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5 16:53: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公司發展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內蒙古扎賚特旗項目系棚戶區改造項目。該項目位于旗政府前,緊鄰貫穿城市的主水系-阿敏河,是扎賚特旗政府本年度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景觀形象打造項目。同時,該項目以規劃為引導,結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多專業,通力合作,以綠建一星標準打造我院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重要實踐案例。
近年來,,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積極做大做強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核心業務,向建設產業的上中下游進行延伸。城市規劃項目是標準院近年產業戰略中比較亮眼的一環,先后完成了柬埔寨金邊新首都概念性總體規劃設計、蘇州木瀆新城城市設計、饒河縣發展規劃等項目,有力地推動實現標準院“城鄉建設領域高端技術集成服務商”的戰略定位。
關于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標準院”),隸屬于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56年,前身是國家建委標準設計院,原為建設部直屬的科研事業單位,2000年轉制為中央科技型企業,2014年5月轉為股份制企業。標準院是我國建筑產業最具實力的綜合性科技研發企業之一,是國內唯一一家集國家建筑標準設計編制研究與管理、建筑工程設計與咨詢、地下人防、城市規劃、建筑產品應用研究及認證、建筑產品信息服務、建筑設計軟件開發、建筑科研于一體的綜合型科研、設計與技術服務企業, 在建筑行業享有很高聲譽,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委托的建筑設計規范、建筑電氣標準、人防設計標準、建筑制品與構配件標準的歸口管理單位,也是國內唯一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委托的、對國家建筑標準設計進行歸口管理的單位。
構建智慧人居環境,承載產業規劃夢想,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推動技術進步,成就建筑夢想”為使命,在“成為城鄉建設領域高端技術集成服務商”的目標指引下,凝心聚力,開拓創新,打造卓越百年企業,譜寫蓬勃發展新篇章!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首體南路9號主語國際2號樓
郵編:100048
電話:010-68799100
關鍵詞:“營改增” 建筑業企業 促進作用 策略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2-148-02
一、引言
“營改增”的全面實施是建立在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對各行業的發展都進行了充分的考慮,該項稅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將長期有助于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各行業的發展。建筑業所涉及到的經濟部門較多,其規模不斷擴大,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隨著我國“營改增”政策的不斷實施,對建筑業企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從現實情況來看,“營改增”對建筑業企業發展的主要促進作用表現在:簡化了納稅程序、降低了稅收負擔、增加了政策性的輔助與支持、提升了企業的發展動力與積極性、密切了建筑業企業與其他行業企業的聯系??梢哉f,“營改增”的全面實施使得建筑業企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建筑業企業要想實現全面快速發展,必須要充分借助“營改增”政策之風,制定和實施各項發展策略,全面實現整個行業內企業的健康長期發展。
二、“營改增”對建筑業企業發展的主要促進作用
(一)簡化了納稅程序
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之前,建筑業企業主要以繳納營業稅為主,以繳納增值稅為輔,而營業稅的征收程序較為繁瑣,作為價外稅,增值稅與營業稅相比具有諸多方面的便利性。任何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承擔必要的稅負。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有所下降,各企業的發展也同時進入新常態,對稅收程序的要求不斷提升?!盃I改增”實施以來,最大程度上簡化了建筑業企業的納稅程序,不管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都可以通過便捷快速的渠道繳納增值稅,避免了傳統模式下納稅人要經歷的各項復雜的程序,減少了納稅過程中不必要的環節。
(二)降低了稅收負擔
自1994年我國實施分稅制以來,稅收負擔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所考慮的重要問題,為了最大程度上減輕納稅人的負擔,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不斷推進營改增相關政策的實施力度。對建筑業企業而言,實施營改增有助于降低其納稅成本、減輕納稅負擔,使得企業經營利潤空間進一步擴大。我國的營改增波及的范圍不斷擴大,目前對建筑業企業的優惠力度不斷增大,一般納稅人可以采取簡易征收的方式繳納增值稅,對小規模納稅人一直采取各項稅收減免優惠,而且各地區根據現實情況,不斷出臺關于建筑業各項稅收減免優惠政策,使得建筑業企業能夠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得到切切實實的優惠,避免了傳統營業稅較重的稅收負擔。
(三)增加了政策性的輔助與支持
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各異,其各項稅收政策的實施進程不一,目前營改增政策基本覆蓋我國大部分地區,很多建筑業企業屬于營改增一般納稅人,其對營改增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有限。而根據國稅總局的規定,各地區國家稅務局必須要定期召開對納稅人的培訓,使其在現有的基礎上充分掌握建筑業企業營改增相關政策,并通過對納稅人的相關輔導,使其掌握納稅方法和程序,提升建筑業納稅人納稅的積極性。因此,營改增對建筑業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還表現在增加了相關政策的輔助與支持,使其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充分享受到營改增的各項便利性條件,提升其納稅滿意度,進而有助于全面促進企業的發展。
(四)提升了企業的發展動力與積極性
