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8 09:20: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廢氣污染防治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大氣污染;防治法;可操作性;公眾參與
中圖分類號:D9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2-0118-02
在世界公害事件中,僅空氣污染事件就有五個,而其中歐盟所屬國家就發生了兩起,即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和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這兩個事件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由此,歐盟對大氣污染高度重視,制定了比較完善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加以預防和治理。
一、歐盟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內容框架和特點
大氣環境質量是人們主要的關注對象之一。從20世紀70年代起,大氣污染防治法就成為歐盟最活躍的立法領域之一,歐盟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部分:空氣質量法、大氣污染物質排放治理法以及與交通有關的空氣污染治理法。
歐盟關于空氣質量的立法主要有:《環境空氣質量評估和管理指令》(空氣質量框架指令,1996)、《關于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化物、微粒物和鉛含量限值的指令》(第一子指令,1999)、《關于環境空氣中一氧化碳、苯含量限值的指令》(第二子指令,2000)、《關于環境空氣中臭氧含量限值的指令》(第三子指令,2002)、《關于環境空氣中砷、鎘、汞、鎳和多環芳烴含量限值的指令》(第四子指令,2004),《關于在成員國內建立環境空氣污染監測網和站點相互交流污染信息和數據的決定》(1997)、《歐洲環境空氣質量和更加清潔空氣指令》(2008)等。
歐盟把大氣污染物排放源分為固定污染源和移動污染源。固定污染排放源立法主要有:《歐盟關于限制大型火力發電廠排放特定空氣污染物質的指令》(1994,2001)、《關于從汽油倉庫和從終端到汽油站運送過程中導致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控制指令》(1994)、《關于限制在特定活動和設施中使用有機溶劑導致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的指令》(1999)、《關于降低在特定液體燃料中硫含量的指令》(1999)、《廢物焚化指令》(2000)、《關于國家特定空氣污染物質排放最高值的指令》(2001)、《綜合污染預防和控制指令》(2008)等。移動空氣污染源主要是指交通中使用的汽車污染源和船舶污染源。主要立法有:1998年的《關于汽柴油質量的指令》(1998)、《關于修訂1998年汽柴油質量的指令》(2003)等。
歐盟大氣污染防治法主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法律規范詳細,可操作性很強。比如,歐盟2008年頒布的《歐洲環境空氣質量和更加清潔空氣指令》中,主要分六大部分對空氣污染防治和維護空氣環境質量做出規制,分為一般條款、空氣質量評估、空氣質量管理、空氣質量規劃、空氣質量和污染信息報告制度等。在空氣質量評估一章中,第一部分是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氮氧化物、微粒物、鉛、苯和一氧化碳等做出規制;第二部分對臭氧的評估做出規制。在每一部分中,都包括有評估體制、評估準則、樣本選擇等內容;在空氣質量管理一章中,首先對限值以下的污染物水平做出規定,然后區分出保護人類健康所需要的限值、警報閾值和臨界值;對以保護人類健康為目的的PM2.5暴露削減目標、達標值和限值做出規定,劃分區域和城市群,確定不同的臭氧濃度超出目標值和長期目標的要求,并規定了出現超標時要采取的措施,還考慮到自然資源對污染治理的貢獻,冬季沙化道路或鹽堿道路對空氣污染的影響,同時也考慮到各區域的特殊情況,規定最后達標期限的延長以及遵守特定限值義務的免除。二是注重大氣污染信息公開,強化公眾參與。歐盟在《建立更加清潔空氣的指令》中專門規定了空氣質量和污染信息公開和報告制度,主要是公眾獲取相關信息和執行報告,各種環境空氣信息包括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免除義務信息、延期遵守信息等,均通過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多種媒體免費獲得;各種執行報告包括所有污染物質控制的年度報告,報告內容包括超出限值、目標值、長期目標、信息閾值和警告閾值的水平等。三是注重成員國之間的區域合作,共同降低空氣污染。為促進成員國之間的合作,歐盟建立了《成員國內環境監測網絡和站點之間空氣污染測量信息和數據交換指令》,使成員國能夠及時獲得空氣質量和污染物的相關信息。
二、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內容框架和特點
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法體系主要包括一部法律——《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部的部門規章——《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以及各省市自治區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大氣污染防治法》主要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體制、主要的法律制度、防治燃燒產生的大氣污染、防治機動車船排放污染以及防治廢氣、塵和惡臭污染的主要措施、法律責任等做了較為明確、具體的規定[1]。
(一)有針對性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
我國實行的這種總量控制制度是針對尚未達到規定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區域和國務院批準劃定的酸雨控制區、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在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區內有關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國務院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核定企業事業單位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核發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許可證。有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和許可證規定的排放條件排放污染物。
