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6 17:45: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習心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中地理學困生形成的原因調查———以高一學生為例》,該論文側重于研究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學生)的學習障礙,學生群體里的個體是有差異的,其成績有好有差,對于各個學科的學習興趣也有濃厚有淡薄,教師的教學方法可能只適合某一部分人,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成績不理想甚至很差。該論文側重于分析學習困難學生學習障礙的主觀因素?!陡咧械乩砜臻g概含學習困難的成因與對策》;《地理學困生學習動機影響因素與激發策略研究》;《學習困難生的學習策略研究》。這些論文大多是從學生的認知領域和學習動機等心理層次來研究并闡述學生的地理的學習障礙以及應對策略。這些的論文大多不關注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聽課、學習狀態,對于每一節45分鐘的地理課堂來說,教師講授或開展的都是知識上的重點與難點,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認真學習,直接導致其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上障礙重重。目前在中學地理學科上的學生學習困難的研究不夠深入,理論上也不夠完善。
我國學者關于LICC理論的研究基本日趨完善。漸漸地成為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也成為一個比教好的教育研究方法。代表性的有陳瑤編著的《課堂觀察指導》一書?!墩n堂觀察20問答》;《論課堂觀察LICC范式:一種專業的聽評課》;《聽評課:一種新的范式》;《論指向教學改進的課堂觀察LICC模式》;《論課堂觀察LICC模式的專業性》;《課堂觀察法》。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陳瑤的理論基礎之上的再創新,其中崔允漷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課堂觀察,將其定義為一種專業的聽評課。這些論文都從理論的方面奠定了基礎?!墩n堂觀察框架與工具》;《基于科學方法論指導下的課堂觀察》;《基于實證的課堂觀察與教學改進研究》。這些論文從新的角度發展了LICC理論,將科學方法論和實證主義的思想和研究系統引入到LICC理論當中來。通過實證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不同維度、不同視角、不同目的的記錄、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反思課堂中“教”與“學”行為的意義與效率,并可以據此提出改進“教”與“學”行為的方式與策略,促進課堂教學發生積極變化。
有關學生學習困難的研究,一般以1896年美國醫學教育家摩根的研究為起始,由此可見,學生學習困難的研究由來已久。20世紀60年代,柯克首先用學習困難學生一詞來描述智力正常而在課程學習上有困難學生。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BernardWeiner)的歸因理論以成敗行為的認知成分為中心,從而建立了一個歸因模型。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教育學者巴班斯基的同心圓理論認為,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學習的可能性和教學的、發展的、教育的社會條件。20世紀80年代,日本佐野良五郎的雙因素理論認為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由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國外關于學生學習困難的歸因大多關注學生本身的因素,像生理因素,心理上的認知偏差,人格角色偏差等方面。他們關注的是心理學的角度,從心理學的研究機制去歸因,不考慮學生學習困難的客觀因素。
國外學者關于LICC理論的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1)探索階段。這一階段觀察僅僅是被作為一種方法被引入教育教學領域,過程也是純粹的觀察和歸納,缺乏邏輯上的系統性和內容上的全面性。(2)工具發展階段。這一階段進入了科學實證主義的研究階段,出現了很多定量化、系統化的研究方法。單向窗、攝像機等設備也使得課堂觀察的手段更加豐富,更加具有可操作性。(3)擴展研究階段。這一階段對教育研究方法的深度和廣度不斷發展,課堂觀察越來越成熟,逐步走向科學化、系統化,觀察的方法豐富,方法和手段上能夠做到優勢互補。綜上所述,國內外的學者都有關于學習困難的研究,但是國外的學者比較少有關注地理學科的學習困難研究。并且,在學習困難的研究領域,國內學者沒有國外學者做的系統全面。但是就目前而言,還沒有應用課堂觀察理論指導并研究中學生地理學習障礙的先例。
作者:王延華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關鍵字:化學教學;問題解決學習;元分析;問題表征
文章編號: 1005–6629(2012)6–0020–04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B
從認知心理學家的觀點來看,問題解決就是認知操作的一個過程。正如安德森所描述的,問題解決是任何指向目標的認知操作程序[1]。紐厄爾與西蒙從問題的特性出發,將問題解決過程劃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當前狀態、目標狀態、從當前狀態向目標狀態轉化所需的一系列操作[2]。由于問題解決過程受許多因素影響,對問題解決的描述和界定也不斷豐富。問題解決常被理解為是一種能力、一種教學過程、一個教學目的、一個認知過程、一個創造性活動、一種教學模式、一種教學方式、一種心理活動[3]。
問題解決學習,也稱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這種學習方式以問題解決過程為載體,學習者需要學習怎樣解決問題,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問題解決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解決“真實”的問題,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4]。從這個意義上講,化學教學中的問題解決學習應是以化學學科的學習作為問題解決的背景,學生探索問題的學與教的過程。
在我國的理科教育的研究中,從學科學習的角度探索問題解決學習是研究的熱點之一。在這些研究中,人們對“問題解決學習”的探索,包括在概念的使用和理解、問題解決學習的研究方法和問題解決學習的理論基礎等多方面都存在差異。另外,作為理科新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亟待探究的議題。本研究試圖從當前化學教育領域中問題解決學習的研究現狀出發,明確問題解決研究的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以進一步深入探索問題解決學習。
1 研究過程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化學教學》期刊中關于問題解決學習的論文為研究對象。利用問題、問題解決等關鍵詞篩選近十年所有論文(2000-2010),獲得67篇相關論文。
1.2 元分析思路
本研究的元分析進程主要依據認知心理學中對問題解決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時兼顧化學教學的學科特征,對論文進行分析和解構。本研究的分析模型由“問題提出和表征”、“問題解決”兩個單元組成(見圖1)。
圖1 本研究的元分析模型
在真實的基于問題解決的學與教的過程中,對于“問題”意義的辨別是尤為重要的。為了明確化學教學中真實的“問題”,本研究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1)提問者的身份。教師和學生所提出的問題,由于他們所處的問題情境以及話語方式都存在差異,導致“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不同的意義。(2)問題的表征方式。既考慮學科存在的特性,也考慮不同的問題表征所導致的學生學習狀態的變化。問題的有效表征與學生的學習水平[5]、認知方式等都存在著相關。
本研究的分析模型中還包括對“問題解決”模式的確認。要讓學生順利地解決一個問題,就要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同時,不同的心理模型無疑會決定不同的問題解決過程,心理模型往往出現在問題解決過程之前,指導著問題解決的進行。
1.3 統計比較