建筑業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其發展的積極性將直接關系到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營改增政策實施以來,使得建筑業企業能夠在稅收方面變得十分便捷、節約了納稅成本與整個納稅負擔,使得很多建筑業企業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優惠政策,ζ浞⒄咕哂薪洗蟮拇俳作用。從現實情況來看,營改增使得建筑業企業的發展動力與發展積極性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使其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不必過多的考慮傳統營業稅所規定的各項問題,并將主要的精力集中于自身的發展方面,進而使得建筑業企業能夠以較高的積極性促進自身的發展,進而有助于活躍整個國民經濟。
(五)密切了建筑業企業與其他行業企業的聯系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較強,但是由于自身的諸多特性,其與其他行業內的企業存在較大的差異,使其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孤立性?!盃I改增”政策實施以來,使得建筑業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能夠實現與各行業企業進行多方面的聯系,尤其是對建筑業一般納稅人而言,其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和使用方面能夠與其他企業進行接軌,使其在與其他行業內企業進行合作的過程中減去了不必要的程序、減輕了合作的成本,進而使其聯系變得更為緊密,這同樣是“營改增”對我國建筑業企業發展所具有的重要促進作用,長期來看將有助于促進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業企業發展策略
(一)制定和實施合理的發展規劃
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對任何企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關鍵的促進作用。當前,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業企業必須要充分借助這一政策優勢,制定和實施合理的發展規劃,對自身的各項業務進行有效的梳理,充分滿足營改增政策的相關要求,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目前來看,建筑業企業一方面要改變營業稅政策下的發展理念與納稅理念,通過稅務部門的相關指導,對其納稅義務進行重新審視,以充分獲取“營改增”政策的扶持,進一步減輕納稅負擔。另一方面,要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制定出明確的發展規劃,根據各地區國家稅務局所實施各項營改增政策,尤其是建筑業企業稅收政策,對其發展規劃進行優化和完善,不斷提升自身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利潤空間。
(二)合理納稅提升信用等級
隨著各項稅收管理政策的落實,對納稅人的信用等級進行嚴格的評定,納稅信用等級對企業的發展及其所享受的稅收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建筑業企業而言,具有較高的納稅信用等級不僅可以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還能夠增加各項政府部門投標的成功率,同時能夠強化與更多企業的合作。在營改增政策下,建筑業企業應該通過合理納稅、按時納稅等切實履行自身的納稅義務,并以此獲取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并不斷提升自身的信用等級。一旦被評定為具有較高信用等級的建筑業企業,其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使用等方面將獲得更多的優惠和便利。而隨著稅務稽查嚴格性的不斷提升,一旦出現偷稅漏稅現象,就會對建筑業企業的發展造成諸多的不利影響。因此,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業企業應該通過合理納稅不斷提升其信用等級,全面實現自身的發展。
(三)征求更多的稅收支持與服務
“營改增”政策的不斷實施,使得各地區的相關稅收政策支持與服務力度不斷加大,國家稅務總局不斷強調要促使各地區稅務部門全面提升納稅服務質量,以充分滿足納稅人發展的需要。在建筑業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其面臨的發展壓力具有不斷提升的趨勢,因此其必須要充分借助營改增相關政策,征求更多的稅收政策支持與服務。一方面,要通過合理納稅、切實履行納稅義務等形式,使得稅務部門主動對其提供稅收服務,使其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小稅收負擔,并逐步增強整體的發展效益。另一方面,對建筑業企業一般納稅人而言,要根據自身的經營發展情況,與稅務人員進行協商,選擇可行的納稅方法,比如可以選擇簡易征收辦法,降低自身的稅收負擔,以此減少自身發展的成本,不斷提升自身的發展動力。
(四)強化企業間的合作提升規模效益
隨著建筑業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其規模效益對整個行業內企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業企業所獲得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增多,這對其發展而言是一項重要的歷史機遇。因此,其必須要通過全面強化企業之間的合作提升整體的規模效益,減少發展的成本,借助營改增之風有效促進自身的發展。不僅要加強與建筑業內同行業企業之間的合作,還要最大程度上加強與其他行業內企業的合作,實現分散經營,減少各發展環節的成本,通過簽訂合作協議的形式保證各項合作能夠順利進行。同時,要增強對“營改增”政策的解讀,全面提升建筑業企業納稅人的相關稅收知識,使其在現有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強化相關合作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
四、總結
建筑業企業的發展與各項稅收政策的實施是分不開的,我國目前的“營改增”政策對建筑業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促進作用。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與營改增政策的全面實施,建筑業企業必須要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制定新的發展策略以謀求進一步的發展。從本文的研究來看,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業企業必須要從制定和實施合理的發展規劃、合理納稅提升信用等級、征求更多的稅收支持與服務、強化企業間的合作提升規模效益等方面出發,充分借助“營改增”帶來的歷史機遇,全面促進建筑業企業的健康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 白彥鋒,張靜.我國建筑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影響分析[J].財政監督,2016(04)
