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實現方法
時間:2023-05-25 16:53: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實現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社會分工正在不斷的更新和細化,職業的種類、數量、結構和對專業技術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和完善。高校職業規劃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了解社會,幫助大學生學會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職業目標和發展目標,激發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避免大學生因盲目就業所造成的從眾現象,避免大學生由于對自身和社會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心理落差現象。通過學習職業規劃這門課程,讓大學生具備自我規劃、自我認知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教會大學生在學習期間,有針對性地注重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專業知識的學習,為順利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提供科學的方法。
一、職業規劃的內涵
所謂職業規劃,指的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有與職業相聯系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愿望等的連續性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一生中職業、職位的變遷及工作理想的實現過程。職業規劃則是針對決定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斗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
二、目前大學生職業規劃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隊伍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職業規劃課的專職老師還相對較少,主要由輔導員和其他學科的老師兼職,這些老師主要工作是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任務已經很繁重,能夠用在備課及教學的時問、精力非常有限。這種兼職任教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自身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職業規劃師資隊伍中具有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專業背景的老師并不多,有些任課老師原來的專業還是理工科的。由于專業背景的限制,這些“半路出家”的老師在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教學內容不足
我國應用的職業規劃理論基本都是從西方國家“進口”并加以“改造”的。由于國家制度、歷史文化、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價值體系等方面的差異,西方的理論體系在某些方面與我國實際情況有所沖突,我們必須立足國家實際情況,用批判的眼光對西方的這套理論進行社會主義本土化改造。但是目前我國職業規劃理論本土化研究進程還比較緩慢,不僅難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還制約了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工作的有效哉埂
(三)課堂教學實踐性不強
實際上,職業規劃是一項極具操作性的課程,其對學生參與一級互動的要求比較高,有許多教師自身就缺乏專業的規劃教學實踐技能,因此還沿用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一味的灌輸學習,殊不知這種教學方式扼殺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對于職業規劃方面的知識理解的不深刻,繼而在走向社會工作崗位上也不能很好的凸顯專業優勢。
三、提高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
就業指導教師是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主力軍,要開展科學有效的職業規劃指導工作,就必須建立一支專業化的、業務強、高素質的就業指導隊伍。一方面要注重師資選拔。高校需要通過專、兼等多種形式,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專、兼結合的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隊伍,形成嚴格的師資聘任制度,選擇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事業心和責任心、創新精神,還要具有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背景,對時事有所了解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梢哉f,對就業指導教師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但這樣才能保證大學生職業規劃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培訓與考核。通過派遣他們到相關機構接受專業培訓、組織參觀學習、開展課題或專題研究等途徑,使他們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熟練掌握有關政策法規;特別是要具有職業規劃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還可以通過“大學生就業指導委員會”,促進教師隊伍之間的交流,像更多專家學者學習,也是一個提升的過程。另外,通過教師隊伍的考核制度,明確獎懲措施促進教師不斷提升自我,形成對自身的要求。
(二)設置職業規劃與學生就業指導相關課程
高校應提高對職業規劃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教育力度,然而,缺乏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要想真正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學校就要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幫助大學生掌握擇業的技巧和方法,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建立健全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然而,目前在我國,大多數院校還沒有開始職業規劃課程。職業規劃相關內容,一般只在管理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有所涉及,內容相對簡單。要建立健全職業規劃課程體系,加強大學生職業教育應以下從幾方面入手:
首先,將職業規劃課程作為大學生在的必修課程。課程建設是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核心。將職業相關課程納入學校正常的教學計劃,規定必要的學分、學時,在大學期間分階段、分層次、分重點地為學生提供包括職業規劃、就業信息指導、求職技巧訓練等各方面的指導。職業規劃課程內容應包括大學生就業形勢和法律法規、擇業觀教育和素質培養、大學生素質測評與人職匹配理論、擇業技巧和方法、職業發展與職業適應、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及升學指導和創業指導等。職業規劃是每個大學生都要面對的問題,也就都有必要專業的課程,幫助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
其次,在設置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高??梢砸劳邢嚓P專業和就業指導部門,成立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專門研究機構和課程教研室,負責相關課題的研究,將職業規劃理論的研究更進一步。還可以由校內部門負責人員、專業教師和校外企事業、相關部門專家領導成立大學生就業指導委員會,經常的交流經驗和學術思想,一方面便于課程更好的開展,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咨詢輔導的服務。
(三)實現職業規劃的本土化
職業規劃本土化研究工作是一項系統、復雜、持續的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參與,單憑高校及個別教研人員是不能完成這項工作的,必須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牽頭,調動社會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共同來參與職業規劃的本土化研究。
首先,應該成立專門研究機構。政府組織成立由大學、公共研究機構、企業相關人員共同組成的職業規劃教育研究機構,對其職能劃分給以明確要求,并對專業人員配備和研究經費等給以支持保障,提高職業規劃本土化理論研究層次,編寫切合我國實際的教材,開發先進的測評工具。
其次,應該組織編寫職業信息工具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部權威的職業信息工具書是大學生認知職業的利器,但目前我國尚無一部可供職業規劃者檢索并參考的職業新工具書。政府相關部門應盡快組織編寫并進行定期更新。
四、結語
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其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教育能夠使學生掌握職業發展規律,科學地規劃人生,促進個人職業的順利發展,實現人生價值。因此高等學校要把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作為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核心內容來抓,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協助學生走向社會,邁向成功人生。
【參考文獻】
[1]郭劍.當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0(20)
[2]方偉.大學生就業工作教師培訓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張洪田,張慧研 . 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0.5.
