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6 17:45: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效栽培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草莓;品種選擇;培育壯苗;適時移栽;肥水管理
中圖分類號 S668.4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1-0118-01
草莓又名洋莓,品種繁多,有2 000多個品種,常見的有紅顏、春香、蜜寶、章姬、新明星、法蘭地等。其營養豐富,果實柔軟,甘酸爽口,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深受人們喜愛,因此種植草莓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F將草莓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品種選擇
在草莓品種選擇上,宜選擇早熟、休眠短、植株抗逆性強、易栽培、高產、耐貯運的優質品種,如明星類品種、哈尼等。
2 培育壯苗
苗床一般可施有機肥45~75 t/hm2,做成1.5 m寬,要求土質細而疏松,床面平整,無雜草,做到濕而不澇、干而不旱,栽時將母株單行定植苗床中間,株與株之間以50~80 cm為宜,每株栽植的深度為苗心莖部與床面平齊。定植后要澆水定根,后期根據苗床土的濕度適量澆水,促使母株早抽葡匐莖,在母株成活后為促其生長可噴施1次濃度為50 mg/L赤霉素。母株抽生葡匐莖時,要及時引壓葡匐莖,將葡匐莖在母株四周均勻擺布,當出現幼葉時,前端可用細土壓住,促進發根,當子苗長滿床面時,要及時去掉多余的葡匐莖,每個母株最好保留5~6個葡匐莖苗;育苗期主要病害為炭疽病,可選用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25%咪鮮胺1 000倍液,每隔7 d噴1次,連續用藥2次;9月中下旬即可培育出壯苗[2-3]。
3 適時移栽
9月移栽前可施基肥,并進行深耕整地,達到地平土細的標準;起壟,要求壟上寬為50~60 cm,壟下寬為70~80 cm,壟高為20~25 cm,壟距為20~30 cm,栽前用50%丁草胺3 kg/hm2對水900 kg噴施。移栽時要澆透水,最好選擇陰天或小雨天,盡量避開晴熱天氣,以防曬苗。在含山地區,每壟栽2行,行距為35~45 cm,穴距為25~30 cm,每穴栽2株,平均栽6.3萬穴/hm2左右。
4 肥水管理
首先要施足基肥,施腐熟欄肥60 t/hm2左右、氮磷鉀三元復合肥750 kg/hm2;其次是看苗追肥,共分4個階段:頂花序現蕾期,頂花序果開始膨大期,頂花序果采收前期,頂花序果采收后期;每次可用三元復合肥225~300 kg/hm2或尿素150 kg/hm2進行條施或穴施。水分管理上,應注意不可大水漫灌,可根據土壤含水量采用小水溝濕灌,最好采用膜下滴灌[4]。
5 田間管理
在10月上旬,壟面土壤板結,為增強土壤透氣透水性,應進行松土除草和培土,以促進根系生長;同時進行1次清溝,防止雨天積水。當日平均氣溫下降8 ℃左右時應盡快搭建大棚(氣溫高時棚頂最好加蓋1層防曬網),再覆蓋厚度為0.08 cm聚氯乙烯地膜。在草莓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溫度應控制在白天24 ℃左右,晚上8~10 ℃,相對濕度在50%~60%;晴天可采取中午掀腰膜,15:00—16:00覆膜,陰雨天掀開兩頭,以起到降溫、降濕、通風等作用[5]。草莓是以自花授粉結果,為了提高草莓產量和品質首先應及早疏除花序上高級次的無效花和無效果,每個花序保留20個左右;其次是人工授粉,可采取室內放蜂和人工毛筆點授。
6 病蟲害防治
草莓病害主要包括白粉病、灰霉病,蟲害主要包括蚜蟲、白粉虱、螨類。在病蟲害防治上,選用抗病蟲性強的品種和使用脫毒種苗是經濟、有效的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在草莓生長過程中清除病株、葉、果,并及時進行燒毀或深埋處理。收獲后深耕,利用自然條件,如低溫、太陽紫外線照射等,殺死土壤里部分蟲卵和病菌,減少翌年的病蟲害[6-7]。白粉病應做到早發現早控制,一旦發現有1~2片病葉時及時噴施2%農抗120或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預防,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氣,可用百菌清或速克靈煙劑進行熏蒸,同樣能達到防治效果。灰霉病的防治應從花序露出開始,可選50%代森鋅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噴霧;蚜蟲或白粉虱蟲量達2~3頭/株時,防治蚜蟲可用50%辟蚜霧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1~2次即可,防治白粉虱可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4 000倍液噴霧;防治螨類,可用20%雙甲脒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一般10 d左右噴1次,噴霧時務必把植株葉背葉面噴勻噴透(以上病蟲害防治在草莓采收前10 d禁止用藥)。
7 適時采收與裝箱儲存
一般在12月上旬開始采摘,采摘標準為草莓表面著色75%以上,每隔1~2 d采摘1次,晴天采摘,采摘的適宜時間為9:00—11:00,不要在露水未干或在雨中采摘,否則所采的草莓容易爛果[8-9]。采摘時動作要輕,手捏果柄,帶柄采下,不要損傷花萼,一旦損傷花萼就造成減產,使草莓容易腐爛,同時破壞了外觀,影響銷售。采收時用的容器一般選擇塑料箱,但不宜太深,內墊海綿或其他軟的襯墊物,采收的工具一定要清潔、衛生、無污染。采摘時將草莓輕輕放入箱內,以免弄壞草莓,擺放時應按同方向排齊,使上層的果柄處于下層果的果間,正常條件下可存放2~3 d時間,最好適時采摘、及時上市。采摘量大不能及時銷售的可采取保鮮冷藏措施。
8 參考文獻
[1] 王靜,張立東.日光溫室草莓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2):126,133.
