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8 09:20: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地震;結核病;風險評估
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病,我國是全球22個結核病流行嚴重的國家之一[1]。魯甸縣所屬的昭通市是云南省結核病流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2004年以來,肺結核為魯甸縣主要傳染病報告病種[2]。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該縣(北緯27.1度,東經103.3度)發生6.5級地震,造成108.84萬人受災、410人死亡,緊急轉移安置22.97萬人。由于地震后受災地的自然、社會因素發生了重大變化,災區肺結核防控能力受損,可能會對當地肺結核的傳播和流行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省級針對魯甸縣災前、災后肺結核疫情情況及風險因素進行分析,為指導災后肺結核防控工作的開展及采取更具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提供參考。
1方法
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收集2010—2014年(截至9月18日)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及所轄各鄉鎮的肺結核報告信息,分析災區既往肺結核疫情狀況,比較災區災前、災后肺結核發病情況,整理災前登記在治和災后網絡直報肺結核患者治療管理情況,通過查閱文獻,并結合現場調查結果,進行災區肺結核風險評估和分析。
2結果
2.1魯甸縣既往肺結核疫情狀況網報系統數據顯示,2010—2014年8月,全省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昭通市是我省肺結核重災區,歷年肺結核報告發病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魯甸縣在昭通市屬于低疫情縣,除2013年肺結核報告發病率略高于全省水平外,其余各年均低于全省、全市及全國平均水平;災情發生的龍頭山鎮、火德紅鄉、樂紅鄉、水磨鎮4個鄉鎮中,火德紅的疫情稍高,除2013年高于全縣的疫情水平外,其余各年、各鄉鎮的疫情均低于全縣平均水平,均屬于低疫情鄉鎮(表1)。2.2災前、災后肺結核發病情況比較受災鄉鎮在地震前(2014年1月1日至8月2日)和地震后(8月3日至9月18日)每天網絡直報的肺結核患者發病數沒有明顯變化(圖1),與去年同期相比,災區肺結核發病總體平穩,沒有發生肺結核暴發流行。2.3災前登記在治和災后網絡直報肺結核患者治療管理情況截止8月3日,魯甸縣累計登記在治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共計154例(表2)。整理登記在治患者信息,并進行追蹤。至9月13日,四個受災鄉鎮災前登記在治的肺結核患者64例,其中12例已完成療程,除3例死亡外,其余49例均已痰檢取藥。災后(8月3日至9月12日)魯甸縣疾控共確診并治療管理4個受災鄉鎮的肺結核患者7人。2.4災區現狀調查①環境變化災區安置點以集中安置為主,其中災情較重的龍頭山鎮有集中安置點(超過10戶)有56處,超過100人的集中安置點有34處,安置人數18000人左右,帳篷數2260人,其中15歲以下兒童約2260人。災區大型安置點數量眾多,安置人口數較多,居住相對集中且擁擠,這使得居民發生呼吸道傳染病的風險增高。②人群流動性加大、抵抗力降低轉移安置造成的災民流動,使得災區存在肺結核暴發和流行的風險。災民膳食結構單一,加之處于生理和心理的應激狀態,導致人群抵抗力降低,一旦有傳染性肺結核病發生,易引起暴發流行。③常規疾病防控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可及性降低。由于地震導致災區部分醫療衛生機構房屋嚴重受損,鄉衛生院、村衛生室的醫務人員均忙于應急救災,致使肺結核等常規傳染病防控工作難以有效實施,給其發生和傳播帶來較大風險。2.5震區肺結核流行的風險評估結合地震發生前后肺結核疫情狀況及現場調查情況,可認為災區結核病疫情風險程度為“中(++)”。主要的風險為涂陽患者家庭成員發生結核菌感染的風險較大,尤其是兒童;感染結核菌的人群發生結核病的風險較大;發病的結核病患者若不能及時發現,可能造成對周圍人群的傳播;結核菌感染后,不同人群發生的幾率不一樣。
3討論
近些年來,伴隨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應用的日益廣泛與深入,在推動各行各業進一步發展的同時,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具有的國際性、自由性、開放新等特點,也使得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顯了出來,網絡安全事故所導致的損失也日益嚴重,因此網絡安全防控問題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而提供地震科研服務、地震監測預報、地震應急、震害防御等服務的地震信息網絡自然也不例外,時刻面臨著網絡安全威脅,而且由于地震信息的敏感特性,所以保障地震信息網絡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1地震信息網絡安全內涵