(一)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概述
大學生作為相對成熟的群體, 相對來說更加獨立, 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壓力因素也更加復雜。目前, 人們普遍認為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是大學生自身成長經歷、承受的競爭壓力、自身學習特點、性別差異、生源、婚姻狀況等。同時, 大學生本人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 也是影響心理建設的因素之一。總體來說,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壓力, 主要來源于就業、學業、科研、婚戀、人際關系等因素。其中, 就業問題在當前的形勢中顯得更為突出。
(二) 心理建設與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關系
心理建設可以促進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順利實現, 讓大學生更好地認清自己的挫折與失敗, 從而促進大學生職業規劃進一步實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減少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過程中的心理困擾, 指引大學生正確審視自己, 分析自身理想目標與現實的差距, 從而根據自己制定的目標去學習和鍛煉自己的優勢, 擺脫自己的心理擔憂。此外,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預見在擇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 從而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 為自身提高職業規劃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 心理建設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重要性
從某種程度上講, 心理建設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具有指導作用。目前, 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建設是提高高校大學生整體質量水平一項重要工作, 心理建設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作用也逐漸凸顯??梢哉f, 大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更好完成科研、學業, 從而走上現實社會并實現價值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職業規劃有利于大學生確定自己合理的職業目標, 有利于大學生擇業目標順利實現, 有利于大學生在就業之后能夠使用新的職業環境。
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良好的心理準備, 可以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康的擇業態度, 端正自己本身的社會角色, 為自己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職業規劃。此外, 營造良好的心理素質, 能夠幫助大學生在尋求工作過程中樹立競爭意識, 學習隨機應變的能力;嘗試正確的自我定位, 實事求是認識自己的各項自身特點以及自己對未來發展意愿等, 綜合全面分析各種影響因素, 規劃出適合并符合自己發展的就業方向。
由此可見, 心理建設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職業規劃離不開個體本身的良好心理準備, 心理建設又為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教育發展加入了新的管理方法。只有把心理健康與職業規劃二者緊密聯系起來, 相互促進, 互相發展, 互相學習, 才會發揮出大學生自身更大的優勢, 從而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的成功。
二、大學生在職業規劃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 職業認知狀況存在偏差
目前, 多數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并沒有清晰、具體的職業規劃。由于高校對在校大學生的畢業要求, 大部分大學生在校就讀期間只潛心科研、發表文章、完成學校的各項要求, 而常常忽略自身專業的工作技能、人際交往的培養和在工作中的實際鍛煉。因此, 當大學生畢業時,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就容易遭受挫折。在現實情況中, 大部分大學生存在自我認識不到位、定位不清晰等問題, 由于無法及時調整心態, 也不能直觀認識當前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 就產生了極大的失敗感, 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二) 職業就業價值取向趨于單一
在高校, 有些大學生價值觀取向存在一定的問題, 學生只看以后就業的現實利益和社會利益, 在就業目標上主要是看重經濟利益, 把經濟收入放在首要位置, 沒有遠大目標, 只向往高地位、高工資、高層次的工作, 將高待遇、高收入作為衡量實現自身價值的唯一標準。可以說, 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價值取向。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大學生這種功利傾向在擇業過程中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三) 職業規劃期望目標過于偏高
大學生無論在時間上, 還是物質上的投入都相對較多, 都希望找到待遇更好、地位更高、工作更輕松的職位。大多數大學生都希望留在人才資源豐富的發達城市工作, 而不愿意去邊遠地區;都希望到事業部門、高科技公司、政府部門等待遇好、認同度高的單位工作, 而不愿意干所謂的苦差事;對職業擇業大環境估計不足, 盲目追求擇業環境、經濟收入、福利待遇等, 更多地考慮現實的利益, 缺乏的長遠意識和為社會作貢獻的思想。這種就業的心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的擇業, 使大學生失去了就業的機會, 從而導致他們就業難。
三、心理建設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途徑及實現
本研究從心理建設的角度著手, 通過長期的學習、接受指導培養學生建立一種健康、正確的心理。具體途徑有以下幾點:
第一, 面向職業規劃中開展了心理建設的學生, 通過問卷調查、集體座談、個體訪談等方式, 了解目前的大學生職業規劃過程中開展心理建設的情況。從對心理建設團隊的評價度、心理建設模式評價度、心理建設反饋評價度、參與職業規劃的成員成就感等四個影響力因素, 探索建立心理建設對職業規劃的影響力評價體系。
第二, 面向職業規劃中未曾開展心理建設的學生, 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 調研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和求學就業情況。了解職業規劃中其他因素, 如求職技巧、專業素養提升等部分對職業規劃能力的影響力區別。
第三, 招募確立心理建設小組, 開展職業規劃教育。通過對小組成員的團體輔導、課程教學、個體咨詢等形式開展職業規劃教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而合理的職業規劃, 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穩步發展,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輔導應該從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各領域采取策略全面開展。
第四, 在心理建設過程中, 不斷調整完善課程內容, 逐步建立形成相關講義、課件。具體包括:一是職業規劃之初清晰認識自我, 包括綜合素質、專業水平、性格特征、適合從業類型等;二是職業規劃中間, 根據前期確立的目標突出長板優勢, 加強短板訓練, 促進全面發展;三是職業規劃后期, 加強應對教育, 在面臨挫折和挑戰時樹立陽光心態, 坦然面對擇業;四是職業規劃延續, 追蹤學生就業后的情況, 反饋到后面的教學工作中, 進一步完善教案、課件。
第五, 積極構建平臺, 發揮教育引導作用, 擴大心理建設在學生職業規劃中的影響力。心理建設在職業規劃中發生作用不僅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 更要體現在重大活動中, 不僅體現在某一活動、某一時刻, 更要體現在隨時隨地, 即要從根本上建立學生的擇業觀、就業觀、從業觀。具體來說, 每個接受過一年以上心理建設的實驗小組成員聯系一個新生班級, 深入了解低年級學生的思想與學習生活狀況, 并對其學習生活進行長期的指導和幫助。經過深入調研了解后, 實驗小組及指導教師召開專題討論交流會, 講述聯系學生過程中的真實收獲, 小組成員根據掌握的情況和各方的反映, 針對聯系學生撰寫調研報告, 對該團隊的學風、班風建設及職業規劃方向提出意見建議。