[2] 瞿富強,薔.“營改增”對建筑業稅負的影響――基于投入產出表[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6(07)
[3] 常永華.從“營改增”方面淺談建筑業的發展[J].經營管理者,2014(01)
[4] 賈朝華.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6(09)
(作者單位:福建工程學院 福建福州 350108)
關鍵詞:智能建筑;網絡技術;21世紀
一、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實質是建立在一個以計算機應用信息系統為平臺的空間當中,將受用設備,應用功能與系統操控相關的要素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對智能設備終端反饋的信息,通過系統預制數據分析,由系統智能判定做出自動調控命令,實現建筑內部安防管理,能源管理,服務管理,資源分配,供需信息對稱,以此實現了建筑應用的智能化,這對我們的生活便利,工作,安全,產生了重大影響,
1.1智能建筑在歐洲發的國家的發展
歐洲國家很早就意識到了IT信息技術將會走進社會發展,以及生活的各個領域,早在1992年的時候,由歐洲智能建筑協承辦并組織了智能建筑在歐洲的應用以及發展的規劃,參與者由歐洲部分國家的計算機專家與相關行業的學者一同規劃探討,依據當時最具尖端的行業技術,以及信息調研作為參考,擬定研討材料,并以此為基礎發表了當時最具參考性的(智能建筑在歐洲)的智能建筑應用應用與發展規劃綱要,該綱要規劃了歐洲在過去及未來智能建筑應用的三個階段及發展,綱要內的三個階段容包括,
第一:自動化技術應用階段(1980-1985)年
第二:通信與自動化相結合應用階段(1985-1995)年
第三:信息網絡技術與系統集成應用階段(1995)年以后
以此三個階段描繪了相對于歐洲國家對計算機技術應用職能領域的較早認知,以及此類技術在未來發展重的需求重要性。
1.2其他發達國家對智能技術領域的重視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誕生于發展,對國民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樣受到的其他國家的重視,新加坡政府在1981也開始著力國家電腦化的發展規劃,又在1986你啊再次提出(國家科技計劃),經過了十年的發展,在1991年最終提出發展新加坡為:“智能島”的總體規劃和實施綱要,智能島的稱為涵蓋了多個領域,十年來的計算機發展,機構的自動化應用,用智能化帶動了社會的進步,企業的全系管理,生產流程發展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溝通與信息對稱的進不上有效的提高了產能,降低成本,以及高效率的人員管理,這樣的企業叫做智慧型企業,而在建筑領域有著同樣創造性的發展,建筑設施的電腦化管理應用,被稱為智慧型建筑物。隨著21世紀的到來,以及不斷發展更新的計算機信息科技不斷產生,美國公布了(21世紀的技術:計算機、信息和通訊錄)研究報告書,為21世紀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于指出了方向,報告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將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應用將會建立在網絡應用之上,能夠使得人與機之間通過無線技術交互能力,實現信息處理。在技術上發展的重點將是虛擬技術、協同合作、可視化技術、在應用上必須密切結合應用需求,強調綜合的集成。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信息網絡必將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網絡技術
2.1信息網絡技術
目前,基于web的網絡技術正成為建筑物或企業內部的信息主干網絡的直流形式,信息網絡技術在建筑物中的應用,通過單一的網絡瀏覽器界面,訪問建筑物內部網絡上的web信息,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物內部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人員的管理質量,提高建筑物物業管理層的決策與全局事件協同和處理的能力。在應對突發事件的狀態下,能夠第一時間掌握信息并做出決策。
2.2可視化技術
可視化技術是指基于網絡化的視像傳輸、交互和提供多媒體視像的技術,就現階段來講,在智能建筑內的數字影視點播,和會議電視,均是采用可視化技術像建筑物內的網絡桌面系統提供視像的傳輸、交互以及相關的服務功能。
可視化技術在智能建筑物重的應用:
數字影視的點播向智能建筑物網內的網絡桌面系統提供者諸如電影,電視節目,以及動畫游戲和遠程教學等交互式視像服務。會議電視形式,是向智能建筑物內的網絡桌面系統提供點對點的或是網絡形式的多媒體影響傳輸服務。
2.3流動辦公技術
流動辦公就是利用網絡技術,通訊設備,通訊技術,以及可視化技術,家庭智能化技術,向異地網絡對端的辦公人員提供一個虛擬的辦公環境、所以流動辦公技術成為多想現代科技的綜合。使用流動辦公技術,可以是辦公輕松,不熟地域的限制,在出行旅途中如同在自己的家里辦公一樣,能夠隨時隨地的進入公司固有的辦公流程,并且做到及時的處理文件和閱讀資料,利用流動可是技術參加公司的辦公會議,實現遠程操控辦公設備的工作。
2.4家庭智能化技術
家庭智能化技術在90年代初的歐美發達國家就已經先后提出了智能住宅的概念,通過智能化及時在家居中的應用,能夠實現家庭中的各種與信息相關的通信設備、家用電器等和家庭中的安保設置通過家庭總線技術來鏈接到一個家庭化智能系統上來進行集中的跨地域性監視??刂坪图彝サ氖聞招怨芾?,保持家庭設施與家居環境的協調運行,家庭智能化技術所提供的應用是:由一個家庭智能化信息系統構成的高度安全的、生活舒適性。和通訊快捷性,的信息化、自動化的居住環境。從而來滿足21世紀信息資訊社會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能夠與外部社會保持完全開放的生活環境。
家庭智能化技術在建筑物中的應用:
涉及到家庭的安全防范:火災報警、防盜報警,煤氣泄漏報警和緊急求救報警,家庭的自動化體現在利用遠程遙控(空調、照明、加熱器、影視播放設備風電氣設施。)智能技術在智能建筑物內部有效節約能源上面有很大體現,隨著21世紀智能移動終端的發展與普及,家庭供暖面臨著既要節約能源要,家庭經費的開支,又要保證采暖的正常舒適供應,通過智能家居技術,和采暖設施的有效結合,家庭智能系統,通過無線技術可以實現遠程智能操控調節,目前采暖中央空調以及室內燃氣壁掛爐都可以實現設備智能設定時段,按需提供家庭的采暖溫度,在并且能夠通過傳感器實現不需要的情況下停止供熱,和降低溫度采暖的人性化需求,還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實現遠程的控制。
總結:在智能建筑的應用方面,采用21世紀新技術將其涉及面進行擴大,使其能夠滿足業主的應用需求,將成為智能建筑基于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目標與方向。
【參考文獻】
[1]李林.21世紀新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與發展[J].工程設計CAD與智能建筑,2010,1(5).
