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6: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服務稅收政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現行財政稅收政策對醫院發展的作用
1、財政稅收政策促進大城市醫院發展。為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滿足城市人群的醫療需求,國家財政投入大量財力,使城市醫院得到快速發展,同時專業技術人才、高端醫療設備、關鍵醫療技術都集中到大城市,也解決了我國城市居民看病難的問題,為我國城市化進程提供堅強的健康保證。由于衛生資源高度集中在大中城市,看病難看病貴。這是全社會關心的熱點,為解決當時大城市看病難的問題,貧困地區看病貴、看病差。
2、財政稅收政策制約了貧困地區醫院發展。根據各地方實際情況,實行不同的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醫療服務機構的經費主要靠地方財政來投入,因此對貧困的地區醫療服務機構來說很難獲得充足的財力支持。貧困地區醫療服務機構在基礎設施、醫療設備、專業技術人才方面遠落后于發達地區醫院,導致醫療服務機構發展不平衡,造成大城市看病難、看病貴,縣鄉村容易看病、看不好病的現象發生。
3、財政稅收政策有力支持了民營醫院的快發展。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稅收優惠政策相繼出臺,民辦醫院得到了蓬勃發展。與公立醫院相比,民辦醫院具有經營機制靈活,融資渠道多元,辦醫形式多樣,市場開拓意識和服務意識強等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不同人群的醫療服務需求。
4、財政稅收政策在衛生產業作用。在“萬名醫師下基層”、醫院結對幫扶活動中國家財政投入了很多資金、有力支持了上級醫院對落后醫院的技術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醫院看病差的問題。
二、探索新時期財政稅收政策對醫院發的作用
1、發達地區實行緊縮財政政策,貧困地區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發達地區醫院已經具備了自身發展的條件和能力,把這部分資金轉移到貧困地區醫院建設和發展。促進地區間醫院的平衡發展。使貧困地區的人民得到公平的醫療服務。
2、在貧困山區實施更加靈活的財政稅收政策。財政從基礎設施、醫務人員工資、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方面支持貧困地區醫院的發展。改善條件、優化環境、提升服務能力,使這些地區的醫院得到發展。從稅收方面,如減免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來支持醫院人才隊伍的穩定,提高技術水平。
【關鍵詞】 制度變遷; 營改增; 稅收; 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中圖分類號】 F810.4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12-0094-04
2012年1月1日,上海率先開展了營改增試點工作,行業范圍主要涉及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同年9月至12月,試點地區陸續增加了北京、江蘇、廣東、湖北等8個試點?。ㄊ校?。2013年8月,營改增試點工作推向全國,并將廣播影視服務業納入試點行業范圍②。2014年1月新增鐵路運輸與郵政服務業,同年6月又增加了電信業。2016年5月1日,營改增試點范圍再次擴大,囊括建筑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生活服務業等幾乎所有行業,醫療行業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特殊生活服務業也在試點范圍內。
目前,我國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主要包括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療機構兩大類,其中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鑒于醫療服務的特殊性,我國政府對賦有公益性質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給予了許多的稅收優惠政策,以鼓勵其切實有效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然而,原有的稅收制度使得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產生了許多無法抵扣的進項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經濟負擔,不過隨著營改增在醫療行業的逐漸落實,此類長期困擾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稅收問題將迎刃而解。
一、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稅收制度的變遷
(一)制度變遷理論
制度變遷研究的主要啟蒙者諾思認為:制度變遷是指制度替代、轉換的過程,其實質是高效率的制度替代低效率制度的演變過程。制度變遷主要包括強制性制度變遷與誘致性制度變遷兩類[1],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強制性制度變遷是指由政府的命令、法律“自上而下”地主導制度發生變遷的過程;誘致性制度變遷恰好與之相反,是指“自下而上”式的由相關利益群體自發倡導的制度變遷的過程。一般而言,我國所發生的制度變遷幾乎是由政府根據國家發展需要與民意而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過程,此次“營改增”稅收制度改革便是如此。
(二)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稅收制度的變遷過程
我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稅收制度的變遷主要經歷了以下調整:
1950年和1955年分別下發的《關于醫院診所免征工商業稅規定的通知》與《P于貫徹醫療機構免征工商業稅的通知》進一步擴大了原本僅針對公立醫療機構的稅收優惠范圍,取消了私立醫院、診所免繳工商統一稅的三個前提條件[2],即無論是公立醫療機構還是私立醫院或診所,均免繳工商統一稅。
1994年,政府將醫療服務納入營業稅應稅對象,并用增值稅與營業稅替代了原有的工商統一稅。雖然此階段醫療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之所得仍然享有免繳營業稅的稅收優惠,但由于稅收計算方式的不同,利用增值稅與營業稅代替工商統一稅的做法使醫療行業的外在稅收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
2000年,《關于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對非營利性與營利性醫療機構開始采用不同的稅收征收方式,并規定:“不按照國家規定價格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不享受免稅政策”。
2009年新醫改后,我國醫療機構醫療衛生行為所得的稅收政策再次回轉到營業稅免稅范圍內,即無論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均免繳納營業稅③。針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稅收政策的轉變過程,如圖1所示。
二、增值稅與營業稅的基本理論分析
(一)征收范圍與征收環節不同
增值稅與營業稅均屬于流轉稅,不過其征收的范圍與環節存在差異。增值稅是以流轉過程中商品(含應稅勞務)所產生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對貨物銷售、進口貨物以及修理修配勞務的個人或單位所實現的增值金額予以稅金征收的稅種;而營業稅則是對我國境內應稅勞務提供、不動產銷售或無形資產轉讓的單位和個人所獲得的營業金額予以稅金征收的稅種。
(二)稅率與計稅方法不同
增值稅與營業稅均是按照比例稅率進行稅額征收,但兩者在稅率及計稅方法上存在差異。具體而言,增值稅原則上存在基本稅率這一概念,即對不同行業和企業實行單一化的稅率標準,不過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對部分特殊行業或產品增設特定的稅率;營業稅則是對同一行業的所有營業按照相同稅率課稅,不針對不同行業采取差異性稅率,當然,稅法特別規定的情況除外。
(三)納稅義務人不同
