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8 09:20: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管理綜合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經濟管理;應用型;人才培育;實踐
教育的本質在于為社會實踐服務,在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育的過程中,要注重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專業知識培育,還要注重社會實踐處理能力的培育,要使經濟管理這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立足于理論和實踐兩個支點之上,在協同、緊密的教學課程體系中,得以完美地融合和設計,從而培育與社會需求相契合的應用型經濟管理類人才。
一、經濟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育的教學實踐思路
經濟管理類應用型人才要遵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育要求,以“平臺+模塊”為設計思路,以培育經濟管理類人才的主要能力為導向,進行如下思考:
1、培養經濟管理類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在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要加深學生對于專業課程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設計專門的經濟管理綜合實驗課程,增強學生對基礎專業課程知識的深入理解。
2、培養經濟管理類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經濟管理類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的統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式、合作式的思考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和精神,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3、培養經濟管理類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經濟管理類教學實踐中,要考慮到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問題,要注重培養學生在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中的信息采集、分析和整理能力,教師要充分整合資源,開設專業第二課堂,拓展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二、經濟管理類人才培育的實踐教學體系建構
1、經濟管理類人才培育的實踐教學體系總體框架設計
經濟管理類人才培育要以創新創業為導向,以產學研相融合為依托,注重教學的實踐性特征,從而增進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實用能力。經濟管理類人才實踐教學體系要注重分層、合理的設計,依照學生的基礎能力、專項能力和綜合能力,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要將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具體落實和合理配置,諸如:實驗、實訓、課程設計、實習等,都要形成一個相互鏈接、密切相關的體系,在這個思路之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的總體設計:1)經濟管理類基礎專業知識的儲備階段。在實踐課程教學的初期階段,是學生積累經濟管理基礎專業知識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對學生的某一特定創業導向的知識較為分散,如:可以開設商務洽談、管理與溝通、經貿應用、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重點提升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組織溝通能力、團隊協同能力的培育。2)模擬企業實踐的綜合培育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不僅要有專業課程,還要包括企業資源計劃實戰內容,諸如:金融企業會計、模擬證券交易等,在這個實踐中心環節中,可以將學生積累的知識融入到初步實踐教學中,用于檢驗自己的知識和觀點。3)畢業實踐設計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實驗中心課程已經初步實現,學生具備了初步的實踐能力,可以通過畢業實踐設計的實習過程,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綜合素質,形成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
2、經濟管理類人才培育的具體實踐教學
1)課堂教學設計經濟管理類人才培育實踐教學的課堂教學設計,要體現出層次化、特色化、立體化的實踐課程教學特征,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等策略,進行實踐教學。在管理溝通實驗、市場營銷實驗、企業資源計劃實驗教學課程之中,就要運用啟發式教學策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協同能力,從而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能力。還可以在專門的實景實戰懷課程中,進行仿真實訓教學,使學生熟悉經濟管理類相關業務內容,諸如:企業管理實踐中心可以仿真企業某部門的日常內部運作教學;金融交易實踐教學可以仿真模擬銀行的業務教學;國際貿易實踐教學可以仿真模擬海關業務教學等。2)課外實踐教學設計可以建構導師制和課題立項制度,結合專業的特色需求,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和科研活動之中,可以具體設計“實驗室實踐環節”、“創新實驗計劃”、“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環節”等內容,幫助學生進行課題的設計、立項、調研等,可以開展課外活動或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經濟管理實踐能力,并在學生實訓、實習的階段,了解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工作流程和內容,從而符合社會應用型人才培育的需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濟管理類人才培育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圍繞創新、應用型人才培育的目標定位,進行實踐教學課程的總體設計和具體規劃,注重培養和提高經濟管理類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融合教學形式,實現經濟管理類人才綜合素養的發展和提升。
作者:紀昀 宋博 單位:青島科技大學高密校區
參考文獻:
[1]黃啟國.經濟管理類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探討[J].現代商業.2010(09)
關鍵詞:工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8.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2-0224-02
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人才的定位、學生的就業,同時對專業建設、師資引進有重要的影響,任何高校無不注重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對于工科院校,常常在某些專業有較強的比較優勢,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較好,但對于工科院校的經管專業,就成了一個相對“弱勢”的專業,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下,取長補短、錯位競爭,體現工科特色,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工科院校制定培養計劃前必須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我國各大學培養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的模式分析
由于學校定位、師資和地方人才需求等影響,我國各大學培養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模式是有一定差異的,綜合我國高校的部分經濟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1.綜合型大學“寬口徑、厚基礎型”人才培養模式
綜合型大學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在管理、經濟、法律、營銷等方而的綜合知識和能力,使學生掌握經濟管理學的定性、定量方法,具備分析和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基本能力。這些大學經濟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一般涉及學科門類較多,課程信息容量較大。
2.理工類高校的“實踐技能型”培養模式
理工類高校在課程設置上體現了鮮明的理工特色,除了在經濟管理專業中開設傳統的經濟管理類課程外,基本上都開設一定的理工基礎類課程;而且十分重視實踐教學,側重經濟管理方法和技能的訓練。一些高校在經濟管理實驗室建設方面的投入較大,并引入了較為先進的經濟管理模擬教學軟件,重視營銷工程和統計方法的訓練,加強和提升學生的應用技能。
3.財經類高校的“專業核心型”培養模式