地震信息網絡安全主要具有可用性、完整性、機密性、可審查性、可控性等基本要素。具體而言即是指地震信息應確保不會向未授權的實體暴露,只有具有相關權限的人才允許對地震數據信息進行修改,并且要能夠及時判斷出地震數據信息是否已經被破壞或篡改,即使是得到授權的實體也只能夠在規定的時間段內訪問地震數據信息,即攻擊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資源而阻礙授權者的工作,能夠對授權范圍內的地震信息傳輸方式及流向予以控制,能夠提供相應的調查依據和手段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網絡安全問題。
2地震信息網絡安全威脅分析
通過對地震信息網絡安全威脅的相關分析,可以能夠對地震信息網絡安全產生威脅的因素有很多種,而這些因素中可能是無意的,也可能是有意的;可能是非人為的,也可能是人為的。但是通過梳理與歸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利用互聯網傳播病毒,通過互聯網傳播病毒,其產生的破壞性將遠遠大于單機系統,而且使得用戶很難對此加以防范。伴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以及廣泛應用,帶有黑客性質的特洛伊木馬和病毒等有害代碼層出不窮地涌現,其傳播速度變得更快、傳播范圍變得更廣。就拿目前最出名的勒索病毒而言,每天都導致超過十萬臺計算機被感染,給用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其次,計算機操作人員的無意失誤。比如計算機操作人員網絡安全防范意識不強,選擇的用戶口令過于簡單,隨意與他人共享自己的賬戶,沒有將安全防護工作做好,使得安全漏洞存在等等。再次,人為的惡意攻擊。人為的惡意攻擊又可以分為被動攻擊和主動攻擊兩種。其中被動攻擊主要是指攻擊并不會對地震信息網絡的正常運行產生影響,但是會暗中竊取、截獲以及破譯重要的機密地震信息。而主動攻擊主要是指攻擊者通過各種攻擊手段對地震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進行有選擇性地破壞。不論是被動攻擊,還是主動攻擊,都會對地震信息網絡造成極大的危害,導致機密地震數據信息被泄露。最后,軟件缺陷和漏洞。軟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自然就給予了攻擊者可以攻擊的切口,一旦攻擊者利用軟件缺陷和漏洞成功貢獻了地震信息網絡,其后果往往是不堪設想的,因此必須對此引起重視。
3地震信息網絡安全防控對策
3.1選用安全口令
根據相關網絡安全事件的調查情況,可以發現80%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生都是因為用戶使用了較為簡單的安全口令而導致的。所以在對安全口令予以設置的時候,用戶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應保守安全口令秘密并經常改變口令;二是安全口令應包含數字、大小寫字母;三是應經常改變具有較高安全特權的安全口令,所有的缺省都應及時從系統中去掉;四是安全口令最好是以加密形式存在硬盤上,使用戶輸入的安全口令在內存中的存留時間盡可能縮短;五是一次身份驗證僅限于該次登錄,會話長度與其壽命相等,網絡中任何驗證過程對用戶而言都應當是透明的,用戶輸入安全口令登錄除外。目前地震信息網絡的操作平臺是Unix系統,不僅支持網絡文件管理系統,而且對網絡用戶還能夠以組的概念予以分級。當Unix系統缺省的時候,如果用戶屬于同一組,那么是允許他們彼此之間進行系統數據或文件的相互讀寫的。但是這就有可能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倘若一旦沒有將組合理劃分,就有可能導致身為普通用戶,卻可以擁有只有超級用戶才允許擁有的相關權限。具有超級用戶權限的普通用戶此時不僅可以掌握系統的配置情況,還能夠對系統的參數文件進行任意修改或增加,甚至使得整個地震信息網絡系統被摧毀,這種后果無疑是非常可怕的。因此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應當將普通用戶賬號歸于零組用戶,嚴禁將高級別管理賬號與普通用戶賬號歸于同一組。與此同時還需要注意各個服務進程應當放在不同的主機之上,實現風險的共同分擔。
3.2安裝防病毒軟件
安裝防病毒軟件是地震信息網絡安全的重要防控對策之一,可以通過一級防病毒服務器來實現對地震信息網絡所有客戶端的集中管理、統一管理,由一級防病毒服務器向地震信息網絡各個客戶端提供系統修正和自動升級等服務。定制客戶端策略,客戶端策略鎖定幾乎按照自動從服務器升級病毒庫的方式,客戶端上的軟件,操作人員是不能夠自行卸載的,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管理問題發生。具體而言就是指,通過一級防病毒服務器來實現對所有客戶端防病毒軟件的自動安全。并且借助網絡智能化增強升級,客戶端和服務器都可以實現自動增量升級。一級防病毒服務器還將具有報警功能,一旦發現可疑程序文件,立刻通過聲音、郵件等方式及時向用戶傳達報警信息。一級防病毒服務器還將負責新病毒樣本的收集與處理工作,對從各個客戶端發現的不能處理的或未知的病毒予以集中處理。
3.3網絡安全漏洞掃描
所謂網絡完全漏洞掃描其實就是利用插件、專用腳本語言、漏洞掃描程序等對主干網絡設備、應用服務器、主機掃描系統設計、主要系統管理員的工作站等進行安全漏洞掃描的過程,目的是為將可能被攻擊者利用的漏洞或者安全隱患找出來,可以說網絡安全漏洞掃描是確保地震信息網絡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對來自外部的攻擊,如果我們能夠結合具體的應用環境,將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隱患通過網絡安全漏洞掃描提前掃描出來,并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存在的安全漏洞和缺陷進行修補,如此就有可能實現對可能發生的網絡安全入侵事件的提前阻止。由此可見,對于地震信息網絡安全而言,進行網絡安全漏洞掃描無疑是尤為必要且非常重要的。網絡安全漏洞掃描通常采用主動式策略、被動式策略這兩種策略。主動式策略即是指通過對一些腳本文件的執行,從而模擬對地震信息網絡的攻擊,并將網絡的反應記錄下來,從而將地震信息網絡存在的漏洞及缺陷找出來。而被動式策略即是指檢測主機系統中安全口令是否過于簡單、安全設置是否合適、是否存在與安全規則相抵觸的對象等等,從而對檢查出來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處理。