第六, 加強與其他學生群體的溝通、聯動, 發揮輻射功能, 開創全體學生共發展的局面。高校的學生組織是青年學生的重要集聚地, 對青年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實驗小組要積極利用自身的政治、組織和活動等優勢, 主動與其他學生組織 (如學生會、學生社團、青年志愿者協會等) 的交流、協作、互動。積極開展心理建設、職業規劃等工作, 進一步加強心理建設在職業規劃中的推進作用, 促進學生群體活動的有序開展和學生個體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文章通過真實的大學生群體現狀調查, 有效地組織開展好心理建設的實踐工作, 對實踐方案、實踐過程、實踐效果進行及時總結和評估, 使舉措條理化、系統化。面對當前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勢和高等教育大眾化、信息傳播網絡化等新特點, 時代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強烈的時代特色, 審視并梳理心理建設在新時期下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發揮作用的真實狀況, 理論上將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心理建設影響力發揮的時代內涵, 進而將對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進程起到參考作用, 為促進學生更好完成學業、順利擇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維, 施倩.論職業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 (學法教法研究) , 2016, (6) :54.
關鍵詞 高職高專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必要性
1 概述
1.1 職業教學目的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科技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的普遍應用,也將是一個充滿創新的時代。應對新形勢,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也就是說學生應在具備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從教育自身的屬性、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強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知識與社會經濟緊密相結合的特性,并強調“要將素質教育貫穿于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高職高專教育過程是在對大學生職業教學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滲透性教育,采取各種形式和方法使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明確的方向,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獨特性,并分析學生個性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促進高職教育學生的個性發展策略。這樣才能更好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術學習,使學生既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又具有愛崗敬業、踏實肯干、謙虛好學和與人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
1.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是指把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決定一個人對自我職業生涯的目標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 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高職教育的教育方法體系不同于其他類別的教育,對于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學生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它要求教師根據行業自身的特點在安排教學內容、 組織教學活動及有關工作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認知能力、理論、 技術與方法、社會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成為創新人才等方面進行培養,幫助其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
2 大學生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進入21世紀,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創新使人類本身在社會生活中得到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人類本身也通過創新不斷的提升和完善自身的能力與才能,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在工業化與科學技術創新型的道路上都需要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同時也對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高職高專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培養其在工作崗位上能解決實際問題和自己獨立創業的職業規劃能力在高職教育中顯得愈來愈重要。職業規劃教育的思想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目標,以創新的思維方式指導教學,它是指導學生如何科學地確立職業目標,制訂正確的生涯路線和實施方案并進行科學的管理,使學生能自由的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在職業規劃教育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行解決常規問題和非常規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采用靈活的教學形式,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在應用各種知識技能和技術中進行多角度思維等能力,學習目的與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職業規劃的理念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是培養高職職業規劃能力的有效方法。
3 教師怎樣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
3.1 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指定學生的職業規劃
高職高專職業規劃就是大學生對職業的認識、態度、觀點,是學生選擇職業的指導思想。就業作為一種活動必定受到一定的社會需求制約,學生的就業動機通常是由生活、學習環境甚至是老師、親友對職業的認識不同決定的,如果自身的知識與個人的觀念、能力脫離社會需要,他將很難被社會接納,都影響著擇業者特別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形成不同的職業觀。因此,要強調大學生求職時實現社會需求與個人能力的統一,通過教育、勞動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在基本品質。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教師面對是有個性、朝氣蓬勃的學生們,應該培養學生的個人精神和個人能力,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讓教育理念滲透于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和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總結。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學習的知識傳授和探討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大量驗證性的實訓和學習,幫助學生樹立以下三個觀念:一是自我負責的觀念;二是終身探索的觀念;三是人職匹配的觀念,以職業發展為導向將學生的技能訓練、工作實習落實,才能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更好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個人能力。
3.2 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來指導學生的職業規劃
