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業經濟管理學專業分析
時間:2023-05-28 09:20: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經濟管理學專業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時期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學的合理使用,注重該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可以為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保障,確保相關農業生產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處理效率。實現這樣的發展目標,應結合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應用狀況,對其未來發展進行思考,從而制定出相關的發展舉措,擴大該學科的實際應用范圍。
一、確定發展方向,注重農業結構調整
結合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的實際發展現狀,可知其中存在著農業人口多、經營方式落后、機械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影響著良好農業形態的形成。同時,農業經濟需要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斷縮小與國際間的距離。這些內容體現了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矛盾,應采取必要的措施緩解這種矛盾。因此,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中需要確定具體的發展方向,以科技為先導,結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及相關要求,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升整體的生產經營水平;提高對既有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農產品可靠性,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及有效的調整措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滿足使用者的實際需求;確定農業發展方向后,應給予更多的人力資源及先進技術支持,制定出完善的問題處理方案,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二、突出農業管理特色,實現農業生產多樣化
在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作用下,可以為農業經濟活動開展給予專業指導,豐富其理論依據,實現農業生產中經濟學與管理學的有效結合。因此,需要提高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正確認識,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業經濟管理的實際需求。當前我國的“三農”問題十分突出,如何更好地實現農業、農村、農民間的相互依存,將農業推向集約化、城市化、現代化,使農業更好、更快的發展,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推薦閱讀:如何把控好公共管理學博士論文
三、打造出專業能力突出的農業團隊,保持良好的農業技術水平
促進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應確保專業團隊綜合素質良好性,在加強他們基本素質培養的同時也需要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滿足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打造出專業能力突出的農業團隊,通過他們實際作用的充分發揮,確保農業技術水平良好性,為相關農業生產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結合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概況,可知其學術隊伍組成包括這些方面:一是受計劃經濟影響,接受傳統農業經濟學理論的學者;二是改革開放后接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中教育理論的學者;三是當前形勢下留學歸來的青年學者。針對這些不同的學者,在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過程中應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向他們闡述實際的發展現狀,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優勢,豐富農業經濟管理實踐經驗,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快速發展。
四、重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重要地位
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也需要注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重視市場需求變化,給農民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確?,F代農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性,增強農業供給質量可靠性;對農業的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等進行必要的優化,提高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不同地區農村發展,在滿足物質需要的同時重視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注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此同時,需要突出農業經濟管理中綠色優質產品供給的重要地位,結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將更多的綠色優質產品推向市場,提升這些綠色、無污染農產品的潛在價值,為人們生活質量提高提供保障,逐漸改變人們傳統的消費理念,擴大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實際影響范圍。
五、結束語
重視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提高該學科的實際利用效率,有利于擴大我國農業產業規模,增強農業經濟管理有效性,確保農業經濟管理能夠達到時代的發展要求,增加國民經濟收入的同時提升相關行業的整體生產水平,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因此,未來農業經濟生產計劃實施中,應提高對其管理學科發展的正確認識,并在相關措施的支持下加快其發展速度。
[管理學博士論文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結構;農業生產
自古以來農業就是我國經濟的發展支柱,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工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生產的高效化,并在不斷的發展中形成了工業推動農業發展、城市經濟帶動農村的新型經濟模式。在這種新的模式下,應不斷開拓創新,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之路,縮小城鄉差距,把農業生產科技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落到實處,以先富帶動后富,全面建成現代化、富強文明的中國。近幾年來,我國的科研成果不斷革新,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多的新知識新思維源源不斷地涌入農業生產中,原有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無法適應新的時代背景,所以應不斷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方式,推動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