依據我國相關稅法,增值稅的義務納稅人指的是在我國境內進行貨物銷售、進口貨物以及修理修配勞務等商業性活動的個人或單位;而營業稅的納稅義務人則是指在我國境內從事應稅勞務提供、不動產銷售或者無形資產轉讓等營業性活動的單位以及個人。
三、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現有的稅收制度及存在問題
(一)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現有的稅收制度
我國政府為了更好地保障民眾的生命健康,有效促進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發展,針對性地制定了許多優惠的稅收鼓勵政策,依據《關于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關于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等部門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等文件,本文將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整理如下:
1.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遵照相關政策規定的價格所取得的醫療衛生服務收入可享受免稅待遇,未按照國家規定價格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不得享受這項優惠政策。依據財政部給出的定義,醫療服務是指醫療服務機構對患者進行檢查、診斷、治療、康復和提供預防保健、接生、計劃生育等方面的服務,以及與這些服務有關的提供藥品、醫用材料器具、救護車、病房住宿和伙食的業務[3]。
2.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所取得的租賃、培訓、投資等收入應按相關規定繳納相應稅收;機構取得的收入中,除了直接用于醫療衛生條件改善的部分,可經稅務部門審核批準后抵扣其應繳納稅收所得款,其余款項按企業所得稅法征收企業所得稅;醫療衛生機構的征稅和免稅收入項目應分別核算,費用分攤,不分別核算的,按征稅項目收入征收企業所得稅[4]。
3.對于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內自產自用的制劑可免征增值稅。
4.對于已經實現藥房分離,成為獨立藥品零售企業的,按企業標準征收各項稅款。其基本屬性屬于營利性的企業,是通過藥品銷售實現自身機構的利益,而期間投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自身建設中的少部分盈利仍然予以免稅優惠,對于剩余盈利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如數征收。
5.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內自用的土地、車船及房屋可免征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和房產稅。
6.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向依據國家相關規定所設立的公益性及非營利性組織捐贈的公益或救濟性捐款可在稅前獲得全額抵扣。
(二)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現有稅收制度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執行的稅收制度基本是1994年國家稅收政策改革后所形成的,缺少面向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專項稅收立法原則。而隨著民眾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5],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規模及數量迅速擴大,其所依據的現有稅收制度逐漸暴露出自身固有的弊端,無法適應當下醫療機構自身發展的需求。
1.稅收制度操作難度大,缺乏執行性。依據財稅〔2000〕42號文件的相關規定,對于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遵照國家規定的價格而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可享受免稅優惠;對于超出國家規定價格以外所取得的收入,且未直接用于醫療條件改善的,需按照企業所得稅的計稅方法進行征收。然而,由于醫療行業的技術門檻較高,醫療服務和藥品的價格難以絕對掌控,相關稅務人員無法清晰判斷醫療服務收費是否超標,并且也難以準確辨別機構所獲得的收入是否直接用作改善醫療條件,因此,該制度的實際操作難度非常大,很難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進行準確的企業所得稅征收。
2.稅收征收監管漏洞大。截至2016年6月底,我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8.9萬個,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2.7萬個,占全部醫療衛生機構的93.7%④。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全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而絕大多數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非營利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未進行稅務登記,長期處于稅務部門的監管范圍之外,這不僅導致了我國醫療行業稅務登記率水平偏低,也影響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3.非營利性身份界定難。由于我國對非營利性與營利性醫療機構所執行的征稅政策不同,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可以享受更多的稅收減免或優惠政策。因此,為了得到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許多營利性醫療機構便想方設法地與非營利性質“掛鉤”。而政府在進行機構的性質認定時也并沒有制定清晰的資質標準,這就造成部分醫療機構假借非營利性之名惡意避稅,造成大量稅款流失。
4.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財務體制不健全。由于目前我國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絕大多數是由政府出資興辦的公立醫療機構,因此,其一直延續著傳統事業單位的財務體制,并未按照獨立的經營實體進行科學的會計核算,致使稅務部門在進行計稅時問題重重,難以核算準確的應納金額。
四、營改增對醫療衛生系統的意義
(一)有利于緩解醫療機構經濟負擔
目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在價格高昂的診療設備和中藥制劑的購置方面沒有任何優惠的稅收政策扶持(僅僅在疫苗、一級避孕藥品和抗艾滋病等藥品的購置上享受一定程度的稅收優惠),而這些必需品的購置往往給醫療機構帶來許多無法抵扣的進項稅,大大增加了機構自身的經濟負擔。實施營改增后,既可以有效避免對醫療機械和藥品重復征稅,又能夠減少“產出―流通”整個環節的稅費,相應減輕醫療機構在藥品和醫療器械購置方面的經濟負擔,更好地提升醫院的經濟狀況,以進一步改善院內的醫療條件。以醫療器械的購置為例,醫療機構作為營業稅納稅義務人,在購買醫療器械時,無法對該項進項稅進行抵扣,因此承擔了本應由患者承擔的稅負,而營改增后,醫療機構便可對該項稅進行有效抵扣,降低自身的經濟成本[6]。
(二)有利于減少個人醫療支出
長期以來,“看病貴”一直是困擾我國政府與民眾的重大民生難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咎于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以及醫療自費比例高。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社會整體的醫療資源有限,醫療服務供給遠低于需求,因此醫療服務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競爭性特征,這便決定了個人的醫療費用支出受限于個人經濟水平。一般而言,工資和薪金是我國居民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一旦從中扣除醫療費用后,便很難滿足其他生活支出的需要,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營改增的實施使個人醫療衛生開支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制度支持,并在充分保證公共衛生支出穩步增長的基礎上,有效緩解個人醫療衛生支出增長過快帶來的經濟負擔[7]。