近幾年,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 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我國從原有的“精英化”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高等教育的戰略轉變,21世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已經成為高校的熱門話題。高職高專教育迅速擴大普及,高職高專在校生人數占全國高校生在校人數將近一半,目前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規劃不僅僅指的是教育的類型,而是指學校在教學大學生過程中主要以“職業”為主題的教學,并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將高職高專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聯系起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對學生職業規劃指導的責任和義務。關注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畢業生也越來越多。但是通過對我國現階段就業現狀的分析,許多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不能成功就業的核心原因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并未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和程序,從自我認識、環境評估、職業定位,缺乏規劃的具體技巧,規劃和實施有些脫離實際,人與職沒有實現良好的匹配。高職高專職業規劃教育教學方法應更加強調實踐性,將培養學生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放在首位,以學生職業發展為導向,培養經濟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學校管理應采用開放高效、健康有序、寬松和諧的教育人才環境。尊重學生的人格,積極建立第二課堂,改革考試考試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為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學生長期的職業發展打下扎實的素質基礎。
3.3 根據學生的素質規律來指導學生的職業規劃
高職高專職業規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對剛入學的新生要在教學計劃中灌輸一種追求知識、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有利于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形成。使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學會創新,配合職業規劃活動開發一些簡單的應用系統輔助教學,不僅使學生受益,鞏固所學知識,還將個性教育和創業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模式中,使學生真正能自主習,對知識形成新的理解,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4 職業規劃是大學生職業教育的重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的今天其最高模式不再是集中化的大企業,而是分散化的微型企業,經濟發展的最高模式不再是集中化的大企業,而是分散化的微型企業。根據《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痹谂囵B大學生由“學生人”向“職業人”轉化的過程中高職高專應該做好準備。首先,引導大學生根據市場經濟的情況分析其自身條件,了解社會和自己的情況,確定自身規劃發展與職業目標的發展過程,根據社會的需要和人生存發展的需要去考慮其自身的未來發展的過程,制定實現措施的過程就是自我約束和自覺性形成的過程。其次,不斷更新和完善實踐教學內容,以校外合作企業為支撐,建設創意培訓、作品制作、競賽訓練系列實訓室和工作室,積極探索新的實踐教學方法在專(畢)業實習、專項實訓、綜合性實訓等傳統項目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來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從而以培養學生個性能力發展為核心。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對策
一、引言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它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并能正確引導大學生個人價值的實現。此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能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為社會穩定以及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做出了重要的鋪墊。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大學生的未來利益是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這不僅是學生的需求,也是我們國家的發展趨勢[1]。由此來看,大學生應該主動與學校配合,正確認識自己的人生,以高等教育體制和社會體制為指導思想,加強自我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職業規劃的內涵與特征
(一)職業規劃的內涵
職業規劃的核心內容就是為就業人員選擇最適合的職業。具體的說就是個體在對主觀條件、客觀條件和自身愿望等因素綜合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制定出自我的奮斗目標,并根據目標來做出一系列的實施計劃,最終實現目標[2]。因此,高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就要符合特定時代環境,并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合理的目標管理,并在就業競爭中占有優勢。
(二)職業規劃的特征
1.職業規劃的特殊性
職業規劃看似一般,實際很特殊。一般是因為規劃的程序大同小異,特殊是因為不同個體的情況不同,最終匹配的職業也不盡相同。所以,一個成功的職業規劃者,必須首先要進行客觀的自我分析,對自己進行合理的定位。弄清個人性格、興趣,自身的優、缺點等方面的內容。通過自我素質和能力的分析進行評估,找到符合自己真實需求的職業。
2.職業規劃的動態性
隨著現代社會的激烈變化,更多的機遇和條件在不斷的涌現出來,所以我們應該根據環境的變化來適當地進行職業調整,“一個職業干到底”的情況不復存在[3]。人們要適應就業、再就業的形式。這種變化會引起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職業規劃必須要呈現出一種動態性,隨著環境變化而不斷的自我進行調整。
3.職業規劃的特定性
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三個環節分別是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在職業準備期就是要有意識地為自己的將來儲備知識和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理論基礎;第二個階段職業選擇是關鍵環節,這個階段并不是個人挑職業,還存在職業選擇個人,只有二者相互匹配,相輔相成,才能產生最優效益,最終實現職業的成功選擇;最后一個階段職業適應是實現自我認知角色轉變的過程,是檢驗職業規劃是否成功的最終標準。盡管每個個體是不同的、是特殊的,但是職業規劃的重點內容還是這三個階段。
三、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缺乏
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時間并不是很長,并且效果不佳。很多高校仍然沿用著傳統的就業指導形式,對其重視度也不高。這樣的情況很難有很好的成果,并且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后果,越不重視就越沒有成果,最終陷入惡性循環。有文獻報道[5],我國在校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普遍缺乏,43%的大學生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生涯沒有規劃,47%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僅僅是畢業時候的事情,現在暫時不予考慮。這些數據很有權威的說明了,我國高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高,因此大學生就業帶來的阻礙。
(二)大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定位不準
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建立在客觀工作的評價基礎之上的,換句話說,就是要合理地進行自我定位。而正確的自我評價基礎是對自我的全面了解,清楚自我的性格和愛好,明白自己的職業傾向等等[6]。通過以上手段,大學生在職業規劃時才能設定合理的職業目標。此外,大學生在追求工作職位時,還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和客觀社會條件綜合考慮,切勿只憑一時熱情盲目選擇職業。
(三)缺乏個性化的指導服務
大學生所面對的客觀條件以及自身能力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別,如果僅僅沿襲傳統的標準化職業生涯規劃模型,很難滿足當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需求。個性是一個人區別另一個人的主要標志,細微的差別都有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時,就不能忽略個體的特殊性,要積極調動其能動性,最大可能地實現理想的指導效果。
四、完善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對策
(一)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高校應該除了向大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外,還應該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導, 這就包括了高校開展的職業規劃教育。要想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就要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納入高校中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這樣不僅可以教授學生正確的職業規劃理論,還可以時刻反饋給學生社會的需求信息,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同時,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
