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6 17:45: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親子溝通的必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家園共育 會所模式 親子平行小組模式
中圖分類號:G612.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2-0237-02
1 家園共育的內涵
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并不是家庭或幼兒園單方面進行的教育。而是在幼兒、幼師以及幼兒父母之間形成的一個幼兒教學的統一體,由于三者的社會屬性不同,在家園教育中相互融合,達到相互促進,相互彌補的目的,最終實現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2 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發展在教學實踐中的體現
家園共育幼教方式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自理能力,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作用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在實際案例的對比中獲得的。
案例一:就“中秋節”教育為例,我園會組織有特長的家長將自己的特長充分發揮,配合我園開展一些特色的幼教活動,例如:中班年級開展“與美食媽媽共度中秋”活動,請來會制作月餅的家長,向幼兒教授做月餅的方法,在互動中不但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能讓孩子感受到濃郁的中國傳統節日氛圍,有助于孩子德育發展。小班年級的“故事慶中秋”的家園共育活動中,讓家長在家中向幼兒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讓孩子的知識得到豐富,更合自己的家長親密接觸,有利于心理健康發展。
案例二:對于幼兒的傳統教育,有個別幼兒園只是用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安排一些三字經、弟子規、游戲等簡單的教學活動,教學的主體也只是幼兒教師。經過調查了解,這種教育方式下的幼兒家庭都會因為家長工作的忙碌,長時間不和孩子接觸,使孩子產生性格孤僻,不愿意與人交流,在學習上的接收能力較慢,只是機械的會背誦一些唐詩,在語言的表達和創造力,自理能力上和家園共育教育下的幼兒有著很大區別。
通過兩個案例的對比,家園共育對于幼兒的發展的幫助不言而喻,只有家長積極參與的幼兒教育,才能使幼兒有一個健康的、充分發展的童年。
3 家園共育對于促進幼兒教育發展的必要性
放眼我國的幼兒教育,大部分地區都能將家園共育幼教理念開展起來,但是開展的不夠深入,實踐效果并不理想,經過相關研究,只有23%的幼兒教育機構能真正的將家園共育理念落實到實處,所以在此我再重申一下家園共育對于促進幼兒教育發展的必要性。
3.1家園共育是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作為父母,當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不論有沒有能力,都必須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父母的一言一行已經對孩子成長產生了重要影響。當孩子進入幼兒教育機構之后,父母如果將教育的責任全部轉嫁給幼師,幼兒會產生不適應心理,出現教育的斷檔。作為教育對象的幼兒,既接受者父母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接受著幼兒園的正規教育,只有兩方面攜手,幼兒的教育才是健康和完整的,所以家園共育是保障兒童全面發展的必然之舉。
3.2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與時代接軌的必然趨勢
誠然,傳統幼兒教育只是注重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很少考慮到家長方面的積極作用,這樣長期發展下去不利于幼兒教育的與時俱進和可持續發展,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空間,幼兒教育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進步就要跟隨時代的步伐,開展符合我國的家園教育形式,促進幼兒教育與時俱進發展。
4 家園共育新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4.1會所模式
家園共育中最值得推廣和應用的應該是“會所模式”。所謂的會所模式就是根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而建立的,具體由幼兒園作為引導,特定家庭成員這一群體作為家園共育的參與主體,以某一個主體或者形式來組織活動。在活動中家庭成員和幼兒的親子互動可以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起到關鍵性,更可以提高家庭成員的教育技能,是家園互動的一種突破性模式。
根據實際幼教經驗,我園在“會所模式”啟發下開展了美食媽媽和故事媽媽的家園共育活動,將有廚藝特長的母親請到幼兒園中,和母親會所的其他成員及其孩子一起制作美食,讓幼兒在充分鍛煉自身自立性和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能促進母子情感的加深。將會表達能力強,愿意分享優秀故事的媽媽請到幼兒園中與孩子一起分享動聽的故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在美食媽媽和故事媽媽結束以后,我們會在家園活動中分享這兩個活動的經驗和活動掠影,使“會所模式”長久的發展下去,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除了以上了美食媽媽和故事媽媽的活動,我園為了發揮“會所模式”的實效,在家園活動中還選取了一些有特長的家長,他們有的擅長幼兒的健康教育,有的專研幼兒的智力教育,有的特別擅長和孩子的溝通,根據他們的特長組織家長助教活動,總分發揮特長家長的主導作用,帶動其他家長參與進來,是所有的幼兒共同進步,使所有的幼兒家長見證孩子成長,將家園共育做到實處。
4.2親子平行小組模式
親子平行小組模式是香港地區應用廣泛的幼教模式,值得