本項目以朝陽昊天鎳系列產品冶煉渣為原料,通過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生產礦渣棉,既能解決冶煉渣閑置、甚至污染的問題,又能創造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直接利用冶煉渣生產礦渣棉,節約了生產成本,并且可以取代民用建筑的聚苯板,滿足工業絕熱、建筑對保溫材料的要求。
利用有色冶煉渣生產礦渣棉,目前,只有銅渣少部分用于制備礦渣棉,沈陽礦渣棉廠用3份銅渣與1份電廠液態渣混合,在池窯內熔化,熔體通過四輥離心機甩成渣棉。目前國內并未有利用鎳系列產品冶煉渣生產礦渣棉的研究報道。
礦渣棉生產工藝在國外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目前,國內外廠家大多采用高爐干渣添加調質成分為原料,混合后經沖天爐加熱熔煉噴吹或離心成纖。該工藝技術成熟,對礦棉熔體的調溫調質操作簡單,容易控制,可以保證熔體的連續性,因而生產穩定。但是該工藝沒有利用高爐熔渣的顯熱,且二次加熱時能耗大,焦炭消耗量250 kg/t以上,因而生產成本較高。
近幾年,已有一些礦棉行業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方案。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把利用工業廢渣的熱潛能生產礦渣棉作為節能的突破口。如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天津建材研究所、華能集團公司等單位,對利用熱電廠旋風燃燒爐液態爐渣生產礦棉的新工藝,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和探索。錦西化工總廠熱電廠經過不懈努力,使旋風爐液態渣生產礦棉的工藝趨于成功。
雖然此種發展節約了一部分的能源,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的發展必須以熱電廠的發展為主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熱電廠的制約;其次,由于旋風爐礦渣棉是從屬于熱電廠生產的,只能以保證燃料發熱值為前提,所以旋風爐礦渣棉的酸度系數往往偏高,使熔體黏度值增大,不利于礦渣棉的成纖質量。
企業發展定位分析
昊天公司從事多種產品的經營,對本項目的生產經營有著原料和能源的天然優勢,并具備寶貴的技術力量保證:
1.進行更多的技術研究和開發活動,為企業提供更多地進入市場的機會,同時應對市場活動中更多的影響與沖擊。
2.降低資本運營風險,通過不同的經營活動進行產業或產品相互間補償性影響,達到和實現較為平穩的收益率。
3.從長遠發展分析,可以更多地節約成本,使企業獲得高市場份額和高銷售盈利。
4.為企業經營運行提供互補依存性,包括資金平衡調劑、產品交叉性補貼定價、產品聯合營銷、內部組織結構優勢、人才互補優勢等。
公司在考慮今后發展規劃時,審時度勢,詳細地分析了相關產品的國內外市場動態及行業發展趨勢,發展新型建筑材料,開發礦巖棉制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公司的當務之急是積極合理地調動資金及社會資源,在較短的時間內,以最新的技術及裝備創建一條高水平的年產2千噸礦渣棉制品的中試廠,在試驗成功后擬建2萬噸/年規模以上的礦渣棉生產線,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
1.項目建設有利于緩解我國能源短缺的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大國,目前每年建筑能耗已超4億噸標準煤。隨著城鄉民用建筑的飛速發展,我國建筑能耗將更加突出。為此,國家對建筑節能非常重視,先后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節能技術政策》和《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等法規,規定在第一階段,民用建筑節能30%、第二階段民用建筑節能50%,北京等部分省市已率先實施節能65%的標準。然而,我國目前大約只有5%的辦公樓和居民樓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最低節能50%的要求,可想而知建筑節能的潛在市場有多么巨大。據統計,高效的節能材料每使用1噸,就能節省3噸標準煤用量。同時,還可以減少排放1噸二氧化碳、粉塵和二氧化硫。目前中國的建筑設計施工中,90%以上都采用了擠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PU)等有機質絕熱材料,作為外墻的外保溫材料。
2.因地制宜,符合產業政策
本項目符合國家發改委令第9號《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鼓勵類:第九項――有色金屬,第3條――高效、節能、低污染、規模化再生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第三十八項――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中第23條――節能、節水、節材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開發、應用及設備制造。礦渣棉生產工藝符合國家《有色金屬工業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06―2020年)》中的領域。如:第四項重點項目中的第34條――尾礦、赤泥、爐渣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第35條――余熱利用與節能技術等。
3.建設條件較好
項目建設在鎳系列產品冶煉廠現有場地內進行,可利用企業已有土地、部分辦公與生活設施。且公司具備土建設計,及項目籌建、現場施工、調試投產、正常運行等各方面的技術和生產管理經驗。
4.本項目擬利用熱熔渣直接制備礦渣棉,成本資金優勢較為明顯,項目的總體費用將大大降低
在集團公司“爭創國際一流銅業、打造國際知名品牌”關鍵時期,緊緊圍繞公司十二五目標,大力推進公司的集團化運營,全力打造資源開發、冶煉化工、機械制造、商業貿易、建筑安裝、房地產開發等板塊的業務。為完成公司在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實現利稅等方面的目標,對公司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團最新人才發展規劃的提出正是為了滿足上述要求。
1.1 人才發展規劃簡介
1.1.1 人才種類及規模發展規劃 最新人才規劃顯示,到2015年。①公司各類管理人員將由2011年的2000人縮減到1800人;②專業技術人員由2011年的850人增加到1000人;③技師、高級工、高級技師由2011年的3530人增加至4280人;④整個集團公司納入管理規劃的由2011年的6000人增加到7000人。