(二)對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使職業規劃地位得到提升
職業規劃是一門融合了管理學和心理學的學科,它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針對性以及時效性,它不同于就業指導課程[7]。但是,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高校都是以就業指導部門來管理大學生就業問題,并不設立單獨的教學機構,這就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隱患。就業部門的主要任務是聯系用人單位,舉辦招聘會等事務性工作,這些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必然導致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職業規劃的教育教學工作。此外,由于職業規劃教育沒有納入統一的教學管理部門,難以嚴格按照學校課程要求考核,職業規劃的效果很難呈現出來。所以,高校就要進行管理體制的改革,將職業規劃教育獨立出來,提高職業規劃教育的地位。從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從而保證教育質量。
(三)將職業規劃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
大學生畢業后要進入社會,尋找屬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制定出符合自我的職業規劃目標。在此之前,大學生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社會需求是在不斷變化的,學校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指導大學生就業,安排就業培訓課程,結合社會市場的步伐,時刻關注市場的需求,制定相應的對策。尤其是那些與市場緊密聯系的院校,如果脫離了市場,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將社會需求和職業規劃相結合,就能把握住市場的需求;開設市場需求的課程,為大學生就業鋪平道路,同時也能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取長補短,合理地選擇自己的職業。
五、結論與展望
總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作用在社會不斷發展中一點點呈現出來,我國要想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大學生人才,就要立足于實際,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摸索,找到符合發展的方法。大學生就業問題任重道遠,無法一時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就業并不只是高校的事情,它更是我們大學生個人的事情。我們社會要更多的關注,為解決好這個問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要志鵬.淺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J].青年文學家,2011,(7).
[2]張志華.大學生職業生涯開發與輔導[J].當代青年研究,2007,(7).
[3]湯耀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務.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10).
[4]白婕.談高校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8.
[5]于濤.關于職業指導轉向職業輔導的思考[J].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6).
關鍵詞:職業規劃;輔導員;學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332-02 一、職業規劃的內涵和意義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的變革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推進,大學生就業也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大學生就業難成為國家、社會、學校等各個方面關注的熱點問題,畢業生就業率已成為衡量高校組織管理、教學管理、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借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大學生盡早地認識自我,明確學習目的,對于促進學校的學風建設,實現成功就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職業規劃的概念。職業規劃(Career Planning),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結合自身條件和現實環境,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制定相應的培訓,教育和工作計劃,并按照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實施具體行動,以達到職業目標的過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系統工程,它指的是大學生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知識結構,結合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對將來要從事的職業以及要達到的職業目標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這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特別是社會職業的現實要求;二是大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大學生自身。
2.職業規劃的意義。(1)可以發掘自我潛力,增強個人實力。一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主要是在完成學校安排的課程和家長布置的任務中度過的,大學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期,大學生需要積極主動的考慮自己的人生道路。這個時期是職業規劃的準備期,如果大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個性特征、現有的優勢和發展潛力,制定職業規劃,就能合理的定位,并不斷的在學習和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在工作中不斷增強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2)可以提高人生發展的計劃性和目的性。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學時代是一個人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時間,學生的心智成熟,精力充沛,反應敏捷,正是學習和掌握各項知識和技能的大好時機。因此,制定職業規劃可以幫助學生明確人生的奮斗目標,幫助和鼓勵學生努力奮斗,把握機會,而不至于隨波逐流,浪費青春。同時,制定職業規劃會使人更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個人嚴格執行職業規劃,逐步走向成功。(3)可以有利地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經過引導大學生自我認識、規劃設計、具體實施等階段,讓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以便揚長避短,有的放矢;讓大學生正確認識當前就業形勢、社會需求、行業職業特點,調整就業期望值,明確就業目標,準確定位,從而推動了優良學風的形成。
二、高校輔導員在職業規劃教育中的意義及作用
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扮演著多種角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者、協調者和實施者。就目前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實際來看一般包括學生的思政治教育、資助工作、學生社團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等,當然,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高校輔導員也開始承擔就業教育工作。而且,作為與大學生們接觸最多的教育者——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過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最直接參與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強化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輔導員作為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個教師,對學生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人生發展等負有指導職責。同時,作為學校與學生的橋梁和紐帶,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第一課的思政教育開始就可以進行職業規劃指導,這樣能使學生盡早地樹立競爭意識、危機意識,鼓勵和引導他們科學定位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強化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可以讓每一位大學生充分重視自己的職業規劃,在努力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深度發掘自身潛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不斷豐富實踐經驗,積極應對社會形勢變化,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和擇業觀,從容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化“被動就業”為“主動就業”,贏在職場的起跑線上。