以元分析微觀數據為基礎,采用Excel 2003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探索化學教學過程中問題解決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狀況,并思考進一步改進的方向。
2 整體分析
對本研究中所收集的全部文獻進行整體分析,結果顯示有關問題解決學習的文章或內容呈總體上升趨勢。特別是在2008年達到峰值,占總量的20.9 %(如表1)。這一現象初步表明,隨著新課程的推行,作為理科新課程重要目標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得到了更多重視。
表1 各年有關問題解決學習的論文篇數
進一步的分析可以發現,2000至2010年間問題解決學習的研究重點在于問題情境創設、問題解決過程、學習過程和教學策略等方面(如圖2)。有關問題情境創設的論文占所有論文的比例為14.19 %,問題解決和學習過程的論文都占16.63 %,教學策略的論文占14.19 %。該結果表明本研究模型中各個主要因素或組成部分都是目前問題解決學習研究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問題情境創設的研究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從文獻的總體數據分析來看,大多數研究集中在化學問題解決學習的教學環節中。盡管對問題本身特性的研究以及學習者問題的認知特性等方面還不是很多,但人們也正將目光轉向這些方向。為了進一步了解化學教育領域中這類研究的更深層次的特征,本研究在問題的定義和表征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兩個方面進行了更深入、更具體的分析和探索。
3 問題的定義和表征分析
在問題解決學習過程中,明確“問題”的構成是其首要任務。在本研究所分析的文獻中,對問題的定義和表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提出問題者及其問題的特點。根據認知心理學家的觀點,問題解決起始于一個問題的表述或已知的初始狀態[6]。在實際的學科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提出問題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問題的起始狀態。目前,在理科領域的問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強調其真實性[4]。為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更能夠促成有效的問題解決學習或教學。
然而,傳統課堂教學的大班授課制度以及教師的主導地位都限制了學生提問的可能性以及提問的質量。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化學課堂還是以教師提問為主。本研究所選取論文中,有49篇以教師作為問題提出的主導者,有12篇以學生為主導者,有3篇認為應該學生和老師共同討論,還有2篇未提到提問者。其中,以教師作為問題提出的主導者的研究表明,教師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學生認知水平、激發學生興趣、配合相應的問題情境,目前大多數研究者都比較重視學生對教師設計問題的重要作用。
第二,問題提出的學科情境對問題表征的影響。在教師問題呈現的過程中,問題所處的情境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這里的問題情境是指問題對應的學科情境。創設問題情境是問題解決學習的必要途徑,能讓學生感受到問題的存在,并進入解決問題的思考狀態[7]。涉及問題情境創設的22篇文獻主要從四個方面描述:(1)創設問題情境的作用;(2)問題情境的素材;(3)創設問題情境需要滿足的條件;(4)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從各自所占比例(見圖3)來看,有關創設問題情境需要滿足的條件和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的研究還較少,需要給予更多的重視。
第三,教師提問的話語方式。教師提問的話語方式也會直接影響學生接受和轉換信息的有效性,促使學生對問題進行不同層級的表征。教師的提問方式包括話語內容的科學性以及問題呈現方式的合理性。由于教師對于問題解決理論理解的局限性,目前幾乎沒有研究涉及這個方面。
4 解決問題過程
學生對問題進行了有效表征,可謂在問題解決學習過程中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就要面臨問題解決學習的主體部分——解決問題。問題解決的過程具有復雜性,步驟的不同直接影響著問題能否順利解決。 在所選論文中,17.39 %的論文要求學生通過設計實驗來解決問題,表明目前教師讓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依然以實驗為主,體現了化學的學科特征。17.39%的論文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表明知識體系仍然占據重要地位(如表2)。然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元認知的控制以及運用合適思維方式的重視程度還較低。
表2 問題解決學習過程的各個步驟所占的篇數
在問題解決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策略指導著具體過程[8],它的作用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順利地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在所選取論文中研究的教學策略中主要有以下兩類:第一類是指出問題解決的主要過程,即提問、解決、反饋。第二類是用具體的化學習題來解釋問題解決過程中可以運用的策略,其中類比、分解、逆推、探究、程序、整體、模型、推理信息、反思這十個策略[9]是比較具代表性的。選取的論文普遍比較重視教授學生和新手教師如何解題,多為教師的經驗總結。把問題解決學習過程視為解決練習的過程,而不是教學過程。這與真實的問題解決學習中的啟發式教學策略還有較大的區別。
此外,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者的心理模型也決定著問題解決。人的心理機制非常復雜,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會對其產生影響[3]。所選取的文章中多數強調學習者的內部思維過程,約有44 %關于思維的文章認為問題解決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具有創造性思維。但在理科教學中,學生心理機能的科學性以及外部因素對問題解決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5 研究結論反思
基于先前分析,可以總結出當前研究的一些特點:第一,問題解決研究的受重視程度正逐步提高,研究重點主要集中于問題情境創設、問題解決過程、學習過程和教學策略等方面。第二,問題主要以教師設計為主,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第三,問題解決過程體現化學學科特征,重視知識體系的構建。
當然,這些研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后續研究突破。具體表現為:
首先,在化學教學中,大多數的研究者對問題以及問題解決的本質和特性沒有給予很準確的定義,有關問題解決學習的理論比較缺乏(如表3),有55.22 %的論文沒有明確的理論基礎,依據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理論的論文相對較多??磥?,研究者所理解的問題解決學習可能還有所偏差。
表3 2000-2010各年論文的理論基礎
其次,研究方法不夠科學,極少有研究用較為可靠的科學方法來進行研究(如表4)。多數文章都運用了所謂的案例法,表現為在實踐中發現規律,利用經驗解釋問題。歸納出的結果僅為經驗之談,科學性不夠,缺乏可遷移性。
表4 2000-2010各年論文的研究方法
最后,關于問題表征、教師的提問話語方式、問題解決心理模式的研究還較少。在結合目前認知領域的研究成果方面還嫌不足,多數停留在教學活動的表面。在問題解決過程、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方面的研究較為經驗化和應試化,依靠并強化記憶和算法的教與學模式仍然盛行,高水平思維技能找不到生長的土壤[3],啟發式的教學難覓蹤影。絕大多數的研究依舊把問題解決的策略簡化為做題方式,這與真實的問題解決學相徑庭。同時,在自我監控和元認知方面的研究頗為欠缺。
總之,化學學科中問題解決學習研究已不是一個新生事物,但仍然處于萌芽階段,需要進一步的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吳慶麟.認知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8 :169.
