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6: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衛生管理檔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衛生系統媒體資料管理現狀及建立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必要性
重慶市衛生系統內近年來以多媒體為載體而記錄重要事件的資料逐年增多,目前市衛生局有400多盤DV磁帶,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很多資料獨一無二、非常珍貴,但是以磁帶、光盤為介質的素材保存、使用方式面臨許多問題。同時,作為全國五個衛生信息化試點城市項目的深入推進,各級醫療單位將產生越來越多得電子表格、電子文檔、電子音視頻資料,現今對這些巨大量的數字資料管理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安全性差儲存的安全性。一個是檔案資料的物理上的安全性,這也是最重要的,單個儲存介質如電腦硬盤、服務器硬盤、磁帶、光盤壽命有限且安全性低,且由于重慶氣候原因,容易受潮造成磁粉脫落;由于儲存介質的損壞造成資料的丟失,后果非常嚴重。資料保密的安全性。機關工作資料許多都是資料有其嚴格的保密等級、公開對象限制,隔離保存非常重要。
(2)存取檢索不方便以磁帶為載體的保存方式,由于沒有健全的編目檢索條件,資料的查找非常的復雜,同時傳統方式還有一個重大缺陷,就是很多不相關的資料保存在一盤光盤上,有人將這盤光盤借出后,別人將無法利這一盤光盤上所有的資料。城建檔案館目前就存在這種困難,如有某位領導想看一段歷史媒體資料,聲像科的技術人員需要在海量的光盤中找出保存的單個光盤,然后將這盤光盤從始至終的播放才能找到,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3)共享的困難假如有幾個人同時需要借用某一些資料,目前的管理方式無法實現。
(4)資料交換的困難目前衛生系統內各單位間的資料提交、交換都是由人工刻成光盤,在送給管理或使用部門。假如能在局域網內用電腦完成提交,而不需人工,將會讓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5)遠程檢索查找的困難局內的領導或工作人員出差在外,因工作需要想查找各種資料,目前遠程資料檢索、下載還無法實現。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可通過B/S(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模式)檢索方式來實現。
(6)傳統磁帶管理媒體資料成本高以上的困難,都通過建立媒體資產管理系統來解決。
衛生系統內建立媒資系統
鑒于衛生系統的實際情況,我們需要建立一款高度集成化的即連即用型媒體資產存儲管理產品,在具有彈性和易用性的B/S(WEB頁面)架構基礎上,以最簡化的流程實現視音頻素材和多種其他媒體文件的導入、編目、存儲、檢索、離線歸檔管理、素材下載等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主要業務。
1需求分析
1.1網絡站點需求與現有非編系統及PC機緊密連接的方式,實現采編存一體化的網絡應用流程,建立完整的在線/近線/離線相結合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在局域網內任意機器都可作為編目檢索工作站,無須單獨配置編目檢索工作站.
1.2網絡管理需求由于在網絡中的各類使用人員眾多,因此應具備如下要求的網絡管理功能:①系統必須具有對所有編輯人員進行統一的分類管理和對應的操作權限管理;②系統必須要具有對網絡編輯中所有重要信息進行記錄,便于事后通過記錄的事件日志查詢功能;③系統具有對各類編輯設備的管理功能,在網絡編輯中,通過中心服務器自動完成對網絡中所有編輯站點的使用時間進行記錄,方便事后的各項統計。
1.3存儲需求現有的資料為10TB,因此在媒體資產管理系統中,應至少包含600小時的高質量媒體資料長期存儲,并有年增量100小時素材存儲的實際需求。
2功能要求
提供手動和自動兩種上載方式,手動上載就是在客戶端以C/S或B/S方式上載;另外為了更加便利于衛生系統內部工作流程,要求操作人員只需要將上載的素材拷貝至設定的HotFolder共享文件夾,媒體資產管理系統自動掃描HotFolder文件夾并上載該素材。系統具備高低碼流兩種存儲方式,及系統分在線、近線、離線的管理方式。采用可視化的離線帶架管理,根據自定義策略自動為離線介質分配帶架位置,并提供可視化的帶架視圖,直觀、便捷地對離線帶架及介質進行管理和維護。
2.1要求具備很強的系統擴展性要求將組件與核心服務分離,能通過新增組件實現功能擴展;能通過新增存儲設備來擴展存儲能力支持將組件集中部署和分布部署,從而加大系統處理能力和業務吞吐量。
2.2可跨平臺的運作完美運行于windows平臺和MACOS平臺。不同操作系統下的計算機設備都可以聯入系統做為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客戶端。
2.3要求媒體資產管理中心系統采用多平臺全程B/S架構,應用WEB技術,可架設在任意網絡環境中,局域辦公網、域環境和因特網等等,部署簡單,所有客戶端只需輸入服務端IP地址即可接入媒體管理系統。
2.4安全性要求要求具備完善的密級管理,素材級的加密控制,嚴密的用戶權限控制,素材對于客戶端完全不透明,全流程只存在元數據交互,杜絕病毒滲透,在線素材可另存到光盤介質,存儲系統的具備備份容錯機制保證系統數據和素材的安全。
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在衛生系統的應用
媒體資產管理系統要求既可以在單機模式下應用,也可以在網絡模式下應用。就重慶市衛生系統目前的現狀來看,除市衛生局外,其他下屬的區縣級單位目前的媒體資料很少,還沒必要用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所以現階段建立媒資系統主要用在管理市局現有的媒體資料,滿足與非編系統無縫鏈接調換資料。但應用功能上必須具備網絡化的模式,公共網內的任意一臺PC機都可作為客戶端進行上傳、下載等操作。
1單機應用模式,即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只配合非編系統使用,可在非編單機上安裝B/S客戶端軟件,組成一套帶有上載、編輯、存儲、編目、檢索、素材下載等功能的最簡化媒體資產管理系統。
2網絡應用模式,公共網內計算機(非編、單機)可通過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Hotfloder上載方式將非媒資系統用戶的素材文件通過FTP服務器上載到媒資系統存儲并入庫。用戶對庫中素材進行瀏覽、檢索操作。將檢索到的素材文件導出到指定計算機FTP服務器、或非編設備進行編輯制作。
【中圖分類號】 R1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84-2030(2010)03-0172-05
為了探索和建立中小企業科學、規范的職業衛生管理機制,有效開展對中小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對某街道2008年12月注冊的中小企業職業衛生管理體系現狀進行了初步調查分析。結果顯示:中小企業職業衛生管理體系建設有待加強;企業職工衛生防護情況不容樂觀;中小企業職工防護素質亟待提高。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某街道2008年12月注冊的22家中小企業。
1.2 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了問卷調查表,以調查企業的基本情況、ISO管理體系認證、職業病危害特征、職業衛生管理機構、職業衛生分管人員業務素質、培訓情況以及企業醫療機構的設置情況等為主要調查內容。
1.3 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流行病學研究的方法,將經過調查人員審核后符合要求的調查問卷資料輸入電腦,應用Excel應用程序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0.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企業職業衛生基本情況 上海市金山區某街道(以下簡稱某街道)注冊經濟實體企業22家,均為由上海市石油化工總廠機構改革剝離出來的中小企業,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22家,職工3102人,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1016人,接觸的職業危害因素主要為粉塵、射線、苯等。
2.2 企業職業衛生管理體系現狀 (1)企業職業衛生管理機構設置情況:設置職業衛生管理機構的企業20家,占91%;未設置職業衛生管理機構的企業2家,占9%。企業職業衛生管理機構主要設置在行政、生產、后勤、人力資源、安全、環保部門等管理部門。(2)企業醫務室設置情況:設置醫務室的企業2家,占9%;未設置醫務室的企業20家,占91%。(3)企業ISO管理體系認證情況:通過ISO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18家,占81.8%;小企業未經管理體系認證有4家,為18.2%。
2.3 企業職業衛生管理體系實施
22家中小企業職業衛生管理體系的各項內容中只有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職業衛生檔案兩項建立率達90%以上,健全率達100%,且只有職業衛生檔案在建立健全的基礎上執行情況較好,達80%,其他各項內容的建立健全及其執行情況都不容樂觀,其中尤以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明顯,建立健全率只有22.37%。見表1。表1石化街道22家中小企業職業衛生管理體系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企業設置了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而應急救援設施的設置只有54.55%;同時,設置以上三項防護措施的企業較好使用的分別為50%、72.73%、50%。見表2。表2石化街道22家中小企業職業衛生防護現狀 注::10家企業沒有設置應急救援設施職業衛生知信行情況在衛生管理人員中合格率基本達到80%以上,但是實際有行為表現的只達到55.55%;在從事有害作業的人員當中,職業衛生的知信行情況則了解較少,合格率在50%左右。見表3。表3石化街道22家中小企業職業衛生知信行情況