2.輔導員是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最合適參謀者,能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職業規劃指導。輔導員與大學生接觸最頻繁,對大學生個體的了解也最直接。在日常教育服務管理的工作過程中,他們可以根據每位同學的實際情況,啟發學生職業夢想,參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制定,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參謀,并因人而異地提出個性化的指導意見。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專業、 有不同的智力基礎、 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水平,這些使大學生的個性有所不同。如果職業規劃指導不結合大學生的個性,為求簡便而使用統一模式指導,必然使職業規劃流于形式,也必然沒有實效。
3.輔導員是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最理想教育者,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輔導員是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學生事務的管理者、 指導者和組織者,是學校最基層、 最直接履行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教學工作者,是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活動的最理想人選。在對大學生開展職業規劃教育活動中,不斷地弘揚核心價值,堅定理想信念,使他們在進行職業規劃時,自覺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提高社會主義覺悟,認同社會主義榮辱觀,愿意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貢獻力量。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祖國、民族、人民和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始終把祖國和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三、積極開展職業規劃教育,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
就業教育與學風建設是高校學生教育培養過程中的兩項重要工作,而職業規劃教育是就業教育的系統性表現,加強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學習、實踐的目的性、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高校學風建設則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培養的質量,為學生畢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1.抓住一年級,灌輸職業生涯設計基本概念。許多大學生在當初高考填報志愿時,混淆職業與專業的區別,選擇專業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職業規劃工作應從新生入學開始,在新生入學教育階段就引入職業生涯設計的基本概念,引導學生明確自己喜歡什么,自己的興趣所在,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有初步的設想,增強他們學習專業的自學性,同時適當灌輸就業競爭意識,教育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設計概念,培養職業意識,引導他們適應從高中到大學教育方式的轉變,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學好專業知識。
2.深入二年級,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經過大一的過渡,學生基本上了解并適應了大學生活,這時候,職業規劃教育要引導學生樹立明確自己需要什么,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開始著手職業生涯設計。要側重于教育學生正確認識、 塑造和完善自己,激發專業興趣,開展職業技能訓練,建立合理知識能力結構,提高綜合素質。(1)“知己”——學會分析自身的的得失、優缺點。大一被動的適應的大學生活后,大二要對大一生活進行分析總結,找準個人得失,揚長避短,樹立正確的職業奮斗目標。(2)“知彼”——了解專業就業發展趨勢,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找出自己的差距,調整今后的努力方向。(3)“實踐”——理解、培養良好的職業意識。通過參加各項活動,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如參加兼職工作、 社會實踐活動,在課余時間從事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工作,培養良好的工作責任感、 質量意識、 服務意識,學會與人溝通,培養工作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增強英語口語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4)“實現”——根據“知己”、“知彼”、“實踐”,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綜合素質,根據個人興趣與能力,實現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并為之努力。
3.把握三年級,對學生的職業規劃進行調整性的指導。大三,通常被認為是大學的分水嶺,有人開始為考研準備,有人開始為就業做準備,有人開始在出國深造還是個人創業上猶豫等,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時,一定要指出職業規劃的不確定性,可以根據個人或環境的變化作出及時的有效調整。這個階段應側重指導學生:(1)引導學生對大一、大二生活進行總結,糾正錯誤的就業心態,更新就業觀念,進行正確的職業定位。(2)使學生了解就業市場狀況和就業市場對應聘者素質的要求,分析自身的優點和不足,明確個人的就業條件,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特點確立職業目標。(3)使學生了解就業方針、政策,學會如何收集就業信息,掌握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程序和內容,知道常見的勞動爭議,了解勞動關系權益保障,從而增強勞動法規、法律意識,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4)鼓勵學生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深入了解企業的操作和對人才的需求,提早做好就業準備。
4.立足四年級,對畢業生進行擇業技巧、個性化就業指導。大四,大部分高校的畢業生在校的時間只有半年,在這半年時間內,應該對畢業生側重擇業技巧、和個性化就業指導,讓學生了解本年度就業形勢和政策,居安思危,降低期望值,準確定位,調整學生在就業方面的思想觀念,樹立與時俱進的就業觀念、科學務實的就業觀念、自主創業觀念、靈活就業觀念、競爭就業觀念等,從而促使學生順利就業。
總之,高校大學生的教育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全面的管理,作為教育的直接承擔者——高校輔導員,應與時俱變,有的放矢以職業規劃教育為切入點,從新生入學就開始實施全程化的職業規劃教育方案,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的就業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明析自我定位,盡快適應大學,全身心投入大學的學習、生活。通過職業規劃教育的開展,既提高了大學生的專業技術、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為實現畢業后的順利就業打好基礎,同時也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形成優良的學風。
參考文獻:
[1] 胡雪飛.淺議中國高等教育中的職業生涯設計[J].社科縱橫,2004,(4):120-121.
[2] 王若光,許溪沙,張徽.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培養初探[J].中國建設教育,2009,(7):19-21.
[3] 陳莉,白冰.淺談如何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J].東方企業文化,2012,(1):90.