[2]張琳瑜.促進問題解決學習CLEs理論研究與實踐―以上海世界外國語中學七年級地理課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5.
[3]李廣洲,任紅艷.化學問題解決研究[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8,58,75.
[4]M.P.德里斯科爾著.王小明譯.學習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40.
[5]李芳,王祖浩.高中生化學問題表征中信息識別深度差異的研究[J].化學教育,2008(2):13.
[6] [英] S.Ian Robertson.張奇 等譯.問題解決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5.
[7]于淑兒,王存寬,沈兆良.試論化學教學中的“問題解決教學法”[J].化學教育,2002(3):11.
一、 從論文選題上看
(一)選題的范圍具有以下特點:
1.選題基本上是立足于對音樂素質教育的認識和實踐方面。字面上出現“素質”二字的文章就有3篇,即《素質教育――面向21世紀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育改革》、《對中學生大面積音樂素質測試的思考與實踐》、《談音樂教學體現素質教育的策略》。其它文章雖標題中未出現“素質”二字,但其內容亦是圍繞音樂教育的某一領域該如何貫徹素質教育來闡明自己的觀點。
2.以“……實踐與思考”冠名的文章居多。如《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高師專科音樂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對中學生大面積音樂素質測試的思考與實踐》、《器樂教學的實驗與研究》等。另外,標題中含“美”字的文章也不少,如《音樂教學審美功效研究》、《音樂教學要善于創造美》、《構筑音樂與心靈之間美的橋梁――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等。
(二)選題的意義及原則:
這些論文選題都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都是圍繞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幼兒、中小學、高師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同時,選題很有新意,體現為:善于從實踐中挖掘音樂教學的基本規律;以音樂教育審美為核心,以育人為本;從心理學、教育學、美學、哲學等范疇加以研究,認真總結教學經驗;凸顯了音樂教育論文的基本特點――強調論文的科學性、學術性、創造性、理論性等。
二、從論文類型上看
大多屬于問題性論文。當然,亦有綜述性論文,如《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探析》;亦有爭鳴性論文,如《關于音樂教育的幾個認識問題》;亦有調查、實踐性論文,如《器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此外,還有兼具問題性、爭鳴性論文,如《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三、從論文寫作質量上看
雖然獲獎作品數量不少,但這些獲獎作品也良莠不齊,其中相比優秀的篇目,也不乏缺陷。下面就獲獎的部分優秀論文作一些評析。
1、《素質教育――面向21世紀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育改革》(作者:馬達、陳雅先)
文章論點鮮明,作者著眼于全球人才素質的視角,著眼于教育大系統的氣候,抓住了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關鍵,提出了具有深刻實際意義的見解。而后,從三個分論點來論證中心論點的正確性。
論據具有真實性、典型性、新穎性等特點。如,在論述第一個分論點的過程中運用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教育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以及現代教育觀、學習觀和心理學的理論作為理論論據;在論述第二個分論點時,運用了國家教委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中的有關規定作為理論論據;在論述第三個分論點時,運用了教育心理學、美學等有關理論作為理論論據。全文還大量運用了事實論據,這些論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值得一提的是文中論據的新穎性。如,“智力是一種適應力”,“維持型學習”變為“創造型學習”,“與其說是練習動作,不如說是練習腦,即練腦對動作的控制”,“美育還應包括自然美和社會美的教育內容”等等。
論證主要采用例證法、引證法、因果論證法、對比論證法,且常將幾種論證法交織在一起使用,以增強文章的論證效力。如,在論證“學會學習――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關鍵”這一分論點的過程中,就綜合運用了四種論證方法。同時,作者對第三分論點的論述顯得非常巧妙,即在論述第三分論點行文的第二段材料上,其論據看似游離,而在結尾一段又“班師回朝”到高師音樂教育的視角上,由此可見,前面乃后面之鋪墊。
本文是按并列式結構來構思寫作的。從一定意義上講,亦可以看作在并列式的基礎上兼具有先后邏輯式的關系(或者說承接關系)。即首先是要學習(學會自我學習),然后是鍛煉實踐能力(自我實踐能力),最后,才能更好地培養素質。
本文從選題原則上說有三個方面。一是理論方面,本文在音樂教育哲學理論方面進行探究,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育改革具有指導意義。二是選題原則與作者長期從事高師音樂教學工作所具備的主觀條件之間具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即與作者占有比較豐富、翔實、生動、典型的資料有一定的關聯),因而具有可行性。三是作者創造性地概括出素質教育背景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應具備的三種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這便于讀者理解學生應具備的三種素質:文化素質、教師素質、審美素質,因而選題還具有創新性、哲理性原則。
