、生長速度、病變的溫度、動脈搏動(動脈畸形)、病變質地等對血管畸形的診斷有幫助。
1.3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診治方法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療方法包括: 硬化劑( 魚肝油酸鈉、無水乙醇、尿素、平陽霉素等) 注射、激素、手術( 切除、植皮、皮瓣整復) 、冷凍、介入栓塞、干擾素藥物治療、核素(32P、90Se) 、微波熱凝、各種激光照射等。一般情況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鑒別:發病時間、生長速度、顏色、病變區溫度、質地。僅靠臨床癥狀如病史、瘤體質地、溫度等很難準確鑒別診斷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因此人們就需要借助于影像學的輔助檢查。傳統上常用的影像學方法各有其局限性,目前常用的B超檢查僅能夠反映病變的范圍及血流量的情況,不能反映病變與周圍結構的解剖關系、畸形血管的來源等等信息。
2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診療措施
2.1三維CT鑒別技術
三維CT重建結合了CT血管造影及三維重建技術。與平掃相比,三維CT重建能夠直觀、立體、完整地顯示病變的結構,已經在許多疾病的診治中得以應用。雙源CT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CT,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挖掘出更豐富、更細微、更本質的病變信息。三維CT重建以CT平掃及增強掃描為基礎,通過三維重建技術獲得圖像,能夠清晰的顯示病變的解剖結構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三維CT重建能夠準確的鑒別血管瘤、靜脈畸形、動靜脈畸形,這一點已經被病理檢查所證實。另外,三維CT重建能夠展示完整的、立體的病變的信息。在顯示病變對周圍組織的侵襲方面,CT不能夠很好地顯示神經組織,因此三維CT重建顯示病變對周圍組織侵襲的準確率相對較低。
2.1血管瘤的治療
血管瘤具有自發消退的特點,甚至可以完全消失,對于臨床上癥狀不明顯的血管瘤可進行隨訪觀察。在增生期抑制其發展,消退后手術切除剩余纖維組織是血管瘤治療的重要原則。非手術治療手法有激素治療血管瘤。激素治療的機制可能是借助抑制血管瘤內皮細胞異常增殖,阻止幼稚新生血管的生成過程, 從而達到對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療作用。但激素對消退期血管瘤作用較差。下列情況,可考慮應用激素治療:一、1 歲以內小兒增殖期血管瘤。二、有較嚴重并發癥的血管瘤。三、面部血管瘤影響患者容貌。
2.2血管畸形的治療
不同類型的血管畸形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下面是常見的幾種血管畸形的治療方法。一、毛細血管畸形的治療。目前較為普及的方法是脈沖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作用效果明顯,副反應少,一般不遺留增生性瘢痕。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年來興起的治療毛細血管畸形新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機制是組織中的光敏劑在有氧條件下,經激光照射后產生大量活性氧物質,損傷組織細胞,達到治療目的。二、靜脈畸形的治療。對于大面積累及肢體的靜脈畸形,可用彈力套等回壓包扎,以減輕癥狀。常用治療方法有與治療血管瘤同樣的硬化劑注射法,病變內注射平陽霉素,銅針留置等。對于較大的靜脈畸形,可先栓塞病變的回流靜脈,使硬化劑能夠滯留在瘤腔內,以增強硬化效果,提高療效。
3結語
隨著人們對于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疾病的不斷深入了解,對于這類疾病的掌握和控制能力也會不斷逐步地加強。我們清楚: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血管畸形和血管瘤一旦病變于皮膚上,肯定會影響人們皮膚的美觀。對于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疾病的治療,我們所治療的目標,當然是以使其能夠不影響皮膚的美觀為主。雖然現今的整容技術發達,但是作為一名醫生,我們還是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制定出一個滿意的診治方案。
參考文獻
近年來,有一種惡性腫瘤在國內外特別是發達地區的發生率持續上升,已經超過白血病,成為最常見的淋巴造血系統惡性疾病,這種疾病被統稱為淋巴瘤。由于人體內的淋巴細胞無處不在,因此,淋巴瘤可以發生于人體的各個部位和器官,其臨床表現十分多樣。
目前,除少部分淋巴瘤外,淋巴瘤的具體病因尚不明確,推測與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有關,這給淋巴瘤的早期預防帶來較高的難度。而治療淋巴瘤,目前認為化療和放療是常用方式,而中醫藥聯合放療、化療,可以增效減毒,優勢互補,提高療效,改善預后。
“正宗”中醫怎樣有效治療淋巴瘤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血液內科周永明
淋巴瘤是一組原發于淋巴結或其他器官淋巴造血組織的惡性腫瘤。目前,治療惡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是化療和放療,但是,應用化療和放療雖然可以殺滅大部分腫瘤細胞,但患者機體內總會殘存一些腫瘤細胞,這些殘存的腫瘤細胞大多對放療、化療不敏感,往往是淋巴瘤緩解后復發的禍根,給淋巴瘤患者的康復帶來了隱患。
中醫藥治療惡性淋巴瘤較之放療、化療對機體的傷害作用明顯減少,比較符合機體生理狀態――通過免疫機理的調整,逐步減少或清除殘余的腫瘤細胞。當然,需要強調的是,與放療、化療一樣,中醫藥并不是對所有淋巴瘤都有效,關鍵是要針對淋巴瘤的合適類型、合適階段和病情,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進行規范的中醫治療。
中醫藥治療:需“辨證施治”
祖國醫學文獻雖然沒有淋巴瘤的名稱,但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有“痰核”“痰毒”“瘰疬”“Y積”“惡核”等類似淋巴瘤的記載,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發展,中醫藥治療淋巴瘤已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秉承辨證施治、扶正邪的理念,中醫根據淋巴瘤患者的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不同病情,運用扶正固本、清熱解毒、活血消積、化痰軟堅等方法進行辨證治療,可取得調整免疫、抗腫瘤、防復發轉移等多種功效,從而抑制淋巴瘤增生、清除殘余腫瘤細胞,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5年生存率可達到60%以上。
那么,哪些淋巴瘤患者可以選用中醫藥治療?