[2] 許杰.草莓脫毒快繁技術研究[J].種業導刊,2007(4):34-35.
[3] 王壯偉,趙密珍,錢亞明.草莓試管苗移栽技術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6,18(1):67-69,79.
[4] 張世英.大果草莓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1997(3):23-24.
[5] 苗曉雨,劉海亮,王德亮.日光溫室草莓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6):129.
[6] 唐雪峰,劉鳳山.草莓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2012(7):32-33.
[7] 才秋穎,鄭忠振,梅琳琳,等.大棚草莓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4):164.
關鍵詞 鳳凰蘿卜;豐產;高效;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1.1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2-0087-01
鳳凰蘿卜是歙縣北郊、富資河上游10 km的鳳凰村的地方特產,因脆、甜,生吃可口,燒制易爛,入嘴無渣,很受當地市民青睞,種植范圍也從富煺蚍锘舜逖由斕攪爍?、袧?個鄉鎮,成為當地冬閑田利用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優先選擇。鳳凰蘿卜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是餐飲業的優質食材和當地饋贈親友的佳品。產區2014年專門成立了歙縣鳳凰梧桐專業合作社,并就產品開發進行了嘗試?,F將鳳凰蘿卜豐產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選地整地
用于種植鳳凰蘿卜的土地宜選擇土層深厚、質地肥沃、疏松透氣的砂壤土,前茬作物為中稻、甜玉米等,忌選擇十字花科蔬菜或油菜田留茬,以富資河西岸西鳳凰至富彀游最佳。
整地要精細,做到耕透、耙細,使土壤上虛下實。土地深翻應達到33 cm,最好采用旋耕機打碎、整平[1]。
鳳凰蘿卜種植以基肥為主,施底肥可與整地結合,具體施肥量要考慮種植密度,一般種植密度低的(5.25萬~6.00萬株/hm2)可施有機肥(農家肥)75 t/hm2+三元復合肥(15-15-15)750 kg/hm2;播種密度高的(9.00萬株/hm2)可施有機肥(農家肥)90 t/hm2+三元復合肥(15-15-15)750 kg/hm2;種植密中等的(7.50萬株/hm2)可施有機肥82.5 t/hm2+三元復合肥(15-15-15)750 kg/hm2。
整畦通常在蘿卜播種前1個月進行,即8月初至8月中旬,選擇南北向田塊,按畦寬1.5 m做畦,畦面之間開寬30 cm的畦溝,溝深20 cm。也可在播前整成單壟,壟寬30 cm、高15 cm,溝寬20 cm。
2 品種選擇
鳳凰蘿卜以種植小園白蘿卜為主,也有種植小園紅蘿卜的,生產上可根據市場需求選用。目前,大多數采用的是小園白蘿卜自留種。
3 播種
3.1 播種時間
鳳凰蘿卜多為秋冬季采收上市,習慣接中稻茬口或早春甜玉米茬口,采收上市周期在10月至春節,具體播種時間應依據準備上市的時間推斷。準備國慶節上市的應在8月中旬播種,準備春節上市的可在9月底至10月中旬播種[2]。
3.2 播種方式
常用的播種方式為穴播,少量種植戶也采用條播的方式進行播種。
3.3 播種密度
播種密度一般為7.5萬株/hm2,但播種時期不同,密度應進行適當調整。
4 田間管理
4.1 水分管理