4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網絡環境的多變性與復雜性,決定了地震信息網絡安全威脅始終會存在。雖然地震信息網絡安全問題的存在,使得我們的地震信息網絡安全防控工作始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是我們仍然需要迎難而上,不斷總結網絡安全防控工作中的經驗與方法,盡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文章先介紹了地震信息網絡安全內涵,然后分析了地震信息網絡安全威脅,最后從選用安全口令、安裝防病毒軟件、網絡安全漏洞掃描這三個方面提出了地震信息網絡安全防控對策,希望能借此對我國防震減災事業做出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姜春嬌.網絡安全風險防控探究[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7.
[2]閆民正,趙曉云,任力偉等.基于山西地震信息網絡的安全風險與應急研究[J].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2011.
[3]陶崇福.淺談地震信息網絡安全及其防范對策[J].電腦與電信,2011.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511.7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2-0247-01
【關鍵詞】 流感,人;疾病暴發流行;學生;自然災害
2008年8月17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區某鄉中心小學向當地衛生院報告學校感冒癥狀學生較多。該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和鄉衛生院人員立即趕赴現場調查,并進行衛生學處理。至8月25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F報道如下。
1 基本情況
該中心小學位于5•12地震重災區,是全日制中心小學。在大地震中,學校校舍全部坍塌,學校暫停教學。2008年8月,學校搬入臨時板房,開始教學活動。全校共有9個班(初一2個班,小學6個班,學前班1個班)401名在校學生,其中住校生168名;教職工39名,食堂從業人員2名。學生上課的教室和宿舍全部為單層活動板房,宿舍與教室相隔200 m左右,相對隔離,每室住8~12人。學校食堂為簡易房,沒有固定的就餐場所,無校醫和醫務室。學校采取地下深井水進行集中式供水,未進行加氯消毒。
2 疫情過程
8月10日開始,該校部分班級出現感冒癥狀病人,17日病人突然增多,遂向當地衛生院報告;至8月25日共發病157人,罹患率為35.5%(157/442)。157例病例中,頭暈、頭痛的占74.5%(117/157),流清鼻涕者占66.9%(105/157),咳嗽占62.4%(98/157),部分患者有低熱(
3 流行病學特征
157例病例中,學生156例(住校生85例,走讀生71例),罹患率為38.9%(156/401);教師1例,罹患率為2.6%(1/39)。男、女生罹患率分別為40.0%(86/215),37.6%(70/18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住校生和走讀生罹患率分別為50.6%(85/168),30.5%(71/2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7.8,P
4 現場衛生學調查
學校環境衛生較差,四周可見多處垃圾,垃圾桶不能做到日產日清;廁所為旱廁,衛生狀況尚可,每天用含氯消毒劑消毒1次;食堂衛生條件差,流程不合理,為簡易房搭建,從業人員未進行健康體檢;學生寢室環境條件較差,空氣潮濕,室內水泥地面甚至可見明顯水跡,沒有通風設施;多數學生喜吃零食,地面可見較多零食包裝袋;宿舍用水不方便,早上停水,學生用水只能夜間儲備在寢室;采集學校飲用水進行余氯監測表明,未達到生活飲用水余氯衛生標準。
5 疫情處理及結果
凡出現發熱、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的學生均實施家庭隔離治療,痊愈后方可上學;加強教室、宿舍通風換氣,對教室、宿舍、走廊、廁所進行空氣消毒;加強學生晨檢制度,每天早上、中午上學前詢問并登記填寫《學生發熱情況登記表》,并將每日檢查情況報衛生院防保人員;向學生和家長開展預防呼吸道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多喝開水,注意防寒保暖,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至8月25日,無新發流感病例出現。
6 討論
造成本次流感樣病例暴發流行的可能原因包括:(1)學校臨時板房剛建成,各種配套設施不夠齊全,地面、空氣潮濕,尤其是宿舍通風不良,空氣流通不好,易造成聚集發病;(2)衛生條件差,容易造成各類病菌滋生和繁殖;(3)學校人員集中,且沒有專職校醫對學生健康狀況開展監測,早期發現病例困難,容易造成病例的聚集;(4)大地震后學生心理受創傷,可能導致其自身抵抗力下降。