財經類院校在財經管理類專業的教學和科研上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師資力量。從總體上看,財經類高校在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及其課程的構建上,一般都融會了所在學校其他財經管理類專業的特色,做到以經濟管理專業課程為核心,財經類專業基礎課圍繞著專業課程來服務的精神。這些高校一般除了開設經濟管理專業方向外,還較早在經濟管理專業開設了物流管理等專業方向,加大了學生自主選擇方向的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整合競爭力,以適應新的形勢對學生培養的要求。
一般工科院校多采用第二種“實踐技能型”培養模式,但在人才培養定位方面趨同化嚴重。
二、工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辦學的特點
工科院校主要以涉及理工科學科為主要的發展發向,經濟管理專業設置也是學校為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在發展初期追求規模擴張的大背景下逐步開設的,因此,其培養模式應有別于其他高校,具有自身的特點。
1.依托工科背景,培養經濟管理人才有工科優勢
在工科院校中由于學校的學科發展重點在工科等學科方面,而工業技術、電子技術等學科的持續發展和應用也需要管理學科和專業乃至相關人才的支持,因此,發展帶有工科特色的管理專業具有了現實的需求。同時,在這些高校中開設經濟管理專業、培養復合型經濟管理人才方面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基礎優勢,工科的發展為經濟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與課題研究以至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2.國家工業經濟的蓬勃發展,需要具有工科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管理人才
21世紀是經濟全面迅速發展的新世紀,建設良性循環的工業開發體系,促進工業經濟持續發展是我國發展經濟的戰略目標?,F代工業開發活動在迅速展現其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資源和環境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工業管理成為實現工業事業發展目標和解決工業經濟發展中相關問題的重要途徑,而培養具有工業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成為工科院校開辦經濟管理專業的重要任務。
3.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促使經濟管理專業的辦學需要適應這種需要
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領城寬泛,除了工業經濟之外,各省市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各個領城也需要具有基本管理知識和技能的經濟管理人才。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尤其需要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經濟管理學生在學生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方面是許多用人單位看重的主要因素。
三、工科院校培養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的模式選擇
工科院校培養經濟管理專業人才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選擇符合自己實際又能突出自己的優勢和特色的模式。
1.工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工科院?,F行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對經管人才的基本需求,但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1)專業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一般工科院校是以專業為核心的三段式培養計劃,即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這種培養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強調基礎課程和通識課的教育,共性課程多,實踐訓練少,缺乏靈活性,導致學生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在課程設置上,由于忽略社會對經管人才的需求特征,課程體系設計缺乏規范性和前瞻性,存在課程內容交叉重復、課時過多與課堂信息量小大并存、選修課少等顯著缺陷。
(2)工科類課程教學方法比較陳舊
由于缺乏互動,教師難以了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教學效果不佳,因為課程基本上為文字描述,學生自己可以通讀整本書的內容。但是,文字背后的實際內涵,學生則無法掌握,也缺乏主動性去學習了解。因此,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3)對工科課程的考評比較寬松,知識考核評價方法單一
在對學生知識學習能力的考核上,考核評價方法還比較單一。許多高校課程的成績主要通過卷面考試成績來反映,考核內容通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案例分析較為缺乏。具有創新性的實踐過程考核、課程論文答辯考核、小組評價等評價方法還很少采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片面,不能活用所學知識,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社會對營銷人才的能力要求脫節嚴重。
2.工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議
(1)采取以“寬口徑、厚基礎型”為主的綜合兼容模式
工科院校應該吸收“實踐技能型”和“專業核心型”的優點,采取以“寬口徑、厚基礎型”為主的綜合兼容模式。這樣,既可突出自己的特色,又可培養高素質的經濟管理專業人才。
工科院校的文科力量相對弱一些,這在招生和學生就業中表現得較明顯。因此,理工科大學必須想辦法克服這種弱勢,而較好的途徑就是采取綜合兼容模式。工科院校作為以理工科學科為主導的學科背景的條件下,相對于文科為主的大學來說,又有自己自身的優勢,就是有一些較有特色的理工科專業,且又適合本校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學習。如數學、會計、經濟、計算機等,學校要制定鼓勵措施,鼓勵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雙專業或雙學位時,選修文科專業。
工科院校的理工科學科背景在采用綜合兼容模式中,更要突出綜合能力培養型模式在兼容模式中的地位。同時,大學要調整政策,適當減輕教師科研的壓力,鼓勵經管專業的教師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提高教學質量上,制定具體有效的考核標準,對教學質量好、學生評價高且有效實施了各種教學方法的教師,減免其科研工作量,并把它作為評獎和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
(2)深化工科院校經濟管理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
以工科特色完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工科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的完善可以將經濟管理人才培養作為一個重要的方向,針對我國工業經濟蓬勃發展對工業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在考慮文理知識兼容型,雙專業交叉型、綜合能力培養型模式的基礎上,開設如科技概論、工業管理學,工業法律等課程,并且把這些課程進行模塊設計,在高校課程學分制度改革的前提下,作為經濟管理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模塊學分,既可以保證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體現經濟管理專業的工業特色。
經濟管理專業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方面,要借鑒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成果,進行調整和改革。尤其要強化和改善外語教學或實施雙語教育,甚至可以從國外引進精選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作為工科類地方高校的經濟管理專業更應注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以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并有助于學生就業。專業培養方案中除了設計必要的實踐課程之外,教學實驗室和實踐落地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學校的管理層容易忽視經濟管理專業的實驗室建設,對管理類專業的實驗實訓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對此應予以重視。注重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免除學生陷入專業只培養工業經濟管理人才的錯誤導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馬樹杉.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及其管理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4):24-25.