眾多幼兒教育機構借鑒和學習,親子平行小組是在父母以及幼兒共同參與的基礎上,由幼兒園作為指引者,將幼兒和家長氛圍品行的兩個組,通過一些活動的形式,使兩個小組相互配合或者相互競爭,將幼兒和家長在活動中的體驗作為幼兒教育的基礎,既有益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也彌補了了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
我園在開展家園共育活動的時候常常借鑒親子平行小組的模式。在美食媽媽活動中,就將媽媽們和小朋友們分別組隊,有擅長美食的媽媽做評委,兩隊競爭看誰的水果拼盤做的最漂亮;在故事媽媽活動中,我園也采取了同樣的方式,幼兒的反應很積極,都和自己的隊友認真準備要表演的故事,在活動中鍛煉了幼兒的參與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表現能力,獲得了家長的贊許。
但是客觀上講,就親子平行模式來說,大多數的幼兒園應用的不深入,我園在實際的家園共育活動中借鑒了親子平行小組的一些組織形式,在實踐的探索的過程中還有待提高,所以我們有必要借鑒一下香港地區在親子平行小組上的實踐經驗。
現場搜索
偌大的多功能廳里聚滿了前來參加活動的家庭,大多是三口之家。寒氣逼人的冬日,年輕的爸爸媽媽更愿意帶著寶寶來參加這樣的親子活動。在現場,小編注意到,很多游戲中,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是派遣爸爸上場的。手搖鈴、找朋友、跳舞……年輕的小爸們憑著身強體壯的優勢,配合得有模有樣。
正當游戲的間隙,一位距離小編兩公尺處的小爸引起了小編的注意。高高的個兒,一手拽著蹣跚而行的女兒,一手驅散著人群,為女兒開路。走到座位前,接過妻子遞上的水,說道:“嗨!出了一身汗?!彪S即卸下一件外衣。雖然室內開著空調,但是冬日的氣溫還不足以讓人只穿單衣,小爸的投入著實為活動現場增加了點熱力指數。這不,稍作調整后的父女倆,一捋袖管,樂此不疲地準備再度上場。
趁著準備上場的空隙,小編饒有興趣地和這位小爸閑聊起來。原來,這一家子是從杭州近郊的龍塢趕過來的。
“這么遠特地過來?”
“是啊,聽說這里有這樣的一個活動,就想帶孩子來見識一下。”說笑間,小爸的眼光未曾離開過女兒。一番寒喧后,小編記住了,他,叫邊國忠。
角色定位
由于家住龍塢,距離市區比較遠,邊國忠很遺憾,有很多類似的親子活動未能趕上。但是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帶寶寶來參加。
“之前,并不太明白親子的概念,只是覺得專業的親子機構不但能讓寶寶玩得開心,還可以讓自己學到很多?!?/p>
邊國忠告訴小編。自己很珍惜與女兒相處的時光。他覺得一個好爸爸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就比如這樣的親子活動,首先就得當好寶寶的玩伴。無論是舉上舉下的體能游戲,還是找禮物、拉氣球的親子環節,邊國忠都會像一個忠實的朋友,陪伴在女兒身邊。他認為。孩子太小,有很多游戲她自己并不明白怎樣去玩,這需要家長在一旁引導。
其次,他覺得爸爸還應當扮演好“守護者”的角色:“這方面我很注意,特別是一些有棱有角的地方,尤其要當心?!辈蛔尯⒆邮軅?,是每個父母的責任。而來自于父親的安全感,似乎更能在這方面得以體現。
受益匪淺
增加閱歷、增長見識,是邊國忠認為親子活動帶給女兒最直接的好處。
“她可以通過這樣的形式去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弊鳛楦赣H,他希望女兒從小就能夠在生活中學到更多。
“我女兒膽子比較小,但是熟悉以后她就能玩開了?!痹诂F場,小編也留意到,寶寶邊婧茹,長得水靈可愛,粉嫩的臉蛋,撲閃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小家伙并不抗拒陌生人(小編)的接近,只是眼神中不乏一絲膽怯。這也讓邊國忠更覺得參加親子活動的必要性。
同時,這位小爸也坦言,這樣的活動也讓他從當初的一知半解,一次次加深了對“親子”的理解。雖然他覺得自己與女兒并不缺少溝通,但是他也希望能通過這樣的親子活動,讓自己學到更多的溝通技巧和方法。
畢竟,在女兒成長的道路上,父親也需要不斷“成長”。
捕獲快樂
雖然親子活動有時會大汗淋漓,甚至會覺得累,但是這其間的快樂卻是無限的。
邊國忠總是會盡力揣摩女兒的喜好。女兒喜歡氣球,他會帶著她滿場地尋找;女兒想“拉拉”小提琴,他會請現場拉琴的老爺爺配合,自己則客串攝影師;女兒心血來潮,想做活動現場的“環保小衛士”,他就會引導女兒如何將垃圾扔進垃圾桶……玩耍是隨時隨地的,快樂也是時時刻刻的。
關鍵詞:心理健康 班主任 初中 學生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現代社會對于一個人“健康”有兩方面:不僅指軀體方面的生理健康,還指精神方面的心理健康。
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于1946年曾為心理健康下過一個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边@次大會也為心理健康認定了四個標志:“①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②適應壞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謙讓;③有幸福感;④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p>
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發展心理學認為:初中生正處于生理心理快速成長變化的青春期,青春期屬于特殊時期,這個時期身體和生理機能都發生急速變化,身體越來越成熟。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產生成人感,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然處于半成熟狀態,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是造成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加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一些工作不到位,使初中生心理健康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綜合各方面資料,我認為當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認知方面過分高估自己。身體的急速成長,使他們從心理上產生自己已經發育成熟的體驗,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這就是成人感。具有成人感,便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就屬于成人水平,應該被社會、壞境和周圍成人平等相待。而實際上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社會經驗等都處于半成熟狀態,于是就出現了自己認為的心理發展水平與現實的心理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具體在生活中就表現為對父母、老師的關心顯得不耐煩、甚至語言頂撞或有肢體沖突。