總之,本文具有規范性、實用性、創新性、哲理性等特點。
2、《音樂教學審美功效研究》(作者:金亞文)
本文中心論點明確,意義深刻,行文規范,構思精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其“物”主要是指作者善于發展、踐行前人的理論和實踐,文章多處運用教學過程中生動典型的實例;其“理”主要是綜合運用了當代美學、心理學,尤其是教育美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不僅挖掘出其在音樂教學中的審美功效,而且亦使其在文章中產生審美功效。同時,還體現在對審美功效理論的研究上。本文的成功之處還在于將抽象的理論化為具體的事例(將理論細化),將深奧的理論化為淺顯的道理(將理論通俗化),用語恰當,娓娓動聽(將理論美化)。這就是如前所說的在文章中產生審美功效,令人信服。
3、《談音樂教學體現素質教育的策略》(作者:馬勝利)
⑴從論述的外觀上看,本文體現了章法的合理性。如開頭第一自然段便拋出了中心論點:“素質教育的本質,在教學過程中的內部,而不在其外部?!?接著,在第二自然段對什么是人的素質下了一個較為科學的定義,從自然和科學的角度,從影響人的行為、意識、品格等方面揭示人的素質特征,進而闡明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隨后,作者圍繞它共談了音樂教學體現素質教育的五個策略,即五個分論點:一是體現在教學審美上;二是體現在多角色多維度等因素上;三是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四是體現在教學形式上;五是體現在教學時空上。同時,在論述上結合運用了例證法、引證法、反駁論證法、因果論證法等進行論證,使論證嚴密而靈活。
⑵從論述的內核上看,本文彰顯了內容的科學性。如其中運用了教育家奧蘇泊爾的研究發現來支撐分論點三,并以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和綜合擬定教學目標的建設為論據,對分論點三進一步展開論證,如此滲透了許多音樂教育學的理論,亦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另,文章中尚有用詞不妥,如“挑撥”一詞應改為“激發”,因“挑撥”一詞的色彩是貶義,用在這不妥,用中性詞“激發”更貼切。(見《第一、二屆全國音樂教育獲獎論文精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第96頁第4行)
此外,其它相對一般的一等獎文章中還存在寫作上的基本問題:⒈論點上的問題。如《器樂教學的實驗與研究》(作者:孫智玲)一文,稍加結合我國國情和音樂教學的具體情況進行思考,便會讓人覺得有些言過其實。⒉論據、論證上的問題。如《加強音樂欣賞教學中的認知教育》(作者:馮效剛、周曉梅)一文,文章論據多且雜,未能很好地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其實,這一課題的寫作應該圍繞兩個方面來進行:第一,為什么要加強認知教育,即把認知教育的重要作用講清楚;第二,提出怎樣在音樂欣賞教學實踐中加強認知教育,擺出一、二、三等具體做法即可。這樣,文章脈絡會更清楚,材料更集中,對中心論點也更能發揮有力的支撐作用。寫音樂教育類的文章,占據材料固然重要,但怎么去提煉有用的材料則更為重要。⒊文章表述上的問題。如《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作者:許卓婭)一文存在的問題有:⑴用語不夠簡練,有多余的文字雜糅其中;(見第5頁)⑵用語不夠具體,如第6頁的第3行中的“形式上”,這里的“形式”指的是旋律的形式、節奏形式,還是演唱形式?作者沒有指明;⑶有些地方論述過于抽象,如第5頁的兒童“可感性”,應該舉例說明哪些是具有可感性特征的作品。
結語
綜上評析,筆者認為,在這些獲一等獎的音樂教育論文中,水平好的皆具備以下特點:
⒈在選題上下工夫,尤其要考慮選題是否對音樂教育實踐有指導意義。倘若只想在音樂教育這塊藝術園里擺弄花草,則難以寫出好文章。
⒉善于借鑒其它學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如馬達、金亞文、馬勝利等人的文中處處滲透了教育哲學、教育美學、教育心理學等學問,豐富了對音樂教育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這亦是他們的成功之處。
⒊準確把握論文所要闡明的中心論點,分析獨到,有創見,能挖掘出問題所蘊涵的哲理。
⒋力求發散性思維與邏輯思辯能力的統一。
⒌講究行文規范、嚴謹并富有文采。
一、論文寫作要求
1.一人一題。所選論文題目必須在本專業涵蓋的業務范圍之內,可以自己命題,也可以按指導教師提供的題目定題。
2.材料要充實。要求論據充足、準確、有說服力,不要空泛議論或只滿足于堆積材料,不做理論上的分析或說明。
3.觀點要深刻,要求論文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從實際出發,抓住要點,做到言出有據,言之成理,有所見地,有所創新。
4.論述要精煉。闡述問題時,要抓住中心,有嚴密的邏輯性、科學性。文字表達要縝密、周詳、精確、簡練。
5.論文寫作過程中,可參考各種文獻資料,但不得抄襲或從網上下載。
二、文體
1.鼓勵、倡導學生寫作“工作研究型”畢業論文。即運用學習過的專業理論知識去解釋、解決社會現實生活或本人實際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等側重于理論應用的類型。
2.如果學生具有必要的理論修養、研究興趣、文字能力和研究條件,所選題目有價值,畢業論文也可以寫成“理論研究型”,即對有一定價值的理論問題進行有一定深度的探討、質疑、釋疑、論證等側重于學術研究的類型。
3.不可將畢業論文寫成“調查報告型”、“工作總結型”等主要反映實際問題,缺乏理論深度,與所學專業知識缺乏有機聯系的類型。
三、文風
1.態度嚴肅。論證主題應有一定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不可過于膚淺,不可完全從個人興趣出發。
2.思維嚴謹。立論應正確,論據應充實可靠,結構層次應清晰合理,推理論證應講究邏輯。
3.語言樸實。注意學習使用科研論文特有的科學語言,行文應簡練,文字應樸實。
四、格式要求
1.文字要求:
A 文科論文篇幅要求:??普撐?000字以上,本科論文要求10000字以上。
B 理科設計篇幅要求:??圃O計8000字以上,本科設計要求12000字以上。
2.格式
標題(宋體2號字)
目錄:標出頁數
內容提要:(約200字)
關 鍵 詞:(3—5個詞)
文章正文:
參考文獻:參考書目一般不低于3篇,參考文獻須做注釋,注明作者、書籍名稱或刊物、出版社、頁數等。
致謝:本論文在XXX老師的指導下…….