學校這一特殊的人群聚集場所極易造成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感暴發疫情也好發于學校。因此,學校要加強疫情監測和報告制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一旦出現聚集性發病,要及時向相關醫療衛生部門報告,同時采取居家隔離、每日晨檢、通風換氣、環境消毒、健康教育等綜合性防控措施,并通過開展防病知識的宣傳教育,預防和控制學校流感等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1]。對于地震災后學校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更要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提前介入。要繼續做好災后防疫工作,落實責任制,以確保學校衛生防病工作的全面落實和實時監控,爭取做到傳染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責任報告單位及報告人的法制意識和疫情報告的敏感性要進一步加強。同時對臨時板房等居住環境衛生學的監測也不容忽視。
7 參考文獻
【關鍵詞】定向爆破;橋體拆除;爆破技術;實踐總結
興隆橋位于巴中市區南端西華山隧道南側約220.0m處,由于新建工程隴橋互通立交C匝道需下行穿過此橋,此橋墩柱侵入C匝道正線內,已影響新建工程施工,有關部門決定將其拆除。
該橋長130.0m,橋面、橋梁及橋墩寬度均為10.0m,橋梁整體為拱型結構,在河道中央由一跨度約70.0 m的大弧拱和兩側干河床上的5個小拱組成,橋面距河道,河床的高度分別在8.0~25.0m之間,橋面為薄層鋼筋砼結構,弧拱上部為漿砌塊石,下部為現澆鋼筋砼,橋墩四周為漿砌塊石,墩內填充隨機分布的非均質結構體――片石,詳見下圖1所示。
1、興隆橋定向爆破重點與難點匯總
1.1重點
1.1.1必須將中央大拱兩端拱腳處和4個橋墩徹底炸斷,破壞其支撐強度。
1.1.2起爆時間控制:中央大拱起爆時間要提前橋墩280ms左右,這樣在大拱和該處橋面下塌時產生斜向拉力后兩側的橋墩再起爆,只有這樣兩側其余橋面和橋墩才能定向傾倒而不是爆后又原地坐下,導致爆破效果欠佳甚至失敗。
1.2難點
1.2.1結構不清,因該橋建造時間久遠,無建造設計施工圖紙,諸如拱圈下部的現澆鋼筋砼層布筋情況憑目測無從了解,另外橋墩四周直觀確定為漿砌塊石,橋墩內結構也無從知曉,憑經驗估計可能是漿砌片石結構,所以對結構進行打眼勘探其內部結構物。
1.2.2設計施工難度大、風險高。
⑴拱圈部分,如拱圈均為漿砌塊石,結構均勻鉆爆參數,易于掌握,但其下層為0.2m現澆鋼筋砼,兩種介質強度特性差異大,按常規正常鉆孔,恐怕下層砼爆不開,拱不斷,如鉆孔達到砼層則孔深不合理,恐造成坐炮,拱圈仍炸不斷。⑵橋墩內如為漿砌片石,此類結構體內往往有很多地方無灰漿或灰漿不飽滿形成空洞,縫隙為隨機分布非均質結構體,這類結構物在鉆爆工程中是很麻煩的一種類型,其特點是澆鑄體內呈多層,夾層、空心結構等,鉆孔時極易產生嚴重的卡鉆現象,工效極低,費工費時。其次是非均質結構體內的夾層,空心,縫隙等的存在,使炸藥爆炸產生的高壓氣體大量泄漏,影響爆破效果甚至導致爆炸失敗,詳見圖2所示。
2、爆破方案設計基理分析
采用定向倒塌拆除控制爆破,炸毀大橋各部位的支撐,使橋面自然下落。
2.1各部位炮眼的布置
2.1.1爆破參數設計
D――鉆孔直徑,橋拱部位40mm橋墩部位80mm
W――最小抵抗線m,取1/2B,B為拱圈,橋墩厚度
L――孔深m橋墩0.7B,拱圈深入鋼筋砼5~10cm
a――孔距m(1.0~1.5)W
b――排距m取1.0a
q――炸藥單耗kg/m3取0.6
Qd――單孔裝藥量kg
2.1.2各部位單孔藥量的計算
采用通常拆除爆破藥量計算公式, 即: 單孔裝藥量Q=qWaL
1#橋墩、2#橋墩單孔裝藥量Qd=0.6*1.5*1.5*2.1=2.27kg
3#橋墩、4#橋墩單孔裝藥量Qd=0.6*1.0*1.0*1.4=0.84kg
橋拱(1#方向)單孔裝藥量Qd=0.6*0.65*0.7*1.15=0.31kg
橋拱(2#方向)單孔裝藥量Qd=0.6*0.65*0.7*1.2=0.33kg
詳見圖3、表1。
2.2起爆網路設計
本工程采用塑料導爆管非電毫秒延期雷管,端線聯接采用簇聯方式,再將各簇聯引出的傳爆雷管用四通聯連接器進行并聯和串聯,實現全程非電毫秒延時起爆網路,中央大拱拱腳處先于橋墩約50ms起爆,然后各墩再依次起爆,起爆網路詳見圖4。
3、爆破安全技術措施
爆破對環境的有害效應主要表現在爆破地振動,爆破個別區散物,爆破空氣沖擊波,爆破噪聲和爆破有毒氣體,本工程在陸域及空曠的野外施工,爆破空氣沖擊波,爆破噪聲,有毒氣體很快會隨風擴散,更不存在水中沖擊波的影響,起爆時人員只要處于上風方向就可保安全。
本工程應加強防控的重點應是爆破地震和爆破個別飛石最大飛散區域。
3.1爆破飛石安全距離
采用如下公式對個別飛石飛散距離進行計算:
3.2爆破地震的防控
爆破地震與天然地震相比有持續時間短,主振相頻率較高的特點,根據GB67222《爆破安全規程》利用薩氏爆破振動計算公式進行安全檢算,經過現場實際參數確定一次起爆安全藥量或根據單響藥量計算出質點安全允許振動速度,以確保爆破安全,薩氏公式:
4、興隆橋拆除項目爆破經驗匯總
4.1興隆橋定向拆除爆破方案是合理的,爆破網路安全可靠,設計參數考慮到工期緊,鉆眼施工干擾大,從設計到施工僅10天時間,總共布眼262個,總裝藥量207.1kg,就將整座大橋徹底炸塌。
一、地震對檔案造成的危害
(一)對檔案室的破壞
此次地震中,檔案室所在建筑物受強烈地震影響,晃動劇烈,建筑墻體開裂,門窗變形,需加固后使用。而檔案室內300節檔案柜也大多傾斜、倒塌,設施、設備被毀壞。
(二)對檔案的破壞
地震中,大量紙質檔案從柜架上散落,造成檔案材料和包裝材料的損毀,損毀最大的是一些比較重要的實物檔案。
(三)對檔案設備的破壞
1.對檔案柜的破壞。單位檔案室300個檔案柜大多倒塌或傾斜,發生變形、斷裂,受損267個,無法正常開啟、運用31個。
2.檔案室電器設備的損壞
檔案室庫房空調共計4臺,除濕機共計2臺,復印機1臺,在地震中損壞空調1臺,復印機1臺。
此外,在地震中供電系統往往會遭到破壞,發生短路,很可能導致火災。檔案室內本身就有易燃物品,所以還可能因為火災造成檔案和建筑被焚毀。
二、受損檔案的搶救
(一)影響搶救檔案的主要因素