蘿卜生長分為前期(蘿卜播種后至葉片生長旺期)、中前期(蘿卜肉質根膨大期)、后期(成熟采收期)3個階段。根據蘿卜生長不同時期對水分的不同需求而采取具體對策。前期、中期應保持土壤濕潤,此期需水量相對較多,防止土壤缺水或者長時間土壤含水量過低,以保持土壤濕度在70%~80%之間。后期,蘿卜生長對水分的需求量相對較前期略少,但總體需水量仍然較多,此期土壤的濕度應保持為60%。蘿卜整個生長期雖然需水量大,但切忌過度給水,更要防止水淹,注意排除澇災。采收前15 d左右應盡量避免補充水分[3]。
4.2 中耕除草
蘿卜除草一般在封行前進行,秋蘿卜生產前期皖南山區秋高氣爽,同時也時常出現秋雨連綿,應及時鋤草中耕,中耕應掌握先淺后深再淺的原則,定苗后第1次中耕要淺,劃破地皮即可,以后中耕可適當加深,但不可傷及根,防止爛根或裂口等。
5 病蟲害防治
5.1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的無病害種子,深溝高畦,翻炕土,避免土壤過濕,清除田間雜草,施用完全肥料及充分腐熟的肥料,輪作[4]。
5.2 物理防治
通常采用頻振式殺蟲燈、田間懸掛黃板進行誘殺。
5.3 化學防治
秋冬蘿卜種植雖然病蟲害發生較輕,但前期還是會有蟲害,如不及時進行防治危害也很大。應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選用生物制劑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具體可選用阿維菌素或甲維鹽等藥劑進行防治。
6 采收及采后處理
6.1 采收
根據市場需求和蘿卜商品成熟度及時采收。
6.2 采后處理
采收后剔除病、蟲、傷蘿卜,清洗污泥,達到感觀潔凈,清洗時注意水源干凈無污染,清洗后根據大小、形狀、色澤進行適當分級[5]。
6.3 包裝
目前,鳳凰蘿卜的包裝基本上采用S帽嘀袋包裝,一般分5 kg裝和10 kg裝。
6.4 采收后田園清潔
鳳凰蘿卜種植地域相對固定,可用輪作換茬的余地有限,對土地清潔要求較高,加上農村散戶養殖習慣改變,已經很少有農戶用菜皮、野菜養豬,大量蘿卜葉堆積在田間,易形成污染源,特別是有病植株不及時處理會加大病源基數,給下年生產增加感染病害的風險。
7 參考文獻
[1] 王娜,吳華麗,韓婕,等.櫻桃蘿卜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8):104.
[2] 盧建興.雪玉春蘿卜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6(1):123-124.
[3] 劉曉芳.蘿卜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2):8.
關鍵詞 馬齒莧;品種選擇;繁殖;定植;田間管理;采收與留種
中圖分類號 S647.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1-0136-01
馬齒莧屬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營養豐富、藥食用源的蔬菜之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有非常良好的市場前景。馬齒莧在我國南北各地區廣泛分布,各地都有野生類型,可以用來馴化栽培。利用溫室栽培可以實現周年供應[1-2]。
1 品種選擇
馬齒莧栽培上,可以選用馬齒莧屬的野生種,春季或初夏在田間、菜園采集嫩莖進行扦插繁殖,或者秋季采集種子進行播種繁殖。也可以選用栽培種進行播種繁殖,如荷蘭馬齒莧。
2 繁殖
2.1 扦插繁殖