[2]張鳳涼.理工科大學培養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模式選擇[J].經濟師,2004,(1):107-108.
(一)提高經濟管理專業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經濟管理教學中運用校企合作模式,對經濟管理課程內容的創新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通過校企合作,高校能夠了解到,企業需要的經濟管理人才需要具備哪些理論知識、哪些實際操作能力,能夠掌握企業發展的趨勢對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趨勢,從而對經濟管理教學內容進行改進,使其更加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為學生的就業和未來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高校通過校企合作模式能夠深刻的把握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能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學生通過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獲得豐富的經驗,企業通過學生獲得經濟管理專業前沿知識,通過校企合作達到雙贏的目的。
(二)為經濟管理專業課程改革提供有利的條件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運用校企合作模式能夠讓高校了解到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進而根據企業的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將培養企業發展需要的經濟管理人才為目標,對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進行改革,改變高校經濟管理專業與企業需求脫節的現象。通過對企業運營的分析,將與企業有關的企業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審計、企業戰略管理等相關的知識和實踐加入到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基于企業需求角度創新高校經濟管理專業教學,培養具有綜合性能力素質的經濟管理專業人才。
二、校企合作模式在經濟管理教學中的路徑選擇分析
(一)建立企業和高校合作交流的平臺校企合作需要學校和企業兩個不同的主體共同參與,因此要在企業和高校之間建立一個平等、便利的信息交流溝通平臺,為相關合作工作的開展和細節的商定提供支持。一般情況下,校企合作委員會是最常見的平臺,通過這個委員會將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橋梁。學校開業通過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獲得經濟管理專業學科建設和改革的資料,對相關經濟管理教學項目的優化,通過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資源信息共享掌握經濟管理學科專業的應用前景和發展趨勢。企業要為高校提供真實的經濟管理教學案例,選拔優秀的企業人才對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提供雄厚的實踐經驗傳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教育。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委員會還能夠讓學生了解到企業的企業文化和發展前景,為企業的宣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制定校企合作模式下經濟管理人才培養機制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需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制定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機制,將企業引入到經濟管理人才培養機制制定過程中,將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作為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切入點。高校要根據企業經濟管理崗位職責、崗位能力要求等作為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校企雙方通過溝通交流制定經濟管理人才培養課程、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并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結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經濟管理人才培養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素養和實踐能力,而且要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夯實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經濟管理教學應當對高?,F有的教學資源進行積極的整合,結合企業工作實際情況,建設校內經濟管理專業實訓基地,在基地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基地教學背景、企業仿真環境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建設,校內實訓基地要體現出經濟管理教學的實踐操作、工作體驗等功能。同時,作為校外實訓基地企業需要多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實訓環境,要派專人負責學校學生的實習實訓工作,幫助學生實現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的緊密結合,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的聯合培訓,促使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不斷提高。
(四)建立綜合性專業教師隊伍首先,高校需要對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進行提高,要建設一支理論知識能力強、實踐操作能力高的經濟管理教學隊伍,高校教師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通過掛職、短期學習獲得直接經驗,從而對經濟管理專業內容進行改進,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能夠在校內實訓基地內充分的發揮教師主導性作用,為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供科學的指導。其次,企業可以選拔一批優秀經濟管理工作人員參與到校企合作教學過程中,將自身的工作經歷和工作經驗總結作為教學案例提供給學生。通過學校和企業共同努力建設一支綜合性的教學隊伍,為學生提供更好地更專業的指導。
三、結語
關鍵詞:區域性;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作用
前言
培養應用人才已經成為經濟管理專業重要的人才培養的目標,如何提高經濟管理專業人員綜合應用能力也成為了人們普遍關注和想要解決問題。目前高校解決此問題的主要辦法是是通過建立的區域性的綜合實踐中心。但是在建立區域性的綜合實踐教學中心的過程中,由于學校的教育基金,學生的規模等現實問題,導致重點高校的實踐中心的資源利用效率低,而地方高校實驗中心利用率太高以至于不足的矛盾,那么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一矛盾呢?有些學者提出了建立高等教育園區實現資源整合和共享,也有學者開始探究虛擬實驗室,提出建立高校間的遠程教育實踐模擬系統等等看法,大多數的學者都提出借鑒當前各個學區內的跨學區選修課程的實踐的設想,建立跨機構的、區域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在實現優勢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基礎上,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如此以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所謂區域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由多個投資主體共同投資,建立面向普通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以及經濟管理專業人士,提供基于實體和基于網絡環境兩個層面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和完善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跨專業綜合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教育教學基地。
1、構建區域性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的作用
1.1可以打破高校經費不足和教學資源利用差的限制