2.4 職業衛生專兼職人員職稱學歷及接受培訓情況 調查企業均配備了職業衛生專兼職人員,其中高中或中專學歷10人,占38.5%;大專以上學歷12人,占46.2%。企業分管人員學歷為高中(中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占86.8%,無職稱人員占13.2%。
近3年職業衛生專兼職人員接受過1次以上(含1次)職業衛生法規和專業知識培訓的人員僅占全部人員的35.0%,從未經過培訓的人數占全部人員的65.0%。經過1次以上培訓職業衛生知識知曉率為73.2%,未經過職業衛生知識培訓的工作人員知曉率為51.28%,差異有顯著性(χ2=4.11,P
3 分析與討論
3.1 充分認識石化街道中小企業的特征和現狀 隨著石油股份公司改革的深化,一部分資產從母公司剝離,形成了石化地區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雖然已從母體剝離,改制后由于經濟效益較差,對存在的職業危害認識不足。這些小企業不僅規模小,而且生存條件簡陋,職業病防護設施差,勞動力流動性大,企業注銷關閉時有發生。
同時,相比杭州通過調查的70家中型企業、102家小型企業通過ISO管理體系認證的87.1%和63.7%[1],石化街道中小企業只有81.8%通過ISO管理體系認證的比例略低。企業管理體系通過國家法定認證機構的第三方認證,既是企業管理的科學性、先進性和規范化程度的體現,也是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必備通行證。從本次調查分析,企業對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的認識和積極性都是不高的。
3.2 中小企業職業衛生管理體系建立健全有待加強 職業病防治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 有必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職業衛生管理體系,建立從下向上的職業衛生信息反饋網絡、建立健全并執行職業病防治計劃、衛生職業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監護檔案、危險因素監測、評價制度以及應急救援預案等職業衛生管理體系,降低職業危害的發生。本次調查顯示(見表1):有相當高比率的企業未建立職業病防治計劃、未建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未建立職業衛生操作規程、未建立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同時,相應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執行情況也不盡如人意,多項調查指標執行較差企業占30%~60%。有實驗表明:職業衛生管理體系是行之有效的,對提高職業病防治工作效果明顯(P<0.01)[2]。
3.3 企業職業衛生防護情況令人擔憂 本次調查顯示:企業職業病防護設施使用較差的單位比例占30%以上,有10家(占45.45%)企業無應急救援設施。對職業中毒有較好預防作用的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率如果未達標,必然存在一旦發生如管道破裂導致毒物外泄、停電導致設施負壓吸風裝置失靈使反應釜中毒氣積聚后外泄等因素引起職業中毒的隱患。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用人單位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3]。有防護設施不能正常有效使用、甚至不設置應急救援設施的結果可想而知。
3.4 中小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高級人力資源匱乏,需求突出 本次對中小企業職業衛生法規、知識的知信行調查,從管理人員和從事有害作業的人員進行了一些初淺的調查,反映出中小企業對企業管理人員的要求理應更高、對從事有害作業人員的保護和宣教工作更應細致周到。
職業衛生分管人員的文化素質、專業技術情況顯示,中小企業的分管人員低學歷、低技術職稱人員和無專業人員占較高比例數,從一個側面反面出中小企業缺乏技術、缺乏人才、職業衛生管理薄弱的現狀。
社會總體對職業病的防治意識不強,職工隊伍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文化素質低,安全意識差,沒有系統接受過安全生產教育和職業衛生培訓,對生產環境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認識不足[4]。本次調查結果有65%的從業人員從未經過職業衛生法規和專業知識培訓。
同時,對從事高毒物品的用人單位,應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醫師和護士[5],是一個急需衛生行政部門考慮解決的問題。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專業性和技術性都很強,中小企業應根據職業衛生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并進行適當的學習和培訓;針對不建或無條件配備專業人員的中小企業,應依托現有的社區服務機構,納入社區服務的內容。盡可能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解決、控制、降低職業有害因素的損傷,做好職業健康監護工作,及時掌握職工健康狀況,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加強職業衛生管理和技術服務工作的開展[6]。
4 建議
鑒于石化街道中小企業衛生管理體制比較薄弱、通過ISO管理體系認證的比例較低、管理體系未完全建立健全、衛生防護用品使用以及應急救援設備率較低、衛生專兼職人員業務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謹作以下幾點建議:(1)加強街道政府職業病防治工作。針對企業職業危害、職業衛生管理認識不足,街道政府要將職業衛生管理工作納入政府工作考評,加強對轉制企業的監管,特別是對存在職業危害的企業建立職業病防治網絡,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貫穿生產過程的始終[7],充分體現政府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的主導作用。(2)積極吸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引進高級管理人才,將職業衛生工作納入并積極推進企業的“健康、安全、環?!惫芾眢w系, 建立健全各項衛生管理制度,通過國家ISO管理體系的認證,建立科學的現代的企業管理體系,實現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通過各種形式積極普及《職業病防治法》及其相關法規,宣傳職業病防治知識,加強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工作,提高中小企業負責人的法制意識和勞動者的維權意識,形成一種共治職業病危害的氛圍。(4)適時調整工作方式和目標,對職業病危害進行量化分級管理,著重保護高危人群,針對高危作業大多由外來農民工承擔,流動性大的特點,改變健康監護檔案的管理模式,創立健康監護信息化管理系統,建立統一數據庫,衛生監督部門、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和用人單位進行聯網操作,把勞動者的健康監護資料輸入計算機系統,給勞動者發放個人專用IC 卡,憑卡可以隨時查閱所需的職業健康資料[8]。(5)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以市場因素來提升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管理水平[9]。中小企業應對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設置必需的入門資格,建立入門和定期再教育培訓的制度,提高企業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中小企業的領導干部要起到決策作用,多部門合作,將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制納入日常工作,將其運用于實踐,從實踐中不斷總結,吸取教訓并修改完善。(6)做好前期預防工作,加強職業衛生預防性衛生監督工作,防止邊治理邊“污染”的惡性循環現象的出現[10]。對高毒作業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復雜和危害嚴重的企業,應重點做好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麗華,俞平,王悅. 杭州市中小企業職業衛生管理體系調查及對策研究.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7,8(5):545-549.
2 金伯坤,呂旭峰,沈逸.常州市化工企業實施職業衛生管理體系的運行效果.職業與健康,2006,22(15):603-60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二十條、第二十三條.
4 湯憶眉,姚建華,王群剛.蘇州地區職業衛生管理工作現狀分析.上海預防醫學,2007,11.
5 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352號,第三章,第十七條.
6 孔令文. 煤礦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初探.實用醫技雜志,2007,12.
7 張騰,徐幼平,周彪.石化企業建立職業衛生安全管理體系探討.現代商貿工業,2007,14(34):4473-4474.