(三)有利于構建新的醫療機構體系
t療衛生服務事關國計民生,行業的穩定發展與民眾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為了切實保證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與福利性,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基本藥物的價格低廉、適宜是必然要求。營改增在醫療系統的執行,將會積極促進醫療服務行業征稅體系的建立健全,優化醫療機構的整體布局和醫療資源的配置,尤其是可以有效解決城鄉、區域之間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緩解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或落后地區基本醫療服務供給不足的矛盾,助力建成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的新型醫療衛生體系[8]。
五、對策及建議
國際上許多國家已經將醫療衛生服務納入到了增值稅的課稅范圍,并針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制定了特定的稅收扶持政策。如美國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方式對非營利醫療機構予以間接投入,包括給予其免稅資格,允許其發行免稅債券以改善醫療條件;法國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免征所得稅和醫療服務增值稅;英國則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中的慈善醫院予以增值稅、所得稅、遺產稅、資產收益稅及其他稅費的相應減免等[9]。
在充分借鑒國際相關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同時結合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行業的現實情況,提出以下建議以有效推進營改增在醫療行業的落實。
(一)國家層面
1.將醫療衛生服務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
將醫療衛生行業納入增值稅的征收環節,用增值稅制取代現有的營業稅制,實現醫療機構在醫療衛生服務中間環節增值稅的充分抵扣,促進產業之間融合,有效減輕醫療機構的經濟負擔,理順醫療機構與上游相關產業和下游醫療服務消費者的關系,促進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運作,同時消除由于營業稅和增值稅并行導致的重復征稅的問題,實現稅收結構性調整。
2.開展征管狀況普查,加強監管力度
稅務部門對目前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征管狀況把握不清,我國長期以來也未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進行過系統甄別與統計。因此,我國多數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村衛生室游離于稅務部門的監管之外。筆者認為,稅務機關有必要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個數展開“地毯式”普查,了解納稅登記和申報情況,建立戶籍檔案,加大監管力度,健全懲戒措施,將現行游離于稅務監管體系以外的醫療機構重新納入到稅務監管系統內。同時,加強稅務知識的社會普及,督促單位和個人積極地進行稅務登記,履行納稅義務。
3.在醫療衛生行業內實行差異化的稅率政策
在醫療服務行業內,針對不同類型的醫療服務,采取差異性的稅收政策,以實現稅收政策的杠桿平衡功能。對于具有公益性質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予以其較低稅率或免稅的稅收優惠政策,以此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此類服務的提供,減輕政府財政的壓力,提升基本醫療服務效率;對于非基本醫療服務、醫療機構自主定價的服務或特需醫療服務,按照市場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價格,并按照現代服務類行業的通行增值稅稅率予以正稅,以保證醫療行業稅收的穩定性,促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良性發展。
4.構建平等的稅收法治環境,促進市場作用的發揮
一方面,對醫療行業本身來說,我國目前對于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稅收優惠政策顯著優于營利性醫療機構,這便使得市場規模原本較小的營利性醫療機構處于更加劣勢的市場競爭地位。因此,在實施營改增的過程中,應著重考慮不同性質醫療機構間稅收政策的公平性,即無論是稅收優惠還是一般納稅,不區分醫療服務提供主體的性質(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僅針對不同類型的醫療服務采取差異化的稅率征收政策,切實保證各類醫療機構在公平的市場氛圍內良性競爭,從而實現社會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就不同行業來說,在資本自由流動的前提下,由于醫療行業本身具備的高風險、高成本特征,如果再加上稅收負擔的比例高于其他行業,則必然導致醫療行業的投資收益率低于社會平均利潤率,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該行業社會資金的流入。因此,政府必須根據醫療行業自身的經濟負擔來確定其納稅義務,對醫療服務的課稅給醫療機構帶來的成本應只限于納稅額,并避免因課稅而增加醫療機構的其他交易成本。
(二)醫療衛生行業層面
1.財務管理方面
在增值稅制度中,納稅義務人分為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兩類。當醫療機構被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時,機構僅能開具普通發票,無權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當醫療機構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時,機構只有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才能進行稅額抵扣,減少機構稅務負擔。而常規運行中,醫療機構因其經濟規模通常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因此,在營改增后的經濟活動中,醫療機構應重視供應商檔案管理,向可以開具合法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產品供應商采購商品,并簽訂相應的采購合同;同時,強化對機構內財務人員的專業培訓,深化其對營改增含義的認識和改革中相關優惠政策的把握,最大限度地減輕醫療機構的稅務負擔,促進機構健康可持續發展。
2.會計核算方面
營改增的落實可以有效解決醫療機構被重復征稅的問題,顯著減輕機構的稅務負擔,醫院可以將節省下的稅款用于改善自身的醫療條件,提升院內的科研和醫療服務水平。較于營改增前醫院所繳納的營業稅稅種,增值稅的會計核算更為復雜,其采取的是對進項稅的抵扣制,會計核算從收付實現制變更為權責發生制,涉及到的會計核算科目也相應增多,因此,醫療機構必須提高對自身會計核算業務的要求。營改增執行后,在收支核算方面,醫療機構的財務部門需及時補建完成增值稅明細賬,對增值稅專用發票一一核對其相關信息;在日常賬目往來方面,應著重核對收支賬目較原有政策發生的變化;在科研項目方面,在科研項目引進時注意款項的換算,以不含稅的款項入賬與增值稅的計算[10]。
3.涉稅納稅方面
第一,需設置專門負責核算、申報和繳納等增值稅管理的崗位,如江蘇試點醫療機構普遍有財務業務骨干任增值稅辦稅員;第二,及時改進醫療機構的票據管理方法,調整增值稅票據的購買及使用等責任程序;第三,在制作賬目憑證時,依據稅務票據的相關審核要求,明確統一的會計分錄;第四,保證賬簿登記信息與稅務信息的一致性,方便隨時查詢。此外,醫療機構內的財務部門需進行定期審核與不定期抽查財務工作,及時改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充分實現醫療機構稅收管理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張佑林,陳朝霞.江浙工業化模式的形成機理:企業家主導下的制度創新增長模式[J].經濟論壇,2011(8):53-57.