采用溫室栽培,一年四季均可扦插繁殖,扦插適宜溫度為18~25 ℃。采用基質進行扦插育苗,扦插前需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可用40%甲醛40~50倍液噴灑,將基質均勻噴濕,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24 h以上,再揭去薄膜讓基質風干14 d左右,以消除殘留藥物危害。基質處理完成后便可以將分好的插穗扦插在營養體內,澆1次定根水,以澆透為宜,3~5 d即可成活。插穗在扦插前用ABT 2號生根粉進行處理,一般用50 mg/L的ABT 2號生根粉溶液浸條2~4 h再扦插,1 g生根粉可處理插條3 000~5 000根。ABT 2號生根粉使用時需用酒精溶解,配制時將1 g生根粉放入非金屬容器中,倒入100~150 g酒精溶解,邊倒邊攪拌,使生根粉充分溶解,最后加水稀釋至所需濃度。可以從田間、菜園采集生長旺盛的嫩莖作插穗,每4~5節為1個插穗。采用基質(蛭石∶草炭為1∶1)扦插育苗,先將消毒過的基質裝營養缽,然后將用生根粉處理過的插穗基部葉片除去,插入基質約1/2。扦插后應注意,寒冷季節時,要加蓋塑料膜和草苫,待生根成活后即可揭去。夏季高溫時,要注意遮蔭,并于早晚各噴1次水,5~6 d即可成活,一般扦插20 d后即可定植。
2.2 播種繁殖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雜草較少、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塊種植。施腐熟雞糞15 t/hm2、有機肥1.5 t/hm2、磷酸二銨750 kg/hm2、氮磷鉀復合肥750 kg/hm2,深耕15~20 cm,耙平地面。做1.0~1.2 m寬的畦,溝寬40 cm。撒播種子15~30 kg/hm2,馬齒莧種子細小,為了使播種密度均勻,可將種子與其重量50~100倍的細沙混勻后再播。播后輕耙畦面、適當踩實,澆足底水。播種后至出苗遇干旱要噴水濕潤。播種后應注意,寒冷季節時,要加蓋塑料膜和草苫保溫,等出苗后早揭晚蓋,苗高3~4 cm時可逐步除去覆蓋物煉苗。夏季高溫季節時,要用遮陽網遮蔭,2~3 d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時揭去遮陽網。
3 適時定植
馬齒莧苗期生長比較緩慢,當幼苗出現2片真葉時應追1次肥,可追施尿素500倍液。待幼苗長到3~4 cm高時就要開始進行間苗,間苗宜分次進行,以逐步加大株距。當育苗田苗高5 cm以上時即可以進行定植。定植田要整平、耙勻,做成2 m寬的平畦,定植株距8~10 cm。定植后澆定根水[3-4]。
4 田間管理
馬齒莧性喜高溫、高濕、強光,耐旱耐澇,適應性強。定植后為盡快緩苗促其生長,可在定植初期澆水并進行中耕除草。生長旺盛期施入一定量的糞肥或隨水沖施一定量的氮肥,一般施用尿素300倍液1~2次,每次用尿素75 kg/hm2,可使馬齒莧長得肥嫩。在馬齒莧的整個生長期要及時發現并摘除頂端現蕾部分,促其長出新的分枝。馬齒莧的肉質莖含水量較高,為了保證其鮮嫩,要勤澆小水以保持水分充足[5]。馬齒莧生長健壯,極少有病蟲害發生,偶爾發生白銹病,在發病初期可用58%瑞毒錳鋅可濕性粉劑對水噴霧防治。
5 采收與留種
馬齒莧是一次播種多次采收。采摘應在花前,以保持莖葉鮮嫩,新長出的嫩葉是最佳的食用部分。當株高25 cm時,在植株距地面10 cm處割取嫩梢上市,留下節位的腋芽繼續生長。每次采收后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追肥、澆水,促進側枝生長。一般可連續采收多次。馬齒莧6月開花結實時,可專門留出一部分地塊作為種子田,讓其開花結籽。馬齒莧的蒴果成熟期有前有后,一旦成熟就自然開裂或稍有震動就撒出種子,且種子又很細小,采集時可以在行間或株間先鋪上廢報紙或薄膜,然后搖動植株,讓種子落到報紙或薄膜上,再收集。在連茬地塊,6月馬齒莧開花結實時,可留部分植株不采收,讓其開花結籽,散落的種子翌年即可出苗生長,不用采種播種。
6 參考文獻
[1] 王迪軒,楊毅然.馬齒莧人工高效栽培[J].北京農業,2007(2):11.
[2] 曹建生,李向山.馬齒莧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2009(1):23-24.
[3] 張晏銘,程鵬霖,王成君.稀特蔬菜馬齒莧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07(10):7.