1.惰性淋巴瘤,主要包括濾泡性淋巴瘤、B細胞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淋巴瘤和脾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等,可采用中醫藥為主或結合低強度化療,以延長患者無病生存時間,讓患者生活更加樂觀,更接近健康人的生活狀態。
2.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放療、化療期間,采用中醫藥治療可以增效減毒,即增強放療、化療藥物療效,減少放療、化療毒副反應,還能改善全身體質,為完成放療、化療療程創造良好條件。
3.淋巴瘤放療、化療療程結束、淋巴瘤手術切除,或造血干細胞移植后,采用中醫治療,可以促進機體有效康復,防治腫瘤復發轉移,清除體內腫瘤“余患”,延緩甚至阻止腫瘤復發,實現免疫修復和調整,引導機體從接近健康狀態到達趨向健康狀態,甚至健康狀態,從而達到治愈或長期無病生存的目的。
背部刺血:并非治淋巴瘤“中醫方”
青年演員徐婷選擇的所謂“中醫治療”,包括背部刺血、拔火罐等,對淋巴瘤而言,并不是合適而規范的治療方法。查閱類似淋巴瘤的“痰核”“痰毒”“瘰疬”“Y積”“惡核”等文獻,幾乎沒有用背部刺血、拔火罐等療法的記載?!饵S帝內經》“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明確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但并不治療“痰核”“痰毒”“瘰疬”等病證,而體質虛弱、孕婦及凝血機制不良者一般不宜采用背部刺血或放血療法。拔火罐有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等功效,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有一定治療作用,也不治療“痰核”“痰毒”“瘰疬”等病證。再說,拔火罐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其操作方法也并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需要有資質的醫師規范操作。如果亂施穴道,有時會適得其反,甚至釀成不良后果。
就目前治療現狀而言,淋巴瘤是醫學上尚未被攻克的一大難題。徐婷患的是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屬于淋巴瘤中很兇險、惡性程度相當高的亞型,即使接受了規范的標準劑量化療,也難以長期生存。而她接受的所謂“中醫治療”,不僅每天給她放血,還拔火罐、刮痧,這些療法不適合處于進展期的淋巴瘤患者徐婷本人,而且操作不規范,導致大量毛細血管破裂,更多失血。再加上,徐婷嗜好素食,營養嚴重不良,免疫系統受到損傷,進而發生多處嚴重感染,加速了疾病的進展。因此,徐婷的不幸離世,可以說是死于惡性淋巴瘤疾病本身,死于“偽中醫”的濫用“中醫療法”和不規范操作,而不是死于真正的中醫治療。
防治淋巴瘤:牢記4點忠告
為避免出現徐婷這樣的悲劇,淋巴瘤患者應牢記以下4點忠告:
1. 得了淋巴瘤或疑似淋巴瘤患者應到正規醫院血液科進行全面檢查,以明確診斷,分清類型,評估危險度,判斷預后,以便進行針對性治療。
2. 目前,化療和放療兩種方法還是當今治療大部分惡性淋巴瘤的主要措施。合理科學的中西醫結合療法也是醫學界公認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中醫藥聯合放療、化療,可以增效減毒,優勢互補,提高療效,改善預后。
3. 選擇中醫治療應去正規中醫醫院血液科就診,并請有資質的醫師進行評估診療。惰性淋巴瘤、放療、化療療程結束后,或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淋巴瘤患者,或沒有條件接受放療、化療的淋巴瘤患者,應選擇中醫藥治療,或以中醫藥為主的治療。
關鍵詞:吡柔比星;惡性淋巴瘤;骨髓抑制;影響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ention effects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pirarubicin on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 lymphoma (NHL) in chemotherapy. Methods: 82 cases of NHL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1 to August 2014.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1)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1) according to the parity of the patients’ admission number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irarubicin-based chemo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driamycin-based chemotherapy.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curativ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51.22%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observation group (87.80%) (P
Keywords: Pirarubicin; Malignant lymphoma;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Effects