(二)燃煤大氣污染防治
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污染源監管,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與排污許可證制度和排污收費制度,預防污染事故,提高環境管理科學化、信息化水平,根據《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等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監督管理。
重點污染源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和噪聲排放自動監控系統的建設、管理和運行維護,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自動監控系統,由自動監控設備和監控中心組成。
自動監控設備是指在污染源現場安裝的用于監控、監測污染物排放的儀器、流量(速)計、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記錄儀和數據采集傳輸儀等儀器、儀表,是污染防治設施的組成部分。
監控中心是指環境保護部門通過通信傳輸線路與自動監控設備連接用于對重點污染源實施自動監控的計算機軟件和設備等。
第四條 自動監控系統經環境保護部門檢查合格并正常運行的,其數據作為環境保護部門進行排污申報核定、排污許可證發放、總量控制、環境統計、排污費征收和現場環境執法等環境監督管理的依據,并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
第五條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負責指導全國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工作,制定有關工作制度和技術規范。
地方環境保護部門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要求按照統籌規劃、保證重點、兼顧一般、量力而行的原則,確定需要自動監控的重點污染源,制定工作計劃。
第六條 環境監察機構負責以下工作:
(一)參與制定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二)核實自動監控設備的選用、安裝、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三)對自動監控系統的建設、運行和維護等進行監督檢查;
(四)本行政區域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聯網監控管理;
(五)核定自動監控數據,并向同級環境保護部門和上級環境監察機構等聯網報送;
(六)對不按照規定建立或者擅自拆除、閑置、關閉及不正常使用自動監控系統的排污單位提出依法處罰的意見。
第七條 環境監測機構負責以下工作:
(一)指導自動監控設備的選用、安裝和使用;
(二)對自動監控設備進行定期比對監測,提出自動監控數據有效性的意見。
第八條 環境信息機構負責以下工作:
(一)指導自動監控系統的軟件開發;
(二)指導自動監控系統的聯網,核實自動監控系統的聯網是否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制定的技術規范;
(三)協助環境監察機構對自動監控系統的聯網運行進行維護管理。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自動監控系統的義務,并有權對閑置、拆除、破壞以及擅自改動自動監控系統參數和數據等不正常使用自動監控系統的行為進行舉報。
第十條 列入污染源自動監控計劃的排污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限建設、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及其配套設施,配合自動監控系統的聯網。
第十一條 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應當根據經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建設、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及其配套設施,作為環境保護設施的組成部分,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十二條 建設自動監控系統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自動監控設備中的相關儀器應當選用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指定的環境監測儀器檢測機構適用性檢測合格的產品;
(二)數據采集和傳輸符合國家有關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和接口標準的技術規范;
(三)自動監控設備應安裝在符合環境保護規范要求的排污口;
(四)按照國家有關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環境監測儀器的比對監測應當合格;
(五)自動監控設備與監控中心能夠穩定聯網;
(六)建立自動監控系統運行、使用、管理制度。
第十三條 自動監控設備的建設、運行和維護經費由排污單位自籌,環境保護部門可以給予補助;監控中心的建設和運行、維護經費由環境保護部門編報預算申請經費。
第十四條 自動監控系統的運行和維護,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自動監控設備的操作人員應當按國家相關規定,經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二)自動監控設備的使用、運行、維護符合有關技術規范;
(三)定期進行比對監測;
(四)建立自動監控系統運行記錄;
(五)自動監控設備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傳輸數據時,應當及時檢修并向環境監察機構報告,必要時應當采用人工監測方法報送數據。
自動監控系統由第三方運行和維護的,接受委托的第三方應當依據《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的規定,申請取得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證書。
第十五條 自動監控設備需要維修、停用、拆除或者更換的,應當事先報經環境監察機構批準同意。