[2] 湯潔茵,劉劍文.新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醫療稅收制度的立法改進[J].涉外稅務,2009(9):17-21.
[3] 李.我國醫療服務價格規制的理論與實證分析[D].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4] 何欽強.醫療機構改革的稅法問題研究[M]//劉劍文.財稅法論叢(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8.
[5] 唐圣春,樂虹,郝敏.中美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比較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05(11):23-24.
[6] 劉柏惠.增值稅擴圍背景下醫療衛生行業稅收制度選擇[J].地方財政研究,2015(6):57-63.
[7] 商曉.我國政府購買醫療服務的必要性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8] 方學敏.“營改增”擴圍對醫療衛生行業稅收制度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6(19):63-64.
作為關系基本民生的重要服務產業,對醫療衛生行業進行的改革和調整在各國發展和轉型中都極具標志性。在我國,除了醫療衛生服務行業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外,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階段性特征也使醫療衛生行業的改革表現出更為突出的復雜性和緊迫性。一方面,我國的醫療衛生行業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逐漸從完全封閉的國內市場和集體所有制保護中走出來,不得不開始謹慎面對民營資本和外資資本的競爭。另一方面,整個社會正處于深刻的改革進程中,來自于財稅、金融等領域的變革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醫療衛生行業的政策選擇,在其內部形成了各類利益群體錯綜復雜的局面,推行改革必須通盤考慮,具備長遠視野。
二、衛生行業稅制設計的理論基礎
衛生服務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已經出現的各類疾病進行治療,使人體恢復健康的臨床醫療服務;另一類是提升人群整體健康水平、改善公共衛生環境的公共衛生服務,包括衛生監督、傳染病免疫和檢測、健康教育、水質檢測等。后一類服務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和有限的非競爭性,將其納入準公共產品范疇,由政府承擔主要責任是無可爭議的。對于前一類服務,就其經濟性質而言,具有私人性,但由于醫療服務所具有的特殊性,若任由私人市場供應,勢必會造成供給不足,必須要求政府介入。
其一,醫療服務市場供需雙方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醫療市場中存在著醫患信息不對等問題,相對于醫生來講,病人缺乏足夠的醫學知識,無法判斷醫療質量的好壞以及與價格是否相符,必須面對不確定的治療結果,若醫療機構以利潤極大化為目標,就會藉此對病人收取高價格,實際上卻提供低質量的服務,導致醫院與病人之間的契約失效。這種市場失靈決定了政府參與的必要性。
其二,醫療服務具有外部性的特征。對外部性的討論開始只局限于一些傳染性疾病的防疫小,這是顯而易見的。但這種討論后來逐漸擴展到了基本醫療服務,甚至只有小規模人群購買的衛生保健服務。這是由于,人們對急救、住院服務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人們能從他人得到適切的治療從而獲得健康這件事中獲得極大的心理效用。在這種情況下,保證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需要有公共補助。
三、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稅收制度選擇
(一)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稅收制度變遷
正是出于對醫療衛生行業特殊性的考慮,我國一直對其采取比較特殊的稅收政策并經歷了幾次較大調整。
1950年,中央財經委發出《關于醫院診所免征工商業稅規定的通知》,規定公私立醫院診所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下免繳工商業稅①。1955年,《關于貫徹醫療機構免征工商業稅的通知》進一步完善了對醫療機構的稅收優惠政策,并擴大了受惠面,將享受優惠政策的醫療機構擴展至門診部、衛生院、個體開業醫師、鑲牙所,而且取消了私立醫院診所的三個前提條件。也就是說,在此階段,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的醫療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行為都是免工商統一稅的。
(二)對醫療衛生行業現行稅收政策的評價
依托于我國稅收制度改革的大背景,我國對醫療衛生服務的稅收政策經歷了統一免繳工商統一稅到統一免繳營業稅,到分類征收營業稅,再到統一免繳營業稅的轉變過程。在最初,對醫療衛生服務統一免征營業稅的政策能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醫療衛生領域,有其可取之處。但是,隨著增值稅擴圍試點的展開,交通運輸和部分現代服務業范圍,并于2014年8月1日在全國鋪開,征收營業稅的行業和范圍正在迅速減少。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對于醫療機構、患者還是對政府來講,對醫療衛生行業繼續實行免征營業稅的政策都具有明顯的負面作用。 對醫療機構來講,在購買醫療器械等中間投入產品時,要繳納銷售方隱含在價格里的增值稅銷項稅,成為醫療衛生機構的進項稅,但作為營業稅納稅人,無法對其進行抵扣,這實際上是把醫療機構當成醫療服務的最終消費者,承擔了本應該由患者承擔的稅負。醫療器械等中間投入的價值是在醫療行為中持續實現的,對醫院征收營業稅實際上是對醫療器械轉移價值的再次征稅,即便營業稅在實際征繳中已經予以免除。
(三)醫療衛生行業征收增值稅的合理性
在新一輪稅制改革的背景下,將醫療衛生行業納入到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具有諸多必要性。
首先,從增值稅的概念上說,只要是生產流通環節中發生的生產和銷售行為都應當屬于增值稅的應稅范圍。醫療衛生機構從事的是以醫療衛生服務為生產對象的生產活動,這一行為本就該包括在增值稅的稅基當中。
其次,從增值稅轉型和擴圍的角度看,把醫療衛生服務納入增值稅符合我國稅制改革的趨勢和要求。我們針對增值稅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的目的是盡可能擴大增值稅稅基,消除服務業發展中的稅收制度性障礙,促進服務經濟轉型,調整經濟結構。若對包括衛生行業在內的部分行業繼續征收營業稅,是對增值稅稅基的極大侵蝕,不利于總體的減稅效果,直接違背了改革的本意。