惡性淋巴瘤屬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化療是惡性淋巴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本文選擇我院82例惡性淋巴瘤患者行分組研究,分析吡柔比星的臨床療效情況及對骨髓抑制的預防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82例惡性淋巴瘤患者,按患者住院號的奇偶性,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1例。對照組41例,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齡17~77歲,平均(38.23±7.96)歲;合并癥情況:11例合并高血壓,4例合并糖尿??;淋巴瘤分期:Ⅰ期8例,Ⅱ期18例,Ⅲ期9例,Ⅳ期6例;初治17例,復治24例。觀察組41例,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齡18~75歲,平均(38.41±7.83)歲;合并癥情況:10例合并高血壓,3例合并糖尿??;淋巴瘤分期:Ⅰ期8例,Ⅱ期19例,Ⅲ期8例,Ⅳ期6例;初治16例,復治25例。兩組年齡、性別、合并癥及淋巴瘤分期分期情況等一般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的化療方案為CTOP:第1d,靜脈輸注環磷酰胺(CTX)(國藥準字:H14023566;生產廠家: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藥物劑量750mg/m2;吡柔比星(THP)(國藥準字:H20045983;生產廠家: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藥物劑量50 mg/m2;長春新堿(VCR)(國藥準字:H14020811;生產廠家: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藥物劑量1.4 mg/m2。第(1~5)d,給予潑尼松(國藥準字:H33021207;生產廠家: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口服,2次/d,50mg/d。
對照組采用的化療方案為CHOP:第1d,靜脈給予CTX,藥物劑量750mg/m2;阿霉素(ADM)(國藥準字:H20130186;生產廠家:S.p.A.),藥物劑量50 mg/m2;VCR,藥物劑量1.4 mg/m2。第(1~5)d,給予潑尼松,口服,2次/d,50mg/d。
此外,應根據患者病情,對癥給予降壓藥物、胰島素;若患者合并感染癥狀,則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應用抗生素;若患者粒細胞缺乏,則應為其安排無菌病房;對于合并心衰、感染性休克及呼吸困難的患者應及時給予搶救。
1.3 檢測項目
治療前,常規測量患者體溫、血壓及血糖,并做胸部CT、腹部CT、淋巴結活檢、血常規、腦脊液常規、骨髓穿刺等臨床檢查,以全面評估患者基礎疾病情況及淋巴瘤情況?;熀?,定期做血生化、血常規及CT檢查。化療結束后,做腦脊液常規、骨髓穿刺及全身CT檢查,以判斷化療效果。
1.4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骨髓抑制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①臨床療效評價標準[1],完全緩解:腫瘤消失,腦脊液及骨髓穿刺結果均為陰性;部分緩解:腫大淋巴結或淋巴結外病灶縮小50%以上,腦脊液及骨髓穿刺結果均為陰性;穩定:腫瘤體積無顯著改變;病情進展:腫瘤體積增加25%以上,或者出現新病灶,腦脊液檢查呈陽性??傆行?(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②骨髓抑制情況。以紅細胞、白細胞及血紅蛋白水平為指標,對比兩組骨髓抑制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軟件SPSS 15.0進行處理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數(n)與率(%)表示計數資料,計數資料對比應用t或χ2檢驗,P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對照組完全緩解13例,部分緩解8例,穩定12例,進展8例,總有效率51.22%;觀察組完全緩解21例,部分緩解15例,穩定3例,進展2例,總有效率87.80%;觀察組總有效率更高(P
2.2 對比兩組骨髓抑制情況
化療結束1周后,觀察組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水平及白細胞計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表2 對比兩組骨髓抑制情況(X±s)
2.3 對比兩組嚴重并發癥發生率
對照組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為65.85%,明顯高于觀察組24.39%(P
表3 對比兩組嚴重并發癥發生率(n)
3 討論
非霍奇金淋巴瘤屬臨床常見惡性淋巴系統腫瘤,近年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生率亦呈現逐年遞增態勢。放療、化療及骨髓移植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其中,以化療最為常見?;颊哳净挤腔羝娼鹆馨土龊?,機體免疫力下降,臟器機能減低,藥物耐受性相應下降。加之,常規化療方案具有骨髓抑制較嚴重,副反應較多的特點,均不同程度影響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療效。
吡柔比星屬蒽環抗腫瘤藥物,是阿霉素的常見衍生物[2-3]。吡柔比星具有療效好、毒性低、抗腫瘤譜廣等優點。給藥后,吡柔比星可迅速進入腫瘤細胞,并嵌入腫瘤細胞的DNA中,它通過抑制患者腫瘤細胞DNA聚合酶及DNA轉錄復制,而起到殺滅癌細胞的作用。此外,劉偉紅[4]等指出,吡柔比星對耐ADM的腫瘤細胞亦具有較好殺滅作用。
相關文獻指出,吡柔比星具有臨床療效好副反應少,骨髓抑制更輕等優點 [5-6]。本文,觀察組應用CTOP,即CTX、THP、VCR及潑尼松;對照組應用CHOP,即CTX、ADM、VCR及潑尼松。從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1.22%,顯著低于觀察組87.80%(P
綜上所述,采用吡柔比星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臨床療效好,骨髓抑制作用輕,嚴重并發癥少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06-116.
[2]從文娟,劉清飛,胡坪,等.吡柔比星注射液在小鼠血漿和心臟中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藥動學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11,20(5):451-455.
[3]劉鵬飛,劉賢明,張會來,等.氟達拉濱聯合表柔比星治療復發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J].中國腫瘤臨床,2010,37(22):1313-1316.