8 沈逸,嚴旭東,黃澤民.常州市職業衛生管理體系初探.職業與健康,2004,20(1):22-23.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商務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商務局:
為了進一步加強住宿業、沐浴業和美容美發業的衛生管理,規范經營行為,提高衛生管理水平,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衛生部、商務部組織制定了《住宿業衛生規范》、《沐浴場所衛生規范》和《美容美發場所衛生規范》,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以上3個衛生規范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1.住宿業衛生規范
2.沐浴場所衛生規范
3.美容美發場所衛生規范
住宿業衛生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依據
為加強住宿場所衛生管理,規范經營行為,防止傳染病傳播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艾滋病防治條例》、《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規范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從事經營服務的住宿場所。
第三條用語含義
(一)住宿場所,是指向消費者提供住宿及相關綜合的場所,如賓館、飯店、旅館、旅店、招待所、度假村等。
(二)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是指為使房間或封閉空間空氣溫度、濕度、潔凈度和氣流速度等參數達到設定要求而對空氣進行集中處理、輸送、分配的所有設備、管道及附件、儀器儀表的總和。
(三)儲藏間,是指用于存放客用棉織品、一次性用品等物品的房間。
(四)工作車,是指用于轉送及暫存客用棉織品、一次性用品及清潔工具等物品的車輛。
(五)公共用品用具,是指供給顧客使用的各種用品、用具、設備和設施總稱,包括床上用品、盥洗物品、飲具、清潔工具、拖鞋等。
(六)健康危害事故,是指住宿場所內發生的因空氣質量、水質不符合衛生標準、用品用具或設施受到污染導致的群體性健康損害事故。
第二章場所衛生要求
第四條選址、設計及竣工驗收
(一)住宿場所建設宜選擇在環境安靜,具備給排水條件和電力供應,且不受粉塵、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擴散性污染源影響的區域,并應同時符合規劃、環保和消防的有關要求。
(二)新建、改建、擴建住宿場所在可行性論證階段或設計階段和竣工驗收前應當委托具有資質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衛生學評價。
第五條場所設置與布局
(一)住宿場所主樓與輔助建筑物應有一定間距,煙塵應高空排放,場所25米范圍內不得有有毒有害氣體排放或噪聲等污染源。
(二)住宿場所應當設置與接待能力相適應的消毒間、儲藏間,并設有員工工作間、更衣和清潔間等專間??头坎粠l生間的場所,應設置公共衛生間、公共浴室、公用盥洗室等。
(三)住宿場所的吸煙區(室)不得位于行人必經的通道上,室內空氣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
(四)住宿場所的公共衛生間應當遠離食品加工間。
(五)住宿場所內應放置安全套或者設置安全套發售設施,應當提供性病、艾滋病等疾病防治宣傳資料。
第六條客房
(一)客房凈高不低于2.4米,內部結構合理,日照、采光、通風、隔聲良好。
(二)客房內部裝飾材料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不得對人體有潛在危害。
(三)客房床位占室內面積每床不低于4平方米。
(四)含有衛生間的住宿客房應設有浴盆或淋浴、抽水馬桶、洗臉盆及排風裝置;無衛生間的客房,每個床位應配備有明顯標記的臉盆和腳盆。
(五)客房內環境應干凈、整潔,擺放的物品無灰塵,無污漬;客房空調過濾網清潔、無積塵。
第七條清洗消毒專間
(一)住宿場所宜設立一定數量的獨立清洗消毒間,清洗消毒間面積應能滿足飲具、用具等清洗消毒保潔的需要。
(二)清洗消毒間地面與墻面應使用防水、防霉、可洗刷的材料,墻裙高度不得低于1.5米,地面坡度不小于2%,并設有機械通風裝置。
(三)飲具宜用熱力法消毒。采用化學法消毒飲具的住宿場所,消毒間內至少應設有3個飲具專用清洗消毒池,并有相應的消毒劑配比容器。應配備已消毒飲具(茶杯、口杯、酒杯等)專用存放保潔設施,其結構應密閉并易于清潔。
(四)配有拖鞋、臉盆、腳盆的住宿場所,消毒間內應有拖鞋、臉盆、腳盆專用清洗消毒池及已消毒用具(拖鞋、臉盆、腳盆等)存放專區。
(五)各類水池應使用不銹鋼或陶瓷等防滲水、不易積垢、易于清洗的材料制成,并設置標識明示用途。
第八條儲藏間
住宿場所宜設立一定數量儲藏間。儲藏間內應設置數量足夠的物品存放柜或貨架,并應有良好的通風設施及防鼠、防潮、防蟲、防蟑螂等預防控制病媒生物設施。
第九條工作車
(一)住宿場所宜配備工作車,其數量應能滿足工作需要。
(二)工作車應有足夠空間分別存放客用棉織品、一次性用品及清潔工具并有明顯的標識。
(三)工作車所帶垃圾袋應與潔凈棉織品、一次性用品及潔凈工具分開,清潔浴盆、臉盆、抽水馬桶的工具應分開存放,標志明顯。
第十條公共浴室
公共浴室應分設男、女區域,按照設計接待人數,盥洗室每8~15人設1只淋浴噴頭,淋浴室每10~25人設1只噴頭。
第十一條公共衛生間
(一)公共衛生間應男、女分設,便池應采用水沖式,地面、墻壁、便池等應采用易沖洗、防滲水材料制成。衛生間地面應略低于客房,地面坡度不小于2%,并設置防臭型地漏。衛生間排污管道應與經營場所排水管道分設,設有有效的防臭水封。
(二)公共衛生間應設有獨立的機械排風裝置,有適當照明,與外界相通的門窗安裝嚴密,紗門及紗窗易于清潔,外門能自動關閉。衛生間內應設置洗手設施,位置宜在出入口附近。
(三)男衛生間應按每15~35人設大小便器各1個,女衛生間應按每10~25人設便器1個。便池宜為蹲式,配置坐式便器宜提供一次性衛生座墊。
第十二條洗衣房
(一)住宿場所宜設專用洗衣房或采用社會化洗滌服務。洗衣房應分設工作人員出入口、待洗棉織品入口及潔凈棉織品出口,并避開主要客流通道。
(二)洗衣房應依次分設棉織品分揀區、清洗干燥區、整燙折疊區、存放區、發放區。棉織品分揀、清洗、干燥、修補、熨平、分類、暫存、發放等工序應做到潔污分開,防止交叉污染。
(三)公共用品如需外洗的,應選擇清洗消毒條件合格的承洗單位,作好物品送洗與接收記錄,并索要承洗單位物品清洗消毒記錄。
第十三條給排水設施
住宿場所應有完善的給排水設施,供水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如場所內供水管網與市政供水管網直接相通,場所內供水管網壓力應小于市政供水管網壓力,并有防止供水向市政供水管網倒流的設施。排水設施應當有防止廢水逆流、病媒生物侵入和臭味產生的裝置。
第十四條通風設施
(一)客房、衛生間、公共用房(接待室、餐廳、門廳等)及輔助用房(廚房、洗衣房、儲藏間等)應設機械通風或排風裝置。機械通風或排風裝置的設計和安裝應能防止異味交叉傳導。
(二)住宿場所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辦法》的要求。
(三)住宿場所的機械通風裝置(非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其進風口、排氣口應安裝易清洗、耐腐蝕并可防止病媒生物侵入的防護網罩。
第十五條采光照明
(一)住宿場所室內應盡量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采光的客房,其采光窗口面積與地面面積之比不小于1:8。
(二)客房臺面照度不低于100勒克斯。
(三)不宜將暗室作為客房。
第十六條預防控制病媒生物設施
(一)住宿場所應設置防鼠、防蚊、防蠅、防蟑螂及防潮、防塵等設施。
(二)與外界直接相通并可開啟的門窗應安裝易于拆卸、清洗的防蠅門簾、紗網或設置空氣風簾機。
(三)排水溝出口和排氣口應設有網眼孔徑小于6毫米的隔柵或網罩,防止鼠類進入。
(四)機械通風裝置的送風口和回風口應當設置防鼠裝置。
第十七條廢棄物存放設施
(一)住宿場所室內應設有廢棄物收集容器,有條件的場所宜設置廢棄物分類收集容器。
(二)廢棄物收集容器應使用堅固、防水防火材料制成,內壁光滑易于清洗。廢棄物收集容器應密閉加蓋,防止不良氣味溢散及病媒生物侵入。
(三)住宿場所宜在室外適當地點設置廢棄物臨時集中存放設施,其結構應密閉,防止病媒生物進入、孳生及廢棄物污染環境。
第三章衛生操作要求
第十八條操作規程
(一)住宿場所經營者應制定公共用品用具采購、儲藏、清洗消毒、設備設施維護等操作規程。操作規程應具體規定工作程序。
(二)經營者應當認真組織從業人員學習衛生操作規程,從業人員應當熟悉本崗位衛生操作規程并嚴格按規程操作。
第十九條公共用品用具采購
(一)采購的物品應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和規定要求。采購物品應做好記錄,便于溯源。
(二)采購的一次性衛生用品、消、化妝品等物品中文標識應規范,并附有必要的證明文件。
(三)采購的物品入庫前應進行驗收,出入庫時應登記。
第二十條公共用品用具儲藏
(一)公共用品用具儲藏間應保持通風和清潔,無鼠害、蒼蠅、蟑螂等病媒生物及霉斑,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私人物品。
(二)不同物品應分類、分架存放,物品距墻壁、地面均應在10厘米以上。棉織品宜存放于儲藏柜中。
(三)物品的儲藏應遵循先進先出原則,并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過期物品。
(四)有毒有害物品應有專間或專柜存放,上鎖、專人管理,并有物品使用登記。
第二十一條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
(一)清洗消毒間應有明顯標志,環境整潔,通風換氣良好,無積水積物,無雜物存放。
(二)供顧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應嚴格做到一客一換一消毒。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三)清洗消毒應按規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消毒設備(消毒柜)應運轉正常。
(四)清洗飲具、盆桶、拖鞋的設施應分開,清潔工具應專用,防止交叉傳染。
(五)清洗消毒后的各類用品用具應達到有關衛生標準的規定并保潔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應當表面光潔,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符合《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規定。
(六)潔凈物品保潔柜應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存放雜物。
各類公共用品用具更換、清洗、消毒、保潔工作可參考《推薦的住宿場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見附錄)。
第二十二條客房服務
(一)客房應做到通風換氣,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符合衛生標準。
(二)床上用品應做到一客一換,長住客一周至少更換一次。
(三)清潔客房、衛生間的工具應分開,面盆、浴缸、坐便器、地面、臺面等清潔用抹布或清洗刷應分設。
(四)衛生間內面盆、浴缸、坐便器應每客一消毒,長住客人每日一消毒。
(五)補充杯具、食具應注意手部衛生,防止污染。
第二十三條公共衛生間清潔
清潔坐便器(便池)的清潔工具應專用。每日應對衛生間進行一次消毒。
第二十四條棉織品清洗消毒
(一)棉織品清洗消毒前后應分設存放容器。
(二)客用棉織品、客人送洗衣物、清潔用抹布應分類清洗。
(三)清洗程序應設有高溫或化學消毒過程。
(四)棉織品經烘干后應在潔凈處整燙折疊,使用專用運輸工具及時運送至儲藏間保存。
第二十五條通風
(一)機械通風裝置應運轉正常,過濾網應定期清洗、消毒。
(二)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按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辦法》要求進行清洗消毒。
(三)集中空調機房應整齊、清潔,無易燃易爆物品及雜物堆放。風機過濾網應清潔無積塵。
第四章衛生管理
第二十六條衛生管理組織
(一)住宿場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是其經營場所衛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其經營場所衛生安全負全面責任,應接受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衛生知識培訓。
(二)住宿場所應設置衛生管理部門或配備專(兼)職衛生管理員,負責其經營場所衛生管理具體工作。
(三)專(兼)職衛生管理員應有從事住宿場所衛生管理工作經驗,經過公共衛生管理培訓并考核合格。