2、情緒方面的極不穩定,喜怒無常。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表現有時相當激烈、粗暴,甚至失控,有人用“疾風暴雨”來形容。人們認為平常的是是非非,卻在他們那里引發高強度的反應。自尊心過強,或過于自卑,容易走極端。當其情緒好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不好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上網、打架等現象。
3、意志力方面比較薄弱,常常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做什么事都會優柔寡斷、虎頭蛇尾,自制力較差,易受暗示,當學習中碰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表現為悲觀、失望,甚至退縮,意志崩潰,破罐子破摔。
4、人際關系方面交友范圍開始縮小,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兩個,而且是同性別。此時男女生的關系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表面上疏遠,漠不關心,實則上想接近,渴望異性關注。與父母的關系:有點緊張,對父母的依賴減少。與教師的關系:他們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老師,開始對老師品頭論足。對所喜愛的教師他們會努力地學習那門課,而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則排斥那門課。
三、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參與。而班主任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原因是: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時間長,次數多,對學生了解較全面深入,帶班一般為三年,這就為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系統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班主任提出了輔導學生心理健康的職責。
班主任輔導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優勢,表現為:在時間與空間上很靈活,校內校外,課內課外,既可利用較長的時間,如入學教育和班會時間,也可利用較短的時間,如課間休息和放學之后;更加上班主任負責具體管理班級及本身的組織管理能力,在學生面前具有較大的權威性,學生的認同感、親和力好。
四、初中班主任如何輔導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做班主任的幾年中,我發現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發生在青春期煩惱、學習考試困惑、家庭原因及偶發事件,在工作中總結出以下四點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利用班會課定期舉辦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識講座
對中學生有針對性地講授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是必要的,對指導其學有好處。他們按照心理學的規律去學習,學習成效必然有所提高。了解了記憶的規律,學生就有可能上課更專心,更好記住知識。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從而主動把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度過青春發育期。
2、關注每個學生,平等的溝通交流
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輔導常常是通過談話來完成的。如果這時班主任能用平等的溝通交流方式,學生一定會從心里尊敬、感激。
溝通交流注意點:
首先班主任在勸說前要深入了解勸說對象,關注每個學生。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其次要讓自己保持一種熱情的、友善的、真誠的心理狀態。選擇舒適、放松的環境,與學生的距離適當,盡量使學生有一種親近感,使這種熱情的、友善的心理為學生所領會。不論學生在交談過程中出現何種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言行和情緒,班主任自身必須始終具有這種心態。
最后要運用必要的溝通技巧。如學生在情緒動蕩的狀況下,很難聽進善意的勸告。穩定情緒的技巧有:①避實就虛。班主任在勸說前談一些與勸說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事,以使學生的情緒逐步穩定下來;②“冷處理”。班主任不直接實施勸說,而是讓學生對剛才發生的事情進行回憶,或寫在紙上;③肯定學生的成績與優點。表揚與獎勵會使人產生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進而身心放松,情緒穩定。此外勸說時要注意學生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根據情況調整勸說的內容和方式。應根據自己察覺到的學生心理,適當調整自己的勸說內容或暗示學生要引起重視。
3、利用偶發事件及時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現實生活中會常出現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學生親人亡故、車禍、火災、搶劫、父母離異以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突發的不愉快的事件等。這些情況一旦出現,學生的心理平衡可能被打破,甚至心理崩潰,因此特需心理輔導與重視。