[關鍵詞] 水稻栽培 技術 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1-0176-01
一、安徽阜南縣水稻栽培現狀
由于安徽省阜南縣地區的陽光充足且水量豐富,因此水稻的種植范圍比很廣,種植面積大,水稻種植技術全國知名,我縣的水稻規模也將逐年擴大。在產量上也是相當可觀的。據統計水稻種植產量占全國產量的很大的一個比重,安徽省水稻種植的總產值占全省總產值的17%,由此可見,水稻種植將會成為安徽省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從目前安徽省水稻種植情況來看,由于其栽培技術存在一定的難題,所以尋求水稻高效栽培的技術成為當務之急。
二、限制水稻產量的主要因素
1.秧苗質量差
水稻的幼苗要進行脫毒培養,才能培育出健康耐生存的品種。但是由于阜南縣地區保留舊的栽培模式,沒有專業的人員對種植水稻的農民進行指導。以致選取了不健康不抗毒的幼苗,種植后容易死亡。再加上當地的農民為了實現高產,不顧播種的合理性,于是加大對秧苗的播種密度。這種較為激進的栽培方式,使得在播種時許多秧苗受到較大程度上的傷害,導致水稻秧苗的死亡。秧苗質量沒有保證,產量自然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農民的效益也會大打折扣。
2.水稻移栽密度較小
目前水稻栽植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手動插秧,但是由于勞動強度過大,并且愿意從事手動插秧的勞動力又相當緊缺。于是在高強度下的手動插秧,其栽培密度達不到應該有的標準。秧苗的密度不夠,為了提高水稻的穗數,水稻種植戶只能通過加大施肥從而保證穗數。二是機器代替手工插秧,但是操作機器的農民為了加快速度,將機器插秧的行距調節的過大,這樣插出來的秧苗密度也會過小。水稻移栽密度不夠一直是我縣水稻種植的一個常見問題,想要提高水稻的產量,首先就是要解決好水稻栽培密度過小的問題。
3.氮肥使用量過大
對水稻的施肥工作也是田間管理的一部分,水稻種植戶為了獲得高產量的水稻,就出現了施肥不科學的現象。尤其是氮肥的使用率過大,其主要是受到產量目標定的過高的影響。我縣地區所用的施肥量是按照豐產田的標準制定的,但是實際水稻田的產量并不能夠達到豐產田的標準。所以這就導致了水稻氮肥使用比例過大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做好氮肥的使用顯得至關重要。
4.大水漫灌或斷水過早
由于水稻生長期對水的需求是很大的,所以很多種植戶在種植水稻時,為了減少灌溉的次數,采取了大水漫灌的方式,將水稻田里灌滿了水。而這種漫灌水稻的方式,不僅沒能夠幫助水稻吸收到足夠的水分,還極有可能對水稻的生長起到抑制作用。同時大水漫灌將土壤里的許多養分和肥料,隨著大水的沖刷而減少,這也是十分不利于水稻的生長的。在水稻的生育后期,大多種植戶就對水稻田斷水處理,斷水過早會導致水稻的產量降低。
三、實現水稻高效栽培的技術
1.培育壯秧
為了解決水稻秧苗質量較差的問題,我縣采取了培育壯秧的手段,大大改善了水稻秧苗的質量,提高了水稻的產量。要想培育出產量較高的水稻秧苗,首先就要加大對水稻種子的處理,主要處理方法:為用稀釋了一百倍的多菌靈進行浸種,時間為一到兩天。之后要進行催芽工作,在將浸種后的水稻種子進行處理,將其放入清水中10個小時左右并且將種子洗干凈,避免殘留在水稻種上的多菌靈對催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水稻種子催芽一般是在溫度為27~38攝氏度下進行的。以這種方式培育出來的秧苗,其抗性和耐性都會比一般的秧苗要強。
2.合理使用肥料
前面提到水稻在氮肥的使用上缺乏節制,導致水稻的產量不高,并且造成了氮肥的浪費??梢?,合理的使用氮肥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水稻種類,其在氮肥的使用上和配比上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按照科學的配比進行氮肥的施用。一般來說是采用人或牲畜的糞便、餅肥、草塘泥混合后作為底肥。輔以有機肥,應該注意的是有機肥要在充分腐熟之后再施用。同時要采用尿素、硫酸銨或是人糞尿作為面肥。這種肥料相結合方法給水稻提供了充足的營養。
3.輕干濕交替灌溉
在灌溉問題上,水稻在7月25號之前都要生活在水中,對于水溫的要求,一般來說18攝氏度左右最佳。過早或過晚的灌溉都會對水稻的產量有影響,所以在灌溉上要慎重。目前我縣在水稻灌溉的方式中采取的是輕干濕交替灌溉,通過這種灌溉方式可以增加測量土壤水分含量的精確性,而且受到土壤類型的影響較小。通過張力計監測土壤水勢,在水稻的各個生育期內按照水勢的指標和要求來進行灌溉。