教育資金短缺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常見的問題,因此許多高校也都想盡辦法或者采用節省開支或者采取社會捐助的方式獲得教育資金,但也難以滿足教學的需求。區域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的建設可以實現高校資金的融合。與此同時,還能克服高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各種學習設備的不足之困難,節省教學軟件在教學活動重復購買,有效節約教學資源,實現我國現有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在減少教學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完成全面培養人才的目的。當下一些教育資金較為充沛的211和985重點院校,在建設綜合實踐中心的過程中走在了前列,擁有先進的硬件設施和豐富經濟管理學習的數據電子庫,教育資源非常豐富。但其他普通類的院校,就沒有優越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構建區域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能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使各大高??梢栽诮y一的平臺上共享各種經濟管理教學資源,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人才培養的范圍,如此一舉兩得,再好不過。
1.2滿足經濟管理類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
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對經濟管理人才需求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現有的經濟管理從業者需要提高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雖然現在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研討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社會和從業者的需求。但是筆者認為,純粹的理論研究與演練,更本無法代替實踐訓練,也就是說實踐訓練是必不可少,社會工作者更需要可直接用于實際工作實踐場所。因此建立區域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能滿足現有的經濟管理工作者后續教育的需求和提高實踐能力要求。
1.3促進經濟從業人員的管理能力
區域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的建立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也為社會和專業從業人員提供二次學習的機會,提高自己的經濟管理能力的機會。在當前高校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采用的基本教學模式多是通過設置所需的課程,安排學習內容,根據教學計劃,教師組織學生學習,開展教學工作。這樣的教學方法強調基礎學習和理論學習,要求學生成績達到學校規定的教學目標。但是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減少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也不利于學生在擴大本專業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拓展學習范圍,提高知識。通過構建區域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選修課的學習機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豐富自身知識體系,擴大視野。綜合性實踐中心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的同時,促進經濟從業人員的管理能力 ,方便工作人員針對自身的不足積極彌補需要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此外綜合實踐中學對人們的終身學習也是有利的,有助于提高二次學習的質量,促進經濟管理的水平的提高。
2、區域性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的構建和運行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發展,我國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各類企業紛紛迅速建立,對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高校此背景下的教育任務也很重,但由于教育資源短缺,缺乏經驗,和學生規模小等因素限制,高校很難有效地完成這項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高校應加強合作,構建區域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使用現代的網絡虛擬實驗室的建設進行遠程教育,打破教育資源的限制。區域性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的具體運行大致可以分為一下幾個方面:
2.1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在建立綜合實踐中心中的作用
現代網絡技術為人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高校應當建立網絡實踐學習中心,使學生可以通過注冊登錄,使用仿真軟件進行在線學習,這也應該成為大學教學實踐的必要手段。在綜合實踐中心可以運用綜合性的經濟管理軟件,構建學習網絡環境,更好為學習人員提供幫助,使其充分利用學習資源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指導自己的實踐。區域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建設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教育部門,學校,技術提供商等都應該努力,并且按照投資比例的進行收入分配,以保證區域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的穩定運轉。
2.2構建合理的實驗學習環境
建設區域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旨在促進大家學習專業知識,共享教育信息,分享教學材料。同時也為知識經濟管理人才的發展,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必須設置合理的實驗學習環境。在實驗環境中可以以多個行業和企業在現代經濟管理中運行方式為仿真對象,實驗內容應包括經濟管理的各個方面,如產品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
2.3綜合實踐中心運行工作
區域性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的運行,應該和著力于推進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項目的設置與展開,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同一區域內的高校要進行合理的協商,以方便設置靈活的學習科目,將綜合實踐中心的學習科目和高校的教學課程聯系起來,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歷史時期,構建區域性的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成為可能,其不僅能改善我國的教育環境,提高人們的素質水平,還能為國家經濟管理類專業帶去實踐,培養人才,滿足企業的需要,最終促進我國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魏洪樹.新時期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的對策[J]. 交通世界 (建養?機械).2009年(05)
[2]馬欣.淺談建筑施工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年(03)
關鍵詞:應用型 經濟管理 虛擬仿真 實驗教學 建設思路
一、引言
國務院總理在2015年2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要“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以下簡稱《決定》)中也提出“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強調“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泵鎸Ω咝H瞬殴┙o與社會需求突出矛盾,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用工荒”的矛盾,高校的發展與經濟社會轉型不相適應的問題,高校轉型勢在必行。武漢工商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的試點學校,較早的把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培養適應現代經濟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經濟管理人才的實驗教學中,利用虛擬現實、多媒體、數據庫和網絡通信技術,構建仿真模擬實驗環境,改進傳統實驗不具備或難以完成的教學功能,以達到理論認知驗證、專業技能訓練的教學效果。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順應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和現實需要,必將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深化實驗教學改革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二、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思路