我班有個女生在剛剛準備念初一時母親突然病逝,她遭遇的打擊很大,雖然表面上她極力表現想讓自己堅強,可她對母親的思念嚴重干擾了她的生活,她刻苦勤奮卻沒有效果,夜里思念母親卻只能偷偷哭泣,她不肯找人訴說心事,只能自己背負,如此惡性循環,讓她焦慮失眠,成績下降。為了減輕學生偶發事件后的痛苦,加速重構心理平衡,我一直陪在她的身邊,冷靜地守候著、鼓勵著,我想讓她明白:愛她的不只是她的父母,還有我這個班主任。在我的干預下,她終于走出了喪母的陰影,開始樂觀積極起來,對未來又有了希望。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事情是不能讓全班學生知道的,不能尋求全班同學幫助的,如學生的父母離異、女生意外身體傷害等;
4、多與家長聯系,幫助其發揮好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在家的時間比較長,受父母的影響較大,所以班主任多與家長聯系,幫助家長發揮好家庭教育很有必要。聯系途徑:
①利用家長會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一些基本的實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向家長講述家長育人成功的范例,或者推介這方面的書籍,如《學習就是習慣的養成》、《給孩子一生的財富》、《生命的重建》、《親子溝通的技巧》等,幫助家長樹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觀念。
②幫助家長樹立創設良好家庭氣氛和關注孩子心理需要的觀念。家長教注重物質條件創造,關注孩子的吃、喝、穿、住等生理需要,卻往往忽視家庭良好的心理環境的營造,忽視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要。父母關系緊張、親子關系不良,都會妨礙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班主任應啟發、引導家長不斷自我完善,家長之間應有親密和諧關系,親子間應有平等、互愛的關系,形成關懷、愛護、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勵為主的教養方式。
③采用個別座談、電話聯系等方式,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互通情況,提出施教建議,糾正家長施教偏差。有些問題突出的學生,其家長也往往是有突出問題的,對這類家長要根據其教育缺陷和偏差,明確提出要求和進行更具體的指導,跟蹤家長教育過程、方法及效果,及時糾正家長的不當教育。
五、結束語: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在班主任的諸多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須依托學生良好的心理,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這是德育的基礎,故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職責。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教師 父母 自身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4)03-112-01
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后,人口增長得到了有效控制,獨生子女家庭日漸增多,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人物,好幾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轉,得到家庭的過度關心與過分期望,使得他們滋長依賴性,缺乏獨立性,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等性格。另外,孩子從小就缺少了與年齡相近、地位平等的同伴進行交往的實際鍛煉。他們往往不懂得與別人分享快樂,也缺乏關心他人的習慣。如此情境之下,影響了學生在校期間的平等交往。因此,我們有對學生進行大眾性普遍范圍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一、教師是學生成長的最好引路人
1. 糾正不良心理 樹立交往信心。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傾向是孩子進行人際交往中的“絆腳石”,因此首先要幫助孩子糾正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傾向,樹立與人交往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與人交往。
2. 教師主動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溝通首先從與老師的溝通做起,農村小學生在師生關系中常處于被動地位,老師的居高臨下讓他們望而生畏,敬而遠之。他們中的大部分不會主動與老師交往,老師們尤其是班主任要需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教育觀,端正教育態度,重新理解自己在學生中的地位,改變自己的角色。
3. 組織多彩活動 創設交往氛圍。組織活動是最好的人際交往心理輔導模式,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往,獲得參與、獲得發展。(1)班級活動。組織如郊游、登山、野炊等需要團結、合作、互助的班集體活動給學生多方交往合作的機會,增進同學間的友誼。(2)心理輔導活動。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時期孩子的人際交往問題。(3)團體合作游戲。像“老鷹捉小雞”“撒漁網”等傳統小游戲,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學會合作。
4. 捕捉閃光點,增強交往信心。對于自卑、膽怯的孩子,教師不能對他們說“你怎么總是這樣”,“你什么也做不好”等結論性的話語,因為時間長了,會使學生感到自己是“無用的人”、“己不如人”,從而破罐子破摔。要經常把學生的過去與現在比,此事與彼事比,這樣才能及時捕捉到身上的閃光點,即長處,并不失時機地表楊,肯定進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