第二十七條衛生管理工作職責
住宿場所衛生管理部門的成員或衛生管理員承擔本場所衛生管理職能,主要職責包括:
(一)制訂從業人員衛生培訓教育計劃和考核辦法,組織從業人員參加衛生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和衛生知識、崗位操作規程等的培訓學習和考核。
(二)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負責提出將患有有礙公眾健康的從業人員調離直接為顧客服務崗位的意見。
(三)制定衛生管理制度、衛生責任制度和衛生操作規程,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衛生要求的行為及時制止并提出處理意見。
(四)督促本場所經營者、從業人員嚴格執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按時辦理有關衛生證件、證明,依法從事經營活動。
(五)配合衛生執法人員對本場所進行衛生監督檢查,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負責建立本場所衛生管理檔案。
(六)參與保證衛生安全的其他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條衛生管理制度
住宿場所應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并對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經常性檢查。主要制度有:
(一)證照管理制度。
(二)從業人員健康檢查、衛生知識培訓考核及個人衛生制度。
(三)公共用品用具購買、驗收、儲存及清洗消毒保潔制度。
(四)場所自身檢查與檢測制度。
(五)洗衣房衛生管理制度。
(六)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制度。
(七)健康危害事故與傳染病報告制度。
(八)預防控制傳染病傳播應急預案與健康危害事故應急預案。
(九)衛生檔案管理制度。
(十)設施設備維護保養制度。
第二十九條證照管理
住宿場所、從業人員及健康相關產品應證照齊全。衛生許可證懸掛在場所醒目處,營業執照、從業人員健康合格證明及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明有效,健康相關產品衛生許可批件或備案文件復印件真實完備。
第三十條檔案管理
住宿場所應建立衛生管理檔案,檔案應當包括以下方面:
(一)證照: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從業人員健康合格證明和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明、健康相關產品衛生許可批件或備案文件(復印件)等。
(二)衛生管理制度。
(三)衛生管理組織機構或衛生管理人員與從業人員崗位職責。
(四)發生傳染病傳播或健康危害事故后的處理情況。
(五)衛生操作規程。
(六)公共用品用具采購、驗收、出入庫、儲存記錄。
(七)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檢測記錄。
(八)設備設施維護與衛生檢查記錄。
(九)空氣質量、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檢測記錄。
(十)投訴與投訴處理記錄。
(十一)有關記錄:包括場所自身檢查與檢測記錄,培訓考核記錄,從業人員因患有有礙公眾健康疾病調離直接為顧客服務崗位記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記錄等。
(十二)有關證明:包括預防性建筑設計審核文件,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竣工圖紙,消毒設施設置情況等。
各項檔案中應有相關人員的工作記錄并簽名,檔案應有專人管理,各類檔案記錄應進行分類并有目錄。有關記錄至少應保存三年。
第三十一條傳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報告
(一)住宿場所應建立傳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報告制度,場所負責人和衛生管理員為責任報告人。
(二)當發生死亡或同時發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時,責任報告人要在發生事故24小時內電話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三)傳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報告范圍:
1.室內空氣不符合衛生標準所致的虛脫休克;
2.飲用水遭受污染所致的介水傳染性疾病流行;
3.公共用品用具和衛生設施等遭受污染所致的傳染性疾病、皮膚??;
4.意外事故導致的一氧化碳、氨氣、氯氣、消毒劑、殺蟲劑等中毒。
(四)發生傳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時,場所經營者應立即停止相應經營活動,協助醫務人員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預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繼發。
(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傳染病健康危害事故。
第三十二條環境衛生管理
(一)室外公共區域應保持干凈整潔。
(二)室內公共區域地面、墻面、門窗、桌椅、地毯、臺面、鏡面等應保持清潔、無異味。
(三)廢棄物應每天清除一次,廢棄物收集容器應及時清洗,必要時進行消毒。
(四)洗衣房的潔凈區與污染區應分開,室內物品擺放整齊,設施設備日常保養及運行狀態良好。
(五)定期進行病媒生物防治,蟑螂密度、鼠密度應符合衛生要求。
(六)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室內空氣、用品用具等定期進行檢測。
第三十三條食品經營項目
住宿場所設有食品經營項目的,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要求。
第五章人員衛生要求
第三十四條健康管理
(一)住宿場所從業人員上崗前應當取得“健康合格證明”。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從業人員應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合格證明”后方可繼續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敖】岛细褡C明”不得涂改、偽造、轉讓、倒賣。
(二)從業人員患有有礙公眾健康疾病,治愈之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梢蓚魅静』颊唔毩⒓赐V构ぷ鞑⒓皶r進行健康檢查,明確診斷。
第三十五條衛生知識培訓
(一)從業人員應當完成規定學時的衛生知識培訓,掌握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基本衛生知識和衛生操作技能等。
(二)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每兩年進行一次。
(三)從業人員取得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明后方可上崗。
第三十六條個人衛生
(一)從業人員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進行衛生操作時應穿戴清潔的工作服,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帶飾物。
(二)從業人員應有兩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應定期清洗,保持清潔。
附錄:推薦的住宿場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一、清洗方法及步驟
(一)去除公共用品用具表面的殘渣、污垢。
(二)用含洗滌劑溶液洗凈公共用品用具表面。
(三)用清水沖去殘留的洗滌劑。
二、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紅外線等熱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100℃作用20~30分鐘以上??捎糜陲嬀?、盆、毛巾、床上用棉織品的消毒。
2.紅外線消毒:125℃作用15分鐘以上??捎糜陲嬀摺⑴璧南?。
(二)化學消毒。用含氯、溴或過氧乙酸的消毒藥物消毒。
1.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為25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鐘,可用于盆、飲具的消毒或用于物品表面噴灑、涂擦消毒。
2.用0.2%~0.5%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為1000毫克/升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可用于拖鞋消毒。
化學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應用凈水沖去表面的消毒劑。
三、保潔方法
(一)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濾干或烘干,不應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二)消毒后的飲具應及時放入餐具保潔柜內。
四、化學消毒注意事項
(一)使用的消毒劑應在保質期限內,并按規定的溫度等條件貯存。
(二)嚴格按規定濃度進行配制,固體消毒劑應充分溶解。
(三)配好的消毒液定時更換,一般每4小時更換一次。
(四)使用時定時測量消毒液濃度,濃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換。
(五)保證消毒時間,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應作用15分鐘以上。
(六)應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沒于消毒液中。
關鍵詞:化工企業:職業衛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9文獻標識碼: A
前言:我國化工企業眾多,規模大小不一,職業病防治水平高低不同。企業必須從職業衛生組織管理,職業病防護設施建設,職業病防治的教育、培訓等方面入手,正確使用個體防護用品,加強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構建應急救援體系;發揮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
1、中小化工企業職業衛生管理現狀
近年來,我國職業病病人不斷呈現,職業病防治越來越受到關注。為此,國家高度重視,根據職業衛生管理需要調整相關部門監管職能,加強監督管理。但是由于職業病的隱匿性比較強,從接觸職業病危害到發病需要一段時間,有的甚至幾年、十幾年后才能暴露出來,加上市場經濟轉型前期的粗放發展,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職業衛生管理缺乏足夠的認識和職業病防治意識。
1.1職業衛生組織管理
隨著國家和地方對化工企業安全、環保工作的重視,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管理正在逐步走上正軌,而職業衛生管理則處于相對落后狀態。部分中小化工企業沒有成立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為應對監管,大部分企業將職業衛生管理工作依托安全環保部門或行政部門(后勤部門),導致企業沒有建立、健全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操作規程,或職業衛生管理流于形式,或不符合企業管理實際,或沒有整合成有效管理體系.成一紙空文,無法達到指導企業職業衛生管理的需要。部分條件較好的企業設置有醫務室、保健站,人員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但醫務室、保健站人員只行使職業衛生管理部分職能,如日常保健、應急處理等。他們往往不參與現場管理,不了解生產現場人員、設施、環境、防護狀況,因而缺乏對職業衛生工作全面、統籌的管理,形成資源的浪費。
1.2職業病防護設施
近年來化工企業根據國家、地方整治要求,基本完成了向化工園區集中搬遷建設過程,但建設項目的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沒有及時跟上,使得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施工不規范。加上化工企業建設項目甲類廠房較多,防火、防爆等級要求高,職業病防護設施投入大,部分企業沒有委托資質單位設計職業病防護設施,有的自行設計,導致職業病防護設施無法長期正常運行或效果不佳。有的企業甚至沒有防護設施,僅僅依靠門窗的自然通風,簡單的機械通風,防護效果可想而知。