再次,從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政府責任看,將醫療衛生機構納入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僅能避免對醫療器械等中間投入產品的重復征稅問題,真正實現對衛生部門減輕稅負,實現對醫療衛生部門發展的扶持,還能恢復稅收對資源配置的中性作用,矯正由于中間投入代價過高而導致的衛生部門向產業鏈上游轉移行為,減少低效率的生產擴張,符合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
四、我國醫療衛生服務征收增值稅的政策建議
由于公共衛生服務的準公共品性質,以及醫療服務信息不對稱性、外部性的特殊性,再加上醫療衛生服務對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性作用,對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給予稅收優惠或財政補貼在理論上具有正當性。我國雖然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堅持對醫療衛生服務業采取免征營業稅的政策,但隨著整體稅制的變革,增值稅的開征、轉型和持續擴圍,導致醫療服務業的稅收優勢逐漸喪失,反而承受了比其他行業更高的稅負。我們的測算也顯示,增值稅擴圍后醫療衛生行業的稅收負擔不但不會縮減,反而將增加1.1%。相反,如果改征增值稅,當稅率在8.46%以下時,醫療衛生機構實際的稅負為負值,只有征收17%以上的稅率時,才會與當前的稅收水平持平?,F有的稅收制度的確增加了醫療衛生機構的負擔,這一方面不利于醫療服務業自身的發展和技術提升。另一方面,對醫療服務的剛性需求導致醫療衛生機構將過高的成本負擔向消費者轉移,這是醫患關系持續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導致政府向政府繳稅的問題難以避免。在如此多的問題束縛下,我國對醫療衛生體系展開的改革難以取得實效。只有以財稅改革為抓手和動力,才能改變新醫改處處被動的局面,將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基于這些考慮,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改革醫療衛生行業稅收制度的建議:
北京健恒糖尿病醫院是北京一家有近20年歷史的民營醫院。記者聯系院長杭建梅進行采訪,在電話中剛一表明意圖,就被對方毫不客氣地打斷:“我們不做廣告。”一番解釋之后,工作人員才將電話轉給了院長杭建梅?!袄瓘V告的人實在太多了?!焙冀房嘈Φ?。而更讓她無奈的是,最近在網上看到了關于自己醫院的負面消息,帖子上充斥著“騙子、黑心、三無”這樣的字眼,并且有板有眼地說,有病人到該醫院做手術重復兩三次,而且用原始刀片?!拔业尼t院根本就沒有外科,從來不做手術,怎么會有這樣的事情呢?”正當杭建梅為此犯愁時,有人打來了電話:“網上有你們醫院的負面消息,你們需不需要花點錢刪除。”她這才知道是惡意攻擊,只能置之不理。
杭建梅的處境反映了民營醫院面臨的普遍問題,外界已經將民營醫院的形象和鋪天蓋地的夸大廣告劃上了等號,認為民營醫院只有通過花錢“消災”才能獲得生存。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營醫院如履薄冰,良好的聲譽是它們與公立醫院競爭病源的根本。自身的需求和外界的固見造就了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小廣告和小傳單,使整個行業都彌漫著虛假和夸張的氣息。
而在國家政策層面上,卻有民營醫院的利好消息。2010年12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多部門聯合的《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下稱58號文)。當然,對業界來說,這項政策并不是意外的驚喜,而是新醫改方案之后水到渠成的結果。
2009年4月出臺的新醫改方案給予了社會資本明確的定位,鼓勵、動員社會資源參與衛生事業的發展,鼓勵有資質的人員辦醫院,醫生多點執業;2010年2月《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也重申將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完善政策體系,為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經營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以促進不同所有制醫療衛生機構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競爭、滿足群眾不同層次醫療服務需求作為目標。
58號文正是在此前的基礎之上,對社會資本辦醫做出了更為明確和具體的導向,在保證醫療改革公益性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和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正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衛生經濟與管理學系主任劉國恩所說,要解決中國看病貴的問題,需要建立社會醫療保障體制,而要解決看病難的問題,關鍵是引進民間資本。
破除民營醫院困局
對于現存的民營醫院來說,這項政策無疑能夠使他們心中多年的積郁得以釋放。按照國務院醫改辦的解讀,58號文所要解決的是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政策障礙,使它們在準入和執業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2009年,我國私營醫療機構數占醫療機構總數的36.06%,但床位數僅占床位總數的5.19%,非公立醫療機構仍然以小規模經營為主。社會資本舉辦發展醫療機構普遍面臨準入門檻高、經營壓力大、發展空間小、技術人才缺乏、監管機制不健全、社會氛圍不佳等困難和障礙。
北京健恒糖尿病醫院院長杭建梅對此感受頗深,在其醫院發展的19年過程中,這些問題一直相伴隨行。
1991年,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醫生杭建梅從單位辭職,創辦了糖尿病專業機構。“當時海淀區有21家民營醫院,到現在只有兩三家還存在?!焙冀氛f,近20年都是在夾縫中生存。最初只是有9個人的小門診,而且都是從公立醫院退休的人員,病人的數量極少,大多在檢查之后,轉向大醫院取藥。因此只能依靠北京之外的病人勉強維持生存,而各地的醫保制度開始施行之后,外地的病源也被切斷了。所幸,2003年,杭建梅的醫院被納入北京市定點醫保機構,成為北京市首批被納入醫保體系的民營醫院之一,這才使局面有所好轉。而其他醫院卻沒有那么幸運,無法被納入醫保體系依然是民營醫院生存的障礙之一,以北京市為例,全市70%的醫療機構為民營,而進入醫保定點的只占5%左右。