[4]劉偉紅,李琳潔,許能文,等.化療輔助吡柔比星治療老年惡性淋巴瘤患者50例效果分析[J].中國生物藥物雜志,2014,34(2):105-106.
[5]滕東海,張雁銅,王曉鋒,等.吡柔比星與絲裂霉素C膀胱灌注預防TURBT術后淺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復發的臨床研究[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1,42(4):341-343.
[6]梅紅兵,王風,常江平,等.吡柔比星術后即刻膀胱灌注聯合常規灌注預防表淺性膀胱癌術后復發的對照研究[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0,125(7):536-538.
[7]錢錦,閆鵬,張凱.回顧性研究422例抗腫瘤類藥物不良反應報告[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3,33(18):1557-1561.
【關鍵詞】 卵巢癌; 臨床治療
卵巢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它的發病率僅次于宮頸癌和宮體癌,但是臨床上以卵巢癌早期診斷最為困難。早期卵巢癌惡性腫瘤的確診很少,來就診時約70%已處于晚期,使得卵巢癌成為婦科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30%左右,同時也促使了大量的臨床和基礎醫學學者對卵巢癌治療方法不斷的規范、改進、創新,使得患者的近期生存情況及生存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也加快了我國卵巢癌的規范化診斷及治療的發展腳步。本文就對卵巢癌的臨床治療及新技術給予回顧及展望。
1 卵巢癌的轉移
一般情況下,惡性腫瘤的轉移可分為直接組織侵犯和浸潤、種植轉移、淋巴轉移和血行轉移。每種腫瘤由于其所處部位的生理結構不同及生物學功能的不同,轉移途徑及轉移的方式也各不盡相同。
1.1 卵巢癌盆、腹腔轉移 主要是腫瘤在盆腹腔內組織、臟器的種植播散,分布狀況及原因分析:(1)卵巢癌在腹腔和盆腔內的轉移相當廣泛,腹腔內腹膜、腸的系膜及漿膜層以及腹腔內其他臟器的表面都會被侵犯,這是因為卵巢癌別是卵巢上皮癌中,癌細胞從正常組織上脫落下來,掉入腹腔內循環的腹水中,然后通過腹腔液的循環廣泛的將其轉移種植到盆腹腔臟器的表面,使得腹水或腹腔液流通及積蓄的地方成為了卵巢癌種植轉移的高危區域,這些區域也是開腹探點注意檢查的地方;(2)卵巢惡性腫瘤在腹腔擴散、種植多是淺表的,多存在于腹腔臟器漿膜表面,多數情況下當腹腔其他惡性腫瘤擴散或轉移時,即已失去手術機會,但是因為上述原因,對于卵巢惡性腫瘤則是例外,卵巢癌Ⅲ期依然可通過手術用銳分離法剝除種植播散的散在腫瘤,甚至在腸、肝、腹膜等表面也可局部切除,減少瘤體體積,有利于術后化療消滅殘存瘤灶,進一步提高療效。
1.2 腹腔外轉移 腹腔外轉移主要是通過淋巴轉移和血行將腫瘤轉移到遠處。淋巴轉移主要是通過卵巢相關的淋巴分布有關,卵巢癌相關的淋巴引流途徑可分為3個:(1)上行路線,主要包括腔靜脈外側及腔靜脈前淋巴結,主動脈前、外側及下淋巴結;(2)下行路線,主要包括髂間,髂內及髂外淋巴結;(3)順著圓韌帶將淋巴液流至腹股溝淋巴結和髂外尾部淋巴結。了解淋巴結轉移途徑及解剖結構,有利于手術治療中對淋巴結的探查及完整清掃。
2 卵巢癌的臨床分期及手術治療方法
2.1 卵巢癌的分期 現在臨床最常采用的是1988年修訂的FIGO(婦科腫瘤協會)分期標準。0期、Ⅰ期,病變局限于卵巢(ⅠaⅠbⅠc)Ⅱ期,病變累及一側或雙側卵巢,合并盆腔腫瘤轉移(ⅡaⅡbⅡc)、Ⅲ期,病變累及一側或雙側卵巢,合并有盆腔以外種植或腹膜后淋巴結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肝淺表轉移屬于此期(ⅢaⅢbⅢc)、Ⅳ期,發生遠處轉移,胸水存在時需找到惡性細胞;合并肝實質的轉移。對于卵巢惡性腫瘤,Ⅰ~Ⅲc期均是手術適應證,并進行手術病例分期,而且臨床上最多見為Ⅲb、Ⅲc期患者及個別Ⅳ期,均應積極手術治療,然后再輔以化療。
2.2 手術治療 當今婦科領域,卵巢癌的治療依然是以手術治療為首選,也是最重要的治療方法。(1)早期卵巢癌的手術治療現在已經取得了一致的共識,對無生育要求的Ⅰ、Ⅱ期卵巢癌行標準術式,包括全子宮和雙附件切除術、大網膜大部切除術、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及闌尾切除術,并且術中還需要留取少量腹水或腹腔沖洗液、全面探查并對可疑部位做組織活檢,以便明確卵巢癌的分期;對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輕女性可慎重的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即保留子宮和對側附件,其他同分期手術治療,但生育完后可根據情況行二次手術,切除子宮及對側附件。(2)晚期和復發性卵巢癌手術治療已無確定的術式可言,但是原則上是應按照基本手術方式結合化療并間歇性腫瘤細胞減滅術的治療。根據最新2011版NCCN指南強調腫瘤細胞減滅術要求殘余病灶
3 卵巢癌的化療
卵巢癌的化療藥物經過了長期的研究進展,從早期的烷化劑到現在臨床廣泛使用的紫杉醇,使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有了進一步的改善,但是正規、足量、及時仍是最基本的原則。Colombo等[4]經過對477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輔助化療的長期隨訪,總生存率改善9%,腫瘤高?;颊咧委熀罂偵媛矢纳屏?7%,無復發的腫瘤患者生存率改善了22%,證明了輔助化療對卵巢癌術后的生存率有明顯的改善。