我校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緊緊圍繞學校的轉型發展和“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應用型人才(知識+技術+能力+素質)的結構和教育教學要求,按照應用本科人才培養規格和人才培養體系,以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為抓手,重點開展資源、平臺、隊伍、制度等方面的建設,著力打造起經濟管理虛擬仿真綜合實踐平臺,形成持續服務實驗教學和優質實驗教學資源開放共享的有機整體,以應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人才需求的變化。
經濟管理虛擬仿真綜合實踐平臺的建設以突出應用、強化能力、提高素質為目的,集合“教學、實驗、實訓、實習、科研、培訓”六大功能為一體,通過虛擬仿真的技術手段,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區域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依托和支撐,形成具有武漢工商學院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特色的完整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該平臺由經濟管理專業集群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和經濟管理跨專業綜合實訓實習平臺兩大板塊組成,兩者相互聯系、相互融通,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同時,在不同的教學環節和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專業綜合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發揮各自相對獨立的功能。平臺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一)經濟管理專業集群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專業集群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建設按照專業集群建設的改革思路,以“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核心,以行業和產業為背景,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起以各虛擬仿真實驗模塊為主要內容的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專業綜合實驗三個實驗層次的專業集群實驗教學平臺。該平臺依托中心指揮管理平臺,結合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新動態,依照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工作。經濟管理專業集群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構架,如圖2所示。
經濟管理專業集群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包括國際貿易、金融市場、財務會計、企業運營、旅游管理、人力資源、電子商務、物流及供應鏈等8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塊,覆蓋了學校兩個專業集群主要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湖北、武漢現代農業、工業、服務業和新型戰略產業的發展,為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高素質勞動者的專業綜合能力和職業能力,提供了有效地支撐。
(二)經濟管理跨專業綜合實訓和實習平臺
經濟管理跨專業綜合實訓和實習平臺是基于企業價值鏈理論的仿真實訓項目,整合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會計、金融、物流、政務服務等多方面的知識,將各個專業涉及的上下游崗位串聯起來,使學生形成立體化的知識和能力,是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型、設計型、創新型實驗大平臺。
經濟管理跨專業綜合實訓和實習平臺采用連續集中、分散集中、半集中教學形式,通過博弈、實景、角色扮演、協作、討論、激勵、驗證等多種實習方法,完成企業經營到供應鏈競合與服務業協同的仿真環境實習,從知識、能力、職業素養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最終形成各階段實習成果,綜合實習的特殊性決定了考核評價的綜合性,在考核評價中將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教師考核與學生自我考核相結合,團隊考核與個人考核相結合,個人表現考核與工作業績考核相結合,履行崗位職責考核與特別貢獻考核相結合,通過評價指標庫建立評價方案,從團隊精神、分工協作與溝通交流、經營決策、經營業績、管理制度、業務完成情況、公司績效、資料管理、部門或公司經營報告、實驗報告、業務處理情況、出勤率、提交書面材料等多點、多方位進行評價。經濟管理跨專業綜合實訓和實習平臺,如圖3所示:
經濟管理跨專業綜合實訓和實習無疑是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的一種探索與創新,該平臺的建設表明中心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學生在近似真實環境中運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行與現實接軌最真實化、最低成本、零風險的具有社會層面的、行業層面的、企業層面的、崗位層面的各類體驗和訓練,得到一個完整全面的認識和鍛煉。經濟管理跨專業綜合實訓和實習平臺的建設,以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思想統領全局,以教學設計為主導,以計算機、網絡、云技術、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為依托,將網絡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以制造業為主體,虛擬了商務環境、政務環境和公共服務環境,仿真生產經營全流程活動,使學生可以在這一社會經濟活動的虛擬仿真平臺上獲得與真實社會經濟活動相近的實戰效果,同時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自主創新能力。
三、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的創新與特色
(一)構建了基于云技術的數字化、網絡化虛擬仿真實驗管理與教學平臺
在武漢工商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基礎上,實驗教學中心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現代通信技術的開放式實驗教學管理與服務支持系統為依托,建立起網絡化實驗教學平臺和經濟管理學科實驗項目共享資源服務體系兩大項目。實現了實驗教學和實驗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利用現代技術教學手段在實驗、實訓中的應用,構建起資源開放與共享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信息化環境;建立了經濟管理學科實驗項目共享資源服務體系,針對遠程教學的環境,結合經濟管理學科專業實驗的特點,完善和優化了實驗教學資源。
(二)建立起虛實結合的實驗環境,提供可靠、安全、經濟的實驗項目
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將虛擬網絡平臺與有形實驗環境相結合,構建仿真化、虛擬化相結合的實驗教學環境。把社會、企業搬進校園,把經管類各專業的實習融合在實驗室平臺上,形成高仿真的實驗教學環境,訓練學生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在實訓中操作不同的崗位認知和了解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及環境及其關系,拓展學生實踐知識的寬度,體驗企業經營的整體框架,使學生提前感知和適應未來實際工作時才有的崗位環境,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勝任感。以虛擬現實、依托多媒體、進行人機交互、利用數據庫和網絡通信等技術,讓學生在虛擬的經濟社會環境中開展實驗,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增加了動手、實踐機會,實現了實驗教學環境和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大膽創新。
(三)依托轉型發展、深化校企合作,培養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緊緊圍繞學校的轉型發展和“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應用型人才的結構和教育教學要求,按照應用本科人才培養規格和人才培養體系,依托轉型發展、開展校企合作,以經濟管理虛擬仿實驗真教學為抓手,重點開展資源平臺的建設,在培養區域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與創新。
四、結束語
武漢工商學院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通過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長期的探索與實踐,在實驗教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新的進展。提高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培養了有實踐經驗的創新創業人才。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了虛擬仿真技術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實踐育人方面起到的巨大的作用,夯實了轉型發展高校的實驗教學基礎,突出了教學特色,促進了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 OL].(2010-07-29).http://.