影響搶救檔案的主要因素是余震衍生的次災害。次災害對及時搶救檔案會造成非常大的阻礙。地震后,災區余震不斷,幾天內共發生余震幾千次。為了保證人員安全,筆者單位對地震中受損的建筑物實行了封閉。
影響搶救檔案的第二個主要因素是惡劣的氣候。震后災區陰雨不斷,陰濕及雨水對搶救檔案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二)檔案受損及搶救
1.雨水對檔案的損壞。個別檔案在地震中遭受水浸,包括紙質檔案及光盤、膠片、磁盤。
2.霉菌對檔案的損壞。部分檔案受連續陰濕的天氣影響引起生霉。
3.檔案的損毀。因受地震影響,部分檔案柜歪斜、傾倒,造成部分實體檔案、光盤和膠片檔案損毀。
(三)對受損檔案采取的搶救措施
1.對水浸紙質檔案的搶救
消毒殺菌處理。重新進入檔案室后,工作人員在檔案室進行了消毒殺菌處理,噴灑了消毒殺菌藥物。
隔離。工作人員在此次地震后搶救檔案中,共對27份檔案進行了隔離去除菌絲體。
去污。由于部分倒地檔案露出檔案袋,受到泥土、灰塵或者泥沙、泥漿等的污染,所以根據檔案受污情況進行了去污處理。共對121份檔案進行了去污處理,包括除塵、去污、水洗處理等。
減濕干燥。在密閉的房間中,首先用吸水紙、海綿將水浸檔案的明水慢慢去除,展平放置后開啟去濕機除濕,促使檔案紙張中的水分迅速蒸發;最后對紙張進行壓平處理,將檔案存放于臨時庫房,使用空調、去濕機嚴格控制溫濕度。
2.對霉菌的處理
(1)冷凍處理。采取冷凍處理可以有效避免霉變現象。
(2)檢查霉菌。檢查紙張上有無明顯絨毛狀菌絲體,并采取隔離措施。
3.對受污膠片、實體檔案的處理
(1)膠片檔案去塵方法。用羊毫或其軟筆掃下膠片上的塵土,用棉花球蘸酒精輕擦,最后用流動清水將膠片沖洗干凈后再晾干。
(2)去污方法。根據受損檔案材質特點、字跡的溶解性選擇適當的方法??梢允褂脵C械法和溶劑去除檔案表面的污斑,使用氧化法去除顏色斑。
二、檔案地震災害的預防
1.檔案室按照抗震烈度設計修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規定:“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并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四川是地震頻發地區,檔案室所在建筑物修建于1991年,按照《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990)》劃定的基本烈度和《規范》中的技術要求,按照7 級抗震設防烈度修建,因此此次地震盡管強度大,建筑物沒有出現大的坍塌。
2.保證檔案室建筑質量
檔案室所在建筑修建于1991年,但是用材、施工工藝好,但因是辦公樓設計,檔案室窗外沒有設計防水設備,導致雨水從窗戶外直接飄入房間,浸濕了個別檔案。
震后,筆者所在單位接受了市政府統一對受損建筑物進行的安全評估,并按安全評估結果對庫房比照《規范》和政府要求進行了改造、加固,使之達到抗震要求。
3.加強檔案管理,建立防災減災體系
為了減輕地震災害,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救結合”的方針,建立防災減災體系。
(1)制定檔案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建立檔案防災減災應急辦公室,制定常規的檢查制度,制定應急預案,推進各項預防措施的落實。
(2)檔案室建造符合安全要求。檔案室一般要獨立一層,有符合檔案安全條件的庫房。為避免地震危害,檔案應盡量避免保存在頂層。
4.做好檔案室水災、火災預防
(1)預防水災。為了防止庫房被水淹沒,檔案室應該選擇較高樓層;為了防止檔案潮濕受損,檔案室應保證場地干燥、排水通暢、空氣流通;為了避免爆管、漏水等事故發生,庫房內不設置除消防以外的給水點,給、排水管道不應穿越庫區。四川屬于濕度大的省份,為了避免檔案受潮,庫內存放檔案最低處離地面的高度不能少于15厘米。
(2)預防火災。火災對于檔案室檔案屬于滅頂災害,預防火災火險要以預防為主。要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的規定對檔案室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降溫設備,確保檔案的安全;還必須對庫房的結構、門、室內電器、設備和消防措施進行嚴格的防火配置。同時,要制定相關的消防應急預案,建立安全防火責任制;定期開展安全防火檢查,消除火災隱患;對電路及電器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及維護。
5、電子檔案采用備份措施
為了保護重要檔案的安全,避開同一災害對檔案造成的破壞,一般要采取備份措施,常見的措施是重要檔案異質、異地備份等。電子檔案的主要保存方式是存儲于計算機、光盤、移動硬盤等數字存儲介質中,這些介質比較脆弱,一旦遭受意外損害,介質容易被損壞甚至折斷,存儲的信息會丟失或損壞。制定備份方案時,必須考慮重要檔案備份的內容、方式、介質,備份存放的位置,備份過程的具體執行人、數據恢復的方案等因素。
地震會給檔案造成嚴重的危害。為切實做好檔案地震災害防治工作,確保檔案的安全保管,應該制定相關檔案地震災害應急預案,保證檔案室建筑質量,保證檔案室材質、設施設備的安全,做好火災、水災的預防,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加強防災宣傳與教育,科學防控,責任落實,使防災工作進一步落到實處。災后進行科學、正確的搶救,盡最大可能保證檔案的安全。(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電業局)
參考文獻:
[1]馮子直.檔案保護技術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3
[2]荊秀昆,方志華,陶琴.檔案館地震災害及預防對策[J].中國檔案.2006(07)
[3]劉秀娥.圖書館防災與危機管理[M].青島:海洋出版社,2007