早期卵巢癌的化療,目前認為根據病理學確認的ⅠaⅠb期、高分化患者及中分化患者可不必化療;其他均應該首選鉑類為主的簡單聯合化療,如CP或TP(泰素和順鉑)方案,3~6個療程。生殖細胞腫瘤和非上皮行腫瘤治療上首選PEB或PVB方案,3~6個療程。晚期卵巢癌的化療,Chambers等[5]1990年提出的“新輔助化療”這一概念,受到了臨床上的認可,根據最新的NCCN指南,目前公認的首選方案為紫杉醇+卡鉑(TC)的治療方案。通常經過3個療程后腫瘤無明顯縮小,則視為換藥指證。Chen等[6]通過457例早期卵巢癌患者臨床試驗,比較化療3個療程和6個療程的療效和毒副作用,結果6個療程的毒副反應較重,復發率降低24%,但總死亡率無差異;進一步分析顯示,6個療程可延長高危型早期卵巢癌的生存,最后,現在臨床上一致公認治療晚期卵巢癌,還應按照基本手術方式結合化療并間歇性腫瘤細胞減滅術的治療模式。
4 卵巢癌其他治療展望
大量有效的化療藥物的問世,加以放療需要一些特殊的設備,近來手術后輔以放療的已不多。除無性細胞瘤外,只用于極晚期、復發性或難治性卵巢癌的姑息治療和局部治療。值得一提的是,生物治療的大量基礎研究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大量的研究發現趨化因子在卵巢癌的發生、發展、侵襲、轉移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趨化因子CXCL12可以誘導血管內皮遷移而促進腫瘤組織的血管形成[7],現在研究比較成熟的CXCR4阻滯劑AMD3100就可以在卵巢癌和乳腺癌中明顯的抑制癌細胞轉移,達到緩解和治療的效果[8]。從分子學角度在腫瘤細胞生長過程中的調控,有望為卵巢癌的治療開辟新的途徑。
目前,卵巢癌的臨床治療方法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化療為輔,放療在卵巢癌極晚期姑息治療中具有一定的地位,生物治療越來越多的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很有可能會成為繼手術和化療后的新的輔助治療手段。卵巢癌的初次手術治療的質量對患者的預后有著舉足輕重的低位,術前要正確的把握卵巢癌的分期標準,書中要根據腹腔及淋巴系統轉移的解剖及生物學理論,嚴格手術操作,可以為患者的后期化療和手術預后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Ovarian Cancer, including fallopian tube tumor and primary peritoneal cancer[A].2011.
[2] Munkarah A R, Hallum A V, Morris M,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residual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Ⅳ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J]. Gynecol Oncol,1997,64(1):13-17.
[3] Curtin J P, Malik R, Venkatraman E S, et al. Stage Ⅳ ovarian cancer: impact of surgical debulking[J]. Gynecol Oncol,1997,64(1):9-12.
[4] Colombo N, Guthrie D, Chiari S, et al.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Ovarian Neoplasm trial 1: a randomized trial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women with early stage ovarian cancer[J].Natl Cancer Inst,2003,95(2):125-132.
[5] Chambers J T, Chambers S K, Voynick I M, et al.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stage X ovarian carcinoma[J]. Gynecol Oncol,1990,37(3):327-331.
[6] Chan J K, Tian C, Fleming G F, et al. The potential benefit of 6 VS. 3 cycles of chemotherapy in subsets of women with early-stage high-risk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 Gynecol Oncol,2010,116(3):301-306.
[7] 路偉,付玲娣,楊鈞,等.趨化因子CXCL12及其受體CXCR4在人腦星型細胞瘤中的表達及意義[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0,18(3):205-208.