1.1 目前高校相關的政策和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定位
目前,高校除了在課堂上講解和傳授經濟管理理論知識以外,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培養,并且也積極的形成里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高校是培養優秀人才重要的搖籃,在高校實施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能夠大大的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還能夠培養出更多的更優秀的綜合型人才,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高校對人才的培養有了較高的認識度,就更加注重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教學和實習教學,想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籌集資金建立高校實驗室,形成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實驗教學模式,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實驗室也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以及對實驗室管理的相關辦法,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政策方針和制度管理。
高校在培養高素質人才過程中,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對高校培養學生所發揮出來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同經濟管理理論教學、企業實習教學等等一樣重要?,F在高校都有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想法和認識,對建成的經濟管理實驗室也有了初步的指導思想,努力實現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資源共享化,努力實現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場景真實化,努力實現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管理標準化等。高校應該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努力建設一支由專業的經濟管理實驗教學隊伍,將努力提高經濟管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最終目標,緊緊圍繞實驗改革教學,充分利用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實驗教學體系,努力實現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優勢資源共享,努力建成一支集人才培養、實驗教學、研究服務于一體的特色教學模式,努力做到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具有示范作用。
1.2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改革總體指導思想是: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經濟管理教學質量作為目標,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實驗教學與專業內容緊密融合,并且實現多種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實現經濟管理實驗教學體系的有機融合。
首先,優化經濟管理實驗教學體系。在實驗教學的體系上,應該具有多層次化、標準化、模塊化,設計的經濟管理實驗應該具備綜合性,應該建設一系列不同方面的實驗平臺,如:基礎實驗平臺、綜合實驗平臺、創新實驗平臺、專業實驗平臺等等,充分實現專業知識與實驗之間相互融合,多種學科知識之間相互滲透的經濟管理實驗教學體系。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必須實現模塊化,不同模塊之間有相互的聯系與區別,根據不同的專業、不同的教學內容,而將需要使用的模塊自由組合,使得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突出重點,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應該將試驗與專業理論區分開,按照實驗教學的要求,形成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同時將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區分開,充分利用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優勢,在滿足教學課時的同時,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其次,注重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教材建設和實驗教學模式。學校應該利用學校的師資力量,積極地去爭取國家級的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教材,并且根據自身的發展,積極的探索和研究,努力出版屬于自己甚至是全國的實驗教材。此外,還應該在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建立先進的信息化平臺,充分利用網絡技術,讓學生在網上進行課程的選擇以及相關試驗的互動等等,逐漸形成開放式實驗教學和管理。
最后,努力建設一支專業水平高、事業心強、思想作風好、工作效率高的經濟管理實驗教學隊伍。高校積極開展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內容的相關講座,努力做到讓人人到能夠參與到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來,都能夠主動的關心實驗教學,營造一種強烈的實驗教學氛圍,盡可能的吸引更多的教師積極主動的參與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活動。
二、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措施
2.1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體系改革措施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改革應該建立專業基礎性實驗平臺,這種基礎性的實驗平臺主要是針對專業基礎性課程,讓學生能夠掌握各種最基本的實驗軟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應該建立專業課實驗平臺,這種實驗平臺主要是針對課程內容比較重要,并且內容不得綜合性不強的課程,這樣能夠讓學生對難點知識深入的了解,為以后的綜合實驗打下基礎;應該建立綜合實驗平臺,這種實驗平臺主要是針對實驗內容比較豐富,綜合性比較強,高校應該根據各自課程安排情況,適當的調整綜合性實驗教學課程;應該建設專業綜合性實驗平臺,這類實驗是將專業知識與實驗融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設計的,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掌握比較全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是一種綜合性最強,適應性最高的實驗教學。
2.2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內容改革措施
高校進行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改革,應該具備良好的實驗設備和良好的實驗環境,實驗情景應該盡可能的貼近真實情況,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高校應該開設不同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實驗教學課程,能夠積極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討,充分的挖掘學生的潛能,努力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養成團隊協作精神。在實驗教學內容設計上應該更貼近生活,注意專業課程與實驗內容之間的聯系,根據實驗設計的不同層次,以及不同的學科實驗要求,努力將實驗做成模塊化,更具創造性和研究性的實驗內容。