而最讓杭建梅不堪重負的是營業稅。2004年,她不得不再一次將醫院改頭換面,在此之前因為《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規定的出臺,她已經幾度更名,這一次卻是因為稅收政策。
2000年2月,國務院了《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宣布建立新的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制度,將醫療機構分為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兩類。
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在醫療服務體系中占主導地位,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由同級財政給予合理補助,而其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不享受政府補助,照章納稅。按照該年7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取得的收入,自其取得執業登記之日起,3年內給予免征營業稅、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的優惠,3年免稅期滿后恢復征稅,對營業收入征收5.5%的營業稅及附加,對稅后利潤征收33%的企業所得稅。
3年免稅的優惠政策催生了大量的民營醫院,但也使利潤較低的民營醫院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化?!拔覀冧N售的藥品最多只有15%的加價幅度,在此基礎上還要給病人讓利,而且還不是按照利潤,而是從營業額中繳稅?!焙冀冯y掩激動的情緒,她敲著桌子說道。在這種情況下,她只好等待3年之后倒閉的現實。3年大限很快來臨,杭建梅曾試圖改成非營利性醫院,但是申請太困難了,她聽說只有一兩家醫院申請到了。交了幾個月稅之后,杭建梅束手無策了,她只好選擇更名?!懊晞偝鋈ィ椭荒軗Q牌子了。”她說,為了生存,只好走政策邊線。又是一個3年,“再不來政策,我又得換名字了?!焙冀贩浅=辜?,朋友勸她,再等3年吧。
好消息在2008年降臨,新的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征營業稅。這條規定在58號文件中,又一次得到了體現:“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按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公立醫療機構同價,提供的醫療服務和藥品要執行政府規定的相關價格政策。營利性醫療機構按國家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提供的醫療服務實行自主定價,免征營業稅?!痹?1項改善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執業環境的措施中,稅收優惠和支持將民營醫院納入醫保體系的政策無疑將最具誘惑力,勢必產生新一輪的社會資本辦醫熱潮。
避免惡性循環
自1985年醫改之初,社會資本就處在政府部門的考量之中,幾乎每一次重大的改革措施,都有對于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的規定。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道路的確立,民營醫院的創辦出現了第一個,進入2000年之后,中國醫療服務市場正式對外開放,各項鼓勵政策出臺,民營醫院進入第二個井噴期。
然而大量放開之后,政府監管和規范的缺失,使民營醫療機構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詬病。伴隨著中國醫療改革失敗的宣告之聲,對大量放開社會資本的市場化做法也開始了反思。
2005年7月,衛生部開始實施《醫師外出會診管理暫行規定》,規范醫療服務市場秩序和醫生執業行為;2006年11月重新修訂《醫療廣告管理辦法》,嚴格規定廣告程序,規范醫療廣告內容和形式,遏制虛假違法醫療廣告的滋生和蔓延;2008年6月,衛生部下發《衛生部關于醫療機構審批管理的若干規定》,并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嚴格醫療機構準入管理。在經歷了急劇增長的勢態和魚龍混雜的亂象之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步伐被迫放緩。
“1992年放開了一批民營醫院,這一時期大多數是規模較小的診所,有的花錢向大醫院買病人,毀壞了民營醫院的聲譽,政府逐步規范了之后它們就生存不下去了;2000年之后又放開社會資本,這時候進來的民營醫院資金實力比較雄厚,都是大手筆做廣告,但是很多醫院的質量并不過關,只能被淘汰。”杭建梅親見了民營醫院的起起落落。
放開社會資本,民營醫院數量飛速增長,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使整個醫療市場失控,政府不得不緊急拉閘,這就是過去20年民營醫療機構的環境變化軌跡。為了避免陷入一放一收的惡性循環,本次社會資本放開需要未雨綢繆。
58號文提出了6條措施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范圍:社會資本可按照經營目的,自主申辦營利性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調整和新增醫療衛生資源優先考慮社會資本;合理確定非公立醫療機構執業范圍,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包括國有企業所辦醫院在內的公立醫院改革;將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由目前的限制類調整為允許類外商投資項目,逐步取消對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股比限制,對外商獨資醫療機構先行試點,逐步放開;簡化并規范外資辦醫的審批程序,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設立審批權限由國家下放到省一級;外商獨資醫療機構的設立由衛生部和商務部審批。
據媒體報道,58號文甫一出臺,多家風投已開始進入民營醫療機構。“這次社會資本辦醫療機構的準入放開了,但是一定要考慮醫院的資質和醫生的水平,不能有了錢就批準,否則老百姓看到的就是鋪天蓋地的虛假廣告和醫托。什么樣的資本能進來,什么樣的不能進來,營利性醫院和非營利性醫院如何界定,還需要各地的進一步細化,地方政府要制定區域衛生規劃,據此制定原則指導,將政策變成具體的實施條例?!北本┐髮W醫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說。
能否緩解“看病貴”?