[4]周耀林.檔案文學遺產保護理論與實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5]張艷欣,卞昭玲.從汶川地震談檔案館突發性災害的預防[J].蘭臺世界,2008(22)
[6]馬淑桂,陶琴.檔案館災害防治策略-以汶川地震災區檔案搶救為例[C].海峽兩岸檔案暨縮微學術交流會議材料,2009
一、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條塊結合;部門協作,職責明確;整合資源,快速反應。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市衛生健康委成立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工作指揮部,負責全市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指揮、協調工作。指揮長由委主要領導擔任,副指揮長由委主管領導和有關副主任擔任,成員由委疾控處(衛生應急辦)、辦公室、規劃財務信息處、醫政藥政處、中醫管理處、中藥發展處、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委綜合執法監督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
指揮部下設綜合組、醫療救治組、衛生防疫組、衛生監督組、宣傳組、資金保障組、專家咨詢組。
(一)綜合組
主要職責:組織協調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準備工作;組織制定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預案、方案,組織相關培訓和演練;開展系統內防汛隱患排查和督導工作;建立和完善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處置專家組和應急隊伍;落實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組織協調開展自然災害衛生應急救援工作等。
(二)醫療救治組
主要職責:組織制定并落實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醫療救治工作方案等,指導各級醫療機構實施醫療救治工作;合理調配醫療資源,組派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醫療救治應急專家隊伍,并實施醫療救治工作;災害發生后,匯總各市醫療救治情況,總結交流臨床診治經驗,組織醫療救治專業人員培訓,及時修訂完善各項診療規范、原則和技術要求等;發揮中醫藥在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醫療救治中的優勢作用等。
(三)衛生防疫組
主要職責:組織制定并實施災后衛生防疫工作方案,組建市級疾病防控隊伍,并開展培訓,指導災區開展疾病防控工作;組織開展災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防控和監測報告工作;災害發生后,組織指導災區開展消殺滅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及其相關公共衛生事件;指導做好災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驗室檢驗、檢測工作等。
(四)衛生監督組
主要職責:組織制定并落實災后衛生監督工作預案,并指導實施;組建災后衛生監督應急隊伍,做好災區衛生監督執法檢查;組織開展災區飲用水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等執法監督檢查等。
(五)宣傳組
主要職責:組織制定并實施災后衛生防病宣傳工作方案,指導災區開展公眾自救、互救及衛生防病等科普知識宣傳活動;負責協調宣傳部門,做好媒體的輿論引導工作等。
(六)資金保障組
主要職責:負責協調市財政等有關部門,組織落實防汛防震工作經費,及時匯報經費需求情況。
(七)專家咨詢組
主要職責: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準備和災區醫療救治、衛生防疫、衛生監督等現場處置的技術咨詢和指導,為指揮部提供決策咨詢和工作建議等。
三、應急準備
(一)風險評估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全市和重點地區可能出現的災害所引發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公共衛生風險進行評估。市直醫療衛生機構要評估本單位抵御地震災害的能力,提高防災防汛水平,并對可能出現的因地震、洪澇等災害導致水、電、氣等能源供應中斷而嚴重影響醫療衛生服務的情況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二)衛生應急隊伍
依托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委綜合監督執法局及有關市級醫療衛生單位組建4支市級防汛防震衛生應急隊。
各支市級衛生應急隊伍要按照“平急結合、分類管理、統一調度、協調運轉”的原則,根據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工作需要,調整充實衛生應急隊員,加強管理、培訓和演練,提高災害衛生應急能力。
各市級衛生應急隊伍所在單位要根據專業特點和災害衛生應急需要,為應急隊伍配備相應技術和物資裝備。
(三)協調配合機制
災害發生后,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與市政府相關部門、軍隊和武警部隊衛生部門之間以及醫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機構間的信息通報、工作會商、措施聯動。協調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調集醫療器械、藥品等物資,配合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加強災區食品衛生監督等。