3.論文題目用宋體三號字,正文等一律用宋體小四號字,審定稿打印到A4復印紙上和統
一封面裝訂成冊。
五、論文答辯與成績評定
1.答辯。答辯是對論文進行考核評分的一種手段,是對學習質量的綜合檢查,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概括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方式。
論文答辯是答辯小組在答辯會上對論文不清楚不恰當之處提出問題,讓學生當面做出回答、解釋,以便了解學生立論的依據及處理題目的實際能力。
答辯的程序是:首先學生(約用10分鐘)簡要報告論文的內容,然后答辯(約用10分鐘),由答辯小組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回答。
為能較好的通過論文答辯,要注意以下問題:
(1)由于答辯是圍繞畢業論文來進行的,所以要從論文所設計的問題去準備思考,有哪些問題尚未解決等。如論文觀點的理論依據是什么?做過哪些調查?查過哪些參考資料?有哪些新觀點?還
(2)當答辯小組提問題時,要認真聽并做記錄,先弄清所提問題的實質,然后認真思考,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形成答辯腹稿(可作答辯提綱)。同時要注意心理的自我調節,回答問題不要匆忙,要扣住題,從容自如,有理有據,虛心誠懇。
2.成績評定。采用評語加記分的辦法來評定成績。評語的內容包括學生撰寫論文的思想表現、學習態度、是否按時完成任務、論文質量、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及獨立工作能力等。記分采用四級分制:優、良、及格和不及格。論文不及格者(論文撰寫不合格、答辯不合格),須修改論文,在畢業前進行第二次答辯。
附:畢業論文評定成績參考標準
1.優秀:(1)觀點正確,證據有力,論證充分,資料詳實,理論分析比較深入,理論緊密結合實際。(2)結構嚴謹,層次清楚,文字通順,無錯別字。(3)在某些方面確有一定的突破與創新,回答與解決了較為重要的理論或實際問題,確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應用價值或現實指導意義。
2.良好:(1)觀點正確,論據有力,論證充分,資料詳實,理論分析比較深入,理論結合實際較好。(2)結構嚴謹,層次清楚,文字通順,無錯別字。(3)論證主題有一定價值或實際意義。
3.中等:基本觀點正確,論據較有力,論證較充分,資料較充實,理論分析不夠深入,理論結合實際較差。(2)結構尚合理,層次尚清楚。
3.及格:(1)觀點基本正確,論據較有力,論證較充分,資料較充實,理論分析深度不夠,理論結合實際較差。(2)結構尚合理,層次尚清楚,文字尚通順,無錯別字。
4.不及格:(1)基本觀點有誤,論據無力,缺乏論證,資料貧乏,分析膚淺,理論脫離實際。(2)結構混亂,層次不清,文字不通順,錯別字較多。
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
【關鍵詞】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教學模式;教學原則
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該學科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的學科,是心理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學好這門課有助于學習心理學的后續課程,有助于學習其他的教育理論和提高教師職業技能。
《普通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知識、抽象內容比較多,對于“教”和“學”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學”,相對說來難度更大。因此恰當的通過教學模式、方法、優化課程資源等,能促進學生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學發展的一般趨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一、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過程堅持的原則
1、明確普通心理學的教學目標
普通心理學的教學目標是要向學生傳授心理學的“一般”知識和“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學的知識、掌握心理學發展的一般趨勢。該學科的學習,應達到三方面目標:
(1)認知性方面。通過學習普通心理學課程,使學生能了解每一章的心理學知識脈絡,認識掌握基本概念、規律、原理等;識記理解普通心理學重點、難點內容;學會運用普通心理學的理論、方法解釋現象;
(2)技能性學習方面。掌握普通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初步具備運用普通心理學的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將普通心理學理論運用到實際,提高學習管理心理學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楦胁粌H指學習興趣、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生活態度、求實科學態度、寬容人生態度。價值觀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
2、堅持理論與實際的原則
對教學內容的教學,堅持理論與實際結合,以促進理解與應用。運用學生實際學習、生活中案例與理論知識的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也包含講練結合思想。理論與實際包括學生整理筆記、做習題、做小論文等。做好學生的體驗活動。
3、教學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理論的傳授的原則
普通心理學處在“入門”的地位。所以注重基本理論、基本實驗、基本原理的傳授的原則,有利于學習心理學其他分支課程,有利于學習的正遷移。
4、堅持教學過程的教學互動,發揮雙主體的作用
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作用,既不單純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也不過分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為此教師要系統、準確、有深度地掌握好教學內容,學生要在學習中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才能做好學習過程的主體。
5、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運用心理規律進行教學的原則
知識是無限的,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運用思維、記憶、強化規律、學習理論等促進教學。
6、重視學科發展前沿的介紹
心理學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各個學科都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新成果,如情緒對認知與行為的影響、智力理論的新發展和社會心理學理論與技術的進展等。
二、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為提高教學效果,增強教學質量,普通心理學課程,應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講授內容的不同進行教學。
1、在講授中“分析、案例、互動”相結合教學模式與方法
普通心理學課程的重點是每一章的基本概念及規律等。所以要細致講解分析概念與規律、分析概念與規律的每一部分內容;使學生對心理學概念、規律、原理、理論有所理解。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直觀性,所以運用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心理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釋一定形象化、要聯系生活實際。通過互動了解學生的理解。
2、體驗、討論、教師導向結合的教學模式
創設問題情境叫學生進行討論,對某種理論或某些有普遍性的問題組織專題研討、寫課程小論文,既可以發揮學生主動性,也可以使學生加深了對心理學概念、原理、理論地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師的職能是針對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導向。
3、課堂學習與課后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擴大學生的視野,既補充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也為學生學習知識奠定了必要的知識基礎,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的機會。另外,每章講授結束之后,適當安排作業與練習,鞏固學習效果。布置各種不同的作業,如案例分析報告,評價報告等。