1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現狀
1.1缺乏科學完善的經濟管理體制
對于我國目前的農業形式來說,農業的經濟管理模式正在從傳統的模式,向新式的市場經濟模式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我國都是通過自己摸索,沒有國外規范化的先進管理模式,所以經濟管理體制還不完善,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農業經濟管理和基本經濟之間還沒有協調發展。
1.2農業經濟管理不受重視
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對農業經濟管理了解透徹的人并不多,根本不能真正意識到落實經濟化管理的實際意義,導致了許多基層經理管理人員在貫徹落實農業經濟管理的時候,不能做到真正的盡心盡力,也無法隨著時代的發展更新思想,也不能透徹地學習黨和國家提出的相關法律法規。
1.3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與素質較低
作為一個具有高度專業性的工作,農業經濟管理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意識要求極高。但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許多相關的從業者并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在管理過程中也就無法真正起到帶頭和指導作用[1]。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從而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速度。
1.4經濟管理信息化不足
在21世紀的今天,現代化越來越成為了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輔助力量,在生活中的許多地方也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在減少工作時間的同時,又能有效減少工作量,因此需要將信息化和農業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交易時,減輕負擔,提升農民收益,為農民共享農業信息提供合適的平臺,促使農業快速發展。
2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
2.1調整農業結構
我國有著巨大的人口基數,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量也比較龐大,這就造成了人均農業資源較少的現象,又不具備完善的管理體制和穩固的生產基礎,農產品產出量小,農業生產單位時間長等弊端也開始逐漸展現出來。與此同時,農業的發展使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逐漸縮小,不斷引進新型的農業設備,就更加加劇了現代化農業生產與過去的小農思想之間的矛盾,使農業兩極分化嚴重[2]。因此,需要不斷的開發新技術,引進新思想,促進我國農業的穩步前進。與此同時還要不斷的培養新型技術人才,將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分配到農業生產中,實現農業現代化。
2.2實現農業生產
在全新的農業生產管理理念中,把經濟學、管理學注入到農業管理中去,讓二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將農業生產與市場經濟融為一體。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要不斷深入探究改革,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不斷開拓進取、努力創新。以全新的科學技術理念帶動農業經濟管理向前發展,促進農業多元化。
2.3促進學科進步發展
21世紀以來,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一直如影隨形,從來都不是單獨發展的,想要取得某一領域的重大突破,就必須結合其他的知識一起發展將各種各樣的學科融為一體,互相促進互相輔助,促進文化多元化發展。農業經濟管理集經濟學和管理學二者的優點,既有經濟學的縝密,又有管理學的人性化思維,在其后的長期發展中具有極大的優勢[3]。應該立足于實踐,把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全面推動經濟管理一體化發展。
3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
3.1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想要推進農業的高速發展,就需要不斷完善農業經濟管理的體系,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要不斷努力,將農業經濟管理的新模式推上一個新臺階,從而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堅持黨和國家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綠色農業、節能農業的快速進步,完成我國農業生產由過去的小農經濟到現在的市場化經濟的體制轉變。
3.2促進管理理念的轉變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想要促進農業轉型和快速發展,就必須將全新的管理思維應用到農業中去,有關的從業者應該對農業經濟管理給予足夠的重視,在產品的生產、銷售到分配的每一個階段都嚴格把控,在這個基礎上,努力推進農產品的升級轉型和創新發展,讓農產品不但是農民謀取經濟利益的工具,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需品。
3.3加強經濟管理隊伍建設
在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就是人。想要全面提升農業管理的質量,就必須對從業者進行專業化培訓,從而提升他們的責任意識和專業水平。其一,要把有關的從業者培訓工作做到實處,增加知識涉獵面,為以后的農業管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為我國農村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其二,在已入職的員工身上,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對他們的專業素養、責任意識和政治方向的把控進行審查,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時淘汰,對于較為優秀的,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激勵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水平,為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順利進行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結語
我國是農業大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方式已不適用于新時期下的形式,當前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要求主要是促進學科之間相互發展、調整當前的農業結構、注重團隊精神,提高科研水平。未來農業經濟管理的研究趨勢為以政策研究輔助農業經濟研究、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引入到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中,逐漸使農業經濟管理走向國家化。
參考文獻
[1]孫雪妮,姜佑靜,孫寶珠.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南方農機,2016,47(12):83.
[2]姜秀慧.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23):126.