二、家長是孩子成長的最好老師
1. 設機會,滿足孩子的表現欲。自我表現是青少年時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自我表現欲受到壓抑時,孩子就會產生自卑。對于那些有自卑的孩子,無論是平時、假期,都多給他們一些關注,隨時捕捉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
2. 激感,增強孩子的信任感。家教中,注重用家長的真情實感引燃孩子心靈的火焰,孩子生了病,端杯熱水,遞過藥,溫暖孩子因父母離異而冰冷的心;孩子生活上有了困難,伸過熱情的雙手,助孩子一臂之力,體會家長的一腔熱情;孩子羞怯時,送去鼓勵信任的目光,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有自卑感、心胸狹窄、自我封閉的孩子慢慢地接近了家長,向家長吐露內心的想法,并誠懇地請家長幫幫自己。
3. 走出貧困,強調精神富裕。首先,教師自然不能有偏見,開展“什么是富裕”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強調精神富裕。家庭的富裕是父母的勞動創造,我們要靠自己的大腦和雙手去創造財富。其次,教師可以用現身說法,說出自己以前的艱苦,鼓勵學生艱苦奮斗也是另一種財富??朔俗员靶睦恚@類學生的交往還是會積極主動的。
4. 書信交流,共建親子關系。班主任應利用家訪家長學校等途徑親子技巧溝通訓練,讓家長知道溝通是增進親子感情,改善親子關系的一種重要手段,可以用與孩子一起做家務、就餐、外出活動等非語言交流方式,也可以用口頭交流、書信交流等語言交流方式,幫助家長學會采用合理的溝通方式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讓家長知道在雙方都不愉快的情況下,書面交流更能平心靜氣些。
三、自身是個體成長的最好舵手
1. 端正交往態度,學會正確交往。(1)對待同學朋友——真誠友善,團結合作。與同伴相處態度友善,熱情大方,說話謙虛謹慎,注意分寸,在集體生活中等待和忍耐,學會忠誠與守信,學會寬容和信任,這些都是維持良好人際關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2)對待家長教師——尊重信任,理解關愛。“尊重”是孩子與父母老師相處最起碼的要求,有了尊重,才能虛心聽取家長教師的意見和教誨,有了尊重,才能構建良好和諧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其次是要信任家長和老師,要讓學生知道父母老師都是愛自己的,都是愿意幫助自己的,他們社會經驗豐富,應該信任他們有事求助他們,把他們當作朋友。
關鍵詞:親子閱讀 幼兒影響 策略
人的一生最佳的學習閱讀時期便是兒童時期,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已經發育成熟,具備了閱讀學習的能力。對于孩子來說,擁有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與健全人格的養成。孩子從出生到開始學習的階段中,最主要的接受教育的場所便是來自家庭??梢哉f,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因此,家長引領孩子展開親子閱讀有利于提升孩子學習的興趣,還有利于滿足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情結,從而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而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媒介,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在孩子的課外閱讀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開展親子閱讀的必要性分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愛書、喜歡閱讀,但卻總是懷疑:孩子需要從一出生就培養閱讀習慣嗎?孩子所見的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充滿各種圖畫的世界,爸爸媽媽的臉、搖籃里的小玩具、墻上的圖畫,都是他們認識世界的媒介,因此閱讀圖畫書中的圖畫,自然也成為他們認識世界的絕佳途徑。當然,孩子是不可能自己拿起書本就讀起來的,父母一定要跟孩子一起閱讀,也就是親子共讀――由父母說出書中的情節或書里的事物名稱,幼兒只負責看書中的圖畫,就可以帶領孩子踏上閱讀的道路了。
在一般大人的常識里,孩子性格是天真可愛,給他們看的圖畫書也就應該是可愛型的。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對大人而言,孩子的確是可愛的化身,但是孩子內心向往堅強與勇氣、聰明與智能為一體,帶有幽默感、富正義感的圖畫書。如果能滿足孩子強烈的好奇心,更能贏得他們的喜愛。許多表面上看起來可愛萬分的圖畫,事實上只是內藏向孩子諂媚、討好的虛偽。如果孩子經常接觸這類圖書,最后將無法區分真實與虛偽。換言之,這類過于可愛的圖畫,低估了孩子的智能和理解力。圖畫書中的圖畫,不能只是講究造型可愛、色彩鮮明,重要的是,必須能與故事相配合,不只是用來說明文字,更要把許多在言外的情意傳遞給孩子,讓孩子能充分享受讀圖的趣味,接觸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所以說,展開親子閱讀的必要的,更是能正確引導孩子走上光明大陸上的重要途徑。
二、開展親子閱讀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創設溫馨的親子閱讀環境
我們提倡親子閱讀,但是這需要溫馨的親子閱讀環境為基礎。比如有的家庭展開親子閱讀時,父母通常不陪在一邊,而是做自己的事,導致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人引導與解說,給孩子造成了一種很孤單的閱讀環境。除此之外,有些父母對待孩子閱讀的書籍也不上心,隨意擱置,使得孩子在想看的時候找不到。這樣的閱讀環境就不適合孩子的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溫馨的親子閱讀環境對孩子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二)選擇合適的親子閱讀材料