4.在適當的時期進行收獲
水稻的收獲時期需要按照水稻的種類和當地的種植經驗來判定,但一般來說,水稻的收獲為每年的9月下旬和10月下旬,這段期間收獲最佳。種植戶應加大對水稻收獲的重視,水稻的收割時間決定了水稻的精米率和產量。在水稻出穗后50天進行水稻的收割工作,因為這個時期段可以提高水稻是整米率。在下枯霜之前就要完成對水稻的收割,避免對水稻的產量產生危害。
四、總結
通過對阜南縣種植水稻的情況作了一番了解和介紹后,我們從中了解到水稻種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何提高當地水稻的質量和產量一直是種植戶思考的問題,文章針對水稻種植過程中常常出現的一些問題給予剖析,并給出了解決措施。通過這些措施,我縣水稻種植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完善和改進。若要實現水稻高效栽培,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努力,其他水稻種植地區也要不斷改進傳統的水稻栽培技術,因地適宜地采用科學的種植方法,努力實現水稻的高產。
參考文獻
1.整地播種
1.1整地作畦 必須是東西畦,南北行種植。播前畝施優質土雜肥或雞糞5000kg、磷肥150kg,深翻30cm,然后整畦寬2m,畦與畦之間留1m操作道,以使冬季蓋韭。
1.2適期播種 韭菜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最遲5月中旬。先把畦表土塊整細澆水,然后按行距30cm,劃一條寬8cm、深2cm的溝,并澆上底水。隨后把種子均勻地撒入地溝內,覆一層1cm厚的細土。畝用韭菜種3~4kg, 播種后出苗前必須噴一遍韭菜專用除草劑防除雜草。有條件的在播種后,畦上覆蓋地膜,這樣韭菜出苗齊且快。育苗移栽法,可在3月份育苗,待苗長至20cm時進行移栽,行距30cm、株距2cm。移栽后立即澆水,以利緩苗。這種方法可促使韭菜長勢均勻粗壯。
2.春夏季節韭菜田間管理
2.1肥水管理 韭菜出苗后生長比較緩慢,此時要及時澆水,澆水時畦內撒施少量尿素促苗,一般韭菜長至3葉時要澆2次水。盛夏期間不干旱一般不澆水施肥。立秋后,重施一次肥,畝用二銨50kg、豆餅100kg。方法是順壟開溝施肥,施肥后連續澆兩次水,以后不再澆水追肥。
2.2及時中耕除草 防除田間雜草可用33%除草通100~150g/畝。
2.3預防倒伏 韭菜長至50cm時最易倒伏,應在畦內搭架,把韭菜一行行架住,不能讓韭菜塌畦以致影響冬季產量的提高。
3.開展栽培技術研究,探索省工節本高效栽培技術
3.1品種選擇試驗 試驗設在三連西區0號菜地,供試品種為平韭6號、平韭4號、791、敖東1號4個常用韭菜品種。設4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每畝播種4~5 kg,每畝施基肥4000kg加復合肥50kg,6~7月份追施尿素50kg,10月下旬割去老韭菜后再施尿素40kg。同時防治病蟲害,以12月底和翌年1月底2次割韭菜產量分收計產,試驗結果表明:平韭6號產量最高,平均每畝產量2580kg,產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平韭6號表現為生長勢旺、抗寒性強,莖葉粗壯、深綠、葉寬、口感好,耐貯性強。
3.2 栽培密度試驗 設每畝播種3kg、3.5kg、4kg、4.5kg、5kg,共5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試驗品種為平韭6號,每畝施基肥4000kg加復合肥50kg,6~7月份追施尿素50kg,10月下旬割去老韭菜后再施尿素40kg,同時防治韭蛆等病蟲害,以12月底和翌年1月底2次割韭菜產量分收計產,2003、2004兩年產量分析,以每畝播種4.5k量最高,兩年平均每畝產量2630kg,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每畝播種量4.5kg的田塊表現為群體密度好,長勢長相一致,綜合產量最高。
3.3韭蛆防治試驗 8~10月,選擇分別間隔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進行防治,藥劑選用5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30%立本凈2kg拌50kg細土撒于根部防治。兩種農藥交替使用。經比較,以隔15天防治1次效果最為經濟、理想,產量也最高,折合平均每畝2470kg。