1.1.2 人才結構發展規劃 最新人才規劃顯示,集團公司期望提高各類人才綜合素質,改善人才結構,其中在學歷方面的規劃是:與2011年相比,到2015年,研究生學歷由1%提高到2%;本科學歷由16%提高到20%;大專學歷由28%提高至36%。
1.2 人才發展規劃的特點
1.2.1 人才規劃指導思想明確,任務具體 集團人才發展規劃確立了以人力資源專業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分類別進行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努力構建一支素質過硬、人才結構合理、種類齊全的人才隊伍。
1.2.2 人才隊伍數據分析準確 集團人才發展規劃從當前人力資源的數量、結構分析入手,分類別確定了相關發展目標,對相關人員專業素質、年齡、職稱、學歷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出公司為了發展更多板塊的業務,不僅需要充實現有崗位對于專門人才,還需進一步豐富公司人才種類,力爭公司人才涵蓋各個方面。
1.2.3 公司人才引進措施方面進行了改進,管理制度進行了強化 集團公司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式,對人才引進措施進行了更為人性化的改進,不僅改善了工資福利計劃,而且引入有效的人才評價機制和相應的激勵機制,大大促進了人才愿意留在公司發展,愿意和公司一起發展的信念。在管理方面,首先是采用人才工作領導體制,明確了領導的責任,提高了領導對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在組織實施過程中要求領導切實擔負起應有的責任;其次,完善員工管理體系,引入競爭機制和職稱改革制度,讓優秀人才能脫穎而出,能及時被發掘出。
2 集團人才發展規劃存在的問題
2.1 人才發展規劃超前性不足 集團最新人才規劃只是在對如今人才隊伍的年齡、學歷、結構作分析后,預測今后5年的發展情況并確定相關目標。如研究生、本科生和??粕鷮W歷人數的比例變化,相對而言比較表面化和淺層次。人才規劃雖然預測到集團因業務發展、所處社會環境改變,所需人才隊伍類別需要增加,但是,規劃中對網絡人才、新媒體人才等隊伍的建設沒有提及,顯得規劃的超前性不夠,沒有真正的發揮規劃引領現在,思考未來的作用。
2.2 人才發展規劃對集團主營業務認識不夠 集團成立至今60余年,走過了很長的發展路程,其中起支撐企業發展的還是集團的主營業務,可是規劃中,對該公司的冶煉方面的發展并未很重視,相關方面人才的引進、培養及提拔根本沒有認真的考慮,顯得有些主次不明。
2.3 缺乏有效的執行反饋措施 集團人才發展規劃中確定了人力資源管理中各方面的規定及政策,但是規劃中這些政策往往是提綱式的,并不是可立即執行的條款措施。在規劃中也沒有明確如何執行,將這些措施轉化為可執行的方法,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在具體反饋中,就不能具體落實。
3 集團發展規劃中問題的改進意見
3.1 放寬眼界超前謀劃,強化執行反饋調整 人才規劃關乎集團未來的發展,在規劃制定時,必須眼界放寬,超前謀劃。只要將眼光放長遠,加強戰略思維,才能對人才工作的戰略性、全局性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使人在制定規劃時,各項內容具有前瞻性、預見性和科學性。
3.2 認清主營業務,主次分明 公司能夠長遠發展,主營業務是根本。在人才發展規劃中也應優先保證公司主營業務需求人才的種類、數量和質量。在規劃制定時主次分明,有利于集團的健康發展。
3.3 完善員工意見反饋途徑,認真對待員工合理訴
求 人才規劃制定的目的即是為公司發掘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員工作為現實生活中的人,是公司的各項管理規定、制度關系最密切的人,要及時傾聽他們對公司各項規定、制度的意見,解決他們的困惑,保證他們的正當權益,這需要在人才發展規劃中進行充分的考慮,讓他們在集團中有一種主人翁的感覺,這樣才能留住人才。
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環境友好型新經濟。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尤其是溫室氣體排放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迫使世界經濟發展向低碳轉型。低碳經濟既是發達國家經濟轉型的方向,也是發展中國家應遵循的發展途徑。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革命。城市是國家與區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在國家與區域經濟向低碳轉型過程中,城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是碳排放大國,而中國城市是低碳減排的主力軍。因此,研究城市低碳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中國城市低碳經濟已經起步
我國城市低碳經濟發展正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地方城市政府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堅定支持者與推動者。但各地的做法各有不同特點。這里僅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做法進行介紹。
1.西寧:環境工程引領低碳經濟
西寧以環境工程引導低碳經濟發展。開展了“煤煙型鍋爐綜合整治”、“違法排污企業整治,保障群眾健康”,等環保專項行動,完成了29公里長的南川河、湟水河治理,修建了近10公里長的濱河游園,形成了近200萬平方米的水面,增加綠化面積近100萬平方米。新建了湟水森林公園、魯青公園、南涼虎臺遺址公園、浦寧友好公園和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青海潔神環境能源產業有限公司開發餐廚垃圾與“地溝油” 回收利用項目。從2008年6月開始,每天集中處理全市近3000家餐飲企業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100余噸、廢棄油脂約3噸,樹立了餐廚垃圾變廢為寶的“西寧模式”。
2.中山: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
中山市將培育和發展新能源產業,把新能源產業打造成中山市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支柱產業,將中山建設為廣東省新能源產業基地、全國新能源產業示范基地。目前中山市已編制出《中山市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和《中山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2010年版)》。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員會還聯合主辦中山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論壇,宣傳推介中山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