父母注重對孩子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本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的一種實現方式,但是若是對孩子的閱讀材料選擇不當,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孩子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提升,相反容易消減孩子對于閱讀乃至整個學習的興趣,這樣就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的教育了。因此,選擇合適的親子材料,不僅有利于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提升孩子閱讀的興趣,還有利于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健全地發展。
(三)運用多元的親子閱讀方法
親子閱讀能夠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但是單一的親子閱讀方法并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家長運用多元的親子閱讀方法,豐富親子閱讀的方式,給孩子以新鮮感,從而保障孩子對閱讀的積極性。比如,家長可采取父母同讀的方式、“重復”閱讀的方式以及長期閱讀的方式等等,來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父母在與孩子一同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地督促孩子,同時也是與孩子增進感情交流的一種很好的方式。而“重復”閱讀則可以加深孩子對閱讀內容的記憶,同時孩子在每一遍的閱讀與學習中,所獲得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重復的閱讀中孩子能收獲新的知識體驗。長期閱讀則可以保證孩子的閱讀能力的穩步提升,同時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開展親子閱讀存在的問題及改變策略
(一)順應幼兒心理特點,選擇難度適當的書籍
當前,父母都很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表現在閱讀上也是一樣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希望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但是許多家長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實際年齡,沒有意識到有些過于嚴苛的閱讀任務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所承受不了的負擔與壓力。選擇的閱讀材料難度偏大,孩子在進行親子閱讀的時候聽不明白,這樣也沒辦法取得實際的效果。此外,家長過于看重孩子閱讀的數量,而忽略了質的問題,通常,很少對孩子進行重復閱讀。而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是閱讀學習的最佳階段,重復閱讀能夠便于孩子加深對閱讀內容的記憶,從每一遍閱讀中體會不一樣的知識。
(二)不應強迫幼兒閱讀,以培養閱讀興趣為重
在進行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再多學點東西,所以總是會在孩子不愿意繼續閱讀的時候,強迫孩子閱讀。這樣就直接導致了孩子學習的被動性,時間長了孩子便會對閱讀產生厭惡的情緒,再也沒有一開始的興趣與積極性了。這樣不利于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也不利于孩子更有效地收獲知識。針對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家長在親子閱讀的時候,順應孩子閱讀的興趣,不要強迫孩子去閱讀與學習,只要對孩子進行長時間的親子閱讀的堅持,一定會看到孩子在閱讀上的提高,而不用急在每天的一時半刻。孩子不想再閱讀的時候,如果家長強迫其閱讀,這樣閱讀的效率也不會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反而會在這種不情愿的心態下慢慢喪失。因此,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應強迫孩子閱讀,否則會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正確引導幼兒對書籍的選擇
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不大,其實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閱讀的書籍不是他們自己挑選的。他們對書沒有選擇的自由,通常都是家長或是教師將閱讀的書籍交給孩子,孩子被動地去接受。而他們選取的書籍經常是孩子不感興趣的,因而就沒辦法吸引孩子閱讀的興趣。這就要求家長在平時的親子教育過程中,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并以一種正確的態度與方法去引導孩子興趣愛好進一步發展。家長在書籍的選擇上,引導孩子正確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書,從而有效地提升他們閱讀的效率,實現能力上的提高。家長要讓孩子在興趣中學習與閱讀,不強迫他們去學習閱讀他們沒有興趣的書。另外,挑選書籍時,可以選取那些有圖畫的書籍,從而給予孩子更大的吸引力與閱讀興趣,實現閱讀的目的。
總而言之,親子閱讀是一種很有意義的促進幼兒學習的教育方式。本文通過分析親子閱讀對幼兒的影響,并針對當前親子閱讀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來相應的解決對策。相信在以后的親子閱讀中,家長能夠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實際與心智發育的具體程度,尊重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書籍讓孩子閱讀,為他們營造一種溫馨的閱讀環境,從而保障親子閱讀效率的提高與孩子閱讀能力的提升,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靜靜.淺談親子閱讀對幼兒心理發展的益處[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9):58-59.