3.4肥料試驗 設基肥試驗、接力肥試驗和割老韭后補肥試驗?;试囼炘O每畝施有機肥2000kg、3000kg、4000kg、5000kg4個處理,每個處理加尿素50kg,經產量和效益比較,以每畝用有機肥4000kg、加尿素50kg 為最佳,折合平均每畝產量2610kg。接力肥試驗設每畝施尿素20kg、30kg、40kg、50kg4個處理,在7 月上旬利用下雨天使用經觀察和計產,以每畝施尿素30kg為最佳,平均每畝產量2540kg。補肥試驗在11月下旬割去老韭菜后設每畝補施尿素30kg、40kg、50kg、60kg4個處理,以每畝施尿素 40kg為最佳,折合每畝2630kg。
4.冬季棚栽管理
4.1物資準備 提前備好罩棚材料,3m寬韭菜專用膜(紫色膜)每畝100kg,3m長竹片每畝300根,3m長、1.2m寬草簾300個,尿素50kg及農藥等。
4.2水肥管理 小雪后,韭菜大部分枯黃至死,這時水分已回流到根部。先用鐮刀把韭菜棵全部清理干凈,然后順壟開溝追肥施尿素50kg,隨后澆一次透水。澆水時每畝施辛硫磷0.3kg,防治地下韭蛆等害蟲。
關鍵詞黃瓜;茄子;青菜;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2.2;S641.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1-0087-01
江寧區地處南京近郊,常年種植蔬菜1.07萬公頃以上,是南京地區產蔬菜的主要供應區域。近年來,菜農在生產過程中摸索出一套黃瓜―茄子―青菜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年產值可達15萬元/hm2以上,現將該模式的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茬口安排
第1茬:黃瓜喜溫,不耐霜凍,生長溫度為20~25℃,黃瓜品種選擇津春、津雜系列或長春密刺等品種,播種期在1月中下旬,育苗方式為“大棚+小棚+草包”,用種量為1.50~2.25kg/hm2,播種后澆足水,蓋好地膜,保持棚內25~30℃,如果超過32℃則要遮光,60%種子出苗后,揭去地膜。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3月下旬至4月采收,6月下旬拉秧。
第2茬:春茄子選用蘇畸茄、南京紫長茄等品種。于每年10月上旬播種,用種量450g/hm2,育苗方式為“大棚+小棚+草簾”(營養缽育苗)。11月上旬移入營養缽,12月上旬定植大棚,行距為大小行,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30cm,將苗根連土栽入,栽后澆足定根水,并用碎土封好地膜定植孔,除去地膜表面積水。第2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采收,產量可達45~60t/hm2,產值可達12萬元/hm2。
第3茬:青菜選用品種要求抗寒且抽薹遲。9月下旬播種,10~11月定植,翌年2月采收。
2肥水管理
(1)黃瓜。黃瓜根系弱,吸收力差,養分需求量較大。初期應施入大量有機肥料,特別是廄肥,后期應補充施用礦質肥料。但施肥濃度不宜過大,基肥施腐熟有機肥45~60t/hm2,定植至采收開始這段時期應控制水肥,一般澆稀肥2~3次,每次澆水施肥應在晴天上午,在搭架前開溝重施肥。植株進入結果期后,每周澆水肥1次,施復合肥225~300kg/hm2。
(2)茄子。澆水和保水相結合,土壤含水量以20%~22%為宜。茄子屬喜肥蔬菜,定植前要施足肥,一般施腐熟農家肥90t/hm2,過磷酸鈣750 kg/hm2,復合肥450kg/hm2。門茄謝花前一般不澆水,避免落花,待門茄坐果穩定時,開始追肥灌水,不能大水漫灌,應用壺澆水。追肥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375~450kg/hm2(穴施)。第1次采收后,選擇晴天上午追肥1次,以后每采收2次追施尿素150kg/hm2左右,中后期可適施稀糞水以奪取早熟高產。
(3)青菜。濕潤出苗,上市前每天早或晚澆1次清水或稀糞水,促進生長。始收后適當控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冬季3~4d澆1次水。早期澆水后及時中耕,以提高地溫,促進發根,結合澆水追尿素1~2次,用量為225~300kg/hm2。要掌握天涼、地涼、水涼、輕澆、勤澆和噴灌等灌溉技術,輕追勤追腐熟肥。每隔5~7d播1批,分期分批播種,及時采收上市。
3設施管理