三、課程資源的建設
1、精選教學基本內容
彭聃齡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葉奕乾等主編《普通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張春興主編《現代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孟昭蘭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黃希庭著《心理學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張述祖著《基礎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美)格里格·津巴多著,王甦等譯《心理學與生活》人民郵電出版社。這幾本書比較經典。 教師在仔細閱讀基礎上,形成一個有層次、有系統、有深度、有邏輯性的,既有實用性又有學術性教學內容。
2、增加大量的研究資料與圖畫資料
為學生的學習增加有趣的與形象性材料。
3、關注新成果
增加反映學科新成果的內容。
四、課程考核體系構建
科學的考核方法既能夠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又能使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荚噧热輵⒅乜荚u學生基本知識與應用能力的培養。既要能夠考評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要考評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綜合性、創造性應用知識能力的考評。
畢業論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在校學習期間 需要完成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 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 也是達到培養目標的必要步驟。根據國家教育部以 及高等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實踐 性教學環節如畢業論文不合格,可在彈性學習年限 內申請重修,直至合格方能畢業”“若在彈性學習 年限內畢業論文不合格,不予頒發畢業證”因此, 把握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特點,搞好畢業論文寫作教 學與引導,提高畢業論文寫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特點分析
(一)學生的來源與知識層次分析
隨著繼續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成高報考條件的放 寬,學生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根據西南林業大學 成人高等教育貴州分院的統計分析,成高學生由過 去單一的中專以上學歷、在職業務或管理骨干轉變 為在職業務骨干(具有助理工程師職稱以上)、管理 骨干(部門負責人)或普通職工;具有高中或相當 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社會青年;中專或技校 畢業生;村社管理人員等共同組成的復雜體系,所 占比例分別為 28.5°%、47。%、10.5°%、4。% 和 10%。 成份的復雜導致學生知識層次參差不齊。其中,技 術工人中具有高中學歷層次僅占11.5%,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占88.5%。在職業務或管理 骨干、在職職工參加工作時間較長,具備一定的文 化基礎和實踐經驗,吸收新知識的系統能力較強; 具有高中或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專業 實踐經驗豐富,但文化基礎薄弱,理論知識欠缺, 綜合學習能力較差;社會青年以及中專或技校畢業 生等知識面窄,缺乏專業實踐經驗,但學習能力高 于技術工人。
(二) 年齡結構分析
近年來,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國家對生態環 境的重視,國營林場由差額或自負盈虧單位逐步轉 化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加之大部分林業系統 單位就業門檻較高(大部分要求本科以上),西南林 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的涉林專業在貴州呈現年齡結 構偏大的現象。
(三) 學習動機分析
成人大學生,學習心理比較復雜。在職的是因 職稱、職務、工資等問題出現困難,甚至是為了避 免“下崗”而參加成人高等教育學習,學到足以維 持生計的知識和本領,以便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顯 示自己的實力,贏得社會、企業、家庭的認可。高 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由于經濟轉型和人才市場 變化的影響,專業思想比較濃厚,學習內容要求務 實,迫切希望學到行業急需、人才市場短缺的知識和技能,以便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找到工作, 獲得社會的認同。此外,由于近年來國家實行大學 生村官制度,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部 分在任的村社干部有了危機感,因而參加成人高等 教育學習。
二、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成因
(一) 主觀認識不夠
學生對論文寫作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高。 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缺乏足夠的重識。 這種心態制約了論文質量的提升。加之長期以來, 成人高等教育的畢業論文工作基本是照搬全日制高 等教育的傳統標準和模式,針對性不強,導致部分 學生畏懼心理凸顯,難以激發寫作興趣,甚至出現 畢業論文抄襲、下載或請人寫作的現象。
(二) 知識結構系統性弱
成人學生經過實際工作,知識的運用和技術的 選擇上有了明確傾向性,也就是工作中常用的知識 和技術熟悉、熟練,不用的生疏甚至遺忘,知識呈 點式或間隔狀態分布。由于本身的基礎知識不扎實, 知識結構不合理,運用能力不強,導致論文寫作時 很難將系統性的問題表述清楚。根據多年的統計分 析,65%的學員論文存在結構混亂、邏輯不嚴謹、 條理不清楚等問題。
(三) 實踐性和技能性突出,理論水平不夠
成人學生在研究和撰寫論文中,表現出個體實
踐技能性突出的環節準確透徹、論證嚴密,而不熟 悉的環節顯得脆弱,論文忽深忽淺,知識運用不在 同一層面上,削弱了學術論文的特性。據統計分析, 有55°%左右的論文存在口語過多、專業性表述不 清、參考文獻引用欠缺等問題。
(四) 畢業論文教學與指導不力
由于學生本身文化基礎薄弱、專業理論水平不 高,加之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均安排在最后一個學 期,課時較少,以及教師在講解時往往只從自己的 專業角度進行分析和引導,難以與學生的工作實踐 及其專長有效對接,導致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靈 感,無法有效達到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目的。
(五) 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不到位
畢業論文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學管理部門聯 合指導教師來共同實施的,從選題到收集資料、做 實驗、做調查,到論文的開題、撰寫、修改、評閱 直至畢業答辯,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流 程規范,不能馬虎從事。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 些環節和流程都沒有真正得到落實,教學管理部門 更多地關注最后的結果,卻忽視了對于決定論文成 敗關鍵的中間環節的管理。管理部門的過程管理不 到位,畢業論文的程序和環節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 少流于形式,自然影響其質量水平。
三、根據成人學生特點,提高論文寫作質量的 對策與建議
(一)提高認識
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畢業論文是對其綜 合素質和能力的整體評估,是獲取畢業證的前提條 件之一,還是在工作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所形成 的能力進行實踐的基礎。其次,指導教師必須提高 對論文指導工作的認識,應結合成人大學生的特點 和基本情況積極有效地進行論文指導,這是全面提 高畢業論文的關鍵。最后,教學管理部門的認識提 高是論文整體質量能否提高的保證。因此,需加強 對畢業論文工作的領導,把畢業論文工作提高到與 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并重的地位,真正認識到畢業論 文在整個教學系統中的重要性。