環境監察機構應當自收到排污單位的報告之日起7日內予以批復;逾期不批復的,視為同意。
第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現有排污單位未按規定的期限完成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及其配套設施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可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的項目未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及其配套設施,或者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主體工程即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部門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責令停止主體工程生產或者使用,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部門按以下規定處理:
(一)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系統,或者未經環境保護部門批準,擅自拆除、閑置、破壞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系統,排放污染物超過規定標準的;
(二)不正常使用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系統,或者未經環境保護部門批準,擅自拆除、閑置、破壞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系統的;
(三)未經環境保護部門批準,擅自拆除、閑置、破壞環境噪聲排放自動監控系統,致使環境噪聲排放超過規定標準的。
有前款第(一)項行為的,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條和《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責令恢復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裝使用,并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二)項行為的,依據《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或者處5萬元以下罰款;有前款第(三)項行為的,依據《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下罰款。
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20xx年11月1日起施行。
污染源治理方法
(1)源頭治理。采用BME綜合抑塵技術,主要主要包括生物納膜抑塵技術、云霧抑塵技術及濕式收塵技術等關鍵技術。源頭治理粉塵,提高的除塵效率,適用于適用于散料生 產、加工、運 輸、裝卸等環 節,如礦山、 建筑、采石場、 堆場、港口、 火電廠、鋼鐵 廠、垃圾回收 處理等場所。
(2).工業合理布局,以方便于污染物的擴散和工廠之間互相利用廢氣,減少廢氣排放量。
(3).實行區域集中供熱,以高效率的鍋爐代替分散的低矮煙囪群,以高效率的鍋爐代替分散的低矮煙囪排放方式。這是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
關鍵詞:舟山 石化行業 綠色 環保技術 需求分析
中圖分類號:F 426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石油化工安全事故和環境污染事故屢有發生,尤其是去年發生的8?12天津濱海新區?;瘋}庫爆炸事故,更是讓人觸目驚心,爆炸造成165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68.66億元。舟山市屬海島型地區,地域狹小,環境容量有限,石油化工企業一旦發生事故,就可能會對居民生命安全和附近海域環境帶來嚴重的威脅。同時近幾年公眾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以及安全環保意識都在不斷提高,影響行業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時有發生。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安全環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化行業的安全環保工作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考驗。
一、舟山市石化行業面臨的環保形勢
(一)舟山海島環境質量不容樂觀
舟山是由群島組成的地級市,國務院于2011年6月批準設立了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使舟山駛上發展的快車道。近年來,隨著舟山經濟的快速發展,海島陸地和近海海域環境質量卻有不斷惡化的趨勢。受陸源污染的直接影響,舟山海域成為我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形勢最為嚴峻的海域之一[1]。根據2003年至2015年舟山市海洋環境質量公報,舟山嚴重污染海域(劣四類)面積占比從2003年23%上升到2015年48.4%,海域水質環境質量呈顯著下降趨勢,其中超標最多的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舟山海域污染來源于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海水中石油、氮、磷等有機物,農業的化肥、海水的養殖等。數據顯示,隨著舟山本島及附近島嶼新建擴建油庫、油碼頭數量的增加,油品進出、儲運量增加,從而加重了舟山海域油類污染[2]。這些污染也是造成赤潮頻繁暴發的主要原因。
(二)環保法律法規日臻完善,達標排放要求更加嚴格