3.重慶:建造節能低碳樓宇
重慶市渝中區政府與西門子簽訂了建筑節能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積極探索利用西門子領先的節能樓宇技術和解決方案,推進渝中區的節能減排工作,把渝中區打造成重慶市“低碳經濟”的示范窗口。
4.隨州:建筑倡導綠色節能
隨州市城市建筑倡導綠色節能,大力推廣新型材料的應用,走“低碳經濟”之路。主要行動有三項:一是自2006年以來,重拳打擊粘土磚廠。截至2009年年底,該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已關閉粘土磚廠5家,推廣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磚12億標塊,節約土地1980畝,節約標準煤7.4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711噸。二是推廣使用太陽能光熱系統提供熱水。市煙草公司綜合樓頂,面積達125平方米的太陽能光熱系統已經安裝完畢,并配備了空氣能熱泵系統,在連日陰雨天和冬天陽光不夠強烈時提供熱水,1年平均有10個月不需要其他能源,節能率達70%以上。三是申報省級建筑節能示范工程。目前在建的長盛大廈,按照節能65%的標準設計,采用太陽能光熱光電系統、雨水回收系統、空氣能系統等國內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每天可提供35噸生活熱水
5.成都:打造“零碳成都”品牌
成都正在實施打造“零碳成都”城市品牌工程,發展低碳經濟既做減法又做加法?!白鰷p法”就是讓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各個企業節能減排,實現低碳化;“做加法”就是要加強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非碳基能源的開發、研發,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雖然理論上“零碳成都”欠科學, 實踐上“零碳成都”目標難以實現, 但是, 作為一種愿景, 還是十分美好的。
6.鎮江:打造太陽能產業基地
鎮江規劃做大做強薄膜太陽能產業,打造中國建材光伏產業基地。目前,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與鎮江實行戰略合作,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在在鎮江開發建設1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型太陽能房屋,形成全國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和TCO玻璃生產能力,設立太陽能應用研究院,從源頭開始,把整個薄膜太陽能產業鏈完全打通,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好的產品,建設新能源應用研究基地。
7.金華:設立異地開發區
金華市在當地經濟開發區內劃出一片土地,設立異地開發區,給地處上游區域經濟欠發達的磐安縣開發,所得稅收等收益均歸磐安縣。在異地開發區內,金華市委市政府充分授予磐安縣縣級經濟管理權限,分期給予磐安縣開發空間,由磐安縣人民政府組建開發區管委會,獨立行使園區內的縣級經濟管理權。園區內的建設管理也由磐安縣開發區管委會自主實施。但園區總體規劃、稅收等經濟政策,要與金華市區接軌,避免不協調和不公平競爭。土地征用由金華市開發區統一組織實施。
2009年,金華異地開發區內企業為磐安縣創造了1億多元的稅收,提供了1萬余個就業崗位,區內企業的員工多數是磐安人。同時,磐安縣原來鄉鄉鎮鎮辦工業,境內生態環境處處受威脅的局面,得到極大改善。目前,磐安縣已成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森林覆蓋率達75.4%,98%的河道水質保持在I類標準,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在國家I級標準。
8.延安:試點“太陽能屋頂”
為發展低碳經濟,延安市政府出臺了《延安市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辦法》, 推廣建筑節能技術, 扶持太陽能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從今年起,延安新建建筑施工圖須審查備案、從材料的購買到安裝完成都將有專門部門進行檢測。不但要采用供熱分戶計量、按量收費,而且還將大力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延安規劃局綜合辦公樓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是全省第一個“太陽能屋頂”試點工程,計劃一次性投資735.56萬元,年限內維護費90萬元,壽命25年,建成之后年發電量約為232449度,相當于標準煤83.68噸的發電量,減少二氧化碳排量約220噸。延安市的國家機關、學校、賓館、醫院等公共建筑,也將成為太陽能光熱光電技術的首批推廣對象。全市城鎮區域內新建12層及以下住宅和新建改建的賓館、酒店、醫院、公共浴室、商住樓等有熱水需求的公共建筑,統一設計和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
9.濰坊:打造新能源產業發展基地
濰坊積極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打造膠東半島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生產基地。電源結構已從單一煤電,向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電并舉的方向發展。自2009年初,昌邑、濱海、安丘等風電場并網發電,同時昌邑生物質發電項目和沼氣發電項目等也并網發電。裝機容量為22.4萬千瓦,預計年底達到48萬千瓦,年可發電12億度,節約標準煤3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百萬噸。
10.深圳:“減排節能”電動車試行
電動出租車投放市場,標志著深圳在全國率先進入電動汽車元年,也標志著我國出租車開始進入電動車時代。深圳比亞迪自主研發的E6純電動車采用了“綠色之芯”ET-Power鐵電池,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百公里能耗為21.5度電左右,相當于燃油車能耗費用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充滿電后可以跑300公里左右,是目前世界上續航里程最長的純電動汽車。深圳已有40輛E6電動出租車為市民提供出行服務,是全球首個正式運營電動出租車的城市。