論文摘要:從分析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變化入手,總結了當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得出現行的專業課程體系部分課程已不能適應畢業生就業需要。針對目前課程體系設置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路。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我國發展高等教育進程中較早設置的專業,作為農業經濟和農業企業管理相結合的本科專業,為國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專門人才。從外部條件來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專業的生存與發展,取決于其培養的人才是否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從專業內部來講,培養目標決定了專業的特色與定位,而培養目標的實現又以專業課程體系為依托。所以,課程體系的設置是為專業人才的培養而服務,其合理性最終取決于是否滿足對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诖耍噺霓r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需求的變化來探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
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以及國家就業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總體形勢日趨嚴峻,以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為例,畢業生就業單位、畢業生就業率發生了如下變化:
(一)畢業生就業單位的變化
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來看,本專業培養的人才能在各類農(林)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政策分析等方面工作?;诖?,把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分為四大類型即企業、教育科研單位、行政事業單位,其他(包括考取研究生、自主創業等)。其近20年就業方向變化情況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企業就業的人數呈上升趨勢,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在教育科研單位就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就業的人數呈明顯下降趨勢。這一方面原因在于進入行政事業單位愈加規范,競爭也日趨激烈,行政單位必須參加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也實行統一招考;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畢業生學歷層次日益提高,導致進入教育科研單位的門檻提高,很多用人單位要求必須具有碩士學位甚至是博士學位。而各類企業尤其是規模較小的企業對畢業生學歷、學位的要求不高,所以,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目前更多就業于各類企業。
(二)畢業生就業率的變化
從1996年開始,國家取消了大學畢業生統一分配制度,實行完全市場化的雙向選擇。由于就業政策和就業領域的變化,沈陽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表2為沈陽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與經管學院近5年就業數據。
從表2可以看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呈一個明顯下降趨勢,尤其是近2年就業率下降明顯。雖然與學校的總體就業率對比處于中游水平,但是對比經管學院平均就業率而言明顯較低。
二、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專業方向及選學課程意愿的調查
學生由于就業壓力的增大,在學習過程中,大多選擇能快速提高就業競爭力、實現畢業就能就業或對就業幫助較大的專業方向和課程。
為了給學生學習和就業更多的自主選擇,沈陽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從2003級開始,讓學生在大三實行明確的專業方向選擇,具體方向為農村發展和企業管理,兩個專業方向分別設置了相應的方向課。近4屆學生專業方向選擇情況如表3。
從學生專業方向選擇的情況來看,除04級學生在兩個專業方向選擇基本持平外,其余幾屆學生大部分選擇了企業管理方向。經過調查了解,學生的選擇專業方向更多考慮的是市場就業需要。
(二)專業課程的選擇意愿
為了了解學生對專業課程的選擇意愿,農林經濟管理教研室對三、四年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的結果來看:
“學生最喜歡的專業課程”這一選項中,排前五位的分別是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包含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農產品國際貿易。其中,管理類課程占到60%,而經濟類課程只占20%。
“在對就業最有用的專業課程”這一項中,排前五位的分別是市場營銷學、管理學原理、會計類課程、農產品國際貿易、經濟法。管理類課程具有明顯的優勢。雖然學生只是一些感性的認識,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目前課程設置上的一些漏洞和問題。
三、當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類課程與管理類課程的平衡問題
農林經濟管理是涵蓋農業、經濟、管理三大學科的寬口徑專業,授予學生的學位從早期的農學學士到中期的經濟學學士以及現在的管理學學士,體現了教育界對這一專業認識的不斷變化過程。最初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以農業經濟學為主線,強調對經濟理論的研究,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際上成為農業經濟專業。在大學生就業體制改革前,國家更多需要具備較強經濟學知識的農林經濟管理畢業生,各級政府的農業經濟部門成為農林經濟管理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單位。但隨著大學生就業體制的變革以及政府職能的轉變,企業逐漸成為接納農林經濟管理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領域。對于企業而言,需要的是具備較強微觀管理能力的學生。針對這一市場需求變化,近年來,專業在教學計劃中作了一些調整,增加了管理系列的課程,但與一般的管理專業相比,從課程體系來看,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有較大差距。
(二)“重理論,輕實務”的問題
隨著大學擴招,高等教育由原來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在人才培養的層面上,也由原來的宏觀型、理論研究型逐步轉變為通用型、復合型和應用型。培養目標的轉變,必然要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在當前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重理論,輕實務”的現象仍然較為嚴重(這也是全國農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個通病),具體體現在:(1)在教學方式中,專業課程的講授大多依然采用的是“教聽式”,而強調實務操作、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較少;(2)在教學計劃中,原有的專業課程實習較少,主要集中在農業經濟學、統計學、管理學原理三門課程;(3)考核方式中也存在一定問題,考核的方式較為傳統,很難從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出發來進行。
(三)課程體系的“?!焙汀皩挕钡膯栴}