[2]朱從梅,周兢.親子閱讀類型及其對幼兒閱讀能力發展的影響[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6(Z1).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其等級劃分以血緣為依據,從而導致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 “家族觀念”,也就注定了中國傳統文化是基于情感而建立的一種獨特的東方文化。自古作為家族家長的“父”與繼承香火的“子”之間的關系,其關系的建立一方面是緣于血緣關系,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父性教育”(“父性教育”一詞出自于北京師范大學陳建翔教授的著作《孩子的爸爸去哪兒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來實現的?!案缸印笔且粋€常談常新的話題,熱播的《爸爸,去哪兒》便是以明星親子生存體驗真人秀這一獨特的形式,展現了五對明星父子的父子情感。
一、 情感的共鳴——代際親情
《爸爸,去哪兒》成功的關鍵原因在于通過“父子(女)情”實現了與觀眾的溝通,進而達到共鳴的效果。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成為普遍的問題?!栋职郑ツ膬骸吠ㄟ^五位明星爸爸與孩子在野外生存體驗,聆聽孩子的心事,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促進了與孩子的情感溝通。如在第一期中的北京靈水村,一向認為女兒粘人的田亮看到了女兒獨立的一面,一向調皮的天天開始認真聽爸爸的話,面對“蜘蛛房”,小Kimi愿意與爸爸“同甘共苦”……這些生活細節都是打動觀眾的地方。節目將拍攝地點設置在偏遠的鄉村或條件艱苦的地方,頗具有“患難見真情”的味道,受到大眾的喜愛。
二、共同的話題——父性教育
父性教育的召喚是《爸爸,去哪兒》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節目當中的明星爸爸們一改往日工作繁忙的狀態,與孩子在鄉村中單獨72小時的生存體驗,不僅與孩子通過心靈上的溝通增進了感情,也展現了父性教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母性具有溫柔、細心、感性的特性,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而父性雖然從生物意義上來說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然而作為家長身份的父親卻往往是養兒育女的局外人,母親更多的是擔當孩子成長歷程中規訓的實施者,“慈母嚴父”儼然成為“嚴母慈父”,而就算是慈父也往往成為“在場的缺席者”。現代社會中男性在擔當父親后又往往意味著“養家糊口”身份的開始,在生活、工作以及家庭的壓力下,父性教育的普遍缺席似乎成為了當下的通病。
湖南衛視金牌制作人謝滌葵正是抓住當前社會中的這一缺失,將父性教育與節目中的野外生存和游戲等結合,實現了節目的寓教于樂。節目組安排了五對明星父子(女),他們在社會中從事著各行各業的工作,擔當著不同的角色且各有千秋,然而在節目中他們是共同的身份——爸爸。在這相處的72小時里,父性的陽剛、果斷、理性等特性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的一次次進步和改變也印證了父性教育的必要性??梢哉f,《爸爸,去哪兒》這種寓教于樂的特性也是其得到觀眾認可的原因。
三、 完美的搭配——商業元素
《爸爸,去哪兒》的成功不僅得益于能夠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還在于其完美的商業性包裝。首先,明星嘉賓是收視率的保證?!靶嵌币恢笔谴蟊婈P注的焦點,明星父子(女)的同臺亮相正是迎合了大眾的這一心理,另外大眾在現實生活中的父子(女)關系的不如意在這一節目中得到了想象性的滿足。再次,動畫式處理是節目趣味性的保證。節目的真正主角是孩子們,節目后期處理時,在展現孩子內心世界時,多用的是趣味性的動畫式的字幕,讓觀眾啼笑皆非。節目中的一大亮點就是用與孩子平視的視角,挖掘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滿足了同齡觀眾們“小大人”的心理。另外,有節奏的配樂也是節目讓人喜愛的重要元素。由爸爸和孩子的對話形式完成的同名主題曲成為各大網站推薦的歌曲,其背景音樂選擇與父子(女)的節奏也是一致的,如《what is dancing》、《愉快的橋》等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增加了節目的趣味性,也不乏真情??偟膩碚f,商業性包裝是《爸爸,去哪兒》節目成功的重要砝碼,也展現了湖南衛視制作欄目的深厚功底。
四、 創新的視角——野外綜藝