自2000年以來,國家相繼制定和修訂了《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清潔生產促進法》《大氣污染行動計劃》《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這些法律、法規定和標準的出臺給石化行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其中,《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都對各類污染物必須達標排放作了嚴格規定,特別是進一步明確了含油固體廢物屬于必須按照規定進行處理處置的危險廢物,含油廢物違法處置被納入刑法處罰。2012年,環保部還專門針對化工園區出臺了《關于加強化工園區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從園區規劃、環評制度、項目準入、環境管理和防控體系等方面提出要求。2015年4月16日,環保部和國家質監總局聯合《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0―2015)和《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1―2015)兩項石油化工污染物排放標準,對石油化工各類污染物規定了較以前更為嚴格的約束性指標。2014年,環保部《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VOCs作為PM2.5的重要前體污染物,首次納入“十三五”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
近年來,浙江省和舟山市配合國家的法律法規,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地方環境保護法規和標準。為了滿足國家和地方政府關于污染物全面、穩定達標排放的環保要求,無論是石化新建項目還是現有工程,必然要求石油化工企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研究和開發環境友好生產工藝和節能環保技術,進一步規范環保管理,研究并解決污染治理技術的難題,從而大幅度提高石化“三廢”(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的治理技術水平和污染物穩定達標的可靠性。
(三)公眾參與意識逐漸增強,輿論監督壓力不斷增大
隨著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公眾參與環保監督的意識在逐漸增強,政府也鼓勵公眾和非政府組織機構參與環保監督,石油化工企業一切生產經營活動及其可能引起的環境問題都在公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之下。前幾年舟山市某石化企業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引起民眾的擔憂和上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重點排污單位對其主要污染物的超標排放情況,以及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都應當如實向社會公開,并規定了其相應的法律責任。這就要求石化企業必須努力提高綠色節能環保技術和環境管理水平,切實把環境保護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優先考慮,全面履行好企業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二、舟山市石化行業綠色環保技術需求分析
通過對舟山市石化行業現狀分析,考慮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標準和污染減排約束性指標要求,結合國內外綠色石油化工生產技術的新進展,舟山市石化行業在綠色環保技術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綠色生態石化基地建設
石化基地生態綠色化發展模式與機制,石化基地產業鏈規劃與招商,多目標綠色評價體系及化工生態園區設計規范與標準,石化基地環保技術開發創新體系,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產技術服務產業運行機制,石化基地建設對海島海洋生態和周邊海域潮流的影響。
(二)清潔生產技術
制備新穎綠色原材,以替換石油化工生產中慣用的氫氰酸、光氣等劇毒原材[3];采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和化工過程集成技術,降低水耗、能耗;化工裝置的大型化、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有利于節能減排,提高效率;開發環保高效的優良催化技術,防止設備腐蝕,減少廢物和環境污染;開發特殊狀態的反應體系和超常規狀態的反應技術,提高反應效率,節約石化資源;生物質能、頁巖氣、煤層氣等新能源在化工領域中的應用 [4]。
(三)污染防控與節能減排技術
海洋環境下石化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擴散分析,基于小波神經網絡的“三廢”污染監控技術體系研究,石化基地污染物總量控制技術,集成化石化廢氣凈化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石化基地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技術,石化基地惡臭污染防治技術,石化基地VOCs排放控制技術,節水型污泥處理技術、特種石化廢水處理技術集成及廢水深度處理回用技術應用與示范;石化基地凈化水回用技術,石化基地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儲運油泥資源化利用,石化基地地下水、土壤污染監控及修復技術。
(四)石化環境監測與安全應急體系
環境事件危險源識別技術,石化基地污染物排放監測體系,海島環境下綠色石化集聚區運行安全關鍵技術,石化基地近岸海域污染監測體系,污染排放濃度超標和生態環境安全預警機制,海島環境下石化基地安全環保應急體系,石化基地HSE管理體系。
(五)其他技術需求
環境標準與信息化技術,智慧石化基地軟硬件技術體系,石化基地輿情引導與社會責任關懷建設等。
三、 Y束語
像舟山這樣的海島地區,如何做好發展和環境“雙贏”的文章,是極其重要而且迫在眉睫的課題。開發和使用環境友好石化生產工藝和節能環保技術,是解決石化行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隨著經濟與技術的全球化,我國石化工業在國際上也面臨著產品和工藝技術的激烈競爭,為了迎接這種技術和產品競爭的嚴峻挑戰,跟上國際上重視環境保護的趨勢,也需要發展自己的環境友好的綠色石化技術和優質產品。因此需要認真研究產業政策和環境排放標準,加強環境友好石化生產工藝與節能環保技術攻關,大力推進石化產業升級,全面發展綠色環保技術,實現清潔化生產和循環經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石化產業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使石化行業真正成為舟山經濟發展的引擎和龍頭,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王柳柱,朱望遠,夏楓峰.基于ArcGIS的舟山近岸海域營養鹽空間分布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3(02):115- 119.
[2] 于聰聰,諸金義,錢榮清,等.油庫含油污水處理分析研究[J].科技傳播,2010,(18):63- 64.