由于農林濟管理學科自身的宏觀性和寬泛性,以及為了適應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和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在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包含了較多其它學科或專業的課程:如會計學基礎、財務管理學、審計學等會計類課程;證券投資學、保險學、農業保險學等金融類課程、農產品國際貿易等貿易類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領域,增加了知識面,拓展了知識結構,但受到學時限制,使得這些“寬”與“?!毕嗷ジ偁?,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始終是現行農林經濟管理課程體系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雖然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一直在不斷微調,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現有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要使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適應市場就業的需要,在課程設置、體系構成等方面必須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四、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路
(一)課程體系應以學生就業需求為導向
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提高民眾的科學文化素質,二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學生的目的除上述外還包含著提高自身社會生存能力,社會生存能力中最重要的指標是就業競爭力。如果大學是“工廠”,培養的學生就是“產品”,評價這個“工廠”好壞的重要指標就是“產品”是否受社會歡迎。社會歡迎就意味著學生就業競爭力強,高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才算完成。因此,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和調整過程中,應時時把握學生就業需求目標,在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更好的為學生實現就業而服務。
(二)把握好專業的“共性”和“個性”
從“共性”的角度來講,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涵蓋經濟和管理兩大學科,目前授予的是管理學學士學位。因此,在課程設置中,經濟、管理通用型課程應是其主體,這是“共性”問題。但同時,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又有自己的“個性”問題,需要有一部分專業課程來體現這種“個性”,這也是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特色所在。
(三)細化專業方向的劃分
為了更好的適應學生就業的需要,全國絕大部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進行了專業方向的劃分,沈陽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也劃分了“農村發展”和“企業管理”兩個方向。前者偏重于經濟理論和政策的研究,是為學生繼續深造服務的方向;后者偏重于實踐,是為學生就業而服務的方向。但這種劃分可以更加細化,如“企業管理”方向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農業企業管理”、“涉農企業管理”等。這樣,一方面體現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特色,另一方面增加與工商管理的差異競爭優勢,增加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院系所、專業、研究方向、科目組 學制 考試科目 復試及加試科目 001經濟管理學院0535-6902283 020201國民經濟學 01宏觀經濟政策與地方經濟發展
02區域經濟與城鄉一體化
03經濟統計與金融分析 三年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3數學三④820經濟學綜合 復試:國民經濟管理,宏觀經濟學,當前經濟時事 095110農村與區域發展(專業學位) 01不區分研究方向
兩年 ①101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42農業知識綜合四④939農業經濟學 復試:農村區域發展知識,經濟學知識,重大時事 120200工商管理 01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02國際企業戰略與組織管理
關鍵詞: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發展
1新形勢———農業經濟轉型期的特點
1.1工業反哺農業。工業來反哺農業是農業經濟進入轉型期的根本標志。從總體的發展而言,我國的工業已經具備了支持農業發展的能力。為了實現產業經濟的均衡發展,應調控農業和工業,使工業帶動農業的發展,形成反哺農業的局面。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的工業和農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2城鄉一體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發展極為迅速,但城市的發展并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鄉鎮經濟的發展水平才能決定國家的整體經濟水平,而我國的城市和鄉鎮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一定差異。因此,要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逐步縮小城鄉間的差距。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完全能夠帶動鄉鎮發展,城鄉的二元結構開始走向一體化,這將促進鄉鎮的發展,進而提升整體經濟發展水平。
2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管理的變化
2.1工業反哺農業的轉型。農業經濟管理在工業對農業反哺的轉型中有了很大的變化,也壯大了農業發展的產業鏈,這也是需要長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實現工業反哺農業,需打破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對于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方法要采取去粗取精的態度。要將農業經濟管理的研究進行全局把握,涉及的方面也是多種多樣的。
2.2城鄉一體化建設。近年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程在不斷加快,導致城市二元結構逐漸解除?,F階段城市和鄉鎮的經濟發展存在一定差距,這會影響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而城鄉一體化建設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此,農業經濟管理要有清醒的認識,使各項工作真正落實到位,推動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同時,鄉鎮的經濟會在一體化的推動下更好發展,農業經濟管理還要研究城鄉生產流動問題。
2.3農業現代化戰略性驅動(1)農業現代化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生態化,也就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主要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同時也能維護經濟的良性發展。所以農業經濟管理要更加重視這方面的研究。(2)僅就現階段的發展來看,我國的農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造成我國的農業在國際上競爭力不強,扭轉這一局面的有效方法就是更為深入地研究農業產業經濟管理。
3采取有效措施應對變化
3.1利用差異化學科。差異化科學除了能夠滿足工業對農業的反哺,還能夠實現城鄉一體化結構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驅動。差異化科學的關注點在于對農業全局性的把握。除此之外,重點還在于研究城鄉間的經濟流動,更為深遠的意義還在于研究環境保護,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發展目標及提高國際競爭力上。這樣來看,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實施差異化科學發展。