11.天津:發展集中供熱,貸款節能減排
近年來天津不斷優化投資結構,積極協助符合條件的天津市企業爭取國外優惠貸款,加大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等領域投入。天津將利用法國開發署4000萬歐元貸款建設大任莊項目,總投資7.6億元人民幣,規劃建設裝機容量700兆瓦熱源廠一座,53公里一級熱水管網和82座小區熱力站。項目建成后替代小鍋爐房,每年可節煤13.8萬噸、節水21.8萬噸、節電1000萬千瓦時,能減少灰渣排放量1.4萬噸、煙塵排放量570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2200噸。
主要問題與發展方向
縱觀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發展形勢,分析各地低碳經濟發展策略與行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大部分城市沒有低碳發展規劃就開始行動,有行動的城市項目選擇定位不當,公共投入不計成本,國民福利浪費嚴重。
例如,國內的一些公共太陽能示范項目,如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發電供熱,投資大,效果不好。北京十渡風景區太陽能路燈的地面亮度,遠不及初十的月亮。白天好看,形成了路燈風景線,晚上仍然漆黑一片,老百姓稱之為浪費工程。
延安規劃局綜合辦公樓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注定是全省第一個財政與公民福利浪費工程。因為每度電的發電資金成本高達4.5元(不計利息), 國民福利浪費約2690萬元。延安是一個經濟并不富裕的地區,如果太陽能發電項目在全市推廣,還不知對政府財政造成何種負面影響。
要從城市市情和發展階段出發,探索適合各地自己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
1.開展低碳發展規劃研究
一個城市,如何發展低碳,需要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城市低碳發展規劃。明確低碳發展目標、定位、原則、方向、任務、重點項目、工作時序等等。應結合節能減排工作,鼓勵城市建立低碳經濟示范區,開發低碳居住空間,實驗低碳城市公交系統等,為公眾深度參與創造便利條件。同時,通過廣泛的宣傳動員,進一步倡導企業和公民開展綠色生產,綠色經營,綠色消費,實踐低碳生活方式,特別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等。碳排放強度應納入城市“十二五”規劃中。根據規劃,各城市的政府部門應制訂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明確低碳試點的區域與地點、項目與行業;開展行業或流程的能源強度與碳排放標準統計工作,規定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篩選和推廣國家重點低碳技術及示范工程。
2.公共低碳項目必須考慮投入產出效率
私人資本搞低碳經濟項目,一定會考慮投入產出比。政府投入的公共低碳項目,也必須考慮投入產出效率。目前,中國投入產出效率高的低碳經濟項目,有水電、核電開發、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轉型與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等。我國水能理論蘊藏量超過6.7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但開發率不到30%,現階段進一步實施水電開發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和緊迫的任務。全世界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有439臺,發電量占世界發電總量的17%。歐洲1/3的電力來自核能,占其發電總量的80%左右。而我國目前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只有12臺,占全國發電總量的比重僅有1.92%。所以,核電還有巨大發展空間。太陽能發電、風能等新能源造價高,供給不穩定,經濟效益不高,暫時仍不屬于大規模發展范圍。
3.創建可以有效減低減排成本的碳市場
排放交易天然不只應用于溫室氣體,但溫室氣體天然適合排放交易。其原因是:溫室氣體排放結果與減排效果在全球具有無地區差異性,無時間差異性。所以,它可以設計為一種規模極大,成本極小的金融工具,可以儲存,可以進行現貨與期貨買賣。和其減排措施相比,通過碳市場實現減排,成本很低,效果很好。目前國內節能減排,沒有讓企業承擔具體的量化減排指標,也沒有對各行業、各地區、各企業的初始排放配額進行分配,沒有建立碳市場。國內的CDM碳交易,是以國外買家為主的碳項目初級市場,其本質是遠期合約交易。企業只能通過CDM來換取部分減排收入,并且受到國外機構的嚴格審核和限制。所以,建立碳市場,尤其是建立全球碳市場,是降低減排成本的重要方式。
4.建立并完善“碳足跡”標識和產品認證制度
建立并完善“碳足跡”標識和產品認證制,可以倡導低碳消費模式,促進企業加快低碳產品的研發,以市場需求導向,低成本引領產業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
5.加強低碳經濟立法工作
要對可再生能源法進行修改,進一步明確編制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的原則和主要內容,完善規劃編制、審批與備案制度,從法律上確立國家實行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建立電網企業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費用補償機制,設立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要求電網企業提高吸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能力等,對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加強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6.制定適合市情的低碳經濟發展政策
一般建議的政策有:通過改革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構建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體系; 改革資源稅制度,將碳稅納入環境稅范圍,來部分反映傳統化石能源生產和使用所導致的氣候變化等外部成本。給予補貼,鼓勵新能源的發展。