論文摘要 耕地是寶貴的自然資源,也是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工業“三廢”(廢氣、廢水、廢渣)不合理排放及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和地膜污染已嚴重威脅到耕地質量與安全。保護耕地,提高耕地質量,防止耕地污染是確保糧食安全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耕地是人類所需食物的主要來源,也是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耕地主要由土壤組成,包括固相(礦物質、有機質)、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氣相(土壤空氣)等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具有天然肥力和供給農作物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物質的能力。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截至2006年底我國全國耕地面積僅有1.22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約0.09hm2,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40%。因此,保護耕地,防止耕地污染是確保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必須要堅守1.2億公頃耕地紅線。
近20年來,在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耕地由于長期過量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地膜及工業污水灌溉,一方面,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殘留,土壤受到有毒、有害物質的侵蝕,原有的理化性狀惡化,生產潛力喪失,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種群結構發生改變,耕地的生態功能受到嚴重侵害。另一方面,由于土壤理化性質惡化,耕地生產能力下降,影響作物生長,造成農作物減產,經濟效益下滑,耕地的復種能力隨之下降,部分耕地甚至喪失了耕作能力,糧食及其他農產品食用安全受到威脅,直接影響人類健康。耕地污染主要表現為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和滯后性,它需要對農作物進行殘留檢驗或對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實驗,甚至通過研究對人畜健康狀況的影響才能確定。污染物容易在耕地土壤中不斷積累從而超標。耕地污染諸如重金屬污染、地下水污染等一旦發生,往往難以消除和恢復,并且治理耕地污染所需的成本高,周期長,有時要靠換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決??傊?,耕地污染會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我們必須時刻繃緊防止耕地污染這根弦不放松。
1耕地污染的來源途徑
1.1工業生產中排放的“三廢”(廢氣、廢水、廢渣)以及交通運輸工具排放的各種廢棄物
許多工廠產生的“三廢”沒有達到環保處理要求就超標排放,將直接污染土壤,特別是化工、造紙等重污染行業的廢水污染尤甚。有毒的氣體、污水、廢渣等污染物直接或間接地向耕地土壤排放,當其超過耕地土壤環境容量時,就會打破耕地土壤內部系統的平衡,土壤的理化性狀將逐漸惡化,耕地的生產潛力會逐步喪失,從污染的耕地里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將危害人畜健康。
1.2農田長期、過量地使用化肥、農藥及農用地膜
近20年來,隨著化肥的推廣使用,農民在大田里施用的化肥量呈遞增趨勢。過量地使用化學肥料,主要表現為氮、磷、鉀3種元素比例失調,氮肥過量,磷、鉀肥不足,肥效持久且無公害的有機肥及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嚴重不足。長期、過量地施用氮肥,使土壤理化性狀改變,土壤板結,通氣、透水性差,肥力下降,影響作物生長。長期、過量使用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危及了害蟲的天敵,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長期、過量地使用化肥、農藥對農產品也會有污染,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農用地膜具有提高地表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作物栽培,但由于地膜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在自然狀態下難以分解,長期使用地膜的農田,隨著地膜殘留量的增加,會使土壤的透水、透氣性變差,阻礙農作物根系發育和對水、肥的吸收,影響大田機械的操作,造成耕地的“白色污染”和農作物減產。
2耕地污染防治途徑
2.1加強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調查與評估,加快推進耕地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研究步伐
針對我國耕地資源匱乏的現狀,建議盡快展開全國農業用地污染源普查,為保護耕地,防治耕地污染提供原始、詳實的資料,供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耕地污染防治法時參考。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耕地,在城鎮建設及規劃工程項目建設時,國土、規劃、環保等相關職能部門應切實履行自身職責,把保護好耕地放在工作的首位。上項目時要做好環保論證,重度污染的工業項目不得批準上馬,嚴防假借建廠之名囤積、蠶食耕地。
避免或減少施工中產生的廢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消除或減少廢氣對員工及其他相關方可能造成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實現環境表現與職業健康的不斷改進。