2.3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
高校培養的人才更好的滿足社會的要求,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模式應該進行多樣化設計。實驗教學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應該實現以“學”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方法。實驗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討論、互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積極探索,研究合作。實驗教學應該引進先進的實驗技術,改變傳統的實驗技術方法,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建立實驗網絡平臺,并在此平臺上實現網絡實驗教學。此外,還應該采用先進的實驗考核方法,新的考核體系應該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農業經濟轉型對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一)農業經濟向專業化、多元化和全產業鏈模式轉型,農業經濟發展需要多元復合型職業能力人才
隨著農業經濟發展目標由單一的追求產量目標轉變為質量、數量和綜合效益的協同多目標,農業產業的發展也逐漸由過度分割的分段式農業向全產業復合型農業產業轉型。這種轉變一方面把千家萬戶的小規模經營農戶有效銜接起來,將小農戶通過產業化模式聯合起來融進大市場、參與大流通。另一方面,這種轉變將農業產業鏈條產前、產中和產后聯結起來,形成了“六次產業”的一體化經營模式,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也逐漸由傳統的原料供應部門向工業加工、環保、旅游、休閑等領域拓展,一、二和三產業的界限日益模糊。這就要求農業經濟管理與農業、工業、旅游等學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學科生長點,培養多元化復合型專業人才,使之具備全產業鏈經營與管理知識以及交叉學科知識和職業能力。因此,面對中國農業經濟轉型,需要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復合型技能人才,這已經成為轉型時期推進農業經濟學科發展的根本要求。
(二)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工農關系的轉化,農業經營發展需要培養新型復合型職業能力人才
農業是工作辛苦程度高、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大、比較效益卻較低的行業。在改革開放以后,通過實施細碎化的均分耕地資源的配置方式,進一步使農業經營難以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所以,農業領域很難吸引到專業人才。當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日益缺乏,誰來種地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因此,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吸引新型職業化經營主體成為“職業農民”已經成為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點,而職業化的農業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鏈管理者必然成為保障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和提升的重要基礎。這種轉變既要求農業經濟發展由多元化的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共同參與,同時需要以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方式來共同推進農業經濟的協同發展[7]。與此相適應,新型農業經濟組織形式要求培育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職業能力、農業資源的經營管理能力以及應對市場風險能力都要高于傳統的小農戶,使其能夠在復雜交錯的經營環境中獲得更高的經營效益。因此,培養新型職業能力人才就是要培養其成為農村和農業經濟發展致富的帶頭人、領路人,帶領專業的“職業農民”推進農業經濟發展和保障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創建民族品牌,打造和推動農業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提升全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轉型時期傳統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日漸萎縮、非農化趨勢明顯
這一問題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人才職業能力培養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經濟轉型需要。首先,從農業院校農業經濟管理學院專業設置情況看,非農化趨勢突出,工商管理、會計學等非農專業迅速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在農林經濟管理學院中專業招生人數日漸萎縮。其次,從課程設計上看,一些反映農業經濟特色的課程逐漸消失。例如,一些傳統農業特色的反映交叉農學知識的課程,植物學、畜牧學、林學等課程已經被排除在一些高等院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大綱中。農產品貿易、農業推廣、農村金融等農業經濟管理特色專業課程,在一些農業經濟管理學校的課程體系中被削減課時甚至多年未開課。再從學生就業情況看,20世紀90年代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90%都去了與農業有關的行業或部門。但是,進人21世紀以后,進人農口工作的學生不到總數的10%。這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日趨萎縮,特色和優勢逐漸喪失。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服務于農業的技能不斷被弱化,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經營管理的需要。
(二)農業經濟與其他學科融合較差
農業經濟轉型發展越來越突出交叉學科融合與創新,這些新變化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農業經濟轉型和產業延展要求人才的培養需要具備交叉的綜合知識和職業能力,需要交叉綜合知識的復合型教育平臺。但是,傳統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單一、專業面窄,社會實踐缺乏,不利于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隨著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向非農傾向發展,進一步導致了學生務農、親農、服務農業經濟的意識淡薄,能力弱化。培養的人才只懂基本的企業會計知識、企業管理原理等通識知識,缺乏農業特色和服務轉型農業經濟發展的職業能力培養,導致其在職場競爭中缺乏特色和優勢,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經濟經營和管理的需要。
(三)傳統培養方式和教學模式單一
首先,從當前農業經濟課程設置上看,缺乏應對轉型時期農業經濟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的系統設計,尤其缺少與企業互動實踐教學環節,導致學生不具備獨立的頂崗實習能力,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積累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再加之一些教師常年“足不出戶”搞教學,而目前教科書更新速度較慢,教材上的農業經濟知識落后于實踐的問題突出,其培養的學生能力必然遠落后于轉型經濟社會實踐的需要,這也是很多學生感覺部分課堂知識“學無所用”的原因所在。從授課方式看,目前普通高校仍以傳統的農業經濟理論講授為主,缺乏多學科綜合知識的串聯講授,主要側重于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沒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但面對轉型時期經濟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很難在書本上找到現成的標準答案。這些新知識難以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反映,需要緊密結合轉型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現狀、趨勢和規律的追蹤研究、總結和報告,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深入相關企業及部門進行實踐,在理論與實踐中不斷提升綜合技能,形成與農業經濟崗位可以對接的職業能力。