3.2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社會,人才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原動力,這也就是說農業產業要想獲得快速發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筛鶕町惢茖W來選擇人才,要重點研究和選取有針對性的人才進行培養工程設計人員。要更加重視人才的教育工作,及時更新農業經濟管理的教材和相關書籍,使其學到的知識都是當下最先進的。書籍也要根據轉型進行相應的調整,保證與農業經濟管理的研究內容息息相關,將所有新的知識和技術都融入到具體的人才培養和管理中,這樣所培養出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才更具有專業性。此外,國家應加大宣傳規劃的力度,并制定一些政策法規來扶持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還要進一步加大人才的扶持力度,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3.3實現多學科的融會貫通。從總體來講,農業經濟管理具有的綜合性很強,不僅涵蓋了經濟學和管理學,與之相關的學科也有所涉獵,如:數學、社會學和金融學等,這些學科間的內部聯系是極為緊密的,這也增加農業經濟管理的難度系數。面對新的發展階段所產生新的變化,必然會產生新的問題,應加大研究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農業經濟管理的人員根據正確的科學研究路徑,不斷確定研究的重點和核心,值得強調的一點是要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才能真正使理論發揮其價值,但這是一個系統化工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應做好充足的準備。
[關鍵詞]競爭理念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人才觀在企業的逐漸形成,推動了人才市場的快速發展。人力資源作為企業最重要的三大資源之一,企業的資源中僅有的一種具有主觀能動性資源,并且是其他資源合理配置的基礎,所以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企業之間的人才競爭。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企業技術可以引進,產品可以研發,原材料可以購買,而唯獨人才如何引進,如何培養卻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企業能否獲得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成為企業市場競爭的成敗,成為企業市場競爭中最大的絆腳石。
一、基于競爭理念下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研究意義
基于競爭理念下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研究,對學校明確自身的培養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戰略,提高學校的農業經濟管理教學質量,并且對企業制定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策略,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等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1.提高學校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質量
通過基于競爭理念下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研究,使學校在進行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同時,融入相關的競爭的教學教育理念,增強學校相關人員的危機感,有助于學校在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同時,分析學校的農業經濟管理教學環境,審時度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學校的具體教育教學情況,轉變相應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相關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管理,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教學質量。
2.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通過基于競爭理念下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研究,使學校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明確教育界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有助于學校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觀,加強學校農業經濟管理的管理力度,提高學校的農業經濟管理的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要求,為市場提供高質量的人才,為學校在學界和企業界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有利于增強學校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在人力資源市場的競爭力。
3.為企業提供合適的人才
通過基于競爭理念下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研究,使學校明確自身的使命的同時,明確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最終目的和最終去向,在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同時時刻關注人力資源市場上企業對人才所提出的要求,有助于學校在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同時,以市場要求為指導,制定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提高學校農業經濟管理的培養質量。在市場為導向的人才觀指導下,避免學校在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人才上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根據市場的需求,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
二、基于競爭理念下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
1.轉變學校農業經濟管理人才觀念
思想決定行為。通過轉變學校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觀念,提高學校相關領導和教師的競爭意識,有助于學校規范教育教學的行為,對相關的工作人員的價值觀等進行引導,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強學校內部農業經濟管理教師的培訓,如采用集體決策,集體討論等培訓方式,加強教師的價值觀和人格等的培養,轉變教師的傳統觀念,由以往機械的“學”向現在的靈活的“學”和“用”并體現學以致用的觀念轉變,有助于教師在培養的過程中,把重心向用的轉移,培養學以致用、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變遷,環境的變化,學??梢酝ㄟ^外部引進的形式,招聘新時代的教師,降低學校的人才培養成本,但是這就要求在招聘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了解應聘者是否符合學校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且也要注意應聘者是否具有相應的素質、新時代的教學理念等等,可以通過情景模擬測試,制定一個模擬、逼真的工作環境,讓應聘教師處理工作崗位上可能出現的問題,通過觀察測試,了解應聘者的相關質量,面對新時代的學生,是否具有新的教學方式方法,能否把握新時代學生的需求等等。
2.加強企業自身的人才培養