關鍵詞:職業規劃;大學生;學習動力;價值
大學作為高等學府,其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各類專業人才。但是目前在大學中普遍存在著大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
[1]。大學時期是大學生科學知識快速儲備的重要階段,因此,一旦缺乏學習動力,就會對學業產生不良影響。職業規劃是大學生在對主客觀條件進行綜合評估之后,對自己的職業進行規劃,并且對達到這一目的而需進行的奮斗做出的安排。換言之,職業規劃為大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總體的目標,積極利用職業規劃,對于提升大學生學習動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內涵
大學生職業規劃又稱之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其內涵指的是大學生在對個人職業生涯的主觀條件及客觀條件進行分析、評價的基礎上,綜合權衡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點等因素,同時結合時代的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制定出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且為實現這一職業目標而做出的行動計劃[2]。對于大學生來說,其在大學期間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因此,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點就在其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規劃。由此可見,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其學習情況具有密切的關聯。
2職業規劃在提升大學生學習動力中的價值
2.1職業規劃能夠明確大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大學生進行各項學習活動的內在因素,是激勵、引導大學生進行學習的強大動力。大學生在進行職業規劃的過程中,會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制定相應的發展目標,通過制定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及長期目標,這些分階段的目標,來構成連續的職業發展目標鏈。通過在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職業發展目標,能夠對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進行有效的引導。具體地說,即大學生在為職業規劃實現進行奮斗的過程中,立足于各階段的職業規劃目標,進行自我評估和分析,從而促使其做出準確的角色定位、能力定位,由此來明確自己為什么要去學習、需要學習哪些知識以及怎么樣去學習這些知識等問題,從而明確自身的學習需求和學習動機。
2.2職業規劃能夠明確大學生的學習目標
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是一個連續性的、動態變化的過程,主要包含了理想職業目標的確定、自我評估和環境分析、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具體行動計劃的制定以及反饋調整等幾個環節。長期的實踐表明,如果只是簡單的利用理想信念教育來督促、引導制定有效的學習目標,激發其學習動力,效果并不理想。與單純的理想信念教育相比,職業規劃具有科學合理的理想職業目標,在這一目標的引導之下,能夠使大學生很好地確立起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在這一學習目標的引導下,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學習動力體系,從而使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很好地克服了當前大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學習目標不明確、盲目學習及學習動力無法持久的弊端
[3]。
2.3職業規劃能夠端正大學生的學習態度
在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過程中,就業觀教育和擇業觀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講,就業觀與擇業觀的教育也是提升大學生學習動力的一項重要手段。只有確立了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才能端正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而推動其積極學習,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而當具備了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之后,大學生才會在學習期間將自身的特長能力、個人價值和社會發展需求進行有效的結合,確定其發展目標,從而更堅定學習態度。簡而言之,在職業規劃的引導和教育之下,大學生要意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立足于自身發展角度來認識學習的意義,在積極地學習態度之下,保持長久的學習意愿和學習熱情,為在校期間的各項學習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2.4職業規劃能夠將學習壓力變為動力
每一位大學生在畢業后都要面臨就業的問題,而制定職業規劃能夠幫助大學生充分地認識到日后就業所要面臨的壓力和競爭,并且通過對主客觀條件的準確評估和分析,以科學合理的態度對待這些就業壓力和就業競爭[4]。同時,通過將學習與社會、職業要求聯系起來,才能夠將科學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的社會職業崗位進行有機的聯系,從而讓大學生充分地認識到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知識要求、專業素質要求及科學技能的要求,使其將學習壓力轉變為學習動力,激發學習興趣,最終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5職業規劃能夠激發大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
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來實現自己的理想職業目標??梢哉f,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所進行的職業規劃行為及學習活動都是為了最終能夠實現其理想職業目標。因此,利用職業規劃中所制定的合理的理想職業目標來積極引導大學生,促使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更大的自主推動力。大學生在自己所制定的理想職業目標的召喚之下,就會自覺地制定一系列與其目標相符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并且會積極地利用學校所能夠提供的一切學習條件來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素質,努力向自己制定的理想職業目標靠近[5]。因此,職業規劃能夠很好地激發大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最大程度上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自主能動性。
3結語
簡而言之,學習動力是促使大學生積極實施學習行為的原動力,對于保證大學生高質量的完成學業、良好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職業規劃,能夠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動機、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促使其將學習壓力轉換為學習動力、激發其學習的主體性,從而形成有效的學習動力激發體系,克服學習動力不足的弊端,促使其積極完成大學學業。
[參考文獻]
[1]高惠娟.大學生學習內在動力建立的策略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教育論壇),2010,8(8).
[2]馬曉英.以生涯規劃為著力點構建學風建設的新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1(21).
[3]戴榮.增強大學生學習動力的多維度思考及方法[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2).