2 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局施工生產、工程船舶、辦公生活等產生的廢氣控制與管理。
3 參照文件
3.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 年 4 月 29 日)
3.3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 年 7 月 5日)
3.4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98 年 11 月 29 日)
3.5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3.6 《環境因素識別、危險源辨識與評價程序》QP5-1
4 職責
4.1局安全處、公司安全主管部門負責施工過程中廢氣控制的監督和檢查,對施工過程廢氣控制管理提出指導意見。
4.2 施工單位相關部門負責施工生產廢氣排放控制。
4.3 施工單位安全部門負責施工生產廢氣控制的檢查、監督。
5 實施要求
大氣污染除對在局部范圍產生環境影響外,還能造成嚴重的全球大氣環境問題,如酸雨、溫室效應和臭氧層耗竭等,其中臭氧濃度降低,臭氧層的破壞,將對地球生命系統產生極大的危害。
5.1 廢氣類別
5.1.1 施工廢氣
5.1.2 生活廢氣,如食堂油煙等。
5.2 易產生廢氣的各類施工有:
a)施工機械操作
b)機動車輛行駛
c)船舶作業。
d)其他作業等
5.3.1 施工廢氣的控制
5.3.1.1 盡可能優先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生產工藝,使用清潔能源的機動車船,減少大氣污染物的產生。
5.3.1.2 施工機械按其維護保養規定進行管理,確保其性能滿足環保要求。
5.3.1.3 機動車船按相關規定接受機動車、船排氣污染的年度檢測
5.3.1.4 在用機動車不符合制造當時的在用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不得上路行駛。
5.3.1.5 經年 審 后 的 車 輛 ,司 機 應 經 常 檢 查 調 整 部 位 有 無 變 化。做 好 車 輛 每 個 月 的 保 養 工 作并做相關的 維 護 記 錄。
5.3.1.6 駕 駛 車 輛 人 員 應 經 常 清 洗 “ 三 芯 ”即 空 氣 濾 芯 、 汽 油 濾 芯 、機 油 濾 芯 ,防 止 排 氣 超 標 。
5.3.1.7 司機 應 妥 善 保 管 環 保 部 門 經 監 測 下 發 的 尾 氣 排 放 合 格 證 ,并 應 與 駕 駛 證 同 樣 攜 帶 以備檢查。
5.3.1.8 使用汽油的車輛盡可能使用無鉛汽油,柴油車使用的柴油則盡可能添加防止污染的添加劑。
5.3.1.9 船舶上盡可能使用低硫燃油、脫硫燃油或低氮燃油等。
5.3.1.10所有提供外部施工設備、設施的(包括租賃、分包方、供方的),進入工作場所都必須遵守此規定。
5.3.1.11在與供方和分包方簽訂合同前,應將有關的規定通報供方和分包方。
5.3.2 生活廢氣的控制
5.3.2.1生活食堂的油煙排放,應設置過濾網,防止油煙對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造成污染
5.3.2.2油煙排放過濾網應經常清洗,保持清潔。
5.3.2.3在任何地方禁止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
5.4 各責任部門負責與本部門有關的有害氣體的控制,并做好有關記錄。
5.5 對于本局無條件完成的監控和測量任務,必要時可委托當地環保部門實施測量。
5.6 單位因發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排放和泄漏有毒有害氣體和放射性物質,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氣污染事故、危害人體健康的,必須立即采取防治大氣污染危害的應急措施,通報可能受到大氣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報告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接受調查處理。
5.7 全體員工有責任和義務將重大有害氣體污染或異常情況向本部門主管反映。
5.8 在各場所產生的揚塵、粉塵污染,執行《揚塵控制管理規定》。
關鍵詞:環境保護;排污收費;改革;建議
一、排污收費制度的理論基礎及作用機制
在實踐中,與傳統的“命令―控制”模式相比,環境經濟手段如排污收費在環境污染控制方面具有相對的優勢,它不僅可以為減排提供持久的動力輸出,而且見效快,通常2~4年就能顯露出明顯效果?!懊織l法律規則的產生都源于一種目的,即一種實際的追求?!比魏我环N制度都體現了制度設計者追求的價值理論,排污收費制度也不例外。排污收費制度的理論基礎主要有:環境經濟學的資源價值理論、環境問題的外部不經濟性理論等。
(1)資源價值理論。環境資源是有價值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對資源的利用少,產生的污染遠低于環境的自凈能力,整個環境系統是平衡的。但隨著生產力水平提高,人們對資源的利用多,產生的環境污染遠高于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自身的再生能力被破壞。為了繼續生存下去,人類必須對環境的再生產投入勞動。環境由此具有了價值。其價值是環境資源再生產過程中人類投入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既然環境是有價值的,那么應該對它實行有償利用。向環境排放污染物實質上是利用了有價值的環境資源,排污者利用了國家有限的環境資源容量,理應支付相應的補償,也即繳納排污費。由于環境資源具有稀缺性,因此環境資源的有償使用價格會逐步得到提高,直至與環境資源本身的價值相當。因此,針對環境的不同污染源征收不同的排污費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
(2)外部不經濟性理論?!巴獠坎唤洕浴崩碚撌怯芍洕鷮W家馬歇爾提出來的,他的學生庇古繼承和發展了這一理論。外部性也稱外部效應,是指當生產活動或消費活動對他人產生附帶性的成本或效益時,外部效應便“誕生”了。也就是說,成本或效益被附加于其他人“身上”或“名下”,然而施加這種“力”的人卻并沒有為此付出或支付代價。外部效應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環境問題反映出來的正是環境施害人將本應由自己負擔的成本轉嫁給社會而造成的成本外溢效應。環境施害人往往并不承擔相應的成本,而是直接轉嫁給社會。如此,污染者沒有動機減少廢水和廢氣排放,從而造成污染。因此征收排污費可是使外部成本內部化。