人才的培養,學校僅是人才培養的一種途徑,然而作為企業同樣有培養人才的責任,企業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可以使人才掌握相關的知識或技術,提高人才的人力資本,提高人才的生產率,從而也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為了加強企業自身的人才培養,一方面企業為了提高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可以采用工作輪崗的形式,在企業內部對某些員工進行培訓,可以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經驗,加強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水平,而且還可以加強部門之間的聯系,加強部門之間或崗位之間的相互理解,有助于協調崗位或部門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企業可以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企業提供相應的實踐崗位,而學校提供相應的人才,可以使企業對人才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選擇,并向學校進行反饋,讓學校按照自己的要求進行人才培養,然而學校又可以根據企業的反饋信息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雙方達到雙贏。
參考文獻:
[1]陳鳳霞: 培養農業經濟管理專業高素質人才問題初探,北方經貿,2009年第06期
[2]于宏 索志林 許靜波: 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之農業女性化視角淺析,中國集體經濟,2009年第34期
[3]李國政: 關于我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02期
[4]王吉春: 關于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湖南商學院學報,2001,第04期
一、專業建設背景分析
“三農”問題使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在中國一直被賦予極為重要的歷史使命。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普遍認識到管理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農業生產+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生產高效益,“管理產生效益”這個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隊伍的基本狀況是:規模偏小,人才缺乏,素質偏低。因此,急需培養高素質、高水平、懂業務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高職院校開設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十分必要也是當務之急。高職院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和職業道德,掌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實用技術,具有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分析處理現實農業經濟管理問題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督逃筷P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準確把握定位和發展方向,自覺承擔起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時代責任,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在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憋@然,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目標已經由過去的“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調整為“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案叨思寄苄腿瞬拧钡奶卣髦饕憩F為:有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有較強的現場管理能力和創新意識,有高端的職業資格證書。新的提法中用“高端”作為技能型人才的定義,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它不僅要求有高素質,還要求培養學生的高端技能,特別要培養學生的專門領域技能。培養目標提法的改變,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可以說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也是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區別于普通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層次區別于中等職業教育的特征。高職院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應該通過產學研結合,根據實際工作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樹立“實用、實際、實踐”的專業建設思想理念,通過開設實用的課程、組織校外實習接觸實際工作、開展社會實踐和專業課程實訓,以及強化學生“算盤子、嘴巴子、筆桿子”的訓練等,培養學生熟悉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運用所學經濟管理知識分析實際的農業經濟問題,并能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教學中要注重因材施教、重視個性發展;強化學生科學思維方法、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該專業教學以培養能力為主線,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整合,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學生通過課程考試、撰寫畢業論文、國家職業技能認證考試,將獲得大專畢業文憑和有關的職業技能證書,從而達到相關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畢業生適合在各類農業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政策研究、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按照“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系統化、工學結合、內外互動”的思路,探索和構建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立足于服務“三農”、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強調“基礎實、能力強、口徑寬、后勁足”,以經濟調查、經營管理、經濟核算、營銷策劃及管理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同時開設多方位的選修課,實行“行校結合”、“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突出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與農村、農業企業密切合作,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實訓活動。推行“多證制”培養方略,學生畢業時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還可取得農業產業化經營者、農產品經紀人、助理營銷師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中的一個或多個證書。高職院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應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為中心,產業和教學相結合、學歷教育和認證教育相結合”的辦學理念,按照“素質+專業技能+實踐經驗”的培養構想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一個狠抓、兩相結合、三不斷線”的人才培養模式。