【摘要】 目的 探討顱腦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 方法 收集經病理證實(16例)或診斷性治療(7例)最終診斷為顱腦原發性惡性淋巴瘤23例,MRI平掃+增強17例,直接增強6例,CT平掃6例,CT平掃+增強3例,回顧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現。 結果 23例單發15例,多發8例,共檢出40個病灶,31個病灶位于中線兩旁的深部腦組織內,9個病灶位于腦實質表面,其中3例累及相鄰硬膜及顱骨;28個病灶呈團塊狀,邊緣可見分葉;病灶周圍水腫中到重度,占位效應較明顯;囊變3例。平掃CT病灶全都表現為稍高密度,3例增強掃描病灶呈明顯強化;MRI平掃病灶T1WI呈等、低信號,T2WI以低信號多見,增強時實質部分明顯均勻強化,3例囊變部分無強化。3例累及顱骨的骨結構破壞是輕度的,顱骨外形尚存,像被蟲蛀仍保留外形的“蛀木”,而顱骨兩旁有明顯的軟組織腫塊。結論 顱腦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的影像表現具有一定特征性,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 腦腫瘤 原發性 淋巴瘤,非霍奇金 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磁共振成像 診斷
【Abstract】 Purpose To study Imaging appearance of CT and MRI with primary cranial malignant lymphoma(PCML). methods 23 patients with PCML proved by histopathology or testing therap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16 cases were examined by pre and post-contrast MRI, 6 cases with contrast MRI only. 6 cases were evaluated with non-contrast CT, and 3 cases with non-contrast ad contrast CT. Their imaging finding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The lesions were solitary in 15 patients and multiple in 8 patients .The total 23 patients showed 40 lesions in all. 31 lesions located at deep cerebral parenchyma beside midline and 9 at brain surface , 3 of which had destructed the skull close to the bone. There were heavy peritumoral edema and relative distinct occupy effect in most lesions. There was cystic change area in 3 cases without enhancement. Every lesions showed slight high density on non-contrast CT and intense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with contrast CT. On MR, the lesions exhibited iso- or slight hypo-signal intensity on T1WI and hypointensity to slight hyperintensity on T2WI, relative to gray matter. After enhancement, the lesions demonstrated the intense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The skull’s destruction is slight , its outline is complete, like a tree which was eaten by insects , but there were obvious soft tissue masses on two sides of the skull with not proportion . Conclusion To some extent,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the
通訊作者:(350005)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影像科 曹代榮
primary cranial malignant lymphoma has its characteristics, it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rapeutic planning.
【Key words】Brain neoplasm Primary Lymphoma, non-hodgkin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
原發性顱腦惡性淋巴瘤( Primary cranial malignant lymphoma, PCML)非常少見,臨床上無特異癥狀和體征,加上對PCML的影像表現認識不深,故此病術前誤診率很高。近年來PCML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且由于其對放射治療(簡稱放療)和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敏感,因此術前影像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筆者收集經病理證實(16例)或診斷性治療(7例)最后診斷為PCML 23例,回顧性分析其影像表現,以期提高PCML的CT、MRI診斷水平。