三、職業能力導向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模塊化培養體系設計
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載體是綜合性的職業行動,區別于通識教育、職業培訓[8][9]。應對農業經濟轉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在兼顧高等院校優勢和特色基礎上,重點融合和互動教學模式改革,培養目標既要強調厚基礎、寬專業,同時要突出強調農業特色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按照模塊化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一)形成職業能力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塊
從高校學生培養的學歷層次看,本科生為主的金字塔結構已經被打破。近年來,本科生規??s小、碩士研究生規模擴大、博士研究生規模基本穩定,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學員結構呈現梭型的特點。本科招生規模嚴重縮減已經成為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為適應農業經濟轉型和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現實,高校學生的培養需要按照層次結構、按照“精專深”原則培養,重點拓展職業能力培訓。其中,本科層面人才培養突出“精”度,重點在于突出對小規模本科學生核心基礎職業能力的培養,抓住核心精品課程內容的傳授和基礎技能的培養,按照精品思維打造基礎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碩士層面人才培養的關鍵在“?!倍取T谕怀鱿嚓P方向的廣度知識基礎上,需要加強碩士生研究方向農業以及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知識專業化的學習,保障其在實踐中能夠獨立解決農業經營管理中的難題,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博士層面則要有“深”度,這一層面需要掌握較為精深的復合專業知識,能夠獨立、系統、開創性地運用多學科交叉知識解決復雜、關鍵性問題,并形成開創和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潛在能力。
(二)搭建職業能力導向的交叉型課程體系模塊
需要按照農業經濟發展需要,改革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發揮農業院校學科特色優勢,搭建復合型人才培養平臺。目前,農業院校學科專業主要按照文科、理科和工程類設計,形成了農學特色專業、畜牧獸醫特色專業、食品科學特色專業等優勢學科。這種割裂雖然有利于培養專業人才,但是不利于培養適應性強、就業面廣的復合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培養需要打破這種割裂的學科分界,以農業經濟管理核心課程為基礎,整合全校其他學科核心課程優勢,將優勢學科資源按照專業需要設置為集群優勢平臺,并按照卓越式或者精英式教育模式重點培養,架構培養方案與崗位職業能力之間的橋梁。例如,農業食品經濟專業方向,重點培養方案以農業經濟管理系核心專業為基礎,實現農學系、動物科學系、食品工程系等學科核心課程交叉融合,并采取小班授課和專題授課方式,從食品產業鏈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進行相關課程的系統設計,搭建集群式核心課程體系平臺和配置師資力量供學員選擇。在學分設置上,除了通識課程、經濟理論等基礎課程外,還需要增設必修的農學類核心課程、畜牧類核心課程和食品工程類核心課程,滿足轉型時期農業經濟就業崗位能力培養的需要。
(三)建立職業能力導向的翻轉式教學模塊
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勇于創新、動手操作能力強,對感興趣的事物能夠激發積極性和投人精力,為此,需要采用靈活生動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的熱情。教師要革新教學模式,加強教師與學生互動設計。課堂改革就是要告別“課堂干講”“布置作業”“課后練習”的傳統三部曲,需要教師的課堂角色發生轉換,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優質資源開展教學。教師的責任在于理解學生的問題并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學生在課前領取任務,自主學習并完成項目任務,通過師生互動、理論與實踐互動實現信息知識的綜合、凝練與傳遞。將課堂和實踐場地變成教師與學生互動場所,包括知識運用、答疑解惑、總結提升。
(四)完善職業能力導向的實踐能力培養模塊
要走出課堂、走進生產一線,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互
動。生產實踐環節是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培養與就業崗位對接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教師和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環節。要通過走進生產一線,直面農業經濟發展中的現實問題,促進學生消化吸收理論知識,通過理論與實踐互動增加學生對轉型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直面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職業能力。其中,農業經濟的經營者是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主體之一,包括專業農戶、農業企業人員以及合作經濟組織成員。這一部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側重多學科核心知識的專題講解,需要根據經營者面臨的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培訓。其次是農業經濟管理者,主要是省、縣、鎮(鄉)村等各級農業經營管理機構的從業人員或者服務人員,主要針對農業經濟政策、農業全產業鏈管理核心專業知識和核心技術進行專題講解。第三,農業經濟研究者和從事農業經濟職業教育的人員。這一層面主要是通過對農業經濟前沿理論、方法和交叉學科核心知i只與技能的系統培訓,使之成為推進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和創新的重要主體,既要側重學員對前沿理論和知識跟進學習,也要加強這類學生的交叉學科知識的補充學習,提升其研究和指導生產實踐的能力。
參考文獻
⑴毛迎春,黃祖輝.中國農業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發展與趨勢[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4):14-16.
[2]呂立才.我國農業高等院校農業經濟管理本科人才培養的非農化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4(3):22卜223.
[3J李萬木,謝明榮.應用型本科教育與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教育之比較[J].職業教育研究,2006(10):20-21.
[4]王雅鵬,楊濤,張岳君.農業經濟轉型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丨幾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1-5.
[5]史金善.新時期農業面臨的新問題和農業經濟學科的發展趨勢農業科技管理,2005(2):74-76.
[6]王守龍.復合型人才與專業創新型人才比較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70-176.
[7]鐘真,譚玥琳,穆娜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社會化服務功能研究一基于京郊農村的調查中國軟科學,2014(8):38-48.
[8]蔣乃平.對綜合職業能力內涵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1(1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