(四)社會公眾的健康教育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要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向廣大醫務人員和看病就醫人員開展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常識宣傳,提高社會公眾的衛生防病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應急響應
(一)響應原則
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災害后,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指揮部在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開展災害衛生應急工作。根據災區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需要,調動市級衛生應急隊伍和全市醫療衛生力量,組織災區開展衛生應急工作。必要時,可制定對口支援方案,組織支援地區與受災地區協同開展工作。
(二)響應措施
1.信息收集、報告、通報和評估
災害發生后,災區衛生計生部門要根據《國家救災防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試行)》,實行災害衛生應急信息日報告制度,將災情、傷情、病情、疫情、災害相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工作開展情況和衛生系統因災損失情況等信息,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各工作組,經各工作組匯總后每日報綜合組。要加強與有關部門和有關方面的信息溝通,及時通報相關信息。
災害發生后,專家咨詢組負責開展災害對人的健康的危害程度、傷亡損失情況及發展趨勢等衛生學評估,研究提出應重點開展的救援措施以及醫療衛生人力、物資、外援等需求意見。
2.醫療救援
災害發生后,組織災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開展現場醫療急救、檢傷分類、傷病員轉運和院內救治等工作。確定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如因災傷病人員數量較多,超過當地醫療機構救治工作負荷,可根據情況,統一協調和交通運輸、財政等相關部門支持下,將傷病員集中運送至外地治療。在醫療救治的同時,開展心理疏導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消除民眾心理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
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與報告
災害發生后,開展災區傳染病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工作,實行災害相關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好傳染病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管理和匯總工作。
4.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
災害發生后,積極開展健康教育、預防性服藥和應急接種等工作。一旦發生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組織開展核實診斷、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集與檢測、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控制等工作。
5.飲用水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監測
災害發生后,積極開展災區飲用水衛生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監測工作,依法對飲用水供水單位供水活動和公共場所衛生實施監管。指導群眾臨時安置點飲用水衛生工作,防止介水傳染病發生。
6.環境衛生處理
災害發生后,指導災區及時清除和處理垃圾、糞便,指導做好人畜尸體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對住房、公共場所和安置點及時采取消毒、殺蟲和滅鼠等衛生措施。根據工作需要,在災區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7.衛生知識宣傳和風險溝通
積極開展災區自救、互救及衛生防病科普知識宣傳。做好媒體和公眾公共衛生風險溝通工作。
8.自救與防護
災害發生后,受災地區醫療衛生機構迅速開展自救工作,盡快恢復醫療衛生服務功能。對因電、水、油、熱、氣(汽)等能源供應中斷造成醫療衛生服務無法正常開展的醫療衛生機構,要及時協調有關部門,調撥發電機、凈水器等儀器設備和有關能源,盡快恢復能源供應。
(三)響應終止