二、我國的排污收費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企業事業單位,依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準排污費,并負責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規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執行。征收的超標排污費必須用于污染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边@是我國法律對排污收費制度的基本規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五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排污費,超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準排污費,并負責治理?!蓖瑫r,《海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條、《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三十四條、《噪聲污染防治法》第十六條也都對排污收費制度作了相應的規定。
2003年國務院頒布了《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進一步規范了排污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并使排污收費制度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在征收標準上實現了由超標收費向排污即收費、超標就加倍收費的轉變。在資金使用上,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征收的排污費一律上繳財政,納入財政預算,列入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全部用于污染治理。環保執法資金由財政予以保障,從制度上堵住擠占、挪用排污費的問題發生。在征收對象上,條例規定,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繳納排污費。這一規定將征收對象由超標排污的企事業單位拓寬到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一切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任何排污者都必須承擔繳納排污費的義務。在監督管理方面,實行政務公開,增強了透明度。
但我國現行法律中對排污費的征收問題仍存在缺陷:
(1)排污收費標準偏低。從經濟學角度看,對排污者征收的排污費應該等于他給社會其他成員造成的損失,從而使其私人成本等于社會成本。然而我國現行排污費征收標準征收的排污費往往連治理污染的成本都無法完全彌補。根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排污費征收標準僅為污染治理設施運轉成本的50%左右,某些項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這必然會導致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寧肯交納超標排污費,也不愿積極治理污染,造成企業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我們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個合適的收費標準,有效發揮排污收費制度應有的功能。
(2)排污費不能足額征收。目前,在全國范圍內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少繳欠繳拖繳排污費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現行的排污費征收程序中,征收額的測算標準是排污者申報和環保部門核定,而在一些地方主要依靠企業自報,申報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真實性難以保證。對此,我們可以實行排放污染物總量申請收費制度,即實現由“事后收費”向“事前交費”轉變,其核心是排污單位通過排放污染物總量申請,同時繳納相應費用,取得環境容量或資源的使用權,也就是根據本地區環境容量、污染控制目標核定本地區或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向社會、排污單位公告。排污單位根據自己的需求,在規定時間內,向當地環保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環保部門根據各排污單位申請的污染物排放總量,進行審查、核定、分配、批準、發證,同時收取核定許可排放總量的開戶費和排污費,不足部分及增減變更可以通過市場運作進行污染物排放總量交易。這種制度使排污費從被動征收轉變為排污者主動交納,未交納者將得不到環境容量使用權,污染物也就不得進入環境。
(3)《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與《環境保護法》存在矛盾。根據《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只有超標排污才征收排污費,而《條例》規定的是排污即收費,超標排污加倍收費的原則。而且在處罰力度上《條例》規定嚴于《環境保護法》。但是根據《立法法》第79條的規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規章,”僅是行政法規《條例》位階上低于作為法律的《環境保護法》。當發生沖突時,只能適用基本法的規定而不能適用位階低的行政法規。因此,我們需要對法律進行修改,促進法律體系內部的協調與統一。
三、總結
有人提出實行排污的“費改稅”,但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實行排污稅的時機還尚未成熟,況且排污稅收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注定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改革排污收費制度并繼續保證該制度在我國實施的同時,對個別收費項目進行排污收稅的試驗,是適應我國國情并且不乏前瞻性的正確做法。
參考文獻:
[1]張巖,李波.《淺析我國排污收費制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6.