社會資本獲得釋放、涌向醫療機構之后,能否緩解“看病難”和“看病貴”,則是普通百姓更為關心的問題。
“價格肯定不會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衛生經濟與管理學系主任劉國恩如此判斷。隨著醫療服務主體的增多,其供應能力會增強,“看病難”的問題會有所緩解,但是醫療服務的總體價格不會下降。我國醫療發展和國外的經驗都表明,醫療服務的總體價格通常遠遠超過GDP的增長速度,要使老百姓自掏腰包的部分少,則要靠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去實現。而隨著日后越來越多的民營醫院被納入醫保體系,醫保的負擔無疑會日趨加重?!搬t保的壓力大是應該的,這也能夠促進政府把錢花在更多的醫療保障上?!眲鞅硎?。
“三位一體”的保險計劃
上世紀50年代以前,美國也曾經靠傳統的商業健康保險支付醫療費用,但隨著醫療服務費用的日益增多,美國健康保險出現了經營嚴重虧損的局面,類似我國公費醫療所遇到的困難。自1973年頒布《健康維護組織法》以來,美國的健康保險制度不斷完善,形成了現在的政府健康保險計劃、私營健康保險計劃和管理型醫療保險計劃“三位一體”的醫療保險體系。除了65歲以上的老人和一些特殊群體外,多數美國人主要依靠雇主和本人購買健康保險獲得醫療保障。聯邦政府埋單的比例微乎其微。
“守門員”機制的保險模式
管理型醫療保險模式始自上世紀60年代,其特點是將醫療服務的提供和資金的供給結合起來,以有效控制成本的方式提供高質量的、必要的、恰當的醫療服務。通過這種“守門員”機制,保險公司在醫療過程開始時就介入醫療診治的全過程,審核醫療建議,選擇合適治療,把好了醫療費用和質量標準關。同時,為減少醫療費用的發生,被保險人的預防性醫療服務備受關注,被保險群體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更好的維護。
據美國“健康體制改革中心”報告資料顯示,為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保險公司采取了5項措施:對醫院、診所及醫生的技術、服務和醫德綜合評價后,擇優選出定點醫療單位并與之簽訂保險合同;當被保險人生病需要住院時,保險公司和醫護方一起制定最佳醫療方案,以確保治療的經濟與有效;隨時進行醫療費用的監測和審核,避免醫方對病人進行不必要的重復檢查;跟蹤醫學最新進展,幫助醫生提供醫療水平,千方百計降低醫療成本;同時在社區普遍推行“基礎起點服務計劃”,當被保險人需要就醫時,不管病有多重,必須先到初級保健醫生處診治。初級保健醫生的選擇,既可以自己決定,也可以由保險公司指定,經初級保健醫生簽字同意后,再轉到更高級的醫院治療,否則無法到保險公司報銷費用。實行管理型醫療保險模式后,即使被保險人獲得賠償更加有保障,又使保險公司健康保險的賠付成本大大降低。
專業經營的保險公司
專業化經營是美國保險公司的又一個突出特點。醫療保險具有涉及關系復雜(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醫療服務提供者)、風險類型多、風險控制難度大等特點,要求具有很強的專業化,因而專業服務質量更高的專門經營醫療保險的公司應運而生。
健康保險公司為被保險人提供的全方位的優質服務通常包括:
保險產品。各保險公司開發適合各類人群的保險產品,以滿足保險需求。
醫療保險服務。通過健康維護等組織安排,對被保險人的醫療活動提供包括預防、咨詢、介紹醫生和醫院、結算費用等一系列服務,安排病人到最近的、條件最適宜的醫生和醫院處就診,使被保險人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服務。
風險管理和資金管理服務。既為客戶提供了風險保障,又盡可能滿足了客戶的多種投資需求。
免稅政策的支持幫助
[關鍵詞]自貿區;稅收優惠;改革路徑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11 ― 0061 ― 03
一、自貿區的本質及定位
(一)自貿區的本質
自貿區全稱自由貿易試驗區,源于國際貿易,由保稅區升級而來。當前比較盛行的含義有兩種。一是從廣義角度,指區內國家為了吸引投資、實現貿易自由化,取消了大部分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而形成的“大區”,即國家間自由貿易區;二是從狹義角度,指設置在一國境內且處于關境之外,受海關治外法權保護并無貿易限制的關稅管轄地區,又稱自貿園區。我們國家現有的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就是屬于狹義的自貿區,它們既保留了保稅區的基本職能,同時還開放了金融、保險、電信、文化、投資管理、教育培訓、醫療服務等領域,也放寬了銀行業與信息通信服務等行業投資者的準入限制,提升了投資的自由化〔1〕。本文的研究對象為狹義的自貿區,以下自貿區的闡述如無特別說明均指狹義的自貿區。
(二)自貿區的定位
就自貿區的全稱(即自由貿易試驗區)不難看出,自貿區除了享有“自由貿易”的優惠之外,還必須肩負著“試驗”的重任,即對于一些政策制度先行開展試驗,為將來的全面深化改革積累經驗。因此,可復制、可推廣的特性就成了完善的自貿區政策應具備的基本要求。這就決定了自貿區不應一味地力爭政策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應通過分析政策實施的利弊,研究自貿區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與潛在的問題,努力探索政策改革與完善的方法,創建一個適應新形勢、同國際高度接軌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體制,這才是自貿區試驗的最核心定位。在自貿區實施的一系列政策中,稅收優惠政策成了促進自貿區乃至區域的投資和貿易最有效的政策之一。然而,正因為稅收優惠政策對區域發展的積極作用也導致了其容易造成“稅收洼地”。因此,在準確定位自貿區的基礎上,研究我國自貿區稅收優惠政策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革路徑同時使其政策可復制可推廣,是我國相關部門在今后應該認真考慮的重點課題之一〔1〕。