1.3職業衛生教育、培訓
我國化工企業眾多,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政府層面對企業的職業衛生教育僅僅在企、比負責人和管理人員中開展,大量的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從業人員,尤其是接觸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人員沒有得到較全面的教育、培訓,對職業病危害缺乏認知,缺少自我保護意識。1.4個體防護用品
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輔材料、產品十分復雜,有機溶劑、無機重金屬;固體粉塵、有毒氣體;高、??;放射源等等;勞動者工作時往往都有接觸。盡管安監總局明確規定不能使用紗布口罩代替防塵、防毒口罩,但仍可見部分企業一副綿紗口罩,既防塵又防毒,明顯違規使用。而有的企業雖有發放。員工常常是丟在柜子,帶回家里,或找各種理由不愿意佩戴,沒有形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企業認為我發放了,員工不使用,也沒有辦法,缺少指導、督促機制,使勞動者失去最后的防線。
1.5職業健康監護
由于認識問題,常常有企業將職業健康監護體檢安排在沒有職業健康監護資質的單位;或沒有按規定的時間周期要求安排:或沒有按上崗前、在崗期、離崗前要求開展:或者開展的項目不全;或者參加的人數不足:有的對檢查中發現的異常沒有復查;對禁忌證人員沒有處理:有的沒有將檢查結果告知本人;沒有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使職業健康監護成為一紙報告。1. 6應急救援
針對化工企業火災、爆炸、環境污染等安全、環保事故的預防、應急處理,化工企業有著足夠的重視,制定有事故處理應急救援措施。但對中毒、職業病事故發生往往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沒有制定職業中毒事故處理應急救援預案,沒有安裝事故通風裝置以及事故排風系統相連鎖的泄漏報警裝置;沒有配備急救藥品;缺少中毒事故處理的演練。有的企業應急救援藥品不全;有的急救箱放在辦公室,鎖在柜子里,一旦發生事故無法正確應對。
2、加強中小企業職業衛生管理的措施
2.1建立職業衛生組織管理
企業應成立職業衛生管理機構,配備專業技術人員,或委托中介機構,建立、健傘符合企業管理實際,整合成有效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操作規程,規范企業職業衛生管理?;A較好的企業要充分發揮醫務人員作用,讓他們參與現場管理,掌握生產現場人員、設施、環境狀況,提高職業衛牛管理水平。
2.2規范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施工、使用
《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要求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化工企業建設項目安全要求高,職業病防護設施投入大,企業應委托有資質單位做好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施工,按要求對防護設施進行驗收后投入使用。已建企業應委托有資質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每年對工作場所進行一次檢測與評價,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根據檢測、評價結果做好防護設施管理。有條件企業可設置在線監控儀器,防護設施一旦損壞,及時發現,及時組織維護,保證職業病防護設施的正常運行。同時,企業應不斷開展技術創新,優化工藝,優先選用無毒、低毒原輔材料,減少、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
2.3加強職業衛生教育、培訓
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衛生知識,除了要對企業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加強教育、培訓,使他們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職業衛生知識和管理能力,對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崗位人員應進行專門的職業衛生培訓,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要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深入企業,有針對性開展職業衛生知識宣傳。有了對職業病危害的認知,才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4正確使用個體防護用品
個體防護用品是勞動者自我保護的最后的防線,化工企業應根據自身生產特點制定勞護用品使用標準,配備適宜的有資質廠家生產的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同時企業要加強對防護用品使用的指導,建立督促機制,保證正確佩戴。
2.5完善職業健康監護管理
企業職業健康監護檢查應委托有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按上崗前、在崗期、離崗前要求開展:按規定的時間周期、項目要求安排;明確參加的人數:對檢查中發現的異常應予復查、處理;將檢查結果及時告知本人;對發現職業禁忌證或疑是職業病人員應及時處理、報告;同時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2.6制定應急救援措施
企業應制定職業中毒事故處理應急救援預案,重點場所安裝事故通風裝置以及事故排風系統相連鎖的泄漏報警裝置:配備應急物資、器材、急救藥品;組織中毒事故處理的演練,一旦發生事故能正確、有序應對。
2.7發揮中介服務機構作用
目前職業衛生中介機構在職業衛生管理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企業和監管部門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管理依據。企業應依靠中介機構的技術力量、指導開展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同時中介機構要全面提升專業水平,服務好企業?;て髽I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剛剛起步,政府相關部門應不斷完善職業衛生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加大監管力度,創新管理,全面提升職業衛生管理水平。
3、結論
中小化工企業是職業病防治的重點行業之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相關要求,企業應落實職業病防治的主體責任。通過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組織職工開展職業衛生教育、培訓,提高企業職工職業病防治知識水平、防護意識,全面提升企業職業衛生管理水平,保護職工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2號).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守有關衛生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以及相關的衛生標準、規范,開展公共場所衛生知識宣傳,預防傳染病和保障公眾健康,為顧客提供良好的衛生環境。
第三條 衛生部主管全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國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鐵路部門所屬的衛生主管部門負責對管轄范圍內的車站、等候室、鐵路客車以及主要為本系統職工服務的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隊伍和公共場所衛生監測體系,制定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計劃并組織實施。
第五條 鼓勵和支持公共場所行業組織開展行業自律教育,引導公共場所經營者依法經營,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公共場所衛生知識。
第六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違反本細則的行為,有權舉報。接到舉報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并按照規定予以答復。
第二章 衛生管理
第七條 公共場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是其經營場所衛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設立衛生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具體負責本公共場所的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和衛生管理檔案。
第八條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檔案應當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衛生管理部門、人員設置情況及衛生管理制度;
(二)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水質、采光、照明、噪聲的檢測情況;
(三)顧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換及檢測情況;
(四)衛生設施的使用、維護、檢查情況;
(五)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消毒情況;
(六)安排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情況和培訓考核情況;
(七)公共衛生用品進貨索證管理情況;
(八)公共場所危害健康事故應急預案或者方案;
(九)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要求記錄的其他情況。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檔案應當有專人管理,分類記錄,至少保存兩年。
第九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建立衛生培訓制度,組織從業人員學習相關衛生法律知識和公共場所衛生知識,并進行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崗。
第十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組織從業人員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從業人員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證明后方可上崗。
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疾病的人員,治愈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第十一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保持公共場所空氣流通,室內空氣質量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要求。
公共場所采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應當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相關衛生規范和規定的要求。
第十二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提供給顧客使用的生活飲用水應當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游泳場(館)和公共浴室水質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要求。