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 本組23例,經病理證實為PCML 16例,經診斷性治療最終診斷為PCML 7例,男14例,女9例,年齡27—81歲,平均 50.79歲,41歲以上的19例,40歲以下的4例。所有患者均無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陽性、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劑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和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全身系統淋巴瘤。主要的臨床癥狀為頭痛、頭暈、肌體麻木、乏力,顱內壓增高時癥狀還可出現惡心、嘔吐。本組有3例腫瘤侵犯顱骨,表現為局部隆起的軟組織腫塊。
2.影像掃描技術: CT機為Toshiba公司Aquilion 16層螺旋CT掃描機,層厚1mm,螺距15,重建層厚1mm,層間距1mm,掃描時間0.5s,重建時間0.5s;增強造影劑采用非離子型造影劑,用量每公斤體重1.5ml,注射速率3.5ml/秒;掃描開始時間,動脈期18~19秒,靜脈期30-35秒;掃描范圍為從外耳孔下緣至顱頂部,一次掃描總時間約5~7秒。 磁共振檢查采用Toshiba0.5T Flexart超導磁共振機(13例)和GE公司的Signa Infinity TwinSpeed 1.5T超導磁共振機(10例),采用單通道或8通道相控陣頭線圈,矩陣224~256X256~288,FOV22~25cm,橫斷面層厚6~6.5mm,間距1~1.2mm;矢狀面及冠狀面層厚5mm,平掃常規行矢狀位和橫斷位T1WI,橫斷位T2WI,部分病例加掃橫斷面及矢狀面FLAIR、冠狀面T2WI;增強掃描行矢狀位、橫斷位及冠狀T1WI,造影劑采用GD-DTPA,每公斤體重0.2mmol。
結 果
本組23例單發15例,多發8例,共檢出40個病灶。31個病灶位于腦中線旁的深部腦組織內,9個病灶位于腦實質表面(圖1-13)。
1.部位:顳葉10個;基底節區6個;小腦5個;額葉4個;島葉3個;丘腦3個;枕葉1個;額葉—顳葉1個;丘腦—中腦1個;胼胝體1個;左基底節區-左丘腦-左中腦1個;左額葉-胼胝體膝-右額葉1個;枕葉+枕骨1個;頂葉+頂骨1個;枕骨1個
2.形態:團塊狀30個,類圓形10個,病灶邊緣不規則,可見切跡、棘狀突起或分葉(圖8-10,13)
3.大?。耗[瘤大小不等,范圍最大者直徑達8.0cm,小者僅數毫米
4.信號及密度:CT平掃實質腫瘤全部呈稍高密度,囊變部分呈低密度;T1WI呈等、低信號,T2WI呈低信號、高信號、高低混雜信號
5.水腫帶:腫瘤周圍可見中至重度水腫并引起較明顯占位效應
6.增強表現:增強時實質部分明顯均勻強化,囊變部分無強化(圖6)
7.顱骨受侵改變:病灶延顱骨內外板生長,內外板及板障均見破壞,結構尚存,顱外與腦內的腫塊夾著顱骨生長,皮下軟組織影范圍比腦內腫塊大,大小不成比例(圖15-19)
無病理證實7例經診斷性放化療后再行CT或MRI檢查,發現病灶明顯變小直至消失,周圍水腫明顯減輕或消退(圖14),相應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隨訪8月至2年不等,未見腫瘤復發。
討 論
PCML是一種少見的顱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0.3%~2%[2]。近來由于對PCML的認識不斷加深,影像對PCML的發現率也隨之提高,但誤診率仍很高。本組16例手術病理證實,僅5例術前提示淋巴瘤可能,其余11例分別被診為腦膜瘤、轉移瘤、膠質瘤。誤診病例大部分屬于早期病例,與對本病影像征象認識不足有一定關系。隨著認識的加深,近期診斷符合率有明顯提高,有12例影像提示診斷PCML的病例,均屬于中后期的病例,有5例得到病理學證實,另外7例通過放射治療及化療后病灶完全或基本消失,隨訪時間達8月至2年,未見明顯復發征象。另有2例幕下病灶切除術后2年、5年復發,復發灶為多發,幕上及幕下均受累,仍有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梢姵浞终J識顱內淋巴瘤的影像征象能提高術前診斷準確率,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切除。
PCML又稱為網狀細胞肉瘤、微小神經膠質細胞瘤、血管周圍肉瘤,其惡性度高,病理上多為中高度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且大部分為彌漫性大B細胞來源,T細胞少見,霍奇金病更少見[3]。本組有病理證實的病例均為B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與文獻報道一致[4]。在組織學上該淋巴瘤細胞的生長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圍著血管向外浸潤形成袖套狀結構;另一種是腫瘤細胞呈彌漫性浸潤生長。腫瘤無包膜,邊界多不清楚。腦內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無明顯新生腫瘤血管,腫瘤周圍的血管壁明顯破壞導致腦血管屏障嚴重受損[2]。本組病例CT、MRI檢查病灶平掃邊界模糊,與組織學腫瘤無包膜及病灶邊界不清楚吻合;增強掃描病灶強化明顯不是因為腫瘤有許多新生血管,而是因為腫瘤周圍的腦血管屏障受損造影劑外溢所致[4]。
顱內淋巴瘤腫瘤好發于男性,40歲以上多見,本組男性占14/23,40歲以上占19/23。腫瘤可發生于顱內任何區域,好發于中線兩旁的深部腦實質、腦室周圍及腦表面,生長部位幕上比幕下多見,本組40個病灶發生于幕上的35個例,幕下僅5個,幕下小腦比腦干多見,本組幕下的5個病灶都在小腦。發生于顱骨的原發性惡性淋巴瘤極為罕見,國內文獻僅有數例報告,穿透性生長方式、硬膜外及帽狀腱膜下軟組織腫塊大是其影像特征[5]。本組有3 例累及硬膜和顱骨,在顱板內外形成軟組織腫塊,其影像學表現與腦膜瘤不易區別,3例術前均誤診為腦膜瘤。