二、自貿區稅收優惠政策分析
我國自貿區從保稅區升級而來,其稅收優惠政策既包括保稅區保留的稅收政策還包括自貿區特有的拓展稅收政策。如貨物可以在保稅區與境外之間自由出入的免稅政策;國內貨物入區視同出口的出口退稅政策;來料加工復出口的保稅加工政策以及注冊在洋山保稅港區內的試點納稅人對內提供的相關服務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等都是保稅區保留的稅收政策。而自貿區特有的拓展稅收政策主要有延用先試行的上海自Q區的共性稅收優惠政策與后試行自貿區個性化的稅收優惠政策。
(一)共性稅收優惠政策
在現行稅收優惠政策中,很大部分是延用了上海自貿區的稅收政策,成為當前所有自貿區共性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具有促進貿易、促進投資以及促進人才引進的功能。
1.促進貿易的稅收優惠政策
包括租賃企業特定的優惠政策,以及保稅區延伸的綜合稅收優惠政策。
(1)租賃企業特定的優惠政策
一是融資租賃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這項政策主要適用于注冊地在自貿區內的融資租賃企業及其區內設立的項目子公司,顯然政策的實施有助于其稅負的下降。
二是進口環節增值稅低稅率優惠政策。這項政策主要適用于注冊地在自貿區內的國內租賃公司或其設立的項目子公司,針對其將進口空載重量在25 噸以上的飛機租賃給國內航空公司使用的即可享受,顯然政策的實施有助于促進租賃公司發展跨境租賃業務。
(2)保稅區延伸的綜合稅收優惠政策
一是內銷時的“選擇性征稅政策”。這項政策主要適用于自貿區內的生產企業。具體地說,自貿區內生產企業加工后內銷的貨物從之前只能按照成品的價格和稅率征稅到現下可以由企業自行選擇按料件繳稅或按成品繳稅,使企業有權選擇對自身有利或稅賦較低的方式繳稅,這無疑會使得內銷產品的成本下降,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二是進口所需貨物免稅。這項政策主要適用于自貿區內的生產企業和生產企業,針對其進口其所需的機器設備等貨物免稅。
2.促進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
主要是所得稅遞延分期納稅政策,這項政策主要適用于注冊在自貿區內的企業或個人股東,針對其對外非貨幣投資評估增值部分可享受不超過5年期限的所得稅遞延分期納稅待遇。顯然政策的實施有助于減少企業或個人股東非貨性資產投資時的稅收支出,促進企業或個人投資的積極性。
3.促進人才引進的稅收優惠政策
一是個人所得稅遞延分期納稅政策,這項政策主要適用于自貿區內企業高端緊缺人才,針對其股權激勵所得可享受不超過5年期限的個人所得稅遞延分期納稅待遇〔3〕。顯然政策的實施有助于自貿區企業吸引高端緊缺人才。
二是免稅補貼自行計算扣除免報備。具體地說,為了吸引外籍高端人才落戶,對持有R字(人才)簽證的外籍人員的免稅補貼在其所得稅申報納稅時可自行計算扣除,免報備。
(二)個性化的稅收優惠政策
近日,住建部內部人士向媒體確認,在國務院部署指導下,由住建部牽頭,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共十部委已著手建立“房地產開發企業誠信信息共享系統”,即業內號稱的“黑名單”系統。系統將監控房企的囤地、信貸違規、銷售違規等行為,與地產開發企業的再融資及拿地行為掛鉤。行業龍頭認為行業規范化加強是大勢所趨,而追求透明化管理和規范操作有利于減少成本。
奶業重組只留50 家企業
相關乳制品行業人士表示,國家正通過兼并收購、產業重組的方式,計劃在5 年時間內,讓近六成奶粉企業“出局”。據統計,目前全國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127 家,國內奶粉品牌有500 多個,年產量約60 萬噸?!锻苿計胗變号浞饺榉坌袠I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工作按照“三步走”規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摸底調查;第二階段,保留80 家左右;
第三階段, 到2018 年12 月底,國內企業最終只剩50 家左右。
48家車企被“勸退”
繼工信部下發《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后,近日工信部又了首批公示企業名單。進入這一名單,意味著企業在整頓期過后,如果依然無法通過相關考核,將被“勸退”。
首批共有吉林通田汽車有限公司、撫順金信客車有限公司、揚州新亞車輛有限公司等48 家車企。工信部表示,特別公示期間,不受理被特別公示企業的新產品申報。特別公示期滿后,未申請準入條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企業,暫停其《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且不得辦理更名、遷址等基本情況變更手續。
健康產業開放力度加大
日前國務院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定,“凡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等機構可出資新建、參與改制、托管、公辦民營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服務行業。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人們對健康體檢、健康咨詢、健康養老、體育健身、養生美容以及健康旅游等新興健康服務的需求都在快速增加。
自貿區進口稅收政策出臺
備受關注的上海自貿區進口稅收政策近日終于浮出水面。根據財政部的最新消息,
自貿區內注冊的國內租賃公司或其設立的項目子公司,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從境外購買空載
重量在25 噸以上,并租賃給國內航空公司使用的飛機,可按此前的相關政策享受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