(二) 創新論文評價模式
研究表明,成人學習者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較 豐富,職業性特點突出,專業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動手能力較強,但工作、家庭壓力重。因此,必須 根據其學習特點,認真總結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 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以成人大學生工作實際為基 礎,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相結合為主 要內容,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適應成人大 學生的學習特點。
(三) 改革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手段和方式
據統計,2008年以來,有85%左右來自于生 產一線的學生從未寫過專業論文,不知道論文的格 式、基本要求和標準等。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改 革教學計劃安排,將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由最后一個 學期提到第三學期進行,便于讓學生盡早掌握畢業論文的基本格式、標準和要求。第二,應加大畢業 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課時數。傳統的面授課時安 排僅為8學時,對于論文的基本格式都不掌握的學 生來說,明顯偏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合理的 課時數應為20— 24學時。第三,科學合理把握教 學重點。論文寫作的格式規范要求、論文結構、論 文選題、論文材料收集、論文撰寫等應作為面授教 學重點。第四,改革教學手段,采用參與式教學方 法。授課教師要認真總結和分析成人大學生畢業論 文容易出現的問題,利用典型的案例進行有針對性 的教學,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實現教學目標。
(四)多管齊下,加強論文寫作引導
畢業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是作為引導、規范 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基礎,專業基礎課程、專 業課程是啟發學生寫好論文的保障。僅僅依靠課程 面授教學難以解決學生論文寫作的全部問題,無法 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畢 業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模式,各門課程的教學應 以基本知識點為基礎,以專題論文寫作為主線,課 外作業安排相關課程的專題調研以及實踐報告,并 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以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進行撰寫,任課教師進行認真點評,共同分析存在 的不足和需要補充、完善的問題,達到提高學生選 題、收集資料、論文撰寫等水平。另外,面授教學 時,及時提供論文寫作指導教師名單和基本信息, 指導教師以課程面授教師為主,搭建師生相互交流 的平臺,增強學生論文寫作的信心。經不完全統計, 2008年以來,西南林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貴州分院 采用以上模式,有40余人在相關學術刊物公開發表 文章,畢業論文一次通過率達到70%以上。
(五)強化畢業論文全過程管理 加強對畢業論文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把畢業論 文的各個環節落實到位,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核 心。第一,要選配好指導教師,強化指導教師職責。 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有效指導是提高論文質量的 重要保證,指導活動貫穿于論文寫作的每一個具體 步驟。要求指導教師從學生選題、查資料、調查、 實驗,到論文開題、撰寫、修改、定稿等全過程進 行引導。第二,應規范論文評審意見。根據成人大 學生的特點,對于論文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 點評,盡量詳細地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第三,充 分利用電子網絡,及時反饋論文評審意見。傳統的 論文評審是由學生打印好畢業論文郵寄到學校-學 校分發到論文評審指導教師-評審指導教師將論文 評審意見反饋到教學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將論 文評審意見郵寄到學生。不僅耗時,而且溝通不暢。 因此,應充分利用電子網絡,改革評審手段和方式。 另外,嚴格畢業論文答辯,不僅能為畢業生相互學 習提供寶貴機會和平臺,也能有效杜絕論文抄襲或 請人寫作現象的發生,有效保證論文的真實性和質 量。
【關鍵詞】教育學跨學科研究生培養思考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65-02
現代科學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趨勢。這在客觀上要求有更多數量和更高質量的具有開闊視野和廣博知識的復合型人才。[1]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市場化,跨學科考取研究生逐漸從零星的個人行為演變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尤其教育學這種開放性、考研分數線低的學科,吸引了大量跨學科報考的考生,這類研究生既具備優勢,又存在劣勢。如何因材施教,科學、合理地進行培養,才能促進學科發展,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成為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一、教育學領域招收跨學科研究生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方面
21世紀,教育學研究領域的擴大、研究學科基礎的擴展、研究范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使跨學科研究不是可供選擇的條件,而是必不可少的條件。[2]跨學科報考考教育類研究生熱的現象一方面有利于選拔更多的具有寬廣基礎知識的優秀生源入學,為培養復合型具有創新能力的地質人才奠定了基礎??鐚W科研究生與本專業研究生相比,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即跨學科研究生受過來自不同學科方向文化和知識體系的熏陶,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思路頗有特色,具有復合型人才的優勢。如:數學、計算機背景的研究生數學、計算機功底及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更容易提出教育研究的新視角、新方法,甚至拓寬研究領域,產生新的學科,如:教育生態學、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等等,這都是學科交叉碰撞的產物。
(二)不利方面
首先,學科基礎不牢,教育學學科思維能力較弱。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跨學科研究生畢竟缺失四年本科階段的專業訓練,本領域知識基礎不扎實、思維模式未建立,短時間內難以跨越學科壁壘,找到自己的研究興趣和方向。如果不能盡快融入到新的學科領域,進行思維習慣轉換、科研能力調整,必然對跨學科研究生的學術成長是很大的阻礙。
其次,學科基礎差異,研究生教學難度加大。由于跨學科研究生與本專業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相差太遠,受教師的時間和培養成本所限,又無法分別授課,研究生授課教師往往顧此失彼,造成本專業的學生覺得授課深度不夠、提高有限,而跨學科的學生卻難以理解的兩難局面,從而使正常的研究生教學受到沖擊和困擾,教學效果呈下降趨勢。
再次,大量跨學科生源擠占本學科的生源,被錄取生源專業性不高。教育學屬于基礎性的理論學科、綜合分數線低,外語要求不高,考研相對比較容易,許多學生從入大學之初就開始準備幾門考研課程,其考研成績較高,使得許多經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思維訓練的本專業考生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長期以往,培養難度大,培養質量將不可避免地下滑。