1.一個狠抓即狠抓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建立以經濟管理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體系,強化實際操作技能。通過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具有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
2.兩相結合即實行學歷教育與認證教育相結合,在狠抓學歷教育的同時,強化對學生的認證教育,要求每位學生至少獲得一個職業資格證書。學生畢業時既能獲得學歷文憑,同時至少獲得一個權威的職業資格認證。并且以通過國家有關認證考試作為考核標準,客觀評價和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3.三不斷線即技能培養不斷線、職業素質培養不斷線、人文素質培養不斷線,以此培養既有文化基礎,又有職業技能,同時具備較高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農業經濟管理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高職院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學制為三年,開設的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課程設置應突出“實用、實際、實踐”的原則,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建立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力求使學生掌握較為深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課程體系體現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培養,并貫穿整個教學的過程始終,分解落實到各個教學環節。設置一定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實踐驗證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操作技能。此外,應設置教學實習、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為學生畢業后的盡快頂崗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專業教學改革進程
本專業應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推進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
1.創設情景教學———變“枯燥”教學為“有趣”教學教師們應結合企業實際項目、典型案例等,創設情景式教學環境,創立情景模擬教學,組織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自覺、自愿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快樂,營造輕松、有序、高效的學習氛圍。
2.改革考試方法———變學過什么課程為能做什么事情應根據農業經濟管理行業對職業教育的反饋,改革考試方式,結合職業資格證書的標準,進行反映崗位綜合能力的綜合性考試。能從事什么崗位,思想、技術、文化要達到什么要求,都要學以致用,考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和競爭能力。
3.變革教學手段———讓知識有聲有色“粉筆型”講授已經不能跟上現代教育發展的步伐,要鼓勵教師自編教學課件,采用多媒體教學。要創造條件,使更多的教師能夠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4.創新實踐教學———提升實踐操作技能長期以來,如何有效提升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一直是各高職院校不斷探究的難題。據此需求,ERP沙盤模擬實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經管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困惑。ERP沙盤模擬通過搭建一個仿真的企業平臺,模擬企業經營,體驗過程,反思結果,在實戰中培養管理人才。ERP沙盤模擬是一門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綜合實訓課程。它通過教具將企業資源濃縮物化在沙盤上,把企業運營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抽象為一系列規則,模擬了生產運作、市場營銷、財務核算、戰略規劃等企業運營中的關鍵環節。該課程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強調“體驗式”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更有利于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ERP沙盤模擬實訓教學不僅創新教學手段,而且突破教學瓶頸,成為一種值得借鑒、推廣的實踐教學模式。
5.重視畢業論文———提升專業綜合能力畢業論文撰寫是學生對整個大學期間所學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是培養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資料檢索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等的關鍵環節。答辯則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舉措。
五、專業建設思路構想
1.調整課程設置在調研的基礎上,應按照行業的崗位能力體系建立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體系,把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納入行業的技能系列標準,使以技能為中心的課程體系與行業的崗位能力體系相吻合,使教學有依據;以崗位為目標,突出就業的導向性。突顯實踐教學環節,不斷加大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時數中的比例,找到高職與農業經濟管理行業銜接的接口。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全局來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重新審定和調整課程設置。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實用課程的設置。在專業必修課中,設置實用性強的課程。在選修課中,豐富可選課程的設置,對擴大和豐富學生的農業經濟管理知識結構具有重要的作用。講技能、講方法、講要點,使學生與教師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在教學內容上,要進行取舍,增加課題性討論。
2.注重通識教育廣博的通識教育知識是未來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適應崗位要求的必要條件。要讓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掌握領悟前沿的知識、方法和技能,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盡快適應崗位要求,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成為“通用型”人才。
3.強調專業教育在本專業課程設置中,應加大專業課程的比重,使專業課程具有涉及面廣、實用性強的特點。專業課程的教學與研究方法應呈現出多樣化和較大的靈活性。既有講座,又有專題討論,而且較多地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即邊理論學習、邊教學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小組中展開討論,共同探討如何解決。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4.注重實踐教學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故實踐教學環節非常重要。要通過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方式,推動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由于條件的限制,加之專業的特殊性,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此,需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凸顯實踐教學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