PCML的影像表現較復雜。病灶多位于中線兩旁的深部腦實質及鄰近晚網膜下腔的腦表面[1,6]。病灶形態以團塊狀多見,邊緣不規則,可見切跡、棘狀突起及分葉,病灶邊界多不清晰。囊變少見,鈣化更少見。本組40個病灶僅3個有囊變區。CT平掃時實性病灶表現為稍高密度腫塊影,比正常腦實質高10Hu左右,囊實性表現為高低混雜密度影[2,7]。 MRI平掃實性病灶T1WI呈等低信號,T2WI可以為低信號、高信號或者高低混雜信號,以低信號多見[1,4,8]。從顱內向顱外生長的病灶,對顱骨的破壞表現為小片狀骨質密度減低或穿鑿樣骨質密度減低,顱骨形態尚存,像被蟲蛀仍保留外形的蛀木,腫瘤夾著顱骨生長,顱外與顱內的病灶大小不成比例,顱外的病灶呈新月形范圍比顱內大。顱骨的淋巴瘤亦是夾著顱骨生長,顱骨可見破壞,MRI檢查:病灶T1WI呈低信號,T2WI呈混雜信號以高信號為主。對顱骨骨質的破壞較輕,而顱骨兩旁卻有明顯的軟組織腫塊且大小不成比例,是淋巴瘤顱骨侵犯的一個特征。因腫瘤破壞血腦屏障,故淋巴瘤形成的水腫為血管源性,腫瘤周圍以自由水增多為主,MRI顯示腫瘤周圍水腫優于CT,尤其在T2加權時,周圍水腫帶表現為比腫瘤更長的T2信號。DeAngelis報道原發性淋巴瘤周圍腦水腫不明顯[9],而本組病灶周圍均有中重度水腫,并引起較明顯的占位效應。腫瘤增強時實質部分從周邊開始向中央呈均一明顯的強化,囊變部分不強化,病灶經強化后邊界更清楚,其強化原因是因為腫瘤破壞血腦屏障,引起造影劑外溢。囊實性病灶強化時,囊性部位周邊可見線樣強化,從病理解釋其現象還有待研究。
回顧性分析曾誤診的PCML影像表現,發現病灶的征象還是和原先的診斷有不符合之處。PCML常被誤診為腦膜瘤、轉移瘤、膠質瘤及感染病變,結合本組病例討論一下它們的鑒別之處。淋巴瘤位于腦表面及三角區時,應與腦膜瘤鑒別。腦膜瘤以寬基底與硬膜相連,其邊緣光滑銳利,而淋巴瘤則不然,血管造影亦有助鑒別,腦膜瘤??梢婎i外動脈供血及腫瘤從中央開始染色而淋巴瘤則常從周邊開始向中央彌散。淋巴瘤位于皮層及顱骨時應與轉移瘤鑒別。轉移瘤好發于皮髓質交界部位,多為小病灶大水腫,CT平掃時密度較低,增強時多呈環形或結節狀強化,結合臨床有原發腫瘤的病史可資鑒別;腦實質的淋巴瘤多位于深部腦實質內,周圍水腫不如轉移瘤明顯,CT平掃時為稍高密度,增強時多為均勻強化,顱骨的淋巴瘤對骨質的破壞不如轉移瘤明顯。膠質瘤常常可以見到腫瘤囊變,增強掃描強化不均勻或輕微強化,發病年齡較淋巴瘤相對年輕。腦內感染性病變(膿腫)增強時沒有典型“環征”的膿腫與淋巴瘤鑒別有困難,需進行短期的抗炎治療,同時進行復查,若病灶增大則為淋巴瘤,相反則為感染。
筆者對40個淋巴瘤病灶的仔細深入分析,認為影像學表現還是有章可尋的。筆者總結了本組病灶的CT、MRI表現,希望有助于日后新病例的診斷:(1)腫瘤形態以團塊狀多見;大小不定;好發于深部腦實質內,可侵犯顱骨。(2)平掃時實性部分CT為稍高密度,MRI呈T1WI呈等、低信號,T2WI以低信號多見;囊性部分CT呈低密度,MRI呈長T1長T2信號。囊變少見,鈣化罕見。(3)增強時腫瘤實質部分大部分為均勻明顯強化,但不如腦膜瘤明顯;囊實性病灶強化有特征,囊性部分周邊可見線樣強化。(4)淋巴瘤對顱骨的骨質破壞是輕度的,仍保留顱骨的外形,像是被蟲蛀仍保留外形的蛀木,而顱骨兩旁卻有明顯的軟組織腫塊且大小不成比例。(5)腫瘤周圍常有較重的水腫帶。(6)病灶經放、化療后,病變范圍及周圍水腫帶可明顯縮小。本組7例未經病理證實的PCML,影像醫生根據病灶的影像學表現考慮淋巴瘤,臨床給予行放、化療后復查,發現病灶范圍及周圍水腫明顯縮小,甚至消失,重要的是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且手術治療的預后不會更好,因此PCML的影像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可指導臨床采用正確的治療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治療。
治療及預后:有文獻報道淋巴瘤可以自行消退[9],但絕大多數淋巴瘤需要進行治療,才有可能使病灶減小或消失。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有放射治療、化療或手術治療,由于顱內淋巴瘤對放療及化療極為敏感,因此,不太主張創傷性較大的手術治療,至于是單獨應用一種治療方法或幾種方法聯合使用,尚無統一的看法。本組7例診斷性治療的病例隨訪結果表明,放療聯合化療是一種可取的有效的治療方法,與文獻報告放化療聯合方案比單純性放療好相一致[10]。單純性放療長期療效差,尤其年齡大于60歲的患者伴發神經毒性的風險高。預后與患者的發病年齡、病灶的分布、治療方案的選擇等相關,短期療效較好,但長期效果還不如意。
參考文獻
1、 高培毅,林燕,孫波,等.原發性腦惡性淋巴瘤的MRI研究. 中華放射雜志,1999,33(11):749-753.
2、 韓本誼,李慧,沈莉,等. 腦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的CT和MRI診斷. 醫學影像學雜志,1999,9(1):4-6.
3、邱士軍,張雪林,昌仁民. 腦內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的MRI診斷. China JMIT ,2002,l18(9):870-871.
4、Koeller KK, Smirniotopoulos JG, Jones RV.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Radiographics. 1997,17(6):1497-526.
5、Galarza M, Gazzeri R,Elfeky HA,et al. Prima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of the dura mater and cranial vault. Neurosurg Focus. 2006,21(11):1-4.
6、Braus DF, Schwechheimer K, Müller-Hermelink HK, et al. Primary cerebral malignant non-Hodgkin's lymphomas: a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Neurol. 1992, Mar;239(3):117-24.
7、Watanabe M. Tanaka R, Takeka N, et al. Correla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the histopathology of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brain. Neuroradiology, 1992,34:36-42.
8、Ueda F, Takashima T, Suzuki M, et al. MR imaging of primary intracranial malignant lymphoma. Radiat Med. 1995,13(2):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