[2]伍世安.《改革和完善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探討》.《財貿經濟》.2007.
[3]李慧玲.《我國排污收費制度及其立法評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7月第1卷第2期.
一、通過化學教學,使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的因素及造成的嚴重危害
現行初中化學教材中有五處涉及到環境污染問題。①、P9中講到空氣成分時,“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大類。從世界范圍看,排放到空氣中的代表污染物較多的是S0、CO、NO等。這些氣體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這些有害氣體及煙塵,改變了空氣的成分,造成了對空氣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氣會嚴重地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造成對自然資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壞。②、P46“保護水資源"中,講到“水可以造福人類,但水被污染后卻會給人類造成災難?!薄肮I生產中的廢渣、廢水、廢氣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都會使水源受到污染?!笔艿轿廴镜乃羞@樣或那樣的毒物或病菌,飲用后會使人中毒致,甚至死亡。工農業生產用了被污染的水,會嚴重降低產品質量,甚至損害人類健康。因此,需要采取各種措施來預防和消除對水源的污染,保護和改善水質。如:加強對水質的監測;工業“三廢”要經過處理方可排放;農業上要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等。③、P99中,講到CO時,涉及到CO對空氣的污染問題:“自從人類用煤作燃料以后,空氣污染的現象就多了。CO是排放量很大的空氣污染物之一?!睋烙?,目前每年人為排放出的CO總量為(3—4)億噸。其中,一半以上來自汽車排放的廢氣,其余主要來自煤等燃料的燃燒和石油煉制、鋼鐵冶煉等。森林火災、海洋和陸地生物的腐爛等過程,也能產生CO由于CO能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防止和控制CO對空氣的污染是非常重要的。④P164中,講到溶液的PH值時,指出“在農業生產中,作物一般適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長。當空氣受硫的氧化物(S0。)或氮的氧化物(NO:)污染時,雨水呈酸性,形成酸雨?!币虼耍瑴y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氣污染的情況。⑤、P87中,講到C02是不能供呼吸的,雖然C0:對人畜無毒,但它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不能超過0.5%。因為CO。含量越高,O2在空氣中含量就要明顯降低。當CO。體積分數達到1%時,對人畜就有害處;當達到4%——5%時,會使人感到氣喘、頭痛、眩暈;達到10%時,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漸停止,以致使人死亡。因此,要有效控制排放到空氣中的CO:的含量,也是預防空氣污染的重要任務之一。在P11 1中,又指出當大量CO。進入大氣后,將會導致“溫室效應”。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溫室效應”將會對人類產生嚴重影響。
二、學習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
以上所述,使學生深刻懂得,人類懶以生存的環境是怎樣被污染的;受到污染后又如何對人類進行“反作用”、進行“報復”、進行“肆虐"、進行無情“傷害"的。從而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進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積極、主動、自覺學習環保知識,達到環境教育之目的。(1)充分利用化學教學中所接觸到的一些有毒物質,如:CL:、H。S、CO、SOz、N0、NOz及各種酸霧、農藥、化肥等進行直觀具體的環境教育。通過實驗操作,如聞氣體方法;收集有毒氣體;實驗中剩余的廢液廢物的處理;怎樣利用通風廚;如何吸收有毒尾氣(CO、CLz、SOz)等知識,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教育。(2)、通過大氣和水源污染及其治理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人類與環境相互依賴的關系和防污重要性的認識。因為人類的生活環境是個龐大而復雜的生態系統,是由要類在自然環境下不斷改造而逐步形成的。教學過程,可以介紹因大氣、淡水水源、土壤等被污染而對人類造成的嚴重威脅或傷害事件(參見教師教學用書,人教版,P 1 6——1 7中,“大氣污染與防治"),等有關資料,從而引起學生高度重視。教育學生保護好大氣,會給人類提供清潔的空氣;保護好水源,不僅保護了人類本身,也保護了水生生物及生態平衡;保護好土壤,可給人類提供無毒無污染的農產品,使學生懂得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是何等密切。另外,通過對CO和S0。的吸收利用,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治理污染又是化學界的重要課題和任務。但要同時教育學生,環境一旦被污染,僅靠一種方法治理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采取綜合治理,才能湊效。教育學生環境易污治理難的道理,以啟發學生從小就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并勇于向破壞環境、污染環境的不法分子作斗爭。
三、教育學生熱愛環保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