第十三條 公共場所的采光照明、噪聲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要求。
公共場所應當盡量采用自然光。自然采光不足的,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配置與其經營場所規模相適應的照明設施。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降低噪聲。
第十四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提供給顧客使用的用品用具應當保證衛生安全,可以反復使用的用品用具應當一客一換,按照有關衛生標準和要求清洗、消毒、保潔。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第十五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根據經營規模、項目設置清洗、消毒、保潔、盥洗等設施設備和公共衛生間。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建立衛生設施設備維護制度,定期檢查衛生設施設備,確保其正常運行,不得擅自拆除、改造或者挪作他用。公共場所設置的衛生間,應當有單獨通風排氣設施,保持清潔無異味。
第十六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配備安全、有效的預防控制蚊、蠅、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設施設備及廢棄物存放專用設施設備,并保證相關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及時清運廢棄物。
第十七條 公共場所的選址、設計、裝修應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
公共場所室內裝飾裝修期間不得營業。進行局部裝飾裝修的,經營者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營業的非裝飾裝修區域室內空氣質量合格。
第十八條 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設置醒目的禁止吸煙警語和標志。
室外公共場所設置的吸煙區不得位于行人必經的通道上。
公共場所不得設置自動售煙機。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開展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并配備專(兼)職人員對吸煙者進行勸阻。
第十九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按照衛生標準、規范的要求對公共場所的空氣、微小氣候、水質、采光、照明、噪聲、顧客用品用具等進行衛生檢測,檢測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檢測結果不符合衛生標準、規范要求的應當及時整改。
公共場所經營者不具備檢測能力的,可以委托檢測。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在醒目位置如實公示檢測結果。
第二十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制定公共場所危害健康事故應急預案或者方案,定期檢查公共場所各項衛生制度、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危害公眾健康的隱患。
第二十一條 公共場所發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經營者應當立即處置,防止危害擴大,并及時向縣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危害健康事故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第三章 衛生監督
第二十二條 國家對公共場所實行衛生許可證管理。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按照規定向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衛生許可證。未取得衛生許可證的,不得營業。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的具體范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公布。
第二十三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申請衛生許可證的,應當提交下列資料:
(一)衛生許可證申請表;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身份證明;
(三)公共場所地址方位示意圖、平面圖和衛生設施平面布局圖;
(四)公共場所衛生檢測或者評價報告;
(五)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
(六)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還應當提供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檢測或者評價報告。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申請之日起20日內,對申報資料進行審查,對現場進行審核,符合規定條件的,作出準予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的決定;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決定并書面說明理由。
第二十五條 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應當載明編號、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經營項目、經營場所地址、發證機關、發證時間、有效期限。
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有效期限為四年,每兩年復核一次。
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應當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公示。
第二十六條 公共場所進行新建、改建、擴建的,應當符合有關衛生標準和要求,經營者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預防性衛生審查手續。
預防性衛生審查程序和具體要求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變更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的,應當向原發證衛生行政部門辦理變更手續。
公共場所經營者變更經營項目、經營場所地址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重新申請衛生許可證。
公共場所經營者需要延續衛生許可證的,應當在衛生許可證有效期屆滿30日前,向原發證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對公共場所的健康危害因素進行監測、分析,為制定法律法規、衛生標準和實施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承擔衛生行政部門下達的公共場所健康危害因素監測任務。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實施量化分級管理,促進公共場所自身衛生管理,增強衛生監督信息透明度。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衛生監督量化評價的結果確定公共場所的衛生信譽度等級和日常監督頻次。
公共場所衛生信譽度等級應當在公共場所醒目位置公示。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公共場所進行監督檢查,應當依據有關衛生標準和要求,采取現場衛生監測、采樣、查閱和復制文件、詢問等方法,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或者隱瞞。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抽檢,并將抽檢結果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發生危害健康事故的公共場所,可以依法采取封閉場所、封存相關物品等臨時控制措施。
經檢驗,屬于被污染的場所、物品,應當進行消毒或者銷毀;對未被污染的場所、物品或者經消毒后可以使用的物品,應當解除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條 開展公共場所衛生檢驗、檢測、評價等業務的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具有相應專業技術能力,按照有關衛生標準、規范的要求開展工作,不得出具虛假檢驗、檢測、評價等報告。
技術服務機構的專業技術能力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考核。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對未依法取得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一)擅自營業曾受過衛生行政部門處罰的;
(二)擅自營業時間在三個月以上的;
(三)以涂改、轉讓、倒賣、偽造的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
對涂改、轉讓、倒賣有效衛生許可證的,由原發證的衛生行政部門予以注銷。
第三十六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可處以二千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造成公共場所衛生質量不符合衛生標準和要求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依法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衛生許可證:
(一)未按照規定對公共場所的空氣、微小氣候、水質、采光、照明、噪聲、顧客用品用具等進行衛生檢測的;
(二)未按照規定對顧客用品用具進行清洗、消毒、保潔,或者重復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
第三十七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給予警告,并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拒絕監督的,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依法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衛生許可證:
(一)未按照規定建立衛生管理制度、設立衛生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衛生管理人員,或者未建立衛生管理檔案的;
(二)未按照規定組織從業人員進行相關衛生法律知識和公共場所衛生知識培訓,或者安排未經相關衛生法律知識和公共場所衛生知識培訓考核的從業人員上崗的;
(三)未按照規定設置與其經營規模、項目相適應的清洗、消毒、保潔、盥洗等設施設備和公共衛生間,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上述設施設備,或者挪作他用的;
(四)未按照規定配備預防控制鼠、蚊、蠅、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設施設備以及廢棄物存放專用設施設備,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預防控制鼠、蚊、蠅、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設施設備以及廢棄物存放專用設施設備的;
(五)未按照規定索取公共衛生用品檢驗合格證明和其他相關資料的;
(六)未按照規定對公共場所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辦理預防性衛生審查手續的;
(七)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未經衛生檢測或者評價不合格而投入使用的;
(八)未按照規定公示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衛生檢測結果和衛生信譽度等級的;