這里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稅收政策、補貼政策、還是減排配額政策設計,都不可過于激進,否則,不是補貼全世界,就是破壞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和就業崗位貢獻力。對私人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進行補貼,不能高于發達國家標準。一個全民社會保障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的發展中國家,用百姓的稅收去補貼全世界是不對的。
一、城市舊建筑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前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文化交流的頻繁,人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生活的要求同時也就越來越高。所以,城市的建筑也在不斷進步,建筑的建造形式和建筑材料都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變,舊的建筑形式已經不再適應城市的高速發展和人們對生活的高質量需求。中國城市中還有很多近代的廠房,這些廠房隨著城市改造和發展,大批工廠遷出“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遺留下數量可觀的舊廠房及工業建筑。這些廠房都不滿足現代廠房大空間、大跨度、通透的要求,通風、防火也很差,這些廠房顯然都無法繼續以原來的身份存在。而且在充滿欲望和躁動的現代大都市,商業大潮似乎不可阻擋,這些住宅和廠房都處于城市的黃金地段,巨大的商業利潤促使開發商大量地進行開發,而對這些舊建筑的處理基本的方法只有一個——拆。于是,很多城市的優秀舊建筑在爆破聲中、推土機下灰飛煙滅。
舊城的改造給很多人帶來了很高的利潤,城市也日趨向更加現代的方向發展??扇藗兟l現,自己在這樣的城市中迷失了方向。越來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城市的標志性越來越不明顯,人們很難找到對城市的認同感。
舊建筑包含著深刻的人文、歷史、科學內涵,唯有建筑所記載的歷史才是信史,每每比文字更為可靠。隨著現代城市的舊城改造,大批城市優秀舊建筑被拆除,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歷史片段在我們眼前灰飛煙滅。城市與城市之間越來越缺乏標志,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感覺到現實中的城市和記憶中的城市相距越來越遠,似乎歷史的記憶從我們腦海中漸漸消除。沒有保留歷史痕跡的單調和繁華都市形態給人的感覺是“失憶”;高樓大廈、寬廣道路、成片綠地,固然給城市文明注入了現代氣息,但是,城市建設應有其傳承性,形成持久的影響力。
二、城市規劃中舊建筑改造的建議
目前,城市對于舊建筑保護基本上都是對城市重點文物進行重修,保護的范圍基本上都是對有著重要文物價值的建筑,而對時間不是很長,但對影響著城市文化、影響著大眾生活的一些舊街區,則簡單地采用“拆”來解決。城市需要歷史文化的傳承,但舊建筑基本都處于城市的黃金地段,在不可能所有城市都將新城和舊城分開的情況下,保護舊建筑與城市發展之間產生了激烈的沖突,舊建筑無法以其原來的身份繼續存在于城市之中,所以,我們必須對舊建筑采取一些措施。
20世紀20-30年代,一批建筑師和規劃師提出了許多理想的城市模式,但這些用傳統的形體規劃和大規模總體規劃改建城市的做法,都因把城市看作了一個靜態事物而告失敗。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新舊文化不斷交融,新舊情感不斷交融,新舊建筑也在不斷交融。我們應該重視舊建筑的保護、改造和再利用,進行“謹慎的城市更新”。不僅針對文物建筑,而且,那些普通的舊建筑,都是構成地方特征和維系原有社會經濟文化延續的載體。這些載體都有其鮮明的特點,它承載著城市的歷史,張揚著城市的個性。
LOFT設計理念是近年來應用很多的一種設計方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把LOFT的興起和表面的繁榮認同為找到了舊建筑改造特別是產業建筑改造性再利用的理想模式。盡管LOFT與其他舊建筑改造一樣,使歷史建筑(非文保建筑)重新煥發了生機,但由于多被冠以藝術創意產業區的名義,似乎LOFT更容易被狹義地理解成是前衛藝術推廣和精英思想自我陶醉的商業化標簽,而非更具普遍意義的舊建筑的“再生”。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非LOFT形式的舊建筑改造,比如說上海交通大學海事歷史博物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校區,以及上海外灘18號與9號等改造項目。這些都是較為成功的舊建筑改造項目,但與上述的LOFT形式都是有較多的不同和變化之處的,這里就不做詳盡的介紹了,筆者只是從這些成功的舊區改造項目中總結了一些優點和可鑒之處。
原為七星華電集團名下的798、718等幾個工廠的廠區,面積約22萬平方米。項目由20世紀50年代前東德援建,世界上22個大廠提供技術支持,并由55位德國專家采用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建筑工藝和設計理念設計建造。這種建筑風格的廠房目前僅在中、德、美等國家有極少量存留,是世界上僅存不多的、帶有包豪斯建筑理念的廠房建筑群,堪稱工業發展史上的文物。這種風格建筑的再度興起源于美國人羅伯特在京城藝術圈內的推薦。目前,該區域聚居了大量的畫廊、工作室、文化中心等藝術機構。廠房、煙囪、標語和各種現代藝術形式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強烈的視覺和文化的沖突。但在這片區域今后的發展和規劃上,藝術家和七星集團之間存在著沖突,引起了人們對該區域發展規劃的高度重視。
建筑設計各項規范是隨著工程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不斷調整的,因此,在舊建筑的改造設計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由于前后規范條款的不一致所產生的矛盾。應該認識到強制性規范的設置,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護生命財產的安全。舊建筑的改造利用,建筑的安全性是最根本的要求,不能為了保護歷史價值而忽略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因此,以破壞建筑結構安全的代價來取得設計突破的方式是不能提倡的。建筑功能的重新布局和調整,是以結構安全為前提的,上海交大海事歷史博物館的改造正是嚴格地遵循了這一前提條件。這更需要設計師的應變能力和扎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