(1)黃瓜。緩苗后要逐步加強通風,溫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間保持在12~15℃。緩苗期溫度在35℃以下不通風,生長期25℃為大棚通風啟閉標準??諝庀鄬穸葹?0%~90%,土壤濕度為85%~95%。黃瓜搭架要打叉,加強前期通風和保溫管理。
(2)茄子??販乜貪瘛i_花坐果期溫度控制要適當,白天溫度25~30℃,不超過35℃,夜間溫度15~18℃。避免棚內出現高濕環境,門茄謝花前一般不澆水,避免落花。白天適宜溫度25~32℃,夜間15~20℃。茄子整枝打葉,一般將門茄以下側枝全部摘除,并及時打去果下老葉、病葉,帶出棚外焚燒或掩埋,以減少水分、養分消耗,也有利于防病。茄子還要注意及時追肥。
(3)青菜。發芽期適溫為20~25℃,生長適溫為15~20℃,當溫度低于-5℃時需稍加保護。青菜的營養特性與施肥特點是葉面積與蒸騰量大,根系較淺,因此要求較高的土壤含水量。青菜是靠增加葉片數量和葉面積提高產量的,所以供應充足的氮素尤為重要。
4病蟲害防治
(1)黃瓜。一般在定植后每7~10d噴藥1次,4~5月即搭架前用80%代森銨800~1 000倍液與70%敵克松100倍液混合噴霧以防治疫病,兼治蟲害。5~6月高溫多雨期間,以防霜霉病為主,兼顧炭疽病、枯萎病,每周噴代森鋅700倍液、1∶1∶240波爾多液,并交替使用。發現枯萎病植株應及時拔去燒毀,并在病株附近噴75%百菌清600倍液或80%代森銨,對白粉病、霜霉病都有效果,但必須掌握濃度在1 000倍以上,以防藥害。發生蚜蟲可用40%氧化樂果2 000倍液噴殺。
關鍵詞:蘆筍高效栽培技術研究
1育苗
1.1種子處理
播種前種子應先行處理,即在20℃-30℃的溫水中浸泡2-3天,每天早晚各換一次水,然后將多菌靈、種子、水按1:1000:2500的比例進行泡種消毒24小時,再撈出催芽,當種子有10%露白時即可播種。
1.2播種
選土壤肥沃,排灌條件好的壤土整平,開3-4cm深的小溝,行距30cm,粒距5cm,覆土2cm,輕輕踏實,澆次透水,此后干燥需澆水時,一般可在早、晚采用灑水或小水滲透,直至出苗。
2栽植
一般春、夏、秋三個季節均可定植。方法是:選土層深厚肥沃,澆灌方便的砂質壤土,每畝施農家肥3000-5000公斤,然后深翻耙耱,整碎、整平,按180-200cm的寬度定點劃線確定栽植行位,沿定植行間挖寬50-60cm,深40-50cm的定植溝,回填表土20cm厚,澆水滲實,然后在溝行上開深15cm的小溝,將蘆筍按30cm或25cm的株距分放于溝內,扶直幼苗,使根系舒展,讓地下莖著生鱗芽群的一側與行向平行,然后復土7-10cm,踏實,立即澆水,當苗成活并長出新芽時,再復土與地面相平。
3栽后管理
3.1定植當年的筍田管理
由于剛定植的蘆筍苗子低小,應及地中耕除草,松土保墑,當筍莖枝葉展開后,為防止莖株倒伏,應在莖根培土5-7cm,確保莖株健壯生長,干旱澆水時要隔行溝灌,切不可大水漫灌;6-8月份應分批分期施入鉀肥、氮肥及復合肥。新莖伸出地面15cm到葉展開期間,每周噴一次殺菌劑,7-9月份注意噴灑敵敵畏等藥劑以防治葉甲、蝽象等的危害。
3.2蘆筍初產年的管理
蘆筍在初產年,由于叢株小,地下莖少,根系不發達,同時又要進行采收,消耗大量養分,所以,加強這一時期的水肥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春季采收前,應事先澆足底水,施足催芽肥,在采筍的中后期,應根據土壤墑情,隔行澆水1-2次,并每畝施入10-15公斤復合肥,采筍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25-30天。同時,采取以預防為主的措施,注意防治各個生育時期的病蟲害。
3.3成齡筍田的管理
成齡筍田管理基本與初產田相同,此時期,蘆筍正處于旺盛生育周期,此時期應注意科學施肥,合理采收。根據蘆筍年生長發育時期的特點,全年應進行三次施肥。第一次催芽肥,在培土起壟之后和采筍中進行,N:P:K比例為5:3:5;第二次復壯肥,在采筍結束與撤壟之前進行,N:P:K比例為5:4:4;第三次秋發肥,即在立秋前后進行,N:P:K比例為5:6:5,此期間,應結合中耕除草,打疏枯株,并采取綜合措施及時防治病蟲害。
4蘆筍的采收
采筍季節一般在春、夏兩季,若采用不留母莖采收法,時間一般從4月上旬開始,到6月下旬結束;若采用留母莖采收法,可以一直采收到7月下旬,采收白蘆筍時,應以壟面出現“龜裂”、“頂瓦”現象為準,先輕輕抓開土面,使嫩莖露出5cm左右,然后用刀切斷并取出嫩莖,然后將坑取土填平拍實;采收綠蘆筍一般比白蘆筍早7-10天,一般每天采收兩次,早上宜在8-10時采收,下午宜在4時以后進行。
參考文獻
[1]河南農業科學,2004,33(2):33~45
[2]林業實用技術,1998,19(3):26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