(九)未按照規定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復核手續的。
第三十八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安排未獲得有效健康合格證明的從業人員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工作的,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對發生的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處置措施,導致危害擴大,或者隱瞞、緩報、謊報的,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處以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依法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衛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違反其他衛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按照有關衛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逾越職權、收取賄賂的,由有關部門對單位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二條 本細則下列用語的含義: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指為使房間或者封閉空間空氣溫度、濕度、潔凈度和氣流速度等參數達到設定的要求,而對空氣進行集中處理、輸送、分配的所有設備、管道及附件、儀器儀表的總和。
關鍵詞 鄉村衛生服務 一體化管理 駐村醫生制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3
介紹祁門縣歷口中心衛生院實行“駐村醫生”制度,推動服務中心下移,積極開展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和巡回醫療,以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同時對駐村醫生服務團隊和衛生室加強業務指導,培訓和考核。該院結合自身工作目標,創新工作思路,組織事實了駐村醫生制度分片包干進村入戶,貼近基層群眾的需求,轉變服務模式,指導衛生室開展衛生服務工作,提升了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此舉不僅有利于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實現了三個轉變,而且密切了醫患關系,取得了“三贏”的效果。艘交脊叵擔〉昧恕叭鋇男Ч
實施辦法
實施辦法
建立駐村醫生團隊制度:2010年9月基層醫改后,祁門縣歷口中心衛生院根據歷口鎮區域布局把15個行政村化成5片,每個片由衛生院選派臨床、護理、醫技等3名以上醫務人員和村醫組成的駐村衛生服務團隊,選聘有能力、專業技術過硬的全科醫師擔任團隊長,對所轄村民的健康實行網絡化管理。實行駐村醫生每周定時駐村上門服務、預約服務、隨訪服務、隨時服務。
建立駐村醫生團隊制度:2010年9月基層醫改后,祁門縣歷口中心衛生院根據歷口鎮區域布局把15個行政村化成5片,每個片由衛生院選派臨床、護理、醫技等3名以上醫務人員和村醫組成的駐村衛生服務團隊,選聘有能力、專業技術過硬的全科醫師擔任團隊長,對所轄村民的健康實行網絡化管理。實行駐村醫生每周定時駐村上門服務、預約服務、隨訪服務、隨時服務。
強化業務培訓:為加強衛生院機構內涵建設,加快人才培養步伐,聘請市、縣醫院、疾控中心、保健所技術人員任講師,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和基本醫療及相關考核標準和日常工作要求為依據,對團隊長每兩個月定期業務知識及實際操作技能培訓,旨在加快團隊長應知應會的實際指導水平。同時,各團隊長還分別對包片區域的團隊醫生和村醫每月進行相關業務知識及工作職能的培訓,從而為順利開展鄉村衛生服務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強化業務培訓:為加強衛生院機構內涵建設,加快人才培養步伐,聘請市、縣醫院、疾控中心、保健所技術人員任講師,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和基本醫療及相關考核標準和日常工作要求為依據,對團隊長每兩個月定期業務知識及實際操作技能培訓,旨在加快團隊長應知應會的實際指導水平。同時,各團隊長還分別對包片區域的團隊醫生和村醫每月進行相關業務知識及工作職能的培訓,從而為順利開展鄉村衛生服務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提升服務能力:由該衛生院選派3名以上醫務人員和村醫組成的駐村衛生服務團隊,推行駐村醫生“責任醫生制”,實行駐村醫生每周定時駐村上門服務、預約服務、隨訪服務、隨時服務。駐村醫生主要掌握和了解責任區內的人口分布、年齡結構、新生兒、孕產婦、各種慢性病和特殊病種的基本情況,為各村各戶建立家庭健康檔案、動態管理和定期更新健康信息,采用隨訪、跟蹤服務方式為農民群眾提供預防、治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生育技術服務等“六位一體”的綜合服務。為一些慢性病患者提供定期不定期的上門服務,正確指導諸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等;對普通人群開展健康教育,增加自身的保健意識,改掉不良的生活衛生習慣,使農民群眾享受到了家門口的醫療衛生服務。
提升服務能力:由該衛生院選派3名以上醫務人員和村醫組成的駐村衛生服務團隊,推行駐村醫生“責任醫生制”,實行駐村醫生每周定時駐村上門服務、預約服務、隨訪服務、隨時服務。駐村醫生主要掌握和了解責任區內的人口分布、年齡結構、新生兒、孕產婦、各種慢性病和特殊病種的基本情況,為各村各戶建立家庭健康檔案、動態管理和定期更新健康信息,采用隨訪、跟蹤服務方式為農民群眾提供預防、治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生育技術服務等“六位一體”的綜合服務。為一些慢性病患者提供定期不定期的上門服務,正確指導諸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等;對普通人群開展健康教育,增加自身的保健意識,改掉不良的生活衛生習慣,使農民群眾享受到了家門口的醫療衛生服務。
通過駐村醫生制度,組建衛生服務團隊分片包干,任務到團隊,責任到人,實行網格化管理,從而使過去以檢查考核代替督促指導轉變為目前由團隊長下鄉統一督查指導村衛生室的工作模式。同時,為了嚴把駐村醫生團隊工作質量關,特增設駐村醫生團隊考評組,并實行了駐村醫生團隊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對服務進行定期量化考核和業績評估,對考核結果包括被指導的村衛生室對駐村醫生工作滿意度等,直接與獎勵性績效工資掛鉤,充分發揮獎懲激勵機制,確保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到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工作入戶到人。
通過駐村醫生制度,組建衛生服務團隊分片包干,任務到團隊,責任到人,實行網格化管理,從而使過去以檢查考核代替督促指導轉變為目前由團隊長下鄉統一督查指導村衛生室的工作模式。同時,為了嚴把駐村醫生團隊工作質量關,特增設駐村醫生團隊考評組,并實行了駐村醫生團隊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對服務進行定期量化考核和業績評估,對考核結果包括被指導的村衛生室對駐村醫生工作滿意度等,直接與獎勵性績效工資掛鉤,充分發揮獎懲激勵機制,確保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到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工作入戶到人。
工作成效
工作成效
全面提升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服務水平:建立駐村醫生制度,全面推廣“醫生駐村”活動,建立駐村醫生服務團隊包干責任制度,深入村組入戶開展公共衛生服務,有利于促進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提高村醫的醫療技術服務水平。目前歷口鎮已基本實現鄉鎮衛生院對所轄村衛生室的規范建設、人員隊伍、業務工作、藥械配置、績效考核進行統一管理;村衛生室的法律責任獨立、財務核算獨立的“五統一,兩獨立”管理,各村衛生室工作制度基本健全、服務行為比較規范、服務質量明顯提高、管理能力不斷加強,為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常見病、多發病的處理能力明顯提升,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全面提升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服務水平:建立駐村醫生制度,全面推廣“醫生駐村”活動,建立駐村醫生服務團隊包干責任制度,深入村組入戶開展公共衛生服務,有利于促進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提高村醫的醫療技術服務水平。目前歷口鎮已基本實現鄉鎮衛生院對所轄村衛生室的規范建設、人員隊伍、業務工作、藥械配置、績效考核進行統一管理;村衛生室的法律責任獨立、財務核算獨立的“五統一,兩獨立”管理,各村衛生室工作制度基本健全、服務行為比較規范、服務質量明顯提高、管理能力不斷加強,為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常見病、多發病的處理能力明顯提升,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主要工作指標有了明顯提高:祁門縣歷口中心衛生院開展“醫生駐村”活動后,全面提升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水平,迄今已為農戶建立健康檔案4500多份,篩查疾病近1500例,新農合患者出院后2周內隨訪率高達82%,重點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65歲以上老人系統管理率65%以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主要工作指標有了明顯提高:祁門縣歷口中心衛生院開展“醫生駐村”活動后,全面提升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水平,迄今已為農戶建立健康檔案4500多份,篩查疾病近1500例,新農合患者出院后2周內隨訪率高達82%,重點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65歲以上老人系統管理率65%以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實現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三大轉變:通過建立駐村醫生制度,開展“醫生駐村”活動,歷口鎮實現了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三個巨大轉變,即醫務人員的服務理念由傳統的“以患者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衛生院的服務模式由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群眾的健康觀念由“治病為主”轉變為“預防為主”。
實現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三大轉變:通過建立駐村醫生制度,開展“醫生駐村”活動,歷口鎮實現了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三個巨大轉變,即醫務人員的服務理念由傳統的“以患者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衛生院的服務模式由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群眾的健康觀念由“治病為主”轉變為“預防為主”。
討 論
討 論
在開展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過程中,建立駐村醫生制度,創新農村衛生工作服務模式,結合當地實際,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向農民提供便捷、有效的社區衛生服務,構建了“村村有駐村醫生、戶戶有醫生負責”的衛生服務格局。