二、提高跨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研究生的選拔力度,提高生源質量
入學考試是研究生的第一道門檻,也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首要內容。要加強對跨學科背景碩士研究生地篩選力度,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要減少考核中記憶性知識的比例,加強對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的考察。在復試中應該加大力度考察學生的理論基礎、思維敏銳度、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對于沒有相關基礎又沒有意愿在本專業上做科學研究,混文憑的學生要慎重選擇,對于“科班出身”或鄰近學科、基礎較好的學生要優先錄取。其次,要增加創造性和開放性考試題目。招生單位適當設計開放性地專業課筆試和面試,淘汰對本專業學習興趣不高,基礎知識薄弱,考研動機不純,沒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再次,合理地制定鼓勵跨學科報考的相關政策。如招生單位可以在招生簡章上,明確標注跨學科、跨專業的范圍、條件與要求,這樣既可以吸引較多的生源,而且又可以避免盲目的跨考,保證了較高的生源質量。
(二)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強化跨學科研究生的學科基礎
課程學習是決定研究生在此領域深入學習和研究的關鍵因素,也是研究生培養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推進跨學科背景碩士研究生培養,必須在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上進行合理的調整。
可以把現有的課程體系設置為五部分:①學位課程;②專業選修課程;③專業補修課程;④方法論課程;⑤跨學科課程。其中,學位課程主要為研究生提供系統的理論知識;專業選修課可按不同的研究方向設置參考性的課程,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選擇;專業補修課是針對跨學科研究生而設置的,從本專業的本科生課程中,篩選了幾門重要和核心的課程單獨給這些學生排課,安排經驗豐富的老師授課并嚴格考試,補修課程不列入培養方案,但要列入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只記成績,不計學分??鐚W科碩士研究生必須通過補修課程的考核,然后才能允許進行下一個階段的課程學習與學位論文的寫作。方法論課程包括方法論介紹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方法等,是教育學專業研究所必需的方法和工具,可以開設如教育統計學,spss數據處理類的課程;跨學科課程則是結合學生的研究興趣,開設交叉學科的課程,豐富學生的知識層次和知識結構。
(三)明確導師職責,加強導師指導力度和針對性
導師是研究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特別是對于跨學科的研究生,需要指導教師更多的個性化指導和額外的付出。 導師以學術領路人的身份,提醒和激勵研究生做出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案,跨學科研究生在初入新學科時的恐懼心理幫助研究生度過學科適期期,盡快融入新的學科領域,對于跨學科研究生的學術成長起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導師在研究生培養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自身的指導職責,對跨學科研究生的學科背景和能力進行摸底評估,充分了解學生的優勢、劣勢和興趣,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切實可行且符合其個性特點的培養計劃。如:制定合理的讀書目錄,嚴格的讀書制度,定期檢查讀書報告;開展定期的學術沙龍,在學習實踐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有固定的時間來了解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狀況,針對學生反饋的問題和困惑,及時的給予指導。此外,由于教育領域跨學科研究生學科背景來源豐富和多元化,對于合作導師而言,也將使得他們的跨學科指導經驗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可以嘗試建立復合導師制,多個導師聯合指導,充分發揮導師集體的智慧,將導師的學術專長與研究生學術方向的選擇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使研究生在學習和研究中能夠從導師組中獲得全方位的幫助和教益。[3]
(四)嚴格中期考核,嚴把畢業論文關
首先,要加強中期考核工作,實行嚴格的淘汰制。如中期考核的內容,不僅以學生所學課程為限,而且覆蓋所學的專業領域,以考察學生基本專業理論的掌握程度、綜合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考核形式上可以采取命題考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命題考試可以閉卷,考試內容要有一定的前沿性,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寬度和廣度??谠嚂r,評審委員會可以圍繞某一專業課題對學生進行提問,也可包括一些對熱點問題的看法與理解,以考察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次,強化學位論文的質量管理,完善學位論文的評價機制。
我國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的通過率普遍偏高,論文答辯往往會出現“一致同意”、“全票通過”的現象。因此,要建立一套統一規范的學位論文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如要求參加論文評閱的教授嚴格按照論文撰寫規范的要求和論文質量評估指標評審打分。另外,由于外審時間過短,一些專家匆匆忙忙評閱,未能很好地揭示學位論文的不足之處,沒有達到真正的評閱和評審效果。因此,建議學位論文應盡早外送,讓專家教授有足夠的時間對論文進行全面深入的評審。
(五)營造多學科交流的學術氛圍
要培養出高質量的研究生,必須要有好的學術氛圍,廣泛開展學術交流,鼓勵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學術活動,這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本領域的前沿趨勢,而且有利于學生擴寬視野,提升看問題的高度與角度,激發創新思維的火花。因此,突破學術論壇局限于專業性學術問題的定勢,有意識地組織各種類型、各種層次和各種形式的跨學科學術活動。如:可以召開跨學科的學術交流研討會,也可以舉辦跨學科的研究生導師論壇、校外專家論壇和研究生論壇等。從形式上說,可以舉辦輕松、自由的學術沙龍 ,加強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交流,在思想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火花。使跨學科背景碩士研究生在廣泛接觸不同學術思想的前提下,找準自己的研究方面。此外,嚴格控制研究生參與學術活動的質量與數量,可以把參加學術活動的次數,納入到研究生培養的考核項目,如一個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參加10次以上的學術會議才能有答辯的資格等。
(六)注重入學心理輔導,加強跨學科研究生的學習自主性
跨學科背景碩士研究生在現有專業的學習中,在進入研究生學習后“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現象,心理上必然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壓力,因此,做好入學前的心理輔導工作對消除心理障礙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研究生入校之初,學院應針對跨學科背景碩士研究生采取心理講座、學術交流、新老生見面會等方式,做好正式學習前的心理調節工作,有利于消除學習前的困惑與擔心,認識自身差距的同時看到優勢,樹立克服困難、努力學習的信心。
對于跨學科研究生個人而言,要積極端正學習態度,轉變思維模式,充分認識的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給自己制定一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盡快的融入新的學科研究。
參考文獻:
[1]陳凱.跨學科培養研究生――世界高科技人才競爭新趨勢[J]. 科學管理研究 ,1995,6(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