[4]祁金利,李家華.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改善途徑
如今社會知識經濟飛速發展,各類組織對精英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但面對高校畢業生人數的節節攀升,經濟危機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就業形勢顯得尤為嚴峻。“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人生的導航標和指路燈,已然成為高校大學生發掘個人潛能,提升個人競爭力,實現成功就業的有力途徑。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推進學生個體發展
職業規劃是指一個人對一生的各階段所從事的工作、職務或職業發展道路進行設計和規劃。故而規劃者在制定過程中勢必會采取辦法認知自我,發現自身優、劣勢,甚至發掘個人潛能,從而明確個人發展趨向,確立生活目標,增加學習源動力,增強大學生職業競爭力;職業規劃具有計劃性和指向性,有利于正確評估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降低大學生就業的盲目性,有利于大學生運用科學手段,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為成功就業增加成功的砝碼;
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助于學校整體發展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大學生們事業成功的導航儀,同時也有助于高等院校樹立自己的人才品牌,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彪S著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嚴謹的學風、極高的就業率成為檢驗學校辦學質量的試金石。職業規劃蘊含著豐富而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完善的職業規劃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校就業率,還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從而提升學校知名度。
3、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利于社會全面發展
社會文明的進步需要高素質人才,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核心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使畢業的大學生都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能促進學生個人能力與職業特質的匹配,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優勢,使就業渠道多元化,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大大提高就業率,有力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從而促進社會全面、穩定、和諧發展。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尚淺,缺乏有效地自我定位和認知
根據《職業》雜志與搜狐教育頻道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職業指導的現狀》調查顯示,51.4%的人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還有17.6%的人只有3―5年的規劃。在“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你喜歡或者與目標工作相近嗎”一題中,有36.6%的人選擇“先就業后擇業,能找到工作就不錯了”;37.4%的人“找工作的時候并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有26%的人“是經過考慮和挑選才最終確定”的。從這份調查可以看出當今的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沒有針對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在就業過程中也缺乏對個人職業生涯的設計。然而正是沒有完善的職業規劃致使很多高校畢業生在用人單位面前缺乏勇氣,對比較有把握的事情總是不敢大膽接受,從而喪失理想就業的機會。這種普遍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的不足和缺失,必然使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盲目無措,備受挫折。
2、大學生職業規劃學習方式缺乏專業性、系統性、新穎性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種融合了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性、 極強的教育活動、但是目前,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的高校偏重于教科書式的理論說教,內容枯燥,大都選擇大課堂、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課程的資料和案例也不能與時俱進,與現實的求職狀態脫節。各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一般以專題講座、選修課形式開展,往往只在一個學期就完成,學生不能系統性的展開探討與學習。實質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應該成為貫穿大學學習始終的指揮棒,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理應采取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即分段系列教學模式。對大學的每一個階段應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但是絕大多數的高校都是“一刀切”,按一個既定的模式在講授。
3、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力度不足
國家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力度不足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不到位,教育方式單一。國家教育部門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引導或職業培訓的力度不夠;進而學校也沒有在這些方面投入財力、物力。導致職業規劃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教育形式,就算有些學??吹搅寺殬I規劃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專業人員的嚴重匱乏和素質不高,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工作的開展。隨著我國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就業有分配式向自主擇業轉變,學生人數激增,升學和就業壓力增加導致了學校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過分重視,因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要求。同時社會的企事業單位看重的是應聘者的學識和能力,家長看重的也只有孩子的學習成績,故而導致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改善途徑
(一) 從學生方面改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途徑
1. 自覺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全面提高自我認知能力
當今社會激烈競爭無處不在,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提前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作為大學生,首先要了解與就業有關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等,借助多方面信息過專業人士的幫助,冷靜分析自己適合什么樣的職業,只有在對自己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大學階段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探索時期,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和關鍵,如果不能合理的認知自我,職業生涯就會出現偏差。
2. 確立正確的職業目標,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就是明確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明確職業生涯目標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確立合理的職業生涯目標可遵循以下原則:
① 職業目標要以社會為導向。
大學生要有針對性的收集各種來源于不同渠道的職業信息,通過理性分析作出科學決策,使自己的職業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并要根據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不斷學習。
② 職業目標要合理。
所謂職業目標的合理化是指制定的目標可以實現。
確立了合理的職業生涯目標之后,大學生應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未來職業生涯的體驗和預謀,培養自己的工作態度,服務意識,吃苦耐勞意識以及職業素養與角色,縮短自己的社會適應期,加速自身的社會化進程。
(二) 從學校方面改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途徑
1.加強高校師資力量和課程建設,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質量
①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加強師資力量是關鍵。
首先,國家相關部門可推行政策促進高校與企業聯合,為教師提供有關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選聘制度的培訓,也可要求教育部門為教師開設有關規劃教育、指導方面的職業規劃理論和實踐的學習課程。其次,學??擅赓M提供教師繼續深造的機會,使他們具備良好的知識運用能力,主要是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通過制定合理的教學安排,使教師定期、定時的給學生開展有關職業規劃的輔導課程,或是交流會;給予一些獎勵措施來激勵、促進教師對大學生職業規劃關注的積極性。
2.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課程建設是核心。
課程設置內容不僅應包括職業規劃理論大學科課程,還應包括實踐活動課程、模擬實戰課程、文化素質課程等教育課程;鑒于大一新生知識比較全面,點到即止,學??梢栽诖蠖?,開設有關制定職業規劃的一系列課程,幫助學生制定出符合個人特性的職業生涯規劃。
3.加強畢業生跟蹤調查,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管理體系
①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跟蹤調查,積累案例;
②加強對畢業生的后續跟蹤,為教學反饋信息;
③三是要做好用人單位的回訪,了解畢業生的工作狀況和單位對畢業生工作的評價;
④四是邀請各階段畢業的校友回校交流。
基于以上的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途徑的探索,學校應把職業生涯規劃作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同時,為每位學生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檔案,不斷記錄職業規劃的制定及實施過程,探尋大學生在校期間及畢業之后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規律性,不斷完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系統,從而改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大學生早日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南京:江蘇出版社,2008.
[2]張再生.職業生涯規劃[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