在開展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過程中,建立駐村醫生制度,創新農村衛生工作服務模式,結合當地實際,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向農民提供便捷、有效的社區衛生服務,構建了“村村有駐村醫生、戶戶有醫生負責”的衛生服務格局。
隨著農村居民健康服務水平需求的提高,下一步如何更好更快提高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進行駐村醫生服務團隊衛生信息化建設顯得更加重要。衛生信息化建設是提高衛生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重要舉措,盡快建立縣級綜合衛生管理平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管理信息系統,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為核心的縣級綜合衛生管理平臺,是連接轄區內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新農合、藥物管理、在線培訓等信息系統的樞紐,盡快完成縣級綜合衛生管理平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管理信息系統的硬件配置、軟件開發或升級改造工作,建成縣級綜合衛生管理平臺中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子系統,并實現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管理信息系統的無縫對接,滿足健康檔案、基本醫療、新農合等縣鄉村一體化管理的需要。建立駐村醫生團隊更加便捷的信息管理,使農民群眾享受到了家門口的醫療衛生服務,實現了“政府得民心、衛生院增效益、農民得實惠”的“三贏”目標。
一、采購制度
1
根據“按需購進,擇優選購”的原則,依據市場動態,庫存結構及質量部門反饋的信息編制購貨計劃,報中心產品部批準后執行.要建立供銷平衡,保證供應,避免脫銷或品種重復積壓以致過期失效造成損失。
2
嚴格執行企業制定的食品購進程序,確保中心購進合法和質量可靠的食品。
3
要認真審查供貨單位的法定資格,經營范圍和質量信譽,考察其履行合同的能力,必要時會同質量管理部門對其進行現場考察,簽訂質量保證協議書,協議書應注明購銷雙方的質量責任,并明確有效期。
4
加強合同管理,建立合同檔案.簽訂的購貨合同必須注明相應的質量條款。
5
質量管理部門要做好首營企業和首營品種的審核工作.向供貨單位索取加蓋企業印章的,有效的《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食品批準證書》和《產品檢驗合格證》,以及食品的包裝,標簽,說明書和樣品實樣,執行《首營企業和首營品種的審核制度》。
6
購進食品應有合法票據,按規定做好購進記錄,做到票,帳,貨相符,購進記錄保存至超過食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7
嚴禁采購以下食品:(1)無《衛生許可證》生產單位生產的食品.(2)無檢驗合格證明的食品.(3)有毒,變質,被污染或其他感觀性狀異常的食品.(4)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5)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食品。
二、貯存制度
1
所有入庫食品都必須進行外觀質量檢查,核實產品的包裝,標簽和說明書與批準的內容相符后,方準入庫。
2
倉庫保管員應根據食品的儲存要求,合理儲存食品.需冷藏的食品儲存于冷庫(溫度2-10℃),需陰涼,涼暗儲存的儲存于陰涼庫(溫度不高于20℃),可常溫儲存的儲存于常溫庫(溫度0-30℃),各庫房均應有避光措施,相對濕度應保持在45-75%之間。
3
食品應離地,隔墻10cm放置,各堆垛間應留有一定的距離.搬運和堆垛應嚴格遵守食品外包裝圖示標志的要求規范操作,堆放食品必須牢固,整齊,不得倒置;對包裝易變形或較重的食品,應適當控制堆放高度,并根據情況定期檢查,翻垛。
4
應保持庫區,貨架和出庫食品的清潔衛生,定期進行清掃,做好防火,防潮,防熱,防霉,防蟲,防鼠和防污染等工作。
5,應定期檢查食品的儲存條件,做好倉庫的防曬,溫濕度監測和管理.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對庫房的溫濕度進行檢查和記錄,如溫濕度超出范圍,應及時采取調控措施。
6,應根據庫存食品的流轉情況,定期檢查食品的質量情況,發現質量問題應立即在該食品存放處放置“暫停發貨”牌,并填寫《質量問題報告表》,通知質管部復查并處理。
三、銷售制度
1
所有銷售人員必須經衛生知識和產品知識培訓后方能上崗。
2
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食品管理辦法》的要求正確介紹食品的保健作用,適宜人群,使用方法,食用量,儲存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內容,不得夸大宣傳保健作用,嚴禁宣傳療效或利用封建迷信進行食品的宣傳。
3
嚴禁以任何形式銷售假劣食品.凡質量不合格,過期失效,或變質的食品,一律不得銷售。
4,銷售過程中懷疑食品有質量問題的,應先停止銷售,立即報告質管部,由質管部調查處理。
5
衛生管理員負責做好防火,防潮,防熱,防霉,防蟲,防鼠及防污染等工作,指導營業員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做好營業場所的溫濕度檢測和記錄,如溫濕度超出范圍,應及時采取調控措施,確保食品的質量。
四、售后服務制度
1
中心應建立一支專業的售后服務隊伍,負責解答和處理顧客對食品的保健功能,使用方法,食用量,儲存方法,注意事項以及質量問題的咨詢和投訴。
2
售后服務部應建立售后服務檔案,對顧客提出的意見和處理結果予以登記,定期匯總上報中心相關部門。
3
定期開展用戶訪問,積極做好售后服務工作,及時向質量管理部門反饋客戶質量查詢或投訴信息,并落實相關質量改進措施。
4
對消費者投訴的質量問題,應在接到信息后第一時間予以處理,重大問題應及時上報中心分管負責人,必要時向主管部門報告。
5
營業場所內應設立顧客意見本,服務公約,服務電話和行業主管部門投訴電話,便于消費者監督。
6
對消費者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應積極予以采納,并予以感謝。
7
制定便民服務措施,提供義務咨詢,免費送貨上門等服務提高顧客滿意度。
五、經營場所衛生管理制度
1
中心全體員工均應保持經營場所的干凈,整潔。
2
經營場所內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3
經營場所內不得隨地吐痰,亂丟果皮,雜物等。
4
任何員工不得將易燃,易爆等物品帶入經營場所內。
5
個人辦公區間物品應擺放整齊,辦公臺上不得擺放與辦公無關的物品。
6
不得在經營場所內用餐,如需用餐需在中心統一規定的區域內。
7
注意個人衛生,不得穿背心,拖鞋進入辦公區域。
8
滅蚊燈,老鼠夾,殺蟲劑應保持有效狀態,發現故障應及時報告衛生管理員,衛生管理員應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六、倉庫衛生管理制度
1
倉庫劃分為待驗區,合格品區,不合格品區,各區應放置明顯標志。
2
所有入庫產品應分區,分類擺放在規定的區間,出入庫帳目應與貨位卡相符。
3
應根據食品的性能及要求,將食品分別離地整齊存放于常溫庫,陰涼庫或冷藏庫,并保證食品的質量。
4
應合理使用倉容,堆碼整齊,牢固,無倒置現象.庫存食品應按保質期遠近依序存放,先進先出,不同批號食品不得混垛。
5
倉庫內應保持干燥,整潔,通風,地面清潔,無積水,門窗玻璃潔凈完好,墻壁天花板無霉斑,無脫落,防蟲,防鼠,防塵,防潮,防霉,防火設施配置齊全,措施得當。
6
倉庫應定期做好清潔衛生消毒工作,每日進行防蠅,防鼠,防蟑檢查和打掃衛生,每月進行一次消毒,殺菌,并作好記錄。
7
非倉庫員工不得進入倉庫.進出倉庫要換倉庫專用鞋預防灰塵。
8
倉庫內不得吸煙,喝酒,進食,不得存放與食品存放無關的私人雜物,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
七、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1
從事經營活動的每一位員工每年必須在區以上醫院體檢一次,體檢除常規項目外,應加做腸道致病菌,
胸透以及轉氨酶,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
2
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精神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的,不得參與直接接觸食品的工作。
3
員工患上述疾病的,應立即調離原崗位.病愈要求上崗,必須在指定的醫院體檢,合格后才可重新上崗。
4
中心發現有患傳染病的職工后,相關接觸人員必須立即進行體檢,確認未受傳染的,方可繼續留崗工作。
5
每位員工均有義務向部門領導報告自己及家人身體情況,特別是本制度中不允許有的疾病發生時,必須立即報告,以確保食品不受污染。
6
在崗員工應著裝整潔,佩戴工號牌,勤洗澡,勤理發,注意個人衛生。
7
應建立員工健康檔案,檔案至少保存三年。
八、人員培訓制度
1
各級管理人員,經營人員及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維修,保潔,倉儲,服務等人員,均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食品管理辦法》的規定,根據各自的職責接受培訓教育。
2
質量管理部負責制定年度員工培訓計劃,報總中心批準后下發實施.行政部門按照培訓計劃合理安排全年的質量教育,培訓工作,并負責建立職工教育培訓檔案.
3
培訓方式以企業定期組織集中學習和自學方式為主,以外部培訓為輔.任何人無正當理由,均不得缺席中心的培訓,并應自覺完成學習計劃。
4
新錄入員工,轉崗員工上崗前須進行質量教育與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食品衛生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崗位職責,各類質量臺帳,記錄的登記方法等.培訓結束后統一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崗。
5
參加外部培訓及在職接受繼續學歷教育的人員,應將考核結果或相應的培訓教育證書原件交行政部門驗證后,留復印件存檔。
6
企業內部培訓教育的考核,由行政部門與質量管理部共同組織,根據培訓內容的不同可選擇筆試,口試,現場操作等考核方式,并將考核結果存檔。
7
培訓和繼續教育的考核結果,作為有關崗位人員聘用的主要依據,并作為員工晉級,加薪或獎懲等工作的參考依據。
崗
位
職
責
一、部門負責人崗位職責
1
對中心食品的經營負全面責任,保證中心執行國家有關食品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
2
負責建立,健全中心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對業務經營人員的質量教育,保證中心質量管理方針和質量目標的落實和實施。
3
負責簽發食品質量管理制度及其他質量文件,負責處理重大質量事故,定期組織對質量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考核。
4
負責對食品首營企業和首營品種的審批,對中心購進的食品質量有裁決權。
5
負責國家和上級主管部門有關食品的法律法規及各項政策在中心內部的貫徹實施。
6
負責選拔任用各方面的合格人員,定期開展質量教育和培訓工作,每年組織一次全員身體檢查。
二、食品衛生管理員崗位職責
1
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國家有關食品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嚴格遵守中心的質量和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對食品的衛生管理工作負直接責任。
2
按時做好營業場所和倉庫的清潔衛生工作,保持內外環境整潔,保證各種設施,設備安全有效。
3
每年負責安排中心經營人員的健康檢查,建立并管理員工健康檔案,監督檢查員工保持日常個人衛生。
4
負責監督做好營業場所和倉庫的溫濕度檢測和記錄,保證溫濕度在規定的范圍內,確保食品的質量。
5
保證食品的經營條件和存放設施安全,無害,無污染,發現可能影響食品質量的問題時應立即加以解決或向總中心報告。
三、購銷人員崗位職責
1
嚴格遵守國家有關食品的法律法規和各項政策,遵守中心各項質量管理的規章制度,特別是采購和銷售方面的管理制度。
2
對購進的食品應按照合同規定的質量條款,認真檢查供貨單位的《衛生許可證》,《工商執照》和食品的《批準證書》,《檢驗合格證》,對食品逐件驗收。
3
銷售人員應確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質期內,并應定期檢查在售食品的外觀性狀和保質期,發現問題立即下架,同時向質管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