“野外生存體驗”是《爸爸,去哪兒》的創新之處。中國的電視欄目只要一種欄目走紅,同類型的欄目就會一涌而上,直到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引自國外欄目版權的《爸爸,去哪兒》,沒有“真人秀”中的表演成分,沒有預定好的劇情。相較于20年前就已經興起的《正大綜藝》等戶外拍攝,當下的戶外欄目多的是大投入、大制作。野外拍攝團隊和難度都要遠遠大于室內拍攝,不確定因素和隨機事件發生的概率也較高,節目本身的“冒險探奇”特點也是吸引觀眾眼球的重要元素。
五、 戰略的眼光——營銷策略
一、引領內容方式
《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辟地回答了為何溝通、溝通什么、怎樣溝通這三個問題。(表1)
二、制約因素剖析
1.學校家庭認識錯位
家校缺乏有效溝通,粗看是由教師工作不主動造成的,但細想背后的原因,其實是由學校、家庭認識錯位使然。從家庭方面來看,大部分家長只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和分數,其它方面則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或對子女嬌生慣養、百依百順;從教師的角度看,教師總認為家長不懂教育規律,認為家長介入校內事務會給學校帶來麻煩和干擾;從學校方面看,社會片面追求升學率。這就造成了家校溝通的內容極其單一,僅僅只限于督促學生的文化學習上。
2.教師缺乏溝通技能
人際關系學是一門新穎的學科,溝通是其中的一種高深藝術。然而,縱觀高校培養體育師資所開設的課程來看,沒有一門功課是專門培養體育教師進行人際溝通方面的內容。還有,在職師資培訓也缺乏這方面的內容,教師對家長溝通往往套用教師對學生的方式溝通,導致教師與家長“面和心不和”,這就造成了體育老師不會與家長進行高效溝通的現狀。
3.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在美國,家校溝通及指導正常運行有其嚴密的法律保障。這些權利被認為是美國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在我國,雖然“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全國家長學校工作指導意見”以及一些全國或地方的教育政策法規中都規定了家長有權利和職責參與到學校的教育中,但是這些法律法規更多地是宏觀上的指導,缺乏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具體操作細則規定,也缺乏相應及必要的標準、評定的考核制度。
三、改進策略
1.更新思想觀念,積極促進家校溝通
盡管黨和政府已在有關的政策、法規和文件中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作了明確的規定和指示,但教育部門在家庭教育所做的工作遠未達到應有的要求,其根源在于:教育部門認為這是一件可重可輕、可有可無的附帶性的工作。因此,學校和教師要提高認識,積極主動地爭取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政府在必要的時候,還要建立一定的制度加以規范和約束,采取積極的手段促進家長參與。
2.加強專項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素質
針對體育教師缺乏對家長溝通引領能力的這個現實,有關部門在為體育教師工作“減負”的基礎上,應加強教師的專項能力的培訓,編寫培訓教材,幫助教師轉變觀念,提高教師溝通藝術,讓“五心”(即尊重心、合作心、服務心、賞識心、分享心)深入教師心田。教師只有具有這“五心”,才能高效溝通,尊重家長,學會賞識,與家長不斷地分享知識、分享經驗、分享目標、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東西,才能切實提高家長與教師相互溝通的積極性。
3.健全政策法規,保障溝通高效運行
首先,應健全家校合作的相關政策法規。通過立法細化,讓家長明白自己的教育權利,讓學校為家校合作提供必要的條件和環境,從而使家校合作走上有法可依的制度化道路。其次,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體制,將家校溝通工作納入考核內容,加強監督檢查使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4.加強校本研究,創建多元溝通體系
學校掌握著教育的主導權。據此學校要加強家校合作溝通方面的校本研究,創建多元的家校合作體系。方法有很多:一是學校加強宣傳,提高家長認識;二是學校通過增設類似“全家總動員”的親子比賽項目,吸引家長關心;三是創設多渠道溝通平臺,如校信通、網絡家校博客,QQ群等;四是家校聯動,吸引家長主動參與體育教育。如讓家長參與學生學業評價、布置體育家庭作業讓家長督促完成、組織家教經驗交流會等。
5.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和諧溝通氛圍
各級政府部門既要制定符合各地實情的法規和文件,完善管理體制,下撥專項資金,并使之形成制度;又要加大宣傳體育力度,清除社會的偏見,讓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家校合作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