災情穩定后,經指揮部組織評估,確定應急階段的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結束,可以做出終止應急響應的決定,并進入恢復重建和災后防疫階段。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切實保障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市衛生健康委成立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工作應急指揮部。各工作組和醫療衛生單位要按照本總體方案要求落實各項工作,細化具體工作方案,完成各項應急準備,確保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工作有效開展。
(二)落實經費和物資保障
安排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工作所需經費,按照國家、省和市有關規定,負責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市級衛生應急隊伍所在單位要盡快儲備適量的衛生應急物資,維護衛生應急救援設備和設施,使其處于良好備用狀態,確保正常使用。
(三)做好應急值守
指揮部成員、市級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隊隊長手機 24小時開機,確保聯絡通暢,及時到位。
(四)及時總結
在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響應終止后,綜合組負責組織對衛生應急準備和處置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工作效果,認真分析總結災害衛生應急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并向上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上報工作總結。
根據抗震救災工作需要,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決定設立9個工作組?,F將各工作組工作職責、牽頭單位和成員單位通知如下:
一、搶險救災組
負責清理災區現場,搜索營救被困群眾和受傷人員,發動基層干部群眾開展自救互救,組織救援人員和物資的空運、空投工作。
由總參謀部牽頭,公安部、安全監管總局(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地震局、武警部隊、參加。
二、群眾生活組
負責制訂實施受災群眾救助工作方案以及相應的資金物資保障措施,搞好災區生活必需品供應,指導有關地區做好因災倒房群眾的緊急安置,保障災區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災區市場供應,接受和安排國內捐贈、國際援助,處理涉外事務。
由民政部牽頭,外交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部、商務部、紅十字會參加。
三、地震監測組
負責地震監測和次生災害防范,調集必要的技術力量和設備,密切監視震情發展,全力做好余震防御;加強對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預警,一旦發生險情及時組織疏散群眾;加強河湖水質監測和危險化學品等污染物防控,切實保障核設施運行安全。
由地震局牽頭,科技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氣象局、國防科工局參加。
四、衛生防疫組
負責醫療救助和衛生防疫,組織醫療救護隊伍,調集醫療器械、藥品,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檢查、監測災區飲用水源和食品,防范和控制各種傳染病等疫病的暴發流行。
由衛生部牽頭,發展改革委、農業部、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總后勤部、武警部隊參加。
五、宣傳組
負責災情和抗震救災信息新聞、宣傳報道的組織工作,做好向國外和港澳臺地區通報情況,及時準確災情,加強輿情收集分析,正確引導國內外輿論。
由中央宣傳部牽頭,外交部、廣電總局、臺辦、新聞辦、港澳辦、地震局參加。
六、生產恢復組
負責幫助群眾抓緊開展生產自救,對受災的工礦商貿和農業損毀情況進行核實,指導制訂科學恢復生產方案,積極落實有關扶持資金、物資,開展恢復生產工作。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國資委、安全監管總局、保監會、國防科工局參加。
七、基礎設施保障和災后重建組
負責鐵路、公路、橋梁、隧道等交通設施,供電、供水、供氣、通信等設施搶修維護;組織調集搶險救援裝備,做好儲備物資和醫藥調度,切實保障災區搶險應急物資供應;協調運力,優先保證應急搶險救援人員和救災物資的運輸需要。
負責組織研究擬定災后重建規劃,指導協調災后重建工作。
由發展改革委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農業部、國資委、廣電總局、安全監管總局、銀監會、電監會、郵政局、民航局、國家電網公司參加。
八、水利組
負責災區水庫安全,河道受災造成變形的治理,研究解決飲用水源安全等問題。
由水利部牽頭,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衛生部、農業部、地震局、氣象局、電監會、總參作戰部參加。
九、社會治安組
負責協助災區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維護道路交通秩序,加強對黨政機關、要害部門、金融單位、儲備倉庫等重要場所的警戒,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由公安部牽頭,教育部、司法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旅游局、局、武警部隊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